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价值(共12篇)
武术价值 篇1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阐释了武术艺术,提出了武术艺术对武术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影视媒介高科技新形式的载体作为传播工具的价值,探讨武术与影视的契合与相互依存的价值,为武术艺术的健康发展服务。
关键词:传播,武术文化,武术的作用,影视媒介
1 引言
中国的艺术都是融会贯通的。京剧中有“唱念做打”之说,其中的“打”指的就是武术。早在1905年,中国的影视最初也是将戏台上的戏剧用摄影机复制下来,逐渐演变而至今,武术与影视相互契合就不难理解了。影视是反映时代主题、折射民族文化的视窗,武术又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二者的有机结合创造了具有中华文化特质的武打影视。这样对于武术的宣传与推广是很有价值的。
2 影视为武术艺术发展提供平台
2.1 武术的技术美学与影视镜头组接
从技术层面出发,武术的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1]。武术可归结成为一种空间的技艺,没有空间就得不到施展。而影视是记录空间和时间的最好工具。同时,武术的技术博大精深,实用且具有观赏性,影视选择了武术作为拍摄对象去传播也奠定了自己的市场。因此,武术的技术美学特征在影视中被展现出来。
2.2 影视展现出武术的“暴力美学”和“动作美感”
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风靡全国的《少林寺》,再到前几年的《精武门》,和新世纪得大奖的《卧虎藏龙》,这类与武术功夫联姻的电影所产生的影响之大,出乎人们的意料[2]。从当年艺惊世界的李小龙到当代走红好莱坞的成龙、李连杰,让全世界对中国功夫刮目相看,而吸引人们的地方正是武术本身的魅力。武术由套路和攻防两个部分组成,而在电影中,两个人或多个人对练就是对于攻防的延伸。武术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在影视语言的表现下,就会更加流畅,更加凝练,所以武术的“美”就被升华了,也自然而然的感动和感染了影视的观众,使观众自然接受武术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暴力美学”,或者是一招一式中的意蕴和“动作美感”[3]。
2.3 在影视平台下太极拳充分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在电影《太极宗师张三丰》的对练和集体演练的场面令人难忘。主角张三丰的太极拳行云流水的招式令观众刮目相看,过目难忘,而这部电影正是对太极拳的介绍和推广。通过臆想和杜撰,结合一定的历史根源,运用故事中的武术穿插,通过镜头的一个个组接,展现出了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借力打力的技巧,并体现了拳中的禅宗佛意。电影中流畅的动作,力量的完美使用,都为太极拳的传播起到了正面的促进作用。
3 影视故事提升武术文化价值
3.1 影视情节体现武术文化品质的精髓———武德
武术传习中,强调武德教育,要求习武者讲手德、口德和公德。手德即较技时以武力伤人,两个人比试点到为止,做到打拳的两个人都不伤;口德即不出言不逊用语言伤人;公德即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不做扰乱社会治安的事。《叶问》中叶问出场时的宁静祥和、谦虚和善就是这种武术精神的体现。而这一点,被影视拿来作为表现主题是很有价值的。所以在许多影视中,侠义精神、武术品质、武德就成为表现的重点,也是贯穿影视内容的主线。观众可以从中看到武术文化品质的精髓。
3.2 影视情节提升了“神形兼备,内外合一”特色
武术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4]。许多影视中也都有表现,例如由金庸先生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中都有体现。《卧虎藏龙》一部电影一举拿下4项奥斯卡金像奖。其中对于剑与人要人剑合一,精、力、气、骨、神内外兼修等,都给予了渲染。《卧虎藏龙》你的人物“碧眼狐狸”教过徒弟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5]。这一特点反映了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3.3 影视情节再现了武术教育培养的作用
武术始终让个体的心身处于不断的协调配合当中,并适当加以外在的压力进行艰苦的训练,达到与常人不一般的体质特征。如有力、强健、有毅力等。而在武术的学习中,有毅力,能吃苦是一种精神品质的体现。许多影视中都有明确的体现:《叶问》中,男主人公叶问带着自己的徒弟勤加练习,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将咏春拳一遍一遍的钻研吃透,用手臂击打木桩的镜头,给予我们很神的印象。这些精神和武术品质都是令观众难忘的。这样一来,武术的价值观得到了很好传播。吃苦耐劳,不怕牺牲,仁义当先,这样的价值观在人们的心中建立,也是为武术增添了光彩。
3.4 影视情节展现了武术与电影文化的内在关系
武术哲学的根基十分深厚。中国古典哲学,从其源头分析,太极阴阳和五行学说是他们的两大源头,再与三才、四象、六合、八卦的思想相互补充,构成了其基本框架[6]。而武术就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分支,或者就是一种体现,所以在武术中到处体现在中国古典哲学的气质和内在要求。而单纯的用理论和教学来解说是很难推广普及的,但是有了新的尝试,放在影视里面,通过人物的台词,习武时老师的教诲,通过影像和注解的多层次说明,这些最为内涵,最为抽象的理论也都会被人们所理解,所接受。故事情节中,常常隐含着哲学的深意,假若单独拿出来告知与人,是很难被买账的,可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古典文化,绝对是两全其美的手段,推广和教育的目的自然容易达到。
4 影视情节体现武术艺术的作用价值
4.1 影视情节充分体现了武术的技击作用
武术作为一种竞技体育项目,竞技作用是最明显的。有很多影视都是通过武术的竞技性,设计到故事当中,作为重要情节,推动着影视的进行。《拳霸》系列影视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
4.2 影视情节充分体现了健体防身作用
在电影《精武英雄》中,李连杰饰演的陈真这个角色,电影中的陈真不但武德高尚,一心为家为国[7]。同时,在他学习武术的时候,强调精益求精,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通过习武和赢得与日本人的武术比赛,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在这样的历史中,不难看出武术的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素质,强身健体”。电影通过人物的语言在电影中体现出这一点。
4.3 影视情节充分体现了武术对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的主要作用
电影的人物和武术在电影《霍元甲》中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个方面:霍元甲习武时,对功法精益求精,从不怠慢,一丝不苟,而切注重武德。所以在电影的最后,日本人在霍元甲的茶里下药,使得霍元甲中毒而亡。但是在中毒后,霍元甲明知自己已经危在旦夕,却仍然坚持将比赛打完,而且即便是死了,也绝对不向对手低头,这是意志力的体现,也是品德的高尚都令人由衷敬佩的品质。
5 武术在影视传播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5.1“神功”的误导
武术技术始终是贯穿武侠电影的主线,但是特技技术在电影中的泛滥使用,使武术大大失去了真实面目,造成观众对武术了解的错觉。好多人直奔少林寺去学武术。但是执意要练“轻功”“飞檐走壁”就是因为影视中的所谓“神功”误导了观众,人们开始憧憬自己也会那种“隔山打牛”的神力。歪曲了学习武术的真实意义,也影响了武术的品德。电影《卧虎藏龙》中,章子怡和杨紫琼的一场追打戏,“飞檐走壁”很明显是吊着钢丝完成的,夸大了武术中,真正飞檐走壁这门功夫的意义和形式[8],误导了很多不懂武术的人。
5.2“舞蹈化”,的影响
武术是一门艺术,对待艺术就要一丝不苟。而为了影视好看,有卖点,演职人员将戏中的武术情节设计得十分“舞蹈化”,致使武术的品格和特征别偷梁换柱,非但不能体现武术的灵魂,并且误导了观众。武术不像武术,舞蹈也不像舞蹈。对武术的严谨传承遭到了影视镜头的挑衅。
6 武术与影视的契合与对推动武术发展的作用
武术在影视中的展现不是用以炫耀、更不是用于征服、逞强,而是用于修身自卫、维护社会安宁、维护伦理秩序的一种手段;武术技术始终是贯穿武侠影视的主线,但是特技技术在影视中的泛滥使用,使武术大大失去了真实面目,造成观众对武术了解的错觉;武侠影视为武术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带动了中国武术产业的迅猛发展;武术是中国武侠影视的源泉,中国武侠影视是武术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这样看来,武术和影视通过一个“点”很好的契合了,武术得到了发扬光大,而影视也通过武术找到了营销的卖点。两全其美,堪称完美。只不过,有得必有失,在大战过程中我们也应当看到其中的弊端和影视对武术的副作用。
7 结论及建议
武术可以通过影视高科技新形式载体作为推销自己的工具。中国影视包括国外的大量影视,关于武术的部分,体现了武术的技巧性美学特征,展现了武术的文化品质精髓,也揭示出了武术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使得人们在看过影视后对中国传统的体育———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的一种营销方式能够使得武术作为产业时继续发展,继续发扬光大。关于两者结合时的矛盾与弊端,应该认真对待,认真分析,尽量避免。武术在影视中的发展点和结合方式应该在以后的实践中取长补短,不断发展、更新、壮大。
武术可以与影视制片公司联合,签订合约,每年出一定数量关于武术的影视,发掘武术题材,这样不但推广武术还加大了影视的看点;把专业武术运动员定量输入到影视公司,做专门的武术演员、武术指导、武术替身等。拍摄关于武术的记录片,用特殊的片种带动武术的传播,利用电视栏目、电影平台、高校宣传等多方联系、推广所拍摄的记录片。联合社会上的武术组织或者武馆,拍摄系列武术短片,为武馆等机构宣传的同时,也提高了武术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知名度。(下转第80页)(上接第20页)
参考文献
[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2]黄琳.影视艺术——影片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187-191.
[3]黎华.武术与艺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31-43.
[4]侯介华.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0-33.
[5]王宜文.影视艺术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76-284.
[6]邱丕相.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32-34.
[7]叶永胜,张公善.电影:理论与鉴赏[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76-84.
[8]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97-464.
武术价值 篇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产业结构变化和调整,武术的技巧功能、健身功能、社会功能逐渐走向市场,与经济相交融,相促进,体现出其经济价值,体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如何实现武术的经济价值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理论界对武术经济价值的深入研究。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对武术作系统分析,找出武术市场发展的优势以及武术经济价值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不利因素,最终寻求一条市场经济体制下武术发展的新思路,并对21世纪武术的发展做新的构想。
一、武术经济价格系统分析
从经济价格功能上说,武术无论作为竞技,表演的体育项目,还是作为娱乐、健身的体育项目,它都是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武术在经济功能上的作用有显性的、直接的,也有潜在的、间接的。本文将武术的经济进行系统分析。1.健身武术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健身、娱乐成为时尚,人们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积极寻求延年益寿的科学养生方法。作为现代体育运动的武术,具有健身、防身和修养等多种功能,恰好是健身、养身、娱乐康复和祛病延年等有效方法。据一位美国博士的研究约有300套武术套路可以治疗全身各种病痛疾患。据中国武协不完全统计,仅在我国就有6500万武术习练人员,这一数字是常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员的一半。从经济学的家度考虑,武术庞大的消费群体将为武术带来巨大效益。同时,健身武术经济价值还在与武术的健身修身效果的潜在经济效能,即通过武术训练,能增进健康,提高学习,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生产。2.竞技表演武术的经济价值。武术竞赛表演是为了满足大众观赏需要而举办的,实质上,武术竞赛表演是一种经营活动,而观赏者是消费者。随着改革的深化,武术竞赛表演越来越多,越办越精彩,到目前为止,武术正规比赛有国内的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国际的亚运会,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等。武术竞赛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完善,现已初具规模,影响十分广泛。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在一程度上实现了竞赛表演武术的经济价值。3.技击武术的经济价值。技击武术在现代社会主、要表现为散打,其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武术散打所需要器材、场馆和大型的散打比赛观众中。散打项目的增加使武术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充实和丰富,由于人们对武术相当热爱,武术散打比赛的观众越来越多,这将给举办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拓宽国际武术市场和武术国际化创造了条件。4.武术资源配置市场的经济价值。武术培训、武术健身、休闲娱乐等需要有关武术的器械、场地、技术指导员等支持。比如,武术馆、校等,在国内举办了多期国际武术培训班,培养并派出了一批批武术技术骨干,为武术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充分体现了其经济价值。同时,当今社会一切事物的建立和发展与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媒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媒体通过对事物的报道,不仅扩大其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而且也从中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武术运动也同样如此。
二、武术市场发展的优势
浅谈传统武术的存在价值 篇3
摘 要 由于竞技武术的冲击和传统武术自身功能的退化,在中国被奉为国之瑰宝的传统武术受到了冷落,这种态势影响了中华武术精髓的传承和武术文化的继承。探寻传统武术存在的文化价值、体育价值、防卫作用武术门派等,阐发、弘扬传统武术的内在神韵,以求进一步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关键词 传统武术 健身作用 防卫作用
一、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
传统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渗透了民族的风格、习惯、心理、感情等因素。所以从根本上说,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从技击性上看也是如此,传统武术经由世代传承,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单是一门将技击动作串连起来的套路,而是汇集了古往今来诸多行家无数心血的竞技文化。中国传统武术内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已经是多数习武者的共识[1]。
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易经》的阴阳五行说、中医的经络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依据的。像八卦掌中有五行八卦,就包含了《周易》的内容。太极拳中暗含两仪相生相克,就是根据了太极生阴阳,阴阳合为太极的阴阳学说的原理。他们拳种本身也以与之相关联的文化内容命名。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被称为“哲拳”。“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他认为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这种天、地、人和谐一致的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另外,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而不是分成几个部分单独训练的。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2]”。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同时,武术练功要求与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有关,也就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如孙福全《八卦掌》借助天地之气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由于中国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那些武功修养很高的人,为人往往恬淡寡欲,不会争强斗狠,如闲云野鹤,一派长者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二、传统武术的健身作用
武术有显著的健身养生的价值,人们从事武术练习,一般来说,除了技击,健身是主要目的。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人是把人体科学建立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基础之上的。中医理论认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武术练功能收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例如太极拳实际上都是阴阳法则在不同角度和方法上的运用,以达到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有序、平衡而固本培元、延年益寿[3]。
从健身的目的出发,武术作为一种运动形式,具有很多其它运动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它自由、灵活,它的运动量可以自己调节。身体素质好的人可以选择运动量大、时间长的套路;身体条件一般的人可以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的一段或一节。再比如,与其他多数运动形式相比,武术对外部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同样是健身方式,乒乓球运动需要球台和球拍,打篮球需要篮筐和篮球,而武术则什么都不需要准备,同样能够达到锻炼效果。除此之外,许多运动是有年龄限制的,而武术则是一项终身运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因此,有许多业内的专家认为,习武和跑步是日常最好的健身方法。
三、传统武术的防卫作用
传统武术诞生于古代,是拳脚相搏和使用传统武器的一种实用技术,是进攻和防卫的实用手段。而在当时,武术除了强身健体外,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保家卫国,增强人的战斗力。武术能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今天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可经常看到武林高手打斗时,一方常常略施小计就使对方动身不得、束手就擒,这些武打场面并非完全是虚构的。跆拳道能流传广泛,深得民众喜爱,其中重要的原因不仅是其刚劲优美的技击动作,也有独特的实战作用,它可以不用任何武器,赤手空拳与敌手格斗保护自身,能够正当防卫。“从武术的起源及发展史来看,武术是作为人类生存的手段之一被加以广泛传播的,其直接表现为武术的技击价值[4]。”关于武术这个方面的功用,已经有很多专门的论述,并且成为人文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的体育专业都作为一门课程开设,也有一些“武术防卫学”一类的专著出版,这里不再赘述。
四、小结
武术不是一门完全量化的学科。作为一个外行只能是看看热闹,研究根本无从谈起。武术理论的研究水平及其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资料建设。目前武术理论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不少与资料有关。有关传统武术的资料种类甚为丰富,大致有典籍文献、历史档案、口碑调访和拳谱抄本等。由于它的特殊技艺特点,很多资料在小范围内口手相传,如果不是武术界内特殊人士,未必就有机会全面地接触这些东西,有些珍贵资料就在这口手相传中流失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研究工作,影响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12.16.18.18.
[2]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7.66.
[3]任丽娟.武术的育人价值[J].西安:中华武术.1999(8).
武术价值 篇4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运动,其特色就在于武术是伴随着中国自古以来的深厚的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所以武术不仅仅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也是一种文化,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当今武术的发展主要是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两种形式,传统武术的竞技化是当前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武术究竟应该以哪种模式前进尚无定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之间的争议却成了当今武术研究的焦点话题,其争议的重点主要在于:武术竞技化过程中造成的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流失。诚然,竞技武术的发展进程中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巨大,但这不能否定我们建国以来几十年为此做出的努力,也不能对竞技武术全盘否定,武术的价值是武术发展的重要目标,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价值的变化方面。另外,武术的发展也要符合时代潮流,其自身的价值也应及时作出转变。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传统武术的概念
关于传统武术的概念界定,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做出不同的界定,这是因为传统武术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1]。在目前认可度比较高的是周伟良先生,他将之定义为传统武术是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2]。
1.2 竞技武术的概念
竞技武术是指在传统武术基础上,由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以套路和散打为两大活动内容,以教练员和运动员为活动主体,依照竞赛规则,以争取优异比赛成绩为根本目标的现代经济体育项目[3]。
2 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关系
当今武术的发展正在从一个单一滞后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竞技武术以其“高、难、美、新”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了中国武术的标杆,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传统武术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1983年至1986年,“动员了全国8000余名专职武术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耗资100多万元,开展了我国武术发展史上空前的‘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文化遗产’工作。”那么其具体成果就是是:“初步查明流传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编写的各拳种理论、技术和传播、发展的典籍《拳械录》和《武术史志》等651万字;录制的70岁以上老拳师拳艺394.5小时;”收集了有关文献资料482本、古兵器392件、实物29件[4],这是传统武术发展的根基,也是未来保护和发展的难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但由于西方竞技体育的传入和时代性的原因,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竞技武术究竟能不能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竞技武术能否代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这都是现在正在探索的问题。实际上,关于竞技武术的争议在于:竞技化严重,武术套路也成了体操式的程序化动作,这种改变的优势是能够有统一的量化标准,有助于武术的推广,其不足则是与武术文化内涵传承相割裂,大大削弱了武术的技击属性,失去了中国武术的特色。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存在即是合理”。作为新中国以来武术的一大创新,竞技武术有其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竞技武术动作高度协调、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真可谓“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具有很大的表演、欣赏和健身等价值,是新时期武术创新的一大成果,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从事物的单方面评判其好坏,要联系其背景和所处的位置。笔者认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争议主要在于竞技武术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传统武术,但并没有带动传统武术的创新发展,反而削弱了传统武术的影响力。诚然,竞技武术并没有带动传统武术走向世界,但不可否认的是竞技武术的发展给传统武术带来了机遇和方向。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CCTV武林大会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诞生,2013年全运会上出现了武术套路(传统项目)的比赛。所以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应该是一种相互学习和促进的关系———传统武术为竞技武术提供必要的营养,竞技武术也应带动传统武术的发展,促进传统武术价值的改变,这样才能促进武术的大发展。
3 传统武术的价值的转变
温力先生在中国武术概论中将武术的价值概括为:健身、技击、教育、观赏经济等价值[5]。而传统武术是伴随着农耕文明与生产劳动,是在个体自卫群体抗争禽兽袭击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并得到社会的重视和利用。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它融汇了中国的古典哲学美学中医等理论。因此,传统武术几乎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要素成分,涵盖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6],所以传统武术价值的传承和发展必须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做出足够的转变。作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排头兵”,竞技武术虽然不能代表传统武术,但其飞速的发展给传统武术带来了足够的思考,也影响和促进了传统武术发展价值的转变。
3.1 健身价值的转变
健身价值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练习武术是通过人体的运动实现的,练习者只要进行适度的身体运动就能够强身健体增进健康。但以以传统武术的价值而论,技击价值是其主要价值,健身价值是次要功能,大多数的习武者也是在习练技击过程中达到健身的目的,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少林寺武学是凤毛菱角但当今时代的发展,技击价值已不能作为武术价值的首要功能。在这方面竞技武术做出了榜样,其健身价值也是非常明显。其实传统武术在健身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闻名于世的太极拳就是范本,传统武术拳种丰富,除了太极拳之外,尚有“形意拳”、“八卦掌”等优秀拳种。而且传统武术大都朴实严谨,具有长期性,习练者不用追求太高的技术难度。另外,传统武术大都传自民间,非常便于推广和学习。因此,由竞技武术带动的传统武术健身价值的转型是新时期发展武术的必由之路,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必须作为传统武术推广的首要价值,传统武术要想更好的发展,进入广大群众中去,这种转变就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了。
3.2 技击价值的转变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自远古社会以来,武术就是伴随着人类为了生存同野兽和自然的搏斗中萌芽和产生的,之后又主要被应用于军事和战争,技击术是其能够不断被应用和发展的关键。在冷兵器时代,武术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它的技击价值,实战是当时武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开始,也是认识武术的目的和终结。
传统武术的技击属性是武术得以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也是传统武术的特色。我们现在所耳熟能详的武术家主要是传统武术的习练者,从杨露禅到杨澄浦,从叶问到李小龙,传统武术的技击之术被发扬到极致,所以许多学者在对竞技武术进行批判时的主要理由就是:竞技武术套路技击属性的丢失。以竞技武术套路来说,其本身的确缺少技击属性,但以散打为代表的竞技武术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将传统武术的技击属性保留了下来。传统武术讲究以势守人,以气摧人,以巧胜力,以力打弱,以长制短,以近制远,以柔克刚。同时,又以刚克柔,以圆防直又以直打圆,以圆制圆又以直打直,以虚击实又以实击虚。以散打为代表的现代竞技技击术在打法上趋向科学化与系统化,由于场地、时间的限制,竞技者更讲求技击的效率。现代技击总体节奏日趋迅速、激烈,要求竞技者必须有良好的体能和耐久力[7]。简练直接的这种表现形式,是现实的需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所以传统武术技击价值仍然存在,但其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传统武术的发展必须在技击价值的表现形式上积极改变,以适应时代的潮流。
3.3 观赏价值的转变
娱乐和观赏价值伴随着武术的发生发展逐渐丰满起来,在古代,武术主要是一种技击术,人们除了用它进行实战之外,在日常的操练和对抗性练习时都可以观看,这是武术的观赏价值的雏形。纵观当代武术的发展,再没有一种武术形式比得上竞技武术,其表演价值已经被展示到了极致,武术本身的艺术之美非常鲜活。其实,自古代社会以来,由于人们娱乐生活的匮乏,对于武术的欣赏价值非常关注,所以人们会对打擂台情有独钟,这时候往往都是万人空巷。但除去这种擂台上的武术之外,其他的武术表演非常有限。除非是迫于生计,一部分的武者会走向街头习武卖艺,这是人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多的武术表演。所以现今的传统武术不能再孤芳自赏了,必须要走出来,要让别人感受到传统武术的美之所在。传统武术也具有娱乐性,它不但有竞技武术的爆发式的美,也有那种涓涓细流式的渗透,传统的武术发展到了今天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健身自卫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传统武术的全部内容倾注着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心理、民族美感和民族精神[8]。竞技武术给传统武术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但传统武术必须适时的对其观赏价值做出改变,调整自身,走出家门、国门,才是当今武术发展的时代需要。
3.4 经济价值的转变
武术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发展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发展经济,所以拥有雄厚群众基础的武术运动也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武术能使人们强身健体,这样就间接的帮助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武术还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享受社会的消费品,人们生活不仅需要物质消费,也需要精神消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竞技体育水平,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努力发展高水平的武术产业,尽早建成完备的武术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10]。所以将武术产业化,把武术推向世界不仅能促进武术的发展,更能创造无数的经济价值。在这方面,竞技武术走在了前面:《武林风》、《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等专业武术栏目的推出,是武术产业化的标志。既然竞技武术带来了春风,传统武术也要积极改变其经济价值的方向,要打破传统的传承方式,将传统武术资源开放共享,转变传统武术经济价值的表现方式,将传统武术推广开来,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河南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两个国际顶级的传统武术赛事的出现和成功,长此以往,传统武术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4 余论
现今武术的发展处在一个各种事物更新速度极快的世界,传统武术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及时的做出创新和改变,传统武术只能是逐渐的衰落和消失。竞技武术的极大发展固然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但也促进了传统武术价值的积极转变。但传统武术的发展,不能只是单纯的竞技化,这样只能是将武术与文化内涵割裂。我们不但要重视竞技武术的影响,也要积极的对传统武术的价值进行思索和创新,努力找到传统武术发展的新思路,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武术。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比较分析法探讨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竞技武术固然对传统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但却积极地促进着传统武术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传统武术价值的转变。竞技武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武术价值的转变,适时改变实现传统武术价值的表现形式,能使传统武术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1.
[2]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0.
[3]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9.
[4]国家体委武术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446-448.
[5]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6]颜世亮.试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价值差异[J].新西部,2012(9):178-179.
[7]史俊.传统武术与现代技击的差异[J].搏击.武术科学,2006(3):36-37.
[8]陈湘丽,王志斌.试谈武术运动之美[J].张家口农专学报,1999(S1):48.
[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0-03-24].http://www.gov.cn/,2010-03-24.
武术价值 篇5
在武术传播的研究文献中,有关于学校武术传播的纵向研究中多次提到学校是武术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学校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主阵地”,武术本身的发展和普及也决不能忽视学校这块重要阵地。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在保留其基本精髓的基础上对动作和规则加以改良,使之更适合作为教学训练的内容和比赛的项目,并通过学校作为主渠道向青少年推广,从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反观他们国家在各级学校体育课中民族体育项目的比重和普及情况,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柔道馆、跆拳道馆,就不难明白这些民族体育项目代表亚洲进入奥运会决不是偶然的。学校不仅应该成为种种奥林匹克体育运动项目的推广基地,更应承担起发展民族体育、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同时,中国武术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许多其他西方体育项目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国武术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与意义,学校体育应将武术文化教育纳为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武术文化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推动学校体育全面发展。
3.2学校武术文化传播形式的单一性
近现代以来,学校体育的开展基本上实施军事体操模式,学校武术的开展沿袭或者仿照了军事体操的模式。从上世纪20年代开展中华新武术始,学校武术就被竞技化、模式化,甚至格式化了,体用兼备逐步淡漠,“理、法、势”渐渐只留下了“势”,武术教材枯燥,难度偏高,致使许多优秀的拳种失传,中华武术的精华濒于遗失。解放后推行的武术开展模式,重套路轻技击,重势轻法,重势轻理,从教学、训练、比赛、规则等方面基本参照西方体操模式。上世纪末虽然武馆武校蓬勃发展,高校、体院专门设立武术系科专业,然其依旧采用西方竞技体操的教学、训练、竞赛的开展模式。竞技是属于少部分人参与的活动,武术一旦唯竞技化,就远离了健身、健康,也就背离了武术的社会存在作用,其在学校的传播形式也就只适用于少部分人,即专门从事此项活动的武术教师、武术教练、武术队员,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都缺乏兴趣,只能敬而远之,止于欣赏。
3.3学校武术文化传播的制约性
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严重缺乏本土文化的继承,制约了武术文化的传播。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整个过程中,竞没有一门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使得绵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断层的危险。武术也不例外,武术教育一定程度的缺失,不仅使西方体育项目在中国大行其道,就连与武术渊源颇深的韩国跆拳道和日本空手道等亚洲体育项目在中国也异常火爆,而参与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学生,属于国粹的武术却备受冷落。青少年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武术如不能在新生一代身上得到传承发展,必定面临失落或消亡的危险。武术如在国内都不能盛行的话,何谈在世界上传播。虽然建国之初我国就把武术列为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可武术在我国学校中开展得情况并不好,主要原因有:一方面体育教材中武术所占份额太少。如“中小学体育课中武术内容的比例只有8%”,有的学校体育教学根本没有武术内容;另一方面缺少武术功底过硬的师资队伍,这与我国武术发源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在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强调了在中小学加强武术课的问题,这为学校武术发展提供了契机。
4结语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在学校文化教育中有着较强的价值功能,已受到国人乃至世界其他民族的接受和认同,正在融人世界体育文化发展之中。但是在当代学校武术文化传播中应客观评价其特征,加强其传承,促进武术运动的本土化教育,并把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体育国际化的一个切人点,推动武术运动的国际化发展。
武术价值 篇6
【关键词】峨眉武术;巴蜀文化;健身养生;价值;拓展
The Body-building and Health-Preserving Value of Emei Wushu and Its Development
TIAN Wen-l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 Chinese Wushu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developed in various styles and schools for different reasons. Emei style boxing enjoy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Wushu and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features. This thesi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ing and field study, probes into the body-building and health-preserving function of Emei Wushu. It aims at exploring the social value of Emei Wushu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
【Keywords】 Emei Wushu, Bashu culture,body-building and health-preserving value, developing
1 前言
峨眉武术是以巴蜀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运动特色,在川内流传悠久、根基深厚、源流有序,并具有浓厚巴蜀地域风格的武术技术体系。峨眉武术起源于四川中部峨眉山,据四川史地丛书《峨眉山》记载,峨眉山早在战国时期就成为四川武术的聚散地。峨眉武术主要的特点表现为:一、峨眉武术功法独特,套路繁多,具有很强的技击性;二、峨眉武术具有很强的健身功效,练习中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将阴阳虚实和人体盛衰之机理与武术中动静功法相融汇,常年练习,能强身健体。三、峨眉武术枝繁叶茂,素有“树开八花,八花八叶扶”的美誉,深受广大群众的喜好,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1〕。
2峨眉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
2.1峨眉武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心身合修、延年益寿的健身作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健康包括了身心两方面因素。峨眉武术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形神兼,各种功法和技法皆以意领动,心动形随,以形达意,形意结合,在动静疾徐,闪展腾挪中追求高尚的精神气质。如燕青拳以”手眼身法步,精气神力功”为八法;气功是峨眉派武术内功的基本功法之一,在精修内功的基础上,修炼各套武功。仅峨眉养生功就有十二桩功、九九还阳功、养生功、纯阳六合掌、太乙金刚掌、逍遥游桩法、地仙炬丹法等20多种功法。这些功法多为清道光年间峨眉后山方士何九根所传,以方家妙法修炼度用,探诸家内功之玄机,摄各派养生之精华熔于一炉。其特点是以传统养生为导引,运用独特的采气方法,奇妙的意识诱导,神速地调动内气,自然的升降开合,适度的刚柔相济,灵活地吞吐浮沉。它主张“身心合修”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与老子的重柔主静”的思想相通。练功不仅要求动作姿势规范,技巧完美统一,更注重精神、意识、气、息的锻炼;通过内练,培养人体元气、正气,改善人体内在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做到以内助外,以外促内,内养外修,内状外强。一方面使我们作为生命载体的身体状态得到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确实使自我精神感受得到全新的体验和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内外兼修、性命双修的特点和功能,具有壮内强外的全面健身作用,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健身体育。也正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任何健身力法的显著特征,峨眉武术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得到广泛推广。
2.2峨眉武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经常从事峨眉武术运动,能明显地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如经常从事武术锻炼的运动员安静时出现心搏徐缓和低血压现象。这种脉博徐缓和低血压现象,随着武术锻炼的年限增加也愈为明显。进行武术锻炼的人的脉搏频率和收缩压增加较少,恢复时间也较快,出现了“节省化”现象。由于武术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这种良好的影响,因此在医疗体育中常利用武术运动作为预防及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手段。长期从事峨眉武术练习,能使体内各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改善和提高全身的新陈代谢过程。这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保持动脉血管的弹性,使血压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预防老年性高血压的产生。
2.3峨眉武术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峨眉武术练习过程经常会进行“屏息,憋气”,故是在缺氧情况下完成的,经常在这种缺氧情况下练习,必然会提高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在武术运动中要求有规律地进行呼吸,做到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如:一些踢腿,冲拳,下蹲等动作,要求同时进行呼气,而一些屈体回收等动作则要求同时吸气,并做到呼吸深长均匀。所以长期从事峨眉武术练习会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2.4峨眉武术运动对神经系统机能的影响
练习峨眉武术时要求身体各部肌肉协调配合。同时武术运动要求“动迅静定”,动就要像闪电流星那样快速,静就要像山岳一般的安稳。这些都能锻炼神经系统的机能。
2.5峨眉武术对人的意志品质和道德风尚、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影响
峨眉武术历来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并要求常年有恒、坚持不懈,这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经过长期锻炼,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人勤奋进取、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振奋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未曾习武先学礼,未习武先习德”是习武的首要条件,峨眉武术自古到今一直被人们当成修身养性、健全人格的一种手段。“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是历来教武育人的准则。武术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诸如尊师爱生、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增进友谊、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等品德,都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正是武术运动促进了传统道德标准与社会主义文明的结合。这不仅是峨眉武术道德观念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的做人准则、健全人格价值的具体表现〔2〕。
3峨眉武术在全民健身养生中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峨眉武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其技术自成体系、特点鲜明;深受巴蜀文化的熏陶、巴山蜀水的滋养,其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特色明显。然而今天相比于少林拳及武当拳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没有被广泛地推广出去,并不成体系。出现这样的局面与宣传推广工作不到位和其他资源的整合不够,自身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工作不到位密切相关。
4峨眉武术健身养生价值发展策略
4.1产业化发展峨眉武术
峨眉武术本身就是以“秀甲天下”、世界双遗产(文化和自然)之称的峨眉山为发源地和集散地的,又有着和齐鲁、三晋等地域文化一样灿烂辉煌的巴蜀文化为底蕴。因此,紧密围绕巴蜀文化,对自然旅游资源、饮食文化资源、戏曲茶艺资源进行开发是峨眉健身养生武术发展的上上之策。当前正值建设“中国第一山”的关键阶段,这也是历史再次赋予四川武林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继承发展峨眉武术,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峨眉健身养生武术,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峨眉武术融入“中国第一山”的建设中去,走武术与文化、武术与旅游、武术与民俗协调发展的路子,使峨眉武术发展形成产业化,成为旅游产业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
4.2进一步挖掘整理,形成体系
峨眉健身养生武术虽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但目前看来并不成体系。可以考虑将众多的套路、功法、器械等内容按照一定的类别归属形成体系,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理清峨眉武术体系的脉络,更有利于峨眉健身养生武术的宣传推广、继承和可持续发展。
4.3树立普及发展理念并对其加以创新
我们对于峨眉武术的研究和开发,应该建立一种发展的机制,树立一种发展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信发展是峨眉武术持续生存的先决条件。这一点,应该是峨眉武术生存和壮大的最好途径和经验。其次我们应对峨眉武术加以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从传统中寻求发展的源泉,创新是唯一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在峨眉武术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保持生命力旺盛的新的峨眉健身养生武术。充分发挥它的养生功能作用,造福人类。树立全球意识,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养生武术技术的科学性。峨眉健身养生武术的创新,不仅要表现在对传统峨眉武术存在形式的创新,而且应更多地从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从文化的当代价值出发,与时俱进,同我国武术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使峨眉健身养生武术的创新与发展更具时代性。
4.4走改革峨眉武术创新之路
峨眉传统武术要发展,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现代的观念、破除封建迷信、门户之见。用发展的眼光将那些无用的、玄虚的、伪装的、不科学的东西革掉,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借鉴与保留、传统与现代、区域与全球等关系,义无反顾地坚持改革,树立创新理念。在保持峨眉武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对民间传统武术进行加工、提纯、深化,并加以科学的论证。对整理创新的、可推行的养生武术进行包装(动作包装、技术包装、音响包装、器械包装),同时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资源互补、优势互补,使优秀的峨眉传统武术发扬光大。积极引导峨眉养生武术不断更新、发展,适应现代需要。加大挖掘整理和推广民间传统武术的力度,重视科技指导和信息管理。不断地挖掘民间峨眉传统养生武术,不断地整理、规范、提纯、推广、充实民间养生武术,以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峨眉养生武术的比赛表演,增进技术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通过比赛的形式,推动峨眉健身养生武术不断向前发展。
5结论
峨眉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集健身、防身、修身养性于一体。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峨眉武术的健身功能非常全面,它注重人的内外兼修,强调从精神到肉体,由内到外,循序渐进地全面进行锻炼,从中了解、领悟做人真谛,完善人生价值,提高人生的修养,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开展峨眉武术活动,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它将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啸原.刍议峨眉武术文化的现代流变与特征〔J〕.武术文化研究,2010(7):13.
〔2〕姜玉泽.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探析〔J〕.聊城大学学报,2004(3):81.
近代武术价值的变迁 篇7
1 关于武术价值
价值问题可以说是与人类共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任何时代的人们在生活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2]。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 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 二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 价值是在二者的关系中生成。因此, 价值既有客观性, 也有主体性。
在传统社会中, 人们需要一种技能来防身自卫和强身健体。这是武术价值的主体性要求。而作为人实践活动产物的武术又具备了这种属性和功能。这是武术具备了价值的客观性的要求。所以, 武术价值是武术以自身的属性来满足社会需要的效用关系。
2 传统武术的价值取向
“所谓传统武术, 是指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 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 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 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 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形式”[3]。传统武术早在先秦时期, 便由远古的萌生发源, 发展为武术的雏形。经历了各个朝代时期的不断发展, 到明清时传统武术的体系已经的形成, 中国武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归纳起来传统武术的价值功能主要有技击价值功能、军事价值功能和娱乐价值功能。
3 近代武术价值的变迁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 这百年的历史, 是中华民族遭受奴役、承受压迫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历史。由于中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剧变, 传统武术的根基逐渐地消蚀, 社会对武术的需要也发生了变化, 这使得武术的价值、功能在这个特定时期内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3.1 军事技击价值功能的减弱
近代武术价值的变迁首先表现在武术在军事价值功能上的弱化明显, 决定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3.1.1 军事科技的发展
在冷兵器时代, 武术在军队中训练占有重要的地位, 武术在军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鸦片战争的枪炮声, 不仅打破了中国沉睡千年的大国之梦, 而且显示了火器的极大威力。
当西方列强的的长枪短跑碰到清政府的大刀长矛时, 中国军队的抵抗往往是一触极溃、不堪一击。这个事实, 使清政府中的一些开明官僚认识到, 为了“剿贼”和“御侮”, 非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不可。基于以上认识, 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 用洋枪洋炮和洋操取代落后的弓刀鸟铣和传统的武艺训练。同治年间, 清廷进口了大批“洋枪”、“洋炮”, 并开办工厂进行仿造, 开始以新式火器装备军队。光绪二十年 (公元1 8 9 4年) 甲午战后编练的“新军”, 已全部采用新式火器。随着军事技术的提高, 战争方式的变化, 武术的军阵格杀价值日趋衰微, 清军火器装备日益增多, 以传统武艺作为主要战斗手段的时代已经过去, 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军事科技。
3.1.2 武举制的废除
武举制是我国封建王朝选拔军事人才的一种制度, 最终目的是为了统治者服务的。武举制自隋唐创立以来, 在中国史上是一件大事, 它在其他方面的作用暂且不谈, 就在武术方面来说, 无疑给武术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武科举考试制度激发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青壮年不断求得武学知识的欲望, 为封建时代军队的建设带来了积极地影响。清军火器装备在逐渐增加, 到甲午战后募集的新军, 已全用洋枪装备。显然, 科举考试的硬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军事无关。由此育成的武举人、武进士。已无法担任训练军队、指挥作战之职。
在“举国上下, 莫不知其无用”的呼声中, 光绪二十七年 (公元19 01年) , 清廷下令废止武科。至此, 武术从总体上退出了军事技术的范畴。武术的军事价值功能大为削弱。
3.2 教育价值的提升
传统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 如同仇敌忾、抵御外诲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孙中山曾经说过“以振起以来体育之技击术, 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推而言之的尚武精神”。可见在那个时期武术不单单是普通意义上的体育项目。而是变成一种可以振奋民族精神, 使全民可以尚武健体的一种教育手段。“武术教育成了实现近代国人所孜孜追求的“强种保国”的重要途径, 这也正是近代武术教育价值功能发展的根本动因之所在。”[4]
辛亥革命以后, 许多社会名流认为当时在火器较为广泛应用之后, 国人大多因为技击性的要求而放弃了武术的习练, 则可能导致国民的体质的急剧下滑。所以纷纷提倡技击, 振起尚武精神。随后, 一些学校开始在体育课中增添体育课。19 15年, 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 通过了《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的议案, 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 此项教员于各师范学校养成之”, 此时, 中华武术正式进入学校教育, 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内容。这表明, 武术的教育价值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3.3 竞技观赏价值功能的开发
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西方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政治上的侵略, 西方的文化也源源不断地侵进。受西方体育思想的影响, 传统武术在发展自己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重新认识和改造自己, 比如马良所创造的新武术, 南京、重庆中央国术馆所教习的武术内容和比赛形式, 都掺杂了大量西方体育的思想、模式, 使武术朝着竞技化的方向发展。在20世纪初, 武术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运动会上, 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19 14年11月江苏省的第l届省联合运动会和19 15年11月的第2届省联合运动会, 都把武术列入了正式的比赛项目。在19 23年全国武术界发起的“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设有100多个表演、比赛项目。这些都表明了近代武术竞技化的发展趋势。这些都使武术的观赏功能得到了开发, 武术的竞技观赏价值功能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3.4 健身价值功能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 各界人士倡导“强国强种”, 其中民族传统武术受到了广大人们的重视。中国要救亡, 要图强, 就必须加强国民的体育锻炼, 增强民族体质, 以立强兵之基, 富国之本, 这种认识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 武术作为深深扎根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体育项目, 他所具有的强身健体的功效,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时社会上一些教育家和名人, 延揽武术人才, 开办和组织以推广和研究武术为宗旨的社团。这时很多城市建立了一大批武术会社, 比较出名的有上海的精武会、中华武术会, 北京的北京体育研究社、天津的中华武士会等等。作为政府机构的南京中央国术馆在19 28年成立以后, 各省、市、县通设国术馆。这样, 民国时期, 武术组织遍布几乎所有的城镇。当时武术在强健国民的身体、增强民族体质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近代是中国武术价值变迁的重要时期, 在这段时间武术价值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通过与之前武术价值的对比, 可以得出武术作为军事的价值功能得到很大得削弱, 而作为教育的价值功能得到增强, 竞技、观赏的价值功能得到开发;作为健身、养生等一些方面的价值得到发展。
摘要: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 中国武术在价值作用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武术的价值, 对武术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近代中国武术价值的变迁进行了探讨。认为近代武术价值在特定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武术作为军事的价值功能得到很大得削弱, 而作为教育的价值功能得到增强, 竞技、观赏的价值功能得到开发;作为健身、养生、等一些方面的价值得到发展。
关键词:武术,价值,变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李连科.哲学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62.
[3]周伟良.行健放歌——传统武术训练理论的文化诠释[M].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5.
武术价值 篇8
1 中国传统武术礼仪的文化内涵
“礼”,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和仪式等。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是指传统习武者在习武群落中为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特定关系,并为所有习武者所共同认可的,而表现出来的具有浓厚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礼节、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武术礼仪是武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从徒手到持械,从课堂到竞赛场,以至各类武术活动,都应有具体的礼节规范。从内涵看,它体现了德、智、体、美“四育”齐备,又体现了“武不犯禁”、“勇不滋乱”,既体现了文武兼备,又体现了虚心求知。武术礼仪一直以来被习武之人自觉地、认真地贯彻和执行。
传统武术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特色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而重大的影响。“文化既包括思想观念,又包括风俗习惯;既包括心灵的习惯,又包括身体的习惯。”传统武术礼仪文化明显具有这种思想观念与风俗习惯相结合、心灵习惯与身体习惯相结合的文化特质,它体现了习武者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有机统一。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的产生且成为传统文化的特色,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作为武术文化视野中的又一景观,武术礼仪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对习武群落而言,又具有一种普遍的精神指南意义。传统武术礼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习武群落中,有着不同具体内容,但其主体精神则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为不同时期的习武群体所认同。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也是构成中华武术文化的一节重要链环。”
2 中国传统武术礼仪在武术教学中传播的必要性
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水平、国民素质和生活习惯的反映,也是规范社会秩序、调节社会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是近年来,在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国民素质的提高却显得相对滞后。就当代青少年而言,无论是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还是个人综合素质方面,都应该是国民的典范。但据调查,青少年自认为礼仪修养很高或偏高的只占3.5%,而自认为问题较大的占33.1%。诸多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还缺乏基本的礼仪知识和修养,校园里不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如不讲卫生,乱扔垃圾,践踏草坪;不尊重师长;上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衣着不合礼仪,奇装异服等等。这些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隐忧。在青少年中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人才质量,与我国几千年礼仪文化背道而驰,给我们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
随着武术运动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各学校体育课中武术项目的开设,习武者数量大大增加,一方面对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出现了武术教育者只重视技术教学而忽视礼仪文化的教育,这势必会对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武术教学中贯彻礼仪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不学礼,无以立”说的就是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从学“礼”开始。中国传统武术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沿袭了重视礼仪教育的文化传统,在育人方面具有突出的功能。例如武术中的拳礼,又称请拳,是武术中礼仪性的招式,即打拳或舞器械开始前和结束后的礼仪。武术中的其它礼仪有“鞠躬”、“抱拳礼”、“和十礼”、“举手礼”、“一字礼”等。在武术教学中开展礼仪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需要。青少年肩负着21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爱劳动、守纪律的一代新人,使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者,而礼仪作为人们交流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未曾习武先学礼。”武术礼仪教育是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因而要重视礼仪教育,使其成为青少年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借助影视、网络和图书等媒介的传播,已在中小学校园里有相当影响,散打“王中王”柳海龙、“套路王”李连杰等武术明星几乎尽人皆知。
因此,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教授武技的同时传播传统武术礼仪文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 中国传统武术礼仪在武术教学中传播的价值
3.1 可以促进青少年武德精神的培养
武术是一种武技,学习武术对人还有一种武德的教育作用。武德可以理解为掌握武技的人所应具备的道德,是习武者为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精神自律的体系。传统武术礼仪规范备受武林中人的推崇。谦虚恭敬,重视和合,也是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基本要求。武术家合于“礼”的行为规范,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传统武术伦理道德文化中的丰碑。“尚礼崇德”是习武者伦理道德的基础,也形成了习武人生活的基本准则。在武术教学中传播武术礼仪,使青少年在学习武术礼仪时注重武德精神的培养,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苦乐观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观,为自我修养的提高、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3.2 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
从社会学角度讲,伦理道德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伦理道德关系从它产生的时刻起,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活动形式,就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从武术师生关系确立后,学生也就开始了他的习武生涯,而教师在传技授艺的同时,又有道德教育的责任。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措施,抽象的道德训条和伦理规范,逐步变成习武者个人的情感体会和价值认知,从而在习武中躬身实践。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文化是一种关于道德修养、健全道德人格的文化。我国青少年在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武术教学中礼仪文化的传播,对于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必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3.3 可以加快青少年社会化的进程
礼仪文化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重要条件。礼仪是建立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传播礼仪文化是促进人际关系协调的重要方式。一个习武者要想在武林中得到认可,获得尊崇,对武术礼仪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同样,一个人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同,赢得组织的信赖,求得自身的发展,在行为上就必须循礼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举止有节,礼貌周到的人一定会给他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这将为其未来工作、业务拓展和私人情谊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因此,在青少年中传播传统武术礼仪文化能够使青少年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在人际交往中充满自信,造就和谐、完美的人际关系,进而取得事业的成功。
4 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了解的今天,在武术教学中传播传统武术礼仪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摘要: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术教学中传播中国传统武术礼仪文化可以促进青少年武德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从而加快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传统武术,礼仪,武术教学,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白全贵.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2]周伟良.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3).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王康.社会学词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5]毛海涛,黄利华,蔡清顺.析中华传统武术的礼仪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6]冯昀.加强中小学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5).
[7]曹琼瑜,刘丰.武术礼仪与武术精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5(12).
传统武术教育价值探析 篇9
1、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
武术最大的价值是其健身价值。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逐渐普及和推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健身锻炼。在众多武术套路动作中,太极拳普及的范围最广,而且最易被大众学习和接受。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注重呼吸,拳式也容易掌握,适合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学习和锻炼。武术动作复杂而又灵活多变,强调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长期通过武术动作进行锻炼对神经系统活动的均衡发展会有显著的效果。另外,武术对呼吸要求极高,其呼吸方法依据动作的变化有所不同,通常有提,托、聚、沉、憋气及闭气等等,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大。武术动作的活动幅度较大,对柔韧性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长期锻炼会使韧带的弹性得到增强,同时还会增大肢体力量,以此增强锻炼者的身体素质。另外,武术锻炼对人的体形也起到了改善作用。武术锻炼对身高有一定的影响。武术对各关节活动的范围比较大,武术动作千变万化,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改善人的体型。武术锻炼对预防驼背也有明显作用。
2、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
传统武术经过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讲究内修外练、术道并重。武术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文化,向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武术中的身体运动和其他体育项目有很大的区别,它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还展现了其文化、哲学和美学的涵义。武术注重德、功并重,尤其以武德为先。相较于其他体育项目,武术体现了中国文化刚健有力、积极向上的精神特点。西方体育文化注重攻击,讲究快、狠、猛。而武术注重“养”,养练结合,是为了增强体质,以追求身体健康长寿为目的。武术较量也是“点到为止”。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武术应该与时俱进地发展,以新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向世人展示其独特魅力,在传播过程中发挥出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
3、传统武术的德育价值
武术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缩影,武术的道德规范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勇、侠、义、礼”思想。“忠”指的是忠君爱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和传承武术。“义”和“勇”是儒家与兵家所推崇的美德。重义轻利,见义勇为,讲求诚信也是武林前辈的一贯教育传统。在今天,我们要继续传承这种武术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生活和学习当中。目前社会上仍然有不法分子扰乱社会秩序,甚至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给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了阻碍。这就要求我们要宣扬武德精神,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制止不正之风。“侠”是武的派生物。当今社会我们学习武术并不是为了培养侠客,我们要从“侠”的本色中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要宣传“侠”的思想,树立社会的正义之风。“礼”是儒家所推崇的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要融入“礼”,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等。
4、传统武术的美育价值
传统武术还具有很高的美育价值。传统武术动作大多刚劲有力,具有一种独特的力量美。另外,传统武术套路都是来自于古代民间,大多是民间拳师在实践中模仿动物或其他事物演变发展而来的,独具一种特殊的美感。如“苍鹰捕食”、“大鹏展翅”,给人一种威猛雄健的感觉,体现了动作的意境美。武术动作中对“动”、“静”、“起”、“落”、“快”、“慢”、“轻”、“重”、“高”、“低”、“刚”、“柔”分寸的掌握,将其形成互为补充,互相衬托的辩证统一思想,充分体现了传统武术套路的鲜明节奏感,体现了其独特的神韵美。
5、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传统武术教育价值的分析,在当今社会要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发展武术,培养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对武术的热爱,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武术锻炼当中。武术锻炼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毅力。武术对锻炼者的毅力品质要求很高,我们要大力倡导武术教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武术学习和训练,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坚强意志品质的的培养。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通过学生进行传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毛明春.中国传统武术与时俱进的理论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2003,(2).
浅析武术表演的艺术价值 篇10
1 武术表演的艺术价值
1 . 1 武术表演的文化价值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瑰宝,承载了中华5000年的文化精髓。中国武术历史悠久,亚洲其它武术形式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中国武术的影响,跆拳道、柔道、泰拳以及菲律宾的棍术都有中国武术的影子。可见,中国武术不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儒家、道家、佛家、中医、哲学、美学等文化思想的影响,形成一个门类众多、门派林立的武术体系。正是由于受到多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中国武术深深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武术表演是武术的一个重要的呈现形式,通过观看武术表演,可以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中国武术的文化魅力和精神价值,产生一些顿悟。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几乎是中国功夫的代表,2011年在第九届少林武术节开幕式上,以少林武术为主题,上万人进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武术表演,表演中整体的队形、攻防的对换,体现出“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的中庸文化思想。整场演出“以武为魂、以武出彩”,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禅学和佛学思想,完美的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体现了少林武术的精髓和魅力。
1 . 2 武术表演的观赏价值
观赏价值是武术表演最重要的价值,武术表演的本质是一种娱乐形式,带给受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满足审美的体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事实上,自古以来,武术表演就是古人闲暇时娱乐的重要活动之一。早在春秋时期,贵族之间就盛行“斗剑”,这项运动主要目的不是比较功夫的高下,而是为了纯粹的娱乐表演而已。著名的鸿门宴事件中,项庄与项伯舞剑也是酒席中的一种娱乐形式。时至今日,随着观众个人品味的提升和审美观的提高,武术表演的观赏价值被充分的体现。武术表演类节目连续上中央春节晚会十余载,本身就说明了舞蹈表演得到观众的认可。《盛世雄风》《对弈》《行云流水》《功夫世家》《英雄小哪吒》等春晚武术表演节目被反复的播放,依然受到观众的喜爱。
要谈武术表演的观赏价值,就不能不提武术表演的服饰变化,服饰是舞台表演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重要元素,服饰的选择对武术表演节目的艺术化呈现具有重要作用。很多武术表演节目中正是采用新颖的服饰,烘托出其独特的艺术特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对弈》节目的表演中,为了烘托中国传统围棋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表演者刻意穿上灰红相间的表演服,将中国围棋时而飘逸灵动时而刚猛迅疾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另外,中国武术门派众多,不同的武术门类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武术文化,表演者身着不同武术门派的服饰进行表演,观众可以清楚的欣赏到不同武术门类的拳法和文化习俗,感受到中国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总之,服饰使武术表演无论是在文化消费还是在视听盛宴都有一定的提高。
灯光也是武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在武术表演过程中,恰如其分的灯光对于烘托人物心理、营造剧情气氛、表现天气景物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些成功的武术表演中,有经验的灯光师通过忽明忽暗的灯光变化和色彩的不断调换,让观众感受到武术表演剧情的紧张和情感的变化。2002年在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的大会上,武术表演节目《武术风》获得了参会人员的好评,节目表演过程中,灯光师充分利用灯光色调和明暗的对比,将中国武术的内涵完美的表现出来,日本代表团成员赞不绝口。
道具也是武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提高武术表演欣赏价值的重要载体。武术表演的道具有大道具和小道具之分,假山、巨石等属于大道具,刀剑等器械则属于小道具。2007年,大型武术表演节目《禅宗·少林》中极好的运用到大道具来展示武术魅力,整场演出都是以巨幅的嵩山图像为背景,恰如其分的烘托了气氛。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武术表演,则是在巨大的“和谐”二字的背景下进行,巨幅的图片加上上千人整体划一的表演,将中国武术内涵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道具同样可以提高观赏价值,器械是中国武术表现的重要内容,2005年春晚上武术类节目《壮志凌云》中,表演者手持牧羊鞭、少林剑,头顶梅花桩,将少林武术的特点和精髓展现出来。可见,武术表演正是借助灯光、道具、服饰等元素,来不断提高其审美价值。
1 . 3 武术表演的教育价值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教化和熏陶的作用,武术表演也不例外,武术表演给观众呈现的不仅仅是武技动作,还包含武德。在中国古代,习武之人不能比拼好勇斗狠,更要以德服人,武术道德和武术精神是习武之人必须恪守的原则,不可逾越。武圣关羽之所以流传千古,被后人所崇敬,不仅是因为其武术出众,更因为其身上的仁义精神;岳飞、戚继光为后人称颂,也是因为其身上浓厚的民族精神。武术表演作为武术的另一个新的走向,同样继承了武术伦理观的核心—武德,在2004年《功夫传奇》的节目中演主要讲述一个名叫“纯一”的小和尚从小进行练习武术和修禅,在少林寺中渡过了他的童年,最后经历了艰辛万苦的磨难,到达了人生大智大勇的境界。从“纯一”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现代人也必须去面对的问题,这就教育人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是充满坎坷和挫折,必须要靠自己毅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才能在困难的环境下成长,最终成功。观众在欣赏武术表演的同时也就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它的教育。
1 . 4 武术表演的美学价值
我们在观赏武术表演的时候,首先是受到武术表演的外在美的吸引,通过外在美的吸引在想进一步的了解它的意境美。“意境”是在武术中会提起的两个字,也是中国人向往的最高层次。武术表演中注重实用性与艺术的相结合,既注重外在表现形式的美,更注重内在的修炼。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千人太极表演中,表演者以圆形队列、八卦图形演绎太极,配合着自然主义的行云流水,直接渲染出了生生不息的自然生态,在短短4min的时间里,由2000多名白衣武者飘飘若仙,柔美舒缓的动作又透露出一股阳刚,以最符合人体健康的技击术,用武术阐述着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望;传递给世界人民的是激昂,优美运动的乐章,是生动搏击的磅礴的画卷,从有形联想到无形,韵味深远,在给人完美壮观的艺术展现。
2 结语
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 篇11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创新;武术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价值取向的综合表现,为民族振兴指引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石、为公民自我素质的养成提供标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表述,不仅阐述了国家、社会、公民三方的价值目标与方向,更彰显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宗旨。〔1〕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指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武术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应运而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因而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无论是从国家层面出发,还是社会层面出发,抑或个人角度出发都将对筑牢核心价值观发扬武术文化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创新武术文化的动因分析
武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富、内涵深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是文化得以传承的有力保证,武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颗明珠,其创新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形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占鳌头,因此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不仅可以引领全民健身,将武术文化发扬光大,迸发文化强国力量,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强化国民的社会主义信念。同时还能够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牢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高地,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抵御外来思想的冲击。
1.1 从物质层面分析:引领全民健身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高速运转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从理论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国民的体质得到较好的改善。然而事与愿违,据有关数据显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大学生视力的不合格率竟高达83%,孕妇剖宫产率超过60%,而对于作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男子来说,其体质优秀率在幼儿、小学生、中学生、成年人、老年人五类人群当中,以7.9%排在最后。〔2〕可见我国目前的国民体质着实令人担忧,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势在必行。武术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健身项目,其广泛的认知度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身的行列之中。
12 从精神层面分析:传承民族文化
武术伴随着民族文化孕育而生,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不仅展示着几千年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而且在其形成完善过程中倾注着广泛的民族文化精髓。今天的武术,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理论基础上,都深深地留下民族文化的烙印。武术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传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族文化,它的弘扬与传承也直接关乎我国以民族文化作为软实力在国际中的竞争表现。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不仅能将我国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名扬四海,能为民族文化的振兴扬帆,更能为中国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铸魂,为振兴整个中华民族奉献精神力量。
1.3 从制度层面分析: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经济、政治、文化互通互联逐步全球化的今天,协同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的世界图景中,武术文化的发展亦不可故步自封、管中窥豹。要想将其更好地传承创新,就必须包容、开放,以平等的视角和姿态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积极地吸收进步的文化思潮,诸如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肚皮舞、瑜伽,泰国的泰拳,巴西的柔术等。要在吸取中不断地总结,为何外来文化能够在中国的沃土中不断地萌芽发展?要追其缘由,从自身出发,明确强大自我才是抵御他人的根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既要提防帝国主义的文化殖民现象,也要处理好武术文化以何种姿态、何种方式走向世界的现实问题,唯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才能使中国文化创新传承之路在国际的舞台上璀璨耀眼,经久不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指导下创新武术文化,是对社会进步的文化思潮的吸收,同时又让武术文化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之上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毕竟经济政治的全球化必然衍生文化的全球化,在这个趋势中,我们要有原则、有坚守、有底线,肯包容、肯接受、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外来文化成为手中的一把利剑,真正“为我所用”。
1.4 从行为层面分析:拒绝低俗,倡导高雅文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不断满足,为低俗文化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饱暖思淫欲,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人们往往迫切地寻求更多的方式方法去释放自身的压力。而当高尚文化没能快速引领思潮时,低俗文化便乘虚而入。从娱乐圈的艳照门事件,到各类相亲节目的言语露骨,再到今天赵本山的“二人转文化”及毕福剑在饭桌上的不雅言论,低俗文化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低俗文化的泛滥是审美价值观迷失的表现,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文明意识的缺失。要对此进行整改,唯有依靠传统道德的重建。武术文化倡导公勇诚毅,对高雅文化的弘扬起着引领和促进作用。
2 创新之路从何出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在国家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创新武术文化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与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相融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社会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要求武术文化在创新的过程中落实以人为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个人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意味着武术文化的创新要从武德出发,着力培养新时代人民的素养,提升国民的全面素质。
nlc202309011227
2.1 以爱国主义为宏观指导创新武术文化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站在国家的高度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其核心就是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亦是武术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在几千年的社会演进中,武术文化之所以能伴随着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并能以中国名片的头衔走向世界,就是基于其本质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延续与发扬。然而在国门全面开放的今天,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正面临着被外来体育项目的冲击。特别是韩流的不断来袭,与武术同属格斗类项目的跆拳道也备受国民的青睐。究其根本我们不难发现,跆拳道不仅在招式上更容易让人接受,更重要的是它将道义文化贯穿在每次训练的始终,让学员在练习的同时感受韩国的文化。笔者认为武术文化的创新必须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出发点,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摒弃以往只注重成绩忽略文化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亦可效仿跆拳道弘扬其文化的方式,在课程结束后集体面向红旗默唱国歌,潜移默化中将武术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使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儿童少年中萌芽成长。
2.2 以落实以人为本为核心创新武术文化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在社会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其核心是在宣扬以人为本。清代政治学家、文学家魏源曾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主张的就是人是万物的根本,要顺应人的个性发展,才能最大地激发人的潜能。要想在创新武术文化的道路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首先要让武术的各个流派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相互探讨学习,只有在融合的基础之上才能将武术的精髓更准确地传承下去。其次要为武术的交流搭建更多的平台。近年来散打文化作为武术文化的子文化,其被公众的认可度及关注度正随着武林风的热播而高涨,倘若多增加些诸如此类的平台,那武术文化在市场的冲击下必须进行改革,以便能被更广泛的群众接受。
2.3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纲领创新武术文化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个人层面上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中创新武术文化,让每个公民都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待人友善。首先要明确榜样的带头作用是无穷的,积极树立武术英雄形象。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在军队还是民间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3〕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英勇献身的民族责任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可见榜样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素质养成。其次要与时俱进,在创新武术文化中要不断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比如有学者专门做过调查,为什么城市里学习跆拳道的人要比学武术的多?而结果表明,竟然有30%的人仅仅是因为跆拳道的服装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选择学习跆拳道。由此可见外来文化之所以能入侵中国,正是因为他们常常能够居安思危、与时俱进,而我国在这点上就显得滞后很多。
2.4 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创新武术文化
中国梦最根本是中华民族的梦,是生活在中国领土之上的每一位人民的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中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4〕文化的繁荣往往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文化的继承发展,弘扬与繁荣之上。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典型,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创新武术文化,其本质就是让每一个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学习武术的机会,共同享有感受武术文化的机会,共同享有与武术文化一同成长进步的机会。这就要求各类传播媒介,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使武术文化得以普及。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相信武术文化的创新会为民族文化的创新注入新的血液,指引新的航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献上一分力量。
3 小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逐步形成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价值理念,是社会发展与国家振兴的灵魂,是在实现中国梦背景下的主流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宣扬及普及是我国当前文化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5〕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本身更应该承担起弘扬中国特色文化的重任。然而在各国文化相互争鸣的时代之下,对武术文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全球化的冲击下,改革之路亦是势在必行。武术文化的创新唯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坚持有原则、有底线,肯包容、肯接受才是创新武术文化的根本之路,才能让武术文化在国际的舞台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梁龙?郾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D〕?郾浙江:浙江理工大学,2014?郾
〔2〕马思远?郾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及其社会成因研究〔D〕?郾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郾
〔3〕孙传晨?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武德教育研究〔J〕?郾搏击.武术科学,2014(08):24-25?郾
〔4〕亓永顺?郾中国梦视域下武术文化强国优势与价值研究〔J〕?郾中国学校体育,2014(05):67-68?郾
〔5〕郭玉成,范铜钢?郾武术文化传播构建国家形象的战略对策〔J〕?郾中国体育科技,2013(05):49?郾
(责任编辑:阎 彬)
传统武术文化的当代价值 篇12
随着中国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文化传播与应用的优秀传统文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比如,到2016年高考的语文将由150分提升到180分, 英语从150满分降至100为满分。高考分数的变化,说明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国学的分量。社会大众和社群组织对传统文化的需要与日俱增,致力于国学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为武术人的我,将会把武术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融合探索着进行下去。今年,中华武术第十期名家大讲堂,汇聚了近900名学员,他们先后给我提出不少关于武术和武术文明与文化的问题。我归纳出来大约有以下几点:
问:武术对人格的影响常常是两个方向的,要么训练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要么用以泄私愤报仇。
答:文化是由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集体人格,当文化沉淀为集体人格时,它即是国民性,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
中国文化是这样,武术文化亦是这样,讲求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它分别从人格模式、社会模式和行为模式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三足鼎立”。中华武术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几大古文明中没有中断和消亡的幸存者,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三道”,这“三道”是其他文化所没有的。中国的武术文化最正确的模式应该是:在人格品质上建立“君子之道”;在生活方式上创造“礼仪之道”;在思维方式上建立“中庸之道”。如果每个习武者都能把这三个“道”有机地融合在自己身上,那到处都会看到是君子,彬彬有礼,人人讲礼貌,到处都没有极端行为,一定会显示一种理想的状态。那还会泄私行报复,还会有摔婴儿的现象发生么?
问:哈哈,“中庸之道”,是滑头哲学耶,武术人,要么是,要么非。
答:中国是农耕文明,农耕依赖四季,所以气候冷不到极端,冷到极端,春天就来了,热也热不到极端,热到极端秋风就起了,四季是轮回的。无论是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还是《周易》,都是告诉我们这个民族不要采取极端的东西。所以,中庸之道,属于中国、它只属于中华。
问:您说,中国传统武术或者说搏击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仅仅停留在健身、健美上,与制度有关么?
答:这个问题比较深刻,涉及上层建筑。大中华在开兵扩土的冷兵器时代,武术的第一要义,是拿起象征长兵器的“戈”这种武器,迈开脚步讨伐征战。要征战取胜,就必须你死我活。而和平年代,“武”的征战意义被人们美好平静的生活态势演绎为“止”“戈”为武,刀枪入库心里解释了。
至于中国武术文化发展中表现出的弊病,我以为中国武术,太不在乎公共空间、太不在乎创新了。很多官员和武术人提出要建设“武术文化的高端人才及普及型人才”这个没错,但这其中最重要的支点不在于推出多少次表演型的赛事,而在于重建武术的公共空间。武术的公共空间是最大的文化习作,同时又是最大的文化课堂,无论从集体人格还是到审美习惯,都在这里培养。
那么,什么样的武术文化才能称之为“武文化的品牌”?我自己心目中觉得,武文化的建设应该具备五大要素:即人文精神、生态环境、创意产业、习武气氛和历史记忆的传承。
人文精神应该排在第一位,慈祥、宽厚、博爱,是做人最能吸引人、最令人难忘、最具亲和力的地方。而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弘扬正是武文化独一无二的优势,并使武术文明流传了上下五千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包括养生和美食以及城市建设等等。当然,武术文化的深刻历史内涵、鲜明的时代特征、浓郁古老的特色、高度的创新精神和广泛国际影响,都是武术发展的关键所在。
问:您这次在中华武术名家大讲堂,感觉怎么样?尤其是对您传授的以传统武术为中心的武文化,有什么看法?
答:中华武术名家大讲堂在有限的空间,让我浓重地感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习武者对大讲堂这个工程的巨大热诚。武术文化不能离开广大民众喜欢的热诚,这些习武爱好者学员中,有大量的思考者、 有大量的企业家, 有大量的国家干部, 也普通公民和夫妻。 他们几百号人聚在一起,像节日一般的过着练武的日子,所以,这样的场景肯定是受到武术参与者欢呼的一个工程,而且中华武术杂志和武术院在武术名家大讲堂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受到国内外诸多专家的考核、论定和设计,这使我们名家讲堂的执行者必须做出非常好的作品,提供最好的范本。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都会遇到很多麻烦问题,都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方案。西安红拳的发展方案,为红拳的壮大与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范例。范例不是说各个拳种的效仿就能够成功的, 毫无疑问它必须是按照自己的历史、按照自己的现实、按照自己的经济、按照自己的体制所改造或创新出来的一种非常好的奇迹,所以红拳的发展在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这就是风景,就是红拳的老百姓过武术日子的风景。
问: 有了好的样本, 那么传统武术的搏击术,要想发展就应该恢复元气,您有什么看法?
答:感谢这位习武爱好者,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举个修复古迹的例子来说明传统武术的搏击术恢复吧。文明古迹的修复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交相辉映的工程, 有时古迹修复的很好,文明素质却不太好,长时间以后,我们面对这个文明古迹就会感到很羞愧,我们武术文明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为什么现在是这个样子?但是古迹的修复对于提高文明的素质就像对自己的生命产生了某种自豪感一样,会产生某种文明规范的需要,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人的行为。 为什么那么多人自称自己是 “ 大师” ? 因为,当武术文化被玷污时,狭窄的、肮脏的落后狭隘的旧意识就会冒进,于是当他们面对老祖留下的文化纪念碑时, 大师们便视而不见, 因为“钱”的命令,会比生命中责任命的令容易接受很多,多数的人会接受环境的命令,何况这个环境里可以打着文化的信号。所以对古迹的修复和传承,可以成为规范我们文明素质行为的话题。
文化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它主要的使命不仅仅是讴歌眼前的其他文化现象,而是要在自己的心底挖掘出真正被埋藏着的甘泉。真正的文化其实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当中对于自我的挖掘,比如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名武术成员,作为这块土地上的武术工作者,你的生命当中不期然的隐藏着武术的历史空间对你的痕迹,这是免不了的,但你的任务是挖掘你和别人沟通的心灵,以及跟其他时代的武术文化也有更深层次的沟通,这就是武术和武术文化最重要的地方。
正像学者钱文忠在“中华武术杂志30年”高峰论坛所言:有文化并不代表有文明,有文明的根本在于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武术价值】推荐阅读:
武术的核心价值09-03
当代武术的价值功能07-14
传统武术的存在价值07-01
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07-25
分析武术团体操的价值07-03
武术班专业武术教学总结05-13
小学校本教材武术刀武术棍06-03
小学武术07-15
清代武术07-16
武术专项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