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2024-10-07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精选12篇)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篇1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对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对其具体的构建需求做了明确的分类和详细的阐述, 通过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信息化水平和办公水平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

一、前言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为了目前高校的一个重要工作, 不仅对高校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服务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绝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校园网络, 并且用户也达到了相当多的程度, 更有一些高校基本实现了线上办公、线上管理、线上教学和网络服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以现有高校网络架构为依托,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处理各种高校资源, 提高、完善各类活动的手段, 涉及高校全面工作的、需要长期不断完善系统工程。

目前, 各高校基本都完成对校园网的建设, 具有了相对完善的网络服务, 一般的业务部门都具有一套或者多套相对独立的应用软件系统。但是存在如下问题, 缺少统一的信息系统规划和完善的数字化校园信息建设的标准来作为指导方案, 其应用的共享化, 精确化, 一致性和服务性水平都较低, 导致存在“信息孤岛”, 限制信息共享, 并且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没有足够保障。

二、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需求

1. 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高校数字化和一体化是在综合考量高校现状以及需求的基础之上, 按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案、策略、发展建设规划和实施预案, 全面综合考虑高校硬件水平、应用系统的建设、管理机制的建设, 推进高校的信息化。

总体规划完成之后, 如何正确、合理地组织本项目实施, 这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步, 需要协调、考虑许多方面的问题, 比如子项目的项目方案、设备类型、数据库的选择、进度安排、接口的预留等, 都是高校数字化建设主管部门来积极制定的。

2. 统一的信息管理资源规划。

信息管理资源规划指的是将高校管理运行所需要的资源信息, 从获取、处理、发布到使用进行全面规划, 让高校的每个职能管理部门内部, 职能管理部门之间, 以及与各专业院系之间的复杂的、频繁的数据信息流保持畅通,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特点, 进行信息资源的规划, 缕清信息需求的流量, 建立高校信息管理的标准模型。

3. 统一的信息管理资源整合。

3.1数据整合。

数据整合是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整合的基础, 也是其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 只有实现了数据整合, 才能将其所有的应用整合起来, 以及统一的用户访问。数据整合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将全局的数据以及数据视图, 整理出完整的数据逻辑关系, 缕清各信息子系统的数据关联性, 然后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 来实现数据的有序交换和资源共享。

3.2应用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的最关键内容是应用整合, 可以直接消除信息独立, 信息孤岛的情况, 为客户和管理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应用整合分为两个层面:应用集成和规范应用管理解决方案。应用集成相对于规范应用管理解决方案来说, 是一个比较容易一些的应用整合, 不会影响应用的内部结构, 通过实现统一的用户认证, 即单点登录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利用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解决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孤岛现状在稳定和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解决信息的一致性。

3.3内容整合。

内容整合对于应用整合和数据整合, 更像是一个外部信息门面, 用以将信息整合的效果体现给用户层面, 而不是从系统构建角度来看问题, 可以为用户提供细致、全面的信息服务, 满足个性化需求。内容整合一般从信息的发布和权限的进一步管理来着手, 对用户需求和权限进行全面组织, 让用户看到可以看到的, 并且是用户关心的、想看到的信息。

3.4流程整合。

在整个信息整合过程中, 流程整合是属于一个比较高端的阶段, 利用信息流技术来实现跨系统的整合, 对于事件的处理能够实现统一协同的及时变化, 从宏观上保证数据一致性, 提供广泛意义上的一致精确流程化信息服务。

四、小结

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培养学科建设人才和高水平行为管理的组成部分, 对高校的科研、教学、管理和财务信息水平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文的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简要的需求分析, 为进一步的实现数字化校园、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提高高校整体管理办公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董群, 钱何珍, 刘文艳.关于创建数字化校园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6) .

[2]朱震, 姚奇富.基于SOA的数字校园解决方案[J].计算机工程, 2009 (35) .

[3]徐凤亮, 史斌斌.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 (15) .

[4]张珍义.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的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 (7) .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篇2

第一阶段以硬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搭建。

第二阶段以应用软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体现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这也是当今大多数校园网所采用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逐步改善硬件加软件的简单模式,发挥校园网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高等学校,以提供多种类型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为目的。

经过研究,我们把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的情况分成了三代。

第一代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建设

应用建设是国内各大高校在MIS的理念下,以网络环境下的C/S结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进行的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完成了网络光纤铺设、计算机的采购及升级、应用软件平台的架构、管理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等工作,为应用需求构建了诸多松耦合MIS系统。

第二代数字化校园建设———平台建设

平台建设是在各级教育部门逐渐适应使用计算机管理日常事务,学生也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来进行选课,利用数字化图书馆查阅资料,接受网络远程教育等基础上,以平台的模式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或集成,统一数据标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资源管理和统一权限控制,以便于数据交互、个性定制和资源共享。技术选型上多以B/S三层结构为主,为整合信息整合业务构建了业务中间层,同时将身份信息等学校核心数据后置,以便于共享和管理。学校增加新的业务系统时,可在统一的用户信息和权限控制平台及统一门户展现平台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代数字化校园建设———整体建设

整体建设首先在建设目标和途径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代数字化校园建设兼顾到已有旧系统旧数据的兼容问题,采取的是一种改良合方式,构建平台后进行集成把用户身份统一、核心数据统一、门户展现统一,而第三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则是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步的加以实施,整体建设意义更重,而且建设目标成为“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大学”这样一个整体目标。其次是技术上引入了WebServices的概念,对整体架构做了进一步改进,使架构更清晰、开发更容易、业务分布更合理、整体功效更加强大。

三代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比较如表1(√表示有,×表示无)所示。

数字化校园发展到今天,数字化校园的体系规模也越来越庞大,给后期系统的维护带来非常大的负担,所以必须具有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目标规划。

第四代数字化校园建设———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zhi hui xiao yuan):所谓“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党校学员、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

核心特征编辑

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

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

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的区别是什么?

这几乎是每个接触到“智慧校园”概念的人共同的问题。一些人认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数字校园发展的一个阶段。由此,可以看到的是,“智慧校园”的基石是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也就意味着,“智慧校园”首先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要拥有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其次,要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

2.智慧校园

2008 年,美国IBM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题为“智慧地球: 下一代领导议程”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

在“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后,祝智庭教授勾绘了“智慧教育”理解图示,梳理了“智慧教育”、“智慧计算”、“智慧学校”及“智慧人才”之间的关系[3]。

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校园”是第四代数字校园的呈现形态,“智慧校园”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真正拓展学校的时空维度,以面向服务为基本理念,基于新型通信网络技术构建业务流程、资源共享、智能灵活的教育教学环境[4]。

笔者经文献梳理,并结合华东师大信息化建设经验与当前实践,构建了“智慧校园”的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三个关键目标包括校内全面协同、个性化服务、学校与社会互联交流。校园全面协同,指实现学校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的互联和协作;个性化服务,指为广大师生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学校与社会互联交流,通过与外部世界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予以实现。

四类服务内容包括无缝网络、智能感知环境、业务综合门户、泛在信息推送服务。无缝网络,指全面覆盖校园的网络服务,包括有线、无线、3G及4G,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将不再受任何地域限制;智能感知环境,基于环境感知技术实现,包括人员与区域的定位,以及基于人员及事务的智能提醒;业务综合门户,是指基于统一的在线服务门户及综合业务平台实现业务流程整合及优化;泛在信息推送服务,是指覆盖各个信息渠道的统一信息推送服务。

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初探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存储和传播大量的形式多样的信息,特别是在传播现代知识与技能的高校,传统图书馆的很难满足其需要,所以诞生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高校图书馆除了是一个拥有实体藏书的场所,更应该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1]。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不仅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高校师生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文献信息检、学位论文保存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的现状

传统高校图书馆主要功能为对文献本身的收集、存储和传递,所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能力水平局限在具体物化系统的资源范围和场所范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复杂的文献需要,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虽然国内某些高校图书馆也开发了自己的数据库系统,在校园网内实现预约、续借、还书等一些服务,方便了师生使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但并不能说是真正的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贮存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是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合二为一的信息服务系统[2]。它针对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和规范加工,不再是传统图书馆以纸介质或其他非数字介质为存储载体。所以高校图书馆需要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通过国际互联网上网服务,供用户随时随地地查询,使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处贮存处的信息[3]。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议

(一)信息资源的整合

高校图书馆必须具备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比如OPAC书刊目录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库等等。图书馆数据库系统能实现多种数据库跨库检索,检索各种类型的信息,且相关信息能在统一见面中显示。包括书目信息、书刊全文,各种音频、视频信息[4]。另外建议高校图书馆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服务,比如网络上Web、FTP、Gopher、Wais、Usenet等信息资源,方便师生获取更多更全的资源。

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自建和购买的全文数据库资源,信息资源的整合和跨库检索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如何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资源的管理

1.更新管理网络资源技术

高校图书馆数据库主要采用交互式信息查询系统,方便高校中的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最新的科研信息,同时也能在图书馆网络中提交自己的科研成果资料。

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网络技能,了解网络资源的分布情况,特别是自己图书馆的馆藏资料;为了更好的指导读者利用网络资源,管理者必须清楚网络获取资源的路径,编制网上导读系统方便高校师生索引图书馆资源;根据用户网络查询记录,建立用户查询热表,了解用户的热点需求问题;为保证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者必须积极筛选网上信息,避免多余和有害信息破坏图书馆的数字信息。

2.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最显著的改变是把传统文献转换为网上信息,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必须进行有效培训,适应图书馆信息化的趋势。

首先,图书馆应加大引入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维护人员力度,因为这些人员能对现代化图书馆的网络设备进行专业设计与维护,便于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与维护、数据库检索和数字化信息转换[5]。其次,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调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构成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的文献学、信息学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结构系统。再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新的信息时代必须具备新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观念,尊重知识产权、保障信息安全和有效传播正确、合理的信息资源。最后,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营销水平[6]。随着图书馆工作形式转型,其服务人员需要具备很好营销意识,能合理的将信息产品进行宣传推销,使图书馆中一些特设服务项目能更好的为高校师生接受,并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作出贡献。

四、总结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数字化为大势所趋,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转型,在原来传统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现在中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水平差异较大,重点高校的图书馆现代化程度较高,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也开始了数字化的进程,只有深刻理解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学习网络资源管理技术,改变服务观念,以人为本,才能让图书馆从传统型转向现代化数字型。

参考文献:

[1]张新鹤,肖希明.图书馆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创新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0(2):22-26.

[2]莫其强.大共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9(7):52-55.

[3]黄华.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理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39-42.

[4]郝海燕.网络时代期刊变化的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06):32-35.

[5]沈月静.从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的差异谈期刊资源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08(03):13-15.

[6]周进良.自动化网络化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五定律”[J].唐山师专学报,1999(7):76-78.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探索 篇4

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 (e-campus) 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 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 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 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2. 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现代教育特色, 建成基于高性能的计算体系结构, 实现信息聚合、服务整合、协同工作与个性化应用相结合的虚拟校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流程, 推动高校组织方式, 管理结构与运行方式的变革, 从而最终实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目标。

二、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数字化校园是站在高校全局的高度来分析信息建设, 理清高校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之间的关系, 界定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软硬件支撑平台, 在此基础上集成、开发高校的应用系统, 并通过信息门户集成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的高校信息化环境。数字化校园可以采用如图1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来描述。

三、基础设施建设

1. 校园网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建立在校园网络基础之上的, 一方面, 校园用户通过校园网提供的各种接入方式和服务访问数字化校园;另一方面, 数字化校园的各个系统通过校园网相互联通。根据数字化校园的情况, 主要提供包括局城网、虚拟专用网、域名解析等多种网络接入途径, 并辅以代理服务、邮件服务、网络计费、病毒防治、入侵检测等多种网络服务保证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2. 数据中心建设

高校数据中心是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类共享信息数据, 并为全校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将学校内的各类数据进行数据集成、集中存储, 并对用户提供稳定、可信的数据服务。因此, 数据中心建设应包括:机房建设、网络环境、安全系统建设、数据存储与备份系统建设等。

四、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规划

1. 统一规范的信息标准

为配合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保证应用系统正常运行, 需要建立一个符合国家、教育部和行业标准并适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 从而指导学校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和维护。主要包括管理类规范、信息服务类规范和技术规范三类。

管理类规范。从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角度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

(2) 信息服务类规范。从数据和信息的角度建立的元数据标准、信息标准及代码标准方面的规范。

(3) 技术规范。从系统开发的角度建立的符合软件工程的技术文档和规范。

2. 支撑平台建设

应用支撑平台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支撑框架,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2)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3)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

支撑平台将校内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运用统一的认证入口, 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无缝接入和集成, 提供一个支持信息访问、传递以及协作的集成化开放环境, 实现个性化业务应用的高效开发、集成、部署和管理。

3. 应用系统建设

用数字校园模型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 就是要从整体的高度来考虑问题, 提出各个层次的标准, 并按照层次与标准来推进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校园网络基本应用系统。数字化校园网络基本应用系统是为满足校园基础业务需求所建设的基本应用。主要包括公共门户网站、个性化门户网站、邮件系统、校园BBS、FTP、DNS、校园即时通信系统等。

(2) 数字化校园电子校务系统。电子校务系统将通过整合学校办公业务, 贯通学校内部经脉, 整合学校各校务要素, 实现各种传统校务的电子化管理。主要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招生系统、迎新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就业指导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材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 等等。

(3) 数字化校园教学服务系统。教学服务系统是为学校的教学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服务系统, 包括教学资源、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学报管理系统等。

(4) 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系统。综合应用系统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 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它包括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决策分析系统、管理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

4. 校园一卡通

当各个系统整合成一体后, 完成了数字化校园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 必须要有一个数字化校园的用户使用载体, 即校园一卡通。采用校园一卡通, 不仅对用户有利, 对校园中的各个部门也有利。如对于图书馆来说, 采用校园一卡通, 就可以减少读者持有各种卡、证的数量, 提高工作效率, 也更加便利。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内容的重要基础支撑部分, 是最能体现信息化建设成效的项目之一, 同时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五、安全体系建设

高校的信息网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网络, 运行着各个业务系统、运行支撑系统和管理系统等。由于应用系统的复杂性和管理人员的复杂性, 校园网的安全除了技术上的安全保证外, 制定一个合适的全网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策略也十分必要。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 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六、结束语

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使得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目前高校正在不断地深入, 如何优质高效地完成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 将是各高校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

摘要: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理念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对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进行了分析讨论, 给出了一个新一代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框架结构, 对数字化校园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校园网、数据中心、应用平台、安全体系等的功能建设策略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张海龙, 王建华.浅析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计算机, 2011.

[2]蒋东兴, 付小龙.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

浅淡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篇5

浅淡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分析了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进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制定数字化建设方案的原则,强调了人才和资金的.投入.

作 者:杨茂昌 YANG Mao-chang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40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9(23) 分类号:G258.6 关键词:民办高校   图书馆   数字化建设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篇6

关键词:数据中心 硬件平台 数据库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48-03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信息化变革。我国的高校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推进其信息化改革。所谓“数字化校园”,指的是高校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地、科学规范地管理,并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的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则指的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以电信级机房设备向校园各用户提供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数据存放业务和相关服务的统一支持环境。数据中心的建立目的是为了消除“信息孤岛”,保障数据的权威性、唯一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学校全面管理提供数据信息,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为学校的决策支持提供数据支撑。

二、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构成

数据中心由两部分组成:(1)由若干机房设备共同搭建起来的硬件平台;(2)部署在硬件平台之上的包含业务系统、数据库以及数据仓库等的软件平台。

以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例,图1为数据中心软件平台架构图,图2为数据中心硬件平台架构图。

数据中心的建设思想有五点:统一的数据平台、统一的数据管理、统一的数据接口、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统一的设备管理。

数据中心为各种数据的访问、交换、使用提供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文件必须通过数据中心统一实现交换和共享;数据中心可纵向沟通国家教育部、省市教委等学校上级管理单位,也可横向沟通其他高校的相关业务部门。数据分布采用集中分布方式,设备管理也采用集中式管理方式。数据和设备尽量集中,保证统一的安全的数据处理和设备管理,并能实现数据异地集中备份。

由图1知,数据中心软件平台由各个业务系统、公共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构成。

各个业务用系统是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的处理各个业务的软件,它们有统一的门户认证、它们中的数据有的来自公共数据库,有的来自业务数据库。

公共数据库用来存储公共基础数据,即在各个业务系统或多个业务系统中使用的公共数据。如教职员工基本信息数据、学生基本信息数据等公共数据和诸如民族代码、学位代码、地区代码等国标部标代码类及学校自定义的代码类数据。

业务数据库用来存储业务数据,即各个业务部门相对独立使用的业务活动的微观事务处理级数据。包括教学、学工、科研等业务中的数据。

数据仓库用来存储宏观决策数据,即支持学校领导决策者的决策级数据。包括常规统计、外部发布、抽样调查等信息,其中常规统计数据相对稳定,而外部发布的信息和抽样调查信息随不同决策的需求而动态变化。

三、数据中心建设中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

1.硬件平台的合理构建

合理地构建硬件平台,一方面可以消减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充分集成高校现有资源(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硬件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高速性、高效性。所以构建合理的硬件平台就成了首要的和必要的待解决问题。

2.数据的安全性和设备的稳定性要求高

“数字化校园”系统中存在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可能是不能公开的,甚至是机密的。如何解决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保障重要数据不丢失、不泄密,成了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又一大核心问题。数据中心设备众多,要保证各个业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设备的稳定性要求也很高。

四、探讨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

1.硬件平台总体的规划设计

硬件平台分为3个主要的应用组——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门户和认证服务器组、LDAP服务器组。

(1)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

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采用两台服务器,通过Cluster集群软件组成一个集群,采用主备方式工作,提供不间断对外服务。即主机工作的同时,备机处于监听状态,当主机出现故障时,备机自动解体主机工作;当主机恢复后,再接管备机的工作。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只能有一台服务器对外提供服务,为了提高对外服务的性能,我们将备机中的部分CPU和内存转移到主机上,使得主机的整体性能高于备机。在大多数正常状态下,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对外服务的性能得到了提高。

每台服务器可以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域,但是为了集中利用其硬件资源,发挥其最大功效,我们将每台服务器只划分为一个域使用。

两台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双HBA卡交叉方式连接存储局域网,使用其中的两个逻辑存储单元,分别用于存储大容量业务数据(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和应用系统程序。

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是整个数字化校园最核心的部分,要求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吞吐性,同时要能解决单点故障。故综合考虑,在其上安装的软件有:Solaries、Oracle9i/Oracle8i Enterprise Edition、Real Application Cluster-RAC、Veritas、Sun JavaTM System Application Server等。

(2)门户和认证服务器组

门户和认证服务器组采用两台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器组成一个集群,采用并行方式工作,提供不间断对外服务。即由负载均衡器平均分配并发访问到每台服务器,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不会中断对外的服务。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每台服务器的性能,运行效率高。

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在服务器本地硬盘上安装的软件有:Solaries、Sun JavaTM System Portal Server、Sun JavaTM System Identity Server、Sun JavaTM System Web Server、Sun ONE Administration Suite、Sun ONE Server Console、Veritas等,对外提供门户访问和身份认证服务。

(3)LDAP服务器组

LDAP服务器组采用两台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组成一个集群,采用并行方式工作,提供不间断对外服务。即由负载均衡器平均分配并发访问到每台服务器,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不会中断对外的服务。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每台服务器的性能,运行效率高。该服务器组上安装的组件包括:Solaries、Sun JavaTM System Directory Server、Veritas等。

(4)备份服务器

采用一台服务器,连接备份磁带库,安装Veritas NetBackup备份管理软件,通过局域网对应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LDAP服务器组的关键数据进行备份。在需要备份的服务器上安装Veritas NetBackup客户端软件。备份策略以每日的增量备份为主,定期全备份为辅。这样既节省磁带,又能保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

整个硬件平台的存储局域网由两台磁盘阵列和光前交换机组成,提供了整个系统的大容量存储服务。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配置管理灵活、利于扩展。未来数据量增大后,可以通过增加硬盘数量、新增磁盘阵列等多种方式,灵活扩充容量。

将存储局域网划分为2个逻辑存储单元(Lun)。第一个Lun阵列,除去一个硬盘作热备外,剩下的硬盘全部采用RAID5的形式,有效使用空间用于存放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的整个业务数据。第二个Lun阵列,除去一个硬盘作热备外,剩下的硬盘一部分采用RAID5的形式,有效使用空间用于安装应用程序,一部分采用RAID1形式,有效使用空间用于存放LDAP数据。

2.数据中心安全性设计

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安全系统的保障。

数据中心安全架构划分为五个层次:环境和硬件层、网络层、操作系统层、数据库层、应用层。其中前三者属于硬件平台,后两者属于软件平台。如图3所示。

(1)硬件平台的安全防护

环境和硬件层可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对环境进行严格的指标限制,设置完善的环境控制系统;配置早期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系统。

网络层可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有:采用安全扫描技术了解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用防火墙,结合路由器和虚拟局域网的网段隔离技术,根据功能、保密水平和安全水平的不同将整个数据中心网络分段进行隔离。

操作系统层的安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系统的扫描和入侵检测技术。操作系统需要安装功能全面、智能化的检测工具,来帮助系统管理员进行定期检测和修复操作系统安全漏洞的工作。除此之外还需要提供系统时间供实时入侵探测代理检测。对于扫描系统发现的漏洞,操作系统应进行补丁更新安装。

如图2所示的我校“数字化校园”硬件平台,为了更好地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网络规划上采用了单一防火墙划分内外区的模式,来提高整个平台的安全。这样设置防火墙的优点是:一方面,通过防火墙可以有效隔离内外网,防止非法访问;另一方面,双区的方式可以减少经过防火墙处理的数据量,从而提高防火墙的使用效率。这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防火墙运行模式。

在具体的设置上,还可以使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如图4所示),用于隔离数据中心和校园网,通过防火墙的安全策略限制外网用户只能访问对外发布的服务器,如门户和认证服务器组,从而提高数据中心的整体安全性能。

(2)软件平台的安全防护

数据库层的安全问题分为三方面:

1)重要数据的安全性

在诸如财务和Web用户账号等重要数据上采用加密存贮方式保证数据安全性,并可针对重要数据做备份。数据库的备份方式,在第一次安装调试后进行一次完全冷备份,后期每天定时进行一次增量备份。

2)运行的安全性

采用归档模式运行数据库,并定期进行备份,除了可正常执行恢复操作外,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利用不完全恢复方式来保证数据库正常运行。

3)数据库容错容灾的功能

容错是为了防止网络内部的某些子系统出现故障,而容灾是为了防止由于自然灾害等导致的整个系统全部或大部分发生问题。数据库容错容灾系统包含了数据存储子系统、数据备份子系统、数据恢复子系统三个方面,以确保数据库在灾难发生时能够保证正在运行的应用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并且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要求的备份中心。无论是工作中心还是备份中心,都应该有完善的容错措施,这将减少出现系统故障的可能性。其次,及时进行有效的备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做好备份,应该注意选择恰当的硬件和软件,这是成功备份和灾难恢复的重要环节。

应用层的安全问题是指用户在网络上的应用系统的安全问题。它的解决目前依赖于网络层、操作系统、数据库的安全措施,除此之外加设必要的病毒防护和加密认证也是必需的。

五、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而数据中心建设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将信息化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管理水平。希望本文中的体会和经验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相信将数据中心建设好必将给高校信息化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伟,等.一个大型军用网络远程教育数据中心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8(1):182-183

[2]张仕斌.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

[3]沈军.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网络建设[J].电信科学,2001(8)

试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篇7

数字化校园的建成将形成学校的中枢系统, 通过该系统可以非常便捷地再现学校的教学科研, 管理服务的全过程, 从而实现大幅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的目的。

1 高校数字化建设的主要概念

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实质就是校园真实环境的扩展, 其核心为一种层次形结构, 中枢为网络基础设施, 由网络提供的所有服务内容成为围绕着这个中心的层层外圆。校园主网络以及核心交换机构成层次形结构的最里层, 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数字信息在校园网络中的自由流动, 从而构成校园网络的专有数字空间。

构成数字化校园的第二层结构为网络基本服务层, 也就是数字信息实现自由传输时所有依靠的软件基础。具体内容主要有文件的相互传输, E-MAIL的发送, 重要信息的发布公开, 身份认证等网络基本服务。

第三层结构又称之为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支持结构, 其主要功能是为整个校园网络系统提供业务逻辑的处理, 其外部表现为网络应用的支撑平台, 功能涵盖了校园网络的数据库系统, 用户的身份认证, 网络应用基本操作。此外还包含了诸如办公自动化, 数字化图书馆, 学生信息管理以及网络教学等多种信息系统。

第四层又称为信息服务层, 主要服务对象为校内用户, 主要功能是用户逻辑判定, 即将处理过后的数据信息遵循用户的意愿而提供给用户。这些服务通常为数字图书馆, 网络课程, 教务管理, 信息查询等。

数字化校园的最外层是该系统的总入口, 是联接外部网络的接口, 它将校园网与覆盖全球的因特网联接起来, 主要功能是为学校用户提供身份验证, 并根据用户身份提供相应的信息与服务。

2 高校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现代高校要与时俱进, 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将是必经之路, 数字化校园建设引发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它将对高校的教育理念, 体制或者教学模式引起巨大的变革。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2.1 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网络与分布于学校各个不同地域的数字化设备统一构成了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硬件设施。而要让校园网络真正发挥出满足各个方面应用需求的作用, 那就得建设一个高速且稳定安全, 并包含有线, 无线多种接入方式的, 能够完全覆盖整个大学校园的多媒体网络平台。就校园网络而言, 网速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传统的电话线路网络传输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因此全校铺设光纤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通过光纤的铺设可以始终保证出口的畅通。全校的所有教室, 实验室, 学生公寓及宿舍都要以结构化布线方式进行布线, 实现高带宽进校园。

另外, 中央交换机的交换速度及数据处理量是解决信息流量瓶颈问题的关键。

因此要做好数字化校园网络就必须得做到这几点, 首先主机房及配线间的环境要得到保证;其次对于关键的设备要时刻备有可替换的备用件;最后对服务器中重要的数据要有镜像热备份, 以便用于突发情况后的灾难性回档使用。

2.2 数字化校园中信息库的建设

作为校园网中的主要内容的数字信息, 如果达不到丰富多彩, 应有尽有的程度, 那么校园网络的建设可以说是不太理想, 同时也起不到信息高速路的作用。因此在做好数字化校园硬件设施的同时, 相应的软件服务也要快步跟上, 在加大网上信息资源建设力度的同时, 还应该将学校整体各个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 逐步由手工操作升级为智能信息化管理, 从而达到减轻工作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另外, 对于对教学有帮助的辅助课件, 教案等教学资源, 应该将其收集整理成为辅助资源库, 以方便师生使用;而软件开发方面也应由专业教师组织人员开发各类课件, 多媒体课件以及具有可视化的3D环境的网络远程虚拟实验室, 以方便学生进行各类实验。

2.3 数字化引起教学理念的变革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推进, 传统的高校教学理念及方法必将发生重大改变, 为了让原有的教育体制、方式及内容跟上数字化时代的进步, 就必须转变现有教育模式为全新的数字化教育模式。而教学理念的重组, 最重要的还是高校老师及学生的思想层面转变及认可。

3 结束语

总之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不能仅仅是建设数字信息方面, 还应该与学校的整体改革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新模式下将全校的各项工作与数字化校园一道纳入高校的宏观战略规划中, 如此才能真正起相互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勋, 张尧弼等.面向数字化校园的信息门户设计[J].无锡南阳学院学报, 2007 (12) .

[2]王兰尊, 黄建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 2009 (6) .

浅谈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篇8

1 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校园也称校园信息化,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面信息数字化,在校园网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为学校的管理提供一个高效、可靠的管理手段和环境,从而扩展了传统校园网的功能,提升了传统校园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目的。数字化校园是在可覆盖全校的校园网基础上对学校使用的各类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和充分有效利用的信息化建设。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成不但为实现管理工作无纸化,事务处理自动化,咨询决策智能化打下坚实基础,而目能够不断革新教学模式,丰富校园网络信息,扩大学校办学空间,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

2 数字化校园的基本框架和构成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与现实校园紧密相关的数字空间,它是现实校园空间的延伸和扩展。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层次结构,结构图如图一所示[2]。其中,内圆是核心,是基础,外圆是在内圆的基础上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服务。

最内圆是网络基础层,是数字流动的基础设施,涉及到网络的主干道和核心交换机、数据服务器等方面的建设。没有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就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空间。

次内圆是网络基本服务层,是数字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信息发布、域名服务、身份认证、目录服务等。

中间圆是应用支撑层,主要处理业务逻辑,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主要涉及到计算机校园网、数据库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和网络应用基础等建设,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等。

次外圆是信息服务层,主要处理用户逻辑,是校内用户的主要使用界面,将规范化的数据按照用户的需要提取出来提供给用户,为校内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如数字化图书馆、后勤服务、网络课程管理、教务管理、信息查询、决策支持、电子商务等。

最外圆是信息门户,是数字化校园的总入口,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信息与服务。在校园充分数字化后,大学就将突破地域限制,成为一个可以覆盖全球的无疆域的大学。

3 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3.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化校园”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理想和必然目标,它的建设,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变革,其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多种应用系统的建设等[3]。因此,数字化校园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建设,分别为教育理念重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知识库和信息库建设、以教学应用为核心的应用系统建设。

3.1.1 教育理念的重构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研究数字化校园教育教学的特征和规律,对教育体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全新改革,确定目标和技术路线,逐步把现有的教育模式改造为符合数字化教育的新模式。教育理念的重构,还包括全新教育理念在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相关者中的思想渗透,逐步取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并体现在各自的行为中。

3.1.2 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

校园网及分布于不同物理位置的数字化设备,是开展数字化教学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不同层次活动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必须建设一个宽带、高速、稳定、安全的,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遍布校园各个角落的多媒体网络平台。要保证校园网高速,首先要建设高速主干网,在全校铺设光纤,并形成多路冗余信道,保证出口始终畅通。校区范围内的每间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公寓都要进行结构化布线,实现千兆进楼,百兆进室,十兆进桌面。其次,要提高骨干交换机的交换速度和吞吐量,解决信息流瓶颈问题。网络的可靠性需要从三方面考虑,首要解决主机房和配线间的环境问题,二要有关键设备的备件,三是重要服务器功能冗余及重要数据的镜像热备份,可用于灾难性恢复。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应该采用目前防护性最好的防火墙软件,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管理和计费管理。同时,在网络中心建立目录服务器和公共服务器,对用户信息进行集中管理。

3.1.3 知识库和信息库的建设

建立校园网就等于修建“信息高速公路”,如果没有丰富的网上资源,有了信息高速公路也发挥不了多大用处。因此,在完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应加大网上信息资源建设的力度,积极引进或开发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各个层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材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校产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图书资源管理等。逐步取消手工操作,减轻工作强度,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提高办事效率。此外,还应该开发诸如教学网络系统、教学辅助系统、数字化图书信息系统等与之相关的系统,把有特色的成熟的课件、教案、教学实景等资源集成为课件库,把教学背景资料、史料、案例、教学参考资料集成为辅助资源库,把图书馆建设成检索方便、涵盖全面的数字图书馆。在硬件方面,要加大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建设的力度,软件方面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发CAI课件、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案,利用Web中的可视化3D环境开发网络远程虚拟实验室,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虚拟、仿真实验。

3.1.4 应用系统的建设

应用系统是教育教学的行为体现,完成教学资源的调度,为学习者创建学习情景,提供学习服务,为教师提供方便的教学环境和科研环境,为管理者提供高效的办公环境。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应用系统应涵盖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等,如基于Web的公共信息发布系统和电子公文流转系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开放资源管理系统、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基于用户的网络和桌面管理系统、电子身份验证系统等。

3.2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

3.2.1 整合资源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校园内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然而由于这些资源分散在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所以如何把来自于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是实现信息资源优化共享的关键。数字化校园服务的对象虽然以校内师生员工为主,其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也以校内现成信息资源为主,但它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对外信息交流也应该是数字化校园实现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让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开展校际间的资源共建共享合作[5]。

3.2.2 统一标准

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数据编码,自行设计教育资源和管理信息的格式,或者采用了一些互不兼容的信息系统,导致学校各部门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校与校之间更是如此,以至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使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学校和国家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资无法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在同种标准和模式下进行,此外也要注意发挥本校专业、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与全国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相协调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特色建设。

3.2.3 提高教学服务功能

目前许多高校虽然已建起了硬件环境与数字化资源较完备的数字化校园,但是实际的使用率却很低,很多教师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数字化环境下,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相关设备和网络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教学,只有教师首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适应数字化的发展,充分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利用率,才能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果。

3.2.4 注重和谐发展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要与学校教学改革、科研发展、学科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在各个应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新模式下的规律、特点,在探索、总结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把学校各项工作的数字化纳入全校数字化建设的规划中,把“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纳入学校宏观战略规划中。

摘要:构建数字化校园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网络化、办公自动化、教学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已经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高校,数字化校园,校园网,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兰尊,黄建军.数字化校园教育资源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7(,10).

[2]蒋勋,张尧弼等.面向数字化校园的信息门户设计[J].无锡南阳学院学报,2007(,12).

[3]王兰尊,黄建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

[4]姜芬奇,魏宗信.数字化校园信息管理探讨[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6).

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管理 篇9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运维,风险应对

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和校内其他各单位都一直致力于校园信息化建设,通过校园网络基础建设、硬件及系统运行环境建设以及校园网站、业务系统、信息资源等建设,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支撑与保障,为高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现有的校园网络运行模式和信息化水平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显突出。孕育而生的数字校园建设逐步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成为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提出要“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数字校园建设除了上级的要求外,更重要还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在普通高校都应当根据学校自身需求,并借鉴已建成或在建的高校的经验和教训,真正建好数字校园,让数字校园成为学校发展强大的推动力。

1 对数字校园的理解

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 Green)早在1990年就提出了数字校园的概念,随后,陆续出现数字城市、数字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概念。现在普遍认为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生活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数字校园能促进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并成为大学质量建设、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数字校园

我国在十年前就有高校开始研究和探索数字校园的建设,前期建设以211工程和985工程中校园网建设为先导。普通高等学校和重点高校一样,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总的来讲,大致分为这几个方面:

2.1 校园网络

目前普通高等学校校内带宽很宽,基本都实现了万兆核心。在基层硬件设备和网络高架的校园网时代,信息化建设重点正从“网络核心时代”全面跨入到“数据核心时代”。但是由于各个部门人员信息化素养和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目前万兆核心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校园网业务应用还明显不够,还没有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2 数据孤岛

目前高等院校各部门都是各自为政,信息缺乏统一标准,你做你的我整我的,导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数据缺乏科学、规范,很难实现统一与共享,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严重,权威数据缺乏,导致在重要会议、年度报表、领导决策等多种应用场合下频频出错。

2.3 应用问题

校内应用系统开发各异,软件厂家不同,有的选择直接购买,有的选择校内外定制开发,有的干脆没有应用系统,使Word、Excel甚至纸质文档进行管理。而应用系统缺乏整体规划,系统之间的数据不互通,缺乏关联,跨部门流程无法衔接。

此外,由于资金、技术等各种原因很多应用系统目前尚未开发,导致教职工和学生办事程序发杂,效率低下;有些系统虽然提供了相关服务功能,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数字校园平台等原因导致实现非常困难。

2.4 用户问题

目前基于校园网络的信息量正在不断增加,但是给人感觉总是信息很多,但是大部分都并不是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而往往用户需要的那些信息资源很难寻找。

此外,由于校内系统太多,可能涉及到用户的每个账号或密码都一样,时间长了很容易忘记或者混淆;有的比较简单的应用系统甚至使用明文密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5 运行问题

数据越来越多,如何备份,备份在哪儿?各个部门都在购买服务器,服务器越来越多,但是很多是花了几万元购买的服务器可能只使用了几百兆的空间或者只提供了一个网站或系统服务,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这些问题都是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数字校园的建设正是解决这些需求的良好途径,可使校园网络给广大学生和教职工提高更好地服务。

3 数字校园建设规划

3.1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指导思想:数字校园应该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指导思想。

设计原则:坚持“标准化、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稳定性;易扩展、易维护、易管理”的设计原则。数字校园建设应当与传统教育教学管理相结合。

3.2 建设总思路

3.2.1 一期工程

1+3+1,即:确立统一数据标准,建设好3大平台,整合校内已有信息系统。

简单概括就是统一信息标准,建立一个数据中心,把现有各部门现有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充分整合起来。用户通过自定义个性化门户网站,一次登录即可访问所感兴趣的校内资源。业务部门也可以直接将用户需要的信息推送到门户上。

在实施数字校园的时候推荐使用基于SOA的架构,面向服务架构(SOA)具有松耦合、粗粒度、与开发平台和语言无关等优势,SOA的思想的引入,能有效解决异构系统集成困难、开发周期长、维护升级和扩展困难、可重用性差等问题。

(1)信息编码标准体系建设

按照国家2012年3月发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拟定数字校园建设的信息标准,保证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能够使信息更加有序流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学校信息系统得到协同发展,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

(2)数字校园数据中心建设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是收集、处理和存储各类共享数据,并为全校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平台。数据中心在存放大量数据的同时有效地对数据管理起来,并提供数据访问的手段,为门户推送系统集成和共享信息,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3)统一身份认证,方便用户畅游数字校园

身份认证系统将是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服务,提高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通过单点登录,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管理接口,最终实现用户相关系统认证统一集中化管理。用户在经过一次网络身份认证后,就可以访问所有授权的网络资源,而不需要额外验证。

(4)统一门户,实现用户级一站式服务

信息门户平台位于数字校园体系结构中的最上层,是数字校园的信息集中展示的窗口,用于实现数字校园各应用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服务。校内每个教职工和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在门户中,用户可以自定义地将现有的应用系统集成和部署,业务部门也可以将数据直接向用户推送,这样能把分立的各个业务系统的不同功能有效地组织起来,为各类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门户平台。

(5)整合学校现有的信息系统

通过需求分析和系统调研,分步实施系统整合,最终实现现有教务、科研、学工、财务、人事、图书等管理系统与数字校园基础平台的对接。

3.2.2 二期工程:开发新的应用系统

根据各个部门业务需求,在数字校园平台搭建的基础上,建设新的应用平台,实现系统之间的充分融合和数据共享。这需要新的系统构建在统一的标准上。

3.2.3 三期工程:移动智慧校园建设

实现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以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移动设备为依托,在3大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同时面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3.3 硬件建设

鉴于前期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计算机硬件相关设备,所以数字校园建设既要利用好现有的硬件资源,又必须要充分考虑系统整合后的可扩展性,以适合未来发展的需要。要解决上述问题,采用虚拟化技术整合是一条捷径。采用虚拟化可以拥有更高的可用性,方便统一动态管理,方便跨平台数据迁移,大大提高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兼容性和利用率,大大降低硬件及维护成本。此外,为了数据安全,核心数据尽量使用双机备份,有条件的建议实现异地容灾。

4 风险及应对

虽然数字校园带来诸多好处,但是很多高校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实施后发现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主要的风险点: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部门配合不够、需求调研不足;运维过程中无作为或误操作、越权或滥用、泄密、篡改;软硬件问题、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还可能面对技术支持公司倒闭、技术人员更换、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国家政策变化等问题。

(2)应对措施

组织保障:数字校园发展到今天,数字校园的体系规模也越来越庞大,给后期系统的维护带来非常大的负担,所以必须具有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目标规划。建议成立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建设相关部门,定期向委员会汇报建设和运维情况,并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为保障数字校园的建设和运行,建设管理委员会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和奖励,并将此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考核和个人年度考核。

技术保障:数字校园建设牵头部门一方面应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另外应当积极组织开展校内相关业务培训,提高校内各部门使用数字校园的能力水平。在重点项目的管理上,应该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技术人员参与,避免因技术人员更换导致的问题发生。

实施保障:为了更好地实施数字校园,需要有充分的调研。校外调研重点为国内已成型的高校和失败的教训,校内调研注重横向与纵向相结合:横向调研弄清楚校内各单位现有的业务系统的基本情况,系统数据的来源、流向、共享等,以及没有系统的相关数据是否需要整合到平台上。纵向调研从学工、人事、教学、科研、财务等业务模块需求分析为抓手展开调研工作。在数据的管理方面,遵循数据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

普通高校在资金和技术实力上都比重点高校相差不少,所以在招标采购应该着重考虑从建设资金(特别是后期维护和新系统接入)、建设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上考虑,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对设计方案反复论证,对参与数字校园建设的商家建设方案、技术路线、本地服务质量、成功案例学校等多方考察。

在运维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大力宣传。此外,通过一系列方式积极培养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使用门户的习惯,让数字校园走进工作和学习的每一天。

5 结语

数字校园的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涉及范围(几乎全校所有的部门)、人员(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过程(调研、准备、实施、完善)和技术上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需要有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目标规划。此外,正确地认识数字校园建设也是十分重要。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必须数字化,什么东西都适合数字化,是否适合整合需要充分的调研分析后才能决定。实施过程不是一次性就要全部整合完,需要分步实施。

数字校园只是一个平台,提供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支持,至于怎么利用好这个平台,则是学校各个单位应该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的事。数字校园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管理问题。只有管理到位了,数字校园建设才会成功,才能真正为学校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彰平,姜进军,聂瑞强.浅析数字化校园的组建.中国教育信息化[J],2007,02.

[2]王国桃,吴德华,向双,罗栋梁,黎紫薇.基于SOA的数字校园信息平台设计.科技信息,2012,(7).

[3]刘嫚,黄维平.浅析高校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及实施模式.现代计算机,2012,(6).

[4]杨玉宝,唐连章,卫建安,廖宏建.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以广州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为例.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3).

普通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思考 篇10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管理工程, 对实施设备、经费、管理人员的建设都有很高的要求。数字化校园建设几十年来、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呼吁与重视, 教育投入的增加、市场的需求以及技术手段的革新等等方面的因素促使着中国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 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 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 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 提转自身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运作的新时期。目前中国普通高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对本校的硬件配置、网络建设等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很多重点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211工程, 其他学校也多方筹集资金准备开始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有些院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初具规模。

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尚存在着以下一些观念和建设上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中国数字化校园建设呈现以下问题:

(一) 重视技术应用, 忽视教育理念转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从物质层面上看是网络及设施的建设, 但实际上应是信息化教育的具体体现。而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还存在着只重视技术应用, 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 不单纯是技术上的变革, 更重要的是信息化教育所带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转变。只有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 重视硬件设施建设, 忽视软件建设及应用

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 存在着重建设、轻软件建设及应用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 投入大, 收效小。很多部门配备的计算机档次很高, 但利用效率不高。其次, 各种硬件设施完善, 但与之配套的软件和资源则显得相对贫乏, 存在有路无车, 有车无货的情况。在软件的建设方面, 许多教学软件相对缺乏, 在资源建设方面, 数字化校园需要大量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的支撑, 学校对教育资源库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大。

(三) 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 忽视校外的资源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现在各种网络的发展都十分迅速, 可供利用的资源也层出不穷。但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比较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 缺乏对校外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这就使得教师或学生在资源的查找中, 要多花很多气力, 多走许多弯路。如果能把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信息, 由专人进行分类、整理, 会使相关的检索工作变得轻松, 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师、学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四) 重视管理系统的建设, 忽视教学系统的建设

学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来培养人才, 因此对教学过程提供直接支持应是数字化校园的基本功能。但在现在许多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比较重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 而对于教学系统的建设, 则显得相对薄弱。特别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网络教学系统尚未进入到实质性的应用阶段。很多学校的远程教育, 也还处在单向信息传播的阶段, 缺乏真正的师生互动。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及策略

数字化校园涵盖校园生活的诸多方面,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本质是对现实校园的镜像, 通过虚拟环境下的各种应用系统的运行, 快速高效的完成现实校园中各种活动, 以提高师生员工的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管理效率及生活质量。就其建设内容来说主要分为校园网络硬件平台建设、安全与管理体系建设及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建设三个重要方面, 其中应用与服务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 而网络平台与安全管理建设是重点, 网络平台与安全管理支撑了核心体系的建设, 只有有了通畅可控的道路和安全可靠的支持环境, 才能保障各种应用系统的顺利运行。

(一) 校园网络硬件平台建设

网络硬件平台建设是校园数字化的骨架和基础, 主要包括弱电系统、网络硬件、机房环境及出口等建设, 还需有完备的无线覆盖, 以满足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方式的访问及应用。网络硬件平台建设时还要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1) 务实性。建设前需要统一规划、承前启后、分步实施, 不要盲目建设硬件环境, 不跟风, 根据学校实际出发, 只有在确定需要时才进行, 避免硬件消费提前。 (2) 稳定性。校园网的建设通常以宽带IP网为目标, 可以实现虚拟子网功能, 建立数据、语音、视频的一体化网络, 主干网应采用光纤布线, 在安全系统中所选的设备不一定是最先进的, 必须是经过验证是最稳定的。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与效率, 做到设备性能优良、运行稳定、无单点故障、运行环境保障到位等。 (3) 可控性。通过对用户、用户类型、出口、流量等有效掌控, 给网络管理和安全监控提供良好的基础, 可以为部门内部提供相对安全的上网环境, 减少发生广播风暴的可能性, 在网络内部发现病毒爆发及其他异常情况时可迅速定位计算机, 从容应对各类紧急事件。 (4) 扩容性。网络建设规划时应留有扩展余地, 需要考虑到今后发展需要, 要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继承性。

(二) 安全与管理体系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首先应充分认识加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进一步规范校园网络信息服务, 有效地制止和防范有害信息传播, 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增强师生上网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 在思想上构筑起抵制有害信息冲击的“防火墙”, 为教学、科研的深入发展, 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字化校园安全环境。其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时应提出总体解决方案, 确定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 制定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标准及管理制度, 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 建立各种应急预案, 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 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 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 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三) 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信息资源建设, 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 是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 师生已从原先的“不适应”到现在的“离不开”, 从“要我用”到“我要用”, 产生积极变化的同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愿望。因此, 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1) 基础先行:包括平台建设、标准制定、技术架构等。由于应用类型多, 涉及范围广, 必须在整体建设规划的统领下, 确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明确共同遵守的开发规范, 保证应用与服务体系建设的一致性、可持续性。 (2) 信息流动:在信息资源建设丰富的基础上, 实施跨平台、跨系统资源整合, 进行以对象为基础的系统建设, 使信息能通畅流动。避免孤岛效应, 使信息得到充分共享, 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 完善系统:根据用户需求, 明确建设目的, 确定系统建设, 重点是各种基础信息系统建设, 保证应用与服务体系的基础信息丰富, 充分满足校园各项信息服务的需要, 避免校园网络成为“校园大网吧”。 (4) 个性服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任务是为应用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 能实现用户信息各取所需。

高校应根据自己的校情, 从基础做起, 做出自己的特色, 讲求以人为本, 实现建设成果深层次的推广应用, 进一步推进应用系统建设, 促进用户信息化观念的转变, 强化服务意识, 建成特色鲜明、信息丰富、运行高效、资源共享、服务规范、个性明显的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因此, 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建立统一信息门户: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聚合, 方便用户访问每个信息系统;建立资源信息系统, 让师生员工获得一站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丰富网络对外宣传, 充分展示学校形象。 (2) 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IDC (数据中心) , 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 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 (3) 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完成教学管理的无纸化管理;建立起网络教学服务系统, 建成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库;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交流讨论网络化、教学内容个性化,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可进行学生成绩网上提交;学生可进行网上选课、成绩查询等。 (4) 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方便获取数字图书馆信息, 读者足不出户就可查询到最新的科研信息、科研资料及各种教学、管理参考材料;便捷的数字档案馆资料查询, 使档案成为一种活的资料, 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

摘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也是普通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对策及原则。

关键词:普通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小蒙.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 (24) .

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建构 篇11

【关键词】一体化;数字化校园;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9.18

1 背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已经支撑着高校的教学管理以及科研的稳步发展。在此基础上,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科研、管理服务等都在蓬勃发展。

长春师范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一直走在同等院校的前列,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随着网络与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备,应用系统不断发展,信息资源逐渐丰富,信息化手段也在直接促进着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随着信息建设不断的向前发展,高校需要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数字化的学习氛围、数字化的工作条件、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如何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已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其管理体系的建构显得尤其重要。

2 数字化校园现状

在校园网的建设中引入数字化校园理念,经过几年的发展,我院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院的各种信息化资源逐步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1)改造、升级网络基础设施: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是数字化校园的底层结构,是保证数字化校园各项应用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所以改造和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首要任务。网络基础设施自建成以來,经过两次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升级后的校园网采用双核心冗余拓朴结构,既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又能充分保证某条物理链路中断时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2)网络基本服务

●统一口令认证系统

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作为网络应用的授权和访问控制中心,实施由用户到应用的安全管理。通过提供全校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和授权、认证体系,实现各应用系统的“集中认证”,规范用户操作行为,强化用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系统采用单点登录技术,用户通过一次认证后,即可获得相应权限,并使用数字化校园中所有应用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

3)应用支撑系统:

各种信息应用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灵魂,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的门户,各系统的应用状况如何直接体现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用于日常的教务管理与学生管理,可以实现网上选课、网上排课、网上录入成绩以及学生基本信息的查询等等,应用状况良好。

●办公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以WWW界面提供办公邮件、待办事宜、个人日程安排等项功能; 用于学校办公部门发布各种办公文件、通知公告、规章制度、各类办公服务信息等。自2002年安装运行以来使用情况非常好,教职工已逐渐习惯从该系统获得个中通知、消息等,为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lackboard教学平台

应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通过使用Blackboard教学平台,使我院实现传统教学向现代网络教学的转移。

●VoD视频点播与直播系统

方便全院师生可以通过成熟、稳定的校园网进行精品课程、教学视频资料、影片、音乐的视频点播。

●教学观摩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在任何一台计算机上收看、观摩多媒体教室中感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并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录制,从而使一些公共教学课程(如公外、思政、教育、心理、体育等)的教学过程更加公开透明,学生也可以有选择地收看自己喜欢教师的授课,并可以录制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反复观看。

●统一数据库平台

在网管中心部署全院统一数据库平台,为全院各部门应用系统统一构建数据库平台,提高信息的检索和查询的效率。

各种信息应用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灵魂,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的门户,各系统的应用状况如何直接体现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

3 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职能[1]

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主要目标就是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与管理提供全面的、优质的信息技术服务。

4 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建构

1)数字化校园管理的组织结构与岗位职责

数字化校园管理中设施是基础,资源应用建设是核心,人员培养是关键,组织机构是保障。根据笔者多年的数字化校园运维的管理经验,其管理的组织结构由终端技术支持人员、信息系统技术人员、系统管理员、网络设备管理员组成[2]。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最上层是用户,用户可以分为三类:教师用户、学生用户和各应用系统操作员。直接服务于用户的为终端技术人员和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人员通过各种方式解决用户所面临的难题。

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的核心部门是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部分院校为网络中心),承担整个校园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整合以及日常的管理与维护作用。根据部门人员以及工作范围,主要的岗位职责及分工如下:①网络设备管理员:监控、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络硬件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安全设备、无线设备、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和UPS设备等),确保校园网络系统正常、稳定、安全、高效运行。②系统管理员:监控、配置、管理和维护系统平台和应用服务,确保信息服务系统正常、稳定、安全、高效运行。③终端技术支持员:负责终端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终端用户的上网不畅的技术支持。④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人员:负责各应用系统的技术支持。

2)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建构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全方位的学校日常工作的体现,这些职能是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部分院校为网络中心)不可能完成的,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机制,在这种机制的约束下,才能保证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为了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有效管理,要相应地设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数字化校园办公室,数字化校园办公室常设机构为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部分院校为网络中心),可以使整个组织结构趋于合理化与整体化,更能发挥其组织机构在管理上的最佳功能。

5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仅是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涉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因而数字化校园管理不但是技术上的管理,更是行政管理的一种创新。构建有效的数字化校园管理体系,是我们未来研究与实施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王林军.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24)

[2] 王莎莎. 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实现[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01)

[3] 张成,王娟,徐杰. 电力公司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初探[J]. 企业研究. 2011(18)

[4] 疏国会. 构建高职特色数字化校园服务体系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05)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篇12

一、价值定位:网络教学平台有助于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数字化产业正蓬勃发展, 并已深入到各个领域, 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 促使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然成为了解决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增强高校在国际进程中的教学竞争力、解决由高校扩招和合并产生的各种问题、推动高等教育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机制影响下,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观念和想法油然而生, 并成为了目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所谓数字化校园, 一般是指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 使数字资源得以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旨在通过从环境到资源再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建设, 在传统的高等院校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以拓展现实校园时空维度的数字空间, 从而提升传统高校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扩展其业务功能, 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信息化。[1]从总体上看,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囊括的内容十分丰富, 包括基础的网络设施建设、数字流动的软件基础建设和各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如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和网络教学系统等, 同时其短时间内实现的难度极大。在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积极的实践摸索中, 网络教学平台———一种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 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进入我们研究的视野中。

网络教学平台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时也为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可能和便利。一般来说, 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学材料、答疑讨论、课程作业、课程问卷、试题试卷库和在线测试等。这些功能模块恰好能解决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另外,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高校师生的教与学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 学习模式也已由传统的“家教式”和“课堂式”演变为如今的“网络式”, 而在网络学习模式中, 网络资源已成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库, 教师利用教育资源进行教学, 学生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这种将各种教育资源库中的有效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 通过网络来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学习, 促进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交流, 正是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大用处, 也正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支柱。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已投入到网络教学平台的积极建设中, 但网络教学平台的总体建设尚处于探索的初步阶段。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和走访所在的安徽省大部分高校, 发现目前多数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使用尚未形成普及, 各大高校尚处于网络教学的第一代, 即通过网页向广大师生提供教学材料、相关的教育资源和其他教育资源网站链接等。

通过相关资料查阅发现:安徽省101所高校网页中, 明确设有网络教学平台或网络学堂、在线学习平台和网络教育平台的高校仅21所, 占总数的20%, 其中网络教学平台能正常运行的只有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和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等11所, 仅占安徽省高校总数的10%, 也就是说有近90%的高等院校尚未建设成功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 [2]同时部分高校对网络教学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模糊的层面上, 对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课程等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 不少高校相关网页上提供的教学资源比较混乱, 虽设有一些与网络教学相关的内容, 如教学课件、网上选课和教学资源等栏目, 但也只是停留定位在普通的学习资源库阶段, 现状令人担忧。

高校校园网建设是网络教学平台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目前各大高校的校园网络正在逐步建成和完善。与此同时, 目前高校建设的为数不多的网络教学平台均采用的是外购的BB或清华学堂的网络教学平台软件, 虽也有少数高校使用自主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 但为数不多。另外大部分高校通常只是在原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模板基础上增加了网上教学资源、教务系统、选课系统或者精品课程中的其一或两个模块, 功能模块比较单一且十分不完善, 内容也多是基于课程的讲授和各种教育资源的累积, 仅按学科体系添加了教学内容的讲解及理论, 其内容讲解及演示虽比较到位, 提供了大量教师讲义等, 但基本上也都是书本和课堂教学的简单搬家, 资源的拓展性不够, 质量未能达标。其次, 目前高校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较少且不能得到及时更新, 资源建设十分不足, 网络教学平台的后台资源库建设滞后, 未能满足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不同特点与需求, 实际使用率较低, 实用性和适应性不强。

虽然现状不容乐观, 但是网络教学已引起全国高校的普遍重视, 网络教学平台也正在各高等院校中逐步建立。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大高校都已经开始了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研究工作。目前很多高校都在网页上开展了和网络教学相关的一些服务项目, 为广大师生提供教学课件和相关的教育资源等。笔者所在的安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教师均带领着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地进行着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建设, 已于2009年11月份正式推出教育技术学专业网络教学平台的测试版, 目前正在测试以备投入使用。

三、对策探讨: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伴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开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已成为各大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针对现状研制、开发功能完善、便于使用和推广的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想真正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高校师生的教与学, 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质与量仍有待提高。

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保证网络教学平台良好的运行环境

网络教学平台运行于校园网内, 因此做好校园网的建设和维护是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的保证。目前各大高校的校园网运行普遍良好, 可见多数高校校园网站在建设方面已经基本到位, 但维护方面还需再接再厉。校园网整体运行环境的建设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任务和工作, 也是网络教学平台得以正常和良好运行的基础与关键, 这就需要高校校园网络的维护部门采取诸如多服务器、高效数据备份和快速防治病毒与突发事件等手段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切实做好校园网的维护工作, 以保证网络教学平台良好的运行环境。

2. 积极设计开发功能完善且独具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

功能单一和实用性不强等已成为目前各大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应注重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活动的管理, 应超越和摆脱普通的网络学习资源库的定位局限, 转而发展为通用且功能完善的可对网络教学过程, 如课件的制作与发布、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 以及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资源库等的整合和全面支持的新型网络教学平台。同时, 网络教学平台还应与网络课程紧密结合, 这就要求各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者深入教学实际, 充分听取所在学校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吸取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 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 构建一个具有良好开放性、支持适应性教与学、支持交互式教与学, 并具有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等新型的且独具高校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 以实施一体化管理, 为高等教育提供一个便捷的网络化教学环境。[2]另外, 网络教学平台应成为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拓展和重要补充, 成为倡导广大高校师生主动学习的优良教学工具和环境。

3. 切实做好网络教学平台后台资源数据库建设

衡量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成功与否, 除了根据教学平台的软件功能外, 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促进教与学交互的网络教育资源是网络教学平台运行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是实施网络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 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网络教学平台后台资源数据库即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 应注重学习主体的能动性, 以学习者为中心, 基于广大高校师生的需求侧重适应性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 同时还应强调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逻辑, 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以利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管理, 并改变网络课程即传统课堂内容搬家的错误认识。在网络教学平台体系建设中, 要通过优秀教育资源与先进教育技术的结合, 逐步建立起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培养体系, 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包括图书馆馆藏文献、专业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等, 为网络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逐步形成内容丰富且设计合理的后台资源数据库。

4. 构建积极、高效的协调机制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涉及到软件开发、资源提供和网络维护等诸多方面的工作, 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任何环节出现问题, 必将严重影响平台的正常运行。相关部门和人员间的紧密协调合作是网络教学平台得以正常和良好运行的前提条件, 这就需要协调好学校诸如教研室、信息中心和图书馆等众多部门的关系, 鼓励各部门间互相合作、协调发展并各尽其职, 以建立积极、高效的协调机制, 通过专人负责、着力督办和互相合作等, 使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有一个规范的制度保证, 促进网络教学平台的积极建设。

四、结束语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已加入到网络教学平台的积极建设中。我们应抓住当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有利时机,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发展方向, 以建立开放式教育体系为目标, 通过以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 并在其广泛使用的基础上, 再将其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其他系统, 如科研、办公和公共服务等有机整合, 以拓展高校的教学空间, 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从而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变革。

参考文献

[1]数字化校园[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74879.htm芽fr=ala0_1, 2009-08-14.

[2]华艳, 许勇, 连静.安徽省高等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 :60-64.

[3]陶维天.浅谈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 2004, (2) :113-115.

[4]李玉霞, 杨铮.如何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 2009, (7) :114-117.

上一篇:民生新闻直播下一篇:教学惯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