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2024-07-22

双语教学改革研究(共12篇)

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1

一教学目标的思考和制订

首先是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 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 达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地理课程的最主要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学科思维的方式与能力, 提高学生应用外语的能力与水平是双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具体包括:一方面是英语词汇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和一些专业词汇。所谓基本的英语词汇是指出现频率较高, 学生在学习中常用的词汇, 如factor (因素) 、natural (自然) 、man-made (人为) 、attract (吸引、引起) 、lack (缺乏、缺少) 等。专业词汇是指地理学科的英文专业名词, 如celestial bodies (天体) 、the solar system (太阳系) 、solar constant (太阳常数) 、Tropic of Cancer (北回归线) 、Tropic of Capricorn (南回归线) 、the equator (赤道) 、latitude (纬度) 、longitude (经度) 等。另一方面是口语交流目标。学生能通过课堂活动用英语完成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用英语就地理学科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能独立完成地理学科的英语试卷等。如结合必修3 中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所学地理知识, 学生应该能够回答: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有哪些?

Benefits of trees

Trees are beneficial in many aspects. First of all, trees help to conserve water, prevent soil erosion and guard against sandstorms. For example, when it rains heavily, mountain mud will often rush down in torrents, which leads to dashing against the houses and causing death . If there are trees on the mountains, this might not happen, for trees can prevent soil from being washed away by floods. second, Sand from the north is driven straight and blown aroun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China, it’s sandstorm. If there are trees, they may stop the sand from invading.

Subsequently, trees can purify the air. Air pollution is rather serious, especially in urban areas, as a result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cars appearance .Trees supply people with fresh air, by taking in carbon dioxide and giving out oxygen, which make people healthier .Besides, trees can also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Now that trees have the functions of protecting, purifying and beautifying the environment and so on. from now on, man should and must plant more and preserve more instead of felling them.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地理双语教学就是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 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工具, 学生通过英语来学习地理, 从而既掌握了地理知识, 又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地理双语教学中, 英语只是一种手段, 掌握地理知识才是目的。所以, 双语内容必须是能够形成地理技能和地域分析能力等能力的地理知识。

目前双语教学, 特别是地理双语教学, 仍处在探索实验阶段, 主要是因为没有一套适合学生英语水平的地理英文教材。由于没有现成的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内容必须由任课老师选择改编。教师在教材的处理方面着手: (1)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依据, 参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高中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 结合国外原版教材、网络上相关英文材料进行改写和编辑, 印发成可供学生使用的双语地理材料。 (2) 借用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原版英语课文, 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有Earthquake、Wildlife protection、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等。 (3) 鼓励学生尝试上网阅读国外的地理杂志, 例如《美国国家地理》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生手头上都有的《英语学习报》《英语辅导报》《学英语》等报刊上刊登的有关地理的素材。 (4) 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制作成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双语教学课件。为避免使地理课变成英语词汇学习课, 教师要选择英语地理专业词汇较少的内容进行双语教学, 否则专业词汇太多, 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实施

首先, 理论联系实际。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思考和活动内容, 巧妙设计好活动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都非常重要。比如, 在讲授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节中的“5·12”汶川地震时, 可以先以最新的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举例如下。

教师:“我们都知道2008 年5 月12 日下午位于我国西部山区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 级地震。同学们思考我国地震灾害的多发区在哪里?四川地区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四川地震发生的相关视频与图片) 由此导入新课。 (As we all know, on the afternoon of May 12, 2008, an earthquake measuring 8.0 on the Richter scale hit Sichuan Province, a mountainous region in Western China. Which has bring about serious damages of people’s economic and metal. Do you know why did the earthquake happen ? And where does earthquake happens frequently in China? )

其次, 地理双语教学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动态效果, 这样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节省教师写板书的时间, 特别是自然现象用多媒体显示并配上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可以一目了然。同时, 英文板书和动画也适当降低单凭英语讲授的难度。如在关于主要自然灾害的新课讲授开始时, 用多媒体播放教材中列举的4 大类共11 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或图片, 同时以英文注释对应灾害名称, 包括typhoon, drought, cold-air outbreak, earthquake, landslide, mud-rock flow, flood, windstorm tide, plant disease, pest-outbreak, rat-outbreak。全部放映结束后, 投影展示下列问题:

1. A strong tropical storm, and usually occurs in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2. Occurs whe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water supplies are below normal.

3. A wave of freezing cold air

4. A sudden tremor or movement of the earth’s crust, which originates at or below the surface.

5. In the surface pitch the massive earth stone whole glides down, and the gases escape in a violent explosion.

6. It is attributed to human beings’ severe deforestation, reclamation of land and destruction of forests . when it rains heavily, mountain mud will rush down in torrents.

7. A lot of water in an area which is usually dry.

8.The phenomenon of the sea level exceptionally elevates because of strong atmosphere disturbance.

四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和探究

对每一种自然灾害的具体学习内容, 如成因和分布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方式来完成。首先, 可由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灾害, 如对地震进行分析, 剩下的10 个让学生分析。然后, 把全班同学分成4 组, 每组学生分别负责找出并总结归纳一类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分布, 最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用英语描述本组的研究结果。同时组与组之间进行竞赛, 看哪个组完成得最好 (标准是口语流利、无语法错误、用词准确、发音清晰等) , 教师给各组评分。教师在学生表达与展示后, 对学生的表达错误进行纠正和评定。这样的活动,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展示和提高英语水平。最后教师将各组的活动结论进行整理并与学生共同填充完成下面的表格。

新课内容结束后, 教师可结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设置一些练习题 (Follow-up activities) 。适宜的练习可降低学生接受英语授课的难度, 同时深化英语知识在其他科目的使用, 实现了通过教学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为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地理双语课中还可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活动形式, 进行各种地理实验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某种地理现象, 同时促使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存在的问题

1.没有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困难

目前, 几乎没有专门的地理双语教材, 有关地理双语教学的资源也较少。教师只能通过英语词典、地理专业英语书、国外地理教育网站等查阅有关的资料进行双语教学。

2.高中地理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单一, 进行双语教学的能力有限

现在的教师多数都有扎实的专业学科功底, 但缺少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多数地理教师不能全面驾驭英语。绝大部分地理专业出身的青年地理教师, 英语的读、说、写能力未能达到英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而获得专业和外语双学位的教师也是甚少。因此, 就教师本身条件来说, 要在短时间内大范围开展双语教学还比较困难。

3.学生英语基础差, 地理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长期以来英语教育只重视教材、教法, 而忽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只是“无声英语”。另外, 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 而且初中阶段储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很有限。

实际上由于多种原因, 对于地理双语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目前笔者尚处于探索阶段。真诚地希望更多同仁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 让大家共同来探讨地理双语课的教学方法, 通过双语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地理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 也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会话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 实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践, 1998 (1)

[2]邵喜珍.“双语教学”的尝试[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 (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王嘉毅、许洁英.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双语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 1999 (3)

[5]陆敏.“水土流失”实验活动的双语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 2005 (4)

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篇2

摘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双语教学的内涵、形式、课程设计,以及双语教学的利弊。据现状在当前师资、教材、教学大纲等一系列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双语教学是不现实的。关键词 幼儿 双语教学 利弊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 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中国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但实施双语教学既有利也有弊,权衡利弊,文章认为实施双语教学利大于弊。应该鼓励有实力的学校大胆进行实验,但不宜全面推广。一双语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双语教学,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加拿大,双语教学一般指在英语地区用法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在美国,双语教学一般指用西班牙语进行的学科教学。在澳大利亚,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英语)进行的部分学科教学。其目的大都是使这些拥有众多移民的国家能更好地体现其多元化的共融性。在欧洲,双语教学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的语言大多是英浯,旨在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繁荣经济,形成合力。我国及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试验的双语教学,一般是指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体系。因此,目前开始试验推广的双语教学的内涵也应属这一范畴。国际通行的一般意义的双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学生在整体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这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学习及成长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在这里,第二种语言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本华给双语教学下的定义为: 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运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它学科知识的教学, 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1] 二双语教学的基本形式和课程设计

1.双语教学的基本形式

“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中国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2.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1)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2)科目的选择。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以及双语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条件,在目前阶段,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应该选择那些相对容易的课程作为切人点,因为学生对其有初步了解或一定的基础,所以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如天津职业大学宾馆专业的BTEC课程中开设的《营养与饮食》(Nutrintion and Di et),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对蛋白质、指肪、碳水化合物、钙、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初步的了解,这样采用双语教学时,学生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角色,理解授课内容。而同时开设的《管理原理》,由于学生以前未接触过,即使用中文讲解也不是很容易掌握,因此,采用双语教学时,学生普遍感觉皎吃力。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应先易后难,逐步扩展范围。否则,学生以不很熟练的语言去接受完全陌生的东西,其结果只能是违背了教学初衷。

(3)采用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n任何一种模式的教学过程都是复杂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说来,教学过程可以分解为三个子过程:施教过程强调教师和知识的关系;培养过程突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在高职的双语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双语教学的双重教学目标,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学习过程就成为了教学过程的重点,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诸如案例教学、头脑风暴、情景模拟等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用外语来思考、陈述、解决问题。随着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学生从最初的局促不安羞于张口,到后来的踊跃参加,积极发言,他们已经习惯并喜欢上了这种模式。

此外教学中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必须明确双语教学不是单纯地学外语,而是用外语学,学生应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切忌将双语课变为普通英语课的翻版。

由于双语教学是一种新教学模式,因此,如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双语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笔者仅将天津职业大学双语教学中应用的考核方法简介如下: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不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而采用综合几次课业成绩的方式。这里所说的课业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课后作业。首先它需要学生以英文形式来完成,这从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英文写作的能力;其次,课业的内容要注重实际操作性,即学生在运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必须通过社会调查、查询资料、观察研究、实际操作等方法获取课业中所需要的部分资料,通过完成课业,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获取信息等的能力。应注意的是在向学生布置课业之前,’教师必须仔细设计课业,要明确该课业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学生应从哪几部分来展示该达到的知识点以及课业等级标准,并向学生讲述清楚。一门课程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多少,设计3—4个课业,学期末,依据课业的综合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4)正确处理好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关系。双语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科内容所使用的第二语言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第二语言的理解水平,避免使用第二语言中的修辞语言讲解学科内容,注意扩大学生第二语言的词汇量。但在目前的情况下,课内时间全部用英语进行教学在高职院校仍是行不通的,需要通过母语的配合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因此,第一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始终不容忽视。首先,第一语言可以为学生学习学科内容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有助于他们准确理解第二语言的信息输入;其次,第一语言有助于发展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三是第一语言有助于学生形成“高级语言能力”;四是第一语言能够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供安全感。由于任课教师懂得学生的第一语言,减少了他们害怕因为听不懂第二语言授课而产生的种种顾虑,从心理上保证学生学好第二语言。但教师尽量将第一语言的运用降低到最低的限度,避免学生对第一语言产生依赖心理。

(5)提供充实的教学资源。双语教学非常强调教学资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但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教学参考用书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往往高职院校各专业中文参考资源较丰富,但外文专业参考资料却极为匮乏,造成教师备课时要将中文资料译成外语,再用外语授课,学生课余不能接触到更多的原文资料,课上和课下脱节,从而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三、双语教学分析

目前对双语教学的宣传很多,大都强调、宣传双语教学的优点,主要论点包括:

(一)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迫切需要大量精通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作为一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手段,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例如,“用英语教学能使我们更好地检索、利用最新、最先进的科技文献。因为从20世纪中后期以后高水平科技文献绝大多数都是英文的,发表论文和专著、国际会议一般使用的也是英文。用英语掌握科学与技术能使中国学生更为自信地走向世界,更为有效地了解世界和参与国际交流,从而使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轻松地引进来和走出去”。

(二)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多了一份生存的手段,多了一份了解外部先进世界的途径,多一份机会“如果我们的教师只会用汉语教学,所有的课程都是汉语讲的,既不利于外国学生到中国来留学,也降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三)学习、掌握、精通一门外语(主要是英语),能够多一种思维方式,学会从多种角度,从不同的观点看问题,从而提升我们的竞争能力。

反对者认为中国是个单语制国家, 不具备实行双语教学的条件。马庆株先生(2005: 24)坚决反对实行英汉双语教学, 认为“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矛盾[2]。具体表现在英汉双语教学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为两者都规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 普通话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

包天仁教授认为双语教学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几个原因是: 1.中国是非移民国家, 不具备人文环境;2.缺乏理论依据;3.很多学校缺乏得力的措施, 如教学大纲、授课标准、有效而具体的班级组织形式等;4.英汉两个语系相差太大;5.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 缺乏社会和家庭的语言环境;6.双语师资严重不足;7.大学和中小学之间的双语教学缺乏有效衔接;8.双语教材匮乏;9.课时量无法保证[3]。孙秀艳, 盖绍普[4] 认为双语教学的弊端有如下几点: 1.双语教学违反《高等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 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等法律;2.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3.人才智力的巨大浪费;4.用外语教学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混乱;5.不利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使崇洋媚外的心理滋长;6.迎合了英语霸权的诉求。

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的历史并不长, 目前确实缺乏国家教育法规的支持。但是纵观国外双语教学的历程, 我们发现双语教学兴起之初无一不是各团体或地方政府的自发行为。各级各类学校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率先开展双语教学的试验, 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才逐步得到国家的承认, 上升为国家政策.四、建议和结束语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双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过于夸大。双语教学牵涉的方面众多,成本、需求、资源、以及长期影响。考虑到这方方面面的因素,在目前以及可以预期的将来,在我国不适合大面积地推广双语教学,也不应过分宣传。如果要开展的话,在有条件的高校,建议以选修课的形式、在较小的范围内尝试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建议采用宽进严出的方式,校方可考虑给予一定的资助。

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应坚持汉语教学,同时大力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推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宜过于强调。同时还应避免流于形式,不应将语言教学和教学语言混淆起来。

五参考文献

[ 1] 康立新.从中加两国比较看我国实施.双语教学 的不可行性[ 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3): 98-100.[ 2] 彭泽润.“英汉双语教学”跟”国家汉语战略” 矛盾[ J].北华大学(社科版), 2005(3): 24 – 27.[ 3] 丁丽红, 焦瑶光.双语教学利弊谈[ 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5(3): 44-46

高职高专双语教学研究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双语教学;探究型学习

双语教学提出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检索和接受信息的速度呈几何级数递增。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在行业中奠定自己的地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某项技术刚刚兴起时,苦于没有成型的教材和资料,待相关教材和资料面世时,人们已经开始追逐更新的技术了。因而,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技术,成为行业精英的一种迫切需要。登陆国际论坛与全世界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是在第一时间获取先进技术的有效方法。如何使学员获取这种能力呢?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提高学生外语的综合素质,即进行卓有成效的双语教学。

高职高专双语教学应用

双语现象指个人或者社区群体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标准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在移民群体中(尤其在第二代移民中)较为普遍。在拥有两种官方语言(不同的标准语)的国家或者地区,双语能力被视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然而,除了那些从小就同时学习两种语言的人外,具备完美的双语能力者极少,双语者指通常具有可以在两种语言中自由切换,交替使用能力的人。

高等院校提出的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双语教学”思想与语言学中的“双语”内涵以及外延均不尽相同。

双语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外文教材,全中文授课;第二阶段使用外文教材,半中文、半外文授课;第三阶段使用外文教材,全外文授课。

(一)高职、高专院校双语教学的现状

学生学习起点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源于职业高中或专科学校。在这类学校中,英语学习并未得到重视,因而,荒废者居多。升学后面临A、B级考试,不得不重新学习英语。然而,学习起来却非常吃力。加强外语学习的初衷是促进学生学习,增强其自身综合素质,但如果要求过高,不切实际,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不应要求学生能够在两种语言间熟练地进行切换,只要求他们借助工具书能够看懂外文资料即可。这种要求虽与熟练双语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却是学生们跳一跳便能够得着的“桃子”。

双语教师少,双语教材少虽然各个高校都提倡双语教学,但是双语教师缺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双语教师普遍由专业知识较强且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但由于这些教师本身也大多接受的是纯中文的专业知识训练,因而授课难度大,授课时也略显吃力。另一方面,书店出售的英文教材寥寥无几,而且只集中在几个学科内,这给教师的授课增加了难度,大部分教师只能够依靠网上获得的一些有限的资料进行授课。

(二)解决方案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会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学习不是任务,而是一种乐趣,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如果学生能够对双语教学有这样的认识,那么,他们潜在的兴趣便能被进一步地激发出来,被动学习将转化为主动学习。在教学内容上下工夫,给学生创造新颖且丰富多彩的双语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一些生动、有趣、新颖的知识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应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双语学习环境,以教学节奏的明快性,加固轻松愉悦的双语学习环境。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师资水平一直是制约各国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双语教学的最终效果。双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和母语知识、双语教学理论知识以及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为此,有的院校采取聘请外国专家担任教师的办法,有的将双语教师直接派往国外受训。笔者认为,从长远角度看,要真正解决目前我国双语教学中的师资问题,还要依靠各类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的大力配合。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创造条件,开设英语授课的学科专业,有计划地为各类院校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双语师资。要根据双语教学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培养模式,重点加强对未来教师的专业英语和使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

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教材改革是当前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目前,英语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是以英语的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训练为主旨,很少有专业学科类的英语教材。要真正实施双语教学,就必须编制各学科的英语教材,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没有任何现成的结合各校实际情况的教材和内容,很多学校采取以下措施暂时解决教材匮乏的问题:直接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对原版教材进行筛选处理;购买国内已出版的双语教材;授课教师自编双语教材的部分章节。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总结出选编双语教材的原则,明确双语教学的目标并确定选编教材时应遵循的原则:符合本校学生的学业程度;在选编理念上,力求适应本校学生的发展;在内容的选择和构建上,平铺直叙的讲授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有效的途径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做”中学。

怎样进行双语教学才能获得成功仍旧是我们今后要探讨的问题。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必须注重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学习,从与同事、朋友的谈话中学习,从导师的建议中学习,从成功典范、工作车间或者培训讨论班中以及从大众传媒、流行出版物中学习。双语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播方式,将双语教学与终身学习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与信念,自觉进行双语学习,才能让学生尝到双语教学的甜蜜果实。

参考文献:

[1]吕良环.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2]陈维维,沈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作者简介:

任娜(1979—),女,辽宁瓦房店人,沈阳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助教。

研究生双语课程教学的研究 篇4

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 现代权威的论文和著作大部分用英文发表, 一半以上的信息由英语传播。掌握好英语, 是获得英语资源的重要前提。自从200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后, 双语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 高等院校便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学科专业知识, 老师通过英语讲授专业知识。双语教学应重视英语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渗透, 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双语课是以传授非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双语教学的目标具有双语性、专业性的特征, 以双语教学体现专业特色。一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 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某一学科领域的英语术语和常用英语表达方式,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以增强学生阅读特定专业领域的外文原著的能力。在这两个目的之中, 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是基础, 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是双语课的最终目的, 掌握专业英语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

双语教学工作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需要高校准确定位, 稳步推进。目前的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本科学生, 各大高校为研究生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还很少, 有些高校还没有为研究生开设双语课程。

二、研究生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研究生来说, 双语课程教学也是非常必要的, 甚至是至关重要的。研究生从进入科研课题的那一刻起, 到顺利完成学业毕业, 自始至终都要用到英语。研究生进入课题需要查阅大量参考文献, 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英文文献, 做实验或者做模拟的时候, 说明书经常也是英文版本, 因此, 英语是研究生进行知识输入和知识必备储备的工具之一, 也是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的必备素质之一。往往有些研究生因为英文水平有限, 不能流利地阅读英文文献, 只能局限于阅读中文文献, 不能掌握所研究的课题的国内外进展情况, 只能进行片面地文献阅读和综述, 影响科研视野的开阔和科研思维的形成。

当把研究成果进行期刊发表时, 如果要往英文期刊投稿, 英文水平不过关是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英文论文, 但是很多研究生不能用英语胜任这些工作。虽然现在中国十分重视英语教学, 中国高校对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了学位英语课程, 但这种课程主要局限在专门的英语教学, 教学内容仍然以日常英语为主, 并不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挂钩, 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语法与词汇和日常英语交流等知识。学校对英语水平也非常重视, 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四级, 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六级考试。这种英语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结合, 其结果是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甚至六级考试的研究生并不能流利地进行专业领域的英语对话。为了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对话和交流, 扭转这种与专业知识背景脱钩的英语教育模式是必要的。

开设双语课是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代需要。培养大量既具有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熟练的专业英语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专业人才是对研究生教学的必然要求。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论文和学术交流, 都对英语提出了较高要求。当今世界是一个由经济全球化进程带动的世界, 如何应对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对话成为一个重大时代课题。经济全球化背景所要求的国际对话和交流是全方位的, 要求从根本上提高国际参与际对话和国际交流的语言能力。研究生双语课的开设就是适应这一新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产物, 研究生双语课建设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平台。它的开设是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开展研究生双语课程的可行性

在双语课教学过程中, 要促使学生借助于英语这种媒介工具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双语教学环境下, 英语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 也是获取学科专业知识的工具。对于研究生来说, 既需要学习专业知识, 又需要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 并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 而研究生双语教学正好迎合研究生对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双重需求。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不仅要讲述课本知识, 还要设计学科最新动态和理论前沿, 并把这些内容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去。因此, 研究生是愿意选修研究生双语课的, 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需求基础。

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文水平提出一定的要求, 如果学生英语水平太差, 学生课堂上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 那么, 双语教学既起不到传授专业知识的作用, 更起不到提高英语的目的, 双语教学效果不能保证。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基础英语学习,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 具有一定英语应用能力, 英语水平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开展研究生双语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使得通过双语教学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其综合运用英语和专业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能够在更高的平台上开展国际对话和国际交流成为可行。在研究生双语课授课过程中, 学生基本上能听懂, 而且可以实现与老师进行英语交流与互动, 达到双语课授课的教学效果。

给研究生上课的老师基本上具有博士学位, 掌握相应的专业英语和科技英语的语法、词汇知识, 能够进行利用英语获取本专业领域的知识, 并且掌握撰写专业英语论文的技巧和能力, 可以与同行专家进行流利的英语交流和沟通。另外, 国内高效目前与国外高校有着较多的合作和交流, 老师可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进行交流, 为老师带来了进修和考察的机会,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访问学者资助, 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师能够有机会较长时间呆在国外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 为老师在国外进修课程和带回英语原版教材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很多高校教师也都在通过其他途径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高校教师目前的学术情况, 为开设研究生双语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为了使研究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 掌握获取最新学科进展信息、把研究成果推向世界的能力, 双语教学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微分方程双语教学研究论文 篇5

保持式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刚进入学校用母语进行学习,然后逐步在部分课程上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其他课程仍然用母语进行教学。这种双语教学比较适合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我校属于新建的本科院校,用这种模式来进行双语教学比较符合我们学校的现实情况。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国外常微分方程课程的先进的体系、思想方法、发展趋势的理解,以利于进行中西方比较、借鉴西方的先进成果,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国际化人才。除此以外,“双语教学”中的英语不仅仅是语言学习,而且可以为了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基础、智能结构、文化素质,在开放的外语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这对现行的英语教学来说,是一个突破,也是一个更高的标准。

本人曾经讲授过本科的常微分方程课程而且在这方面发表过国际期刊,因此对于双语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通过亲身的讲授体验,通过和学生的交流,观察,调查等多种途径,我发现了在我校进行保持式双语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

一、缺乏师资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就要求教师既要精通常微分方程专业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英语水平。

有研究表明:现有的高校扩招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巨大压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承受能力,现有教师也很少有机会在职进修,更缺乏定期出国提高自己语言能力,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可能。许多大学双语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系统,专门的双语培训。

二、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加大,课堂信息不足

有研究表明:原来用母语教学10分钟就能完成的知识点,用“双语”后需要40分钟,甚至更多。而授课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高低不同,备课时间长短也不同。有教师认为双语教学备课量是非双语教学的三倍以上。

三、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师生沟通不流畅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参差不齐,不少学生对专业词汇掌握很少,听力和口语不是很少,这些都使得教师不得不把重点转移到词汇的讲解,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达不到预期目标。

四、国内外教材不统一

双语教学需要用国外的原版教材,但是国外原版教材难以与国内相应的学科教学要求相符。并且深浅程度不一致,理论和案例各自偏向不同的特点。许多国外教材是根据当地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编写的,中国学生缺乏理解发达国家经济制度运作的常识,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和案例还有很多困难。

五、教学中教育主体性缺失

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应该是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都是个和谐和统一的过程。但是目前是主体性的发挥存在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体性极度膨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出来。很多学生收到家庭环境,传媒信息,个性特征,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的影响,适应双语教学还需要一个过程。

六、教学方法需要配套改革

虽然目前,许多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来教学,但是也只是作了形式上的改变,把粉笔,黑板变成了电脑和幻灯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形成。

七、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缺乏专门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许多高校对双语教学体系的评价,或者借助现有的单语教学评价指标,或者以查代评,以考代评,定性多于定量,片面代替全面,评价的科学性还不是很完善。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类。发现可以归类为:外部环境的问题(如学生的英语水平,师资的缺乏问题等),教学内容的问题(如方法的差异问题,教材选用的问题等),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如教育主体性缺失问题),考核办法的问题(考核方式单一)。

考察、分析和解决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中的问题都要着眼整个系统,要以合作的精神从大系统的全局出发。当我们对双语教学实施管理的时候,就是管理着一组有特定目的和目标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要素的组合体,而当要解决其中任何一部分的问题时必须考虑到对系统其它部分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轻重缓急,予以通盘考虑,逐次解决。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但是教学能否快速,良好的发展关键取决于自身的基础条件,内部教学系统的构建与运行以及外部环境的条件等。从这个意义来考虑,我们有必要构建一个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系统,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把学生培养成国际化的人才。首先,构建一个常微分方程教学系统必须有系统目标。系统的目标性要求我们在确定系统的目标时,运用各种调节手段把系统导向预定的目标,达到系统整体性最优的目标。根据国家教学要求,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语吉进行常微分方程课程的教授,向学生推进常微分方程专业理论的逐步演绎。使得学习者掌握本课程严密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习者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

从系统论的角度,我们已经明确了系统中的子系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外部环境(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高等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等)自身的基础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的英语水平):

系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系统的部件、系统的环境、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系统的部件,也就是系统下面的各个子系统,它们具有不同的属性,又相互影响。他们组合结构从整体上影响了系统的特征和行为。系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运行的,它即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环境施加影响。系统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就可以产生输入与输出的含义,输入与输出体现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影响,系统在目标与要求明确以后,其部件就可以接受一系列的外界输入以及进行有效和高效率的处理后,提供系统所期望的实现目标的输出,返回到环境。

概括的说,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系统的部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教学内容包括有课程设置和教材两个子系统。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与国际接轨,课程设置要借鉴国际知名同类院校的经验,但是一定要结合本校的资源状况,有辨别,有参考,有借鉴的学习和引进。并且要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应该是先从高年级到低年级,先选修到必修,在大一和大二开设基础英语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构成基础模块。在大二下学期到大三开设常微分方程的外语课程,跨文化方面的课程。为双语教学提供专业知识和文化环境作铺垫。构成过渡模块。在前两个基础作好的情况下,开设常微分方程双语课程。总之,所选课程要有代表性,衔接性和外延性。在教材方面,主张采用原版英文教材,所选教材必须在国际学术界公认先进水平,要有一定适应性,比如英,美两国的教材都可以迅速,全面反应最新的学术成果。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有教学工具的多样化和教学的互动化。除了传统教材,多媒体以外,还应该采用视频剪辑材料,网络材料,模拟实物等多种形式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原始材料,这样也容易产生更为直接的正向学习迁移。由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情感过滤的效应更为明显,不同学习者可能会产生差异较大的主观情感体验,因此设置互动的教学情景非常重要。比如讲座,讨论,辩论,小组活动。模拟游戏等教学活动都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

在系统中,我们必须注意环境的变化。可以考虑以立项的形式来加强常微分方程双语课程建设,树立精品意识,以教改立项或者课程建设立项的形式来推行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学校明确建设目标,加大支持力度,严格验收,保证建设效果。并且要注意滚动支持。这样才能使得常微分方程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在反馈机制中,我们重点要研究教学评价机制,也是考核办法。应该通过合适的考核方式来判断,把平时考核和最后考试有机结合起来。平时考核采用灵活的方式,如课堂提问,小测验,作业,主体发言等。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等。要结合笔试,口试,开卷,闭卷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除此以外,这个系统有个重要的支持平台,就是师资状况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这两个基本的平台。其双语教学将面临严重的问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各种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比如将一些双语教师送到国外进修,或者从条件好的院校聘请好的双语专家来进行外语授课,讲学等。同时提高双语教师的待遇,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等。鼓励年轻教师投身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中。

《机械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研究 篇6

【关键词】机械控制工程 双语教学 教学方案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5-0-02

1 前言

《机械控制工程》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专业主干课,开设在第五学期,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即在本科教育方面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及要求在3年内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1、2]。从2006年开始将该课改为双语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即掌握机械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又学会该技术领域的英语专业词汇与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对外文资料的阅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通过2006年至2009年四届本科生的双语教学实践情况对该课程双语教学中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教材、效果等个方面进行探讨,对教学起到总结与促进作用。

2《机械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方案设计

2.1 制定教学大纲

《机械控制工程》原教学目的和任务是结合机械工程应用以线性连续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的介绍,目的使学生获得该技术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进行机械控制系统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在确立双语教学后,调整教学目的相应调整为使学生既获得教学大纲要求的专业知识,又能熟悉该领域的专业技术词汇。该课程教学学时为32学时,在不改为双语教学时都感到内容多学时少,由于语言的限制,在完成基本相同的教学内容时,双语教学的用时会更多,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组织和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以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根据有关教学基本要求与规范,确定的教学主要内容有:(1)绪论:机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组成,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发展;(2)机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和系统方框图;(3)一阶和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稳态误差;(4)典型与复合环节的频域特性分析,Bode图的绘制与系统的开环和闭环特性;(5)稳定性的概念,Routh与Nyqusit稳定判据,系统的相对稳定性;(6)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PID校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4]。

2.2 选择教材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大力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的原版教材,特别是对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强、可比性强的学科专业,可直接引进先进的、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的精神,作者选用了200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Linear Control Systems Engineering》原版英文教材,该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控制工程实际,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内容,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在内容的安排上,由浅入深,便于教与学,具体是:(1)这是一本国际上公认的控制学科的优秀教材,被世界诸多知名大学采用;(2)全书以单元的形式进行叙述,每个单元由独立相对的专题内容组成,并带有三个典型例题,这些例题都很紧扣理论,并贴近工程应用,有利于学生理解该单元的抽象理论;(3)每章最后都安排了习题,这些习题由浅入深,不仅有理论设计、计算而且包含工程应用分析与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国内有对应的翻译版(金爱娟,李少龙,李航天译.线性控制系统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礼,2000),这本书为那些由于英语基础不好而没有很好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生提供了课后对照学习的机会。同时,指定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控制理论基础》(张庆灵主编)、《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主编)为参考资料[5]。

2.3 确定课堂教学模式

从目前国内双语教学文献看,双语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三种:全外语型、混合型、半外语型。第一种基本上是外语教学,教师和学生上课都使用英语而不使用母语;第二种用外语和汉语交替讲授,汉语用以确保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英语用以提高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英语水平;第三种采用英文教材汉语授课,只有些专业术语、定义、定理会用英语表述。在这三种教学模式中,第一种模式是高校双语教学的理想模式,但是它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都很高,才能保证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施[6]。该课授课对象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从以往该课汉语教学情况看,学生感到内容抽象,部分难点理解困难。如果双语教学仅为了追求第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而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会造成学生由理解吃力学不会到失去兴趣讨厌学的恶性循环状况,到不到基本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采用了第二种模式教学模式,英语讲授概念,汉语引申解释,二者大致的比例是:英语40%,汉语60%。

2.4 制作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

《机械控制工程》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它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双语教学的课件即要遵循原版教材,又要生动形象,通过仿真动画、录像等形式使教学的概念实体化。《机械控制工程》的多媒体课件以英文原版教材为主线,以单元对应课时进行全英文版本编排。每个课时课件由单元生词表、基础理论的推导与演绎、例题讲解、单元小结四部分组成,穿插理论分析的动画演示、科学家人物介绍、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工程控制实例等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教师借助于黑板板书来给予强调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机械控制工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3.1 课前准备

首先,根据教材与对应的多媒体课件内容,写出讲授内容的详细提纲;其次,查阅原版英文教材与参考资料,按提纲摘出相应英文内容并使其条理化,编写出授课教案;之后,针对原版英文教材与多媒体课件应用同步发音翻译软件进行标准发音的温习,熟练后脱稿练习;最后,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既使得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讲解通俗易懂,又能引申到难点内容理解与掌握。

3.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这个互动过程的主体。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母语教学的方式,同时采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在开始接触时思维和学习方法都会有不适应的感觉。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双语教学的方式,在课题教学方式上,参考了国内相关教学单位,采用了如下两个阶段逐步进行。在起始阶段,用英语进行理论概念的讲述,带领学生学习所涉及的专业术语,这会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但经过5-6课时后,学生会逐渐掌握本门课程基本内容的英文表达法,就不再需要拿出特定时间学习英语了而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采用以英语讲述为主,以汉语解释为辅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采用提问、专题讨论等方式促进教学。

3.3 课程考试与教学效果

该课程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试卷形式为全英文,提倡学生用英文答题,从2006年到2009年四年的考试成绩与调查统计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数据可看出从2006年到2009年不及格率逐年下降,优秀率提高,说明随着双语教学经验的丰富,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从分数段看,70-90分平均约占62-68%,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说明考试试卷难度适中,能够反应教学的基本情况。60-70分平均约占14-18%加上不及格比例6-12%合计为20-30%,说明有部分同学未能很好地掌握该门课的必修知识。

由图2数据2006年到2009年学生期望与实际平均值的比较可看出,第一年2006年,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期望平均分为75.7分,但实际平均分为73.6分,一方面说明学生还不能适应双语教学,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学上有不足。因而,实际平均分数比学生期望值还低,教学效果不好。第二年,在认真分析了教学的不足后,及时进行了调整,但学生受上一届分数低的影响,对该课有恐惧心理,因而,调查的期望值低于2006年,当考试后实际成绩好于期望值,说明教学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第三年开始,一方面教师更加加强教学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增加互动,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动态,因此,学生的信心增强,对该课的期望值也上升到77.4分,考试的实际分数为78.5分,略高于期望值,说明教学效果好于2007、2006年。之后一年,逐步总结教学经验,在2009年该课的平均分达到了良好程度81.2分。在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测评打分中,教师被评分数从2006年的78分上升至2009年的89.6分,接近优秀水平,说明教师双语教学效果逐年获得学生的认可,可以达到该专业课的教学要求,能够满足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束语

《机械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是2006年教学改革立项中一个新的课题,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掌握英语阅读文献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通过4年的双语教学,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认真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理清教学思路,确定教育目标,依靠教师的勤奋和学生的努力,今后能够将双语教学工作更好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北京:教育部2001.

[2]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董玉红,杨青梅.机械控制工程基础. [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5] Morris Driels.Linear Control Systems Engineering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法学双语教学实践规范研究 篇7

关键词:法学,双语教学,实践规范

法学双语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成效, 就需要事先对其进行系统性地规划。不以预先设定的各项规范的系统性与底线意义上的科学性为前提, 法律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要取得良好的成效是难以想象的。缺乏这一前提, 法学双语教学就很可能演变为一种盲动, 甚至会由此引发各方面对法学双语教学的严重置疑。

《合同法》在我国一般讲授总则部分, 处理的主题比较单一, 内容显得集中, 加之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合同经验, 它既不像民法那样基础, 又不像商法或国际法课程那样高端, 同时, 在合同法领域国际统一法运动成就斐然, 形成了成熟的法律文本、统一的术语和规则, 是开展法学双语教学试点的恰当课程。以下就结合《合同法》课程对法学双语教学实践规范的有关方面进行探讨。

一、《合同法》双语教学准备规范研究

为保证《合同法》双语教学实施效果, 在教学准备环节应展开以下准备工作:

第一, 加强师资培训, 授课老师应从专业教师中选定, 同时要考核其专业英语能力。在确定人选后, 应有相应的进修安排, 包括出国进修, 到其它大学旁听双语教学课程, 参加有关双语教学的高层次的专门师资培训项目等。

第二, 建立务实的教学评估体系, 强化试讲环节, 加强专家考评, 确保师资合格。不可提出过高的标准以挫伤教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一个课程能让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课堂能保证基本的教学秩序, 就应该认为是成功的。

第三, 实行学生选拔, 让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参加学习, 以保证教学质量。优先满足通过CET-6级的学生选课。学生至少应通过国家四级英语考试。为保证教学质量, 班级规模应该控制30人为宜, 这样, 方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这是做好试点工作的非常关键的一环, 避免将双语教学作为新课开设使大量学生产生厌学情。学生选拔应该提前半学期至一学期。学者一致认为, 法学双语教学宜在三年级开设。“在大三阶段开设双语教学选修课程较为科学, 原因有二: (1) 学生对我国主要的部门法律制度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 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思辨能力。 (2) 学生已完成大学英语的学习, 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 具备了一定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第四, 加强设备等硬件的建设, 应当为双语教学备多媒体教室, 同时因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大量采用英文资料, 也会为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讲义, 因此, 应为教师提供打印、复印和扫描设备。

第五, 教师应准备较为完备的备课资料, 应包括概念、原理、法条、疑难点说明与案例等内容。备课原则上采用全英文进行。

第六, 学校应当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如法律英语, 作为双语教学的前置课程;购置一定量的电子图书资料和外文资料, 特别是法律词典, 供师生查阅, 以拓展知识面。

第七, 学校应组织专门的领导、调研和后勤班子, 以保障双重教学试点的顺利进行, 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法学双语教学的专业。明确教师授课的经济待遇以及奖励措施。

第八, 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听力水平, 注重对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坚持自身锻炼的同时, 更需要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英语氛围。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英语沙龙、观赏英语影片等广泛参与性活动, 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公共外语教学应改变传统观念, 要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在相关的教室也尽量地营造一种英语环境。学校应该要购置法律英语听力资料, 供学生锻炼专业外语听力能力。

二、《合同法》双语教学实施规范研究

1. 教材的选用。

在双语教学中教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从其它学校的经验来看, 这也是因扰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现有的条件限制以及国内在双语教学教材的编写上也近乎空白。因此, 教材的选用堪称困难, 比较好的做法是在第一次实施双语教学时, 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作为基本学习依据, 同时辅以一本英文的影印本《合同法》教程作为扩展, 再配合教师事先复印的讲义来明确教师的讲解内容, 重点难点和要求, 相信通过这一办法能够比较好的克服教材上的困难, 当然, 对此要从经费上予以保证。作为远期目标, 我们认为, 应当鼓励教师积极编写双语教学教材, 学校应有相应的鼓励政策, 帮助教师出版相关教材。

2. 教学难度把握。

作为双语教学试点, 教学难度不宜过高, 应立足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 不应忘记, 双语教学在目前阶段的中心目标在于唤起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 并巩固思维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就专业知识而言, 它是一个入门性课程, 学术上的进一步升华是未来双语教学的任务, 因此, 对学生的提问以及作业都应当贯彻如下理念, 即重视基本知识学习, 重在培养专业英语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案例的选用不宜追求理论上的探讨价值, 以能说明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为原则, 案例情节应短小、清晰, 说明的主题单一。

在考试环节, 应该本着上述精神安排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可采用英文书面考试。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宜占40%~50%分值, 以鼓励学生在平时教学中的参与。

在中英文授课比例的把握上, 在开始之初两者比例应该定为各50%左右, 然后根据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加英文的比例。在教学之始, 老师所使用的英文应多使用通俗的词语和简短的句子。随着教学的深入, 再逐步增加术语、规范表达和长句的使用, 但总的语言原则是以简短句子为主。

3. 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法律双语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应切忌将传统英语教学的理念移植到法律双语教学活动中, 防止出现读原文———翻译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共识。关于法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 应分阶段作出不同的安排。正如有些学者指出, 双语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是简单渗透层次, 上课时, 教师用英语讲解重要的定义和关键词, 使学生有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是整合层次, 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文并用英文表达。第三是双语思维层次, 即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思维, 并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切换。

因此, 首先应按传统的方式讲解。以教师讲授为主, 但教师应加强课堂互动, 注意通过课堂参与考核学生平时成绩, 并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比如:在课程开课之初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对本小组作出贡献, 并根据每名学生的贡献度在平时成绩中加以体现。

教师在对课程内容进行概述后, 布置每一专题的小组课堂陈述题目和阅读材料 (应以网上资源为主) 。在每一专题开始前由每一小组成员用英语进行陈述, 由教师提出问题, 之后教师用英文课件对本专题的法律环境、主要法律问题、相关理论与具体法律规定进行中、英文讲解, 强化重点、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英文资料阅读和分析并进行课堂讨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增设讨论课。长期以来, 我们的高校课堂教学中充斥着“满堂灌”的做法, 学生参与度差。这一方面显然需要借鉴西方大学的成熟做法。法学双语教学应同时致力于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讨论课应以案件分析为主要内容。要强调的是, 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原则上, 并不对学生的意见作出一个对与错的判断。

在整个教学安排上, 教师、学习小组以及学生个体的参与时间随着教学的进程应是此消彼长的, 形成一个教师、学习小组以及学生个体三者参与的教学重心依次转移的教学模式。另外, 在教学方式上, 应当实行赏识教育, 鼓励学生英文发言, 英文写作, 切忌去过度纠正发音或写作中的细节错误, 避免形成对语言交际功能的忽视以及外语交际的极度低能, 因此, 必须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

4. 授课内容的构成与体系。

从内容上讲, 授课内容宜分为四部分。即答疑、术语学习、专业原理与规则讲授案例分析。这四部分内容的意义是不同的。答疑是留出一定的时间解答学生对上次课内容还存有的一些疑惑, 避免问题的积累造成学习上的掉队。专业术语的学习则是展开新课的基础, 专业原理与规则的学习既是知识的积累, 同时也是英文专业思维的培养过程, 而案例教学则具有阐释原理与规则, 扩展法律英语能力, 加深英文专业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一内容体系的中心任务在于法律英语思维能力的养成。

5. 教学辅导。

由于双语教学老师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工作量, 除了英文备课授课以外, 还需要用英文完成课堂组织以及讲义的准备与复印和作业的批改等工作也会耗费大量的精力, 因此, 法学双语教学的老师应配备一名助手, 以分担他们的工作。

6. 课时的安排。

就《合同法》双语教学而言, 专业教学应每周保证4课时, 4课时的安排能够保证老师有充实的时间备课, 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预习、复习和补习, 另外, 要考虑其它科目双语教学课时的影响, 因此, 周课时为4课时是恰当的选择。待取得比较成熟的经验以后当然可以考虑再增加《合同法》双语教学课时。

7. 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要求。

由于《合同法》双语教学作为一个颇具难度的开创性的尝试, 在教学环节中必须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至少包括以下四个具体内容:即, 补习;预习;复习;参与。“补习”重在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预习”重在提前熟悉专业词汇、即将学习的原理与规则及案例等等。“教师在上课时, 不仅要有讲课的提纲, 而且要将提纲在讲课之前告诉学生, 以便学生预习, 有所准备”。这一建议是非常重要的。“复习”强调全面回顾、温习所学过的内容, 发现问题, 通过及时求教消灭疑问。“参与”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 勇于提问发言和课下认真完成作业。

8. 网络资源的利用。

在《合同法》双语教学中, 要注意利用外国法律网站的资源。“通过因特网查询最新的信息资料, 下载相关的案例和英文文献材料,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 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来更好地巩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因此, 老师应推荐专业网站, 并指导学生检索信息。

9. 教学效果评估标准。

《合同法》双语教学要遵循传统的教学评估体系要求, 当然也应有所差别。在起步阶段, 最重要的是考核学生的参与热情是否得到开发, 因为它是学生最终在英语专业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方面获得提高的根本, 考核学生的参与热情, 可以从学生的英文提问与课堂发言情况, 学生参与讨论课的情况来加以综合评判。

三、《合同法》双语教学保障规范研究

首先是课程体系上的保障。这一方面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 学生必须在接受《合同法》双语教学之前, 已经完成民法等基础课程。第二, 应该开设法律英语课程作为开展《合同法》双语教学的前置条件之一。

其次是学生英语学习上的保障。对于参加双语学习的学生应要求其坚持参加学校英语角活动, 另外应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权威的英语考试比如六级考试, 雅思托福考试, 老师也可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外文研究工作。

第三是经费保障。在这一方面, 首先是保障必要的设备到位;二是保障老师进修学习费用;三是保障讲义等资料费用;四是保障主讲老师和辅助教学人员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下享受合理的待遇。“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两门以上的语言以及两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知识, 即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自身的知识必须增加一倍以上。”不加注意和体恤就会使得法学专业教学成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导致法律双语教学老师工作热情不高。为保证经费我们认为, 法学双语教学课的开设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选择, 应该将资金作为校级专项资金进行拨付和管理, 设置学校级别的专项经费是保证法学双语教学真正创造良好而持久的效益的根本保证。

最后是学校其他政策支持。在这方面, 第一, 应给予双语教学老师在评优, 进修和其生活待遇上更优惠的政策, 同时为老师在编写教材方面提供便利, 帮助其出版有关法学双语教学的教材与专著;第二, 由于双语教学处在探索阶段, 可能会有许多新的需求, 学校应通过政策保障这些新的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满足;第三, 在人员的配备上, 强调学校有专门机构, 对口负责, 由校级领导挂帅领导, 院系一级有专人管理, 主讲老师配备教学助手, 后勤方面有专人保障;第四, 在硬件配套方面强调及时到位, 在软件方面应当及时根据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加以完善;第五, 应按学校领导、双语教学教师与学生代表三结合原则, 讨论法学双语教学实施方案。避免完全是行政导向的, 而对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完全忽视。

法学双语教学既是知识教学又是能力教学, 它必然肩负着与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相对接的任务, 它需要领导的大胆把握, 老师的认真实施, 学生的积极参与, 后勤的充分保障, 强调人、财、物及制度的严密配套。而这一切要素及其配置功效的发挥必然以预先设定的各项规范的系统性与底线意义上的科学性为前提。

参考文献

[1].石磊, 周慧杰.普通高校法律双语教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07 (6)

[2].王柏松《.国际政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经济师[J], 2007 (3)

[3].张乐平.全球化背景下法学双语教学探讨.河北法学[J], 2005 (11)

[4].高建勋《.环境法》双语教学的分析与思考.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2007 (4)

[5].戴庆康《.国际商法》英汉双语教学初探.大学教育科学[J], 2005 (3)

[6].苏世芬, 沈木珠《.海商法》双语网络教学改革的思考.南京财经大学学报[J], 2007 (4)

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 篇8

一、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研究的重点

1.课程设置及实施标准的制定。将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来学, 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获取信息以及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中国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出路之一是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早在1986年, 许国璋先生就主张英语教学在不同教育阶段应有所侧重:中学六年学习一般英语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 大学前两年学习分科 (文理法) 英语, 大学后两年包括研究生学习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双语课程就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 它的设置及其实施标准的制定对双语教学具有指引性意义, 而且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双语课程的设置及其实施标准的制定受制于学校目前的师资状况、学生群体状况以及课程设置现状等, 因此, 学校可根据自身状况设置适宜的双语课程并制定其标准, 但一定要针对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的准入标准做好教师的双语教学实践培训。

2.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研究。师资水平是双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教育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师资力量的贡献率, 我国双语教育的起步较晚, 这是受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从开展的范围来讲, 中西部地区更是起步晚、起点低, 在各大院校还没有成体系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 这就导致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师数量短缺, 上岗教师教学水平不够理想的现状。首先在教师的培养机制上, 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高校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我国大部分师范类院校在教师的培养上注重专业能力的塑造, 却不注重外语水平的提升和本专业外语的学习, 开展的课程也较为形式主义, 要从教师队伍的培养入手, 加强在校学生的专业外语考核和培训。二是在校任职教师的培训机制, 在校教师对专业课程的把握很好, 但是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 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很多, 对于这个现象, 学习可以采取岗位培训政策, 针对不同教师的课业实况进行本专业外语的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建议给教师出国实训的机会, 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不足。其次, 从外校引进双师型教师, 甚至从国外引进双师型的专业人才, 都是解决教师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3.双语教材建设方案的研究。目前高校对双语教学普遍采用原本教材这是适合双语教学的目的的, 然而原版教材的选用也有一些问题。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 较厚的原版教材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在一个学期完成对其的教学工作的, 所以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进行取舍, 而对于不同语言难易程度的教材可以组织相关方面的语言专家进行认定。此外, 由于原版教材价格昂贵, 超出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 一般而言对教材的选择都是以影印版为主。教材的选择要体现出当地院校的特色来, 根据学校的不同教育目标来编订教材, 根据不同双语课程的难点来制定教材的研发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要体现一线教师的意志, 加入一线教师多年教学的经验, 同时要注意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 结构紧密。

4.双语教学辅助环境建设方案的研究。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1) 浸入式双语教学。作为起源于加拿大的一种教学形式, 浸入式教学法主张学生在校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 需要被“浸泡”在母语之外的语言环境中, 教师只用第二语言面对学生, 而不使用母语。 (2) 保持式双语教学, 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 使用本国/本族语言, 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二种语言逐渐代替本族语言在部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 过渡式双语教学, 即学生进入学校后, 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英语能力, 双语教学辅助环境可参考以上三种方式, 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因而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创造更佳的视觉环境;创造更佳的听觉环境;创造学生参与课程的环境。

5.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案的研究, 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 (1) 学生主导型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建立英语思维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采用学生主导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 构建多维立体教学平台在教学手段方面, 应形成融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为一体的多维立体的教学平台。

6.考试考核改革方案的研究。人们对双语课实行闭卷还是开卷的看法不一, 鉴于大多数高校的双语教学都是刚刚起步, 学生对双语课的接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可考虑半开半闭型考试, 制定合适的开闭卷比率, 开卷部分应该有更多的能够让学生发挥的主观题。

7.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设方案的研究。双语教学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教学过程, 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语言环境和多学科配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应有别于普通课程, 因此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可主要从两方面来确立: (1) 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①教学设计, 即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外语的要求;②教学管理, 在组织管理上所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师的英语表达和其他教学语言是否准确、生动,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③教学效果, 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参与程度如何, 是否能够保障整体学生有参与意识。 (2) 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①对学生进行考核, 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因此对学生的考核最能说明双语教学效果;②评教, 除了教师采取听课的形式对双语教师进行评教外, 还应该积极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学生对双语教师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

8.完善双语教学管理制度。双语教学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在教学管理方面, 学校学院都需要制定合理的双语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以及双语教学的评估方式等相关政策, 既要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又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使双语教学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9.完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学习是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仅通过一两门双语课程的学习就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双语教学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使语言的学习做到“不断线, 不断链”。可考虑每一学期或至少每一学年开设1~2门双语课程, 使双语课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教学阶段, 形成一个全方位、系统化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保证双语教学的可持续性。比如, 从大一的专业基础课“电路原理”到大二的专业必修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 再到大三、大四的专业选修课“EDA技术”等。

二、结论

双语教学 (Bilingual Education) 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 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而漂洋过海进入我国, 并逐渐发展为当今各高校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中国十多年的发展中, 各高校及相关课程的教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双语教育还未进入成熟阶段, 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确立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 细化实施方案, 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国的双语教学标准, 不断提升双语教育教学水平, 培育出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本研究的内容紧紧围绕双语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的确立, 提出九条具体的研究内容, 从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案、教学评价, 到教学管理与课程体系的完善, 较全面的考虑到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各个重要环节。前七个研究内容是双语教学建设的基本要素, 需要仔细地斟酌, 确立合宜的方式, 后两个研究内容是从整体上去把握和管理课程的最终实现, 使得双语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能够合理的制定和实施。

摘要: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能力发展, 是双语教学的本质。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手段, 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本文着眼于提升双语课程教学质量, 遵循教育部制定的相关规范与要求, 结合南航实际情况, 确立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规范与建设标准, 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展望双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丁立平.物理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43) :197-198.

[2]刘芳, 孙福万, 等.MOOCs背景下的开放大学课程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 2015, (01) :16-23, 79.

[3]赵武.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27) :123-124.

[4]刘献君.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 2014, (02) :62-69.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研究 篇9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大学物理双语课堂中,学生受教师用英语教学的引导,并鼓励其用英语思维,将可以促进其对物理这门源自西方的自然学科知识的理解。

大学物理是中学物理的深化,尽管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有所变化,其教学内容与中学物理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接触了大学物理中的许多概念和定理,在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就省去很多解释这些概念定理的时间,这为开展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教学对象是高校非物理专业的理工科学生,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我们可以在不同专业,不同物理基础和英语基础的学生中采取对比性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或是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来开展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大学物理众多的教学对象,为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生源”,不仅能确保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而且也有利于更准确地对其作出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改进其教学工作。

另外,国家教育政策的出台和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也为开展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营造了有利的大环境。

从以上分析可知,开展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是十分可行,也是十分必要的。

2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有利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双语教学是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很好途径。首先,教师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质,精通一门外语,掌握双语教学的规律与方法;其次,教师要通过不同方式不断地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借鉴经验,在专业方面始终站在前列,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用英文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教师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把科研过程中积累的新知识、新思维运用到教学中去,提供学生最新的科研动态和英文阅读资料。另外,教师要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先进技术,双语教学必须要有与讲课内容相配合的中文或英文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以上这一切,正是一个创新型教师必须做到的。

3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1 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思维

大学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工科院校中难学的基础课之一,为了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既学有所获又感不足,并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借以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自觉提高科学水平的决心和行动,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启发诱导,以问题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并在每次课后,用英文问题的形式给出下次课将教授的内容,要求学生预习。每次新课开始,由学生用英文讲出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在授课中用英语提问。

3.2 开拓进取,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也注意让学生了解这些结论的来龙去脉,适当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发展史,同时也不回避学术上的矛盾,培养学生的科学推论和思维能力。对不同的学术观点,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评判,从中受益。在授课中还适时介绍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在初步介绍的基础上,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指导学生利用空闲时间查阅文献,翻译有关论著,用英文撰写研究进展,既提高了学生的英文水平,又使学生掌握获得科研信息的各种手段,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并为今后从事科研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学生讲课,培养自学创新能力

学生上讲台,对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大学物理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采用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师精讲,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自选课题,撰写讲稿,走上讲台用英文讲课。学生们通过上网和图书馆的资料信息查找有关资料,认真准备。如果准备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师生之间通过讨论加以解决。学生讲课结束后,教师再对教学内容加以归纳总结。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英语读、写、听和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自学潜力,进而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4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21世纪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作用主要有:

①促进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为担负起大学教育的历史使命,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奠定了基础;②提高了主讲教师的英语水平,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更加精益求精;③使主讲教师掌握了本学科最新知识和最新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④极大地调动了高素质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确保了名师上讲台制度的落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名师、教授上讲台比例低的问题,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5 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思考

5.1 需要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理论水平

双语教学的一般性理论对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掌握这些语言学方面的理论,并融入整个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过程,将会使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更有效。对于双语教学的语言学理论,笔者的认识还有待深入,尽管在这方面主要是学习他人而且主要是国外学者的理论,但掌握这些双语教学指导性的理论对于一个进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研究的教师还是非常重要的。

5.2 关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探讨有待逐步修正和完善

通过对国外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情况的了解,笔者在上文中提出了关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还比较不成熟,其合理性及可行性仅靠几次有限的课堂实践还无法知晓。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继续关注国内高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进展并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5.3 中英文比例的选择值得思考

在英文使用的比例上,学生普遍反映需要增加中文解释,学生的需求当然重要,但是交叉使用两种语言总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英语语言的情境常常被打破,在两种语言中切换是否会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的观点是能用英语使学生理解课堂内容就尽量使用英语,需要使用中文解释时首先考虑用文字,减少中文语音对学生英文思维的干扰。对于使用英文的比例,需要从学生的英语水平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减少中文使用的比例,保证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是首要的,这也是双语教学的根本性任务,要解决语言情境中断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之间的矛盾,当前的途径就是尽量使用简单而又通俗易懂的英语句型。

6 结论

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学物理是工科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课,涉及范围较宽,词汇范围较大,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各个自然科学学科的双语学习,也有利于尽早地阅读英文文献,更有利于科技文章的写作。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要:现阶段,我国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各种有利环境:教育国际化趋势正推进着我国双语教学;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要求21世纪的人才具有双语能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基本构成和基本运动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其描述语言具有普适性、通用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在物理课堂中开展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在基础课中训练的英语听说能力,对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无疑是有莫大的帮助。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展开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接着论述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最后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晓明,陈少华.关于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4(2):41-42.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研究 篇10

一、明确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在国际结算课程中运用双语教学, 即通过英、汉两种语言实施教学内容, 目的是使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 从而培养出外向型的专业人才, 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结算是一门国际通用性、外向性教强课程。

而我国高校国际结算课程大多采用汉语授课, 英语教学一般仅限于英语课, 这样就出现了专业课和外语课教学脱节, 培养出的人才往往是单一的, 懂专业的不懂外语, 懂外语的专业不行, 而企业在招聘时对学生的要求是熟练用英语进行国际洽谈, 用英语处理国际结算单据, 我们平时用汉语讲, 但实务中的合同、函电、单据却全部是英语的, 采用双语教学可以把专业知识与外语融合在一起, 有利于培养出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又有较好的外语水平, 精通W T O规则的复合型、国际性人才, 满足企业对国际结算特色人才的需要。

2. 国际结算是一门前沿性学科, 发展速度快, 目前, 我国使用的

国际结算课程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陈旧, 有些教材尽管为国内著名高校编写, 但其版本几乎都是几年前的, 造成我们的教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通过实施双语教学, 可接触国外第一手的最新资料, 而且大多是一流学者撰写的, 所编教材时代气息强, 更新速度快。

3. 国际结算过国际贸易专业主干课程, 针对专业特点, 各校

对报考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英语普遍都有一定要求, 所以,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英语水平要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这为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二、双语教学的实践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全方位的改革, 涉及到师资、教材、教学效果测评等诸多方面。在教学中, 着重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 准备工作。

开课前, 积极开展调研活动, 了解其他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做法和经验, 收集各种资料作为双语教学的辅助教案和教学参考, 在英文教案、英文版书、专业词汇的英文做好准备工作。

2. 选择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

目前, 根据师资和学生水平, 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 第一种为全外型, 即完全采用外文原版教材, 老师英文授课, 学生全英文接受。第二种是混合型, 即采用外文原版教材与中文教材相结合, 教师中英文交叉上课。第三种为半外型, 即采用外文教材全部中文授课。根据学校生源实际英文水平选择合适的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认为, 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需要注意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加强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和激励。

双语教学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 值得高兴的是, 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双语教学都非常重视, 有的学校甚至会选派一些教师去国外进行短期培训。但是, 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不应该是间断的。虽然说教师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的素质, 但同时也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可以在平时也组织一些培训班和讨论会之类, 要求所有上双语课的教师参加。也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国外的学者对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培训等。

另外, 双语教学毫无疑问会加大教师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和组织课堂教学的难度。教师所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也非常多, 而评价体系又与普通课程一样, 这也就意味着, 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的劳动也许得不到相应的承认, 必须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 推动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改革, 对于双语教学加大支持力度, 以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2. 学生的选择。

我讲授的双语教学课程因为是必修课, 所以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但是学生的英语基础不一样, 有的早就过了六级, 有的四级还没过。同样一份试卷, 基础好的学生觉得非常简单, 而基础差的学生可能连题目也看不懂。而老师在进行讲述时, 不可能兼顾每一个学生, 只能是按照学生的中等水平安排英文和中文讲述的比重, 结果, 基础差的学生觉得压力很大, 久而久之, 甚至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时可以把双语教学安排成选修课, 并按基础分成小班课。这样, 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达到双语教学应有的效果。

3. 双语教学应当形成一个课程体系。

要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光靠一门两门课程开设双语教学是没有太大用处的, 应当选择相关课程, 形成一个双语教学课程的体系, 这样, 学生在学习时也有相应的环境, 而且也有助于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4. 双语教学的课时可以适当增加。

因为双语教学中部分难以理解的内容必须要用中文和英文同时进行讲述, 这就增加了讲述的时间, 而如果课时不够, 老师能做的或者是减少讲课的内容, 或者是降低课程的难度, 如果这样, 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 应当根据课程的难度, 适当增加课时。

5. 教材的选用。

双语教学要达到应有的效果, 必须要有适当的教材相配套, 所引进的教材要具备权威性、全面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国际性, 但原版教材因取材背景不同, 不一定能完全适合中国学生, 这就要求要对其内容进行调、删和简化, 加入专业词汇的解释和习题答案, 最好能由专业教师编写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英文讲义, 并争取正式出版。

参考文献

[1]陈龙梅:关于双语教学的探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J].2005 (2) 102~103

高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研究 篇11

【关键词】双语教学 ; 评价体系 ; 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60-01

目前,国内双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资、课程、教材等方面,对双语教学评价的研究相对滞后,而双语教学评价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对促进教学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

首先,学生是双语教学对象,学生评教结果直接体现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即学生对语言和技能的学习满意度和课堂教学优缺点信息的反馈;第二,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了综合评价,即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师可以利用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模式,真正体现评价体系的作用;第三、教师同行评价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手段;第四,行业专家是对应职业岗位能力评价双语教学,行业人士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综合素质是否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是否满足岗位要求;第五,学校管理层参与课程评价,增强了学校对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双语教学课程难度大,为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学校应建立必要的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

2.评价内容系统性、全过程性

双语教学评价应包含教师授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施、课后学生辅导等,整个教学过程均纳入评价视野,动态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充分发挥评价体系功能,推进双语教学发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3.评价标准职业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是基于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应加强校企合作。因此,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应以职业岗位技能为导向,确定双语教学各项评价指标。

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分析和建立

双语教学评价是双语教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评价体系详细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听课反应、教学活动安排等信息。构建合理、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对双语教学进行质量监控,同时,对评价教师业务水平,增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也有很大帮助。结合近年来对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拟从师生素质、教学、效果、管理四个方面阐述高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各项指标内容。

(一)资质

1.教师素质

双语教学评价第一位是对教师的评价。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分为专业素养、外语能力、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五项指标。教师的外语能力、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课程突出职业性,任课教师必须拥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了解职业岗位技能要求。

2.学生素质

学生作为双语教育对象,其自身的外语水平、学习能力和态度对双语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实施双语教学前,任课教师必须首先对听课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根据学生能力选用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材。

(二)教学

1.教学准备

教师在授课前应做很多方面的准备,备课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充分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对于双语教学,教师尤其需要重视选择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外语能力环节。

2.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学教互动是双语教学评价的核心。双语整合度、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都是双语教学课堂评价主要考核指标。

双语教学中,外语的使用比例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应灵活使用母语和第二外语,教学语言以学生听懂学科专业知识为标准,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但教学内容不能低于中文教学标准。另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资源里,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技术,认真开展教学活动。

3.课后跟踪

雙语教学难度高于母语教学。课后,双语教师应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安排时间答疑辅导,尤其是语言能力较低的学生,给与个别指导。网络平台的建立,可以适当减轻教师课后现场辅导工作量,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三)效果

双语教学不同于单语或学科教学,双语教学是使用母语以外的第二种语言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所以,双语教学包括外语和学科两个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评价也应包括语言和学科两个知识领域。此外,能力和职业素养也是衡量双语教学对象即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指标。

(四)管理

目前,双语教学的实施尤其是高职院校仍面临很多困难,如生源质量、教材开发、师资素质等。为促进双语教学顺利开展,学校应给与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同时加强教务部门的监控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总之,建立双语教学评价体系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都是检验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制定科学有效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对克服教学盲目性、随意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章翰,朱正浩.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9(3):144-146.

幼儿双语教学问题研究与对策 篇12

1 研究背景

1.1 双语教育的概念和模式

国内外关于双语教育的概念界定不下几十种, 学者们大多认为双语教育 (亦称双语教学) 是指学校里使用两种语言, 即母语和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教授知识性科目, 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熟练掌握两种语言, 达到培养和造就双语并用的人才的目标。需要强调的是, 在双语教育中, 语言既是目标也是手段, 是将两种语言渗透于非语言课程的学习中, 使学生自然的习得两种语言。Colin Baker将双语教育归纳为10种类型:淹没式双语教育 (含结构型沉浸式双语教育) 、淹没式双语教育 (单设班/保护式英语) 、种族隔离主义语言教育、过渡性双语教育、滴注式语言计划、分离主义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沉浸式双语教育、保留性双语教育、双向双语教育和主流双语教育。各国家和地区因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以及不同的政治目的和意识形态而采用不同的双语教育模式。

1.2 国内外的双语教学

国外的双语教学:国外施行双语教学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印度、新加坡等。美国在20世纪的语言政策主要特征就是双语教育, 其淹没式的双语教育目的在于使少数民族和移民学生平等接受教育, 获得就业机会, 融入到主流社会, 最终实现英语单一制的语言目的;沉浸式强化训练教学模式是加拿大首创, 被语言教育研究者视为双语教学的典范, 她的成功经验被很多国家效仿;欧洲学校50多年双语或多语教学工程的开展赢得了语言学与社会学双优的声誉;非洲各国由于其政治经济和历史背景的特殊性也开展双语或多语教育;亚洲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各国政府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不断革新, 许多国家和地区 (如新加坡) 在双语教育的长期过程中, 成功的实现了国家或地区语言使用中的双语教学尝试。

中国的双语教学:中国的双语教学可追溯到清代洋务运动时期,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在北京成立, 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双语教学学校, 标志着中国双语教育的开始。在这所学校里洋务派聘请英、法、德等国的专家传授军事和科学技术知识;解放前南京、上海等地的教会学校, 如上海的圣约翰大学 (1879年建立, 1952年解体) , 金陵大学 (现南京大学) 以及清华、交大等名牌大学也用英语讲授文理等相关课程。香港地区一直都以英语为教学语言, 施行双语教育。

在世纪之交时期,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应时代发展需求, 建国以来教育部首次提出用英语教授非英语课程。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其中提出了“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的要求。同时教育部还规定, 从2001年起, 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自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 乡镇小学自2002年秋季开始逐步开设英语课程。自此, 中国开始展开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中英双语教学实践。

1.3 幼儿双语教学研究

近年来, 我国学者对双语教育的研究数量很多, 几乎涵盖了双语教育的各个方面, 丰富和促进了我国英汉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但是, 双语教育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大学和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实践中, 较少人关注幼儿园双语教学的问题, 仅有少部分学者对此领域予以讨论, 纵观这些研究成果, 一部分集中在幼儿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讨论, 另一部分则泛泛的指出教学中存在问题, 没有开展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 缺乏说服力, 对如何解决幼儿园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研究成果, 无法真正的指导幼儿双语教学实践。对幼儿双语教学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的是著名的幼教专家赵寄石先生.1994年, 赵先生担任深圳华侨城幼教中心名誉校长并主持了“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 研究幼儿双语学习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并尝试培养幼儿双语教师, 编写和出版了一套《幼儿英语》教材 (1996年) 和“叙事性双语整合课程”的相关教材 (2001年) 。她的研究为我国幼儿双语教育工作做出了贡献, 并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案

通过实地考察、组织专家同行听课、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 对西安市开展双语教学的幼儿园展开广泛调研, 调研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双语教学方法和手段:观察和评估幼儿双语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 是否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要求, 能否激发幼儿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 课内外活动是否支持双语教学, 实际的教学效果又如何。

2) 双语师资:调研统计双语教师的来源、学历和语言专业素养。双语教师是中国教师还是外籍教师, 他们的毕业院校和专业, 是否有双语教育的相关资质, 双语教师的数量占整个园内教师数量的比例是多少, 他们的语言专业素养如何, 能否流利的用英语和汉语为幼儿传授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这些双语教师是否接受过系统的幼师培训, 是否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特点。

3) 双语教材:双语幼儿园里开展双语教学是否有双语教材, 教材选用的是国外引进还是国内编写出版;这些教材的数量和质量能否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 是否符合幼儿教学的特点。

4) 教学环境和条件:考察双语幼儿园环境是否有利于开展双语教育, 教室布置是否双语化, 双语环境的设计是否有教育性、趣味性和立体性。

5) 幼儿双语教育的评价方式:考察各幼儿园时如何测评幼儿双语教学效果和成绩, 评价方法是否合理。

2.2 研究发现

通过对西安市多所双语幼儿园的实地考察, 我们发现目前的幼儿双语教学还处在尝试、探索和不断发展的阶段, 缺乏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的指导, 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评估体系, 因此教学实践工作很不规范, 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 随机性随意性较强, 教学中存在很多误区和偏差,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通过和园方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探讨, 大家认为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是因为缺乏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 幼儿双语教学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 无论教学研究创新还是实践多属于民间尝试,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很有限。幼儿园内的双语教学没有系统的教学指导和要求, 既没有幼儿双语教学大纲、也没有科学的幼儿双语评价机制, 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监管, 没有教育顾问和检查人员的支持和建议, 总体来说, 我们认为现在的幼儿双语教学不够完善和科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英语语言学习作为学科的教育现象突出:调查发现查超过60%的幼儿园并没有真正弄懂双语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教学, 每周安排两三次英语课, 这在本质上仍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 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双语教学。这使得英语语言学习没有和知识性课程或生活联结融合, 英语语言学习没有融入到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 缺乏真实的双语教学轻松的氛围, 影响幼儿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2) 专业专职的双语教师欠缺:没有高水平的双语教师就没有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师的作用超出了传统教师的使命, 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还要具备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 熟悉幼儿心理, 掌握幼儿教学法, 能根据幼儿的特点, 采取适宜的双语教学方式。

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 近几年的幼儿双语教师多是引进大专或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生, 英语语言素养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 但这些教师普遍缺乏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背景, 教学单元设计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 缺乏趣味性.没有完全激发幼儿的兴趣。部分幼儿园聘请外籍教师, 外籍教师普遍缺少幼儿教育背景, 也不了解中国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不懂汉语, 很难和幼儿互动和沟通, 据反映, 教学中外教和幼儿挫折感都很强, 幼儿的英语水平提高也很有限。

因此, 我们应该对双语教师进行职前和在职培训 (包括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培训) , 也就是赵寄石先生提出的“英教幼教化, 幼教英教化, 幼教英教一体化”的培养方式, 教师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必要时也应该选派双语教师出国进修深造。幼儿园内教学管理人员也应该接受培训, 熟悉双语教学方法以确保更好的监测。在引进外籍教师时一定要严把考核关, 尽量聘请有幼儿教育背景, 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道德素质高, 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外籍教师。

3) 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双语教材匮乏:幼儿双语教材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 内容编排应考虑儿童的心理、智力水平, 教材设计应多以游戏、儿歌、绘画等趣味形式出现;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英语学习和汉语学习内容的联结;所调查的幼儿园大多选用的是《洪恩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阶梯英语》、《快乐儿童英语》等教材, 据教师反映, 在决定选用教材时他们也感到很困惑, 随机性较强, 一般市面的教材依据不同的教学理论和思路, 每种教材有其优点也有很多不足, 不能完全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 导致幼儿园频繁更换教材, 影响教学效果。广大幼儿园双语教师都希望权威的教育部门能组织专家编写全面科学合理的幼儿双语教材, 促进教学发展。

4) 双语环境缺失:创设双语语言环境对幼儿的双语学习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由于中国缺少双语交流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因此就更依赖学校提供双语环境和条件, 让幼儿尽可能在相应的情景中自然习得英语。

在调查过程中, 发现70%的幼儿园都没有营造良好的双语环境。双语幼儿园应该在教学场地布置, 墙报和标识语的文字说明都支持营造良好的双语氛围, 并且在幼儿园内大小型活动, 如运动会, 文艺表演等活动使用双语语言,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双语视觉环境和听说环境, 使幼儿身临其境, 沉浸于汉英两种语言的教育环境中。

5) 双语教学的评价方式:所调查的幼儿园几乎都没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评价方法, 对小班和中班的双语教学基本没有测评, 大班则采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事实上, 要合理有效的评价双语教学, 首先要了解幼儿双语教学的目标。中华女子学院余珍有教授《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提出幼儿双语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 有效激发幼儿学习英语, 参与英语活动和运用英语进行日常简单的生活交际动机, 掌握英语发音系统, 培养英语语感, 感悟多元文化。因此评价标准要考虑幼儿对英语语言的兴趣和运用能力, 文化的感悟能力等;评价对象应该包括对教师、幼儿、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也应该多样化, 绝不能仅仅简单的采用试卷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方法。

3 结束语

英语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国际性语言, 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中都离不开英语, 提高全民英语水平, 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双语人才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发展幼儿双语教育, 能够改变传统英语教学费时长效率低的问题, 从幼儿时期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提高英语水平, 为个人的发展和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上一篇:数据采集软件论文下一篇:细胞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