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

2024-08-09

高校数字化(精选12篇)

高校数字化 篇1

在档案中, 声像档案是特别的档案。声像档案具有再现、直观、形象生动、鲜活等特征。在档案管理中, 声像档案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声像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多, 有关于声像档案信息的利用与开发的广度以及深度进而有待于进一步地增强。在高校的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中, 如何与时代同步, 将声像档案的资源长处发挥出来, 需要每一个声像档案管理工作者共同探讨。

1 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当前, 我国很多高校在高校声像档案管理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 极大的导致了很多珍贵的声像档案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所以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其的管理, 就必须认真分析这些不足, 才能更好地加强对其的管理。

1.1 载体不易管理

在高校声像档案管理过程中, 由于高校声像档案有着巨大的数量, 其载体又有着特殊性, 即在种类上各种各样:录像带、录音磁盘、数字光盘、电子照片等多样的载体。对这些载体管理如何管理好, 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既要去湿、防震, 又要防磁和防止折叠等严格的条件。在当前, 我们的许多高校, 他们的档案室不具备严格的条件要求, 比如防磁、防震、恒温和去湿这些必须具备的条件。如果我们要对声像档案进行长时间的管理, 有必要将声像档案进行必须的数字技术化处理, 真正做到对高校声像档案的有效开发、保护, 以及充分地利用。

1.2 有价值声像难以有效归档

在声像档案中, 大部分是以景或者是以人为画面的资源材料。这些资源材料而且主要又是人物的摄影和重要的会以。这些资源性材料机具欣赏特性、直观特性, 以及个人荣誉特性。所以对于这些资源性材料的归属, 不容易把握。这些资源性材料, 大多数是谁进行的拍摄, 谁就做这资源的主。拍摄的是谁, 谁就拥有挑选的机会。这样一来, 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一些声像档案就散落在个人手里去了。

1.3 声像档案分类较难

在对高校的声像档案进行管理过程中, 由于高校声像档案的种类存在着多样化这一特性, 再加上在载体上多样化, 我们原有的一些对高校声像档案所进行的分类, 已经远远不能够了满足现实的需要了。再加上各个高校在对声像档案进行管理中, 各行其是, 造成检索利用的难度, 不利于开发利用。

1.4 声像档案信息复制不易

由于声像档案的载体比较特殊, 这些载体一旦遭受到破坏后, 如图像便模糊、光盘打开出现了困难, 而对有了损坏载体后, 又不能够进行复制, 进而高校档案就容易造成丢失[1]。

2 数字化声像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几点浅显分析, 我们对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 因而为了更好地加强对其的管理, 加强数字化档案管理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今天, 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声像档案管理中所占据的地位越发重要。所以加强高校数字化声像档案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 具体而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配置齐全

我国多数的高校, 在进行数字化声像档案管理中, 其中最基本的一些的设备已经基本配置。我们的高校档案室、档案馆, 已经都配备了扫描仪、数码照相机、压缩光盘、扫描仪、计算机、以及数码照相机。高校有了这些配备, 就为我们的高校声像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基础。

2.2 载体及其丰富

在我们的传统声像档案里, 所进行的管理主要是针对于一些影和像, 那时候的载体基本上就是DVD磁盘和DVD, 以及纸质照片, 其记录的方式主要是以模拟信号所进行的录像和录音档案。当今, 随着我们的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网络化, 以及数字化等方式已经进入到我们的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工作中来了。再加上如今管理在手段上呈现了多样化。需要指出的是, 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 以及网络技术和压缩技术的飞速提升, 这就造成了在高校声像管理进入数字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2.3 有利于档案科学管理

在高校声像档案资源中, 由于高校声像档案数量大、占用库房多、种类繁多, 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困境, 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充分地对在些给予解决, 进而达到对库存量大的问题的有效解决。其二, 有利于对经过处理的数字化声像档案进行有效开发、充分地利用、大量的复制。其三, 我们的高校声像档案资源, 不经由直观和欣赏价值, 还有珍藏价值, 通过数字化管理之后, 在这样共享上充分发挥高校声像档案资源的利用率[2]。

3 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实现的和管理措施

3.1 技术性措施

3.1.1 对视频和音像档案所进行的数字化转换工作

要进行声像数字化档案管理, 必须具备摄影机、扫描仪、计算机存储、输出设备、声卡、磁带播放器、刻录机、视频采集卡、编辑软件等等。这里的音频数字化处理, 就是对模拟的声音波形转化为一种能够利用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二进制的文献。当然, 关于音频的转化模式比较多。而对有关于视频的大难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 实际上就是充分地利用视频采集卡把录像带所采集到的信息采集到电脑硬盘之中去, 能够实现数字化的准确转换。

3.1.2 对数字化过后的音视频的科学准确地编辑

音视频的编辑就是对数字化处理的资源按照某个程序实施编辑工作, 其目的在于方便有效录入存储, 便于对数据进行后续工作的统计和有效地归类。

3.2 管理性措施

3.2.1 加强信息储备工作

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 我们的高校声像档案信息之所以会常常丢失, 主要在于系统的陈旧老化这一主要因素造成。所以, 有必要对高校声像档案进行必要的备份, 真正做到拷贝备存、保护原载体、仿真等一些列的措施, 以防不测。

3.2.2 积极地提高仿真的科学技术水平

在高校声像档案管理中, 进行仿真处理技术的提高, 目的在于延迟有价值的信息被淘汰, 有效地延长声像档案使用的时间。

3.2.3 做好数据信息的读取、储存工作

非人工直接识读性是数字化信息的特点, 故而, 我们的高校档案部门必须一边做好声像档案管理, 与此同时另一边将声像档案的信息存储、档案读取应该看作工作内容中的重点对待。

3.2.4 积极地做好数据的备存和转移工作

在高校声像档案管理中, 要想保证能够对存储的数字信息顺利地输出和读取, 就有必要对有价值的档案进行转移和备份存储, 其目的是防止重要信息的丢失或者损坏, 对数据有保护的作用[3]。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高校声像档案管理中进行数字化管理, 这是进行数字化声像档案管理是一种必然.而要实施数字化声像档案管理的具体对策就是加强信息储备工作, 积极地提高仿真的科学技术水平, 做好数据信息的读取储存工作, 积极地做好数据的备存和转移工作。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 就能有效地提高声像档案资源信息的管理水平, 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水英, 王文华, 江福兰, 等.高校声像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 2014 (11) :34-35.

[2]杨洁, 周铭, 马丽.近十年高校档案馆声像档案数字化研究综述——以期刊论文为中心[J].云南档案, 2015 (1) :49-52.

[3]张晏如.高校声像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1) :119-121.

高校数字化 篇2

高校档案是高校教学、科研、党政管理等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是高校发展历史轨迹的真实记载,客观地反映和记录着高校各方面的改革发展历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档案已成为一种文化资源、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开发和利用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档案工作的网络化已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以计算机数据库及互联网为主体,把文字、图纸、声像等信息存贮在光盘、磁盘等载体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终端等方式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生动、丰富及到位的档案信息服务。高校档案信息化,就是在知识经济社会里,各高校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信息技术,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支撑点,以档案信息资源为管理核心,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为目标的智能管理过程。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处理、传输、应用档案资源,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实现高校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高校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从以档案实体保管和利用为重点,转向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提供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和社会化。

二、当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信息基础设备和网络通讯设施配置是整个档案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基础。要解决信息资源开发中面临的信息安全、信息共享、信息存储问题,需要配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强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例如服务器、高速扫描仪、磁盘阵列、光盘库、缩微影像数字化设备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学校每年办公经费十分紧张,无法满足档案馆购置大量信息基础设备的需要,资金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发展的最大问题。2.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落后

高校内部分单位、部门档案分管领导、兼职档案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正确认识到档案信息化与本单位本部门日常工作之间的联系,认为档案信息化是档案馆自己的事,与己无关,每年只需按部就班做好纸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就可以了,表现在对本单位形成的电子档案监管不力,导致疏于管理、电子档案流失严重等诸多不良后果,直接影响到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3.档案从业人员素质无法完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

部分档案人员素质无法完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完善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新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源将大幅增加,机读型、缩微型、视听型档案资源大量涌现。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档案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对档案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档案信息化标准建设滞后,电子文件归档困难

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实现档案数字化信息的完整生成、便捷传递、永久保存、利用共享及其全过程安全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如档案信息的传输、流转、共享必然涉及诸多相关主体及其相互间的关联;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更使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系统、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的关联度明显提高。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需要讲求统一技术语言,更加需要标准化和规范化。但从现状看,我国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的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其系统性、配套性,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要。

5.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由于经费有限,馆藏档案数字化程度较低,经数字化扫描加工处理的档案仅占馆藏档案极少比重,加之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一时难以大规模推进,可供利用的档案电子信息资源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学校与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

三、高校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的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信息设施配置

高校每年应当设立档案信息化专项经费,为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档案事业一般经费的预算,力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列入学校专项建设经费,尤其是列入学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同时档案馆也应妥善高效地使用来之不易的专项经费,在选购信息化相关设备时尽量让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价值的利用。一方面,档案部门在购置新设备时,要根据本馆信息化建设需求和支付能力合理购置适合的、性价比最优的信息设施;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旧设备利用率,节约利用资源,将部分淘汰的仍可正常运行的旧机器用于档案目录的信息录入等,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旧机器,也可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购置其他更急需的信息设备上。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的出台

档案信息化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是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并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各高校档案馆必须根据国家业已出台的相关标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和信息化标准。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并负责指导实施。各种标准规范与管理制度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产生,要具体全面、系统规范、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从而形成约束机制,使所有人员都感到责任重大,自觉履行职责,遵守制度,把本职工作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应该包括: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查阅利用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岗位目标责任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不能一成不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完善,以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3.与电子校务系统进行信息资源合作共建,加快推进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

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是电子校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也是未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工作重点,对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各高校校园办公自动化统一平台系统和数字校园的陆续投入运行,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必将提上工作日程。高校档案工作者要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促进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与电子校务系统平台的尽快接轨,抓住机遇依托电子校务平台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进程。

4.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确保档案信息利用安全

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时必然会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首先,我们应重视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凡是涉及国家安全、单位机密、个人隐私等内容的档案,必须保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其次,必须保障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安全。使用安全级别较高的操作系统,及时进行系统漏洞、补丁升级,并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多重备份、异地备份,维护好数据库事务日志,实行严格的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等安全措施,避免由于系统故障或人为破坏造成信息丢失。再次,提高档案信息网络安全意识。在网络中流转的档案信息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档案部门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除了对已有的防护措施,如防火墙技术、杀毒软件、网络安全检测、用户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技术等进行综合运用之外,还要不断跟进了解新的安全防护技术,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后,档案部门要不断进行信息的保密、安全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保密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档案工作人员对信息的保密与安全意识。

5.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信息化管理与利用水平

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在传统档案的收集、管理与利用环节均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档案管理技术的发展和档案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必然要求档案从业人员不断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学习和掌握档案数字化工作岗位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在知识和技能上都要有显著的提高。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数字档案管理的需要,档案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档案信息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者、组织者、传播者和信息利用的导航人。档案馆要大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有机会学习并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知识,提升他们信息的鉴别、筛选能力,以便主动适应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和工作手段的发展变化。档案工作人员也必须不断努力,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尽快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

6.畅通档案信息服务渠道,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强网络设施建设,建立电子阅览室,利用网络终端、多媒体、触摸屏等现代技术,使档案利用者享受到方便、快捷、直观的服务是档案馆发展的必由之路。故应努力实现服务手段的多样化,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完备的档案数据库、局域网,充分发挥和拓展现有档案馆网站的作用,使档案馆网站真正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实行新信息上网发布;提供在线电子邮件服务、联机公共目录查询、光盘远程检索服务、视频点播服务等功能,开展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与用户进行交互式信息咨询,运用跟踪反馈、搜索代理等方式,为用户构建制定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7.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学习,缩短与他校的差距

目前国内各高校档案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有的已经实现了完全的数字档案管理,有的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正是这种水平上的差距,要求各高校档案部门之间应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交流学习,在技术共享基础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经验要素、技术要素等诸多方面的交流学习,发挥先进档案馆的示范带头作用,缩短高校之间的差距。

建设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初探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存储和传播大量的形式多样的信息,特别是在传播现代知识与技能的高校,传统图书馆的很难满足其需要,所以诞生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高校图书馆除了是一个拥有实体藏书的场所,更应该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1]。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不仅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高校师生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文献信息检、学位论文保存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的现状

传统高校图书馆主要功能为对文献本身的收集、存储和传递,所以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能力水平局限在具体物化系统的资源范围和场所范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复杂的文献需要,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虽然国内某些高校图书馆也开发了自己的数据库系统,在校园网内实现预约、续借、还书等一些服务,方便了师生使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但并不能说是真正的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贮存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是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合二为一的信息服务系统[2]。它针对有价值的图像、文本、语音、影视、软件、和科学数据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和规范加工,不再是传统图书馆以纸介质或其他非数字介质为存储载体。所以高校图书馆需要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将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通过国际互联网上网服务,供用户随时随地地查询,使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能够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处贮存处的信息[3]。

三、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议

(一)信息资源的整合

高校图书馆必须具备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比如OPAC书刊目录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库等等。图书馆数据库系统能实现多种数据库跨库检索,检索各种类型的信息,且相关信息能在统一见面中显示。包括书目信息、书刊全文,各种音频、视频信息[4]。另外建议高校图书馆提供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服务,比如网络上Web、FTP、Gopher、Wais、Usenet等信息资源,方便师生获取更多更全的资源。

目前已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自建和购买的全文数据库资源,信息资源的整合和跨库检索在技术上已经不成问题,如何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资源的管理

1.更新管理网络资源技术

高校图书馆数据库主要采用交互式信息查询系统,方便高校中的师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到最新的科研信息,同时也能在图书馆网络中提交自己的科研成果资料。

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网络技能,了解网络资源的分布情况,特别是自己图书馆的馆藏资料;为了更好的指导读者利用网络资源,管理者必须清楚网络获取资源的路径,编制网上导读系统方便高校师生索引图书馆资源;根据用户网络查询记录,建立用户查询热表,了解用户的热点需求问题;为保证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者必须积极筛选网上信息,避免多余和有害信息破坏图书馆的数字信息。

2.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最显著的改变是把传统文献转换为网上信息,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必须进行有效培训,适应图书馆信息化的趋势。

首先,图书馆应加大引入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维护人员力度,因为这些人员能对现代化图书馆的网络设备进行专业设计与维护,便于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与维护、数据库检索和数字化信息转换[5]。其次,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调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构成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的文献学、信息学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结构系统。再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新的信息时代必须具备新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观念,尊重知识产权、保障信息安全和有效传播正确、合理的信息资源。最后,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营销水平[6]。随着图书馆工作形式转型,其服务人员需要具备很好营销意识,能合理的将信息产品进行宣传推销,使图书馆中一些特设服务项目能更好的为高校师生接受,并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作出贡献。

四、总结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数字化为大势所趋,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转型,在原来传统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现在中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水平差异较大,重点高校的图书馆现代化程度较高,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也开始了数字化的进程,只有深刻理解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学习网络资源管理技术,改变服务观念,以人为本,才能让图书馆从传统型转向现代化数字型。

参考文献:

[1]张新鹤,肖希明.图书馆合作与信息共享机制创新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0(2):22-26.

[2]莫其强.大共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09(7):52-55.

[3]黄华.数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理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39-42.

[4]郝海燕.网络时代期刊变化的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06):32-35.

[5]沈月静.从电子期刊与纸质期刊的差异谈期刊资源建设[J].河北科技图苑,2008(03):13-15.

[6]周进良.自动化网络化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五定律”[J].唐山师专学报,1999(7):76-78.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刍议 篇4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信息社会, 网络成为获取资源、协同工作, 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工具。高校信息化建设就是以建设“数字化校园”为目标, 以网络环境为依托, 从办公与教学资源 (设备、建筑、图书、教材、课件、档案) 到办公与教学活动 (教、学、管理、服务、办公) 全部实现数字化, 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根据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高校档案部门应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机读档案, 进行档案的数字化处理, 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档案信息服务。

2.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能有效地保护档案原件。

档案数字化后, 在利用时可代替原件使用, 起到保护档案原件的作用。这样可使这些档案原件减少磨损破坏, 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恢复档案中模糊褪变的字迹及修复残损照片, 有效保护档案原件。

3.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发挥档案的价值。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 高校档案部门应根据时代的要求, 挖掘出档案应有的价值。高校档案部门将档案数字化处理后, 可利用网络广域提供利用服务, 进一步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利用者将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 快捷地查询档案,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高校档案数字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档案数字化应允许档案人员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处理, 但前提是真实地反映历史事实。档案如果经过了合成、变形等数字化特技效果, 就不能作为档案保存。数字档案的真实性问题, 是高校档案人员所面临的新课题。

2. 安全性原则。

目前, 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 形成的数字文件在输入、存储、传输和提供利用过程中都存在数据丢失、数据失控、数据窃取、病毒侵犯、人为破坏等不安全因素。因此, 高校档案部门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尤其应遵循安全性原则, 增强档案安全意识, 依靠硬件、软件的支持, 保证档案原件在转化前后的一致性。

3. 可读性原则。

档案数字化过程中, 高校档案部门要严把质量关, 做到数据规范、标准统一、长期可读、永续利用。档案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 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数字文件, 档案部门应规范档案数字化软件系统, 具备良好的兼容性, 使数字档案在通用标准下顺畅转换。档案数字化的标准应符合档案工作管理规定和电子信息运行规则。

三、高校档案部门如何应对档案数字化的挑战

数字时代, 高校档案部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部门必须迎接挑战, 适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迫切需要, 着眼于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探索档案数字化建设道路, 实现历史与未来的有机连接。

1. 重点推进, 分布实施数字化。

高校档案部门的数字化建设, 主要是将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即通过著录、扫描等形式, 将由各种物理载体形式体现出来的档案信息, 全部以数字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磁盘等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中, 完成现有高校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向数字化转化的过程。高校档案数字化工作, 应分步骤、突出重点进行。首先, 将较高价值的档案数字化处理;其次, 应考虑学校特色档案、利用率高的档案等情况, 由点到面、分步骤进行数字化处理。

2. 积极提供利用, 发挥档案价值。

档案只有通过利用, 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 做好档案的利用工作是档案最好的宣传, 高校档案部门应主动开展档案利用调查, 改变过去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 通过走访调查, 了解用户需求, 宣传介绍档案馆馆藏档案, 主动解决用户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预测未来利用的趋势, 并逐步开拓档案利用工作的新局面。此外, 要定期公布数字档案目录。由于档案存放在学校档案馆, 学校大多数人对于档案的内容都不是很了解, 档案馆人员应通过各种途径、方式, 定期公布最新的档案目录, 让全校师生了解档案的内容, 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作用。一是举办专题档案展览。根据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安排, 围绕学校的发展, 举办各种形式的档案展览, 发挥档案形象、直观的作用, 进行爱国主义、爱校主义的教育。二是编辑出版档案画册。围绕学校中心工作, 编辑档案画册, 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全面介绍学校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使师生通过档案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 从中受到熏陶和鼓舞, 激发爱校情感。

3. 加强队伍建设, 培养复合型人才。

根据档案数字化业务划分, 高校档案部门所需人才的类型有:档案采集、处理与数据库加工人才;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设计与开发人才;档案信息分析、研究与咨询人才;数字档案馆理论与方法研究人才;数字档案馆系统运营与服务的管理人才。对人才队伍业务素质的要求是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以及敏锐的信息意识、良好的信息道德、较强的信息能力, 以适应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正常运行的需要。

总之, 高校档案部门面对档案数字化的趋势, 应积极思考前进中存在的新问题, 主动学习新的科学技术, 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管理的数字化革命, 将使档案工作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利用空间, 高校档案部门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进程, 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 扬长避短, 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 进一步为高校的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照余.数字化档案的文件格式选择[J].档案学通讯, 2003.6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探索 篇5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以及各高校规模的扩张,目前各高校都在大力建设数字化校园.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并对各应用系统进行了划分与介绍,最后对数字化校园的科学发展进行了探讨.

作 者:徐凤亮 史斌斌 作者单位:徐凤亮(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史斌斌(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000)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 篇6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学籍档案是指在学生学籍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并具有保存价值以备查考的不同形式的文字材料、图表的总和。主要包括:新生录取名册、学生登记表、学籍卡片、原始成绩报告单、在籍学生统计表、学籍变动材料、学生奖惩材料、毕业生名单、验印申请书、毕业生成绩汇总表、学历证明存根等,是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珍贵档案,是高校档案馆重要的馆藏资源,也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籍档案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学籍档案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由于学籍档案自身具有原始性、凭据性、权威性等特点,其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例如企业用人单位甄别学历真伪,毕业生就业、出国留学、资格认证等方面都需出具学籍档案证明材料。另外,学籍档案也是校友资源信息库的主要资料,是建立校友信息库的数据来源。学籍档案也为校史研究、举办展览、编辑出版年鉴、画册等提供素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保存手段、室温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原始纸质学籍档案出现了纸张松脆、结块、字迹淡化等现象,失去了使用的准确性和可能性,同时,学籍档案在翻阅或利用中还经常会发生损坏或遗失现象,过度的查询利用也加快了纸质学籍档案的破损速度。原始简单、落后的学籍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档案管理要求,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内蒙自治区各高校在20世纪初才开始校园数字化,档案部门开始启动学籍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档案管理仅限于2000年开始招录学生的新生录取名册、在籍学生名单统计、毕业生名单及成绩单的数字化管理,学籍档案的其他相关信息等。例如学籍卡片、学生的奖惩情况、毕业生的去向等都还没有进行数字化管理,特别是2000年以前学生的学籍档案情况还是原始的纸制学籍状态,所以学籍档案的目前管理状况与利用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没有充分满足学籍档案的利用要求,在自动化管理与提供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籍档案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1. 2000年以前的学籍档案管理还是原始的纸制管理方式,需要将这部分学生的新生录取名册、学生名单、毕业生成绩单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便于统一管理。 2. 电子版的学籍档案不能等同于档案数字化管理。很多学籍档案,如学生的学籍变动材料、学生的奖惩材料、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联系方式等各高校都有电子版的材料却没有进行数字化管理,这样既不利于学籍档案的完善,还会导致原始材料出现失真,或因电脑的损坏及一些突发事故导致档案的遗失。所以,必须将现存的原始电子版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管理模式,才能使档案永久保存。 3. 学籍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只注重学籍档案的管理,还应重视数字化档案的利用和开发,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学籍档案利用。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的发展构想

随着学籍档案利用率的日益增加,不同用户对学籍档案数据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构建学籍档案数字化平台。学籍档案数字化平台应以原始的纸质学籍档案为中心,搭建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学籍档案数字化传输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以及综合应用平台,实现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开放式利用、一站式服务。学籍档案数字化平台应具备三个主要模块:学籍档案数字化加工模块,学籍档案信息著录模块,学籍档案查询与展示模块。

学籍档案数字化加工模块。学籍档案目前主要是以纸质的形式保存,该模块主要实现对纸质学籍档案的数字化扫描以及对扫描完成的图像进行编辑处理,通过扫描的方式转换为数字化资源进入数字化平台。

学籍档案信息著录模块。扫描后的学籍图片资源有的并不能直接用于查询和利用,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籍信息库,使这些原始资源能够进行正确的识别。

学籍档案查询与展示模块。该模块能够提供灵活多样的查询方式,满足学籍档案各个层面的不同查询要求,可以按照多种条件查询,并能将查询的结果转化为文件形式进行打印。

数字化是学籍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学籍档案保存和利用的必由之路。笔者作为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者,期待内蒙古自治区早日完善数字化学籍管理。

高校数字化教学研究 篇7

一、数字化教学的优势

第一, 网络教学真正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学习者不受职业、条件

的限制, 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候, 点播适当的教育信息, 获得自己所需的任何教育内容, 最有利于创造出一种“实时的学习”。

第二, 它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为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 而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它将以小组式研究、讨论式的研习方式代替传统的班级教学。

第三, 网络教学能利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 与传统班级课堂教学相比,

它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和及时反馈, 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第四, 网络教学有利于教育的资源共享, 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 它能让更多人同时获得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

第五, 对部份学生来说, 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是一种更佳的学习方式。通过“苹果未来课堂”项目的调查, 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对学习的影响。下面是10年大学生参加“苹果未来课堂”计划的成果图示:

上图显示表明, 在项目的第一个10年里, 学生的退学率已从30%下降为0。

即使在苹果公司的十年项目开始之前, 有关各个层次的学习方式研究已多次报道, 电子教育可以与传统的课堂讲课和面对面的讨论同样有效, 而且, 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增多了, 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也提高了。

二、数字化教学的模式

(1) 讲授型模式:教师事先准备好授课材料, 这些材料通常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并以超文本的方式组织起来, 存储在web服务器上。教师通过Internet, 按照一定的时间进程逐步呈现这些内容。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组织比较简单, 有统一的学习进程, 而且通常和学校课程实施同步, 这种模式基本上是传统课程实施模式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对教师的要求不高, 一般教师只负责准备内容, 而多媒体化可由技术人员完成。目前的网络教育课程实施大多数都采取这种措施。然而, 该模式的缺点是除了课程实施手段有所变化外, 其教学的实质仍类似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共性大于个性, 缺乏变化。

(2) 个别辅导模式:通过基于internet的CAI软件以及教师和单个学生之间的密切通信来实现。CAI可以在web服务器上运行, 通过诸如Java、ASP、CGI等网络语言编写, 也可以通过下载到本地运行, 特定学生的特定问题则可以和特定教师用e-mail联系。这种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针对个别问题实施教学但这种模式忽视了学习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把课程实施看成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一对一的关系, 同时可能会导致个别学生的学习步调和传统课程相差太远, 对教师应用网络的能力有较高要求。

(3) 探究型学习模式:该模式提出一些适合特定学生对象来解决的问题, 由学生通过internet寻求答案。学习者可以通过查阅网上资料, 在论坛 (BBS) 上发布问题, 通过电子邮件求助专家来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在这种模式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指导者, 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查找、收集、分析、组织有用信息并且给学生明确信息查询的方向,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习者通过正确的途径、寻找正确的答案而不迷失在internet的过于庞杂的资源中。

(4) 协作型学习模式: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以及合作。学习者可以通过设立虚拟社区, 在网上论坛和聊天室交换意见, 但在学习者的协作中,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体现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三、总结

论高校音乐教育数字化 篇8

关键词:数字化,优势,措施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不断得到完善和优化,全国各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对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优秀的传统音乐教学合理引入了多媒体、网络、MI-DI技术后,会使教学效果相得益彰,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高校音乐数字化教育的历史前提

以前,普通高校教师教学模式十分老化,相当多的院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依然沿用古老、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几盘老磁带,教师讲,课堂学生听的少,能听到的也只是单调的钢琴,缺少交流。以传统的和声教学为例,普通师范院校的学生,面对乐谱大多很难在心中形成音乐形象,靠钢琴视奏,因为题量大,学习时间紧,也只能一带而过,支离破碎,很难每题都做到完整。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面对乐谱,脑袋里的音乐形象被斯波索宾的条条框框所替代。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也只能用条条框框的语言来描述丰富变化的和声。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忘记:任何语言在音乐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有时甚至显得多余。但他无能为力。恶性循环就这样被写成了历史。在这段历史上.有无数的学子失去了对和声学习的兴趣,有的甚至对和声产生了怀疑的态度。这无疑已经给他们的深入学习音乐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高校音乐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二、音乐数字化教育的优势

1、领域更广

目前,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大量进入家庭、机关和学校,多媒体计算机在人们的学习娱乐、机关办公和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教育界,许多音乐院系把电脑音乐系统和多媒体电脑结合起来,构成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多媒体音乐教学系统是多媒体电脑与电脑音乐系统的结合,把多媒体电脑的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与音乐设备、音乐软件相结合,以直观、具体、形象的多媒体方式展示音乐教学内容,数字技术更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产业等各个领域之中,对音乐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2、功能更强

数字技术对音乐存储、传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音乐编辑制作软件。可以极大地方便作者的修改和创作,而且在节奏、音色上可以量化统一,避免人为过失造成的错误施教。而学生们也可以更自由地通过音乐软件熟悉掌握音乐知识。并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3、更贴近大众

以前我们所拥有的大量音响资料中,有不少是以磁带、录像带为载体,它们采用模拟手段记录声音信号.这些资料经长期使用,在放音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一旦这些噪音叠加在声音信号上,会使音质劣化,影响声音的正确表达,影响听者的情绪。现代人采用数字音频技术把模拟信号经音频卡处理成数字信号,录入电脑,再经过音频编辑,降噪处理,把它们以.wav、.wma或.mp 3等数字音频格式保存下来,最终可将它们刻成CD保存,也可随时在电脑中点击播放。因此数字技术在深入音乐管理、音乐教学的同时,也正逐步走向大众,使高保真的音乐与人们随身相伴。

三、数字化革命的具体实施

1、视唱练耳自修听力教室的建立

建立视唱练耳自修听力教室是进行数字化教学的前提。最简单的配置就是一台电脑加上M IDI键盘。MIDI键盘可以是电子合成器或带MIDI接口的电子琴、数码钢琴。用作专门音乐教学的多媒体电脑、声卡应尽量专业些。要使声音质量真实还原,可以配置较好的话筒(如SHURE)、功放、音箱(杜希3.1型)等。另外,视频分配器可将电脑或DVD机的图像在电视机或大屏幕上投影再现,适合集体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再添置几台数码钢琴,供集体课或兴趣小组学习用。

2、寻找多种渠道,建立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1)网上下载

可以从因特网上把一些支持教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及各种素材资源,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网址加入专门的收藏夹,如洪啸音乐教育网站(主要栏目有音乐交流、音乐资源精品、艺术教育专栏、音乐知识集锦等)、百度音乐网站(可通过百度搜索到体裁各异的多种音频格式的音乐作品及相关歌词,较为快捷)、古典音乐网站(该站点有古典快讯、音乐家及其作品介绍、乐团介绍、唱片评论等栏目)、中音网(一个综合性音乐技术网站,重点介绍MIDI制作技术、数字音频技术及相关产品)等。

(2)制作和运用教学软件

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制作工具,常用的有Powerpoint和Authware软件制作实用性较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融入教学资源库中即时调用,也可直接运用现有的音乐教学软件,如视唱练耳软件《Ear Master》等。

(3)合理运用各种专业音乐软件

制作软件首推cakewalk/sonar。这是一款非常专业的音乐编辑软件,界面清晰,操作简单,可以通过外部MIDI设备,完成音乐制作的全过程。运用它可以让学生了解乐器的音色、和声的编配、旋律的走向、节奏的组合、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变化、力度的强弱,用于课堂教学非常直观而生动。并可结合使用一款功能强大的音频编辑软件Samplitude及一款强大的自动伴奏软件Band in A Box,使音乐制作效果更佳。

3、结合网络和数码乐器,开展网络教育

网络,指将几台计算机通过网络适配卡、网络传输线等硬件,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的软件连接而成的一个系统。通常网络按照区域大小,可分广域网(WAN)、中型网(MAN)和局域网(LAN)三种。网络最主要的目的是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方面,充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既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又缓解了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难题。现代远程音乐教育的优势在于:共享“名校、名师、名课”等优质教学资源,突破音乐教育时空的限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平等性;广泛性。

应该说,在人类跨入21世纪后,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历史赋予教育新的机遇。同时随着网络、MIDI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音乐教学必将使传统的音乐课堂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丰富的课堂视听、规范的课堂内容、统一的课堂进度将是这一革命显而易见的阶段性成果。我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高校音乐教育应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抓住机遇,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数字音乐制作技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数字化教学手段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得到普及和发展,使高校音乐教育朝着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杨莉:《论高校音乐教学面临的数字化变革》[J].江西: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6).

[2]孟令红:《周淑媛.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数字化革命》[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6).

[3]黄米:《浅谈高职院校数字化音乐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20).

[4]朱峰、邢英莺:《浅谈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1).

[5]石娜:《数字化音乐教育技术探讨》[J].何难教育学院学报,2006(2).

论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挑战 篇9

图书馆乃人类信息文明象征, 古代图书馆侧重藏书保管。1821年德国F.A.艾伯特第一次提出“图书馆管理学”;1887年M.杜威创立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管理学院, 杜威图书馆管理思想关心时间和成本效益, 把图书馆工作作为专门职业, 提倡图书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中国图书馆管理学专著有洪有丰的《图书馆组织与管理》和马宗荣的《现代图书馆经营论》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普及, 电子数据呈爆炸增长, 美国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信息技术进图书馆并提供服务, 表现在信息存储、处理、检索、传递、管理等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涵盖多个分布式、其大规模、可互操作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 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 它是文化产品网络商务平台, 是网络应用系统数字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 库存有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跨库查询, 信息组织按统一标准组织, 运行高速宽带网络, 具强大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

2图书管理数字化挑战之一:象牙塔与学习平台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 为教学科研服务。随着社会发展, 高校图书馆功能日趋多元化, 但为师生提供所需图书资料, 应是大学图书馆最根本、最核心、最主要功能。学科专家、学者才有可能对该学科必备知识及相关资料等有全面了解和采购, 高校图书馆具有象牙塔专业属性。

文献资源共享指国家、地区或文献信息网络全部的文献资源可供特定图书情报机构、特定的用户或网络内成员分享利用。伴随数字化和网络化推进, 作为知识殿堂的高校图书馆, 应充分发挥其传播知识、传递信息, 开展社会教育、参与学术研究和保存文化遗产功能。数字图书馆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重要支撑点和前提条件。

3图书管理数字化挑战之二:数字馆藏与著作权保护

网络技术可促进思想交流, 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和自由发展是网络重要特征, 这和著作权保护矛盾。著作权具有独占性、地域性和时间性, 保护著作权持有者在传播作品时权利, 阻止作品自由流动。在网络环境下, 利用手段超越时空无法控制、时间地点无人知晓、无从支付报酬, 著作权保护面临新问题。数字馆藏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是新生事物, 其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资源共享化、结构链接化, 不同于传统图书馆信息存贮技术和信息传递方式, 对原有著作权制度带来冲击。

数字馆藏建设扩大文献传递时空界线, 方便用户在网络上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目前国外扩大网上作品合理使用已是大势所趋。要解决“共享性”和“排斥性”矛盾, 必须使文献资源共享行为受法律约束, 规定“合理使用”、“法定许可使用”范围, 平衡作者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法理学本身的任务乃是对受国家权力支持而支配我们生活的法规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机制作出解释。” 数字馆藏与著作权保护急需做出法理突破。

4图书管理数字化挑战之三:传统阅读与网络快餐

网络发展与个人电脑普及悄悄改变阅读方式。网络时代已来临, 新媒体作为新兴传播技术手段, 正经历从起步到日趋成熟阶段, 这种传播技术手段必将在未来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开发。信息时代特征是信息大爆炸和快餐阅读, 网络时代特征是个性彰显和互动需求。在新媒体传播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形势下, 图书馆服务也更加强调对读者个性化需求满足和与读者互动交流。

苏东坡认为“三日不读书, 便觉目可僧”。尽管人们动辄上网, 但只有真正书本, 才能读出传统文化感觉。老庄周易河图洛书, 何等亮丽辉煌, 在看惯社会痞气的脸后, 因为一张清新、儒雅脸庞而惊诧甚至惊喜。传统文化的睿智真是不朽, 传播更令人震撼, 那种黄钟大吕式重重敲击, 键盘鼠标轻拢慢捻无法比拟, 文之津渡, 是以心血干涸和生命枯搞为代价, 换得传统文化薪火承传。倘若打开一本泛黄旧书, 仿佛面对一个逝去生命, 给人归依感。

5图书管理数字化挑战之四:信息服务与信息能力

网络世界用户不受时空限制和围墙阻隔, 可拥有一个全球性网上图书馆共享资源。网络融文字、声像、动画一体, 用户获得所需信息同时能得美的享受。网络将教学由课堂扩展到图书馆以至宿舍, 由校园延伸到社会。但目前我国学生网上活动多为娱乐、消遣及通讯, 较少用于学习研究。即使是学习研究, 缺乏信息网络知识, 不熟网络环境, 不了解数据库, 不会检索策略, 不能正确选取检索网点、路径、方法和标识, 不知道对信息分类、筛选, 加之网上信息量大、类型多样、重复交叉以及网上信息无序和不规则, 增加了信息获取和利用难度。

美国人波尔于1974年提出“信息素质”概念, 指人们获取、评价、利用和创造信息资源能力。“今天, 我们往往会理所当然地认为, 科学及其与之相随的技术, 是通过一系列的革命性飞跃而进步的”。图书馆为读者服务, 没有读者, 图书馆就没生存价值, 没有高素质用户, 图书馆就缺少发展动力, 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职责和义务, 信息素质培养关键在于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参考文献

[1]泰格, 利维, 纪琨.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19) .

高校数字化校园构建策略探究 篇10

1构建高校数字化校园的概述

数字化校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立足于现代技术,高校中有很多的资源包括教学资源、管理资源以及服务信息,高校实行数字化管理就是运用现代技术对这些资源进行收集和处理,达到数字资源能够被师生充分利用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运用,对传统校园的空间维度和时间进行拓展,充分提升高校的运转效率,实现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构建的现状

高校数字化管理是影响一个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高校数字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高校管理中重视对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设施相对薄弱。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是建立在学校软件设施基础之上的,学校忽视对软件管理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使得数字化校园构建存在障碍。实现校园数字化建设还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资源运用的主体,教师必须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但是一些年长的教师由于缺乏相关培训,对电子技术使用很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影响了数字化校园优势的发挥。(2)高校管理部门建设数字化校园更多的是运用到管理措施中,涉及教学数字化的改革却很少。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是基础,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必须在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技术的现代化。

3完善高校数字化校园构建的有效策略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教育的发展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完善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完善数字化校园构建的管理制度

高校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度可以帮助政策高效准确的落实,发挥校园数字化建设的效益。我国现有数字化高校建设中还并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高校数字化建设的步伐。要想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数字化建设管理制度,首先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数字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各项事情,校园建设机构要担负起管理的责任,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学校数字化建设进行统一实施和规划,避免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差错。其次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在改革道路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作为高校领导者必须重视校园数字化建设,尤其是要发挥监督作用,对校园数字化建设全程各项进展给予关注,充分发挥高校领导者的监管作用。目前各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还存在一些差异, 因此各学校在建设规章制度时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要注意自身建设特色的制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字化校园建设落到实处,发挥数字化校园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2)强化数字化运用环境

数字化应用环境通常指的是网络技术的基础服务和相关设施,这都是数字化校园构建的基础,网络基本服务作为衡量网络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它主要包括文件传输、网络计费、身份验证、域名服务以及网络安全等等,是数字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针对数字化系统的完善主要是实现系统的两大功能,一是信息服务系统,它主要是提供服务界面方便用户开展各项服务查询 ;二是应用支持系统,它作为校园数字化建设的核心,直接管理校园各种信息资源。数字化应用环境和数字化运用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目的,这就要求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部门转变传统的重视学校硬件设施建设而忽视校园软件设施开发的理念,在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校软件设施的开发利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硬件设施的效用,同时也是数字化校园构建的目标。因此各高校应该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方向。

(3)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水平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各高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教师信息化水平和观念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本质落实到学校教学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上。首先教师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必须要明确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教学带来的好处,这样教师才会及时转变挂念。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逐渐将现有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数字化教学要求的模式[4]。其次,校园数字化建设对教师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学校应该给教师的进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比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培训班,每一节培训都要明确设置培训目标,最初的培训阶段要让教师了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以及在数字化背景下各种教学模式的进展形式,让教师通过培训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给教师提供一些学习资料,让老师能够更好地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背景下开展各种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4结束语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思考 篇11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是在传统图书管理的基础上,以数字化网络建设为基础,从图书馆部门办公到图书资源管理全部实现数字化,整合图书管理网上办公、管理、服务。从数字化高校图书管理模式看,图书管理数字化不是图书馆内各部门独立管理,而是要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数字化模式建设中,图书馆内工作不能各自为政,需要从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全局出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在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中实现图书资源贡献。

1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现状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储备的主阵地之一,蕴藏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吸引着高校广大师生的借阅,需要对图书文献信息和读者服务信息进行有效管理。虽然,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已经应用了现代设备进行办公,使用电脑进行图书管理,但是仍有很多图书管理工作是传统手工操作的,如文献的采购、摆放和信息登记等,对图书工作人员资源是一种传统浪费,而且传统手工图书工作操作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很可能因资料管理失误或不完整,导致产生图书管理工作严重失职,工作出错。然而,高校图书馆仍然缺乏规范有效的数字化管理手段,难以真正实现图书管理数字化优势。因此,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的数字化建设计划,加强图书文献资源信息管理力度,分步实施,建设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建设有图书信息检索系统,读者仅需要登录图书馆网站就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查阅相关信息,获得图书服务。图书馆在数字化网络支撑下,利用各种数字化手段,稳步推进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进程,为广大读者提供贴心、优质服务。

2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优化措施

2.1基础:前期准备工作

在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前期应做好准备工作:第一,做好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规划,应基于高校图书管理需要,在学校数字化网络建设部门的牵头下,明确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服务需求,对学校各部门、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际调研,制定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目标,提出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实施规划,为后续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第二,建设图书馆数字化中心,添置更新图书馆现代设备。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的基础离不开数字化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增强图书管理现代化设备的添置和更新,遵循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规范要求,为图书管理人员配备办公所需现代设备;第三,创新图书管理工作模式,满足数字化图书管理需要。传统图书馆各部门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数字化模式,应调整为“技术服务+学科文献信息服务+协调管理+读者管理协调”于一体的管理模式,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图书管理分工的专业管理,为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实施提供基础保障;第四,标准化管理图书资源,为数字化图书管理提供技术保障。高校图书馆制定数字化图书业务管理规范,制定《数字化图书管理规章制度》,针对图书管理各环节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规范图书管理标准,为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2.2前提:图书管理系统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是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由第三方软件公司定制开发的图书管理数字化系统,包括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其中,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中,动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是最主要的部分,建设基础条件是数字化网络,有机联系图书管理员、电子图书资源和读者为一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数字化流程是非常复杂的,需要针对图书馆内技术服务工作、学科文献信息服务、协调管理工作和读者管理协调工作解决数字化层级管理问题,不断完善图书管理动态结构;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中,静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是图书馆面向高校所有师生构建的图书信息数据库,层层递进,在保证图书有效信息基础上,从读者到图书管理人员的层层递进,搭建图书管理各元素和模块之间的关联。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是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的有机组合,兼顾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从整体推进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进程,提高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水平。

2.3蜕变:正确处理关系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传统手工操作和现代办公的关系,确保数字化管理的顺利转变、蜕变,实现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在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中,传统手工操作和现代办公工作是并存的,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从过去长期纸质载体办公操作到数字化信息载体管理是“双套制管理模式”。图书管理人员应正确看待这一现实,在建设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时,也要重视传统手工操作的延续,即在采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建设现代化图书管理中,对图书管理提出更高全新要求,标准化、规范化传统手工操作的改造优化,为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蜕变创造过渡条件,加速图书管理数字化管理建设步伐。

2.4支撑:提高员工素养

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项目,可谓是任重而道远,离不开图书管理人员的人力支撑,承担起高校数字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因此,高校应提高图书管理员工素养,图书工作具有服务性特征,是为广大师生提供图书服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下,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现代化应用技术,实现图书管理数据化建设重要内容,需要高素养的图书管理人员去操作和使用图书数字化系统。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更高全新要求,需要尽快培养适应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工作人员,增强图书管理人员数字化培训,让他们学习数字化现代技术,不断更新图书数字化知识,能够担任数字化管理模式工作要求,成为数字化图书管理咨询者、传播者和服务者,加快图书管理数字化人才培养,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养,为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高校图书管理应顺势而为,积极建设数字化管理模式,立足现状,把握时机,实施基础:前期准备工作,前提:图书管理系统,蜕变:正确处理关系,支撑:提高员工素养四大举措,实现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图书文献服务。

参考文献:

[1]郑澄碧,徐海军,孙景懿,孙文,张兰华,曹荷清.高校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4:84-85.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篇12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意义,条件,措施

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中心工作服务。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建设, 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专业的档案管理信息软件, 把传统的档案数字化处理并收集现有的数字形态的电子档案, 最终形成综合性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为实现档案信息全社会共享, 提高档案利用率的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真正体现“信息数字化, 传输网络化, 馆藏超时空化, 服务有线化, 利用者足不出户便可查阅有关的目录、索引和全文”[1]。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为实现档案资源共享铺平了道路, 使之成为可能。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1. 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进入21世纪, 高校档案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 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已广泛应用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作为高校信息服务体系之一的档案部门, 在档案信息收集、整理、传播等方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 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高校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推动高校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

在传统纸质文件管理时代, 档案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主要是物理管理, 即以文件的物质介质为基本对象。传统的档案工作一直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管理模式之下, 以“接收—保管—查阅—回收”这样简单机械劳动为主要工作, “重藏轻用”的倾向比较严重, 极大地限制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非常容易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制约, 档案形成的过程甚至出现脱节、不规范的情况,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档案形成质量和提供利用服务的质量。

然而, 随着数字化革命的到来, 利用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对文件进行收发、归档、鉴定、销毁、利用, 使整个过程快捷、准确, 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 数字化使档案工作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向自动化操作系统转变, 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程度, 从而推动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 提高学校办公效率。

档案信息数字化通过校园网、局域网使学校各部门能够获得实时、准确的信息, 可以按照各部门的要求来组织材料, 并传送到需要的机构, 从而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4.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档案部门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字化水平, 为数字化信息的接收、保管、提供利用等一系列环节做好准备, 才能使档案工作适应形势、顺利发展。同时, 数字化工作还有助于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由于利用档案管理理念的更新, 技术手段及方法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发挥其增值作用, 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必要条件

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数字档案信息接收和采集, 网络查询和安全存储, 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等功能。

1. 档案部门要重视基础性资源建设。

建立数字化档案是加快档案信息网络化的中心环节, 也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和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改变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 突出档案服务的特色, 更好地实现档案的再生价值。比如, 有的高校将过去那些利用价值高的档案材料进行全文扫描, 并运用相应的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从而方便了利用档案信息, 也为珍贵的档案材料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加快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缓解库房紧张的状况。现阶段整个社会都在推广无纸化办公, 满足办公快捷, 提高办公效率的需要, 在此过程中形成大量的电子文档, 诸如对高校档案中有关的学生花名册、教学计划、学生成绩等很多内容都可以满足电子化归档的需要, 这样可以减少档案人员的归档工作量, 以腾出时间检查档案的完整性、正确性。

2. 统一的数据库。

计算机档案管理应用, 是从自建自用内部机读数据库起步的。现阶段要统一标准和数据准备的过程, 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库, 选定可靠而实用的技术平台, 来开发档案数据库的建设。避免数据库存系统还未投入使用就要进行数据更新。所以在建立数据库存基础之上的应用系统应选用能读标准数据库, 且多媒体功能较强语言平台进行开发, 将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与常规的档案处理工作有机地结合, 要在数据处理程序开发及数据处理组织等方面做好处理完整数据入库工作, 要将数据库标引选择与数据处理标引紧密联系起来, 要将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与档案日常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从而确保数据库建设的实用性与延续性。

3. 以法制为保障。

档案数字化后, 传统的纸质档案变成了以“比特”基本构成要素的电子档案[2]。只有通过计算机特定的系统运行程序解码后, 人工才能识读, 脱离了传统的可见、可触性。这就带来了馆藏数字化后, 法律法规上一系列适应性的问题。电子文件的管理有其专门的特点、规则和程序, 因而需要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作为规范。但是现在这一领域还有很多空白和不足, 所以要充分认识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和法律, 积极借鉴和吸收别国经验, 摸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档案数字化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4. 档案部门要注重自身队伍的建设。

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长期以来, 高校档案馆由于资源有限, 管理层重视不够等因素, 档案人员的配备缺乏长远规划。因此, 首先要培养一支适应网络时代档案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过去, 档案人员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只注重对档案的处理能力和保密工作, 忽略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能力, 同时也担心过多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连接不利于档案的保密。因此, 档案工作人员要尽快地转变这种传统观念, 不断加强档案人员计算机能力的培训, 整合档案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和现代化办公的能力。另外, 需要建设一个智能化档案公共服务平台, 让更多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源源不断地通过网络快捷、方便的展示给社会服务于社会。

三、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措施

对档案工作而言, 数字化既是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又要做好档案信息的数字化转换工作, 着力解决好电子文件移交中的统一性问题, 避免出现因管理不善及数据环境的改变而使电子档案成为死档的情况。因此, 笔者认为, 在当前和今后应采取以下的措施:

1. 实现档案馆业务流程处理的自动化。

对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好处在于加快了档案信息的传递和方便利用上。高校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校园网的四通八达, 无纸化办公、电子邮件传输的日益广泛, 电子文件的大量涌现, 各类应用系统在各部门的运用, 都使学生、教师可方便快捷的上网学习、办公、查询。通过建立文档一体化, 用数字化的手段对档案业务各流程进行管理, 可对各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生成的电子档案实行网络监控、接收和归档。

2. 加快档案馆的现代化建设步伐, 优化馆藏。

目前阶段, 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就表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特点:首先, 表现为地区和院校间的不平衡性, 大城市的高校发展较快而中小城市发展较慢, 重点院校发展较快而非重点院校发展较慢。其次, 就某一高校档案建设情况来看, 有的档案如新形成的档案基本上采用了信息化技术来管理, 而有些档案如一些历史老档案则还没有完成数字化。第三, 由于普遍采用业务试点的建设策略, 导致大部分院校的档案信息系统与其他校务处理系统相互独立, 从而造成档案信息的阻塞。第四, 各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重管理、轻编研, 使得档案利用效率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提高, 反而由于不得不同时兼顾传统的纸质文件归档和数字化文件归档而降低了管理效率。实现馆藏档案内容的优化成为高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不可忽视的任务。在做好传统档案业务工作的同时, 根据馆藏的实际情况, 对馆藏档案有所选择, 选择那些有较高保存价值、使用价值及使用频率较高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 或者针对馆藏特色来制定数字化的选择标准, 比如说:珍贵档案;具有长远使用价值的档案;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利用率高、需求量大的档案;对外开放的档案。因而, 要加大对档案信息需求者的调研, 增强档案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了解, 使档案信息通过网络环境更好地为利用者服务。

3. 建立档案信息数字化和资源化。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不只是增加一些数字化设备、开发一些应用软件, 而是首先要在管理理念和系统设计上创新[3]。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 将各个时期、各个门类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建立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库, 其内容多媒体化, 可以是文件、资料、语音、视频、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学校各类资源的数字化, 给传统的各门类档案实体提供了视野更为广阔、深入的信息源, 通过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挖掘, 为高校的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上, 要使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措施适应数字网络环境, 因此, 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除了可以提供基于网络的易用、方便的档案利用手段, 还能够提供馆际间信息联网, 实现更多范围信息资源的共享。另外, 还要做好电子文档的收集归档工作。现在, 各机关单位已经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是今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成为数字档案馆的重要前提和步骤。因此, 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以保证归档文件的真实、完整和有效。

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 也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新的机遇, 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 循序渐进, 逐步走向完善, 以此推进高校档案馆的现代化建设, 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凌奕.数字档案馆模式构建分析[J].北京档案, 2002 (3) .

[2]黄立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和设想[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 (12) .

上一篇:法律新闻下一篇:土地覆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