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2024-06-17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共12篇)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篇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高素质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外语交际与应用能力。生命科学是本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基础课程, 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医学素质, 因此, 该门课程的教学在各医学院校中都很受重视。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对其他生命学科如遗传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的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辐射作用, 是生命学科教学与国际前沿接轨的桥梁[1]。

1 高校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现状

双语教学 (Bilingual Eduction) 指的是采用母语和外语讲授专业课程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国内主要指采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专业教学。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强, 内容抽象, 基本概念多, 学科进展快的医学基础课程。在很多医学院校的多数专业中, 生物化学都是必修课程。因此,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这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反映这门课程难学、知识点多、内容复杂, 所以, 教师应大胆尝试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运用双语教学, 以双语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形象生动性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基本理论知识, 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国内已有许多高校在进行双语或全英文授课的尝试和研究。在清华大学2001年开设的1 440门课程中, 其中54门课程采用英文授课, 涉及本科生和研究生。今后3年内清华还将有500门核心课程全部采用国外名牌大学的原版教材[1]。2007年某所高校的一项调查发现, 该校2007年期末生化双语考试平均分比2006年提高了4.7分 (试题难度相当或高于2006年) , 问卷调查 (有效回收率100%, 共126人) 显示:80.2%的学生对该双语课程满意;74.3%的学生认为该课程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90.6%的学生认为开设该课程有必要[2]。由此可见, 在高校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是适应现代教育体系发展趋势的。

2 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1 运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出现在高校的课堂, 必定会带来课堂的改革和授课方式的改变。这里所讲的双语教学, 是指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的语言和手段, 而不是教学的内容和科目, 也就是说, 在生物化学课堂上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做到文理穿插进行, 可以缓解大脑疲劳, 对理论性、逻辑性强, 内容抽象, 基本概念多, 学科进展快的医学基础课程———生物化学来说, 这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教师选取部分章节内容实施双语授课, 先从名词解释入手, 将本章主要名词解释用全英文表述, 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在介绍新知识、新规律的同时, 穿插英文故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介绍世界上很多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 讲述生物化学里程碑事件背后的动人故事。学生通过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 熟悉专业英文词汇, 增加其对英文阅读和理解的自信心, 消除其对生涩词组的畏难情绪, 等学生慢慢适应英文穿插式的教学模式后, 逐渐提高英文讲授的比重。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培养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讲绪论时, 为了不让学生有思想负担, 可以只要求学生先掌握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和生物大分子 (Macromolecular) 两个概念和英文单词, 再用中文讲解, 最后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展开论述。在介绍生物大分子 (CMOcromolecular) 时, 引出重要的名词, 如protein/amino acid;nucleic acid/nuclides;starch/glucose等, 与此同时, 再结合多媒体进行阐释和说明, 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在讲到生物化学发展历史时, 先展示出对该学科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照片, 再用英文讲述他们的故事, 使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 从而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后续内容的欲望[3]。

2.2 运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扩展学生的视野

对高校生物化学的理论教学实施双语教学, 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 提高学生应用外语、查询外文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掌握前沿的科技资讯。此外, 实行双语教学还可提高学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拓宽学生的科研知识面。由于生物化学是连接临床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桥梁课程, 也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前沿学科之一, 因此生物化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衡量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纵观诺贝尔奖近百年的历史, 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 52%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和40%的化学奖都属于生物化学领域, 由此可见, 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4]。当今世界是信息全球化世界, 生物化学不断涌现的新理论、新技术在国际刊物、学术论著和互联网上通常都是以英语出现。生物化学专业词汇多而且冗长, 如“糖代谢”中的一些单词:glycogen, lucose, glycolysis, glucogenesis等, 单词拼写近似, 易混淆, 所以专业词汇应是双语教学的首要切入点。教师应为学生讲解专业词汇的构词法, 在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语法知识后, 只要解决词汇问题, 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相应提高。授课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逐渐增大英文授课比例[5], 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专业理论的同时, 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 让学生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接触专业英语词汇,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为后续的专业英语学习、阅读外文文献打下基础。所以实施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更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这门课程。

2.3 运用双语教学, 提高学生的生物化学教学的接受能力

生物技术是当今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 在生物技术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对培养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必要。如今, 在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中, 课堂上都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授课, 在此条件下, 对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 可训练学生运用外语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 使理论教学成为集语言、文字、图像、视频为一体的教学。在介绍一些生化过程时, 教师需要引用一些动画资源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由于大多的动画资源都是有英文注释的, 整个动画用的都是一些专业的医学单词或缩写, 教师在应用双语教学后, 已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词汇, 提高了学生阅读外文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时, 笔者就会应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放映其合成的动态过程, 期间就会涉及codon (密码子) 、peptidase (转肽酶) 、translocase (转位酶) 、initiation factor/IF (起始因子) 、elongation/EF (延长因子) 等专业词汇, 由于笔者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已经和学生一起学习过相关的词汇, 播放动画的时候学生自然就能够准确理解其中的内容, 这样, 教师就比较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 双语教学实践中需要加强改进的方面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新形式进入高校生物化学的课堂, 由于种种原因, 其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来讲, 可能会因未能尽快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而苦恼, 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当导致的自卑心态, 从而对这门课程有畏难情绪, 还有些学生可能会对外语存在抵触心理而不愿接受双语教学等。对于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将趣味性知识的教授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另外, 双语教学在给教师提供先进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要求教师不但需要掌握生物化学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必须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所以学校可以有目的地开办一些英语听说训练班, 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或外籍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强化培训, 从而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同时, 学校也可以与国内外的高校进行师资交流或引进英语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教师。与此同时, 应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 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到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只有当教师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 双语教学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达到预期的目标[6]。

总之, 尽管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 但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具有培养精通专业和英语的高级医学人才的作用。因此, 教师应该加大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这一学科教学上的运用力度, 从而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要, 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具有高专业水平又精通外语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实行双语教学。结合实践, 对目前我国实行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对现阶段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彩虹.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 (2) :130-131.

[2]林盛国, 张嵘, 杜秉娜, 等.生物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实践[J].药学教育, 2008, 24 (2) :35-37.

[3]王征, 卢向阳, 饶力群.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9 (6) :126-128.

[4]杨致芬, 郭春绒.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尝试[J].科教文汇, 2008 (8) :163-164.

[5]王怀颖, 张悦.医学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 25 (6) :90-91.

[6]杨涛.关于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 7 (6) :584-585.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篇2

《Bioseparation》

胡永红,姚忠,韦萍,周华,刘洋

Hu Yonghong, Yao Zhong, Wei Ping, Zhou Hua, Liu Yang(南京工业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09)

摘要: 本文通过十余年对《生物分离工程》双语教学研究,提出在优化教学内容,注重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介绍本学科的研究进展的同时,应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认为成功的双语教学赋予学生的不仅是课程内容上的收获,更是思维方式上的拓展。经过14年的探索与实践,该课程已成效显著,于2005年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实现了全国生物工程类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关键词:生物分离工程;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

高新技术研究需要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对当今各大高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化已经成为目前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而外语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如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一直以来都是欧美日等国家占据领先优势,科技优势决定语言优势[1],这些学科在世界一流高校普遍采用英语教学,论文发表和学术交流也以英语为主。为了使培养的大学生跟上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使其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有必要实施双语教学,以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需求。

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中指出: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加强大学本科教学提升本科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文件要求高校大力推广双语教学,“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同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也规定,评估指标优秀的高校,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率须达到8%以上。由此可见,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2]。

一、生物分离工程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生物技术产品中,分离纯化的成本一般要占总成本的60%~90% [3],分离过程往往成

作者简介:胡永红,1968.6,女,教授,博士。为制约生物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迫切需要培养和打造一批不仅熟练掌握生物工程领域上游技术、又精通生物分离工程领域最新下游技术的人才,此时,双语教学的开展如同一把钥匙,顺利地插入了生物技术人才培养问题的锁眼。

《生物分离工程》是我校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面对生物工程专业、制药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培养和造就基础理论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外语交流通畅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的目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在大学高年级阶段,仅仅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而全面实施纯英文授课模式不符合国情和校情,因此,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期或大学四年级上半学期开设的专业课中有选择的开展部分内容双语教学。据分析该阶段学生的英语能力,绝大多数同学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再加上本科阶段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以及专业课并行设置,为生物分离工程的双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展双语教学时机成熟。所以,选择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生物分离工程》双语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生物分离双语教学实践经验

1、选择反映学科最新进展的教学内容

教学中选用国际上经典的、最受欢迎和再版次数最多的Bioseparations: Downstream Processing for Biotechnology(Paul A.Belter, E.L.Cussler, Wei-Shou Hu)作为50%双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参考国际上其他优秀教材如:Biosepar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Roger G.Harrison, Paul W.Todd, Scott R.Rudge, and Demetri P.Petrides)和Bioseparations Engineering: Principles, Practice, and Economics Michael R.Ladisch 等, 这些教材在编写内容和形式上各有特点,都是任课教师选择的优秀参考书。由于当今学科发展日新月异,生物分离工程领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生物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文献近80篇,补充了许多当前国际上生物分离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最新的分离单元操作如:模拟移动床的分离技术(simulated moving bed)、双水相萃取(two-aqueous phase extraction)、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on)、分子蒸馏(molecular distillation)、反微团萃取(reversed micelle extraction)及超临界萃取(super critical extraction)等内容。与此同时,针对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在教授基础知识、广泛介绍生物分离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的同时,特别重视介绍国内外高校、研究所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的生产与研究状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此我们编写了40万字的富有本学科特色的《生物分离原 2 理及技术》中文教材,现已列为化学工业出版社及教育部重点教材。2.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形式,针对生物分离工程中计算公式多、生物分离工程装备多、图表多、学科发展快等特点,利用Power Point等软件将教学内容全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在制作中采用了一些技巧,例如在幻灯片中尽量使用文本框并配上色彩鲜艳的背景图片,放映时有层次、有条理地展示讲授内容,在授课中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课件内容中的关键词、句采用中英文对照,并精选两百多张精美、新颖、逼真的图片,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某些复杂的过程机理,又不会因为个别专业词汇不了解而影响专业知识教学的进度。

多媒体课件不仅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成倍增长,而且通过与视频显示台、实物模型等的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克服双语教学中的语言障碍。针对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学生不易记笔记的矛盾,在课前打印出相关的、与之配套的中英文自学纲要,同时将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放在南京工业大学“工大在线”校园网上,以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也不必跟着幻灯片放映的速度记笔记,而是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听讲、理解,只对某些重点部分作记录,课后方便复习。《生物分离工程》双语教学的网络资源已做到全国共享,据了解,国内许多相关专业的师生都在使用或参考,效果良好。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启发式”、“交互式”、“讨论式”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换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发展创造力相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意激发疑点,多样化的质疑与释疑方法强化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兴趣;适时进行认知监控,经常给学生提供反馈机会,创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环境;鼓励学生用英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生物分离工程》内容涉及包括基因工程产品及农产品加工等十几个大门类的多种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教学中将其划分为四大部分:(1)不溶物的去除(removal of insolubles)(2)产品分离(isolation)(3)产品纯化(purification)(4)产品精制(polishing)。以过滤与微过滤(filtration and microfiltration)、离心

(centrifugation)、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萃取(extraction)、吸附(adsorption)、色谱(elution chromatography)、层析(precipitation)、超滤与电渗析(ultrafiltration and electrophoresis)、结晶(crystallization)、干燥(drying)等十个单元操作为主线条[4],我们将50%课程内容采用双语教学。每章的每小节之后都有principle review,以提问的方式,重点总结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每一章节后还附有conclusions,提示与相关章节有关的阅读内容;每章最后附有further reading及problems,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大大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

本课程组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以及本院科研工作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讲授内容的新颖性和讲授技巧,在教学中补充大量的学生可以亲眼目睹、甚至亲自参与的科研实例,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科发展讲授基础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向同学们介绍当今科学研究领域正在兴起或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新颖性和研究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方法, 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气氛,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采用英文提问,当表达困难时,允许使用中文进行补充,同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讲课, 变被动的听课做笔记为主动的查阅文献、组织材料、选择内容、重点讲授,经相互交流讨论和任课教师的总结,加深了学生认识,不但活跃了整个教学气氛,而且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作为课堂讲授的补充,在保留少量中英文解题式作业的同时,结合授课内容布置研究型或调研型课题的大作业,如:请学生介绍一个熟悉的生物工程产品的流程,并采用英文标识出该产品的分离过程包括几个部分?运用了哪些生物分离的单元操作?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要求以英文小论文的形式提交。这种作业形式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学习,及时了解分离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前沿和趋势,也锻炼了学生的外文文献查阅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 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已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4、“请进来、走出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采用英文专业术语进行课堂教学,关键是教师[5],因此首先应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6]。推广双语教学,有利教师产生危机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求教师精通本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对其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要求也很高。

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行“请进来、送出去”的政策,一方面聘请国外相关学科专家到学校进行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促进中西文化与技术交流,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拓展专业视野,同时学生通过与外籍专家面对面的英语交流,给学生创造了实际锻炼 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送部分教师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理念及技术,与国外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术交流,使得双语教学具备了一定的师资基础。双语教学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机会,激励教师自觉加快自身知识更新,促使教师更多地学习英语、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全方位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授课水平。笔者曾公派赴美国作访问学者,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科研,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而且能流利地运用英语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为更好地进行《生物分离工程》双语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双向、互动交流,提高了双语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生物分离工程》双语教学实践成果与思考

自1993年以来,《生物分离工程》教学坚持14年50%的教学内容采用双语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颖的媒体教学课件及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系统传授了生物分离工程各单元操作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以图片和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实际操作中的设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了创新思维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整体提高,可以熟练进行英文文献的阅读及翻译,能够与老师用英语进行专业方面的简单交流,也为部分学生出国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础;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师生之间启发式、讨论式的互动交流,学生反映不仅掌握了现代分离单元理论、技术及装备,熟练各种生物反应实验操作,而且思维方式也活跃了。这是笔者最想看到的,成功的双语教学赋予学生的不仅是课程内容上的收获,更是思维方式上的拓展。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该课程于2005年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实现了全国生物工程类精品课程零的突破。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篇3

【关键词】双语教学;医学生物化学;教学评价

教育部明确要求部属高校实行双语教学 ,并提出今后本科教育课程的20%以上必须进行双语教学。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打破了学科的界线,把各学科联系在一起。当今,生物化学及其相关学科迅猛发展,生物化学新的术语和概念层出不穷,作为医学、生物学和农学等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所触及的学科前沿广而深、其发展也为生物产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技术原理。相对国外的生物类学科,我国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还较为落后,为赶上国外的科研水平,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和专业院校先后展开了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和成绩。在医学类大学,生物化学在临床医学、检验医学与药学等课程设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研究生入学的重点必考课程。为适应时代要求,许多医学院校正在试行该门课程的双语教学。然而真正实现医学生化双语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师资问题、学生接受能力问题、教材合理化问题等【2】。由于我们现在还处于医学生化双语教学模式的摸索阶段,所以完善的反馈评价体系是进一步做好双语教学的有力支持。

各大院校大多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查法来得到教学反馈信息【1】。这种方法直接、简单,易执行。但不利于老师及时得到学生学习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方法、进度,造成某些同学因为一时的语言障碍,损坏了学习生化知识积极性;而且医学生化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学术交流,单纯的试卷考查,不能更全面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我国高校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度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的医学生化双语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措施,拟建立较完善的医学生化双语教学评价平台:

1选择合适的教学阶段授课,有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英语教学费时较多,如果生化所有内容一开始就采用双语教学,难以保证按时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而且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上学期刚上完生物化学的学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医学生化双语专题》。主要讲述生物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内容(如常令学生头痛的生物体内几大分子的物质代谢、生物能的转化和利用)和生化学科前沿知识(如分子克隆技术、人造儿“辛西娅”的相关知识等)。由于学生先期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本课程略去或简单介绍涉及生物化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体内物质代谢、调节及了解生化的进展,同时掌握生物化学领域的主要专业英语词汇和写作方法,能够初步地运用英文进行专业文献的阅读和写作,通过使用“原汁原味”的英语原版教材,学习了解国外的科研文章写作形式,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思维方式。

2建设网络课程平台,形成教学互动

由于大学教学的特点——流动的学生,流动的教师,使得课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变得很困难,同学们课上的疑问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老师的教学实时监控也不能做到。但网络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通过生化双语网站大家可以把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不仅老师可以解答,同学们之间也可以解决。而且学生也可以把老师上课时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网络来传递,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中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生化外文的网站、外文教学动画或外国知名大学的生化网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化的国际化氛围;学生也可通过注册进入网站把自己找到的相关外文资料上传、共享;也可以在网站上以英文形式发问,讨论。当然对于同学的种种“作为”会成为他们该学科的重要考核指标。这样,通过网络平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建立了一个教与学反馈评价的窗口。

3进行全面的学习考核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科研工作、获取信息、出国深造都离不开高超的专业英语水平。过去人们常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人们常说“掌握英语和计算机,走遍天下都不怕。”尽管这种说法过于偏激,但是精通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已经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素质。医学高校教学方式需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生变革,强调学生应在巩固专业基础的同时,扩大专业知识面,深入了解学科發展,激发和提高创新能力。但如何来考查教学效果呢,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考核形式要多样化。教学结束时的考查,主要采用卷面答题与小组讨论两种形式。卷面为全英文试题,80%-90%为客观性的选择题,剩余的则为主观性问答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生化知识和基本的专业英文阅读能力。主观题,可英文作答也可汉语作答(专业词汇必须英文),当然根据语言的运用情况不同,成绩是不同的;也提倡在试卷中有开放性的问答题,这种题型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英文生化专业的写作能力。这是因为大学生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具备牢固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人才,学术交流能力是必要条件之一当前学术交流多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要途径,因此应具备一定的专业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另外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全英语小组讨论。由于我国外语教育一度培养了那么多的“英语哑巴”和“英语聋子”, 随着科学发展的需要,学术交流的形式越来越多,国际间的学术互访面对面的交流和学术讲座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一般是国际学术交流的官方语言,熟练掌握专业英语能为学术交流提供极为方便有利的条件。如果从大学开始,让学生耳濡目染专业英语学习的过程,培养他们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有效地把握科研动态,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展开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全英语小组讨论考查。考查时,由老师给出某一命题,并给出一定的评分标准,由4-6人组成小组进行全英文的讨论,由小组成员最终给每位成员评定打分。最后该学科的成绩由平时成绩(网络课堂成绩)、卷面分、讨论小组得分,按一定比例给出。

以上是笔者结合多年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实践摸索的一套医学生化双语教学评价平台。当然,该平台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还没找到较好的符合我国升学情况的“原汁原味”的生化英文教材;还有某些较好的外国网站属收费网站;等等。希望广大同仁能够多多提出更好更完善的意见,真正的把该平台搭建的更完美,更结实!

参考文献

[1]李晓韬. 关于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7;24:161~162

[2]熊静,黎宇宁.双语教学实践初探.咸宁学院学报,2005;4:149~150.

作者简介:赵颖,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基础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工作

课题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0-07-39

《生物化学》英汉双语教学的实践 篇4

关键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双语教学作为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1]。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逐步推广和实行本科生教育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培养新时期我国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同时,按照我校“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方案”的要求,双语教学已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指的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对非语言学科知识的学习来学习外语,通过“教育语言”达到“语言教育”的目的。在我国,双语教学使用的外语主要是英语[2]。

从我国的双语教学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汉语为主,外语渗透;第二层次为汉语、外语平分秋色,不分主次;第三层次为全外语教学。无论是哪一层次的双语教学,其最终目的是确保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熟悉和掌握一门第二外语,便于交流。

近10年来生物化学发展极为迅速,知识更新率很快,而出现的新的专业术语和研究成果,多数以英文的方式发表,把这些概念译成中文,意义可能会变得模糊。我们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采用英文原著上的表达,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这是单用汉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生物化学采用双语教学, 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掌握大量专业名词,促使教师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了解国外最新的教学与科研内容;并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增加新的知识,了解学科发展方向,获取最新的生物化学信息;也为后续课程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开设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2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

2.1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方式的选择

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是生物大分子多、结构式复杂、化学反应式多、代谢途径长、循环多,而且这些知识往往看不见摸不着,同学们普遍反映很难很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采用汉语教学对学生而言都普遍反映较难,那么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压力可想而知。双语教学与纯汉语教学间很大的区别在于对教师和学生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生物化学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第1学期开设,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专业英语基本没有接触过,由此在教学准备中我们必须协调一致。如根据中文教学大纲和各章节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调整英语讲授比例,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前几章内容在新出现的英文单词后面注上中文名称,讲授时也重点讲一下英文的意思,后面的章节内容逐渐减少汉语的注释,以期望学生尽早掌握常见的英文单词。针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教研室还组织集体备课-预讲-听课等一系列规范的教学程序。

2.2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是双语教学的瓶颈问题。由于各高校层次、师资、学生水平等诸多因素,导致双语实践的切入点不同,英语渗透力度也不同;加之目前教材的多元化,选择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在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标,适时穿插渗透生物化学专业英语词汇,争取在双语教学中获得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共同提高的“双赢”效果。

双语教学的教材主要有英文原版教材、影印版教材和自编教材,建议采用影印版教材为好,因为原版教材价格高,对学生的负担很重。经过对各种英文教材的比较,我们选用了符合我校教学大纲要求,内容逻辑体系适用的由H.R.Horton等编写的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Third edition), 同时推荐国际上有较高水平的英文教材作为参考书目,如B.D.Hames等编写的Instant Notes in Biochemistry和R.H.Garrett等编写的Biochemistry (Second edition)。这些教材内容丰富,体系清晰,可以作为教师的双语备课参考书。

2.3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1) 运用多媒体课件

生物化学的大部分知识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难以理解。在双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了教学信息的传播方式,由单一的教师语音传播发展为综合运用图像、音响等传播手段,丰富了信息的显示效果。通过多媒体把一些精美的分子结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具有了直觉印象,而这些图片中,很多都是用英文描述的[3]。例如在讲授“Protein structure”时,我们通过多媒体展示蛋白质的三维分子结构,使学生对蛋白质大分子有了空间上的印象,在理解蛋白质的结构上有促进作用。

(2)适时的播放动画

针对生物化学的内容特点,我们还搜集了一些与生物化学相关的Flash动画,特别是与代谢和遗传信息传递有关的动画,而这些动画大多数是用英文描述的,学生可以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除了在课堂上播放动画外,为了有利于学生在课下学习,我们已经把这些动画和多媒体课件都放到了我校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学生可以上网下载或在线学习。

(3) 充分利用Internet

现在Internet上有许多生物化学的精品课程、音频、动画、图片、期刊及数据库等,包括中文和英文,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把这些网址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自学,使学生能够享受到其他高校的优质的生物化学教学资源,这对提高他们的生物化学水平有很大的好处。

2.4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考核选择

成绩是学生学习收获的体现,学生非常关注成绩的评定方法,不同的成绩评定方法指挥着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加强学生平时的学习,生物化学的成绩评定采用结构化评分方法,这也是我校实行“创新课程”建设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的做法是:学业总成绩由主卷成绩(40%)、副卷成绩(30%)和平时成绩(30%)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主卷成绩是期末针对课堂教学的考核,考试采用英文出题和英文答题;副卷成绩针对实践教学,主要由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技能测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是针对课外的训练,主要由作业和论文成绩构成,作业5~7次,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安排,论文3篇,分别在教学进度每1/3时写一次论文,作业和论文全部批改并发给学生。

结构化评分的实施一方面使学生加强了平时的学习,他们不但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而且要在课下仔细阅读英文教材和大量的参考资料,总结归纳所阅读的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生化实验的重要性,既要认真做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又要掌握各种实验技能。

3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已有5年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现总结出来以供各位同行探讨。

3.1 双语教材资源少,形式单一

双语教学最好使用英文原版书,但英文原版书真正适合做教材的并不多,要么是精要速览型的,内容比较少;要么是鸿篇巨著,内容太多,且教材的章节顺序和内容编排与国内教材有很大区别,给学生的自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正着手编写一本适合我校的生物化学双语教材,在内容上和章节编排上符合我校教学大纲的要求,争取2010级的同学能够用上这套双语教材。

3.2 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

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他们的专业知识扎实,英语基础较好,但普遍存在英语口语水平不高,这给双语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障碍[4]。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立足现有的师资进行自身的整合和提高,一是教师可通过自学来提高业务水平;二是学校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提高外语水平的机会 (如短期集中培训或选派教师出国进修等);三是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定期进行双语教学研究,交流教学经验。

3.3 学生的英语水平亟待提高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且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给双语教学的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提前向学生施加英语学习的压力,在大一新生中实行“一年期封闭式英语强化训练”,安排学生记忆7000个单词和1000个短语,每周2次外教课和2次英语角。通过一年的英语强化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够听懂双语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总之,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在我校尚处于尝试和起步阶段,缺乏成熟的双语教学理模式,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任课教师应该有能力和信心建设好生物化学双语课程,全面提升我校的生物化学教学水平[5]。

参考文献

[1]张庭廷,李恩,刘惠君.生物化学教学与课程建设的体会[J].生物学杂志,2008,25(1):69-71.

[2]马云,何淑雅,李斌元,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4):561-562.

[3]李树伟,张伟信,龚明福.生物化学汉英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318-320.

[4]李宝坤,赵丹玉,柳春,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84-185.

初探初中生物双语教学的论文 篇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成功地加入“wto”世贸组织,人们与国际上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外语的人们越来越多,英语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并已成为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英语只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的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外语学习时间长达12―,仍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外语交际、表达思想的能力仍然不强。为了突破外语教学的难点,克服交际困难和哑巴英语,努力培养全面发展、具备良好学科外语知识的复合型双语人才,双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从今年年初开始,率先在初中生物学科中试行了双语教学,由于现在既没有双语教材,又没有双语教学方面的范例,所以我只能自己摸索着给初中学生进行生物学双语教学的试验,从中获得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教学体会,现简述如下:

一、初中生物双语教学的内容选择

在我从事的初中生物双语教学活动中,深感教学内容的选择很重要。我们现行的生物教材有些内容生物原理性比较强,并不完全适合采用双语进行教学。同时,我们的双语课堂不能把初中生当作成年人看待,如果每堂课或每种活动持续时间太长,容易造成学生大脑疲劳,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我在每堂双语教学课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讲求知识性,而且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研究性。比如,在讲《脑和脑神经》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用英语讲述电脑有哪些功能,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脑(computer)引出人脑(brain),当讲到脑的结构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脑,使学生对脑的结构有了感性认识,井适时地安排学生用英语回答有关脑结构的问题。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初中生物双语教学中生词处理方法

1、词汇分类。语言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词汇量”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掌握的数量依次递增,它包括:能说的词汇(speaking vocabulary)、能写的词汇(writing vocabulary)、能读的词汇(reading vocabulary)、能猜的词汇(guess vocabulary),前两个层次属于能够应用的积极词汇(active vocabulary),后两个层次属于不一定能应用的消级词汇(passive vocabulary),在《脑和脑神经》这一课涉及到的生物专业英语单词有30多个,通过分析,我把单词分为三类,第一类单词要求全说会写(speaking and writing vocabulary),共有8个:第二类单词要求会读(reading vocabulary),共有10个;第三类单词只要求在听的过程中理解其含义(guess vocabulary),无需说写,这样重点掌握的单词只有8个,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2、掌握技巧、扩充词汇。为进一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我还教会学生一些构词法等技巧。英语的专业词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构词法的规律产生的,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构词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脑和脑神经》中,列出这样的词movement―center(运动中枢):sense center(感觉中枢);seeing―center(视觉中枢);hearing―center(听觉中枢);language―center(语言中枢)来说明它们分别是由中心词加上不同的单词构成。事实证明,这种从词汇的组成上来解析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迅速扩大专业词汇量,减轻学习的难度,促进双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初中生物双语教学的具体运用

首先,我在生物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外语讲述为主,以母语讲述为辅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外语的学科知识内容,教师不仅通过清晰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解,而且通过适当的母语提示帮助学生理解,使外语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学生理解容易时,则加大外语讲述的成份;学生理解困难时,则适当地用母语补充解释,并用剪贴图、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辅助说明。

其次,在双语教学运用过程中,由于学生占有主体地位,而教师则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在班级授课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讲解以外还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双语教学的效果,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度是加大了,但是,适时地安排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复述某些专题的内容,既检验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给他们提供用英语讲述专业知识的.锻炼机会,仍不失为常用的好办法。

第三,力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双语氛围,是搞好双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轻松、和谐的氛围,能消除学生因害怕、担忧、反感而产生的英语听力心理障碍”。在《脑和脑神经》这堂课前,我播了一段英文歌曲,使学生沉浸在一种事先设计好的语言情景中,为下一步课程的展开作下铺垫。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还有意设计一些趣味性的英语短剧,来调动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四、初中生物双语教学反思与设想

我通过一年来对生物学汉语教学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材方面,无论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双语教材可供参考,给“教”与“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我们的教师对于双语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一些旧的理念很容易复出,影响双语教学“任务”的落实;三是学生的外语水平差距很大,尽管教师通过适当的母语提示帮助学生理解,还是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影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篇6

【关键词】食品化学 双语教学 专业

一、前言

食品化学是食品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组成、性质、结构、功能以及食品成分在加工、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它是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安全、食品加工技术等食品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为此,很多高校都将这门课程作为精品课程来建设,目前,已经有100多所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开设有食品化学课程的高校开始了双语教学方面的尝试。像广东海洋大学、江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淮阴工学院等,对教学方法、授课技巧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都做了相关研究。为了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和优化课程教学,食品化学课程也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双语教学。实际上,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规定,本科学校专业教学中,双语教学的课程比例要达到10%以上,这也是高校教育评估达标的一项重要指标,可见双语教学在高校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所谓双语教学,其实就是对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原版的优秀教材,在课堂上采用英语教学的一种授课方式。对于《食品化学》课程而言,进行双语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素养和应用能力,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且在毕业论文撰写时期,也可以帮助学生搜索和阅读大量外文文献搜索,为从事专业研究提供了帮助。因此,探索食品化学双语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食品化学》双语教学效果的措施

1.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双语教学对师资要求非常高,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而且还要具有自然、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为此,学校要加大对双语教学教师能力的建设。一是严格执行试讲制度,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能力进行严格测试,符合条件的才可以上岗。事实证明,口语流利、表达清楚的教师都会受到学生的尊敬,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二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目前从事《食品化学》的教师中,老教师大多是业务骨干,但是英语能力欠缺,难以清楚地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年轻教师英语口语良好,但是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因此,学校可以将组成老中青相结合的课程组,采取听观摩课、集体备课等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双语教学培训班或者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行学习深造等途径,来切实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最后,建立双语教学的激励机制。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导致很多教师并不愿意接受双语教学的课程。为此,学校可以通过提高双语教学的课时费或者设立双语教学的专项费用等方式,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双语教学中来。

2.选用切合实际的外文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中,选到合适的教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教育部也要求在双语教学中,尽量采用国外具有权威性的、近年来出版的原版教材,采用国外教材可以避免一些翻译上的歧义或者错误,给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但是由于国外原版教材一般比较昂贵,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而且有些教材内容和体系与国内高校食品专业教学体系不相容,导致学生阅读起来不习惯,不容易接受。因此,我们可以只给任课教师购买原版教材,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由教研组牵头,编写和完善食品化学双语教学内容的教案及课件。例如我们学校以阚建全教授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食品化学》教材为蓝本,结合参考Owen R. Fennema等人编著的《Food Chemistry》(Forth Edition)和John M. DeMan等人编著的《Principles of food chemistry》(Third Edition)这两本国外比较流行的教材内容,对比国内外食品化学方面的教材,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适合本专业教学的双语教学教材。这样,既保证了所用教材的原版性,又降低了成本,同时也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与中文授课相同,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不同的是,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多的要解释一些词语或者句子的涵义。双语授课的学生一般是大三的学生,学生英语基础与能力相差很大,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倡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特别是对《食品化学》中的专业词汇和教学难点进行课前预习,这样才能保证讲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跟上课程的进度。有的教师为学生编制一份比较详细、全面的食品化学专业英语词汇手册,内容除单词的直接解释外,还附上相关的例句,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专业英语词汇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在授课过程中,因为学生要有一个适应及接受双语情境的过程,因此授课速度较之一般方式肯定要慢下来,然后由慢变快,由短至长,让学生在最初较简单的几次授课中找到自信,找到乐趣,对一些概念性的理论,教师可以多采用高质量的英文Flash进行辅助教学,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部分简单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讲述,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在课后,教师可以对《食品化学》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假说、公式,分别找出英文原始文献,并对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及前沿理念,积极寻找最新的国内外文献供学生课外阅读,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扩大知识面。

同时由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讨论、做活动和独立说课等互动环节,这就要求学生课下需要准备一些材料,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更广泛的下载、学习一些相关英文文献,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和了解食品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4.构建双语教学的质量考核机制

双语教学是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为了准确评价双语教学的效果,就需要建立了一个合理的考核机制。学校应从学生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实际出发,建立一套切合自身实际的合理、科学的课程考评机制。从考试内容上,应将考试重点放在对专业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上。从考试方式上,可通过英文读书摘要、学期论文、英文试题等考查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增加练习专业词汇的机会,改变“一纸试卷定分数”的局面。考试也可采用半开卷的形式,允许携带字典,避免学生因为一个单词的失误而影响整个答案的正确性。

三、结语

总之,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仍处于摸索阶段。作为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培养出具有专业英语水平的高素质人才,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小春. 双语教学在高校工科类本科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

[2]盧蓉蓉,杨瑞金,张文斌. 食品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7(4).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篇7

关键词: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国家间的交流迫切需要大量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通晓英语的各类专门人才。为此, 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鼓励各高校开设5%~10%的双语课程, 引进原版教材, 提高师资水平, 并把双语教学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1]。高职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 我院为适应形势要求, 从2010年开始招收三年制英语护理高职生, 在各主要课程探索实施双语教学。生物化学作为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在双语教学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现笔者就近几年我院英语护理高职班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 双语教学的概念与目的

双语教学, 指除母语外, 还使用另一种语言作为主要课堂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2]。对于国内双语教学而言, 汉语是母语, 英语是常用的另一种课堂用语, 二者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使用比例有所不同。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专业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专业外语水平。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 让学生在生物化学学习过程中接触专业英语词汇, 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为后续专业英语学习、阅读外文文献打下初步基础。因此通过双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运用外语的能力, 从而对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医学人才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但是, 英语在双语教学中只是一种学习工具, 学生利用英语获得与学习相关知识及能力, 由英语学习者转变为英语使用者。学生借助英语阅读外文书籍, 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知识, 所以学习专业知识是目的, 而不是学习语言,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于知识讲解, 而不是语法和句型结构。

2 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课程难度大

生物化学难学、难懂、难讲, 知识点多, 内容抽象, 分子结构复杂, 新理论、新技术日新月异, 学生存在听不懂、记不住、用不上现象。加之该课程又在第一学期开设, 学生缺乏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增加了生物化学学习难度, 即使用中文讲授, 学生也感觉学习困难, 使用双语教学, 仅专业名词, 学生就难以认识、拼读、记忆, 更别说运用了, 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2.2 学生基础差异大

我院英语护理班生源是普通高中毕业生, 他们参加过高考, 素质相对较好;但半数为文科生, 化学、生物学基础知识不扎实;除个别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外, 大多与普通护理专业高职生差距不大。为增加英语课程学习时间, 大多数科目削减课时, 生物化学课时数比普通护理专业高职班少了1/3。同时部分学生担心毕业时不仅英语没学好, 反而影响到专业学习, 曾有个别学生要求转到普通护理高职班, 这些状况对双语教学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2.3 教材选择的困惑

科学选用教材对双语教学非常重要, 因为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目前国内高校的双语教材分为国外引进教材、国内出版教材、学校自编教材和翻译教材[3]。英文原版教材信息量大、内容新、语言生动、例证多、实用性强, 有利于学生直接掌握英文原文内容, 避免了翻译上的偏差, 但只适合用作教学参考书, 直接作为教材教学难度太大, 不切合实际。国内出版的双语教材比较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国情, 但存在策划和出版周期较短、学科和专业不配套或断层问题, 且很少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双语教材, 至今尚未找到适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生物化学双语教材。目前我院英语护理高职班学生仍使用中文教材, 但教师备课、制作课件时采用的是中、英文。虽然有教师已开始自编双语教材, 但还需要时间。

3 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体会

通过双语教学, 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得到提高, 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师则丰富了专业前沿知识, 不仅提高了授课质量, 也提高了科研能力,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但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需及时调整,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正确处理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语言学习的关系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主要有两个目标, 即生物化学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就两者的关系来说, 英语是用来传达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媒介, 是一种手段, 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专业知识。在完成生物化学专业知识教学的前提下, 还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使学生能读懂相关英语教材和文献,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是一种学科教育, 而非语言教育, 应着重于学生生物化学专业知识的掌握, 这一点必须与专业英语课教学区分开来。目前, 在双语教学中, 尤其教学初期, 存在一些误区, 如教师过于注重英文词句的翻译和学习, 将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混同于专业英语教学。

3.2 平衡使用英、汉两种语言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中, 应根据双语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实际接受情况平衡使用英、汉两种语言, 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双语教学初期, 授课语言总体上应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 教学课件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 主要专业名词术语必须用英汉双语表示, 让学生充分接触生物化学专业英语。在后续教学中可逐渐加大英语教学比重, 切不可盲目使用纯英语授课。

3.3 重视课堂小结, 加强师生互动

为实现生物化学学习目标, 教师以汉语为主要授课语言, 但在课堂小结时, 可以发挥英语的作用。如通过在课件中使用英文作小结, 摘录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或文献内容, 用英语提问等方式, 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及思维能力加以训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使学生在理解、熟悉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理解英语原版教材内容, 既突出了专业学科教学中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内容, 也便于学生理解难点, 而且通过学习、阅读并体会原版教材中专业学科语言表达的方式与特点, 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外语能力[4]。

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两种语言, 养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的习惯。此外, 双语教学还可以培养“双语、双文、双能”的素养[5], 对提高我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学校应创造适合双语教学的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和应用英语的兴趣, 聘请外教开展学术交流, 图书馆也应补充相应的专业英语书籍。总之, 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进行科学部署, 使双语教学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孔璐, 余和芬, 潘颖, 等.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行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2) :41-42.

[2]李敏.医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 2006, 13 (2) :15-16.

[3]于荣, 袁怀民.对高职院校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质疑[J].网络财富, 2010 (15) :95-97.

[4]施红, 余文珍, 林雅.双语教学的探索[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 15 (1) :43-46.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篇8

1 双语教学的含义和现状

双语教育又称双语教学, 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 是培养学生能同时驾驭两种语言的教育。其基本特征是, 第二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 而不是教学的内容和科目[2]。我国目前的双语教学大多通过英语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形式, 在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加强专业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以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2 在护理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护理人员短缺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长期存在的医疗难题, 我国的护理服务需求在剧增的同时, 外资医疗机构大量进驻我国, 无疑给国内护理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学习、交流和就业机会的选择。具备护理专业技能和掌握一门外语的高素质护理人员将成为护理行业的高端人才, 这就迫使护理专业教育要跟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 必须与国际接轨, 加强双语教学, 增强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市场竞争力。

3 生物化学教与学的选择

3.1 学生的选择

由于我校高职学生基础较差, 整体开展双语教学可能会造成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差和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等后果, 有针对性地选择我校2014级护理专业高考英语平均成绩较好的2个班级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学生人数共计116人。

3.2 师资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主导, 选择合适的教师是有效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环节[3]。参与双语教学的教师有4名, 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为生物化学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 其英语能力达到开展双语教学的要求;定期开展集体备课, 探讨重点和难点的讲授方式、方法, 分析学生特点, 把教师的科研与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联系起来交流学科最新进展。其他生物化学教师自愿参与集体备课, 积极参与双语教学探讨, 为进一步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改革培育人才资源。同时与班级英语教师积极交流, 探讨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变化。

3.3教材结合我校护理专业特点, 生物化学课程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展, 中文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何旭辉主编的《生物化学》, 共十三章内容;英文教材主要依据教师课件。由于我校高职学生生源普遍较差, 开课就采用全英文讲授学生难以接受, 因此主要依据教师课件, 循序渐进渗透英语于生物化学课堂。第一章至第四章内容主要增加重要知识点的专业英语词汇,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结合课件中文讲授的同时配以简单的英语语句进行讲授;第五章至第九章内容在讲授过程中, 先用中文进行简单介绍, 使学生对背景知识有一定了解, 再结合英文进行讲授, 不断和学生进行英文交流, 鼓励学生开口, 用专业英语词汇说出重要知识点;第十章至第十三章先英文讲授, 再用简短的中文概括重要知识点, 加强学生交流, 要求学生尝试用简短的英语语句描述所学重点。课件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多采用英文表格、数据、图片、视频等形式, 将抽象的生物化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必要时加以中文备注和解释;课后小结采用中文、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总结。最后选取部分章节内容, 要求每位学生查阅相关的英文文献1篇, 组织1次生物化学讨论课, 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4 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在这2个护理专业班级的生物化学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 组织学生阶段性问卷调查和学生代表座谈会, 总体结果显示,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渴望逐渐增强。尤其是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 学生主动获取本领域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增强了学生面对就业的自信心。同时, 通过与英语老师座谈交流, 普遍反映英语课堂效果有所改善, 期末英语成绩与上一学期相比有所提高, 英语课堂的实际应用能力有明显提高。但也有少数同学认为生物化学本身就难学难懂, 双语教学增加了学习负担, 不利于生物化学基本知识的学习。

5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双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 一方面学生基础较差阻碍了双语教学不断改革创新的步伐, 另一方面, 教师整体英语水平不高也使双语教学难以全面实现, 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时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渗透, 而不能过于急躁, 同时, 也督促教师在自身综合素质上不断提升自我。

学生的创造性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知识的渴望和高度理解的悟性, 指在学习和研究中产生的灵感、丰富的思考和想象力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4]。本研究通过双语教学的初步尝试, 护理专业学生对涉外护理产生极大兴趣, 对生物化学发展的最新前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潜力, 把以往呆板枯燥的生物化学课堂变成了集趣味性、知识性、研究性于一体的教与学相互促进的生动、活泼的课堂。

此外, 双语教学对教师要求的提高,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本专业知识, 而且要求教师英语水平也比较高, 用专业词汇和语言表达、解析专业知识, 这就激励教师不断学习, 跟进学科发展的最前沿,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探讨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性思维。双语教学给予了教师新的任务与使命, 同时也赋予了双语课堂更多的创新与特色。

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中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存在课程难度大、学生基础差异大、教材选择的困惑等[5], 我校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注重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 避免过于注重英文语法与翻译, 避免走入双语教学的误区;在逐步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创造性思维, 不断发挥创新精神的同时, 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新途径, 为我校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开展增添新的教学模式, 同时提升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朱甫祥.“渗透性”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 2012, 32 (6) :596-598.

[2]李宝坤, 赵丹玉, 柳春, 等.《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 (7) :184-185.

[3]赵青, 黄炜, 章喜明, 等.提高生物化学双语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 2015, 17 (1) :69-71.

[4]丁学知, 许芳.《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 2013, 33 (6) :710-713.

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 篇9

一、课件的设计

有机化学是一门容量大、内容丰富的课程,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的本科生有机化学课程总学时数为108学时。采用双语教学后, 在学时不变的情况下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难度很大。另外, 从学生方面考虑, 如果一开始就完全采用外语原版教材恐怕学生难以接受, 产生畏惧情绪, 导致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操之过急反而难以保障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通过研究后认为, 授课教材仍然采用以前的中文教材, 但是授课课件的设计必须加入专业英语的内容包括专业词汇。经过反复比较, 在参考国外英语原版有机化学教材的基础上, 设计制作适合我们教学的双语多媒体课件。我们的做法是使课件做到与所采用的中文教材保持内容的一致性, 长此下去, 学生通过课后进行中英文的对照、复习, 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可逐渐熟悉和接受英文的教授, 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二、课外教材的选定

选择一本合适的课外英文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机化学的原版教科书非常多, 我们在参考了多本英文教材的基础上, 选择了美国V irginia大学Francis A.Carey编著、The M c G raw Com panies出版的有机化学教材[1], 现已有第七版, 该教材具有再版次数多、内容更新快、融入学科发展最新发展成果、重点内容突出、教材内容丰富、有例题及习题解答过程、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等特点,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外文原版教材可以免费从互联网上下载, 无需购买昂贵的原版英文教材。这样可以使学生们读到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享受纯正英文的同时, 更多地掌握有机化学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

三、课堂讲授语言的把握

课堂上教师授课以汉语文和英语进行, 考虑到听、说英语是学生普遍的困难, 授课时教师以汉语为主, 辅以英语, 并注重专业词汇的介绍。但在某些特殊知识点的讲授上, 可以突出英语。例如, 在讲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时, 我们首先介绍中文命名的法则后, 还要介绍英文命名法则, 侧重介绍中文命名和英文命名的不同点。目的是使学生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中英文名会认, 会写, 并会互相转换;此外, 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和反应机理的介绍, 也要突出英文, 尤其注重英文专业词汇的使用。用英语教学不可操之过急, 需要循序渐进, 待学生慢慢习惯用英语教学后, 可以增加英语的使用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 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 可请同学在课堂上以英文回答, 这样对于同学说英语的能力也是一个锻炼。另外, 可以在课堂上简单介绍一些专业术语。例如:有机化合物 (organic com pound) 、无机化合物 (inorganic com pound) 、结构 (structure) 、性质 (property) 、反应物 (reactant) 、产物 (product) 、取代 (substitute) 、加成 (addition) 、产率 (yield) 、溶解度 (solubility) 、纯化 (purify) 、分离 (separation) 、结晶 (crystallize) 、异构体 (isom er) 等, 这些词汇在教学中经常使用, 学生很快就可以熟识了。对于一些构词法的规律, 如前缀chloro代表氯, carbon代表碳, brom o代表溴, oxy代表氧, hydro代表氢;再如后缀ane代表烷, ene代表烯, yne代表炔, ol代表醇, am ine代表胺, oic acid代表酸等;再有与数量有关的专有词, 譬如:m ono表示“单”、“一”, di表示“二”, tri表示“三”等, m ethyl (甲) 、eth (乙) 等。学生掌握这些规律之后, 就可以轻松记忆许多相似的大量专业词汇。

四、课外英文文献的查阅

为了提高学生们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 我们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课外英文资料的查阅任务, 促进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电子文献资源等各种途径, 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相关的专业知识, 跟踪和了解世界范围内发展迅猛的学科前沿和新的知识增长点。虽然学生们暂时对查阅的资料理解有限, 但通过查阅过程的实践, 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兴趣。

8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较大的收获”, 较大地增加了学习和应用专业词汇阅读的自信心, 90%以上的学生认同了我们的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中, 学生面临着学科知识和语言的双重难点,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双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的成败[2]。作为尝试双语有机化学教学的教师,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也需要勇气。教师要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动力。由于双语教学难度要大大高于母语教学, 而且目前尚缺少大量成功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 因此, 双语教师在备课方面负担重、压力大, 这些具体的困难要求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教学能力, 敢于面对困难, 勇于探索。

摘要:在我校本科专业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基础上, 阐述了作者在进行双语教学探索过程中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有机化学课程,双语,探索

参考文献

[1]Francis A.Carey.Organic Chemistry.<Seventh Edition>, USA:The McGraw Companies, 2007.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篇10

(一) 双语教学的作用

当前, 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加上学科专业英语的训练缺乏, 造成大学生英语等级证书样样齐全, “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却比比皆是, 化学专业的学生看不懂英语原版专业教材和专业外文资料, 甚至不会写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这些显然背离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中学教师的重要基地, 肩负着造就21世纪新型人才的重任, 因此要改变专业课教学观念, 加强实用性英语教育, 在非英语专业开展双语教学。

(二)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后的中学化学教材列举了许多常见化学术语的英文表达, 这无疑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实施中学化学双语教学的初步技能, 而掌握常见化学术语及原理的英文表述则是中学化学双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有必要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化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的英文表述, 从而为毕业生适应中学化学双语教学奠定一个良好、扎实的基础。

(三) 生物化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适宜性

开展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非母语进行思维, 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自由切换, 成为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国际性人才。当前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着师资有限的困难, 因此在双语教学中确定优先实行的学科十分必要。首先, 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应该具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 专业术语的表述和理解应该较为一致。在这个意义上, 化学、生物技术、物理、数学等学科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首选。其次, 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及其在高技术领域的战略地位也是双语教学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生物化学作为跨越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的边缘学科, 与世界科技前沿及发现密切关联, 并且许多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刊出;此外, 由于学科发展迅速, 生物化学的许多专业词汇不断涌现, 很多新生词汇还没有一个较为妥帖或公认的译名, 甚至有些还没有译名, 在这种情况下用中文交流很容易引起歧义, 而用英语表述则很有优势。因此, 从课程性质、发展态势及其在诸多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来看, 生物化学显然符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科和课程特征。

二、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式

(一) 教材选用

选好双语教学的教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语言的纯正程度和教材内容的新颖程度是教材选用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从这个角度看, 所选用的教材最好是英文原版教材或影印本, 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 国内版英文教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要考虑的因素是教材的知识系统性和难易程度。选用的教材应该基本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 难易适中。基于此, 在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中, 我们采用了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 由英国学者B D.Hames等人编著的《Instant Notes in Biochemistry》英文原版教材。该教材内容新颖, 脉络清晰, 英文表述自然易懂, 且有由北京大学王镜岩先生主持翻译的中译本与之相对应, 学生可以中英文对照学习, 能有效减轻学习负担。

(二) 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既要采用英语课特定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阅读中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词汇, 在听、说、读、写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又要采用专业课教学的方法, 比如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 为学生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双语教学开设初期, 学生难免会由于语言不通而出现思维障碍, 因此, 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 遵循“由少到多、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选择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 即在教学初期, 以汉语讲授为主 (70%) , 辅之以英语讲授 (30%) , 授课当中逐渐渗透英语教学,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专业英语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初期的英语授课应以温习旧课、引入新知和课堂小结为主, 中后期授课则采用中英文交替讲授的方法, 英语授课比例逐渐增加至80%。中后期授课中教师用英语提问并引导学生用英文思考和回答问题, 多媒体课件也以英文为主, 有些重要的生化名词则辅以中文解释。过渡型教学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教学方法

1. 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

在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能力, 当出现新的名词时, 先给出中文名词, 再将其英文形式及英文缩写以板书写出来, 并适当地给予英文讲述, 如:氨基酸 (Abmino aci, AA) , 蛋白质 (Protein Pro) , 抗体 (antibody, Ab) 等。这些简单词语通过在教学中经常使用, 日积月累, 潜移默化, 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

2. 把握词根, 扩充词汇量

对于一些难掌握的词语, 可以通过教给学生基础词根、带领学生一起总结生化名词的构词特点和变化规律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语言障碍, 加强其对生物化学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如:糖可以用单词saccharide表示, 根据构词法, 在词根saccharide前加不同的前缀就构成了:

单糖monosaccharide

双糖disaccharide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生物化学教材中大量生僻而冗长的专业词汇, 加强学生对专业词汇的理解, 扩大专业词汇量, 在生物化学的双语学习中攻克语言关。

3. 参与式教学, 加强师生互动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难度较大, 所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针对那些教学难度较小、学生有相应知识背景的内容, 笔者通常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即在前半节课讲授本节课重点内容, 后半节课安排学生就几个问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用英文阐述本组观点, 最后通过老师总结和点评将论题引向深入。学生的课堂参与,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同时教师还能通过学生的讨论结果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某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阐述, 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4. 学以致用, 融科研进展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中, 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固然重要, 有关学科研究进展的介绍也不可或缺。课堂教学应把基础理论和最新的科研成果联系在一起, 在教学中补充大量有关的科研实例, 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能够使他们学以致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三、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生物化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证明, 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很大的语言障碍,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专业课的学习难度, 但是双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总结专业词汇、语法和句式规律, 使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此外, 许多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英汉互译的方法阅读原版教材,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专业学习, 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生物化学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追踪学科发展的动态, 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申沛, 冯永平.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2) .

[2]梁卫红, 刘洪梅, 杨献光.高校《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8) .

[3]余志君, 张黎.国内近年来双语教学研究评析[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06, (2) .

浅析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篇11

关键词:中国生物双语教学 发展势态 现实问题 建议

双语教学是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兴起的又一股教改热潮,深受教育者的广泛关注。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条件和各方面限制,目前仍有大量问题有待解决。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时代背景、发展势态及现实意义,并结合当前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对于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的定义,《郎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是这样给出的: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简单渗透层次,即教师在上生物课时可以用英语讲述重要的定理和关键词;第二个是整合层次,即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外语表达生物内容;第三个是双语思维层次,即让学生学会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思维,既可用汉语思维方式,又可自由地切换成英语来思考解答生物问题。在这三个层次中,能达到双语思维层次始终是双语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时代背景及发展势态

中学生物双语教学是随着中小学校双语教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中小学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史便是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发展史。

起初,在许多教育工作者看来,双语教学不过是“强化英语” 的代名词而已。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双语教学 一改被冷落的尴尬局面,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江西省教育厅2001年下发了《关于启动中小学英语双语教学实验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从当年秋季新学年始,启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和学科进行中英文双语教学实验试点工作。但是,当前我国的教育仍是以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教育的考试制度和评价机制仍然遵循传统模式。目前中小学的双语教学仍处于探索、论证初期阶段,广大

教育工作者正为大力发展其重要作用而不断努力着。

三、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双语教学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进步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对英语教学和教育整体改革的深入,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双语教学”的尝试,我们可以把英语作为教和学的语言工具,从而促进英语的学以致用和学生的拓展性学习;把英语作为学习的语言工具,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同时,生物双语教学通

过培养学生母语和英语的思维切换,提高运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方式多元化。

四、中学生物双语教学的现实问题分析

1、教师方面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正处于研究探索初期,并非每一个生物教师都能够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深刻含义。对“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内涵,不少教师有着这样那样的偏见。

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偏低,不敢用英语自由发挥,只是机械地套用已准备好的语句。这势必会造成老师与学生之间无法自由交流,失去了必要的互动过程。双语教学决不仅限于教师用英语授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互动过程,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课堂活动中来。切不可把生物双语教学作为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

有的学校聘请外籍英语教师来讲授生物课。但是有些教师的生物专业水平相对较低,不能传授给学生应有的学科知识。在我国,虽然双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范畴,但是它的基本目标首先应是生物教学目标。换句话说,教师首先要保证完成生物学知识的传授。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 教师要精心确定好两方面的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顺利的掌握生物相关知识和规律的同时, 又发展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2、学生方面

学生是限制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双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外语水平。然而,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以高升学率为指挥棒,我国的中学生接受的基本上是“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教育。英语词汇掌握量较大,但运用能力却仅限于阅读和写作,听力和口语水平均较差。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班级学生英语程度的不同,增加一些课外的趣味阅读,补充生物方面的英语科普读物。

3、教材方面

双语教学原则上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但是任课教师选择优秀教材的信息渠道狭窄,国外优秀教材又难以及时、足量、连续供应,此外还存在价格偏高问题,广大学生难以接受。部分学校并未意识到双语教学的真正含义,仍在使用中文教材或不系统的外文参考资料。

五、对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与培养。双语教学对师资具有相当高的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双语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

2.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来说,接受双语教学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语言障碍。

3.充分注重教材的选用。教材是制约双语教学的物力资源,必须认真选择。考虑到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国家有关部门要及时编写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英文教材。双语教学提倡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但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谨慎选择,避免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学生思维障碍。

参考文献:

1. 谢少园.初中生物双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J].科学教育,2006,12(5):16-17.

2. 潘家桢.“双语教学”的内涵及其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3(3):48-51

3. 应秋飞.浅析我国的双语教学[J].文化教育研究,2003(6):276-277

4. 何全旭,吴为民.关于开展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3):115-117

5. 李江波. 在生物学科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尝试[J].才智,2008(16):178.

6. 周文英.初中生物双语教学的几点做法[J].天津教育,2006(4):53-54.

7. 李俊.双语教学的困难及其解决思路[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8(4):66-67

生物化学双语教学 篇12

所谓双语教学[1], 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学科的教学, 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我国及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 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 在教育过程中, 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 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 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实行双语教学, 对于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及主体作用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院校教师的组成结构中, 逐年增多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 一般已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 加之近年来国际间交流、进修、考察机会增加, 很多专业教师也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然而,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上尚欠均衡, 还不能对某门课程在所有的班级均实行双语教学。因此, 选择双语授课的对象尤为重要, 这是双语教学是否可行并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材料化学是大三、大四学生的选修课程, 在其掌握一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英语的基础上, 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 循序渐进的推行双语教学。

2 教学内容的思考

材料化学涉及到金属材料 (metal) 、无机非金属材料 (ceramics) 、高分子材料 (polymer) 和复合材料 (composite) ,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 同时还大量选用了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图片、表格, 若干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 主要为近年来的一些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例如, nanomaterial (纳米材料) 、piezoelectriematerials (压电材料) 、501-gelmethod (溶胶一凝胶法) 、SHS (自蔓延温合成法) 等。这对拓宽学生视野, 进一步扩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 双语教学的开展必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既要重点内容突出,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课程的主线和重点, 同时还需注意课程内容的连贯, 不能出现基本知识点的断链情况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 由于材料化学涉及的知识面广, 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可能与专业的关系不十分明显, 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有所降低, 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2]在授课过程中尽量不搞“满堂灌”, 每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答疑,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鼓励学生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与本学科联系紧密的实际例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会牵涉到民族感情的问题。因此, 在教学中笔者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国内外科学家的爱国事迹, 我国值得骄傲的科技成果, 矿藏宝物等。在讲到相关的定义名称时, 要求中英文名称都要记, 这时补充了一句:“学习英语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 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首先, 努力做好教材建设.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 但考虑到完全采用英文教材的弊端, 所以采用中英两套教材的办法比较好, 原版教材与中文教材各有优势, 选择时参照中文教材的内容和难度, 从多本原版或影印教材中摘选相关内容复印给学生, 并重新编号。中文教材给学生课后自己看, 上课用复印的原版教材以及配套光盘。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能否同堂使用原版英语教材现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差距较大。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应大力推广使用原版英语教材, 进行双语或英语教学, 但不宜全面铺开。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则宜采用中文教材, 适当辅以英语原版教材, 否则可能英语和课程知识均不能学好, 本课程选用《Nanoscale materials in chemistry》英文原版教材。

其次, 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如采用国外原版的多媒体课件和自制的课件相结合, 以进行双语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 充分发挥双语教学的资源优势, 如网络资源, 原版教材中的光盘、图表、照片等等。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比如建立课程网站, 将课程的课件, 丰富的阅读材料, 好的化学网站链接, 课程大纲、进度等全部放在网上.双语教学的学生可免费使用课程网站上的资源.还要跟堂教学并建立答疑制度, 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笔者发现, 这些教学材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并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 熟练教材中的基本方法和公式, 是学好材料化学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上述要求呢?当然不是死记硬背某些概念或公式就行, 而是要在对理论的基本思想、推导过程及适用范围进行明确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运用自如。考虑到学生的听力等问题再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的差异, 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双语教学, 比如对于纳米材料的前沿部分可以用中文讲, 到具体的金属, 半导体, 陶瓷时加入英文讲解, 允许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语言素质及上课内容的难易等具体情况来决定中英文讲解的比例, 不苛求中英文的比例具体是多少, 一切以使教学效果得到和大程度的发挥为准, 循序渐进开展比较好。

最后, 成绩的评定[3]是为了检验学生学科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学习的效果, 鉴于期末考试成绩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 对学生的考核宜采用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 来综合评定该学科的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读书报告和课堂讨论完成情况, 一般要求认真预习教学内容并仔细阅读选读材料和指定的参考书, 加大平时成绩在课程考核成绩中所占的比例, 让学生重视每一节课的学习和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等, 在初期对英文作答者给予附加分, 逐步加大英文题量, 最终用英文作答, 期末考试论文里含有一定比例的英语。从材料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看, 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英文作业, 期末考试要求学生看得懂英文, 用英文或中文作答均可。

4 结语

当然对材料化学教学中使用双语还需在实践中摸索, 不断积累经验.最终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

[2]徐丽英, 田玫等《.材料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体会.高教探索.2007[2]徐丽英, 田玫等《.材料化学》课程双语教学的体会.高教探索.2007

上一篇:视频资源共享下一篇:G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