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精选8篇)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篇1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根据《xx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x发〔2010〕22号)、《xx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xx发〔2013〕24号)和《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xx发〔〕37号)等文件精神,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潮流,结合我校信息化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常德财经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一、建设原则
1、晚起步,高起点;
2、技术架构先进、设计统一;
3、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
4、实现各部门业务协作;
5、管理与服务充分融合,扩展对广大师生的信息服务范围;
6、学生综合服务、教师综合服务的并行建设;
7、用发展的眼光建设有生命力、可持续的数字校园。
二、建设目标
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校园,消除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移动数字校园,实现学校各部门、各专业部室、各实训场所之间业务协同,数据共享,信息一致,并提供移动化的信息服务,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全面满足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需要。
数字化环境
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效稳定、安全保密的基础网络环境;技术先进、标准的统一数据与交换平台、统一身份认证授权平台和统一门户与服务平台以及集成应用平台,打造高效、统一、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环境。
数字化教学
实现科学统一的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改革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提高和优化教师、教室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便捷的通道。
数字化科研
构建数字化产学研信息平台,为产学研工作者提供快捷、全面、权威的信息资源,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提供开放、协同、高效的数字化产学研环境,促进知识的产生、传播与管理,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数字化管理
构建覆盖全校工作流程的协同管理信息体系,通过管理信息数据的交换、同步与共享,畅通学校信息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精细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促进学校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学校的行政办公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生活
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生活环境和服务平台,通过数字校园丰富的应用系统,实现校内生活、消费、工作等,畅享数字化生活的快捷和便利。
一站式服务
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的管理、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等主要活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对师生服务的水平,提供对社会的服务能力。
移动数字校园
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后,建设基于移动化的数字校园,实现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移动教学、移动迎新离校、移动管理等服务,扩展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模式。
三、建设步骤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内容多、建设周期较长、涉及部门广、推广实施任务艰巨,因此若想一次建设完毕的难度较大、风险较高,必须采取统筹规划、分期建设的思想,步步深入、逐渐扩大,通过分期、分阶段方式分解项目建设风险和难度。具体分期建设策略如下:
第一期――理清思路、夯实基础(时间3月――12月)
1、成立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工作预算,建成全校统一的信息标准,制定配套管理规范;
2、重新设计、搭建校园外网主页设计,实现学校宣传、校园办公、教学管理、远程教学、教学资源等实现同一界面进入;建成统一数据库平台,保障数据的权威性和唯一性,解决全校范围内信息共享问题;建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让全校师生用“一个用户名+一个密码”能够访问校内的信息资源;建成统一数字校园信息资源展示平台;
3、校园网站中心机房与校园网络升级,实现中心机房与各办公、教学场所之间的千兆网络互联,夯实数字校园建设基础;
4、会计、模具远程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试点,实现一门专业课程教学、实训、答疑、练习、考试、备课、学生成绩管理、远程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一站式服务。
第二期:建设教职工综合服务、学生数字信息档案库
(时间:201月-6月)
包括:教职工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学生学籍及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师资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数字迎新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团委管理系统、公寓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数字离校系统、校友管理系统等。
第三期――移动校园、全面提升(时间:207月-年12月
利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建立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与电脑互联互通的移动数字校园平台,实现微信课堂管理在籍学生。
四、建设预算
1、学校中心机房及网络设备更新 65万元
2、教学资源平台框架建设 45万元
3、练考平台系统建设 25万元
4、教学资源开发 10万元/门。课程
5、各项管理系统 5万元/项
6、移动数字校园、微信课堂 20万元
7、师师、师生交流平台 6万元
8、教师教研、备课系统 20万元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篇2
1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拥有一流的数字化千兆校园网网络环境, 同时注重资源建设, 推进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数字化校园应用水平, 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为提高数字化校园整体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院校普遍建有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一卡通管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不同功能的计算机实训室、语音实验室、电子阅览室且都能配备多媒体设备;为每位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同时还在教学区、实训区、行政区、生活区及校园外围都安装了监控系统。不少院校重视信息化资源建设, 自行设计开发了教学资源网平台、精品课程平台、视频点播平台、教师个人空间、电子作业平台等。还有院校建立了学生日常行为百分考核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网络自助报修系统等应用系统, 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努力使这些信息的可用性得到不断提高。
2 学校“云校园”建设理念
根据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 “云校园”可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针, 有计划、分阶段、科学合理地构建。主要建设理念如下:
首先, “云校园”是服务于院校整体发展战略、服务于教学科研业务、服务于师生用户的无处不在的便捷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其次, “云校园”需要加强权限管理策略, 做到身份可信、地址可信、终端可信和行为可信等, 以便给使用者带来极强的心理安全感。
第三, “云校园”建设离不开培育“云校园”理念下的教师队伍。“云校园”中教师是教学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倾诉者。
3 学校“云校园”建设目标
1) 建设“云校园”战略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及支撑平台。重点为:“云校园”学校网络支撑环境建设、“云校园”软件支撑平台建设, “云校园”软件应用平台建设、“云校园”特色校园终端平台建设、“云校园”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云校园”管理制度建设。
2) 建设基于“云”的信息化、虚拟化仿真教学资源。加强相关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与实训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并能通过“云空间”访问共享, 探索信息化技能教育、教学、培训及技能鉴定的新模式。
3) 建设基于“云”的网络学习空间。通过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名师课堂”在线学习系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职业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 探索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新模式。
4 学校“云校园”建设内容
4.1“云校园”基础平台
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分阶段分批实施校园网设备的升级及改造。
1) 主干网及主设备升级:主干互联实现万兆互联, 双核心备份。
2) 接入网改造:教学区、实训区、行政区、生活区实现千兆接入, 千兆桌面。
3) 安全与管理:逐步建设防火墙、网络出口流量控制设备及网络认证计费设备。
4) 无线校园网:在学校教学及实训区域、图书馆安装无线AP, 方便教师与学生访问学校教学资源和“云空间”。
4.2“云校园”支撑平台
1)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系统整合教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 图书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 集中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 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 实现用户单点登录。
2) “云校园”应用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宜采用一台2-3U机架式存储设备, 作为全校数据中心数据存储, 一台存储设备主机箱一般可容纳12-24块磁盘, 且性价比较高的3.5英寸SATA磁盘。
3) “云校园”基础数据库系统:将全校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库中基础数据进行整合, 使用统一的数据库作为数据管理的基础, 利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和海量存储技术实现数据存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等平台均从基础数据库中调用数据, 确保各业务平台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基础信息库自动读取它系统的数据或者共享自身数据的方式, 进行数据传递, 实现数据共享的目的。
4.3“云校园”应用平台
1) “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试题库平台、网络资源库、工学结合平台、实习管理平台)
利用“世界大学城”建立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交互式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为全校师生每个人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终身学习空间, 无论是个人空间、还是机构平台, 均具有强大的Web2.0、Web3.0特征和基于云计算的远程软件服务、远程平台服务、远程基础逻辑架构服务、远程在线大数据存储和移动应用服务。
2) 学校协同办公系统
学校协同办公系统支持校级、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安全、可靠、易用的协同办公, 改进和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 促进学校内部信息资源交流, 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 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借助于各种先进技术, 提高管理和决策的水平。
3)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学校学生寝室分配、宿舍财产、寝室日常考勤情况等管理, 减轻宿舍管理人员及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负担。
4) 教务管理平台:其已有功能为基本设置 (课程设置) 、教学计划、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师资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考务管理、教材管理。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数据, 扩展功能。
5) 一卡通管理平台:进一步整合数据, 扩展功能。与银行接触, 建设圈存系统。
6) 图书管理平台:建设汇文图书管理系统。汇文系统是一个起点高、功能全、采用client/server的体系结构, 依托大型数据库Or⁃acle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它包含了图书馆所有的业务工作范畴, 更加突出了现代化管理的特色。
4.4“云校园”特色校园终端平台
“云校园”的终端设备包括:教师终端、学生终端。
1) 教师终端
①“云校园”技能录播教室建设
录播教室由主播室和控制室组成。主播室采用最新的布线方法, 选用国内主流的硬件产品, 保证可迅速适应网络视频应用的需求。
②“云校园”空间教学专用教室建设
建设“云校园”空间教学专用教室, 配备电子白板及网络、摄像设备、学生电脑、学生桌, 每张学生桌上设有电源插座及网络接口, 供学生采用笔记本、平板进行自主学习。
2) 学生终端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笔记本、平板、智能手机自主学习。
4.5“云校园”教育教学资源
1) 虚拟化仿真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虚拟化仿真教学资源, 利用三维立体在线仿真实训, 在强大的云计算能力支持下模拟、再现各种实际操作, 足不出户, 便能完成复杂工作、工种的操作实习实训, 既为本校提供在线仿真学习, 也可以面向国内外开展基于仿真实训的在线远程培训。
2) 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 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资源“云空间”共享工作流程, 将教育资源数字分为二大块: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数字化, 即包括教师上课的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学生作品、试题集等;二是传统媒体素材和资源的数字化, 如:磁带、录相带、VCD、投影片等;
3) 名师工作室及基于“云空间”的远程培训系统建设
依托“云空间”建设名师工作室。利用名师工作室建立协作学习的环境, 使名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学习。借助强大的云服务平台, 使得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更加便利、更加互动、更加创新。
建设远程培训云平台, 使培训者可以免费学习并可以根据网络提供的资料, 模拟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 培训者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创业, 发表自己的专著和科研成果和大家分享讨论。模拟现实的工作状况, 去开拓自己的人际关系。
5 学校“云校园”建设进度
第一阶段:确定建设的子任务和分工:讨论、定稿。
第二阶段:需求调研阶段。
第三阶段:系统设计阶段:设计、讨论 (每二周检查和交流1次) 、内审、修改 (按实际情况) 。
第四阶段:开发建设阶段:开发、检查 (每三周检查和交流1次) 。
第五阶段:完善与初步验收。
第六阶段:整改及最终验收。
6 学校“云校园”建设机制创新与预期成果
1) 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激励机制
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纳入到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中, 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参与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教师给予激励和支持。
2) 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建设机制
立足“云校园”, 确立以应用为导向的建设机制。围绕“云校园”所提供的功能重点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频率与质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教育管理的真正现代化等因素, 建设名师课堂、学生网上作业空间、学科教学资源库、实习管理系统、专业网上博物馆、网上德育工作平台、远程教育平台、教师个人博客等应用系统。
3) 建立双向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云校园”每位教师每节课都能在平台上进行发布,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也可以随时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建议, 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的不足, 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4) 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化教学与应用能力
通过培训与使用, 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普遍具备较高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能够熟练且自觉地使用各种信息化教学工具或手段从事育人工作, 教学工作, 管理工作, 教师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 逐步实现电子备课和网络教案, 最终实现和云技术的全面对接, 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普遍提升。
5) 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创新
通过项目实施, 推进“名师课堂”和专业教育资源库的再建升级;推进信息化实验实训教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和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工作的深化与改革。
6) 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
改变学生学的模式, 变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为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式、数字式学习, 采用多元方式进行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来说, 便于其从“云”端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也便于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合适的学习进程、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缩短自己的学习进程, 获取更多的知识, 形成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的能力。
7 结束语
校园网与云计算相结合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趋势, “云校园”所提供的服务可以促进院校朝着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的方向不断改革与创新。若能让其真正运用到校园教学生活中, 面向服务、安全可信未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 因此院校在建设“云校园”时, 要有统一和长远的规划, 认真审核方案的可行性, 以保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文, 王国勇.基于校园网的云计算应用初探[J].微计算机信息, 2010 (18) .
[2]王福成.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福建电脑, 2011 (2) :33-34.
[3]叶夏菁.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云安全方案[J].现代计算机, 2011 (7) :78-80.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思路 篇3
校园网络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就像人体的骨架,是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支撑,没有一个功能完善的校园网络,数字化校园就成为空谈。但是校园网络并不等同于数字校园,它应该是数字校园的物理基础。
一个功能强大的校园网络可以根据学校的规模与条件,有针对性地规划构建,可以采用两层架构构建或三层架构构建。
(一)两层架构的网络
两层架构的网络结构只有核心层和接入层,核心层可以采用双星结构,即采用两台同样的核心交换机或路由器,与接入层交换机分别连接。双星结构解决了单点故障的失效问题,不仅抗毁性强,而且通过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实现负载分担。校园服务器全部接入核心层,而所有的用户全部从接入层接入。
(二)三层架构的网络
三层架构的网络在核心层和接入层之外,多了一个分布层,分布层的存在与否,取决于外围网采用的扩充互联方法。当校园网内的建筑物里信息点较多,超出一台交换机所容纳的端口密度,而不得不增加交换机扩充端口密度时,如果采用级连方式,就有分布层的存在;如果采用多个并行交换机堆叠方式扩充端口,就没有分布层。要不要分布层,采用级联还是堆叠,要看网络信息流的特点。堆叠体内能够有充足带宽保证,适合本地信息流密集、全局信息负载相对较轻的情况;级连适合全网信息流较平均的场合。
二、软件是平台
物理平台构建完成后,数字校园需要的就是软件系统了,软件系统在数字校园中是一个平台,校园的各项工作需要在这个平台上完成。软件系统的建设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定制,核心的系统主要有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学校综合管理系统、教学互动中心等。
(一)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将对用户身份进行统一认证,降低了管理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通过统一规划整合认证后的校园信息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的账号数,简化登录过程,实现一次登录多点使用,实行统一管理,方便用户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校园网内用户只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其他网络资源。可以说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统一身份认证是重中之重。
(二)综合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学校学生管理、教务管理、后期管理、实训管理、空间管理等多个方面,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顺利实行,提升学校管理效率。它能全面展示学校各类权威信息,数据全面及时,信息渠道畅通,使学校与管理部门、用人企业、学生及学生家长间形成畅通的沟通纽带。
(三)教学互动中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强调突出课堂教学,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互动中心要为学生提供可以实现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学互动中心帮助建设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环境,在数字化校园上,学生能够找到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与教师进行课程互动,完成预习、答疑、作业、自测甚至是考试环节。不管是在教室、宿舍、学校的任何角落,只要连通数字化校园,学生就可以加入到自主学习中。
在数字化校园中,学生不仅是参与者,还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空间,在学生的网络空间里,学生可以完成学习的全过程,还可以创建管理自己的资源库、撰写自己的学习博客、参与课程和班级论坛以及其他个性化活动,数字化校园帮助学生实现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
此外,还有数据中心、图书管理系统、电子图书系统、学校消费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根据情况构建。
三、人才是关键
(一)骨干队伍的配置
数字化校园从构建到应用,信息技术是其支撑技术,如果师资队伍中没有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信息技术人员,数字化校园在学校的推广与应用会大打折扣。一支信息化管理与应用的骨干队伍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这支骨干队伍中的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数字校园系统维护与开发能力,能够根据学校的情况对数字校园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能够根据学校的情况向软件公司提出合理的改造建议,这支管理队伍的人数应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维持在2人左右;骨干应用人员根据学校项目建设情况及部门配置情况由学校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兼任,如教务处、学工处、实训处、招生办、总务处等,各部门应用人员只需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学校配置的管理平台相关部分的应用即可,人数可以根据情况而定。
(二)应用能力的普及
要使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还需要学校全体教师的参与,只有学校教师全部能够应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从中获取需要的资源,数字化校园功效才真正得到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水平才真正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体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可以与培训机构合作,也可以由学校专业骨干队伍来对全体师生进行培训,采用分层次培训的方式效果会更理想。
四、制度是保障
有了制度就有了章程,有了制度就有了规范。数字化校园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推进该项工作的规范与保障,它能促进数字化校园工作的常态化、科学化。
数字化校园建设配套制度可以从物和人两个方面去考虑,一个管物,一个管人。物可以从建设与安全方面考虑,如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校园网络使用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制度、校园网络维护管理制度等;人的层面可以和学校的各项考核挂钩,如网上备课制度、实训空间使用网上申报制度、精品课程建设制度、数字化图书馆使用制度等等。■
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篇4
组 长:陈登斌
副组长:姜佐澧 李伟舵 孔东阳
成 员:瞿佳木 张继伟 孙 瑜 陈登贵 曹端阳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高校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各个职能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各个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手段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学院以党的十七大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精神为指导,根据省委省政府《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十一五规划》和《2008—2015年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加速我省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建设“数字湖南教育”的目标,学院决定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启动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构筑数字化校园环境,从而带动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的全面发展。
二、建设基础
(一)学院校园网的现状
作为一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职院校,学院必须建设一个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无缝覆盖的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平台。学院于2006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工程投资额达2100万元,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网络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建成了网上共享的数字化实验室与虚拟实验平台;建成了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建成了以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为主的互动教学环境;建成了以三维虚拟演播电视为核心的全院教学监控及音像系统。
1、建成万兆核心,有线与无线全覆盖的高质量校园网
2006年,学院开始建设校园网,确定网络核心节点的传输速度为万兆(10g),同时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全院敷设信息点3500个,覆盖全校园;互联网出口带宽300m(中国电信);校园网核心路由器采用华为ne40,连接2根千兆光纤,16根百兆光纤,共计3.6g的上行速率;核心采用两台华为6506交换机互为备份,以双光纤链路连接所有汇聚交换机,在知行楼、格物楼、数字图书馆建立三个万兆节点,形成环行网络,以千兆光纤接通每一栋办公楼、学生宿舍和所有实验实训室;用ar4620作为vpn接入设备;3台h3cns-secpath f1000-e-ac硬件防火墙,一台天融信ngfw4000/p硬件防火墙,一台h3cns-ips400-has1yips入侵检测防御系统作网络安全设备,建成一个高带宽、高可靠性、可应对突发事故的安全校园网络。校园网中心拥有20台服务器构成集群,同时配备了18.4t的存储空间,为数字化实验室、虚拟实验环境提供技术支撑,为数字化校园的网络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扩展能力。全院安装了20个无线网络ap基站,每一个ap基站就近接入楼道交换机,形成有线与无线共网的格局,为实现移动教室、移动实验室、移动计算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全网目前连通的教学与办公用计算机1500台,学生个人用计算机 2000台(不含笔记本电脑)。每台连网计算机均可流畅地上网工作。
2、建成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学的信息化,这包括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的主要办法就是建立数字图书馆。为此,学院为图书馆建立了万兆节点,配备了三台图书资源服务器,两台影视服务器,计3.4t容量。图书资源服务器安装了中国数字图书馆的34万册数字图书,引进8个专业资料库。两台影视服务器不仅包括一般的影视节目,而且还包括由学院音像系统录制的学院教师教学音像资料。为此,湘信院获得“中国数字图书馆湖南高职院校中心馆”的授牌。教学过程信息化体现为: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或实验实训室等校园网覆盖的场所,通过网络访问数字图书馆的教学资源。
3、建成以校园网服务器集群为中心的共享实验环境
学院专业门类较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经济贸易、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等专业。每一个专业配备了实验实训室,为落实“振兴行动计划”建立共享实验室的要求,任何专业的实验实训室能够共享资源。如: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不仅具备校园网网上共享实验的能力,而且能够通过vpn从互联网上完成远程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安装proteus网络版软件,进行仿真,完成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网络共享;网络游戏开发平台,与有关网络游戏公司合作,研发了网络游戏运营与开发平台,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实训系统、会计模拟实训系统、物流管理实训系统、国际贸易实训系统虚拟运营,从事游戏软件的测试,而且可以获得该平台拥有的全部游戏的源代码与运营平台的源代码。电子商务模拟训练系统、市场营销模拟实训系统、客户关系实训系统、供应链实训系统等,已安装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上,供全网共享。
4、建成全院监控系统和教学音像系统
为了确保教学与考试质量,学院建设了124个教室与实验室的教学
监控系统,这套系统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致用楼与控制中心的距离较远,采用共缆传输和非矩阵控制方式,所有摄像机能够同步扫描,所有监控器能够同步群翻,可以清晰的记录下教师的全部教学细节;所有采集的教学音像资料,经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形成流媒体的数据格式存储在数字图书馆的影视服务器中,通过校园网供学生浏览;音像资料可以直送达多媒体教室,供投影使用,也可以形成电视信号供教室内的电视机播放;教学行政管理部门与专家,通过校园网可以评估所有的教学过程。
三维虚拟演播中心,与先进的录音棚一起构成艺术系的教学实验环境,也是计算机系动漫设计专业的实习的平台。这套系统还为视频会议、电视教学提供了基础。
5、启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和在线教学服务 为了满足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信息化、数字化的需要,2008年11月份,教务处启动了教务网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可以通过b/s应用模式,快捷高效的进行信息查询、修改、提交,从而很好的满足了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各类需求。其服务有:
(1)为学生提供的服务
为学生提供学生学籍、培养方案、网上选课、教学安排、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网上评教、领取教材等服务。
(2)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教师教辅人员提供个人信息、教学任务、教学安排、考试安排、成绩录入、领取教材、网上评教、在线教学等服务。
(3)为管理人员提供的服务
为管理人员提供教学计划、教学资源、选课结果、课表编排、学生学籍、学生成绩、考试事务、实践教学、教学考评、教材管理等服务。
6、购买了oa办公系统并部分启用
为实现学院无纸化办公,学院于2006年9月份,购入了一套功能完
善的oa系统。该平台运行在学院校园网络基础上,实现了学院与湖南省教育厅之间互联互通,实现了学院无纸化办公,保证电子公文、信息、数据的上传和下达。学院oa系统功能与应用有如下几点:
(1)办公与事务处理 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实现了学院内部无纸化办公和事务处理,主要包括公文管理、电子公文审批、公共信息查阅、会议管理、个人待办事宜、日程安排、通讯录、快速办理等功能。
(2)公文与信息交换
公文与信息交换系统实现了各级单位之间公文和信息的安全电子化交换与传输。该系统涵盖了文件起草、审批、签章、发送、接收、管理等整套公文传输流程,同时可以与办公与事务处理系统的公文管理模块进行相互的转送。
(3)信息发布与管理
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可同时管理多个单位门户网站和内部办公网站,操作人员通过ie浏览器把信息分类发布到指定的门户网站或内部办公网站,供社会公众和办公人员浏览。
(4)数据管理与分析
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是实现各类数据采集、数据查询、图表分析、报表打印以及各种应用系统之间集成的数据应用。可以通过标准接口与各种管理软件结合使用,如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学籍管理、教师教学、学生管理等。上级部门根据下级部门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自定义分析和统计,按业务需要可实时生成各种类型的报表和图形,为领导提供智能决策分析。
(5)档案管理
本系统完成电子文件和其它介质档案的编目、归档、借阅、查询、统计、授权等功能,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繁琐的档案管理变得更加省时、省力、省心。篇二: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新方案.doc(12.2.5)
(二)特色项目建设
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一)数字化校园示范工程需求论证 1.数字化校园建设必要性。
⑴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构建数字化校园,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制高点,也是加快迈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现代职业教育特定为:知识学习大容量、能力培养广口径、德育培养全方位,必将要求学校教育教学采取内容广、渠道多、方式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既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辐射,也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⑵数字化校园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面对知识全球化和民族素质提高的教育要求,信息化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数字化校园的变革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对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理念的改变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和核心,只有让教者、学者双方认识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能彻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机制,从而跟紧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二是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字化校园的建立,结束了以书本、粉笔、黑板为主的传统教学时代。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引入,给教师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更大的自由空间,改变了以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变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开放教育和以学生自主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环境。项目教学、分组教学、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自学与
解答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将被大量应用于课堂。三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了教学形式的创新。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构造多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室、网络课堂、电子阅览室等。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环境,把抽象的学习和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数字化校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得所传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数字化音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最佳效果。四是数字化校园为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示范校建设中职教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数字化校园搭建平台。数字化校园建成后,与其它地区、其他学校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可以最大最优化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教学手段将得以拓展,人才培养模式将得到优化,办学形式将得以丰富,教育教学创新得以凸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常规化、正规化模式,内部管理将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将得到提升,从而实现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3)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用好数字化校园项目,将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需要。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三部委2010年6月17日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敎职成【2010】9号)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
基础性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经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为此国家提出2010—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促使学校提高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基础和保证。陕西省“十二五”将职业教育发展做了:“创新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特色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旬阳“十二五”规划也提出要在2013年将旬阳县职教中心建成国家级示范校。根据目前现状,必须进行项目建设,在创造必备硬件条件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否则,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抓好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将会使我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使我县职业教育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5)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学校教育信息化是指学校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营造信息应用环境,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学习、管理、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
技术,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从概念上来看,教育信息化是从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出发,侧重以有关信息技术的观念、思想、设施、设备、知识和技能等来影响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教育信息化既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凡是为实现育人目标为开展的各类活动提供服务,并成为各类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服务手段。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表现形式和发展结果必然成为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将实现校园内教学、科研、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科研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合理规划、合理分配、合理利用;提高学校管理过程和管理系统的质量、效益和效率;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科学性。2.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可行性:
⑴社会发展形势决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广阔前景。近年来,教育信息化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正在步入成熟期,信息化应用水平逐年上升,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等业务对信息化的依赖越来越大,应用类型不断增多,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职业教育必然发展趋向。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交互式多媒体课件,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新闻组将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教师应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使得所传授的内容不再局限于静态的书本。数字化音像、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交互网络技术使得教学内容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最佳效果。在虚拟教室、虚拟学习社区、数字图书馆等这些虚拟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同时能更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达到教学模式的创
新。而这些,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⑵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重要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不断增加,随着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学校发展,从领导到指导、从政策引领到资金支持。旬阳县人民政府更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自2008年以来,先后为职教中心建设投入资金3000万元,同时决定每年财政预算500万元用于职教中心建设,这些都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⑶县域职业教育资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重要保证。一是旬阳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有农业人口40.5万人,2010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万人次,实用技术培训20000人次,劳务总收入达8亿元。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能更好地与社会、与世界接轨,增强教学、劳务培训的适用性,为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术培训工提供保证。二是旬阳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十一五期间,新征土地223亩,建筑面积8.9万㎡,投资1.25亿元新建旬阳县职教中心,从2008年开始,每年财政预算500万元用于职教中心迁建,为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证。三是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248人,教学班83个,在校学生4252人,年短训20000人;按照国家政策,中职学校将逐渐免费,这样本县学生就读职业中学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职教资源的整合、学校影响力的扩大,必然会有外县乃至外市、外省的学生来我校就读;届时,在校生会确保在4000到5000人之间,为该项目的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生源保证。
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篇5
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
天津市和平区建物街小学
2012年7月
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建设基础
(一)背景分析与重要意义
数字化校园作为中国21世纪校园的发展方向,可实现资源全球化、教学网络化、管理智能化、环境虚拟化等。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式,同时也不断改变着学校的管理、教学和发展模式,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加快人才培养的多元化、个性化、开放性具有重大作用。
1、教学科研的需要
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工具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校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拓展广大师生员工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现代的教学和科研就不复存在。
2、学校管理的需要
以高性能校园网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增值服务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学校构建现代大学管理模式的必经之路。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校园网络覆盖面较全,网络设备老化和短缺现象较严重,校园网络有待完善。
2、学院缺少统一的应用平台,现有应用系统之间缺乏联系,形成了“信息孤岛”,造成数据不一致,信息难以共享。
3、各类教学资源建设相对滞后,网络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4、师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参与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生活的行为方式,师生的信息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建设目标
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目标是: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为指导思想,建设较完善的数字化的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推动我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建设数字化校园具体目标:
1、建设一个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的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院的以有线为基础、无线作补充的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
2、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等功能,扩展“一卡通”等系统,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网络及应用进行全面集成;
3、建设学校数据中心,实现流控、安全、备份等建设目标,以提供对网络应用较好的支持和保障;
三、建设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完整而全面的体系,其建设又是分阶段、分层次的。我们遵循先进性、标准性、开放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原则,结合我校实际,规划设计了技术成熟、灵活可扩展性较强的数字化校园网络。以下是基于硬件网络设施、应用支撑体系、公共平台、应用系统、校园信息门户等多层次的校园网络体系架构。
硬件网络设施:网络是数字化校园最基础的设施,它构成数字信息的载体。应用支撑体系:作为核心支持系统的应用支撑系统,提供了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目录服务、域名服务等支撑体系。
公共平台:公共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它为数字化校园各个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一系列的基础服务,使得各应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和共
享,以及应用间的系统调用和统一的用户访问接口。公共平台包括用户管理认证、权限管理、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等。
应用系统:主要是教学、科研、管理的各种应用系统,用于满足教职工和学生对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现阶段信息化的主要应用系统包括:协同办公、教务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校园信息门户:校园信息门户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的访问入口点,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使用界面。用户进入门户后,除了可以看到公共信息外,只能看到与其身份相符的各项服务,成为个性化网络门户。校园信息门户其主要功能包括:统一访问入口、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导航、个性化定制、资源检索和查询。基于上述网络体系架构,我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一)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改造建设校园网络,最终形成核心千兆、无线补充覆盖、多种网络接入的校园基础网络,覆盖我校所有区域。
1、计算机网络系统
对现有网络核心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千兆连接;
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完善。改造有问题的综合布线和设备;对没有综合布线或综合布线未使用的按六类综合布线标准进行建设;
对网络出口重新设计,实现负载均衡、WAN优化,在可能的条件下,实现公网出口冗余,提高因特网访问速度;
2、数据中心建设
建设安全、可用、备份等功能的学校数据中心,为网络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3、网络安全建设
本部分包括出口设备、网络准入制度、入侵检测和防御、统一安全管理等建设,主要保障网络及应用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
4、无线补充建设
在部分办公区域部署无线接入点,作为有线信息点的补充,随时随地实现数字化在校园内的应用。
(二)应用系统建设及集成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等目标,以门户为入口,将工作流贯彻至各个平台,形成以协同办公为基础的应用集成管理。
1、建立较完善的系统安全机制
2、实现基于强大工作流平台的协同办公系统
3、完善FTP共享管理系统
4、集成外网邮件系统
5、应用集成基于系统平台,采用高效、成熟的二次开发框架对校内现有应用系统进行集成(现有应用系统须公开接口或数据库)。集成如下系统:
集成教务管理系统
集成多媒体教学平台结构
集成学生管理系统
集成人事管理系统(限制性集成)
集成财务管理系统(限制性集成)
集成图书管理系统(限制性集成)
集成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限制性集成)
集成构筑知识管理平台
集成高级全文检索(跨平台)
集成高级数据库检索(跨平台)
(三)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资源丰富、信息畅通、管理先进、高效快捷、师生互动、社会共享的教学资源信息平台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1、数字演播室
数字演播室是数字化信息处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际情况出发,拟逐步建设约50㎡的小型演播室,主要完成下列功能:精品课程的录像制作;教学课件的视频、音频采集;新闻宣传节目等的制作;现场直播领导讲话,访谈节目、网络课堂直播等。
2、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建设
(四)数字化服务设施建设
主要建设校园“一卡通”、视频点播、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
1、校园一卡通建设:拟建设“一卡通”等系统,使之在各方面都得到更充分地利用。
2、强化视频点播建设
3、多媒体教室建设:拟更新16间多媒体教室。
四、预期效果
(一)数字化校园建成后,将会形成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等为一体的数字网络空间,校园网运行环境会大为改善。
(二)重点建设教学资源库,建立起条件优良、功能配套、管理规范的优质资源公用系统和共享机制,实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同时通过资源平台的建设,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广大师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篇6
数字化校园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2013-2014年 七年级新增12个班级电子白板班班通,七年级部分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七年级使用云教学资源平台,建立七年级办公室级别的无限网络。学校网络出口带宽由10M增加至20M
2014-2015年 建立一个60台套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建立八年级办公室级别的无限网络。学校建立完善的资源使用管理制度和管理平台,学校网络出口带宽由20M增加至40M
“数字化校园”建设对策 篇7
我国校园网的建设经历了硬件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网络教学三个阶段,目前正向着应用的更高层次———“数字化校园”方向发展。很多院校都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列入了学院“十二五”规划,已经有相当部分的学校开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其中,有些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在管理和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所谓“数字化校园”,他是一种建立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虚拟教育环境,其目的是全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对校园的教学活动、校园管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处理、保存、挖掘、传输和应用,实现学校各种资源的集成、整合和优化,将校园环境、校园资源和校园各项活动的全部过程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使校园资源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使知识资源能充分地得到利用和共享,使师生通过网络化的交流与协同更加方便,从而极大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在校园内形成一个集管理、教学、学习、科研和生活为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1,2,3]。
1 信息集约与校园透明和过程控制
1.1 数据产生的“三全”性使校园变得真实透明
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全员维护、全程采集、全方位覆盖的特点,数据具有源头性、实时性、真实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学校全体师生的教学、工作过程就是系统的维护过程,系统数据涵盖了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行政工作、管理服务、资金财产、绩效考核、学生就业等各个方面。通过系统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数据显示功能,使信息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全面的校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在完全自然的情况下得以充分实现。
1.2 工作流程重组使校园能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通过软件程序实现工作流程重组,将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运作流程、质量要求及记录清单嵌入数字系统之中,使其具有法则的作用。各个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按照程序预设执行,无需请示报告,从而使教工围绕工作流程而不是职能分工实施工作行为。使传统部门边界能被逐渐打破,层级组织更趋扁平化和无界化。形成了个人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及学院全程受控、阶段性调节和持续改进的良性机制,使学院的每个人、每项工作始终在最佳的状态下高效运转。
1.3 信息的流动与共享使办学资源增值
在信息管理中信息本身就是资源,由各个软件系统实时加工提炼而成的实时数据,分别与其他系统共享,并且经过各系统的联动处理,使信息循环流动,消除了信息的“孤岛”现象。同时通过授权开放,不仅实现了学校内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而且还实现了学校、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在同一平台上远程和无障碍的沟通。系统的开放性和信息的共享性特点,使信息资源在发挥作用当中成倍数增值。
2“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和建设过程,就是一个应用整合和再建设的过程。“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建设的成败涉及到各个方面,除了各种相关设备的选型之外,主要体现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的“数字化校园”核心技术解决方案是否具有良好的应用集成设计。作者认为其核心问题是:对已有系统的整合能力和对未来根据学校需要而部署系统的扩展能力。如果“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解决方案中没有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则该解决方案只能是一个不开放的、没有技术先进性的、满足不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的解决方案[4]。
2.1 软硬件建设应同步推进
在目前各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往住比较注重硬件方面的建设与投入,而忽视软件建设及应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许多部门都配备了性能较高的计算机,有的达到了人手一台,但实际利用效率不是很高,大多数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素质相对缺乏,许多使用者不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技能来解决本部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2)在系统应用上,与硬件设施相配套的软件资源相对贫乏,从而出现有路无车的现象,购买的许多应用软件、管理软件和教学软件与学校的具体情况不符,无法正常投入使用,适合本校师生教学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也没有同步开发,有些所谓的“资源库”也只是一些从互联网上随便下载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而且存在信息资源陈旧,信息更新维护工作缓慢,甚至出现网上无信息可流通的现象。(3)领导和教师对学校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教学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2.2 系统设计应用系统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手段。因此对教学过程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持也就成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功能。一般的教学过程包括: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计划编制、备课教案、课堂授课、实验实训仿真、各种案例、同步练习与测试、学生课后练习、成绩考核及评估等。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应系统规划和设计学校的各种应用系统,既要重视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同时又要重视应用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系统的建设和软件开发,特别是一些与教学过程密切相关的网络教学系统,例如课程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案例资源库、习题库、实训仿真系统、网上备课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全方位推进,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和为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2.3 解决信息“孤岛”现象
信息化建设的客观事实是各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前期主要体现在各自为阵。各个部门依据自身的需求,集中精力建设各自的应用系统,没有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没有考虑公共数据的接口,从而导致各个应用系统都变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从而产生的问题是:信息重复,信息不一致;工作量重复,人力资源浪费严重;无法进行系统之间的配合,无法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各部门的重要数据,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需要,开始自发地为相关系统数据进行整合,虽然一定程度缓解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但是它却又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网状系统无法维护,系统对接开发投资重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基本要求[5]。
解决信息孤岛最佳的办法就是将原来块状的结构,改造成星型结构,实现和类数据的有效整合。因为星型结构维护简单,各系统之间只需与同一平台对接开发,这样投资最小,从而可从根本上解决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问题,如图1所示。星型结构实现了信息按栏分类管理、全方位的用户及角色管理、完善的模板管理功能、安全的授权管理机制等,保证全校范围内信息的有机配合,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效果。
3“数字化校园”的实现
“数字化校园”主要有3个部分组成。(1)整个系统具有一个统一、开放、高度可靠、可用、安全和可管理的信息门户平台———门户中心;(2)系统以门户的方式提供信息发布与共享的N种应用服务———应用系统;(3)系统还有一个高度集成的、高性能的应用中心和高可靠性的公共平台———数据共享中心。整个校园的各个系统通过一个高性能、可容错的、关键业务负载均衡、安全有较强扩展能力的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形成一个全方位、整体性、多层次、有扩展能力、易维护、易管理的安全体系,有效保护网络资源和服务,实现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从而既能有效实现校园的信息化管理,为师生教学提供各项相应的服务,还能使整个校园系统有效共享各类信息资源,降低学校运行成本,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 总体框架
“数字化校园”按其基本功能和目标,一般由1个信息门户平台,N个业务应用系统和1个公共平台3部分组成(简称1+N+1),如图2所示。
3.2 信息门户平台
信息门户平台位于数字化校园体系结构中的最顶层,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系统对内服务的窗口。实现数字化校园各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服务与导入过程,是功能的集中展示与使用入口,并进行用户的统一身份认证,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服务,实现一次登陆、一次认证、多次访问门户平台集成的应用系统。整个“数字化校园”系统只需用户一次身份认证,即可在权限范围内可浏览、发布、审核各类信息,使用或访问不同的应用系统,则不需再一次输入口令,从而实现无缝、透明地共享学校的各种数据、信息以及应用系统[6,7]。门户的另一大主要功能就是集中呈现个性化信息服务,包括定义个人桌面、配置个人工具、团队协作工具、个人办公应用等信息与服务支持等。
3.3 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灵魂和核心,决定着学校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关键。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应有若干个不同的应用系统,如OA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学团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图文信息管理系统、各类教学资源库及教学系统等,各应用系统在统一认证平台的引导下,完成全校各部门应用系统的界面集成,实现应用导航。因此,应用系统建设得好坏是反应一个学校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要素。领导重视,全员师生的参与是数字化校园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的根本。
3.4 公共平台
公共平台主要由数据中心平台、数据仓库两个部分组成。为各部门提供数据共享和交换服务,为学校领导提供监管、辅助决策等各类服务。公共数据库中内容主要来自学校各部门不同业务系统中可共享的数据,在此基础之上所形成的综合数据存贮在公共数据库中,从而形成了可辅助学校决策的基础数据仓库。即系统对汇集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后,为各级领导提供微观和宏观决策数据,使领导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从各个部门的运行状况到整个学校的整体运行状况,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6]。
为了使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保持一致,因此要定期对公共数据库进行维护。公共数据库维护方法是以公共数据库为基本数据源,实现数据汇集,对关键的系统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和更新,并对基础数据和综合数据进行年度转存。维护的过程就是公共数据平台通过图形建模工具和工作流管理软件,将各个构件进行组合,形成应用适配器。各个应用系统通过应用适配器接入数据公共平台,通过数据公共平台完成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以及数据汇集,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学校构建了一个能够满足长期持续发展的框架,为各应用系统的有机整合并产生最大效益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撑平台。因此,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指导思想,建立一个符合国家标准和学校实际的规范体系,建立一个适合学校长期发展的功能可扩展的软硬件平台及应用技术的框架平台,建立一个涵盖学校人才培养、师生教学、行政管理的业务应用系统,建立一个各应用业务系统数据信息相关联于一体的共享基础数据库,并且能够实现未来各项应用系统的公共信息、个性化信息、应用模块间的平滑无缝集成,建成一个管理开放、功能先进的数字化校园,进而为建设智慧校园打下基础,这就是本文所追求的“数字化校园”的目的所在。
摘要:“数字化校园”是全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校园环境、校园资源和校园各项活动的全部过程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完成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以及对各种资源的集成、整合和优化,使知识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和共享,在校园内形成一个集教学、管理、学习、科研和生活为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论文主要从数字化校园特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实现途径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赵国栋,黄永中.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5(8):43-48.
[2]王宇钢.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4):87-89.
[3]严剑炜.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2B):140-143.
[4]顾瑞,张义珍.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福建电脑,2008(3):62-63.
[5]黄冬.解析校园信息化中的“信息孤岛”[J].软件导刊,2008(2):64-65.
[6]王钱永.基于SOA的高校教育资源系统整合研究[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5):100-105.
小议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 篇8
关键词:建设内容;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3;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62-01
一、数值化校园建设必要性
《国家教育改革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教职成 9号文件》要求大幅度提高中职示范校中职学校办学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强职业中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校园建设。《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讨论稿)要求以标准化校园网建设为基础,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快提高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水平,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和方法的深度融合,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中职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职学校抢抓机遇在新一轮的职业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的必由之路;更是中职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职教品牌、增强产业发展的必要推手,其建设水平是中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形象的重要体现。
二、目前中职数字化校园存在常见问题
(一)建设内容不全,不能满足深入应用的需求。很多中职学校虽然已经建成了校园网,但主要用于宣传,校园网络基础能力比较弱,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总体层次较低,主要以基础MIS的应用为主,如教务、财务、OA等。很多应用系统更多地体现在电子政务基础管理工作方面,教学方面以及为学生、教职员工服务的功能很弱。
(二)建设具有局限性,不能保障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和扩展的需要。这几年计算机网络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在过去几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深入以及学生和教职工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另外校园网络也面临非常严重的安全威胁,现有设施在很多方面还有待于完善和提高,目前很多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防火墙、计算机、服务器等)已经使用6年多,设备开始进入故障多发期,由于设备的不稳定,容易造成整个系统工作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对数字化校园体系进行规划和建设,以满足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建设思路。采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科研、管理、校园生活和社会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完善基础、强化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思路,构建一个以校园网为依托的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完整统一、可扩展、易维护、全覆盖的高质量具有管理和智能评价能力的数字校园网络系统。
(二)建设内容。
1.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1)建成覆盖学生公寓、实验室、实训室、实训基地、教学楼、办公区、会议室、报告厅等所有公共区域的基础网络建设。
(2)主干网改造。核心层升级到容量大的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升级到可网管的全千兆交换机,网络出口升级改造,实现可管可控。
(3)无线网络建设。在图书馆、实训室、教室宿舍、行政楼会议室、报告厅等重点区域部署无线。
(4)网管、监控、安全系统建设。建立基于业务的网络运维管理体系、实现实名流量计费管理、实名流控管理、实名审计、实名日志等。
(5)建立实名制公共认证平台。实现有线、无线统一认证,所有教职员工通过实名身份访问网络。
(6)中心机房环境和供电系统改造。对现有中心机房及后备供电系统进行造。
(7)建立统一的个性化门户网站,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应用平台,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8)大容量存储、数据备份系统。
2.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建设。
(1)用户管理。建立一套统一的实名制电子身份管理系统,中职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相对应的电子身份。
(2)数据管理。根据中职学校数据分布的实际情况,数据采用统一的视图,实施统一的管理。
(3)信息管理。实现对各部门的信息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并根据相关的业务逻辑组织起来支持用户的管理活动,使用户实现管理现代化。
(4)信息服务。集成中职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实训各种信息服务(包括办公、教学、学生、科研、人事、财务、设备、后勤等)集成,为不同类型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发布和服务。
(5)办公自动化。网络办公环境为师生在网络上提供一个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师生可以布置自己喜爱的环境,不论他从网络的哪个部分进入,都可以获得相同的环境。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保障措施
为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中职学校要完善保障机制,推出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工作小组。项目组成员如下: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信息化负责人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各项目工作组,由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实行项目问责制,根据项目进度定期举行项目沟通会,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人员保障。联合相关企业、技术专家,紧密合作,制定年度人次培养计划,对项目组成员和师生进行定期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师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三)技术保障。项目由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小组”提出方案,并组织校内外专家论证通过,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整个建设过程由教育专家、企业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全程参与,由校外专家、企业工程师、中职学校技术人员、骨干教师等组成强大的技术团队,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制度保障。结合中职学校实际对中职学校有关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制度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逐步建设和稳定运行。出台《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严格实施数字化校园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五)资金保障。投入专门建设资金,专项资金使用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做到专项资金的统一管理、统一配置,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孙建.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J]. 中国职工教育, 2013年20期.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推荐阅读:
校园数字化建设10-31
数字化校园建设01-23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思路09-29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10-07
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10-07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09-30
数字化校园建设汇报材料08-29
城西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06-02
民办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11-29
校园数字电视系统建设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