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本科教学

2024-11-13

计算机本科教学(共12篇)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1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 只注重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一直很薄弱。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不到培养和提高。要想使高校中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方法和相关知识得到训练, 能够深入地理解所学计算机知识, 利用计算机知识创新求解问题, 必须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作为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目标的应用型本 科高校 ,重视和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

1 当前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应用型本科指的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 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 应用本科教育应该特别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 要想提高应用能力, 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但是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中, 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 对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部分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的本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偏重理论知识讲授, 忽略甚至轻视实践教学动手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 布置的实践任务比较单一, 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也没能认真对待,在学习过程中欠缺积极主动性, 往往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 无法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另外实践教学目标、内容设置不合适,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考核评价方式不健全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2 实践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定位

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教学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即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系统设计和行为理解, 亦即建立计算思维。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使其能够在各自专业学科领域应用该思维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满足社会对的工作岗位人才的更高的需求, 即能够应用计算机手段进行各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研究出支持本学科、专业领域研究创新的新型手段。学生也希望自己的计算机能力得到提高。在计算机课程授课之前, 对本校学生进行计算机能力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学生, 希望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随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进步, 计算机教学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中可以很好地得到传授, 如多媒体教学等;而在实践教学方面, 侧重点在于对理论知识的实践与验证,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希望能够启发学生的兴趣, 应用计算思维自主设计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实践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教学指导书中的相应内容和对课堂理论教学进行实践验证, 还要达到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进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实践训练,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才能找出本质, 创新求解问题。

3 改进和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途径

3.1 调整理论和实验授课内容,优化计算机课程体系

计算机知识教学多采用理论讲解和机房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项目主要来源于理论讲授的知识点, 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加深掌握基本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理论讲授中的知识点比较分散, 往往容易导致实验只能做到对部分知识和部分内容进行分解学习, 不利于知识的全面宏观把握和整合运用。同时由于课程安排、教学条件、学生层次、 教学水平和课时等制等原因, 多数实验只能以演示、基础训练和验证为主, 导致实验层次和水平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不能有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针对一系列传统授课方式的弊端, 在教学中应及时调整课程体系, 研究整合教学内容。要按照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素养需求,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要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使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和有针对性。

3.2 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

3.2.1 案例 、 项目的设计要服务于不同层次 、 不同专业学生

学生的基础不同, 学习的接受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不同,学习效果也有差别,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可以开发基本型、提高型、综合性项目的实践教学案例。案例的选取与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 它不但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更是教材中规定的能力培养的延伸 和拓展。案例使所学知识更加典型化和贴近生活、 紧靠专业, 便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更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案例要精心设计选择, 要包含所学的知识, 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技巧, 也要服务于专业应用。

通过完成这些与专业内容相结合的案例, 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随着学生对专业知识进一步深化学习, 他们会依据专业需要, 自发地学习计算机的新技术、新知识, 依靠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计算机这一工具更好地创造性地应用于本专业领域。

3.2.2 项目设计要递进提升

在实践内容的设计上, 以项目驱动为主, 同时考虑项目间的递进和项目内的递进, 从而使案例项目在实际应用基础上, 具有连贯地启发性、引领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项目间的递进式教学是以一个项目需要实现的功能为主线、贯穿多次实践过程, 使用不同的知识技能完成 该项目。通过问题不断加深的难度来实现计算机技能水平的逐步递进提升。 这种实践教学法, 在训练计算机技能的同时,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方式,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用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素养。

例如: 实现冒泡排序, 数组中的数据实现排序→使用函数调用实现排序→表格数据实现排序→文件中数据实现排序。

项目内递进式教学是指对一个项目本身的进行不断改进,在一次实验过程中, 逐步提高操作技能难度或者逐渐完善操作功能, 完成训练目标。项目内递进式实验教学以口令验证程序为例: 输入用户名, 输入密码, 匹配进入 , 否者拒绝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密码显示 * 号), 匹配进入, 否者拒绝;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密码显示 * 号), 错误后可以重新输入,超过3次拒绝进入, 正确后进入系统。

3.3 加强课外实践教学,克服学时压缩,提高教学质量

各专业对于计算机知识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高校在不断地压缩计算机课程的学时,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 可以加强课外实践教学。

3.3.1 课外实践教学内容设置要注意层次性,专业型

教师在课堂上已经讲授了理论知识, 并且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案例。通过课外实践, 应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应设置综合型、设计型的课外实践教学案例, 满足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另外,课外实践案例的设计也要兼顾学生所学的专业, 发挥计算机教育服务专业的作用,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3.2 课外实践教学需要网络平台支持

大多数教师开展课外实践, 都是在下课时布置实践任务,学生在课后完成。没有专门的教学平台供教师布置包含大量素材的复杂实践任务, 也没有平台供师生实时交流, 讨论遇到的问题、分享收获到的技巧。有些学校有平台, 但是实用性也不是很强, 只提供了简单的课件和素材下载的服务。没有互动交流, 不能给学生提供完全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式网络学习空间。

学校需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满足教学需求。可以建立功能完善的教学平台, 平台支持在线讨论, 学生遇到问题可以互相交流, 讨论解决; 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答疑, 解决学生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 可以放置拓展知识的教学微视频,教学课件等; 将分层次、分专业的课外教学实践案例放在平台上,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完成。

3.4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引入实践能力考核

计算机的考核不能仅包括期末考核, 还应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内课外实践等过程性考核。考核中, 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与知识结构的综合考察, 实践评价应该受到重视, 实践课程应该计算成绩; 在实践考核时应该规范实践评价权重设置, 标准量化考核, 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实践评价应该有学生的参与, 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也能了解评价的目的和作用。

另外, 在课外实践过程中部分项目也要组建团队, 根据学生在项目中所完成的任务, 给予相应的分值。如果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提交相应作品、总结或获奖证书, 可在课外实践成绩中酌情加分。这样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成绩的考核也相应引入了课外实践考核。在这种新型考核模式的激励下,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会大幅度提高。

改进和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以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教学的需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培养学生用计算思维分析、解决问题专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最实用的技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提高就业质量, 满足社会各个行业对计算机技能人才的需求。

摘要:阐述了应用型本科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且明确了实践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从调整理论和实验授课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案例与项目、加强课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改进和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计算思维,项目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2

摘要: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科学、合理的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该文针对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明确办学理念、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校企合作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双师型;实践教学评估;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是立足于地方,肩负为地方培养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重要职责的本科院校。我校作为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九字办学方针。如何准确围绕我校办学定位、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优化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宽基础、厚实践”,大力加强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达到并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关键问题在于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1]。

1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通过对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的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的不足:

1.1实验教学理念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关注的是“老师教给学生什么”以及“学生学些什么”,而忽视了学生“学会什么”、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以及是否“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上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在这种“知识导向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际上是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教师并没有真正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教育理念,而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2]。

1.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传统实验教学环节设置比较单一和固化,实验项目多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各门相关课程锁设计实验项目互不关联。从实验项目内容设计上来说,由于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所以实验项目的设立是为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设计的,没有设计针对经济社会所需的前沿技术实验项目,这样就很可能与社会和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脱离,且实验项目多为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占有比例不高,难以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复合人才的需求。

1.3实验课程缺少完整的考核机制

目前,大多数实验课程都是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老师上课将实验原理、实验要求进行讲解,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该实验项目就算告一段落。实践考核方式主要是由学生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的提交为依据。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实验考核机制,且目前高校有些课程的实验报告抄袭现象较为普遍,所以这种实践评价方式,无法正确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1.4缺少实验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现在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师是由理论课老师兼职担任,所以很多实验老师缺少实际的工程经验,再者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层次,导致将“高学历、高学位”作为新进教师的条件要求,引进了一批虽有博士学位,却无现场工程经验的年轻教师,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此外,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速度很快,师生比极不平衡;同时,教师职称晋升对科研工作量也有严格的要求,使教师所有精力都用在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量上,从而失去了提升工程能力的机会。

2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与思索

以模块化教学体系为手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人才。通过借鉴学习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的成功经验,明确与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学校定位及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应用型院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

2.1以能力为导向,构建“模块化”实验课程体系

引入“博洛尼亚进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通过打破课程之间界限,构建整体的实践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模块之间的相互支撑与相互递进的关系,打破各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的传统课程体系,将传统“以知识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成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地方企业所独有的实际工程资源,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的有机结合,由校企共同开发和设计出具有理论支撑和工程特点的实践课程模块,并及时融入本地需要的最新工程技术、技术标准规范与行业领军企业认证课程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适应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2.2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角色转换。借鉴计算机领域中各种权威的认证体系,可实现课程体系与认证体系的无缝对接,帮助学生取得专业认证资格,成为业界认可的合格工程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添加砝码。在整个培养模式中,将实践内容分成基础、专业和岗位三个阶段,同时引入企业项目案例,形成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模拟企业项目竞标、项目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与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场景,按照企业工程素质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知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有机整合,达到提高学生现场实施、团队协作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

2.3运用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还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到企业一线岗位学习、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利用现有的在线平台和实验室开放进行自主学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工程素养和生产技术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强化训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考核评估体系对实践教学活动起着导向和监控的作用,对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主要是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堂作业和实验、实习报告,以及上课出勤率作为评价标准,评估方式较为单一,对学生和老师缺少激励和监控措施,难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需构建学生实验、实践课程成绩的考核评估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实践教学评估过程中,需注意“评教与评学相结合”、“量化考核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努力做到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充分体现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平性[4]。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2.4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梯度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进行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建设。通过引进和吸收企业技术和资料,充实课程内容,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并进行相应的教材建设。同时搭建一系列网络化、数字化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支撑。通过校企双方围绕实际的.工程或商务案例共同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按照“项目驱动”模式将传统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重新编排,根据能力需求要素分块、分段进行教学,最终达到IT复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标准。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优势,建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

2.5加快实验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制度,拓宽专任教师来源渠道,既要注重高学历人才的引进,还要考虑从相关企业行业吸纳具体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5]。不但鼓励专任教师参加业界组织的工程技术培训、承担来自企业的横向科技开发、技术改造或应用开发项目,而且聘请来自企业或行业的工程师或企业高管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采取引进企业工程师和派出教师到企业相结合,提升教师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学校实验、实践教学对教师队伍的需求。

3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需要毕业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来的以“知识输入”的教学思想转变为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宽基础、厚实践”为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探索,构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向着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具有创新思维、多学科知识和多能力综合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亦军.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8(4).

[2]徐滨士.神奇的表面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5-8.

[3]成家林,谈淑泳.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9).

[4]孙运兰,朱宝忠.浅谈工科院校新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J].科教文汇,(7).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3

【摘要】目前大学本科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存在一般基础课,计算机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家庭已经是很普遍的在使用,而且从初中开始学生就接触计算机,但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学生,由于生活水平、家庭情况较差所以存在部分同学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习,地域和经济的差异使得学生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特别是我校开始针对全国招生后,我在授课过程中遇到来自贵州等地区的学生,上课与课后都很认真,但是就是在测试的时候无法提高应用能力,有些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应用目的不同,所以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进行教学活动。

【关键词】分层教学 计算机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76-02

一、背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在非计算机专业的授课计划中加入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经过近20年的探索,各高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受教育对象发了生了很大的变化,入校新生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不再是“零起点”,同时也发现来自不同地理区域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及学生自身的兴趣方向也有所差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需求,出现了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无兴趣、不能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等突出矛盾。

二、我校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专业对学生在计算机应用的侧重方面也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但是我校现有的教学方式,还是“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那么如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地培养和提高,以及如何使计算机技术与不同的专业紧密结合,更加突出计算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成为我校现阶段计算机基础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2.因教学用教材是面向公共课教学的规划教材,没有考虑到医学院校的医学特色,在教学用例上没有很好的医学背景。针对我校是医学类院校的情况,如果选择合适的教材,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医学概念、临床实例和医学统计实例,对学生加速了解医药相关知识提供帮助,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在教学手段上过于单一也是一个大问题,虽然我校现在已经使用网络教学平台,bb9。zcmu。edu。cn,但是学生的使用率普遍偏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称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三、针对教学对象,改善教学的几点构想

1.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级

在学生入学报到后,立即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摸底测验,通过考试成绩确定学生等级。考试采用网络考试系统,可得到快速、准确的结果。可将学生分为三个级别:A(优秀学生)、B(中等学生)、C(基础较差的学生)。需注意的是,各层次的比例要适当,这将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2.具体对学生情况分层分类教学方法

可将考核后的学生分层次教学:

考核为C的基础层次的同学,教学任务是拉平补齐中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主要介绍计算机入门知识及操作。这一层次的学生主要以偏远地区的学生为主,针对今年我校招收的第二临床医学新增加的南非留学生,也要让他们尽快适应中国的教学方式和考核办法。

考核为B的应用层次的同学,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信息社会所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使学生在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初步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常用软件、安全知识、网络应用等。对于应用层次学生,应实行精讲精练,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重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考核为A的提高层次的同学,教学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本专业或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分类教学即在本层次的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则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选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例如:医学本科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的目标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不同需求,全面提高医学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质量。让所有学生必须达到前两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择优开设。

四、具体实施方法构建

1.成立选修课,满足学生对各类计算机应用的需求。

计算机课程以选修课形式提供给各类各层次学生,计算机教研室开设了多门有关计算机技术选修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热情很高,如果学生仍不满足于现有的选修课质量,也可相应增加各类计算机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例如:对于学生需求量比较大的Flash动画设计、网站设计以及多媒体应用技术等课程,将变为常态化选修课程,开设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汉字输入法和数字图像处理等热门选修课,增加C语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等可以增强学生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与三级过级能力方面的课程,全方位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

2.增加课外配套实验课。

对与传统教学上的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1:1的状况,增加课外配套实验课既可以保证理论课的教学课时,同时也弥补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开设计算机课外配套实验课,学时为20学时,由授课教师专门辅导。如果学生感觉在正常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效果不好,可以通过课外实验的方式来继续完成学习任务。

3.教学过程体现医学院校的办学特色。

因教学用教材是面向公共课教学的规划教材,没有考虑到医学院校的医学特色,在教学用例上没有很好的医学背景。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医学概念、临床实例和医学统计实例,会对学生加速了解醫药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今后教研室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同时,可以与其他医学院校合编适用的具有医学背景的教材,适应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需要。

五、总结

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逐步向医学教学背景转化,使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这也是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相信此项教学改革工作会取得更大成就。

参考文献:

[1] 向伟.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2.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4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差跟多个因素有关, 比如:与该课程在本科生整体培养计划中位置、该课程自身的培养计划 (教案) 、教学团队的搭配、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和教学条件等都有关系[2]。经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综合考察了下面三个因素,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团队) 最后选择了国际著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套装软件MOE (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 [3]用于辅助该课程的教学[4]。

1、商业软件vs开源软件

很多人都把开源软件和免费软件混为一谈, 为此在继续下面讨论前, 有必要对这三个名词的定义作一比较:

(1) 免费软件泛指一切不用金钱买回来的电脑软件。开发者一般是因兴趣或以分享性质而发放[5]。

(2) 开源软件是一种源代码可以任意获取的计算机软件, 这种软件的版权持有人在软件协议的规定之下保留一部分权利并允许用户学习、修改、增进提高这款软件的质量[5]。

(3) 商业软件是在计算机软件中, 指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软件[5]。

由以上定义, 可以看出:开源软件强调的是指在推出软件的同时, 附上该软件的源代码, 通过授权允许用户可以更改/自由再散布/衍生该软件, 很明显, 开源软件并不拒绝商业收费;而免费软件强调仅仅是将软件免费提供给用户使用, 并不保证软件的源码公开, 更谈不上可供用户修改等权利;因此, 免费软件不一定是开源软件, 而开源软件也可以是商业化的。

可能是不同领域用户的需求不一样, 导致了软件的发布形式不同。在公共服务领域, 一般只存在商业软件和免费软件两种形式;而在学术领域, 尤其是医药领域, 则主要存在商业软件和开源软件两种形式。事实上,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研究群体中, 长期存在“商业软件拥护者”与“开源软件拥护者”两大阵营。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所在领域自身的特点, 与之相关的商业软件和开源软件分别具有如下优缺点:

(1) 开源软件的优点:1) 软件可免费获得;2) 源代码开放, 可进行二次开发。

(2) 开源软件的缺点:1) 用户要有一定的软件开发实力才可以更新开源软件;2) 软件原作者不保障有时间及时更新或修改其软件;3) 绝大部分开源软件功能不够全面, 性能也不够稳定, 有些开源软件甚至有一定的功能缺陷。

(3) 商业软件的优点:1) 软件定期更新时间有保障;2) 售后服务好;3) 产品比较成熟。

(4) 商业软件的缺点:1) 费用贵;2) 二次开发受限, 或者只能由软件企业来完成。

这样一来, 在“计算辅助药物设计”各领域相关算法还不够成熟的上世纪末期, 即使是商业软件, 其功能也显得十分的薄弱, 加上购置费用昂贵, 导致“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领域的研究人员绝大部分都选择使用开源软件。那时候, 开源软件的较为方便的“二次开发”和“免费”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步入21世纪以后, 经过大批杰出学术和企业的研究人员的多年不懈努力,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的大部分算法已趋于成熟, 再加上同类产品因相互竞争而大幅降价后, 商业软件与开源软件相比, 已经明显处于优势。这时候, 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学术用户均不再为了节省费用, 而放弃购买商业软件。凭借着商业软件的功能全面, 算法较新且性能稳定等优势, 用户们可以不再关心软件本身, 而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其所研究的工作当中, 这一点在竞争如此凶猛的现今显得尤为重要。

很明显, 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本科教学中, 使用性能稳定和功能全面的商业软件是更好的选择, 尽管在教学当中, 完全抛开开源软件的运用, 会导致对学生编程能力训练不足的后果。值得一提的是, 现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相关商业软件都提供了自带的脚本语言, 可供用户定制和开发自己特有的算法;有的商业软件由于其主要模块就是用其自带的脚本写成, 用户甚至可以直接对商业软件进行修改。

2、MOE vs Discovery Studio[6]、SYBYL-X[7]和Schr dinger suite[8]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商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套装软件主要是MOE, Discover Studio, SYBYL-X和Schr?dinger suite。由于这四个商业软件基本都涵盖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所有核心算法的运用;并且各个软件中使用的算法都在不断的更新优化, 因此至今未见有对这四个软件进行综合比较的报道。这里仅从以下几点对这四个商业软件进行比较:

(1) MOE、Discovery Studio (早期为InsightII) 、SYBYL-X (早期为SYBYL) 和所在的公司均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诞生了, 但是相对于来讲, 是最晚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七大块运用集成到同一平台上使用的商业软件。

(2) 在这四个商业软件当中, 唯有MOE是从一开始就基于了Windows系统开发, 并且可在PC (包括普通笔记本电脑) 中使用;Discovery Studio和SYBYL-X的早版本InsightII和SYBYL只能在UNIX/LINUX等非Windows系统下使用, 至今这两个软件还在进行将早版本代码移植到Windows系统的工作, 导致很多用户抱怨软件功能还不如移植前版本全面, 用户帮助文档也不如以前好用[9]。

(3) MOE从一开始就涵盖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所有核心算法运用, 并且每个核心技术都在相对独立的一个模块中可以完成;而Discovery Studio和SYBYL-X尽管也是从一开始就注意了要全面涵盖所有功能, 但是, 可能受其最早软件定位限制, Discovery Studio擅长于大分子的相关模拟, SYBYL-X则擅长于小分子的相关模拟[9]。

(4) MOE软件从一开始就是由真正的程序员编写, 可拓展性能好, 不像其它软件是由分子模拟专家开发而成[9]。

此外, 相对低廉的价格和免费提供教学用Licence的两个特点, 对集科学研究与教学为一体的高校更加具有诱惑力。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早在2008年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就选择并成功的将MOE用于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本科课程教学, 近年来, 国内外其它多个院校也都陆续选择了将MOE用于相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

3、软件MOE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近年来, 专业软件在教学中所起作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大家普遍认为:专业软件的合理运用, 将有效的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并能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的“软件MOE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本科课程教学中所起作用”, 供大家参考:

3.1 提高理论知识的直观性

关于MOE在分子模拟中演示的作用, 早在2005年南开大学乔园园老师就已撰文进行了介绍。基于Windows系统, 并由受过严格软件工程教育的IT认识编写, 使得MOE的界面友好性明显强于其它同类产品, 这样, 在讲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理论知识过程中, 教师可以很轻松的利用MOE的相关模块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3.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可以无缝同步

MOE从一开始就注重全面覆盖“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的七大块方向, 因此可以很容易将MOE软件完美的融入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教案中。换句话说,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干脆围绕着MOE软件制定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教案。如此一来, MOE软件可以贯穿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加上笔者所在教学团队进一步作了如下努力: (1) 将理论教学也安排在教学机房中进行 (事实上,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将在每一课时区分为是理论教学课时还是实践教学课时) ; (2) 为本科生申请免费教学License, 这样所有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同时访问MOE;最终实现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无缝衔接。

3.3 提高教学互动性

现普遍认为研究型大学应该是“重点相对从研究转向教学, 而教学被重新定义为学生参与研究”, 为此, 现在美国各研究型大学都将教学重点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

结合MOE软件, 以具体科研问题入手, 很容易在教学中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关系;期间, 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达到共同提高。由传统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 真正实现让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动性地位。很明显, 通过提高教学互动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4 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

借助于MOE软件, 任课教师的备课和授课过程都变得比以往更加轻松和高效, 学生也将学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这样的结果又将反过来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笔者所在教学团队还惊喜的发现, 主动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的学生在本科期间如果参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相关科研, 往往更容易产出成果。众所周知, 发表研究论文不仅对任课教师重要;对于学生, 尤其是要申请出国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来讲, 也是其申请材料中最有优势的一点。因此教与学的积极性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目前在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仅笔者所在教学团队, 就有不下十名本科生利用课余时间, 主要借助于MOE软件参与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相关的科学研究。

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本科教学中, 通过引入国际著名商业软件MOE, 采用以研究和探索为主的教学新模式, 不仅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也是研究型大学的本义。以此为起点, 我们接下来不仅会进一步优化软件MOE在教学中的运用, 也将把此教学经验尝试用于其它课程的教学中。

摘要:该文分“商业软件与开源软件的比较”、“国际公认四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商业软件的比较”和“软件MOE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本科教学中的作用”三部分, 逐步论证了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本科教学中使用商业软件MOE的必要性。

关键词:分子操作环境,本科教学,软件

参考文献

[1]朱瑞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基本方法原理概要与实践详解[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2]刘桂霞, 李卫华, 唐赟."药物设计实验"课程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3]Molecular Operation Environment, Chemical Computing GroupInc.[Z].Montreal, Quebec, Canada.

[4]朱瑞新, 刘琦, 曹志伟.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本科教学研究[J].科技纵横, 2011.

[5]维基百科[Z].

[6]Discovery Studio, Accelrys Inc.[Z].San Diego, CA, USA.

[7]SYBYL-X, Tripos Inc.[Z].St.Louis, MO, USA.

[8]Schr dinger suite, Schr?dinger, LLC[Z].New York, NY, USA.

[9]Detering C.insightII vs sybyl[Z].2002.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5

(修订稿)

高等学校实行工作量考核制度是进行教学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践证明,教学工作量考核的实行,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是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生师比例、办学效益的提高,结合教学管理的新特点重新修订《太原理工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总 则

一、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以本科生培养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以及各学院承担的教学任务为依据。

二、凡完成同一性质教学任务的,不分职称,乘以同样权值量。

三、凡担任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均可按学校规定计算相应教学工作量。

四、本办法适用于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的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

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一、课堂教学

(一)一般课程 1.讲课

任务:备课、讲课、课外辅导、批改作业、课程考核、教学档案的归档等。

(1)有助课的主讲教师 双班课

计划学时×1.1 三班课

计划学时×1.2 四班课

计划学时×1.3 四合班以上,每增加一个班递增计划学时的0.1 注:合班课助课时,主讲教师至少批改一个自然班的作业。(2)无助课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单班课

计划学时×1.0 双班课

计划学时×1.3 三班课

计划学时×1.6 四班课

计划学时×2.0 四合班以上,要求必须配备助课教师。

选修课班级定义:35人以下为单班,55-65人为双班,85-95人为三班,115-125人为四班。选课学生人数不在以上范围,超出人数以十人为单位,按比例增加系数。

2.助课

任务:随班听课、上习题课、课外辅导、批改作业、课程考核、教学档案的归档等。

计划学时×0.3×(合班数-1)3.实验课

任务:备课、上课、课外辅导、批改实验报告、课程考核、教学档案的归档等。

(1)分班实验 计划学时×1.0×合班数

分班实验指按自然班分批实验。注:不允许合班实验。(2)分批次实验

每批次人数是一个自然班人数的一半或以上

计划学时×0.8×批次

每批次人数是一个自然班人数的一半以下

计划学时×0.6×批次

分批次实验是指实验设备不足,不能同时进行,需要分期分批进行时,按分批次实验计算。

(3)开放性实验

开放性实验是指经认定实验室采用开放形式预约,学生采取随机选做方式的实验课程。

计划学时×1.2

4.上机课程

单班上机

计划学时×1.0 双班上机

计划学时×1.1 三合班上机

计划学时×1.2 四合班上机

计划学时×1.3

(二)特殊课程

1.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课程需在开课前经教务处审批、备案)

计划学时×合班系数×2(不包括助课、实验、上机学时)2.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效期内)

计划学时×合班系数×1.5 省级精品课程(有效期内)

计划学时×合班系数×1.1(不包括助课、实验、上机学时)3.中外合作办学课程

计划学时×合班系数×1.5

(单班授课)(不包括助课、实验、上机学时)

4.卓越班课程

计划学时×合班系数×1.5(不包括助课、实验、上机学时)

5.创新班课程

无助课主讲

计划学时×2.5

有助课主讲

计划学时×2.0

助课

计划学时×1.0(不包括实验、上机学时)

(三)体育课

公共体育课男女生教学班总数:不超过自然班数的20%。体育专业普修课:

每班可配2名教师 体育专业专项选修课:

每班可配3名教师

(四)制图绘图课

任务:辅导画图、上机、作业等

单班

计划学时×0.5×0.9 双班

计划学时×0.5×1.2

(五)素描、色彩、设计课程(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专业)

任务:备课、讲课、课外辅导、批改作业、课程考核、教学档案的归档等。

学生超过20人,每班可配备2名教师 每人计划学时×0.95

(六)军事理论课

任务:备课、讲课、课程考核、教学档案的归档等。单班课

计划学时×1.0 双班课

计划学时×1.1 三班课

计划学时×1.2 四班课

计划学时×1.3 四合班以上,每增加一个班递增计划学时的0.1

二、实践教学

(一)指导课程设计

任务:准备、指导、辅导、评阅、考评、评定成绩及教学档案的归档等。

计划周数×0.8×学生人数

教师指导课程设计原则上同一时间不超过一个自然班,特殊情况经批准超出自然班人数系数为0.4。

(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准备、指导、辅导、评阅、考评、答辩及教学档案的归档等。

理工类: 计划周数×1.2×学生人数 经管类: 计划周数×1.1×学生人数 其

它: 计划周数×1.0×学生人数

(三)指导实习

任务:准备、指导、批改实习报告、评定成绩及教学档案的归档等。

校内实习:实际天数×2.5

校外实习:实际天数×3.0(不跟班实习系数为2.5)野外实习:实际天数×3.5(包括野外地质实习、野外测量实习、煤矿井下实习、煤化工现场实习等)。注:(1)实际天数以实习计划审批表为准

(2)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每班1至2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每班2至3人,每增加一个班增加1至3人。兼任实习队长的教师按上述系数×1.1计。专门联系实习的教师按联系实习的实际天数×1.1计。

三、考教分离及统考课命题

按照《太原理工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规定命题,每门课程

出题计6个工作量。

四、教学研究

任务:包括观摩教学、基层教学单位业务会议等。周数×0.5 注:教研室教学活动应有考核记录,不参加活动者不予计教学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的审核

一、计算本科教学工作量的基础数据均来源于本学期教学任务安排。

二、每学期的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完成后教师可上网查询。

三、教师工作量如有误,请在公布之日起一周内向教务处提出申诉。

四、教师应上网打印本人工作量表并保存。

五、教务处将向人事处提供本科教学工作量数据,作为考核依据。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启发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不断发展,也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我们生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部决定对2004年3月1号以后入学的试点高校本科层次学历教育学生基础课程实施全国统一的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就是一门统考课程。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本科学员是否通过这门考试,将直接影响到学员能否顺利毕业,进而影响到今后学校的招生工作。让学员顺利通过统考,是《计算机应用基础》面授辅导教师最基本的目标,也是学校、学员最迫切的需要减、计算机的应用基础面授教学与要充分得用网上教学的结合得更加紧密等等,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对的是对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创新设计与实施,对其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建设。

1.电大成人学员的特点

1.1个体差异大,学习基础差

远程开放教育本着宽进严出的原则,电大本科学员在入学时基本没有经过严格的统一的入学考试。这些学员的个体差异很大,而且学员年龄跨度大,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落实到计算机应用基础上,学员的层次同样参差不齐,有高有低。

1.2学员工学矛盾、家学矛盾突出

电大成人本科学员是以工作主、业余学生,学习时间不足,工学矛盾、家学矛盾是大部成人学员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面授课到课率也不高。

1.3理解力强,记忆力弱

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也随之减退,也成为他们学习的一个障碍, 但是成人学员大多为一线工作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理解能力强。尽管记忆较差,但对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的教学内容及实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1.4考试内容多

题库容量大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统考内容有上万道题,包括的内容广,有的题型学生还没见过。

2.多种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学习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2.1基础知识理论教学在多媒体的教室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需要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使用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使得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能够更直观地展现。教师讲解并进行演示、学生认真观察教的示范,从图形、声音、动画中学习到知识,对教学的直观性。

2.2要上机操作知识用案例实验教学方法,在机房安装了多媒体软件的教师机具有广播、监看、提问、讨论、示范等多项功能。教师机屏幕的内容可以实时广播到每一台学生机上,讲完一段内容后,学生马上可以在自己的机器上动手练习,通过讲练结合,边讲边的模式,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良好的互动。

2.2.1基本验证型实验

例如,在Excel中学习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

2.2.2综合设计型实验

例如:九九乘法表,高级筛选,该类实验以“任务”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掌握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

2.3充分利用在学校内网进行自己开发模拟练习系统

使用模拟练习系统,题库在模拟练习系统中对某个模块分来练习或随机抽题进行考试、评分迅速,每个题对应操作步骤解析,教师可以任意地按学习的进度来出题测评,时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障碍,为教师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了可靠的、精确的、有效的数据。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师更容易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及教学。特别是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模拟练习系统更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能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教师可以根据统考的整系统中各章节的比例。从而提高学生的掌握知识的能力。学员也可以使用模拟系统进行模拟考试,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不足之处,查漏补缺。考虑到成人学员的特点,在上课中可选一些较点型的题来演示,老师除了讲如何做题外,还要讲解做题的技巧以及以往学员碰到的问题,最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彻底突破考试的难点内容。

2.4对于不能来上课学生就对前三个教学方法就没用, 为了让他们没有时间来上课也能能通过统考合格,我们只好用另一种教学方法:

2.4.1就是把上课的内容用屏幕录相专家(把上课的所有的操作与声音)录成.AVI的格式,放到学院教学平台上去。

2.4.2用教材自带的模拟系统自己进行安装,在计算机操作学习,可以提高学员的应试能力。学员也可以使用模拟系统进行模拟考试,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个自带的系统对题有相应的操作步骤。

2.4.3每次考完后,就收集本次增加的新题,对考试的真题,把题目输入进去,操作说明(老师进行操作的内容用屏幕录相专家进行录制)。

2.4.4用好电大平台,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可在市电大在线平台或学院三级教学平台,学员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就可以看到,在线平台是学校与学员、学员与教师、学员与学员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的发布场所;也可在重庆电大网考直通车去查看有关统考文件,真题汇编,综合练习等内容。我们也鼓励学员到重庆电大在线平台、学院三级教学平台的课程讨论区协作学习。

2.4.5充分利用网络 建立网考超级QQ群,可随时与学生交流,电子邮件,在上课前就把上课时间,便于学生安排来上课,还把教学内容、目标告知给学生。放入共享信息中,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有时给学生进行远程协助,充分发挥网络便利及时的优势,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

2.4.6每天机房都有为学生自主学习机房,学生可自己到学生来上机学习,我们安排有值班老师为他们解答问题。还可电话咨询。

3.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

怎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面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我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通过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树立正确的实现教育现代化。要使学生具有实作能力,教师就应转变已有的教学观念,还应该以发展,扩充学生的(下转第14页)(上接第20页)认知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是向学生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应该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动手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使教师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教师由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达到人材培养模式的改革。

全国网考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知识不断更新,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材。最后学生能顺利通过全国统考。■

【参考文献】

[1]关洪海.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7 (2).

[2]錢宇华.计算机基础教学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7

计算机基础是大学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而计算机基础实验又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未来就业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1,2,3]。因此,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必须不断进行改革[4,5]、创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 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存在很多的问题[5,6,7],理论和实际脱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弱,积极性低;缺乏强制机制,学生无竞争意识,合作性差,教学效果不明显,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实验内容陈旧

现在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只是简单的根据实验教材进行练习,内容相对固定,导致实验设计呆板,没有很好的针对性;综合性实验数量少,设计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2 实验手段单一

计算机基础实验主要采用每人一台机器学生自由练习的实验方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厌倦,甚至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很差,缺乏团队精神,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足。

1.3 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主要根据老师课堂随机检查和提交作业检查的方式,评价学生实验效果的指标少,学生抄袭和随意作答的情况多,实验效果评价方式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一个合理有效的计算机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亟待建立。

2 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创新计算机基础实验设计方法,丰富实验内容,建立合理全面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内容体系

首先将整个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难度分析,根据各个实验之间的关系将实验内容划分成ABC三级(A简单B中等C较难),建立实验难度区分表。其次对于每个实验,将实验顺序过程分成若干层次,当前一阶段的实验结果完成后再进行下一阶段,避免学生因为一个阶段的实验结果没完成而失去以前已经完成阶段的成绩,更加有利于合理评价计算机基础实验。最后增加综合实验的数量,将较小的实验融入大型实验当中,成为大型实验的一个阶段,便于学生了解小型试验内容在实际应用中所处的位置;加大贴近实际应用实验的数量,减少专门为了方便实验设立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形成实验内容管理明细表,极大的丰富实验的内容增加实验的灵活性,从而建立起完善的实验内容管理体系。

2.2 改变基础实验的过程,强化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目前的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自主上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针对实验教学的手段的问题,采用以下两种办法解决:

首先,将学生自主上机改变为分组合作,竞争驱动的模式。学生在实验课开始时进行合理的分组,每组选择选出组长,实行组内分工合作,组外限时竞争的方式,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并且对获胜的分组进行分数或者实物奖品奖励;其次,将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自主上机的形式改变为,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管理规范进行合作竞争上机实践的方式。教师将实验分段演示,学生分段进行实验,期间小组内部成员可以交流心得,对于小组成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教师。教师对实验每阶段限时,鼓励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2.3 利用资源管理软件,优化实验结果评价方式

目前的实验结果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反映实际实验请况。针对此情况采取以下办法:利用资源管理软件统一收取学生实验结果(包括每一阶段的结果)。参照实验内容管理规范,对实验进行分级量化,形成学生综合能力量化表,并换算成学生的实验课成绩,合理考核学生实验能力。

3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改革方案的确立,将整个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实验难度区分表和实验层次划分表最后形成实验内容管理明细表,建立起完善的实验内容管理体系。并结合新的实验教学内容管理规范,建立高效合理多层次的实验效果评价量化表。对2010级汉语1班、2010级地教班共98人进行了试点教学,创新实验学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完整的实验分分工、互动交流规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展创新验教学前后的学生学习效果情况如表1所示:

其中,A为优秀,B为良好,C为一般,D为较差,Per人数百分比。

从表1可以看出创新实验教学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操作要点掌握情况、创意作品制作情况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竞争意识加强,知识运用更加灵活,实验积极性大大增加,与他人合作意识增强,喜欢交流,在实验课程中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满意度增加。

4 结束语

通过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彻底改变了计算机基础实验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实验过程,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设置实验内容,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学生,使之不仅符合高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又适应社会需求,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以网络搭建平台,从根本上节约了师资,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刘玉洁.计算机硬件实验室扩建及相关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07,4:115-117.

[2]杨焕春,施晓秋.计算机相关课程的设置与开放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464-1466.

[3]刘玉洁.计算机硬件实验的改革及实验室管理[J].山西大学学报,2006,29(增):152-153.

[4]潘自红,陈丽华,刘巧茹.普通高校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2011,38(1):199-223.

[5]缪正华,杨德生,赵国臣.开展创新实验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147-148.

[6]张永雄.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开放式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9:70-72.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8

关键词:以人为本,计算机实验教学,本科教学

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客观现象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进行教学改革, 既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教学的需要。

文中从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特点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精髓出发, 讨论计算机学科实验教学的特点、给出了以人为本理念与计算机学科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1 本科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人性化

计算机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知识更新快、应用范围广、各种新技术和新软件层出不穷, 这就注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将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也使它具有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显著特点。

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对计算机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其成为真正的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力量的中职实验教学。为能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 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教学, 更要重视实践教学。

因材施教、按需培养, 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有特定的方法, 学习也有相应的方法。其理论及应用的较大差异给教与学两方面的工作都带来了较高的难度,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统一, 是做好计算机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

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它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源泉, 学生通过实验牢固地确立实验先于理论、理论源于实验的科学世界观, 不仅从理论课上接受知识, 还要自己通过实验去学习知识, 在实验中运用知识, 才能真正掌握好知识, 最终用于实践中[1]。

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 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要重视实验教学方法, 使实验课成为学生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与研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途径, 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实验和有计划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可以达到扩大知识面, 增强实验设计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1) 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人性化

教学必须顾及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也包含了意志过程、情感过程。深切地理解人, 关注人, 从人出发, 以人为本, 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 它同样也是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意识、心理素质等形成过程, 是学生素质的发展过程。因此, 计算机学科的课堂教学在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的职能同时, 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首先, 计算机学科的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 而结合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特征, 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实践, 并自主学习大量新技术, 以及编程开发的常用技术。这就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认为, 教学过程的人性化有利于学生自学素质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提高[3,4]。

(2) 计算机实验教学活动中的人性化

从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活动来看, 网络化、智能化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目标, 信息的海量化、复杂化、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日益显著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特征, 应用驱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实际应用出发, 教学应立足于人的发展[5]。

从上面的论述看出, 学生既然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本, 那么无论是在教学过程还是实验活动方面, 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具有人性化特征, 因此在计算机学科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只有采用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才能促进计算机学科实验教学的开展和进步。这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给出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2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对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目的理解, 既影响着教学原则的制订, 又在这种制订过程中得以体现。

2.1 在实验教学中摸索规律,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人接受新知识总是一个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过程, 尤其计算机专业。因此,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课程, 制定教学计划, 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安排多次进行改进, 实验教学内容实现了由DOS平台向Windows平台的转化, 在教学顺序上实现由基本技能训练向网络知识过渡。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汉字输入法的训练及Word97、Excel97和PowerPoint等一些应用软件的使用, 为使学生能对计算机语言初步掌握, 开设了QBASIC语言, 在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基础上, 开设了计算机维护及故障处理、其他计算机高级语言、微机原理、图形图像及网络知识等课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从实践到理论, 从具体到抽象, 经过强化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逐步认识计算机, 并能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信息处理, 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2.2 以合理的课程开设和科学的教学时间分配为前提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有些知识和技能不是只靠教师的讲解就能掌握的, 而是要靠学生上机操作, 在实践中获取的。因此, 根据课程的需要, 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操作课的比例是至关重要的。如: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 对DOS和Windows操作系统理论与实验操作比例为2 ∶3。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理论与实验操作比例为1 ∶3。还要安排社会实践, 进行市场调查, 让学生及时汲取教材中还未能更新的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当前的发展形势等知识。Word97、Excel97和PowerPoint等课程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或投影仪等直接在微机室授课,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上机比例。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动手实践, 让学生亲眼看到, 亲自操作, 这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易于理解、容易学会, 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好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让学生既准确的掌握知识点, 又能有充分的时间来上机实验操作, 通过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这就实现了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2.3 研究实验教学规律, 注意实验课堂实效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以应用知识为主, 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做到4个擅长, 即擅长把握学生心理、擅长启发学生思维、擅长结合实际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和对知识的归纳总结。

2.4 强化操作训练, 培养技能技巧

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上, 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训练他们的技能。教师应善于提出问题, 使学生能够自由地, 创造性地运用所学技能来形成完整的技能技巧, 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例如:在Word编辑实验教学中, 教师指出操作的知识点, 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 培养学生技能, 让学生自己设计板报、宣传栏等。PowerPoint实验教学可让学生制作课件、演讲稿、演示广告等。Excel实验教学可让学生统计班级成绩, 并用图表分析学生成绩等。使学生积极思维, 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

3 结束语

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 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 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 培养学生创造力。

综上所述, 计算机教学工作通过合理安排教学进程、认真研究实验教学方法、加强上机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加强技能技巧的训练等措施, 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MA达尼洛夫.教学过程[M].杜殿坤,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3]陆丽娟.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之我见[J].现代教育技术, 2005 (3) :16-18.

[4]张志远.高等学校本科计算机教学探索[J].教育信息, 2001 (6) :14-15.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9

1.1 计算机基础教育滑入应试教育的泥潭

目前,相当一部分新建本科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学生的就业率,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去考计算机等级证书,有的学校甚至把等级考试成绩和毕业学位证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要求,就忽略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而学生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

1.2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

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手段,应用是目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应用,不能把计算机基础教育搞成纯理论的课程,我们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如何为不同专业服务、如何渗透到各专业的教学中去将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首要考虑的问题。

2 新建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管理的改革

2.1 新形势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定位

根据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教育,应与计算机专业有所不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计算机专门人才,将来从事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科研教学、系统开发等专业性的工作,而在非计算机专业中进行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批能使用计算机的新型人才,可以说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他们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用于各个专业领域,对他们来说,学习计算机的目的完全为了应用,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现代工具来掌握,而不能当作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要从应用的角度来规划课程和选择内容,而不是从学科的角度设置课程。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从“计算机应用”这个角度来规划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大学生学生而言,应以应用知识为主,重点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培养:

1)系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熟悉典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处理日常事务能力。

3)能够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表达与交流,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4)着力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应用的某一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

2.2 新建本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方案

对于我校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从教学大纲开始。在对计算机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非计算机专业的技能需求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我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具体实际情况,编写出既有基本要求,又有充分灵活性的适应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大纲。同时我们又制定了独具我校特色的“1+X”教学方案,其中1是指一门必修的核心课程《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X指五门选修课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Access2003数据库设计》、《高级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自由的选择五门课程中的任意一门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创新

计算机教学从早期的单纯“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开展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适应2l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和几位同样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同事,历经一年时间开发出了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管理系统,改系统功能强大、内容丰富,具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答疑、网上批改作业、网络考试等常用功能,该系统的普及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同时根据每个同学学习能力的不同,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进度,并完成相关课后作业,教师可在任何一个互联网电脑上批改学生的作用,做的随时完成、随时批改、随时答疑。上机实践环节的目的首先是印证对理论的理解,然后熟悉、掌握所学技能,最后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因此要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指导学生针对学习任务,依据学习规则,详细设计实习步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学习的程序、工具及方法进行有效操作,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这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当发现具有创意的作业后,就应该及时通过网络推荐给其他同学学习,或在授课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室演示给学生,也可让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讲解、邀请其他同学给予评论并提出改进方法,促使封闭学习向开放学习的转换。

2.4 逐步建立适应新建本科教学模式的考试方法

经我们反复调研、论证、测试后,对列入我院“2012年教学改革”之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考试进行了改革,提出先通过考试即可先结业的考核办法,采用灵活的上机考试替代传统的期末结业形式,用机器的自主出题、评分替代原始的大量的人工操作。考试共分为三次进行,前两次考试学生可以自愿报名,第三次为教务处统考。截止到期末,三次考试都已顺利完成。经统计:第一次考试共有考生129人,通过率为76%;第二次考试共有考生410人,通过率为85.5%;第三次考试考生共有560人,通过率为88%。此项改革有利于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潜能和主观能动性。

3 总结和展望

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科技的前沿,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教材建设有的放矢、定位准确、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门学科,有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随着我国教育体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因材施教和便于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计算机高效地达到目的,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在符合时代的潮流。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目前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已逐步走向正轨,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然而,计算机技术是应用技术,所以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学生的培养是否合格,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是否受社会欢迎,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和市场需求能否实现无缝对接将是长久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肖伟东,邝涛.“柔性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37-138.

[2]张庆元,黄铮.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263-264.

[3]谭浩强.计算机基础教育已星火燎原[J].计算机教育,2008(9):4.

[4]刘晟.对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现状的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06(4):110-112.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10

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各种类型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2]。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等教学管理,其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及其管理规律,改进教学管理工作,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努力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然而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他们既是教学院长(系主任)的得力助手, 也是全院教学教师的直接联系人,既是教学院长教学意图的传达人员,也是教师意见反馈的第一接受者。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逐渐将教学工作分解到各个二级学院,学院直接面临各个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制定和完善,直接推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测评体系等的教学改革,这对学院教学工作带来两个方面的考验,一是教学院长在学院主要党政领导的指导下如何立定学院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定位,把握学院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二是教学秘书如何领会教学院长的意图,并用科学有效地方法将之传达到学院每位教师,同时及时反馈教师的直接意见,逐渐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而形成整个学院上、下一体的教学共同体。因此,教学秘书工作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对学院教学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前我校采用教学目标化管理制度,各个学院需要签订教学目标,特别是教学管理与运行、教学改革、质量工程等方面都提出具体的任务。这些任务要得以顺利完成,需要学院领导、分管院长、教学部负责人、教学秘书、全体教师、教学督导等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实现年度教学目标。教学秘书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正确把握领导的意图,及时与相关教师、相关职能部门、校院督导等沟通,他们的重要作用如同机器中的润滑剂,使得整个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特别是信息学科的飞速发展,教学管理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学管理不仅包含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和管理思想,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这就对教学秘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3]。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相关课程改革的推陈出新,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日新月异,教师对教学的情绪和学校对教学要求的冲突时有发生,教学秘书如何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及时参与专业培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是作者多年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积淀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2 教学秘书工作的创新思维

新世纪要求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创新,教学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秘书的工作创新将有效促进学院整个教学工作的创新,教学秘书工作的创新思维将给基层老师们一股新的动力,对教学分管领导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来,共享资源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各个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且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如何将其他领域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引进教学管理是教学秘书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能够恰当使用,将事半功倍,如现在很多教学秘书使用QQ群发布消息,大大节约时间。因此, 教学秘书应不断扩大知识面,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教学秘书要有开拓创新意识,不断拓宽视野,积极配合教学改革,一起参与讨论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熟悉整个教学全过程,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秘书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各自的岗位上创新实践,朝着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目标努力。本文从教学秘书定位、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意思、加强沟通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诠释如何培养教学秘书的创新思维。

2.1 认清角色与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管理模式,主要采用分级教学管理模式。目前, 我校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学校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宏观的计划、规划和方向的制定发布;院(系)级教学单位则既是办学的主体, 又是办学的基础。教学秘书是院(系)教学管理的中心纽带,准确把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提高教学秘书的素质水平,是实现院(系)教学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3]。学院教学秘书必须做好三个角色和三个定位。

第一教学秘书是学院的教学基层管理者,属于管理岗位人员,主要管理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运行、学生学籍、教学档案、毕业设计、考试安排、教学文件及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的实质性工作。学院的教学秘书作为基层教学管理者,其工作定位于协助院分管院长管理教学方面的日常事务, 确保教学所有环节的正常运转,因此事务繁杂,需要耐心细致。

第二教学秘书是教学的服务者,属于教辅岗位人员,教学秘书可以不直接参与课堂教学,但是其重要任务是确保学院教师能顺利完成教学各个环节。作为教辅人员,教学秘书要定位于充分利用学院或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师生的教学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条件,协调事务性矛盾,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管理质量,维护教学运行创造条件。

第三教学秘书是学院分管领导的参谋者,属于管理助手,教学秘书需要全面把握教学过程,对日常事务能够正确处理,同时作为教学管理助手,其工作定位是起草相关教学文件、撰写教学总结、发布教学通知,同时领会分管领导意图,及时传达领导思路,协助分管领导处理突发性教学事务。

教学秘书的这三个角色和定位决定了他们必须熟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政策和规定,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具备一定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超前意识和预警意识,对每一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要心中有数、考虑周全、服务到位,坚持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听从安排,服从大局,做到事前参谋,事后服从,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出谋不决策,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在与人协作共事处理问题时要从多角度考虑,和谐地处理好和上级职能部门、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这些都需要教学秘书拥有创新思维观念,创新管理方法,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工作理念,确保整个学院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

2.2 创新工作方式

当前,各个学院教学秘书主要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个学院新增很多突发性工作,如实验班的教学任务、外来单位的调研、毕业设计的二次答辩、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分流、取消英语四级对毕业学生学籍资格的审查、专升本学生学分认定等,这需要教学秘书从正常的日常事务中抽身出来处理突发性事务。这迫使教学秘书改革管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从三个方面来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积极学习先进教学管理的理论,学院要及时安排教学秘书利用假期参加一些专门的教学管理会议或论坛,以使他们不断开阔视野, 更新思维观念, 提高业务能力, 进而推动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工作。教学秘书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 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秘书的管理理论水平。

第二,教学秘书要积极学习新的办公软件或技术。随着办公自动化的进一步推荐,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将代替手工时代,教学秘书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也要发生根本性转变,要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术,提高办公效率,出来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文字和数据处理软件、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等外,还应该掌握最新信息通信工具,如参入各种QQ群、微信群,建立学院的教学QQ群、微信群等,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注重工作的时效性。另外,设计开发学院自己的教学管理平台,如让助管学生开发毕业设计选题系统、教师调课管理系统等平台,让日常事务更加便捷,使教学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从而让自己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服务。

第三,善于总结,保存资料,为来年工作做好铺垫。教学管理工作往往具有重复性,很多事务是常规工作,如果教学秘书善于总结,善于保存资料,将有助于后继工作的开展。如对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学计划的提交、中期的教学工作例会、期末的教学总结等,每年的这些工作既有不同,也有相似。

2.3 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

教学秘书是教学工作的服务者,需要提高服务意识,全方位服务教学这项中心工作。应该说教学秘书工作的宗旨是做好服务,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教师及其教学, 一切为了学生及其学习。为此教学秘书应该从三个方面增强服务意识。

第一面对全院教师,教学秘书牢固树立“为教学服务”的工作理念,既要考虑教学在每个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共性,也要考虑个别老师的个性化需求,如在课程设计安排、毕业设计学生的选择、上课时间的特殊选择等问题上尽量满足老师的个性化需求;在日常事务中,理解高校教师具有教学科研两个任务的特点,尽量反复提醒教师,避免因为各种头绪太多而忘记教学的某些环节,如节假日放假调整的教学任务、新学期开学教室安排等。让教师在充满爱意和关怀的环境下教学,从而高质量完成教学。

第二面对学院全体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全面服务”的理念,教学秘书要尊重学生,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如学分认定、课程选择、毕业设计等,要耐心讲解,对于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要主动关系,如多关心参加第二次答辩的学生,疏导他们的情绪,总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工作方针,让学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

第三、面对学校职能部门,如教务处等主管部门,教学秘书是学院的窗口,既要及时把握学校对教学要求的动向,又要及时反馈学院意见。教学秘书要及时提醒教师提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需要的材料,主动配合教务处完成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给学校职能部门留下好的印象,有利于完成各项教学目标考核任务。

2.4 掌握现代沟通技能,提升协调能力

教学秘书是联系教学职能部门、学院分管领导、学院教师、教学督导、学院学生的纽带,经常需要与学校教学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学院教师、教学督导专家和本学院学生联系,需要具备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各种各样的人员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教学秘书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方法,才能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第一,与上级职能部门沟通需要注意自己的角色,要充分考虑学院的利益,不要做出决策性的答复,既要回答上级职能部门的问题,又要留足余地为本学院领导充分思考和答复,说话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

第二,在与自己的领导沟通时,应注意事先整理好要谈的话题,并选择好沟通的时机;沟通过程中,要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上级的意图,并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当与上级意见不同时,要尊重上级做出的决定,并积极执行;完成工作或解决问题后,要及时作汇报。

第三,在与老师们进行沟通时,重在执行分管领导的意图,但不要加入到说三道四的流言蜚语;发生分歧时时,焦点要针对问题,而不是个人;当发现是分管领导考虑不周全时,千万不要试图顽固到底,而是要先缓和气氛,稳住老师情绪,给分管领导留足空间来解决问题,然后及时征求分管领导意见并尽快给老师沟通回复。

第四,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作为学生,他们更有这种需要。教学秘书不能轻易采用命令与学生沟通,工作中需要有意识地尽量淡化师生差别,采用“建议”或“安排”的口吻来安排工作一定会比命令更有效;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指出学生的过失或不足一定会比斥责更管用。如果担心自己的威信会不会因为自己这种和缓的交流方式而变得荡然无存,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恰恰相反,你的学生只会越来越尊敬您。对于学生也要摒弃过去模式化的僵硬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4]。

教学秘书作为学院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参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经常与学校相关教学部门协调沟通,需要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教学管理协调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对上要为领导服务,对下要为教师、学生服务,横向与其他职能部门进行协调沟通, 上传下达, 沟通左右, 联系内外, 调动师生积极性, 用集体的力量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工作[5,6]。

3 结束语

高等教育关系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中教学工作往往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不同的高等院校将教学工作下放到各个二级学院(系),二级学院成为教学主题,在学校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教学环节[7,8]。教学秘书在教学工作中肩负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如何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其中,教学秘书的能力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学院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进入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秘书只有需要不断学习,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教学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3):9-11.

[2]张文萍.浅谈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创新意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9,149(1):105-106.

[3]公培红,王德民.论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与素质提升[J].文教资料,2008(4):170-1711.

[4]褚宝柱.浅谈教学秘书如何做好学院教学管理工作[J].高校建设,2013(8):50-51.

[5]徐东.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要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5(3):59.

[6]赵金艳.浅论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职能与素质要求[J].职业教育研究,2005(9):118-119.

[7]龚晨音.浅析教务秘书的创新性[J].江苏科技信息,2014,21(11):99-100.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11

关键词:计算思维;人工智能;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是当前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门前沿学科,也是本科计算机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因此探讨该门课程的教学新模式非常必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本科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主要是因为人工智能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生物学、数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内容多,更新快,难度大。该门课程强调科研性和创新性,而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比较弱,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好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人工智能和计算思维的内在联系,讨论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本科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教学上发现,本门课程内容抽象,而且涉及多个领域学科,对于本科生来说,第一次接触到综合性的前沿学科,往往不知所措。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理论性很强,涉及很多数理逻辑知识,太难理解,无法从全局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

从实验教学方面来说,考虑到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模式识别,而研究模式识别的主要开发工具是Matlab,因此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些简单应用,比如手写数字识别和车牌识别等。然而,这些实验内容大都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只是照着教师给的程序进行验证,或者下载网络公开的源代码进行调试和验证,缺乏创新。如果让学生自己编程,对于刚接触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Matlab编程工具的本科生来说,是一个很难实现的任务。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从全局上掌握整个算法的思想,以至于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改进。笔者认为,在人工智能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把该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深挖更深层次的内容,传授典型问题的求解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并教给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会贯通,以人工智能领域的具体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人工智能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2006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Jeannette M. Wing教授提出了计算思维的思想。该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教育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一直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将围绕计算思维能力要求,探讨如何在本科人工智能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科人工智能教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即知识表示、推理及搜索;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研究领域的有关原理和技术;第三部分讨论了神经网络和计算智能的模型和算法。

第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于这一章内容我们主要采用计算思维的抽象教学方法。在教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然后在这纷杂的信息中概括和抽取出具有相同的内在特征,用统一的知识进行表示,并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推理和搜索。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从计算机技术的层面思考人脑思维方式的模型构建,通过层层思考、层层深入和层层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二部分内容涉及系统的构建和实现,所以这一部分内容我们主要采用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构建模型和解决问题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三部分内容主要论述目前最流行的人工智能方法和技术,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计算思维的转化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前面章节掌握的知识建立起算法的基本逻辑框架,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算法原理的转化。实践效果表明,这种方式有助于将学生的通常思维模式转化为计算思维的模式。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编程语言和算法源代码的掌握程度,指导学生自己独立编写智能算法的源代码,并和其他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注:本文受“广西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HCIC201305)资助。

计算机本科教学 篇12

(一)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随着全面实施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因此各类高等院校都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 这也成为了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2. 教学对象的多样化。

由于受地域和经济条件, 以及当地教育的发展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 对计算机有很高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 能够很快的提高知识水平;又有一部分学生接触计算机时间早, 具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又不能很好的自我认识, 认为课本的知识都会了, 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还有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 或自学能力差, 甚至还沿袭中学的死记硬背, 最终导致了整体水平的不均衡。

3. 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计算机文化知识也日新月异, 同时中学阶段信息教育已经全面展开, 原来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很多内容已经提前移到中学阶段。在这种形势下, 原来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 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讲, 学生听”为主, 几乎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学生就像是海绵吸水般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 极大地约束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 传统的教学模式, 忽视了实践环节, 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 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措施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兴趣, 提高学习主动性。

计算机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不同的是, 计算机理论的实践可以很轻松地实现, 只要有一台计算机, 所以在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水平进行整合。学生往往对计算机的兴趣很大, 愿意动手操作, 而对于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 兴趣就小很多。鉴于此,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同时, 把有关理论知识穿插讲授, 立足引导, 转变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打破理论与实习课程中的界限。从实践到理论, 再实践, 再认识掌握理论, 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 如此螺旋式的上升, 就可以培养学生一种不断去探索未知的冲动和能力。例如上课前演示一个Flash动画实例, 让学生马上动手制作, 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让他们充分参与操作。然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 讲解动画实现的原理, 指出哪些同学找对了哪些路子, 再让学生自己各显神通, 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 然后教师再总结归纳, 同时, 这种方法也能有效地让学生快速安静下来并集中精力听讲解。

2. 整体与个体相结合,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 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在理论课上照顾大多数学生, 针对理论知识普遍缺乏的现象, 加强理论教学。实验课则根据学生水平高低分成几个小组, 对不同的小组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 布置不同的实验作业。对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 加强基础知识的辅导, 在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之后, 再进行深层次教学;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可以进行知识的加深、拓宽, 为他们布置一定难度的实验作业, 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最终比较优秀的小组可以带动稍微弱势的小组或个人, 达到提高整体水平的目的。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形成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当今的大学生自身具有较高的创新欲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推行“启发示”、“参与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 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 某计算机运行出现错误, 具体这个错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又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留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 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 (下转第151页) (上接第175页) 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实践训练, 定期进行实践考核。

计算机课不同于其他学科, 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新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操作熟练的基础上, 没有上机操作练习, 熟练掌握计算机就等于一句空话。学生通过上机练习, 才能发现问题, 巩固知识。考核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 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放任自流, 一直是他们自己练习, 没有考核, 那么训练效果就没有多大成效。因此, 在教学中应设计不同的课堂考核方法, 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比如:下课前十分钟可以做一次测试, 作为本节课的成绩,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实践内容的掌握情况, 当然也可以抽部分同学进行测试。这些考核方法一来可以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训练效果, 有了努力的方向;二来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训练效果, 以便更有效地调整训练方法。

21世纪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 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很快, 要求高校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养, 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J].学术纵横, 2009, (3) .

[2]杨皓, 杨忠, 吴愚.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2.

上一篇:语文教学内核下一篇:雷达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