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双语教学

2024-09-20

制约双语教学(通用8篇)

制约双语教学 篇1

试论《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试论《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随着经济、信息的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各国间经济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各高校国际贸易专业都在积极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外贸函电在对外贸易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由以往的电报方式发展到传真方式再到电子邮件方式,形式的变化使其教学重点也发生了变化。考虑学生今后工作环境和其对专业英语的需求实际,《外贸函电》课程实行双语教学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及我国高校《外贸函电》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内涵

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欧洲,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浯,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繁荣经济,形成合力。目前在我国开始试验推广的双语教学,指的是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

双语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英语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和科目;其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所以双语教学并不是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学,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用外语上课”,也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英语上课。它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交流和互动之中。

(二)我国高校《外贸函电》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国外对于“双语教学”和“双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很成熟。在我国,双语教学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新生事物。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国际交流能力已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开设《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已经逐渐成为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1.国际化是大学教育的必然趋势。积极地推进双语教学是国贸专业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为国贸专业的改革提供了平台;同时也使国贸的学生更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外贸英语函电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根据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状况,《外贸函电》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的磋商业务和撰写函电的应用型和实用型的外贸人才。

2.双语教学能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为媒介语言,通过引进原版教材的学科教学,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规范和风格,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双语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与外界交流以及了解科技前沿和吸收各种国际信息的能力,加快高校高层次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外贸函电》在国际贸易专业中是最合适列入双语教学的课程之一。该课程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相联系,以英语作为载体将先前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回顾;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专业英语的听、说、写,进一步锻炼和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来提高国际竞争力。

3.双语教学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高校教师同样面临熟练运用英语语言工具的挑战。国际贸易专业中《外贸函电》是实践操作性强的、创新性高的专业课程。同时,改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大多来源于国外在这方面的最新的实践成果。因此,在双语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提供最新的案例分析,这将帮助学生更透彻的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此外,随着国际化的趋势,高校教师将有更多机会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而那种只能读不能写、只能听不能说的英语势必对此产生影响和障碍。双语教学课堂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机会。

二、制约《外贸函电》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因素

《外贸函电》教学涉及到相当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但该课程并不是一门理论教学课,而是一门技能训练课,要求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写作训练掌握函电的读、写、译及基础外贸业务知识。这就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外贸函电》实行双语教学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一)双语课师资队伍的匮乏

双语教学需以双语教师为基础。从事《外贸函电》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国际贸易业务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较高的听说能力。可是在我国只有少数专业教师可以胜任两种语言的教学任务,不具有普通性。这些教师要么是英语语言专业毕业的年轻老师,要么是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老师。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英语语言专业毕业的年轻老师的国贸专业知识比较欠缺,这就制约了他们的双语教学效果。有国外留学经历的老师有一定的英语能力,而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比较适合双语教学,但是人数太少。因此,加强环境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

(二)双语教学教材内容雷同,实用性不强

国内高校《外贸函电》课程任课教师在用双语授课时受到使用的教材欠缺的这个因素的制约。《外贸函电》教材之间绝大多数内容相似,有很多样文都是采用相同的信件,很多单证样例也是多年以前的样例,。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国际贸易交流沟通的途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在很多外贸函电教材中仍然可以看到关于电传(Telex)电报(telegram)等内容,这些沟通途径早已过时;相反,很多新兴的沟通方式如E-mail等在教材中却很少涉及。此外,一些样文中还有不少老套过时的用法,使得教材的实用性不强。因此,如何编制一套能整合外国文化与中国要求的学科教材,就目前来说还是一项难度相当大的课题。

(三)学生的语言素质参差不齐及教学设施的陈旧

学生的外语水平是成功完成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受我国传统外语教学方法和测试要求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普遍偏低。尽管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接受的近十年的外语学习过程中,系统的学过了语法知识,也掌握了相当的词汇量,但学生往往听得不太懂,看得比较慢,更无法用外语进行交流。同时,大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也制约着双语教学的推广。同样一个班,有的学生英语水平高,非常适应双语教学方法,而有的学生几乎听不懂,造成在课堂上厌学和自我放弃的结果。

此外,教学设施陈旧也是双语教学普遍面临的困境。有些本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呈现给学生的国际商务活动的场景,却因为教学设施的陈旧而无法让学生接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双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四)双语教学的方法不完善

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各高校《外贸函电》的双语教学因课程设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一些高校使用英文专业教材,中文授课,试卷考核是英文的。二是一些高校采取两种教学语言,其中主要用英语进行讲解,对某些难点内容以汉语辅助讲解,板书和标注用双语进行。三是一些高校以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以全英语进行板书、讲解、提问,并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这三种教学模式中,第一种在全国高校,尤其是在中西部的高校中应用广泛。后两种在沿海地区和发达城市应用比例较大,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但从全国来看,目前《外贸函电》开展双语教学的层次不一,缺乏较完善的教学方法。

三、实现高校《外贸函电》双语教学的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能否培养出适合国际化要求的人才,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具有全方位的专业结构,而且要精通一门外语。《外贸函电》开展双语教学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外语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双语教学就是适应这一历史使命而实行的高校素质教育的新举措。笔者认为要良好的实行《外贸函电》双语教学,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顺应国际潮流

要消除在双语教学认识上的一些如将双语教学简单地等同强化英语,或者为双语教学就是培养英语人才的误区。事实上通过《外贸函电》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当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努力使一些前沿学科与国际最新的发展接轨,适应世界高科技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双语课师资队伍的建设

《外贸函电》双语课教师的匮乏是困扰国内高校的最大问题。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应该探讨培养双语课教师的有效途径,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1.加强双语教学师资的引进,包括国内的或国外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师。这样可以快速满足对双语课教师的需求。

2.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的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一方面,在青年教师队伍中挑选专业精深、英语底子好的教师到国内着名的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另一方面,将优秀的专业教师送到国外进修学习,使教师学到国际贸易学科的最新科研成就和掌握最新的学术动态;同时,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为回国从事双语教学打下基础。这是目前较普遍接受的途径。

3.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实现人才共享。在实行双语教学的初期,不同学校师资力量各有偏重。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可以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以此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

(三)给予双语教学有力的资助

高校应为推动《外贸函电》双语教学开展,给双语教学教师以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相对于传统的汉语教学方式来说,双语教学无疑是一场需要极大资金、精力投入的教学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研究很难,甚至比科学研究还难。所以,开展《外贸函电》双语教学需要学校、院系和任课教师等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一些高校一般是给予老师双语教学的工作量乘1.5倍系数的奖励。()笔者认为这个还远远不够。除资金支持外,学校或院系还应该制定更多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对双语教学的课程以教改立项的形式进行课程建设,通过多种渠道为双语教学提供方便。各高校在给教师以经费资助之外,还应为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提供方便等等,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积极组织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从战术上看,《外贸函电》任课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弥补教师自身素质的不足。譬如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图片、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商务信息、商务实例,而且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商务活动等情景教学模式,让师生互动。在教与学的双向信息交流中,不断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愉悦的情绪体验,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双语教学效率。此外,专业教师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外企、中外合资企业或国内的外贸公司参观学习与实习,更多地接触和体验国际贸易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今后踏入社会并适应工作打基础。

(五)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

在《外贸函电》的双语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为教学过程的重点,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自己看书就可以理解的,就留给学生课下自己解决,有必要详细讲述的教学内容就要讲清楚、讲透彻。同时在课堂上多提问题,促使学生用英语来积极思考、陈述、解决问题。

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应该尽量与国际接轨。我国要培养适应国际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展《外贸函电》双语教学的工作,能够满足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需要,也能满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的需要。双语教学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双语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青年专业教师应当肩负重任,要勇于实践,在双语实践中走好每一步。的正常活动的侵害是间接故意。拒不说明或作虚假说明是直接故意。也就是说,行为人在主观上无视国家廉政制度,故意拥有超过合法收入的巨额财产,拒不说明或不如实说明财产的合法来源,目的在于非法拥有公私财产。

三、关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处罚

我国刑法第395条第1款之规定,对巨罪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财产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予以追缴。

四、巨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几个误区与认定

1、易将国家工作人员本人与其家庭成员的收入混淆。国家工作人员其家庭成员的收入包括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在侦查过程中,如果国家工作人员财产或者支出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部分,是其家庭成员的.收入,就不能认定该国家工作人员犯有巨罪。如其家庭成员也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应责令其说明来源,不能说明又不能查明其合法来源的,应认定其家庭成员为巨罪。如其家庭成员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即使其家庭成员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经司法机关查明属其家庭成员的合法收入,都不能认为构成巨罪。在司法实践中,不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拥有巨额财产,但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谎称该财产系其家庭成员的收入,甚至将存款、汽车、股票、别墅等财产记在妻儿、父母名下,对此。司法机关应认真核实,及时查明该家庭成员有无可能和条件获取该部分财产,揭穿其谎言,认定其构成犯罪。

2、易将民法上的不当得利行为与巨罪相混淆。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因不当得利拥有拾得物、错得物和自然物,且差额巨大,虽然取得该财产没有合法根据或者有民法上的过错,但与国家工作人员担任的职务没有关系,且在占有的目的、动机上都与巨罪不同。因此,只能依照民法来处理,或收归国有,或责令返还,不能认定为巨罪。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国家工作人员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谎称巨额财产是不当得利所获,尽管揭穿这类谎言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司法机关不畏繁难,一方面对其谎言进行仔细地核查,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政策攻心和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欺骗司法机关的严重性,定然将它查一个水落石出。

3、易将刑法中责令国家工作人员说明其巨额财产来源误认为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是指刑事诉讼法中谁负有提出证据证明案件有关事实的义务。在办理巨罪案件过程中,有些办案人员认为刑法中已规定巨罪可以责令国家工作人员说明其巨额财产来源,司法机关无需调查核实,即可根据其所作说明,认定其行为是否构成巨罪。但是根据我国刑诉法确认的刑事举证责任规定,公诉案件的举证责任必须由司法机关承担。因此,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对其巨额财产来源所作的说明不是举证责任倒置,不能直接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真实情况,司法机关应对国家工作人员所作的说明调查核实。如查实这种说明是真实的,则不能认定为巨罪。

4、易误算差额部分的数额。正确计算差额部分的数额是区分是否构成巨罪的一个客观尺度。1993年在反复总结各地实践经验,深刻把握立法原意的基础上,最高检在《关于认真查办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的通知》中将数额定为5万元。在司法实践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差额如何计算做法还不统一。有的计算方法不同,有的漏算国家工作人员的收入与支出,这些都会影响巨罪的定罪量刑。正确计算国家工作人员财产差额数额的方法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总财产(包括房屋、股票、存款、汽车、电器、家俱、烟酒等动产与不动产)和总支出(包括国家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消耗的费用)减去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收入(包括工资、奖金、稿酬以及其他法律、政策允许的经济、文化活动的各种收入)。目前,计算差额的数额困难在于司法机关难以发现隐形收入(或称灰色收入)和隐形支出。比如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接受贿赂的贵重财产(别墅、汽车)不在法律上过户,在高档消费场所吃喝玩乐,奢侈浪费难以计算掌握,为此,在侦查过程中,要求司法机关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深入人民群众,认真调查取证,另一方面,建立诸如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等制约机制,加大查处力度,国家工作人员的隐形收入与支出是可以发现和掌握的。

5、易将贪污、受贿罪与巨罪相混淆。司法实践中,巨罪与贪污、受贿罪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巨罪其实就是没有被查明证实的贪污罪和受贿罪。但巨罪作为一个独立的新罪名有着自己的犯罪构成。在犯罪的客观方面巨罪只要国家工作人员拥有超过合法收入的巨额财产,而且不能说明,司法机关又不能查明其来源的,即可构成巨罪。

五、完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建议

1、应建立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从1988年将巨罪纳入刑事法规中后,以巨罪定罪量刑的案件廖廖无已,追其原因是巨罪发现难。在司法实践中,犯罪案件的来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被害人的控告;二是群众的举报;三是司法机关及有关部门的自行发现。对于前一种情况因巨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加之国家工作人员差额财产来源渠道既广又隐蔽,侵害对象即被害人难以确认,所以这类案件被害人控告的就较少见。群众举报的案件,大多数指群众知晓犯罪行为的案件,巨罪的特点是无法查清巨额财产来源的案件,对于政法机关都侦查不清的案件,群众举报的就更少。至于政法机关及有关部门的自行发现,在当前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了如指掌是有一定困难的。建立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设立财产申报部门,是防止国家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掌握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状况的必然需要。财产申报的内容应包括财产、收入的名称、金额及其来源。财产申报部门应随时对申报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这样,既可促使国家工作人员及时申报其财产,形成一个良好的申报环境;又可给那些准备犯巨罪的国家工作人员设立了一道警戒线,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2、规范巨罪的刑罚,提高巨罪的量刑幅度。在司法实践中会遇到以下三种情况。首先巨罪的刑罚与量刑相适应的原则存在某些冲突。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是指刑罚一定要和犯罪相称。刑罚的设置,是针对犯罪行为,所以量刑的首要根据是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实际情况的总和,即包括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事实,又包括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几方面。巨罪的犯罪基本事实是对超出的巨额财产或收入不予说明其合法来源,至于巨额财产的获得方式、犯罪的后果等量刑的情节无法表现出来,所以,设置巨罪刑罚时只能笼统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一个与犯罪相适应的量刑标准,不能正确贯彻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其次,在侦查活动中,国家工作人员会钻法律的空子,当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经济犯罪行为处刑较重时,拒不说明犯罪所得的真正来源,让自己的行为构成巨罪,从而逃避重法的制裁。再则,国家工作人员超出的巨额财产或收入,在巨罪生效或者刑罚执行完毕。一旦查清其犯罪来源,根据刑法规定。将有其适应的刑罚,但根据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将无法矫正其不适当的刑罚,造成量刑错误。鉴于上述前两种情况,应提高量刑的幅度,即从5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为以下有期徒刑。这样既可让审判人员根据犯罪的事实、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在较大的刑罚幅度内自由裁量,真正做到刑罚与犯罪相称。又可以杜绝国家工作人员避重就轻,逃避重法的制裁,还可以与贪污、受贿等犯罪刑罚相吻合。从而使刑法更加严密、统一。对后一种情况,一旦巨额财产真正来源被查清,那么认定巨罪事实不复存在,原判也应撤销。如巨额财产属其他犯罪所获,应以他罪量刑,原已执行的刑罚应折抵现罪刑罚。如巨额财产属合法财产,应按错案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3、将巨罪中有关巨额财产的数额从5万元调整至10万。1993年最高检在《关于认真查办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的通知》中将巨额财产数额定为5万元。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收入也有较大的增加,此外修订后的刑法关于贪污、受贿罪数额规定也作了较大调整。因此,将数额调整为10万元更能符合设立巨罪的立法本意,又能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4、司法机关责令国家工作人员对巨额财产做出说明解释的时间应有一个时间限制。在办案过程中,有的国家工作人员无限制地做虚无缥渺的虚假说明解释以拖延时间,有的竟谎称来自境外,司法机关为此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责令国家工作人员对巨额财产做出说明应限制在一个月,财产数量多,情况复杂的,不得超过三个月。

 

制约双语教学 篇2

高校实行双语教学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是目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 对于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学生素质、探讨人才培养新模式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具有客观必然性。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国家教育部加强高校教学工作宏观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1]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一级指标中明确要求二级指标“课程”下的“双语教学”为一个主要观测点, 其等级有A级和C级。A级标准为“有实施双语教学的激励措施和政策;适宜的专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双语授课课程比例达10%, 教学效果较好, 其他专业能积极实施双语教学”;C级标准为“重视并积极实施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课程数占相关专业开设课程总门数达到一定比例。”这表明, 高校双语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已经逐步成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之一。

在教育部文件的指导下, 中国许多高校纷纷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总体说来, 目前许多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或重点院校的双语教学已经开展得相当有效[3]。

然而, 相比之下, 在被定位为主要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教学为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 双语教学尚属起步阶段或实验阶段。

二、地方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

(一) 起步晚, 教学观念落后

尽管双语教学很早就引入中国, 但真正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尽管在2001年, 教育部就明确提出, “高新技术专业以及金触、法律等专业的本科教育, 双语教学课时要达到教学总课时的5%~10%”[2], 但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本科教育达不到这个要求, 不少院校的本科生从入学到毕业都没有上过一堂双语课, 地方高校更是如此。一些地方高校错误地将双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等同起来, 没有认识到双语教学的意义和时代紧迫性。要确保双语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就必须认识到双语教学不仅涉及教师外语能力, 更要求教师对双语教学有一个正确认识, 要求他们更新教学方法尤其是教学观念。

(二) 专业双语师资问题

1. 师资数量严重不足。

根据对国内双语教师的需求调查和统计, 2003年全国高校双语教师的需求量约4万, 2006年高校双语教师将接近7万。据2004年4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上介绍, 到2007年底, 上海将认证100所示范性的双语学校, 首批28所学校现在已经通过了专家的初步评审, 按计划将向社会公布。上海日前双语教师仅2100名, 而实际需求则在1万名左右, 师资缺口达8 000人[3]。在苏州大学召开的2006年高校双语教学研讨会上, 与会专家———致认为, 师资短缺是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最大瓶颈。一些重点大学试图通过人才引进解决这个问题, 但对许多地方高校来说, 难以吸引优秀留学归国人员, 双语师资短缺的问题在短时间内还将存在。

2. 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双语教学要求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然而目前地方高校中, 大多数教师语言水平和专业课知识严重不对称, 专业外语教师只能教授语言, 而专业课教师却难以使用外语进行授课。地方高校双语教师的水平和素质与双语教学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严重制约着中国双语教育的发展。以四川省为例, 目前高校教师外语水平普遍偏低, 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虽然专业理论水平高, 但绝大部分人的外语水平达不到国家英语四级水平。中级职称及其以下的青年教师外语水平虽达到了国家四级标准, 但专业外语水平偏低, 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实际需要。

3. 缺乏双语教学经验。

由于地方高校双语教学起步晚, 加之对双语教学认识不深, 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学时间不够, 教师难以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二是教学手段落后, 尽管进行了教学实践, 但因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 学生素质问题

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是一个挑战, 对学生同样是一个挑战。目前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英语已较以前有很大提高, 但个体之间差异较大。英语阅读能力相对较好, 听说能力相对较差;公共英语相对较好、专业英语相对较差。由于学生外语水平差距很大, 不少学生的听力水平和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要求, 对他们进行双语教学, 无异于拔苗助长。统计数据表明, 目前学生“哑巴英语”的现实情况并没有改观。学生听说能力不高增加了双语授课难度, 极大地影响了双语授课目标的实现。

以对我院的调查为例, 调查的方式为问卷, 调查对象为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理科学生, 调查人数860人。下面为问卷内容: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你的英语学习有计划吗?你对英语学习方法的了解程度?你过四级考试的信心?你每周的英语学习时间?

调查结果表明, 8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 每周用在英语学习的时间超过18小时, 30%的学生有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 28%的学生有比较科学、合理的英语学习方法, 但是只有25%的学生对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有信心。由此可见, 绝大多数同学对英语学习有兴趣, 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足, 但是由于缺乏完整的英语学习计划和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造成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信心不足, 这说明普通师范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薄弱, 对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

(四) 缺乏合适的教材和配套的参考资料

双语教学的教材关系到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 教材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效果。目前, 国内很多学科都缺乏专门的双语教学的教材, 各高校对于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有两种主要的模式, 一是使用原版教材, 另外是使用国内学者编写的外语教材和自编讲义。原版教材语言纯正, 图文并茂, 案例丰富, 可读性强, 印刷美观, 但其内容编排与我们现行教学大纲不尽相符, 同时由于原版教材价格昂贵, 对地方高校而言, 并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国内出版的教材, 虽然符合中国学生的认识能力, 但语言不一定地道, 而且策划和出版周期较短, 良莠不齐。有些学校使用自编教材, 这些教材属“活页教材”的性质, 虽然能体现学校和编写者的个性, 但质量却难以保证。有学生反映, 没有正规教材的双语课程学习, 知识掌握散乱, 既不系统, 又缺乏深入, 学科英语不纯正, 不但无法改善和提高外语使用水平, 甚至增加了对课程内容理解的难度。

(五) 双语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地域分布不均, 层次和水平参差不齐。理论上, 地方高校双语教学的缺陷在于缺少“输出环境”, “输出环境”对于语言“习得”必不可少。这里所说的“输出环境”包括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首先从社会环境看, 尽管对外交流已相当深入, 但是外教在很多地方还很少, 学生能真正进行纯正英语交流的机会不多, 尤其是在不发达的地区, 除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大城市外, 一般居民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和应用外语。其次课堂上的双语教学时间短暂, 如果没有课外的练习和实践, 教学效果很难提高和维持, 双语教学目的很难达到。中国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国家, 英语交流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 不能为双语教学的学生提供实践的社会环境, 这种情况不利于促进双语教育的发展。

(六) 评价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国高校双语教学尚处于试行探索阶段, 对双语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学模式双语、双语专业教师资格等目前尚未统一规范。

三、改进地方高校双语教学的对策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 提高地方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目前很多地方院校采取了积极、稳妥、有序的措施推动双语教学。为确保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质量, 地方院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 制定相关的实施办法。

1.提高认识, 强化地方高校双语教学的紧迫意识。教学观念的变化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长期以来, 中国的英语教育重视书面, 忽略听说;重视知识, 忽视能力;重视教材、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 忽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而要真正实施双语教学, 就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重视英语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 重视英语与学科的双向渗透, 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应用英语。另外, 传统学科教学与英语是完全无关的, 要在学科教学中, 确立起英语作为媒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此外, 双语教学不单纯是我教你学, 而要以英语交际为实质, 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 以英语为媒介, 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动积极地参与双语教学活动, 以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

2.抓住重心, 培养大批优秀的双语师资。根据学校双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多种形式, 强化“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切实制定有关政策, 拨专项经费, 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养工作, 双语师资要以培养为主, 引进为辅的原则来进行。

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周期, 引进可以在短期内解决师资紧张的问题, 具有极好的时效性。地方高校师资培养和引进可以采取以下思路[4]:请进来, 聘请优秀的双语教学老师或者直接引进优秀的外籍教师, 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送出去, 选派骨干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 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 提高双语教学能力;专业培养与定期培训相结合, 可以有计划地将外语基础好的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委托代培或进修, 以备日后所需;专职和兼职相结合, 实行教师专、兼职结合, 校际流动, 盘活教师资源。同时对双语教师, 要注意完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了采用双语教学, 教师自然要花费较多的业余时间进行备课, 付出的劳动当然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因此, 在计算教师工作量时, 建议应在原有的基础上乘上一定的、较为合理的系数。同时, 在评定职称时, 在相同条件下, 对采用双语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成就的教师应予以优先晋升。此外, 在评定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时, 也应该考虑双语教学的学时和成绩, 将其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对在双语教学方面表现出色的教师给予奖励,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强化英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基础。要搞好双语教学, 必须强化对学生的英语教学, 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要与正规的英语课程相辅相成, 以相关课程为重点, 做好专业英语、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衔接工作。第一, 双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建议把《专业英语》作为双语教学的准备课程纳入双语教学的整个流程, 并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各专业的双语课程体系。第二, 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衔接。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切实改善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衔接工作。建议在大学一二年级增设《英语视听说》作为选修课, 或者针对发音、听力和口语开设特别选修课, 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基础。

4.把握关键, 做好双语教材的选择和引进工作。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虽然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方式的形成, 但是引进的英文原版教材较难与中国教育制度接轨, 而且对于部分学生难度太大。教材的选择要坚持适用性原则, 注重语言信息和知识信息, 教材内容一定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构成挑战。在教材的选材过程中要相应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内容, 注意材料的真实性, 适当降低课文的阅读难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增加长度, 使学生有足够的阅读内容。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交际活动, 通过不断实践, 使语言输入被吸收、内化, 最终实现语言输出。笔者认为, 最佳的办法是在注重国外引进教材实效性和实用性的同时, 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和需要, 结合中国国情, 在吸收英语原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 由专家编写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双语教材。

5.注意教学效果评价, 不断修正双语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评价是检验教师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 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措施和方法。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 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反映了教学组织的成功与否[5]。

由于双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与规律性, 注重教学效果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考核教学的基本要求外, 如教师讲课熟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板书工整、语言规范准确、善于应用启发式教学等, 双语教学效果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师生交流和教学方法上。在加强师生交流方面, 教师的传授固然是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加强师生互动, 用外语进行专业与情感上的交流, 营造学生用外语去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 用外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四、结语

双语教学既不同于普通的外语教学, 也不同于用母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双语教学在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双语教学的实践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探索, 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开展和推广双语教学是一个长期任务, 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 双语教学作为目前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必须积极对待, 慎重推行。

摘要: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既是学校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 亦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地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包括:教学观念落后、师资水平数量经验不足、学生素质偏低、教材缺乏以及评价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相应对策包括:提高认识、强化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大批优秀的双语师资、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基础、做好双语教材的选择和引进工作、注意教学效果评价, 不断修正双语教学目标等。

关键词: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制约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Z].教高厅[2004]21号, 2004-08-12.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4号, 2001-08-28.

[3]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 :37-45.

[4]陈淑霞.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应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44-47.

制约双语教学 篇3

【关键词】浸入式双语教学法 中医院校 双语教学

前言:浸入式双语教学法目前已经在我国一些学校进行实践,并且就实践取得的结果来看,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在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医院校双语教学,旨在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英语能力,让学生的英语能力不单单只局限于书本,更多的是能够完成英语对话,实现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中医院校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英语能力的提升对于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符合当下大的时代发展背景的,也是为了“十”字型人才战略目标所必须进行的一项素质技能教育。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英语这门语言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医院校对于英语教学要多加重视,并且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

双语教学的迅猛发展是在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影响下,中外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英语作为普遍使用的语言,英语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英语教育如今已经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不管中小学还是高中、大学,对于英语都普遍重视起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针对于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渐渐加深,各大高校相继对如何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工作进行了规划,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中医院校的双语教学。中医院校的双语教学工作是顺应当下经济发展浪潮和当下社会发展形势的,这是中医院校进行教学工作必须要注重的问题,关系到了中医院校未来教学发展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必须摆在较为突出的位置,并且需要加大投入,确保英语教学能够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

二、目前中医院校双语教学工作的进展

双语教学在中医院校已经得到了推行,但目前来看,经过对多家中医院校进行了实际考察,中医院校在双语教学工作方面的进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院校的专业知识更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关注,针对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中医院校采取十分严谨的治学态度,但对于英语教学,很多中医院校并没有太将英语教学放在心上,没有将英语教学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上。很多中医院校的教学工作者认为学生应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英语教育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实际应用并没有多大用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论,这与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还是有很大關系的,毕竟日后中医院校学生的就业方面与英语教育实际挂钩不大。但就长远角度来看,英语既是一门语言,也是一门知识,它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意义重大。英语水平的高低,对于日后学生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潮流面向国际化和世界化,中外之间交流频繁,日后中医院校的文化与外国西医文化的交流肯定会增加,而这无疑需要极为流利的英语水平。所以说,目前中医院校对双语教学认识不足,教学工作开展较为缓慢,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应切实改变这一点。

三、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对中医院校双语教学的意义

浸入式双语教学法的应用,是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创新和挑战,对于原本双语教学存在的弊端能够予以改正,并且极大促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发展。浸入式双语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接受水平,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的改善,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接受能力,对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渐渐沉浸于语言环境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口语水平,从而摆脱“哑巴”英语。

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实现中医院校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实际动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这对于中医院校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流畅的口语交际,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与外界进行交流时,可以获取更多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身知识内涵,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浸入式双语教学法应用于中医院校双语教学当中,能够重新定位双语的学习价值。通过对英语的学习,中医院校的学生们能够更多的了解文化差异,激发好奇心和兴趣,并且与人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中医院校加强双语教学,采用浸入式双语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提早树立起人才培养面向世界化和国际化的价值观,将目光看得更高,望得更远,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定位,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当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当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浸入式双语教学法的现实意义,其在中医院校双语教学当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中医院校培养十字型人才来说,意义重大。同时,浸入式双语教学应用于中医院校的双语教学中,对于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以更高的目光定位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制约双语教学 篇4

双语教学中的双语比例适合度定量模型研究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课程的“双语比例适合度”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选取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应指标权重,建立评价等级集和模糊关系矩阵,并针对“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双语比例适合度”进行了实证研究,以确定该门课程是否适合实行双语教学,还得出了相应的“双语比例适合度”,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 者:王庆军 吴自德 WANG Qing-jun WU Zi-de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合肥,230009 刊 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2(5) 分类号:H319.3 关键词:双语比例适合度   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关于双语教学 篇5

1、“双语”教师队伍无法满足双语教学需求。

许多教师专业不对口,汉语好的教师不是数学专业,专业术语表述不准确,教学方法达不到要求,有些是数学教师,但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差,科学学科“双语”教师缺乏。教师汉语水平等级与实际教学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2、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在新疆,各民族聚居化程度高,我市多数的少数民族中小学都是自成一体的独立的组织机构,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清一色是本民族人,学生在学校每周除了4~5学时的汉语课外,几乎就封闭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里,与汉语没有任何接触,没有实践的机会。另外,汉语课按学制要求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这时的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都错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期,学习汉语就比较费力且形成的错误发音习惯已经固化,不易改变了。

3、双语教学模式一的汉语水平达不到学习其他学科的要求。我市绝大多数学校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一教学,其中汉语教材无法满足其他学科的要求。

4、学前双语教学质量偏低,尤其是农村学前双语教育质量无法和小学阶段要求衔接。

四、今后的设想

1、多渠道培养合格的汉语教师

汉语教材和教师是双语教学最关键的两大因素,有了好的教材,还需要有好的教师去教,使教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想开办汉语教师培训班,把在内地经过专门培养的、起码是语言表达过关的人充实到汉语教师的岗位上,尤其是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岗位上,为双语班配备业务精的汉语骨干教师授课,使汉语教学落到实处,从根本上改变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的质量双差问题。以促进双语的教学质量。

2、改革现行学校民族教育制度

单纯的民族语言环境,极不利于学校的汉语教育。我们将进一步步实行民汉合校体制,更好地促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教育的整体水平。

3、克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作法,踏踏实实地进行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中,要防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现象,不要平时用维语上,有人听课用汉语上,实际上学生并未听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师素质差,师资缺少,不要掩盖。“双语”教学不是走形式,而要注重实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强化校长,教务主任,教师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改进工作作风。

4、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双语”教学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的占有上也不仅仅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地加强汉语水平和汉语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还要加强业务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要多渠道开展双语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汉语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特别是加强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其次,坚持“双语”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尤其是农村的教师要理解课标,深入研究教材。第三,开展相互听课及送课下乡的办法,积极推行参与式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培训模式。

5、要大力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各级政府要在经费上支持“双语”教学工作,增加双语教师的培训投入,加快培训步伐,为“双语”教师的正常教学提供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6、加强学前汉语教学工作。为了加快双语教学工作的进程,要坚持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从幼儿抓起,少数民族幼儿均实行学前三年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农村应保证学前一年儿童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各乡(镇、场)应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教育与学前教育,以保证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的目标是;在自治区和地区的支持下,在办好阿克苏市四中区内初中班的基础上,参照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的办学模式,创办少数民族“双语”高中班和初中班。坚持“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大力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双语”教学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尽管在“双语”师资力量薄弱;汉语教师素质差;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我们付出巨大努力,但这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一定要将“双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转变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克服一切困难,力争如期实现我市“双语”教学目标,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

 新世纪新疆双语教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师资水平、双语教学研究与理论的水平、教材建设工作、教学模式以及汉语学习的环境等七大方面。

学汉语、懂汉语光荣,当一个双语人光荣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掌握双语是当今各国在语言选择和使用上的大趋势,是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从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直到高中毕业。自此,民族小学真正开始开设汉语课。

双语教学的推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由于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决定了新疆双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汉语的教学模式二是汉语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三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中以少数民族中小学数、理、化等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母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居多。

年,自治华考范文网区党委、人民政府在总结年双语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目标,即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授课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文之外的其它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掌握母语的关系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教学是薄弱环节,所以在当前把汉语教学作为重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母语教学,而强调的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学习汉语,这也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性质。另外,双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学生必须学好母语。因此,推进双语教学不是不要母语,而是要求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掌握汉语。本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是由华考范文网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登录推进双语教学要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

在汉语教学中,应当重视语音教学。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汉语的声韵调,尤其声调,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难点。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中小学、大学汉语教学都不够重视汉语的语音教学,致使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即便掌握了汉语的字词、语法规则,可以进行交际交流,但因语音掌握得不好,过不了听说关。语音教学比较乏味,也很困难,不太好讲解,学生因受母语的影响,掌握起来很吃力。这是很多汉语教师不注重语音教学的一个原因。汉语教学自小抓起,自语音教学抓起,还是很重要的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双语教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又要善于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寻求新的突破。总结近年来各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经验,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双语教学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抓起。不少地方的经验证明,发展学前教育对巩固提高普九水平,发展各类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年代以来,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众多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早期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产生的强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学的早期教育不仅有利于开发婴幼儿的学习潜能,而且能促进处境不利的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以后的学习,使华考范文网辍学率下降,就业率提高,有利于社会消除贫困。通过学前教育激发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特别是学好汉语,将极大地提高我区教育的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对自治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样,双语教师是推进双语教学的中坚力量,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没有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因此,深入解决好双语师资问题,已成为我区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双语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既要增强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大推进力度又要分类指导,循序渐进。

制定中小学双语教学的配套措施,既要考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又要兼顾中心城市、县镇和乡村学校的均衡发展,同时,对双语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学段衔接、升学政策等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研究,仔细论证,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引导双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消极等待和急于求成,只能阻碍双语教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和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的总体部署,从学前教育阶段抓起,把双语教学延伸到各个学段通过沟通,教师拉近了距离,提高了教学水平学生通过交流,促进了文化、心理和情感融合广泛的汉语授课将根据学生和教师的情况在其他学科陆续展开。本文《双语教学心得体会》是由华考范文网整理发布,更多内容请登录新疆推行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新疆解放前,绝大多数青少年得不到入学的机会,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少数民族全部在校生仅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少数民族教育处于十分薄弱落后的状况。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加紧对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进行改革,逐步在少数民族学校推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双语教学体系建立的初级阶段~。自治区尝试在民族中小学校加授汉语,举办双语授课实验班,在各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举办预科教育,自治区的双语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双语教学稳步发展阶段。自治区党委年印发巴岱同志《对加强民族学校汉语教学的建议》,就少数民族学校加强双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培养目标提出要求,提出少数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年自治区开始在较广的范围内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其中少数民族中学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授课的实验规模最大。同时,为促进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自治区在加大双华考范文网语师资培训工作力度的同时,改革师范教育教学,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汉语水平制定汉语教师师资班招生计划,定向培养各地所需的中小学汉语教师全面推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在各项措施的引领下,双语教学稳步发展。双语教学快速推进阶段年至今。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年自治区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年底自治区召开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双语教学从小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指导思想得到确立,双语教学工作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双语教学 省2 篇6

念祖国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语是彝族使用的语言,属藏缅语彝语支,分东部、东南部、南部、北部和中部6大方言。方言土语多,各方言或内部土语之间很难用彝语互相交际。彝族六大方言在云南境内均有分布,方言间差别大,加之云南彝族在境内聚居或杂居情况不同,聚居区内的彝族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际,在聚居区边缘带的彝族主要使用本族语外,与周边民族交际时使用周边民族语进行交际;杂聚区的彝族在家庭内部使用本族语交际,与杂居民族交际时则使用与之交往的民族语或汉语;居住在城区的彝族主要使用汉语交际,家庭内主要以彝语或汉语交际。然而由于彝语方言众多,差别较大,各方言之间难以用彝语进行交际,汉语就成了彝民必备的第二语言。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相互往来,共同生活,形成了双语产生的客观条件和环境。恰当地处理好各民族间的双语关系,不仅有利于我国民族地区科学文化的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更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长期稳定与发展。然而由于一直以来由于教学用语和学生的语言基础的衔接问题上严重脱节,致使彝区教育质量不高,导致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我省部分彝区根据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和讲求实效的原则,开设“双语教学班” 对巩固学生人数,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彝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总结出了“母语起步,汉语会话过渡,双语并重,逐步靠近全国统一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我国彝区的这种社会语言使用状况决定了在处理彝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过程中,不能采取仅用汉语教学的单一的教学体制。加之彝族地区的社会状况,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或不平衡因素的影响,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施相互联系,又互有区别的双语教育模式。由于双语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客观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双语教学是一项仍需不断实践,摸索和改进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拟对我国彝族地区的彝汉双语教育和发展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结合彝族山区的实际,正确处理好彝汉双语教学是提高彝族山区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山区彝族人民群众不愿让子女上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群众对教育目的不够明确。“读书为当干部,读书为当工人,找碗饭吃”的这种认识观念在凉山各地彝族地区相当普遍,如今由于国家不可能办更多的大、中专学校,因而升学的毕竟是少部分,大多数不可能升入大中专,要回到农业生产战线,迟点劳动还不如早点劳动。所以,彝族地区很多人看到年复一年的毕业升学率不高就失去信心,不愿意送子女上学,这在当今时代下的乡镇仍然表现更为突出。家长提心吊胆怀疑自己子女的前程是否光明,到头来能上大中专的是少数,多数人升不了学,这些落榜者走上社会后,由于缺乏技术技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结果是,因教育质量的低劣,难以取信于民,教育事业自然会随之而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正确处理彝汉双语文的过程中,发现彝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用彝语文教学,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容易理解,能促进汉语文的教学,显著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注意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

首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有意义的生活情景、社会情景、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兴奋和活跃起来,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激起认知冲突,变被动的大脑活动为积极主动的思维,有效地促进新的学习信息与已有经验的耦合。当 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后,倡导“合作交流”改变“一问一答”,让学生通过发现式学习自己去探索新知。而在这种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是不一样的。因此,让学生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会互补、会开阔,最后集思广益,学生获得概念会更清晰,结论会更准确。学生的思维由此被真正激活。然后进入“问题解决”这一环节,学生便能得心应手地把课堂学习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因为学生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与合作交流中获得了学习体验,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还将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我常常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论辩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从而形成新的思维成果。童学习双语使同一形象与两种语言序列发生联系,加速了儿童对语言和语义的分离,对儿童概念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实验表明,学习双语的儿童,往往在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新颖性方面优于学习单语的儿童。

三、“双语”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汉语学习向儿童展示了另一套与母语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方面可以促进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理解,丰富儿童的多种语言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首先,汉语语言学习可以使儿童对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产生敏感。英语和汉语不属同一语系,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会逐渐意识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学习和运用不同语言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对语言之间差异产生敏感的直接结果是儿童开始将语言看作他们头脑中已经拥有的诸多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系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其次,汉语语言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学习并掌握 汉语语言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机会参与以语言为交际手段的交际活动,从而提高了他们对交往情景和交往对象的敏感性。最后,早期儿童学习汉语语言,使他们更容易获得纯正、地道的 汉语语言发音。

再次,“双语”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因素有社会环境、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工具等,其中心理工具主要是指语言。学习并掌握汉语语言使儿童有可能与不同语言群体的成员进行交往,可以在一个多文化环境中认识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彝语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基础。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教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的课程上来。作为双语教师,首先就要用彝语和学生交流使之产生亲近感,然后摆正心态,不能鄙视少数民族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关爱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平等,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后进生,使其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学习好的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学习差的学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产生紧张情绪,要及时利用各种教学表情和动作向学生传输信息

学生的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逐步形成的,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教师只要能把握好节奏,就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教学节奏通常指两个方面:一是指紧张度,二是指难度。一堂课的安排与设计,既要做到疏密相间,张弛结合,又要做到难易适中。该快的地方快,该慢的地方慢,该详的地方详,该略的地方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自己想得通的,说得清楚的,自然不必教。想不通的,说不清楚的,这就碰了壁了,其时学生心头的苦闷多么厉害,要求解决的欲望多么迫切。这种情况下,受教师的教,真好比久旱逢雨,庄稼就会蓬蓬勃勃地滋长。”教师此时的“教”,说得确切一点,就是启发,必须掌握好。对于问题要化难为易,化大为小,要使学生在思考、行动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进而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呈现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同时,赞许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于是课堂上老是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的接受知识。偶而有学生对某个问题举手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他不能接受,把学生的这种直觉思维视为“异端”,大声喝斥,要么说学生是“胡思乱想”,或者给其扣上一个“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大帽子„„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学生的思维天才。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辩论、关系和谐。在上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都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他们知道他们的观点也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通常情况下,学生们的观点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这种情况下教师最好只做个牵线人,这样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些。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总之,激活课堂气氛的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四、教学中重视汉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注,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品德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在课堂交际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景,而真正的交际活动应当由学生完成。当教师组织交际活动时,可以多组同时进行,然后再由一组或几组上讲台表演;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大胆活动。交际活动中,教师蓄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即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内化的同时,把凝聚在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能力,善于引导学生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的教学应处于“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境界,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是提高他们口语能力的一个关键方面。

制约双语教学 篇7

在国外选择双语教师必须选教学语言是母语的老师, 这样他的课堂语言会十分丰富, 而且对于这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很高, 而且双语教师还应具备一个必要的能力就是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目前在国内外能够达到这两个要求的双语教师还很少, 特别是在大学双语教育中, 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更高。

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中, 双语教师一般都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并且在本专业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或独到的见解。但是母语是英语的很少, 那么最低就要求我国的双语教师必须在英语语言上具备比较高的水平, 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的听、说、读、写, 这是从事专业英语教学最起码的条件。教师必须有条件在授课过程中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全程教学。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目前有的双语教师英语水平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 那么就不适合开设双语课。笔者认为这个观点不太准确, 实际上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与学的水平提高的过程, 因为大学教学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我国的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听讲, 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 所以双语教师应该把自己学习的过程教给学生,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备课、讲课、课堂讨论及批改学生作业时是对英语的不断熟练的。这是一个老师与学生共同督促、一起进步的过程。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一向非常重视英语教学, 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学的英语基本上都是哑巴英语。对许多高校的学生调查开设双语课的态度, 多数学生存在抵触心理, 认为这是给他们增加额外负担, 因为他们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并不能帮助他们过级。不是为了考试的学习就是没有动力的学习, 也是没有兴趣的学习, 没有兴趣的学习肯定不会有好效果。实际上这与我们的学生接触社会现实少有关, 而且也与我们的学校平时对于学生的就业教育少有关。他们不了解这种学习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会有深远的影响。实际上双语人才将是国内外企业需求的重要人才, 这在一些国际调研机构的调查报告中就能看出来。所以我们在课堂中也要融入一些目前行业发展现状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目前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这门课的重要性, 并且把这门课的教学目的与重点告诉学生, 并且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并树立学习这门课的信心, 激励法与愿景描述法将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三结合专业实际来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但是有时内容确定了, 如果对于内容做不同的安排将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笔者以服装概论双语课为例设计的教学内容:

1课堂教学的调整

基于服装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较差, 所以我把整个教学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 在开始的教学中, 在整节课中英文与中文的使用比为4:6, 学习内容都是英文, 内容的讲解除了一些常用语言用英语外其余都用中文, 让学生有个适应的过程。并且课堂讨论的内容相对简单些, 但要求尽量用英文回答。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已经适应这门课的教学, 并且水平有所提高时, 上课讲解所使用的英文量逐步提高到50%, 并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 并且课下要就课堂中某个知识写一篇小的英语论文, 这样在说与写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与学习。

2教学内容的设计

服装概论中覆盖了服装从设计到营销中的各个环节, 是对服装专业知识总的概括, 由于其中的一些知识学生已有一定了解, 所以教师不能只单纯地用英语重复专业知识, 应加入一定的前沿知识, 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融入其中, 用简单缓慢的英语陈述这些内容, 其中穿插中文进行解释, 并利用多媒体把相关的图片与关键句子呈现给学生, 达到快速理解并加深印象的作用。比如学习服装流行周期这一节, 我在内容中加入许多目前的流行款式及流行趋势, 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些流行的规律, 并结合图表把流行中所使用的一些专业术语告诉大家, 并把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总结出来。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对于所有章节的教学内容要求越新越好, 内容要涉及许多国内外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前沿热点。力求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基础知识与前沿热点的关系, 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锻炼出一种能够终生受用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在原文教科书或著作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本学科发展的动态、新的学说、方法和理论。

四教学方法的优化

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特点, 教师应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把教学内容清晰地传达给学生。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在双语课堂中不可取, 也就是在双语教学中不能老师全堂讲述, 而要给学生一个思考接受的过程。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既能把内容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许多双语教学中, 老师们经常会在需要的时候采用“静心思考”、“问题研究”、“专题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加深知识的学习, 这些方法实际上包含在任务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两种方法中, 而且这两种方法的使用不是只局限于课堂内容的传授, 还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课下对于知识的复习与自学能力的培养上。也就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不能只局限于课上教学, 应该能够引导学生在课下的学习活动,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要求教师全程跟踪, 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课下时间能够有效的复习与预习, 而不是只给学生留一些重复抄写的作业。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两种方法。

1任务式教学

英国语言学家Firth (1957) 将“言语环境”中的语言成分分别开来, 阐明各自在认识论上的地位, 结果发现言语活动与语法范畴“不在同一层面上”。韩礼 (Halliday, 1994) 认为“言语环境”还应包括“与之相关的物质环境的各个部分”, “言语环境”作为功能手段可以“预示与之相关联的语言特征”。这是任务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任务教学法最初是由N Prabhu提出, 因为他认为学生在某种任务中学习比单纯的语言学习效果更好。任务型教学就是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 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方式, 学习和使用英语, 完成学习任务。在一些语言教学课堂中任务教学法被广泛的运用, 因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不断的交流来促进他的语言学习, 而且任务教学法大多用于课堂教学。而我们的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专业学科的学习, 所以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必须是学生交流、学习、总结专业知识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学习未知的知识, 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与总结的能力。

任务式教学关键是任务的设计, 目前许多课程中的任务设计的目的并非要学生去解决问题, 而只是语言教学中的练习形式或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而已。实际上双语教学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如何设计一个任务, 这个任务即能学习专业知识, 又必须应用第二语言学习。

所以任务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课程内容、课程进度等进行设计。对于一堂课我们可以把任务设计成课堂任务与课下任务两种, 一般课堂完成的任务较小, 通常由小组课上讨论或学生思考完成, 而课下完成的任务较大, 通常需要老师布置课题, 由学生写出任务规划并以报告的形似写出, 然后就是分析与实践。这个过程大部分由学生小组讨论并分工查阅资料完成, 其中当学生完成计划报告时教师要起到监督的作用, 并且批阅学生报告, 并指出相关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最后的评价。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 活动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 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 学生要能用英语来自学或查找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 从而达到自学的目的。 (5) 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用英语与他人交流, 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 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问题式教学法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课堂中被动地听讲, 再加上听不懂英语所以对于上课的兴趣并不高, 因此也没有什么效果, 甚至有的学生还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学的情绪。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在课堂中主动思考学习, 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系统的步骤,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储备,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式教学主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般在课程的开始教师不应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 而应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于这一节课的课题提出一些问题, 因为只有存在问题, 知识才是有意义的, 学生才能有求知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教学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并且在整个课程中问题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 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 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进而才真正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能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 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目的。

参考文献

[1]蒋隆敏, 凌智勇.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江苏高教, 2006, (03) .

[2]许晓丽.高校工科类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5) .

[3]孙慧, 章建新.渐进式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中的实施[J].职教论坛, 2004 (11) .

[4]高志杰.高校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 (2) .

浅谈双语教学 篇8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情况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仍然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另一方面很多语言现在正在成为濒危语言,不管是本民族语言已成为或即将成为濒危语言的民族还是不会使用或极少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都需要进行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这两方面的双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双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双语教育是保存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双语教育可以通过传授母语使得民族的语言得以延续下来。另一方面,双语教育有利于掌握主体民族语言从而更好地吸取、接受主体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是维系民族的重要纽带。作为民族特征的语言是一个民族交际的重要工具,是民族之间、民族成员之间交流信息、传承文化和知识经验、维系民族认同感的媒介,促使民族成员之间在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产生同质性和一致性。

三、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需要

汉语是中国各民族的族际交际语。汉语之所以成为各民族的共同交流语言,成为全国通用语言,是由它的社会文化价值、使用范围及其影响等因素决定的,一个民族如果不通晓汉语,就无法与外界交流,当然也很难发展。如果不加强汉语的学习,那么语言交际方面的不适应性会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会引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在走出少数民族地区后,由于语言的不通使他们很难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交际范围,严重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使他们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挑战,也无法融入当今社会。

四、双语教育也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汉语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生活交往的通用语。实施双语教育,执行国家的民族语言政策,不仅尊重了各民族的语言文化,而且为各民族培养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保证了各民族的和睦相處。

总之,双语教育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是可行的。

上一篇:单位借款合同到期未还会怎么样下一篇:梅县泮坑村环境卫生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