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式双语教学

2024-06-23

渗透式双语教学(精选12篇)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1

双语教学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的移民国家, 其目的在于通过双语或多语教学来实现国内多元文化的共存。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讲授一门课程时同时使用两种语言, 不是单语教学, 更不是外语教学。目前, 双语教学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全英式、整合式和渗透式。全英式和整合式双语教学通常采用英文原版教材, 同时教师需向学生提供全英语或半英语的教学环境, 因此对老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 是较高级的双语教学模式。而渗透式双语教学通常是采用中文版教材, 以不影响学科教学进度为前提, 以扩大学生专业词汇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 以每节课渗透3~5个专业英文词汇为最低要求, 实际渗透量和渗透形式视学生的学习程度、专业需求和不同学年而异, 属于初级的双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 根据教育部的通知精神, 目前几乎所有本科院校和重点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课程。各校均围绕双语教学的改革思路, 专门制定了双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并努力创造条件向高层次教学模式过渡。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 并在充分分析学生英语水平和教师师资力量的前提下, 围绕我校双语教学改革思路, 制定了渗透式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渗透式双语教学在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中的实践及应用。

一、渗透式双语教学的特点

渗透式双语教学采用逐步渗透的形式将专业词汇分散在各门课程里, 属于分散式教学, 是较低层次的教学模式, 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可操作性。渗透式双语教学对教师要求较低, 因此大多数教师都可以进行该模式的双语教学, 可操作性很强。教师可根据自身英语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和特点, 在逐步的渗透式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英语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进而不断提高渗透的程度和渗透的灵活性, 使渗透式教学相对于全英式教学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2.可普及性。渗透式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要求较低, 对学生要求也较低, 每节课渗透3~5个专业英文词汇, 既保证了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 同时实现了渗透式的教学目的, 具有一定的普及性。虽然渗透式双语教学每节课的渗透量有限, 但学生每天能在英语教学的环境中学习, 日积月累专业词汇量就会大幅增多, 英语交流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最终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二、开展渗透式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

目前“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2001年教育部专门发出通知, 要求各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 引进原版外语教材, 使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而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知识信息网络化的惊人进程, 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 跨国界、跨文化的各种社会活动日益频繁, 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跨国往来与日俱增, 对同时掌握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增长, 因此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渗透式双语教学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 是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 具有实效性、开放性及普及性的特点。渗透式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的应用能力, 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既可以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还可以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掌握专业英语的习惯表达方式,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能够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展渗透式双语教学, 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提高双语教师的业务水平,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 渗透式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加高校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渗透式双语教学的实践

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 该研究提出了将渗透式双语教学引入到《金属学与热处理》的教学实践中。该教学模式以每节课渗透3~5个专业英文词汇为目标, 进行中英文相互渗透教学,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专业覆盖面广, 理论性强, 内容涉及广泛, 包括金属学原理、金属热处理原理及金属热处理工艺三大教学板块。将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引入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中, 培养既精通专业又具有与国际接轨的学科型双语人才;同时为其他课程开设双语课提供一个样板。因此在本科阶段, 该课程最适于双语教学。渗透式双语教学在该课程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上, 根据国家评估要求及我院对双语教学的规定, 教师在课堂上英语授课内容的比重至少为30%, 甚至不少于50%。基于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繁杂、专业术语多的特点, 采取英文授课内容占30%, 中文授课内容占70%的比例, 确保不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教学手段上, 基于教学目标, 制作了双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按中文教材的章节顺序, 以章节为单位, 通过中英文对照的形式, 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专业词汇及固定搭配, 并附有重要概念及原理。

3.教学方式上,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以汉语讲述为主, 英文讲述为辅, 结合多媒体课件内中英文对照内容, 分层次设置双语教学课程, 以逐步渗透的方式引出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和固定搭配。

4.教学评价上, 正确评价双语教师的工作量及授课效果, 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 提供更多的进修、交流、学习机会, 引导其他教师投入到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来。

5.考核方式上, 根据课上渗透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 在该门课程考试中采用双语命题的形式, 其中英文命题占3%~10%, 题目类型可灵活多样, 同时要求学生对试卷中的英文命题以英文形式作答。

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原有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结合本专业的课程特点, 边教学边改革, 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反馈并更正渗透式双语教学中的问题, 做到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密切沟通, 逐渐形成完善的该课程双语教学方案。

四、渗透式双语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教学效果良好, 具体表现在:

1.增强了学生对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中重点及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选择性使用中文或英语教授, 对于一些难度较小、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选用英语教授, 这样既不会造成学生听力理解的问题,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知心理和求胜心理, 有利于学生通过双语教学的形式理解和领悟该课程的重点内容。

2.加强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 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认真思考问题, 探寻结果, 踊跃回答教师的提问, 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强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 增强了自我意识, 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3.有利于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和应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 使学生对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知识以及专业英语的学习与应用有了一种新的认知和体验, 扩大了学生专业英语的词汇量, 了解专业领域知识更规范的英文表达, 为查阅英文文献、整理英文资料、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提供准备,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得到了一批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教师通过双语授课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扩大视野, 增长了教学水平, 提高了业务能力, 不断适应这种渗透式双语教学的课堂模式, 得到了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团队。

五、结语

在本科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 是国家教委提出的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专业领域知识更规范的英文表达, 同时及时了解发达国家的先进科研成果, 开阔学科知识视野、培养先进意识, 促进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我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目前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为渗透式, 目前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试点, 对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的实施双语教学,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量明显增多, 对专业英语的表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提高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为查阅整理英文资料、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虽然目前该课程渗透式双语教学开设效果良好, 但我们不应以其为终点, 而应以此为契机发挥优势、找出不足, 力求将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覆盖到大学本科四年的所有课程中, 为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晓梅, 杜元虎, 蔡明德.渗透式双语教学特点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 (4) :84-86.

[2]于姝燕, 王建华.有机化学渗透式双语教学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28 (6) :152-153.

[3]米佳, 段丽华, 刘洋洋.关于渗透式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警专学报, 2006, (3) :84-86.

[4]刘艳, 苏晓鹭.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实践[J].大连大学学报, 2004, (6) :106-109.

[5]方世杰, 张伟, 李馨.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课程的双语教育与教学研究[J].教学研究, 2011, (11) :33-34.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2

摘 要:音乐双语教学是一门富有旺盛生命力的新兴教学方式。音乐课进行双语教学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善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增进他们对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他们对异国音乐文化的鉴赏力,也能培养他们开阔的胸怀、全球的意识。

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的环境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只能听到英语,不能听到母语,使学生无法再去依赖自己的母语,迫使学生不得不去听、说英语,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关键词:音乐 双语教学 沉浸式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就是用非母语(主要是英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音乐教育强调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必须注重文化传播功能,延伸、拓宽音乐课堂的时间与空间。因此,音乐课进行双语教学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善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增进他们对异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他们对异国音乐文化的鉴赏力,也能培养他们开阔的胸怀、全球的意识。

在双语教学模式方面,国外已有沉浸式、双向沉浸、结构型沉浸等较为成功的双语教学模式。去年7月,我校提出了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的要求,并已开始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的环境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只能听到英语,不能听到母语,使学生无法再去依赖自己的母语,迫使学生不得不去听、说英语,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但这样一来,势必会带来一些诸如学生无法听懂、甚至根本不听等等这样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很好地使用沉浸式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其发挥正面作用,避免负面影响,是我们应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在进行音乐双语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想法和心得,供大家探讨。

一、找准结合点

所谓沉浸式双语教学,就是指整堂课中,英语是唯一的课堂用语,学生“浸身”于英语环境中。这样一来,如果把握不当,那么,音乐课很容易变成英语课。所以,音乐双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好音乐和英语的结合点。音乐双语是一种“教学语言”,而不是一种“语言教育”,这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能把音乐课上成英语课,这样会同时扼杀学生的音乐及英语的学习兴趣。

我担任的是小学低年级的音乐双语教学。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的音乐课程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口形唱歌,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法,进行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的唱歌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游戏和各种音乐表演,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因此,在进行沉浸式音乐双语教学时,我牢记音乐教学的课程目标,每一堂课均围绕音乐课程目标和双语语言目标来进行设计,音乐学科目标排在第一位,语言目标排在第二位,始终贯彻这一理念:教学语言(英语)是为课堂(音乐)服务的,而不是课堂(音乐)为教学语言(英语)服务。

如我在教学《Deer》这一课时,首先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采取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情境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在学生已知单词“woods森林、lake湖、boat船、deer鹿、house房子、rabbit兔子、wolf狼”和已知句型“What’s this? What shall we do? What can you see? What happened? ”的基础上,我将歌曲教学设计成“去森林里玩”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动画、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语言,从而进入教学情境。在对比rabbit 和deer不同的心情,处理歌曲的演唱情绪时,学生可能无法听懂老师说出的scared和brave这两个陌生的单词,但老师用不同的表情、语气让学生体验、模仿,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之下,学生就能够按老师的要求演唱出歌曲的情绪,从而能顺畅地完成课堂教学,体现《音乐课程标准》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教学理念,达成本堂课的音乐课程目标。然后,在本课的新单词Repeating Mark的教学中,我采取“三阶段认知教学法”。首先,让学生通过听和观察,引出反复记号,告诉学生这就是Repeating Mark,理解Repeating Mark在歌曲中的唱法,教学生读准Repeating Mark;然后指着卡片上的反复记号问学生“What’s this?”,让学生能自己读出Repeating Mark;最后,让学生在其他的歌曲当中去找出Repeating Mark,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成本堂课的双语语言目标。最终达成了音乐和双语的双重教学目标。

二、循序渐进,按部就班

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最佳结果就是让学生100%地浸身于英语环境里,可是,如果急于求成,从一开始就这样做的话,势必会物极必反。学生非但听不懂老师的教学语言,不能跟着老师来进行学习,甚至还会产生厌烦的心理,从此讨厌上音乐双语课,久而久之,所谓的双语教学,就只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在前期的音乐双语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两种教学语言同时进行。

这个步骤用于刚起步的音乐双语课堂。这个时候的学生,对音乐双语教学的语言是完全陌生的,所以必须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学生才能听懂老师的英语教学语言,跟着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先用英语说一遍,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听到的是英语,产生初步的映像,再用中文说一遍,了解其意思,并做出反应;接着师生进行互动,老师用英语说出指令,学生用中文说出其意思,并做出反应。这个时候要采取一些激励的措施,比如奖励一些小星星或小贴纸等等,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师生互动,不知不觉就能听懂英语指令了。比如我在教学《Two Small ears》这一课时,每句课堂指令都先用英语先说一遍,再用中文再说了遍。如先说指令“Please sing after me!”,然后接着说“请跟我唱!”接着进行“学生跟老师唱”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记住这一句指令的意思。当进行完这项教学活动后,再问学生“Sing after me.What’s mean?”请一个学生说出这句话的中文意思,并奖励一颗小星星,激励学生主动地来听老师说出的英语指令。反复操练几次后,让部分同学能完全听懂这些指令,从而去带动那些不能完全听懂的学生来参与课堂活动,逐渐融入音乐双语课堂。

2、教学语言用英语,教学内容为中文歌曲。

这一步骤从第二周开始可以进行。这时,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听懂老师的英语指令,这一步骤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每堂课都用学生熟悉的英语指令,教学一首简单的中文歌曲,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歌唱教学中的英语指令如:Listen to the song!Sing the song!Sing after me!Sing with me!Sing and act!„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觉得上音乐双语课同样是比较轻松的,并不难听懂,老师再适当地加以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这么快就能完全听懂音乐双语课,是很了不起的,在音乐双语课堂内找到了自信。在接下来的音乐双语课堂中,也能保持自信来上课。

[PAGE]

3、全英语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以“唱”为主,而“唱”也是练习“说”的一项内容,小学的英语课堂中就有很多是用“唱”来巩固所学单词、句子的。如果只是在音乐课堂中教学语言用英语,教学内容保持中文歌曲不变的话,那么,学生就永远只能“听”懂老师的英语指令,其“说”的能力就无法得到提高。所以,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也要求在音乐课堂内听、唱一些英文歌曲,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当学生能听懂老师的英语课堂指令学会中文歌曲时,学习英文歌曲就变得非常方便了。善于模仿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之一,小学的音乐课堂也带有很强的模仿性,抓住这一特点,用英语课堂指令让学生进行模仿演唱英语歌曲,能很轻松地唱好英文歌曲,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英语的听说能力也同时得到了提高。例如在教学英语歌曲《Teddy Bear》这一课时,我利用了非语言行为(如:图片、动画、手势、体态语等),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Teddy Bear》这首歌曲的每一句歌词实际上都是teddy bear所做的一个动作,我首先问“What’s can you see?”让学生观看动画,再提问“Who can do like it?”让学生去模仿动画里看到的动作“turn around”,从而引出歌词“Teddy bear, teddy bear, turn around.”,并且也理解了这一句歌词的意思,接着再去学会唱歌词。这样的设计使双语教学中的新单词教学变得非常有趣,不再是枯燥的新单词教学,而是渗透进了歌曲的教学之中,在模仿、探究的音乐活动过程中去学习、理解并掌握,既突出了音乐学科的教学重点,又淡化了双语教学的教学难点。

三、以“趣”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双语教学要以趣味的语言、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积极参与到沉浸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双语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在沉浸中以趣味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双语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语言要有“趣”。

在音乐双语教学中,为了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可利用非语言行为(如:手势、声势、眼神、体态语等),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使他们在英语课以外有了交流的语境。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它是通过节奏、旋律、肢体表现来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的;用恰当的体态语言(Body language)来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实现课堂顺畅的教学活动。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大量运用手势和身体语言,如我说“Listen!”时用手指着耳朵;说“Look!”时用手指着眼睛;说“What do you think of?”时用手指着脑袋划三个圈;说“Come here!”时手向内招等等。学习重点乐理知识时,也可以通过手势、肢体来帮助学生理解。如我在让学生听辨音的高低时会提问:“Which one is higher? Which one is lower?”同时加上右手上举和放在胸口两个动作,学生就很明了什么是“higher”什么是“lower”。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2、内容要有“趣”。

在双语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选用适合儿童的英文歌曲进行教学,如《Autumn Leaves》、《Teddy Bear》、《All The Pretty Little Horses》、《Beanbag, Beanbag》《If You Are Happy》、《Happy New Year》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音乐知识。如在学习《If You Are Happy》、这首歌的时候,我和同学们一起把这首歌的歌词变成拍手歌谣,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游戏拍击,使有一定难度的歌词在游戏中在愉快的氛围中被轻而易举地掌握了。然后我们根据歌词创编了集体舞,深受学生们喜欢。学生通过表情、体态、动作的变化喧嚣情感、尽情表演,创作空间骤然扩大,并创设游戏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大胆表演。在双语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其创造能力。

四、切入点要恰当

音乐双语教学要找好音乐和英语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音乐双语教学的重点。音乐最容易引起少年儿童的心理与情感的共鸣,促进大脑思维的活跃性,使其更容易感知、体验、接受新知识,在欢快的音乐歌舞氛围中完成对英语从有意注意到无意注意、再到有意注意的心理认知过程,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当然不同的歌曲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及侧重点与双语教学巧妙融合,有的歌曲歌词简单,可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用英文演唱歌曲;有的可在乐理知识上和双语融合;有的歌曲可在情感上与双语知识融合。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沉浸式音乐双语目标。例如在教学《Autumn Leaves》这一课时,我设计的双语教学目标是掌握歌词中每一个单词的读音及意思,学会准确地演唱歌曲;在教学《Teddy Bear》这一课时,我设计的双语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歌词的意思,能熟练演唱歌曲,并能配上动作表演歌曲;在教学《All the pretty little Horses》这一课时,针对这首歌曲中出现的单词比较多的情况,我设计的双语教学目标则主要是感受歌曲的意境,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并能在这种意境中学会演唱歌曲,教学重点在旋律而不在歌词,只要求学生掌握歌词的读音及唱法,并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歌词的意思。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初学时,他们的口语能力还不是很强,而音乐双语课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少而精,逐渐发展到多而全,循序渐进。

五、教学效果与分析

我进行沉浸式音乐双语教学模式的时间并不长,所以还谈不上有很显著的效果,不过,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是有所体现:

1、沉浸式音乐双语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外国音乐的背景、文化,弥补传统音乐课的不足,拓展艺术视野。

2、沉浸式音乐双语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巩固英语课学到的单词、句型和一些音乐术语,使枯燥的英语变得趣味化、音乐化。

3、沉浸式音乐双语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音乐双语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英语和业务水平。每堂课教师都在精心设计着音乐和英语的交叉点,使课堂英语化,使英语音乐化。

进行沉浸式音乐双语教学实验以来,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是语言问题。用英语授课,难度可想而知。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用语的使用都要从头训练,所有语言一开始讲中文,然后到中英混合,最后过渡到英语讲课。学生只有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音乐双语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3

关键词:加拿大浸入式教育;高校英语;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39-02

1990年代后,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工具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精通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对于正在或已经走向世界的中国,为适应新形势和科技革命的挑战,真正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就必须使高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能掌握好母语,而且能掌握国际通用语。为此,不少高校都引入了双语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借鉴国外侵入式教学法的成功经验,深化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一、外语浸入式教学法

(一)什么是侵入式教学。

浸入式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被“浸泡”在母语之外的语言环境中,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不但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讲授部分学科课程。也就是说,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

浸入式教学的基本原则有: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的融合性原则、为儿童学习语言创造自然的习得环境的原则、遵循儿童习得语言基本过程(即听领先、说随后、再读写) 的原则、不用母语做中介的原则、活动性教学的原则、教师大量的外语输出的原则等。

(二)加拿大浸入式教学法。

浸入式教学法是在加拿大特殊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始创于1960 年代,是加拿大法语区首先开创的一种全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浸入式教学不同与传统意义上的外语教学,也不像外语学校那样,以牺牲母语为代价。它实现了由孤立单纯的外语教学向外语与不同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和使用全新的目的语言提供了广阔且丰富自然的语言环境。实现了从传统的、孤立的外语教学向外语与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方向的转变。同时,加拿大浸入式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评价,被称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发展中的一次革命”

从1960 年代起,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郊区的圣兰伯特学区的幼儿园和小学开始了法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这个教学实验一直进行到学生高中毕业,到1970 年代末,己经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效,在全国引起轰动。随后对世界范围的外语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美国、中国等国家分别从各自的教育实际出发,对外语浸入式教育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二、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困境

在我国,外语浸入式教学通常是指英语浸入式教学,是用英语作为语言媒介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而不是通过专门的第二语言课程(英语)教学来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时下我国各大学指称的“双语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外语浸入式教学模式。由于加拿大侵入式教学的成功,我国中小学,以及大多高校都引入了外语侵入式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相当多的高校采取的模式是过渡式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课程中,某些课程由母语教授,同时每天都设计有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步课程。还有一些高校维持母语式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教学,其中以英语为主,母语为辅。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采用母语进行解释,教师通常是以英语和母语兼并授课。这些都不符合侵入式教学的原则,造成这种并不令人十分满意的双语教学现状是由于下列的几点困扰学校多年的问题。

(一)教材选取的困难。

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可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使用的准确、专业内客表达的地道、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真正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客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但往往在国外原版教材中难以找到深浅相当的教材, 即使找到一本较为满意的又可能因有的是标准或规范不相同而不能使用, 或者有的是教材编写的风格和秩序上的大相径庭而不合适。

(二)语境环境缺乏。

语言是一种工具,是基于环境变化和交流需要的产物。我国是非英语国家,没有天然的英语学习环境,人们既没有用英语进行思维的压力, 也没有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即使在开放最前沿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校园里难以做到所有的教师都用英语与学生交流, 出了校园用到英语的场合更是不多。

(三)师资水平欠缺。

与母语学习不同的是,英语浸入式教学作为一种双语教学,既要求师资有良好的母语基础,又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教学能力。而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现行大学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现实要求,师资成为制约大学“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瓶颈”。这一方面表现为浸入式教学师资数量上的不够,另一方面更是浸入式教学师资质量上的明显不足,即便是仅限于某些专业课程的半浸入式教学,短期内也无法在各地高校推进。

三、浸入式教学对我国双语教学的启示

针对以上讨论的双语教学中的困难,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侵入式教学法的成功经验提高对我国双语教学的认识,把双语教学开展得更好更扎实。

(一)明确“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目标取向。

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培植学生的语音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磨练意志、拓宽视野、开启心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教学中推行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并非“学习英语的另种形式”,其目标取向与单纯的英语学习目标应有区别。英语浸入式教学改革不仅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更新大学教学观念,而且还应促进学生的母语学习、学业发展和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甚至促进其人格、智力的发展。

(二)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规划。

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结合, 因此不能一味的贪多,需要循序渐进,同时还需要有较为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合适的教学方法。首先,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学范围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定位, 也就是说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科目应该有一个选择范围,不应存在随意性。目前不宜在基础理论课程开展双语教学,学生无论学什么专业,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时都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强化基本理论和基本功训练,这是培养创新型学生的前提,没有扎实的基础的知识,一切创新都只是空谈。另外,应该优先考虑一些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和学科,例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通过双语教学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

(三)全面提升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

首要的问题是拥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能胜任浸入式教学的师资队伍。在加拿大, 教师培训的研究占有最为优先的位置。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师培训项目,尽管教学理念和组织形式不同,都有着共同的成功因素:这就是体制上的保证和支持以及连贯性强、重点突出的课程。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教师和鼓励有过出国经历并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学工作。为重要的是通过自学和在浸入式教学实践中提高英语授课能力。

四、结语

虽然我国的英语浸入式教学改革与研究起始较晚,到目前为止未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我们应该坚信,经过全体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我国的双语教学必将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裴淼.加拿大法语浸入式教学改革述评[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5-137.

[2]强海燕,赵琳.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及其在我国的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0,(4).

[3]贾智莲,娜仁图雅.关于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6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4

1 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概念

双语 (Bilingual) , 从字面上来理解, 它的意思是两种语言。国外双语教育专家卡明斯解释道:双语教育通常指在学生教育生涯的某个阶段使用两种教学媒介语, 这两种语言被用来教授科目内容而不单纯是语言课程本身[5]。双语教学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本国官方语言和某一外国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 包括课堂的文字和声音语言的交流[6]。双语教学是双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护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性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国外有广阔的就业市场、良好的工作环境、可观的报酬以及良好的个人发展前景, 这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走出国门、走进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入世后, 国外医疗机构进入我国市场已是大势所趋, 特别是在京、津、沪等开放性的国际化大都市尤为突出。这就要求有一批既懂英文、又懂国外先进护理理念和护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进入这些机构, 这又为护理人员就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因此, 卫生职业院校开设涉外护理专业, 开展双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 促进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掌握先进护理技能的需要;是进行国际护理交流的需要;是为外宾提供医疗服务的需要;是步入国际劳务市场的需要;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提高教师专业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的需要;是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 创出品牌、创出特色的需要。

3 渗透式双语教学的定义、特点

渗透式双语教学是指采用中文版教材, 以不影响学科教学进度为前提, 以扩大学生专业词汇量为主要目的, 以每节课渗透3~5个专业英语词汇为最低要求, 实际渗透量和渗透形式视学生的学习程度、专业需求和不同学年而异的教学模式[7]。

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学不仅对学生要求很高, 而且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 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教师很少。在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还有限的情况下, 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个适宜的选择, 它考虑了双语教学目的的层次性和多元化问题, 准确地界定了各个群体、各个层面的差异性[1], 对教学中简单的、容易理解的知识用英语传授, 而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用中文表达[8], 避免了发生学科损伤[9]。

全英语式和整合式双语教学均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 要求高, 难度大, 必须审慎地、试验性地、确保质量地进行。而渗透式双语教学则是开放性、普及性的。全英语式和整合式双语教学只有少数学生能够适应, 而渗透式双语教学则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渗透式双语教学学习目标中所涉及的专业词汇具有在听说中习得、便于记忆的特点, 同时渗透式双语教学具有输入、输出相融, 语境多变的优势, 通过渗透式的学习, 学生掌握3 000个左右的英文专业词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渗透式双语教学有助于实现双语教学由精英式到普及式的转变, 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符合自己水平的双语教学模式中受益[8]。

4 渗透式双语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顺应形势发展, 提升护理人才的竞争力, 许多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护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实践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发现, 在2000~2008年间, 共有97篇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其中职业院校教师撰写的论文仅占16%。有研究者对护理双语教学的三要素“教师、学习者、教材”进行了深入探讨, 普遍认为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师[10~11], 教师队伍建设是双语教学的瓶颈[12~14], 绝大多数教师自觉不能胜任双语教学[13];教材建设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 没有合适的教材是目前护理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15~16]。我国外语教育模式的缺陷以及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等问题, 导致大多数学生的听说能力差。而职业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明显不如高等院校学生, 如果开展全英语式教学模式、整合式教学模式将必然会产生双语教学师资不足、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受损等问题。因此, 渗透式双语教学更适合在职业院校开展。可通过制订可行性教学目标, 组织教师集体精心备课, 编写双语教材, 探索教学方法, 评价教学效果等环节开展渗透式英语教学, 使学生积少成多, 循序渐进。关于渗透式双语教学在护理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报道甚少, 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河南大学护理学院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均进行了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认为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是高效实用的双语教学模式[17],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发生学科知识的损伤[18]。广东医学院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实践了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 介绍了有效的实施办法及取得的满意效果, 但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19]。

研究者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首先, 有的学校教师对什么是双语教学认识不清;师资、教材、教学手段、环境创设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其次, 许多学校只重视在几门课中开展双语教学, 具体对与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 重形式, 轻实效, 研究成果多停留在经验介绍、探讨层面, 缺乏必要的理论提升与整合[20]。再者, 在双语教学实践中, 授课教师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某一术语用英语怎么说, 语法会不会出错, 对学生来说是不是新单词, 而不是如何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从而影响了学生积极的课堂思维和师生互动[21]。因此, 如何更好地开展护理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是护理教育者的核心任务, 任重而道远。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5

摘要:

备课式文本解读,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略读、精读、多次读文章,从文章中发现写教学素材,也是一个由总括到分述再到总结的过程,挖掘教学内容具有的价值。文章是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把备课式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相结合,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备课式文本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会用很多方式解读文章,本文介绍了其中一种――备课式文本解读,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深层次的理解文章,总结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提高备课的水平,让教师指导自己需要教授哪些内容,设计教学步骤,以文章为基础,与学生对话,互相交流。

一、略读了解课文内容,发现教学素材

备课式文本的解读会先梳理文章的脉络,从中找到教学素材,根据教学素材选择教学方式,最后会进行教学总结。

1、以整体入手

教师会预先通读全文,从全文中找到文章主要表述的内容,发现每段和每段之间具有的关联性,围绕文章的题目,分析全文,在脑中对文章有大致的了解,进行复述,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文章划分出多个层次。课文是备课的基础,以此为基础,达到语文的目标,掌握学习的能力和技巧,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其所要表达的概念,传授语文知识[1]。

2、从局部入手

从局部入手可以从两方面分析,即把握文章的文本的特征,突出语文能力。文章的文本特征是指,通过备课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推敲出作者用某个字或词的用意,以及某段文章为什么在这个位置,分析为什么会用这个标题作为文章的题目,总结文本特征,从而确定可以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突出语文能力则是需要考虑文章想要向学生传达什么,或是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养成哪种语文能力,同时,要注意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现在还不会什么,从而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增加练习的机会。

3、回归整体回归整体则是把相关的教学元素串联在一起,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实现学习能力的迁移,围绕语文教学。

二、细读了解教学特点,制定教学内容

细读文章要求教师不会借助任何参考资料,只是单纯的读文章中的文字,再多次阅读,发现文章中文字描绘的细节。

1、细读文章文字

教师在备课阶段,不会翻阅任何的教参,也不会管文章中的.图片、生字及课后习题等内容,有时为了保持自己的注意力,会把文章打在纸上,便于日常阅读,这种方式能让其发现文章的基本内容,就像是《月光曲》这篇文章,教师会适当调节课文文字的大小,让其呈现在一张纸上,便于通篇阅读[2]。

2、提高阅读的敏锐感

教师之所以会先把自己作为读者,阅读文章,其目的是教师读过文章后,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发现文章中多次读不懂的地方,整理文章给出的信息,提高自身阅读的敏锐度。比如《月光曲》这篇文章,第一遍读会形成一种理解,打破了自己之前对文章的预想,根据第一遍阅读的理解,认为前半部分文章很容易理解,而后半部分内容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到了第二遍读,就会发现中一些细微地方的描写,把文章划分出更多的层次。教师之所以可以记住自己初次阅读与二次阅读的感受,是因为他会抓住自己的敏感点,注意细节,看哪些细节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与学生相符的教学内容。

3、多次精读

每位教师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精神状态,有自己的备课方式,但通过多次阅读文章,从不同角度理解,是小学教师必须运用的备课方式[3]。比如,有的教师会利用早上的时间阅读,有的则会在中午或晚上阅读,会阅读文章的整体脉络,也会阅读文章中某一部分。同时,有的教师每次从不同角度阅读文章,都可以解答或增加阅读遇到的难题,发现自己感到疑问的地方。就像是《月光曲》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发现盲女孩的心性,也可以发现文章中语段的过渡,像是文章作者与读者做游戏一样。

三、多次读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发现课文教学点

备课式教学是总分交替的过程,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到内容,反复解读文章的思想。这种方式可以检验教师阅读教师是否全面,根据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调整教学的顺序。

1、检验阅读教学是否全面

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是指读者是否可以抓住文章的内涵,确定文章的边界,理解文章内容。因此,教师理解文章内容时,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是文章描写的内容,其二是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其三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真正从这三方案着手,才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对文字的敏感,让其发现文章中的信息。

2、调整教学点的前后顺序

通过阅读找到文章中教学的信息点,会让教学做“加法”,但如果从文章中发现多个教学点而没有有效安排,就会让教学做“减法”,延长了教学的时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到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点,确定教学点中包含的价值,调整教学点的教学顺序,适当取舍,让学生掌握语文能力,实现语文能力的延伸[4]。

3、让课堂教学变得统一

经过检验阅读教学是否全面,调整教学点的前后顺序两个教学顺序后,教师要收集课上讲解的教学点,让每个独立的个体变成一个整体,也就是把“1+1+1+1”变成一个数字“1”,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但备课式文本解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围绕学生展开教学,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深入教学,从细节着手,对学生的“学”有真正的理解,让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备课式文本解读的教学渗透,要求教师需要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内容,发现教学素材,然后细读了解教学特点,制定教学内容,最后是多次读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发现课文教学点,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玉贵.备课式文本解读的教学审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07:110-118.

[2]刘实中.文本解读需基于学生视角――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考试与评价,,12:139.

[3]李芳.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向教学策略转化的智慧[J].华夏教师,2015,01:39.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6

关键词:浸入式 双语教学 条件 商务外语 应用

一、引言

对于双语教学的关注和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在多民族、多语种的欧美国家却由来已久。在加拿大,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双语教育与研究已基本深入人心,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多元文化主义国策,促进了民族间的和谐,同时也加快了他们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友好往来的不断增多,对商务外语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外语驾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前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双语教学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2001年教育部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这是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在全國推动双语教育模式,自此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双语教学的热潮。

二、浸入式双语教学及其实施条件

“浸入式双语教学”一词于20世纪60年代盛行于加拿大。所谓浸入式双语教学是指用外语(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的全部或部分时间内,被完全“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面对学生不仅只用第二语言教授第二语言,而且用第二语言教授部分学科课程。加拿大和世界各国的双语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浸入式教学能够比较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语言的能力。学生所获得的第二语言能力、母语能力以及学科课程的成绩都明显高于其他外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开展浸入式双语教学的实施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

浸入式双语教学的实施,良好的师资是关键。这就对教师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所有的课程均要求完全在第二语言环境中进行,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外语,能流利的用外语授课,而且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并能用外语解读专业知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双语教学发展受阻的很大一个原因也在于此。多数的教师要么精通专业知识,但是外语水平达不到流利授课的要求;要么只单一的掌握外语,但是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进行有效的上岗和在职培训以提高师资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实施浸入式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我校的师资进行了合理的搭配:目前我校商务外语课(英,日,俄)专业教师共计40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30人,从企业引进的双师型教师4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32人。全部教师都要求定期去对外企业实践锻炼,了解国际贸易操作和流程或是参加相关培训,85%的教师有海外留学或是国际交流经历。

(二)学生素质

浸入式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很高。调研结果表明,在北京、上海等生源较好的名牌大学中有30%的学生能够积极接受双语教学,50%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点累,20%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外语水平的差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轻松接受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建议要及时根据接受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培训,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掌握和理解,否则盲目的进行,只会适得其反。我校的浸入式双语教学在大三开始开设,大一大二主要是巩固学生的外语基础,只有学生的外语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真正意义上实施双语教学。

(三)教材

浸入式双语教学教学的实施必须要有适合的双语教材作为支撑,否则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两种语言的版本作为授课教材。一本原版外文教材,一本相应的中文版辅导教材。专业外语学习应该阅读原汁原味的外文教材,体会其中原版的表达方式及相应的语言氛围,这一点至关重要。但由于原版的专业教材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而言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且在专业内容上不同国家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置教材时应适当提供中文版书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难以理解的理论部分,适当对照汉语材料,有助于对专业知识的消化理解。两种语言的书籍共同使用,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效。除了教材选择,还要注重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在双语教学课堂上的应用,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国际化人才。

(四)教学方法

在浸入式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笔者尝试了项目教学法与案例讨论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教授。面对教师列出的各种问题,学生要明确自己要查找的目标知识与信息,并在课外时间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杂志、文献或网络信息获取问题解答所需的新知识与新信息。第二,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制。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学生间围绕重要问题自我主持、相互交流、相互讨论、自我评价。第三,以学生为中心代替教师为中心。老师由“教学核心”、“知识源泉”转换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从而使得学生的作用更加突出,素质更加全面,思维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辅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技术信息,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大胆交流,建立自信,逐步培养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灵活的过程,这种基于实践以及问题和问题解答的学习训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三、浸入式双语教学在商务外语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本课题以山东交通学院外语学院国际商务方向(英语、日语、俄语)三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把每个专业参加浸入式双语教学的学生和传统外语教学学生的外语考试成绩(图一),商务方向课程考试成绩作了比较(图二)。

分析结果表明:浸入式双语教学组的外语成绩和专业课成绩普遍高于传统外语教学组的成绩。其中用英语听课的学生实验组的总成绩提高幅度最大,其次是俄语和日语。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校的英语学生在入学前都有英语基础,而俄语和日语的学生大多都是零基础,测试时俄语和日语的学生外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原因。

四、结语

实践证明,浸入式双语教学在高等院校大有可为,教学效果甚为理想。在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之际,这种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和外语应用能力较强的新型人才的有效的模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的语言水平限制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双语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与对外企业的紧密联系;因缺乏对外国际交流,使得双语人才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欠缺实践锻炼和与专业前沿信息接触的机会以及经费投入过少等。但双语教学是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发展所需,不能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徐方方安徽经管院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改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2]汪昱君基于RBF的高校双语教学评价系统的设计[D]南昌大学,2010

[3]于苏娜多元文化视野下加拿大双语教育探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

[4]朱慧玲温州大学双语课学生学习策略运用能力研究[D],温州大学,2010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7

双语教学可划分为渗透、整合、主体三个不同的层面。渗透式双语教学法, 是双语教学三个教学层次中的初级层次, 也是双语教学的初级模式。

渗透式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 借助一定的载体, 营造一定的氛围, 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 使他们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自觉或不自觉的发出教育者所倡导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从而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行在感染与陶冶中得到优化。

作为受教者, 在接受渗透式教育的过程中, 多半处于不自觉的状态, 而施教者却是有意识的, 并有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教学目标。开展这种教育形式, 并不是完全由学生自觉完成, 自主学习的形式。非组织, 非计划, 无方向,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是通过隐形的教育, 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把思想注意力倾向于施教者含而不露的意图之中。施教者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淡化教育痕迹。对于受教者而言, 这种教育形式是一种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因此渗透式教育是一种含而不露的非“标签”式教育, 而非先动员受教者, 接着理论学习, 最后讨论主旨内容。也非不断的直接陈述道理, 更非引用一定的数据, 史实, 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直率劝导。也非施教者主讲, 众多受教者盲目听讲。而是把教育的意向和目的隐藏在与之相关的载体之中。论道而不说教。

二、英法双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与探索

韩望喜在人民日报中标题为龚国祥: 创造教育界“深圳速度” ( 实干家) 这篇文章中提到, 深圳外国语学校, 创造了教育界的“深圳速度”。该校创办的双外语教学特色闻名全国。同时, 教师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教学, 利用校园计算机网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推动了学校教学手段现代化。双外语专业的学生所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学习压力更大, 学习更紧张。如何改进教学内容, 选择更合适的教学手段是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 从教材选择上, 现在很多双语教材和练习册, 很适合双外语专业学生学习。例如: 有日本学者用英语编写的日本书, 有韩国学者用韩语编写的英语书等等。学生选择使用这样的教材, 可以以熟悉的一种语言为依托, 同时加强另一种语言的学习, 达到双语互惠贯通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 同时促进两种语言的学习。国内学者也可以参考一些法国的著名教材, 运用法语进行编译, 让国内的学者更好的理解。例如《走遍法国》的相关研究和作品。

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 可以多采用双外语互动渗透式教学方式, 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以英语为直接输出语言, 运用法语教材中的人物形象, 编辑一些小游戏, 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 潜移默化的运用了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相互翻译的练习。例如在《走遍美国》, ( Reflets) 这套教材, 各位业余学习法语或者正在学习, 准备去法国留学的同学们并不陌生, 这套教材出版于1999 年法国Hachette图书出版社, 2005 年由外国语教学与出版社引进到中国。书中有三个主要人物: 灵动秀气的法国女郎Julie Prévost等, 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

对于不少同学来说, 这三位主人公是他们心中最早接触的法国年轻人, 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法国人的日常。在学习法语的同时, 看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出来, 也许心里还有点小偏爱, 学法语也变得更起劲。同时可以探索角色在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探索他们的生活轨迹。例如Julie Prévost, 她的真实姓名叫Karine Galoppeau, 这位甜美的法国姑娘是位法国女演员。她出生于1976 年6 月28日, 一些舞台剧, 电视剧和广告, 都有她的身影。虽然都是些不起眼的配角, 但她热爱表演, 热爱生活。Benoit原名Benjamin Egner. 他风度翩翩, 优雅知性, 精通英语, 会德语, 爱足球, 爱网球, 钢琴和吉他。从1998 年至今, 他陆续地出演了不少的电视剧和舞台剧和电影, 也为一些广告配音。Pascal.原名Serge Dupuy, 他出生于1971年9月20日, 法国巴黎人, 在马赛国家音乐学院学习戏剧艺术专业, 现从事于舞台剧和电视剧的表演, 演出过各种影片节目举不胜举。这些在我们法语教科书中出现的人物正是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 资料下载, 学习法语的源泉。通过对教材的探索而达到学习法语的目的。从而了解法国戏剧, 法国文学和法国文化。这就很好的把渗透式教学法运用到英法双语课堂当中去。同时运用到教师对于教材的剖析和探索中, 使呆板无趣的双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所谓“春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三、渗透式教学法在英法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应用的主旨

渗透式教育作为题旨的“渗透”二字。例如运用韦伯斯特词典查询“infiltrate”这个单词的时候, 会得到这样的解释, to secretly enter or join ( something, such as a group or an organization) in order to get information or do harm. 同时运用法语助手对“渗透”这一词汇进行网络学习。指导学生对英法双语互译词汇的学习和理解。渗透式教育是一种教育者的自觉性与受教育者的不自觉性相结合的教育。在渗透式教育的操作过程中, 作为受教育者, 多半处于不自觉的状态 ( 即不知不觉状态, 并非被动状态) , 但对教育者来说则是有意识的, 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英法双语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以兴趣为出发点, 不自觉的接受影视, 教材及练习册等法语与英语双语知识。但对于教师而言, 是有步骤有计划以及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 达到让学生了解法国文化, 文学等阶段教学的目的。例如著名译员司徒完满, 4 年就拿到了渥太华大学的博士学位。毕业后, 她参加了联邦翻译局的资格考试, 英中、法中、英法双语双向翻译考试全都顺利通过。在国际口译协会70 位中文译员中, 她是唯一可用英语、法语和中文同声传译的译员。这是双语教学的成功典型案例。因此是通过角色扮演, 配音, 戏剧剧本分析等教学手段。把教育的意向与目的隐藏在与之相关的载体之中, 论道而不说教, 树理而不生硬, 使富有教育意义的哲理通过为受教育者所喜乐见的形式, 悄悄润入受教育者的心田, 在其心灵深处沉淀下来。

因此, 英法双外语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课堂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应有效利用渗透式教学法。

摘要:英法双语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研究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产物。渗透式教学法在英法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如何应用渗透式教学法在英法双语教学课堂进行人才培养研究是新课题。本文就渗透式双语教学理论来源及内涵, 双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英法双外语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进和探索, 渗透式教学法在英法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应用的主旨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以期进一步提高英法双外语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渗透式教学法,英法双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方斯实.渗透式教育方法初探.三名学院学报, 2006 (1) :23.

[2]战晓微.理工科大学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2) :32.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8

一光学双语教学的设置和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 自然科学学科比人文科学更容易实施双语教学, 物理科学由于自身的特点、性质, 不会将双语教学变成纯粹的语言教学。经过中学物理的学习, 学生对光学这门学科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大学光学的内容多以高中光学为基础, 借用数学工具, 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而数学知识涉及的英语较少, 学生只需花部分精力在相应的数学演算过程, 相对其他基础学科, 光学的学习难度并不高。因此, 我们对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选择光学这门专业基础课采用双语授课的形式, 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讲授。

现阶段, 国内流行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分维持式、过渡式和沉浸式三种。维持式是指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 整个阶段的课堂教学持续用母语来使学生增强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过渡式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加大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 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沉浸式双语教学是指课堂授课采用全英文形式, 师生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全程的学科知识讲解和学习。针对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 笔者建议开展双语教学以小班授课为佳, 根据学情进行分班, 采取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酌情考虑采用双语教学模式, 如讲授知识难度小的章节, 教师可以采取过渡式或沉浸式教学模式;而难度较大的内容, 则可以采用维持式或过渡式教学模式。此外, 目前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教学资源是指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可被利用的条件, 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目前, 市场上缺少优秀的双语教材, 很多高等院校开设双语教学, 为了让学生领略原汁原味的专业内容表达, 采用英文的原版教材。外文原版教材的特点是教材偏厚, 阅读量大, 对于缺乏英语阅读习惯和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而言, 不但达不到学习效果, 反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与学的辅助资源匮乏, 教师除了课本几乎很难获得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另一方面, 高校中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娴熟驾驭第二语言进行授课的教师资源非常匮乏, 虽然许多高校加大了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来校任教的力度, 但是这些引进的教师往往在科研和其他教学方面承担了相当大的工作量, 结果这些有能力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的积极性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2. 学生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就笔者授课的大一学生英语情况来看, 只有少数学生在第一学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大部分学生停留在高中的英文读写能力, 对这些学生而言, 课堂互动中语言交流不积极主动, 或不能驾驭语言表达其意, 影响了学习效果。但当老师增加中文解释的比例时, 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又觉得没有获得应有的英语能力锻炼, 同样感到学习效果不佳。

3. 双语教学缺乏教与学的氛围

从社会大环境看, 中国是非双语国家, 缺乏语言环境,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第二语言的机会很少。从学校学习氛围看, 大部分高校在专业课上一般只开设了1~2门双语课程。大多数本科生对本专业英文文献、书刊的接触不多, 对于英语科技资料阅读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训练较少。从教师队伍上看, 许多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缺乏接受系统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 结果虽然教师个人在外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均有相当高的水平, 甚至有或长或短的出国经历, 但要想上好双语课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针对目前双语教学的困境,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实施了专题化团队式的教学方式, 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强、定位集中的教学体现形式, 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一般以针对某一特定教学内容进行授课,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 使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或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的进展。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思想源于团队合作理论, 管理学者Tompkins认为:未来最成功的组织是团队组织;彼得圣吉也指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模式就是指由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专题, 以专题取代章节, 同时, 学生组成团队式学习, 通过教师讲解和团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掌握专题内容,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与传统的依照教材章节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相比较, 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模式能有效组织教学内容, 使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信息量大。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光的本性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 亦是近代物理学的生长点。通过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方式在光学双语课程中的实践, 发挥光学课程本身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特点, 使学生在学习光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受到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初步训练, 使学生既可以抓住教学重点, 又可以由点到线甚至到面地使知识更系统化,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每个专题引入相应的物理热点、难点和新兴应用技术 (譬如偏振光的干涉、激光原理等) , 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理论教学的同时, 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以团队形式进行专题讨论与实践研究, 这样的方式能较好地解决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 达到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 通过组建学生团队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笔者采用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对光学进行双语教学实践, 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分述如下:

1. 以专题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

双语教学与全中文授课存在较大差异, 在专题化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首先对光学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 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我们可以把光学与电磁学中的波动理论部分内容进行整合, 重复内容无需重复讲解, 杜绝繁冗, 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把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合和重构, 把教学内容从章节结构转变为专题结构。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有大量的实验现象作为理论的验证, 因此可以把一个或一类实验作为专题进行讨论。

如在波动光学部分, 以光束的相干叠加理论为线索, 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本质是双光束相干叠加和多光束相干叠加。在介绍光的干涉中, 可选择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两类专题。在每个专题的讨论中, 先对最具代表性的实验现象或理论结果进行阐述, 然后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运用。如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进行演示教学后, 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现象的解释, 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对菲涅耳双面镜和劳埃德镜实验的理解。在波动光学部分, 我们就形成了光束的发光机理、分波面干涉实验、分振幅干涉实验、等倾干涉、等厚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近场衍射、远场衍射、圆孔衍射、衍射光栅、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双折射现象、偏振光的干涉等专题构成的内容体系框架。教师还可以选择《光之舞》、《破解立体电影之谜》、《神奇的视觉特效》等记录影片作为辅助教学内容, 这些中英文影片生动地介绍了光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寓教于乐, 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对光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光学课程教学团队和学生团队组建

成立光学课程教学团队, 根据教师的特长、专业背景和研究领域的不同, 分解各自的教学任务。团队教学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不同老师在课程知识点的不同优势, 应博采众长。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示范, 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课后, 教学团队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教材选择、教学器材或媒介的使用、课件制作等环节进行各种交流。讨论和交流的结果为调整教学大纲、教学难度,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做出有益的贡献。

学生团队的组建, 以民主自愿的原则, 在课程初期将学生分解成若干个团队, 每个团队5~6名学生, 并推选一名队长。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教学模块 (波动光学、几何光学、量子光学等) , 每个模块设立5~10个专题。在专题化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每个专题涵盖的信息量都很丰富, 但在理论教学中仍然要做到突出重点,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即对每个专题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要重点讲述, 对重要的公式进行必要的推导, 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精髓。对于专题扩展部分的知识, 则要力求做到内容新颖、信息量大, 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并要求学生以团队讨论的形式深化理解, 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合作研究的方式, 给出总结报告或实例演示, 从而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视野, 激发学习热情。此外, 英文的应用也应逐渐渗入和加强, 但要注意比例的把握。

3. 专题化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成绩考核

专题体系的框架和内容要点是由教师集体研究讨论确定的, 特定专题及其具体内容则是由教师个人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专业特长和教学工作量的要求来选择专题, 但要考虑内容的完整性, 同一部分的内容一般由一个教师负责。在确定了个人负责教学的专题后, 专题的具体内容、教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教学案例的选择、教案的撰写和课件制作等具体工作则由选择该专题的教师来完成。专题化教学的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 虽然每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减少了, 但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管理上, 采取统一和专题负责制相结合, 为适应专题化教学的需要, 采取以专题划分教师职责, 对教师备课、编写教案、填写教学日志等方面, 特别在教学中对中英文比例的把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教师实行教学管理的专题负责制。

双语教学课考试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我们对课程考试形式也进行了调整, 采用“平时成绩+专题实践+考试成绩”的综合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专题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注重对平时和专题实践成绩的考核,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专题的讨论中, 避免通过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同时, 还要考查各专题的教学效果, 通过评价把学生在团队讨论中所起的作用, 也纳入到了平时成绩考核的范围。期末试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和计算多种题型, 并要求用英文解答。在批改过程中, 注意学生对物理图像的理解, 而对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 适当降低英语语法和拼写的要求。

在专题化团队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 团队教师之间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听评课、团队讨论等形式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影响有利于团队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 团队中每一个教师集中精力负责几个课程专题的教学, 有利于教师对专题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也有利于教师对该专题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题教学内容, 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最后, 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双向沟通, 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促进教学相长。我们将继续完善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策略, 对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考评体系, 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科研依据。

摘要: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它标志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实践, 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专题、组建教学团队的方式,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专题的课程教学形式。根据光学双语教学的特点, 整合教学内容, 采用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实践, 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增强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教学相长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光学,专题化团队式

参考文献

[1]麻彦龙、廖益.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 :189~190

[2]James A.Tompkins.The genesis enterprise:creating peak to peak performance[M].McGraw-Hill Inc, 1995

[3]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郭进隆译)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9

目前, 各高校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 但多数学校的双语教学仍处于一种不够规范、不够系统的状态, 因而, 双语教学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比如在教材的选择、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考核等方面存在随意性;学生外语水平差异较大, 教学过程“一刀切”;双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对双语教学研究不足等是目前我国高校本科课程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模块与模块式教学

20世纪90年代初, 我国职业教育开始引进“模块”的概念, 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模块教学”经验, 于1993年应用于职业教育中, 职业课程以“模块”设置的形式出现, 关于模块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应用研究也应运而生。所谓“课程模块”指的是一门课程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生、社会各方面的实际需要, 将授课内容分解成许多模块, 这些模块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独立开来。模块式教学是将拟讲授的内容先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模块, 然后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具体反映在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上是以模块划分, 而不是以章节划分。

模块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模块式教学应该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任务、备课教案等方面予以充分体现。模块式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章节教学, 因此, 没有必要重新编写模块式教学用教材。一门课程的教学, 不是一本教材的教学, 在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参考多本教材, 这一教学理念正好符合模块式教学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适度增减的要求。

二、模块式教学理念对高校本科课程双语教学的启示

1.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现阶段, 我国高校的本科课程双语教学多为传统模式。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一个教师的传统授课模式, 由于教材、教师个体本身的局限性, 很难各方面都兼顾好, 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 不利于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发挥老师的特长和优势, 不能取长补短, 比如有的老师科研业务能力强, 学术思想活跃, 而有的老师英语水平较好, 英语听说能力强。双语教学对教学活动本身的要求较高, 学生的期望值也较高。期望越大也许失望也越大, 实则是双语教学活动没有从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出发。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而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对课程的双语教学肯定也不认同, 他们会认为双语教学是一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自己不但不能学有所得, 反而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这是与教育的宗旨和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事情。

因为双语教学既涉及学科知识的学习又与英语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高校的本科课程双语教学就比一般的课程教学复杂许多和棘手许多。首先师资是个大问题, 仅仅少部分教师能够胜任所谓的双语教学。如果双语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 那么授课教师的压力就会非常大, 因为对他而言备课过程很辛苦;学生也容易审美疲劳, 因为一个老师的口音、发音相对是固定的, 授课的仪表姿态也是习惯性的。而且如果某门课程长期由某个老师上课, 一旦这个老师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完成授课任务时, 学校再找其他老师上课就变得比较麻烦。其他老师又得辛苦地备课, 重复着前一位老师的准备过程, 而一旦暂时找不到适合的老师授课那么对学生的影响也会很多, 学校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将会大受影响。

2.模块式双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探讨

双语教学课程的各个授课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授课, 课时数依照学科专业和课程性质而定, 但比传统的课程教学总授课时数增加了大约40%, 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听课内容。也就是说常规的50学时的课程按照模块式教学就大概是70学时的总授课时数。一个模块的课时一般不超过6个学时, 多为4~6个。每门课程就有少则5个教师、多则十几个教师的教师阵容。教师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可以采用全英语教学、双语教学或中文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学习、听课和参加考核。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一来似乎学校的教学工作变得复杂起来, 不便于教学管理, 也似乎不那么规范, 然而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模块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 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其实更便于教学管理与教学组织。因为它较好地解决了双语师资缺乏、学生英语基础不一、兴趣爱好不同等问题, 便于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各个老师的特长和优势。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热情提高了, 教学效率自然也提高了。模块式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每个课程模块的授课教师原则上都应是精通该模块涉及的学科内容的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由于每个课程模块授课时数不多, 教师可以充分地准备授课内容, 细心研究教学方法、不再是简单地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 而是将教学过程作为展示自己学术成就、科研成绩和检验教学成果的有利途径。与此同时, 为了适应模块化课程教学需要, 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课程模块由学生选择, 教师就不会为课程安排而明争暗斗、不再为机械的年度教学业绩考核而苦恼, 教学活动成为老师最喜欢的工作, 而且这种工作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由于是学生有目的的选择授课教师, 没被学生选上的可能是在科研业绩或教学工作中表现平平的教师, 这无形中更会增加教师的压力, 迫使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更加积极努力, 如果不这样他或她将会被淘汰, 这体现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便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组织。

3.模块式的课程双语教学设计

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在此支配下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应该在学科专业、教学计划、授课时数、教学大纲、教材、教学任务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由于教学模块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而设置, 教学内容与具体的专业和行业相关, 模块可大可小, 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 也可以是一个专题单元。作为知识单元的课程模块内容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广博性, 其目的是形成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 英语的技能训练可以放松。作为专题单元的模块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应遵循“教无定法”、“有法可依”的原则。学校尊重模块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 教师根据模块任务、学生基础、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差异,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如课堂讲授、情景教学、分组讨论、个体实践等, 形成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适合模块式教学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研讨式教学, 即针对学科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课下思考和课堂发言, 让学生开动脑筋, 广泛理想, 互相启发, 最大限度地将问题的方方面面列出来, 然后总结其要点;专题式教学法, 即由教师将模块内容列成几个专题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 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综合式教学法, 当学生将模块内容学完后, 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分析, 从整体和全局来把握, 掌握学科知识的各个环节, 并有机结合起来, 加以融会贯通。

实行模块式教学, 应设计出适应模块操作的评价方法, 形成一套先进的成绩考核体系。每一模块学习完后的考核以形成性考核成绩进行审核和验收, 包括专题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情况等。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考试形式, 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由于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学校应制定关于加强教学考试考核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 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结语

课程模块式教学顺应了目前国内外高校普遍推行的学分制改革的需要, 学分制的前提是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只要学校允许而学生又学有能力, 四年的本科学习学生可以三年完成;500学分的修读课程的要求学生可以超额完成。学生进入大学不再是简单的交费听课, 而变成一种积极的消费, 这种消费不但物有所值、而且性价比非常高, 物超所值。课程模块式双语教学能够兼顾教材、教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局限性, 是一种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的教学模式。

摘要:“模块式”课程双语教学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模块教学”经验而倡导的崭新的教学模式, 应用在高校本科课程的双语教学活动中, 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 对于优化课程设置方案和师生教学双向选择和互动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课程模块

参考文献

[1]王梅, 高占先, 姜文凤.编写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3) .

[2]曾剑平, 曾翔.双语教材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8 (1) .

[3]任永哲, 徐艳花, 张春梅, 李淑萍, 胡丽香, 宋唯一.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读与写杂志, 2011, 8 (2) .

[4]李憬.模块式教学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J].职业时空, 2010, 6 (2) .

[5]陈中义, 姚振, 周存宇.高等学校学科基础课实施模块式教学探究——以《植物学》课程教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3 (5) .

[6]李川, 张银龙, 罗红艳, 陈喆敏.模块式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科技, 2009, 25 (18) .

[7]权青.管理学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探究[J].文教资料, 2007, (1) .

[8]郭璇, 赵风英, 陈水木.《有机化学》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江西化工, 2010, (1) .

[9]张远, 贾忠田.“模块化+交互式”双语教学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1) .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10

双语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 将其与情景式教学有机结合, 可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专业外语, 弥补了单纯双语教学的枯燥与理解困难等缺点。

1 情景式教学在临床实习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1.1 将真实病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临床实习需要学生增强动手能力, 正确掌握基本操作技能[3,4], 而随着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动手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少[5], 尤其对于危重患者, 不可能配合教学工作, 如何将真实病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成为实习面临的首要问题。情景式教学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在模拟情境下使临床操作具有可行性, 在此基础上, 双语教学得以有计划的开展实施。

1.2 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情景式教学生动直观的模拟, 突出知识要点,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理解能力, 符合心理学“兴趣主导、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2]。同时融入双语教学,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前准备

2.1 教师的准备

对重症医学而言, 患者大多因病情危重由其它科室转入, 最初就诊的原因各异, 病情复杂, 需要选取典型病例精心备课, 内容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根据教学需求设置教学情景, 突出重点, 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2.2 学生的准备

根据选定病例设置教学情境, 让学生提前准备。当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已产生的认识任务时, 就会引起智力困窘状况, 有利于学生进入病案情况之后积极的思考问题, 启发思维[6], 通过搜集资料自我学习, 初步具备相关的医学背景知识, 利于相应医学英语的把握[7], 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 教学方法

3.1 从词汇开始

实习初期, 通过情景式教学, 使学生适应重症医学的临床环境, 逐步掌握专业知识, 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采取简单渗透的方式, 用英文讲解部分医学定义和关键词, 特别是临床常用的英文缩写, 比如ARDS, MODS等, 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专业英语, 为下一步的表达奠定基础。

3.2 融入英语表达

目前的临床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应用理论知识系统的完成典型病例的诊治。从接诊开始,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结合辅助资料作出初步诊断, 制定诊疗计划。临床实习时, 学生基本掌握了采集病例资料的方法, 加上前期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 在实习中期可逐步融入一些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比如询问病史, 现病史 (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和既往史 (Past history) 等, 大多有相对固定的表达方式, 学生通过反复应用可以逐渐掌握。

3.3 全英文教学

在学生逐渐掌握词汇、固定用法乃至句型后, 可采用全英文教学。该院从2010年开始聘请外教采用情景式双语教学, 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营造出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仅促进了英语的听、说能力, 并可以比较不同的学术观点, 真正融入双语学习中。

3.4 课后评价

通过课后总结和学生反馈进行教学评价, 对教学过程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以临床病例为基础

虽然是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 但不能脱离临床, 需要以真实病例为基础, 才能真正适应临床, 将课堂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 达到实习目的。

4.2 明确教学目的

双语教学首先是传递专业知识, 继而以双语交流为手段, 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提高[8]。要在确保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 再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英语教学的比例, 分阶段逐步强化英语教学, 最终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4.3 解决师资问题

重症医学所涉及的病种多、学科广, 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而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 还要具备相当水准的英语能力。师资是推动双语教学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的解决途径主要有3种:聘请外籍专家;吸引归国留学人员;对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前两种途径受费用及教学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 难以满足系统教学的要求, 因此重点培养骨干教师是目前解决双语教学师资问题的主要途径[9]。重症医学在国外起步早、发展快, 在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等方面均具有更多的经验。通过开展和优化重症医学双语教学, 将有效地促使医学生利用英语语言拓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交流, 推动我国重症医学的国际化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情景式教学在重症医学临床实习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具体探讨情景式双语教学的课前准备、教学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提示基于情景式教学模式, 在重症医学临床实习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情景式教学,临床实习,重症医学

参考文献

[1]杨婧, 冯涛, 代巧妹, 等.情景式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联合应用于病理学实验课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医学, 2011, 32 (3) :370-372.

[2]胡水清, 张玫, 樊洁, 等.多媒体-双语教学在临床内科学中的应用和探索[J].重庆医学, 2011, 40 (3) :306-307.

[3]黄春玉, 冯力民, 王歆莉, 等.提高医学生妇产科临床实习质量方法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21 (1) :191-193.

[4]张英谦, 吴石白, 刘静, 等.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检体诊断学教学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 :95-96.

[5]杨建中, 彭鹏, 李文超, 等.模拟情景式教学程序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13, 24 (7) :1072-1073.

[6]薛芳.情景教学在ICU监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11 (20) :146-148.

[7]孙婕.浅析医学英语的语言特点[J].重庆医学, 2011, 40 (8) :827-828.

[8]张吉强, 郭强, 张东梅, 等.W3H1:让医学生双语教学不再流于形式[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1) :135-137.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数学思想;研究方法;数据分析

一、问题提出

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从理念上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但不少数学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运用认识模糊,没有在教学中明确讲明学生运用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是模仿,而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造成策略性学习的缺失。如何落实初中数学基本思想的学习和理解?笔者以此作为校本研修课题进行了研究——在常规教学的同时,同步进行初中数学思想渗透式教学(明确给学生讲清运用的是什么数学思想方法)的对比实验研究。期望本实验在高效教学方面引起同行们更加深入的思考。

二、研究方法

1.被试选择

笔者选取本市一所农村公办初中七年级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试验中对比班继续沿用常规教学方式,实验班则采用“常规教学+初中数学思想渗透式教学”的方式。

2.研究依据

本实验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教材为实施依据,通过分析提炼出各章教学时应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建模思想等。

3.研究方法

两种教学方法实验的具体方案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对实验班和常规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本文中以中考试题中高频率考查的“方程的思想”为例予以说明,其他数学思想方法做法同此)。在第一、三、四、五、六章的教学中应及时进行“方程的思想”渗透学习。旨在使学生能够以知识为载体进行方程思想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策略性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实验班采用“常规教学+初中数学思想渗透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第一、三、四、五、六章的教学中,第一要明确渗透方程思想几个应用层次的要求。第二是编制“方程的思想专项练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研讨,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之处。第三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完善和反思。第四是学生对方程的思想学习进行总结和初步迁移运用。对比班仍采用常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

4.研究检测

为检测“常规教学+初中数学思想渗透式教学方式”的教学实效,笔者对两个班使用同一份试题进行了学习终结测试,测试成绩作为因变量,对所有测试数据均采用SPSS11.0及Excel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数据分析

为比较本项研究实验前后的实际效果,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如下的统计分析。

表1 实验班和对比班总体成绩分布统计

由表1知道,实验班在实验前基础较差,但实验后学优生率增长略超过常规教学班,且学困生比率得到大幅降低,说明该实验有重要的探索价值。

为进一步研究本实验是否使两班成绩产生显著差异,笔者采用独立样本的z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取α=0.01,再对两班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平均分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2和表3:

表2 实验前实验班和对比班平均分检验

表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比班平均分检验

本实验以距离实验实施时间最近的七年级(上)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实验前成绩。两班平均分虽有差距,但Z=1.432<1.96且P>0.01,说明两班实验前的平均分没有显著差异,两班的数学水平没有太大差别。实验半年后成绩实验班平均分反超对比班13.9分且Z=2.808>1.96且P<0.01,两班成绩产生明显差异,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说明“常规教学+初中数学思想渗透式教学方式”优于常规教学方式。但是,实验班良好生率的增长尚不尽如人意,表明本试验对“抓两头”十分有效,但对“促中间”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式教学方式符合奥苏贝尔的上位式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能够有效地遏制学生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同时学优生、良好生的比率也得到不同幅度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试验对贯彻新课标理念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2.通过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式教学,学困生比例的降低使得全班成绩总体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证明本实验对大面积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成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实验班学生实验前后成绩标准差基本相同,表明实验班分数分布状态仍然基本相同,说明“常规教学+初中数学思想渗透式教学方式”没有改变实验班学生原有学习水平分布状态(但可以有效遏制两极分化的进一步扩大),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本试验中还

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研究。

渗透式双语教学 篇12

《国际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 具有非常强的环境适应性、理论系统性和应用灵活性等特点。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需要一批既懂国际贸易知识, 又懂国际市场营销知识的人才, 而学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 因此, 学校应该适应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需求,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不同, 国际营销要跨越不同的国界, 要涉及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 因此, 要想做好国际营销, 第一要懂得国际营销的专业知识, 第二要精通英语。这二者必须精通, 才能做好国际营销活动。因此, 我校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采取双语教学的方式。

双语教学就是运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来讲授课程。由于我校是一所独立学院,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有一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 对双语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还有一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 他们对英语授课没有兴趣。由于存在这样状况, 双语的教学要注重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变学生的畏难情绪, 从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国际市场营销的专业知识, 我们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引入了模拟表演式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一些国际营销的专业知识点做成一个小剧本, 学生就是演员, 学生要按照剧本的台词和要求把剧本内容生动灵活的表演出来。这样, 枯燥的双语教学就变得充满灵活性和趣味性, 学生也会变得愿意学习它了。

我们来看一下模拟表演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国际营销广告是进行国际营销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讲国际广告这一知识点时, 插入视频资料, 播放了一段由著名影星妮可·基德曼为香奈儿5号香水拍摄的广告片, 这个广告从头到尾都是英语, 要求学生先观看这个广告片, 反复听几遍, 听懂广告的英语内容。然后选出三名学生来分别扮演这段广告中的三个角色, 要求这三名学生按照事先看过的广告内容和场景, 在全班同学面前, 用英语表演出看过的内容。最后, 让学生再用汉语解释看到的内容。这样, 通过模拟表演, 学生既学到了国际营销的专业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听和说的表达能力, 这种参与表演式学习方法, 改变了枯燥的授课方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我校是一所独立学院, 因此, 我校学生通常认为自己基础不好, 学不好英语和专业知识, 所以在学习英语时表现出畏难情绪、缺乏信心。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 喜欢参与各种活动, 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关注度较高, 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 双语教学的开展就很受他们欢迎。

我们都知道国际市场营销是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具备进行国际市场营销策划的能力, 具备选择国际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的能力;具备进行国际市场产品决策、定价决策、分销决策、促销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具备提高分析和处理国际市场营销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针对国际市场营销的课程要求, 设计了一个新产品介绍会的表演形式。要求每个学生课后收集、准备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介绍一款新近在世界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第一, 要求每个学生用英语来介绍这个新产品的名称, 新产品的属性, 新产品在哪个国家最新面市的, 它有什么新奇的功能和特点。第二, 还需要每个同学用英语说出这个新产品现在的市场价格, 未来市场价格的变化, 价格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如何。第三, 要求每个学生用英语来告诉大家, 在哪里可以买到这个新产品, 这个新产品在哪里销售的最好, 为什么销售的最好?第四, 还需要每个同学用英语介绍这个新产品的促销手段是什么, 用英语说出这个产品的广告词。当然,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上介绍一款新产品, 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一次上台表演锻炼的机会。当每个学生介绍完他的新产品后, 课堂上的其他同学可以针对他的新产品用英语提问, 介绍者要用英语回答有关问题。这样, 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互动过程, 学生锻炼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 表演过程中, 学生可以拿着自己事先准备的新产品介绍稿子----相当于剧本手稿, 忘记了可以看一下剧本手稿。最后, 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国际营销专业知识, 要求同学们用汉语来进行总结和分析, 交流从新产品介绍会中学到的专业术语。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中由于引入模拟表演式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改变了枯燥无味的教学状态, 学生的参与式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既提高了英语听说能力, 又掌握了国际营销专业知识。

摘要:本文提出了模拟表演式教学方法在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中的引入, 这种方法就是把一些国际营销的专业知识点做成一个小剧本, 学生就是演员, 学生要按照剧本的台词和要求把剧本内容生动灵活的表演出来。这样, 枯燥的双语教学就变得充满灵活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模拟表演,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毅芳.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科技广场, 2010.[1]张毅芳.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科技广场, 2010.

上一篇:文化形成特色下一篇:MTI术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