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合作教学

2024-07-08

计算机合作教学(精选11篇)

计算机合作教学 篇1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 要想上好课, 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越差的学生, 越需要更好更努力的老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努力想让每个同学都能学到知识。只是, 有的中职生的听课能力有限, 有的学生不善于听讲, 在老师讲完课之后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得靠老师单独辅导。一个班三十多个学生, 老师一个个辅导, 一节课教会的人数有限。所以, 我不断地尝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尝试中, 我发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合作学习是以组为单位, 每个组是一个团队, 整个组的成绩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合作学习的优点

第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当今社会中,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各方面的素质较低,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 而合作教学恰恰实现了这一点。第二,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合作学习的每个小组人数少,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的学习中, 特别是可以照顾到平时不善于发言和学习的学生, 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第三, 有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他人的优点, 改正自己的缺点, 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可以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产生更加深厚的友谊, 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发扬乐于助人的文明精神。

二、在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1) 根据班级学情, 合理分组。在我们平时的上课中, 分组一般是按照座位的前后顺序来随意分的, 这样很容易造成分配不均, 可能某一组程度好的同学特别多, 而另外一组又特别少, 不利于分组教学的成功。老师应该按照学生学习的能力, 好学生和差学

生均匀分布在各组, 每个组成员以6个人为宜, 一个A等生, 三个B等生, 两个C等生。因中职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 每个小组有个负责任的带头人是很重要的。这个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是A等, 还要有责任心和工作热情;这个带头人必须由老师和同学一起商讨选定, 不能由学生自己选。老师必须把好关, 并进行合理调整, 保证能够使小组长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充分准备实用性强的合作内容。合作内容要实用, 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例如用word制作名片, 在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要准备不同的素材, 图片要与他们的专业相关, 让他们能感受到计算机课的实用性, 增加他们对计算机课的认可度。同样, 合作内容要丰富, 要让差生学会, 同样让好学生学有所获, 共同提高。例如在用Photoshop制作贺卡这样的一节课中, 老师要多准备一些素材和样本, 以供不同的学生来挑选制作, 同一组的学生可以选择一到两个题目进行讨论制作。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参差不齐, 要尊重和保护每个同学的学习热情, 程度好的同学可以做复杂一点的。我个人认为, 在照顾C等生的同时, 也要关注A等生有没有学到知识, 取得进步。每个组可以选择不同的题目, 制作结束之后, 各个组也可以相互交流, 讲解每组的作业。

(3) 要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计算机课大部分是操作课, 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实践和大量的练习来提高技能。所以, 在课堂上除了必要的组内讨论之外, 必须给学生独立的学习时间,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 自主地、能动地、自由地、有目的地进行独立思考, 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突出个性化学习, 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 在随后的评价中对共性的问题给出更全面的总结。例如在用photoshop制作贺卡这一节中, 学生在讨论完各个图形的制作之后, 每个学生必须自己动手才能验证讨论的方法是不是准确合理, 特别是钢笔工具的使用, 这需要学生大量练习才可以熟练运用。

(4) 任何一个课堂都离不开老师的督导和帮助。因为计算机课操作性强, 没有老师的指导, 学生可能要多走很多弯路, 甚至是寸步难行。老师应该时刻加入到学生的行列, 及时发现问题, 不能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要多关注C等生, 让他们敢于发言勇于发言, 真真正正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老师在不断督导中引导学生进行准确判断和尝试, 这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的问题, 及时给出指导性的意见。例如, 上网页制作课, 学习用表格布局页面、拆分单元格的时候, 很多学生都不能准确地嵌套表格。这个时候, 就需要老师把这个共性问题提出来进行讲解和辅导, 让学生少走弯路, 有更多的时间制作完整的作品。

(5) 老师要给出及时和合理的评价。中职学生, 有的在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较差, 很少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 缺乏自信。所以,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 并给出及时的评价。在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时候, 老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观察每个学生的动手情况, 发现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在我的教学过程中, 我能清楚地看到受表扬学生的喜悦之色。特别是每次小组活动之后, 除了学生之间的互评之外, 老师要根据活动情况对每一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 一方面总结学生对这节课的认识, 另一方面, 对乐于助人的学生进行表扬。还要注意到学习上有难度的学生, 他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表扬, 让他感觉到自己在这个课堂上存在的价值。中职的学生真的太需要表扬了, 哪怕是一句很简单的赞扬都能让他们记得很久很久。

结语:合作学习不仅丰富了课堂学习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了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 同时, 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使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得以顺利地完成。不仅如此, 小组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平等原则, 每个学生不分优劣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 小组成果评比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小组活动的过程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这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很有帮助。小组合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完善和有意义。

计算机合作教学 篇2

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培养,永远离不开校外实践、培训,离不开校外基地(合作企业)的参与,在具体实施的情况下,各个国家、地区其教育方式及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与认知不同,教育培养方式有所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在我国已经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 政府在校企合作政策支持力度

随着国务院出台的大力推进职业化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后,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联合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化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政府主导办学,联合企业、发挥行业优势及吸取社会力量办学。高职院校办学不能离开与企业合作,确定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之后国务院又出台新政策,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我国职业化教育,要求在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做到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让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里包含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在2006、2007年又相继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加强高职院校职业化教育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创新高职教育培养模式。在2010~2020年要求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国家制定相关校企合作的法规,使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办学中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

纵观我国职业化教育建设,国家提出建立高职院校职业化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和周边地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开展教学研究,并推广校企合作的示范模式。通过近几年的办学研究,根据学校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校企合作产生了几种形式,如企业寻求高职院校为自己培养人才;高职院校联系企业进行培养以及院校;企业紧密结合做到软硬件资源无障碍共享,达到学校、企业共同长远发展。

二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面临着毕业人数多,但是计算机行业技术知识更新快,一方面就业缺口大,另外一方面高职计算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式严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并没有填补就业缺口。造成这个局面是多方面的,既有高校扩招的原因,也有就业专业需求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没有适应当前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及时与当前就业需求保持同步。急需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就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能否解决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也早已成为解决就业与需求的关键。特别是在计算机行业,软硬件技术更新快,实践操作需要及时培训跟上,属于学完就有可能被淘汰的前沿专业领域。计算机领域就是一个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在高职教学中需要引进校外企业先进的技术资源、生产实践操作经验,所以说校企合作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更加重要,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改革势在必行。

职业化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发展为我国现有高职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已经推广开,不过,当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政府力度及政策引导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高职院校的教学本质就是开展校企合作,也得到了各地、政府单位、企业的认可,但是实际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认可并不代表参与实施,需要地方及上下级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在高职校企合作中政府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只有产生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模式才能进一步改革校企合作开展各专业的人才培养。

在实施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高职办学指导思想是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也是非常重视与企业合作,但是部分企业在支持力度上有多方面原因不予配合,表现出积极性不高、走形式、虎头蛇尾,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局面。所以说校企合作是多方面合作的教学模式,一头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如计算机专业的校企合作不能仅限于计算机领域内的合作,需要跨行业开展,比如建筑类专业需要建筑CAD制图、室内装潢设计的Photoshop、3D Studio Max等与计算机息息相关的专业,计算机专业学生就可以去实践学习,所以说跨行业的校企合作是可行的,这是对校企合作更深层次的理解。

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一方面是政府、学校、企业的政策、资金、人力的投入,另一方面并没有达到应有的回报比,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效果让校企合作成为部分企业打退堂鼓的主要原因。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具体实施没有深入,学校只是单独去找某个企业去参与某一个专业的合作,没有做到与这个专业在企业的行业部门参与进来,没有做到从某一个领域整体协调合作。没有产业协会的参与,造成合作企业单一,合作关系不稳固,不能形成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不易形成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机制。

三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繁多,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成培养目标,就需要针对计算机专业推行一套全新的适应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新的教学课程、考试、实践评价体系,全方位的从每个校企合作的参与方的角度解决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企合作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企业调查,结合校内、企业专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学校说了不算,只有企业是最能了解当前计算机专业需求方向。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就是以企业为主导,学校需要去企业调查、分析以及聘请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当调整,把计算机行业的最新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里面。具体课程设计就需要企业参与并提出要求,针对培养目标、教材、硬件资源及教师的结构提出相应的要求,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适应企业所需。

学校方面则通过校内专职教师及学校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培养方案制定,同时加入企业调查数据、企业专家的指导意见,完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课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学校进入计算机专业企业进行调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汲取企业专家的合理意见,建立计算机专业岗位群培养计算机专业软件编程、技能操作多方位发展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在跨行业就业就需要计算机专业既有能维护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能力,还需要能及时掌握其他行业软件的操作维护能力。还能简单的维护解决企业内网出现的问题,在非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企业中,计算机人才就需要有全面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达到企业人力资源效率的最大化。

在计算机专业领域的企业需求上,可以根据需求标准进行适当教学调整,针对系统调试、硬件安装的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教学,习惯软件编程、设计的进行软件开发教学。做到让学生强的地方更强,弱的地方不弱,做到专业课必须达标、公共课做到不挂科的层次教学。及时学习开展一些当前最新的课程,如网络交易安全、手机支付安全、网络诈骗等使用课程,让计算机专业课程更加合理、全面。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包括计算机等级证书获取,如程序员证、操作员证、以及微软认证等。

改革授课方式,改变之前的章节式教学,变成项目式教学,通过一个个的实例进行教学,让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实例完成。项目式教学法让所学的知识点围绕怎样解决实力问题,能让学生合理地把计算机理论知识熟练应用,为将来工作能做出好的项目。

项目式教学主要采用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方法,课堂上将一个大的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实例,然后一个个的完成小的项目,最后一总结把所有项目汇总,这就解决了一个大的问题。通过分解项目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把握自己的学习效果,知道哪部分需要提高自己,哪部分自己已经熟练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让教学离开教室走向校外,如参加竞赛,学校提供资金、资源、教师组成代表队,并对优秀选手进行适当的奖励,鼓励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一些行业计算机类的创业大赛,制定创业目标,让学生学习开设网店从B2B转向C2C,融入到真实商品交易环境中去。

四 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成绩考核并不是一成不变,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方式,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进行实践考核,减少课堂成绩,增加实验、实践成绩,增加校企合作的成绩所占比,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的成绩比重增大,让学生感觉到实践技能的重要性,通过多种考核措施使学生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完成的能力。

计算机合作教学 篇3

1 确定学习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

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 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 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 暴露他们感受新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 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 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 摒弃错误, 发现真理,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目标导学可以去掉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一个被蒙上眼睛带入迷宫的人, 丧失了择路的自主性, 只能任凭别人牵着前进, 对待信息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当老师依次一节一节讲授新知识时, 由于学生对一章知识缺乏整体认识, 因而只能跟着老师盲目地前进。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 上好每章开头的起始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又去掉了盲目性, 其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 是问题提出的表现, 是教学目标实现所依托的直观形式。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任务, 纵观整个课程, 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 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 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 师生讨论, 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任务完成阶段中, 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 多给学生以鼓励, 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 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 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 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 特别是共性问题, 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 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 体验成功与失败, 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 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 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件中的帮助、网络请教, 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任务完成中, 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任务去掌握各个知识要点,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 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 老师没有必要在絮絮叨叨地导游, 而应该成为“Windows”, 让自己简化成一个窗口甚至一个图标, 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界面”, 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

3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缺少合作学习的机会。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 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 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 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 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 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到我们的计算机课堂, 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明确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反馈结果。

3.1 明确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

3.2 合作探究

确立学习任务之后, 小组要通过研究学习目标, 明确主攻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组员特点, 分工合作, 探索交流。在此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 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

3.3 展示、交流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探究, 阐述各自观点, 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 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

3.4 反馈结果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探讨, 教师指导学生逐步统一认识, 得出结论, 并对各小组和组内成员的表现给予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 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 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 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 知识技能互补, 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此外, 顺利地进行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 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 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张扬学生的个性;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 提升学生的创新品质。三是, 教师自身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 以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

总之, 技校计算机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把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真正地落实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 要确定学习目标, 进而围绕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与独特性, 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 提升学生的创新品质。要根据职业技校教育的特点,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而培养适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摘要:把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真正地落实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去要采用多种形式探究,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 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 自主学习为途径, 合作讨论为形式,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尚武.计算机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2]刘明凯.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机课堂教学[J].新课程, 2011 (1) .

[3]马雪多.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方法教育的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 (9) .

[4]张海青.计算机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10.

[5]刘赫.试析计算机教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2.23.

[6]罗贵柳.提高计算机教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浅探[J].成功 (教育) , 2012.24.

计算机合作教学 篇4

一、合作性学习的培养方法

1.科学分组。

在分组学习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小组在解决问题上的能力。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做每组的均匀分布,从而保证每组学生之间能够有充分解决问题和讨论问题的能力。如果过多的将相同水平学生集中,可能部分小组能力发挥到极致,而有的小组则难以进行任务完成。学生能力应该充分考察学生的沟通、合作意识、专业技术、领导等能力的均衡,可以让教师进行人员分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整。

2.合理分布任务。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上要权衡任务难易程度,同时充分的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可脱离市场的实际情况。任务尽可能标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贴合小组成员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状况。同时任务内容可以有一定灵活自主性,有效的让小组成员进行各自想法的有效表现,激发学生的任务完成兴趣,让任务完成充分的彰显小组学生的意识与个性,同时又能达到训练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效果。学生得到任务后可以根据教师要求来进行任务完成的规划,合理的进行做团队内人员的分工,确定自身团队中的角色,甚至可以采用企业化的操作模式,例如部门经理、各细致分工执行等,让团队具有真实的工作氛围感受。让小组组长得到团队协调能力的锻炼,而其他组员能够有效的锻炼工作分工与配合,提升工作效率和品质。一般任务下放后要让小组组长做整组人员情况的分析,发表组员对于任务的想法,个人根据自身的能力高低来获取自身擅长的分工内容,同时要有效的统一组员思想和设计精华来有效的保证任务完成方案。组长还要做好组内同学的协调工作,帮助组员完成其中可能遇到的`困境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

3.处理好师生关系。

在教育工作中,虽然提倡学生团队合作学习,但是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合作学习做指导或者引导。当团队合作学习中存在瓶颈问题时,教师应该协助学生进行解决,对小组成员做团队性的指导。小组成员一般经过了自身的沟通后对问题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后可以有更深刻的记忆。同时对于小组内分工不合理问题,教师要提前的干预,因此小组成员在分工完成后要将分工和任务完成方案上报给教师,让教师做合理的调控,避免学生在合作中一人独大或者过分的偏袒、压制个别组员的情况。同时在学习的进程中要对不当的言论和态度做出引导,避免团队中不和谐气氛愈演愈烈。同时要让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做记录,相关讨论要制作“会议记录”,充分的让教师对其合作学习情况做了解。同时教师也不可过多的介入到小组学习中,让小组产生依赖感也是无法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对于小组自行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放手让小组成员去完成,对于小组中有异常困难时可以进行适度的思想和技术支持来让合作顺畅化。

二、结束语

计算机合作教学 篇5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涵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既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与之相对的是被动、机械学习。其实质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某个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种互动的交流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能使学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探究学习是围绕“问题”(或者称为“项目”、“任务”)展开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建构“自主、合作、探究”式计算机技能教学模式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式计算机技能教学的课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上课之前,教师应精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情境。可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能为新的知识提供最佳联系的旧知识,把复习旧知识的教学环节设计成为新旧知识衔接的金桥,采用任务、设疑等形式,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

2.呈现问题,启发诱导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在讲授《For-Next循环结构》时,在开头的情景创设里,提问如何打印6个竖行排列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答案都是6行print “*”,我不动声色,继续设置疑问:如果要打印100行,1000行 “*”呢?学生思考讨论后,不难发觉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重复书写print “*”这个语句,这时我提出设想方案:我们希望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告诉计算机重复操作的次数,剩下的工作让计算机自己去完成,行不行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围绕探究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再次提出问题,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疑来刺激、挑战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4.合作探究,解惑释疑

学习《For-Next循环结构》时,我将学生分成三组,选择三个改错题,让他们寻找错误之处并加以纠正,然后每组完成一道题目,进而使他们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并且积极发言,建立了组与组、学生与老师间的多维互动合作交流方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5.分层练习,升华新知

在升华新知里,本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设计几个面向全体学生有一定弹性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并激励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6.评价讨论,共同进步

全面公正地评价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现学生中有创新的作品或思想时,应该及时发现其合理之处,予以肯定或表扬,同时对于不足和原因,也要加以及时纠正,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平等、民主、宽松、和谐,建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

计算机合作教学 篇6

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科学技术全面覆盖的世纪,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发展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全面实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大意义。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能够充分发挥其在计算机教学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存在, 使得计算机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要合理、恰当的应用, 不断完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的分析

合作学习是指同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1]。合作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 合作学习注重互动性, 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老师也有互动性。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 也能使师生关系紧密联系。 (2) 合作学习具有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 完成提高学生的认知、锻炼学生的技能、充实学生的感情三个目标。 (3) 合作学习在加强合作成员交流的同时也能使其之前产生的矛盾得到化解, 缓解师生之间的压力。 (4) 合作学习提倡共同发展, 共同进步的理念, 能够避免自私自利、相互竞争的现象。 (5) 合作学习是老师教学与小组合作的结合, 小组中成员间学习水平及价值观念的不同使他们具有一定互补性和学习性。 (6) 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对整个团体共同完成目标结果进行评价, 以合作过程的总体表现进行鼓励和批评。

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是一种互动模式, 它能够帮助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的友好交流, 老师也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制作出更高效的教学计划。

2 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1 学生的多样性, 计算机水平的不均匀

对于许多的中职卫校来说, 学生的年龄、地域以及文化水平有很大的差异, 尤其是来自于乡村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得很少, 而有些出身较好的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 对计算机的了解比较充分。由于学生差距的产生, 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要求不同, 导致计算机教学工作很难开展, 学生学习也缺乏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不能合理应用合作学习方式

在计算机教学中,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比如计算机的入门教材主要是计算机理论知识, 学生认真学习后[2], 自己便能掌握。由此对于难度低、了解性的知识内容就不适应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不能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优势, 合作学习没有使用价值。而高难度、内容复杂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应用。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他们大部分都没有高水平的学习能力, 学习基础也不扎实, 所以高难度的学习内容会使他们感到很无力, 从而降低学习热情, 导致教学遭遇瓶颈。

2.3 合作学习的分组不合理

分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整组任务完成的情况, 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计算机课堂教学在进行小组划分的合作学习过程中, 如果出现组内成员严重的意见不合或矛盾升级的情况, 那将造成该小组的合作学习失去了意义。分组不合理还发生在组与组之间的矛盾, 比如一组成员的能力和水平明显高于另一组, 使得水平低的小组成员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 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情况, 最好在分组过程征询学生的意见, 合理进行小组划分。

2.4 个别小组成员的不负责

合作学习是大家集合力量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需要全体小组成员的认真对待、共同努力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其作用。然而在中职卫校常常会出现学生对教学任务的懈怠现象, 学生无视合作学习, 抱着偷懒、应付的心态, 或者是自私霸占他人学习成果, 这种不负责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 也对小组内其他成员学习带来一定的干扰和利益损害。

3 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中职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和主动能力, 积极响应国家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的锻炼, 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教师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督促者, 督促学生努力完成学习目标, 共同进行问题研究。

3.2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足的信息资源和应用工具, 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 并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 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该提供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 让学生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理念, 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理念。合作学习的理念是以教学活动为中心, 小组活动为主体的形式展开, 小组活动的空间是整个小组组成的空间, 教师授课知识是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技巧, 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灵活学习。例如, 小组学习出现意见分歧时, 应保持平和的心态, 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观点, 恰当阐述自己的想法[4], 然后再共同商讨。当遇到小组成员中有人出现明显的错误, 不要毫不考虑对方感受就指出对方, 应用理解的态度帮助对方改正错误。

3.4 进行合理的分组

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QQ群进行分组。教师将所有学生拉入到QQ群里, 各小组成员在各自的讨论组里进行交流学习, 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QQ截图、QQ语音、QQ视频等手段学习[3], 教师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对其加以引导。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创建平等的交流平台, 也能保存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的学习内容, 让老师充分审核、检查。

在分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 包括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征、年龄、性别等, 提前分析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发生的各种状况, 然后再认真、细致做好分组工作就能尽量避免状况的发生。比如, 在职中卫校女生比例比较偏重, 分组时就应该将性格能够互补, 能力不同的6—8个女学生分为一组, 避免将关系紧张的学生分到一组。在每组中由组员推选出一个小组长, 发挥其协调、指挥、带动能力。

4 总结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提高学生的合作、团结意识。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因此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能够充分提高教学质量, 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方涛.基于合作学习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01)

[2]青辉阳.“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中职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教学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03)

[3]蔡晓云.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的实践——“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课的教学设计[J].镇江高专学报.2007 (03)

计算机合作教学 篇7

相对于其他院校的学生而言,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这些学生在这阶段学习结束后将直接参与社会实践, 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对他们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 而计算机这种较为复杂的操作性学科需要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其他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也应当积极尝试这种新型教学方法。本文就合作教学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对教学流程做出了分析, 希望能够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有所帮助。

二、计算机小组合作教学要点

(一) 合理搭配合作教学小组

开展合作教学的基础是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 在对诸多因素做出详细了解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一般每组以三到四人为宜, 以四个人为例, 配置一名具有带动性的优等生、一名善于组织协调的中等生、一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中等生和一名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困生。善于组织的学生担任学习组长, 确保合作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并负责协调本组成员的学习活动, 让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除此之外, 在分配学生的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 确保每个组都有性格较为外向的学生带动学习气氛,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做到学习分工明确。在组员组成上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对组员组成进行动态管理, 当组员学习特点和成绩发生变化时要进行及时调整, 确保学习小组配置适合学生学习需要。

(二) 开展合作教学前设置合理的学习计划

就学习的本质来看, 学习是一个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职计算机教学合作学习的合理性在解决计算机问题上有很好的体现。而贯穿整个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问题”, 一个合理的问题能够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一个简单的计算机问题如果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就能很快解决就不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另一方面, 如果一个问题难度较大, 通过较长时间讨论也没能得出结论, 也不能直接进行讨论学习。因此在组织合作学习时, 要设置合理的学习计划, 设置的问题要对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具有挑战性, 要尽量通过多个思想维度才能解决,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这才能突出合作学习的意义。如在根据已有数据做多种计算机数据图表时, 如果让学生独立思考多个图表数据时就容易思维混乱, 而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可以利用独立同时操作的方式提升更加直观的感官认识, 让组内每个成员根据分数绘制出每组数据对应的图表, 然后汇总到一起, 形成更为直观的数据图表, 能够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现在大多数的中职生都是独生子女, 所以从小在学习生活中都比较缺乏合作的独立意识。因此, 在合作教学之前教师要采用积极的鼓励教学方法, 确保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让学生感受到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努力分析解决问题的喜悦, 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加积极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如在PPT制作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将不同特长的学生组成一组, 让这些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整体, 进而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展, 对学习进展较快水平较高的小组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在活动结束后要对合作学习教学进行及时的课后总结, 总结出合作学习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 并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做好预备工作。

三、计算机合作学习阶段分析

在学生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认真负责, 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 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要在每一节课重复帮助他们记忆知识。学生的合作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分为教师的准备阶段和学生的准备阶段。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与课程相关的材料与课件, 并且精心设计课堂上的问题和一些可执行的任务。让学生完成这些任务不是目的,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并且可以进行实际的计算机操作。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不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激发他们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准备就是教师给他们布置的任务, 小组要融洽地合作学习, 并进行讨论, 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 同时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具有潜在的认知性。

(二) 学习阶段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学生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什么, 进而使学习任务正常进行, 把知识讲解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 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控制课堂的秩序, 这和小组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 或者去聆听学生的见解, 了解学生在讨论中是否有讲错的内容, 并及时地加以纠正。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并对其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 成效阶段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 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最后的成果展示, 介绍自己的小组成员和分工, 还要说出自己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然后对其他小组进行简单的评价, 教师也可以把小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进行讨论, 最终给出答案。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自己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而且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课程结束总结时教师对每一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 并作补充说明。

四、全面考核, 多元评价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要进行全方位综合性考核, 而且要做到多主体考核, 不仅有小组自评, 还应有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合作学习学生评价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互评三种方式。小组自评主要是对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由教师组织, 首先进行互评, 每组派一位代表对本组项目进行汇报后, 由其他小组评价, 然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由教师对整个项目组作品进行小组评价, 教师对小组内每个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对小组作品进行综合性点评, 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 确保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实践证明, 分组教学作为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是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和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学习效率上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 在动手实践、经验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获得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这其中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思。在中职计算机日后的教学课程中, 教师要积极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促进师生之间共同学习, 确保计算机课程教学能够顺利开展, 从而实现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最终目标。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渐普及, 社会各界开始重视对计算机的教学, 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开设计算机课程, 而中职类院校作为职业院校, 开设计算机课程势在必行。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 教学中的互动式探讨十分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师生所接受, 这不仅可以加快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理解, 还可以方便教师的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中职学生而言, 合作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小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娜.小组学习在《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 (02) :577-578.

计算机合作教学 篇8

一、小组合作教学管理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学习”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概念,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合作的关系, 对各种教学任务进行完成的一个过程。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成为当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 对计算机教学模式以及方法的改进工作在不断进行, 尽管相比于以前的计算机教育而言, 教育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意识不强等, 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 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积极合作解决问题, 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小组合作教学管理模式的根本是以人为本, 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力量, 学生可以组成一定的团体对各种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 学生的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能力素养, 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水平, 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 主动去挖掘各种学习资料, 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 使得学生在各种任务的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对各种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解决,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二、小组合作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1 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老旧, 在新课改背景下, 对学生的主体性的重视程度更高, 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要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进行现代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定期对计算机教师进行相应的教育, 宣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知识和理念, 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可以使得学生可以从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趣味性, 从而实现积极主动的创新。在小组合作化教育管理模式中, 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 给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 对自己的计算机学习能力进行提升。

2.2 加强计算机课堂内的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个最基础的部分就是学生交流过程中的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合作教学, 一个重要的基础是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 使得学生能够在小组内都得到锻炼, 能够在小组内发挥出积极性和自主性。一般分组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所了解, 能够做到科学的分组, 使得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活动, 另一个是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 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对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担任了重要的引导角色。比如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关的计算机知识问题问答、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计算机知识竞赛等, 都是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每一次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机会, 提升教学效率。

2.3 加强课堂外之间的小组合作

课堂练习是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课后也应该要积极加强各种计算机知识的巩固, 使得学生对各种计算机知识进行掌握。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 需要加强课堂与课外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在课外也可以进行积极的训练, 比如加强上机课程, 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合作讨论, 共同完成等, 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各种计算机问题的理解, 并且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 可以加强小组合作法的应用,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 促进计算机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圆.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及应用[J].速读旬刊, 2015 (10)

[2]吴萍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 2011 (15)

计算机合作教学 篇9

一、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意义

1. 中职学生的特性

因为每个地方的城乡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从入学开始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就显得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已经掌握的相当娴熟, 这些学生常用计算机上网、玩游戏, 但是有些农村的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电脑。就学生的心理状况来看,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没能够考上高中, 或者自己本身具备某些特长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正处于他们成长的过渡时间, 容易受到外界不稳定因素的干扰, 情绪波动幅度也比较大。学生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薄弱,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营造出学生熟悉的学习场景,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唤醒自主探究的意识。

2. 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学科特点

中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与锻炼才能学好计算机, 而大多数是通过操作程度达到一定数量才能掌握到该有的技巧。

3. 合作学习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式联系并不能较好地达到理想的效果, 合作学习教学吸纳了“合作与探究”和“任务推动”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 采用任务教学的引导方式, 通过组内成员的集思广益和全力合作, 才能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优势互补, 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磨砺意志、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长学生的才干;也能在最大限度上让每个学生发挥出自己的真才实干,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实施策略的分析

1. 任务设计是否合理

设计任务是否合理是实施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时, 要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 考虑学生原有的技能水平和知识结构。与此同时, 由于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 知识水平相对而言比较低, 但是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都比较强。因而教师教学任务的设计应该具有实用性、可行性, 比较贴近实际生活的,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动力和热情。教师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具备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 而且要将难易程度控制好。教师最好能够把任务分成各小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细分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学会与学生的合作, 获取相应的知识, 同时还能让学生的特长、才能的发挥留有比较充足的空间, 让学生去研究、去思考。

2. 分组合适

有效的小组分配是保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计算机操作水平及兴趣爱好等进行摸底探究。尤其是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和学生计算机学习操作基础的层次差异,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比较均匀地分配到各组, 让各组学生在合作学习时, 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避免出现由于各组学生能力分布不等以及专业知识储备不同而出现小组内部学习任务不能定期完成的现象。

3. 主体——主导模式的运用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以教师为教学的主导的双主的学习教学模式, 是构建以学习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 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充当一名评价者和指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既要能够给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又要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任务指导, 还要做好监督调查工作, 防止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 优生独揽整个讨论形式, 差生旁观的现象, 为了避免出现这一现象,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做各自的任务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作为以后参考的凭证, 防止出现差生依靠优生的现象, 偷懒不承担其应该承担的任务。

基于合作学习是中职计算机教学一重要的教学方案, 通过探究合作的模式来完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践证明: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于课堂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着比较积极的作用。中职学生的注意力相对于高中生来说要短得多, 这种学习模式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又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也能较大地提高教学成果。

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以小组或者团队的模式, 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过程, 其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是学生实施互助学习的有效途径。合作性学习主张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参与性、亲历性, 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它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取, 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主体教育理论、群体动力理论、认知理论为构建的基础, 在一定的外在和内在条件下,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流程。本文, 将对合作学习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职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贺斌.基于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探微[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2008 (1) .

[2]宋国明.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 2004 (16) .

[3]贺斌, 夏燕.基于问题的小课题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 2007 (2) .

[4]王星霞, 刘桂珍.网络课程:交互、合作学习设计模式及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 2006 (2)

计算机合作教学 篇10

一、做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

一是树立对得起学生和家长的信念,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做学生心目中喜爱的教师。

二是刻苦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功底和教育教学功底。

三是有爱心。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幸福感,而这种幸福感来自于教师的激励和欣赏、尊重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责任感和成就感,这种责任感和成就感来自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和教诲。

二、做好课前预习

要认真检查学生的自主预习效果,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

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读,读教材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把握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加以温习;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出或记入预习笔记。单靠学生阅读,还不能解决全面问题。还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读、划、批、写,以备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三、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新课导入的设计好不好,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动情感传导的作用。教师可通过课件或直观化教具,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与新知识结合引发联想,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四、精心组织教学

“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记得学习画笔一节,首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绘图工具中的常用功能,然后让同学们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也可以充分利用绘图工具自由发挥,达到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

授课中还可设计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当同学们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提出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提示利用Windows 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让同学们自己在操作中摸索方法。这种问题的提出,给电脑爱好者很大的刺激,他们马上钻研、探讨,使得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实践证明,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表现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培养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重视并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是师生、生生间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具有民主性、多样性、激励性、开放性、反馈性、生成性、技术性等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彼此的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2.分配任务做到科学合理

在分配任务时,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科学分组。注意不同性格、不同层次学生的顺利“对接”。要学会“弹钢琴”,在均衡性、协调性、科学性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和难点,并实现统筹安排。统筹兼顾可以有效防止个别学生、个别学习小组分配的任务过多,而有的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发生;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课堂讨论一定要务实

一堂课,无论形式多么新颖,气氛多么热烈,如果没有让学生落实知识与能力,这样的课堂只能说是“热烈而空虚”。避免这种不良倾向,要注重课堂落实,讨论适度,注意提醒学生多“写”;课堂讨论应尽可能扣住文本,在讨论时要求学生能引用课本中的知识作例证。

4.作业布置与检查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布置作业,应做到作业的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作业分量适当,难易适度;对比较复杂的作业,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是启发性的,不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经常批改作业,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多布置发展学生能力的作业,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多布置能拓展学生视野的作业。通过作业的检查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或技能缺陷,并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计算机合作教学 篇11

一、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作用

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特点是知识点多、操作性强, 而且许多知识点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极富创造性和明显的时代发展性。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 应注重教师情感的参与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并以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提高。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 改善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有可能提高成绩。合作学习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情境, 把知识的学习融入到任务中去, 迎合了学生求新、勇于挑战的心理,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各层次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合作学习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 不再按老师的要求实现同样的效果, 可以体现自己的想法与创意, 这种个性化的设计与创作空间是学生最好的学习动力。合作学习中正向的评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改善学习态度。

(二)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 将小组作为学习的单位, 把个体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 小组成员间必须相互合作, 只有每个人都完成自己的任务, 小组任务才可能完成, 这在无形中也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学生在共同商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 能集思广益, 开阔眼界, 启迪思路;分工合作可以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更快更好地接近目标;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 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学会与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人一起合作, 并在与他人的竞争与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 提高了成就期望, 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发展。

(三)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小、不善于发现问题、听课过程中不善于动笔、不注意相互合作研究、过于迷信教材和教师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规范、学习方法的培养, 探索如何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钻研、大胆质疑、勇于吃苦、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 研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从而使学生从厌学到好学, 从好学到会学能力的提升, 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计算机课程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通过设置任务、小组分工合作, 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学生们小组合作共同探索新知识, 大家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互相启发, 学习的兴趣很浓,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开放, 尤其利于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培养, 并使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得到极大锻炼。因此学生的成绩能够有很大的提升, 而且对成绩较低的学生作用尤其明显。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五)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能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小组合作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互赖关系, 为了形成积极的互赖, 学生之间必须进行有效地交流。对于追求个性的学生来说, 倾听、接纳别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接触, 更多的了解, 也在一次次的争执与统一中学会了容忍与倾听, 知道了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 学会了尊重别人、正确评价别人, 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设置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用于合作学习,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 内容设置时要考虑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是选择具有一定操作性和挑战性的内容, 如教学重点、难点;二是选择某些方法、结果易出现不同的内容, 如容易造成学生争论的问题;三是选择一些个人无法独立完成的内容, 如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知识;四是选择方法不确定、答案非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如一题多解。同时, 计算机教师还要强调合作学习并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来依赖小组去解决问题, 而是需要每一个组员都参与学习过程, 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 使他们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通过交流学习, 使自己不断完善,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共同提高。

(一) 学习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使教学达到学习目标。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教学中的难点, 也可以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还可以是需要学生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归纳的实际内容。对于合作学习来说, 针对程序性知识, 需强调学习目标和看重课程计划中的基本胜任力, 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了解细化技能之间的关系, 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时间来巩固学习, 同时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使能力较差学生的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 还可使能力较强学生的知识得以扩充和延展, 使教学达到学习目标。

(二) 学习内容要有实用性, 引起学生创作兴趣和共鸣。

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很多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 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 导致问题过于简单, 无任何实用价值。这样的学习内容是不可取的, 所以教师备课时要认真分析内容的性质、难度, 看是不是有合作学习的实用价值。实用性较强的学习内容, 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 吸引并驱动他们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三)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

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会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问题情境”的设计对小组学生学习动机起到巨大作用, 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 它会自始至终贯穿在合作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影响其学习行为。因此, 学习动机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要提高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果,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是关键。

三、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计算机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计算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而合作学习又要求成员在合作中要有自主性, 要有主动合作的意识, 共同完成任务。教师是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应引导学生在合作实践中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 构建结构合理的小组, 处理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关系。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实施合作学习的关键。合作小组的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等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使各位组员责任分工明确, 这样同组间学生才有合作的需求, 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 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非但达不到目的, 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 优等生更优, 差生更差。为此, 教师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 大胆发言, 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 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三) 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教师要给合作学习小组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另外, 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时间, 有对知识的反思也有对合作技巧的反思, 以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增强。充裕的时间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学习保证。

(四) 要为学生设计良好的学习情境。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计算机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 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 要允许学生产生各种想法, 并去实践, 让学生在交流与体验中提升认识, 获得知识。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设计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自己去学, 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五) 在学生学习中要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法。

合作学习有多种评价方法, 按评价主体分为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按评价对象分为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按评价关注的学习进程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小组互评、集体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 适时对个体和持续对集体不断激励是合作学习的动力。在评价中我们要肯定的就是学生的这种品质, 而不只是对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要肯定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探索、创新、发现行为和活动。这样, 才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信心, 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

(六) 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导师作用。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主要扮演组织者和释疑者的角色。一是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上的“噪声”, 维持好课堂纪律。可充分利用语言和肢体动作, 引导活动向预期目标展开, 从而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在合作交流环节结束时, 教师可用“请注意”、“讨论结束”等语言, 也可以拍手或举手示意, 使学生认真听自己总结;同时, 教师要发挥释疑者的作用, 在计算机教学合作学习中发挥教师的导师作用。

摘要: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作用, 分析了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设置, 提出了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刚.论合作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6) :100~101

[2].吕文光.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科技信息, 2011 (21) :218, 260

[3].吴萍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 2011 (23) :34~35, 38

上一篇:会计原理的趣味教学下一篇: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