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共12篇)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篇1
双语教学是在保证母语教学的基础上, 为了适合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采取双语式教学, 科目一般是指非外语专业的。最近几年, 教育部以及国家其他相关部门, 在关注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道路上, 明确提出了双语教学的要求, 要求我们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创造环境来支持我们用外语来实现教学。对于平日的公共课、专业课以及专业选修课, 教师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双语教学中, 更要根据学科和大纲的知识内容安排, 合理的使用外语教学。于此同时, 外语环境的构建更是考验着我们教育者。针对于一些高端技术领域的学科, 我们更是要争取尽快的与国际接轨,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外语教学课程比例的大幅度提高, 基本上可以达到15%左右的水准。双语教学是当代教育的要求,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迎接世界大环境挑战的必然趋势, 近些年的热门程度, 让我们感受到了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也给我们自己添加了更多的责任。
进入21世纪, 我们也正式步入了生命科学的世纪。作为生命科学的主要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 《分子生物学》俨然是生命科学的脊梁骨, 也是平日课堂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作为生命科学的主干课程, 《分子生物学》已经渗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环节, 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内, 其实已经有很多的高校开始采用双语教学来讲授《分子生物学》, 收到的效果还算理想, 大概的教学模式有三种:第一种, 就是全英文式教学;第二种是用英文的教材, 但是在教学中, 中英文授课的比例大致相等;第三种, 就是还是要用英文教材, 但是授课的模式还是保持全中文讲授。我们将这三种模式概况的称为“沉浸式—过渡式—保持式”。这种双语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到本学科的前沿信息, 也可以通过学习更快更好的与世界接轨。由此, 我们看到了《分子生物学》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分子生物学》课程是青海大学校级三类立项建设课程, 为了满足国家教育部培养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和青海大学“211工程”的建设需要, 我们从2006年开始, 探讨进行《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了解双语教学效果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 2007年底, 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表, 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对青海大学《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进行了两次调查研究, 两次结果用/号分开。
一、调查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 采取集中发放问卷、即发、即答、即回收的方式进行调查。对青海大学2005、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的60名本科生发放问卷, 回收56份, 有效问卷54份, 有效率达96.4%。
二、调查结果
(一)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及评价
66.7%/57.7%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必要, 同时75.0%/57.7%比较支持双语教学, 这表明学生对于双语教学方式认可程度较高。但随着双语教学方式的逐渐开展,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支持率有所下降, 表明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淡化, 更加注重课程知识的获得。但学生从一开始的小部分反对双语教学到支持 (4.2/0.0) , 表明双语教学需循序渐进的开展。
(二) 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方面, 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完全听懂双语教学内容, 而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听课效果一般, 而且比例有所增加, 这表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学生对双语教学模式有不同的需求, 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比较可行, 但“沉浸式”尚不可行。
45.8%/37.5%的学生还是认可了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认为是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而在听课状态上的调查中, 发现只有少量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会比我们的传统汉语教学好, 会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集中力, 而且发展趋势也相对平稳,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方式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导,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师的教学水准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 而且还可以起到熟悉专业词汇 (54.2%/83.3%, 有升高趋势) 和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54.2%/76.9%, 有升高趋势) 等方面的作用。除此之外, 还有提高专业课学习兴趣 (4.2%/15.4%, 有升高趋势) 、掌握前沿学科知识 (16.7%/42.3%, 有升高趋势) 、开阔国际视野 (29.2%/34.6%, 有升高趋势) 的作用。
(三) 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45.8%/76.0%的学生认为现在使用的教材合适, 主要原因是将纯外文改为中文教材, 同时提供外文资料的方式, 学生接受更为容易。62.5%/73.1%的学生认为目前采用的教学课件合理, 79.2%/88.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学对象, 81.5%/73.8%的学生对双语教学质量满意。这一结果表明, 鉴于授课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多年的教学积累, 学生对双语教学质量整体满意程度较高, 但对教师的要求也逐年增高。
(四) 学生对双语教学影响因素的分析
在关于双语教学的关键问题调查中, 45.8%/54.2%的学生认为师资水平是关键所在, 而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各占37.5%/53.8%、37.5%/61.5%、33.3%/30.8%和41.7%/53.8%。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 学生们认为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口语和听力 (70.8%/80.8%) 、阅读 (62.5%/57.7%) 能力, 其他影响因素包括课程难度大 (37.5%/45.8%) 、教材 (29.2%/11.5%) 、教师水平 (20.8%/3.8%) 和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 (4.2%/8.3%) 。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41.7/60.0%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为每周一小时左右。
(五) 来自学生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的建议
学生们对教育教学提出的建议, 大多都是合理诚恳的, 主要还是针对课堂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的讲授方式、如何能让理论知识更好的被掌握、实例的有效性, 最重要的莫过于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加快信息反馈和解决。从这些建议中, 我们看到了学生们对教学事业的支持, 也看出了他们的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但从另一方面说, 学生们能提出这些建议, 就说明,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三、讨论
青海大学2005、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 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自学能力。结合青海大学双语教学实践, 联系上述统计数据分析的结果, 我们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一) 双语授课内容
教材是知识和方法的载体, 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向导, 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选取好的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考虑我校学生实际英语水平, 《分子生物学》课程由使用国际流行的最新版的经典英文教材《GenesⅧ》改为北京大学朱玉贤教授的《现代分子生物学》, 同时提供《GenesⅧ》英文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通过调查得知由于英语水平的限制, 纯英文教材对学生难度较大, 导致学生负担较重, 学生对目前的教材比较满意, 值得推广。
在双语教学的关键问题调查中, 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中师资是关键问题, 良好的师资是双语教学实施的基础。对于双语教学而言, 师资问题是双语教学的瓶颈, 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是《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青海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 (1名博士, 2名在读博士, 2名硕士) , 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效果好, 是富有朝气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教师梯队。但是师资力量仍然欠缺, 建立一支外语和专业水平俱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刻不容缓。
(二) 教学方式
青海大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一律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课件尽量使用图片或动画, 使所讲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易于学生理解记忆。课堂教学采用中文为主 (60%) , 英文为辅 (40%) 的教学方式, 更加贴切我校学生实际需要。在课件中大量使用英文词汇, 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 方法可行。同时结合课程进度, 介绍国际当前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使学生们能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同时将《分子生物学》经典的参考文献及网络资源介绍给学生, 以进一步扩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及深度。课后布置一些思考题和练习题, 学生通过认真完成课后习题, 以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
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中, 采用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确定小题目, 由学生自行制作课件、限时讲述, 由学生和教师集体打分, 并由教师提出点评的方式。期中和期末安排学生撰写课程小论文, 具体方式是让同学们接触学科前沿, 对相关科研进展作出评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分子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但从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建议中可以看出,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 因材施教
目前很多院校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 但受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学习倾向, 除个别院校外, 其他院校的教学效果均不佳。青海大学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但与国内一流学校相比尚有差距, 兼之部分省内生源英语基础较差, 同时《分子生物学》课程难度较大, 考虑到这些问题, 采用英文课件, 中文讲授为主, 英文讲授为辅的方式比较符合学校实际。
双语教学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方向, 也是国家培养开放型人才战略的需要。通过对青海大学《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发现, 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有较强的欢迎度, 教学质量较高, 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我们认为, 双语教学不能一刀切,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 结合具体情况, 有计划地开展双语教学。
摘要:为了解《分子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及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收集和分析学生对《分子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态度, 对教学方式、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对双语教学影响因素分析等信息。结果表明, 学生对《分子生物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有较高的认可程度, 教学效果良好, 为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郭汉光.关于双语教学的对话[J].教育导刊, 2003, (3) :55-57.
[2]罗勤, 杨旭, 熊丽, 王玉风, 李毅, 黎路林.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 .
[3]梁洪有, 李爱国, 郭增长, 袁占良.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J].高教论坛, 2006, (2) :33-35.
[4]李秀兰, 曲志才, 康淑敏.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调查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1) .
[5]邢子英.孟海伟.冯蕾, 等.七年制临床医学解剖学双语教学调查分析[J].解剖学杂志, 2005, 28 (2) :151, 156.
[6]杨明山, 顾璜.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3, (3) :8-12.
[7]黄国清, 肖军霞.《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1, (12) .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篇2
运用自我设计的双语教学满意度自评量表对江西某大学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江西高校双语教学满意度的现状,探讨大学生对双语教学满意与哪些因素具有显著性相关,从而为指导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作 者:舒曼 袁爱清 作者单位:舒曼(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袁爱清(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江西,南昌,330027)
刊 名: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 23(z1)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双语教学 满意度 调查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篇3
【摘要】本研究选取C区双语示范小学为对象展开调查,了解C区内示范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包括学生双语学习的状况及态度、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对实施双语教学的态度、教师参与双语教学培训的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汉双语教学;師资培养培训;调查分析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教师教育专项课题2014年度 边疆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师资培养问题研究(课题编号:GJZ1417) 阶段性成果之一。
G752
民汉双语教学“是针对少数民族以母语和汉语作为教学用语而言的民族双语教学”。 [1]10
目的在于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提高少数民族运用汉语的能力,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在于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对加强文化认同和各民族之间的理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为了解云南C区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师培训需求,选取C区两所双语示范小学为对象展开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基础,辅以访谈的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提出建议。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双语教学态度、实施情况及学习、培训需求三个方面进行编制。学生问卷调查抽取C区双语教学示范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一年到六年级的学生中分层抽样,共发放学生问卷427份,学生有效问卷427份,收回率100%。对于教师情况的了解主要来自访谈和基本数据的收集。
调查问卷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一、双语教学现状
(一)样本学校学生、教师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选取C区民族双语教学示范学校小学一年级至六年一学生共427人,涉及六个民族,大多数为当地傣族、汉族。(见表1)
如表2所示,调查学校的9位教师中,从性别看,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示范学校教师以女性居多;从民族构成看,调查学校教师均为少数民族;从年龄上看,调查学校教师基本为中青教师;学历层次看,教师学历都在专科以上。
从表3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靠自小的母语习得是双语教师教学的语言基础,也是双语素质获得主要途径;具有双语双文教学能力或资质的教师比例不高;教师通过培训和高等院校专门培养获得双语素质比例为零,获得双文素质比例亦不高。
(二)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
表4显示,小学生对于在小学教学中是否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的态度是肯定的,94.6%的学生都认为开展双语教学是必要的。
在访谈中,教师也认为对汉语理解的障碍是民族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教师能从本民族的语言着手,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心里障碍,借助民族语言辅助对汉语的理解,做好母语过渡汉语的学习,这对教学过程有着很多的帮助。”可见教师对双语教学是持较肯定的态度的。
通过对学生关于双语教学目标认识的调查(表5),可以看出学生均认为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促进民族学生对学科知识理解;提升民族学生汉语知识和能力;加强民族学生学习民族文化意识;提升民族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这四个方面的中,学生对“提升民族学生汉语知识和能力”选择的比例稍高,达到28.4%.
(三)学校开展双语教学基本情况
从对学生的调查(表6)中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清楚地知道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情况,占95.8%,其余学生选择否,可能与学校开展力度、成效及学生自身认识有关。
(四)教师参与培训培养情况
从表7可以看出,教师参与双语双文培训特别较少,比例不到三分之一,以地州培训为主,从未参与过国家级或省级的培训。
(五)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理解
从表8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课程应包括:民族语言、民族语言与文字、民族优秀文化,三者比例均衡,可见双语课程的开设与教学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融入主流文化社会,还可以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根据我们的了解,学生其实很有兴趣、很需要去了解民族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这些认知可以增加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认同感、与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双语教学的开展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尤其在云南这样多民族杂居的语言环境中,更是不易取得较好效果。双语教学的开展依然存在许多困难。
(一)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培训机会少,效果有待加强
地州教育局没有设立双语教师的编制,学校也没有专职的双语双文教师。如前面所述,调查学校教师培训机会少,没有参与过任何形式的省级和国家及培训,导致教师难以及时更新学科知识,学习和接受先进的双语教育教学理念的机会少,面对改革有心无力。据参与过培训的个别教师反映:“在培训学习期间,主要是通过学习、游戏、讨论、交流发言等方式进行,而且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培训中专家结合实际不足,难以满足受训教师的需要,培训效果不佳。”可见教师对于培训的效果并不认可,培训依然没有做到实用、实在,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难以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操作。
(二)教材有待完善
双语双文教学是学习汉语的辅助手段,也是保存和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而教材是最基本的载体。因此,教材的完善与否对于双语双文教学的开展影响很大。在实际的访谈中也发现,中小学教师双语教学就靠一本教材,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实际上处于一种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学的被动状态。双语课外读物更是严重缺乏。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效果
双语教育教学实施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质量的双语教师队伍:
一方面,加大培训。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可采用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的方式,定期不定期进行培训,也可以通过课赛、观摩的方式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曹彦丽提出,专业的双语教应具备专业的素质结构:“包括双语教师的一般专业素质和双语教师的特殊专业素质两项内容。具体包括双语教师的专业态度、双语教师的语一言水平、双语教师的特殊知识结构(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双语教育理论知识、多元文化的知识)、双语教师的特殊专业技能(双语教学设计的能力、双语教学实施的能力、双语教学评价的能力、建构多重人际关系的能力)。”[2]6关于专业师资的培养,可以借鉴其他地州经验,从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联合培养。与好的大学大学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在大学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面向本区招收民语专业学生。二是依托地州民族中学开办民族班,为培养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奠定基础。三是考虑在当地高校设立民语相关专业,招收民族生源,培养适合于当地民族基础教育的民语师资。
(二)改进完善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关于教材的工作,C区已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果:“2003年编写的《学前”双语”教材—西双版纳傣、汉文对照》(上、下册),已经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2005年编写的学前小班、大班《傣族语言结构》、《傣族故事》(经历故事、听力故事和创造故事)、《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这些教材已通过省州傣汉语专家的审定;《C区傣文》已经云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初中和职高使用的”双语”教材为教育局编写的《傣文識字课本》等等。
然而,在双语教学中,课程及教材内容在挖掘当地优秀民族文化资源,融入中小学课堂教育方面做的依然不够,很多学校教师忙于日常教学,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研究和整理、编写双语读物。下一步,C区高校、教育局可以与各示范小学紧密合作,编写适合于当地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开阔学习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崇豹.纳西族小学生数学双语教学的现状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14:10.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篇4
一、方法设计
1、调查对象
本次参加调查的对象是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澳大利亚会计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本科学生、会计学院国际会计 (CGA方向) 专业本科生、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实验班) 本科生、研究生院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财务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和会计专业硕士 (MPAcc) , 共计895名学生。经筛选整理, 有效问卷889份。调查对象按照英语水平可以分为三类:通过了CET六级的学生占56%, 通过CET四级的学生占41%, 没有通过大学英语等级测试的学生占3%。从调查对象的专业范围来看, 包含了管理学、经济学;从教育层次来看, 包含了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普通全日制研究生以及在职研究生, 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总体外语水平较高, 符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对象要求, 并且, 所有被调查对象都有参加双语课程学习的经历。
2、问卷设计
本研究所用问卷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专家访谈对其进行修正, 最终由课题组讨论完成。问卷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情况;第二部分罗列了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在形式上,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感受来选择对于各个影响因素的认同程度。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 即“5分=非常重要;4分=很重要;3分=比较重要;2分=不太重要;1分=不重要”。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 确定综合影响因素。
二、统计结果及因子分析
1、信度与效度测试
首先, 小范围内进行样本 (30) 信度与效度测试, 通过Cronbach`s Alpha系数、量表信度 (Scale R eliability) 以及探测性因子分析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检验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统计结果显示所有项目的CITC (Correct Item-Total Correlation) 均大于0.5。Alpha值均在0.74以上, 表明测试内容的一致性较强, 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然后, 通过探测性因子分析, 检验因素的效度。KMO值为0.808, 同时而且, 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p<0.01) , 表明其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70%, 表明效度较高。以上分析表明,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较高, 可以正式实施调查。
2、因子分析
同时, 本研究的目的, 是要确定个因素的影响大小。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867.311, 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P<0.01) 。可以认为, 本数据的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因子分析的结果如表1所示, F1, F2, F3, F4, F5的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99%, 大于80%的理论要求, 说明该五个因子包含的数据信息总量可以达到评价原指标的要求。
经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到, 对于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 形成五个影响因子, 首先, 对于这五个因子的含义予以界定。F1表示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的适应性。该因子主要包括双语课程授课采用的形式和方法, 课堂中外文的使用比例, 课堂讨论以及学生的外语基础。F2表示学生对双语课程的重视程度。该因子主要包括学生认为用外语学习该门专业课的必要程度, 课程性质以及学生在该双语课程上投入的学习时间。F3表示教师的业务水平。该因子主要包括教师的外语水平, 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为人师表方面的个人魅力。F4表示辅助教学内容和安排。该因子主要包括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相关习题的内容和讲解时间安排。F5表示课前和课后的学习。该因子主要包括在双语课程的课前学生的预习以及课后复习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1、教学方法和学生接受能力的适应程度是双语教学效果最大影响因素
从方差贡献率可以看出, 在诸多双语教学影响因素中, 教学方法和学生接受能力的适应性对于双语教学的效果影响最大。不同外语基础的学生, 对于教学中运用的方法、技巧和外文比例的要求是不同的。任何教学手段及方法只有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才是最佳的方法。只有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说的话, 才能保障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 要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 特别是, 外语的接受能力, “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好高骛远”, 或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过于“僵化”的标准要求, 例如外语比例不得低于50%等, 将不利于双语教学效果的显现。此外, 还要区分不同课程的内容, 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总之, 要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首先要解决的是采用何种方式和手段来帮助学生对课堂用语及内容的“理解”问题。
2、学生对双语课程的重视程度是教学效果主要影响因素
从方差贡献率可以看出,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是否重视对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程度也很大。学生对于双语课程的重视程度取决于学生认为用外语学习该门专业课的必要程度, 或者说, 未来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方面是否可能用到相关专业外语, 此外, 该双语课程是否为专业必修课程以及学生在该双语课程上投入的学习时间决定了其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如果有些学生认为学习双语课程没有实际用途, 认识不到其存在的重要性, 对自己来说是浪费时间, 从心理上不接受这些课程, 也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花费的学习时间少, 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反之, 如果教师在授课之前, 将双语课程的重要性和用途通过多种形式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同时在讲授课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双语课程学习积极性, 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更好地消化和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则学习效果较好。
3、教师的业务水平对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对于双语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的教学效果保障而言,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表明: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水平以及课堂讲解水平、授课灵活性、课堂气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作为双语课程教师的业务水平, 不仅体现在教师本身的外语阅读口语水平以及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上, 而且还体现在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水平上。通过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 课程成员深深体会到, 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于专业知识在国际上的发展程度和趋势的掌握, 与教师的外语水平有很大关系;同时, 双语课程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水平和授课方式等教学水平, 决定了教师能否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 对于双语课程教学效果同样至关重要。
4、优秀教材与适当习题练习对双语教学具有“雪中送炭”的功效
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用以先进的教学方和适当的教学技巧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之外, 双语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否难以得当以及是否有针对性地可否练习以及适量的辅导安排, 对于确保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教材, 做习题来消化和理解堂堂内容, 以此, 补充、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和习题辅导, 会大大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5、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是提高课程教学的必要环节
双语课程对于学生来讲, 本身就要比中文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充分的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上学生理解何捕捉信息具有非常必要的。此外, 适当的复习也会弥补课堂上由于语言理解或者精力分散而遗漏的内容, 提高学习效果。归根结底, 制约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课堂“理解”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采用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在双语课程中的沿用, 推翻“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授课方式, 采用情境化、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案, 减少课堂教师“单向”讲授比例, 增大师生“双向”沟通的比例, 同时, 要有学生引入新的学习方法的配合, 以此增强课堂“理解”效果, 实质性地提高双语教学质量。通过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以及国外留学和访问的经验, 笔者认为, 在一些与实践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应用性专业双语课程中, 如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税务等, 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 增强学生的“情境认知”, 这将一定程度地解决双语课堂“理解”问题, 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美健:吴慧香会高校会计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会计之友, 2008 (12下) .
[2]成健: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十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3]彭月兰:关于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7 (4) .
[4]梁洪有:谈提高专业课双语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J].高教论坛, 2006 (2) .
双语师资调查分析及对策思考 篇5
双语教学在江苏省常熟市始于世纪之交,近十年的`发展为该市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双语师资.对全市9所双语学校师资调查的结果表明:双语教师普遍比较年轻,接受过一定的双语教学培训.本文提出必须更新双语师资培训观念,培训必须有层次、有计划、有系统;并且必须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以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
作 者:马伟林 顾素芳 Ma Wei-lin Gu Su-fang 作者单位:马伟林,Ma Wei-lin(常熟理工学院外语系)
顾素芳,Gu Su-fang(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常熟 215500)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篇6
关键词:双语教学;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改革
1.前言
双语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信号分析与处理》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重点探讨了如何把双语教学与研究性教学两者相结合,以利于充分发挥两者在课程教学中的优势,从而较大提高教学质量。
2001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方案中也规定,达到优秀标准的学校,双语教学的课程要占到8%以上。2004年2月21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其主办的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决定将双语教学开展情况作为高等学校状态数据十项指标之一。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我国及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因此,目前开始试验推广的双语教学的内涵也应属这一范畴。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
2.开展《信号分析与处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本科生核心课程《信号分析与处理》采用国外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版教材为参考书,并采用双语进行讲授、交流和阶段考核。通过双语教学,可使学生初步具备离开字典直接阅读专业英文版教材、外文期刊资料的能力;促使学生多渠道、特别是借助互联网,了解国外本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各种学术观点,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有助于学生利用最新的外文资料进行学术研究。我们在进行双语教学探索的同时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1)选择优秀的英文原著作为参考教材;
(2)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任课教师,特别是具有一年以上较长期国外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
(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自我学习。
世界各国的教学研究证明,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术视野,认知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抽象化和思考的全面性等方面优于其他同龄的非双语学习者,这种优势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更快地发展。
同时,国外的一些双语教育实践证明,双语教育能够比较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语言的能力。例如,加拿大法语沉浸式双语教育课程的结果显示,那些以英语为母语参加课程的学生,通过七、八年的学校教育,其法语水平和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相差无几。同专门把法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而学习的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法语水平远远超越后者。香港的一些国际学校的实践结果也可以对此佐证。教学语言对生成语言能力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窥一斑。
我校教师可以从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国外现代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育思想,并与国际人才培养新体系相接轨,从而实现自身职业的永续发展。学校通过实施双语教学能够拥有一批同时具备语言和学科专业授课能力的优秀双语教师队伍,有效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此外,使用双语授课还能够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及学术水平,加速教材更新,起到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作用。目前,我国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双语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人才,又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进而有效地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3.开展《信号分析与处理》双语教学的方式
目前北航《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开设在大三,因为大三学生的外语水平一般都已达到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而且对本专业的知识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大一、大二的学生英语水平还在提高阶段,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较为浮浅,大四的学生面临考研、找工作等现实压力。选择在大三学年针对《信号分析与处理》科目开展双语教学是最佳时期。因此,北航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把本科三年级下学期的《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作为双语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的试点课程之一。另外,北航的大学英语开设在一、二年级,大三时学生普遍已有了较好的英语基础。双语教学可延续英语的学习,符合大学英语四年连续学习的指导方针,对英语的掌握可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提高的作用。而且可在基础英语学习之后,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己的专业上来。学生也基本上完成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具备了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正是学生渴望探究科学原理过程的时候,此时进行研究性教学也是最佳时机。
北航的《信号分析与处理》双语教学的方式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渗透型双语教学
渗透型双语教学,是在正常教授《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中适当穿插使用英语。这种方法主要在授课初期和本科教学时使用,因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作为双语教学的过渡,教师在讲授中使用一些常规的英语课堂用语,或是用英语讲解一些名词术语,并辅以中文解说。
(2)穿插型双语教学
穿插型双语教学,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教授《信号分析与处理》。在讲授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难易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较难的部分以中文讲授为主,在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用英文作为补充解释;在学生较易接受的部分,主要以英文讲授为主,适当加以汉语解释和说明。
4.《信号分析与处理》双语教学的结果分析
北航的《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由具有丰富国外研究经历的教授和讲师担任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首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然后,再结合实例详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知识点讲授完后,进行提问或者给出若干思考题目供大家思考、讨论。国外教学模式和我国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区别,由于我们的学生是刚刚开始接触部分、全英文授课,需要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利用英文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广泛的英文阅读接触国际上本专业或相关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因此,教师必须对专业发展现状有很好的把握,对专业发展前沿有深刻的了解。
在推行双语课的初期,选择双语课的学生可能会对期末考试有一定顾虑,由于我校初步探索双语教学的方式,我们认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教学目的是必要的。因此,双语课的期末考试可以采用英汉并用的形式,每一道题既有英语形式又有汉语形式,而学生答题时既可以选择英语也可以选择汉语,这既解决了学生的语言障碍,又体现了双语教学。初期过后在对学生的双语学习评价方面,可以从技能考核和学科考试两方面进行。其中技能考核包括英语书写的听课、读书笔记、课前对话演讲、原版教材课外阅读和积累情况、实践能力等;对于学科考试,期末教师可制定开卷考试试题,可查看外文资料、字典等工具书,内容可有用英文解释名词、写出关键词、简答题等。这种开放性的考试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再加上科学化的阅卷等手段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课堂上,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要用英语作答。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专业内容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在讲完每一节的内容之后布置相应的作业题,要求部分作业用英语作答。同时,要求学生善于学习教材上对问题描述的方式,将其应用到自己作业解答中去,进而提高英文写作的能力。
指定一些相关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去阅读,写读书摘要。摘要不是对其中的内容简单地摘抄,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英语)进行简明扼要的复述。注重课堂总结和课后阅读相结合,譬如英文文献的翻译阅读,学会检索相关领域的文献。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可为工科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及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较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
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我们推荐学生做与他们所学专业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志愿者,熟悉国际会议的组织程序,通过与参加国际会议的专家进行交谈,了解各专家的研究方向,了解与会议相关主题的发展动态,熟悉国际会议文章的一些写作特点,感受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氛围和乐趣。实践证明,通过上述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专业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为进入研究生阶段更好的快速融入科研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5.《信号分析与处理》双语教学的未来发展
我校的《信号分析与处理》双语教学正处于探索与实践的初期阶段,我们仍然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1)提高教师队伍的英语授课能力。我们的授课教师选择的是具有国外研究背景的教授和讲师,但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需要进一步揣摩大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了解18岁到22岁学生的英语基础。既要学生们能够学习《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学科知识,又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水平。
(2)消除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紧张情绪和厌烦心理。作为非母语的授课方式,绝大多数同学可能在初期会产生紧张情绪,或者是厌烦心理。我们的教学目的以《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为主,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为辅。不过分强调英语考核,做到既能考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又能让大家不会为考试而学英语,从而避免把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推向英语课的一边。
(3)选择双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中的重要性排序,目前以我们的教学结果分析来看,教学中阅读能力是很重要的环节,本科学生面临着继续深造和毕业工作的双重选择。研究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中,很大一部分包含了英文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这是研究型工作的基础部分。毕业工作的同学同样面临着要求从事研究、开发等工作,能够用英语熟练地检索、阅读、理解有关的理论、方法以及各种手册,并能用英语娴熟地撰写比较地道的学术论文、技术报告和文档。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中以阅读能力的提高为首要工作任务。
6.结语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篇7
一、尝试“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途径
一类模式利用母语优势, 重视两种语言间的异同, 在比较中利用迁移, 以母语作为必要中介学习第二语言, 其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但从客观上它减少了学生和汉语接触的机会,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表现出一些不足。问卷调查显示, 部分学生表示“用民族语学习数理化很困难”, 尽管这只占总人数的约1/3, 但也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并不适应用民族语学习理科课程。这是由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决定的, 由于藏文与口语相对脱节, 日常口语和教学用语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汉文数学中相反数的“反”字与逆命题的“逆”字有截然不同的意思, 但在藏文中对这两个字的翻译完全相同, 导致学生在解题中易出现理解错误。
对于第二语言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 显然直接用汉语学习理科课程, 更少发生歧义, 学习效果也会更好。那么, 林芝地区的藏族学生是否达到了能够用汉语接受其它科目的水平呢? 笔者在对林芝地区部分学校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观察, 发现部分学生对汉语的使用已经习惯化。如在小学四年级的一堂英语课上, 教师要求学生翻译时,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汉语作答, 之后教师却需要再用藏语再翻译一遍, 课后访谈中, 教师提到, 之所以这样做, 是担心一些学生对汉语不理解。在这个班级的教室中共有13处文字涂鸦, 其中7处以汉字书写。在对某校校长访谈中也提到, 该校部分学生中考的汉文成绩要优于藏文成绩。由此可见,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 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掌握已存在较大分化, 一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较好地掌握汉语, 双语语码的选择和转换达到自动化。双语教育的最大优越性是能够在不影响儿童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条件下, 让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大幅度地优于传统的第二语言教学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水平。
当第一语言的学习开始对第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限制, 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教学模式。目前双语教学的实施进一步提早了施教年龄, 却只是用静态的眼光看待学生, 阻碍了部分学生第二语言的发展, 当学生双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 二类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 可以根据林芝地区实际情况, 先在部分条件适合的学校试行“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模式, 即在同一学校内平行开设“一类模式班”和“二类模式班”, 当学生学习到一定阶段后, 在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的基础上通过考试来确定其班级归属, “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互补, 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
此外, 部分教师不认可一类模式, 其理由主要针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认为一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升学选择余地少, 就业压力大。采用“一校双模”, 也有一定的教师基础, 可以合理调配目前已有的师资资源, 可以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 并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加大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
教师是对学生双语态度最敏感的人群, 并且用自身对各类语言的态度对学生直接产生影响。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语教师除了具备普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 还应该懂得双语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然而, 在林芝地区中小学汉语文教师队伍中, 汉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 大多都是民族教师 ( 约占80%) 而且汉语程度不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测试通过率远远达不到相关要求。双语师资不足, 是林芝地区各校双语教学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要改善双语教学的效果, 首先要解决好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培养过程中, 首先需要更新观念, 确立教师积极正面的双语态度, 对双语教学要有足够的热情, 学生可以在母语的帮助下, 逐步学习汉语言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并顺利过渡到汉语言的学习环境, 这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教师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双语教学。
其次, 需要加强双语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组织教师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有针对性地进行汉语语音、语调的“正音”训练和日常汉语的口语训练、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符合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篇章的规范及要求。
再次, 建立双语教师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和职后提高的一体化格局。具体操作中, 一是需要加强林芝地区中小学和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的相互合作, 对各个阶段教师的发展作出指导和培训; 二是加强双语教师队伍的校际互动, 促进同行交流, 取长补短。
三、开发校本课程, 进一步加强双语教材建设
教材的知识结构是由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联结而成的知识整体, 通过教学来建立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之间的逻辑联系, 从而将课程资源所含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它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林芝地区各校所采用的教材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内地城市生活, 与藏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不符, 藏族学生的感性认识与内地汉族学生有极大的差别, 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困难。各级学校都没有专门为藏族学生开设过有关藏族历史文化的课程, 无法很好的体现藏、汉、英文化上的差异, 特别是在民族特色方面, 从而不利于藏族学生了解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 因此, 开发更加适应林芝地区实际情况 的校本课程迫在眉睫。
校本课程需要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 在教材中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 以动态、生成、体验的课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尽可能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多元文化的角度来观察本民族的文化, 以此理解和接纳异文化, 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另一方面也能够消除对民族及其文化的偏见,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态度, 提升国家认同感。
从林芝地区的实际考虑, 大规模开发一套全新的教材, 肯定超出其人力、物力所及, 也不现实, 但是可以开发一些具有民族和校本特色的校本课程, 编写相应的教材, 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辅助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教育机构各部门都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首先, 政府要保证课程建设费用, 离开经费支持, 课程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其次, 林芝地区应调动学科专家、民族教育专家、民族文化研究者、教育研究者等多方面力量, 建设一支多成分的高素质课程建设小组, 地方行政决策机构、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课程计划审定、实施和评价, 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通过对国家课程的筛选使其本土化, 征求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意见, 尽力满足各方面需求; 再次, 要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 以非语言的方式增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感性认识, 弥补语言障碍带来的困惑。
在本土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过程中, 部分校本课程可以先以试验的形式出现, 逐步实施, 成熟后有序地纳入全地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中来。
四、丰富教学方法, 营造校园双语氛围
语言是需要实践的, 由于当地学生课外基本使用母语, 只有在校内有目的地加强第二语言实践, 才能把课堂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 逐渐掌握第二语言。因此, 在课堂问题设计中形成梯度, 做到由易而难, 由简到繁, 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 在问题探讨中尽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习惯, 学生可形成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与激励, 进一步强化双语态度的积极性。
此外, 还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丰富提问方式, 多创设语言环境, 制造对话情境, 比如开展双语朗读、背诵比赛, 课前演讲, 小品、课本剧等诸多形式, 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 发展其个性, 营造良好的校园双语氛围。
双语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的双语态度是影响双语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成长和发展中的主体, 学生个体发展具有主动性、独特性和差异性, 双语教学的实施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特征, 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 从而保证双语教学的效果。
摘要:通过对林芝地区中小学生双语态度的调查问卷分析, 提出了尝试“一校双模”的双语教学途径;加大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开发校本课程, 进一步加强双语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方法, 营造校园双语氛围等措施建议。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篇8
1 方法
教师与教材:眼科学共有8位教师参与了理论授课,所有教师均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授课时数占总学时数的28/32。教材采用卫生部规划教材《眼科学》(供八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主要英文教学参考书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引进的第16版《眼科学总论》(Vaughan&Asbury.s General Opht halmology)[3]。
调查对象:西安交通大学临硕二系2006级、2007级七年制医学生共126名,其中男生71名,女生55名。
问卷调查与分析:在参考文献[4]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经过预调查后,于所有理论课结束后进行无记名调查,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发放问卷126份,收回12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统计分析:将数据输人计算机,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学生的英语水平(见表1)
2.2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与授课形式选择(见表2)
表1 学生英语水平
表2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与授课形式选择
2.3 学生对眼科学双语教学评价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开展眼科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形成,扎实的英语基础在医学生未来的医教研工作、对外交流等方面具有现实重要性,因而双语教学势在必行。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系七年制眼科学的课时为44学时,较五年制学生多12学时,教学课时相对充足,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五学年的第一学期,这时,99.2%的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6级考试,英语基础好,从课时安排和学生英语水平两方面,为开展眼科学双语教学提供了保证。调查结果显示69.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73.81%的学生认为眼科学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并对提高医学专业英语水平有帮助。
表3 学生对眼科学双语教学评价结果
3.2 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模式
学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双语教学”进行了界定[5],指出“临床课程现阶段双语教学专指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即教师以中文教材为蓝本,以英文教材为参考,双语备课,双语板书、写双语教案。学生使用中文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汉语讲授,专业术语双语书写和双语朗读。”理论课授课形式为双语多媒体课堂讲授。双语授课的形式为“雨夹雪式”,即以母语为主体,在其中以多种形式融入英语,英语教学比例为30%-50%,核心专业术语、定义、概念、关键词、部分段落中英文对照,用英语进行小结。调查发现,73.8%的学生希望教学讲义中关键词、重点词内容用中英文对照标出,52.4%的学生希望的英语比例为30%-50%,66.67%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恰当,无学生对教学方式不满意,表明现行“雨夹雪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可行的。
3.3 双语教学效果与制约因素分析
王伦[6]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在师资、学生、教材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制约高校双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与本调查结果一致。调查发现,47.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口语为制约眼科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一半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词汇是制约眼科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两者占97.6%。教师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体,教师因素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最大[7]。虽然本校师资力量雄厚,授课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达80%以上,且一部分教师有出国留学或进修的经历,英语功底非常扎实,但65.0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英语水平一般,47.6%的学生认为制约眼科学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是教师的口语。因此,授课教师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如单词发音、语言的流畅性已成为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目前双语教学的关键。另外,学生对于专业词汇的掌握,还是有困难的。眼科学专业性极强,新的专业名词非常多,教材最后的中英文名词索引部分列有近900个名词,这就意味着平均每一节课都会出现约20个新的专业术语,虽然七年制学生的英语基础好,但面对如此多的新的专业名词,学习起来仍然很吃力,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只能有选择地对重点专业词汇进行双语教学,并不断重复,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材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眼科学授课采用八年制统编教材,为中文教材,教材中仅对专业名词有英文对照。对该教材是否能满足需要的问题,一半学生认为一般或凑合;对于对该教材是否满意,有43%的学生认为一般或不满意,表明教材选择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眼科学双语教学可提高自己的综合英语水平。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对眼科学整体双语教学满意者仅占23.81%,满意度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上述制约因素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4 结论
对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进行眼科学双语教学是必要的,可行的,目前的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同,但双语教学要进一步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授课教师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语水平,所使用的教材,学生的英语接受能力是影响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日后的眼科学双语教学中,要重视改善上述影响因素,使之逐步得以完善,才能培养出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高[2001]4号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2001-08-28.
[2]马肖容,张军,陈银霞,等.双语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83-85.
[3]Paul Ri ordan-Eva,John P.Whit echer,赵桂秋译.眼科学总论[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袁宝强,戴园园,樊秋萍,等.儿科学双语教学在临床本科生中的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7):998-1000.
[5]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关于公布2010-2011学年双语教学规范的通知[S].2010-08-27.
[6]王伦,孙静艺.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国外双语教学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167-168.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篇9
一、郑州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调研及结果
自1997年以来, 郑州大学商学院就开始了类似于双语教学的探讨和思考, 曾先后在经济和金融本科专业的英语课上, 采用国内专业英语教科书《金融业务英语》进行教学;后又在经济和管理专业开设了以美国原版影印教材《企业竞争战略》和《管理沟通》的专业英语课;会计专业开设了财务报表等专业英语课程。在讲授这些课程的过程中, 我们开始探索如何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知识, 以及如何让学生通过该门课程学到专业学科知识。
在2006年和2008年, 我们分别对商学院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专业大三混合班59名学生和大三经济学专业2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后者已经开设过三门双语课。由于调研过程组织严密, 回收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两次调查结果为: (1) 你认为有无必要开设双语课?回答很必要、有必要、一般和无必要的分别为46%、44%、10%、0.0% (2006年) ;72.7%、22.7%、4.6%、0.0% (2008年) 。 (2) 你认为双语课应开设为基础课、专业课或二者都开?回答分别为42%、24%、34% (2006年) ;27.3%、72.7%、0.0% (2008年) 。 (3) 你认为双语课应安排在几年级?回答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开的分别为25%、39%、29%、7% (2006年) ;14.6%、72.3%、13.1%、0.0% (2008年) 。 (4) 你认为一个学期应开设几门双语课?回答开一门、两门、三门、四门的分别为19%、65%、13%、3% (2006年) ;9%、50%、41%、0.0% (2008年) 。 (5) 你对双语授课能听懂多少?回答听懂90%~100%、70%~80%、50%左右、30%以下的分别为10%、35%、41%、14% (2006年) ;9.1%、63.6%、27.3%、0.0% (2008年) 。 (6) 你认为双语课该如何讲授?回答全英语、半英半汉、全汉语讲课的分别为45.8%、52.6%、1.6% (2006年) ;13.6%、86.4%、0.0% (2008年) 。 (7) 你认为目前安排的双语课合理吗?回答合理与不合理的分别为27%、73% (2006年) ;50%、50% (2008年) 。
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开放式的, 学生们提出了不少认真而合理的建议。第一次问卷调查学生们给出的主要建议有:应从大一开设双语课的有23人;提出教师外语水平问题的有9人;开设的双语课过于形式化, 不追求实际效果的有5人;双语课学习讲授应该循序渐进的有5人。第二次问卷调查时学生提出的主要建议和问题是:教师外文水平和口语问题;只注重形式, 不重效果;课上英语授课与配套教材问题;建议外教上课;要根据实际, 不能不具备条件地开设双语课等。
二、经济管理专业双语教学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存在的问题
从问卷结果和学生建议的重点进行分析看, 认为开设双语课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有53人, 说明学生们不仅赞成开设双语课, 而且还对其寄予了相当高的期望。回答能听懂70%以上的有27人, 加之听懂50%以上的学生人数, 已有51人。其中学生外文程度越好, 越希望全外语授课和多开设双语课, 并且希望早点开设。部分外文水平较高或一般的学生也希望多开设双语课或早点开设;有些课上只能听懂30%以下的学生也认为有必要开设双语课。选择半外语授课的学生占大多数, 这说明学生的外文水平普遍存在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不少学生希望课上能用80%的外文授课, 或聘请外教授课的愿望, 表达了学生们对提高外文水平的强烈愿望。
调查数据显示, 在认为很有必要开设双语课的问答中, 2008年的数据要比2006年的数据高出许多, 分别为72.7%和46%, 从对开设双语课的态度回答“一般”的数据来看, 比两年前要低得多。这说明, 我们通过两年的努力, 学生们提高了对双语课的认识, 更赞成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循序渐进和加强专业课的学习;课程安排更赞成从一年级就开始, 重点放在二、三年级以免影响大四的各种考试、考研和找工作等;能听懂外语授课 (50%以上) 的学生比以前有所增多;希望半外语授课的人数较多, 但没有赞成全中文授课的学生。
目前, 从全国各类高校开设的双语课来看, 几乎涵盖了全部经济类的核心课程, 如齐齐哈尔大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了6门双语课程, 清华大学5门经济与金融系列课程入选教育部与财政部组织的“2007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总的现状和分析结果显示, 国内一流大学的双语教学明显好于其他高校。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至今仍在进一步探索之中, 普遍存在着整体规划不足、授课方式不得当等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郑州大学经济管理类双语教学有同其他高校相同的问题和表现特征, 其共性大于个性。把双语课程纳入整个学科教学体系中进行通盘考虑和系统设置, 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鉴于全国各高校普遍存在对双语教学不够重视的现状, 建议成立专门或专人负责的校级双语教学领导小组或双语教学督促委员会, 设在教务处, 各院系也应设立相应的双语教学管理团队。科学规范地进行课程建设, 改革双语教学课程设置与结构体系, 建立合理的标准, 调整课程内容和讲授方式, 科学选择教材, 加强教材教辅资料建设, 优化教学内容, 建立既能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又能符合各校实际的双语教学体系与模式。
借鉴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管理模式, 对不同外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级双语教学, 把外语水平好的师资和学生集中起来, 进行双语教学和课程改革, 培养顶尖人才。同时, 将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联系起来通盘考虑设置双语课程, 使大学英语基础语言教学和各学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等前后连接、相互促进。
实施双语教学系统化工程。双语教学要取得成效不是仅仅上几门课就能解决问题的, 因而建议: (1) 大学英语应该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全英语授课, 以便创造外语环境中的学习效果。 (2) 从低年级开始, 争取每学期开设专业基础双语课两门以上, 直至过渡到高年级学科专业课之中。 (3) 取消相关院系的专业英语课, 改由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代之。 (4)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设备, 尽量使用原版教材, 声像影一体化地展示课件和影音等资料, 让学生直接接触国外“原汁原味”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 及时获得外界信息, 增进他们对世界领先科研成果和发展前沿课题的认识。
培养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优秀师资。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支持, 进行国内国外两种方式的师资培训。现在青年教师的外语水平普遍较好, 仅需加以培育和引导即有所作为。同时建议, 适当引进国外教师, 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创造语言环境, 借鉴国外优秀教学方法。
强化激励政策, 鼓励教师提高外语水平和开展双语教学。众所周知, 学好外语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 教师学习和教学负担较重, 备课量过大, 资料费用比一般课程教学要高, 如果没有相适应的激励政策, 双语教学就难以快速推进或有较大的突破。
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工程。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对创建具有国际声誉的一流高校, 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水平, 改善师资队伍, 保障毕业生在国内与国际上具有竞争力, 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育红.高等财经教育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 .
[2]胡江艳.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2) .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篇10
目前开设双语课程的大学越来越多, 但对于对双语课教学和学习的研究却不是很多。查阅CNKI可看到从2000年3月到2010年1月的数据库, 有关大学双语课的研究论文不过百篇, 其中调查研究类的更是少见。此篇文章就是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实证研究。
二、研究过程
兰州城市学院开设双语课的院系共有城市经济与旅游学院、传媒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培黎工程学院、数学学院、文学院共五个学院的七个一年级班级。为了做这次调查研究, 作者给每个班级共发放调查问卷20份, 共发放140份。
调查问卷共含有36个陈述,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对陈述选择性地做出完全同意、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等判断。
本文中的所有数据都是用SPSS13.0版本得出的。根据SPSS频度和相关性分析, 得出相应结论。
三、研究结果
1、针对调查问题“q2您是否觉得双语班使用的《综合英语教程》难度大?”得出以下结论:
从调查可以看出81.2%的同学觉得我们使用的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编英语教程》和《英语听说》教材偏难。这说明带这两门课程的老师需要花大力气简化课程内容, 让学生容易理解。
2、q3和q5分别调查了学生是否认为每周6节课的《综合英语》课时偏多, 是否认为每周2课时的《英语听说》课时偏少。
3、针对调查问题“q7您是否觉《综合英语教程》对您学习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有帮助?”和q8“您是否觉《综合英语教程》对您学习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有帮助?”分别得出以下结论:
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有78.6%, 81.2%的同学同意这两门课程很有帮助, 只有21.4%和18.8%的同学不同意或者完全不同意。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综合英语》和《英语听说》对他们学习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有帮助。
4、针对调查问题“q16“在双语班英语课中老师尽量用于授课”得出以下结论:
可以看出94.0%的同意各位英语老师是尽量在用英语授课, 另有6.0%的同学不同意。针对另一个调查问题q15“在双语班英语课中老师完全用英语授课”, 仅有63.2%的同学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5、q19, q20和q21试图调查学生认为最难的课程。q19的表述是:“最难的课程是《综合英语》”;q20的表述是“最难的课程是《英语听说》”;q21的表述是“最难的课程是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针对这三个问题, 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可以看出85.5%的同学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难度最大, 认为58.1%和%72.6%的同学同意《综合英语》和《英语听说》最难。这说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也说明讲授专业课的老师需要进一步作出努力, 简化内容难点内容。
6、q24的表述是“您的学习压力大”q25的表述为“用英语讲授专业课会促进您的专业课学习”q26的表述是“在双语班学习是值得的”。这几个问题是为了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
7、q30的表述是:“在双语班学习会有助于您通过四六级考试”是为了进一步调查。针对这个问题, 分别有27.4%, 39.3%和23.1%的同学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上述表述, 说明绝大多数同学是认可双语班的课程设置的。
8、q22, q23的问题分别是“您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预习”和“您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是多少?”针对q22, 9.4%, 35.0%和33.3%的同学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 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的学生分别占18.8%和3.4%。表明有77.8%的同学每天都花一定时间预习功课。针对q23, 每天学习1小时, 2小时, 3小时的学生分别是41.9%, 40.2%和9.4%;8.5%的同学学习时间超过每天4小时。
9、q11和q12调查了双语班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老师的英语基本功底。
q11的表述为“您的双语课专业老师的语音基本标准, 不影响您听课”, q12的表述为“您的双语班专业课老师的英语基本流利, 不影响您听课”。
针对q11, 24.8%, 49.6%和17.9%的同学是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的。针对q12, 24.8%, 49.6%和17.9的同学是完全同意, 同意或者基本同意的。可以看出在我校双语班任课的专业老师的英语功底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
四、结论
1、81.2%的学生认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综合英语教程》课本偏难, 45.3%的学生认为每周6小时的课时数多。
2、83.8%的学生认为《英语听说》是所有课程中最难的。66.7%的同学认为《英语听说》课时数偏少。96.6%的学生认为这两门课程对学习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有帮助。
3、双语班英语老师应该更加努力地完全用英语授课, 因为只有0.9%和24.8%的学生完全同意或者同意英语老师是在完全用英语授课。
4、92.3%的学生认为专业课老师的英语语音没有大问题, 不影响听课;同样, 有92.3的学生也认为专业老师的英语口语基本流利, 不影响他们听课。
5、89.7%的和认为他们的学习压力大, 但是92.3%的学生认为在双语班的学习是值得的, 因为89.7%的学生认为双语班学习有利于英语四六级考试, 88.9%的学生认为在双语班学习有, 在以后找工作时更有优势。
6、虽然77.8%的学生每天都花一定时间预习, 但82.1%的学生每天只花1-2小时学习英语, 考虑到每周8小时的英语课, 这显得不够多。
7、另外,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发现, 有51.3%学生担心因为双语班的课程比非双语班的课程难, 担心会对综合考评产生负面影响。77.4%的双语班学生认为他们的综合考评应该有别于非双语班。
8、同样有51.3%的同学相信在双语班学习会妨碍他们顺利毕业。
9、关于我校双语班的教学设施, 86.3%的学生表示满意, 但完全满意的只有7.7%。
参考文献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篇11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双语教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新世纪优秀技术人才的客观需要。通过阐述该课程原有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弊端,剖析双语教学的实质,运用CDIO工程理念,针对机自专业电气控制技术双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革新策略,对大纲制定、课堂与实验教学、教材编著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机自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双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双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控制技术;CDIO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097-01
双语教学,顾名思义使用两种语言作为专业学科教学媒介的教学方式。现代双语教学的概念来源于美国[1],从20世纪30年代我国就有双语教学的雏形。进入21世纪,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在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背景下,全国各高校在专业课或公共课中普遍了开展双语教学。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快速发展,机械行业已经从机械化步入智能化阶段[2],先进制造与加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先进的通讯技术日益密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简称机自)专业为顺应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开设电气控制技术双语课程,旨在使本专业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机械专业基础,具备机床与电气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使学生思维与视野及所掌握的知识体系能迅速与国际接轨。为此,针对机自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建立合理、科学的现代双语教学模式成为培养新型国际化机械制造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一、机自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
“电气控制技术”课是机自专业目前唯一一门将机床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专业课程[2],在优化专业课程结构、培养机电综合人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课程内容包括“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两大模块。前者包括常用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控制线路基本环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要求学生学后能独立完成电气控制电路的读图与分析,基本具备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基本分析和设计能力,特别是机床用电动机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能力。“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部分讲授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编程方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应用实例等。两大部分相辅相成,理论体系完整,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实践性强。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問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课堂灌输与讲授为主,辅以试验巩固。由于本身课时有限,加之继电器接触器线路的设计应用环节复杂,电气元件图形符号种类繁多、PLC寻址方式和基本指令不易识记等,加之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表述英语用量大,学生接受能力参差不齐,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1.中英文双语教学学生听力差异
双语教学过程中,既要把专业知识讲透,还要大力提升英语表述的比例。[3]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外语听力稍差的学生需要教师重复解释,或者中文翻译,基础好的学生反而收听重复,使得课时进度受到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2.课堂与实验教学双语比重不同
课堂授课使用双语而实验只有中文的教学方法,使得双语教学效果甚微。根据随机调查反映,课堂教学环节双语教学比重大,学生熟悉各个电气元件的英文名称,会用基本的语言进行控制环节的动作描述,但到了实验与实践环节,遭遇了只用中文的尴尬,学生没有配套的双语实验环境。
3.双语教辅和资料配套不足
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发现正式出版的针对机自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双语或英文原版教材,配套的双语辅助资料、手册等也不多见,无形中增加了双语教学的难度。
4.双语教学的评价方法有待改善
根据该课程的性质,在教学考核环节既要注重专业知识考核,还要兼顾双语基本素质的考查,更要考核学生语言表达与实际操作等诸多能力,仅靠卷面考试和实验得分的单一评价方法显然不合时宜。
5.其他问题
比如课内互动方式、交流和作业等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双语环境建设问题。
三、解决对策
1.CDIO教学模式的启示
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构成了CDIO工程理念的四大核心内容。[4]CDIO理念提出了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属于次要位置;CDIO理念强调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对学生特别是教师的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CDIO理念重视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取代了学生过多追求高分而“单打独斗”的学习偏见;在教学方法上,倡导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为主,主讲教师引导帮助为辅等等。
在电气控制技术双语教学整个环节中充分运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大法宝,即从重点与非重点、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等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构思;教学模式和途径进行多元设计;运用课堂、专业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和厂矿企业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学实现;平时教学启发、引导与实践操作锻炼相结合,专家、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进行课程质量考评运作体系。
2.双语教学过程的策略与运用
(1)双语教学大纲的科学制订。在该课程原有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长期授课的一线教师、学生代表,甚至包括PLC、继电接触器生产商在内组成大纲制定小组,探讨该课程涉及的最新技术前沿,列举最新技术产品,根据专业建设目标和课程要求、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实践环节客观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既反映先进技术的时代特征又密切联系实际,使得制定的教学大纲成为指导双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课堂教学的多元模式改革。在课堂授课中除了传统板书模式之外,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方法,增加多媒体、视频、音频等教学方式的比重,以最大幅度减小学生对听力的过分依赖,从而避免听力基础参差不齐带来的不良效果。同时,利用CDIO理念,教师应加大课堂互动设计的力度,培养学生团队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从而建立双语互动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适应双语思维的学习意识。
(3)探索双语实验教学新模式。实验教师对实验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要充分运用双语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深入钻研的兴趣。
(4)增加双语教材和课外辅助资料投入。好的教材是步入知识之门的敲门砖,特别是双语教材,吸取国外教材在感性认识、广泛性、趣味性等方面的长处,增加图片、实例、提问和思考等多元模块,使得教学内容在保证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前提下内容更加丰富,更易理解和识记,富有趣味性。
(5)建立双语教学的考核与评价体系。考核与评价虽然是每门课程结束后不可或缺的环节,但也绝不能因此成为课程学习过程的指挥棒,单为应付考试必然影响双语教学的初衷,背离课程教学目标和意义。结合课堂教学、互动表现、实践操作、卷面考核和作业等环节,建立尊重客观实际的考核体系,引导学生在平时就注重双语学习的良好习惯,摒弃死记硬背、不问所以然的不良学习方法,并为教师下次授课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科学数据与案例。
(6)主讲教师的双语素质培养。主讲教师是双语教学各个环节得以实施的统领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语言素质、组织能力、思维灵活性,甚至一举一动都直接关系到各环节的实施效果,应保证教师双语综合素质培养的投入,有条件的最好到国外接收真实外语环境的锻炼和熏陶,接受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这样才能反馈到实际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受益。
四、结语
电气控制双语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机械类新世纪优秀专门人才,增强人才全球视野的重要选择,符合高校机械工程专业新时期发展需要,符合国家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接轨世界的战略需要。课程能否体现双语特征,教学过程能否实现良性互动,课后能否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达到优质、理想的教学预期,给高校任课教师、专家,乃至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机自专业双语教学过程,实现双语培养模式的理想目标,将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工作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妮,赵敬德,Qibo Li.中美未来工程師培养计划和工程教育的对比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23-27.
[2]邹龙庆,贾光政,王金东.石油特色高校机电类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48-49.
[3]曹宁.材料专业课程创新体系中的双语教学探索[J].石油教育,2013,(3):88-89.
[4]刘平,王文霞.用CDIO 理念提升应用型机械工程专业内涵[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1,28(3):245-248.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篇12
一、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
学生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受众与服务对象, 双语教学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 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 是否让学生受益, 可以通过学生的客观评价来体现和衡量。因此, 调查主要通过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 同时对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通过课题组成员进行商讨、谈心, 与校外相关老师进行心得交流, 了解学生的评价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一) 双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多数同学对双语教学的优点报以非常肯定的态度, 如有利于深化现代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国际型人才, 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和通过国家英语等级考试, 促进、巩固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等等。在评价双语教学的劣势时褒贬不一,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课程的难度加大, 耗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 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影响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授课信息量变少, 由于学习难度过大, 学习兴趣降低。
(二) 双语教学模式的支持率
关于双语教学模式, 有68.4%的学生认为以英语为主、中文为辅的中英文相结合的保持型模式比较好, 59.0%的学生认为难度适中, 5.7%的选择以英语为主, 只穿插个别中文的渗透型模式, 绝大多数认为这种模式难度太大, 不易于理解和接受, 而只有0.2%的学生选择全英文教学 (见表1) 。在讲解、板书、多媒体、习题、考试多方面同样有70%以上的学生选择以中英文相结合, 以英文为主, 比率各有侧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普遍反映,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中英文相结合, 以50-65%的英语应用量是比较适宜的。英文比例太大, 学生难以接受, 即使听懂了英文, 有些专业知识也令人费解, 很难用英文来诠释和表达。
(三) 双语教学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度
调查显示, 6.6%的人认为双语教学对专业英语学习有明显帮助, 60.5%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 持中立的为19.1%, 而选择没有帮助的占11.2%。67.1%的学生认为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4.6%有明显帮助。对通过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有明显帮助的占4.9%, 有一定帮助的占59.2%, 中立的占13.2%。有53.3%的人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44.7%的人认为培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30.3%认为增加了专业学习的热情。69.2%的人认为通过专业双语教学的学习, 增强了用英文阅读和学习有关本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06级经济学专业大二第二学期开设了两门双语课程, 金融学专业开设了1门双语课程, 由近几年的四、六级考试过级率统计表得知, 06级经济学专业 (创新班为96.67%) 和金融学专业一次性过级率远高于其他专业和年级的累计过级率。
综上可知, 双语教学对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教学以及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提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但应该处理好双语教学与专业 (公共) 英语教学的关系, 55.9%的人认为应拓宽双语教学的知识面, 在双语教学中适当增加词句的应用。39.5%的人认为应编写辅导讲义, 增加专业知识的阅读量。在公共英语教学中, 40.1%的人认为宜增加专业文献的阅读量, 特别是最新的经济、管理文献, 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
(四) 双语教学课程的满意度
关于“对开设双语课程的总体效果是否满意?”, 选择“非常满意”的占1.3%;“比较满意”的占26.7%;“中立”的占44.7%;“比较不满意”的占21.4%;“非常不满意”的占5.9%。双语教学课程效果总体情况表明, 对双语教学的总体效果持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比例与非常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的基本相当;同时, 多达44.7%的同学对所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持中立态度。当被问到目前这种双语教学方式是否适应其接受能力时, 12.5%的学生选择适合, 60%的学生选择基本适合, 而24.2%的选择不适合, 这与他们是否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内容是相关的, 7.3%完全掌握, 67.0%基本掌握, 10.5%完全没掌握, 12.5%有些课程掌握, 而有些没掌握。
二、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效果的手段
(一) 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
关于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认为学生英语基础差的为63.8%, 教学方法与手段不适的为49.3%, 教师外语和专业水平不相称的为43.4%, 教材难的占24.3% (见表2) 。综上可知, 教材的难易程度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的是学生、教师本身的素质和水平。而学生没掌握好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因:自身不够努力, 缺乏复习和预习的占48.7%, 对教学方法不适应的占36.8%, 英语基础较差的占29.6%, 课程难度太大的占21.1%, 可见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身努力和教学方法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二) 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手段
在探讨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措施时, 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36.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和外文水平应该进一步提高, 37.5%的学生建议提供与外文教材配套的中文版教材、教辅资料 (见表3) 。同时, 有近30%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大授课课时量, 这与他们的学习基础, 以及对教材教辅资料的要求是相关的。
三、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效果是教学的第一生命, 是衡量课程建设与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双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双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 结合学校、学生以及授课老师本身的现实条件, 提出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一) 坚持实事求是, 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双语教学在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乃至全国都是一个不断实践、探索的课程建设内容。若一开始对学生基础、应用能力高估, 加大难度, 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样, 学生对老师也不能以绝对“双高” (高水平英语口语、高水准专业英语) 来衡量, 只有客观地评价教学基础和现实条件, 选择好开设课程,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与学当中, 相互促进, 教学相长, 才易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坚持“双提高”,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师的水平对于课程内容的把握和知识传授非常重要。一方面, 通过培养、引进、互访的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和外文水准。另一方面, 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 增加灵活性。用非母语教授专业课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教师除了要进一步强化英语口语技能以及专业英语知识, 还要采用多元化灵活的教学手段, 包括动手、动口、动脑等各种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方式, 制作高水平的课件等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鼓励学生参与, 尽可能减少教学沟通上的障碍。
(三) 坚持因材施教, 动态调整双语教学模式
对高校双语教学来说应侧重于专业目标, 这就提示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不应将双语课程当成专业外语来上, 而要在保证专业目标实现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因此, 双语教学要因材施教,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高低年级不同的英语接受能力度, 动态地调整使用中英文教学的比例, 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及时沟通并进行阶段性地反馈, 随时修正教学方案, 一切以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为中心。
(四) 坚持融合、衔接, 整合相关课程教学资源
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双语教学是一个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双语教学相关学科以及知识点的整合,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主要包括专业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公共英语教学的融合以及与考研的衔接问题。建议将双语教学的专业科目内容渗透到英语专业课的学习中, 比如将专业课的案例纳入精读或泛读课堂, 这样既辅助了专业课学习, 又提高了英语水平。同时, 学校加强教学计划的协调功能, 利用英语老师的专业力量, 实现专业课与英语课的有机融合, 让双语专业课与英语课相得益彰。另外, 可考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和理论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协调, 两种不同文化的有机融合与转换, 中外学科理论体系与业务处理差异的协调等等。
(五) 坚持以效果为中心, 强化双语氛围
在中国大学校园的汉语大环境里, 怎样应用英语, 用英语交流和思考, 显得尤为重要, 也十分困难。建议尽可能选用浅显易懂的英文原版教材, 同时提供与原版教材不同的专业性较强的中文教材作为参考,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阅读原版教材的动力和压力, 又方便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自编双语教材, 在借鉴外国经典理论、原理的基础上, 选用中国现实案例和符合中国实际的制度安排, 深入浅出, 并避免文科教材受文化背景、经济环境的影响。强化双语氛围, 增强学生用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相关英文书籍与资料以及经常观看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访谈类影像资料, 提高学习兴趣。此外, 应塑造浓厚的校园英语氛围,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播放英语节目, 开设英语交流与活动区域, 举办各种趣味英语竞赛并采取多种奖励手段, 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建一个全方位的双语校园环境。
四、结束语
学生是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直接受众, 教师是双语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实施者和探索者, 两者密不可分。老师本身的素质与投入度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而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对改善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坚持以学生评价为基础, 以教师教学自评为参考, 从学生、老师两者的相互期望出发, 不断提升双语教学水平, 改善双语教学效果, 以切实达到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江艳.双语教学的目标及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研究, 2005 (6) .
[2]、卢艳青, 李成威, 张军红.大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9) .
[3]、王贤纯等.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本科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 (2) .
【双语教学调查与分析】推荐阅读:
双语教学的误区与对策08-30
西方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效果分析论文10-15
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教育论文09-15
酒店管理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6-18
国际经济法中双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10-01
《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06-15
双语教学06-25
双语教学问题07-10
双语教学环境09-01
高职双语教学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