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2024-05-29

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共12篇)

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篇1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起步阶段, 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好奇心旺盛, 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是, 他们缺少耐性, 做事情往往虎头蛇尾。一旦他们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外界的肯定, 那么这种成就感就会激发出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和更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语文教育面临的问题之一是教学过程是依赖传统的教材和教师授学模式, 还是以学生为主角面向生活和实践。我认为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 学生除了要学习基础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 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

语文是一门积少成多的课程, 学生不可能快速地掌握语文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积累。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 基础知识是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基石, 在此基础之上, 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生活的实践, 做生活的有心人, 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 点点滴滴地学习语文。当学生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习知识的时候, 学习就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

一、培养兴趣, 积少成多

小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程, 很大程度是由于初学阶段难学的汉字和拼音, 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学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没有耐性的, 只让他们呆呆地坐在座位上看着老师在讲台指着黑板上的拼音和汉字机械地跟老师读记, 这种方法成效不大。

小学生接受具象型事物的能力强,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的普及应用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充满童趣的识字拼音图来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培养其在寓教于乐的学习环境中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积少成多地掌握汉字和拼音的识、读、写。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任何知识的掌握都不是一朝一夕的, 语文学习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没有牢固的基础是不会万丈高楼起的。

二、制定学习计划,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制定计划, 没有学习计划, 即使目标近在眼前也无法达成。

学习无序是学习的大敌, 对于语文这样一门灵活性很大的课程来说, 制定学习计划是必要的。语文的学习可以分为字词的识读写、句段章的理解与朗诵、修辞的应用、情感价值观的体验等, 这些内容是综合在一起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 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计划, 对各个部分的学习分开掌握, 继而综合深入理解。

科学的学习方法,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语文学习的方法掌握了, 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吃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顺利了, 自然不会对语文感到厌恶。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地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基础。

三、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小学生年龄偏小, 还不能真正地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带给自己的各种感情, 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生活、自然、社会、人类的感情等, 以此为契机, 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 激发他们的兴趣, 培养想象力。

生活是学习的大舞台, 小学生缺少社会经验, 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外出踏青、去烈士陵园祭拜英雄、去养老院看望老爷爷老奶奶, 培养他们丰富的情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行为准则, 这些都是在语文课堂上体验不出来的, 但是这些又都可以回归到语文课堂上, 成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成为学生的生活体验。

四、语文教师的角色和素养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 他们行为模式的原型多是和他们接触的较多的人, 而老师恰恰就是这些人中较突出的一个角色。

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能够被别的老师看出来这是哪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呢?因为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自己老师的行为习惯。

语文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对教学精益求精;同时还要拥有高尚的师德, 爱护学生, 对学生真心实意。

语文教师的修养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广博的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 上升到精神层面就是指语文老师要有人格魅力, 学生第一眼往往不是被教师的知识水平所吸引, 而是教师的气质, 只有这种儒雅的气质使学生折服、钦佩, 学生才会产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期待。

法拉第说过, 我们总是在不断地重复错误——通往真理的终点只有一条正确的路, 但却有999条歧路。一线的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 找到那条正确的路, 找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走出语文学习低效的困境。

进行小学语文教学 篇2

要想写好作文,无外乎多练。我布置小练笔是很频繁的,内容大多取之于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级中出现的事写自己的感想。其实,课文也是很好的小练笔的来源。例:学了《槐乡的孩子》一文后,我便布置孩子们写出自己的感想。随后,再连续帮家长做一个星期的家务,再来写一篇感想。这样既练了笔,又让孩子们真真了解槐乡孩子的了不起。

说真的三年级课本中60%的课文我都让孩子们写过小练笔,而这样太多的练笔孩子们肯定会厌烦,所以孩子们的小练笔,我并没有太多的限制,给予他们自由的发挥空间,字数也不限制,有话时可写多些,没话时也可只写几句话。但一定要写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想。而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待以后进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竞赛中,我们班有三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这除了平时的训练外,对题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

在考前,我上网查找了近几年楚天杯作文竞赛的题目,以及各种针对作文竞赛的评论,随后对这些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再确定了考试题型范围为童话和记事类文章,而写童话的机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专门针对了这类的作文做了训练。我来学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这儿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我的成长,离不开在座各位老师的帮助,在这儿我谢谢大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么问题,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整个语文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大,同时又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很多小学生不会写作文,不知道作文写什么,写出来的作文质量较低。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训练。字、词、句、段、篇、章,从始至终,一点一滴地累积经验,教小学生们识字断句,分段成章。但是对于学生来讲,这还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往往许多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有想法不知道如何表达,语文功底较差,词不达意。这样的问题非常之多,但是小学作文又是语文中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解决这个让老师和学生都头疼的问题呢?在本文中,提出三个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一、观察生活,发现生活

语文离不开生活,作文更是如此。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就会拥有许多有趣的作文素材。写作文需要清晰的思路,这种思路可以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培养起来。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很多小学生写作文,千篇一律,缺少新意。原因就是现在的小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发现生活,放学回来写作文,打开电脑手机百度搜索,或是翻翻作文书直接找素材,这样的方法怎么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来呢。因此,老师要教育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东西,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观察中思考,思考清楚以后作文就可以信手拈来。

举一个苏教版小学语文的作文例子——我的老家,这是苏教版课本小学三年级的一篇作文。那么这篇作文应该如何让小学生们通过观察生活来找思路呢。首先,让小学生们放学回家以后,仔细观察家里的布置、摆设,包括有意义的家具等等,这是老家的环境。其次,仔细观察了解家里每一个成员的外貌、性格,也可以记录下一些家人之间的有趣的事情,这是老家的家庭成员。最后,可以观察一下房子外面的有何建筑啊,树木啊之类的标志性物品,使整篇作文更加有趣。观察完以后仔细记录下来,认真思考,理清思路之后,开始写这篇作文。

二、滴水穿石,注重积累

想必小学生们都明白滴水穿石的故事。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认真坚持的去做就会成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平时的积累对于小学生的写作尤为重要。目前小学生作文中的表达能力不强,成语、歇后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恰当等都是非常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那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答案就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积累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一,可以利用日记积累。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加强小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老师们可以一周布置三到五篇日记来训练小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其二,好词好句积累。老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们准备一个本子,每天都把自己认为优美、有趣、有意义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可以是成语、歇后语,也可以是名人名言,唐诗宋词。每天通过课本、课外书、成语词典等相关书籍阅读一些对写作有帮助的故事、文章,然后将这些好词好句记录在本子上时不时拿出来阅读一下,日积月累,对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其三,老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中较为有意义的段落划出来告诉学生,例如五年级上册中的名言警句等,多多注意这样的写作手法并加以运用。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例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在这里就可以提醒同学们将这句话记录在本子里,有需要时可以加以运用。

三、及时修改,互相交流

小学生们对写作经验匮乏,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求老师在收到小学生们的作文时,及时进行修改。并且要认真修改,将作文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病句、错别字、段落分析等有错误的地方认真做标记,尽快地修改完然后发放到同学们的手中。老师的批评和鼓励对小学生们都非常的重要。不对的地方要适当批评,好的地方要多多鼓励,但是要批评鼓励相结合。发下去作文以后先让小学生们之间进行互相交流,讨论出修改意见。然后认真修改,将修改过的作文再次上交,老师看完之后,进行师生之间的意见交流。多让学生们自己认识到错误在哪里。老师和学生要做朋友,拉近师生关系,对于小学教学有着莫大的好处。这样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非常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也能够及时改进,下次不再犯同类错误。而相互交流,可以使作文教学更顺利的开展,何乐而不为。

以上三点,便是我对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的建议。每一个建议都是根据小学生语文作文的现状进行提出。如果能够认真做到上面提出的三个建议,就可以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进步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可以使小学生的作文更加真实生动,读起来别有一番趣味。日积月累好词好句,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画龙点睛,使作文更上一个层次。及时修改,互相交流,不仅是老师和学生做朋友的一个良好机会,更可以使老师及时意识到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作文中错误的发生原因。总而言之,做好这三点对小学生语文作文教育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游江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2016(02)

[2]魏孝梅.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5(12)

[3]刘键.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J].新课程(小学).2015(12)

[4]潘莉.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方法剖析[J].科技视界.2015(36)

[5]高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12)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篇4

作为一线教师, 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才能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起来, 使识字成为学生愉快的经历呢?为了让学生多识字, 并且不把识字作为一种负担, 而是从内心喜欢语文, 乐意识字,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做好课前预习。

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而在识字教学中, 以往的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唱主角, 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 自然会学得枯燥和乏味。针对这种情况, 我便开始试探着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 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慢慢地我发现, 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的活跃了, 课堂上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 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了。而且课堂上多了很多的“小老师”, 他们会把自己在预习中好的识记方法和同学分享, 也可以在课下进行有效的一对一的帮助, 这样掌握快的学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掌握稍微慢的学生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学习压力, 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学习基本笔画的写法和认识。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基本笔画组成的,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认识笔画和写好笔画是识字、写字的基础。认识和掌握“点、横、竖、撇、捺、提”几种基本笔画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这几种笔画的写法规律是:“点”要顿, “横”要平, “竖”要直, “撇”出尖, “捺”尾大, “提”向上。除此之外, 写这些笔画时, 不同的笔画下笔和起笔的轻重力度也不同等。

三、掌握几种常见偏旁部首的变化规律。

汉字的偏旁部首多数是由独体字构成, 如禾、木、火、米、又、失、王、牛、几、竹、羊等。这些偏旁部首看起来很复杂,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它们之中的规律, 就会由复杂变得简单。具体如下:

1. 部分独体字做偏旁时, 最后一笔要由“捺”变“点”, 如“禾、木、火、米、又、失”等。

2. 有的独体字做偏旁时, 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 而且笔顺也要发生变化, “王、牛、车、土、子、正、马、工、里”等。

其中“牛、车”做偏旁时, 不但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 而且第三笔还变成了最后一笔。

3.“几、月”在汉字中处于不同位置时, 笔画有变化, 如果“几”在汉字的上半部时, 第二笔是“横折弯”, 如“沿、没”。

如果它在汉字的下半部, 那原来的笔画就不变, 如“亮、抗、坑”。“月”字在汉字中处于左右结构时其笔画没有变化, 如“朋、肚、肝”。而处于汉字的下半部时, 它的第一笔由“撇”变成“竖”。如“有、青、育”。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 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四、联系生活识字。

1. 创设生活场景, 营造识字氛围。

新课程中有许多识字课, 都与生活紧密相连, 上课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相关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轻松地识记汉字。如:上一年级上册的识字课《自选商场》一课, 我就把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尺子、作业本等带进课堂, 充分地营造了生活中那些自选超市的情境。布置好后, 我请了几个学生当营业员, 给物品进行分类, 使超市的摆放井然有序。然后再请几个学生当顾客, 进行挑选物品、购买物品的活动。学生拿着贴有生字词卡的包装袋去取相应的货物, 学生想要找准货物, 就必须牢牢记住包装袋上的生字。这样, 学生挑选商品的行动就变成了他们识字记字的过程, 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再如《菜园里》一课, 我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 再在黑板的前面摆放上各种蔬菜, 把教室布置得像菜园一样。上课时, 我请学生走出座位,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认一认, 熟悉蔬菜后, 再给这些蔬菜贴上标签。贴标签就必须要认字, 这样自然地认字, 学生就好像在菜园里劳动一样, 识字也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2. 在课外生活中识字。

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 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 它是课堂识字的巩固与补充, 因为生活是个大课堂。比如:大街上的广告牌、路旁商店的名称、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纸、饮料瓶、牙膏盒、说明书、废旧报纸、同学姓名等, 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材料。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字就读一读, 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一问、查一查,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 为了增加趣味性, 也为了进行宏观调控, 我还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识得的汉字收集起来, 制成识字本, 带回学校交流、展示。

五、用顺口溜、谜语等形象化的语言, 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掌握生字。

1. 用顺口溜识字。

如在教学“青、清、请、情、晴、睛”这组字时, 我编了一句顺口溜:“草青青, 水清清, 请你来, 做事情, 太阳升, 是晴天, 看东西用眼睛。”学生读来顺口, 又从字义和字型上区分了这组字。这种识字方法, 生动有趣,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单纯的读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2. 根据字型的特点用谜语识字, 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例如, 学习“飘”字时, 我用边说儿歌边写字的方法出示生字, “西二小, 真轻巧, 风一吹, 它就飘起来”。孩子们哈哈大笑, 很快就记住了“飘”。再如教“坐”字时, 我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 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我再问:“你们现在是站着, 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我说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坐”字, 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 字型与字义就自然而然地掌握和理解了。

六、合理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 寓教于乐。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趣味作文教学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00-02

作文教学历来被认为是“混沌一片,走投无路”。从目前的现状而言,作文教学是老师头疼、学生更头痛的事。一到作文课,学生“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破钢笔头”,或干脆“索然无味,面目可憎”。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内容,多种多样的作文训练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1.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鲁迅先生说:“如要写作,第一需观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积累材料,不但要培养学生多观察的兴趣,还要培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只要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处处可观、处处有素材。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叶落、四季变迁、花鸟虫兽、山川河流等事物,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看、去听、去想,他们就会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现,找到写作素材。随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这样写作文时,就不会头脑空空,无从下笔。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完《第一场雪》这篇课文后,引导他们背诵课文中描写雪的内容,恰好几天之后,也下雪了,我就组织学生走出教室,置身于雪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去体味自己在雪中的感受。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描写雪的句子来。随后,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不少学生会把课文中描写雪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写出了雪中的校园之美及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好奇喜新、爱玩好动的天性,我还组织学生养花种草,饲养蚕、小蝌蚪等小动物,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然后在课堂上组织讲述比赛,看谁观察得最仔细致,讲得最生动。让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2.强化训练,加强口头作文训练

口头作文锻炼学生构思成文的能力,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或者午读时间要求学生讲一则寓言或一个小故事,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有头有尾。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生活,注意看书收集素材,以便在训练中“大显身手”。通过这样的口头表达训练,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每次的训练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要求组织口头发言。比如要求他们推荐一本读物时,既有概括介绍,又有重点评析,在重点评析时,可以读读讲讲。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阅读,找重点,抓关键,进行概括归纳,既运用了语文课及其他学科所学的有关知识,又锻炼和培养了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3.激励评价,在批改中给学生以信心

俗话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然而教师批改、教师评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然而,处处以教师为主题,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再说,由于学生缺乏参与意识,因而,虽然教师评改花了不少心血,但收效不大。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习改文,在改文中学习作文。教师可先示范评改,把修改的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渔,然后采用师生共同修改,同等水平的互相改,小组集体改,放开手脚让学生自我修改等。每次作文之后,我坚持让学生互评互改,而在互改之前,我则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引导全班学生评议,让他们改有所依,教给学生一个评改的标准,再让小组内交换作文互相阅读,读后初步修改,然后交流修改意见并写出习作点评,应尽可能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在批语中给予激励评价,哪怕是写作中的一个句子,都不应放过,让学生真正的感到写作的乐趣。在互评互改后,我让他们再次阅读自己的习作,及时表扬改得好、有进步的学生,并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这样做,不但使学生发现自己本次作文的优缺点,还将自己的习作水平提升到另一更高层次。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探索,取长补短,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多读多思,促进阅读带动写作

古人云:“要写好文章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读是写的基础,要使学生有材料可写,阅读是关键,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作基础,学生的写作就是一句空话。如果学生阅读的范围广,拥有的材料多,写作时,便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否则便会捉襟见肘,左右为难。因此,我从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促使学生多读、熟读,利用课前5分钟、晨诵、午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分享美文、讲故事、谈天说地、读书汇报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切实看到读书有用武之地,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有教育启发意义的优秀图书,鼓励学生读些国内外的文学名著,像童话、寓言、故事、诗歌、小说等。引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做到读有所获,从而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正迁移。加强对学生进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育,加强读写结合的指导,如:摘录精彩片段、根据原文改变故事、续写故事结局、写读书体会等。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的头脑储存了大量的信息,为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存宝贵的财富,写作起来可以顺手拈来,妙语连珠,从而提高了作文的能力。

5.坚持日记,鼓励学生自由练笔

多渠道地进行练笔训练。俗话说:“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因此,在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多渠道的练笔。如: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写日记两至三篇;搞了课外活动以后,练习即兴写作;坚持写读书笔记,还可以写身边的小事,写班级生活,写社会人生奇遇和感受等。这样,学生就不会没东西写,从而激起了对作文的兴趣。正所谓:“厚积而薄发”,我就是这样狠抓了平时的积累、练笔、并抽出时间阅览学生的日记,树典型,推动学生主动性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6

【关键词】自主性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24-01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

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

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

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

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

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7

一、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

语文离不开生活, 作文更是如此。善于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 就会拥有许多有趣的作文素材。写作文需要清晰的思路, 这种思路可以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培养起来。世界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很多小学生写作文, 千篇一律, 缺少新意。原因就是现在的小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发现生活, 放学回来写作文, 打开电脑手机百度搜索, 或是翻翻作文书直接找素材, 这样的方法怎么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来呢。因此, 老师要教育学生,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每一个东西,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观察中思考, 思考清楚以后作文就可以信手拈来。

举一个苏教版小学语文的作文例子———我的老家, 这是苏教版课本小学三年级的一篇作文。那么这篇作文应该如何让小学生们通过观察生活来找思路呢。首先, 让小学生们放学回家以后, 仔细观察家里的布置、摆设, 包括有意义的家具等等, 这是老家的环境。其次, 仔细观察了解家里每一个成员的外貌、性格, 也可以记录下一些家人之间的有趣的事情, 这是老家的家庭成员。最后, 可以观察一下房子外面的有何建筑啊, 树木啊之类的标志性物品, 使整篇作文更加有趣。观察完以后仔细记录下来, 认真思考, 理清思路之后, 开始写这篇作文。

二、滴水穿石, 注重积累

想必小学生们都明白滴水穿石的故事。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认真坚持的去做就会成功,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平时的积累对于小学生的写作尤为重要。目前小学生作文中的表达能力不强, 成语、歇后语、修辞手法的运用不恰当等都是非常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那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答案就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积累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一, 可以利用日记积累。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加强小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老师们可以一周布置三到五篇日记来训练小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其二, 好词好句积累。老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们准备一个本子, 每天都把自己认为优美、有趣、有意义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 可以是成语、歇后语, 也可以是名人名言, 唐诗宋词。每天通过课本、课外书、成语词典等相关书籍阅读一些对写作有帮助的故事、文章, 然后将这些好词好句记录在本子上时不时拿出来阅读一下, 日积月累, 对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其三, 老师可以将课本内容中较为有意义的段落划出来告诉学生, 例如五年级上册中的名言警句等, 多多注意这样的写作手法并加以运用。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 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例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在这里就可以提醒同学们将这句话记录在本子里, 有需要时可以加以运用。

三、及时修改, 互相交流

小学生们对写作经验匮乏, 想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求老师在收到小学生们的作文时, 及时进行修改。并且要认真修改, 将作文中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病句、错别字、段落分析等有错误的地方认真做标记, 尽快地修改完然后发放到同学们的手中。老师的批评和鼓励对小学生们都非常的重要。不对的地方要适当批评, 好的地方要多多鼓励, 但是要批评鼓励相结合。发下去作文以后先让小学生们之间进行互相交流, 讨论出修改意见。然后认真修改, 将修改过的作文再次上交, 老师看完之后, 进行师生之间的意见交流。多让学生们自己认识到错误在哪里。老师和学生要做朋友, 拉近师生关系, 对于小学教学有着莫大的好处。这样的同学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 非常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作文中出现的错误也能够及时改进, 下次不再犯同类错误。而相互交流, 可以使作文教学更顺利的开展, 何乐而不为。

以上三点, 便是我对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的建议。每一个建议都是根据小学生语文作文的现状进行提出。如果能够认真做到上面提出的三个建议, 就可以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进步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可以使小学生的作文更加真实生动, 读起来别有一番趣味。日积月累好词好句, 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画龙点睛, 使作文更上一个层次。及时修改, 互相交流, 不仅是老师和学生做朋友的一个良好机会, 更可以使老师及时意识到学生的想法,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作文中错误的发生原因。总而言之, 做好这三点对小学生语文作文教育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游江萍.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2016 (02)

[2]魏孝梅.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新课程 (小学) .2015 (12)

[3]刘键.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J].新课程 (小学) .2015 (12)

[4]潘莉.小学生作文能力训练方法剖析[J].科技视界.2015 (36)

[5]高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 (上) .2015 (12)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8

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读, 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 通过读, 既能使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 又能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新大纲也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 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以读为本”, 让学生多读, 把“读书”的活动贯串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在读中感悟,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 我们往往能够透过这个“窗口”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在阅读教学中, 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求知欲, 就必须从读好题目开始。只有先读懂了题目, 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 揭示课题后, 可以问学生:“看到课题, 你想知道有关邱少云的什么呢?”学生思考后提出:“文章写了邱少云的什么事迹?赞扬了邱少云怎样的高贵品质?”这时, 我就可以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就巧妙地把由读题目而产生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 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创设情境引读, 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 阅读教学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 在朗读感悟语言的过程中, 受到情感的熏陶。《掌声》一课, 是一篇人文情愫较浓的文章, 因此, 本课的教学设计, 我在遵循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下, 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的新课程理念, 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阅读方式之中, 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 深层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 体会友情的可贵, 从而懂得关爱别人和珍惜别人的关爱。在课文学习中, 亦用“掌声”这样一个载体贯串整个语文学习。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 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 主动地去探索。

在阅读教学中, 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 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 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 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 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快乐阅读 篇9

一、注入感情阅读

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心灵放飞, 让他们的身心得到陶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让他们放松的阅读, 快乐的阅读, 可以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在书的海洋里飞翔。小学语文课本中都是经典的作品, 往往抒发着作者的某种感情, 所以老师、学生的情感应该与文本的感情是一致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品味文本。教育家于永正在《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中就体现了快乐阅读, 让学生真正的走进了作者的心灵, 可以说是一个范例。在课上, 先是让学生默读课文并要求学生做出批注, 接下来是朗读, 要求能流利而且正确, 最好能有感情的朗读。接下来, 于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读课文后心里有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学生通过思考、品味、讨论, 都悟出了一个“恨”字。于老师再次让学生熟读课文, 又提出这样的问题:英法联军烧毁了我们的圆明园, 你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恨?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然后总结一句话回答我的问题。学生通过精读, 体会到了作者的愤怒之情, 体会到了作者对英法联军的恨。接下来于老师再引导学生:假如果圆明园还完好无损, 那么, 你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又能体会到什么?于老师通过这两个比较, 让学生产生惋惜之情, 并让学生牢牢地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通过这些学生, 于老师再要求把课文读一遍, 要求把我们的“恨”、“怒”都要读出来, 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了自己的感情。

二、体验情感阅读

文本的语言对于学生体验品味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 通过语言体现了文本的所有情感, 把信息传递给小学生, 所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老师要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用心体验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文本中的找到内涵。比如,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学时, 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张照片非常珍贵, 其中的故事非常感人, 包涵着浓浓的深情。在课文的最后一句教学时, 先让学生齐读。接下来, 老师提问:我们仔细观察照片, 然后根据课文中的这句话, 仔细品味, 然后每个人提出一个有的问题, 看谁提出的问题意义深刻。学生通过阅读品味, 纷纷提出问题:从文中, 你能看出父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为什么说这时的父子是了不起的?路过的人们是怎样看待阿曼达父亲的举动的?你在阅读中画出写阿曼达父亲了不起的句子有哪些。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仔细阅读一起讨论, 得出:文中主人公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了不起的父亲。老师找出关键词“了不起”, 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词仔细品味, 用心体会主人公的内心, 从而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三、在阅读中找到乐趣

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语文学科也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是具体的生动的, 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同时生活也是具体的, 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方方面面的材料;生活又是动态的, 为语文学习找到了源头。比如说在《林海》一课的教学时, 学到“大兴安岭让人感到亲切与舒服”这句话时, 引导学生这样理解这句话:作者感觉大兴安岭是什么样的?学生找到了里面的词语:“亲切与舒服”。那么, 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多少次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并找出来, 比较一下, 这几次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可以自己体会, 也可以与同学讨论。通过不断的品味, 学生的对这个词语有了很深的认识, 也了解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感觉。老师不动声色地引领, 让学生一步一步向学习目标靠近,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 学生的学习是自然的、科学的, 同时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后的阅读中, 他们就会不自觉的运用这种方法去阅读。

四、在阅读中体验成功

成功需要学生付出很大的努力, 这些努力有时候是靠个人完成, 但更多的时候要靠大家协作学习。正如杨振宁博士所说的:诺贝尔奖项工作的完成在过去有可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 但现代社会的科学发明全是靠大家共同参与、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这句话同样能运用在语文阅读中, 在阅读学习时, 我们也要求学生学会合作, 学会相互交流, 集大家的力量为一体。比如, 我在《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教学时, 先是让学生整体感知, 然后自由地读, 并在读成的过程中独立完成任务: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的神态与动作的句子, 对文不懂的内容也要找出来, 在阅读的时候, 可以把不懂的地方与同伴讨论。经过自学、合作交流学习, 大家分析:献血前, 一阵沉默之后, 一只小手颤抖着举了起来, 忽然又放下, 然后又举起来。教师提醒学生找出三个词语“颤抖”“放”“举”, 这是三个动作, 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再仔细品读课文, 体会小女孩的生与死。然后再找出四个词语:“啜泣”“呜咽”“哭泣”“抽泣”这是四个动词, 说明了阮恒的哭声越来越大, 再从“捂”“掩盖”“咬”这些动词中体会阮恒抑制和掩盖痛苦的内心世界, 这些词语说明了小阮恒输血时的勇敢与害怕, 让大家展开丰富的想象, 想一下阮恒当然在想了什么?通过一系列的学习, 学生明白了阮恒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助朋友的高尚品质, 这高尚的品质感染了我们。

如何进行小学地理教学 篇10

愉悦式教学就是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师生以愉悦的心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泼、愉快的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心理上具有愉悦感,体力上具有轻松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接受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愉悦式教学首先从教师的“乐教”出发,以唤起学生的“乐学”为根本,紧紧围绕这一根本,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整体的教学改革,把学生从“苦学”中释放出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明确提高兴趣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时空观念较差,而地理知识和现象又离他们的生活较远,加上学习资料不够具体、形象,教学手段单一,地理对小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很难对地理学习提起兴趣来。因此,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兴趣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学习,而且能起到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二、情感的交流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很重要。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除了要有知识的交流互动外,情感的交流更加重要有效。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变化无时不刻不在影响和引导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出现某种心理反应。教学活动就是在知识与情感的两条对流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中进行并完成的。教师的关心、信任、希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心理情绪上的感染,对学生就有着激励、督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爱心和激情唤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激情主要是通过语言、表情、举止、态度等有声的、无声的、有形的、无形的方式传播给学生,并产生相应的效果。如利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来引入对风的讲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自己的情感,以抑扬顿挫的声音、语调,再配以适当的身体语言,将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以问题引学生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以这样的方式来讲课风趣幽默,学生的兴趣来了,教学就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又如在讲授黄河一节时,黄河的含沙量很大,给黄河沿岸的人民带来了很多的灾难。教师可用这样的语言来讲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如今的黄河一碗水、半碗泥,这流走的不是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细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对转折的连词加以重音,对于划线的词语拖长音,这样再讲授黄河的治理开发,学生就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

小学生学习地理,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印象和感知,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生学习地理,应体现出一定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记忆、理解,而应让学生实际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地理可以终生受用,这也为我们小学地理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理念,要学生明白学习地理给实际生活带来的实际意义,体会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师在平时要多关注学生喜欢的与地理相关的知识,设计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地理知识,体验到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成功和快乐。如学习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自己设计所住小区的图,以“欢迎到我家来做客的形式”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以作图的形式展开,学生很喜欢。知识来源于实践,利用新学的知识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到学习地理的意义,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价值。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地理课,使学生体会到地理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同时让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的习惯,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得到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地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地理课堂上,还应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其中,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这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五、寓学于乐

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适合,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拼板游戏,学生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也很好。

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创新教学 篇11

【关键词】 小学 语文课堂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5-026-01

0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标强调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要加强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课堂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加强课堂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才有激情,才能在自主、自觉中自悟、自得。激发兴趣,实现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收器”“熟读深思子自明”的主动地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是“输出设备”,学生是“接受器”,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造成了“教师教得累,学生活受罪”的恶性循环。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开发,无论是情感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形成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来实现,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思考。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努力转变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的创造性。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 激发创新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先请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玻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有透明玻璃,能遮风挡雨并且明净透亮。”“宝石蓝玻璃,非常漂亮。”“装饰玻璃,上面布满美丽的花纹。”“汽车玻璃,很结实。”……我适时夸奖,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我们今天要学一篇课文,就是有关玻璃的。出示课题后问“新型”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后追问,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大家情绪高涨,主动发言:“我想知道有哪些新型玻璃?”“它们都是什么样的玻璃,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是谁这么聪明发明出来的?”“它们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用什么做成的?”我则抓住契机,鼓励说:“那就让我们赶快来读课文,寻找一下答案吧。”此时,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带着浓厚的兴趣认真地研读开来,切实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把“要你知道”变成“我要知道”,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需要。

2 .激发求异思维,拓宽思维广度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发散性思维训练,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类型,一种方法,一个结局,是范例,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冲破课本的框架,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驰骋,激发思维的广度,培养创新思维。

三、探究,讨论是渠道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探究、讨论的方进行课文的精讲,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经过学生的自学思考和师生间交流,探讨,从而掌握知识,活跃思想,深化认识,提高觉悟。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及时鼓励敢于发言的同学。

四、开放课堂教学

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所形成的“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状态,实行开放性教学,使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制定开放性教学的策略,主要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明确,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针对“三个中心”,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实行由“以书本为中心”向“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观念转变,牢固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2.开拓教学内容

现今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是“教教材”,就课文讲课文,而不是“用教材教”,教学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这样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是要凭借教材,但又不能限于教材,而应该超越教材。以“超越教材”的方式来开拓教学内容。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将课外读物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相关学科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社会生活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

3.拓宽教学空间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但不是惟一的阵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求知领域的广泛性、社会生活的多彩性要求我们必须拓宽教学空间,创设开放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空间,为创新教育提供“硬环境”。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趣味教学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学习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 没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被动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差。那么需要通过什么教学方法, 才能让学生达到应有的学习目标和效果呢?这需要教师在兴趣方面引导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轻松愉悦的, 学生学习兴致得到提到, 学习效果也就会好。那么, 小学的趣味教学课堂又该怎样去构建呢?

一、在游戏过程中传授知识

小学生普遍都爱玩游戏, 这是孩子们所具备的天性, 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也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因此刚入小学时, 教师应当延续这一种游戏教学模式, 从而不至于让学生对小学教学感到难以接受。因此, 教师可以设定相应的游戏情景来讲解课堂上的知识。假如这节课要讲的是“10 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找十个学生让他们依次排列, 扮演不同的数字, 并让讲台下的学生根据黑板上教师给出的算式匹配相应的学生。在这过程中, 上课内容没有变化, 学生也还是那群学生, 然而游戏却点燃了大家学习的热情, 学生纷纷踊跃参与课堂, 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游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习几何图形之初, 怎样才能让学生最快的对学习的图形特点有着深刻的了解呢?教师可以把连连看的游戏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寻找相同的图形的过程中, 能够区分不同几何图形之间的差异, 发现不同图形的特点, 加深对图形特点掌握程度, 达到课堂的预期效果。

二、课堂中穿插故事, 激发学生兴趣

故事对小学生有着浓厚的吸引力, 小学生基本都是故事的爱好者, 小学生从小便在父母的故事熏陶下成长, 他们是通过故事而对世界有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中穿插一个趣味小故事, 既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能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课本上的知识。例如, 教师向学生讲解4+2 为什么等于6 的时候,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灰太狼这天偷袭羊村, 首先在草里抓到了四只羊, 又在河边抓到了两只, 回到家后红太狼问灰太狼“:今天收获怎么样?”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 让学生来帮灰太狼回答。这样一来, 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用数学方法解释这个问题会十分枯燥无味, 学生对此提不上兴趣, 故事的插入让学生原本难以接受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 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得到了提高。

三、课后习题训练中加入趣味元素

课后练习一直都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它能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然而单纯的算式练习让学生很反感, 他们把这当作一种负担, 任务式完成练习, 那么效果也不会高。对于这样一种学习现状, 如何设计有趣的学生喜欢的课后习题, 是每一个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可以把简单的算术用文字方式或者卡通图案方式表现出来。例如, 在1+1=?的练习中, 教师可以把1+1=?设计为:东方飘来了一朵白云, 西方又飘来了一朵乌云, 那么天空中现在总共有几朵云呢?又或者, 可以在练习册上把1 更加图像化, 用一只蝴蝶的形象代表1。这样设计的课后习题充满童趣, 学生像看故事和看连环画一样进行课后练习, 他们能充分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就高了。

四、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趣味评价, 让学生学得更加自信

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十分重视的, 他们渴望受到教师的表扬, 这样他们学习的兴致才会更高。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判时, 不应该用“优”“良”“差”这几个字概括, 而是可以采用趣味评价, 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作业优秀的学生作业本上可以告诉他们做得很比喜羊羊还要棒, 激励其再接再厉, 而对于做得比较差的学生, 要鼓励学生更加努力, 不要做一条懒惰的毛毛虫, 而要做一只奋发向上的蝴蝶。评价尽量贴合童心, 以鼓励教育代替批评教育,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带来的善意, 对学好数学有着满满的信心, 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五、让学生在课外兴趣活动中学习数学

小学生爱动, 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 因此可以安排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例如, 学习数学加减法的时候, 可以开展一次角色扮演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分别扮演商店售货员和顾客, 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充满亲切感,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这过程中, 多样货物的总价钱与找零问题很好地为数学中的加减法练习提供了生活素材。学生要扮演好角色, 就必须把数学练习做好。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 增进学生间学习上的交流, 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爱好, 让活动成为教学方面的垫脚石。

小学的数学教学, 应该把兴趣教学放在首要位置, 让兴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 在以后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参考文献

[1]苏建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14) .

上一篇:新闻出镜下一篇:学院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