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反思

2024-07-07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反思 篇1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拉德斯基进行曲》》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要》中指出:“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这次活动我大胆选取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试图通过多种视听形式让幼儿始终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该乐曲ABA三段体结构特点、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愿意愉快的进行自我表达并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会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日常活动中听过其他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有过观看军队队列表演视频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白纸、笔、图谱。

四、活动过程: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跟随教师一同用动作表达感受。

2、完整欣赏音乐,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提问:欣赏了这段乐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想到了什么。

3、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名称、作者、创作背景并欣赏故事。

4、通过音画结合,感受乐曲风格,熟悉了解乐曲ABA结构特点。

5、鼓励幼儿用各种自己喜欢的身势动作表现音乐。

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五、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2、鼓励幼儿在了解乐曲的基础上,大胆创编舞蹈——小士兵并尝试分角色表演音乐。

3、尝试根据乐器图谱进行打击乐合作演奏。

附:乐曲介绍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者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时而轻快时而有力的走过大街(片段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片段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音乐活动的设计,是在学习了《木瓜恰恰恰》打击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这节课目标和重难点都是节奏型“x x |xx x |”,通过单独的节奏讲解练习,重难点很容易突破,孩子们也容易掌握。但是在为乐曲打节奏的环节上,对本班幼儿期望过高,图谱出示的太集中,练习重难点的时间稍短,程度稍差的幼儿难以掌握这一技能,在今后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会认真进行前反思,立足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切实完成每节教学活动的目标。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拉德斯基进行曲》这篇文章共4784字。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反思 篇2

一、记教学中的“成功之举”

将教学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巧妙新颖的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教学难点的突破、画龙点睛的小结、留有悬念的结束语等。比如讲解完形填空时, 本人以前的一贯做法是, 先让学生做, 然后给出标准答案, 接着我一字一句地认真讲解, 结果我讲得很辛苦, 课堂气氛却很沉闷, 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后来, 我尝试了一种“小组合作”的方法, 让学生得到答案后, 分组讨论, 然后让学生提出本组存在的问题, 小组之间先相互解决问题, 我最后对于个别特殊或者较难的题目予以解题方法和技巧方面的点拨。这样, 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他们热情高涨、信心倍增, 讨论气氛热烈,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习很轻松、学有所获, 我也教得轻松、教得愉快。

二、记教学中的“败笔”

课后反思还可以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 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疏漏之处记录下来, 然后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探究, 既要找出客观原因, 更要正视主观原因,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并在以后的教学时改进和纠正。比如: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时, 本人只注重了学生阅读的训练量和解题正确率, 却忽视了学生解题速度方面的训练, 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正规的考试中出现试卷做不完的现象。注意到了这些, 我就开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 提高了学生的解题速度。

三、记教学中的“偶得”和“灵感”

再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也不可能写出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 更不能百分之百地预见学生的思维活动、发展状况及师生思维共振、情感交流的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 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 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 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的, 如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并记录这些“偶得”和“灵感”, 它们就会转瞬即逝。比如:记忆英语单词、短语时, 学生缺乏主动性, 因此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们在一起讨论喜欢的电视节目时, 学生们一致认为节目中的“你来比划我来猜”的环节比较有意思。我突然一想, 何不尝试把这种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呢?学生不仅很快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词组, 而且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再比如:呈现书面表达的范文时, 我灵机一动, 何不把书面表达、改错、合并简单句一起训练呢?于是, 我把范文设计成了改错题和合并简单句的形式, 让学生讨论修改。改错、合并完成后,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四、记学生独到的“见解”和“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 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有时一些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 补充完善教学, 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 并把他们独到的见解和想法记录下来, 为今后的教学补充新鲜的血液。我在班级里挂了一个记录簿, 要求学生将平常在课中学习或课后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见解随时记录下来。每隔一周, 我就把上面的内容概括总结到教后记中。再比如: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我发现学生书面表达中存在不会审题、句子结构不清、不会使用复合句、汉语式英语时有出现等情况。我将其一一整理并记录下来, 然后在短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或加以引申。结果, 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记“学习心得”和“再教设计”

把教参、资料以及新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 写入教后记,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梳理与反思, 特别要反思学生的意见, 因为学生的意见是自己教学效果的反映, 这也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渠道。对课堂的教与学和得与失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对如何再教这部分内容做些思考, 写出“再教设计”, 考虑一下今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改进才能比这堂课上得更精彩。这样才能够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写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98

一、“教学反思”思什么

1.反思成功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 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2.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3.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二、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一)选准反思对象

“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有:回顾反思、记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观摩反思同事的教学行为和理念,参与集体交流研讨,诊断自己或同事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反思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课例)意图、理念,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别人成果的可资借鉴之处。

(二)熟悉反思过程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也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三)掌握反思方法

1.自我提问法。

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3.教学诊断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法或小组“头脑风暴”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交流对话法。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读、教材处理、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等方面遇到的疑点与困惑,请大家帮助分析、诊断、反思,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这样合作反思、联合攻关,可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

三、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一)从文体结构上,我们建议把“教学反思”看成“一事一议”的实用性议论文。其写作结构可以概括为“教学实例——得失(成败)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点,应详写,尽量写出深刻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

(二)从写作内容上看,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择话题来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把他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照物。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学反思 篇4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 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 ——提升民族自豪感

《玩具进行曲》教学反思 篇5

自觉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1、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把孩子们带入新奇有趣的玩具音乐会中,让他们在快乐的音乐活动中遨游,使每个孩子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如在学唱歌曲《玩具进行曲》时,我创设了洋娃娃的独唱节目、玩具熊的大鼓表演等等,让学生始终沉浸在玩具音乐会的氛围之中,不但感受了歌曲活泼、快乐、幽默的情绪,而且在欣赏和活动中牢牢地记住了歌词。这样的设计与安排,不仅降低了学生记忆歌词的难度,且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徜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2、在听赏《玩具兵进行曲》时,我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神秘的梦境”,把孩子们带入音乐的情境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而且在师生互动的游戏和活动中融洽了彼此间的关系,真正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交流互动,还能让学生在趣味、开放的互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加深对乐曲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3、本课还多处体现了鼓励探究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如在表演歌曲和听赏乐曲时,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编玩具走路的动作,以用来配合歌曲的演唱和体验乐曲的形象、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和加强。

玩具进行曲的教学反思 篇6

1、巧妙地创设课堂情境,把孩子们带入新奇有趣的玩具音乐会中,让他们在快乐的音乐活动中遨游,使每个孩子都洋溢着学习的热情。如在学唱歌曲《玩具进行曲》时,我创设了洋娃娃的独唱节目、玩具熊的大鼓表演等等,让学生始终沉浸在玩具音乐会的氛围之中,不但感受了歌曲活泼、快乐、幽默的情绪,而且在欣赏和活动中牢牢地记住了歌词。这样的设计与安排,不仅降低了学生记忆歌词的难度,且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徜徉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2、在听赏《玩具兵进行曲》时,我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神秘的梦境”,把孩子们带入音乐的情境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而且在师生互动的游戏和活动中融洽了彼此间的关系,真正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交流互动,还能让学生在趣味、开放的互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加深对乐曲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3、本课还多处体现了鼓励探究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如在表演歌曲和听赏乐曲时,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编玩具走路的动作,以用来配合歌曲的演唱和体验乐曲的形象、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本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和加强。

音乐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7

一、课堂导入部分非常重要

尤其是前10分钟的导入如果能够做好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比如说可以把一些师生问候用音乐唱出来, 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 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说, 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 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二、音乐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 才能唤起他们对音乐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 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动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各项音乐课常规、在游戏中聆听、在游戏中想象、在游戏中积极表现、在游戏中大胆创造。游戏中, 学生有个体的独立活动, 更有充分的师生、学生合作活动 (如小组合作听辨高音与低音、分角色扮演玩具兵练习走等) , 在这些合作的游戏活动中, 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本领, 体会到了音乐活动的快乐, 更为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与人交流、与人对话, 锻炼了胆识, 增强了自信心。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到了,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也达到了。这全受益于采取了“游戏、合作”的学习方式, 方式的改变也让老师教得轻松愉快, 学生学得快乐有效, 并使音乐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一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 通常情况下, 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 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是在农村, 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 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 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 学生不但没有对该曲目产生兴趣, 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 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 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 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 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 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 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 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 也可以让其来做带头, 教大家一起来识谱, 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所以说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

四、音乐教师更要更新观念, 转变思路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必须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 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 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自己动脑子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 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 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 老师应该不断拓展更大的创作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五、教师应善于启发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 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 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 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 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 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 在这一点上, 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六、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 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 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 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孩子就象一张白纸, 你给什么就留下什么。而音乐, 特别是美妙的音乐, 蕴涵着真、善、美的音乐, 有着无尽文化内涵的音乐, 从小给予孩子心灵的滋养, 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工作。我爱音乐, 我爱孩子。我要做一名音乐文化的传播者, 把爱和音乐给予孩子, 只要我不断努力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和人文修养, 总有一天, 孩子们一定会爱上音乐。

教师需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篇8

教学反思,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授课情况。一次讲完《归去来兮辞》后自己很受挫败:“上完今天的课感觉特别郁闷,心里特别憋得慌。总觉得那么美的一篇文章,而自己却什么都讲不出来,很失败。为什么越美的文章越讲不好?有什么技巧么?自己讲完之后都感觉是对苏轼文章的一种亵渎。唉!到底怎么讲古文啊?”因为郁闷,所以自己会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以后在讲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朗诵;设置问题讨论(比如本课的写作时间到底是归隐之前写的还是归隐之后写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针对某些特别经典的句子,如“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让学生写鉴赏或者改写诗句等。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在听、读、写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文本,进而达到背诵及灵活运用的目的。再比如讲学案上的诗歌《春雪》时,本来打算只讲试题,后来灵光一闪,于是决定让学生先说一下自己的理解,结果发现学生讲的很精彩、很全面。于是更加慨叹,一定要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也要像牵着蜗牛散步一样,要慢慢来,要注意欣赏学生的亮点,要灵活处理课堂机制,不能光为了赶进程而拼命地讲。”经常反思怎么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怎么将课文与课外知识、课文与高考、课文与学生的积极性联系起来,在课时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使课堂高效,有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机智。

教学反思,要反思自己的备课情况:备课前要尽量面面俱到,教师准备足够多的知识,了解尽可能全面的情况,自己首先做到从心底里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熟悉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备课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重点,一堂课解决一两个问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比如,《琵琶行》这堂课,解决对白居易和琵琶女的相通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理解、作者对琵琶乐的描写方法、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三个问题即可。第三个问题略讲,重点是第一、二个。布置作业可让学生对比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夜闻歌者》,从而体会音乐的妙处。若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很容易发困,可以穿插点成语典故调节课堂气氛。

教学反思,要反思与学生的交流及对学生成长的观察情况。和学生交谈是需要技巧的,也要因人而异。有的学生性格刚硬,则应以柔对待之,润物细无声,有的学生有些优柔,则应鼓励其果断,就如孔子的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一个学生性格刚硬,脾气很倔,但是心地很善良,于是我便借外圆内方的铜钱来告诉他做人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处事:“老师希望你能做一个外圆内方的人。你很有个性,是老师这么多年来见到的最有个性的人,你很桀骜不驯,很不喜欢受拘束,很有棱角,就是方方正正的。老师也希望高中三年后你还能有自己的棱角,特别不希望看到你没有自己的个性了。很多人迫于高中的压力,都浑浑噩噩,棱角磨平了。但是,人还是应该适当的学会收敛自己的锋芒。”边说着话,我发现他的表情严肃起来,没有刚才那股吊儿郎当劲儿了,像是有点效果了。我心里有点安慰,继续说道:“外圆内方,保持自己的个性,但是要学会收敛。树大招风,一个人锋芒太露了,很容易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是不是?”他沉思地点了点头。

写教学反思,要随时记下脑海里想到的好的办法。“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积累古诗词鉴赏、成语等,每做一篇文言文,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将其中的知识尽可能与以前所学的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课本上的文言文并不是没用的。学生的读书笔记,比较好的读给大家听,以资鼓励。抽查学生的笔记本、积累本,哪怕每次抽十个人。一周或者两周让同学们把积累的词语复习一下,让他们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如果平时能做到把想法记录下来,现在的课堂定会更有趣、更丰富、更生动。

教学反思,除了个人反思之外,还有集体反思,集体备课、听课,某位老师上完课,同事之间一起评论评论,指出优缺点,对于集体、个人都很有益。

音乐《狮王进行曲》的教学反思 篇9

神奇的大森林是动植物的王国,各种各样的动物在森林里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孩子们对大森林充满了好奇向往,非常想了解森林中发生的故事,本节课从孩子们喜爱的动物故事引入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威风凛凛的狮子大王对小动物们的保护与帮助,引发学生对动物的了解与关怀。并获得一些基础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各方面的艺术能力。

在设计这节课,关键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对音乐的举,通过听赏、游戏,表现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在活动中指导学生模仿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形象进行艺术表现,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成功、合作的快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井井有条,紧扣主题,因为此曲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有一定的难度,把握的深度不够,整堂课的过程比较平淡,没有这点闪烁出来,狮子的吼叫声学生听出来了,但狮子王有力的行走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在这方面,如何让学生突出表现出音乐中狮子王的机智、勇敢,还应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现深入一些。

抓住教学细节进行教学反思 篇10

——领导业务辅导材料

高淑春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细节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如王老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精心备好课,上课时先提问题:小红今年12岁,奶奶今年60岁,小红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红已经过了12个生日,可奶奶只过了15个生日,这是为什么?王老师刚说完,聪明的学生甲立马站起来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这样就把我精心设计好的情境打乱了,我压住怒气,对学生甲面无表情的说坐下。然后继续按照自己备的课一步步上下去。结果是平平淡淡,平时积极的学生甲也不再举手发言。课后,王老师在办公室里说,“唉,这样的学生是聪明却也搅了我精心备的课”。只认为是学生甲的过错,破坏了王老师的精心备的课。

一次去听课,同样是《年、月、日》这课的教学,课的开头设计跟王老师的差不多。教师提问:小华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华已经过了10个生日,而奶奶只过了14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儿?教师说完,有一学生举手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我坐着想,看来这节课又要被破坏了。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他课外读过这类知识。于是教师接着说:“这个同学真能干,有那么多的知识。这节课就叫我和这个同学,当你们学习的小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灵敏的反应,把学生引入了新授课来,也使教师自己走出了困境,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对这位学生做出应有的赞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句话真是好,让我受益非浅。

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五1班中有一位男学生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老师,这道题怎么做?”王老师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王老师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去问学习小组长。”

王老师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王老师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王老师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王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王老师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王老师,被王老师,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王老师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王老师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

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

以下是教学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几种方法:

1、教师直接说出乘法交换律与简洁结合律的公式,学生记忆和运用公式。

2、教师演示导出公式,学生记忆和运用公式。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导出公式,然后理解和掌握公式。

4、教师引导学生看月亮图进行联想,接着看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联想,联想到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然后验证联想,进而概括运用,从而理解和掌握公式。

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任务,知道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简便运算。

哪种教法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

第三种教法,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尽情发展。

第四种教法,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位教育名家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坚持写教学反思,我们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就能迈向“真、善、美”的更高境界!

历史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篇11

【关键词】有效教学反思、教学全过程、专家型教师

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这一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对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课堂教学必须有效到高效课堂成为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基本目标,而教学反思就成了高效课堂构建的要件之一。所以能否掌握有效教学反思的方法,是一个教师能否迅速成长的关键。那么下面对有效教学反思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反思

黑格尔说,“反思是黄昏后才起飞的猫头鹰”。意即反思是一种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产生的思维,即跟随在事实后面对既有经验和现实对象的思考。根据《教育学》解释:“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发生的一切和将要发生的一切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的过程。那么什么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反思呢?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教学是否关注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创设的情境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让学生充分参与了学习过程,是否充分利用了有效教学时间,教师和学生是否都得到了发展等等问题。

二、为何必须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1、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要求我们成长为什么样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概念:“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新课改需要我们成为后者。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具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多次的重复。进行深入的思考即进行反思的过程,在反思中变教书匠为专家学者。

2、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学能力

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在这些感受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而有许多东西如果不加以梳理,大都是零散的,唯有写下来才可以让自己的思考真正深入下去。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享受到提升教育理念的乐趣、发展新知和技能的喜悦以及教学相长的益处。

3、促进我们教育理论的深入学习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教育学生的一句话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许多人有这样的体会,某次在教学中遇到了满以为会给自己留下较深印象的、值得思考的、可以从中取得闪光经验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带给我们思考的问题逐渐被淡忘,甚至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而写教学反思就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累积下来,记忆下来。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要写得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使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4、写反思便于与别人交流

如果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发扬光大;如果自己的想法不够完善,甚至是错误的,写出来也便于你向别人请教。总之,可以促进共同的学习与提高,借助别人的见解,使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认识相同的一个问题,促进我们更好的发展。

三、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从内容上看

(1)有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研究成功教师的案例我们会发现他们往往有着比我们普通教师超前的理念。在教学中应多问问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

(2)有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调动了学生思维,是否上课富有激情。

(3)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是否符合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

(4)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反思。如:教学方法、手段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从方式上看

应该从课前、课中、课后这样的教学全过程经常保持反思意识,以达到课堂效益的进一步提高。(1)课前反思,如:备课是否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考虑到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能力情况等。(2)授课过程中反思,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是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参照,因此不能无视学生的精神状态。要面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或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3)课后反思,对该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以利于今后的改进和提高。既要通过自身感受进行反思,也要借学生的反应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如:“我的教学是高效的吗”,“教学基本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反馈情况如何”,“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3、从方法上看

(1)自我提问,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最易于操作。教学每进行一个步骤对自己提出一系列质疑问题。(2)观摩优质课,学校、教研组每学期总会开展众多教研活动,这就给我们历史教师提供了很多成长的机会。在这过程中,我们历史教师通过和同事进行不间断地交流,通过评课后自己的反思是一个可以大步获取进步的途径。(3)案例分析,通过阅读、自己的经历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成功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做进行反思。(4)教学分析,收集在教学过程中留下明显遗憾的案例进行探讨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5)归纳总结,一节课下来,细细想想,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

数学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12

一、在教学设计中经常多问自己为什么

设计教学方案时, 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 怎么办?”“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怎么办?”“如何调整教学计划, 采取怎样的有效策略与措施?”等。教学后, 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 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例如, “垂直”与“平行”这节课数学知识概念较多,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针对本节课, 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 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 唤起学生的回忆, 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

2. 关注新知的生长点, 体现新知动态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 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 提出“在无限大的平面上同学们把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 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 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

3. 精心设计练习, 把握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

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 从生活中找, 从几何图形中找, 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引导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一摆, 使两根小棒都与第三根平行或垂直。通过这些练习形式, 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 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

实践下来, 我觉得课堂使用激励语言还远远不够, 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同时给我一个很好的启示:不管教案设计得多好, 还需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教师减少教学遗憾

教师不妨从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入手, 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 收集各种教学“病历”, 然后归类分析, “对症下药”。

1. 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在解题后反思、归类方法、揣摩技巧, 通过一题多变, 一题多问, 一题多解, 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 扩大例题的辐射面,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 底长为6, 求周长。 (原例题)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 周长为14, 求底边长。 (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 另一边长为6, 求周长。 (前两题相比, 需要改变思维对策)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 另一边长为6, 求周长。 (显然“3只能为底”, 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 底边长为y, 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 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象。 (与前面相比, 要求又提高了)

2. 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 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 这就难免有“错”。出错后反思, 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理数的计算是初一代数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便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小结:

(1) 计算常出现哪些方面的错误?

(2) 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

(3) 怎样克服这些错误呢?

学生各抒己见, 针对各种“病因”开出了有效的“方子”。实践证明, 这样的例题教学是成功的, 学生在计算的准确率、计算的速度两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

3. 在情感体验处反思

整个的教学过程或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 而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和喜、怒、哀、乐的综合过程, 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其间他既品尝了失败的苦涩, 又收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他可能是独立思考所得, 也有可能是通过合作协同解决, 既体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 又无不折射出集体智慧的光芒。在此处引导学生进行解后反思, 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学习的热情, 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

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使我们的教学得到了及时的小结归纳, 使我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交往的快慰。

摘要: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使教学得到了及时的小结归纳, 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交往的快慰。

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13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即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它是针对某一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我认为就如同医生看病开处方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因为教师的教学应是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通过反思,每一次调节与校正都对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过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之达到最佳效果。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

二、“教学反思”思什么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那么教学反思思什么就成了教师的共同话题。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应是反思的重点:

一是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等。

二是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三是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我们切不可小视。

四是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教师就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体现了教学民主意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1、自我提问法

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学过哪些语法知识和短语”,“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回答完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出现理解分歧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怎样的策略与措施更有效”,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自主、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讨论。课堂看似积极、活跃,实则是乱成一团,收效甚微。那么“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在教案中。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3、教学诊断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法或小组“头脑风暴”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交流对话法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读、教材处理、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等方面遇到的疑点与困惑,请大家帮助分析、诊断、反思,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这样合作反思、联合攻关,可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5、案例研究法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趋势,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

6、观摩分析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以后教这一课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

7、总结记录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败得失的原因何在?还有什么困惑?等等。把这些想清楚,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四、反思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要自觉自愿即自主,要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不能为了反思,应付差事,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不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上完课不去重新审视、分析,这样的教师很难提高自己。

2、要紧扣教育教学实际或案例

脱离实际的空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思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总结出实实在在的体会和认识。切勿贪大求多,总之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反思。

3、“教学反思”只是课后才做的事情吗?

其实不然,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教学反思”不单单是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课前反思可以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一句话,时时是反思之时,处处是反思之地。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14

一、是否关注教学的热点,并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的捕捉一些高科技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二、是否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吧知识运用在生产、生活得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学生对自身实际有用的知识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

三、是否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否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训,会学习和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能力。

四、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主动思考学习。合作市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素质之一。

五、是否将问题和过度设计得科学、巧妙,是新旧知识发生自然而合理的联系。问题的创设,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地思路,形成完整的系。

六、是否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改进、如何调整自己今后的教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互动,需要相互了解,需要“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教学。通过反思,知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而且要对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深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有更科学与先进的对策。

水泉乡中心小学

浅谈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15

教学反思有以下几种:

1.集体反思。集体备课、集体评课就是一种很好的集体反思方式。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积极参与进来, 与同事一起进行分析、讨论, 取他人之长, 舍自己之短, 不断积累, 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智慧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

2.个体反思。即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一点一滴的教学得失的评价。个体反思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 可以是课后思、周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它要求教师的反思过程持之以恒。只有做到“日日思、日日记”, 才能真正“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在平凡的个体反思中, 把零散之珠串成一条完整而正确的教学之链, 使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得更快。

3.课前反思。课前进行假想和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 教师在授课前要考虑:本节课设置的启发提问恰当吗?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质疑?预留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合适吗?教师是否越俎代庖?本节课能制造几次学生表现的机会?这节课学生会提几个问题?这节课学生到底能学会什么……作为一名教师, 在课前应进行教学反思。

4.课中反思。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进行反思, 即课中反思 (即兴式反思)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反思是否真正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了, 学生是否有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是否自如地应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出现了问题该怎样去处理, 在提出问题后是否马上叫学生回答, 是否搞集体回答等。学生是活的个体, 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提问、学生自己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应改变教学观念, 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教学效果好、学生受益多。

5.课后反思。课后批评式的反思是教学技能升华的催化剂, 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 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水平为最终目的的, 是教学反思中最重要的。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目标策略行吗?是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对吗?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达到教学目标了吗?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活动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符合从易到难原则, 过渡是否连贯?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了吗?还有教学策略、感知环节、认知环节等, 要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等问题, 再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教师在每一节课后总结经验与教训, 根据这一节课的反馈信息和教学体会, 对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 修订教学方案, 再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 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教师反思之后, 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记录下来呢?下面是教学反思的具体书写形式:

1.记亮点。也就是记成功之处。每节课都会有它的成功之处, 如流畅的教学流程、活跃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合作、大方得体的板书设计, 只要留心, 亮点之处都能发现。

2.记缺点。如教材处理欠妥、课堂组织松懈不严谨、语言表达不准确、解答不了学生的问题……教师认真地寻找, 就会发现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存在, 记下这些缺点, 可以帮助自己进行自我调整,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少走弯路。

3.记插曲 (即教学机智) 。学生是活的个体, 在课堂上常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会问一些异想天开的问题, 可能偏离教本, 教师可能毫无准备, 但可以冷静解决, 妥善处理。这种插曲可能是自己在预先的教学设计中没有的、但在课堂教学中突然冒出来的一些灵感, 随着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合作学习, 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这些教学机智记录下来, 教师的思维会得到拓展和开发。

4.记学生创新。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都会有一些创新性的见解, 他们会从不同于教师的角度去理解问题, 提出他们的见解和体会, 甚至有时这些看法是大胆怪诞的。作为教师, 应珍惜学生们的个性和创新性, 把他们正确的、具有创新性的意见、建议、看法记录下来, 并进行反思。

5.记再教设计。教师通过对每一节课的亮记、缺点的总结, 并根据这一节课的学生反馈信息, 对预先写的教案进行归类与取舍, 重新修订教学方案, 再写出再教设计, 按照“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再设计—教学再实施”这一过程, 提升教学水平。

当然, 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因人而异, 只要是行之有效的、对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有帮助的都可以尝试, 其中不乏纵向反思、横向反思等。教师要通过反思在教学中提出质疑, 在教学中进步,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进、思进则新、思新则再进。总之, 教师要采用各种形式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创新, 提高业务素质, 才能成为受学生尊敬、受学生欢迎的高水平教师。

参考文献

上一篇:大运动会下一篇: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