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任务教学

2024-05-13

计算机任务教学(精选12篇)

计算机任务教学 篇1

摘要: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任务”设计中,应使用“单刀直入法”化繁为简,既要使各任务能较好地涵盖课程知识点,又要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下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任务驱动,任务,教学内容

1 引言

目前,在高等院校的各专业教学中,都把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专业教学中的技术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担任《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刚接触计算机应用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计算机应用》课却没有兴趣。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适应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那么,如何改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如何探索切实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任务驱动式教学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和推崇。但是,在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过程中又存在许多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偏差,为提高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实效,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有必要对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任务”设计进行探讨和辨析。

2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特点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新的新型学习模式。

3“任务”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3.1 化繁为简,单刀直入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单刀直入法”或“黑箱方法”。

“黑箱”(Black Box)是只知其输入和输出不知其内部结构的系统,或者说“黑箱”是内部结构一时无法直接观测,只能从外部去认识的系统。从外部观测那些具有某种功能而内部结构不清楚的系统,通过输入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响应,分析系统的状态过程,推断系统的行为,这就是“黑箱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初学者在入门阶段,感到陌生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利用“黑箱方法”,可以将计算机科学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时,可以把深层次的系统视为“黑箱”,可以先知其然,而暂不深究其所以然。

经常有初学者向笔者咨询“如何学电脑”的问题。笔者的回答是,首先给自己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电脑上完成的“任务”。我一般建议他们首先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一段中文(对于少年儿童,我主张他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会在电脑上玩益智游戏,然后是画图),并且告诉他们,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完全没有必要(至少暂时没有必要)全面了解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知识,更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发展史以及数制转换等知识。我们可以“单刀直入”地按照某几个步骤,进入某个文字处理软件的编辑环境,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文章就可以了。

“任务驱动法”使我们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其它的可以一概先不涉及。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当然,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

“任务驱动”学习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伴随着学生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不再是那种片面追求所谓“系统”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给初学者带来的满头雾水和一脸茫然。

3.2 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学生技能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倡在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电脑软硬件的发展十分迅猛,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现在学到的一些具体的知识不用多久可能就会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应首先向学生明确布置本阶段、本单元或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读书,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要让学生知道,虽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猛,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掌握了某个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原理,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具备进一步深入学习或自学该学科的能力。

(2)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计算机是工具,使用工具是技能,技能的掌握与熟练只能靠实践。应提倡学生自己上机实践获取知识和经验,这样做不仅知识掌握得牢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读书和上机实践都重要,但比较而言,实践更重要。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多次上机才能学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3)要向学生讲清楚,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教材和上机实践,同时应该向他们指出,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反复,因此,在接触一个新领域或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可以先知其然,而暂时不深究其所以然,但应该注意在学过后面相关的知识后及时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前后联系,加深认识和理解,而且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总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明采用“任务驱动”学习方法的意义,而且要培养他们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4 设计“任务”的关键技术

好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并能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发展。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

4.1“任务”要较好地涵盖课程知识点

计算机应用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罗列,然后按章节内容设定若干个“任务”,将不同的知识点归纳到某个特定的“任务”中,通过该“任务”将需要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从而达到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所需的知识。注意,在设计“任务”时,既要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又要避免知识点的遗漏。

4.2“任务”设计要照顾学生个性差异

学生是有着个性差异的,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因此,我们所设计的任务既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使他们能够共同发展,又要给能力强的学生留有适当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这样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能力基础上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同时由于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开放性,学生的个性差异虽有所体现,但并不直接影响评价结果,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不同的专题任务时都可以创作出优秀的成果。

4.3“任务”要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完成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教师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置特定的情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学生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便会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4.4“任务”要让学生积极参与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此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有效办法是:老师应尽量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出真实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角色,并且唤起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和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知识。使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与此相关的学习过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上课时只告诉学生一些常用按钮的使用,然后详细讲解帮助菜单的使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内容时,就可以自己利用帮助菜单或帮助按钮自学了。教学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创设情境之后,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事件作为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例如,在讲授Power Point时,老师课前用Power Point制作一套贺卡。上课时先让同学看,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4.5“任务”要结合现实实际

任务的设计应该密切结合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给学生以更多的创造空间。例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让学生用Word设计一张销售平安果的招贴画,学生兴趣高涨,充分利用各种Word排版技术来进行创作。因此,一个联系实际而富有创造性的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

5 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当前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进行“任务”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周全,保证任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使之真正有利于实现计算机术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小娟.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07,(21).

[2]朱美松.试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任务[J].科技信息,2007,(8).

[3]黄红艳,李霞,才秀凤,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7).

[4]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10).

计算机任务教学 篇2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综合应用

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是其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利用已有学习资源同伙伴进行合作以及自主探索,计算机这门课程有着极强的理论性,这就导致计算机这门课程的学习十分困难,由于学习内容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十分吃力和乏味,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更高效率。

1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计算机教学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计算机知识的理论教学部分,这一部分有着极强的理论性,并且知识点繁多且分散,就比如C语言、VB等等,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教学内容,课本内容无法理解,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没有显著的教学成果,第二就是实践上机教学部分,在上机实践教学中,学生们普遍认为编程十分难以理解,无法体验到计算机编程的乐趣,反而认为编写程序是一件极其无聊的任务,并把教师上课留下的实践内容作为一种负担,这就导致了教学效率同样不高,总体来说,高职计算机的教学效率低下,没有显著的教学成果。

2何为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综合授课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实践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把抽象难以复杂的理论课内容与实践内容有机结合,在每一次上机实践中,学生都有着相应的目标,这对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对理论性知识的掌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可以同邻桌的同学共同探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目标,使学生全面性发展,任务驱动法在另一方面来说,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自我学习意识以及主动参与意识,在过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理论课上的授课可以说效率十分低下,整节课的有效工作时间不超过总授课时间的百分之四十,并且学生容易对教师产生依赖性,这就导致学生思维懒惰,无法做到自我思考和自我探索,并且从思想层次来说,学生产生依赖性之后就会丧失主观能动性,而利用任务驱动法,学生在不断接受任务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主动学习的竞争情绪,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十分前沿的教学模式,如今体现在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上面,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过滤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逆反心理,在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有着主动学习与探索的动力,而教师给学生下发任务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着更充足的精力去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这对教师的自我提升以及对教学重点的掌握是一种另类的考验,教师在教学中承担着指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中心。

3任务驱动法对教学的作用

任务驱动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有利于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多掌握专业性知识,由于任务驱动法有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清晰,也使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更加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存在迷茫的情绪,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使教学更有效率,除此之外,由于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使极其明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清晰地认识,加快教学进程,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在不同的方面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的能力,使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被发掘出来。

4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4.1教学内容的深入剖析

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应明确知道这节课需要教给学生的教学重点,从开始到结束,教学目标贯穿始终,教师想要有效运用任务驱动法,就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深入剖析,然后通过运用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对教学目标进行多方面的解读,使得课上教学科学且高效,教师在深入剖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梳理自身的教学思路,首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学生展示这节课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首先有个整体性的认识,然后,教师应以点对点,以面对面,针对每一个教学重点为学生制定教学任务,最后应用任务驱动法,在学生进行实践时,为他们设计专属的教学任务。

4.2坚定教学理念

教师在进行高职计算机教学时,首先应确立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今有效的教学理念是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将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理解透彻,坚定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应针对学生展开,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将教学任务量化,为其设置具体的实践任务,并将教学任务分散化,让学生有实践操作的良好环境,从而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答疑解惑,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4.3设置有效的任务

在任务驱动法中,任务作为其关键部分,承载着任务驱动法能否奏效的关键性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习现状,为学生设置合适的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重点,从而设置有效的实践上机课任务,在任务设置方面,教师应注意分析学生的情感和年龄特点,避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并可以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任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任务,另一部分是学习部分,这两部分都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增添趣味性和真实性。

4.4对任务进行深入分析

这是学生能否执行任务的关键部分,也是任务驱动法的核心部分,教师在布置任务之后应从各方各面对学生作出引导,使其对任务有个直观的认识,并促使其利用理论课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部分,教师应利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对任务的兴趣,从而使其产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欲望,除此之外,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为其布置一个大任务,然后细化任务,每个人负责其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完成任务,又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全面性发展,成为国家需要的高精尖专业计算机人才。

4.5对任务结果进行多层次的评估

在任务驱动法施行的过程中,评估任务成果是最后一个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评估不仅仅是对任务完成度的检验,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获得认可的方式,所以在学习成果评估的过程中,不应局限于任务成果,更应将学生态度,执行任务的过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二者综合多层次评价,从而得出评估结论,教师应在指出学生缺点的同时给予学生必须的肯定,并为学生提供解决缺点的方法,在这一点上,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情感,应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为其提出专属的改进策略,这样一来学生既没有感到心理压力又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重视,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会使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更加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5总结

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应保持自己教学理念的前沿性,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全方面的提升,既没有学习压力,学习效率也很高,并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教师在运用中应时刻谨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自我探索与实践,并提供引导性的帮助,帮助其开拓眼界,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赵颖.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8):125-126.

[2]郑明伟.解析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xx,(10):110-111.

[3]余昌永.任务驱动法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9):134-135.

计算机任务教学 篇3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任务驱动 教学应用

无论是从生活层面,还是从工作层面来看,计算机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属于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必要部分。计算机的普及也对计算机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开展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时,为突破传统计算机教学困境,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出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并对其内涵与应用实现的方式进行探究,以切实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一、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内涵的认知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属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范畴,是一种以学生作为课堂中心,发挥任务导向作用,驱动学生学习并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环节,教师承担着引导与协调作用,而学生则围绕着某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带着问题,在任务导向下自主探究,不断搜集相关的任务资料,通过自主思考探究、小组协作等来最终完成任务目标。由此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教学存在着显著的实践性特征。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充分把握驱动任务教学的关键节点,即任务制定与创建,要求教师在任务目标下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自主探究与学习。中职计算机课程本身就具备显著的实践性与时代性特征,而任务驱动式教学,其更贴合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能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感。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切实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问题,考虑到不同学生所具备的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不同,学习兴趣与喜欢倾向不同,采取针对性、层次化任务设计,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首先引导学生在任务难度较低的情境下学习,为学生完成更高难度的任务提供基础。

二、基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任务驱动应用及实现路径分析

以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整体素养为立足点,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实际与特征,做好任务驱动的任务创建、导入与实施控制,以实现其教学目标。

1.创建具备操作性与科学性的教学任务

在开展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其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问题在于任务创建。创建任务需要关注多个因素,以确保任务具备突出的操作性与科学性特征,具体应考虑以下三点。

其一,学生差异性。相对而言,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整体较为薄弱,而个体与个体之间基础差异程度较为明显。基于此,在进行计算机课堂任务创建时,需要切实关注学生特征、兴趣、基础水平、知识结构与学习能力等因素,充分尊重差异存在的客观性。为确保教学安排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求教师创建的任务具备层次性特征,即难易有别。具体来言,教师在充分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出基本任务与附加任务,依据对学生状况的调查开展针对性教学,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任务内容,引导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任务学习之中,从而获得任务完成的成功感。以EXCEL排序教学为例,以按照一个字段排序作为基本任务,而按照两个以上关键字排序作为附加任务,分层次针对性教学,有助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之中并完成相应任务。

其二,驱动任务应具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性。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中存在的厌学情绪。为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如学生对课堂任务缺乏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任务驱动目标就无法实现。基于此,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创建任务时必须确保任务具备充分的吸引力。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调查与了解学生兴趣与关注热点,立足于学生兴趣来编制驱动任务,从而引发学生共鸣。以Photoshop图像修复处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安排学生找一张损坏或霉变的老照片,通过扫描将老照片输入电脑并作为学生图像修复处理的对象。引导学生将霉变相片进行修复,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深度,且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其三,任务制定应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计算机教学突出“教”的问题,而学生处于被动“学”的位置,然而这种长时期的被动“学”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固化,对学生个性发展与思维创新带来了限制性影响,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其在任务制定时需要充分关注学生创新思维问题,在课堂中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探索与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寻问题与解决问题,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如在Word图文混排教学中,在学生完成排版任务后,教师应支持学生进一步进行创新,通过自主操作与安排,加入学生自我的审美要素,最终获得多样化的排版结果,这样在排版过程中,学生也可发挥其个性与风格,在发展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

2.任务导入

在完成多层次驱动任务制定后,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任务导入方法,确保任务导入顺利高效,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选择演示式导入方式,即将课堂任务制作为作品或课件,通过多媒体进行作品演示,并让学生在了解任务的同时,带着任务去学习课堂内容,在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探寻问题的内在积极性。以Dreamweaver网页制作为例,教师可以将一些其他班级的学生网页作品进行展示,并引出学生制作“班级网页”的任务。而班级网页制作的资料与信息都集中在学生群体之中,有助于学生在制作网页时充分交流,且能够为学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在心理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支撑。

3.任务驱动的具体实施分析

任务驱动实施过程,直接影响着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质量与效果。具体实施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其一,构建学习情境并明确任务目标及要求。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应结合学习主题,合理设计较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走入到学习情境之中进行探索式学习。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学习任务描述,引导学生在情境条件下展开任务学习与任务探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应对学生明确说明任务目标与具体要求,在学生接受任务后引导其进行案例讨论与分析,并找出案例中存在的关键知识点,教师则发挥引导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探寻出问题的疑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其二,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中职计算机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特征,重视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承担引导与协调作用。课堂应给时间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探究。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探究,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

其三,任务作品评价。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应进行学生任务作品交流与展示,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进行任务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让其他同学加以评论,教师做出最后点评。这种评价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教师评价则应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之中的发光点,鼓舞与肯定学生作品,为其学习提供动力支撑。

三、任务驱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领域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发挥任务导向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于培养与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还需要充分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第一,任务驱动不适用于理论知识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法进行学生计算机技能培养,其效果突出,然而在理论知识学习时,则需要辅助以其他教学方式。第二,做好素材积累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及效果实现的关键在于任务制定环节,为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特征与喜好倾向,做好任务素材收集与积累工作,在任务设计中融入实用性与趣味性等因素,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与总结。任务驱动教学关注于任务实施过程,缺乏对计算机知识完整性与系统性的整合,学生无法形成对计算机知识的逻辑性认识,容易割裂不同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此,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做好知识分析与归纳,明确认识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计算机知识体系,为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奠定基础。

四、小结

提高学生计算机素养与计算机应用技能,是中职计算机课程开展的重要任务。在认知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的基础上,从任务制定、任务导入与任务实施三个层面对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与实现进行了探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十分适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能够切实发挥任务驱动与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任务条件下开展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整体计算机素养。然而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的同时,还应做好注意事项,为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整体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静.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之“动力型任务”设计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

[2]徐俊彬.如何构建中职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3(6).

[3]陈兰.“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决策与信息(上旬刊),2012(11).

计算机任务教学 篇4

1 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 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高职课程体系中,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重要课程, 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的有效构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 更偏重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的构建力度不足。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课时设置、教学安排都存在欠缺。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主旋律。计算机教学的优化与调整, 着力于创新为导向, 推进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 以更好地满足课程发展的需求。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 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形态不仅难以实践“生本”理念, 也不利于有效教学的构建。

因此,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前, 高职计算机方法的优化, 应强化学生为主体地位,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建设。任务驱动教学, 强化“生本”理念的践行, 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良性的互动交流中构建有效的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契合了计算机的课程要求, 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现有的教学方法, 是新时期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2 高职院校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的构建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构建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 依托任务驱动教学的组织开展, 在良好的互动交流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组织开展, 首先需要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进而提出学习任务, 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思考,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一来, 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而且促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1 创设教学情境, 提出学习任务

良好的教学情境, 是推进教学的重要基础。任务的提出是驱动教学法构建的基础, 而任务的提出依托于情境的创设。例如,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时教学中,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Photo Shop,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经过PS后的照片,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依托良好的教学情境, 整合课时教学内容, 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提出, 应强调任务与课时内容的融合性, 并能够迎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让学生在兴趣、知识的获取上都发挥好任务的导向作用。任务驱动教学强调任务作为知识的载体, 让学生在任务的导向下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学情境的创设, 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任务的完成中来。

2.2 以学生为主体, 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获取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是开放式教学, 强调教学形态的多元化。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 自主探究、学习,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 学生在word的操作学习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主题明确的任务——“设计精美的电子小报”, 指导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 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让理论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在具体的任务设计中, 可以设计如表1所示的任务。表1 的任务导向性十分明显, 在任务要求及重难点中都有明确。从任务的实际设计而言, 任务的驱动性比较显著, 能够让学生在任务的实践中, 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也在实践中强化对知识的运用。

在明确任务下,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并依托任务的方向与内容, 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学习、如何在正确的方向上通过学习实践完成任务。师生之间应建立相互平等的关系, 让教师走进学生, 学生大胆提出猜测, 并在任务实践中主动去探究、验证。这样的学习状态,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而且能够极大地活跃计算机教学氛围, 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解决计算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态僵化的问题。

2.3 做好总结评价工作, 提高任务驱动教学质量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 不能忽视总结评价环节, 否则任务驱动教学将不完整, 更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总结评价环节的教学组织, 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交流中, 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并通过对学生的评价、鼓励,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豪感。成果展示中, 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收获任务完成的成果, 进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探究的主动性。

3 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3.1 “任务”应具有两大显著特点:导向性明确、可操作性强

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构建的基础。任务的导向性、可操性, 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 在实际教学组织中, 任务应紧扣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学习中, 实现学习目标。任务要“接地气”, 任务的可操性尤为重要。教学任务可以针对实际的教学条件, 强化教学任务的连贯性, 让学生在若干个易于掌握的学习任务中, 逐步完成总体的学习目标。

3.2 “任务”应做到“一突、一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迎合学生个性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作为开放式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是教学的内在要求, 也是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要求。因此, 在任务驱动教学的推进中, 要强化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大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 迎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 也是任务制定、实施的重要内容。教师在任务制定中, 要考虑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特点, 确保“任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主动探究中完成学习内容。

4 结语

综上所述, “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优化与调整的重要基础, 无论是教学理念的创新, 还是教学模式的改革, 都强调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构建, 以更好地推进教学的改革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构建, 应注重任务的设置、实施及评价等各个环节, 确保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效落实。因此, 首先, 创设教学情境, 提出学习任务;其次, 以学生为主体, 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再次, 做好总结评价工作, 提高任务驱动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的分析, 阐述现阶段高职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优化与调整的必要性, 提出高职院校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的构建策略, 并在此基础之上论述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刘秀.“任务驱动”法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12) .

[2]黄碧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 2011 (29) :278-279.

[3]唐旭.基于任务驱动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 (29) .

[4]韦仲园.论高职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25) .

计算机任务教学 篇5

1对情景与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情景进行创造,最好能与现实基本一致,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完全掌握。在对情景的设计中一定要符合逻辑,要和实际情况尽可能的贴近,生拉硬凑的情景反而让学生没有代入感,对学习知识没有太大的帮助,只有贴近现实的情景才能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对于情景的设置,还要进行多方面考虑的`。

1.1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学习

对于在学习上安排的任务也要根据班级小组的情况进行分配。考虑到高校学生们来自各个不同的省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教学水平存在差异,而对信息技术课程又不具有统一的标准考核,此外,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也不尽相同,家里具备计算机和不具备计算机的学生之间可能也会有所差异,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相差过大,而这个客观问题也是教育中不能回避的。所以,教师可以进行分组,依据学生情况设置任务难度,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

1.2对于任务的提出要制定明确的目标

在目标的设立中可以进行细化,设立小目标。由浅入深,从简单逐渐向困难处延伸,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来确保最终目标能够完成。如果将课程的所有目标一次性灌输给学生,学生们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把任务进行拆分,让学生们在一次一次简单任务的完成中感到喜悦,并且有成就感,那对之后的教学难点也就有了钻研的欲望。比如,在《制作网页—美化网页》这节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能够制作网页并且将网页美化,针对这个目标,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拆分。第一步,先对信息进行采集和整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主要就是对计算机的运用,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来源的收集,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第二步,要将收集整理出来的资料与网页进行设计构想,对布局进行组织;第三步,将整理好的资料放再设计好的框架之内;第四步,开始进行美化环节,可以从背景、边框、字体以及整体页面的布局进行处理,让网页看起来更加美观;第五步,在网页中进行视频、音频、flash的安排。这就让《制作网页—美化网页》的整体教学目标,经过五个任务的拆分,完成课程的学习,这样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也不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1.3作为应用学科的信息技术不应该单独的被存在

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一种载体和工具,可以对所有其他所有课程进行融合。因此在为学生们进行任务的布置时,可以将高等数学、物理、英语等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带领学生进行不同领域内的知识探索,将学生们的自主整合能力进行培养,在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同时也能对其他课程进行整合学习。

1.4要对课程进行任务后点评

计算机任务教学 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计算机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22-01

新课程理念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各种有差异的学生接受的却是统一教学要求、任务和进度。中职计算机技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要“因材施教,任务分层指导”,实行任务分层教学法。

一、分析中职学校计算机技术课教学现状

1.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一,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初中,重视程度和开设时间、内容不同,造成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其二,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动手能力较好,而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则差了许多;其三,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刻苦程度不同,也造成了计算机技术基础的显著差异。

2.教学方法单一。中职计算机技术课多以课堂实践操作为主,单一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存在缺憾。由于学生先前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导致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也有差异。

二、分层教学法在任务驱动法中的实施

1.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分层教学法理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结构进行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设计,因而必须对学生的兴趣、知识结构有清晰的了解,根据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在计算机技术课程中,可将学生动态地分成三个层次:A 层,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性高,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 层,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 层,基础知识、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每个学期前,笔者有意地将各层次的学生安排在机房的不同位置,目的是有利于教师的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分的层次并非永恒不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变化进行调整。

2.备课的分层。在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重点考虑排除B、C层学生的学习障碍,提出对A层学生的高层次要求,设计任务分层练习。

3.教学任务分层。其目的在于分析教学主体的层次后,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每节制定三个层次的任务:A层,拓展任务;B层,提高任务;C层,基础任务。同时,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相应的任务。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要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任务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

4.教学过程的分层。

(1)授课的分层。讲课也要分层进行:依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与此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层指导,宏观指导是针对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微观是对学生逐个进行启发指导。按此结构组织教学,正确处理“A、B、C”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还要做好作业分层练习、课内课外分类指导、考核分类检测等。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得。

(2)辅导分层。学生练习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计算机,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鼓励后进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并能得到耐心、细致地讲解,培养他们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还应设立优等生与后进生“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使优等生在帮扶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实践能力,而后进生的学业也能得以提高。

5.作业及评价分层。作业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C组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B组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让有余力的学生多思考;A组可安排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采用等级评价与百分评价相结合的“双轨制评价”方法。对于基础性的内容检测可采用百分评价,对于各类技巧、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均可采用等级评定。这样,使C层次学生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A、B两层次学生不易满足,激发求知欲,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模式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任务驱动设置合理、得当,能使学生主动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潜能规划设计自己的学习,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必须围绕整体提高学生水平而定。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个体差异实施任务分层教学法,随时调控教学进程,调整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文尧.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教学法的几种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3).

[2]胡善通.分层递进 提高学生素质[J].上海教育,2000,(7).

[3]孔锴.当代教育新理念[J].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4]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J].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计算机任务教学 篇7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而且在其中设置非常有趣或者有难度的任务, 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地完成真实的任务来获取知识和增长自身的技能, 而不会感到单调、无聊。”[1]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多种教学法已经应用到了各类学科和各大高校、初高中小学的课堂当中, 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也以其新颖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受到了教育者的普遍关注, 并被应用到多种学科教学过程当中, 而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而对于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和突出。但是对于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任然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努力和研发。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1、计算机技术所体现出来的对于推进不同行业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也受到了不同行业人的关注, 因此对于计算机的教学也就变得极为重要,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革新和飞速发展, 如果单纯按照传统的固有的计算机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教育技术的革新和顺应教育内容发展的特点。[2]因此我们就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难易点的把握和提出, 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方法就变得极为重要, 纵观分析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方式, 主要是以“人”“机”一一对应的方式, 而且往往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没有明显的区分, 导致学生在没有明确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进行上机实践操作, 因此并不能够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也不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上机操作流程进行变通, 导致学习呈现出一种死板的状态, 上课也没有层次性, 而任务驱动教学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2、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由于学生获取计算机知识和使用计算机的机会相对较少, 而且所能通过生活实际掌握的知识也相对较少, 而教师具有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顺理成章成为了传统计算机课堂的主宰者, 往往是按照“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 但是随着现代科技技术和互联网知识的不断普及和飞速发展, 学生已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接受到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而且甚至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依然超过了老师的计算机授课水平, 因此为了打破这种不平衡的学习关系, 任务驱动教学法便发挥了自身的教育价值, 他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 掌握较为优越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的积累和系统帮助进行进一步的学生和深入实践。[3]

3、暂且不提计算机教学, 其他的各类学科的教学通过新课改实验法的推进之后, 已经提出并发展了学生自身自主能力的推行和发展, 传统的计算机课堂, 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范围较小, 而且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比较小, 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 另一方面是由于旧的教学方法的关系,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就可以打破这一成规模式, 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并且通过学生自己之间的交流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三步骤

1、指出问题, 吸引学生。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点, 也是最为基础的点便是“任务”二字, 所谓“任务”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 首先先是向学生抛出教学问题,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基础奠基。[4]

2、自主探究, 发散思维。

在进行第一步的“任务”教学之后, 学生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 进行自主实践探究, 而实践探究的过程必须做到如下的前提才能进行, 其一是必须进行理论课的学习, 并且确保学生掌握的较为出色;其二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并不是意味着老师已经脱离了学生的探究过程, 教师应该作为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 至少在课堂氛围和纪律上必须保持正常的上课秩序;其三,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必须把握循序渐进的层次性, 由易到难, 逐层推进,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 进行发散思维的拓展和训练, 并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问题论争, 最后对于自己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

3、积极评价, 明确目标。

第三阶段的评价只要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来自于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第二是学生自己的评价。“这样可以对学生的缺陷进行及时改正, 并且对于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及再学习的兴趣与动力。”[1]

参考文献

[1]杨建勋.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 2013. (6) :43-44.

[2]蒋友明.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8) :102-103.

[3]李豫颖.信息技术教学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8 (4) :48-49.

计算机任务教学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应用

0引言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的阶段,为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就必须要能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已经和现阶段学生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契合,所以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促进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1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作用分析

1.1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优劣和实际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关系,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使得任务驱动教学法得以应用的重要因素。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在知识技能的获取上已经形成了新的学习方式,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是对学生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得不到有机适应,计算机知识的拓展也使得以往的教学方式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就显得愈来愈重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是现阶段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方法,这也和学生自身的变化相适应,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广泛传播要求。

1.2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作用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进行发展的,为能够营造建构知识及寓学于实践的情景,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实际应用,就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为明确,可在多种渠道下对知识进行获取并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尽快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另外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有着促进作用,并有利于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灵活的调控。主要就是计算机的学习任务是由老师进行设计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在教学的目的及内容上都进行了明确化,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任务完成程度来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这样对学生的及时指导比较有利。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学生是在没有压力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做任务的,是结合学生的需求来完成的,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更加的自信,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促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2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征及任务驱动法的实际应用

2.1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特征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对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其中信息技术当中就涵盖着计算机技术与,这一课程的教学与其它的教学有着诸多不同,其自身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计算机课程在实践操作上体现的较为显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计算机的软硬件都要动手操作才能够得到掌握。同时在实践的作用下能够对操作的原理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等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对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下就比较的有效率。

另外就是计算机的教学中对其软硬件的的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较快,这些都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在计算机的软硬件方面的变化也比较的迅速,这些对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软件或者是硬件自身都有着生存期,所以一旦过了这一生存期就会被淘汰掉,所以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和社会的所需不能得到有效的契合,这就培养学生在知识的获取上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拓展。

2.2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要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将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就是可操作性原则、适宜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可操作性这一原则,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能够方便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有效的掌握知识,所以动手操作要比学生观看老师示范要有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知识得到切实的掌握。

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要按照相关的流程进行有效实施,这样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保障作用(如下图所示)。

通过上图能够看到,首先就是要对计算机的学习任务进行剔除,这样可在情境设计下进行完成,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是将以往的知识作为桥梁,循序渐进的通向新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在已知的知识上进行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并能够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些新的问题正是所要学习的,对任务的提出要尽量的真实,也就是在可操作性上要强,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这样就能够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有效的加强,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在一旁进行观察指导,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这样对知识的循序渐进的传输就有着促进作用。然后就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或者是和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注重知识的融合性,要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重视,在这一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一方式能够综合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

再者就是对任务主体的选择,这样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就有着很大的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得以应用。这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从而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完成任务之后要进行及时的讨论及评价,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会交流和分享完成任务的成果,在自我展示上能够得到有效加强。评价方面老师要能够在具体的任务完成效果上实施评价,对优点进行肯定,不足之处要进行及时纠正,通过评价能够让学生知道自身的不足与优势,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进步。

3 结语

任务型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篇9

一、“任务驱动型”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构建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 是基于探究性学习与协作学习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 把教师的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学习, 引导学生成功”上。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 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个任务来完成的。

由此, 笔者将“任务驱动型”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分解为五个环节:展示任务———分析任务———操练任务———交流任务———拓展任务。

1. 创设情境, 展示任务。

如Photoshop课程中“海报制作”一节中对于任务是这样描述的:围绕明年我校100周年校庆的主题, 要求同学们设计一张宣传海报, 可模仿样品设计或者自由创作, 素材可以从网上下载。教师课前制作了一段精美的动画, 选择了一个符合海报内容的音乐, 以及学校建筑物的图像文件, 上课时展示给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 设计出任务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任务:想办法将这些优美的文件内容变为自己的素材, 并分类使用这些动画。这样的任务展示妙在活化教学内容, 激发学习兴趣,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巧妙交代学习任务。

2. 分析任务, 找突破口。

如Photoshop课程中“海报制作”, 教师向学生展示海报制作任务, 引导学生分析并确定具体步骤如下:根据主体, 确定布局, 选定素材;根据布局, 确定素材所在层;对每一层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对作品进行全局性调整。同时, 对任务作具体的技术分析, 确定海报由三部分组成, 即胶片、背景、文字;制作各部分所需滤镜技术、图层处理技术等。这样的任务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有助于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巡回指导, 协作探究。

如Photoshop课程中“海报制作”一节, 学生带着“制作海报”的具体任务, 在教师引导下, 自己熟悉教材, 应用滤镜、图层处理等制作技巧, 探讨设计制作海报的方法。练习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不同风格的海报样式,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创新, 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海报。这样的任务操作妙在教师角色的转换, 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 组织评价, 展示成果。

如F1ash5.0课程中“按钮制作”一节, 教师组织展示学生任务练习中出现的优秀作品如“发光按钮”、“声音按钮”等, 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 同时对基本任务完成好的优秀学生提出“在按钮中加入动画, 使其成为动态按钮”的拓展任务。这样的任务评价妙在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 使其保持持久的学习欲望, 增强自信心。

这一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改变了师生的观念和角色,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作用, 将学生认为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学习内容, 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二、“任务驱动型”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成效

1. 学生学习观的创新。

“任务驱动型”计算机课堂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需要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下主动养成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批判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强化专业认知、全面优化个人素质, 在职业愿景的牵引下不断优化学习状态。

2.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借助成熟的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体系开展“任务驱动型”计算机课堂教学, 以专业技能为模块, 以课时为单元, 倡导问题推进式的教学方式, 所有教学内容均隐含在任务之中, 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 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3.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 教师设计的任务是开放性的, 学生完成任务, 富含想象, 充满创意。其次, 完成任务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它促使学生多角度去思索, 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 任务完成的结果也各有不同, 学生之间互相观摩, 互相启发, 互相激励, 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三、“任务驱动型”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思考

1. 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必须转换角色, 更新观念,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创建和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 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 教学方法注意与学生交流、讨论和共同学习。

2. 教学任务的精心设计。

“任务驱动型”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设计任务,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任务的设计。首先, 要选择源于教材、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趣味性强的教学任务, 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其次, 要选择那些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任务, 控制任务量和操作难度, 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保持兴奋的持久性。最后, 要注重把任务设置在一定的情景中,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完成任务。

3. 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效果评价要体现发展性, 学生的知识、技能、潜力、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 在任务交流阶段,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肯定学生的闪光点, 用开发性、发展性的方法保持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动力。

摘要:“任务驱动型”计算机课堂教学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本文提出在实践中构建“任务驱动型”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思考性意见。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计算机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陈洁梅.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8 (1) .

计算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探析 篇10

一、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案例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 以某个实例为先导,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让学生通过学和做, 掌握书本知识, 达成教学目标, 并培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法是建立建构主义在教学理论研究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不仅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同时也是对原有教学模式和经验的整合。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这门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还需要掌握动手的能力。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比较快, 为了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就要要求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思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提高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方法, 理论和实践是分开的, 理论课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对课堂印象不深, 课堂效果不好, 实践课的时候对理论知识忘记的差不多了, 然后学生对内容理解不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把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线索, 由多个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组成教学内容, 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教学任务设计理论上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大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相结合, 通过完成教学任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模拟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的场景来学习;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权, 教师引导着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实用性和层次性, 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思考和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

二、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熟练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1.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任务为教学模块

改变往常知识点作为线索的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教学中的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教班上每位学生对一篇文档按要求进行排版。那么这个教学任务中就包含了本节课的几个知识点如:1、文档页面设置;2、设置字体, 字号, 段落;3、插入图形、图片、艺术字;4、插入表格。从每一个具体的任务出发, 一步步完成所有的任务从而完成对整篇文章的编辑排版, 每完成一步操作学生就会很有成就感, 从而更能主动的去完成整个学习任务。

2. 在课堂教学上以任务的布置导入教学

教学过程中, 课堂演示实例不需要太多, 精彩的任务一个就够了, 尤其在学习的开始阶段, 任务不要过于复杂, 在解决初级任务的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充足的自信心和强烈的欲望。每一个教学任务的实例中都含有新旧知识点, 教师向学生发布任务后, 学生拿到教学任务后, 首先应该仔细卡率如何完成任务。在与大家一起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将可能遇到遇到哪些难以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全班先一起讨论解决, 然后教师再做解答, 同时将新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这就调动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 在教学方法上以分组的形式竞争学习

通过分组竞争的方式和, 可以培养学生更能主动地寻求更多的知识。由于粗线条的任务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 这样就给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发挥空间, 以分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最大潜能, 养成不断思考最求进步的习惯。

4. 培养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让大家共同完成任务来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提醒大家不要“闭门造车”, 要通过不断的交流协助来共同完成任务, 锻炼交流合作的能力, 提高学习的综合水平, 不断创新。

三、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任务教学法围绕整个教学过程的就是这个任务, 因此任务的设计、安排尤为重要, 它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第一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总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的目标, 每一个小目标都应该含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任务。学生们可以一步步完成这些小的教学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构思要能够满足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任务的设计难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充分做到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第三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构思要注重难易结合,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简入难的过程, 因此教学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知识框架的难易程度及前后关联等多方面因素。

最后教学任务的归纳总结十分重要, 教师通过布置任务的教学形式引入相关计算机概念的学习掌握, 展开相关教学内容, 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把握真知、掌握技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实践教学为中心,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题, 注重应用知识, 注重学生的学, 注重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收获, 为学生提供了一条从应用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 使学生把知识加以延伸, 并能触类旁通、以点带面、以旧带新。

参考文献

[1]杨圣洪, 张林峰.计算机应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顾明远.教育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张琳.浅谈计算机专业高效课堂的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 2012.

谈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作为与经济建设结合最紧密的学校,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信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传统的教学通常是“三步曲”,即“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采用的是“四重奏”,即:

1.提出任务。任务具有“双重性”:一是指教师的教学任务;二是指在教学任务驱动下,学生边学边练的学习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始,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关键之处就在于任务的设计,其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必须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鲜活的实例,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亲和力。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将当前的热点问题、热点人物和新闻事件作为任务设计的素材,也经常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设计任务。这样,就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来。

2.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和操作。教师在设计任务之后,采用多媒体演示或讲解的方法,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或者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或具体操作步骤,这时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如遇到较为复杂的任务时,教师可以化整为零,将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这样既可逐步完成知识点的递增,又能避免过多的知识使学生产生厌倦或无力感。

3.学生边学边做。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所展示的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及时练习,即边学边做。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不同和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选择。如:按教学任务的要求,由学生照猫画虎,再做一遍;给出具体题目,由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仅提出要求,由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了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4.总结规律,突出重点。这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边学边做中的情况,总结规律和技巧,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在总结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教师可采取点评学生作业或由学生讨论集体总结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

二、使用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驱动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在对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刻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系列软件、Internet操作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等,则不宜采用。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做适当转换或调换,即揉合任务。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状况,并积累大量素材,为设置教学情境,即设计任务所用。

任务驱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构新知识、新方法,不能完成任务就了事。任务完成后,还要使用讲授法或其他方法,把引入的知识明确强调出来,我们的任务就是为了引入新知识,所以最后一定要落实目标。任务的设置也是很有技巧性的,是需要下功夫的。一个好的任务可以恰到好处地引入新知识、新概念,不好的任务只会画蛇添足,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所以设计一个好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对所教内容有深刻的了解,也需要我们有长期探索研究的精神。

经过一阶段的教学实践,笔者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有了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绍海,舒盾.计算机专业建设之我见[J].今日中国教研,2007(1).

浅谈计算机任务型教学法 篇12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计算机教学

陈秋娣杨涛

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从任务型教学法的含义入手, 对计算机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并阐述了其运用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院校的一门必修课, 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计算机水平的人才, 是我们计算机课教师应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拟讨论一下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型教学是指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确定学习任务, 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具体地讲, 它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 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 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计算机学习的“任务”就是有目标的操作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操作过程, 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的操作实践。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具体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一般都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任务前:教师引入任务, 学生分析实施任务的步骤;任务中:以各种形式执行各项任务, 并报告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后:学生分析执行任务的情况, 并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操作难点。

二、计算机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到计算机运用的发展, 是计算机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 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计算机教学从重视基础知识转向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体现了计算机教学从重视教师的作用转向了重视学生的作用。而计算机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属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更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机。

需要, 而任务型教学法正符合计算机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由此可见, 任务型教学法特别适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 易于达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

笔者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 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 其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以计算机课程中“在Word中制作学生考试成绩表”的教学为例, 介绍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情况。

(一) 任务前阶段

教师首先要明确任务, 任务的设计是任务型教学法的关键。根据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现状和需要, 确定本课的教学任务为“在Word中制作学生考试成绩表”, 并把这个任务分解为如下几个具体而简单的小任务:明确在Word中制作表格通常包括哪几个步骤;明确每个步骤具体应该如何实现;从各方面分析总结在Word中制作表格的特点。教师和学生都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 教师思路清晰,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通过小任务的解决来完成大任务。

(二) 任务中阶段

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索分析, 独立寻求问题、发现问题、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这一阶段是整个任务的执行阶段, 教师可根据前一阶段的情况, 以具体任务的形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活动, 如设计小组讨论等。从讨论的结果看, 学生会讨论出制作表格的比较显而易见的操作步骤, 比如, 首先要制作出几行几列的空表格, 然后输入内容, 格式设置等。结果可能不完整, 不过教师以鼓励为主, 不要急于补充内容。

(三) 任务后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 对其进行评价、补充和完善, 并对学生的任务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要求学生反复实践练习。

四、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提高了教学效果。任务型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便于学生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 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 教师在下达任务时, 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 要求学生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时, 指导学生解决难点;完成任务后, 要与学生共同小结, 通过小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加以归纳、系统化, 并做适当提高。

由此可见, 任务型教学法反映出了计算机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 体现了计算机教学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从注重知识本身转变为注重知识习得与运用的变革趋势。它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挑战与创新, 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给予学生新的感受和成就感。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 更应以计算机的功能和实际运用为出发点, 将任务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结合起来, 探索计算机教学新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基于网络教育的信息技术基础学习软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6 (8) .

[2]、张爱玲.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 .

上一篇:高中语文理想课堂教学下一篇: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