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2024-09-30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精选12篇)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篇1

一、数字化校园概念

1.数字化校园概念的历史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 (Kenneth Green) 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 (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 , 是最早出现的数字化校园概念。

1998年1月31日,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AL GORE)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 (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 ”的演讲, 最先提出“数字地球”概念, 全世界普遍接受数字化概念, 引出了“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各种概念。

2.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目前数字化校园概念, 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查阅有关资料, 发现关于数字化校园有如下几种定义: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 IT技术, 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 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 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

——陈育生《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与内涵》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 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 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郭清顺《数字化校园建设构想》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 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 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 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

——安脉科技网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 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 将学校的各个方面, 从环境 (包括网络、设备、教室等) 、资源 (如图书、讲义、课件等) 到活动 (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 数字化, 逐步形成一个数字空间, 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 在现实校园基础上形成一个虚拟校园。

——目前最流行的定义

通过对上述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

(1) 校园网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

(2)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手段;

(3) 环境、资源、活动的数字化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

(4) 培养创新型的信息化人才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的。

二、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结构

“网络基础层”:网络是数字流动的基础设施;

“网络基本服务层”:是数字流动的软件基础;

“应用支撑层”:处理业务逻辑, 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

“信息服务层”:处理用户逻辑, 是校内用户的主要使用界面;

“个性化门户 (虚拟大学) ”:数字校园的总入口, 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信息与服务。

三、数字化校园的实现

校园数字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校园数字化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建设, 立足整体进行设计, 弄清层次和内容, 分步有序实施。

校园数字化主要建设任务内容: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运用先进技术体制, 采用综合布线技术, 建立结构合理、宽带的校园网, 对现有通信网络和有线 (闭路) 电视网络进行调整完善, 实现校园网、校内通信网和有线 (闭路) 电视网的三网合一, 规范校园网络系统, 形成整体性很强的校园综合布线系统。

2.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工程

教学信息资源建设, 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各种专业数据库、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等基本数据库。

3.数字实验室建设工程

结合各院校的教学特点, 综合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 形成综合性、开放型实验教学环境。

4.网络教学系统工程

网络教学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在网上发布网络课程、讲义、布置修改作业、答疑、讨论等;学生可以在网上浏览网络课程、讲义、完成作业、答疑、讨论等。老师和学生还可以在网上保留自己的文件、笔记、书签等等。

5.

网络安全系统和备份恢复系统工程

6.管理信息系统工程

基于校园数字化提供的统一网络和数据资源平台, 建设办公管理自动化系统, 将教务、科研、财务、人员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系统综合管理起来, 实现院校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避免以往系统之间存在的信息不能共享、重复劳动、数据一致性差等问题, 避免形成数字孤岛”现象。

7.全员培训工程

引入国家计算机培训标准, 分类、分期、分批对教员和学生进行培训, 内容涉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各种应用系统的操作使用, 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提高教员和学生的信息素质。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历经十余年的发展, 网络硬件基础平台已基本形成, 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已逐步建立, 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 对高校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教学手段的创新变革, 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 在此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缺乏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统一的领导管理机制, 缺乏全面统一的整体规划,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及规范, 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建设、盲目建设、资源浪费等相关问题。

(2) 各自为政、零散建设的业务管理系统, 由于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架构、编码标准的不同彼此无法互连互通, 实现资源共享, 因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既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亦很难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 同时也不利于各个业务管理系统的长期发展。

(3) 公共数据信息没有实现统一的授权管理, 导致部门之间存在边界不清的职能分工。而在统一的数据管理环境中, 这些数据很容易划分出“创建者”、“维护者”和“使用者”, 实现责权的统一规划管理。

(4) 由于各部门职责、权限不同, 所管理的关键核心数据亦不相同, 传统模式下很难就涉及某一具体对象的所有关键数据准确、实时、完整地汇总并呈现出来, 亦很难实现各高校近年来大力倡导的“以服务为中心”、实现“一站式办公”的改革理念。

(5) 各个业务管理系统都必须开发各自独立的用户认证模块, 一方面会造成用户认证信息在多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中的重复放置, 带来大量的数据冗余, 而且各个应用系统的用户管理模块势必重复开发, 给系统的用户认证信息管理和用户的使用造成诸多不便;另一方面, 用户在不同应用系统之间切换时, 必须重复进行多次登录。

上述问题在国内各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打破信息孤岛, 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平台, 整合应用系统, 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及权限控制成为现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亦是高校借助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已率先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累计资金投入达数千万元以上, 在统一平台、应用集成、资源整合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数字化校园的雏形正基本形成, 在国内高校处于领先地位。

五、数字化校园建设对策

为确保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率和应用的高效益, 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处理好建设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不能光建不用, 光建不管, 必须以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和高效率, 以及应用的高效益为目标, 进行科学有效及时的管理。

2.处理好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的关系

没有基础设施, 应用就无从谈起。但是绝不能只重硬件建设, 而忽视软件 (应用系统) 的投入。

3.处理好系统建设和使用法规的关系

一个系统建设得再好, 如果没有人使用, 就如一堆废铁, 毫无价值。在系统建设的同时, 需要配套制定一系列的法规制度, 约束相关人员使用系统, 发挥系统应有的作用。

4.处理好长远发展与立足当前的关系

校园数字化应是长远之计, 不能只顾眼前, 要做到既要紧密结合当前实际, 能解决当前教学、科研和管理急需的问题, 又要立足长远, 规划好未来的建设和应用。要处理好这些关系, 较好的解决之道是:长远规划, 分步实施。

摘要:论述了数字化校园概念, 基本结构, 数字化校园的实现, 建设的现状, 建设对策的内涵。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成新.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电化教育研究, 2000, (3) .

[2]戟峰, 吴永志, 等.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J].中国电化教育, 2000, (3) .

[3]曹卫真.教育信息化及对教育技术培训内容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0, (3) .

[4]杨贯中.湖南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1999, (10) .

[5]桑新民.信息革命人类文化: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里程碑[J].上海教育, 1999, (3) .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篇2

【摘 要】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进行概念性描述,分析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11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省区市先后将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变。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不断探索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途径尤为重要。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概述

顾名思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指基于网络运行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它是以数据为核心,依靠计算机网络这一平台,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从而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共享式和互动式特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和课件库,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库,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对其进行使用、传输和拷贝等,而且它是开放性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网络对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进行访问和使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旨在为中职教学提供教学支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实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均比较晚,目前仍然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予以有效管理,因而使得中职学校的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只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凭借自己的经验各自为战,难以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并没有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其中,而且在技术处理方式和资源内容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资源库之间信息共享。

第二,整体统一的规划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硬件方面的建设,而忽视了软件方面的建设工作。同时,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在教学软件的购置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随意性,导致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教学软件出现重复投资或严重老化的现象。另外,缺乏对自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通常情况下,教师自主开发的各项教学资源缺乏完整性。此外,部分中职学校在建设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会将相同的内容重复放在不同的资源库中,从而造成教学资源内容的冗余。

三、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一)努力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要想进一步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首先必须努力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中职学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互换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构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时,应该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具体而言,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多媒体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实现多媒体化的信息显示,努力设计出友好型的交互界面,并建立起超文本链接,便于日常使用和管理,能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适用,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提供良好服务。第二,将网络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必须具备实时性、共建性、共享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基本特性。第三,支持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交互性,实现多种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以及自主式学习等,并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二)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要想进一步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还必须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除了需要具备一体化编辑机、高配置计算机、数码照相机以及摄像机外,还必须具备基本的音视频、动画、图像以及编辑软件,并且需要接入各种类型的服务器群和超大容量的储存系统,甚至还需要依靠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努力构建出有效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而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拥有几台液晶投影仪方面,以便能够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起来。当前,在我国全面推进数字化教学的大背景之下,中职学校不仅需要在所有教学场所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并为所有教学工作者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同时,还需要配备高清智能录播室,通过有效运用自动拾音仪器和高清摄像头等实现教师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全自动采集,并且自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合成,而针对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教学场所,应该配备移动式定位型自动采集系统,以此来实现教师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全自动采集,从而使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效率得到切实提高。

(三)不断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师资队伍。要想进一步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师资队伍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从我国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来看,首先应该建立专门负责审核与指导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的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成员应包括软件开发人员、骨干教师、软件企业专家以及课程专家等。同时,应该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一学科为单位,努力建立起包含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在内的教学资源开发团体,并且应该积极聘请相关专业软件企业的技术人员,由他们负责建设项目的论证工作和评估工作。另外,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当中,中职学校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开发出新的教学软件,并且还可以利用出版社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设施供应商等资源进行开发,而针对当前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条件开发出来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先购买再合作开发的方式来实现,从而逐渐提高中职学校科学教师的教学软件开发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不断推进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要想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则必须努力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以及不断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志伟.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尝试与反思[J].当代职业教育,2013(8)

[2]张有杰.浅谈团队协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2)

[3]耿建.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9)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篇3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教育资源 共建、共享和应用 网络技术

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针对学校的内部资源。为了实现对校内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充分使用,让分散在校内各处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以方便在校师生可以免费并方便快捷的使用这些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学校构建一个校园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中心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只有实现了校园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才能进一步实现大范围的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学校以外的更大范围的教育资源共享和共建。可以考虑在行业内、同一地区、国内建立起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立统一的标准,对于分散在各个教育机构或者的地区以及个人的教育资源要进行整合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要号召更多的人或者机构共同参与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

通过对数字化校园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我们国家校园的实际情况,建议我国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

一、建立信息化、无纸化的校园办公管理平台

随着国家对教育不断的规范化管理,很多地方都在推行联体办学,学校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对于学校和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日益复杂,教学管理的任务也比以前更加重。这就要求对学校的管理模式及办公方式进行改革。目前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行信息化和无纸化的管理办公。基于此,学校通过对联体化办学的特征、在校师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等进行深入认真的分析,最终决定由学校来开发建设信息化办公管理平台,这一做法让学校的管理工作更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信息化办公管理的好处是:学校的公文下发更为迅速、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容易规范化、无纸化办公符合环保这一概念、拓展了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办学效益。

二、通过建立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教育资源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不但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化的办公平台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建立学校教育资源管理平台来实现。为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学校号召全体教职员工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并结合教学工作的切实需要,利用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各项功能来建立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不但减轻了老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同时也给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做好了资源保障工作。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建设者和使用者都是老师,所以学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和评价制度来提高老师对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热情,以保障学校教育资源库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建立CIO(首席信息官)机制,制定相对稳定的权威组织和领导机构

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以及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决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一个是漫长、动态的探索实践过程。作为学校要把数字校园的建设工作纳入学校的宏观战略中。目前我国的校园内还没有任何一个职能部门能承担起数字校园的统筹工作,所以学校就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由校领导牵头的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以及专家顾问小组,领导小组对数字校园的建设总体工作进行协调,技术小组和专家顾问小组工程技术、相关设备、技术难点进行实施和指导。学校对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一定要做好领导工作,建立相应的责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主导的作用,在数字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各方面的关系和工作协调到位,所有的重大决策能够落实到位,对于项目工程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能够及时到位。建立起的CIO(首席信息官)机制必须要参与到数字校园的建设中来,对一些决策要积极表态,使数字校园的建设工作获得一个有力的支撑,全面加快建设的步伐。

四、建立一个全新的培训模式以保证老师的全面发展

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对学生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素质是靠老师来培养,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学校对老师的再次教育要进行创新。连体办学使得学校的教师队伍不断庞大,教师间专业水平也就会存在差异。所以,学校针对老师的培训内容和形式的采用必须要符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最好的培训组织形式就是对教师进行分类培训,内容是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

根据培训的内容可以把培训分为基本素质培训和专业素质培训。基本素质培训包括办公软件的日常应用、电教平台的使用、网页浏览和手法邮件等。专业素质的培训会根据教师所教学科的不同而不同。如语文老师要接受脚本编写能力的培训、数学老师要接受几何画板使用能力的培训、美术老师要接受图片编辑软件使用的培训等。另外,专业素质培训中还有对骨干教师动画制作能力的培训以及网页设计的培训。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课题研究

联体办学的实施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才能发挥出联体办学的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那就要进行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对于新兴的信息技术应如何更好的运用已经联体办学给课题研究提出的新问题。联体办学、辐射管理的指导思想给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六、探索数字化校园与家庭、社区互联互动的大教育模式

联体办学后,各个学校的学生数量迅速攀升,这就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难题。学校为了实现对学生更好的管理,可以考虑联合家庭和社区对学生实现联合管理,但是过去的电话和家访等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只有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才能实现学校、家庭、社区快速互联互动。

七、结语

文章简述了对我国实施数字化校园的探索和研究,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重要作用。还概述了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为教育服务,只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对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发挥出联体办学的资源和规模优势。

参考文献:

[1]朱军.基层电大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建设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 第3期

[2]廖艳达.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浅析《教育观察》 2012年 第4期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篇4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 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 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有序的运转, 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 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

2 数字化校园建设

2.1 数字化校园应用建设

由于对信息技术存在认识误区和当时整体应用水平的低下, 我国高校在校园网建设的初期, 普遍带有重硬件、轻软件和重技术、轻应用的倾向。现在, 随着认识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种倾向基本得到纠正, “超前意识”和“应用导向”已经成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中的必备要素。数字化校园建设既要有超前意识, 也要以应用为导向, 应用始终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要以建促用, 以用促建, 建用并举。所以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应用建设中应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2.1.1 要有明确的建设思路

在建设校园网络应用系统时, 首先要明确建设思路。包括让应用系统来适应我们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 还是我们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向成熟的系统靠拢;是先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 在信息资源高度整合的框架下逐步开发各应用系统, 还是先建立相互独立的应用系统, 等条件成熟了再实现各系统的整合。先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 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 建设周期可能长些, 但利于规范各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先建立相互独立的应用系统, 易于较快进入校园网应用阶段, 但日后系统整合的代价会比较高。现在评价信息化程度的高低, 不在于应用系统的数量, 而要看信息整合的程度。因此, 在规划、建设数字化校园时需根据实际情况, 明确一种建设思路, 应充分注意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数字校园的跨越式发展。

2.1.2 确保典型应用

早期校园网的典型应用有WWW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文件传输服务、远程登录服务和电子公告牌服务等;后来一些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加入典型应用行列, 如财务管理、教务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系统等。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时, 应注意在确保典型应用的基础上, 进一步拓展校园网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如校园一卡通、多媒体教学信息服务、数字化图书馆、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

2.1.3 倡导师生共建

师生是校园网络的使用者, 师生的数字化应用水平也体现了一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高低。高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地方, 应充分利用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 创造条件让师生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 如网络管理、网页设计、课件制作、软件开发等。通过参加数字化校园建设, 师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同时也推动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2.2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见表1)

3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思考

3.1 问题的提出

3.1.1 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虽然各个应用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 但应用与应用之间有相互的功能依赖或信息依赖关系。如果没有总体规划, 各个应用又会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 应用与应用之间的信息交换十分困难, 校园网上数据的一致性和信息共享问题难以解决。有了总体规划, 学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财力、人力情况,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 逐步完成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3.1.2 数字化校园建设, 需要包括各级干部在内的人们观念的变化、素质的提高。人的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3.1.3 由于数字校园建设, 会带来利益的再分配, 这种利益的再分配对数字校园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阻力。

3.1.4 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一支具有一定数量的, 稳定的技术队伍。

数字化校园建设, 尽管涉及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 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解决, 但这些技术问题不是影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好以上四个问题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需要强有力的领导, 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来推动数字校园的建设, 采取行政驱动和技术支持相结合的办法, 以克服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重重阻力和困难。要想把数字校园建设好,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3.2 高等学校要建立CIO体系

所谓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 可以叫信息主管或首席信息官或信息总监。政府的各个部门、各事业、企业单位都要有CIO这个岗位, 负责本部门, 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所谓CIO体系, 就是不仅国家要有从上到下一系列的CIO岗位, 高校内部的各部处、各院系也应该有相应的位置。以CIO体系为核心, 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 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3.2.1 设置学校一级的“信息主管”

成立“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 由校长或常务副校长兼任此职, 以信息主管为主任。成员可以由学校的各主要职能部门如发展规划部、大学办公室、计算中心、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以及校内主要职能部门 (人事、财务、研究生、教务) 的“信息主管”组成, 还可以吸收校内的计算机学科和高等教育研究学科的教授、专家参加。这个管理机构的任务就是要制定总体规划、政策法规、各种规范、阶段性任务的下达和检查、经费的分配等。

3.2.2 设置日常办公机构

大学办公室有一项职责必须明确, 即“协助主管校长组织和领导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大学办公室信息科配备有一定计算机技术背景的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这一工作, 信息科就可以成为“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公机构。

3.2.3 有了组织保障, 由大学办公室牵头, 每年召开一次到二次全校性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会议, 布置工作, 总结交流经验, 逐渐建立激励机制, 表扬鼓励先进, 促进各级干部的观念转变, 形成大家都来重视数字校园建设的局面。

时代在不断发展, 应用在不断拓展, 技术在不断进步, 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也会不断修正, 且标准会越来越高。因此, 数字化校园建设只有开始, 没有结束, 它将永远是一个过程, 一个追求的过程、建设的过程和提升的过程。

摘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等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资源整合共享能力、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重大, 但现在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值得去思考。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应用,校园网,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景长.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些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 2009 (, 10) .

[2]殷革兰, 曹育南.数字化校园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7) .

[3]冯勇, 王维州.数字校园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标准建设[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 16) .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篇5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档案意识;制度;网络;数据库

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炭企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办公系统的网络化正在逐步完善,这就要求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快数字化建设,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要进一步提高档案意识

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向各部门人员宣传和贯彻档案法,提高企业干部职工的档案意识,使大家明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让大家知道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档案报送、收集、管理的长效机制,所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要加大经费投入,为做好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是重中之重,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中心工作,档案工作往往容易被领导忽视。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优势,特别是数字化档案的优势,努力进行档案信息的研编,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便捷的资料,努力向企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吸引利用者,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引起领导的重视,争取领导在资金上,政策上的支持。建立保障档案数字化的制度

在煤炭企业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进程中,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制。对于归档工作中出现的不归档现象,要制定完善的归档制度,其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由单位统一制定的归档日期,各部门领导的年终考核测评中加入由档案部门针对各部门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的测评等,这样将会对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也可以要求各部门指定专门的档案保存、上交人员,建立档案收缴督办制度,把档案上交、归档情况纳入到部门工作质量考核之中,提高其他部门人员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还需要制定文档一体化工作制度、文件保密制度、数字档案鉴定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档案原件借阅制度等,这些制度必须要科学化、标准化、统一化和系统化,确保档案收集、保管的科学性。制度的建设必须要涉及档案收集、著录、标引、数据加工、检索、交换和传播流通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档案工作中的无序、无组织和不系统现象,才能快速高效地推进数字化建设。要积极推动网络化归档工作

当前,煤炭企业的网络化办公为网络化归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只要充分利用好自动化办公这一平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归档就不难实现。各立卷部门的档案管理者在档案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在专职档案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将所在部门产生的需要归档的文件备注上处理意见,通过自动化办公平台传输到档案馆数据库,年终时只要向档案馆移交一份组立卷清单即可,从而减少了档案管理部门的计算机输入工作。档案馆只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处理开发,数据输入影响数字化管理的瓶颈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档案的数字化先要保证重点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煤炭企业的档案部门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但是将馆藏档案在短时期内迅速全面地数字化是不现实的,因此对保存档案的数字化要保证重点、突出特色。煤炭企业档案部门所保存的档案反映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包含了矿井在发展中克服的一些技术难题、重点科研项目的记录资料、一些重点的经营策略等,应该对那些对当前矿井的各类决策、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使用频率较高的档案优先完整进行数字化。对企业长远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档案要特别注其数字化的方式,提高这些档案的利用率。建立重要档案数据库,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

建立煤炭企业档案数据库系统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核心。要将档案全部转化为信息资源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还有部分档案属于企业机密,档案的数字化应抓住几方面的重点。一是建立收藏档案目录数据库。主要是根据单位各类档案基本情况,通过著录标引,把单位收藏的文本类、图形图像类和影音类档案的分类号、全宗号、档号、题名、责任人、形成的时间、数量、主题词、提要以及文件级的原文等基本情况录入计算机,建立基本数据库,这样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提供档案原件的利用。二是建立基层报表数据库。在煤炭企业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建立起状态数据库和基层报表,将各部门要报送的数据、反馈的信息通过网络系统直接填入所建立的数据库中,再按要求进行调整。并根据上级的要求和使用情况,及时、迅速、准确地做好基层报表的填报工作。建立档案网站

档案部门可以依托自动化办公系统,积极开发各种数据归档平台,建设收藏基本目录数据库、单位基层报表和单位动态数据库及各项专题数据库的查询入口,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接收、管理和传输,方便用户访问系统允许的公开、非保密的档案信息,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处理、查询、传递速度,缩短利用者的查阅时间,力争用企业干部职工提供更多的信息,更便捷的服务。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高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建设数字化校园。我校《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开发优质校本资源,实施高效教学的研究》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度立项课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现已建成门户网站、资源网站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数字化整体平台。作为课题实验的参与者,经过一年来的实验深深感受到数字化校园为师生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从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师生运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活动在我校已经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提倡是高效教学,高效教学基本要求是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下面我们结合课题实验的体会对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中数学如何实施高效教学作一些思考,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借用网络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在教学中已经逐渐地被广泛应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充分体现数学源于实践,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运用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来制作课件,可以变抽象的高深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赋数学予灵活性,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自然地也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以至接受它,到最终热爱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数学知识的愿望,产生发现数学真理的灵感。例如,网络资源中有很多软件制作出的声形并茂的动画或者实物场景画面经过恰当整合(简单的如超级链接)后作为课前引入创设情境素材,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问题的全过程,如在上《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第一节课时,超级链接我国第二颗栽人飞船“神洲六号”绕地球旋转运行的画面,然后在网络上整合类似Flash动画,最后动手运用几何画板抽象出飞船运行轨迹图(课前准备好),让学生形成对椭圆的感性认识,感受到在生活实践中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利用网络资源,促进预习效果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数学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而学生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其本质是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学生独立地阅读有关的材料,并适当做好阅读笔记,认真完成课本作业。我们学校提倡的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教师编制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作为预习作业,特别是在新授课中利用教材中的概念、定义、定理或公式等,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先自学整理,成为课堂中积极讨论发言的材料。要想让学生知道一个概念、定义的由来,一个定理、公式的推导及应用等,仅靠教师在课堂中讲解是不够的,仅靠学生讨论效率又不高,我们在预习作业中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上网站,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到课堂中积极讨论发言。例如,编制对数的概念的导学案时,可以设置对数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上网搜索了解关于对数的发展史方面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对数的热情;编制余弦定理的导学案时,可以设置余弦定理有哪些推导方法?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等等,这样待准备好预习作业,学生已不自觉地投入本课时内容之中,不但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而且大大提高了预习作业效果。

三、利用网络多媒体,增强备课效率

数学网站的资源丰富,有些可以直接使用,有的不适合于直接使用,需要经过优化、改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过程。对于数学课件的制作,如果完全靠自己独立地运用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来制作课件,不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因此,我们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作为编写课件“脚本”,然后调整、修改。我们学校采用的备课模式是“五备”:自备——主备——共备——再备——终备(自备,就是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自行钻研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设计教学环节,写出书面教案。主备,就是每次备课都要明确一位主备教师,深入钻研,写出备课详案,在集体备课时试讲,展示课堂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或提出研讨的问题。共备,就是在主备教师试讲后,大家集体讨论,设计出教学共案——导学案和预习作业。再备,就是要求老师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最后一次课前个性化加工,使得本班教学更有效。终备,就是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情况的总结和评价,是下节课高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的必由之路。)在自备过程中,可以利用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自己整理加工,写出书面教案;在共备过程中,备课组所有成员到学校网络备课活动中心,先从学校学科教学资源网站下载主备人教案,然后听主备人利用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进行说上课,在主备人试讲后,大家结合自备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体讨论交流观点,最后由主备人设计出教学共案——导学案和反馈练习,同时将备课资料及时的放到学科教学资源网站,让备课组成员资源共享。在编制课时反馈练习时,如果一味使用自己过去准备好的陈题,就跟不上新课标训练对习题提出的新要求,如果自己重新一道道选题、编题,又要耗掉不少时间,因此可以从网站上搜索本课时内容的习题,然后进行删减、增补、变式及改编,即整合网站群资源上的陈题及改编题共同形成课时反馈练习,这样既承续了网站群上必要的典型习题,又通过改编题、变式题发展和丰富了网站群资源,更重要的是极大提高了备课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节省了教师自己宝贵时间。

四、利用网络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建构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我们提出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效教学是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有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高中数学课堂内容一般来说,概念、定理多又抽象,题目难又繁杂,这样在平时概念、定理的教学中,若全部教学内容运用黑板书写效率太低,耽误许多课堂宝贵时间,造成预期计划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容量小,可以运用网站资源将概念主要内容、关键点、相关联类似概念、

整合成PPT幻灯片的形式在课前准备好,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重要的思路分析、解题证明步骤在黑板上板书,相关联概念、变式练习通过准备好的PPT幻灯片逐一展示,这样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深刻体会概念、定理的本质,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交互功能,实现课堂教学中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行探索,获得亲身体验,对数学的概念与内涵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在研究三角函数y=Asin(ωx+Ф)的图像性质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自己参与,对系数A,ω,Ф赋不同的值,得到相应的图像变化情况,然后通过分类、探索与归纳,使学生深刻理解各个系数对其图像的影响,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联想记忆,又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

五、利用网络多媒体,提升复习质量

高中数学知识面广量大,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熟练理解掌握各种典型问题的通解通法,高一高二时经常要进行阶段性复习,高三时要进行系统复习和专题复习,这些复习都需要一定数量质量的例题及其方法总结作支撑,可从网站资源中搜索下载所需要的典型例题与方法总结为基础,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再作抽象概括整合形成数学章节或专题的知识方法体系,在课前制作成PPT幻灯片的形式,课堂教学时结合多媒体使用,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进行充分揭示,给学生恰当地设置“最近发展区”激合学生思维,拓展思维空间,这样不但加大了复习的容量,而且提升了复习质量。例如,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关于变量范围的专题复习中,整合网站群资源发现:高一函数值域的方法(例题就不一一罗列)有列举法、观察法、图象法、反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高二有基本不等式法、线性规划法、几何意义法求某些代数式最值、范围;高三有:导数法给定区间上函数值域的方法,有了这些网络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既提高了备课效率,又增强了高考第二轮复习中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既快速地复习了基本常见的方法,又更好地突出了重点方法内容,从而提升复习质量。

六、利用网络平台,沟通师生交流

怎样把资源运用起来,让数字化资源真正作用于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搭建资源与运用的桥梁,建立与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导人平台,让数字资源“活”起来,“流”起来,真正为学习活动服务。高中数学由于教学内容纷繁复杂,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是许多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他们也希望通过适当的课外方式对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进一步学习,或者对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进行适度的延伸,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根据师生的实际需求,我们学校建设了多个师生导入平台,如:留言版、Web Quest、问题化学习平台、教育网志等,由于众多导入平台的开发都是来自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的参与主动而积极,学生自发运用空间更大,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学习活动也就更有实效。通过相关导入平台,对资源的运用显得更有秩序、有针对性,这样有效地把资源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让数字化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我们学校利用自身优势为师生搭建了教育博客平台,为每位师生开辟自主网络空间,是沟通师生交流的又一渠道。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篇7

(1) 统一管理, 统一规划, 突出重点, 效益优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大量信息被存入计算机相关系统中, 统一规划部署, 搞好顶层设计, 制定统一标准与规范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循统一的标准实施建设, 才能构成一个联通、共享的信息库, 这也是消除各部门“信息孤岛”的前提。

只有对信息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信息才能成为资源, 才能突出重点, 才能为学校各部门所共享,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才能做到效益最大化、投资最小化和利用充分化。

(2) 面向未来, 创新理论, 数据整合, 优化系统。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应用系统将来功能的延伸角度, 去考虑数字化学习创新建设与应用的规划。学校信息最终形成, 与上级各级各类应用系统或数据服务平台对接, 与下级各类终端设备进行无缝紧密连接的高效信息系统。因此, 规划要遵循面向未来的原则。在理论、技术和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 尤其要注重理论创新, 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建立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等三大基础平台, 在基础上逐渐实现和学校各种业务系统的集成和对接。

2 明确数字化学习创新建设与应用的内容

(1) 网络化在线学习环境。网络化在线学习环境就是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该学习环境一般由设施、资源、平台、通讯和工具等组成。在这个学习环境中, 知识的表现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 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虚拟化教学环境场景。

(2) 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建立。包括媒体素材、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代表性的经典案例、相关文献材料、常见问题的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 通过邮件、在线交互软件、计算机3D模拟软件等信息技术实现师生共建的资源库。

(3) 利用信息技术同课程的融合, 制定数字化学习的目标。树立学习目标是学会学习的前提, 对学习本身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数字化学习改变过去学习体制, 在现有知识资源高度共享的信息化条件下, 学校、教师、学生都可以参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来组织适合本地、本校和本人教学条件和发展方向的学习资源、灵活地有个性的、有特色的学习目标。

(4) 设计交互式网络课程。明确学习目标之后, 把师生共建设计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程序生成教学资源库。通过课堂交互式教学环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完成教与学互动、学生间的互动讨论, 不断升级完善设计出一套个性化、定制化课程安排与传统的课程安排相结合的网络课程, 实现了教师成了学生式的教师, 学生成了教师式的学生, 师生真正成为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进而满足更多的学生共享创新式、交互式网络课程资源。

(5) 优化数字化学习的学习过程。数字化学习过程, 已经完全从传统学习的过程模式, 转变为以探究、交流与合作为核心的学习模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 第一个优化学习过程是调研过程中的文献阅读;第二个优化学习过程是学习交流和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第三个优化学习过程是提供BBS、文章评论等讨论方式。

3 结合自身特点, 明确建设目标

(1)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撑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2) 让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实现跨境传输与优质共享; (3) 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4) 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5) 搭建“一个平台+三个中心”模式的教学资源应用体系, 不断扩充数字化教育资源, 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4 实施计划有序安排, 整体推进

完善前期调研工作;初步提出数字化学习创新建设和应用的具体内容;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 分阶段实施相应的设备和系统软件安装调试;对项目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完善必要的管理制度。

5 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保障机制

(1) 建立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结合学校实际, 研究制定建立建设、管理、应用推广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管理机制和信息化系统建设与运行考核评估机制和调动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2)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整体提高。采取绩效考核方式, 促进信息化建设进程、完善管理制度, 推动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从而使学校数字化学习创新建设达到一定的效果, 让师生真正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益处。

(3) 让信息化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完善规范信息化建设流程, 即项目立项、审批、建设。

(4) 建立信息化工作队伍, 形成人才培养体系和定期培训机制, 努力将之发展成为一支专业的、有内涵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6 实现预期效果

实现从传统学习环境到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转变, 效果是在传统学习方式基础上营造一个具有智慧的空间, 以基于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学习, 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性, 快捷的让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形成一种授课与学习的互动, 使数字化学习个性化、人性化、定制化, 具更真实地再现课堂现实场景。让学生在信息化应用中受益。

摘要: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数字化校园和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人心, 高校在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方面做出很多尝试, 从单一的网络化到综合数字化学习转变中, 将更加关注数字化学习创新建设与网络资源的环境整合的搭建。

关键词:推进,数字化,学习创新

参考文献

[1]石巧珍, 韩陈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时空特点及作用机理[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2]倪玉兴.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

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篇8

关键词:档案馆,数字化建设

1 档案数字化建设现状

1.1 数字化文件的管理不到位

目前,还不能进行自动收集、鉴定、编目、标引和检索,对业务系统(如:OA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生成的文件,虽然实现了馆内的信息处理与共享,档案馆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但实际上难以实现电子文件的各项细致操作。

数字化加工多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进行,但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加工系统过于简单,无法对数字化过程中产生的元数据(可简单的理解为文件著录、背景、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完整、全过程的记录,导致数字化文件的元数据大量缺失。无法维护档案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1.2 数字化技术标准与实践仍在交替发展中

《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为数字化加工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指导,但是具有比较大的宏观性,在实际工作中,数字化技术已有了新的发展。以图象数字扫描格式为例,《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规定图像文件扫描格式除了Tiff、JPEG以外,还可以存储为PDF或其它格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产生许多更加先进的图像格式。如:JPEG2000与传统JPEG格式相比,压缩率高30%左右,且向下兼容,优势明显,也可以成为数字化的标准格式。

可见,标准与实践运用仍处在相互促进,交替发展中。档案数字化应该以统一的标准为基础进行,但要制订统一的标准又需要比较成熟的数字化工作实践。其结果是数字化工作开展的越早,“学费”交得越多。如何在数字化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3 数字化建设目的不明确

许多档案馆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各级档案馆而言,档案数字化建设仍然是一个新问题,或者是为了达标进行数字化,仅仅建立了档案机读目录,利用者并不能得到档案全文,档案原文的查询利用仍需在库房中进行。或者是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缺乏规划、忽略效益,盲目将档案全部数字化。实际上各馆中都存在许多内容陈旧、利用率低的档案,或者是虽然进行了数字化的工作,馆藏档案不愿意开放或者到开放年限还不开放,强调保密,该公布的不公布,传统“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依然严重,数字档案的功效很难发挥,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同时,这部分档案数字化没有现实意义,浪费了有限资金。

2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2.1 做好鉴定工作,按需要进行数字化

从目前来看,数字化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以利用为主,保管为辅。但是必须承认相对于图书数字化而言,档案数字化利用率依然很低,因此“以用定扫,按需扫描”是目前档案数字化可取的发展模式。长春市档案馆实施的“档案鉴定与数字化同步、档案数字化与数字档案利用同步”的路线,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和影响,值得参考借鉴。

如何才能做好档案的鉴定、筛选、开放工作呢?以下经验可供参考:一是对需要抢救性保护的珍贵档案数字化;二是对具有经济、科技、文件价值的档案数字化;三对本馆特色的档案数字化;四是对需求大的档案数字化;五是对编研资料数字化;六是对开放的档案数字化。

2.2 有重点地建设数字档案馆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不应该全面铺开,应该有重点地建设。以延长石油集团企业为例,首先把集团公司档案馆作为重点来建设,因为无论从档案馆基础设施、电子文件的接收管理、数字档案保存和安全、人才的培养上,集团公司档案馆都相对完善。

2.3 贯彻前端控制原则

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文件的产生、处理、归档、保管、利用、鉴定、保存和销毁全过程中,文件在“归档”之前属于前端,之后属于后端。为了有效维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必须先实行“前端控制”才可以,由于电子文件易复制、易修改、易删除的特点,前端控制是实现电子文件管理的重要保障。笔者认为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

2.3.1 为保证无论是原生型还是间接型的电子文件,两者都能发挥其作用,需要对“元数据”进行记录,从制度要求电子文件移交或纸质文件数字化工作,制定“数字化加工流程规范”、“电子文件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和技术措施。

2.3.2 档案工作人员要参与业务系统的设计,配合设计人员做好“元数据”的编制工作,实现自动记录电子文件生成、处理、归档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工作的背景信息。实现对电子文件的自动收集,业务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之间建立无缝链接。

参考文献

[1]张晗.对数字化档案馆的初步研究[J].价值工程, 2011 (09) .

[2]张艳.数字化档案馆的研究开发[J].价值工程, 2011 (01) .

[3]张艳, 贾应炜.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2) .

[4]王惠娟, 王霞.企业中声像档案的数字化问题[J].河北煤炭, 2005 (05) .

[5]孟丽娟.区域性档案数字化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3) .

[6]胡珣涛.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建设[J].北京档案, 2005 (02) .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回顾和思考 篇9

数字校园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环境。我校以数字校园平台为基础, 以行政管理数字化为支撑, 以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数字化为重点, 以教育教学数字化为核心, 以沟通交流数字化为纽带, 构建起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字校园体系。回顾数字校园建设的历程, 我们走过以下阶段:启动项目, 成立校长领导的数字校园工作小组;配合公司调研需求, 通过思维碰撞和相互借鉴, 使建设思路逐渐明晰;软件研发阶段, 学校定期召开例会, 细化完善需求, 并与公司沟通;利用假期进行全体培训, 全面试用;分步推进数字平台使用, 及时收集建议, 强化沟通, 修改不足, 精益求精。

目前, 学校数字校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构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打造畅通、快捷、安全的运行环境。

综合管理平台解决了各系统间互不相通的问题, 结合“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让用户只需登录一次, 即可实现校务办公的畅通。目前, 我校的重要通知都是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发送的, 快捷、准确、及时。同时, 还能通过数字校园平台实现任务布置、材料上交, 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招生管理平台由家长直接填充学生信息, 班主任审核, 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教师成长档案袋则记录了教师的全部信息, 可让人事部门快速、便捷地筛选和提取教师信息。

2.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提高教师的使用水平和教学价效益。

学校按照任务驱动、培训带动、活动促动、机制拉动等办法, 促进课堂教学数字化, 鼓励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资源上传到数字校园资源库中, 形成资源并共享。教学主任及时对教案进行评议推优, 奖励优秀教案, 促进教学设计的改进。针对每次的月考、期中考试等, 利用数字校园成绩分析系统智能地进行分析处理, 显示各班、各年级成绩, 以及标准差、柱状图等科学分析数据。

3.构建网络教研互动平台,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研讨、共同发展的广阔空间。教师可以建立网上备课组, 解决了校区间路途遥远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用音视频会议形式, 开展网上说课活动, 促进了教师的活动交流。利用平台还能有效协调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 实现高效协作办公。学校领导能够随时查看分配过的任务数量、领取人及其进度情况, 提高决策执行效率和力度。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篇10

伴随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增强,大学校园教务处、学生处、图书馆、计财处等部门都有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帮助管理人员解决一些数据统计方面的问题,但是相对独立的软件运行模式使得部门之间各种信息数据不能实现共享,数字化校园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各部门数据资源进行集成和整合,通过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共享和统一的权限控制,使得大学校园实现信息数据高度共享。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要求,目前各大高校与相关软件有限公司签约,进行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和建设,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来整合校内资源,推进教学、科研等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学院综合办学实力。教务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教务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正常启用,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是重中之重,也是保证教务处数字化信息平台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基础数据整理等工作意义重大。

1 数字化校园中教务系统基础数据整理思路

教务处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分公共代码基础数据、学籍基础数据、成绩基础数据、计划基础数据四为部分,为保证新、旧平台的平稳衔接及新系统的按期运行,具体整理流程如图1:

通过分析与整理,公共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系代码、专业代码、班级代码、课程代码、教师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教师职称代码7个基础表,在简单易处理的原则下(系院)代码、专业代码、班级代码、课程代码、教师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编码规则如下:

系(院)代码由两位数字组成,根据学院基本情况依序排列;专业代码系统编码规则:专业代码由四位数字组成,含义规定如下:

□□ □□

学院(系院)代码专业序号

课程编码由六位组成,1-2位为开课部门(或学院代码),3-6位为课程序号;另外同一门课分几个学期开设的,视为不同课程,课程命名是在课程名称后加Ⅰ、Ⅱ、Ⅲ、Ⅳ……以示区分,如公共体育Ⅰ、公共体育Ⅱ、公共体育Ⅲ……

□□ □□□□

系院代码课程序列号

班级代码XX XX XX六位,1-2位为该班级所在的系院代码,3-4位为年级,5-6位为班级序号;

□□ □□ □□

系院代码年级班级序号

学号按以上规则定义,基本定义规则班号加学生所在班级的序列号。

□□ □□ □□ □□

系院代码年级班级序号学生序号

教师编号根据以上定义。

□□ □□□

学院(系院)代码教师序号

2 数字化校园中基础数据整理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2.1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部门协调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信息集约的虚拟校园,在教务系统数据整理中发现高校对数字化校园的认识不够,教务系统基础数据的编码仅仅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来定制,其实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教务系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除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建立网络等硬件秩序,还急需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协调处理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部门之间的关系,制定并出台数字化校园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各种标准。

2.2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缺乏一支专业化的建设队伍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建设队伍,但是在数据整理中由于各系院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员没有计算机专业背景,导致基础数据整理工作思路无法下达,致使数据整理工作多次返工,数据整理工作无法按期推进并高质量的完成。

2.3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宣传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大

数字化校园是对大学校园内信息全面数字化,许多高校已意识到数字化校园建设对高校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面临招生、教学、就业等生存压力,加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的效益和作用在短期内不能显现出来,往往忽视了数字化校园的宣传工作,最终导致数字化校园建设被理解为传统的部门独立的软件系统模式的信息化建设。

3 数字化校园中基础数据整理的思考

(1)学院应设立数字化校园的管理组织机构。高校启动数字化校园后,应成立相应的数字化校园管理机构,通过数字化校园管理机构协调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或相互交叉工作。数字化校园组织机构应在院级设置信息化职能部门——信息处,将信息处作为“大学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公机构。通过数字化校园管理组织机构,统一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标准、经费的分配、阶段性任务的下达和检查等等。

(2)目前各高校各部(处)、系院的信息化工作由非计算机背景的人员兼任,这些兼职人员由于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无法正确贯彻执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并解决数字换校园建设中本单位出现的各类计算机专业问题。学校应在各部(处)、院(系)设立“信息主管”岗位,有必要的处室可以设置信息科,并配备有一定计算机技术背景的“信息网络管理员”开展工作。他们的工作是在学校信息处的领导下,按照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规划,完成与本单位有关的信息网络建设工作。

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11

一、数字化校园设计前的思考

在确定参与“数字化校园项目”后,学校进行了多项调研。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对于信息化运用的问题,实践者多在教育教学的周边打转”,比如,大学中最为典型的应用就是“卡应用”,学生利用卡去买水、买电、交学费、交网费,等等,这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效益,但没有触及教育教学本身;而中小学最为典型的应用是作为一种“电子记录器”,记录孩子的到校时间、学习成绩,或者将当天的课程录制下来,予以回放。还有一种现象是,在课堂上用了许多媒体手段,设计了众多精彩的教学环节,却没有对教学效果予以检测。综上所述,信息化的应用没有从数字校园建设的角度涉及教育教学的根本,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工作质量。于是,我们提出,要建设一个有实效的,能够帮助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的务实的数字化校园系统。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的确立

我们反复思考,现代信息技术最擅长的是什么?是“信息的组合应用”。于是,我们认真反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即教师需要哪类信息能够帮助教学,学生获得哪些信息有利于自我调整,家长获得哪些信息可帮助学生成长,管理者需要哪类信息提升管理品质……这些信息从哪里获取?我们怎样在日常的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获取和共享这些信息?最终,我们确定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标: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构建数字校园软硬件环境,整合现有的各个应用系统,完成数据交换与共享;

以学校各项管理为中心,构建数字管理办公平台,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管理品质;

以教师应用为中心,构建教、研、学、练为一体,集资源建设与教学评价于一身的教科研应用平台,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搭建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资源库系统;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构建校内外学生学习、交流平台,给学生开创洁净、健康的网络学习与交流空间;

以家长、社会需求为中心,构建信息发布平台,开创畅通的校内外交流空间。

三、数字化校园目标的实现

数字化校园目标确定后,学校与北控软件的工程师一起监控开发系统的全过程。通过开发、试用环节,学校对设计随时进行调整,关注每个细节,最终基本达到了设计需求,基本实现了既定的目标。

1.数据的收集与组合应用提高了整体效益

(1)收集学生日常表现的信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发放电子小星星。这个设计思路来自于小学生对表扬的渴望。通过一个简单的小程序,教师把电子教鞭往电子白板上一指就会弹出评价页面,表现好的孩子就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如果孩子课堂的表现出现一些问题,就可以给出一个小提示。这些数据的收集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

那么,这些数据经过系统加工后能有什么作用呢?

对于学生,他们可以随时上网查看自己在校的表现,也会积极地和同学进行比较,在互相学习中成长。

对于家长,随时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课堂表现,促使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

对于老师来讲,真正落实了“关注全体学生”。老师们可以查看一段时间以来对哪些孩子没有评价——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提示,提醒自己“这个学生被我忽略了”。我们经常对老师说的是:“不要吝啬表扬,让孩子在你的大拇指上成长。”

(2)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学校一直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我校鼓励每位教师在课堂结构中要有训练和检测的环节。教师上完课后要通过检测,明确哪些孩子掌握了知识,哪些孩子对知识的掌握还差一些,有哪些知识点没有讲清楚,学生没有学明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中,我们开发了“作业诊断系统”和“考试分析系统”。

作业诊断系统内储存了许多“作业”的电子版,老师在孩子们做完作业后,将结果录入系统,系统就会自动产生一系列的分析和判断数据。学生在完成功课后会得到一份个性化的错题本,系统可以根据错题所对应的知识点自动生成个性化作业,这份作业是学生本人或家长可以通过系统获得的。这一功能,就如人体“B超”一样,可以清晰地透视自己的问题所在。

考试系统则可以帮助老师分析考试数据,学生和家长可以在线查看历次考试情况。为了保护孩子的权益,系统隐藏了孩子的得分,只出示学生大致的成绩曲线。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了解每次考试各班级成绩情况,及时指导教师调整教学。

数据的获得及对比分析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利用上一年的数据还可以预计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难点问题,为教学提供一手材料。

2.建立多个应用点,把应用的点连成线,再铺成面

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有许多应用的点。

(1)电子门禁系统。学校采取网络门禁管理,实现一卡走遍校园。遇到参观活动,教师再不用拿着一堆钥匙到处跑;如果活动中出现问题,学校很快可以查到最后进入的人是谁。家长可以使用手机二维码和二代身份证在时限内进入校园,最大限度地保证校园安全。

(2)移动通讯在校园中的使用。我们和中国移动结成了合作伙伴,共同研究移动通讯在学校中的使用,许多应用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poc业务是移动公司应用于奥运项目的一项最新技术,即拿手机当对讲机使用,优势非常明显,只要有移动网络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学校在几次大型活动中用其联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卫星定位系统。学校在班车上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每次班车出发或即将到达目的地时,系统会自动给学生家长发短信,提示班车所处位置,便于家长调整接送孩子的时间。

与门禁系统紧密结合的电子认证——手机二维码的使用,为家长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认证方式。

学校对学生刷卡进校的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利用学生入校信息,财务部门可以很轻松地获取没来上课的学生名单,便于退饭费。

oa系统。移动办公的使用,所有待办事项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查看与处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方便。

四、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1.根据学校发展现状,明确建设目标

数字校园系统只是一个工具,当这个工具确实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体现这个工具的意义。所以,形式一定要承载内容,平台里面内容的含金量要远远大于系统本身的价值。

2.把设计的过程作为培训的过程

要改变教育模式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数字化校园设计的过程就是建设目标、意义的培训过程。建立一支设计骨干队伍,对于后期的培训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字校园系统的建设,困难不在软件的研发上,而是在后期的应用上。研发前,我们就预计到这个问题,所以对设计的需求和修改都是由各科的骨干教师参与其中,其过程相当于边建设边培训,让系统在孕育阶段就被老师们熟悉。一方面是熟悉系统功能,更主要的是熟悉今后的工作模式,这样以点带面,逐渐改变教师的观念。

3.集中控制、分散管理,与业务全面整合

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篇12

2011 年,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实施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规划,对宁波市各个公共卫生单项信息系统进行整合,经过2 年多的建设实践,已初步完成宁波市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到2015 年,宁波市将建成较为完善、覆盖城乡公共卫生机构的智慧健康保障系统,医疗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省领先、国内先进,力争成为全国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示范城市。

1 数字化疾控中心的概念

数字化疾控中心,指借助于快捷、高效的网络信息和数字技术,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各项管理与业务工作实施有效整合与分析应用,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内部管理与对外服务的信息资源的统一,达到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分析与利用,从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数字化疾控中心是由数字化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工作软件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2 数字化疾控中心的地位与作用

2.1 是智慧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新一轮医改的实施,原卫生部2010 年组织制定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卫生信息化建设“3521 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 项业务应用,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国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方向,重点加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实现卫生服务绩效,为各项医改措施的落实和医改效果的监测评价提供关键技术支撑[1]。

2.2 是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有效手段疾病监测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业务,同时也是区域健康档案数据信息的重要来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能充分对历史掌握的监测数据和对当前各类业务工作的监测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利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从这方面而言,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充分利用无疑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2.3是规范疾控业务工作管理的重要手段[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成立到目前,除了成功应对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也逐渐被社会认同并接受,使政府和社会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服务需求和工作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在业务信息数据处理的规范管理工作上如何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提升监测数据的信息利用水平,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4是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也是国家各条业务线绩效考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考核,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效能,使政府关心重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对保障疾控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数字化疾控中心的建设对于强化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督、监管和评价,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的运行状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5 是创疾控业务工作的重要载体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引入数字化信息技术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随着几轮医改的建设发展和最近智慧卫生的提出和投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由传统的卫生防病借助信息化技术逐渐转向数字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如全国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各大卫生专网的建设、免疫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冷链监管系统等等,疾病预防控制一系列的业务工作创新都离不开信息化这一载体。

3 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的特点

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一般常是由多个政府机构协作,面向重点人群、重点疾病提供的有计划、连续的监测、干预和评估的工作。疾病监测不仅在辖区范围内实施,而且需要从上(国家级)至下(县区级)进行逐级业务管理和业务指导,各项监测职能由国家、省、市、县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授权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多机构特点和服务持续性特点决定了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的性质,是跨机构、跨级和跨业务的。

因此,疾病预防控制的业务特点决定了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具有不同于一般业务应用系统的领域特性。一般业务应用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等,系统功能完整,一般只被一个特定的机构用户使用,且限于在该机构内部封闭运转。而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是一种需要跨机构、跨地域、跨层级运行的、“逻辑完整、物理分散”的开放式信息系统,或称为“领域信息系统”。

4 宁波市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的实践

4.1 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成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信息管理、车辆管理、会议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公文管理、科研教育管理等模块,实现物资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电子化,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以门户网站、党建网站、在线业务咨询网络、网络学院建设、期刊库和数字化档案等系统组成综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服务系统,既有力地宣传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4.2 疾病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宁波市2007 年建立完成了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经过逐步完善,目前已扩展为9 个应用子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基础资源平台管理系统、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置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学校监测系统、结核病管理系统、犬伤暴露报告系统、儿童肺炎报告系统等。该系统的建立极大的提升了监测预警动态化、辅助决策智能化、应急处置数字化。

4.3 免疫一体化信息平台包含疫苗、生物制品管理、疫苗冷链监管、电子监管码与产科信息化、数字化接种门诊等系统,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和市医位协作平台提供儿童基础数据,实现业务数据共享。做好学校接种证查验系统的试点工作并推广,为学校卫生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基础。

4.4 实验室检测信息平台建立公共卫生实验检测系统,能更好的与区域委托检验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充分发挥疾病控制专业项目检验优势,为医院提供有效检验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对公共卫生实验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实现县(市)区检测信息互联互通,做好与大型仪器的数据接口,便于实验数据分析统计。

4.5 慢性病管理信息平台目前,宁波市已初步建成了以各县区为主的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对服务对象管理、人群干预、个体追踪管理和效果评价等功能进行整合、共享和利用,达到能及时通过个案发现或人群筛查后,对干预对象进行诊疗、健康教育、追踪管理的目的。实现降低病残率、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以及提高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慢病管理主要目标。目前,宁波市建成的慢性病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开展慢性病管理的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4.6 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平台2012 年宁波市被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纳入公共卫生数据统一采集平台试点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初步建设完成了国家、省和市“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并在已建成区域卫生信息数据平台的鄞州区作为此次采集数据的试点单位进行试运行,完成了国家关注的传染病和慢病报卡的第一项应用项目。目前,宁波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搭建完成。

5 建设总体思路

5.1.顶层设计在顶层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基于信息平台与主要任务的应用系统建设相结合转变,利用纵横交互的平台技术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疾病防控能力。

5.2业务模块把每一个居民作为数字化疾控中心建设的服务对象,从单纯的业务工作管理向综合管理与为公众提供服务相结合转变,突出服务功能,直接让居民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受益者。其次,把医疗服务机构纳入整体业务监测范围,医疗服务机构是疾病预防控制的前端机构,为居民提供直接的预防保健服务,收集居民相关的疾病防治数据信息,要能够实现数据一点采集、多点应用、交换共享,避免数据重复输入。

5.3 实现路径从追求各单个系统规模向促进各系统资源融合、业务整合转变,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应用系统的重复开发和数据的重复采集。

6 建设方向

6.1 建立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中心按照新一轮医改对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健康档案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建立起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中心,加强信息标准和疾病预防控制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用于接受和推送各级医疗机构、妇幼、卫生监督等卫生系统内各业务领域的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数据,并实现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系统的交互和利用。

6.2构建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信息管理平台围绕疾病预防控制监测、干预、评估等主要重点的工作任务,推进对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日常监测与管理、慢性病综合监测与防治、健康相关因素卫生监测、免疫预防工作、实验室检测体系和应急处置等信息系统的建设。

上一篇: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下一篇:雾霾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