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质量(精选12篇)
计算机教学质量 篇1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曾受到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所倡导的程序教学思想的影响, 它的实践又反过来推动理论的深入和发展。如今, 教育技术方面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方法, 如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的方法, 都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关系密切。可以说,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以下优点
1. 直觉感受, 激趣引入
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计算机丰富多采的表现, 而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 尤其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讲解时, 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课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但是, 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 教学软件的选择不可忽视。首先是内容, 要求主题鲜明, 重点突出, 要能够充分表现本堂课教学内容, 切不可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 使软件变得杂乱, 而冲淡了教学主题, 误导学生。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 使CAI有鲜明的教学性。
2. 自我探索, 拓展创新
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一大特点, 利用此特点可以使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 选择恰当的设置, 灵活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广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维, 自我探索, 取得成功。利用交互性使教师给出自学的要求, 让学生分组, 自己分析、讨论、处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体现探索式学习方式的新教学模式,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等各方面的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提问,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础上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目的。
3. 发挥主体作用, 高效建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创造条件,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把以课程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导到主动学习,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计算机具有快速存取和自动处理等功能, 它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 还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反馈、指导点拨。
4. 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形成概念, 启迪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现、概念。运用电脑辅助教学, 根据教材内容, 生动、直观地展现画面,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表象, 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形成概念, 以利于思维的发展。把抽象的知识概念和形象生动的画面有机结合起来, 使概念具体化。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把静、动结合起来, 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等方式表现出生动有趣的画面, 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关问题
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形式与目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 即以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特点, 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面向学生, 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教学形态。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既可以是人圮机对话式, 也可以是借助其他媒体 (大屏幕投影或液晶投影) 构成新的信息传递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为: (1) 改进课堂教学; (2) 优化传统教学; (3) 实现个别化教学; (4) 改善学习态度。
2. 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主要参与人员的要求
(1) 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熟悉计算机的一般操作。因为在最初的设计构思及以后的实践应用中他们要起主要作用, 可以说决定了辅助教学的成败。没有一定的教学水平, 就提不出好的教学设计, 也就编制不了好的教学流程图。
(2) 对软件设计者的要求:要有较高的制作水平, 较高的悟性, 细心、专心, 更要有"否定-提高-再否定-再提高"的意识。对专家、教师所提出的教学设计、建议应仔细琢磨、领会, 据此编制出软件程序流程图, 还要与教师沟通, 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稿本卡片。对资料的选择、运用、组合及加工应在细心研究后进行。制作中要体现高度, 适当展现现代制作水平。尤其要对试用中发现的新情况给予高度重视, 要敢于否定自己, 在不断的否定中制作出精品。
3. 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基本要求
(1) 科学选择。由于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 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 对这一方式的使用要慎重, 用其它媒体可以解决的不用计算机, 要在"代价最小, 功效最大"的原则下决定使用与否。科学选择还体现在课型、媒体、资料、使用方式等的选择上。在自然课各种类型课中, 并不是每一种类型都适用于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即使适用, 也存在着选用哪种应用方式的问题, 在确定使用前应解决好这些问题。
(2) 科学决策。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设计, 以及制作者对构思的实现方式的选择上。具体体现在软件制作的全过程。我们在实践中的制作过程如下:决定课题→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设计 (编制教学流程图) →辅助方案设计 (编制程序流程图) →准备制作 (编制稿本) →制作→试用修正→辅助教学实践→评价修正制作过程。专家、教师、制作者应密切配合, 力求科学选择教材、处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设计辅助方案、编制稿本、进行制作、进行教学实践和科学评价与修正。一个制作周期后, 教学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稿本卡片和一套完整软件作资料保存。
4.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能力培养
(1) 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 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 启发积极思考。计算机不但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 而且还教给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机能提供生动形象的声像信息, 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教学中显示所要观察的自然事物;同时, 还能对时间进行缩放, 在显示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有独特的功能。在展现宇宙星体运动变化、动植物运动情况方面优势很大
(2) 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有许多的特点, 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 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掌握概念, 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 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 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概括。概括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掌握规律的基础, 任何科学研究的结论都来自于概括过程。从教学实践上说, 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概括过程, 利用表象可以概括出科学概念, 并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计算机能提供直观、生动、清晰的表象, 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表象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3) 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就具体教学来说, 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 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 本身就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我们在设计计算机软件时完全可以依据这些关系, 将本来就有密切内在联系的知识有机地沟通起来。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 学生的认知结构也不断地组建, 逻辑推理能力也就在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得以发展起来。
总之,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方向。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 应用范围会不断扩大, 配套软件会不断涌现,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和方式必将飞速发展起来。通过教学实践, 我们觉得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受益最大的就是学生。因为计算机所能提供的信息对学生来说, 具有容量大、信息新、感染力强等特点, 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许多学生在上课前就急于了解哪天给他们上课, 上课时又全神贯注地观察计算机提供的每一幅画面, 积极思考每一个问题, 思维异常活跃。
计算机教学质量 篇2
摘要: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也开始进入了信息时代。加上教育行业的改革,学校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实验室的组建,使得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职校的计算机专业填补了我国计算机人才不足,但是计算机专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高,职校如何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成为了一个急需面对的问题。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计算机专业,探讨如何从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
职业技能;培养;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前言
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革新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效,被广泛应用在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目前,我国社会对计算机人机的需求量大,很多的计算机职位出现空缺。很多学生因为看到计算机职位空缺,在选择专业时更加倾向于计算机专业,因此计算机专业在近些年来得到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人才迅速填补了职位空缺,使得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下降,出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本文探讨如何从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本文探讨如下。
1职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
当前,计算机在我国发展步伐较快,计算机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加上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大,使得社会出现技工荒。很多的单位无法找到合适的人选,因为学生的职业技能无法满足单位的需求,使得学生的就业成为问题。因此在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加强本身的职业技能,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职校需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强化本校的教育特色,将专业技能和职业需求相结合,不断的强化竞争力。但是目前,职校的计算机专业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在教学的过程中理论严重脱离实践。在学校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却处于被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融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仅有课本,使得学生的学习层面变得狭窄,无法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加上很多的学校在进行考核时,多是考核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部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更加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了专业实践课程,学生对于专业实践理解不多。而有些学校即使是开展了实践课程,但是实践内容十分简单,多数是以教科书作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与社会需求相联系,学生专业技能差,出现学生难以就业的情况出现。②专业教学内容十分单一。在很多的高职院校之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相一致,并未根据学生水平、学校特色进行施教,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的技能相一致,学生并未掌握一技之长,毕业之后失去市场竞争。加上,很多的职校教学设备落后,专业技术发展慢,新技术无法及时应用,出现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有偏差,学生的专业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③教学脱离现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人才类型则取决于社会的需求。但是在职校之中,计算机专业盲目跟随专业教材,并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很多的职校教师具备有很高的专业知识,但是十分缺乏社会实践,并不了解社会需求,造成教学与社会脱离的现象。
2从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入手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
2.1以行为导向专业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的职校学生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学习兴趣较为欠缺。因此,职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展开的职业培训教学,更加注重能够于学生全面发展。行为导向教学与项目教学、案例分析以及任务驱动教学相关联,通过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在实施行为导向教学的过程之中,活动是教学导向,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鼓励每位学生参与教学之中,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获取学习技能、思想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践的意义,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动性和学习效率。
2.2教学模式
以计算机专业能力而展开职校的发展目标需要依据国家教育部和信息产业的需求而确定教学方案,培养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因此职校需要以计算机专业展开教学活动,以计算机专业作为本位,创新教学模式,以此保障教学模式能能够适应社会经济体制。因此需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现状、发展动向、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了解专业培养方案,明确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有效开发课程,培养职业技能强的综合性人才。
2.3联系实际,进行仿真职业教育实训
职校教育面向社会、未来,需要学生的较强的专业技能,以便于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需求,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极强,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专业技能。在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之中应用仿真职业教育实训,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接受更多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学习。
2.4职业技能竞赛的不断开展
计算机教学内容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实践和实际劳动,更好的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在职校中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因为职业技能竞赛紧密联系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使得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有效的提升了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水平。职校需要积极主动组织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2.5加强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
专业职业技能水平提升主要是依靠实践,因此职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多参与社会实践。职校除了安排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之外,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争取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与社会接轨,以便于适应社会。专业教师除了安排实践内容,还需要明确实践任务,提升实践水平。在教学之中,增加实践考核比重,将实践和理论有效的相结合。
3结束语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职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①理论严重脱离实践,使得学生的学习层面变得狭窄,学校进行考核时,多是考核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部分。②专业教学内容十分单一,在很多的高职院校之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相一致,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的技能相一致,学生并未掌握一技之长,毕业之后失去市场竞争。③教学脱离现实,很多的职校教学设备落后,专业技术发展慢,新技术无法及时应用,出现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有偏差,学生的专业知识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加上很多的职校教师缺乏社会实践,并不了解社会需求,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离的现象。职校的教学方向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但存在的问题阻碍了职校的发展。因此,职校需要创新专业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知识情况,在教学过程之中做到因材施教,发现学生长处,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利于学生毕业之后就业。除此以外,还需要组建师资队伍,选择时更加注重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并且教师接收定期培训,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了解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宏镜.创新中职计算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J].福建电脑,,15(06):169~172.
[2]陈婕.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及对策―――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3(01):86~89.
作者:马平单位: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如何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 提高效率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09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涉及方方面面,人们生产、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因此,熟悉并学会应用计算机是一项基本的素质。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培养专业人才的课程。一直以来,加强计算机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计算机重点强调的问题。
一、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中职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屡遭挫败,对课堂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愉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协作能力。
因此,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如何教学才能被他们接受,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只有把师生关系处理好了,师生之间友好相处,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沟通,才能达到教学相长,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对学生行使各项管理、提高学生素质,其任务最终还要落在教师身上。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学生实施各项管理及素质教育的好坏。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岗爱业的职业道德,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高级人才。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为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未来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的开通、多媒体的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构建等都意味着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不再局限于学校内,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和书本,而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获得知识。这也意味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而教师的角色变为向导。中专计算机教师不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去开发学生的智能而且要更多地致力于发现和开发学生身上的潜在创造性品质,以及激励并促进学生在道德、情感、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合理选用和使用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计算机教材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教师要注意选取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教材,并做到适时更新。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要求和就业的特点,开发校本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教师需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应当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准切入点,学到实用的知识。
教师在备课中“备学生”这一步非常重要,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同时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结合,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针对课程的不同情况采用任务驱动法、btec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次,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五、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
教师课上使用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科不同、学生水平不同、知识的形状也不同、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比如,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不多,学习不够主动积极时,教师要善于提出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教师要通过一定方式引导全班学生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如果有些问题学生难以理解,要采取通俗形象的语言进行类比分析,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为学生理解知识创造必要的条件。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大家针对某些计算机技能发表意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互相交流分享思想,探索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师生单向交流的教学模式,变为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其良好智力品质的发展,而且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要大于个人,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图画、自检书等;举办全校范围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总体来说,一节课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而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强的特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教学设计与改革,精心准备实践内容,鼓励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同步做好过程管理和评价工作,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贞志.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五法[J].安徽文学,2008(5).
[2]罗贤刚.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研究[J].新课程(上),2012(2).
[3]马亮明.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之我见[J].华章,2010(9).
[4]张相洋.谈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优化[J].信息与电脑,2010(10).
如何提高中专计算机教学质量 篇4
一、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
和谐的教学气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我们不难发现, 教学气氛和谐的课堂上, 师生之间配合默契, 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教学活动开展顺利, 教学效率高;反之, 当教学气氛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时, 课堂教学显得僵硬、死板。教师教得不顺心, 学生学得不开心, 师生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被动, 导致教学事倍功半。创建和谐的教学气氛, 师生关系是关键。经常有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都不好教, 不敢惹”。由于中专生是从初中考上来的, 年龄还比较小, 正处于青春年少的阶段, 自我意识较强, 思维活跃, 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教师严厉的教育和批评, 让学生的叛逆心理加重, 从心底不接受教师的说法。甚至于对所有教师缺乏基本的好感, 看似在学习上满不在乎, 实际上自尊心极强非常好面子。很难想象, 对一个不喜欢的教师所讲的知识学生能接受多少。因此, 教师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是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 如何才能被他们接受, 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只有把师生关系处理好了, 师生之间友好相处, 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沟通, 才能达到教学相长, 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对学生行使各项管理、提高学生素质, 其任务最终还要落在教师身上。教师素质的高低, 决定着对学生实施各项管理及素质教育的好坏。所以, 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内涵发展的关键。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 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岗爱业的职业道德, 也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 充实和更新知识, 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 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高级人才。
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为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 也为未来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互联网的开通、多媒体的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构建等都意味着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 不再局限于学校进行学习, 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和书本, 而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获得知识。这也意味着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而教师的地位变为向导。
中专计算机教师不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去开发学生的智能而且要更多地致力于发现和开发学生身上的潜在创造性品质, 以及激励并促进学生在道德、情感、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而实践是理论的升华, 两者密不可分。作为中专教师, 理论和实践应一起抓。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 就应当让他去实践, 检验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往往有眼高手低的感觉。在课上觉得什么都懂, 可一上机就错误百出。有的学生讲起计算机口若悬河, 操作起来却是笨手笨脚;有的学生操作如行云流水, 可问及基础知识, 却是目瞪口呆。另外一种情况, 是学生课上听得如坠云雾, 可一上机, 就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例如, 在上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 讲到“首字下沉”“图文混排”“设置页眉页脚”等, 学生听得是目瞪口呆, 但在上机操作时, 学生觉得豁然开朗。计算机是注重实践的学科, 如果教师只是讲理论, 学生即便记住了, 仍然不会应用, 因此, 要理论联系实践, 才能学以致用。教师要合理安排理论和上机的比例, 在讲完书本知识后, 让学生多上机操作,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 机房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施。在以往的计算机教学中, 学生在机房上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而大多数学生都坐在教室听教师讲课, 甚至有时机房空着没有人用, 教室上课倒是安排得满满的。我们在教改中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机房, 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增加投资, 改善机房环境, 经常更新软硬件设施。在实训教学中, 只要学生不是恶意破坏计算机, 我们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操作, 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施, 可以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既方便了教与学的开展, 又改善了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室给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单一的课本理论讲解, 学生看到的是抽象的文字, 属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而多媒体把书本的文字迁移到画面上, 学生一目了然就能理解。多媒体汇集了图像、视频、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 集中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的过程, 思维清晰, 提高了学习效果。教师根据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可以设计相关的课件, 通过感性的材料, 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
五、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
教师课上使用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教材特点、学生特点, 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 要发挥促进学生顺利高效掌握所授内容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科不同, 学生水平不同, 知识的形状也不同, 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比如, 当学生对教学内容了解不多, 学习不够主动积极时, 教师要善于提出有趣味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 教师要通过一定方式引导全班同学精神集中, 全神贯注,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问题。如果有些问题学生难以理解, 要采取通俗形象的语言进行类比分析, 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 为学生理解知识创造必要的条件。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 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 大家针对某些计算机技能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互相交流分享思想, 探索和解决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教学模式, 变为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大家取长补短, 互相学习, 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促进其良好智力品质的发展, 而且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要大于个人, 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贺卡、图画、自检书等;举办全校范围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总体来说, 一节课不能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 而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 中专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摸索出自己的教学之路, 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实践能力, 让他们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走出校门后, 适应工作环境, 学以致用。
计算机教学质量 篇5
如何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质量
文/张平
摘 要: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此课程一般包括以下模块:计算机硬件、打字练习(也就是输入法学习)、操作系统(Win XP或Win 7)、办公软件使用(Office )、互联网基础知识。一般教师在教学此门课程时,基本照本宣科,很多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连基本的计算机等级考试都过不了,使得本课程失去教学的目的。探讨一下如何改革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本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硬件;办公软件;网络使用;计算机基础课
现在的大学新生,在进入校门之前,都会一些计算机知识,但仅限于上个网页,打个游戏,聊下QQ。由于高考的压力,新生在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第一个要买的就是计算机。一般包括台式电脑与笔记本电脑,出于对携带方便的考虑,多数学生会选择笔记本电脑,少量对性能要求高,价钱又不高的才选择台式电脑。而从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里,介绍计算机软硬件这部分的内容,已经是陈旧得不能再陈旧了。教材再版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抄来抄去,远远跟不上现实中的硬件更新速度,导致学生学到的硬件架构知识完全无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当时所流行的硬件种类、性能(包括参数)、名称,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收集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内容包括图片演示、参数比较、视频讲解、硬件测试软件的使用。另外,在课后可以适当地布置作业,作业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去电脑市场查找自己想要的电脑型号与对应的价格,再回到课堂上,对学生带回来的型号与价格进行点评、分析,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各种型号的区别,为自己真正选择电脑打下一定基础。
在介绍完电脑硬件这部分之后,需要讲解的就是操作系统部分,现今流行的操作系统就是Win XP与Win 7系统了,Win 7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Win XP已经在慢慢淡出市场。现下新出的硬件,比如固态硬件等,只有Win 7才能良好的支持。在对操作系统的教学中,除了基本的`操作,如,复制、粘贴,基本的工具使用以外,还应该加入对操作系统设置的讲解,如,用户管理、进程管理、服务管理、设备管理和驱动程序的安装。很多时候,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总是抱怨计算机很慢很卡,动不动就认为计算机出了故障。其实很多时候,多是使用操作系统不当造成的,如一开机就有五六个窗口跳出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以下的内容:(1)安装软件的时候要看清楚提示,不要乱装插件,不需要的开机启动的软件就不让开机启动。(2)认识操作系统的进程与服务,知道如何开启与关闭服务,这样就可以关闭掉平时不需要用到的服务,要用的时候再开启即可。(3)了解设备管理器,如果设备没有驱动或驱动程序安装错误(出现黄色感叹号),应当如何下载正确的驱动,进行安装。在良好地讲解了这部分知识以后,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就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现在的大学生生涯中,考证是一个必要的元素,其中一个与计算机能力相关的就是“计算机等级考试”。其中,一级考试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这一级中办公软件的试题占了较大的比重,在教材中虽然也讲解了办公软件的使用操作技巧,但是在考试当中,我们发现学生还是不能很顺利地完成试题。经过分析发现,主要是平时讲的例子与考试不相符,上机练习少。这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讲解往年考试的真题,解题过程应该多演练,让学生多练习,一般学生在看教师操作的时候觉得很容易,自己练习起来时,却因为某个功能找不到而出现操作错误,这是因为学生很难将操作一次性全部记下。所以我们提倡将教师自己做题的过程用屏录软件录下来,保存为一般的通用视频格式,如AVI、RMVB之类,除了上课的演示,再让学生将操作视频拷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复习演练。通过以上练习,可有效提高学生做题得正确率。
最后我们要讲到的模块就是互联网基础这部分了,教材中主要介绍浏览器的使用、邮件收发、文件下载等知识。我们可加入以下实用的教学内容,现在大学生寝室用得最多的网络设备就是两样,一是普通版交换机,二是无线路由器。交换机没有什么要讲的内容,接上网线、插上电源就可以使用,而无线路由器我们要讲解一下,如何设置上网账号,如何设置无线加密功能,如何设置内置防火墙功能。另外,可以讲解一下网上交易要注意的事项,如何识别安全购物网站,进行安全的电子商务交易。讲解安装网络防火墙,设置一些常用的网络规则,抵御木马软件的攻击。
计算机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的好帮手。现如今,中职学校都将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不仅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还为将来从事的工作打好基础。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随着普及高中教育的不断推进,使得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整体下降。据调研发现: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部分学生甚至初中没有毕业就到中职学校学习,也有些是上班后,发现理论基础薄弱,才来到中职学校进一步深造。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基础薄弱,能力不高,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浓。面对这样的教学状况,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学习化为具体、直观形象的图形,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Windows XP时,通过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每位学生都非常喜欢聊天和游戏,可你们知道怎样将这些软件安装到电脑中去吗?你们知道电脑如何对它管理和运行吗?又是如何卸载一款游戏的吗?通过这样一连串的提问,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使目录结构、软件安装卸载等相关知识的教学顺理成章,学生也易于接受掌握,实现高效课堂。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满足于教材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开展自主研究。计算机课程教学更应如此,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新速度快,硬件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软件版本不断升级,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逐步适应信息社会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自主学习内容,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适时渗透自主性学习方法。如:在学习PowerPoint设计制作个人简介和课件展示时,可以设计自主性学习内容,给公司产品宣传标语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结合网络资源,做一个公司的宣传片等。在学习简单的网页设计时,可以拓展到对学校网站进行合理修改,设计别具独特的网页。当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给予帮助。
三、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灵活操作实践能力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要为学生实践操作提高广阔空间,给足时间,强化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本领。教学中,很多教师发现,过多的理论讲解不如实践操作,复杂的步骤不如鼠标点击。通过实践操作,就能看到结果,体会其中的奥秘。如在讲授如何使用Windows XP附件功能时,由于附件的功能有很多,如果一一加以介绍,没有必要,这时可以布置学生绘制出精美的图画,在绘制图案的过程中,体会每一项的具体使用;在学习有关计算机语言时,可以边讲编程的过程,边演示指令结果,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了抽象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四、点燃学生的创新热情是课堂教学最终目标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标。实践证明:学生在校学习的都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但将來的工作往往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这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点燃学生的创新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Photoshop平面设计课时,笔者先让学生欣赏精美的广告画、包装、建筑效果图等,这些立体感强的图片形象直观地引发学生联想,这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设计一幅将来家庭装潢的效果图,把你的作品通过Photoshop设计出来。此外,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应加强与其他学科、其他工具的交互渗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师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提倡多样化学习,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王盛.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5).
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简说 篇7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强调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而计算机教学既有“教”的活动, 也有“学”的活动, 计算机专业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学生再通过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的训练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 因此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关键。笔者拟从学生的状况、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分层教学、精讲多练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学生状况分析
现在, 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 中职学校的门槛很低。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 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 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 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 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另外, 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 许多学生到初中阶段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之, 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 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不过, 进入中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 他们还是对自身充满希望的,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 将来可以找一份好的工作, 立足于社会。为此, 教计算机课程的教师需多动动脑筋,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不断进行教学研究,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上机实践和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合理的选择教材及设计教学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可谓日新月异, 计算机类书籍种类也非常繁多, 因此, 各种计算机教材纷纷涌入市场, 五花八门, 令人眼花缭乱。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目标、社会需求、学生情况及学校的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合理选择教材。只有选择一套合适的教材, 才能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 组织教学, 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计算机教学特别是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 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 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 如果学生根本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 也很难会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 教学目标的定位,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尤其是创新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既要有认知目标, 又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例如, 在教Flash应用实例时, 笔者先演示了一份用Flash编辑的很漂亮的二维动画, 动画中既有形象各异的文字、图像, 又有各种不同的声音, 学生看后立刻发出惊叹的声音, 并且各自展开想象, 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Flash, 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氛围下, 笔者给学生概括讲解了Flash所具有的强大功能, 学生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个个跃跃欲试, 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又如, 在讲Windows中资源管理器文件属性一节设置文件属性时, 因以前经常有学生的文件被改动, 因此就问学生:“你们想把自己的文件进行隐藏么?”学生回答的声音很响亮:“想”。在这种气氛下, 就抓住机会开始演示, 学生都屏住呼吸, 教室里安静极了, 等操作完毕后, 学生才长出一口气。接着, 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很快学生通过上机实际操作并回答出来了。这样, 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一种情境, 鼓励学生动脑又动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也因此变得活跃, 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自然高涨起来。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不在科学技术, 而是新型的学校教育。早在多年以前, 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名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计算机专业教师, 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 如果再用陈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来教学, 就很难培养出创造型人才。因此,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对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有着紧迫的现实意义。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每一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任务驱动”法教学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的教材还在试行阶段, 有些地方还不够完善, 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不必拘泥于教材, 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然后明确每节课的任务, 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时, 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 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适时、适量地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在讲授Photoshop时, 教师课前用Photoshop制作几张图片合成效果,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看, 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 问学生想不想亲自制作一张?这样学生就会对这节课产生兴趣, 从而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合作”法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师生之间要配合默契, 这种教学要求师生之间必须平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讨论, 达到师生合作的教学目的。例如, 在计算机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示一下实例过程, 这样就很容易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而不要总是自己讲, 让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 这样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打比方”法教学
在讲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时, 可将计算机主机比做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等感官输入, 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鼠标、扫描仪等;脑能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相当于电脑的主机;脑中的信息要由口、笔输出, 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要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较好地理解和记忆计算机的组成。
“对比”法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中讲解Windows中文件复制与移动时, 可以先讲解复制的使用方法, 而在讲解移动的使用时, 则主要向学生讲清移动与复制的区别:复制后, 原来位置上的文件依然存在。而移动后, 原来位置的文件已经不存在了, 相当于把文件从一个地方移动到了另一个地方。这样, 学生在对比中, 深刻地理解了复制与移动的作用。
“游戏”法教学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型软件, 如“警察抓小偷” (英文打字) 等, 使学生在玩中掌握本领, 提高盲打速度。
总之, 要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素质差异性较大。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都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这些所谓的“差生”, 除成绩稍低外, 在其他方面并不逊色于人, 他们走上社会后的发展未必比别人差。其实,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应该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 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 让学生在各自层次上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培养和发展。如何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跟得上、不掉队, 使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学得好呢?这就需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贯彻教学大纲, 使学生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侧重于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加深”、“加高”和“加厚”, 为学生升入高等职业大学深造和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则应侧重于教学大纲中的技能训练, 主要是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并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勤反馈的教学方法。
分层次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发挥尖子生在分层次教学中的骨干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在文化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别, 就WindowXP而言, 有的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前就接触过;有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 自己拥有计算机, 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有的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前根本未接触过计算机。如果按照传统教法, 教师讲、学生听, 时间长了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 失去了上课的兴趣, 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笔者在讲授新课时, 首先利用30分钟时间向全体学生讲授, 十几分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例如, 在讲授Photoshop部分的基础操作时, 统一讲授简单的基础操作, 这部分内容在资源管理器中都讲过了, 对基础好的学生来说, 教师稍一讲, 他们就明白了, 还可以让优等生辅导差生, 当个小老师。个别辅导时, 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我的电脑”中的“控制面板”中能完成哪些功能?教师稍作指导, 让他们自己完成;基础中等的学生全面复习刚讲过的内容, 并进行归纳总结, 基础差的学生对着投影仪的内容进行学习、巩固。这样, 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接受新知识。
分层次指导上机操作练习
每一次上机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项目。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上机操作时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实习课题, 并提出较高要求;对于中等的学生, 指导他们顺利完成实习课题;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指导分解单项练习, 循序渐进, 对每一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一定的肯定。
分层次检查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每个实例教学内容结束后都要进行检查和考核, 如果只出一些基础性操作题目, 基础好的学生会感到乏味简单, 容易产生满足的心理, 失去学习的动力;而基础差的学生则会感到吃力, 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在单元考核或随机练习时, 应实行分层次考核。考核基础好的学生时, 主要出一些灵活多变的题目, 让他们在所学知识基础上加以分析, 经过思考得出答案;对基础差的学生多出客观性题目, 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有时根据学习内容不同, 采用不同考核方式, 如口试、上机操作等。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考核,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提倡计算机教学中的精讲多练
大家知道, 以前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课而言早已不适用。计算机理论课并不代表一定要讲满一节课的理论知识, 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 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故我们提倡计算机专业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例如, 在Excel2003的教学过程中, 理论课只讲一些难懂的如单元格合并、公式、报表的制作等, 而那些文本编辑、字体格式及公式的编辑等由于学生有Word2003的基础, 且书上写得很详细、易懂, 所以可以一概不讲, 留给学生课后去自学并上机实践操作。在授课时不要讲满一节课, 应留下一些时间回答学生在上机时遇到的问题。而上机课只是在一些难懂的地方演示一遍给学生看, 其他时间留给学生去摸索创造, 这样的学习效果往往比学生从头到尾在教师讲授、安排下好得多。
综上所述,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 进而认识规律反过来指导今后的学习。唯有这样, 学生才能学得主动, 学得轻松, 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挥, 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全面提高, 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新型学科, 它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摘要:中职计算机教师应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运用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等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不断锻炼提高学生思维、思考以及操作能力, 从而使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教学质量,任务驱动,分层次教学
参考文献
[1]丁娟.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质量[J].科技资讯, 2010 (23) .
[2]蒋巍, 齐景嘉.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方法探索[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1 (5) .
[3]赵楠楠.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J].剑南文学, 2010 (12下) .
[4]蒋维, 赵涛.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2) .
[5]李华.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初探[J].山西教育 (教师教学) , 2008 (7) .
计算机教学质量 篇8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实意义
1. 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符合信息时代要求, 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 是适应信息化浪潮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的根本不同在于运用了计算机和网络, 但无论哪种教学手段, 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要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学校现代教育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教师普遍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 其应用能力在不断提高, 这些为开展网络教学提供了必备条件。
2. 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网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拓展了教学空间, 其强大的交互功能, 为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 为教学搭建了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互动式学习平台。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教师单纯的“教”与学生枯燥的“学”转变为互动过程, 使学习成为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 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3. 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是适应数学学科特点, 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数学本身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学, 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提供了充分条件。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 加大了数学课堂的课堂容量, 比传统的“黑板+粉笔”方式节约大量时间, 比单调的教学手段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如, 讲授函数及其图像这一章节时, 教师在课堂上用粉笔绘制函数图象, 既不精确, 又不能让学生清楚认识图像的形成过程。如果教师课前制作或利用网络资源中所提供的课件, 则短时间内就可实现。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学习效率, 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难题。目前, 网络教学以自主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教学。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式。网络资源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教学资源库。课前,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图片、音视频资料等, 整合制作成网页、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课上, 组织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和情景演示, 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二是利用网络先进的技术开展教学。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互动功能,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空间, 为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交流途径。
三、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形式有许多种, 如网络远程教学、网上自主学习等, 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中学网络教学主要采用网络课堂教学作为主要形式, 即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进行教学。一般的, 网络课堂教学可总结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知识小结→课上测试→课后延伸”这七个环节。该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既实现个性化学习, 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交流能力, 又没有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注意事项
为更好地开展网络教学, 除了学校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装配, 提高师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外, 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少。在网络环境下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 但课堂上必要的板书、师生互动、语言交流不能少,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不能让网络包办一切。二是网络材料选取要合理。网上资源庞杂, 筛选数学资料时, 应该做到多而不杂。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 把不同类型的资料放在相应小目录下, 制作几个超链接, 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去阅读。三是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合理设计网络课。一般的, 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信息量较大的课等, 比较适合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如, 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 传统形势下, 仅靠教师的讲解, 学生理解程度不够, 数学概念教学相对棘手。“数学来源于生活”, 运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数学概念资源和实验, 创设富于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情景, 能够大大缩短数学概念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求知欲, 使概念教学变得简单易懂。
摘要: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适应了中学生学习成长的需要, 符合数学学科特点。本文阐述了开展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以实例讲述了网络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结合实际说明了网络课堂设计的注意事项等, 为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中学数学,教学模式,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王卫东, 《例谈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的可喜变化》
计算机教学质量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问题,措施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因此, 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成为当代大学生入职的基本要求。《计算机基础》作为公共必修课, 成为考核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部分, 其包含的内容众多, 如操作系统、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处理等方面。此外, 还包括一些实用的实践操作技能, 如Windows系统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等。同时, 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快, 所涉及的范围广, 实践性强, 需要学生有很好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总之, 《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内容多、范围广、更新速度快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但目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只是简单地完成了表面的课堂任务, 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1《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多, 但学时安排少
目前各高校除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每天有很多的上机时间外, 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都存在一个问题, 那就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多而学时少, 使得学生都只是掌握了一些皮毛, 出现“知其然, 却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 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 从而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1.2 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 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缺乏, 尤其是缺乏专业性的教学人员, 使得师资力量紧张。因此在进行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时, 只能采用百人以上的大课教学形式。但这种教学方式有一个明显的不足, 那就是学生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 很多学生就浑水摸鱼。具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觉得“学不够”;而对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关注不足, 不能很好地掌握所教授的内容, 导致他们更加对学习计算机没有兴趣。同时, 这种上大课的形式也不能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保证, 没有使计算机教学的意义得到真正的发挥。
1.3 学生水平差异大, 难以因材施教
我国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 但是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因此, 导致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一些经济发达、教育水平高的东部地区, 计算机教学从中小学就开始普及, 该部分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 甚至部分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已经超过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但相对于一些经济不发达、教育水平较低的内陆地区, 尤其是农村, 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一点也不了解, 直到进入大学校园才开始真正系统性的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如果采用统一性的教学方式, 使得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存在统一教学模式和个体差异的矛盾, 部分已经掌握了该知识的学生会因为学不到新知识而产生厌倦和厌学情绪, 而不了解该部分内容的学生又会因为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断片的情况, 不能真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1.4 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降低了学习吸引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承, 理论是基础, 实践是手段, 应用是目的。目前有些教学使用的教材过于完整和系统, 从二进制的转换、操作系统发展、office办公软件到网络体系结构及应用, 使理论授课内容非常庞杂, 难以突出重点。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依赖于上机的实践与钻研。目前, 几乎所有的院校仍采用的是1+1教学形式, 即上一节理论课, 由老师讲解相关内容, 然后学生上机操作, 理、实分割, 限制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提升。
2 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2.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中, 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不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 而是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来培养和维持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能跟随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和发展, 适应未来工作生活中终身学习的需要, 成为一名社会需求的稀缺性人才。
2.2 针对性教学, 缩小学生差异
由于目前我国的各高校都是面向全国进行招生,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这就形成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明显。而《计算机基础》是必修课, 对于一些没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 一进校门便要学习和掌握这些难以理解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无可厚非存在很大的困难。为了缩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 可以采取“先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方法, 在大一上期便让学生进行上机实践, 学习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PPT的制作方法, 从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促使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
2.3 实践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不能只是书上讲什么就教什么, 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 将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融入教学课堂, 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现在的学生普遍都玩QQ和QQ空间, 而QQ空间可以对所访问的人员进行权限限制, 根据不同的身份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让学生理解网络信息安全中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基础知识。同时, 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时, 有时会用到音乐编辑, 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教授Gold Wave, 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声音的剪切或拼接, 还能知道码率和声音质量、文件大小的关系。此外, 教师在讲完IP地址的基本概念后, 可以指导学生进行IP地址和子网的配置, 设置防火墙。这样一来, 学生自己就理解了IP地址的数字最大值是255, 比起教师枯燥的讲解, 教学质量要强得多。
2.4 案例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一味的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概念是枯燥无味的, 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走神。因此,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解以太网的相关知识时, 如果采用拗口的 (CAMA/CD) 方法, 学生就会因为太难而丧失学习兴趣, 不能掌握其工作原理。但通过讲解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就会变抽象为具体, 方便学生的理解。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宽, 而掌握了计算机基础还只是刚刚入门, 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目前我国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基础教程的教学质量。要改变这一现状, 就需要从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安排等多方面入手, 采用成熟的教学方法, 如少讲多练的案例教学, 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 从而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难题的能力, 实现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计算机灵活运用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居晓.提高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策略[J].计算机教育, 2011 (2) .
[2]刘敏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影响因子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2 (12) .
[3]梅荣.《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2, 18 (2) .
[4]揭月玲.计算机语言案例教学策略探析[J].海峡科学, 2012 (11) .
计算机教学质量 篇10
一、热情投入,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宽松、自由、没有压力的环境中, 人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师必须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发挥、创造。具体而言, 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教师要充分领悟新课改的精神, 按照素质教育新观念严格要求自己,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全面教育和发展。在日常接触中, 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让学生敢于发言, 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权利, 一视同仁, 对于学生的错误, 要委婉地指出, 鼓励学生进行改正, 从而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教师的亲近、信任和尊重之感, 进而产生“亲其师, 信其道”的教学效果。第二, 教师要带着饱满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来。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 在教学中调动自己的全部情绪投入到教学中来,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热情, 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被关注的, 从而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寓教于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能对计算机产生兴趣, 就会主动地进行学习,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注重操作。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的学科, 上机操作时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 而且也是通过上机操作, 学生将学到的理论进行练习、实践、融会贯通, 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是很喜欢亲手操作计算机的, 兴趣很高,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 多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练习, 并时常更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引入游戏, 寓教于乐。小学生对于电脑游戏是非常感兴趣的, 所以, 可以引进有益的小游戏, 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让学生主动地学, 轻松地学,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比如, 在进行指法练习时, 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这时教师可以引进“金山打字通”里的小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练习指法, 从而既让学生完成了指法练习, 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组织竞赛, 提升兴趣。小学生年龄小, 好胜心强,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竞赛活动, 比如指法练习、网页设计等, 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 在竞争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 在竞争中不断进步, 既提高了知识技能, 又让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三、手段多样,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学习也是如此。所以, 小学计算机教师从一开始进行教学时, 就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对此, 教师要从三方面进行着手:一是课前预习。俗话说, 不打无准备的仗, 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将课本知识梳理一遍, 哪里明白哪里不明白, 要做到心中有数, 将重点知识勾画出来, 自己先思考、学习, 不明白的地方等待课堂上向教师提问, 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就可以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二是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是一个知识巩固的阶段, 在课堂学习结束后, 教师可以通过课下作业、上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经常练习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让学生巩固、提升, 避免遗忘或生疏。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 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 如果仅靠课堂上学习到的一点知识, 那么很快会被时代淘汰。因此, 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 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让自己的知识升级换代, 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终身受益。但要注意, 在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 要安排一些简单并且少的内容, 而后逐渐增加内容和难度, 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因材施教, 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不能“一刀切”。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 因为多是上机操作练习,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 以便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首先, 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 教师要选择不同的学习软件。知识的学习都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 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不同的学习软件, 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高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引进一些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方面的软件。而刚开始学习的学生, 就可以引进一些趣味指法、智慧拼图等指法练习软件,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其次, 面对同一年级同一班的学生, 教师也要根据学情区别对待,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电脑在我国的普及率已经大大提高, 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的家里没有电脑, 在上计算机课前也没有或者很少接触到电脑, 导致学生的电脑基础参差不齐, 所以, 教师要正视这种情况, 针对同一班级不同学情的学生也要提供不同的学习软件,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 可以提供比较有深度的软件,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就要让学生从最基础进行练习, 提供简单易学的软件。比如, 在进行指法练习时, 教师可以提供金山打字通、英打练习、趣味指法等软件, 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五、学习小组, 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上机操作实践练习中, 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 亲自指导每一位学生进行学习, 这时, 学习小组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教师要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 指导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3-5人, 设立小组长,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工。教师在分身乏术时, 可以让基础好、学得快的学生指导小组内成员,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提问、讨论, 不能解答的再反馈给教师, 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相互监督完成, 这样, 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教与学的矛盾的存在,比如教学方法的老套,学生的倦怠和厌学等矛盾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技能的提高,如何使职
业教育更能满足经济的发展,使更多的毕业生能在社会上找到自
己发挥才能的一席之地呢?我觉得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与学完整地结合起来才是教学,教师教是主导,只有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所以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名师出高徒”。这就是说教师要做全面的“知识化”“专业化”“感情化”的老师。另外,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做一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做到真正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心服口服,用自身的魅力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来,从而让学生对你的学科产生兴趣,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条件。
二、创新环境,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也包括教与学的相互默契的配合。《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现代的教学,我认为创新必不可少,学生是教师的“产品”,没有创新就没有好的“产品”,就会被社会淘汰。创新是全世界的主题。教学要讲究互动,教学过程中不能唱独角戏,否则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还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毕竟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是白纸一张,需要教师来填充内容,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教师多“问”,学生多“思”,对于一个问题要能“举一反三”,把知识学活了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三、因材施教,整合资源
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
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
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导致了学习成绩差;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导致了学习成绩差;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
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如果教育不得法,就会伤害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这无异于雪上加霜,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在教学中,每个学生个体不同,“狠抓两头带中间”能做到手把手的教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当然,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更多。在计算机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实际案例资源的使用,可以和其他
学科整合,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不仅自己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教师搭建交流平台,进行计算机科学的探讨,分享计算机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社会资源整合,分享绿色软件资源等。
四、培养兴趣,讲究方法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读书的好处,培根说得淋漓尽致了。
一所学校,当然要以质量立校,以质量兴校,更要以质量赢得发展。我们不得不承认,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追求所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价值所在。总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依靠学生、家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踏实工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望同行给予批评指教。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8-04-01.
[2]贺雪梅.优化语文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新疆教育,2011(12).
浅谈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 篇12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 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而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之为兴趣。学生有兴趣主要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的意识。有积极探索的愿望, 能在学习上集中较长的注意力。能够不惜时间, 不怕困难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时, 在学生不熟练如何操作的情况下。教师可示范改变桌面的背景、屏幕保护程序等一些简单的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他们所喜欢的样式,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这些操作步骤的记忆。另外, 在讲解word文字处理系统时, 可先把一幅排好版的文档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个文档一定要新颖别致。比如说加了一些漂亮的图片和立体的艺术宇等。还可以告诉学生他们用的课本以及我们平时看的报纸等一些报刊都是用word来排版的, 让学生感知word的魅力以及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树立好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良好的榜样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听教师讲课。转为主动地去向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分为几个不同的模块。第一大模块就是练习指法和五笔输入法。这样一个技能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有些学生往往开始的时候兴趣十足。但随着练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多而逐渐失去了兴趣。这样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让学生把教师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
三、做好上机辅导
上机操作是计算机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学习, 理解和验证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通过上机实习, 自己亲自动手实践, 才能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 达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目的。在上机时, 教师不要总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去学习,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 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 从而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有了主动权, 学生才能自发地学习。当然, 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辅导作用,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组织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的作业, 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还要做到及时地解答每个学生遇到的各种不同问题。这样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更需要教师对学生性格特点及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有所了解。因为学生的水平相差较大, 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
四、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驱动教学为主, 其他教学为辅, 进行多样化教学探索计算机课是一门以练习为主线的课程。如果教学步骤设计不好, 安排不紧凑, 学生往往自顾自的操作, 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教学步骤, 将学习目标简化成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目的,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示任务的样张、效果, 教师再适当分析样张的精华所在, 制作时注意的事项, 从而诱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开阔学生的视野, 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和鼓励学生, 让学生珍惜有限的时间。在每个任务完成后, 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及时作出评价, 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 兴趣更浓, 学习的劲头更足, 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完成了若干基本任务后, 教师可安排自由设计任务, 这既是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环节, 又是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分发挥。很多学生都有创作的欲望, 要给学生机会去设计、创造, 同时展示其才能,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学习了“画图”程序之后, 可以把学生的作品保存为墙纸, 桌面的图案换成了自已的作品, 学生自然是兴奋不已。在学习word之后, 可让学生设计名片、公益广告、贺卡等, 学生感到其乐无穷。
在课后作业任务中, 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word制作班级小报, 用Frontpage制作个人网站;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料查询等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 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并有效提高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
总之, 计算机课程教学从内容到方法, 都不能完全照搬常规教学的模式, 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 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我相信。作为计算机教师只要重视和关注每一位学生, 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原则, 便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身实际教学的最佳方法或创新更为优化的模式, 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达到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 如何上好计算机课, 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总结出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学习计算机,学生心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江英浅谈任务驱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硅谷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