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反思性教学

2024-08-11

进行反思性教学(共12篇)

进行反思性教学 篇1

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还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 成为反思型教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践者, 这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课后反思也被称为“教后记”, 顾名思义, 就是教师教完课后, 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 将经验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 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近年来, 本人在“教后记”这块小天地里进行了反思教学实践,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记教学中的“成功之举”

将教学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巧妙新颖的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教学难点的突破、画龙点睛的小结、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比如讲解完形填空时, 本人以前的一贯做法是, 先让学生做, 然后给出标准答案, 接着我一字一句地认真讲解, 结果我讲得很辛苦, 课堂气氛却很沉闷, 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后来, 我尝试了一种“小组合作”的方法, 让学生得到答案后, 分组讨论, 然后让学生提出本组存在的问题, 小组之间先相互解决问题, 我最后对于个别特殊或者较难的题目予以解题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点拨。这样, 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他们热情高涨、信心倍增, 讨论气氛热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习很轻松、学有所获, 我也教得轻松、教得愉快。

二、记教学中的“败笔”

课后反思还可以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 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疏漏之处记录下来, 然后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探究, 既要找出客观原因, 更要正视主观原因,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并在以后的教学时改进和纠正。比如: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时, 本人只注重了学生阅读的训练量和解题正确率, 却忽视了学生解题速度方面的训练, 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正规的考试中出现试卷做不完的现象。注意到了这些, 我就开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 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度。

三、记教学中的“偶得”和“灵感”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 更不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 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 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 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的, 如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并记录这些“偶得”和“灵感”, 它们就会转瞬即逝。比如:记忆英语单词、短语时, 学生缺乏主动性, 因此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们在一起讨论喜欢的电视节目时, 学生们一致认为节目中的“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比较有意思。我突然一想, 何不尝试把这种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呢?学生不仅很快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词组, 而且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再比如:呈现书面表达的范文时, 我灵机一动, 何不把书面表达、改错、合并简单句一起训练呢?于是, 我把范文设计成了改错题和合并简单句的形式, 让学生讨论修改。改错、合并完成后,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四、记学生独到的“见解”和“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 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有时一些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 补充完善教学, 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 并把他们独到的见解和想法记录下来, 为今后的教学补充新鲜的血液。我在班级里挂了一个记录簿, 要求学生将平常在课中学习或课后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见解随时记录下来。每隔一周, 我就把上面的内容概括总结到教后记中。再比如: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我发现学生书面表达中存在不会审题、句子结构不清、不会使用复合句、汉语式英语时有出现等情况。我将其一一整理并记录下来, 然后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或加以引申。结果, 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记“学习心得”和“再教设计”

把教参、资料以及新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 写入教后记,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梳理与反思, 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 因为学生的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 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 写出“再教设计”, 考虑一下今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改进才能比这堂课上得更精彩。这样才能够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

实践表明, “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不仅提高了教师对教学过程修正和控制的能力, 同时还使教师能应对自如地面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当然, “课后反思”仅仅是教学反思的一部分, 要通过反思性教学进一步真正地完善和发展自己, 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进行反思性教学 篇2

摘要:近年来,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和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提供了实施反思性教学的几种途径和方法,并详细介绍了笔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最后列举了课堂教学反思的实例和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误区。

关键词:教师 反思性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曾经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在教师成长理论中,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一、什么是反思性教学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指的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 “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 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反思,教师将调整其教学行为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指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则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获得较多的实际体验,更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进而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节学习行为,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反思,最终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通过进行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帮助教师获得专业自主;有助于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能使教师在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检查自我,在观摩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检查自我,在教育教学中发展自我。可以说,反思能力是教师自我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总之,反思性教学对教师自我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教师如能时时进行反思性教学,一定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三、实施反思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可以通过记日记、听课和观察、教师评价、录像和教学行为研究等方式进行反思性教学。

1.记日记(diary keeping)

教师在一天工作或一堂课后, 用教学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作为反思基础。教师可与自己的同事在这一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有: 1)自由讨论。根据教师各自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叙述自己的看法, 如, 某一问题的形成, 如何自我反馈, 采取补救措施, 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受到的启发。2)共同讨论。教师可围绕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解决的办法, 以及在下次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和要采取的措施。同时通过讨论, 各自也可以从其他教师那儿得到许多启迪和经验。

2.听课与观察(observation)

主要是以相互听课为主的形式, 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教研室或同头课教师为单位, 相互听课, 相互学习, 观察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如, 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教学方法(teaching approach)、学生反应(students responses)、师生关系(teacher2students relationship)等,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这与传统的听课形式不同, 不是教学的检查、评价, 而是通过听课这一形式, 教师相互观摩课堂教学, 同时记下所观察到的情景, 发现的问题等, 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 提出改进措施, 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教师评价(teacher assessment)

这种评价与听课相似, 要求听课者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在课后相互交换意见时, 焦点是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行为, 而不是教学对与错的问题。这是一个反思、分析、综合和实践的循环过程, 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有利于将来的发展。Fantini(1993:44)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综合了六个内容: 1)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2)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知识(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know ledge);3)语言与语言学知识(language and linguistic 2 knowledge);4)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5)语言教学(language teaching);6)职业意识(professionalism)。

4.录像(video)

观看和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教学录像, 是教师培养自我意识能力的手段之一。因为, 教学是教师独立地、自觉地从事教学和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观看课堂教学录像, 能详尽反馈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触发教师反思性思考, 总结教学行为的成功与不足, 也可以从同行的教学录像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灵感, 反思自己的弱点, 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与日记形式相比, 录像扩大了教师反思的空间。观看录像,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更直观地了解, 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方面, 或围绕某一方面问题进行反思,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5.教学行为研究(act i on research)

由于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师个体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过程, 那么教师教学活动的发生就建立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之上。所谓教学行为研究, 就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各种行为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积极主动地进行计划、评价、反馈、检查、调控和改进的行为过程。这是教师的反思和 “自强” 在其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一研究包括: 1)课前的计划与准备, 教师的备课应明确教学内容, 了解学生的需要, 确定教学目标;2)课堂反馈与评价。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 如何解释和分析问题, 如何驾驭课堂等进行有效地反馈和评价;3)课堂调节与监控。教学监控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地去获取教学活动中个要素变化情况的信息, 审视和检查教学效果, 并能自觉地调节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使之达到最佳效果;4)课后的反思。教学活动结束, 教师应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回顾和评价, 对课前计划(w hat I planed)和教学过程(w hat I did)进行反思, 认真分析和总结自己教学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其研究, 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觉性。

四、反思性教学的实际运用

我尝试着把反思性教学运用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具体分四个操作过程:通过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观察和反思验证结果。

1.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笔者通过几个星期对课堂教学的观察,发现学生大多作文表达能力较差。在作文表达中,大多记流水账,甚至语言表达不通顺,文章组织不够条理。而且,学生对此重视性不够。作文练习批改之后发下去,学生也只是看看评定等级或评语,或欣喜,或沮丧,之后便抛之脑后,下次再做练习时,同样的错误照样出现。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决定对此现状进行分析,以找出原因及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归纳出四个方面的原因:(1)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2)写作技巧缺乏;(3)写作动机水平偏低;(4)作文评价方式单一,且效果不佳。

2.提出假设,制订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决定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以往学生做此类练习时,往往敷衍了事。笔者批阅学生作文时,也大多是帮助修改其中的错别字或语言错误,然后给出一个等级或写上简单的评语。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方式效果并不明显,并且对学生的抄袭行为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于是笔者决定将真实评价理论引入作文教学中,以期待提高学生写作的动机水平,促进学生的自律学习,并最终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真实评价是一种“让学生完成一个真实任务,用以考察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它不仅仅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同时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的评价。

3.实施计划

决定之后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以便更多地了解真实性评价的内涵及操作办法。然后开始制作供学生用的写作过程评价表、作品自我评价表及写作进步自我反思表,让学生自己对其产品(作品)、过程和进步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写作过程评价表”中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你写这篇文章时花了多少时间?(2)你查阅了哪些资料?(3)你是一次完成还是反复修改?(4)你有提纲吗?请提供。在“写作进步自我反思表”中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仔细对比第一次和第二次作业,思考哪些地方变好了;(2)在你认为变好的地方划线(精彩的句子、生动的事例等);(3)你十 4 分自豪的是什么?(4)在你的下一篇写作中要提高的地方是什么?

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些评价的标准和要求,以便使他们能以此来评价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写作应从哪些方面做思考。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在上交作文的同时,还必须上交三份自我评价表。之后笔者在认真批阅其作品后,根据其作品、完成的过程及进步情况综合给出成绩,用评语的方式指出学生已取得的进步以及尚需改进的地方,并通过归纳对学生作品、作品完成情况及进步情况进行点评,还通过撰写教学日志的方式记录学生的问题及进步情况。

4.观察、反思结果(验证)

通过这些尝试,笔者发现学生对待写作练习不再敷衍了,而且大多每次能改正至少一个上次作文中出现的错误,花在写作的课外时间增多了,写作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写作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笔者也感到真实评价因为能实施多种模式的评价及多种形式的奖励,在作文教学中如采用得当,不仅能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能反映学生们的天赋和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使学生可以获得可应用于真实生活世界的知识。笔者也感觉到虽然它对学生的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态度、合作水平去综合评估学生。这对教师的心理是个考验,因为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可能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

5.教后记

即教学之后的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是教师在教后记中常常要涉及到的内容。①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件的记述与分析。②课堂教学环境的记述与分析。③记述课堂教学的体会与感悟。④记述别人的评价。

⑤记述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及解决过程。⑥记述学生的行为。

⑦对一堂课的整体进行记述与分析。

五、课堂教学反思举例

1.本节课我讲授的时间有多少? 2.讲话的音调怎样?

3.我的体系语言是否丰富? 4.我在教室里是怎样走动的? 5.微笑教学了吗? 6.训斥学生了吗?

7.授课后感到快乐了吗? 8.导致我心情不佳的事件。

9.尊重学生举例。10.我感到最自豪的教学活动是什么? 11.学生听课时的反应如何? 12.学生学习状况描述。

13.学生的合作状况。14.本节课的异类观点。15.意外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16.对于某学生,关于某事情,课后应该找他谈话。17.关注现实生活的状况。18.所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情况。19.师生对话形式。20.师生交往互动状况,改进措施。21.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

22.非预期性事件(处理方法,怎样处理更机智)。23.这节课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什么?

24.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感到与学生的关系最密切?25.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细地咀嚼? 26.哪些突发事件让我措手不及?

27.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感到最焦虑或沮丧? 28.自己感觉这节课成功吗?

29.如果给我重试的机会,在哪些方面我将做得更好? 30.其他值得研究的问题。

六、进行反思教学的误区

教师在进行反思性教学时,要注意避免以下五个误区:

误区一:“茫”,教师不知道对哪些事件进行反思,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没有反思的价值,对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抱着一种见怪不怪的态度。

误区二:“窄”,教师的反思局限在教学领域,只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且往往只对教学失误反思,对成功的经验不去反思或反思较少。

误区三:“浅”,教师的反思只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回顾,难以与教学理论联系,不会提炼自己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误区四:“散”,教师普遍认为反思是自己的事情,是个人行为,没有必要交流自己的反思,从而使教师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阻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误区五:“浮”,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没有把反思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是把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似的硬性规定。因此,反思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反思性教学 篇3

一、反思数学教学观

笔者的数学教学基本观点是: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营造一种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还学生学习主动权,自我挖掘其创造潜能。

1.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细胞分裂的情境,研究它的相反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对数函数,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另一方面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2.本节课基本上做到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据评课教师记录,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花了二十四分钟,基本上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构造知识”。

3.本节学生主体参与度还可提高,由于要按时完成课时任务,学生发现的几种比较大小的方法没有充分展示与肯定,使所有参与者都有成就感。

4.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我的数学教学观还要增加一条:以人为本,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领悟数学的本质。

二、反思教学设计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将“会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改为“会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更具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可改为“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能力”用词更准确,“提高学生的应用意思与创新能力”在这一节课中难以体现。

2.对学生已有内容的反思

由于“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内容,弄清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上课后再来反思学生已有内容,有如下几点:

根据原函数与反函数图象间关系作图象还不规范;指数式与对数式转换比较娴熟,指数函数的性质还记忆犹新。能动地使用计算器这一点课前未充分估计到。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知识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差异。

3.对教学内容组织及教学设计环节的反思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整体上把握教材,将教材中的例1纳入下一课时,例2、例3与课后习题3编入成一个例题与两个变式练习,置于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之后,使知识呈现一种精当的序列关系,然后按“情境引入——对比探究——变式应用——小结反馈”的程式展开教学。作指数函数的图象关于y=x的对称曲线,教学设计是安排在课前完成,学生暴露出了一些错误,但可能还不充分,笔者认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探索性问题或研究性学习课题,引导学生体会由函数图象探索函数的性质,让学生在课堂上画图,虽多花点时间,但暴露的问题可能会更多,学生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反思教学过程

1.对合作关系的反思

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有很多发言的机会。也暴露了不少思维过程的问题,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从学生的作图到性质的探究与变式练习,基本上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主动参与。如比较log67与log76的大小,学生一共想出了用计算器,转化为指数式比较,利用函数的图象,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等四种办法。教师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了计算器的方法与图象法引导学生回到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对数式的大小。特别是计算器的方法,由学生自主发现转化到比较这两个数与1的大小,这一个片断评课教師认为比较精彩,笔者觉得至少有两点值得肯定:(1)教学中老师需要机智,而不是严格按备好的教案上课就行,这正是新手所企望的,这也正是这一片断的闪光之处;(2)知识、方法的归纳是教师带领学生归纳,还是让学生在实践后提炼,也值得教师精心设计,这一点授课老师已有了尝试与思考。在上课过程中,由于授课教师考虑是公开课,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转化为考虑两个指数式的大小比较,授课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展示,笔者自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一大失误,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要给学生机会,不要低估他们的创新潜能。总之,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个结果,而应该让他们看看老师的思考过程等等。

2.对课堂提问的反思

这一节课的课堂提问不是很多,基本上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稍加引导与点拨。但有一处是注入式的,即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函数y=ax与y=log图象的交点个数”的提出与启发,这里有改进的必要。正如苏格拉底名言“教育不是在灌输,而是在点燃”,这一处点燃显然不够。

3.对时间结构的反思

基本上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特别是德育与美育目标基本上实现。有评课教师指出,如果能将指数式与对数式大小比较放在一起研究就好了,我同意这个观点。其实我的教学设计中有“回顾指数式底数为字母时大小的比较,完善认知结构”,但考虑课时限制,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是这节课的第二个遗憾。笔者建议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更充分地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过程,让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给所有学生有暴露自己思想的时间和空间。

4.对课后作业的反思

课后作业情况比较满意,教材中习题仅有两位同学两道小题出现了问题,调查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一位是粗心大意,另一位是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用混淆了。对于探究性问题,学生的探究兴趣浓厚。有一位同学对logax的符号的判断,不仅准确分析了四种情况,而且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同正异负。“同正”即a与x同时大于1或同时小于1时为正,“异负”即a与x中一个大于1,另一个小于1时为负。看到这一点,笔者感到很欣慰。

毋庸置疑,继续推进新课改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坚定不移的方向,但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些注重形式,不及本质;注重通俗,忽视升华;注重直观,淡化理性的倾向,必将严重制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并最终导致与课程改革的貌合神离。新课改鼓励张扬学生的数学个性,但不忽视对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鼓励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数学课远离虚伪的美丽,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还要鼓励学生自觉改变学习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 《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第5期

2.张顺燕.数学文化——在北大数学文化节上的报告[J].数学通报.2001

3.熊川武编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2期

5.《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进行反思性教学 篇4

反思性教学,又称反思性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或活动过程。

反思性英语学习同研究性英语学习、合作式英语学习一样是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所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学习方式。反思性英语学习是关注现在、指向未来的学习方式。它以学习者为学习主体,将英语学习活动的整体过程以及相关元素作为反思对象,通过不断反思,采取各种反思手段,最终促使学习者提升学习的合理性、有效性,从而学会学习,终身受益。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采用新的反思性教学模式是本文重点关注的焦点。通过改变传统的机械教学方式,引入反思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将促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培养他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优化课程设计进行课堂教学

反思教学的过程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元认知的过程。在反思性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外语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从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优化课程设计。

首先,通过课前设计有关教具、多媒体教辅软件、布置课前预习作业等,启发课前反思。教师生动具体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的反思性问题,适当加以趣味性,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私下

3.2.1课堂教学导入跨文化意识,注重文化教学。

教师除传授必要的语言和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教师应将课堂内容与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结合,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3.2.2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教学方法应体现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例如,交替采用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approach)、任务教学法(task approach)、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等交际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利用多媒体及其他手段进行跨文化训练。

这是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专项培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案例分析。教师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释,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其了解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2)亲自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或田野作业(field work),营造一种文化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学会讨论,形成反思,并将遇到的困难,尚未理解的知识点和思维过程记录下来,供课堂学习所用。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反思性教学方式和教学原理设计教学流程,激发反思。通过自学图解、情境设计、角色扮演、英语答辩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程度,并根据学生反应调节教学气氛。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重视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的知识体系的过程,重视学生将新的习得句型单词应用到实际场景的能力,重视学生纠正错误、自我小结整理的过程。最终使其在反思中,完成知识的迁移。最后,通过作英语学习日志记录的形式,引导课后反思。英语学习日志是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经历的总结和回顾。反思性问题的产生可以由教师布置,也可以由学习小组讨论得出甚至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得到。通过完整的反思性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敦促学生进行与新课文、句型、语法有关的各种反思性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教学要求。

二、分组合作建立反思氛围

分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可使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有效沟通,积极相互支持配合,进一步促进个人成长。建立学习小组有助于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配合。通过分组,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运用英语的机会,随之增加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机会。在课堂分组学习中,学生可以及时得到组员和老师的反馈和纠错,这样分组教学的快速多样反馈机制可以使得学生提高自己理解和表达的正确性,产生及时有效的反思。甚至同学也可以把自己的书面材料、笔记作业和日记与小组成员交换批改纠错,及时对自己的错误和疏漏进行反思。

我国学者卢真金指出:“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因此,单靠个人完成反思有一定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个人单独的反思活动,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开展。而分组教学的方法,通

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体会到异国文化的特点,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3)信息介绍。通过演讲、材料阅读、播放电影录像等方法对异国商务文化进行介绍;也可邀请外国专家作专题讲座或进行交流,以学习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各种交际技巧。

综上所述,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而且经常会引起文化障碍,造成文化冲突。因此,涉外商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外语运用能力,而且必须了解、熟悉异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环境、法律体系、经营习惯及商业价值观,提高商务文化意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只有认识文化特征,加强文化意识,将语言与文化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准确性,才能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取得成效。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培养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邦国,柯群胜.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商业文化渗透[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3,(3):55-57.

[2]余桂霞.浅谈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40-42.

浅析英语中的歧义类型

范方芳1王常芸2

(1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摘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歧义现象。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试从语法、词汇和语音三个方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类型作一浅析。

关键词:英语歧义类型语法歧义词汇歧义语音歧义

在英语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句子,即一句话可

过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双向交流,有助于反思思维的进一步深入。并且这种思维交流、推进反思活动的过程不局限于课堂中,学习小组的交流反思可以发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应用广泛。

三、采用多样的自主性学习策略培养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性思考的学习方式有很多种。通过研究发现,英语学习成功的学生能够成功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掌握学习的自主权,对自己有分析有评价,反思意识较强,通过反思之后对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有选择有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可见,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好坏不是认知能力决定的,起决定作用因素是语言学习者内在的语言学习能力,如控制能力、创造能力和本文强调的自我反思评价能力。那么学生采用怎样的外语学习策略,可以培养他们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呢?具体方法根据不同个体不一而足,多种多样,这里简单介绍几种。

1. 自我设定情境。

情境是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的必要条件。根据具体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和创设语言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衔接,从而可以创设一种能调动生活积累、激发学习兴趣并同时借助母语进行知识迁移的学习情境。通过设定情境,学生可以真情实感、能动地接受有活力的新的语言知识。通常采用的情境教学方法有:借助直观教具巧设情境;挖掘体态语功能演示情境;利用课堂事物呈现情境;利用语言描述和对话引出情境;利用电教手段模拟情境等。多样化的情境教学烘托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让学生体验获得语言知识并成功应用于日常生活实际的快乐,并使之掌握隐含在语言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新的内容和思想,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与之相对照的是,传统的大学英语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让学生简单记忆和流水阅读,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时间一长,学生就没有了印象。究其根本,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透,影响了后续知识的跟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2. 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学习。

通过学生自己去思考局部新知识的方式,叫做探究学习。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和编码系统的过程。学生通过探究法学习,可以参与知识的探求与反思,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和新的认知过程的理性思考,发展操纵和处理信息策略,培养自身的预置反思力。教师在此过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和提供必要帮助。例如,对课文背景设置提问,复习旧的语法知识,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多媒体影像资料等。

3. 寻找针对性的作业,在训练中反思。

通过必要的作业设置的训练,学生可以对自己的语言知401331;2重庆市万州区熊家中学,重庆404048)

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歧义”。歧义的产生有多种情况,本文试从语法、词汇和语音的层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类型作一简要的归纳和分析。

1.语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

Paul Robert在《英语句子结构》(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一书中指出:“据多数情况来看,歧义的产生并非故意的。它是由运用句子结构时的疏忽造成的,以致没有能够将可以

识进行反思、排错,反复思考,发现规律,形成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拓展自己新的学习应用技能,也为他们进一步学习以后的新知识创造条件。根据教学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应用知识是个体发展的重大途径。英语作为语言知识,它的意义和目的就是学者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交流。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缺一不可。传统的作业布置只是帮助学生训练了语言知识,而缺乏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模式。教师要通过布置“小组讨论”,“登台表演”,“课外资料阅读”甚至“英语辩论”等开放型、应用型的作业,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体现、确立自己能力和才能的场所。通过这样的作业设置,让他们运用英语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强调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作业是学生进行反思学习的又一源泉。

这里的解题训练不是简单的、机械地重复某一类题,或者进行所谓的题海训练。这些传统的题海训练虽然使得学生应试顺利却忽视了他们在训练中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必然造成创造力微弱、缺乏深层次理解的必然结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作业要有启发性、应用性、阶梯性、综合性;作业训练应合理分配;不要让学生机械抄袭、背诵,而是要转变观念,注重作业形式的创新,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需求。一个话题、一则报道、一个活动都可以是学生展现英语教学成果的手段。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归纳、叙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他们思维探索的火花。

反思性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其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普及反思性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其学习自主性,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反思性教学的思想指导实践,这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在此背景下,我们英语教师首先要审视自己,做一个长期自觉运用反思思维进行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并影响学生,使之做到自主学习,自我促进,最终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Lowndes V.,Berry S.Using projects to enable reflective learning,[M].Connections,2002.2,(2):10-12.

[2]Mantle-Bromley,C.Positive attitudes and realistic beliefs:Links to proficiency[J].Mode Language Journal,1995,78,(3).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徐锦芳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64-68.

怎么进行教学反思 篇5

反思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备的素质。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较好的反思习惯。因此,在自我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反思。我总结了反思形式有以下几种:

1、笔记反思。

把自己一天活动中教育学生的心得体会详细的分析记录。在反思中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以保证自我教育的实效性。

2、交流反思。

在教学中多交流有力于及时反思,及时地解决问题。一方面,注意加强与同课头教师的交流。这种形式的交流及时、真实,能结合班级实际,共同寻找较合适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要多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通过多位教师的交流反思,目的性、针对性强,能集中发现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快地商讨解决的办法,从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录像反思

例题教学后如何进行反思 篇6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例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解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例题教学的解后反思应该成为例题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探究。

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题多问,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已知A={x|| X-a|<4},B={x||x-2|>3),AU B=R,求a的取值范围,

改编条件:

①把条件AU B=R改为A是B的子集

②把条件AU B=R改变AN B=空集

③把条件Au B=R改为AN B≠空集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

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二、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版教材选修2-1第二章67页B组第4题:

已知双曲线x2-y2/2=1,过点P(1,1)能否作一条直线1,与双曲线相交于A,B两点,且点P是线段A B的中点?

建立直线方程,利用中点坐标公式,结合韦达定理,可求出k=2,得出结论之后自己相当高兴,还以为题目过于简单,然而,正确的答案是直线不存在,于是迫不得已反思解题过程,发现错误缘于自己对韦达定理认识的不够彻底,韦达定理的作用,并不能保证方程有根,在没有根的情况下它同样可以求出两根之和与积。进而,韦达定理的应用必须结合判别式△同时展开,否则可能就会遭遇”飞来横祸”,让你防不胜防。

如果我们的例题教学能抓住这一契机,并就此展开讨论、反思,怎么错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又怎样纠正呢?无疑比讲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题来巩固法则要好得多,而这一点恰恰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小结:

(1)计算常出现哪些方面的错误?(2)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3)怎样克服这些错误呢?同学们各抒己见,针对各种“病因”开出了有效的“方子”。实践证明,这样的例题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在计算的准确率、计算的速度两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

三、在情感体验处反思

因为整个的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和喜、怒、哀、乐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其间他既品尝了失败的苦涩,又收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他可能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过合作协同解决,既体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又无不折射出集体智慧的光芒。在此处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7

第一,总结成功经验,在经验中反思。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能给人以自然、和谐、严谨的数学美感。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学法的指导上都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闪光点,如可以为激发学生兴趣运用精彩的导语,为引入新课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创新处理等,这些教学闪光点教师都可以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做详细记录,供以后教学做参考。例如,我在教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时,让学生自带小木棒,分组搭建三角形,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会发现并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木棒都能搭成三角形。于是我引出问题,具备什么条件的木棒才可以呢?进而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

第二,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目标中反思。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事关一节课整体的重要问题,是教师备课的目的所在。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要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一个教师走向成熟的标志。以九年级毕业班复习课为例,复习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确定什么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而使有效性和针对性更强。如进行函数的第二轮复习时,如果仍从定义、图像、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这些点进行复习联系,则与第一轮复习没有区别,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构建知识体系和掌握方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也难有提高。教师应把着力点放在函数与其他内容的交融以及函数思想的广泛应用上,在选择例题时要特别注意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体现数学问题的综合性和思想性,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整体体系,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撰写教后感,在教育经历中反思。

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篇8

一、有效反思需思之有“物”

1. 要反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 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 创新意识的培养等。

2. 要反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 如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得心应手的教具使用、画龙点睛的难点突破、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韵味无穷的课尾总结等。

3. 要反思“偶得”有哪些。教学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收获。它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的偏差理解,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 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 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4. 要反思“缺失”在何处。上完一节课后, 总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 哪个重点不够突出;哪些问题设计的不科学;小组合作学习还需哪些改进; 哪句评价语点评不得体等等。

5. 要反思“效果”如何。每一节课后, 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 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学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二、有效反思需思之有“据”

教学反思有价值还需要思之有“据”。这里的“据”是优质教育的要求。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据”的主要的来源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1. 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是现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2. 学生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是否有所收获并得到发展是我们始终要关注的问题, 离开了这一点,教学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

3. 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从细节上讲,一堂课教学程序、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活动的组织、教师的点拨引导是否到位, 学生参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课堂的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较好等, 都是促成教学成功的因素。课后将它记录下来,作为有效反思的依据。

三、 有效反思不可拘泥于形式

教学反思强调时效性。往往刚上完课我们对这节课会有许多想法和思考, 及时记录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反思的形式应当以便于及时记录为佳。主要的形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 旁注。旁注就是在教案旁边的空白处写反思。旁注一般记的是教学的“细节”所引发的点滴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点的展开、某一处的操作安排、由某一句开始的诱导提问、某一道练习的设计等等,都是旁注的对象。

2. 点批。点批是在教学环节的中间处写的反思。点批的重点是教学的“片段”: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如典型的经验或深刻的教训等,进行深层的剖析。

3. 总评。总评就是在结尾处写的反思,总评教学的“整体”。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从多个角度去透视教学实践。

4. 串析。串析是在章节设计的结束处写反思。串析的重点是“归纳”: 对一阶段积累的教学反思进行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从多个特殊的现象中梳理出共同的本质。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9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 以自己经历的教学过程为思维对象,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结果等进行回忆、思索、审视和评价的思维过程, 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发展为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教学过程的反思, 二是学习过程的反思。本文主要与大家一起探讨教学中的反思。我把教学反思分成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学情”是指上课前对所设计的教学预案进行再思考。它是教学的前瞻性行为。课前的反思是一种有准备的反思, 实际就是备课阶段进行反思, 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 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与教训反思的基础上。俗话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打仗是这样, 教学也是这样。在课前当你对教材内容全面的思考以后, 你就能从情感、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检索目标的适宜度;在课前当你对教学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 “教什么”的问题就会变得非常明确, 整个活动的教学“主线”就不会有偏离, 也不会出现一些无效的环节;在课前当你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有了细致的分析以后, 你就能对教学的策略运用, 环节安排上“胸有成竹”;在课前当你对学生的实际能力、现有经验有了深入的了解以后, 你就能更好地找到学生与教材的“对接点”, 让教与学都变得更加有效。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只有全面了解学生, 才能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花很大力气课前精心备课, 可真正在课堂上却并没有收到意料之中的效果。其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很好地“备”学生。所以, 我在授课前首先要了解学生以下几方面情况:学生有无与本课相关联的知识储备, 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流程学生是否尝试过, 哪些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 哪些学生需要多加鼓励,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 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课前反思“学情”只能从这些最基本的入手。比如在上《人的性别遗传》时, 首先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 (1) 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 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所以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真正领会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 一切的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两点进行。因为染色体是肉眼看不见的抽象的概念, 特别是学生对这些知识更是了解甚少, 老师知道了这些, 心中就有数, 因此我在备课时我就准备了: (1) 男女23对染色体对比的资料, 学生通过分析染色体组的图片, 清楚男女性染色体图的组成。 (2) 为了加强学生对性染色体的认识, 我又叫学生用卡片绘制作了男女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 分别标上X和Y, 收集上来。 (3) 为了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我把收上来的卡片放在讲台, 叫学生随机抽取卡片组合起来, 这样, 学生就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课中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 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课前反思“学情”是否合理, 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课中反思的。

1. 创设有效的课堂活动了吗?

(1) 活动目的要明确, 要坚持“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使活动具有教育意义, 并适合于学生; (2) 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兴趣需要, 真正反映生活经验和学科特点, 要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相联系; (3) 活动的品质要高, 要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 从而支持高质量、高水平的动脑思考。比如, 在上《人的性别遗传》时, 我叫学生用卡片绘制作了男女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 分别标上X和Y, 这是一项很简单的活动, 每一个学生都会动手去做, 而且都会做得到, 再画的过程中就自然地掌握了X和Y性染色体的区别, 这是课前反思“学情”里我们已经考虑到的, 但在绘制之前教师应当先把体细胞XX和XY如何变成生殖细胞是:X、X和X、Y解释一下, 在上课时, 我把卡片收上来时, 就问学生是不是随便把这些卡片平均分成两半就可以呢?这时学生就会动脑筋来回答, 这时便加深了这知识点的理解,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 我把卡片分成了两组, 一组是男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卡片, 其中X和Y的比例必须是1∶1, 另一侧放女性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卡片。这样不是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了吗?

2. 学生参与学习了吗?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很多教师慢慢由课堂的主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但“师道尊严”的架子一直没放下, “习惯”让孩子们敬而畏之。所以, 我经常在课堂上去观察、倾听、交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从而调控教学, 照顾差异, 发现“火花”;倾听学生的心声, 尊重学生的表现, 既进行认知的交流, 又进行情感的交流, 既通过语言交流, 也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 在执教《人的性别遗传》时, 讲到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时, 有一位学生在座位上轻轻说了一句:“我外婆生了八个舅舅却生了我妈妈一个女的。”我就抓住这句话让学生们讨论:这位同学的外婆生了八个男的, 一个女的, 能否说明生男生女机会不均等呢?在学生讨论时, 我观察各组探讨的过程, 并参与到他们的讨论过程中, 在这恰当的时候我就讲述古时候女人如果生不出男孩遭受的种种苦难, 趁机教育了学生不学文化的可悲, 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学习的伙伴, 愿意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三、课后反思

在上完一节课后, 真的应该静下心来, 好好地想一想这一节课的过程, 拿起笔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成、败、惑、感记录下来。

1. 记下成功点。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预设活动, 成功是主要。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 比如, 教学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及时记录下成功之处, 以利于今后教学中能借鉴汲取, 事半功倍。坚持不懈, 就能串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就像上《人的性别遗传》时这个学生说的, 外婆生了八个男的一个女的, 其实就是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质疑, 我就这个问题乘机给学生讨论, 得到圆满解决。于是我下课后就在本节课的课后反思中写到:教学中应善于捕捉学生的一言一行。

2. 记下失误点。

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 可能是因为教学设计时的失误, 也可能是教学活动流程中发生的意外使教学偏离了预设, 记录失误之处, 一是便于教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及时弥补, 二是有利于今后教学中能思考改进方法, 回避同类问题。其实, 在教学《人的性别遗传》时, 在利用卡片模拟随机受精的过程时, 也存在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 卡片用的纸张厚薄大小应当由老师事先准备好, 否则会存在一些实验误差, 我就把这些都记载在教学反思中。

3. 记下疑惑点。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是个发展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也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在教学中往往有些问题限于教师的认知水平或当前的理论争鸣尚未清晰, 而使教师觉得疑惑:对还是不对, 好还是不好?记下这些疑惑, 以待日后钻研, 或请教专家, 或再学习研究, 对教师将大有帮助。比如, 在上《地球上生命起源》时, 有的学生就当堂问我:老师, 地球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就回答:老师目前也弄不清楚, 有待于以后你们去探究。

4. 记下感悟点。

在教学活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 有一些未及预设到的偶发事件, 往往会诱使教师不由自主地产生教学机智和灵感, 若不及时记述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记录下这些智慧的火花, 既能提升教师御驾课堂的能力, 也是让你享受到教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维峰, 范文俊.也谈教学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7 (7) .

[2]封喜桃, 杜国莉.教学反思: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 (5) .

数学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篇10

一、明确教学思想, 在教学理念上深刻反思

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数学教学最能体现获得知识的过程, 所以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 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 感受知识获得的途径, 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使学生形成知识的素养, 培养实践能力。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地指导, 教师指导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又快又好地发展。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的理念是第一位的, 有了新的教学理念, 就能将自己的理念付诸行动, 就能将填鸭式变为启发式的教学。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主动参与与获取, 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会确立。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 能够用准确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通过自己的思维展现知识获得的过程。整个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自己的过程, 也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

二、关注知识获得经历, 在学习过程上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被动接受, 单纯记忆, 机械模仿, 形成能力的过程缓慢。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 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探索, 深入探究, 逐步实现了教学观的转变和教育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 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而解决问题注重过程而不单单看唯一的结果。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必须认真反思。想一想, 学生学到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形成了什么能力, 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等。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认真思考, 深入思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那么,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善于吸收,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反思

在传统的教材中, 知识的安排以逻辑为主线, 忽视了学生接受的可能性。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就是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按照章节的先后顺序安排教学, 不能有丝毫的变动。授课方式“满堂灌”“填鸭式”, 灌注的是知识, 缺少的是方法, 有的是教师的单一教学行为而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的方式, 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是一种输入的关系, 很多学生的潜能不能得到真正的挖掘, 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教师都应该深刻地思考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我们与新课程的标准要求距离还有多大。我们常说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它明确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我们说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通过课堂的活动参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教学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畅通无阻的。教师应该通过讨论、探究、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 要关注所有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优化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上的反思

在上课前, 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优化教学思路, 确立自己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 难度大, 学生有畏惧情绪。在教学实际中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教师一定要创设教学情境,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思考问题、表达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对于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一个词语也要认认真真地推敲分析它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有时并不能按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下去, 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令教师难以解答的问题, 甚至是一些“奇思妙想”, 它对于我们的教学有些裨益。有的可能是一些“歪理邪说”, 它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出现问题。不管是哪一种情况, 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 合理分析, 指导学生辨析, 千万不要武断。要不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展示。

教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之困。即使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 导语是否能够吸引学生, 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新授课中, 是否创设了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充分地展示, 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的多媒体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教师一定认认真真地思考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

进行反思性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反思 教学素养 教学理念 教學语言 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16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规律性地反思不仅是为人师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更是有效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必行之路。化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并不意味着对自己以往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追求更好地教学素养的自省精神。毋庸置疑,反思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在进行反思的时候,教师首先势必要尽量做到全面的反思,正确从不同的角度有效进行自我监督和调整。其次,除了要督促自己勤于反思,还应该加强与身边的同事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从而获取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本篇文章即立足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容和途径这两个方面,阐发本人的教学经验和教训。

一、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

(一)针对自身教学理念上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一个教师开展教学的方向标,正确的教学理念往往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因此,针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思考自身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时期的学生特点,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否切实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等等。其次,教师还应该注意定期学习和研究不同内涵的教学理念,力争拓宽已有自身教学理念的深度和广度。

(二)针对自身教学方法上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际的课堂效果,因而是重中之重。有关教学方法的反思,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过于单一;二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具体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还是要以实际的教学情境为依托。(1)不同的化学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自己的喜好,因此教师很可能由于擅长和喜欢而过多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这就会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因为某一种教学方法再好,也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单一地依赖一种方法就会顾此失彼。而且也会容易带给学生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难以长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一个教学方法能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评判它优劣的标准之一。有的教学方法在理论上层面可能非常成熟,但是放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能并不理想,因此,要经常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还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有的教学方法是非常科学合理的,但是放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可能并不能实现它的优势。比如说,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非常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教师难以保证教学进度的正常进行就刻意使用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个教学的大局。因此,教师在使用某一教学方法的时候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三)针对自身教学语言上的反思

教学语言是联结化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媒介,注重语言艺术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事半功倍。教学语言的艺术不单单指具体语言表达上的用语艺术,也涵盖教师讲课时的语音、语调、语速等一系列内容。有的教师在教学语言其他的方面都堪称完美,唯独就是语速过快,学生往往还没回过神儿来呢,教师就讲完了。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学生吸收知识需要一个相对的过程,如果教师不注重语速的问题的话,就会影响学生的实际知识消化水平。教师也是常人,在教学语言方面多多少少可能都存在一些问题,其实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教师勤于反思、及时改善,就可以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突破。

(四)针对自己与学生交流问题上的反思

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是组成一个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部分。有的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有的教师在互动的方式上过于单一、还有的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话题选择上过于狭隘等等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一名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与学生互动的技巧,才能正确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默契配合。因此,经常反思自己在师生互动上的不足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

(五)针对自己作业布置形式的反思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的完结,在课下要及时布置作业给学生,一来可以引导学生及时温故知新,二来也通过批改作业得到准确的反馈信息、有效获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所以,作业可以说是联结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因而作业布置得是否合理都是很关键的。教师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既要对作业量保持清醒的认识,更应该适当拓宽作业的布置形式,努力帮助学生在书面作业完成的基础上也实现实际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

(一)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其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因。因此,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最关键还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探索、研究和反思,才能发现最多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整体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从同事和学生那里吸取有益的意见、建议

身在局中,由于视角的有限性,教师对自己的一些问题也许不能全面地认识。因此,有效挖掘身边的资源,求取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是必须的。首先,教师与教师之间针对教学有很多的共同语言,而且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积极地与身边的其他教师沟通是有益于开阔反思的视野的,从而有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往往有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中有很多无疑是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的。因此,学生给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教师都要虚心接受、认真反思。

浅析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途径 篇12

教育学家叶澜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 不一定能成为名师, 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 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观之, 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颇为重要, 不容小觑。事实上, 教师教案设计中的课后小结也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教学反思沉淀的一种方式。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所谓教学反思, 即指提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教师反思的意识, 使其不断反思教学理念及行为, 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和自我构建, 进而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成长, 最终达到主观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客观上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 没有教学反思便意味着没有教学进步, 也就无法形成教学经验的积累。若没有反思, 教学工作便只是对以前教学的低水平重复, 这种简单粗暴的机械再生产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然而,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 部分教师仍未有效认清和充分重视教学反思的重大意义。例如, 诸多教师并未在教案设计中落实教学反思或仅提及寥寥数语抑或均是大话空话套话, 如此粗糙的反思既没有反映真实的教学感受, 又没有实用价值, 甚至更无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三、教学反思的策略

(一) 反思教学中的亮点

在教学实践中, 不同的教师在课堂节奏把控、教材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形成各自的独有风格。一些教学设计有助于在课堂互动中展现出其亮点。教学亮点是教师最宝贵的经验, 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体现。因此, 要善于总结并反思教学实践中有价值的经验, 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具体而言, 可从下述切入点进行反思: (1) 如何创造性地根据前续教学进度引入新的知识点; (2) 如何最充分、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辅助; (3) 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板书; (4) 如何向学生传达重点和难点; (5)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 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二) 吸取历史教学教训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活动, 但因教学情况多变, 教师在课前虽有教学设计, 但在每节课难免会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例如, 教学方向偏离初衷, 师生互动不够协调等。若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查缺补漏, 则无益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教师在每次课下都应认真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效果不理想的课程要做深入反思并且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找出弥补不足的有效措施并加以记录总结归纳, 这有助于避免在往后类似课程中出现同样的问题。具体可进行的反思如下: (1) 教案设计是否合理; (2) 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 教学方法是否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吻合; (4) 对课堂节奏的把控能否做到收放自如和胸有成竹; (5) 课堂氛围是否有效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反思教学灵感

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 师生间会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激发教师闪现一些灵感, 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反思教学灵感即要有效地收集因师生间的头脑风暴而产生的思维火花, 这些思维火花通常形成于弹指一瞬间且易随时间而消逝, 故此教师应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并加以记录, 以进一步完善后续的教学设计。

(四) 反思学生困惑

学生对于教学的困惑表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 学生课前预习所遇到的疑难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反馈和被动反馈以及学生在课后练习和复习中存在的困境等均能反映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这三个方面均提供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信息。教师应仔细深入地从这三个方面剖析原因, 到底是教师对学生的启迪不恰当;还是学生的思维存在局限性, 是教师的讲解不够深入浅出, 还是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到位, 抑或是学生过于三心二意。

(五) 反思听课感悟

由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是同行所遇问题的共同写照, 故此有必要借鉴同行解决教学问题的经验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 教师除了可以进行课后反思总结, 还可以“取经”的心态聆听同行的课程, 借鉴其出彩之处, 对其不足之处要引以为戒, 从而使自身的教学日益成熟完善。

四、结论与评价

教学质量分析的过程并非是简单机械的教学统计过程, 教学质量分析的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是寻找问题的原因并采取应对策略, 获得解决方案, 最终目的是优化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在所得和所失中不断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教学质量分析极为重要的手段, 是教师主动改造自己主观世界, 以主观上对教学行为和教学现象的思考结合客观上学生的教学反馈, 对教学质量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观和优化的过程,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教学反思有益于教师对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归纳及思考,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伴有反思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教学反思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教学反思无论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或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都颇具意义。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质量,策略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二次开发技术下一篇:转轴的精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