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2024-08-1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精选12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1

【基本信息】

姓 名: 朱xx 性别: 男

婚姻状况: 未婚 出生日期: 1984年8月30日

民 族: 汉族

年 龄: 23

户 籍: 武汉市

身 高:

180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希望地区: 武汉 / 武汉 / 武汉

希望岗位: INTERNET/WEB/电子商务, 系统集成/技术支持, MRP/ERP/SAP实施工程师

待遇要求: 1000RMB (可面议)

最快到岗: 随时到岗

点击查看原图

【教育背景】

最高学历:高中 毕业院校:《湖北省武汉市软件产业基地培训中心--千人培养工程》 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X年X月至X年X月 学校/培训机构名称 专业/科目名称 获得何种证书等

教育和培训经历:

09 月—年06 月 就读于《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05年09 月—年11 月 就读于《湖北省武汉市软件产业基地培训中心》软件开发。

【工作经历】

工作年限:1年

X年X月至X年X月 公司名称/职位/主要工作描述/工作业绩/离职原因等

武汉市信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私营.民营企业 50 99人

职位:网络顾问 |商务部(2006年11月 - 5月)

工作地点:武汉

汇报对象:吴宜皇

下属人数:30人

工作职责和业绩:

业务流程如下:

主要是为中,小型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在网站后期进行百度竟价排名.

工作任务如下:

负责电话营销,对其进行拜访,了解客户需求,帮助客户策划网站内容和栏目,并且在网站的后期帮助把企业发布到百度上做竞价排名推广。

业绩:

在信网科技这段时间内,共为四家大客户顺利的完成了三套网站和三套百度竞价排名推广合同。

【技能专长】

英 语 水平:一般 英语级别:二级 外语语种二:其他 水平:

计 算机能力:熟练

技能描述

IT技能:

分类 技能名称 使用时间 熟练程度 使用频率

Web开发 HTML 1个月 熟练 经常

Web开发 ASP 3个月 熟悉 普通

Web开发 ASP.NET (C#) 3个月 熟悉 普通

Windows开发 Visual Basic 3个月 熟悉 普通

Windows开发 VisualC++3个月 熟悉 普通

Windows开发 Visual C# 3个月 熟悉 普通

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 3个月 熟悉 普通

建模工具 UML 1个月 了解 普通

【我的简历】

个 人 简 历

个人基本信息:

姓 名: 朱剑翔

性 别: 男

年 龄: 23

民 族: 汉

籍 贯: 湖北省,武汉市

性 格: 内外向双重性格,直爽,幽默风趣

个人爱好: 音乐,钓鱼,体育运动和广交真诚朋友

人生格言: “精中求细”

手 机:139000000000

求职意向:软件技术支持工程师

教育和培训经历:

2009月—2005年06月 就读于《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05年09月—2006年11月 就读于《湖北省武汉市软件产业基地培训中心》软件开发。

荣获证书:

武汉市华中科技大--《计算机技术与科学本科学历证书》。

CEAC国家信息化管理认证办公室《软件工程师证书》。

国家火炬计划湖北省软件产业基地培训中心《软件工程师证书》。

个人荣誉:

—: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宣传委员一职,主要负责整个年级的宣传工作,并且在20底拿到了学校颁发的最佳委员奖。

2005年—2006年:在软件产业基地培训中心被学校评为最佳优秀学员。

自我评价:

踏实稳重,能吃苦耐劳,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工作责任心,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人乐观,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有很强的自身素质和身体素质,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热爱计算机行业,并且立定决心在这一行业中做出自己的成绩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2

关键词: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就业率,联合培养机制

一、目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电子信息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以及大学不断扩招,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牵动整个社会的重大问题。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实践型较强的专业, 用人单位对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要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我系学生的综合实践力、增强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 已经成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 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作为我院的一个新型专业, 在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比重有待平衡。

电子科学技术专业至今已招生四年, 今年迎来第一批毕业生, 就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看, 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验条件, 较偏重理论基础教学, 实验环节较少。显然, 书本上的理论基础知识必须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力与核心竞争力, 才有可能满足于用人单位的要求, 实践教学的不完善构成了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一个短板。

2. 毕业设计的题目与学生就业取向不甚吻合。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经常存在教师开出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就业取向不甚吻合的现象, 这很可能导致学生被动从事毕业论文设计。由于教师开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偏重于理论计算或是模拟仿真, 学生难以从事实践锻炼, 学生感觉不到毕业设计对日后工作的作用, 造成学生不愿投入精力, 积极性不高, 最后会导致很多本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毕业设计工作, 最后却不得不由教师代劳。因此, 提高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的就业取向的吻合度, 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也是学生就业优势的体现。

3. 继续深造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与未来研究方向结合。

在众多的毕业生当中, 有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 这些深造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专业及研究方向会更加细分化, 其研究方向也与未来导师的研究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 当学生毕业设计题目与未来研究方向不太一致时, 可能也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会出现应付毕业设计现象, 严重降低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针对目前现状, 我们提出了一些改革理念及改革思路, 探索能够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与内容与未来发展相结合, 为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或工作环境起到一个良好的衔接作用。

二、改革理念及思路

1. 改革理念。

立足于在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 加强培养电子科学技术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 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这直接关系到学院乃至学校的长远建设与发展。

2. 改革思路。

针对目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毕业设计联合培养机制能较好改善这种状况。

毕业设计过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最直接的手段。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是大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以后, 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型训练, 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关键型教学环节。该环节的教学效果, 将直接关系到一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直接影响到一名毕业学生能否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尽快适应社会需要。通过与实习企业达成协议, 让学生选择与实习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学生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 以及学生自身的兴趣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有针对性地选择毕业设计题目。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去完成毕业设计内容, 另一方面通过在企业做结合实际的毕业设计, 让学生更容易适应以后的新的工作环境。应届毕业生在第七学期结束时基本都签定了就业协议或是在用人单位实习, 因此在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 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设计是可行的, 也是培养快速适应企业工作需要优秀毕业生的最佳时期, 这种培养方式是一种“准定单式培养”。另一方面, 加强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增强题目的工程实用性。由于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为新办专业, 实验设备方面较弱, 有些教师缺乏深入的工程背景, 但教师理论基础功底扎实, 须加强指导教师进行工程实际能力, 才能增强题目的工程实用性。对于已考取研究生的毕业生, 可以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题目在研究 (设计) 院 (所) 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 , 可以充分培养其科研能力。

但是对于以上各环节, 尽管学校或学院在开展相关的工作, 但是对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展, 获得预期的效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具体的实施细则上还不够完善, 导致实施结果并不理想。

改革内容: (1) 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个性化培养。将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依据其就业取向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类, 大致可分为考取研究生 (或不签约就业打算来年继续考研) 进一步深造型和签约就业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 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个性化培养。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题,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并结合自己的毕业去向, 选择适合的毕业设计题目。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 (2) 建立多元化毕业设计联合指导企业基地。我校地处长三角经济活跃区域, 半导体方面的大中型企业数量较多。就杭州市及周边地区而言, 就有数量较多的有关电子科学技术专业领域的企业, 因此有优越的校企联合优势, 可依托本地签订多元毕业设计联合指导企业基地。 (3) 鼓励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联合, 增强工程实际能力, 增强题目的工程实用性。由于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为新办专业, 实验设备方面较弱, 有些教师缺乏深入的工程背景, 但教师理论基础功底扎实, 需鼓励指导教师加强工程实际能力, 增强题目的工程实用性。

方案: (1) 在充分调研用人企业和往届毕业生工作需要的基础上, 确定电子科学技术相关专业大类多元毕业设计联合指导企业基地的模式。 (2) 基于多元毕业设计联合指导, 在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同时使指导教师的工程实际能力得到再提高, 结合实际确定设计题目。 (3) 对教师申报的毕业设计题目要严格把关, 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充分发挥本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势, 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 题目选择尽量要结合学生的就业取向, 与本专业联系紧密, 工作量饱满, 能够在毕业设计期间完成或有阶段性成果。

实践:提出这种设想之后, 我们与浙江缙云电力电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联合指导, 部分学生选择去该公司进行实习, 部分学生与本专业老师开展课题研究, 还有部分学生考取外校研究生, 选择与未来导师进行课题研究, 预先进入课题研究阶段。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 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都非常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设计, 最后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成果如下:

1.由于设计题目能够与学生的就业取向相结合,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由于毕业设计采用与相关企业联合指导的运行模式, 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在社会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

3. 由于毕业设计题目能够紧密地与企业具体实践工作相结合, 使得学生在就业后的工作中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工作的快速“无缝对接”。

结论:电子科学技术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实践型较强的专业, 用人单位对电子科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力、增强毕业生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 已经成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针对本专业在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毕业设计联合培养机制, 能较好地改善这种状况, 让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 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旱祥.高校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7, (02) .

[2]吴兆奇, 朱华.如何引导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与创作[J].美术教育研究, 2011, (12) .

[3]朱卓璐.论艺术专业教育中结合社会实践的必要性[J].美术学报, 2009, (04) .

[4]邹玉.地方院校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 2011, (3) .

[5]孙家国, 谷艳玲.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611”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 2012, (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近年来,各本科院校的不断扩招、重点院校独立学院的开设、部分专科院校与其它院校合并为本科院校以及部分民办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人数不断增加。这部分以应用型为主要培养目标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成为各院校探讨的热点。我国对研究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教育教学已有几十年经验,基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但應用型本科的教学还是一片新天地,有待于不断探索。本文试图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进行一些设想,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紧贴社会实际需要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需求是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技能培养为目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则应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改变,由技能型人才培养转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本科不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面对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工程领域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型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这种人才既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包含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非技术知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设置,除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外,还应考虑学生的进一步深造的问题:确保学生在四年大学学习结束后,有能力参加全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类学生同时应该计算机基础扎实,理论功底强,能够触类旁通。为了这个目标,教学计划中核心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用应该适合学生参加研究生课程考试。

基于这一双重的教学目标,教学的课程体系应作相应调整:课程设置应该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要能适应社会需求而灵活变化。对于经典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如计算机系统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算法、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概论等,应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在大学的后期教学过程中,则应以市场为导向,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将课程设置成模块或体系进行教学,大致可以侧重于工程化软件开发的课程体系(模块)、侧重于网络技术的课程体系(模块)、侧重于网站应用的课程体系(模块)、侧重于网络安全的课程体系(模块)、侧重于数据库开发的课程体系(模块),着重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动静结合的课程体系,既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需求。

二、编写适合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依托。在我国的办学体系中,综合性大学基础理论研究实力雄厚,主要培养从事基础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型人才;多科性大学在应用科学、技术科学领域中具有很强的实力,培养的是擅长技术发明、解决社会实践中带有一般性技术问题的科技人才。这两种高等院校培养的都是研究型人才。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这类教材业已成熟。但应用型本科的概念则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分工及社会对用工的需求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各个领域都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因此,不仅需要学科型的本科教材,而且需要应用型的本科教材。这种状况使得应用型本科教材的建设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在人才市场有个怪圈:一方面IT人才匮乏,企业求贤若渴,而同时很多大学生,以及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人不符合企业用人要求,找不到工作。近两年来,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出现了找工作越来越难的现象,同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教材内容严重落后于正在流行的IT技术潮流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关。一位IT行业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高校正在使用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体上已经落后于当前流行的IT技术潮流3—5年。

在一项对8省市74所高校14500名学生的调查中,大学生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十分强烈。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是:“教学方法单一”(57%),“课程内容陈旧”(52%),“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全面”(50%),“考试方式不科学”(50%),“学生没有选课、换专业的自由”(47%)和“教材落后”(3%)。

要真正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对这类教材的编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写教材。一本教材写得再好,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样不能受到欢迎,更不用说引入教学。

2根据学校教师的多年教学经验编写教材。教师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除了对所教知识体系结构有一定了解外,最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而只有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教材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3教材应吸纳当今社会的前沿知识,并及时将这些知识系统地介绍给学生。编写教材是完成这一工作的最好途径。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只有建立一种使作者直接能与出版社对话的机制,减少中间环节,才能保证新的知识能及时与读者见面。被称为软件界“麦当劳”的印度NIIT公司,其教材内容也与国际最主流的软件发展趋势接轨,平均每18个月就能更新一次。它的成功,与培训过程中能使用最新的教材是分不开的。这些成功的事实值得我们借鉴。

4教材的编写还应有计算机行业的工作者参与。这些工作在第一线的IT实践者们,他们最了解企业需要什么,他们也最了解哪些技术和知识是当前最流行,并在未来会对该行业产生影响的。他们的实际工作经历以及他们对前沿知识的了解与教师的教学经验的完善结合,必将能编写出能真正满足学生学习,又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优秀教材。

当然,国家应对计算机教学加大投入,计算机教材编写应适当放开,出版社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只有多方合作,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教师提供满意的适合计算机本科教学要求的应用型教材。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具备专门、深厚的技术应用能力,在某一领域具备开创性和研发能力,且具备一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训经验。因此,在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上应作相应调整。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借鉴社会上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的成功

经验,培养学生的开创性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要有完整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中对实验的目的、要求应具体。在实验教学大纲中要明确写明每一实验与课程的关系,以及通过实验应达到的目标。对实验考核方式以及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应有严格规定。否则,很容易导致实验成为课程的附属品,没有应有的地位,不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

2要有完整的实验指导书。所有的课程都应有配套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的內容应该如何编写,对学生的能力有何提升作用,应有明确说明。要使学生在使用实验指导书的过程中能真正体会到实验指导书能帮助自己完成实验任务。

3切实可行的实验内容。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实验应从强调“技能”提升到强调“应用”。应使学生明白,技能只表示自己有能力去做某个事件,但应用则除了能做之外,还要求能进行变通。条件变了,环境变了,类似的问题自己还有能力去解决,这就是应用。

4完善的实验报告和严格的批改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应完成并上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仅是对学生实验过程的一次重新梳理,而且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教师对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应认真批改。对学生实验报告中的结果与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有明显不符的地方,应有能力帮助学生找出不符的原因所在,并能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让学生真正从实验中理解理论课上的知识,用实验来验证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室应配备相应数量的实验员,协助任课教师准备实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室应该发挥的作用。

四、改革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模式,做到理论与实验并重

传统的考试考核方式大体上是期中考试占30%~40%,期末考试占60%-70%。这种考试考核方式,虽然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但由于考试考核次数受到限制,导致考试考核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容易使学生在考试问题上产生投机心理。

将传统的教学与考试考核方式改为分阶段教学,分阶段考核。增大各阶段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如:每次测验所占总评成绩的比例可分别为5%、5%、10%、20%、20%,期末考试占40%等,考试次数及相应比例由任课教师设定,并在开学时通知学生),增加考试次数。一改过去一考定终生的考试模式,减少学生考试过程中的侥幸心理。同时,这种考试模式还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也有利于学生阶段性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同一门课程,应该既有理论课的成绩,又有实验课的成绩,两类成绩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才能彻底摆脱实验课是理论课的附属课程的老观念。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或者是对学生学习课程的阶段性考核,其根本目的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指导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计算机课程的内容有连续性,也有阶段性,针对某一相对独立的内容,在教学内容完成后就进行考核,便于学生掌握,也易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加强复习,加深印象,增强理解。

五、相应地推出奖励学分制度、免修制度和提前毕业制度等激励机制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学校应指导他们加修额外的课程,作为对这类优秀学生的奖励。这是保证优秀学生可能提前毕业的前提。

在当前社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条件下,部分学生通过双休日或寒暑假自学、进修有关课程或取得了相关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可免修有关课程或实践性内容。对于参加社会组织的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技能考试(如信息产业部组织的计算机资格水平考试、微软的认证考试、Cisco的认证考试等)合格者,学校应从制定建立相应的免修制度,允许该类学生免修相应的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4

姓名 YJBYS 性别 年龄 23  
籍贯 浙江 民族 汉族 健康状况 良好
婚姻状况 未婚 身高 169cm 英语水平 良好
所学专业 生物科学 学历 本科 计算机水平 初级
毕业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 毕业时间 6
E-mail ×××@yjbys.com 联系电话 ×××××××××××
专业课程 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基因工程、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现代分子生物学、仪器分析、环境微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学、食用菌栽培学、生物信息学分析实践、现代植物生理生化研究技术、现代微生物遗传、普通生物化学、普通真菌学、微生物学研究技术、遗传学
教育经历 9~206  浙江农林大学 生物科学  本科
社会实践经历 2011年1月 ~2月  ××食品公司

公司性质: 跨国企业

行业类别: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

担任职位: 服务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历 篇5

郑xx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8岁(1987年3月26日)

居住地:保定

电 话:134********(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2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计算机软件

职 位:软件测试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 校:河北科技学院

自我评价

忠实诚信,讲原则,说到做到,决不推卸责任;有自制力,做事情始终坚持有始有终,从不半途而废;肯学习,有问题不逃避,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自信但不自负,不以自我为中心;愿意以谦虚态度赞扬接纳优越者,权威者,平易近人。为人诚恳,性格开朗,积极进取,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脚踏实地,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工作积极进取,态度认真。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计算机软件

目标地点:保定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软件测试

工作经验

2012/8 — 2013/10:XX有限公司[1年2个月]

所属行业: 计算机软件

测试部 软件测试

1.完成测试用例编写,准备测试数据,搭建测试环境

2.根据测试计划及测试案例执行测试,并根据测试要求,实施功能测试

3.根据测试结果,登记相应测试缺陷,跟踪缺陷的解决,协助开发人员重现缺陷

4.完成软件测试报告、测试总结的编写

2011/7 — 2012/7:XX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 计算机软件

程序部 软件测试

1.负责电商管理平台项目的所有测试工作

2.参与需求制定,评审以及测试计划的安排工作

3.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制定测试流程以及相关过程的管控

4.负责测试用例的编写

5.执行测试用例并提交缺陷报告,跟踪缺陷报告的处理过程

教育经历

2007/9— 2011/6河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证 书

2008/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个人简历 篇6

NAME

八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 31岁(1979年6月17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

E-mail: 照片

最近工作 [ 2 年1个月]

公 司:上海xx软件有限公司

行 业:网络游戏

职 位:程序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 校:北京邮电大学

自我评价

具备多年的服务器端开发经验,精通多线程开发、服务器程序和数据库的调优,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的存储过程的开发和调优,信奉测试先行的开发理念,有过开发稳定高效的计费服务器的经验,掌握LUA脚本语言,开发过怪物的人工智能模块,深入了解盛大成熟的SGDP服务器引擎架构。

求职 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网络游戏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15000-19999/月

目标职能:项目主管,项目经理

工作经验

200X /9--至今:上海xx软件有限公司(150-500人)[ 2 年1个月]

所属行业:网络游戏

《xx世界》项目组 程序主管

在开发著名格斗游戏的网游版本《xx世界》的过程,负责服务器端核心模块开发和管理工作,使用脚本语言LUA开发了怪物的AI模块。该游戏将于2010年7月内测。

200X /1--200X /11:网络xx游戏有限公司(150-500人)[ 1 年10个月]

所属行业:网络游戏

营运支持部 项目经理

负责网络游戏后台分布式服务器集群的开发和管理工作,该服务器群包括通讯服务器,登录服务器,计费服务器,中央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

200X /10--200X /9:上海xx科技有限公司 [1年 11个月]

所属行业:计算机软件

软件开发部门 项目主管

负责设计开发了公司的软交换运营平台的计费系统和网管系统。并且负责了外包项目SOFTPHONE的维护和开发工作

项目经验

200X /9--至今:xx世界

软件环境: Windows

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2005

项目描述: xx的2.5D MMORPG网游版本

责任描述: 负责服务器端重要模块的开发以及开发管理工作。

200X /10--200X /9:软交换运营平台的计费系统和网管系统

软件环境: windows

硬件环境: 服务器

开发工具: delphi,visual studio 2003,sql server 2000,vc

项目描述: 负责设计开发了公司的软交换运营平台的计费系统和网管系统。并且负责了外包项目SOFTPHONE的维护和开发工作。

责任描述: 系统架构的构建、关键模块的编写,部门管理。

教育经历

199X /9--200X /7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

听说(一般)

读写(熟练)

英语 等级 英语 四级

证书

200X /3 PMP证书

200X /2 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

200X /8 MCSE 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

200X /5 MCP 微软专家认证

200X /3 大学英语四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7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转专业,数据库,跟踪

自1999年以来, 全国已有300多所高等院校注册开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且招生人数已达到惊人的规模[1] (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0所高校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 。我校于2005年首次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 专业建设起步较晚, 我校本专业招生面临着学生绝大多数是被调剂的尴尬局面。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我校也出台了学生转专业相关细则。绝大部分学生入学后, 对专业不感兴趣, 一心想着转专业。再有,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作为交叉学科, 由于诸多原因, 社会市场认可度不高。可以说, 学生在对专业的认同上存在着不少偏差。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健康成长。各高校虽然都有出台一些转专业政策, 但是学生成功转专业的比例较低。正是这些原因难免产生转专业“后遗证”。与其更多地谈学生转专业的利弊, 还不如静心来思考学生专业教育及管理工作。而辅导员做为学生教育的管理者, 组织者, 实施者, 值得去研究和解决本专业人才培养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学生什么方面可努力, 辅导员有哪些监管措施进行探讨。笔者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谈谈辅导员在一般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上应该做好的教育管理工作。

1 辅导员引导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1.1. 辅导员作为服务者, 应该有高度的专业认同感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 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能, 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 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3]。从设立本专业至今已有15年之久, 本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社会青睐的, 辅导员作为学生就业的服务者、引导者更应该深信这点。只有对本专业有高度的认同感、全面的认识, 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喜欢上本专业。

1.2 因材施教, 以证书引领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根据社会需求, 并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实际情况, 结合培养计划中设置专业方向, 选择分方向引导学生培养方向兴趣。例如, 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有计算科学与软件开发方向、信息科学方向、金融信息分析三个方向。那么, 对于金融信息分析方向的学生, 考虑其毕业去向是金融行业, 我们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考取会计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资信证书。而计算科学与软件开发方向的学生, 我们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考取计算机程序员方面的资格证书, 如:“软件设计师”、“中级程序员”、初、中、高级程序员考试以及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行业资格证。或者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三级、四级等证书。通过引导学生获取证书, 充实其大学学习生活, 并逐步认识本专业培养方向的设置意图。学生才会更加有目的地选好专业方向, 并为自己的专业而奋斗。

1.3 引导专业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中国、美国) 、全国机器人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赛等;以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 号召学生参加校级科研立项、学生参加暑期社会调查活动、假期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等。几届的毕业生观察下来, 参加了以上科技活动的学生,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1.4 公开教学培养计划, 学生刚入学就引导他们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

学生可以结合公开的教学培养计划课时安排等信息, 提前做好规划。如果想辅修第二专业、选修双学位的都可以提前安排。这样一来, 想转专业也会因此为朝着转专业而努力奋斗, 而选择留下来的学生可以提前涉猎本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

1.5 重视平台, 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院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安排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全部安排课程设计、上机实验、生产实习等[4]。辅导员自身更应看到这个变化, 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校、系创建的平台参加实践、生产实习, 并与任课老师做好跟踪调查, 防止学生流于形式应付, 真正地让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 做为辅导员对学生专业学习可以采取的监管措施

2.1 利用EXCEL数据库跟踪, 促进学生寻找差距、关心自身成长

EXCEL数据库设置的字段名包括 (姓名、性别、民族、学号、年级、班级、身份证号、出生年月、家庭地址、家庭联系方式、个人联系方式 (手机、QQ) 、宿舍、班级职务、参加社团、两委情况、政治面貌、特长及爱好、电子邮箱、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在校获奖情况、资信证书等) , 每学初针对上学期 (或上年度) 各方面表现进行的一次数据库完善、更新, 学生在填写个人数据库时, 通过两学期 (或两年度) 各方面收获情况进行对比, 可以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引导其寻找到自身可努力的空间, 形成激励机制, 最终引导学生朝着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方向发展。实践证明, 在数据库一次次鞭策下, 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本专业的特色, 取得成绩得到正强化作用, 更加乐于投入本专业的学习, 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2 采取多渠道关心学生所想所需, 改变不良的专业态度

对专业认识的途径不够 (如不懂四年本专业培养计划、专业方向等) 或因为90后学生, 什么事都是被动安排, 难免求学、就业的主动意识不强, 一般本科院校在本专业的办学历史较短、师资力量较弱等原因, 学生对本专业难免会迷茫。而我省《中共福建省教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通知》明确要求运用信息手段, 开展思想教育。辅导员事务繁杂, 现在又是招生规模大, 一个辅导员至少带200左右的的学生, 有的更多。平均一天找一个学生谈天都不一定能够忙完。而本专业学生基本人手一台计算机, 通过建立论坛、微博、博客等渠道, 建立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可以更好地化解师生间摩擦、更好地解决学生专业的困惑等。

2.3 以转专业为契机, 再次开展学生专业思想教育

采用分类管理教育。一类, 是高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及成绩较差的。二类, 中等生的管理。首先, 高中成绩较好的学生, 往往入学后有两种分化。一是, 继续保持高中尖子生的状况。一是, 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等原因导致学习一塌糊涂, 最终往往会发现曾经是高中的三好生, 留级、退学等。对于后者, 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 让他们重新认识大学教育及学习模式, 引导他们走出高中应试教育观, 通过开展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重新认识本专业。其次, 作为一般本科院校, 学校的针对学习的激励机制比较少, 校外助学基金比较少。学生往往出现较多的比例的中等生。而中等生更容易产生转专业后的对本专业学习的倦怠。因此端正中等生的思想意识, 增强自信心。身为教育管理者的辅导员要加强对中等生的积极引导, 正面教育, 端正思想认识, 激发集体荣誉感和责任[5], 通过开展丰富的属于中等生的校园文化活动, 发掘中等生的潜力, 并保持家校联系, 可以激发中等生对专业的兴趣。最后辅导员现身说法, 通过开展咨询会, 促进本专业学生正确认识转专业。

3 结束语

如何科学地认识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一年轻专业的办学特色, 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需要思政队伍、专业教师等共同探究、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 2003 (1) :1-5.

[2]周晓晶, 于晓秋, 张宏礼.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实践环节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 :242-243.

[3]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 (试行稿) [J]大学数学, 2003, 19 (1) :6-10.

[4]韩明, 张积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J].科学咨询, 2011 (4) :89-9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8

摘 要: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人才的培养方向及专业更新所涉及的课程体系的改革,并提出了高职计算机网络设计专业与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理念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衔接

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是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施工、网络管理等才能于一身的全方位技术型人才。针对这样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在基本理论不更改、技术理念不大幅度改变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和调整本科课程体系,坚持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

一、阐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及其有关岗位

为了更好地占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市场,积极培养人才是关键。21世纪是人才为主导的世纪,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要,是所有应对策略中的重中之重。为此,高职院校在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在企业、机关、公司、学校等相关部门中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机构,以便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课程设置应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引导方向,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基本要求,把从业后所需要的知识和才能、素质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基本技能—职业能力—岗位才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注重德智体美等所有科目的全面均衡发展,不能一味地追求某一方面技能的发展,要具有专业的综合职业技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有一种从事网络建设、管理、维护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他们多数供职于企事业单位或者IT行业中的核心部门,既可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工程管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与其相关的技术研究或IT产品的销售、市场的技术支持与维修维护服务。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改革与人才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更新所涉及的课程体系的改革

计算机网络专业不同阶段课程分布在高职学生的5个学期教学计划中。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达成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实际实践与工作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要设计得合理得当,抓住专业的核心技能,切实把课程体系中陈旧、重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改革,缩减“网络编程与应用”在原有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并相应增加“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课程,删掉一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关系不大的单一课程。通过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适当地把一些反映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去,建立以“网络技术及工程建设”为主要技能的培养路线,“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与“网络编程与应用”为辅助技能培养线的一套既科学实用又合理的系统的课程体系,以期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适应技术更新和课程整改之间的变化,使其内容具有连续、递进和外延展宽的特性。

三、高职计算机网络设计专业与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理念设定

高职计算机网络设计专业的衔接是有其优势条件的。第一,在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目录(试行)》中,都设置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职院校专业目录中还包括了很多与网络技术相关的专业,并且已标明这些专业毕业后可以继续在高职院校深造。这解决了中高职衔接中的对口问题。第二,从事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者在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上要求很高,并且社会需求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样的行业背景逐渐成了中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相互衔接和贯通的人才需求的大环境。第三,加强高职院校和对应企业的合作,有效利用业内主流企业的认证标准和培训资源。

据目前全国各地多种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看来,“3+2”中高职连贯模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和认可,并逐步占据了主流。实现这种连贯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衔接的内涵是否设计得体、建设完善。也就是在专业衔接、学制衔接的基础上,中高职院校的负责人应将相关的企业专家邀请到一起,共同就岗位职业的问题展开探讨分析,进一步明确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深入分析二者之间能够衔接的共同点。同时,确立不同阶段可衔接的教学目标,共同开发与中高职院校衔接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冲破专业和类型等界限的束缚,在保障职业教育面向更高层次递进和提升的同时,也要保障阶段性教育目标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高职院校本科课程体系的衔接包括以下两方面:

1.有关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在中高职院校阶段教育的组成因素中,中等职业教育是关键的一部分,其重点是培养专业的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与中职院校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多一致的观念。在制订培养目标时,不但要充分考虑到培养目标的递进性,还要考虑到目标的衔接性,尽力保障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在培养目的的衔接上,直接就可以转化为岗位能力层面的衔接。在具体操作流程上,一方面要统筹和参考国家职业标准,另一方面要兼顾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这样才能从人才目标上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高职院校改革与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目标。

2.有关学制与课程体系的衔接

近年来,通过对国内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的调研,笔者发现全国范围内约有70%的专业课程在名称或者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性,不管是在专业基础课程或者专业基础操作中都存在着重复内容、重复课节的问题。另外,在对第二届“单招”学生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到,这些中职学生大多数都对所学内容掌握不精通、不熟练。这些多数都是由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课程繁多又零散,学生接受能力与教师授课速度不成比例等原因导致的。实际上,高职阶段的教育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以上问题的出现,不仅违背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也会导致其良性发展受到阻碍,所以要高度重视中高职院校学制与课程体系的衔接。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本科课程体系建设衔接的具体措施

1.依据专业核心能力制订课程主线,职业岗位能力划定课程板块

在计算机专业网络建设中,将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定位为“组织网络”“建设网路”“利用网络”,以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课程主线。网络数据库中三个方向的核心技能概括起来分别为“建设网络”“利用网络”“管理网络”。对于这三种专业核心能力,分别以此来确定其各自的课程主线。

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一定要求,应该坚持“宽窄”结合的方针,在“学习网络”“利用网络”“管理网络”“建设网络”“组建网络”的方针指导下,设置学习课程。这样,学生不但能深入了解和掌握网络基础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某方向的课程模块的同时,兼顾其他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在课程设置的板块划分上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依据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的原则,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进行划分。

2.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保障质量,完善系列化教材的编辑与出版工作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中,需要默契配合,建设好主干课程,切实做好教材编写和出版工作。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师资力量强、教学资源丰富且具有优势和特点的课程。同时,积极调动骨干教师的主动性,使之发挥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卓越的教学水平并广泛推广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努力完成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工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突破传统知识体系和陈旧学科的禁锢,根据自身创新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不断拓展、改革实体教材,使新教材可以更好地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日益变化的形势。

总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本科课程体系相互衔接,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了跻身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浪潮的前列,更是为了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探索网络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中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也会给其他院校相关专业提供一定的借鉴。尽管我国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与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的探索还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但是笔者相信,本着“建立社会需要、发展最新技术、拓展相对比较稳定的课程体系结构”的原则,及时有效地调整课程设置,新型的教育结构必将会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卓越的网络技术智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永远.职业教育中网络专业的规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3).

[2]闫英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

[3]李康乐,解晨光,张明辉,等.高职网络专业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0(4).

[4]王岩,李丽蓉,王凡帆,等.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软件工程师,2013(7).

[5]许丽婷.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4).

作者简介:封旭(1973— ),男,广西容县人,讲师,在职研究生,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教学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9

性 别: 女

出生日期: 1987-04-19

民 族: 汉族

现所在地: 南京市

户 籍: 延吉市

学 历: 大专

毕业学校: 江苏徐州师范学院

所学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薪酬待遇: 面议

工作经验: 二年 到岗时间: 随时到岗

期望工作地区: 南京市

期望工作岗位: 网站策划 网络管理员

自我评价

•本人热爱软件事业,自学能力强,对于新知识接受快,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

•为人诚恳,待人真诚,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组织能力

•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有很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上进,能够吃苦耐劳,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有着一年半软件项目开发经验,和半年的推广经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站进行分析,优化,使其达到最佳

工作经验

2008年1月—2009年4月 常州市正选软件有限公司

担任职位:网站及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工作描述:在这家公司,我不仅学习了很多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同时也学习了很多技术,丰富了我的工作经验。开发一个项目,必须做好前期工作,否则将前功尽弃。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可行性研究于计划—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同时,团队开发项目时,必须有团队精神,这也是程序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此外,IT行业发展很快,在完成工作后,还要学习课外知识,给自己充电

2009年6月—2009年12月 南京长江医院

担任职位:网络推广

工作描述:在这家公司虽然对技术方面要求不高,但却从而学习到关于搜索引擎优化的相关问题!通过对网站的内部、外部优化,加上付费竞价方式,满足网站收录量,点击数,让更多的顾客通过网络了解我们网站,了解这家医院!达到对医院的知名度!

教育培训

2005.9-2008.6 徐州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科

其他技能

计算机能力: 熟练 本地方言: 南京话 一般

第一外语: 英语 中级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10

一、毕业设计

1、等级考试网上辅导系统

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3、毕业设计/论文通用实时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

4、企业网站设计

5、《VFP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

6、管理系统设计(具体项目自选)

7、《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制作

二、毕业论文

1、对等网组建探讨

2、二十一世纪的计算机硬件技术

3、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4、国内外计算机专业软硬件课程设置的研究

5、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研究

6、电子商务平台的安全与保密

7、软件加密技术探讨

8、字符串匹配算法研究

9、相近文章的快速检索的设计与实现

10、商业智能的关键技术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11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特色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專业就是具有优于其它学校的、稳定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并为社会所承认的独特风格的专业,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它是学校根据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逐步积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激励性、示范性。专业有了特色就有优势,有了优势就有实力,有了实力就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才培养

方案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条件建设、资源合理配置、国际合作交流、产学研结合等主要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科类、不同地区的学校,应该基于自身的环境和条件,确定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努力将共性很强的专业建设工作建出个性,建出特色,本文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WWW 的出现将“计算”泛化了,平民化了,“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独有的优势,必须调整培养规格和要求,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有相对优势的知识结构和明显的专业特色。

(2)招生不如以前,表明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认可度下滑。就业不如以前,表明社会对计算机教育的认可度降低。但这并不是说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减少了,恰恰相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刚性的,是不断增长的。因为计算学科是一门基础技术学科,在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计算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1999 年高校扩招后,高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的吸纳能力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额,就业压力开始加大;另一方面,IT 行业所具有的技术前沿、更新迅速的特点,使就业市场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研发创新能力,还要求毕业生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可适应性、可培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而高校的教育教学还没有适应或者说还没有完全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这一日益苛刻的要求。

(3)不同层次、不同科类、不同地区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趋同情况十分严重。对于较早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由于经验的积累及国家的扶持,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完善,但对于大部分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办本科院校来说,较多地是从表面上模仿一些重点院校的课程设置,并未从根本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策略

2.1加强能力培养,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支撑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各种类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要贯穿整个学程,增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增强竞争力,改变“学不致用”的状况。对此,我们创建了融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各类技能竞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2.2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制要求,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统筹培养过程,妥善处理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等方面的关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定位设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并按照“局部优化服从整体优化”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重组,构建了由通识教育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选修课程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符合我系实际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必须贯彻“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融课内与课外为一体,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基础厚,方向多”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须符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指导思想。可以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等各类别课程制定适当的学分比例。

3结语

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和应用各种有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探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分为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而且应用型人才数量巨大、涉及范围广,规格分类培养势在必行,意义深远而重大。在课程设置研究中,必须贯彻按知识点教学,并逐步走向按能力培养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蒋宗礼.研究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引导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9(3):4-6.

[2] 马殿富.研究型学院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2):15-20.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简历 篇12

一、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目前, 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庞大的微电子、光电子、光伏和新能源行业, 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分布不均, 分类较细, 且发展变化较快。另外, 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 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 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 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 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存在。

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 熟练实验技能, 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 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工程技术人才。并且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 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 培养适应微电子和新兴光电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三、本科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参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 以及专业下设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培养方向的思路制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工程能力, 使毕业生能满足长三角地区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需求。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专注于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则偏向于光电信息、光电材料与光电器件方面。

四、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

要实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 并结合我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 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 并对省内外几所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 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主要内容如下:

1. 培养方案的模块化设计。

在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时, 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和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下, 专业培养方案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三个模块, 下设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前两年学习相同的课程, 到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 选修各自方向的专业课。由于两个方向的不同培养要求, 因此在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设置限选模块, 每个专业方向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

2. 改革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因此, 在保留了原有电子信息类专业通常所开设的电子类课程外, 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 如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 删减了原先与物理类相关的一些课程, 如物理学史、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 并删减了一些计算机软件类课程, 如C++程序设计、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分方向限选模块, 两个专业方向对应有不同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3. 优化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整个专业教育中的主干部分, 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方向, 开设有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半导体测试技术、现代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等课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围绕光电材料和光纤通信方向, 开设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传感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课程。另外专业课程里面还设置有专业实验, 通过加强实验环节, 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五、与省内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别

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大高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服务于不同的区域经济, 这就要求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区域化、差异化。我们分析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这五所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不仅使我们能学习到其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 也可以发现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专业定位。

各个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区域经济要求确定专业的发展定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人才培养定位于能从事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乃至电子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光通信、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在培养能够在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等领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南京理工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是突出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定位在培养能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服务长三角地区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 培养能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 课程体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系统、电子集成系统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通信电子电路、EDA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现代DSP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的能力, 开设了电路原理、模电数电、通信电子线路、集成电路设计、光纤通信原理、光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课程, 以及电子线路CAD实验、单片机综合实验、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微电子基础实验、半导体器件仿真大型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大型实验等实验类课程。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 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能力, 开设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子线路CAD、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基础等专业课程, 以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信号与电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等实验类课程。南京理工大学培养学生从事光电子器件、光电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 开设了信号与系统、光学、光电信号处理、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光电成像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显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线路、电视原理等专业课程。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能力, 开设有信号与系统、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伏材料等专业课程, 以及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制备能力, 开设有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原理、MEMS技术、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薄膜材料及制备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 以及近代物理实验、专业实验等实验类课程。

3. 人才培养特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注重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方面能力的培养。浙江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纤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苏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电路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南京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能力的培养。我校的人才培养注重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鹤鸣, 范红, 施伟华, 徐宁.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A]//电子高等教育年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7-20.

[2]罗胜钦, 王遵彤, 万国春, 张志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初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 (31) :89.

上一篇:致敬时代楷模黄诗燕朗诵原稿下一篇:实习班主任心得体会初一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