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双语教学

2024-06-11

计算机双语教学(精选12篇)

计算机双语教学 篇1

1 引言

《计算机导论》 (双语) 课程从学科整体出发, 综述性地、深入浅出地介绍计算机学科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起导向的作用。它是从事计算机专业学习学生的“引导图”, 是对整个计算机学科有一个鸟瞰式的纵览。它没有先修课要求, 也无直接的后续课, 但它是所有后继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基础。其目的是认识计算机学科的本质, 对计算机学科的系统化和科学化进行阐述, 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 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使用方法, 使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由感性的、功能的认识深入到内涵的、理论的认识。在学完本课程后,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所必须的所有核心概念和内容, 并为后续的计算机技术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目标是对计算机专业做一个绪论性的介绍, 不求深度优先, 但求广度优先,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历史发展, 知识体系及学习方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在教学中, 主讲教师主要采用双语教学, 让同学逐步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听力和表达能力, 熟悉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术语, 培养国际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2 教学内容和特点

作为导论性课程, 本课程既介绍了计算机软硬系统的基础知识, 同时也介绍了数据存储、软件工程、程序设计、人工智能以及算法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本课程尽可能地将最有用的信息综合起来提供给学生, 因此, 课程具有如下特点:覆盖面广, 几乎包含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所涉及的所有核心概念和内容;弹性大, 作为进入大学学习的一门导论性强、覆盖面广的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必然面临很多问题和难题, 对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不可能深入, 为此需要在教学中灵活处理。但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握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和技术。该课程定位是对计算机专业做一个绪论性的介绍, 不求深度优先, 但求广度优先,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历史发展, 知识体系及学习方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主讲教师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统领整个课程的教学, 采取高级科普的深度定位和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故事, 向学生介绍整个学科的概貌和国内外的最新进展, 帮助学生进行整个学科正确的认知与导学。

《计算机导论》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先导基础课程。该课程教学的两个基本目标和任务是认知与导学。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以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统领整个课程的教学, 采取高级科普的深度定位和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故事, 向学生介绍整个学科的概貌和国内外的最新进展, 帮助学生进行整个学科正确的认知与导学, 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专业认识基础, 同时, 给学生的学习留下大量的疑问和问题, 为后续课程的教学留下“伏笔”, 真正使导论课程的教学起到初步认知与正确导学的作用, 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来开展学习。计算机导论实验是计算机导论课程课内实验, 通过实验, 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

利用双语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和计算机科学导论的中英文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体系结构, 操作系统, 网络计算, 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 信息系统, 软件工程, 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 智能系统, 离散结构等。

3 教学条件

选用《Computer Science An Overview (计算机科学概论) 》, (美) J.Glenn Brookshear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为理论教材。同时提供学生一些参考书和一些网站。该教材是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一本经典教材, 全书对计算机科学做了精彩的百科全书式的全面阐述, 全景式地展现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教材首先介绍的是信息编码及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进而是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内容, 接着探讨了算法、程序设计语言及软件开发, 然后探索了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方面的问题, 通过图形讲述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应用, 涉及了人工智能, 阐述了计算机抽象理论。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遵循由具体到抽象推进这样一种很利于教学的顺序, 每一个主题自然而然地引导出下一个主题。此外, 书中还有大量的图、表和实例, 增强了读者对知识的了解与把握。该教材既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 也可以供有意在计算机方面发展的非计算机专业读者作为入门参考。

《计算机导论》 (双语) 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一门基础课, 历来得到学校及学院各方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制定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互动”的教学方针, 对《计算机导论》 (双语) 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范围改革试验。采用整体、交互式教学模式, 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了个案分析和研究, 观察了“任务型教学法”和“问题驱动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效果。以上改革成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图书馆有很多可利用的网络电子期刊和国内外几个大型的数据库, 如: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Elsevier期刊全文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库、LexisAcademic数据库、AIP&APS期刊全文库、IOP期刊全文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中国知网总站 (高等教育期刊) 、中国知网总站 (基础教育期刊) 等。学院有自己的图书资料室, 藏书丰富, 有许多关于计算机专业的中外文图书和中外文期刊, 资料室的管理人员具有高级职称, 业务水平高, 为教师的科研、教学提供了高质量、热情的服务。这些不仅确保了“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 而且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创造了宽舒的、有利的环境。目前该课程可以进行网络共享的教学资源有课程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计划、习题集、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参考文献等。利用多媒体教室, 以英文电子讲义为主用双语讲授所涉及内容的基本观点、技术、理论和新概念, 以有关章节的历史故事为主线将人, 内容和实践统一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最新的信息, 技术和工具, 并和学生同时分享。

4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后继课程内容相关性, 在原版教材中选择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并适当补充后继课程所需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 为学生指定了大量阅读资料 (网上下载、资料室、电子图书馆、相关参考书) , 设计了大量的案例, 布置了操作性强的项目设计。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在“知识够用”的前提下, 强调技能的培养。建立课程内容更新机制, 把枯燥的计算机理论转化具有实际意义案例教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 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 建立多渠道、获取式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 建立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师通过班级QQ群发布相关教学资料和教学通知, 学生可以登陆教学交互平台, 阅读下载资料、掌握教学难点与重点, 学生通过网络上交作业, 教师批改完毕通过网络回传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课前学生可以中文教材为基础进行预习, 大致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以及专业概念的母语表达;课上教师以英文电子讲义为主用双语讲授所涉及内容的基本观点、技术、理论和新概念;课后学生又可详读英文教材和推荐的英文网站将课上内容进一步扩展。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在适当的时刻利用中文提示。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的中英文含义, 由于采用英文原版教材, 且课件以英文表达为主。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的中文含义, 必须采用中文提示。中文提示采用两种方式:静态方式和动态方式, 静态方式中两种语言同时呈现 (为了吸引学生注意, 采用两种不同颜色) , 动态方式则动过标注及动画的方式实现。过多的采用静态方式可能让学生麻木而疏于记忆, 过多的采用纯英文表述可能让学生感到疲劳。我们在课件中采用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特别难以理解以及难以表达的部分, 还采用中英文混合讲解的方法, 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双语表达能力。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带入课堂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实验以及课程设计项目,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方法的本质,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结束语

主要特色及创新点是教学过程情景化案例化, 从国际、市场及应用三个视角全面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貌, 为学生今后学习提供参考, 通过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使学生显著提高利用中文和英语理解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提高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安排;强调学生深入市场、做计算机的市场研究;把自己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将科学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应用到教学中, 将计算机前沿内容贯穿到教学中,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学评价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直接促使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并将动画技术应用于多媒体课件中。

计算机双语教学 篇2

摘要:本文从中外合作办学环境下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分析了三年制专科实施双语教学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结合我校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办学的实际情况,就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教材选取、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考核方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探索,对近年来我们教学研究经验进行总结,有利于双语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对其他合作办学院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教学研究

1 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2],本文讨论的是除汉语外,使用英语进行的教学活动。目前国内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3]:(1)沉浸模式:课程资源及教学活动全部用外语进行,让学生沉浸在指定语言环境中;(2)双语过渡模式:保证学生学习领会学科知识的情况下,母语和外语灵活互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语言;(3)保持模式:以母语维持理解和交流过程,强调外语的组织教学,外语学科词汇、概念的渗透。我院开始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开展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合作办学。根据合作协议,教学活动全部采用CBE教学模式 [4],专业课程必须按照加方提供的教学大纲要求,达到既定的能力培养目标,所有专业课程全部采用双语教学。

2 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计算机科学的主流技术发源与发展大都集中在美国,经典的计算机教材和专业文献也大都产生于美国。无论是操作系统命令,还是高级程序语言,均是基于英语发展而来的。当前计算机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与产品也多数产生于美国,大量先进的技术论文等资料都是以英文撰写的。无论是阅读产品资料,还是与国外技术人员或客户打交道,都要求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国际交流能力。因此,计算机专业教育中采用双语教学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2.1 双语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作为专科层次合作办学的现状是:学生基础较差,外语能力不高;教师的双语授课经验有限;指定的外文教学资源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尤为关键。不能因为合作办学就强力推行全英教学,把专业课当成英语课,课时消耗大,教学目标也不能达到,给学生和教师都带了很大的压力。

2.2 师资的选拔与培训

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每学期加方派出2名资深专业教师到我方授课2-3周,要求我方教师参与教学观摩;同时每年我校都将派出4名教师到加方进行3个月的培训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是在学校范围内公开考核,选拔出的英语水平高、责任心和上进心强的专业教师。培训方式包括加方教师来我校培训和外派教师出国培训两种。

2.3 教学大纲领悟不透

根据我校与荷兰学院的合作协议,学生必须完成加方专业体系的所有课程,每门课程的教学必须按照教学大纲(Outline)的要求实施。其教学大纲由IT企业、教育部门、学校等部门组成专门委员会制定或修订,能够反映当前计算机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并通过ISO 9001:质量认证[5]。

2.4 缺乏优秀的教材及教学资源

由于加方课程体系与国内有一定差异,教材选取我们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在国内找到合适的中文教材或翻译教材也比较困难,而且缺乏配套的教学资源,给教师备课带了很大的困难。

2.5 传统的班级模式制约教学效果

国内一般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严格要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不便于课堂活动的组织安排,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学生层次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对英语授课排斥,导致专业课变成了专业英语课。

3 教学经验的.初步总结

经过近几年合作办学的开展,我们对三年制专科层次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逐渐解决了办学初期的一些问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

3.1 英语运用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并重

目前,我们采用“一年英语基础强化,两年计算机专业技能提升”的培养模式。即在一年级时开设综合英语、口语、听力等多门英语课程,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并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良好英语授课环境,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二、三年级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强调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以及核心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术语的掌握。

3.2 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独立自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我们的课程均准备了中英文双语资源。例如《数据库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教材(中文)、教学参考书(英文)、中英文教学PPT、专业术语对照翻译、试题库(中英文)、电子教案、SQL语句练习题目、综合项目实例等。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所有教学资源均放到校园网天空教室上面[6],对所有学生开放,保证学生随时学习下载。

3.3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活动的核心,课堂组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数据库管理》课程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适量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课时,强化学生理解和使用SQL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开发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3.4 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在院系内外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技能大赛、大学生艺术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针对计算机专业,院内每学期会举办计算机装机大赛、计算机知识抢答赛、个人原创作品大赛、网页制作比赛、文献翻译等竞赛类项目,并给与大范围的奖项和奖励。鼓励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用小型游戏类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 成绩评定公开透明

双语教学考核目的是检查双语环境下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避免一张期末试卷定分数的弊端。我们的考核方式是按照加方指定教学大纲中成绩评定方法而详细计算机的,不同课程考核方法不同。

4 小结

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有其独特性,开展双语教学能够使最准确地理解专业知识,理解国外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方式,可强化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出国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提供丰富优秀的教学资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双语课程中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相信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积极主动探索与实践,总结经验,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冯晨昱,李桂山,奥喜平. 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156-159.

[2] 朱瑜.高校双语教学浅析[J].文教资料,(24): 26-27.

[3] 杭波.双语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实[J].高教探索, (6):136-138.

[4] 许学军,吴晓渊,樊为民.CBE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07(1):100-102

[5] Holland College. Quality Management at Holland College [EB/OL][-09-15]. www.hollandcollege.com/quality.

计算机双语教学 篇3

关键字:计算机 双语教学 实现

1.双语教学的含义

所谓的“双语教学”,它是由“bilingual education”翻译而来。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为: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2.在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1国家政策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 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2.2国际计算机专业发展形势决定

在我国开展双语教学意义重大,尤其是计算机相关专业。我们知道,由于西方国家在计算机领域的开发和发展比较先进,因此,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都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上开发的,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新的理论和软硬技术文献多是英文的。在计算机相关学科几乎所有的计算机中文术语和表达都是直接或间接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英语成为信息技术传播的语言支撑,我们要学习和跟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时的了解计算机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必须有坚实的英语基础。

2.3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双语教学能够培养和强化学生直接阅读专业英文版教材、外文期刊、资料的能力,可能使学生借助Inter网了解国外本专业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各种学术观点,并利用最新的外文资料进行学术研究。

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学习了计算机专业知识如:专业课的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 ,另一方面还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如听力,阅读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学中引进了大批计算机专业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影印教材,为开展“双语教学 ”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4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外语水平

双语教学实施能够锻炼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跨学科教学能力。

采取双语教学法,是对教师的巨大挑战,除了专业课,教师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一方面,教师需要阅读高水平的原文学术和技术文献,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学习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及时淘汰教材中过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计算机发展的前沿信息。

3.双语教学的实现

3. 1师资是基础

让计算机专业教师用英语来授课,表达计算机的专业概念,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而让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来进行计算机双语教学,也难以实现。因此,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要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专业词汇量和英语综合能力。尤其对年轻教师,要鼓励他们多渠道的有计划地提高计算机外语水平。还可以制订一些相关政策,给计算机专业教师学习外语创造积极的环境,从多方面努力,力求培养出能胜任计算机双语教学任务的双师型年轻教师。

3. 2学生是根本

在开展计算机双语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如果学生的外语水平较低,或者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就盲目地进行双语教学,那不仅教师开展教学会困难重重,学生接受知识也会遇到较大阻碍。为了保证上课质量,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在学生有了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和英语基础后再开展双语教学。

3. 3教学方法是关键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方法的好坏,就成为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目前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①以中文教学为主,配以英语章节名称和专业词汇和术语。这种双语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最低,既不要求口语表达,也不要求用英语思维,更不要求用英语解释教材中出现的公式和定义,因此是双语教学的初级形式,对学生的要求也最低。②中英文教学并重,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用中英文相结合授课,并尽量使用原版教科书里准确又精炼的英文,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英语表达方法。③以英语教学为主,仅用汉语作辅助说明。这种教学方式为双语教学的高级形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都很高。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教师的英语水平有多高,只有在学生已逐渐适应双语教学的情况下,教师才能逐渐开始以英文讲课为主,中文解释为辅,并要防止出现学生只会英文,而不会用中文表达,不知道专业术语的中文名称的现象,因为这不是双语教学的目的。

今后,我们应进一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包括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英语综合能力,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展不同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把双语教学落到实处,使计算机双语教学得到发展和提高。

计算机双语教学 篇4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课堂

0.引言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加强外语和计算机为新世纪人才特征的新一轮大学教育课程改革方兴未艾, 双语教学也随之兴起。面向大学生的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运用这两种语言来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与交流, 最终达到用这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之所以选择信息技术课作为双语教学试点学科, 一方面, 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络信息技术, 都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上开发的, 掌握并使用好计算机, 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能熟练地阅读英文的计算机资料、文献和书籍。另一方面, 它的优势就在于学生学习兴趣远远高于其他的学科, 将枯燥的语言学习与有趣的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结合起来, 既达到了学科教学的目的, 又加强了语言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1. 设计与实现

所谓"英语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 利用双语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1.1 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以外语讲述为主, 母语的使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学生理解困难时, 则适当地用母语补充解释, 并用图表、注释等方式辅助说明。对学生来说, 不应该刻意留心语言形式的使用, 而是要尽量吸收能听懂的语言知识, 在逐渐熟悉的过程中, 学生尽量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学互答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2 教学方法

1.2.1 扩充词汇

学科外语中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词汇, 因此在教学时预先把学科知识内容打印给学生, 并附上注解, 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1.2.2 精心备课

在实际教学中, 首先要精读教材, 并查阅相关资料, 用英文写备课稿, 刚开始觉得吃力, 但越到后面, 对专业词汇与公共词汇越来越熟, 备课也就觉得轻松。平时除了常规的备课、批改作业、制作课件外, 剩下的时间都花在吃透教材和给在英语方面充电。

1.2.3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在课堂上, 应尽量使用符合学生当前理解水平的英语, 讲解时要利用各种视听手段, 尽量把计算机学科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 同时也要注意扩大学生第二语言的词汇量。在展示教学效果时,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广播功能, 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同时让学生尽量用英语来点评自己的作品。

1.3 具体做法

1.3.1 集体讲授并示范

这样易于控制教学内容和节奏, 知识点易被接受, 能在一定时间内呈现较多信息量, 能同时面对大量学生上课。在讲解时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 同时以启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3.2 学生练习, 老师答疑

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程度不同的学生按照各自能力大小, 选择相应学习方式、安排相应的学习条件, 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最大限度的获得学习效果。师生间的交流用英语表达, 有时学生即使用中文提问, 教师也尽量用英语解答。

1.3.3 小组协作

由于学生在计算机技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有些学生具备部分或全部的基本操作技能, 有些学生还没接触过计算机。在学习过程中, 会遇到一些困难, 而教师有时不能及时回答, 这就需要小组协作。让操作技能较好的学生去帮助刚接触电脑的同学。在帮教中, 要求学生之间也尽量用英语交流, 这样的安排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培养了协作意识, 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另外可以使老师有时间做课堂巡视, 能及时发现各小组的进程和其中的问题, 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1.3.4 交互自主

信息技术双语课还可以采用交互自主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将教学内容的应用与任务驱动结合,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由学生依据课程要求自主运用课件或局域网进行交互学习。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主动性和目的性强,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和英语理解能力培养非常有效。

1.4 教学评价

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的参与度, 看学生是否能通过英语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在学科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提高上获得双丰收。因此,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价的同时, 也要有对语言知识的评价。在评价手段上, 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和英语学科的实用性, 应多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 主要考查学生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问题、大型作业、制作方法的讲述, 检查学生对学科知识内容的掌握、词汇量的大小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教学中的经验和困难

2.1 经验

通过课堂实践我得出: (1) 用外语上专业课可以用最经济的办法学到最多的词汇, 而且容易记得住。 (2) 在教学中我们同时运用汉语和英语去思考问题, 一方面提高了我们对该学科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使用英语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双语教学并没有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本学科知识的掌握。对于教师来说, 在用英语备课、授课的过程中, 自己的英文写作和表达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和锻炼。

2.2 困难

2.2.1 课堂上互动难度大

双语教学中难度最大的是师生之间用外语进行课堂学习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学生有限的英语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 容易形成思维和语言表达之间的差距。

2.2.2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在用英语进行讲解演示时, 部分学生缺乏共同探究的热情, 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的单向传递, 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教学过程。

2.2.3 个体差异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

由于学生之间计算机知识水平和英语水平都存在差异, 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信息的程度不一致。有些学生操作已经很熟练, 而有的学生很多基本方法尚不熟悉;有的学生能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 而有的学生光是听懂就要花很大精力。因此, 学生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差异。

3. 应用展望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使得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是不难的。教学目的很明确, 在采用英语教学的条件下, 不降低学科知识目标的要求。在课前教师可以将专业课涉及到的计算机术语或新单词加入注释发给学生, 便于学生理解和预习。上课的时候基本用英语, 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回答问题。只是在某些关键术语上用汉语解释一下。由于高校机房使用的大部分是中文版软件, 因此即使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并没有完全明白, 都可以根据老师的演示操作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并且利用非语言行为, 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从学生情况来看, 有部分同学认为双语教学对自身发展很有好处, 有助于英语阅读中对科技文献的理解, 过半学生觉得不错, 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表示有困难。参加了双语教学后, 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将会有明显提高。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启发方式, 在有限的单位时间里, 挤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挥。同时要让学生在上双语课时, 为了能听懂老师的讲课, 读懂英文教材和使用英语完成任务, 而自发的学习英语。双语教学不单纯是我教你学, 而要以英语交际为实质, 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协商的交际关系, 以英语为媒体, 教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主动积极地参与双语教学活动, 以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目前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少。在师资方面, 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系统知识结构, 扎实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做到语言得体, 理解正确, 这对于不是英语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再加上信息技术是知识更新最快的一门学科, 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前沿的知识, 了解最新的IT资讯, 才能将最新最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相当高。如何选择和利用一本合适的教材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目前所使用的教材来看, 作为计算机教材来说还有些欠缺, 教师在上课时的时候需要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 直观的, 且便于操作的内容, 同时课本上有些不常用, 讲起来枯燥无可操作性的内容可适当删减。另外, 高校的双语教学尚处在摸索阶段, 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最终的效果如何都还是未知数。

4. 结束语

以上只是我对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一点初探,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艰难, 作为一名教师, 我都会信心十足, 不断摸索, 随时根据教学同仁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做出调整, 为高校的发展前进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丹怀.双语教育面临新挑战.全球教育展望, 2001.10

[2].陈君等.我国"双语教育"的前景展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期, 2002,

[3].郑定阳.实行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思考.高等教育研究, 1994.1

计算机双语教学 篇5

开创双语教育新局面

—额敏县双语教育工作汇报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额敏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双语”教学,促进了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额敏县现有中小学41所(小学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中学4所、职业高中1所),教学班619个(小学402个、初中155个、高中62个)。在校生21059人(小学生11774人、初中6213人、高中3072人)。教职工2121人,其中专任教师1823人(小学1153人、中学670人),特设岗位教师354人,离退休教职工1350人。

2001年秋,我县开始推行双语教学。目前,全县有23所学校实施双语教学(模式一13所、模式二2所、模式三8所),双语教学班123个(小学112个、初中8个、高中3个),学生3630人(小学3014人、初中448、高中168人),双语教师225人(小学196人,初中15人,高中14人);学前双语教学班发展到95个,少数民族幼儿2830人,学前双语教师166人。

二、双语教育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为了抓好双语教育工作,教育局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成立了双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双语教学工作专题会议,明确工作指导思想、任务和目标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规划原则,以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重点,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年初,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额敏县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额敏县学前双语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双语教育发展目标,推进了“双语”教学快速发展。

(二)强化双语教师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切实提高双语教师教学水平,我们采取校本培训与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方式加大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是要求学校每天开展双语教师培训活动,进行口语训练、听力练习和教研活动;二是创设双语教育环境,采取民语言学校和汉语言学校结对子帮扶、民汉合校教师按学科、年级混合办公,举办双语文化节等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双语教育氛围;三是积极组织双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先后选派128名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双语培训,组织580名民族教师参加汉语培训,组织35名教师参加自治区远程教育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目前,全县有864位民语言教师通过汉语水平(HSK)测试,60多位民语言教师通过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取得等级证书。2010年,我县与新疆师范大学签订《新 2 疆师范大学举办额敏县少数民族小学教师汉语强化培训班协议书》,每年选派50名教师参加新疆师范大学举办汉语强化培训班,目前,已选派2批、培训双语教师100人。今年,我县举办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班3期、幼儿园园长培训班1期,培训教师43人,提高了民语言教师的汉语水平。

(三)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双语教育教学环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入资金8747.3万元,实施了学前双语幼儿园、中小学校舍维修、抗震加固、更新改造、民汉合校、教师周转房、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工程,新建校舍40550平方米、400米塑胶田径运动场1个,抗震加固校舍13990平方米,改建周转房5635平方米。目前,17所学前双语幼儿园、抗震加固、教师周转房改造项目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县第一中学餐厅宿舍楼、综合教学楼,第三小学综合教学楼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10月底完工。校舍改造更新项目上户乡寄宿制学校、杰勒阿尕什乡牧业寄宿制学校、玉什喀拉苏乡寄宿制学校综合教学楼、萨尔也木勒牧场寄宿制学校宿舍和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第三小学和郊区乡寄宿制学校综合教学楼建设工程于7月18日全面开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明年6月底完工。县一中塑胶田径运动场项目正在进行紧张施工,以上工程交付使用后,我县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将实现新的跨越,整体办学水平将得到极大提高。

(四)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根据自治区、地区学校布局调整要求,我县本着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 3 集中,优化资源配置原则,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实施民汉合校,将2008年的50所学校调整为41所,民汉合校由6所调整为19所(中学9所、小学10所),寄宿制学校发展为16所。2009年,将办学规模小、效益低的良种场中心校、二道桥乡中心校、二支河牧场寄宿制学校、加尔布拉克农场中心校和郊区乡巴尔布鲁克库热学校初中部并入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县职业高中和郊区乡寄宿制学校,优化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

(五)加强教研活动,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教研工作,教育局教研室、双语办公室定期深入学校检查课程设置、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组织教师分析教材、编写教案开展教学观摩、研讨、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双语教研员深入民语学校进行调研,及时掌握双语教学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增强实施双语教学的紧迫感、使命感。2010年,县双语办、教研室组织城乡学校开展双语课堂教学交流70节,参与教师860人(次);组织送课下乡小组在县第四小学、第五小学、上户乡寄宿制学校、萨尔也木勒牧场寄宿制学校举办教学、汉语双语教学讲座、多媒体教学演示8场,参与师生450人(次)。举办双语物理、数学、汉语、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竞赛20场,参与教师190人(次)。

(六)加强协作交流,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我县制定了《关于教育教学协作交流的指导意见》,指导民、汉语言学校相互学习教学经验,采取交叉任职、任教、“一帮一”等形式开展教学交流,提升学校教育 4 教学管理水平,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县第一中学与第二中学、县第一小学与第二小学、第三小学与第五小学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结为友好互助对子,民汉教师实行点对点辅导和备课开展教学交流。2010年,县直民汉学校开展教研活动12次,收集教学信息679条,制作课件180份,参与教师390人(次)、学生,1800人(次)。县第四小学、萨尔也木勒、上户乡、二支河等学校聘请汉语教师辅导民语言教师学习汉语,选派教师在汉语言学校跟班跟教学习,民汉语言教师混合办公,构建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平台。2007年塔城地区双语教学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新疆电视台《今日访谈》、塔城地区电视台对我县双语教学进行了专访,并作了专题播报。组织359名幼儿、中小学生参加《新疆移动校信通杯自治区“爱我中华”-少数民族少儿双语口语大赛》选拔赛,我县双语班学生荣获自治区中学组二等奖1人。2010年,我县举办双语课本剧竞赛,参与师生160人(次)。

(七)强化常规管理,规范双语教学行为。坚持以规范管理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完善中小学教学质量跟踪监测体系,实施教学质量抽测制度,对抽测成绩进行公示,成绩排在末位的学校进行诫勉谈话。今年4月和6月分别对全县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七八年级进行教学质量检测。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召开了兼职教研员年会暨小课题研究培训会议,加强课题研究的日常监管,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教师专业相结合,注重课题研究的实用性,5 全县申报自治区级小课题4项,地区级小课题8项。举办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双语”课本剧比赛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竞赛。教育局教研室定期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教学工作,采取随堂听课、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指导学校规范教学行为,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双语教育健康发展。为促进双语教学健康发展,我县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力度,投资640余万元,建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Ⅰ、Ⅱ、Ⅲ98套,配置微机1800台、电视机563台,使乡级中心校覆盖率达到了100%,村级学校覆盖率81.6%。投资200余万元,购置微机560台,进一步提高了电教设备的配齐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资源,积极引导各族教师下载新课程、双语教学信息,制作双语教学课件,提高双语教学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08年自治区中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中,我县双语教师获奖14人;2009年,我县组织的“新课程远程教育整合教学竞赛”和“体音美多媒体教学竞赛”活动中,少数民族教师参赛56人(次),占46%。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思路

我县双语教育发展较快,但在双语教学班开设模式、师资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我县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小学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使用汉语授课,其它课程使用民语授课,授课教师虽经培训,但汉语水平仍然较低,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二是双语教学还没形成完整科学的管理、6 指导、评估机制。三是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数、理、化、生双语教师紧缺,目前,全县双语教师缺编100人。

计算机双语教学 篇6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1-0000-02

Thoughts on University Computer Major’s Bilingual Teaching

Ma Huimin

(Heilongjiang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Qiqihar161000,China)

Abstract: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allows students to master calculation knowledge of professional machine,but also improve students'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But how to identify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the two disciplines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i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bilingual education is a major issue to be solved.The author based on his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university computer cour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is area of work put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Bilingual education;Universities;Computer courses;Teaching

effectiveness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我国人口大量流向沿海地区、大城市和海外,这就给现在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无论从社会要求来看,或是从学生的前途来看,都有必要对双语教学的成效进行探讨和思考。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就高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计算机双语教学工作有些帮助。

一、高效计算机双语教学指导思想

为把我校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思想、开拓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需在相关专业谨慎推行双语课程教学。在双语课程教学中,坚持国际化、高层次的原则及指导思想。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速度快,课程变化日新月异。如对其相关课程采用英文授课,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能在东西方两个学术平台上自由转换的人才。

目前,中国的计算机研究和教学依然处于学习和追赶阶段,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前沿也主要出现在欧美。采用双语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紧贴学术前沿,扩大学术视野,获得当前最新理论成果。另外,笔者以为,在最基本理论课程中还应坚持使用中文。在学生培养中,我们必须坚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在实施双语教学的同时,应兼顾我国国情,不能盲目的“崇洋媚外”。

二、双语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在双语教学工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实施双语教学后取得的成效

1.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双语学习掌握了准确系统的英语专业表达方式,提高专业英文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2.通过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前沿知识,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增强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

3.通过课堂提问,书面作业等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开口说,动手写的热情,提供了学生与老师间进行专业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1.从学生外语能力来看,由于中学阶段英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大多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较差,特定题材的英文写作能力较弱,限制了老师和学生的知识沟通,使双语教学停留在从老师语言表达较为简单、专业词汇较为基础的层面上,导致更进一步的知识传授与探讨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2.从课件准备上看,为了更好地阐述和传授英文教材中的专业知识,授课教师在课件中大多使用全英文专业词汇,部分使用了英文单词的缩写形式,考虑到中国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英文认知能力,部分学生对授课教师课件中的这些内容难以理解和接受,导致听课效果不佳。

三、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根据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和总体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针对学生外语接受能力的问题,学校方面多增加外语授课课时来进行外语的口语强化训练。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学生的英文听说能力,并为接下来的双语教学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学校可以要求每位教师在教授英文教材的理论内容的同时,逐步增加中国案例的讲述,加强将教材中英文理论知识用于中国实际问题的分析,突出理论与具体问题的结合,提高授课的针对性。

(三)在授课教师的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提高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原则出发,建议授课教师在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英文表述旁加上中文注释标注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更好地体现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探索双语教学方法,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可以使教育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考虑到语言的规范性,应配备素质较高,年富力强的代课教师。

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触纯正的外语,形成地道的外语能力。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课堂内容尽可能多给学生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内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外语完整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尽快得到提高。

(五)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外语学习的氛围。开学典礼、运动会、黑板报、手抄报,特殊的纪念活动等校内大型活动尽可能的情况下都使用外语,真正为学生听说能力提供了一个个展示的空间和熏陶的氛围。每学期在校内都进行一次学生的双语竞赛活动,并且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双语竞赛,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六)进一步更新和强化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理念和双语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模式。为了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需要狠抓了师资培训,普遍进行双语培训,有效提高计算机代课教师的外语水平,以利于其更好地为学生授课。另外,还可以实行双语教学观摩课。实行双语教学的高校可以组织组成的听课专家组,分别对各个院校开设的双语教学课堂,进行观摩听课。

教学观摩课后,听课组成员对课堂的双语教学的授课方式、双语教学的水平、教与学双方互动、课程能够联系最新的理论前沿等方面,进行讨论评价,也可以提出以汉语标识核心词语、讲解核心原理,督促学生预习和积极提问等若干建议。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双语教学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但是如果在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教师、学生、课程的具体情况而盲目开课,则会适得其反。因此课程初期,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师的英语水平,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教学手段,综合使用评价方法,使学生既能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相关信息,又培养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中国大学教学》,2007,1

[2]苏秦,杨鹏,张陵.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计算机双语教学 篇7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外籍教师,双语教学

在所有学科中计算机科学与英语的结合尤其紧密,计算机的发明和计算机知识大都源于西方国家,我们用的绝大部分软件也是英文版,而因为上述原因,使得计算机专业的第一手书籍资料也大多是英文版的,而且计算机业的发展速度迅猛,新出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等资源众多,要学生在校期间一一掌握是不可能的,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其中由于计算机与英语的紧密联系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1,2]的重要性也突现出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大高校也把计算机双语教学摆在了显著的位置上。

1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聘用专业外籍教师的必要性

在双语教学的种种模式[3]中,选择引入计算机专业外籍教师是提升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引进外籍教师在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作用主要有:首先在语言上,外籍教师能在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使用国外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加方便的阅读原版的计算机专业资料,紧跟当前计算机发展趋势,不会因为语言问题而对当前计算机的国际发展的了解滞后,而且可以更加直接的掌握原版资料的精髓,使得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计算机技能;无语言障碍的使用原版的计算机软件,培养真正技术过硬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其次,引入专业外籍教师实行双语教学,由外籍教师引进了国外先进的IT人才培养方式,使得学生能在不走出国门的情况下,就能接受到国外高级的IT人才培养教育,有利于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IT人才[4]。另外,在现有环境下培养计算机专业双语型教师的进度和效果缓慢,引入专业外籍教师能鼓励和激发了专业课教师学习和研究国外教材、教学方法、教学体系的热情,促进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增强专业课教师使用外语直接与国外专家进行科研交流的能力,从而起到促进计算机专业双语型教师的培养的作用。

2 改革实践

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开始引进计算机专业外籍教师来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而且多为印度籍计算机专业教师。主要是由于印度的IT业在整个世界上都是比较出众的,在美国的硅谷,38%的软件人才来自印度,美国《命运》杂志公开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03家请印度为企业开发软件,目前全世界大约有75家资质为5等的软件研发企业,其中有45个在印度,由此伴随的计算机教育的先进与成熟,在印度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国内外民间资本积极投入IT职业教育,形成了成熟的IT教育产业规模。

湘南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聘请了印度籍IT培训师为我系十多个班级开展了《计算机专业英语》、《JAVA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的双语教学,2012学年已完成理论和实验课程共429节,并组织程序设计兴趣小组,均效果良好。在教学过程中外籍教师把印度的有效的IT人才培养方法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能在不走出国门的情况下,就能接受国外高级的IT人才培养教育。

但引入外籍教师进行专业双语教学,也带来了不少问题。首先是英语交流沟通的障碍,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跟外籍教师的沟通本就不是很流利,再加上计算机专业知识本身就很广、难,同时又更新快,使得学生和老师都必须要坚持不懈的花大把的精力来进行专业和英语的学习和教授。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专业外籍教师引入课堂,应该立足于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在其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调查、分析、总结逐步形成计算机科学系自己的专业双语教学方案。

2.1 合理制定专业教学体系

要做好专业双语教学,首先根据当前计算机业界发展情况,以及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并根据学校当前教学条件合理选择专业课程有调理的、有层次的来实施双语教学。湘南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在选择双语教学科目时就选择了当前IT业界适用面最广、就业形式最好的计算机语言——Java程序设计语言为中心的JAVA课程体系。为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开展双语教学,一方面这些学生经过了两年的外语学习,并完成了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外语能力与专业课知识,同时又没有找工作的压力。教师在开课伊始就向学生强调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以《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双语教学做铺垫,再依次开展《JAVA程序设计》、《JSP程序设计》、《J2EE应用开发》的专业双语教学。然后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制定合理的教学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中确定将施行的双语教学课程的时间和课时,以及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比例。同时在正式开课之前,还需要根据教材、学生各方面条件合理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为收获良好教学效果打好基础。

2.2 明确培养目标

目前有很多高校把计算机专业的双语课上成了英语辅导课,学生通过这种课程教学所收获的至多只是专业名词术语的英语表达。这就大大背离了计算机专业开设双语课程的初衷。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目的必须是,也只能是兼顾计算机专业素养和语言能力两个方面。而且,如果要在两者之间分出轻重的话,那也只能是计算机专业素养为上,语言技能次之。专业素养为上,是我们开设双语教学所必须要坚持的准则。因此,就院校计算机专业目前的情况,合理管理外籍教师,发挥外籍教师的能力,抓住计算机专业的自身特定专业内容,以这些专业内容为计算机专业教学之本,结合双语教学模式来进行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应用开发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就是我们当前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2.3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双语教学课堂上大量使用专业英语,而学生的听力理解障碍造成的思维滞后,要求教师放慢讲课速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理解授课内容。但是相应课时并未增加,教学大纲中要求完成的内容也不能减少,这就造成了限定的课时与放慢的上课进度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调动学生积极性,督促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完成配套的实验,并主动跟外教沟通、学习,学生也应该增加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在老师的辅导下培养对双语课程的兴趣,杜绝畏难情绪。同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辅导,专业课双语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4 管理并协助外籍教师有效完成专业教学

协助外籍教师的教学,配备专门的助教和课代表,有效实现外教与学校教学部门和学生的沟通,通过跟学校相关教学部门的沟通,保证外教在教学过程中能按专业培养要求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课代表从学生收集了解教学效果,在外教完成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观察、学习、调整并修改完善教学方法、积累经验,通过各方面的沟通、磨合,建立合理、可行的专业外籍教师考核体系[5,6],有效管理外籍教师。

3 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聘用外籍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来培养具有计算机专业应用开发实践能力以及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仅靠外籍教师显然是不足的。在目前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资源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在一般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施专业双语教学确实存在较大困难。学校应该在引进外籍教师加速专业双语教学进程的同时,重视自身原有师资力量的培养,建设包括外籍教师在内的多种类、多层次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队伍。通过开展专业双语教学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教学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超.高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施[J].软件导刊,2012(11):214-215.

[2]魏冬梅.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电脑,2010(07):199-200.

[3]熊蕾,旷强军.计算机双语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203-204.

[4]邹芝.试析大学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出路[J].教育探索,2009(10):68-69.

[5]刘芳.浅谈高校外籍教师的教学管理[J].梧州学院学报,2010(20):91-95.

计算机双语教学 篇8

在少数民族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开展是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指的是一门课程采用两种语言进行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计算机学科起源于欧美国家, 对中国新疆来说具有最前沿的汉语资料和教材, 计算机技术的很多相关教材都是基于汉语, 因此对每一个人来来说, 能够正确地阅读汉文的相关教材和技术资料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民族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对既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具备汉语应用能力的双语人才需求急剧增加, 作为高等师范类的学校,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和考虑我校学生的就业前景, 所以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同时, 能提高汉语水平, 找准汉语和信息技术两门学科的最佳结合点, 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目前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当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设现状及分析

(1) 目前, 在新疆各所高职高专院校, 不同的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但大部分民族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了解很欠缺, 比如:打打字、QQ聊天、玩游戏等就是他们认为的文化基础知识, 缺少对计算机文化知识的整体性的了解。

(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方面的教材多样化, 学生使用计算机的频率也越来越大, 但笔者从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大部分民族学生轻视此门课程不想学、找不到乐趣, 有些专业教师也不重视;

(3) 如今, 民族学生对汉语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 但计算机专业汉语知识匮乏。

(4) 民营企业不断地发展和多样化的同时对就业的民族学生的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地全面化, 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是民族学生必备的信息素质, 汉语又是学生所必备的能力, 但两者却没有很好地结合。

考虑以上的现状, 分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征, 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以及我校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 笔者建议选择《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我校全体非专业学生大学初始阶段的双语教学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所有在校民族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 从课程本身来说, 它属于概论性质, 以介绍知识点为主, 难度不大, 操作性强;从民族学生的角度来讲, 不管是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还是三高生, 汉语水平处于初、中等, 能够理解课堂上简单的汉语教学, 因此,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难易程度和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都可以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

三、双语教学中采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意义

(1) 可以有效地整合课程, 将汉语学习与信息技术两者结合, 节约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的兴趣。

(2) 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 现在很多不同专业的老师不管是理论还是操作对计算机非常的熟练, 他们教授此门课程, 都将是对教师的一次挑战和提高。

(3) 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方面, 拓宽了学生的汉语阅读和理解范围, 而且提高了汉语水平, 另一方面, 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理解, 提高了计算机汉语的水平。

(4) 可以稳固学生的两方面的基础,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方面双语教学作为基础汉语教学的延伸, 有利于学生利用新的专业汉语资料来写作毕业论文, 并为以后从事的科研、生产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双语教学作为基础计算机教学的入门, 有利于学生继续深造学习, 加强汉语交流与合作, 为今后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5) 可以吸收计算机汉语教材中的先进成分, 汉语教材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 在内容的安排、习题的选择方面很有特色, 学习汉语科学家开展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等的务实态度, 培养有创新意识和世纪创新能力的人才。

四、双语教学中开展《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必备的条件

(1) 任课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汉语口语和书写表达能力。我校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的《计算机专业汉语》课程, 一直是计算机系教师来教授, 本身具备良好的汉语授课能力, 而双语教学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目前课程处于摸索改革阶段, 需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汉语结合在一起, 所以对教师水平, 和要求是不同以往的, 既要有母语教学的技能, 又要有较高的专业汉语水平。

(2) 学生要有较好的汉语水平和积极学习汉语的态度。对于民族学生来说,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这样, 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从而间接地提高了汉语水平。

五、双语教学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

新疆虽然众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积极努力地推进双语教学, 尤其在一些专业课程方面, 而且或多或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然而新疆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还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具体实施过程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 授课教师自身的汉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积极进行双语教学, 但往往是流于形式, 名义上双语教学, 其实质是教材使用原版汉文教材, 讲课是半中文半民文的形式, 甚至中文翻译课, 与用流利的汉语讲课还相差很远, 更谈不上对国内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

(2) 学生的汉语水平达不到要求。双语教学不仅仅要求授课教师应具有很高的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应用能力, 但是学生的汉语水平层次不齐, 有的学生对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掌握都很差, 更不用说去理解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因此, 同步的基础汉语学习也非常重要, 所以说《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 学生所面临的难度更大。

(3) 国内汉语教材侧重点不同, 存在一些差异。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我院应, 引进国内统一原版教材,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计划和内容, 注意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知识点, 灵活筛选和补充教学内容, 面向一定的案例化或项目化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要尝试并熟练思考、分析及创新的学习思维。

六、《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1) 提高教师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一般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查找中文资料, 精心准备相关案例, 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 因此往往是普通民文教学的七到十倍。所以为了提高民族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 例如派到内地进修等。

(2) 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学习的积极性。课程考试会让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兴趣打个折扣,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该课程无需考试而采用多种评测方法, 在汉语的对话, 必须用汉语思维、汉语分析、汉语讨论和汉语表达中完成学习。

(3) 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汉语水平。对于教师来说,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去内地进修, 或者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于学生来说, 定期让汉族老师参与这些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或鼓励汉族老师给民族班上课。任双语课的教师, 也要经常组织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4) 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和评测方式。在教学手段上, 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 采取汉语口语的方式, 课堂开放, 气氛活跃, 多说多练多读, 评测方式多样化, 注重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汉语能力的提高。

七、结束语

双语教学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 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但是如果在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没有要充分考虑教师、学生、课程的具体情况而盲目开课, 则会适得其反。因此课程初期,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师的汉语水平, 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认真设计教学手段, 综合使用评价方法, 使学生既能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相关信息, 又培养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覃庆国.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调查与策略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年S1期

[2]于爱军, 张耀铮, 许广源, 潘若白.双语教学情况调查与实施对策[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01期

[3]阔永红.双语教学的深入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年02期

[4]程哓旭.数据结构课“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02期

《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研究 篇9

目前,改革传统教学,探索新的能够高效优质地培养双语人才的教育方法,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因此,双语教学正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鲜点和困难点。

所谓双语教学[1,2],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而授课中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的一种方法。双语教学[3]有助于学生直接地了解国际文化和教育背景,更好地参与创造和分享世界最新的文明和文化成果。采用双语教学把外语作为知识的载体,使所讲授的知识与英文语言相联系,不仅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从两种语言,两种思维角度来理解同一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1《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实践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与目标为以网络原理为基础,以网络协议为中心,以网络编程为手段,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工作原理,理解协议运行过程,掌握网络通讯程序设计。在教学内容方面侧重于软件,在教学目标方面侧重于应用。

1.1 教材选取

选取优秀英文教材Computer Networking:A Top-Down Approach作为本课程的教材,该教材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之一,被世界上数以百计的学院和大学采用,该教材采用自定向下的方法。首先,它将重点放在应用层,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领域。计算机网络最新的一些革命性技术,包括web、对等文件共享以及媒体流,都是在应用层开发的。其次,从教学经验看,在课程的一开始就讨论计算机网络应用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强有力的工具,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下去的源动力。第三,自顶向下方法促使教师在教学早期介绍网络应用开发。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常用的应用和协议的工作机理,还可以感受到自己去创建网络应用和协议并不是那么困难,这样可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更好的去学习计算机网络。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英文版教材,英文课件,中文讲解的方式,配合中英文板书进行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对重要的概念、算法、思想等,采取阅读英文教材并进行详细讲解的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某些算法的执行或通信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困难,采用双语教学之后,学习难度又有所增加。针对上述情况,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比喻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改变教师占课堂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鼓励学生提问题。

1.2.1 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减少板书内容而节约大量时间,使整个教学进度能按计划进行,也能使讲解更生动形象。使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网络概念、原理的理解,例如数据包的组装、拆分和运行过程通过动画来实现。

1.2.2 启发式教学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讲述,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协议讲解中,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出发点,以计算机网络提供的服务需求为导向,从网络应用层开始,自顶向下,讲到物理层,直到服务需求的实现。

1.2.3 比喻式教学[4]

比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难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例如,IP地址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计算机网络术语。如果将IP地址和邮政编码进行类比,则IP地址的含义就容易理解了。

1.3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该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我们设置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和计算机网络实践两个环节。

计算机网络实验是掌握网络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实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掌握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和掌握网络的内部结构和协议,通过编辑各种协议的数据包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原理的理解。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采用吉林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采取分组实验和角色分配的方式进行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建立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分析通信过程和有关协议及数据,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践要求学生结合网络新技术将课堂上讲授的网络原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在已有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语言开发工具,培养学生的触类旁通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将数据库方面的知识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交叉能力。从计算机网络实践的结果看,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较好地完成计算机网络实践任务。

2 结束语

按照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双语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课程基础知识,学到了新的学习方法。通过实施双语教学,学生提高了查询网络科技资料、阅读科技文献的能力,并进一步了培养英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要根本地提高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积极主动探索与实践,根据办学条件和所处环境,总结经验与教训,因地制宜地发展双语教学,探索适合自己的更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隋红霞.关于高校双语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大家,2010,(23).

[2]于合龙,马丽,邓蕾蕾《.计算机网络》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

[3]周嘉伟.“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

计算机双语教学 篇10

1 计算机双语教学中的问题

随着外语交流需要的与日俱增, 双语课程在高校教育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开设。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在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中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1 教学理念定位不准

双语教学不是专业外语课, 教学重点仍然是学科知识的传授与掌握[3]。

(1) 片面以外语授课的比例作为授课效果的衡量标准。在该观点的错误导向下, 授课教师不顾学生自身的外语能力的实际情况, 一味坚持高比例的外语教学, 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误将双语教学等同于外语教学, 教学重点产生偏差。在该种错误理念下, 双语教学变成了简单的外语教学, 专业知识的传授变成了大量专业词汇、专业用语的翻译和讲解, 学生记录翻译笔记的时候根本无暇兼顾专业知识的学习。 (3) 授课时外语的牵强使用影响了教学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保证外语使用的比例, 有些专业词汇和用法的牵强使用和空泛解释缺乏严谨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对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前沿性、专业性的知识产生负面影响。

1.2 师资力量不达要求

很多院校在选择合适本校校情的双语教师时往往会陷入以下困境。

(1) 外语专业的教师一般不具备完备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不能进行系统的专业授课。这些教师往往具有丰富的外语教学经历, 较大的词汇量, 较为纯正的外语发音, 却缺少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背景, 无法讲透、讲懂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 (2) 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一般在外语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比如:词汇量不够, 发音不够准确、纯正, 口语交流能力差, 等等。这些教师的专业素养往往都较高, 可以在专业知识和业务上给予学生很好的引导,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外语能力, 起不到双语教学的真正效果。 (3) 相关专业的外籍教师, 与我国现实水平下的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进行沟通效率低下。这些外籍教师既有相关的计算机专业背景, 又有良好的外语教学能力, 但是在面对外语水平偏低的中国学生时, 其较低的中文水平和中国文化的理解力也会导致双语教学效果的低下, 达不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1.3 学生外语水平低下

授课的对象是学生, 他们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就我国目前大学教育现状而言, 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外语能力都普遍偏低, 不能够进行高效的双语教学。

(1) 外语阅读水平较低, 不能有效地理解原版书籍。双语教学中采用的往往是高质量的外文原版教材, 阅读能力的低下会导致学生学习教材时的有心无力, 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2) 口语、听力能力不强, 无法与授课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双语教学的一个特色在于师生间的有益互动。学生需要将问题用外语进行提问, 再听取教师的外语解释, 从而形成有效的互动和沟通, 才能达到教学互长的目的。

1.4 选用教材不够合理

教材是传授知识的载体, 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中的教材选择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1) 国内高校自行编写的计算机双语教学类教材非常短缺, 不能满足目前双语教学的需要。 (2) 外文的原版教材价格普遍比较昂贵, 以目前国内的教材消费水平来衡量的话, 许多双语教学的师生只能“望书兴叹”。

1.5 教学模式针对性弱

在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怎样才能针对所授课对象的差异性使自己的教学模式更加合理、教学效果更佳, 对教师而言往往难以把握。

双语教学中外语使用偏多, 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效果和课程进度;母语使用偏多, 又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第二语言的使用能力。因此, 需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权衡, 有针对性地调节外语的使用比例。

1.6 考核手段守旧枯燥

国内大多数计算机双语课程采用笔试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词汇翻译、阅读理解以及代码编程等。这种考核方式不能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成绩的好坏往往会取决于该学生外语能力的高低, 达不到全面考核学生的外语使用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的整体目标。

2 计算机双语教学的对策

2.1 提高双语教学的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想吸引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学习,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 进而调动其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 (1) 增大选课前的宣传力度。在开设双语课程前, 通过各种途径对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学科重要性、双语趣味性进行宣传, 毕竟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 (2)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上课的趣味性。如果双语教学是一件产品的话, 那么其上课形式就是该产品的包装,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授课可以让教学产品包装更加精美, 获得更好的授课效果。 (3) 鼓励任何形式的外语交流, 并体现在平时成绩中。要始终让学生明白, 双语课程的重要实现手段就是外语交流, 因此, 除非必要, 否则应尽可能地使用外语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作为奖励的一种, 外语交流的量化考核可以在平时成绩中有所体现。 (4) 增加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双语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摒弃了满堂灌, 更加鼓动学生自身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 要利用各种形式, 如提问、小组讨论、分组竟演、现场操作等, 来增强学生的外语使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2 双语师资的培养

想取得良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还要求教师的外语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过硬。

(1) 请进来:定期聘请外籍教师来国内培训双语教学教师, 并对教学效果进行监督和指导。 (2) 走出去:定期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相关国家进行培训和学习, 带回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知识, 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3) 政策倾斜:学校应制定有关政策来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 例如在薪酬待遇、职称评定、业务考核、师资培养等方面, 享受一定的优惠条件。 (4) 同行交流:定期开展双语教学研讨会, 让大家将讲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进行分享, 从而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

2.3 实施分级教学

对学生因材施教, 实施更有效的教学。

(1) 阶梯式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等级的不同难度的教学。该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实现更加细化的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获得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效果。 (2) 入门考核式教学, 可以使得学生满足相应的入门要求方可教学。该教学方式可以保证参与双语教学学生的入门起点是一致的, 方便对他们进行统一化的教学活动。

2.4 采用原版外文教材

计算机专业教材首选国外优秀的计算机专业原文教材。英文原版教材往往是学科领域的前沿或经典, 具有实例丰富、语言地道、内容详实、可读性强等特点, 更适合学生全面掌握专业发展, 提升专业素质[4]。

2.5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根据现有学生的外语能力, 从低到高依次采用以下3个层次的教学。

(1) 使用外文版教材, 教师板书、课堂讲授和试卷均以汉语为主[5]。在学生接受双语教学的初期阶段, 可以采用该种教学模式。 (2) 使用外文版教材, 板书和试卷以外文为主, 课堂讲授以汉语为主[1]。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 可以逐渐增大外语的使用比例, 此时可采用该种教学模式。 (3) 使用外文版教材, 板书、课堂讲授都以外文为主, 试卷全部用外文[3]。在学生步入高年级以后, 随着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可采用该种教学模式。

2.6 引入综合考核评估

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应采取“功在平时, 综合考核”的教学评估方式, 适当弱化期末成绩, 而更加重视平时的考核。平时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课程讨论情况、课堂互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到课考勤情况、上机考勤情况等;期末考核形式包括外文试卷作答、外文环境下的上机实验和课程设计, 以及外文报告、大作业等。

3 结语

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授课效果会受到教材的选用、教法的使用、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支持力度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因此, 它的教学过程是一项长期、渐进、艰巨的工作, 需要广大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 相互借鉴, 才能够不断完善, 达到更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需要的提升, 双语教学在高校教育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高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给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问题,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于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双语教学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

[2]王超.高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与实施[J].件导刊, 2012 (6) .

[3]申蔚.入双语教学, 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J].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6 (4) .

[4]郭迎春.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代教育, 2014 (12) .

计算机双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 双语教学与信息技术 新型方式构建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更是知识更新换代最快的时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力度更大,市场经济改革的面更广,我们的基础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英语作为世界性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群众外语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于我们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之中,使我们的学生尽快的进入外语学习的氛为当中,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重要手段,一种时尚。但我们的语言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双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国教育界开始了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理当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双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试图侧重于双语教学的手段与方式等方面谈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观点一:双语教学要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每位双语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人本主义,首要定位就是人的教育。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学习空间,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多年来,我们在语言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语言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的学习。教师在双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注重情感教学。

我们知道,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个性是各有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要针对他们的差异性提供切合他们实际的学习指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博士(Dr. Howard Gardner)在他的《心智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他将人的智力分为8种类型: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种智力结构分类,对于我们转变教育理念,重新认识学生的差异和发展很有帮助。实际上,在语言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女生长于记忆单词、规则,男生长于阅读思考;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强,有的学生善长书面表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

观点二:双语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内容和目标做了如下表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当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双语教学作为我们当今基础教育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和重要的学习方式,我以为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解读 :

①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所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语言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所以,我们在双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基本语言的能力。

②学习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对于语言学习是有帮助的,它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比如,我们反对把英语课上成语法课,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必学语法。中国人学习英语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是必要的。我们反对肢解语文,并不反对在课堂上教授最起码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方面。问题是不要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能把双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目前的认识误区之一便是一提到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人就认为是不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把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

③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是与他们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相关的。双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相关的语言的文化背景(包括英语与汉语),不仅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只有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感兴趣才能抱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善于配合,乐于进取,把语言学好,才能对双语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与动力。同时还要指导中小学生选择正确的语言学习的策略。学习方法(包括应试技巧)就是充分运用智慧和智谋,也就是讲究学习策略。现在我们教学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备课要备学生,提出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要讲究语言学习的策略,以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观点三:双语教学要与现代最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这里所谓的最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指的即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近年来,多媒体的迅速发展,引起了教育的极大变革。利用这一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信息技术在双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什么?仅仅是追求教学方式层面上的变化吗?答案远非如此。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双语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理念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使课堂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学习场所,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这里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二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问题。

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双语课堂情景教學(教学情景的创设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环境中去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效果一定会更好。如果我们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英语学习的情景设计得生动活泼,富有创意,其制作的光盘,图、文、声、像并茂,学生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我们可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与独特性。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制作课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意进行练习。在这种练习中学生的自我表现力、抽象思维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同等发展,创新意识也孕育在他们对美感布局的实践操作中。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他们可以自主地决定个体的学习进程,可以自由地选择各自的学习策略。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浓厚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形成了学生优化的内部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与优化的外部刺激相互作用,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根据各自的特点获得不同的成就。

②培养学生迅速、有效地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的学生,如果不及时掌握信息技术,绝对适应不了未来的时代。有人提出:现代文盲的含义是什么?是不懂计算机和英文的人。这话看似过于绝对,但也当然有他的道理。我们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并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意识,这就是:让学生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特别是掌握迅速有效地从网络探索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分清良莠的能力,以便能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个能迅速有效地从网络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③先进的各种语言学习的软件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它们使得我们的学生通过电脑甚至可以自学而获取成功。当然老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做好指导和推荐工作,以免良莠不齐,害误学生。

结语:

计算机双语教学 篇12

一源于学院教学改革的需要

根据学院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发展需要,为了确立独具特色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找准专业技能教学与双语模式创新的结合点,全面落实国家关于高校民族教育的发展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技术,把学生培养成精通民汉双语、熟练掌握计算机实用技术、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计算机科学系在四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藏文信息处理)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勇于改革,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专业建设之路。

二教学改革中遇到的两个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选择了以汉语为主、藏语为辅的课堂教学语言,选择了以实用技术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课程设置结构,选择这种模式的原因主要有:

1.计算机民语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我系现有专业教师30人,其中可以应用藏汉双语教学的教师4人,这4人都是硕士,其中副高职称2人、中级1人、初级1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这4位双语教师都能潜心教学和科研,尽心尽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功的计算机藏汉双语教学模式,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我系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但这仍无法满足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纯藏语教学需要,也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专业教学内容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现状。绝大多数专业课程的教学仍是以汉语为主,能实现双语教学的课程只有6门。

2.教材和教辅资料严重匮乏

在高校用藏语教授计算机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专业术语等的翻译没有形成全国统一标准,仅处于起步阶段,教材和各种教辅资料严重不足,如果在课堂上只用藏语教学,因为没有提供教材,现阶段是无法实现的。

3.藏语软件实验环境建设滞后

在学院的大力扶持下,我系购置了方正藏文书版系统30套,丰富了藏文教学软件,我们还搜集了各种藏文输入法,但教学需要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目庞杂,且更新速度快,无法实现所有软件藏文化。所有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软件环境也无法保障藏语课堂主要用语的教学模式。

4.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结构的弊端

纵观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但受我国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习惯的影响,计算机专业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几乎如出一辙,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没有因地制宜地设置课程,脱离实际需要,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为地方输送实用型人才的作用。我校是一所刚刚升本的民族高校,教学建设必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我们认为本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能在藏区工作和为藏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实用人才。如果我们的课程结构缺乏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联系,宽口径的人才培养与专业特长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准,专业课程设置仅围绕着学科方向进行,没有从地方经济社会实际需求的角度来审视,就难以满足为民族地区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三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落实学院教学改革精神,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我系加强了实用软件类课程教学学时数和实践教学内容、实训内容的改革,同时也加大了藏汉双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力度。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到适应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藏汉双语教学的中心点,力求在改革中完成高校民族教育赋予我们的重任。

完全依赖民族语言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偏重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结构也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所以本专业的建设必须走出一条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的建设之路。为此,在这四年的专业建设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做出较大调整

我们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念,本专业包括课程设置在内的所有教学改革都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必须立足现实,把实现学生毕业后能快速上岗作为培养目标。为了体现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我们加强了对实用软件类课程的教学要求,调整了教学计划,增加了应用软件类课程的教学学时数,专业课程结构做出了重大改革。

第一,课程结构做出较大调整。针对目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形势及学生生源现状,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对传统的课程结构和设计进行了改革,注重加强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应用型课程的课时量,整个课程结构与传统计算机应用专业相比,可谓是大胆创新,这也更符合我校教学改革的精神。我们只保留了少数的主干课程,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课时压缩较大,同时我们又增加了《计算机工具软件》《平面图形处理》《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技术》《ACCESS数据库》《方正书版(藏文版)》和《网页设计》等课程的课时量,还增加了《基础藏语》《应用文写作》等语言课程,另外还设计了《局域网组网》《音视频处理》等实训课。砍掉了《微机原理》《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离散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高等物理》等偏重理论的课程,保留下来的如《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等传统课程有的缩减了课时,有的安排到专业选修课程中,总之课程结构的调整幅度较大。

第二,教学环节注重操作技能培训,淡化理论知识灌输。本专业课程分为通识课、专业课和职业课三类,其中通识课和职业课是严格执行学院统一的教学计划,专业课又分为基础课、发展课和方向课三个层次。专业课程总课时量是1000课时,其中实用软件类课程占600课时,是专业课课时量的60%。

2.以汉语为主、民语为辅的课堂教学用语

第一,学生状况分析:我系的双语学生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类,“藏加汉”和“汉加藏”;第二,师资力量分析;第三,课堂教学用语的选择。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定期研讨专业建设的机制

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建设的研讨工作是专业建设工作能长期有效、持续发展的保障。专业建设研究是对整个专业的建设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设计和尝试改革的过程,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进行专业建设的研讨,研讨内容为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堂教学、教材处理、教材开发、精品课程建设、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全员听评课、援教顶岗实习等。

2.落实学院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和教学管理行为

为了加强本科教学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学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教学工作规范和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对本科教学各主要环节和建设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标准,我们在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细化、量化教学工作,结合我系办学特色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质量评估与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材管理和学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在落实上要狠下工夫,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实施。

3.完善教学质量控制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要进一步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和实施。通过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我们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把结果分别反馈给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并对整改意见的落实进行动态监控,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4.健全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是检验和评价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我们要突破原来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法,强调多层面、多角度的考核方式,形成由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体系。对专业课程主要从考勤、作业、实验、作品设计的成绩和期末考查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对援教顶岗、支教实习主要从校内实习前试讲成绩、教案成绩、实习学校评定成绩三部分组成,每种评价侧重不同、权重不同,组成了全方位考评学生的评价体系。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允许学生用藏汉双语创作,鼓励开发藏文软件和藏文网站,提供优秀作品展示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关于创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10)

[2]黄维通、许忠信、朱小梅等.中外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比较[J].计算机教育, 2005 (5)

[3]吴成茂、刘尘尘、柳刚.加强计算机专业建设提高本专业学生就业能力[J].科技信息, 2006 (4)

[4]雷景生、康耀红、钟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J].海南大学学报, 2005 (12)

[5]骆斌、张大良、邵栋.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1)

[6]潘洪军.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 2005 (4)

[7]李洛、吴绍根.基于印度NIIT培养模式的两年制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思路[J].高教探索, 2004 (2)

上一篇:多参数融合论文下一篇: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