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职教(精选6篇)
数字化职教 篇1
日前,省教育厅发文公布了第二批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示范学校名单,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义乌市城镇职业技术学校、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等15所基地学校通过项目终期验收,被授予“浙江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示范学校”称号。
据悉,为深化我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服务全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自2012年11月以来,我省先后启动实施了两批浙江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基地学校项目,积极探索并力争形成一批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新模式。经过3年多的努力,两批28所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示范学校共建成素材资源两万余个、核心网络课程90余门、教学改革案例资源400余个,学校师生网络空间开通率基本达到100%,建成19个专业网络空间,项目带动全省400余名专业骨干教师直接参与建设,有力提升了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深入实践。
(摘自浙江省职业教育资源网)
职教发展与《职教》记录 篇2
据广东省教育厅有关部门的资料显示,一年来,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亮点纷呈:一是招生办学规模有新突破,中职招生总量全国第一,全年招生79万人,比2008年增加18.9万人,增长31.4%;二是建校扩容工程有新进展,投入资金20多亿元,新建扩建面积13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1万个;三是内涵建设有新发展,中职办学模式改革全国领先,顺德“双零”人才培养模式、宝安“企业校区”校企合作模式、中山“组团发展”职教集团模式等,都特色鲜明,引领全国;四是人才培养质量有新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夺团体总分第三名,共获16个一等奖、19个二等奖、14个三等奖,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
此外,在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探索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及明显成效。广州、中山、湛江、梅州、河源、肇庆、云浮等地的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已见端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雏形在有些地区已经显现。
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广东职业技术教育,省教育厅谋划在先,罗伟其厅长去年4月便提出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宣传的力度,希望广东教育杂志社创办一本职教杂志,专门宣传职业教育。杂志社闻声而动,5月即筹建《广东教育·职教》编辑部,6月编辑部召开作者座谈会,深入中职学校调研、采访,9月出版了第一期试刊号,11月出版第二期试刊。经充分准备,《职教》杂志创刊号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出版。创刊号上,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海、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分别题词,执行主编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撰写了代创刊词,共同擂响了“为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鼓与呼”的锣鼓。
回顾一年来的编辑实践,可以说是忠实地贯彻了省、厅领导的指示精神,达到了创刊词提出的方向目标:办好《职教》杂志,要认识职业技术教育,要宣传职业技术教育,要服务职业技术教育,要引领职业技术教育,要鼓舞职业技术教育,要感动职业技术教育。
我们通过对罗伟其厅长、叶小山副厅长、邝邦洪书记、刘合群院长等的高端访谈,还有魏中林、李小鲁副厅长的署名文章,让读者进一步认识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任务及方向;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近距离观察,以“职教时评”的方式,提出了“中职中用”“以民为本”“天下为职”的观点。
我们通过深入报道职业教育的“顺德模式”及“中山气象”,报道广东大规模开展建校扩容工程及广东省首届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的举办,大力宣传了广东职教取得的丰硕成果。
我们通过杂志这个平台传递了大量的就业信息,受托编印了中职招生指南及张贴海报,组织刊登了大批一线教师的教学论文,及时服务了广大的中职、初中毕业生和职业学校教师。
我们通过研读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组织了五次专家专题对话,就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及前沿话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发表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引领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潮流。
我们通过解读一批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及一群“武状元”的出色技能本领,迅速树立了职业教育的典范,起到了坐标的作用,大大地鼓舞和感动了职业技术教育。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壮大发展的不平凡的一年,《职教》杂志也忠实记录、热情讴歌了一年的不平凡。
在最近的一次聚会上,一位资深的职业教育人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这一年,《职教》杂志竭尽全力为职教,不但鼓与呼,还有推!
诚哉,斯言;欣然,斯言。
数字化职教 篇3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平时在职业学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步发现师生在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一)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资源,在教学中临时应变能力欠佳。教师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遇到学生的质疑,不能圆满地解答,而是跳过或绕过,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部分教师在展示多媒体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一种自我表演,而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注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学生语言惰性,不愿意开口说话。
(三)学生在项目教学中,运用媒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偏向于游戏竞技类的项目,而对于日常的沟通、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则显一般。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语言运用艺术: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语言运用艺术是指职教课堂中教师用通俗、精简的语言,达到节奏的和谐,传递信息,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二)职场语言:
就是你和别人在职业生意的场所中讲的话语。你工作的机构是职场,你的客户所在的市场是职场,只要你处在职业状态下,即便和不是你的客户、供应商发生关联,也还是职场。
三、研究活动的成效
(一)基于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下,开展本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教师积极主动地完善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受教师的激情而自愿融入学习氛围。改善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说、上课睡觉的现状,使学生觉得与老师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享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解决职业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若干典型问题,总结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科学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模式,真正体现职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为促进学生成长服务的功能。
(三)有利于增强职业学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将来在职场中语言的表现力,真正做到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如果说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产品,那么我们的教师是培养产品的人,而真正体现其价值是当学生进入各行各业后自我能力的展示以及行业对其的评价。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了全体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转变了教育观念。
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有关活动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无论是在语文学科教学,还是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都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研水平和活动教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也成了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学习者。课题组教师在实践活动的研究中边学习边思考,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一些老师的文章还陆续发表在市、省级和全国性的刊物上。
(二)开展课题研究,造就了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教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多名课题组成员执教的市级研究课获得好评。
(三)课题研究工作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课题研究工作也增强了青年教师教材编写能力和驾驭能力。夏良莉老师参加编写的全国技工学校通用教材《语文》已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发行。
(四)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生智力与个性得到发展,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还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组织能力和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活动。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将基于数字化校园背景下继续从生活中挖掘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素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引领学生超越课堂,置身于广袤无垠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职场沟通能力。
摘要:语言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所共同需要的一项核心职业技能,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自身语言的艺术,更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尤其是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语言运用艺术,职场语言
参考文献
[1]王党利.基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对策与反思[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7-19.
数字化职教 篇4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规划,安全系统
一、张家港职教中心校园网安全系统需求分析
为了解决张家港职教中心数字校园网的安全问题,我们应根据数字校园网的安全需求分析,进行数字校园网的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张家港职教中心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由现代技术培训中心、北一期工程区、南二期工程区三大网络块组成。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数量和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希望利用信息化手段改进管理流程,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土作效率,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所以迫切需要建设数字校园网。其中, 北一期工程区和南二期工程区以前校园网没有对接,管理不便,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教师的网络使用率直线上升,网络安全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而对层出不穷的各种黑客与病毒攻击,一个没有安全防护的网络是极其不可靠的,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校园网络安全系统是校园网建设的重中之重。
而对计算机网络中的种种安全威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保证安全。无论是在局域网还是广域网中,网络的安全措施应是能全方位地杜绝各种不同的威胁,这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完整和可用性。在我校校园网安全系统防护中,应防患于未然。目前的网络中虽然采用一些安全产品,有一套安全制度,但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仍存在种种安全问题。同时,由于网络的安全状况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在作安全考虑时,除了合理的使用和配置各种安全软、硬件产品外,日常检测和后续服务也越来越受重视。
二、网络安全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网络安全系统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建立和优化的过程,建设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在Internet上进行资源共享与通信。要充分发挥网络投资的效益,需求设计成了网络规划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提供了网络设计应达到的目标,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理解网络应具有的性能,结合学校办学规模、管理需求和师生对教科研的需要,学校的配套设施也应确定,以确立一个高性能的网络安全平台。
网络平台中主要有针对学校建筑群而设计的拓朴图,有联网软件 (包括网络安全软件及应用软件) ,还有互联设备 (包括各类干换机、路由器、服务器等) 。
应用系统中包括硬件需求和系统需求。硬件需求主要是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保障,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系统需求主要是对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还要配备能提供基于浏览器模式操作的应用软件。
用户需求是校网管理员、师生、对外培训等对网络的基本需求。
1、网络拓扑结构
校园网络由多种完成不同功能的网络设备组成,包括路由器、交换机、Internet接入设备、防火墙等以及各种服务器。校园内部网络采用交换以太网,通过光纤宽带方式,选择中国电信接入到Internet,校际之间用光纤接入方式通过教育城域网互相联接。同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通讯数据的安全、保密。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的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 要适应未来网络的扩展和拓扑结构的变化;
(2) 要能为特定的师生用户或用户组提供访问路径;
(3) 要保证网络能不间断运行:
(4) 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能够支持网上大多数的师生用户:
(5) 能合理地分配用户对网内、网外的信息流量:
(6) 能支持较多的网络协议,扩大网络的应用范围:
所以,要达到以上这些设计要求,分层的设计功能及拓扑结构应给子足够的重视,做到因地制宜。学校分三个区: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教学区主要有图书馆、实训中心、教学楼等:办公区主要有行政楼;生活区主要有学生公寓、宿管办等。根据学校建筑物的分布,把校园网的主节点放置在实训中心四楼信息中心和联通楼3楼二期网络中心2处,信息中心中机房对网络的使用量很大,但办公区的使用量相对比较小,而二期网络中心的办公和实训使用较多,所以目前的拓扑结构呈星形,即以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为双核心,向其他大楼辐射,建筑物之间使用多模光纤连接,同时,建筑物内部也将采用星形布局,拓朴图如下:
首先,我们在外网与校园网之间安装好了路由器,通过主干三层交换机把整个校园网分为"6大块":服务器群、图书管理系统、行政办公区、机房区、宿舍区、教学区,其中在服务器群与校园网之间架设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2、防火墙的部署
在Internet与校园网内网之间部署了一台瑞星RFW-100防火墙,在内外网之间建立一道牢固的安全屏障。其中WWW, FTP, DNS等服务器连接在防火墙的DMZ区(即"非军事区") ,与内、外网间进行隔离。这样,通过Internet进来的外网用户只能访问到对外公开的一些服务 (如WWW, FTP, DNS等) ,既保护内网资源不被外部非授权用户非法访问或破坏,也可以阻止内部用户对外部不良资源的使用,能够对发生在网络中的安全事件进行跟踪和审计。
在防火墙设置上我们按照以下原则配置来提高网络安全性:
(1) 根据校园网安全策略和安全目标,规划设置正确的安全过滤规则,严格禁止来自外网的对内网的不必要的、非法的访问。总体上遵从"不被允许的服务就是被禁止"的原则。
(2) 配置防火墙,过滤掉以内部网络地址进入路由器的IP包,这样可以防范源地址假冒和源路由类型的攻击:过滤掉以非法IP地址离开内部网络的IP包,防止内部网络发起的对外的攻击。
(3) 在防火墙上建立内网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防止IP地址被盗用。
(4) 定期查看防火墙访问日志,及时发现攻击行为和不良的上网记录。
(5) 允许通过配置网卡对防火墙设置,提高防火墙管理的安全性。
尽管防火墙有许多防范功能,它也有一些力不能及的地方,表现在:防火墙不能防范不经由防火墙的攻击,例如如果允许从内部网不受限制地向外拨号,一些用户可以形成与因特网的直接的SLIP或PPP连接,从而绕过防火墙,造成一个潜在的后门攻击渠道。防火墙不能防范因管理员疏忽造成的安全问题,传统防火墙不能防止带病毒软件或文件的传输,传统防火墙不能防止数据驱动方式发起的攻击,即当有些表而看来无害的数据被邮寄或复制到内部网主机上后被执行而发起的攻击。因此,防火墙不能解决校园网的全部安全问题,因此,我们接下来还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及手段来确保校园网络安全。
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是山瑞星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新一代网络安全产品,已集入侵检测、网络管理和网络监视功能于一身,能实时捕获内外网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利用内置的攻击特征库,使用模式匹配和智能分析的方法,检测网络上发生的入侵行为和异常现象,在数据库中记录有关事件,作为管理员事后分析的依据:如果情况严重,RIDS-100可以发出实时报警,使得管理员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另外RIDS-100入侵检测系统可以与防火墙联动,自动配置防火墙策略,配合防火墙系统使用,可以全面保障网络的安全,组成完整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3、校园网的VPN连接
为满足张家港职教中心师生能正常使用网络和学校网络资源,建立更科学的、安全的、高效的虚拟专用网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使用IPsec VPN实现Internet远程安全接入。
4、网络防病毒部署
为了防止在整个数字化校园网内病毒的传播,我们在学校网络的中心服务器上安装瑞星杀毒软件网络版,在可能感染病毒的地方部署防病毒组件,这样网络防病毒系统的部署具有了分布式的特点。同时,使系统具有远程安装、智能升级、远程报警、集中管理、分布查杀病毒等多种功能,做到有效、快捷地实施和管理整个网络的防病毒体系。
三、结论
张家港职教中心数字校园网的安全系统,采用了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防病毒等技术来实现网络安全系统的构建,虽然校园网有了安全系统,但不能认为它是绝对安全的。影响校园网的安全因素在不断变化,黑客与病毒的攻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要确保网络安全就只有根据实际,采用最新的安全技术、及时调整策略、不断加强管理,才能使网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郎青利用入侵检测系统构建安全的校园网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
[2]李天健校园网软件开发的系统分析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11
[3]刘品分布式防火墙的网络安全系统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3
[4]查贵庭校园网安全威胁及安全系统构建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3
数字化职教 篇5
对于落后的甘肃教育来说, 新中国的成立无疑为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而甘肃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60年来的发展史也表明,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后的改革开放确实让甘肃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甘肃省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是清光绪十七年 (1891年) 兰州电报总局创办的“电报学堂”, 当时有学生10余人。学生主要学习电报业务, 毕业后则分配至省内各地新设的电报分局工作。
从1907年开始, 甘肃省先后设立了农林学堂和矿务学堂及织呢艺徒学堂。1920年, 甘肃省设有实业学校4所, 其中省立甲种实业学校2所, 县立乙种实业学校2所。1922年, 全省实业学校陆续变更为职业学校, 并新增设了一批高级和初级职业学校。至解放初, 全省共有各类职业学校10所。
解放后, 甘肃省人民政府全面接管了全省的职业学校。除了对原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调整改造外, 人民政府还创办了一批技工学校、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1951年, 为了适应恢复和发展生产的需要及解决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 甘肃省人民政府劳动局决定采取开办转业技术训练班、委托代培等方式, 来训练工厂企业所需的技术工人。1953年, 全省开始在原技术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办技术工人学校。这一年, 原山丹培黎工艺学校迁至兰州十里店, 并改建为兰州石油技术工人学校, 成为全省第一所技工学校。到1956年, 全省共有技工学校12所, 在校学生5872人。而在此后的一年里, 全省新增中等技术学校5所, 在校学生人数也比1956增长将近一倍, 达到10201人。
1958年, 为了贯彻国家“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 甘肃省新建了一大批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同时, 还开办了303所农业中学和117所职业中学。至1960年, 全省共有中等技术学校108所, 技工学校44所, 农业、职业中学204所, 三类学校在校学生总计62634人。
甘肃省还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对职业技术学校在全省的布局进行了调整。这改变了以往职业技术学校布点过少, 过于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的现状。
与此同时, 甘肃省成人教育在解放后的十年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甘肃省实施社会教育始于1912年, 当时以通俗教育和识字教育为主要内容。1913年, 在兰州成立了通俗宣讲事务所, 其主要任务是定期向民众宣传时事动态、禁烟戒毒、放足上学等内容。随后各县仿照省会的做法, 也设立了通俗讲演所或通俗演讲团。到1923年, 全省设有通俗讲演所88处, 通俗讲演团24个。1947年, 全省6岁以上居住人口有590.3万人, 其中文盲516.4万人, 占87.5%。1949年, 全省的文盲率降为84%。
解放后, 根据“有重点地开展群众的文化和政治教育”的方针, 全省逐步实施了工农业余教育。庆阳、兰州、酒泉、张掖等地首批开办了冬学和夜校, 在农民中开展识字教育。到1952年, 全省共有冬学点15300处, 职工业余学校73所, 市民业余学校78所, 干部文化补习学校2所, 参加各类文化学习的工农群众达到122万人。1953年到1954年, 在“以工人、干部教育为重点, 农民教育有意识地放慢一步”的方针指导下, 甘肃省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增至41所, 学员也从1952年的1435人增加到1954年的9620人。
1958年, 全省参加业余学习的人数达到249.9万人, 但由于受到“大跃进”、浮夸风的影响, 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1960年后, 由于受国民经济发展困难等因素的影响, 甘肃省工农业余教育基本停止。
二
“文革”期间, 甘肃省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包括农业中学、半工半读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在内的54所学校, 或停办, 或改作工厂, 或改为普通中学。1969年时, 全省中等技术学校仅余10所, 农业中学则连一所也没有留下。保留的10所全日制中等技术学校, 由于停止招生和停课, 实际上也处于停顿状态。这造成了全省中等教育结构的严重失调。据兰州市1976年统计, 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中, 中专、中技的在校学生人数仅占7%左右, 而普通高中的在校学生人数则高达92%以上。这不仅造成大批中学生升学、就业困难, 而且使得工农业生产中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在成人教育方面, “文革”时, 全省各级业余教育管理机构被撤销, 工农业余教育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从统计数字来看, 1972年后全省参加扫盲的人数达到了100多万人, 但大多是在“政治夜校”开展“政治运动”, 而对文化的学习则流于形式。1972年后创办的“七·二一工人大学”、“五·七红专学校”也时常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
三
1979年后, 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0年, 全省恢复开办了3所农业中学。到1983年, 全省中等技术学校发展到47所, 技工学校增加到33所, 农业、职业中学达到74所, 并在普通中学附设职业班74个。到1986年, 全省设有79所中等技术学校, 在校学生25417人;农业、职业中学168所, 在校学生41816人;技工学校55所, 在校学生20990人, 再加上中等师范学校的在校学生数, 全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在校学生总计超过10万人, 占全省整个高中阶段在校学生人数的31.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全省成人教育开始恢复发展。1979年, 全省各地开始恢复建立工农教育机构, 恢复成人教育学校。1980年, 甘肃省教育局 (即今甘肃省教育厅) 召开专职干部会议, 制定了《甘肃省职工、农民脱盲标准和检查验收试行办法》。随着各级成人教育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各项管理制度的确立, 全省各级各类成人教育逐步得到了发展。
1979年后, 有关部门对“文革”中开办的“七·二一工人大学”进行了整顿, 把其中条件好的改办成了职工大学。同时, 还创办了新的职工大学, 一些普通高等院校也恢复和新办了函授大学、夜大学。到1986年, 全省共有职工高等学校、干部管理学院19所, 其中国务院部委、国家直属企业主办的有9所, 省级部门、企业主办的有10所, 在校学生4748人, 共有教职工1477人, 其中专任教师697人, 并有1634名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
四
新世纪初期, 为全面贯彻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实现甘肃教育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使教育更加有效地为甘肃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有关部门制定了《甘肃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就中等职业教育而言, 提出了实施全省“职业中学建设工程”的发展目标及加快全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要求。
1999年, 全省有各类职业学校177所, 教职工6371人, 专任教师4615人,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29.08%, 在校学生达到了49866人。同时, 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也有了较大进展。到1999年底, 全省64所普通中专施行了并轨, 其占全省中专总数的57%。这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普通中专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到2007年,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经过各地教育部门和职教战线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 全省职业教育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截至2007年年底, 全省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44所, 在校学生30.55万人;教职工21585人, 专任教师14386人。这一年, 有关部门还认定庄浪县职教中心、秦安县职教中心、玉门石油机械中专等3所学校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从而使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45所, 同时还推荐甘肃理工中专等7所职业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1997年, 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起步。当年, 西北师大旅游管理 (烹饪) 三年制 (大专) 高职班招生35人;兰州师专实用电子技术三年制 (大专) 高职班招生40人。经过十年的发展, 到2007年, 全省高职 (专科) 学校达到21所, 在校学生12.26万人, 毕业学生3.10万人, 教职工9897人, 其中专任教师6559人。
进入新世纪后, 全省成人教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9年, 全省动员31.31万文盲、半文盲参加了扫盲学习, 脱盲25.6万人。成人高等院校在这一年招生16395人, 毕业1.27万人。成人中等学校招生1.70万人, 毕业1.17万人, 在校学生总计为4.46万人。到2007年, 全省成人小学 (包括小学班和扫盲班) 在校学生42.78万人, 毕业39.24万人;成人高等院校招生3.24万人, 毕业3.06万人, 在校学生8.74万人。
60年来, 甘肃教育事业虽然也经历过挫折, 但是,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广大教职工以不屈不挠的精神, 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 在甘肃教育发展史上树立起了一座座丰碑。这一座座丰碑, 将激励后来者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甘肃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去, 甘肃教育事业也会因此而蒸蒸日上!
数字化职教 篇6
一、专业职教集团特点及职能
已组建的成都市中职专业职教集团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围绕成都市重点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组建专业职教集团, 目前已组建的计算机、现代物流、汽车、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机械制造、美容美发、旅游、现代服务业专业职教集团都以汽车、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二是以骨干学校为龙头、以重点 (特色) 专业为纽带, 实施以1所高职或示范性骨干中职学校加一个公共实训基地, 联合多个办有同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和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参加。以成都市中职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为例, 该集团由首批“国家改革创新示范学校”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牵头, 以该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和省级重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为支撑, 形成了58家成员单位 (其中中职学校35所, 企事业单位23家) 的专业职教集团。集团成员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有400多人, 其中高级教师60余人。学校成员单位计算机专业在校学历教育学生达14 000余人。集团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性实训基地。成员单位可以互通有无, 在教育、培训、生产等方面共享优质硬件资源,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为成都市计算机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三是成立集团理事会, 制定集团章程。各专业职教集团均制定了集团章程, 设立理事会和秘书处。集团成员原有的单位性质、隶属关系、管理体制、经济核算、人事关系在集团成立初期原则不变, 视集团运行情况, 集团成员之间在上述方面可以进行深度战略合作。理事会作为集团最高权力机构, 其职责是制定和修改集团章程, 制定集团年度工作方案, 审议理事会年度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集团理事会或理事提出的议案。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等。秘书处设在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 负责职教集团的统筹、协调管理等日常工作。
成都市中职专业职教集团具备三项职能:其一,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融通、共享的有效组织职能。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之间在互惠互利前提下, 在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其二, 专业职教集团具备促进校企合作, 密切和强化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联系的职能, 专业职教集团不仅集聚了同类专业的中职学校, 还吸引了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参与, 形成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直接接触、交流的平台。其三, 专业职教集团具有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职能, 形成人才培养的集团优势, 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与市场的综合效益。
二、发挥专业职教集团职能, 推动成都市职教发展
“组建职教集团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下, 实现成都市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 促进校企优势互补, 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是加快成都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能力的有效途径;”成都市专业职教集团建立后, 在坚持“校企携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 积极发挥专业职教集团职能, 有力地推动了成都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一, 专业职教集团通过积极探索, 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培养模式的开展。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需要。校企合作是体现职业教育联系行业企业、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鲜明特色, 也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 更是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 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也强调,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校企合作办学, 是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专业职教集团充分利用集团资源优势, 为集团中企业成员和学校成员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
各专业职教集团校企合作主要从三方面开展:一是, 校企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培养, 同时实施工学结合。现代物流专业职教集团企业成员投入100多万元在铁运校建立现代物流实训基地, 共同培训物流人才;该集团企业成员申通快递将总部作为四川省大中专物流专业产、学、研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 并组织了112名学生赴申通快递成都公司和杭州公司进行工学实习。二是校企联合开设定向班实施订单培养。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成员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与集团企业成员成都聚思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举办定向班, 实施订单培养, 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成都聚思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派出行业专家到班任教, 定向班加强了服务企业的针对性。三是吸引企业参与集团教研、师资培训、技能竞赛活动。以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为例, 该集团成立以后, 广泛开展教研活动和师资培训, 集团企业成员积极参与。成都首诺科技数码有限公司与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就合作开展高端动漫艺术人员培训达成了协议;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与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联合成立了锐捷网络学院成都培训点;集团与Wacom中国公司联系, 组织了集团成员100余人次免费参加了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动画系和Wacom中国公司在新都举办的“西南数字艺术教育论坛”大型研讨会, 就数字与动漫艺术的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学生实训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 使教师们得益非浅。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和成都巅峰软件公司联合对成都市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集团成员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和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对集团教师进行了2次100余人次的网络综合布线技能免费培训。2010暑假期间, 经过集团联系先后有20多名教师走进3家集团成员企业顶岗工作 (或实践) , 让教师了解企业、了解行业的要求, 找出自身的差距, 不断学习, 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集团企业成员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力图科技有限公司、大连爱丁数码等企业为四川省、成都市计算机技能比赛总共赞助了价值近30万的设备、耗材等物品, 广州市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等企业还免费借用了价值100多万的设备, 为大赛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从上述可见, 各专业职教集团开展的校企合作层次丰富, 实效好, 为职业院校更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 发挥集团龙头学校引领示范作用, 加强成员学校专业建设, 促进共同发展。《成都市建设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在城乡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管理、建设标准、教育质量等方面推进一体化。根据《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全域成都”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实现城乡教育交流共享、互动发展。成都市职业学校分布广, 差异大, 教育质量的“一体化”和“互动发展”十分迫切。各专业职教集团虽然都有相同或相近专业, 但各校相同专业在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因此, 推进专业职教集团学校成员共同发展, 实现集团内教育质量的一体化成为各专业职教集团的重要任务。如成都市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的35个学校成员中一圈层学校有14所, 二圈层学校有13所, 三圈层学校有10所, 民办、私立学校4所, 公办学校31所, 这些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在硬件配置、专业师资、专业教学、学生质量上参差不齐。
为推进集团学校成员专业的共同发展, 集团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其一, 集团建立了“硬件与网络技术”和“软件与数字娱乐”4个专业方向的工作指导小组, 负责集团专业建设的指导工作。其二, 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一起, 改进并完善了《成都市计算机专业建设指导意见》, 组织集团骨干专业教师到大邑职中、邛崃职中、西河职中、友爱职中、弘博中专、核工业学校、通江职中等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其三, 依托网络, 创建QQ群, 开通了公共邮箱, 为成员间信息交流、相互沟通搭建平台。组织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双流县通江职业中学、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托普职业技术学校等师生1 000余人次在国家级计算机实训基地参观考察和实训。集团组织了2 000余人次的办公软件应用、平面设计师、网络设备调试等考证工作。其四, 制定了《成都市计算机职教集团课程改革项目方案》, 方案从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着手研究, 在集团内形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质量标准、实验实习、师资培训方面的“七统一”, 全面地规范集团人才培养标准。
第三, 专业职教集团提升教改科研水平、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各专业职教集团集中优势力量通过集团学校专业 (学科) 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和行业技术骨干, 带动和引领集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各专业职教集团制定了教改方案或课改措施, 推动职教教改。如成都市计算机专业职教集团, 集团成员学校骨干教师先后为高教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开发助教助学光盘, 为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计算机专业教材, 集团成员学校为成都市教育局开发了“成都职成在线网站”、“双师型教师申报培训管理系统”、“成都义务教育均衡度监测系统”。集团承办了教育部职成司和香港华夏基金会组织的华夏计算机项目培训工作, 承接了穗、蓉、港、澳青年技能比赛计算机项目培训工作, 参加四川省残联举办的“四川第三届残疾人动画比赛”的裁判工作。通过一系列服务工作, 提高了集团声誉, 也进一步加强了教师的社会实践和服务能力。
三、专业职教集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专业职教集团成立后, 在推进成都职业教育发展上发挥了较大作用, 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 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很突出。 (1) 专业职教集团不是法人单位和行政组织管理机构, 只能对成员单位起到建议、参谋作用, 缺乏监督约束机制, 影响集团功能发挥。 () 有的成员学校考虑到办学成本问题, 不是十分愿意把师生送到基地开展实训。 (3) 社会各行业的就业处于买方市场, 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职教集团功能发挥, 也不利于成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是如何克服影响专业职教集团职能发挥的环境, 因为, 专业职教集团所发挥作用和取得成效大小与其职能能否充分发挥密切相关, 而这需要各方面努力。
第一, 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 加大对专业职教集团的支持与引导力度, 建立相应的利益驱动分配机制, 规范、引导专业职教集团内学校成员互动, 形成集团内良性循环的学习进程, 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一体化的实现。
第二, 政府应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 建立运作机制, 解决企业主动参与、愿意合作和合作后的安全、费用等系列问题, 确保产学研一体, 实现校企双赢。
第三, 各专业职教集团要加强自身建设。 (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保障集团功能发挥。集团应加强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规范建设, 统一思想, 达成共识, 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 相互携手, 形成有共同愿景的团队。 (2) 整合校企硬件资源, 推进实训基地共建、共享, 成员单位可以互通有无, 在教育、培训、生产等方面共享优质硬件资源, 力争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3) 制定“零适应”的培养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 集团会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企业共同开展研讨, 进行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群分析, 确定培养目标, 修订课程计划, 引入培训模块, 编写出适应于成都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项目教材。积极探索并推广项目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结构, 突出综合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建立专业的质量评估管理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 (4) 以项目为纽带、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推进产学研发展, 各集团要建立名师工作室, 吸收成员学校具有研发能力的计算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参与, 形成一个研发团队, 以共同研发项目为纽带, 利用集团名师工作室的技术、人才优势和实训基地硬件优势, 通过承接项目、定单加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积极地为社会、为企业服务。
综上所述, 专业职教集团是实现成都市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资源共享, 促进校企优势互补, 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专业职教集团各方都应采取积极措施, 营造充分发挥专业职教集团职能的环境, 把成都市职业教育发展推到更高水平。
摘要:成都市组建的九大职教集团有自己的特点和突出的职能, 各职教集团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提升教改科研水平等方面积极发挥其职能, 推进了成都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职教集团在机构性质、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其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在相关政策、法律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使其在推进成都市职教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