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2024-10-05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精选12篇)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1

“数字化校园”[1]则是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经历了推广和建设二个阶段, 建设又包括应用的建设、平台的建设和整体的建设, 无论如何,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但都又处于起步阶段。

在过去的10年内, 各大高校经历了IT的迅速膨胀期,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工作成本, 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搭建起了各种各样的平台, 大量相似的或者有关联的数据被分散到了各个系统里, 形成了相互独立的“信息孤岛”。建设的初期, 很难有全局战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校园不断变动的需求, 信息化实践的深入, 现有的数字化校园暴露出很多的局限和困惑。鉴于以上的情况, 该文旨在基于SOA架构, 设计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为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1 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

1.1 校组织结构

我校,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从组织机构角度, 分为:党办 (宣传部) 、校办、纪委 (监察室) 、工会、人事处、离退休工作处、后勤处、科研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团委、财务处、新大楼管理办公室、南京远程教育中心、图书教材中心、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处、保卫处、人文科学系、艺术设计系、工商管理系、财会金融系、工程技术系、信息技术系、基础教学系、开放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共计27个行政主管部门。

1.2 用户需求分析

这些年, 我校一直致力于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经过多年的积累, 每个部门都实现了数字化, 购置或自行开发了符合部门的信息化软件, 但由于其来源于不同供应商, 采用不同技术等, 造成系统无法通信, 数据无法共享, 出现了大量的数据冗余。在这样的背景下, 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去统一规划所有的信息系统, 既要保留原来每个部门的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 又要改善“业务孤岛”的局限, 实现信息的校级化。因此, 需要寻求一种技术框架, 它具有建构成本低、时间短、并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 从整体缩短信息化建设的周期。下面, 先分析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增信息化应用之后, 最终用户如何能够迅速获得消息并使用;

用户在海量信息和应用中, 如何快速找到自己关心的内容;

为用户提供的管理和服务需要多部门之间的协同, 缺乏统一的平台和界面;

不同业务系统管理分散, 没有统一的用户帐号, 形成了帐号信息孤岛;

存在多人使用账号情况, “幽灵账号”的存在等, 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缺乏集中账号管理平台, 无法自动处理对账号的生命周期管理;

业务部门之间数据难以共享, 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

不同业务系统中存在相同数据, 出现重复管理, 效率低下, 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数据的核对与整理中。

已有数据存在大量错误、缺失、重复、不规范等问题, 低下的数据质量给全局性的数据统计与查询造成障碍。

2 现存数字化校园信息模块设计

这些年来, 我校不断处于转型、发展阶段, 随着, 招生形式的多样性, 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 校行政管理业务复杂性加大、工作人员数量增加、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校已经初步完成了校园网络的建设, 但是, 深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 实现校信息资源的共享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 提升日常行政业务的管理效率, 优化业务流程, 成为我校一直在尝试解决的问题。

这里, 基于我校的组织结构, 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系统、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校业务流程, 分解了我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模块。这些模块将各种信息系统与资源集成起来, 实现流程的互联互通与信息的充分共享, 以实现资源的统一规划与管理。

为了实现学校的业务管理数据, 处理信息, 决策信息, 模块以“行政活动”为对象, 以“提供跨部门的合作, 打通业务单元间的数据流和任务流”为出发点, 以最终实现数据共享, 管理自动化, 智能化管理的目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招生管理、迎新管理与服务、学工管理、教务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宿舍管理、就业管理与服务、离校管理与服务、人事管理、组织管理、科研管理、校友管理、资产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实验室管理。如图1所示。

1) 招生管理:从开始到新学校前正式的各个方面, 包括新生数据导入, 招生网站, 网上报名, 考务管理, 考生信息查询, 招生简章管理, 招生计划管理, 统计分析等功能的主要提供者报名。

2) 主要提供从招生开始到为新生建立正式学籍前的各个环节, 包括了新生数据导入、招生网站、网上报名、考务管理、考生信息查询、、招生计划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3) 迎新管理与服务:主要提供学生从报到前、现场报到及报到后的各个服务环节功能。

4) 学工管理:主要提供对学生信息、奖、惩、助、贷、勤、补等业务内容的管理功能, 与个人办公、日常管理、组织管理以及系统维护等模块有机的集成。

5) 教务管理:主要提供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课件系统、网上选课系统、排课等等主要功能。

6) 网络教育教学管理:通过学习平台、教学平台、事务处理平台、系统管理平台提供信息发布、网上学习环境构建、学习状况跟踪、网上教学环境构建、教学评估以及学院的招生、学务、教务、考务、成绩管理、教材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等日常事务管理等功能。

7) 宿舍管理:主要提供宿舍资源管理、学生入住管理、宿舍日常管理、学生退宿管理、宿舍检查管理、校外人员入住宿舍管理等功能。

8) 就业管理与服务:主要提供职位发布、简历制作、简历投递、招聘会管理、毕业去向管理、报到证管理等一系列功能。

9) 离校管理与服务:主要提供离校管理的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决策信息化, 最终达到数据共享、管理自动化、管理智能化。

10) 人事管理:结合人事管理模块和高校人事管理的特点, 主要提供人事档案、组织架构设立、合同管理、薪酬管理、社保管理、绩效管理、考勤管理、培训管理、招聘管理等功能。

11) 组织管理:主要提供干部管理、干部任免、干部考核管理、党组织管理、党员管理、党费管理等功能。

12) 科研管理:主要提供科研项目课题管理、成果管理、经费管理、学术活动管理等功能。

13) 校友管理:主要提供一个面向广大校友展示母校发展动态的平台, 利用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学校校友总会、地方校友分会、院校校友会多方的能动作用, 共同收集整理校友详细信息, 为学校提供一套完整的动态校友信息库。

14) 资产管理:主要围绕土地、公共用房、教师住房补贴等, 搭建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使得各级管理部门随时了解每个部门固定资产使用情况, 实现资产的合理流动、资源共享。

15) 设备管理:为设备、财务、后勤等业务部门, 提供不同设备物资的计划、采购、使用、运行、维护、报废、回收等功能。

16) 后勤管理系统:主要提供日常办公管理、房地产管理、资产管理、物业管理、绿化管理、能源管理、报修管理、投诉管理、餐饮管理等功能。

17) 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对高校财务的所有人、财、物管理的功能。

18) 档案管理系统:主要提供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等功能。

19) 实验室管理:主要提供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计算机管理, 对设备和材料的计划、采购、维修和使用的宏观控制和管理等功能。

3 数字化校园SOA集成方案的逻辑架构

本方案基于了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技术, 通过应用标准服务接口的创建、调用、重组, 实现信息服务流程与业务管理流程的无缝集成, 从而实现基于SOA架构的数字化校园集成。该方案可以解决复杂不灵活、非实时和性能瓶颈等诸多问题。

业务管理流程[] (business process) 是一种现实世界中的活动, 它由一系列的逻辑上相关的任务组成。它关注如何识别、建模、开发、部署和管理业务流程。流程管理服务在SOA中以BPEL来实现, 基础模块是以“插拔式”的方式加入到服务总线。流程管理模块集成的只是服务总线上基础模块的一个接口而已。这样管理模块和基础模块之间处于一种松散耦合的状态。将来即使基础模块的实现做了修改, 也不会影响管理集成模块的运行, 可以随时替换基础模块。

这里, 采用SOA架构, 整合异构数据库, 服务总线传递消息, 通过BPEL设计建模, 将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系统、不同语义结构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 通过统一管理平台用户能够对多个数据库资源进行访问。

基于SOA的数字化校园集成方案的逻辑架构如图2所示。

其服务是对数字化校园里现存系统所有功能进行集成, 按照需求提供服务。包括:提供服务列表;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快速检索到相关的服务;用户可以对服务进行订阅、通过消息中心, 向特定用户发送消息, 推送特定服务;针对用户不同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智能化、主动化的服务推送。

4 数字化校园SOA框架的整合方案[2]

基于SOA架构的数字化校园集成框架中需要对应用、身份、数据进行整合, 这样才能保证该集成方案的实施。

4.1 应用整合

应用整合是把分散异构的各类应用和数据进行整合, 通过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 为各类应用和用户实现无缝接入, 实现一个可实时访问、传递和协作的集成环境。SOA能够实现应用的整合, 通过把每个具体的业务包装为服务, 并发布到服务总线上, 服务总线同时扮演着应用间的信息调度的角色, 从而实现应用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与管理。具体整合包括: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提供无法改造的系统的单点登录;提供标准的、可持续性开发的技术框架;提供开源框架, 实现非系统级应用的快速开发。

4.2 身份整合

身份整合解决方案解决了在访问控制 (Authentication) 、身份管理 (Account) 、统一授权 (Authorization) 、安全审计 (Audit) 四个方面存在的安全和管理难题。具体整合包括:分散的用户数据管理、多重身份的用户存储模式、不同级别的安全认证, 提供统一的账号认证平台。

4.3 数据整合

数据是组成信息的基本元素, 各种原始数据的积累与集中是一个组织机构开展业务的底层基础, 而这些数据大多数是由各种应用系统所生成的结构化数据。数据整合解决方案为学校提供了统一的信息标准、共享数据集成的技术实现及配套的管理机制, 全面解决了学校信息孤岛问题, 为数据应用与决策支持提供基础。具体整合包括:制定信息标准, 建立共享数据模式;制定统一业务系统数据库建设标准, 制定业务系统的集成标准;构建数据集成平台;实时的数据集成监控;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 保障系统持续运行。

5 总结

近年来, 数字化校园发展是迅速的, 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运行方式, 改变着所有人的生活以及思维方式。但同时也出现很多弊端, 该文主要针对各种情况, 基于SOA架构, 给出了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赵广元, 傅钢善.一种基于统一理念的整体数字校园构建方案[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6 (2) .

[2]Eric Newcomer.Understanding SOA with Web Services[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6) :221-267.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2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关于成立市“五个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及责任分工的通知》和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关于印发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号精神,为了加快推进武隆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

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市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

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原则。

统筹规划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涉及学校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教育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

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加强应用

“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县教委与各个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教学数字化,实现县教委与学校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

整合资源

“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县教委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买和开

发了部分应用系统,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共享数据

县教委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与学校的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县教委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数字校园”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三、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

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提高全县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办学品位。

分段目标

----完善中心校的光纤接入,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1年完善完校的光纤接入,3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2年完善村校的无线网络覆盖,4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3年强化应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与应用,5%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

-----2014年完成10%的学校达到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全面推广、普及应用,强化管理、应用及各种资源平台的

整合。

-----2015年,使100%的达到市级数字校园标准。

四、创建规划

五、建设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

1.“校校通”建设:光纤接入全县所有完校及以上学校,并建立规范的校园网。

2.无线网络建设:完善所有村校的无线网络,并建立村校校园网。

3.校园一卡通建设:建设先进实用的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如考勤、门禁、校内小额消费、图书借阅等方面,都通过一卡通进行高效管理。

4.“班班通”改进与建设:以中学“计算机+数字投影仪”、中心校“计算机+平板电视”的配置方式改进所建的“班班通”,并新建未建设的中心校以上学校。

5.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更新或新增计算机教室,使全县生机比达到

12:1。

6.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全县中心校以上学校建立数字化实验室1--12间。

7.校园电视系统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电视闭路系统。

8.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9.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多媒体教室1-3间。

10.校园广播系统:全县完校及以上学校建立校园校园广播系统。

应用系统建设

1.网站建设:全县中小学校全部建设规范的校级网站,使学校网站与教委网站达到“数据、信息、管理”之间的分级共享。

2.数据中心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一套完善的为教师、学生、校舍、资产、财务、组织人事、教学机构和科研而建立的数据中心。

3.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一套教委与学校能够联动的,涉及方方面面办公

需求的oa办公系统。

4.资源库建设:建立县级资源库和校级资源库。资源库可通过四种方式获得,一是通过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下载的免费资源;二是通过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站的免费资源、三是通过市技装中心联合高校和区县共同开发的教学资源、四是充分调动我县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发校级优秀资源。

5.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建设一套数字图书资源库系统,方便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查

阅本校图书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6.仿真实验系统建设:建设一套仿真实验系统,供全县所有学校使用。

教师培训建设

技术人员骨干培训、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教师应用培训是整个“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逐步提高我

县教育系统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

六、建设措施

在创建“数字校园”工作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培训、重实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加强教师培训建设,建立长期培训制度

为了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要求,应建立长期培训制度,加强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高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全县教职员工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促使他们观念更新,提高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加强各类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以满足“数字校园”建设中对高层

次人才的需求。

注重教学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要通过“校长重视骨干引领 全员参与”的方式,逐步提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方面的数字化水平。一是各学校在网上开辟主题网站或论坛等,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二是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三是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的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和方法,学习他人成功经验,引发思考,以便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四是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中学生。

加强考核管理,保证发挥效益

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一是学校要建立“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在

“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的投入、奖惩、晋职考核等方面的政策;三是完善“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四是完善各种激励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校园”。

七、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全县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县“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教委、财政、发改委、纪委等部门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委,由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具体办公,教育科、人事科、计财科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数字校园”工程规划、工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管理应用方案。通过相应组织机构的建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确

保“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健康、顺利地实施。

制度保障

县教委出台“数字校园”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出台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数字校园”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数字化校园。

经费保障

为保证“数字校园”工程能够顺利实施,我县“数字校园”建设项目以政府投入为主,认真落实信息技术费的使用,并多渠道筹集经费。

技术保障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3

摘 要:伴随着信息化进程在高校不断深入,我校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校从2009年开始建设虚拟化平台,当前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应用系统的不断丰富,提高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但是,如何管理和维护这些系统成为信息化管理部门一个严峻的任务。本文分析了目前学校系统现状,以及Veeam Backup&Replication 系统在备份,恢复备份方面的建设方案以及部署与实施,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建设保障支撑。

关键词:Veeam ;数字化校园;VMware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7-0051-03

一、引言

1.虚拟化平台备份的重要性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化平台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大部分的应用软件系统部署在虚拟化平台上,虚拟化平台中VMware是一款在虚拟化和云计算基础架构领域处于先进领先的软件系统,通过降低复杂性以及更灵活、敏捷地交付服务来提高IT效率。数字化校园私有云建设过程中,虚拟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运行管理由以前的单独机架式服务器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领域完成IT服务运维。但是VMware作为一个专注于虚拟化和云计算的提供商,在应用系统维护备份与还原方面还需要第三方的软件进行支撑。

2.Veeam备份的特点及优势

Veeam提供快速、灵活且可靠的虚拟化应用程序和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并将备份和复制集于一体化解决方案中。在实际使用中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使用最多,该软件将备份与复制集中在一个平台中,并提供对VMware vSphere 和 Microsoft Hyper-V的支持。本文将重点介绍Veeam Backup&Replication系统完成应用系统备份与还原工作。

Veeam 提供强大高效的虚拟机备份功能、快速灵活的恢复功能和高级虚拟机复制功能,包括: 恢复整个虚拟机、单个文件和应用程序项目;降低恢复点目标 (RPO),从 EMC 新功能、HPE 和 NetApp 存储快照备份的速度提升 20 倍。Veeam如果应用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将会在备份可靠性运维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现状以及建设目标

1.目前学校虚拟化平台备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加大,学校虚拟化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有20多个业务系统已经在私有云平台上运行。另外还有多个业务由于历史原因暂时还在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服务器上运行。学校虚拟化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不含虚线框在内。

(1)构建了由刀片服务器和机架服务器组成的计算资源平台,由IBM存储和HP存储构建的存储资源平台,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通过光纤通道连接,两者组合构建了虚拟化平台。

(2)存储设备采用了RAID 5冗余备份机制。RAID 5可以为系统提供数据安全保障。

(3)备份采用系统免费的VDP,实现简单的备份功能,无独立备份板块,应用起来不方便。

2.规划建设结构

规划建设结构(采用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 完成数据备份)根据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规划建设从经济适用角度来说,建议规划如下:

(1)增加一台新服务器,部署备份平台软件

(2)在服务器上购置大容量硬盘,作为备份介质

(3)备份软件对接VMWARE平台,针对全部或部分虚拟机展开备份。

框架如图1所示,含虚线框在内。Veeam备份服务器,备份文件保存在备份服务器后面的磁盘阵列。需要恢复的时候可以通过备份的磁盘阵列完成系统还原。

3.未来全架构虚拟化数据中心架构

(1)未来的全架构虚拟机数据中心采用:

1)扩容虚拟化主机,增加FC交换机,完善SAN网络;

2)部署存储虚拟化软件,构建虚拟存储池;

3)未来桌面虚拟化服务群亦可整合纳入。

(2)由于Veeam具有如下特点:

1)专注于虚拟化平台的备份软件;

2)可实现实时虚拟机恢复;

3)针对通用应用的颗粒度恢复;

4)有效的备份验证功能;

5)备份与复制二合一功能。

所以建议学校采用Veeam 备份机制完成系统的备份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系统的可靠稳定性。

三、建设方案

1.总体建设方案

构建备份方案需要:Veeam 备份软件一套;Windows 软件一套;备份服务器和存储一套。服务与实施过程如表所示。

好的实施建设计划是项目成功的必要因素,所以从立项开始到计划,准备,实施,验收都需要把工作做到细致。

2.备份方案

由于备份具体实施方案细节较多,这里不做过多描述,具体步骤如下:

(1)添加备份存储位置;

(2)添加vSphere虚拟化平台;

(3)在虚拟化平台选择要备份虚拟机;

(4)设置备份策略(例如:备份时间,备份文件覆盖策略等);

(5)在新建备份策略上进行初始化备份工作。

3.恢复备份方案

恢复备份具体方案包括:

(1)利用备份的文件来恢复虚拟机,点击 “Restore”图标,开始恢复;

(2)选择恢复类型为虚拟化恢复类型;

(3)选择之前备份的时间节点进行系统恢复;

(4)恢复到一个新的目标点的选择(注意:为了安全起见这里尽量不要覆盖原来正在运行的系统);

(5)最后在vSphere虚拟化平台里,也看到了恢复出来的虚拟机。

4.备份时间和备份策略的选择

系统备份时间一般设置在晚上或者业务量小的时候,这样可以减轻数据传输负载。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短时间的实时备份,当时这些和相关设备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备份策略包括:

(1)完全备份

这是笔者们目前普遍的备份策略,定期对自己的系统进行完整备份。这种备份策略的好处是:当发生数据丢失的灾难时,可以及时地恢复到备份时的所有数据。然而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每天都对整个系统进行完全备份,造成备份的数据大量重复。这些重复的数据占用了大量的磁带空间,这对用户来说就意味着增加成本。其次,由于需要备份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备份所需的时间也就较长。对于那些业务繁忙、备份时间有限的单位来说,这种备份策略难免有些繁琐。

(2)增量备份

在周一进行一次完全备份,在接下来的六天里只对当天被修改过或者新添加的数据进行备份。这种备份策略可以节省磁带空间、缩短备份时间。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当出现数据灾难时,恢复数据会比较麻烦。因为需要在一周备份的数据下,对照丢失数据前几天的数据,一天堆一天,这样恢复数据起来非常的麻烦。另外,这种备份的可靠性也差。在这种备份方式下,各盘磁带间的关系就象链子一样,一环套一环,其中任何一盘磁带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整条链子脱节。

(3)差分备份

在周一进行一次系统完全备份,然后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把当天所有与周一修改或添加的数据备份到硬盘内。差分备份策略避免了以上两种策略缺陷的同时,又具有了它们的所有优点。首先,它无需每天都对系统做完全备份,因此备份所需时间短,并节省了磁带空间,其次,它的灾难恢复也很方便。系统管理员只需两盘磁带,即星期一磁带与灾难发生前一天的磁带,就可以将系统恢复。在实际应用中,备份策略通常是以上三种的结合。例如每周一至周六进行一次增量备份或差分备份,每周日进行全备份,每月底进行一次全备份,每年底进行一次全备份。

四、小结

由于软件使用涉及到授权问题,目前可靠性方案研究也是在试用版测试阶段,需要相关正版授权到位,采用授权软件完成工程建设。数据备份和恢复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细致入微的认真工作才是工程成功的关键,在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平.云环境下虚拟机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与实现[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2]侯永东.虚拟化云平台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4.

[3]吴悦文.虚拟化资源池环境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3.

[4]倪珍.基于云计算架构的虚拟机池管理系统[D].重庆:重庆大学,2012.

[5]张乾尊,邵大年.VMware服务器虚拟化运维监控方法初探[J].中国金融电脑,2014(4).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4

1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拥有一流的数字化千兆校园网网络环境, 同时注重资源建设, 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应用水平, 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为提高数字化校园整体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院校普遍建有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一卡通管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不同功能的计算机实训室、语音实验室、电子阅览室且都能配备多媒体设备;为每位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同时还在教学区、实训区、行政区、生活区及校园外围都安装了监控系统。不少院校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 自行设计开发了教学资源网平台、精品课程平台、视频点播平台、教师个人空间、电子作业平台等。还有院校建立了学生日常行为百分考核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网络自助报修系统等应用系统, 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努力使这些信息的可用性得到不断提高。

2 学校“云校园”建设理念

根据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 “云校园”可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针, 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主要建设理念如下:

首先, “云校园”是服务于院校整体发展战略、服务于教学科研业务、服务于师生用户的无处不在的便捷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其次, “云校园”需要加强权限管理策略, 做到身份可信、地址可信、终端可信和行为可信等, 以便给使用者带来极强的心理安全感。

第三, “云校园”建设离不开培育“云校园”理念下的教师队伍。“云校园”中教师是教学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倾诉者。

3 学校“云校园”建设目标

1) 建设“云校园”战略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及支撑平台。重点为:“云校园”学校网络支撑环境建设、“云校园”软件支撑平台建设, “云校园”软件应用平台建设、“云校园”特色校园终端平台建设、“云校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云校园”管理制度建设。

2) 建设基于“云”的信息化、虚拟化仿真教学资源。加强相关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与实训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并能通过“云空间”访问共享, 探索信息化技能教育、教学、培训及技能鉴定的新模式。

3) 建设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通过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名师课堂”在线学习系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职业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 探索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新模式。

4 学校“云校园”建设内容

4.1“云校园”基础平台

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分阶段分批实施校园网设备的升级及改造。

1) 主干网及主设备升级:主干互联实现万兆互联, 双核心备份。

2) 接入网改造:教学区、实训区、行政区、生活区实现千兆接入, 千兆桌面。

3) 安全与管理:逐步建设防火墙、网络出口流量控制设备及网络认证计费设备。

4) 无线校园网:在学校教学及实训区域、图书馆安装无线AP, 方便教师与学生访问学校教学资源和“云空间”。

4.2“云校园”支撑平台

1)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系统整合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 图书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 集中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 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实现用户单点登录。

2) “云校园”应用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宜采用一台2-3U机架式存储设备, 作为全校数据中心数据存储, 一台存储设备主机箱一般可容纳12-24块磁盘, 且性价比较高的3.5英寸SATA磁盘。

3) “云校园”基础数据库系统:将全校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基础数据进行整合, 使用统一的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的基础, 利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和海量存储技术实现数据存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平台均从基础数据库中调用数据, 确保各业务平台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基础信息库自动读取它系统的数据或者共享自身数据的方式, 进行数据传递, 实现数据共享的目的。

4.3“云校园”应用平台

1) “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试题库平台、网络资源库、工学结合平台、实习管理平台)

利用“世界大学城”建立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交互式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为全校师生每个人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终身学习空间, 无论是个人空间、还是机构平台, 均具有强大的Web2.0、Web3.0特征和基于云计算的远程软件服务、远程平台服务、远程基础逻辑架构服务、远程在线大数据存储和移动应用服务。

2) 学校协同办公系统

学校协同办公系统支持校级、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安全、可靠、易用的协同办公, 改进和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 促进学校内部信息资源交流, 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 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水平。

3)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学校学生寝室分配、宿舍财产、寝室日常考勤情况等管理, 减轻宿舍管理人员及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

4) 教务管理平台:其已有功能为基本设置 (课程设置) 、教学计划、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师资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考务管理、教材管理。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数据, 扩展功能。

5) 一卡通管理平台:进一步整合数据, 扩展功能。与银行接触, 建设圈存系统。

6) 图书管理平台:建设汇文图书管理系统。汇文系统是一个起点高、功能全、采用client/server的体系结构, 依托大型数据库Or⁃acle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它包含了图书馆所有的业务工作范畴, 更加突出了现代化管理的特色。

4.4“云校园”特色校园终端平台

“云校园”的终端设备包括:教师终端、学生终端。

1) 教师终端

①“云校园”技能录播教室建设

录播教室由主播室和控制室组成。主播室采用最新的布线方法, 选用国内主流的硬件产品, 保证可迅速适应网络视频应用的需求。

②“云校园”空间教学专用教室建设

建设“云校园”空间教学专用教室, 配备电子白板及网络、摄像设备、学生电脑、学生桌, 每张学生桌上设有电源插座及网络接口, 供学生采用笔记本、平板进行自主学习。

2) 学生终端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笔记本、平板、智能手机自主学习。

4.5“云校园”教育教学资源

1) 虚拟化仿真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虚拟化仿真教学资源, 利用三维立体在线仿真实训, 在强大的云计算能力支持下模拟、再现各种实际操作, 足不出户, 便能完成复杂工作、工种的操作实习实训, 既为本校提供在线仿真学习, 也可以面向国内外开展基于仿真实训的在线远程培训。

2) 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 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资源“云空间”共享工作流程, 将教育资源数字分为二大块: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数字化, 即包括教师上课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学生作品、试题集等;二是传统媒体素材和资源的数字化, 如:磁带、录相带、VCD、投影片等;

3) 名师工作室及基于“云空间”的远程培训系统建设

依托“云空间”建设名师工作室。利用名师工作室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 使名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借助强大的云服务平台, 使得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更加便利、更加互动、更加创新。

建设远程培训云平台, 使培训者可以免费学习并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资料, 模拟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 培训者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创业, 发表自己的专著和科研成果和大家分享讨论。模拟现实的工作状况, 去开拓自己的人际关系。

5 学校“云校园”建设进度

第一阶段:确定建设的子任务和分工:讨论、定稿。

第二阶段:需求调研阶段。

第三阶段:系统设计阶段:设计、讨论 (每二周检查和交流1次) 、内审、修改 (按实际情况) 。

第四阶段:开发建设阶段:开发、检查 (每三周检查和交流1次) 。

第五阶段:完善与初步验收。

第六阶段:整改及最终验收。

6 学校“云校园”建设机制创新与预期成果

1) 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激励机制

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纳入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中, 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参与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教师给予激励和支持。

2) 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建设机制

立足“云校园”, 确立以应用为导向的建设机制。围绕“云校园”所提供的功能重点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频率与质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教育管理的真正现代化等因素, 建设名师课堂、学生网上作业空间、学科教学资源库、实习管理系统、专业网上博物馆、网上德育工作平台、远程教育平台、教师个人博客等应用系统。

3) 建立双向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云校园”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能在平台上进行发布,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也可以随时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的不足, 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4) 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与应用能力

通过培训与使用, 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普遍具备较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且自觉地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或手段从事育人工作, 教学工作, 管理工作, 教师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 逐步实现电子备课和网络教案, 最终实现和云技术的全面对接, 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普遍提升。

5) 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创新

通过项目实施, 推进“名师课堂”和专业教育资源库的再建升级;推进信息化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工作的深化与改革。

6) 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

改变学生学的模式, 变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为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数字式学习, 采用多元方式进行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 便于其从“云”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也便于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合适的学习进程、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缩短自己的学习进程, 获取更多的知识, 形成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的能力。

7 结束语

校园网与云计算相结合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云校园”所提供的服务可以促进院校朝着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的方向不断改革与创新。若能让其真正运用到校园教学生活中, 面向服务、安全可信未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 因此院校在建设“云校园”时, 要有统一和长远的规划, 认真审核方案的可行性, 以保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文, 王国勇.基于校园网的云计算应用初探[J].微计算机信息, 2010 (18) .

[2]王福成.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福建电脑, 2011 (2) :33-34.

[3]叶夏菁.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云安全方案[J].现代计算机, 2011 (7) :78-80.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篇5

组 长:陈登斌

副组长:姜佐澧 李伟舵 孔东阳

成 员:瞿佳木 张继伟 孙 瑜 陈登贵 曹端阳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高校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各个职能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各个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手段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学院以党的十七大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根据省委省政府《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和《2008—2015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加速我省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建设“数字湖南教育”的目标,学院决定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启动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构筑数字化校园环境,从而带动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的全面发展。

二、建设基础

(一)学院校园网的现状

作为一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职院校,学院必须建设一个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无缝覆盖的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平台。学院于2006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工程投资额达2100万元,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网络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建成了网上共享的数字化实验室与虚拟实验平台;建成了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成了以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为主的互动教学环境;建成了以三维虚拟演播电视为核心的全院教学监控及音像系统。

1、建成万兆核心,有线与无线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

2006年,学院开始建设校园网,确定网络核心节点的传输速度为万兆(10g),同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院敷设信息点3500个,覆盖全校园;互联网出口带宽300m(中国电信);校园网核心路由器采用华为ne40,连接2根千兆光纤,16根百兆光纤,共计3.6g的上行速率;核心采用两台华为6506交换机互为备份,以双光纤链路连接所有汇聚交换机,在知行楼、格物楼、数字图书馆建立三个万兆节点,形成环行网络,以千兆光纤接通每一栋办公楼、学生宿舍和所有实验实训室;用ar4620作为vpn接入设备;3台h3cns-secpath f1000-e-ac硬件防火墙,一台天融信ngfw4000/p硬件防火墙,一台h3cns-ips400-has1yips入侵检测防御系统作网络安全设备,建成一个高带宽、高可靠性、可应对突发事故的安全校园网络。校园网中心拥有20台服务器构成集群,同时配备了18.4t的存储空间,为数字化实验室、虚拟实验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全院安装了20个无线网络ap基站,每一个ap基站就近接入楼道交换机,形成有线与无线共网的格局,为实现移动教室、移动实验室、移动计算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全网目前连通的教学与办公用计算机1500台,学生个人用计算机 2000台(不含笔记本电脑)。每台连网计算机均可流畅地上网工作。

2、建成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学的信息化,这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办法就是建立数字图书馆。为此,学院为图书馆建立了万兆节点,配备了三台图书资源服务器,两台影视服务器,计3.4t容量。图书资源服务器安装了中国数字图书馆的34万册数字图书,引进8个专业资料库。两台影视服务器不仅包括一般的影视节目,而且还包括由学院音像系统录制的学院教师教学音像资料。为此,湘信院获得“中国数字图书馆湖南高职院校中心馆”的授牌。教学过程信息化体现为: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实训室等校园网覆盖的场所,通过网络访问数字图书馆的教学资源。

3、建成以校园网服务器集群为中心的共享实验环境

学院专业门类较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经济贸易、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专业。每一个专业配备了实验实训室,为落实“振兴行动计划”建立共享实验室的要求,任何专业的实验实训室能够共享资源。如: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不仅具备校园网网上共享实验的能力,而且能够通过vpn从互联网上完成远程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安装proteus网络版软件,进行仿真,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网络共享;网络游戏开发平台,与有关网络游戏公司合作,研发了网络游戏运营与开发平台,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实训系统、会计模拟实训系统、物流管理实训系统、国际贸易实训系统虚拟运营,从事游戏软件的测试,而且可以获得该平台拥有的全部游戏的源代码与运营平台的源代码。电子商务模拟训练系统、市场营销模拟实训系统、客户关系实训系统、供应链实训系统等,已安装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上,供全网共享。

4、建成全院监控系统和教学音像系统

为了确保教学与考试质量,学院建设了124个教室与实验室的教学

监控系统,这套系统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致用楼与控制中心的距离较远,采用共缆传输和非矩阵控制方式,所有摄像机能够同步扫描,所有监控器能够同步群翻,可以清晰的记录下教师的全部教学细节;所有采集的教学音像资料,经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形成流媒体的数据格式存储在数字图书馆的影视服务器中,通过校园网供学生浏览;音像资料可以直送达多媒体教室,供投影使用,也可以形成电视信号供教室内的电视机播放;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与专家,通过校园网可以评估所有的教学过程。

三维虚拟演播中心,与先进的录音棚一起构成艺术系的教学实验环境,也是计算机系动漫设计专业的实习的平台。这套系统还为视频会议、电视教学提供了基础。

5、启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在线教学服务 为了满足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信息化、数字化的需要,2008年11月份,教务处启动了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可以通过b/s应用模式,快捷高效的进行信息查询、修改、提交,从而很好的满足了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各类需求。其服务有:

(1)为学生提供的服务

为学生提供学生学籍、培养方案、网上选课、教学安排、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网上评教、领取教材等服务。

(2)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个人信息、教学任务、教学安排、考试安排、成绩录入、领取教材、网上评教、在线教学等服务。

(3)为管理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管理人员提供教学计划、教学资源、选课结果、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教学考评、教材管理等服务。

6、购买了oa办公系统并部分启用

为实现学院无纸化办公,学院于2006年9月份,购入了一套功能完

善的oa系统。该平台运行在学院校园网络基础上,实现了学院与湖南省教育厅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了学院无纸化办公,保证电子公文、信息、数据的上传和下达。学院oa系统功能与应用有如下几点:

(1)办公与事务处理 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实现了学院内部无纸化办公和事务处理,主要包括公文管理、电子公文审批、公共信息查阅、会议管理、个人待办事宜、日程安排、通讯录、快速办理等功能。

(2)公文与信息交换

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了各级单位之间公文和信息的安全电子化交换与传输。该系统涵盖了文件起草、审批、签章、发送、接收、管理等整套公文传输流程,同时可以与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的公文管理模块进行相互的转送。

(3)信息发布与管理

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可同时管理多个单位门户网站和内部办公网站,操作人员通过ie浏览器把信息分类发布到指定的门户网站或内部办公网站,供社会公众和办公人员浏览。

(4)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是实现各类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图表分析、报表打印以及各种应用系统之间集成的数据应用。可以通过标准接口与各种管理软件结合使用,如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学籍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管理等。上级部门根据下级部门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自定义分析和统计,按业务需要可实时生成各种类型的报表和图形,为领导提供智能决策分析。

(5)档案管理

本系统完成电子文件和其它介质档案的编目、归档、借阅、查询、统计、授权等功能,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繁琐的档案管理变得更加省时、省力、省心。篇二: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新方案.doc(12.2.5)

(二)特色项目建设

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一)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需求论证 1.数字化校园建设必要性。

⑴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构建数字化校园,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制高点,也是加快迈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现代职业教育特定为:知识学习大容量、能力培养广口径、德育培养全方位,必将要求学校教育教学采取内容广、渠道多、方式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既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辐射,也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⑵数字化校园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对知识全球化和民族素质提高的教育要求,信息化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字化校园的变革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对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理念的改变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和核心,只有让教者、学者双方认识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能彻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机制,从而跟紧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二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字化校园的建立,结束了以书本、粉笔、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时代。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引入,给教师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改变了以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开放教育和以学生自主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环境。项目教学、分组教学、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自学与

解答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将被大量应用于课堂。三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了教学形式的创新。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构造多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课堂、电子阅览室等。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环境,把抽象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数字化校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得所传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数字化音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最佳效果。四是数字化校园为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示范校建设中职教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数字化校园搭建平台。数字化校园建成后,与其它地区、其他学校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可以最大最优化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手段将得以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得到优化,办学形式将得以丰富,教育教学创新得以凸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常规化、正规化模式,内部管理将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将得到提升,从而实现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3)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用好数字化校园项目,将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需要。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部委2010年6月17日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敎职成【2010】9号)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

基础性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国家提出2010—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促使学校提高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基础和保证。陕西省“十二五”将职业教育发展做了:“创新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旬阳“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在2013年将旬阳县职教中心建成国家级示范校。根据目前现状,必须进行项目建设,在创造必备硬件条件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否则,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抓好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将会使我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我县职业教育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5)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指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

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从概念上来看,教育信息化是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出发,侧重以有关信息技术的观念、思想、设施、设备、知识和技能等来影响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教育信息化既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凡是为实现育人目标为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服务,并成为各类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服务手段。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必然成为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将实现校园内教学、科研、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科研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合理利用;提高学校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质量、效益和效率;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2.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可行性:

⑴社会发展形势决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广阔前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正在步入成熟期,信息化应用水平逐年上升,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业务对信息化的依赖越来越大,应用类型不断增多,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职业教育必然发展趋向。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将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教师应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使得所传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数字化音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最佳效果。在虚拟教室、虚拟学习社区、数字图书馆等这些虚拟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同时能更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达到教学模式的创

新。而这些,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⑵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重要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不断增加,随着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学校发展,从领导到指导、从政策引领到资金支持。旬阳县人民政府更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自2008年以来,先后为职教中心建设投入资金3000万元,同时决定每年财政预算500万元用于职教中心建设,这些都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⑶县域职业教育资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重要保证。一是旬阳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有农业人口40.5万人,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20000人次,劳务总收入达8亿元。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能更好地与社会、与世界接轨,增强教学、劳务培训的适用性,为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工提供保证。二是旬阳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征土地223亩,建筑面积8.9万㎡,投资1.25亿元新建旬阳县职教中心,从2008年开始,每年财政预算500万元用于职教中心迁建,为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证。三是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248人,教学班83个,在校学生4252人,年短训20000人;按照国家政策,中职学校将逐渐免费,这样本县学生就读职业中学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职教资源的整合、学校影响力的扩大,必然会有外县乃至外市、外省的学生来我校就读;届时,在校生会确保在4000到5000人之间,为该项目的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生源保证。

数字化校园初探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93.18

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1.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所谓数字化校园即利用网络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把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到一个统一平台上。并能够科学规范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和整合,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以及控制权限。使其能够在更好地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的同时推进学校制度和管理的创新,最终实现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1.2 数字化校园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其普及,第一代的数字化校园在各大院校由MIS理念下进行建设,完成了校园网骨干网络光纤铺设、计算机采购及老机型淘汰升级、构建应用软件基础平台、操作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此类应用建设以网络环境下C/S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主。第二代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在各大院校已经完全实现并适应使用计算机来管理日常事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选课,查询成绩,去数字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接受网络远程教育已经点播精品课程等基础上,以平台为概念来对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和整合,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

1.3 目前数字化校园的目的

体现现代教育特色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成基于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安全性的计算体系结构,实现整个校园的信息聚合、服务整合、协同工作与个性化应用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改变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推动高校组织方式,管理结构与运行方式的变革,从而最终实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目标。

2 数字化建设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按照数字化校园的定义和具体的建设需求,我们把建设体系结构由上至下,分为三个层次。第三层、网络基础层,主要包含交换设备、数字传输载体、服务器群、NAS存储设备、硬件防火墙、SAN备份系统、入侵检测系统、虚拟专用网络(VPN)服务、不间断电源(UPS)计算机终端等;第二层、应用服务层,主要有协助办公系统、后勤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教务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虚拟化软件、视频点播系统(VOD)、数字图书馆、一卡通系统等;第一层,入口层,主要有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访问接口、数据中心平台、用户个人界面、站群管理系统、信息发布、搜索引擎等。

在该层次结构模型下,下层是上层的基础,下层为上层服务。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数据共享”的思路。

作为数字化校园的“软”基础,学校的门户网站是必须的,目前基本所有高校均开始使用站群系统,在站群系统的选择上,我们还是应该以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主,虽然市面上能够做站群的公司很多,一些经营电脑的公司也号称可以制作站群,但是这样的公司往往存在经验不足或者用网上的软件破解后略做修改,就拿出来出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挑选时候最好选取在站群技术方面成功案例较多,从事该行业有较长时间的公司。毕竟门户网站是学校在网络上面的名片,给人的第一印象。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访问接口采用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实现用户单点登录,用户一次登录后就可以访问数字校园的各个应用;通过统一的访问控制管理,使得门户展现用户有权访问的应用,新增的应用也能够自动加入到用户的个性化门户中。数据中心平台可以说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部分,他的建成可以说是标志着数字校园的建成,将真正意义上的消除信息孤岛,达成信息共享。在数字化校园初期,这些系统一次性投入的经费会比较大,但是效果很显著,在后面陆续投入会比较繁琐,工作量也加大,但是可以减少经费压力。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已经使用了许多的应用系统但是彼此孤立,为了实现真正的数字化,也只能选择第二种方法来实施。

数字化校园的真正应用部分,是面向用户的各种应用系统,各个学校经常用到的其实大同小异,基本包括了协助办公系统、后勤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教务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VOD)、数字化数字图书馆系统这些系统在选择时候一定要以学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满足学校教学和管理需要,切合学校实际情况来选择软件系统才能做好让软件系统为学校更好的服务,而不能一味追求功能强大。虚拟化软件是应用系统应用的更高层次,因为他不是面向用户的,而是面向软件系统的管理者,使用虚拟化软件是目前的潮流,他能更好的利用现有资源,虽然投入较大,但是收益也很显然。一卡通设备是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做的事情,但是有的学校做成了“饭卡通”,或者是“消费通”,没有真正的做到一卡通。学校自己做一卡通投入很大,收益很小,很多学校开始和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模式来开展一卡通建设,这种方法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学校基本不投入,依靠电信运营商的投入来做成真正的“校园一卡通”,校园的任何地点均可用到这个“一卡通”,小到打一壶热水,大到缴纳学费。弊端呢,就是涉及到的学生的捆绑消费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好,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模式。

基础网络硬件的建设仍然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离开了基础硬件建设,数字化校园也仅仅是空中楼阁,脱离实际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硬件建设时一定要考虑到硬件的换代问题,目前IT产业发展迅速,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旧产品淘汰速率大大加快,选择主流产品可以减缓淘汰频率,提高硬件的服务年限,同时可以更好的利用设备投资。

在建设交换设备方面,出于信息安全考虑我们应该首选国产品牌,在吞吐量上,我们应该考虑校园的网络使用量、后期发展规划、以及所租借带宽,当然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尽量选用高性能、大吞吐量、便于管理的交换设备,努力做到一次建设,多年使用。在服务器和存储建设上,服务器可以选择当前主流比较主流的配置,存储划分时候符合目前实际需要,根据数据实际情况做阵列,并且预留一定空间防止数据量突然增大时,无法容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强烈建议在做规划时,能够完成双机热备与数据的异地灾备。不间断电源(UPS)也是在建设时必须考虑的,应结合投入使用设备功率以及后期需要增加设备的功率,做好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3 结束语

互联网络的出现与发展,使我们对最新技术的了解和接触与发达国家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但是,由于我们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人们的许多认识与观念,还不能完全与之接轨。而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过程,也不能超越时空发展,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同样容易产生重硬轻软重网络轻服务重技术轻内容的倾向,如果有意识地注意这些问题,将会使我们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陈起生.数字校园建设的一些问题探讨[J]高校后勤研究,2011(02).

[2]邱勋拥.浅谈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J]科技信息,2013(02).

[3]刘志雄,苏福泉.高校数字化建设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

作者简介:李江(1981.07-),男,四川绵阳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张俞玲(1982.10-),女,白族,云南大理人,本科(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7

计算机的发展使得数据库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集中数据的拓展, 其发展是建立在集中数据库与网络技术之间相结合的基础上。当前计算机体系的拓展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 分布式数据库已经成为信息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已经可以在信息处理的领域获得了较好的应用, 其技术特征是可以将系统单位分散到不同的部门, 允许各个部门将数据存储在本地的数据库中, 这样的就地存放与使用可以提高数据的反应速度, 降低通信系统的成本,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根据不同的系统需求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 因此数据库存划分问题, 即需要对数据库网络划分进行合理设置, 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相应机制。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需要冗余, 在增加数据副本以提高整个系统本地数据处理的效率。通过也需要增加系统的运行性能与可靠性, 综合提高系统效率。但是数据的冗余必须关注一致性, 此时数据库会付出数据更新的代价, 所以在分布式数据库分配计划是应考虑综合性的方案。综合分布式数控的结特征, 以其建立的校园信息网其优势也较为明显, 其计算机资源可以共享;网络负担小;安全性较高;软件结构也可以合理设置。

2 校园信息分布平台的设计方案

2.1 数据逻辑性的划分

分布式数据库的逻辑划分是为了保证其功能与运行效率, 划分是对分布式数据库的一种分片设计, 分片设计主要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的, 有水平、垂直、混合、诱导等几种方式, 在校园的网络中应按照其应用特征进行选择。为了提高分布式数据库的可靠性, 需要将划分后的逻辑片段建立在某种场地上, 这样一旦出现一个场地的故障, 这个场地的数据因为其在其他场地上有副本存在, 整个系统故障消除后即可在这个场地恢复, 这样就减少了通信负担, 同时也可改善数据的可用性, 减少系统响应的耗时, 此时需要将某个场地上的常用数据进行直接存储, 并完成就近使用。分布式数据库中有多种方式可以适应需求, 在高校数据库使用中, 其特征是在某个时间段内会出现信息流高峰。信息的互访比较集中, 大量的信息查询同会集中在各自的场地上。针对校园网络的这个特征, 在设计中通常会考虑才混合方式来构建网络数据库的分布方式。也就是在设计中将信息平台中的数据按照不同到的部门与功能进行划分, 并使之形成若干的子集, 存储在各自本地的数据库服务器上, 然后在利用网络共享的技术形成多个副本完成共享, 并将副本存储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 不同部门之间的互访则在中心数据库中完成, 即对副本进行访问。

2.2 数据分布方案的确立

分布式数据库和集中式数据库是一致的都是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个是关于应用而储备的数据集合, 即物理数据库, 这个部分是数据库的核心;另一个是相关的数据库结构的定义, 是全局数据分布和分布的描述, 也就是描述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分为全局数据与分局数据。分局数据就是指提供本站点的辖区内的数据需求;全局数据则是指存储在各个点站内的通用数据, 即这些数据可以在多个点站内被全局浏览与应用, 其参与的是全局的应用。数据分布对整个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与效率的影响都很大, 因此在前面的分中所得出的校园数据特征就成为确定分布方案的基本点。

在校园中大部分数据都是根据校园信息的传递与使用特征而设计的, 信息互访仅仅集中在某个时段内, 即尤其学期性质。大量的信息在某个时间限定在各个校区。这时就可以提出一个适应策略, 各个校区数据服务器将被作为某个局域网络的节点, 在这个服务器上安装相应的数据库系统, 这个数据库内保存的是本区域内的数据集合, 不同校区之间设计有访问权限, 在访问中所共享的数据是核心数据库中的副本。通过分布式的事务和复制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同时中心数据库可以在不同的校区服务器上设定一定的关联权限, 只有注册用户才能进行相关的操作。这样的方案优势十分明显, 一则是可以减少本地网络的数据库工作负担, 减轻了节点之间的互访而形成的系统复杂性;一则即使整个系统中的某个小区服务器出现了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因为中心数据库会保持相应副本的完整, 为系统提供服务。因为各个校区子数据库中的数据都有备份, 所以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结语

综合的看校园信息化平台的特征是在不同的校区提供相应的数据服务, 因此在利用分布式数据库进行服务的时候应考虑到其特征。在设计解决方案的时候应采用混合式的结构模式, 这样才能保证校园数字化平台的高效与安全。

摘要:校园数字化平台需要数据在学期内的几个访问高潮中保证系统的稳定与安全, 因此在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的形式选择上可以采用混合型方式, 对本地与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当地存放而副本集中的方式。

关键词:分布数据,网络技术,方案选择

参考文献

[1]杨碧梅, 卓娅.校园网站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9)

[2]徐华明.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功能[J].基础教育参考, 2010 (22)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8

视频监控系统具备事前吓阻、现场监控、事后佐证等主要功能, 又由于平安城市、平安校园的需要, 正在高速发展中, 目前应用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发展的历程来看, 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视频监视系统指的是以VCR为代表的传统CCTV监控系统。但维护工作繁琐、无法进行远程访问、无法与其他安防系统 (如门禁、周界防护等) 有效集成、录像质量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 存储和转存带不变等, 目前已经很少见。第二代以DVR为代表的视频监视系统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视频监视市场上。虽然DVR可以将模拟的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 并存储在电脑硬盘而不是盒式录像带上, 但DVR与模拟摄像机的连接仍是同轴线缆而非网络接口, 无法和成熟的以太网很好融合, 目前已建监控系统多为第二代, 或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的平滑升级到第二代。第三代系统指定就是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网络视频监控, 有时也称为IP视频监控系统。针对在网络环境下使用而设计的, 可以通过网络中的任何一台电脑来观看、录制和管理实时的视频信息。第三代视频监控系统是完全数字化的系统, 它基于标准的TCP/IP协议, 能够通过以太网传输, 布控区域大大超过了前两代系统;它采用开放式架构, 可与门禁、报警、巡更、语音、MIS等系统无缝集成;它基于嵌入式技术, 性能稳定, 无需专人管理;它灵活性大大提高, 并且向前可以做到完全兼容, 可维护性大大增强, 管理成本大大降低, 目前新建视频监控系统多为第三代。

2. 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和我校监控系统选择

校园内楼宇众多, 人员密集, 需要大量的前端设备监控校内的楼宇、道路和公共场所, 校园安防系统监控点通常达到数百个, 特别是有不同校区的校园。校园内包含许多重要部门和财产高度集中的场所:财务处、一卡通服务中心、网络中心、图书馆、实训基地等, 这些场所都需要365天全天候不间断的安全保障。

由于工程费用总额较大, 因此在校园安防监控系统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系统的“生命周期”的费用, 应降低长期运行成本。由于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使用前端设备的数量大、线缆距离远, 故障点随之增加, 单靠人工管理大范围分布的大量视频前端设备, 维护难度较大, 且存在点数随时增加的可能性, 在选择设备时应尽量采用技术先进、应用广泛的知名品牌, 重视系统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目前第三代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技术比较成熟, 其存在的优点也为我校技术人员所认同, 经费也能得到有效保障。综合以上各种因素, 我校选择第三代智能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并为此成立了以技术、后勤、学工、保卫等人员为主的项目组, 专门负责设备招标、施工和监督。

3. 我校网络视频监控的设计与实施

3.1 学校特点

学校占地200余亩,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在校学生6000余人, 南北狭长, 有东门和南门两个入口, 南北一个主要通道。校园整体布局是在旧校舍的基础上, 功能重新分区, 其中, 校园东南部为教学区, 中部和中北部为实训基地和图书馆, 西北部为生活服务区, 东北部为体育活动区, 其中东部临山, 南面临路, 西部临路且有小区存在, 北面也是临路和小区。学校以高职为主, 兼招中职学生, 部分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

3.2 需求分析

对于“平安校园”的创建, 一定要加强人防和技防。校园暴力和一些意外伤害事件的频繁发生让家长和学校防不胜防, 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和谐音符。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防范系统, 杜绝校园内的安全隐患, 成为了家长和学校急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互动, 也是家校双方在处理突发事件, 以及对学生日常情况及时掌握的一项必备手段。

3.3 设计与实施

3.3.1 针对我校的情况, 采用的智能网络视频监控设计方案要注意以下设计原则

(1) 、南北狭长, 功能分区, 采取分片建网与集中管理相结合。

在我校安防监控系统中, 在财经商贸实训基地二楼设置主控中心, 按学校功能分区, 将学校划分五大区域, 每区域相当于建设一个局域网, 通过交换机集中后再通过光纤传输到主制中心, 从主控中心设置三个工作站, 分别放在校长办公室、保卫处办公室、学生工作处。在五大局域网中有网络摄像机和交换机, 而NAS存储服务器, 万兆核心交换机、解码器、电视墙等均在主控中心。前端设备出现故障时, 不会影响任何设备的正常运转, 各局域网及主控中心会正常运行, 同时CMS并对有问题的监控做出反应。分控中心可以独立工作, 也不影响整体监控系统的运行。

(2) 、重点区域以对射为主, 尤其宿舍走廊和围墙的重点。

对于学校来说, 有些区域属于打架滋事的易发场所, 有些属于盗窃的易发场所, 有些区域属于爬墙外出的易发地段。学校要保护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在重点区域采取两个摄像机对射, 减少或消除盲点, 能够有效地进行事前吓阻、现场监控、事后佐证。

(3) 、线缆以地埋为主, 极少部分架空。

我校属于在老校区的基础上不断改造、扩建而形成的优美校园, 但没有做到整体划一、功能分区设置合理, 各种管道和沟渠不能完全形成连线, 这为智能网络视频的控的施工带来较大困难。即使如此, 也要求以地埋为主, 工程前商议多次确定了架空线路。

(4) 、面临山林的围墙较高, 周界防护的有效阻吓可能会摔伤学生。

周界防护目前多采用电子栅栏, 分为高压和低压。即使低压, 也为700V左右, 有较强烈的过电感, 但采用的是脉冲电压, 持续时间一般为0.1秒, 间隔时间为1秒。脉冲最大能量一般为5焦耳, 脉冲最大电量一般1库仑。由此可见, 其能量很小, 不会伤人, 仅给予入侵者较难受的警告, 动摇其攀越围栏的能力与动机, 达到了安全阻吓目的。另外报警可设置延时1-5秒, 会把大量误报过滤到, 不会产生误报。但我校的围墙过高, 电击有效阻吓后, 有可以导致摔伤, 因此不建议安装电子栅栏。

3.3.2 设计方案

依据以上四个原则, 通过保卫处、学工处、后勤处的联合需要分析后, 使用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下面将讲述其工作原理、工程图和设备清单。

(1)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网络设计

前端设备网络摄像机 (简称IPC) 进行录相直接为数字信息, 通过传输设备进入主控室后, 直接存储在NAS服务器的同时通过解码器输出到电视墙。存储空间的计算公式为:存储空间=通道数*码流*保存日期 (要注意由秒转换成天) 。本工程中, 共有监控点225个, 智能网络视频系统码流最大为2M, 要求影像留存30天, 则:

存储空间为:225*2/8*60*60*24*30/1024/1024=140TB (2为IPC的码流约为2Mb/s) , 需24盘位NAS存储服务器 (每盘位为2T) :140T/2T/24=3个。

网络带宽的计算公式为:8口交换机最高为8*2=16, 100M交换机即可满足要求, 225个监控, 按分片集中, 最多的监控点为88个, 88*2=176, 千兆交换机即可满足要求, 主控中心存储225点, 回放按225路来计算, 所需带宽为 (225+225) *2=900, 按照冗余设计的原则, 千兆交换机已不成满足要求, 故主控中心需要1台万兆交换机。

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我校智能网络监控的工程施工

根据我校楼宇分布和功能分区, 将校区分个五个片区分别独立组网, 摄像头独立供电, 监控点汇聚情况如图2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在阐述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的同时扼要介绍模拟视频监控、数字视频监控、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的主要特点。依据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校园安防监控系统的需求特点、设计理念、方案筛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而从应用和成本的角度出发帮助我校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校园监控建设方案。主要工程实例是以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蓝本设计实用, 扩展、维护方便的的数字化网络监控校园方案, 希望对其他学校有所借鉴作用。

摘要:近年来, 危害校园安全、侵害学生、学校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 职业学校的内部安全管理仅仅靠人防是远远不够的, 校园安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过去的几年中, 安防技术不断发展, 尤其是校园安防的发展尤为迅速, 越来越多的学校从原始的人防、物防, 逐渐意识到技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视频监控校园, 保卫部门根据视频实时了解校园安全状况和事后调查取证, 极大了威慑了违反校纪以及犯罪活动分子, 保卫了一方校园安全。

关键词:安防网络视频监控,IPC,NVR,解码器

参考文献

[1]吴刚校园安防监控系统的构建与创新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第12-13页

[2]吴卫吴琼基于校园网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硅谷》2009-23, 第29和50页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9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身份认证,CSocket,DES,数据包

1. 引言

数字校园是一个包括学校教学、科研、生活、休闲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安全是数字化校园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安全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本身系统运行的安全, 其二是用户在使用中的安全。这两个安全的很重要的实现手段是使用者身份的认证。因此其认证系统必须统一, 否则将会出现以下问题:⑴同一用户登录不同系统需要多个账号、密码, 使用不便;⑵不同系统采用自身的一套认证和用户管理机制, 不利于学校统一管理;⑶缺乏统一管理有些用户离开学校以后, 仍然能登录校内一些业务系统。

在数字化校园统一身份认证方案中多数采用是WEB Service, 但是有的服务采用WEB Service不能发挥其最大性能。采用Socket能发挥最大性能, 比如食堂学生刷卡, 刷卡的频率很高, 采用Socket比WEB Service有效得多。

2. 身份认证方案

2.1 建设目标

目前先设想并完成身份认证方案, 为以后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的实现奠定基础。将来它的功能可以全部实现, 我们安徽科技学院就会有自己的校园一卡通认证及管理系统, 这样会提高管理效率及质量。

2.2 体系结构

学校的教务系统、财务系统、餐饮系统、机房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以及宿舍系统等都与校园信息网紧密相连。各应用系统以校园网络中心系统为核心成星型分布, 如图1所示。

统一身份认证方案的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基本工作机制如下:用户通过用户名及密码认证、卡认证等多种认证方式将用户登录信息传递给各应用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提交的信息后, 向认证前置机发出认证请求, 认证前置机首先确认该应用服务器的应用是否是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所认可的, 如果应用服务器的应用是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所认可的, 则认证前置机与后台的认证服务器进行用户认证信息确认, 在通过对用户身份认证的同时返回一个认证令牌给用户, 否则, 将直接返回失败信息。用户通过认证令牌即可访问应用系统, 并可在其他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所认可的应用系统间自由切换, 无需再次认证。

另外, 需要说明的还有两点, 一是认证方式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例的两种, 在实际的使用中还包括数字签名认证、USB KEY、生物识别认证 (指纹识别认证、虹膜识别认证、人脸识别认证) 等;再者, 所有的认证工作由认证前置机完成, 而与认证相关的用户信息将存储在后台的认证服务器上, 并通过设立于不同的网段与用户、应用系统和认证前置机相隔离, 增强了安全性。

2.3 功能分析

数字化校园管理身份认证方案功能:⑴通过对在校已注册用户身份的认证提高了用户信息的安全系数;⑵通过身份认证可以对已注册用户信息访问、修改、增加和删除;⑶该方案是实现一卡通的基础, 会给高校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

身份认证主要是凭借注册用户的用户名以及密码进行登录, 所以系统要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该库中包括已注册用户登录所需的用户名、密码以及与用户相对应各种信息。系统在进行数据库连接后用户就可以通过登录请求进行身份认证及相应信息的访问和修改。其中通信过程是:系统的服务器在启动后始终处于监听状态, 之后客户端发送链接请求, 在服务器监听并请求通过后就可建立相应的通信。当然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是极短暂的, 之后系统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用户名、密码等数据与数据库中存放的用户信息进行查询匹配, 如果匹配成功则登录成功, 反之则失败。登录成功后, 用户即可进行相应的操作。

3. 身份认证技术要点

用户进行相应操作前都需要进行身份认证, 相关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 通信采用CSocket串行化通信。采用数据库存储信息方便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操作;采用CSocket串行化通信易于实现数据包等信息的传递;为了提高信息传送的安全系数, 我们采用DES加密算法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密传送。

3.1 CSocket串行化通信

串行化通信使用MFC的CSocket类实现, CSocket类继承于CAsync Socket类, 是Windows Socket API的高层抽象。在实现串行化通信的过程中还用到了CSocket File类和CArchive类, CSocket类与CSocketFile类和CArchive类一起完成串行化方式的通信, 使数据的发送和接受变得更为清晰。通信流程图如图3所示:

经过上面的步骤后,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用CArchive对象的Read、Write等函数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传送数据了。通讯完毕后, 销毁CArchive、CSocket File和CSocket对象, 释放内存空间。

3.2 数据包的设计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被封装在一个包中, 这个包称为数据包。数据包是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数据时使用的数据的单位。设计数据包的方法有多种, 为了便于通信, 和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 采用了变长可变的数据包格式, 数据包结构如图4所示:

在图4中, SIZE是对应数据包的总长度, TAG是用于区分数据包是用于什么目的的包, DATA是要发送的数据。

在传输字符串数据时, 字符串长度本身一般是可变的, 因此, 如果使用利用上述定义的数据包格式, 则每次都需要交换最大长度的数据, 为此, 在图4所示的数据包格式中可以添加保存实际字符串长度的字段Length。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

在实际传送过程中, 为了安全, 在客户端把重要数据包以位为单位拆开, 然后加密, 服务器端对数据解密, 合包后就可以读出数据。

3.3 DES加密算法

DES算法加密, 快速高效, DES可临时生成, 密钥用RSA非对称加密传递。DES算法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 如信用卡持卡人的PIN的加密传输, IC卡与POS间的双向认证、金融交易数据包的MAC校验等, 均用到DES算法。

DES工作的基本原理是, 其主要入口参数有三个key、data、mode。key为加密解密使用的密钥, data为加密解密的数据, mode为其工作模式。当模式为加密模式时, 明文按照64位进行分组, 形成明文组, key用于对数据加密, 当模式为解密模式时, key用于对数据解密。加密、解密函数如下所示:

3.4 连接数据库

数据库的访问采用MFC ODBC技术, 在利用MFC ODBC编程时, 涉及到CData Base类、CRecord Set类、CRecord View类和CDBException类。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 配置ODBC数据源, 其次, 应用程序建立与ODBC数据源的连接, 这个过程是使用CDatabase类的Open () 函数实现的, 然后, CDatabase类的指针将被传递到CRecord Set类的构造函数中, 使CRecord Set对象与原来的数据源结合起来。完成操作之后, 关闭所有记录集的连接和数据源的连接。

主要代码如下所示:

4. 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 是一个集中的用户认证和卡认证的管理系统, 为校园中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服务.该系统将用户信息资源统一保存到认证数据库中, 保证了信息资源的稳定、可靠、安全;完善的接口连接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数字签名认证、USB KEY、指纹识别认证、虹膜识别认证、人脸识别认证等。身份认证是实现一卡通的基础, 在该身份认证方案的基础之上扩展到其他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展.Visual C++游戏开发技术与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2

[2]沈炜、徐惠.Visual C++数据库编程技术与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2

[3]南京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J]..南京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2004.5

[4]姚毅, 徐斌, 陈俊良.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全国高校信息化研究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3.10

[5]李丽君, 李建文.基于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数据库安全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10

(一) 设计目标。

设计基于SOA架构的应用系统集成平台, 实现研究对象各应用系统信息的充分交换和共享, 突破信息流动的瓶颈, 并为信息增值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设计原则。

1.设计原则。

基于SOA架构, 采用标准技术实现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和服务集成。硬件集群:系统硬件平台统一规划, 集中管理, 优化利用资源, 节省投资。数据集中: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数据仓库, 集中管理共享数据, 达到存储安全、信息集中、高效利用的目标。应用和服务集成: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交换;统一开发规范;基于统一的应用构建平台快速配置业务系统。

2.设计原则的内涵。

(1) 开放性和标准化。

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 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 以保障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化, 能够支持不同厂商的产品互换, 这种替换包括整个系统及组成部件。

(2) 成熟度和先进性。

技术先进性是保证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在本方案中, 使用诸如“三层次结构”、“XML”和“J2EE”等比较成熟而又有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

(3) 实用性。

针对研究对象的特点, 系统界面可视且简单清晰, 系统管理员无需长时间培训就能够独立操作, 有效降低系统维护和升级的成本, 保障投资的有效性和系统的实用性。

(4) 可靠性。

应用系统整合平台投入运行后, 如果出现问题, 后果十分严重。因此系统平台的可靠和成熟至关重要, 不可牺牲稳定性而过分强调采用技术的先进性, 应尽量采用比较成熟而稳定的技术与合适的系统平台。

(5) 可扩充性。

系统可扩展程度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生命周期。在应用规模扩大和需求增加时, 系统平台具有对新增应用系统开发或整合的功能。

(6) 易维护性。

当业务流程或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 具有快速定义功能, 用户可以直接使用可视化的自定义工具对系统进行无代码修改变更。

二、应用系统整合集成方案设计

应用系统整合集成根据基于 SOA 的信息化校园基础架构, 第一是需要设计统一的信息标准, 为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提供依据, 并作为公共数据交换的标准。第二是设计统一的用户服务界面, 包括: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 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和内容整合, 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 集中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 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实现用户单点登录。第三是设计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 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互补、共享与复用。

(一) 教育管理信息标准设计。

制定信息标准是信息化校园平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是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前提, 是构建稳定、合理数据结构的关键, 也是学校内部、学校与各级管理部门之间通过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的依据。

1.设计原则。

充分采用目前已有的国家标准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对于没有国家标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信息, 使用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

2.教育管理信息引用标准。

引用国家标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3.组成结构。

由信息集与代码集构成。信息集分为公共信息子集、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综合管理、教务管理、科技管理、资产设备管理、财务审计管理和行政办公八个业务信息子集, 每一信息子集由相应的数据类、数据子类与数据项构成, 数据项用元数据进行描述;代码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代码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 (JB) 代码集、高等教育行业标准 (HB) 代码集、学校教育管理信息标准 (LB) 代码集构成, 每一代码集包含若干代码表, 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例 (见图1) 。

4.编制规范。

分别为:信息标准分类规范, 信息集编制规范, 数据类编制规范, 数据子类编制规范, 代码表编制规范, 数据项元数据说明。

(二) 整合集成方案设计。

1.软件平台选择。

采用J2EE (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ava2平台企业版) 技术基于多层软件构架和SOA面向服务的理念、使用WebService和XML等技术整合与集成各种应用系统, 达到先进实用、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的应用系统整合集成的目标。

2.共享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通过分布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 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

3.技术架构模型设计。

应用系统集成平台技术构架设计由:客户层、表示层、业务层、集成层和资源层五个层面组成 (见图2) 。

4.信息门户设计。

(1) 信息门户框架设计。

信息门户框架采用J2EE技术构建, 符合国际上先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如Portlets (遵循JSR-168、JSR-170规范) 、Web Service、SOAP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SOA (面向服务架构) 、WSRP (远程门户WEB服务) 、Liberty Alliance SSO (自由联盟单点登录) 、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 、SAML (安全断言标记语言) 、PKI (公钥基础设施) 、LDAP (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 、Active Directory (活动目录) ;提供开放的、企业级的应用编程接口和管理工具, 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互联性、可扩充性与可移植性, 部署简便快捷 (见图3) 。

(2) 信息门户功能设计。

统一访问入口:所有用户均通过信息门户登录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基于权限分配, 访问相关应用系统, 无须分别登录相关的每个应用系统。风格与布局:支持一列、两列或三列布局, 提供多种页面布局模版;容易添加新的布局定义, 而且一页之中可以支持多种布局。个性化设计:针对不同的对象 (学生、教职工、管理人员及公众) , 可以定义不同的业务流程与个性化界面, 进而提供不同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

(3) 内容管理设计。

基于XML的Rich Site Summary (RSS) 标准, 采用多种缓存机制, 实现应用系统之间信息的实时交换。

(4) 信息发布设计。

提供信息发布与管理功能, 包括内容编辑、内容版本管理、内容类型管理、内容审核、发布日期和时间的控制等。

(5) 国际化设计。

支持不同语言的显示和输入;可以切换到任何一种语言;可以添加新的语言。可以管理多种语言的页面, 可以支持多种语言的网站和WEB应用。

(6) 系统管理和安全控制。

提供全面的WEB管理功能, 可以远程管理服务器。支持联盟化身份管理 (包括添加新用户、授权、激活和撤消等功能) 和单点登录。 严密的授权管理功能, 可以对整个网站、组织、用户组或某个Portlet的某个属性设置权限;支持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通过限制访问者IP、限制用户、限制用户访问时间, 有效保障门户安全。

5.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设计。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考虑下列几方面的要素。

(1) 安全政策。

安全政策是一个基于各种对象和概念的组合。安全政策是围绕着角色、权限、用户、资源和安全域之间的关系而定义的。

(2) 基于RBAC的授权规范。

RBAC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体系是美国NIST (美国科技与标准管理局) 制定的用户管理、安全政策管理体系, 是目前主流的解决大型组织机构的统一资源访问控制的有效方法。

(3) 角色和用户。

角色在RBAC体系里是一个核心的概念, 也是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的核心元素。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平台上, 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定义角色及其相关的安全政策。

(4) 安全域。

安全域指定了安全政策的牵制范围, 也就是说, 一个权限只能在指定的范围内才有效, 才能执行。安全域可以是组织、部门、组。除组以外, 一个安全域可以带有子域。所以系统可以创建一个树形的安全域结构。

6.公共数据交换系统设计。

通过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交换, 实现所有应用系统在共享公共数据基础上的整合与集成, 确保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 (见图4) 。

三、结语

本文从设计目标, 设计原则出发, 对应用系统整合集成的要件, 基于研究对象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和用户界面整合、公共数据交换进行的方案设计, 在对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研究对象的本方案进行了验证, 实施效果基本达到了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国栋.信息时代的大学: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 2003

[2].蒋东兴, 史宗恺等.大学资源计划的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黄冬.解析校园信息化中的“信息孤岛”[J].软件导刊, 2008

数字化校园,我们先行 篇11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虚拟教育

一、何谓“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二、我校目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效果

学生、家长、教师构成了“学校”的关键词,为了实现学校与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学校通过“数字化校园”构建了一个三维关系网络,实现学校立体的框架网络管理。

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教师、学校,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实施,在学习、管理层面都发生了质的进化。

1.学校层面

(1)推广学校特色,打造学校品牌效应

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舞台,学校每学年举行大型学生展示活动,如新年音乐会、体育节、美术年画画展活动,学校抓住契机,运用校园网平台,提供网上直播系统,不仅让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展示,同时学校的素质化教育理念渗透到社会各界,提升了学校定位,打造学校品牌效应。

(2)实现与区网接口,工作布置无缝化

学校将校园网站与区教育网站接口,登陆学校网站,就能查看区网上的一周工作、通知通告等内容,让教师在校园网上就能看到相关工作布置和通知,不需重新登陆钟楼教育网,实现了区网与学校网站的无缝对接,大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学习工作。

(3)学校业务流程得到有效规范,部门分工有条不紊

“数字化校园”提供了“基础工作”“事务管理”栏目,对学校一周工作等做出规划。

后勤维修、信息设备维修、请假审批、出门审批等一系列手续都只需要进行网上申报,学校专人审核,不仅省去了找部门负责人的麻烦,也让学校的业务流程更加规范,部分分工更加明确。

(4)建立完整的教师、学生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实时跟踪

每一位教师在“数字化校园”平台中都有一个个人档案,里面既有教师的个人基本资料,还包括教师每年的年度考核、各类获奖、各类继续学习等。

每一位学生也有一个个人档案,包括个人基础资料、在校就读期间的学习成绩、获奖等。

教师、学生的个人平台,有效地实现了数据的实时跟踪,也是记录教师、学生成长的一个档案袋。

2.教师层面

(1)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升教师工作效率

以往学期结束,每位老师都在花费大量的精力汇总学生资料,“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后,教师只需要把学生每次的测试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输入,电脑自动测算出学生学期总评,换算出等级,每个科目成绩由每个科目任课老师输入完毕,提交班主任,班主任不可修改,可以汇总、分析,完成素质报告单的填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使信息处理具有唯一、准确、隐私的特点

在学生成绩输入的过程中,数据是由各学科老师各自输入,其他老师没有权限进行查看和修改,班主任有查看权限,无修改权限,学科成绩完成之后,班主任进行汇总,学籍管理员可查看、有打印权限,没有修改权限,保证数据的唯一、真实性。

3.学生层面

(1)班级网站,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

每个班级都建立一个班级网站,家长可以查看教师的友情提醒,教师可以查看家长的留言、意见或建议,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动交流、互相展示,也可以给班级活动出谋划策,设计班级标志,设计学校吉祥物等,通过网络,实现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2)调查问卷,呈现学生教育与管理的真实现状

每学年一次的学生调查问卷,一改以往的纸质调查问卷,使

用校园网进行,不仅节约了纸张,也免去了后期回收、统计、反馈的麻烦,学校后台数据库自动给每班、每个年级、每个校区、整个学校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数据,整理家长评价与建议,节省了人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今后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运用中,我们将争取实现数字化校园和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的有机整合。以电脑网络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为信息源,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创设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打造数字化的精品

校园。

参考文献:

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 篇12

随着佛山电大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投入应用, 建设中的问题也不断凸显, 如“应用山头”突出、“信息孤岛”严重、各应用系统 (教务、科研、OA) 数据分散、各部门数据 (学生信息、教工信息、资产信息) 缺乏标准, 导致部门间 (人事、财务等) 信息相同却内容有异, 学校有效的数据资产不能“共享”, 学校业务部门及管理部门获取信息非常困难, 数据资产利用率低下等。针对这些问题, 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充分发挥电大原有的设备设施和数据资源, 在此基础上, 经过沟通调研及业务应用初步分析, 确立了学校数字校园整体建设目标, 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教育管理理念, 在先进、高性能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之上, 构建先进、开放的数字校园支撑平台;开发和整合网络基础应用系统、电子校务系统、教学服务系统、移动校园应用系统、安全与运维服务系统以及综合应用信息服务系统的多层次应用, 通过项目的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将实现数字校园应用、资源及服务的高度整合, 最终提升学校综合实力[1,2]。

2 数字校园建设意义

建设数字校园, 是新常态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数字校园对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 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促进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提升学校内涵, 培育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稳定、安全、快捷的网络为载体, 拓展教育教学的空间与时间,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利用信息技术, 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技能实训、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动态监测系统, 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相结合;建设优质数字资源库, 搭建校企合作、助教助学等网络平台, 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服务社会公众, 提升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2,3,4]。

3 数字校园规划与建设背景

3.1 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校园网覆盖方面。目前学校网络已建接入点约24000个, 各楼宇联网率100%, 用户数14000多人, 高峰并发数有8000人同时在线。学校校园网出口有2个, 一条是电信出口, 带宽100M, 一条是教育网出口, 光纤接入佛山大学汇接点, 一方面提供教育网的接入, 带宽34M。目前学校有6台服务器分别为web服务器、OA服务器、网关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社区大学网络教育平台服务器 (2台) , 防火墙 (代理服务器) 。全校校园网范围内联网计算机数量700余台。主要服务器硬件配置如表1。

`3.2信息化应用现状。教学服务与管理类应用。主要包括:教务系统、学工在线、科研管理系统等。其中, 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要求与建设的支撑平台进行整合。办公协同类应用。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OA系统、人事管理系统、人事考核系统的等。综合信息服务类应用。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系统、学校主页系统、信息发布系统。

4 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设计

4.1 总体思路。

学校需要构建一个功能比较全面、结构比较完善的信息系统, 使之符合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并能借鉴国内外数字校园建设的先进经验, 建立一个具有合理规范的业务流程、运用先进管理理念的信息系统, 以满足日常操作与管理的需要, 并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必要的、全面准确的支持[2,3,4,5,6,7,8,9,10,11]。

4.2 总体架构。

根据对学校数字校园现状分析, 结合我们的设计、集成和实施经验, 提出了在学校的校园网络基础上, 开发建立开放、主流、统一、先进的数字校园支撑平台, 并在此平台上开发或整合建立应用系统, 为学校及相关各类用户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2]。

4.3 数字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

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1,2,3,4,5]。a.新一代高性能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b.先进共享的数据中心机房建设。c.存储系统建设。d.备份系统建设。e.容灾系统建设。f.机房环境建设。g.综合完善的应用系统建设。h.可靠规范的支撑与保障体系建设。i.数字校园运维体系。

结束语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学校坚持“十二五”规划的发展要求, 各项事业发展很快。开展数字校园建设, 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提升内涵, 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形成, 对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开展高校教育创新与实践, 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摘要:地市级电大在开放大学模式下的信息建设中的存在数据分散、各部门相同数据但缺乏标准, 导致学校有效的数据不能共享、业务部门及管理部门获取信息非常困难、数据资源利用率低下等“应用山头”和“信息孤岛”问题, 文章以佛山电大为例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在充分发挥电大原有的设备设施和数据资源基础上, 经过沟通调研及分析, 确立学校数字校园整体建设目标和方案。

关键词:开放大学,数字化校园,数据资源,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万芳.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数字校园建设规划设计[D].南昌:南昌大学, 2007.

[2]王小蒙.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24) .

[3]赵天.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对策[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4) :53-55.

[4]王翠英.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解决方案[J].信息系统工程, 2012, 9, 20:25.

[5]王兴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 6.

[6]左毅, 崔轩辉.重庆大学坡网络信曳资源共建共享揉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15) :72-74.

[7]郭婧婧.加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 2012 (26) :233-234.

[8]李多, 范钦志.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统一身份认证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8 (3) .

[9]王阳, 穆俊鹏.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校园评价的内容与指标探析--基于使用者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 (9) .

[10]万里鹏.中国高等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撤科学, 2004 (3) .

上一篇:武术开展现状下一篇:体检中心建设经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