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生物课教学(精选12篇)
进行生物课教学 篇1
摘要:本文作者试着在生物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 不断摸索最适合我校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关键词:生物课堂,小组教学,合作
现在我以七年级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为例, 谈谈“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过程:
案例:《细胞的物质和能量》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我把它称之为:自学互教小组合作模式。
教学设计构成:为了把学习目标更具体展现给学生, 把每堂课的学习目标都以导学案的形式展现出来, 使目标具体化, 任务化,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上做到知识点通俗易懂, 知识结构清晰明确。凡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会的东西, 做到老师不提示;凡是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 导学案中都有清晰的导线。
教学过程: (1)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教师指导、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研究答案; (2) 合作展示:分配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讨论、各组发言并互评、教师点评; (3) 教师小结; (4) 当堂检测。
用时分配: (1) 自主学习:阅读完成练习12分钟;教师指导完成答案讨论8分钟; (2) 合作展示:分配任务开展讨论6分钟;各组展示研究结论并互评14分钟; (3) 教师小结:4分钟;4.当堂检测:3分钟 (拖堂2分钟) 。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合作小组的构建
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合作学习小组,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外在组织方式。首先, 合理进行分组是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前提。最普遍的做法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 进行固定分组, 即由前后邻座的几个学生组成一组。小组成员以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性格差异等进行搭配, 一般是一个优等生、两位中等生和一位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组成一组。在小组组建之后, 我们积极鼓励各小组制定本小组的包括学业和个人成长方面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以及小组公约, 以便增强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归属感, 强化成员之间的积极互赖。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 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 甚至会有很大差异。第二, 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 学生个别差异, 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 及时地进行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 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 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了解更多的学生, 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第三, 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交流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 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探究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交流员负责向全班汇报交流本组讨论、探究的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 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 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 增强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预习设计
我校对生物学科的要求是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生物课的预习不能占课下时间, 必须在课堂上完成, 因此必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就需要精心、精细地设计预习提纲。学生完成预习提纲后, 先由组长交换检查完成情况, 给出适当的评价得分。学生对评价很重视, 都不想因为自己拖累小组的分数, 所以完成预习提纲时都很认真, 取得了预期的预习效果。
三、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
合作学习的评价与传统教学的评价有很大不同。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更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教学活动则是以培养高素质、会学习的“学生”为宗旨。同时也将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形成“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进步。我采用了分层次评价, 把学生分为A、B、C三个级别, 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A等学生在课堂上发言, 小组团体加1分, B等学生课堂发言小组团体加2分, C等学生课堂发言加3分。此标准可以根据课堂情况适当调整。课前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当堂检测, 题量不能太大,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用于检测课堂学习效果。练习题可以是习题册上的, 也可以是教师自己出的。通常会印成小张试卷, 发给学生。课后批改得分, 结果在下一节课上公布, 小组平均得分90分及以上的加4分, 85分~90分的加3分, 80分~85分的加2分, 70分~80分的加1分, 70分以下的不得分。
进行生物课教学 篇2
同心路初级中学 王慧君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是第八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第一节内容,我的教学思路是本节课涉及的动植物类群较多,知识容量大,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基本的分类方法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以及能力训练,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组内互助,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以导学提纲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的一般方法,并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导入我是根据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集市商品的分类摆放,自然的引入本节的课题,接着让学生先自学解决学案上的问题,然后小组组内互助,对组内仍有疑问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全班的交流讨论,我适时进行指导点拨。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探究学习,我按照课本安排的顺序,分别进行“植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的小组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都有意识的把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放在首位,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无论问题的提出还是问题的解决,都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自由的和谐的氛围中,主动的去观察、分析、发现、交流,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启发、诱导、点拨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后能力测试中,利用学生掌握的生物分类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业是实践性的,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调查学校的植物,并进行分类。
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生物学概念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也是学生进一步探究深层的生物学现象与规律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的从概念的引入入手,合理运用各种方式,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全方位的去培养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如何有效进行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合理运用各种方式,精心引入概念
学生接触生物学科,首先接触的是概念。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开始,也是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开始。概念引入环节的好坏,将影响着学生的后继续学习以及各方面,如何潜移默化并有目的地将概念引入学生思想意识,对学生非常重要。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概念时,一定得从概念的引入环节入手,精心设计各种引入方式,搞好概念的引入,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概念的引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直观引入概念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事物和现象,完全可以拿去类比解释一些抽象的、微观的事物和现象。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如实的把握好这一方式,根据相关的知识合理运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形象、直观的给学生引入新概念。例如,在讲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由于细胞体积小,肉眼看不到,那么怎样让学生形成一个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呢,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长时间不洗头,不洗澡的时候会发现有许多皮屑,这些皮屑是从哪掉下了的?学生就会说:“从自己的身上”,这时就引入这些皮屑就是由死亡的细胞构成,它们构成我们的身体,是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这样,有效的将抽象、学生难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在帮助学生形成相关概念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从而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2、运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概念
生物知识也和数学知识一样,新旧知识间必定存在某种联系,教学中,教师应如实的把握好教材,把握好初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积极、合理的运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导入新概念,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也能不断的认识新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这一知识点时,如果直观的给学生讲述概念,教师很难阐述清楚,学生也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旧知识“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人和动物食用了有机物后进行消化吸收,转化成各种能量。如:吃完饭后感觉有力量了,给学生讲解,这样,轻易的将不易直观表述的抽象的化学能表达出来,学生也很容易接受并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新概念,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也使学生加深了新知识的印象,掌握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3、创设情境引入新概念
在初中的生物概念教学中,很多简短的概念都可以拓展出很多知识点,如果光靠教师口述,学生会渐渐感到乏味,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情境来导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对初中学生来说,能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即基本上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是通过探究性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三个演示实验得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积极地给学生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验及观察过程中渐渐了解有关的产物和原料,再引导学生将这些实验结论归纳在一起,找出内在联系,光合作用的概念便水到渠成。除此之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创设一些实践、问题、生活等之类的情境,认真做好概念的导入,提高教学质量。
二、深入分析概念,加深理解
概念的引入是前提,概念的深入分析、加深理解和运用才是关键。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有很多意思相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生往往存在难以分辨,模糊不清的印象,记忆时也容易混淆。但是,这些概念却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难点,也是学生极易失分的误区之一。教学中,教师在搞好导入的同时,教师还应深入的分析、讲解概念,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思、运用来加深理解这些概念。在完成章节知识的教学后,教师要对那些相邻、相对、并列或从属的概念进行类比、归纳,根据它们的逻辑关系,用一定图式组成一定序列,形成概念体系。如:用概念图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框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形成该主题的概念网络,把学生感知“孤立”、“散装”的概念纳入相应的概念体系之中,让学生获得一个条理清晰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进一步巩固深化已学概念。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这种做法还可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能够将它们科学有效地区分,使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更清晰,能有效促使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结: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质量,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创新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皓帆.谈谈稚化教学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硅谷,2009(19)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 以自己经历的教学过程为思维对象,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结果等进行回忆、思索、审视和评价的思维过程, 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教学过程的反思, 二是学习过程的反思。本文主要与大家一起探讨教学中的反思。我把教学反思分成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学情”是指上课前对所设计的教学预案进行再思考。它是教学的前瞻性行为。课前的反思是一种有准备的反思, 实际就是备课阶段进行反思, 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 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上。俗话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打仗是这样, 教学也是这样。在课前当你对教材内容全面的思考以后, 你就能从情感、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检索目标的适宜度;在课前当你对教学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 “教什么”的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明确, 整个活动的教学“主线”就不会有偏离, 也不会出现一些无效的环节;在课前当你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有了细致的分析以后, 你就能对教学的策略运用, 环节安排上“胸有成竹”;在课前当你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现有经验有了深入的了解以后, 你就能更好地找到学生与教材的“对接点”, 让教与学都变得更加有效。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只有全面了解学生, 才能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花很大力气课前精心备课, 可真正在课堂上却并没有收到意料之中的效果。其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很好地“备”学生。所以, 我在授课前首先要了解学生以下几方面情况:学生有无与本课相关联的知识储备, 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学生是否尝试过, 哪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 哪些学生需要多加鼓励,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 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课前反思“学情”只能从这些最基本的入手。比如在上《人的性别遗传》时, 首先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 (1) 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 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所以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真正领会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 一切的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两点进行。因为染色体是肉眼看不见的抽象的概念, 特别是学生对这些知识更是了解甚少, 老师知道了这些, 心中就有数, 因此我在备课时我就准备了: (1) 男女23对染色体对比的资料, 学生通过分析染色体组的图片, 清楚男女性染色体图的组成。 (2) 为了加强学生对性染色体的认识, 我又叫学生用卡片绘制作了男女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 分别标上X和Y, 收集上来。 (3) 为了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我把收上来的卡片放在讲台, 叫学生随机抽取卡片组合起来, 这样, 学生就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课中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 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课前反思“学情”是否合理, 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课中反思的。
1. 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了吗?
(1) 活动目的要明确, 要坚持“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使活动具有教育意义, 并适合于学生; (2) 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 真正反映生活经验和学科特点, 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联系; (3) 活动的品质要高, 要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 从而支持高质量、高水平的动脑思考。比如, 在上《人的性别遗传》时, 我叫学生用卡片绘制作了男女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 分别标上X和Y, 这是一项很简单的活动, 每一个学生都会动手去做, 而且都会做得到, 再画的过程中就自然地掌握了X和Y性染色体的区别, 这是课前反思“学情”里我们已经考虑到的, 但在绘制之前教师应当先把体细胞XX和XY如何变成生殖细胞是:X、X和X、Y解释一下, 在上课时, 我把卡片收上来时, 就问学生是不是随便把这些卡片平均分成两半就可以呢?这时学生就会动脑筋来回答, 这时便加深了这知识点的理解,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 我把卡片分成了两组, 一组是男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卡片, 其中X和Y的比例必须是1∶1, 另一侧放女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卡片。这样不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了吗?
2. 学生参与学习了吗?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很多教师慢慢由课堂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但“师道尊严”的架子一直没放下, “习惯”让孩子们敬而畏之。所以, 我经常在课堂上去观察、倾听、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从而调控教学, 照顾差异, 发现“火花”;倾听学生的心声, 尊重学生的表现, 既进行认知的交流, 又进行情感的交流, 既通过语言交流, 也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 在执教《人的性别遗传》时, 讲到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时, 有一位学生在座位上轻轻说了一句:“我外婆生了八个舅舅却生了我妈妈一个女的。”我就抓住这句话让学生们讨论:这位同学的外婆生了八个男的, 一个女的, 能否说明生男生女机会不均等呢?在学生讨论时, 我观察各组探讨的过程, 并参与到他们的讨论过程中, 在这恰当的时候我就讲述古时候女人如果生不出男孩遭受的种种苦难, 趁机教育了学生不学文化的可悲, 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学习的伙伴, 愿意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三、课后反思
在上完一节课后, 真的应该静下心来, 好好地想一想这一节课的过程, 拿起笔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成、败、惑、感记录下来。
1. 记下成功点。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预设活动, 成功是主要。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 比如, 教学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及时记录下成功之处, 以利于今后教学中能借鉴汲取, 事半功倍。坚持不懈, 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就像上《人的性别遗传》时这个学生说的, 外婆生了八个男的一个女的, 其实就是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质疑, 我就这个问题乘机给学生讨论, 得到圆满解决。于是我下课后就在本节课的课后反思中写到:教学中应善于捕捉学生的一言一行。
2. 记下失误点。
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 可能是因为教学设计时的失误, 也可能是教学活动流程中发生的意外使教学偏离了预设, 记录失误之处, 一是便于教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及时弥补, 二是有利于今后教学中能思考改进方法, 回避同类问题。其实, 在教学《人的性别遗传》时, 在利用卡片模拟随机受精的过程时, 也存在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 卡片用的纸张厚薄大小应当由老师事先准备好, 否则会存在一些实验误差, 我就把这些都记载在教学反思中。
3. 记下疑惑点。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是个发展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也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在教学中往往有些问题限于教师的认知水平或当前的理论争鸣尚未清晰, 而使教师觉得疑惑:对还是不对, 好还是不好?记下这些疑惑, 以待日后钻研, 或请教专家, 或再学习研究, 对教师将大有帮助。比如, 在上《地球上生命起源》时, 有的学生就当堂问我:老师, 地球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就回答:老师目前也弄不清楚, 有待于以后你们去探究。
4. 记下感悟点。
在教学活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 有一些未及预设到的偶发事件, 往往会诱使教师不由自主地产生教学机智和灵感, 若不及时记述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记录下这些智慧的火花, 既能提升教师御驾课堂的能力, 也是让你享受到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维峰, 范文俊.也谈教学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7 (7) .
[2]封喜桃, 杜国莉.教学反思: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 (5) .
进行生物课教学 篇5
福兴中学:朱秀娟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就应善于关注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学本身的魅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只有抓好课堂这块教学主阵地,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一、在教学中适当穿插游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让学生参与到一种体验性学习得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将得到展现:譬如收集和整理材料、表达交流、分工合作、表演及应变等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之际,也一定要给予学生的表现作出一个中肯的评价。接下来举一个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例子。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节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较抽象,中间还穿插了一个实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学生可能会侧重于实验观察,而忽视另一个重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但这两者是并重的,不能忽视任何一方。据此情况,我决定用角色扮演——“猜猜我是谁”这个活动来巩固和深化这个重点内容。
在学习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后,笔者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张硬纸板(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请七位同学上前,每人随机摸一张,根据摸到的硬纸板确定自己的角色。先由扮演细胞核的同学开始:“在植物细胞中我是核心人物,我控制着其他人物,大家猜猜我是谁?”“细—胞—核!”(此时,学生的兴趣空前的高涨,气氛热烈)对了!然后,由这个同学将硬纸板(细胞核)贴在黑板上,退到一边。接着,其他六个角色依次进行。当然,这些角色在描述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全面的地方,再由其他同学举手补充,或者由我适当加以点评。
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插曲:扮演液泡的同学,上来后张口就说“大家好,我是液泡……”“哈哈……”在座的同学一起大笑起来,我也忍俊不禁,同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那位自称为“液泡”的同学,自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只见他沉思片刻后继续道:“既然我已经承认了自己是液泡,那现在请大家说一说我应该有什么样的功能呢?”下面同学反应热烈,挣抢着回答他的问题。最后他还不忘补充一句“大家不要忘了,植物细胞想要喝水还要靠我呢!”。此时我都有点感动了:为他的随机应变和自信!掌声经久不息。
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能巩固知识、调节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兴趣,挖掘出学生潜在能力。
二、充分利用生物学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窍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等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所以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实验是不行的。同时,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掌
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基本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完“探索生命的方法”和“植物的呼吸作用”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开展了一些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实验,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探究柑橘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保存时间最长?”,先由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哪些条件可能会影响柑橘的保存;应该怎样设计对照实验;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然后分组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探究同样大小的新鲜柑橘在下列三种不同情况下的保鲜效果:(1)室温,低温;(2)隔绝空气,不隔绝空气;(3)干燥,湿润。同时要求学生把实验结果(现象)设计成表格,观察实验后再填写表格。最后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柑橘保鲜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适宜的湿度。
探究式实验设计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真正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使他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升华。
三、引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达到知识共享
合作学习是国际上最流行的教学策略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典的教育名著《学记》就有“独学而无人,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有差异,所以他们的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这时,让学生互相说出理由,不仅会使问题越辩越明,而且学生间的包容意识也会得到及时的培养,学生间的对话精神也会得到积极的发扬,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
如笔者在教《远离烟酒》《拒绝毒品》等一类课时,笔者首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收集有关烟酒、毒品对人体危害等相关信息资料,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做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交流、讨论;交流结束时,笔者将学生的成绩给以肯定。同时征求学生的意见,将大家收集到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办一份有关烟酒、毒品对人体健康危害为主题的手抄报,在校园内办一个手抄报展,展览结束后,还可以将你的手抄报送给亲戚、朋友看,让更多的人了解烟酒、毒品的危害。于是小组合作又开始为手抄报的内容排版,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将书本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没有结束,学生不仅获得了保护自身健康的知识,而且还掌握了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欲望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也提供了成功的机
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准备、大胆放手、适度参与、及时指导、巧妙调控、科学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合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物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提出要“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
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最终也是为了将来的生活。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原有的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把知识真正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学习才具有真正意义。
学以致用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例如:学习抗体知识后,笔者设置了一道关于目前热门的话题的问题: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个甲型H1N1流感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答案
D)。又例如,在学习抗体时,笔者联系了高科技在这方面的进展,比如生物导弹(单抗隆抗体)的知识,使知识得以运用,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再如,在讲述环境保护的内容时,笔者提出了: “想一想,2009年2月20日 发生在我们盐城的水污染事件,大家的生活有没有受到影响呢?大家有没有买纯净水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接着让他们经历一次生物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我用纯净水洗脚呢!”,“你真高级!为什么你没有用自来水呢?”,“自来水受到污染了,不能用,有毒!”……以上这些,学生都亲眼可看到、亲耳听到的。亲身体会的生活化的知识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帮助学
生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何进行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 篇6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积极探寻生物实验教学策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成为目前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这一课题他难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在观察时,观察是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相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初中生物实验中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它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方面具有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形式无法代替的功能。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所决定,也是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实验能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能力
实验分析能力是指通过表解、图释记录实验的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
4、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出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必然联系,再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贮存起来。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等都是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体现。这些就构成了生物学的知识体系。这就达到了死的知识学活,书本知识变了自己的知识。
二、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的策略
1、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2、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2)适时地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
(3)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3、注重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有效地配合生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可配合讲授或课堂讨论紧扣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演示实验。演示时机可依不同的教学目的而定,如为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在讲授新课时进行演示以便于导入新课,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理论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可在讲授新课中进行演示實验;另外,在学生实验课上,也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掌握实验方法做出示范。
4、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要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制作临时装片”实验,先将“擦→滴→取→展→盖→染”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教师一边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一边听、一边看、一边仿照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比如,“擦”玻璃片时手不能触及片面;“滴”一滴清水,要控制水滴大小适中;“取”材,要薄而透明;“展”平,防止重叠;轻“盖”防气泡等等。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还能识别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最后绘出细胞结构图。
如何进行生物教学的导入 篇7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 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新教材各章节的设置和安排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只要认真研究教材, 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导入新课。如在讲到“组织和器官”时, 我先提问学生:“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接着问:“微小的细胞是怎样构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植物体的呢?”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片刻后, 我告诉学生:由细胞构成植物体, 先要形成组织, 进而形成器官, 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那么, 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呢?进而转入新课。
二、利用“动动脑”导入新课
新教材中, 每节课的后面, 都设有与过去教材中的复习题类似的“动动脑”这个栏目, 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一些紧扣教材, 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 只要学生积极思维, 一般均能口头答出来。尽管这是课后的习题, 但有的题目也可在上新课前提出来作为创设问题的情境, 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从而为这节课的成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如讲到“茎的结构”时, 我先让学生自己学本节课文后“动动脑”中的第一题“在暴风雨中, 有时大树会被连根拔起, 而树干却很难被折断, 这是什么原因?”学生比较熟悉这种现象, 但要明确回答出来, 必须在学完“茎的结构”之后, 学生思索一会后, 不少人回答“这是因为树干粗大而坚硬”, 我接着说:“树干的茎为什么坚硬, 而小草的茎又为什么柔软呢?”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得从“茎的结构”中去找, 由此导入新课。
三、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新教材中, 从总体设计到具体内容的安排都体现了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的特色, 教材中包括封面封底的彩图, 以及正文的黑白插图若干幅,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这些图的作用。若用形象化、模式化、简明化的图形导入新课, 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 学习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 在讲到“花的结构”这部分时, 因时令已进入深秋, 鲜花少, 不宜运用实物教学, 而这部分的知识又很重要, 怎么办?我选择了课本封面的“金茶花”图导入新课。一上课, 我对着这幅图问:你们知道这两朵花的结构吗?学生每节生物课都接触到这幅图, 却很少有人思考它, 而现在又提出这个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我乘势指出: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学习“花的结构”方面的知识。
四、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情感
具体生动的情境, 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学生一进入情境, 就会与画面, 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学起来必然有兴趣。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 为
(上接第140页) 性, 有助于培养语感、体验课堂内有一股浓情在流动, 让每个学生都感
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 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生存斗争”一节时, 不是平铺直叙地讲, 而是在黑板上展示一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等, 然后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 满山春色, 鸟语花香, 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 你们没想到吧?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地分析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揭示出蛇岛上存在的斗争现象。或者放一段动物世界录像作为导言,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利用类比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生活在生态系统中, 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同一类群中的生物往往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通过类比, 重现“由此及彼”或“由彼及此”的联想, 就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授植物类群中的蕨类植物时, 就可以采用与苔藓植物类比的方法进行, 苔藓有茎叶的分化, 但没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的茎叶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苔藓植物没有真根而蕨类植物有真根等。这样通过联想类比使学生获取新知识, 比平铺直叙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此外, 还可以通过典故、谚语、仿生学、广告词等知识导入新课。总之, 灵活多样的导课方法, 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
高中生物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评价 篇8
取得这样的变化, 对于高中生物教师们来说还不是欣喜的时候,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 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进步是值得欣慰的事, 但同时如何巩固现有的改革成果, 也成为摆在广大高中生物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涉及教学改革能否深入开展, 能否走得更远。这项工作直接指向的是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是为了教学改革的延续和教学改革成果的巩固。教学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对学生的评价, 促进学生对生物的学习, 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使学生形成了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树立了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进而推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那么在新时期如何进行高中生物有效教学评价呢?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认真观察高中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展开及时评价
1.及时观察和评价
教学改革的方式, 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采取怎样的学习策略, 是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 都会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出来。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直接关系教师教学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效果, 所以我们进行教学时要格外留意学生的表现, 要对学生展开观察。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运用观察的方法, 了解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看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课, 有没有随着老师的讲解而认真思考, 在小组合作中有没有讨论问题, 有没有参与合作学习, 等等。对这些, 教师要细心地观察, 同时在教学中及时作出评价, 目的是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在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听讲, 教师不要直接批评, 而应该表扬其他好的学生, 则会对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起到间接的批评作用, 这样既不会损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 又对好学生进行了表扬,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讲课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肢体语言, 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或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提醒个别学生认真听课,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进行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时, 要以正面教育为主, 在表扬表现好的学生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生,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通过课堂评价促进了学生的进步, 同时使自己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我们可以把掌握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反作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 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活动进行适度调整, 使之更有利于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
2.规范课堂行为评价标准对高中生展开科学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 进行科学的课堂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行为评价标准。利用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评价标准对学生展开评价, 可以使课堂评价更科学更具操作性, 在利用课堂评价标准进行课堂评价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评, 再小组互评, 最后教师评。这样可以避免评价的片面性, 有利于评价的准确性, 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展开科学有效的评价。
二、对高中生作业进行评价
高中生的作业反映他们的学习状况, 每个学生每天都要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作业情况, 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并且可为教师提供评价学生的大量信息, 如:学生学习的效果怎么样, 学生学习的态度如何等, 也为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改善教学过程提供了客观依据。那么教师可以采取那些方法对学生作业展开评价呢?
1.对高中生的作业进行星级评价
我们可以给学生的作业评星, 比如:全对、书写整洁为5颗星, 有错题的可以减星, 视错题的情况给予不同数量的星星, 然后教师将学生获得星星的情况在教室中进行公示, 起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2.个性化的评语
我们在判作业时要充分发挥评语的作用, 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评语, 好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我们的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的作用情况更要具有个性。具有个性 的评语会使学生乐于接受, 从而促进学生进步。
3.定期开展作业评比
为使作业规范化可以定期举办作业评比。展出的作业要选择写得较好的学生的作业, 让其他学生参观, 起到宣传、教育和学习的作用。同时可以举办畅谈会让学生说说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样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 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通过考试成绩合理地评价高中生
虽然现在正在推进教学改革, 但是传统的考试并没有被取消, 仍然是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的指标。我们要合理利用这些考试, 为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对基本技能的掌握, 为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数据。通过单元考试或期末考试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我们要 清楚,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成绩只能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参考, 并不是学生评级的全部内容。教师还可以综合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
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 篇9
一、通过多媒体运用, 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多媒体的运用包括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VCD光牒、计算机等现代的多种媒体, 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从多方面、多角度学习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也有利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有利于教师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利用多种媒体,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高, 学习效果好。因为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我们平时无法看见和看清的生物现象和过程, 或者无法听到听清的多种动物发出的声响, 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教学中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 大大增强了教学功能。据教育心理学实验表明, 学习效率同人感官功能、运用多媒体和学习方式有有关, 实验数据如下:
表中说明视觉、听觉在学习中所起作用最大,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则效果最好。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在生物知识学习中涉及到的自然现象, 有很多是学生现在无法观察的, 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重现过去发生过的现象和规律,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通过多媒体进行生物微观知识的学习
生物知识汲及到分子生物学等多很多微观的内容, 受条件的限制, 学生有的是无法用显微镜或通过实验观察的, 通过制作课件就可以让学生看清这些内容, 这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可以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优化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
四、利用多媒体可让实验教学更具直观性
生物学实验可以向学生提供生物界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实验教学与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 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 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实验具有直观性, 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进行生物课教学 篇10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 课程标准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下进行生物教学, 教师要把新课改的理念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采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课堂教学, 并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知识的讲授。只有教师从根本上进行转变, 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调动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参与性, 让学生感到生物课堂的趣味性, 并把生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简单。从而降低生物学习的难度。
在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初中生物教学已经成为每位初中生物教师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也是当今生物教学中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之一。笔者在新课改实施之后, 也曾经迷茫过, 经过自己的探索, 现在掌握了一些生物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下面, 笔者就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程标准中强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由此可见, 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 教师不仅要围绕学生展开, 还要围绕全体学生展开, 要把“让每个学生都学好生物”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首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他们都希望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尊重。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是不平等的。一般情况下, 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最受教师的欢迎和喜爱, 这样的学生也得到了教师最多的关注。而对于成绩较差、比较调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持有一种反感的情绪, 他们不但得不到教师的尊重, 反而会经常受到教师的冷嘲热讽甚至严厉批评。新课改给传统的教学观念带来了挑战。新课改之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中, 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要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 了解他们的心声, 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促进他们共同的进步和成长。对于差生, 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帮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只有这样, 才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二、在新课改下进行生物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 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当中的运用, 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以及简化教学知识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优势。
生物知识比较抽象,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 许多生物知识学生们都没有接触过, 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进行知识的传授, 不但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有时候还会让学生感到更加困惑, 增加课堂教学的难度, 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运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 可以把生物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色彩绚丽的图片、形象的动画效果等从形象上感受生物知识, 获得直观上的认识, 进而把感性上的认识深化为理性上的认识, 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 巩固了对知识的记忆, 提高了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细胞的分裂”、“血液循环”等知识时, 教师可以事先制作成Flash动画,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展示, 在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时, 进行知识的讲解。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知识的模拟, 使知识由难到易, 由繁到简, 简化了知识的学习,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改下进行生物教学, 教师必须形成“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的思想观念, 时时刻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学生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能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才会增强, 才能够为今后走上社会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主质疑、自主调查、共同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在此过程当中, 教师要对学生合理引导,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 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有所增强。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进的今天,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把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真正贯彻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 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摘要:生物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对生物学习不感兴趣。在新课改之下,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初中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进行生物课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过程性评价 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教学,目的就是培养高中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常用手段,实验教学,能够激发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能培养高中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对于生物实验课堂来言,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问题。(1)课堂纪律差。学生难得有机会在实验室做实验,对那些实验材料、仪器、药品等比较好奇,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桌位上讲,课堂乱哄哄,这些学生不听老师讲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以至在自己进行实验时遇到困难不能解决。因此,许多老师习惯用“讲实验”来代替“做实验”。(2)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由于初中阶段生物不是考试科目,许多学校不开设生物课,即使开设也只是给学生画一下重点,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应付考查。因此,这部分学生基础差,对高中生物没有正确的认识。(3)学科的课时有限,分不出时间来做实验。由于学校给生物安排的课时太少,仅仅只够完成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4)缺乏专门的实验员,缺乏一些先进的实验仪器。尽管学校也加强了对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的投入,但是一些仪器还是缺乏,例如选修1中微生物的培养需要灭菌,灭菌需要用到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热灭菌箱,这些学校实验室中是没有的。
我觉得提高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从实验材料来说,有的实验材料相对好找到并获取,如做色素提取和分离时需要的菠菜叶、青菜叶等。另外部分实验材料在获取时需要培养一段时间,例如我们做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时,首先要培养洋葱,等它长出根。部分实验材料因为气候原因,果酒的制作如果到10月份以后去做,一方面葡萄的价格比较高,另一方面气温也不适合,所以我们调整教学内容,在9月份的时候开设这个实验,这样学生实验容易成功。
实验课堂上秩序比较容易乱,因此开展实验课堂教学前,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珍惜为数不多的实验课。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内容的课前预习,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确保整个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采用情景创设,与生活贴近
生物相关实验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比如说苹果放置时间长了会产生酒味,酿酒、酿醋、酸奶的产生都和细胞本身的呼吸作用有关。绿叶到了秋天会变黄,长时间放置的绿叶蔬菜会变黄,绿叶中有哪些色素?贴近生活的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三、让每个学生积极动手实验
小组实验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所有学生能够感受到实验带来的乐趣。例如人教版必修1中“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给每个学生多发几个试管,让学生体验滴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苏丹Ⅲ(Ⅳ)、双缩脲试剂后溶液的颜色变化。又如绿叶中色素分离时,多发些滤纸条,使每个学生体验滤液细线的操作,采用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收获,能够更好投入到实验中。
四、重视过程性评价的指导作用
一个实验成功与否,不能仅仅只看最终的实验结果,实验过程更重要。如必修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的过程非常关键,会影响到最终的实验结果。我要求学生在研磨完以后,观察是否研磨充分,不然即使接下来的三个步骤都是正确的,实验结果还是会受到影响,避免学生做无用论。
五、重视对实验结果的思考与分析
近年来,高考中实验考查比例逐年加重,考查的内容往往是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如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最后制作的凝胶珠不全是圆形,有的带有小尾巴,有的椭圆形。这些都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充分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去对实验提出质疑,并加以改进。对于学生好的想法和思路要及时给予肯定,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晓荣. 浅析如何构建高效的生物实验课堂[J]. 生物技术世界,2013(12):94.
[2] 栾志磊.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分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140-141.
[3] 郭江暖.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2013(5).
进行生物课教学 篇12
一、在新课程背景下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
课堂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要做好导演, 设计师,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首先就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做到心中有数, 来满足好的教育与教学的需求。这里不仅仅指专业技能素质, 更重要的是教师提高课程意识, 认识到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问题最值得探索?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意识, 教师才能在备课、上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时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结果和实效?这是实现整体和长远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从课程意识入手, 可以为教师思考、讨论和理清实际操作中的困惑提供思路, 做到心中有数, 灵活地实施教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的教学效果靠有效的教学目标和对教材的准确理解
1. 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三维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 首先要求目标要准确和明确, 其次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方面。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具体划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而且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目标可阐述如下。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知道光合作用离不开光;说出光合作用的“加工厂”是叶绿体;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能力目标:学会有关光合作用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探究实验, 分析、推导、归纳出光合作用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了解科技对人类的贡献。这样把目标进行了细化, 提出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2. 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刻, 对学生的研究要透彻。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为教师所利用, 但不能单纯地就教材来教教材。如何根据标准用教材呢?作为生物学教师, 要通过生物的教学, 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实就需要我们平常在备课中加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把教材钻研得越深刻, 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 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 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三、构建良好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
高中生心理因素决定他们上课不爱发言, 且由于知识量及难度大, 课堂教学过程常常是教师讲, 学生机械地听、记、练的过程, 这样日复一日, 学生活力缺乏, 沉默少言, 课堂气氛显得过于沉闷。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激活课堂气氛非常重要, 这时教师可借用生态学上的“鲶鱼效应”, 培养一批课堂中活跃的“鲶鱼”- (即好“插嘴”好“接话茬”者) , 通过他们激活课堂气氛, 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 带动全班更多学生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去, 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1. 注重过程教学, 适当进行探究活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 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活动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的过程, 而不是使学生只能顺着教师的思维轨迹去思考。根据教材的具体需要, 在教学过程中, 适当实施探究性教学, 让学生参与,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学生的兴趣更浓, 教学效果更佳。
2. 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既继承又发展。
现代教学理念很多是从传统教学上移形换步而来的, 传统教学也有不少优点, 如讲解分析透彻, 注意内容的条理性, 注重“双基”的训练, 通过引申各类题型和补充练习, 训练解题套路, 以达到技能的提高, 这些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不仅要重视知识的陈述性和逻辑性, 更要重视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旺盛的求知欲。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师应该形成新的教学理念;课前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注重激活课堂气氛;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进行生物课教学】推荐阅读: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学设计10-15
如何科学地进行生物实验设计解读08-25
进行游泳教学06-14
进行化学教学08-01
进行概念教学10-07
进行识字教学10-28
进行整体阅读教学07-20
进行小学拼音教学10-17
进行小学作文教学06-02
有效进行写作教学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