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新闻报(精选6篇)
中国产经新闻报 篇1
2011年7月10日, 有着168年历史的英国《世界新闻报》由于曝出非法截取、窃听私人电话信息的丑闻而被迫关停。该案件的持续发酵使得《世界新闻报》前执行主编斯图尔特·库特纳, 新闻国际CEO丽贝卡·布鲁克斯, 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前新闻主管、该报前主编安迪·库尔森, 伦敦警察局局长保罗·斯蒂芬森等先后被捕或者去职, 窃听丑闻越闹越大, 以至一发不可收拾。窃听事件将西方媒体的弊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聚光灯下, 然而在看到西方媒体弊端的同时, 我们更应该以此为鉴, 从而使中国新闻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顺利发展。
一、媒体在市场化发展中应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西方媒体绝大多数为私人所有, 追逐商业利润成为媒体第一位的目标。在极端的市场取向下, 煽情主义泛滥, 狗仔队丛生, 八卦绯闻充斥, 为迎合市场上的低级趣味, 他们毅然决然地践踏他人隐私, 对其跟踪、窃听、偷拍等等, 有时甚至强行侵犯他人领域, 以欺骗恐吓他人来获取隐私, 这些非法获取新闻信息的方法以不单单是个别现象或小媒体的伎俩, 其早已成为了西方整个新闻业界的惯用手段。《世界新闻报》在短短几年时间中, 单非法窃听的次数就高达2000多次, 媒体业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程度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窃听丑闻为我国媒体市场上活跃的都市媒体和娱乐性媒体提供了镜鉴, 即在市场化发展中如何避免片面追求利润而迷失媒体发展方向。我国媒体具有双重属性, 即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追逐经济利益只是媒体的一个方面, 不能成为媒体第一位的目标。然而, 近年来, 我国媒体的低俗化已经超出了对娱乐圈的报道, 波及到各类社会新闻, 有愈演愈烈之势。媒体低俗化集中表现在:形式缺乏严肃性, 故意炒作、夸大新闻事实, 画面露骨、血腥, 缺乏人文关怀, 沉迷于报道生活琐事或者专门寻找丑陋现象, 报道片面、缺乏公正性等。虽然我国媒体运作的低俗化还没有达到发生窃听丑闻事件的地步, 此事件也给我国媒体敲响了警钟。因此, 我们要通过加强对媒体运营活动的监管来保证媒体在正确的方向指导下不断前进。在中国社会当下的社会语境中, 媒体运营活动不但关涉国家利益, 也关涉广大人民群众知情权的实现。因此, 从窃听丑闻事件中吸取教训, 按照我国新闻实践的实际情况, 认真规范媒体行为, 做到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避免类似英国窃听丑闻事件的发生。
二、媒体应加强社会责任, 树立和稳固自身的公信力
在西方, 新闻传媒被称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权力。《世界新闻报》在最后一期中刊登了它曾做过的很有影响力的重大报道, 如该报曾多次报道过政府高官和议员的性丑闻, 让这些政客身败名裂;该报发起的反恋童癖运动, 将多位恋童癖罪犯的姓名和照片曝光, 媒体的力量在监督报道中尽显无余。但是, 媒体的这些力量建立在准确、权威的事实报道和对法律的遵从以及对道德的恪守之上。唯有肩负守望社会的职责, 拥有良好的公信力, 新闻传媒的报道才能赢得受众的喜爱, 新闻传媒事业才能长久。
在当今媒介化社会加速发展进程中, 大众传媒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不但手握利器, 更需肩负守望社会的职责, 而窃听事件的发生应该促使我国新闻界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层面进行反思。
第一, 加强新闻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建设, 培养社会责任感。新闻是讲究真实性的, 真实是它的生命。如果新闻媒体人丧失职业道德标准, 无视事实的真相, 报道虚假新闻, 不仅误导民众, 更将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窃听事件启示我们, 必须大力培养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这不止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是维护人民大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
第二, 新闻媒体应加强行业自律。传媒行业追求经济利益本是无可厚非的, 但为此而牺牲公众利益, 违反新闻伦理、侵犯隐私权、挑战司法, 就必须受到大众强烈的谴责。所以, 新闻媒体的行为需严格遵循法律法规, 行业行规, 增强自律约束, 以保证其新闻客观、真实和公正。
三、正确运用隐性采访的手段进行舆论监督
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 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 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 或者以其他方式, 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又称为暗访或偷拍。隐性采访往往会较多地涉及道德法律问题。在窃听事件中, 世界新闻报的记者用到了隐性采访的手段, 但是其使用的手段却超出了法律限制的范围。《世界新闻报》的窃听直至英国媒体曝出该报记者贿赂警察、窃听被绑架女童、伦敦地铁爆炸案遇难者家属和阵亡英军士兵家属的电话语音信箱, 才引发众怒。由此我们看到, 隐性采访手段的运用必须以不对采访对象构成伤害为前提, 必须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内。
在新闻实践中进行隐性采访, 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首先, 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在隐性采访中, 由于采访的不公开性、隐秘性, 记者不可避免地要隐瞒身份和运用欺骗的手法偷拍偷录。在对有不良行为的特定人进行暗访时, 记者就需要假扮其他社会角色, 其用于替代的身份, 只能是一般的公民依法可以充当的角色, 而不是拥有某种特殊权力的特殊身份。在隐性采访时, 记者不能设置陷阱, 引诱当事人违法违规。
其次, 要谨慎选择采访场合和工具。隐性采访应区分公共场所和非公共场合, 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可以自由出入和交往的各种场所, 而非公共场合是不允许自由摄录的, 即私人场合, 包括住宅、病房等法律明文规定不许擅自侵入的区域。
再次, 暗访、偷拍的工具也要特别注意, 不能使用非法的窃听、拍照工具。《国家安全法》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规定:“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 尊重被采访者的声誉和正当要求。”
隐性采访是舆论监督必不可少的手段, 同时也是把双刃剑, 需要记者和媒体谨慎对待, 一定要把握好“度”, 防止为了片面追求受众眼球而滥用隐性采访, 必须坚持新闻真实并且接受新闻职业道德之制衡。
四、小结
《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反映出西方媒体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抛弃社会责任, 背弃新闻职业道德。为了这一纯粹的目标, 甚至不惜采用违法手段。我国的新闻媒体应该以此为戒, 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加强社会责任,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合法获取新闻, 树立新闻媒体的良好形象。《世界新闻报》被关停给我国媒体的启示远远不止这些。作为媒体人, 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反省思考, 从中得到更深刻的启示, 来完善和改进我们的从业标准。
摘要:《世界新闻报》的轰然倒塌, 不仅使默多克集团陷入窃听丑闻, 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媒体新闻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讨论。本文以窃听事件为背景, 探讨了该事件对中国媒体所带来的启示。媒体在市场化发展中应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加强社会责任、树立和稳固自身的公信力, 正确运用隐性采访的手段进行舆论监督。
关键词:世界新闻报,窃听事件,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延平.从窃听丑闻所想到的[J].北京青年出版社, 2011 (8) .
[2]朱国平.媒体良心、新闻伦理与监督权——从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电话丑闻事件说起[J].中国记者, 2011 (8) .
[3]李自豪.从“窃听门”事件谈如何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J].中国报业, 2011 (20) .
中国产经新闻报 篇2
数据新闻基于强大的数字支撑,从亿万数据当中寻找信息点,辅以可视化形式传递给受众。媒体的数据新闻实践多集中于新媒体领域,而报纸媒体囿于传播载体,无法在可视化呈现技术上与新媒体比拟,但目前依然有多家报纸媒体试水数据新闻。经济新闻与数据之间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大量的量化和计算是它的显著特征,但某些概念专业性较强、可读性较差,不易被普通读者接受,因此,此类媒体的数据新闻实践比其他领域的新闻报道更具针对性。所以,经济类数据新闻与报纸的结合具有相当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经济类报纸纷纷开设了数据新闻板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第一经济日报》“社论·读图”板块、《经济观察报》“数据Data”板块、《21世纪经济报道》不设固定板块、《中国经营报》“数聚中国”板块。其中,《中国经营报》是中国最早发行的经济类报纸之一,以其权威性、实用性、可读性在众多经济报纸中迅速博得读者喜爱。它于2013年3月11日推出数据新闻板块“数聚中国”,聚焦经济现象,解读经济走势,以多样化呈现方式吸引读者,引起了很大反响。所以,本文以《中国经营报》为例,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出刊的总计50期报纸,其中“数聚中国”栏目42期为研究样本,试图从厘清《中国经营报》实践特色入手,结合行业其他优秀数据新闻分析经济类报纸数据新闻的实践和价值突破,并试图讨论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一、《中国经营报》数据新闻实践特色解读
(一)经济选题:数据专业化呈现
《中国经营报》作为一份经济类报纸,在数据新闻的选题上理所当然有它侧重的一面。本文统计42篇数据新闻标题的关键词出现频率,经过筛选,得出下表:
可以看出,在报道选题的内容选择上,“数聚中国”定位于经济,这与它经济报纸的定位相符。在经济为宏观选题范围下,财政、税收、改革出现的频率最高,共计8次,其次为“经济,消费,投资”,共计7次,接下来为“创新,竞争”、“债券,楼市,股票”等。
经济新闻常与数据挂钩,是一个枯燥乏味的领域,需要在选题上切入既有经济价值,又能引起受众共鸣的议题。比较频率较高的关键字,可以发现,选题侧重与大众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热点,既保证数据专业呈现又考虑大众接受程度,在通俗和专业之间取得平衡。如数据新闻“用电量里的中国经济密码”,从国民用电量切入,以季度用电量、居民生活用电量为基础,分析产业格局发生的变化,第三产业持续增长,信息消费类企业增长加速,经济正在发生转型调整。
(二)呈现方式:多样图表共存
数据新闻脱离了主体对事实的描述或引用当事人的话语构成报道的模式,通过收集分析不同数据暗含的逻辑关系展现脉络。在呈现方式上,突破传统报道文字+图片模式,应用大量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统计图表夺人眼球。“数聚中国”栏目占版面四分之一,呈窄长条形。在有限的空间中寻求最大限度的数据呈现,其在图表的多样化上做出了重要的探索。统计2015年的数据新闻得出,共37篇在头版做出了导读,5篇为全彩印刷。在这里将“数聚中国”的可视化图表分为三类,粗略计204个信息图表。
第一类为传统统计图表,共108个,占比53%,包括折线图、曲线图、表格、饼状图、散点图等。这类图表制作比较简单、简洁明了,易于查看,但是也存在着比较死板的劣势;第二类为基于时间和空间制作的信息图,共27个,占比13%,如时间轴图表,将可视化信息以时间或空间的形式呈现,使受众能够把握空间范围内的时间变化;第三类为其他,共计69个,占比34%,为创意图表,有更强的设计元素,融合文字、漫画、符号、图片等多种可视化元素为一体。
图表是数据新闻视觉的中心,它呈现出多样的特点。1.冲击性与趣味性。受众将从传统浏览文字新闻对标题和图片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数据新闻的图表上,视觉上受到强烈的图表形式冲击,刺激继续阅读,也使阅读过程轻松有趣。2.直观性与美观性。排版得当的图表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且一目了然呈现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使受众能够迅速抓住重点,全面的掌握图表信息。3.思想性。可视化语言代表新闻的立场,图表中无不体现出的报道的思想。[2]
(三)深层挖掘:会说话的数据
深层挖掘数据的逻辑,会说话的数据被赋予了逻辑性和故事性,能引导受众对连贯的瞬间展开前后的联想。通过对数据的多维对比分析,挖掘数据之间潜藏的逻辑关系,为受众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解读,拓展阅读的广度和加深阅读的深度。[3]制作者分析数字背后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层层剖析可能存在的事实,赋予数字会说话的魔力。
“数聚中国”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提供给受众宏观市场和企业层面的分析,帮助受众理解市场发展、政府政策趋势和公司绩效等各方面的情况。宏观经济报道专注大数据,揭示宏观经济总体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例如,在报道《积极财政,政府的选择是做减法》中,饼图标示2014年土地财政占比,柱状图标示五年间财政收入变化,趣味图则表示计划财政支出,政策效益的合理评估,多样信息图表显示了政府积极的财政调控,减税、降费,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治理体制。从财政赤字、土地财政收入、财政增速的表现入手,分析得出宏观财政大趋势,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减税换产业优化。
二、经济类报纸数据新闻实践价值呈现
(一)数据之美:转变新闻生产方式
传统新闻生产方式通常分为新闻采集到加工制作再到传播,数据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可分为议题选择、数据收集挖掘、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这四个环节循序渐进,缺一不可。
第一,从议题的选择上,通过数据筛选当下热点或是备受关注的有价值的议题,并确定议题的可实施性。它与传统新闻生产差异之处在于验证议题是否可行,传统新闻通过深入事件采访验证,而数据新闻需要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确定;第二,数据收集挖掘。传统新闻采集多通过采访观察等方式,对于数据新闻而言,则需要制作者从各方面收集数据,通常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一般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发掘隐藏的信息,可以通过统计、情报检索、在线分析处理、算法搜索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来实现;第三,数据分析。传统新闻生产方式依靠制作者对事实进行逻辑梳理制作成新闻,而数据新闻需要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寻找某种隐含的联系,依靠的是制作者从数字中解读可能存在的新闻事件的数字处理能力。目前国内的数据分析,云计算是被经常刚提到的处理方式;第四,可视化呈现。报纸新闻生产的呈现方式为文字+图片,通常文字为主,图片为辅。数据新闻在报纸上的呈现方式多为信息图表,如数据地图、关系图、时间线图、词频图等,辅以文字说明。
(二)数据解读:预测经济走势
传统新闻报道侧重呈现事实发生之后或在进行中的新闻事件,从微观个例窥宏观大局,对于整体无法做出预判。而数据新闻则统筹全局,从中梳理出内含逻辑关系,预估整体走势,延伸单一事件的时间意义、拓展新闻的时空范围,实现“全时”获取、处理和呈现,最大限度的实现高精度的预测。[4]对于经济新闻来说,发掘数据的内涵联系,提升数据的功用是传统新闻报道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经营报》等报纸做出的数据新闻探索成为预测经济走势的先锋。通过对专业经济数据的分析处理,制作者能够对特定经济走势有宏观把握并科学预测新闻。以数据新闻《四个趋势看懂中企如何在欧洲买买买》为例,制作者通过分析荷兰国际集团发布的数据,总结得出中企在欧洲并购风潮与投资消费比重等的变化,预测此时欧洲经济持续低迷的风口下是中国企业的并购良机。通过专业经济数据预测某一经济走势较之专家“背书”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三)“俯视”全局,服务大众利益
叙事视角是指叙事者观察和叙述事件的角度。传统新闻报道的叙事视角,可以总结为“仰视”视角。记者从微观梳理个案的来龙去脉,在无法掌握全面信息的情况下很难对某一方面的整体大局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判。数据新闻报道的叙事视角另辟蹊径,可概括为“俯视”视角。数据新闻制作者从最初的议题选择到数据收集再到数据分析制作,都是“俯视”事态发展全貌,站在一个全面掌握信息的全局把控事件进展,传递事实以及隐藏在事实之后的信息。“俯视”与“仰视”视角在叙述事件时并无优劣之分,他们都为对方提供一个新的思考的角度,互为补充。
体现在经济类数据新闻选题上,需要制作者纵观全局找出数据中最具价值的议题。在数据分析处理阶段,需以“俯视”视角统揽全局,寻找数据彼此间的逻辑结构,再“仰视”细节,深入筛选出的数据,即“俯视”得出骨骼,“仰视”得出肌理。以“俯视”叙事视角制作数据新闻,更需重视大众利益,服务受众。经济类数据新闻更容易对受众的决定做出方向引导,所以制作者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原则,避免对大众做出误导。
(四)重组新闻价值,梳理经济脉络
传统新闻,满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被认为是具有价值的新闻。但在数据新闻的标准看来,新闻价值的衡量标准并不适用。一旦用它来衡量数据新闻的价值,效果会大打折扣。BBC的新闻价值标准由三个要素组成:能否揭示出重要的现象或问题,能否帮助人们理解复杂问题,能否帮助人们更清楚事件与个体的相关。[5]新闻价值重组是数据新闻的魔力,在文字报道看来无从下手的一堆数字中,数据新闻却能将层层剥开数据的外衣,将孤立信息整合,将分散的点串联成线,打破对原有新闻价值的认知,发现数字中隐含的新闻价值。
经济类数据新闻更具有针对性,梳理出复杂问题背后的关联,帮助受众理解一定时期经济领域特定方面问题症结与发展脉络。首先,发现报道的新闻点。数据新闻“银行理财半年盘点”,通过分析2015年上半年近400款银行理财产品最高年化收益、产品类型、产品数量、发行数量、收益类型等,发现了新的新闻点,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理财产品收益率很难出现上扬;其次,找出经济事件的关联。数据新闻“中国老龄化会多快”,这篇新闻中则聚焦老龄化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从65岁以上老人主要收入来源、养老金支出、储蓄率占比入手,再结合其他国家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得出分析,中国2050年将完全达到老龄化社会,养老金支出对财政造成负担。
三、结语
经济类报纸积极尝试数据新闻的举措对于报纸媒体探索新的报道方式而言意义重大,但其在某些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距离真正优秀的数据新闻仍有一段距离。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数据来源单一,不足以概括整体经济趋势。数据获取是数据新闻存在的基础,没有海量的数据做支撑,就有可能在处理数据时陷入片面化的困境。经济数据新闻必须立足于海量数据,否则极有可能造成预测结论不准确误导受众的结果。《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日报》等数据获取来源相对单一。《中国经营报》42篇数据新闻,16篇标注了数据来源,且信息源单一为政府报告或企业报表。其他报纸的数据来源多为国内第三方,如Wind、S&P、FTSE等。且政府信息报告公示程度不高,影响预测结论的深度广度。
其次,报纸可视化呈现的互动性稍显不足。纸媒由于自身载体的限制,无法像新媒体一样拥有互动化呈现方式,但发挥报纸的呈现优势,扬长避短,纸质媒体同样也能呈现出优秀的数据新闻。对报纸接收受众反馈不及时、互动性不强的问题,笔者建议学习英国《卫报》,开设受众互动平台,随着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公民可参与到《卫报》的新闻制作当中,实现数据新闻的众包运作。同样,也可学习《第一财经日报》,将数据新闻与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同时推送,使受众参与互动获取更多信息。
最后,经济数据挖掘能力有待加强。以英国《卫报》2011年的伦敦骚乱事件数据新闻报道为例,《卫报》统计分析260万条Twitter数据说明在骚乱中谣言是如何扩散的,反驳政府将谣言归咎于社交媒体的结论。国内经济新闻在数据挖掘处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应该向国外媒体学习,引进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人才,培养记者的专业技能等。
未来财经数据新闻应具有专业性和大众性。在专业性上,保证新闻的准确、挖掘数据的深层信息,预测经济市场的趋势。在大众性上,利用通俗直观地表达方式以及与受众息息相关的选题在情感上靠近大众。
客观来说,经济类报纸数据新闻距离真正意义的优秀的数据新闻还有一段距离。《中国经营报》、《第一财经日报》、《经济观察报》等经济报较早做出了尝试并坚持实践,但其中仍有许多问题和需要完善改进的地方。大数据给新闻带来了众多改变,也给经济报带来了拓展空间,抓住数据新闻大趋势,或许能使经济报纸找到未来新闻的发展空间。
注释
1[1]李希光,张小娅.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学[J].新闻传播,2013(7).
2[2]黄妍.大数据时代下国内财经新闻的可视化——以财新网“数字说”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4(5).
3[3]陈欣.<21世纪经济报道—飞笛金融圈>金融新闻的数据可视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5.
4[4]戴世富,韩晓丹.增值与异化:数据新闻范式中的价值思考[J].当代传播,2015(1).
中国产经新闻报 篇3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4月24曰第8版头条报道了《现代商贸工业》杂志改革发展、质量兴刊的成绩和做法, 以下为报道全文:《现代商贸工业》:转企改制后的“减肥瘦身”《现代商贸工业》是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会员单位。日前, 在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龙源期刊网联合发布的2012中文期刊网络阅读排行T�P100 (前100位) 期刊榜上, 该杂志国内网络阅读量名列武汊市期刊第一位, 湖北省期刊前3位, 全国第51位, 较2011年上升35位。体制改革完善运行制度2012年3月, 《现代商贸工业》作为湖北省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试点, 整体划转至武汉出版集团并转企改制, 集团为其制定了“打造优秀期刊, 服务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杂志社抓住改制试点之机, 完善了办刊运行机制。首先, 完善了企业独立法人登记, 杂志社真正成为独立承担法律和社会责任的民事主体;其次, 改革人事制度, 实现了人事管理社会化, 对人员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和目标管理, 优化采编组织和队伍结构, 并为所有员工办理了社会养老和其他社会保险解除后顾之忧;再次, 改革分配制度, 率先实行以“缋效、岗位、收入”为内容的管理和分配机制, 本着“岗变薪变, 优劳优得”的原则, 从总体运行机制层面为“质量兴刊”提供了制度保证。检测稿件建立甄别制度2012年, 杂志社构筑稿件检测系统平台, 正式启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建立稿件甄别制度。此前, 因未启用检测系统, 杂志上超标发表了一些复制比较高的文章。此外, 制定统一规范, 完善稿件三审制度。该社制定了统一规范的稿件格式, 优化了杂志的出版时间、流程安排, 完善了编辑部主任初审、编委会专家二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 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保证了编辑工作的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 明确了不同层级编辑的责权利, 使编辑工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效对接、联袂互动, 对提高刊物质量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自我解剖坚持质量兴刊在端正方向、恪守宗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基础上, 《现代商贸工业》痛下决心、自我解剖, 做了4项“手术”, 迈上了“质量兴刊”的科学发展之路。调整刊物容量, “减肥瘦身”。该刊2011年全年24期, 每期298页, 期发文章近200篇, 在如此大的工作量面前难免出现稿件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2012年, 该刊果断砍掉100个页码, 期发文章约100篇, 减少一半。调整栏目设置, 突出宗旨。为解决超范围刊发不符合办刊宗旨文章的问题, 该刊调整了栏目设置。如将《教育与培训》栏目改为《职业教育与培训》, 只刊发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章。加强选题策划, 占领制高点。杂志针对物流业迅速发展的态势, 加强专题文章的稿件组约。在“201 2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的索引情况中, 《现代商贸工业》刊发的物流方面的论文有8篇, 占该刊当年39篇索引数的1/5强。严格组稿源, 自主投稿。杂志社通过发布公告, 坚决清除一些中介机构和个人擅自以《现代商贸工业》名义向社会征稿、组稿给该刊声誉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严把稿件来源关, 通过加强鉴别, 对中介组稿来稿一律拒收和退稿, 从源头上保证来稿的正当性和纯洁性。此外, 杂志社还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担任编委, 建立外脑审读制度, 以监督和管理杂志质量。这种编辑审稿和专家审读相结合的模式, 保证了该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4月24日)
中国产经新闻报 篇4
f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我刊现代商贸工业”杂志改革发展质量兴刊情况《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4月24日第8版头条报道了《现代商贸工业》杂志改革发展、质量兴刊的成绩和做法, 以下为报道全文:《现代商贸工业》:转企改制后的“减肥瘦身”《现代商贸工业》是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会员单位。日前, 在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龙源期刊网联合发布的2012中文期刊网络阅读排行TOPIOO (前100位) 期刊榜上, 该杂志国内网络阅读量名列武汉市期刊第一位, 湖北省期刊前3位, 全国第51位, 较2011年上升35位。体制改革完善运行制度2012年3月, 《现代商贸工业》作为湖北省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试点, 整体划转至武汉出版集团并转企改制, 集团为其制定了“打造优秀期刊, 服务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杂志社抓住改制试点之机, 完善了办刊运行机制。首先, 完善了企业独立法人登记, 杂志社真正成为独立承担法律和社会责任的民事主体;其次, 改革人事制度, 实现了人事管理社会化, 对人员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和目标管理, 优化采编组织和队伍结构, 并为所有员工办理了社会养老和其他社会保险解除后顾之忧;再次, 改革分配制度, 率先实行以“绩效、岗位、收入”为内容的管理和分配机制, 本着“岗变薪变, 优劳优得”的原则, 从总体运行机制层面为“质量兴刊”提供了制度保证。检测稿件建立甄别制度2012年, 杂志社构筑稿件检测系统平台, 正式启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建立稿件甄别制度。此前, 因未启用检测系统, 杂志上超标发表了一些复制比较高的文章。此外, 制定统一规范, 完善稿件三审制度。该社制定了统一规范的稿件格式, 优化了杂志的出版时间、流程安排, 完善了编辑部主任初审、编委会专家二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 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保证了编辑工作的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 明确了不同层级编辑的责权利, 使编辑工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效对接、联袂互动, 对提高刊物质量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自我解剖坚持质量兴刊在端正方向、恪守宗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基础上, 《现代商贸工业》痛下决心、自我解剖, 做了4项“手术", 迈上了“质量兴刊”的科学发展之路。调整刊物容量, “减肥瘦身”。该刊2011年全年24期, 每期298页, 期发文章近200篇, 在如此大的工作量面前难免出现稿件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2012年, 该刊果断砍掉100个页码, 期发文章约100篇, 减少—半o调整栏目设置, 突出宗旨。为解决超范围刊发不符合办刊宗旨文章的问题, 该刊调整了栏目设置。如将《教育与培训》栏目改为《职业教育与培训》, 只刊发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章。加强选题策划, 占领制高点。杂志针对物流业迅速发展的态势, 加强专题文章的稿件组约。在“2012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的索引情况中, 《现代商贸工业》刊发的物流方面的论文有8篇, 占该刊当年39篇索引数的1/5强。严格组稿源, 自主投稿。杂志社通过发布公告, 坚决清除一些中介机构和个人擅自以《现代商贸工业》名义向社会征稿、组稿给该刊声誉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严把稿件来源关, 通过加强鉴别, 对中介组稿来稿一律拒收和退稿, 从源头上保证来稿的正当性和纯洁性。此外, 杂志社还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担任编委, 建立外脑审读制度, 以监督和管理杂志质量。这种编辑审稿和专家审读相结合的模式, 保证了该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4月24曰)
中国产经新闻报 篇5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4月24日第8版头条报道了《现代商贸工业》杂志改革发展、质量兴刊的成绩和做法, 以下为报道全文彳_《现代商贸工业》:转企改制后的“减肥瘦身”《现代商贸工业》是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会员单位。日前, 在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龙源期刊网联合发布的2012中文期刊网络阅读排行T�P100 (前100位) 期刊榜上, 该杂志国内网络阅读量名列武汉市期刊第一位, 湖北省期刊前3位, 全国第51位, 较2011年上升35位。体制改革完善运行制度2012年3月, 《现代商贸工业》作为湖北省第一枇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试点, 整体划转至武汉出版集团并转企改制, 集团为其制定了“打造优秀期刊, 服务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杂志社抓住改制试点之机, 完善了办刊运行机制。首先, 完善了企业独立法人登记, 杂志社真正成为独立承担法律和社会责任的民事主体;其次, 改革人事制度, 实现了人事管理社会化, 对人员实行全员岗位聘用和目标管理, 优化采编组织和队伍结构, 并为所有员工办理了社会养老和其他社会保险解除后顾之忧;再次, 改革分配制度, 率先实行以“绩效、岗位、收入”为内容的管理和分配机制, 本着“岗变薪变, 优劳优得”的原则, 从总体运行机制层面为“质量兴刊”提供了制度保证。检测稿件建立甄别制度2012年, 杂志社构筑稿件检测系统平台, 正式启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建立稿件甄别制度。此前, 因未启用检测系统, 杂志上超标发表了一些复制比较高的文章。此外, 制定统一规范, 完善稿件三审制度。该社制定了统一规范的稿件格式, 优化了杂志的出版时间、流程安排, 完善了编辑部主任初审、编委会专家二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 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保证了编辑工作的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 明确了不同层级编辑的责权利, 使编辑工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效对接、联袂互动, 对提高刊物质量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自我解剖坚持质量兴刊在端正方向、恪守宗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基础上, 《现代商贸工业》痛下决心、自我解剖, 做了4项“手术”, 迈上了“质量兴刊”的科学发展之路。调整刊物容量, “减肥痩身”。该刊2011年全年24期, 每期298页, 期发文章近200篇, 在如此大的工作量面前难免出现稿件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2012年, 该刊果断砍掉100个页码, 期发文章约100篇, 减少”“半0调整栏目设置, 突出宗旨。为解决超范围刊发不符合办刊宗旨文章的问题, 该刊调整了栏目设置。如将《教育与培训》栏目改为《职业教育与培训》, 只刊发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章。加强选题策划, 占领制高点。杂志针对物流业迅速发展的态势, 加强专题文章的稿件组约。在“2012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的索引情况中, 《现代商贸工业》刊发的物流方面的论文有8篇, 占该刊当年39篇索引数的1/5强。严格组稿源, 自主投稿。杂志社通过发布公告, 坚决清除一些中介机构和个人擅自以《现代商贸工业》名义向社会征稿、组稿给该刊声誉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严把稿件来源关, 通过加强鉴别, 对中介组稿来稿一律拒收和退稿, 从源头上保证来稿的正当性和纯洁性。, 此外, 杂志社还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担任编委, 建立外脑审读制度, 以监督和管理杂志质量。这种编辑审稿和专家审读相结合的模式, 保证了该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原载《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4月24曰)
中国产经新闻报 篇6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4月24日第8版头条报道了f现代商贸工业》杂志改革发展、质量兴刊的成绩和做法, 以下为报道全文:《现代商贸工业》:转企改制后的“减肥瘦身”《现代商贸工业》是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会员单位。曰前, 在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龙源期刊网联合发布的:012中文期刊网络阅读排行T�P100 (前1 0位) 期刊榜上, 该杂志国内网络阅读量名列武汉市期刊第一位, 省期刊前3位:全国第51位, 较2011年上升35位。体制改革完善运行制度2012年3月, 商贸工业》作为湖h省第一枇非时攻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试点, 整体划转至武汉出版集团并转企改制, 集团为其制定了“打造优秀期刊, 服务空济建设”的奋斗目标。杂志社抓住改制试点机.完4了办刊运行机制。首先, 完善了企业独立法人登记, 杂志社真正成为独立军担法律和社今责任的.专事主体其次, 改革人事制度, 实现了人事管理社会化, 对人员实行全员岗位聘用祁目标管理, 优化采编组织和队伍结构, 并为所有员工办理了社会养老和其他社会保险解除后顾之忧;再次, 改革分配制度, 率先实行以“绩效、岗位、收入"为内容的管理和分配机制, 本着“岗变薪变, 优劳优得”的原则, 从总体运行机制层面为“质量兴刊”提供了制f保证。检测稿件建立甄别制度2012年, 杂志社构Vt稿件检观1系统平台, 正式启用中[1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建立稿件甄别制度。此前, 因未启用检测系统, 杂志上超标发表了一些复制比较高的文章。此外, 制定统一规范, 完善稿件三审制度。该社制定了统一规范的稿件格式, 优化了杂志的出版时间、流程安排, 完善了编辑部主任初审、编委会专家二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 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保证了编辑工作的科学性、有序性、规范性, 明确了不同层级编辑的责权利, 使编辑工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有效对接、联袂互动, 对提高刊物质量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自我解剖坚持质量兴刊在端正方向、恪守宗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基础上, 《现代商贸工业》痛下决心、自我解剖, 做了4项“手术”, 迈上广“质量兴刊”的科学发展之路。调整刊物容量, “减肥瘦身”该刊2011年全年24期, 每期298页, 期发文章近200篇, 在如此大的工作量面前难免出现稿件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2012年, 该刊果断砍掉100个页码, 期发文章约100篇, 减少—半。调整栏目设置, 突出宗旨。为解决超范围刊发不符合办刊宗旨文章的问题, 该刊调整了栏目设置。如将《教育与培训》栏目改为《职业教育与培训》, 只刊发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文章。加强选题策划, 々领制高点。杂志针对物流业迅速发展的态势, 加强专题文章的稿件组约。在“2012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的索引情况中, 《现代商贸工业》刊发的物流方面的论文有8篇, 占该刊当年39篇索引数的1/5强。严格组稿源, 自主投稿。杂志社通过发布公告, 坚决清除一些中介机构和个人擅自以《现代商贸工业》名义向社会征稿、组稿给该刊声誉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严把稿件来源关, 通过加强鉴别, 对中介组稿来稿一律拒收和退稿, 从源头上保证来稿的正当性和纯洁性。此外, 杂志社还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担任编委, 建立外脑审读制度, 以监督和管理杂志质量。这种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