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语教学

2024-08-15

试论双语教学(共9篇)

试论双语教学 篇1

试论母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乌市56小学:热依汗)

试论母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乌市56小学:热依汗)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一直把推进双语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

到2004年,随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2004》2号文件的下发,我区双语教学工作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对双语教学的理论指导,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台了好多新的探索,新的理念,新的做法。教学方法方面吸收了国内外好多新的观念、新的经验。因为有些理念、方法的“借鉴”过于简单,对新疆的双语教学的更加快速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教学方法方面,忽视学生母语在学习第二语言中的正面影响等。

一、新疆双语教学界对母语作用的认识

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引进打破了我区汉语教学界以往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轻语言技能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随着汉语水平考试在新疆广泛应用,对外汉语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也得以广泛传播,新疆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吸收了一些国外语言教学的方法。

无论是教学法理论还是课堂教学或教学评价,“翻译法”、“直接法”,“交际法”等术语或概念开始频繁出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再加上党和政府的重视,新疆的汉语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的局面。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教师、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等双语教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学方法问题。

如前所述,在新疆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虽然吸收了一些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得不够深入,了解得不够全面,“借鉴”往往变成了套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甚至被一些新奇的表面所吸引。如,教条地引用直接法,就造成了完全否定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作用的另一种倾向。

二、国外教学法理论对母语作用认识上的影响

新疆双语教学界产生不重视母语在双语教学中作用的观点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生搬硬套国外一些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没有将其吃透而受到其负面影响。

1、直接法的影响

反对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使用母语的观点,是随着上世纪初直接教学法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

直接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直接法是把联想主义心理学作为其心理学基础的,所以它认为人的学习方式与动物一样,是刺激与反应直接联结,否认意识在其间的作用。所以直接法无视语言环境和基础,一味强调通过第二语言本身进行会话、交谈和阅读实施第二语言教学,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应使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不用形式语法,也不用两种语言进行比较。

2、交际法的影响 上世纪70年代,交际教学法登上了第二语言教学的“舞台”。交际法是以语言的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交际法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交际能力”,反对以语法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外语学外语”,主张教会学生语言的不同功能、使用语言的方法等等。这也就承袭了直接法轻视母语的观点。

3、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影响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一系列假说。克拉申认为成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获得第二语言的方法,一种是习得,即潜意识的、日常的暗含的学习,这是儿童自然获得第一语言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有意识的语言学习,这是明确的、正规的、从语言学方面理解并掌握语言,一般在语言课堂上看到的就是这种学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克拉申认为习得是首要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要,而学习实际上是辅助性的;通过学习获得的语言无法成为目的语习得的基础,也不能用来自然地表达思想,在交际中流利地运用第二语言只能靠习得。

虽然克拉申的“把教学过程交际化,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等观念,有其特殊积极意义,但是他对课堂教学条件下有意识学习的作用估计不足,对教授语言结构、让成人掌握语法规则的意义缺少认识,提倡成人用小

孩学语言的“自然”方法学习语言,更谈不上考虑学生母语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双语教学中忽视母语作用的另一个原因是新疆的双语师资现状。目前新疆双语师资严重不足,不少汉语教师掌握学生母语的程度不太高,有些汉语教师不懂学生的母语,为了降低对自己专业方面的要求,减轻自身的压力,便强调“在双语教学中不应使用学生的母语”,这种观点在教育领域得到了一些响应。

三、第二语言教学中发挥母语作用的理论依据

(一)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工具,母语思维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二)在第二语言教学史上,许多第二语言教学法甚至是一些最新的教学法其实一直都很重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1、翻译法:

翻译法名目繁多,但简而言之,它就是:用母语来教第二语言的一种方法,它的特征就是母语与所学外语并用,在整个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母语和所学外语打交道。

翻译法利用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保证了学生确切理解第二语言词和句子的涵义,特别是在第二语言学习初期,翻译可以使学生摆脱推测、猜想的困惑,避免造成对第二语言词句理解不确切和因而养成一知半解的不良习惯。

当然,在教学中过多依赖翻译,忽视两种语言形式、语义、语用方面的等值特征而一味求助于生硬的翻译,又会走上把两种语言进行机械对比之路,这又是翻译法的主要不足之处。

无论如何,翻译法曾在教学实践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目的又当成教学手段,创建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这一点早已为广大汉语教师所接受。只是近年来,直接法、交际法、功能法的出现把翻译法推向了对立面。对此,不少双语教师并不随波逐流,而是冷静思考,学习了新的教学法后,广采各家之长,在保留翻译法优点的基础上,加强听说训练,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对比法:

西班牙帕尔马大不列颠学院教授大卫.阿特肯森谈到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中母语使用问题时,主要谈了对比在教学中的作用。他认为,由于学习外语的人不可能是空无所有的白板,只要有机会,学生就会无意识地在头脑中把所学外语与母语进行对比,我们的教学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而不应阻止其产生。

3、认知法

认知法60年代产生于美国,是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新的教学方法。它主张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强调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内化语言的知识体系,获得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反对动物性的刺激—反映式的学习。

认知法认为母语是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因而也是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基础,成年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外语都是借助母语实现的,成年人已经通过母语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形成了各种概念。这些概念、知识都能转移到学习外语上面来,假如学习第二语言排斥母语,不利用母语,这对第二语言学习将是莫大的损失。

认知法提倡适当使用学习者的母语,特别是进行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分析,使教学工作具有预见性、针对性。它尤其反对在学习当中把人幼稚化、动物化。

4、人本主义教学法:

人本主义教学法,又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它的主要原则就是发挥人的价值观,加深自我认识和对他人的了解,对人类感情要有敏感性,使学生积极学习并积极参加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主体作用。

5、语言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迁移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这种整合过程可以通过同化、顺应与重组三种方式实现。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他还明确指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竭力避免母语中介作用或迁移作用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学生要学习第二语言,不能不受来自母语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因为母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上的准备,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

(三)新疆近50年双语教育取得的成绩也是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母语作用的见证。

我区自解放以来一直重视开展互学语言,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双语人才。这些人语言理论知识扎实、文字表达水平高、民汉语言实践运用能力非常强。他们在新疆的党政机关、科技、文化教育以及其他各领域里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为增强民族团结,提高各民族科技文化水平及全民素质、促进经济法展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取得的成绩是社会上有目共睹的。

四、母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和学的方法等几个因素。母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母语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法的采用,一定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势而有所不同。对第二语言的初学者及至中级水平者,母语对比及翻译法的使用必不可少,对中高级水平者则可逐渐减少母语的使用乃至采用直接法和交际法。

(一)教师:

教师应有一定的两种语言基础,有利进行双语对比。在尊重学生母语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向第二语言思维过渡。正确认识、对待学生用两种语言混合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思维中的语言转化。思维是人大脑的一种天生机制,具有全人类统一性,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工具,人类语言也具有很大的共性,汉语和维吾尔语虽说属于不同的语系,但也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二)课堂教学:

母语在必要时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如有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抽象名词、人名、地名,有些难理解的句型,都可以用学生母语解释,这样可以一点就透,既能节省时间,又能理解透彻。特别是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初级阶段,对汉语的一些知识可以用母语解释或和母语进行比较。

(三)教材: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教材编写者要熟悉民、汉语言的异同,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的语言知识,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安排上都要考虑学生的母语背景。

(四)学生:

仅从学生的学习角度看,在学习汉语当中学生的语言环境、汉语基础不同,母语起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要因人因地制宜,处于汉语言环境或基础好的学生按照第二语言系得理论,多采用交际法、直接法促进第二语言思维的形成,而基础差或语言环境差的则不得不考虑利用母语的问题。

结语

外语教学界探讨第二语言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母语作用的问题,从1882年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V.W.Vietor)发表他的《语言教学必须彻底改革》的小册子提出直接教学法算起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一百多年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没有十全十美的教学法,在坚持自己的主要原则,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需要克服片面性,吸取对立面教学法的优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综合化已成为各教学法流派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今天我们再讨论“直接法”,“翻译法”,“学生母语”等问题的确是旧话重提,但既然“直接法”等的负面影响干扰着我们双语教学界,那么如何结合新疆的实际,如何在我区双语教学中运用,有必要重新探讨。我们要在肯定新疆传统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吸取其经验,发挥其教学上的作用。新疆双语教学理论研究要和传统作法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其次、汉语教学中可以利用母语,发挥母语的必要作用,成人已具备的母语能力是个语言财富,第二语言学习中要正确开发利用,而不能浪费这个资源。同时,必须明确,使用母语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所学汉语或双语,用双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双语教师一定掌握好并适时用好学生母语,避免母语的滥用,防止其起反作用。

试论双语教学 篇2

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 应当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 明确双语教学的总体目标, 开设合理的双语课程, 同时, 要有合格的教师队伍, 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综合教学、管理、教师、学生和教材等方面的因素, 积极稳妥地开展实施[1]。

1 双语课程的设置应与高职岗位技能要求相一致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体现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 双语课程设置的理念也应当由此出发, 双语课程的设置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一、相关岗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二、相关岗位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要求;三、相关岗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这三者在学生未来的职场中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2]。

例如国际贸易专业, 双语课程的设置是基于国际贸易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 根据外贸类工作岗位的要求, 把课程设置为相互关联, 层层递进的单元, 构成一个有机、动态的教学体系。具体可分为三个部分:1) 基础能力单元, 开设基础课程, 如国际贸易基础, 发展经济学, 基础会计学等;2) 核心能力单元, 以双语课程为主, 如外贸英语函电, 进出口贸易实务, 外贸谈判等;3) 岗位辅助能力单元, 开设与外贸岗位要求的辅助能力相对应的双语课程, 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商务礼仪, 公共关系学等。这三个单元之间是相互支持, 相互渗透, 有机统一的关系。

2 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与高职岗位能力培养相一致

我国目前高职院校广泛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完全双语教学模式, 部分双语教学模式和过渡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双语教学模式是综合了完全双语教学模式和部分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势, 将两者进行综合的结果。基于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外语水平, 笔者认为过渡双语教学模式是目前最好的双语教学模式[3]。

过渡双语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的初级阶段, 教师和学生使用部分或全部汉语先将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的专业术语、重要概念等解释清楚, 使学生能够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授课的主要内容, 也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对本门课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与每堂课相关的专业术语真正掌握后, 再使用汉语以外的语言即英语进行教学。在本堂课结束之前的部分和本门课程的最后阶段又要加重汉语教学的比例。这种教学模式从课程的授课开始到课程的结束都不能完全使用英语教学, 但在每堂课中又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采用英语教学, 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能快速提高其英语水平, 也能解决专业信息量受限的问题, 这样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3 建立强大的双语教师队伍

双语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双语教育的效果。双语教育国家成功的经验证明, 双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学历资质, 有流利表达两种语言的能力, 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 甚至两国历史地理等知识有全面的了解[4]。

师资是制约双语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各个院校的实践中, 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无非是两类:英语教师或者是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无论是由英语教师还是专业教师承担, 都有不完美的地方[5]。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比较高, 但是专业知识欠缺, 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固然好, 但英语水平却比不上英语教师。而双语教学又是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结合, 对两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如何解决其中的矛盾是双语教学改革中一个棘手的问题, 而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一致的观点是加强师资培训。让英语教师有专业课程培训的机会, 也可以将更多的专业课教师送出国去培训, 使他们有更好的外语环境, 语言方面能得到迅速提升。国内的培训也是可行的:让英语教师辅修一到两年的专业课程, 或让专业教师辅修一到两年的英语课程, 国内的培训一般成本较低, 效果良好。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职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双语教学是新生事物, 需要各方大力支持, 尤其是决策者的大力支持。随着国家百所示范高职院校的建立, 高职院校从“量”的扩张逐渐转向“质”的提升, 各方面办学日趋成熟, 积极鼓励已经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 尤其对涉外专业及时实施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可以促进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逐步改变高职办学质量不高的状态, 提升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公认度。

摘要:本文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从双语课程的设置, 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 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三方面论述了高职双语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途径。

关键词:双语教学,职业岗位能力,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钱菁.对高职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5) .

[2]朱正浩.岗位技能视角下的高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 2009 (4) .

[3]张璐, 赵若英.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6) .

[4]姜瑾.双语教育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1) .

试论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其建议 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 现状 高校

随着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往来也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双语教学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宝贵的经验,但同时双语教学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一、双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9

近年来,随着双语教学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双语教学研究已经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教育部把双语教学开展情况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状态数据的十项指标之一之后,一些普通高等院校为了完成这一指标出现了急于求成、不重实效、注重形式的双语教学现象,双语教学的负面影响愈演愈烈,而双语教学是否应该大面积在普通高等院校推广遭到了质疑。由于我国本身并不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也并不是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并重的,所以双语教学在我国的开展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我国高校缺少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

良好的双语教学必须具备与之配套且合适的双语教材,但是由于我国对各个专业并没有实行统一的与之相配的双语教材,在加上市场上出现的双语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各大高等院校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选择双语教材教材,即使有些高等院校在双语教材方面选择外文原版教材,但有些课程还是由于缺乏合适原版的教材,而使用我国国内教材进行双语教学,却没有办法 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从而导致双语教学教材的建设处在一个停止且落后的状态下。

2、普通高等院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普通高等院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的课程数量少,且双语教材与本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缺少连惯性和衔接性。尤其是管理类专业双语教程本来数量就很少,而且还受经费和师资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大多数双语教材被当作一门单独的并不与专业挂钩的课程来进行教授,从而导致高校忽视了整个教学体系在对全方位的建设的同时与其它各课程之间在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性,使得学生无法将双语课程的知识与其他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学习。

3、普通高等院校在双语教学方面缺少专业的双语教学教师

目前符合我国符合双语授课要求的教师较少,从而制约了我国双语教学工作的发展。而优秀的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成功开展的重点,它需要教师在传授课程时采用两种语言为媒介进行。所以它对要求双语教学的教师具备很高的素质。然而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数教师的知识结构还趋向于单一化,致使教师很难兼顾本专业和外语两方面的知识。

二、针对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1、挑选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特别的重要,所以高校应根据双语教学模式来确定,首先对于所有课程全部用目标语进行教学的可以直接选择国外重点大学的原版教材,进行传授。虽然国外的教材内容先进,文子规范,但是篇幅较大,与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有出入,所以高校在引进时应对原版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从而尽量达到符合我国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对于能力很强的教学单位,可以将我国教学内容中突出的部分与其不同的部分进行外文翻译编制其中,在教学模式没有改变的前提下,更加的贴近我国的实际情况。

2、优化课程设置

其次对于学生专业知识在其不受到本质的影响的情况,适当的进行母语传授课程,同时也为了促使学生目标语逐渐过关,应该以国家的重点教材为主要框架,把引进的外文教材进行重新整理,在保留原文的解释和推导的基础上删除冗长的文字叙述。对教材的定义和原理部分进行严谨的翻译。经过翻译后的教材与中文教程具有相同的内容和结构。并且在语言文字上也会让学生体会到原汁原味的感觉。

3、提高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壮大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壮大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提高双语教学教师队伍的外语水平,另一方面是提高双语教学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专业水平。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必须提前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外语强化训练,实行教师专、兼职相联合,校际流动,使教师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4、语言环境的建设

我国的教学从小学起就要求学生学习外语,直到大学,有的甚至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学习外语,时间长达十几年,但最终的收效却甚微,是为什么呢?而澳门有一些学校没有进行双语教学,这些学校有许多以母语是汉语的华人学生,而学校的老师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学生用英语进行学习语文,数学,历史等课程,由于这些学生长期学习生活在英语教学之中,学生对英语就想内地学生对汉语一样耳濡目染,因此他们一般都可以学到一口流利的英语,又是为什么呢?很简单是因为环境。教育教学是讲究环境的。所以高校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处于一个外语环境之中,从行为和语言上去对学生进行无声的熏陶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语:

双语教学是我国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其实践中还是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和实践从而完善且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体系,从而为我国学生走向国际化掌握更多更好更新的国内外专业知识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试论双语教学 篇4

人教网 2005-12-10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调查,在新疆1千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尚未掌握或根本不懂汉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人数约占70%,双语人特别是熟练掌握汉语的双语人比例很低。4个主要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80%以上人口生活在交通较为闭塞、文化教育相对滞后的农牧区,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提出了强化双语培训的要求。据区党委组织部的调查,全疆熟练掌握双语(能看汉文文件、用汉语谈论工作、能听会说、没有语言障碍)的县(市)级机关干部占12.76%,乡镇干部占16.54%;初步掌握双语(虽然能听会说简单的工作、生活用语,但不懂汉文,看不懂文件材料,听不懂报告)的县(市)级机关干部占53.41%,乡镇干部占42.16%;基本不具备双语能力的县(市)级机关干部占33.83%,乡镇干部占41.30%。在南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县、乡镇,熟练掌握双语的比例更低,基本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干部多达50%以上。

新疆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自治区教育厅提供的数据,2000年新疆民族学校汉语教师共有14993名,其中汉族教师不足2%。不少地方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汉语教师仅在小学或中学时上过少量汉语课,只会念课本上的几句话,基本上听不懂也不会说汉语,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民族学校的汉语教学质量。目前,新疆中小学汉语教师尚缺1万多名。

在学习使用好本民族母语的同时,掌握好汉语言文字对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工作时针对双语教学与各民族互学语言曾经作出明确指示:“学习现代化文化知识,语言的作用十分重要。为了加强学习和交流,各民族要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汉族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要学习汉语,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这样才能适应我们共同的事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及人口素质,彻底改变封闭、落后面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加强汉语教学,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要把汉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突出地位”,并制定了“2005年,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小学从一年级开设汉语课,2010年,乡镇或条件好的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中学逐步实现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用汉语授课”的规划。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一大批“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从新疆目前的汉语师资情况看,还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据统计,目前新疆以少数民族语言为母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语言授课的中小学上学的人数日渐增多,1999年达到96091人,其中高中7479人,初中24031人,小学64566人;15个地州市均为少数民族学生开办了“双语”授课实验班,现已达到90多个。

2005-12-10

试论双语教学 篇5

摘要:双语教学诚然是解决“哑巴英语”现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决不能一哄而起,而应结合校情、学情和区域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双语教学 双语教师 学科渗透,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北京取得2008奥运举办权以及我国加入WTO后,人们都认识到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语言的重要性,而学校教育中如何将英语与其他科目教学相结合以增强其实用性,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双语教学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而社会上更有层出不穷的双语学校乃至双语幼儿园。作为一名英语教育工作者,在对社会及学生学习英语日益高涨的热情感到欣慰之余,笔者亦发现在这股热潮中存在一些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以我校双语教学课改实验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我校地处福建省唯一“双世遗”地--武夷山市,与其他县市相比有着更多接触国际友人,使用英语的机会。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课堂所学的英语,我校于2003年开始在校内进行除英语教研组外各学科组推出1-2节双语教学探索课的尝试。通过对这一年的课改实验的参与与思考,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一、对双语教学内涵的理解

双语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中使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同时使用外语和母语进行教学的一种体系。使用双语教学,可使学生在更广泛的学科领域中,培养外语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拓宽外语学习环境,扩大外语实践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区分地在所有地区各个学科中都使用双语教学。根据我国目前教育情况,对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来说,即使是在高中阶段,要推广所有学科的双语教学,不但学生词汇量不足,就是现任的各学科教师也难以在短期内胜任。对此,笔者认为,可向双语教学的发源地之一新加坡借鉴。

1966年,新加坡政府开始正式实施双语教育,并使其逐步成为新加坡教育和教学的一大特色。新加坡双语教育的成功与其国情是分不开的。作为官方语言,英语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作为母语的中文,学生又可在家中接触,因此学生拥有学习和运用两种语言的机会。由于在学龄前学生就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能力,因此在课堂中使用双语教学有其可接受性。而对于我国常出现“哑巴英语”的学生们来说,双语教学需要有起步、运行、修改、完善几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在笔者参与听课的过程中,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堂物理课上,老师为了追求全英语授课的氛围,过分回避使用汉语,而用了好几个对高中生来说较难的专业术语。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局限,整堂课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起步阶段,可以根据学生程度和学科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只要持之以恒,学生会从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学到越来越多的词汇和句型,这也许就是起步阶段双语教学的内涵。

二、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是否所有学校中有开设的课程都可进行双语教学呢?笔者认为,至少语文课不宜都用外语。语文教育是培养我们民族情结、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语言工具。语文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文化心理的塑造,母语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是一种亲情的联系。曾有一堂语文课,教师让学生用英语翻译一首唐诗。该班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也确实将诗的内容大体翻成英文,但让人读起来却总找不到用中文来读时的感觉了。其实,早就有学者提出过“诗的不可翻译性”。设想若用英语来朗读《诗经》时,学生还能感受到那种古典中国的韵味吗?因此,若不是上有关外国文学的内容,语文课都应该使用母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心理。在这点上,我们依然可以参照新加坡的做法,即“文科用母语,理科用英语”的“双腿走路”教学方式。因为理科的许多东西,如物理化学的许多术语都来源于西方语言。但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在理科教学中,由于我国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有限,语言输入量不足,没有应用英语的语言环境,听说能力都远不及新加坡的学生,如果在学科教学中完全使用英语,还有可能出现不但英语没学清楚,连本学科本堂课该完成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完成的情况,造成学科损伤,本末倒置的后果。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课前,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将本班学生的英语平均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参量加以考虑,根据具体情况,备出可让学生接受的双语内容,如不要出现过多过深的专业词汇等。

一年的尝试实践下来,笔者的体会是:在课程设置上,不应一下子全面铺开,各学科都同时开展双语教学。最好能有一个过渡期,如以非高考科目的艺术、劳技等课程开始设置双语综合活动课,让学生有了一定的适应性后,再开始双语学科课程。

三、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这么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从这个公式可看出,教师的素质分值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不论什么学科,教师的素质对教学都起决定性的作用。在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各地各实验校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双语师资的匮乏。

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知识特点,而相应的师资培养也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在大学里,英语虽是各学科的指定选修科目,但除外语相关专业外,只要学生过了相应等级,学校就不再做要求。在许多的中小城镇,一般教师虽然在大学学习期间有达到一定的英语级别,毕业后却由于没有经常接触而导致对英语的遗忘,甚至退化。目前,大多数学校进行双语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既学习学科知识,又提高英语水平。但很多教师虽有扎实的学科功底,却没有足够的外语语言能力,一般不具备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如果让一位英语不达标的老师来上双语教学课,不但影响本学科教学,还势必影响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特别是起始年段的双语教师,其语音语调一定要达到相当的标准,才不会让学生觉得与英语课上所学的英语不一致而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能担任双语课的教师,应是受过专门培训的学科双语教师。如有些学校就对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的各学科精英进行分学科培训。培训后,再在小范围内进行双语教学的课堂实践,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合格的复合型教师。此外,和一般学科教学规律一样,进行双语教学有一个师生磨合期。这就对师资队伍在达标之外,又提出了稳定的要求。

四.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关系

中学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不但对各学科是一种挑战,更可以是英语教学的一个新课题。在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在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树立学科渗透的思想,改革课堂教学内容,为各学科双语教学奠定基础、铺平道路?

虽然我校的双语教学课改实验是在除英语组外的其他学科组中进行,但笔者在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1. 在规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学科渗透。在教一些单词时,除了教其作为生活语言中的意思,还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它们在各学科语言中的意思。如“lead”在课文中的意思是“领导”,而在化学中常作为“铅”解释;学生所学“energy”的意思是“精力”,而在物理中它可解释为“能量”。

2. 由于现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篇章的题材多样化,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笔者常找些与其他学科相关的阅读材料来给学生进行训练。内容涉及地理的地方简介、世界历史大事记、进口家电说明书、理化实验报告等。

3. 英语动词时态、语态、句式变化在科技语言中可得到比课本上例句更为生动、直观的说明。因此常在讲解语法时以其他学科的内容作为例句,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如: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 (一般现在时说明客观真理)

When a basin of water is put outside in the freezing cold, it is covered with ice soon. (被动句用于不强调动作实施者)

Measure the solution first, then stir the mixture thoroughly and watch it carefully. (祈使句直接陈述要求)

五、对今后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一年的实践,总结其经验与教训,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双语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双语教学的概念,把握双语课的实施原则,找好双语教学的切入点。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不能喧宾夺主,不要把双语课上成专业英语词汇课。双语教学是用英语来进行学科教学,它的基本目标首先应是学科教学的目标,其次才是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若要让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与学科要求的思维能力保持同步,就一定要找好一个切入点。选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如信息技术课开始双语教学,就比选择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数学课效果更好。

2. 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双语教学本身就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双语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前阅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组际交流、主题陈述等主动的、合作性的学习。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和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英语语言材料,在他们的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帮助他们借助这些知识经验和语言材料去获取新信息、学得新知识、发展和提高他们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英语的交际作用,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来应用。

3. 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双语环境。语言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是“习得+学习”的过程。只有课堂以内的学习而没有课堂外的使用,双语教学将难以超越语言问题的制约。因此,可在校园内使用双语标志、利用校园广播制作英语节目、把校刊办成双语版、以及开展英语角、英语周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双语气氛。

加强双语教学诚然是解决“哑巴英语”、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决不能一哄而起,而应结合国情、校情、学情和区域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双语教学模式,达到形成一定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促进英语及各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1]姜宏德.新加坡的双语教育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1): 7-9

[2]皮文彬.上海培佳双语学校的个案研究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2): 16-20

怎样做好双语教学 篇6

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依赖于本民族语言的天然条件,进一步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双语教学是通过母语来学习第二种语言的教学。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体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出现的一种新的民族教育体制,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开展双语教学,他们已初步建立起适合于本地区的双语教学体制。我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壮汉双语教学工作,20多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中,我区有壮族1553万多人,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6%,占全区总人口4489万人的34.6%。由于起步晚,广西的双语教育与其他少数民族省区相比还有差距,必须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在我区广大的壮族聚居地区,壮语是壮族思维和交际的主要工具。过去,壮族没有自己通行的文字,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壮族使用的大都是汉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派出袁家骅教授等十多位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壮族语言学家和前苏联专家组成壮语工作队来到广西,与当时称为桂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的语言工作者一起,对壮族聚居的47县52个点的壮语进行深入调查,并反复研究、讨论后,最终确定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壮语为标准音,于1955年制定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壮文方案》(草案)。1957年11月29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的政务院第63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壮文方案》(草案),并批准在壮族地区推行和使用,主要用于扫盲,但没有作为学校教学用的文字。

在这期间,壮族地区都是采用汉文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教材也是采用全国统编的汉文教材。在教学上,特别是低年级的教学,教师还是先把汉文翻译成壮语,让学生通过壮话来理解汉文的意思,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这种使用同一种文字教材两种语言授课的教学方式叫双语单文教学模式。至今,部分壮族地区的学校仍沿用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汉语文的学习,只能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影响到学生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究其原因,主要是壮汉两种语言的不同,造成思维障碍。在不通汉语的壮族地区小学阶段,没有壮语文过渡,一开始就用汉语来教学,让壮族儿童脱离他们熟知的壮语环境里的表象、概念,是难以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的。这样容易造成壮族儿童思维与思维工具的脱节,对开发壮族儿童的智力非常不利。语言的障碍,导致了壮族地区初等教育教学步履维艰,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造句、作文和数学教学等方面都普遍存在教学质量同汉族地区差距较大的问题。为尽快提高民族地区教学质量,提高民族素质,我区于1980年6月决定恢复推行使用壮文,1981年7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壮文方案》(修订案),开始在壮族地区全面推行使用,在壮族农村地区部分中小学进行壮文进校实验教学,是这次恢复推行使用壮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壮汉双语教学要求使用壮汉两种文字教材,并且教材内容基本一致,教学用语使用壮语和汉语,先壮后汉,以壮促汉,壮汉结合,目的就是在学好壮语文的基础上,提高汉语文水平,达到壮汉兼通。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要保证壮文进校和壮汉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和完善壮文进校和壮汉双语教学管理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相应的机构。第一,教育部门要把壮汉双语教学工作纳入基础教育工作计划,要充分认识到进行壮汉双语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地、市和县、乡镇的教育部门都要指定一名领导兼管此项工作,在基教科(股)或教研室配备一至两名专职(或兼职)壮汉双语教研员。第三,科学调整实验小学校点的布局,提高办学效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壮文实验学校。第四,注意加强宏观指导,及时总结双语教学经验,发现典型加以宣传,同时及时解决壮汉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壮汉双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试论双语教学 篇7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语料库,语言,民族

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的背景及现状

我们所处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 56个民族使用着80多种语言。

1. 语言与民族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承担着人们交际与交流的任务。民族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共同体, 它在语言居住区域、经济生活、心理状况等方面表现为共同的民族特征。语言与民族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里更具有特色和复杂性。

众所周知, 我国有56个民族, 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局面。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随着各民族之间相互依赖, 相互交往的不断加深和频繁, 语言这个动态的系统, 时刻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语言, 作为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工具为本民族服务, 同时也是该民族一切文化成果的反映, 是民族的载体。

2. 双语的概念及背景

我国各民族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山水相连, 荣辱与共。在相互交往过程中, 为了交际与发展的需要, 许多民族, 尤其是语言处于弱势的民族, 多数情况下, 除了掌握本民族语言外, 还掌握着另一种使用范围较大的语言。这种个人或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就是双语 (Bilingualism) 。当然, 除了社会交际外, 民族接触、文化教育、地理环境、迁徙移民、国家政策等因素也促使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应多民族国家的需要而产生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双语现象, 有利于民族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3. 我国双语存在的方式及现状

为了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发展和繁荣, 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自由”“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显然, 我国实行的是开放的双语政策, 在民族平等的前提下, 承认语言的多样性。根据我国的国情, 我国的双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少数民族既熟悉本民族地区语言又兼通汉语;

(2) 少数民族既熟悉本民族语又兼通邻近的另一少数民族语言;

(3) 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既使用汉语又兼用少数民族语言;

(4) 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民族, 一部分人兼通本民族的另一种语言。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的双语现象也有了新的特点。汉语在各民族交流间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毕竟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 汉族在人口、数量、经济、文化与科技等方面, 都处于领先地位。而如今我国的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的政策, 也要求我们应该重视双语的存在。因此, 十分有必要进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的双语研究。

二、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双语语料库的背景与现状、原则与方法

1. 背景与现状

双语语料库 (Bilingual Corpora) 是指为语言研究收集的, 用电子形式保存的两种语言材料, 由自然出现的书面语或口语的样本汇集而成的语料库。

回顾历史, 第一代现代计算机语料库的创建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以LOB即兰卡斯特—奥斯陆—卑尔根 (1961) 和BROWN (1961) 这两个语料库的建设为标志, 迄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了。我国的语料库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当时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进行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进入80年代以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大力支持, 语料库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建立了各种类型的语料库, 其深度与广度也在不断的加深扩大。至今为止, 我国投入建设或开始使用的语料库有数十个之多。尽管这些语料库的创建目的与研究类型不尽相同, 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语言而产生的语料库并不多见, 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较早, 有一定基础的, 莫过于汉、藏、蒙、维语之间的语料库建设。如新疆大学从2002年起开始创建的现代维吾尔语语料库系统、内蒙古大学的现代蒙古语语料库、西北民族大学的大型藏文语料库、新疆师范大学的维吾尔语语料库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建立的藏语语料库等等。但涉及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双语语料库为数不多, 较为典型的, 莫过于新疆大学的维汉———汉维双语平行语料库。因此, 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双语语料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原则及方法

(1) 创建的目的

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双语语料库, 其目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 从两种语言的描写与对比中, 深入了解语言本身,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 方便语言学习者详细地描写语言和掌握两种语言。

第二, 通过双语语料库,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出两种语言的共性及个性。同时, 这一发现可以为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共时与历时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第三,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语料库不仅可以帮助学习, 同时还可以检验学习的效果, 并进行针对性的改善与修正。

第四, 双语语料库的建立, 对词典的编纂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语料库可以处理某一特定时间, 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出现的语言情况。

第五, 可以为减缓或防止濒危语言的消亡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六, 促进了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升级与开发。

(2) 原则

针对多民族, 多语言的国情, 我们在创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语料库时, 应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特点, 充分考虑到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差异、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有的语言, 使用的人数和地区都较多, 语言的功能也较为强大, 那么这种语言就可以拥有更多的语言资料与研究途径。而作为一些相对使用人口少, 没有本族文字等处于弱势的语言而言, 也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以创建的目的出发, 建立合适的语料库。

(3) 类型的选择

建立的目的不一样, 侧重点也就不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双语语料库而言, 也是如此。如果只重视翻译研究, 对应语料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对于语言对比研究, 应建立类比语料库。就我国目前的语言与民族状况而言, 人们更侧重于建立双语对应语料库。它不仅深刻剖析了少数民族语言, 也为双语学习提供了有利环境。总而言之, 使用者应明确自己的方向后再进行类型的选择。

(4) 创建的方法

1) 规划设计

我们在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双语语料库时, 应对它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 明确创建的类型。

2) 收集语料

这一工作非常重要。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文化悠久而且底蕴极为深厚。独特的宗教信仰、民间传说、人文风情等, 对语言研究者而言,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丰富的民间文学、诗歌、俗语、礼仪等无疑是相当有吸引力的。但在收集过程中, 应注意语料的版权与文章的所有权问题。同时, 还应注意语料的代表性问题。也就是说, 所收集的应当是该地区通行的语言, 而非是极个别人士的言语。同时, 也应考虑到收录的百分比。

3) 加工语料

对精心挑选的有代表性的高质量的语言材料, 我们应当重视语料的加工。不仅要对采集的文本进行整理, 还应更进一步地描述每一份语料的特点, 并对它们进行分析, 如词性、句法、寓意、篇章等分析。尤其注意的一点, 就是在加工时应当与事俱进, 应用最新的科学理论对语料进行研究与分析。落实到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普通话时, 还应该注意双语语料的对齐。

4) 语料库的校对与规范

从各种渠道获取的双语语料, 在收集、整理和加工后, 应对其结果进行校对与规范, 以保证他们的质量和可行性。

三、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双语语料库面临的问题及可行性措施

在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双语语料库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汉语内部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汉语汉字的标准不甚规范, 社会语言规范意识薄弱。在我们日常的交流中, 存在着许多个体上的差异。语言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应把握好时代的脉搏, 尽可能规范其用法。

2. 中文信息处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建立语料库时, 技术方面应该得到加强, 这关系到语料库建立的成败与利用价值。

3. 高尖端人才缺乏

我们应该大力培养一批各民族的集计算机与语言学为一体的高尖端复合型人才。为了本民族的发展, 还应加强责任感及荣誉感的教育。

4. 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大

国家应予以更多政策上的支持与财力上的扶持, 并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进行统一的规划, 合理利用, 争取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 切实解决好民族地区的问题。

5. 少数民族地区相应的配置落后

如果没有很好的硬件配置, 尤其是支持这些语料库运行的电脑、软件、通讯系统等, 语料库的价值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发挥, 起不到任何帮助的作用。少数民族兄弟也不可能对语料库的建设提出更可行的建议与意见。我们建立双语语料库的目的之一, 也是为了尽可能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自己。

四、结语

尽管道路是曲折的, 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前途是光明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双语语料库, 能对许多领域产生巨大影响, 不仅仅是对词典的编纂、语言的教学, 也是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

相对汉英、汉日等大语种语料库, 国内的双语语料库的建立更具有民族性、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一关系到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 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双语语料库, 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戴庆夏.语言与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4.

[2]马学良.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3]余惠邦.双语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5.

[4]赵蓉晖.社会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5]王克非.双语对应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4.

浅谈双语教学 篇8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情况可分为两部分:一方面,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仍然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另一方面很多语言现在正在成为濒危语言,不管是本民族语言已成为或即将成为濒危语言的民族还是不会使用或极少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都需要进行本民族语言和汉语这两方面的双语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双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双语教育是保存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双语教育可以通过传授母语使得民族的语言得以延续下来。另一方面,双语教育有利于掌握主体民族语言从而更好地吸取、接受主体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是维系民族的重要纽带。作为民族特征的语言是一个民族交际的重要工具,是民族之间、民族成员之间交流信息、传承文化和知识经验、维系民族认同感的媒介,促使民族成员之间在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产生同质性和一致性。

三、双语教育是少数民族现实生活的需要

汉语是中国各民族的族际交际语。汉语之所以成为各民族的共同交流语言,成为全国通用语言,是由它的社会文化价值、使用范围及其影响等因素决定的,一个民族如果不通晓汉语,就无法与外界交流,当然也很难发展。如果不加强汉语的学习,那么语言交际方面的不适应性会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会引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障碍,尤其在走出少数民族地区后,由于语言的不通使他们很难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限制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交际范围,严重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使他们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挑战,也无法融入当今社会。

四、双语教育也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汉语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生活交往的通用语。实施双语教育,执行国家的民族语言政策,不仅尊重了各民族的语言文化,而且为各民族培养了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保证了各民族的和睦相處。

总之,双语教育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是可行的。

双语教学总结 篇9

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校基本情况:

拜什吐格曼乡中学教职工总数为93名,其中专职教师82名,行政人员和职工6名。专职教师中,本科学历教师42名,大专学历教师40名。参加双语培训教师总计38名,其中参加国家级双语培训教师3名,自治区级双语培训教师4名,地区级双语培训教师3名,市级双语培训教师28名。专职教师学历方面,中学高级教师5名,中学一级教师15名,中学二级教师58名,中学三级教师4名。我校共有6个双语班,学生数为250名。

二、双语教学所作的工作: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按照制定的双语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该学期,我们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以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双语型人才为奋斗目标,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做到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为民语学校也是农村学校所以咱们学校学生的汉语水平比市内学校较低所以需要我们加大对教师的双语培训及对学生的汉语教学.我校汉语教学工作分为两类开展的,第一类各年班级的汉语教学、汉语对我们少数民族来说,是一门外语,汉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汉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改变双语教学的“拼命+时间”状况,减轻了学生过重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变苦学、厌学为愿学、会学、巧学、乐学,让学生个性特长得到了发展,走科学育人道路,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走出低谷,培养了高素质人才。

一、创设特定的语言环境,对学生进行听、说的训练根据学生富有幻想、爱听故事的特点,让学生听,提出问题,使学生进行思考。这既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又引导了学生顺利进入新课。在教课文时利用电脑多媒体,按课文内容制作动画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画面,这作为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一种好方式。找准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点,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训练得到了结合,互相促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二、编制恰当的教学目标,就能优化汉语课堂教学结构,目标教学以绝大多数学生的已有认识结构为出发点,以教学目标为教学方向。因此,在编制目标过程中依照大纲和教材,吃透大纲,教材对教师、学生的要求的程度,另外,还要依照学生的实际,即学生的思想、情感、知识能力、生理心理诸多方面素质状况。展示教学目标的同时加入了一些轻音乐,从而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好奇的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标。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中长篇课文越来越多,我们很好的在一节课中把一篇课文处理得当,使学生既理解大意,又能复述课文,能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解决了困扰教师的难题,第一步,利用电脑多媒体,具有集声、像、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给学生观看动画课件,让学生看图说话,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第二步,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再请几个同学按情景进行对话练习,创设与课文内容相仿的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易于进入教学,这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帮助。第三步,为了了解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按课文内容提问。第四步,要讲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学生只要掌握准确的语法结构,才能够以此为依托,造出准确的语句,为了达到这种程度,学生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汉语语法、句法。第五步,分析课文。对课文进行层次分析,信息加工处理,讲段落大意、结构、课文中心思想,分析课文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成适合课文教学的课件,在课堂上使用,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第六步,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学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将其放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口头上进行思想教育的同 时,也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出动画课件。第七步,进行巩固练习,使老师迅速准确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在电脑多媒体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难度的练习,既照顾到大多数,又兼顾到个别,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充分训练,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做练习时,在课件上加上一些设置,使电脑对学生的答题做出评判,随时显示反馈信息,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反馈表达用“对了、错了”,加入鼓掌声和欢呼声表示“对”,用噪声或一张哭脸表示“错”,以由老师在屏幕上给出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校对、评价或补充,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再一次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及时反馈,集体受益,极大地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双语课堂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手段具有许多优越性,我们只要不断探索,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双语课堂教学效率.拜什吐格曼乡中学

2010年8月

拜什吐格曼乡中学双语

教学工作总结

拜什吐格曼乡中学

2010年8月

拜什吐格曼乡中学2010-2011教师双

语培训工作计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往来不断增加,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规模迅速扩大,来华学习人数激增。汉语在世界经济发展及国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为从事中小学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发展机遇。

学校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学体系,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如何满足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需要等等。这些已经成为了目前制约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问题。

面对挑战,我们充分认识到: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汉语作为一门外语来教,必须集合各方面的力量,认真探索对外汉语教学规律,互相切磋、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团结协作,打整体战,才能共谋大略,共创辉煌。因此,在新的工作中,研究会将努力为全市中小学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交流经验、探索教学规律、集思广益的机会。开展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活动,共享科研成果提供的广阔的平台。并将对如何拟订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编写优秀教材、统一考核标准及推广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日常工作面对的实际问题,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使民族教师尽快胜任双语教学的需要,校长室经研究决定后我们就开始对学校各学科的民族教师进行双语培训。二,培训目标紧紧围绕双语教学,以培训为基础,培养一支合格的“双语型”民族教师队伍。推进双语教学,提高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通过培训,使教师的汉语水平,课堂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面提高民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双达标,即HSK级别达到所规定的等级,基本胜任用汉语授课的教学要求,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培训对象在职任课教师,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HSK成绩未达标的民族教师(汉语教师8级以下,其他学科教师7级以下)都要参加了培训,按照每周六下午2:00-5:00。

五、培训内容:初级汉语教程(上、中、下)HSK2000,共四本书。

六、(1)每位教师按时参加培训,如迟到一分钟扣5元,请假一次扣20元,旷工半天第一次扣工资50元,第二次扣100元,第三次上报市教育局。(2)上课进要每位教师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3)上课时学习态度要认真,并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4)三堂课进行一次笔试,考试成绩和试卷全部存档,并每次通报成绩。(5)领导小组不定期进行督查。(6)左热古丽教师负责生化组和物理组教师学生作业的批改,并帮助其学习。(7)吐尼亚孜教师负责语文组和政治组教师学生作业的批改,并帮助其学习。(8)艾尔肯教师负责地理组历史组教师学生作业的批改,并帮助其学习。(9)怒尔曼古丽教师负责数学组体育组教师学生作业的批改,并帮助其学习的培训要求,顺利的完成了培训计划。

拜什吐格曼乡中学 2010年8月

拜什吐格曼乡中学2009-2010教师双语培训工作计划

上一篇:科研计划下一篇: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