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计算机教学

2024-05-12

高职创新计算机教学(精选11篇)

高职创新计算机教学 篇1

摘要: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这也是一个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 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那么, 在未来的社会中, 他无疑将成为落后的一份子。从国内高职教育现状来看, 虽然开设了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但是, 存在追求基础而牺牲专业, 追求专业而牺牲兴趣等问题。简要探讨了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期对高职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人才定位

高职教育, 就是为了培养未来的技能型人才, 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 对目前的高职教育来说, 计算机技术、或者说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和培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 就目前情况而言, 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很难说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总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1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比较大

高职院校有的学生来自农村, 有的来自城市。对于这样的生源所组成的一个班级, 计算机运用水平的两极分化可想而知。尽管有的农村智能手机的覆盖面已经非常广了, 但是, 对于有些农村的学生来说, 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少, 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 电脑的使用熟练程度自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计算机水平差异给教学带来的困难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比如, 如何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传达相关的信息, 并且让所有的学生都听懂, 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这所有的平衡都来自教师对学生自身素质的了解和对课堂情况的把控。

1.2 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不相符

如今, 计算机技术更新变化很快, 只要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让新的计算机知识变成旧的知识。可以说, 及时跟进计算机领域乃至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是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反观当今的高职计算机教育, 有一些地方却不尽如人意。比如, 所用的教材都是几年前的教材, 所有的案例和数据都是以前的案例和数据, 这些早已被当今计算机发展的速度所抛弃, 而学生所学的内容也只能是一些过时的东西, 对他们的工作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教学与现实社会的需求脱节是当今高职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所教和所需之间的失衡, 是导致当前一些用人单位对于高职学生不满的重要原因。鉴于此, 唯有从市场的角度入手, 考虑如何让用人单位满意, 才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1.3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不当

高职教育的主要定位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让他们成为用人单位眼中合格的人才。因此, 在高职的计算机教育过程中, 一定的实践课程是不可缺少的。但有时候, 一些课程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却是不平衡的。比如, 有的课程理论多, 有的课程实践多, 理论与实践之间缺乏一定的合适的比例。有的学校更多地侧重于实践, 他们认为, 既然高职都是培养实践人才的地方, 就应该增加实践课程的数量, 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在实践中成才。也有的学校认为, 实践是理论的有益补充, 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其实, 这两种观点都是对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合理关系的歪曲反映。理论, 只有经过实践之后才能更好的提升, 发挥其指导作用;而实践同时也能促进理论的发展。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一定数量的实践固然重要, 但是, 理论知识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理论知识是他们未来继续发展, 自我提升的基础。

2 高职计算机教育创新对策研究

要想让高职教育从根本上适应市场的需要, 让高职学生成为用人市场受欢迎的人, 就必须从市场出发, 一切围绕市场进行。

2.1 专业定位

从专业定位上来看, 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定位。既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就要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开展各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工作。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综合本地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企业规模, 还有企业用人导向等多方面的需求。比如, 面向政府机关的高职学生必须具有较广的知识面, 能解决办公过程中遇到的一般问题。而对于面向华为、中兴等大型企业的高职学生来说, 就需要深入研究相关内容, 在某方面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成为专项能人。总之, 脱离市场谈定位是不切实际的, 培养出的高职学生也是不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

2.2 人才规格

所谓“人才规格”, 就是要瞄准职业岗位。从职业岗位入手是培养高职学生最有效的入口。比如, 分析职业岗位就能明确胜任该岗位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比如, 文秘工作, 对于计算机的要求就是要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 并且能够解决打印机、复印机故障等。而对于网络管理人员, 它要求相关人员负责计算机网络硬件、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日常运行监控和保养维护工作, 负责网络用户、远程用户的建立、修改、删除, 网络权限分配、密码设置等工作。

2.3 课程体系实践环境

课程体系实践环境能够体现教学一体突出生产性, 即建设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创造开放式情景实验。开放实验室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教学方式, 从传统的学生“被动”转换成“主动探索”学习, 激励学生超前、大胆质疑, 综合运用学习材料和学习途径, 自主学习、积极探索、锻造自己、培养自己、发展自己,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意识、创新能力、良好的个人品质和团队精神。

2.4 课程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所学课程要融入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认证是一个行业对于其从业者的最基本的要求, 同时, 也是高职学生从事一项工作所必需的证件。在高职教学中融入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选择的行业, 也可以通过职业资格的认证过程从侧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这方面来说, 可以让学生一毕业就获得某一行业的“入场券”, 从而快速适应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希军.提高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4) .

[2]李琼, 吴晓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几点思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2) .

[3]冀亚丽.浅谈如何提高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J].计算机教育, 2009 (3) .

[4]蔡虹.职业技术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0 (4) .

高职创新计算机教学 篇2

1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发挥教学课程的指引和导向作用,增强学生实践技能,让他们有效适应高职专业化和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增强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更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但由于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任课老师思想观念落后,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仍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课程建设不完善。目前,应用专业课程建设仍然存在问题与不足,很多学校课程设置照搬其他学校的课程,缺乏自身特色,难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另外,忽视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不注重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改进课程设置,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变化发展,难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1.2实践教学不重视。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但是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置不到位,课时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或者一些任课老师思想观念落后,对实践教学的考查评价不到位,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制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1.3方式方法不到位。一些任课老师思想观念落后,局限于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难以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实践教学中,首先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然后操作和演示相关的教学内容,最后由学生进行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呆板和固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参与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不足,不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高职创新计算机教学 篇3

关键词:高职;公共计算机;课程创新;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7-0000-01

Curriculum Innovation of Vocational Public Computer Teaching

Lei Hong

(Beijing Social Administ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Beijing101601,China)

Abstract:Vocational talent innovation,still need to follow the "work process based on"teaching the content of innovation.Thus,innovation Vocational training,need to introduce innovative teaching content as "intermediary";then,and then act on the specific work of personnel training can form.Therefore,the vocational courses public computer innovation,the fundamental focus is the student's future job requirements.

Keywords:Vocational;Public computer;Curriculum innovation;

Discussion

高职院校的人才创新工作,仍然需要遵循于“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内容体系在以市场化为导向,经过调整与优化,具体实施到人才培养活动中,最终形成人才培养创新的目标。

一、高职公共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创新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其初衷便在于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针对本文而言,即:应用型人才。人才能否最终被社会所接纳,则主要在于市场相应岗位的需求与否。因此,上述内在要求便具体化为:以市场的岗位需求为导向。

(一)课程内容设置应建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市场调研的主要目的,便是确定:现阶段市场有关人才需求的岗位类型。只有针对实际的岗位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论证,才能实现课程内容设置的有效性与有用性。由此可见,以市场为导向,必然就需要对公共计算机现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乃至创新。

(二)课程内容设置应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即使大学教育本身的宗旨,更是市场的需要。若按照传统模式,整齐划一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必然在制约他们技能特长发展的同时;还将造成未来同类型就业岗位竞争的加剧。因此,在公共计算机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应通过不同的模块,来实现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二、高职公共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创新途径

如何在传统公共计算机教学版块内实现创新,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合理建构理论与操作教学课时的比例。许多高等职业学院都规定了,理论教学与操作教学的课时比例。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苦乐不均。其原因就在于,未能从各专业本身的需要,来进行课时比例设定。如,文管类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主要面对的是:文案处理及其它行政管理岗位。诸如此类岗位,对于学生的WORD文档和EXCEL表的使用要求较高。因此,在整体的教学时数分配上,就应突出操作环节的技能训练。如,打字、文章剪辑,以及表格的处理等。对于理工科专业而言,其本身还要完成CAD等专业课的教学。由此,在操作训练环节上的时间,可以具有弹性。

(二)以专业岗位急需的技能作为创新导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充分发挥公共计算机教学的作用。关键就在于,结合专业岗位需要来进行课程创新。关于这一点,上文已经提及。以文管类专业为例:许多高职院校是由教育学院转型而来,从而还保留着部分师范类专业。针对师范类专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在公共计算机的课程设置上,就可以引入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

三、高职公共计算机教学课程创新的具体实施

在本文开篇就已指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新,需要在教学内容创新为“中介”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以上,围绕着如何实现公共计算机教学的课程创新而展开,这里便具体探讨有关该创新的教学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由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数据可知:物流企业认为,物流专业课程的重要程度依次是。1.“物流成本管理”占:63%;2.“库存管理与控制”占:63%;3.“物流信息技术”占:50%;4.“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占:50%。由此可见,这就从市场调研中,获得了前4项物流岗位急需的技能。

作为公共计算机教学,在配合实现上述4项技能的目标时,则需要通过目标分解,来具体化到计算机应用环节的子目标。该子目标就构成了物流管理专业中,公共计算机教学课程创新的出发点。具体而言,在理论与操作教学内容上须突出:1.EXCEL表的应用能力;2.应用软件装卸及简单问题处置能力;3.借助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及时沟通能力。

其中,在EXCEL表的应用能力中,相对于其它专业,须更加重视数据的各种分析以及根据数据建图的技能培养。因此,在课程创新过程中,就需要通过课程开发在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应用软件的装卸及简单问题的处置能力,也是物流岗位所必须的。这种能力的需求,来自于物流交叉性的学科特征使然。在提升物流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外在要求下,许多物流应用软件将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应用软件的装卸技能,自然显得非常重要。借助计算机信息平台的及时沟通能力,主要通过常规信息交流技能的培养来完成。这项能力,也是确保物流供应链上下游无缝衔接所必备的。在进行该项内容的课程创新时,应明确: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逐渐普及,有关常规信息交流的一般技能,已被学生所掌握。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系统给予训练,并突出学生可能忽视的细节。

四、小结

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在高职院校长期被赋予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了许多学生的厌倦情绪,不利于该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要求下,公共计算机课程也需要根据各专业岗位的需要,给予辅助性教学。具体而言,就需要获取不同专业岗位所急需的能力要求。在经过专业培养目标分解后,所形成的子目标就构成了公共计算机教学课程创新的出发点。

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姜红.高职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9)

[2]白春红.高职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9(9)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 篇4

高职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某个领域的技能型人才。现在, 全国高职院校中几乎每个学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对于走出校门的高职毕业生来说, 他们面临着许多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一些企业部门急需用人, 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另一方面许多的毕业生到处奔波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不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社会。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当前计算机高职教育所存在问题以及教学改革策略做一些探讨。

1. 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内容和手段与培养目标相脱离

计算机高职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具体说就是培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专业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高职学校的教学内容及其手段都比较落后, 更缺乏对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方面的研究, 只讲理论不求实践的应试教育, 给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教学观念, 这样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并制约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 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 虽然基本普及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但在课件制作的水平方面, 还有一定的差距, 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 这是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学生情况

入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大。在高职学生中, 由于其成长环境和家庭情况的不同, 入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一部分新生除了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 还掌握了一些软件的使用, 而另一部分新生接触计算机很少, 甚至还没有操作过计算机, 对计算机知识一片空白。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 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当然效果不好。

2. 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

2.1 科学进行课程设置。

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以生活和职业社会对操作技能的需求为目标, 以技能训练为特色的指导思想, 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构建课程体系。要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进行大胆改革, 必须充分考虑社会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科学性保证按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设置课程顺序, 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时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对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少的理论性课程要压缩, 对有助于形成专业技能的课程要增加;实用性保证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毕业后能立即用上, 即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实现“零接口”;前瞻性保证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内所学知识不落后于实际应用, 并保持与新技术新方法的衔接。

2.2 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改革:

(1) 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不同于其他的一些学科, 它需要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实际应用这些知识, 能够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学应以学生练为主, 教师讲为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先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的知识, 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 然后再通过大量的上机练习, 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课程的主要思想和问题向学生作引导性的讲授, 然后有目的地布置一些经过周密考虑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课题或小型项目, 简要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 让学生通过讨论、查资料、做实验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完成任务来感悟和理解相关知识及应用, 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课题, 达到融会贯通一门专业课知识的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还可以增加实验题的难度, 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地, 提高学习学习热情增加学习效果、兴趣。

(2)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多媒体课件不能只是简单地把黑板上的内容照搬到屏幕上, 而要把它变成学生在学习上的认知工具。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增加人机互动机会,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 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恰当的问题作引导, 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通过提问的方式及时引导, 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问题所在,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 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如案例教学、感性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小组讲座、以应用为主线的上机实验设计、拓展训练课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等。

3. 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教师讲课要“精讲”, 具体来说, 在教学过程中, 要少而精地将知识点讲授清楚, 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 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 将问题引入课堂。着重考虑如何对高职学生因材施教,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专业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 使其善于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为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奠定基础。

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 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系统性、科学性, 而且还应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 充分体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所应具有的注重应用、符合社会需要和灵活机动的特点, 要锻炼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造性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黎明.创造性教学理念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7)

[2]汤颖, 余文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时代, 2006, (6) .

高职创新计算机教学 篇5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给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对进一步优化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 院校 计算机 教学 现状 创新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该将培养目标与社会对于高职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结合,从理论、实践以及创新思维等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计算机教学,对于本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对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个性发展,同时对于系统的知识学习以及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要科学结合,设定合理的课程结构模式,在高职的计算机教学中,除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更要注重素质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素质以及职业能力不断分析,做好更多的研究探索工作,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创新,最终结合本校情况找到最科学合适的解决方法。

1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来说,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科知识和理论教学更为重视,对于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不能紧密贴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从社会上的人才调研和高职院校计算机毕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可以看到,在高職院校毕业以后很多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出现脱节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很多企业反应高职院校的一些毕业生适应能力较差,专业知识不够,对于创新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不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自身的问题 随着对教育的深入了解和发展,我国教育模式不断敢删,对于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教育中也是一个关键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一项社会性问题,尤其在IT行业发展迅速的今天,这种问题的表现更为严重,最明显的就是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生源较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学习缺乏足够的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对于自身认识不足,这就导致了在整个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

1.2 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来自教育院校,形成了一定的教育理论,这就给教师本身的思维造成了固化,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对于实践不够重视,而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只是按照教学任务简单进行,没有对学生的创新理论和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并且教师在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很少再参加教学方面的培训,这就造成了教师的思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知识较为陈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便面,对于创新能力的重视不够,对于教学方法来说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没有兴趣,对于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够重视,还有一些院校对于社会人才的需求没有充足的调研和定位,课程设置较为古板,没有结合社会的需求,这就对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缺乏时间和创新能力。

2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策略

2.1 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开发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这就对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教学与其他教学比较有一些不同的特点,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较快,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学中的教材选择和课程开发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必须要与现在的计算机技术相融合,对于课程的开展需要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调研,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和认识,对于课程的开设进行把关,必须体用到实用的方面,不能多而杂,反而不能深入学习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积极性有打击。教学过程中教材十分重要,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教材方面就要与时俱进随时更新,避免一直使用落手的知识,避免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应用的知识,目前来说大多数教材都只偏重于理论教育,注重于知识的产生和系统的传授,却对技术的发展过于忽视,在具体的教材选用中要以学用为中心,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教材并随时更新,及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加入。

2.2 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深刻理解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把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一个明确的方向,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利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对实践教学更加重视,改变以往只重视理论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计算机课程来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的运用计算机具体操作,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对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安排,避免只重理论也避免只重实践。另外教师需要对每一节实践课程充分重视,提前做好安排,明确实践任务和内容,避免出现实践之后学生一头雾水的现象,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3 整合资源,努力改进计算机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很多教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课程为主,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这就对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了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对于教材的知识进行积极的选择,舍弃一些没有必要的内容,突出重点,精简内容,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性,在教学中不需要过分追求全面,而是对于课程的讲解分清主次,对学习方法更为注重,尽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加强在课程过程中的交流,关注学生课堂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反应,把握难点,随时对课程教学进行调整,不断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等,合理进行实践课程的安排,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建设和改革得到了空军前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分析自己的不足,从理论知识教育和实践方面同时强化学生的时间和创新能力,拓宽思路,真正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出真正适应这个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胜忠.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电脑,2010,26(8):32-34.

[2]孙运习.浅析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J].管理学家,2012(2):669-670.

[3]孙玉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初探[J].科技风,2009(20):43.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 篇6

1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

教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托工具, 但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教材的设置存在较多的问题。教材设置普遍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 忽略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太过片面,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材只会降低学生的综合实力。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教材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发展史、基本技能操作方法、未来总体发展趋势[1]。这些内容的编辑方式较为乏味且主要特征体现不明显, 无法达到教学大纲以及课改标准。

1.2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存在差异

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不同, 即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各不相同。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也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学生的学习意识也不相同[2]。主要的差异为: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存在差异。1.3教师专业素质水平有限

教师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 因此其职业水平素养关系到计算机教学的效率。造成高职教师素质水平低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计算机教学不被学校重视, 且学生都将学习重心放在重点学科上, 因此教师会失去对计算机教学的热情;有些教师自身能力有限, 缺乏提升的机会, 无法达到课程的要求标准。

2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2.1加强课程改革

教学课程设置不应是简单的理论知识学习, 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准则进行大胆革新。在设置课程时, 一定要重视科学性以及实用性, 确保课程设置能够依据学生心理进行规划, 确保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充分吸收。尽量对理论知识进行压缩, 同时增加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课程;确保所有的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 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2.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本质上存在较大的区别, 即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掌握很强的操作能力, 因此就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操作练习力度, 再进行理论知识辅导, 让学生位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同时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思想, 使其能够改变以往学死书的学习模式, 树立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思维方式[3]。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需要对知识进行引导性讲解, 并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定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问题, 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我国绝大部分院校已经将多种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现已成为教师与学生喜爱的教学工具。但对于教师来说,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了一个难题。要想应用媒体技术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就应该提高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首先, 教师应该对教学大纲进行细致研读, 然后根据网络信息资源归纳总结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元素;其次,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 要掌握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的应用度, 不能过多使用这些元素, 以免耽误正常的上课时间;最后, 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就属于计算机教学范畴, 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以便在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操作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4]。

2.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该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进而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在计算机学习中, 学生大多是一人一机, 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解决, 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加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培训, 使学生形成合作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计算机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学科, 且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 所以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 因此教师应该依照计算机知识掌握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 将优生与差生结合起来, 进而保证班级的各个小组实力相当, 确保合作学习的可执行性[5]。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还能够培养其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精神。

2.5加强工学结合力度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一项经过长时间发展的模式, 主要理念是将市场需求作为运作平台, 以职业为导向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目的。应用该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解, 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进而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3高职计算机教学创新3.1合理创设教学环境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首要要求, 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首要要求就是打破学生的原有思维模式, 使其拥有大胆创新的观念, 并且能够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为学生创设其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 就应该加强对既定教学方案的革新, 使其不拘泥于固有的知识层面上。就Photoshop中的“抠图”技术来说, 完成抠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进行多种方式指导, 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形式的操作技术, 进而逐渐形成发散性思维[6]。

3.2合理设置教学问题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思维要求, 还应该让学生拥有对知识的好奇心。因此, 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应用合适的问题进行指导,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其能够主动思考, 进而逐渐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Word排版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任务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将其版面进行美化, 学生就会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排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 且将其进行综合应用便会创造出新的功能, 这样,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7]。学生在操作中会遇到不同形式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上机时的巡视力度, 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3加强引导学生的力度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能力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较大, 因此在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同时, 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使其能够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发现新的知识。教师在进行常识问题突破教学时, 应该锻炼学生将抽象问题进行分析还原的能力, 使其思维模式更贴近实际问题, 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例如, 教师在进行奥运五环旗模型的教学时, 应该应用五环相套这一技术性问题对知识进行引申, 使学生能够在思考时主动分析问题, 从而体会到创新的乐趣。3.4进行多维度教学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思考问题时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 从而对某一问题以及看法提出新的解决思路, 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 使其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案。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本身就有许多解决方案, 只是很多人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过于墨守成规[8]。就打开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器的方式来说, 鼠标左键双击可以打开, 右键与左键配合也可打开, 网上邻居也可打开,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多维度教学, 使学生之间能够积极互动, 共同探讨,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应用于计算机学习中, 还能够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并且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

3.5应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 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创新时, 应该加强激发学生兴趣方式的创新。首先, 应该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即在课前布置相应的任务, 使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进行自主学习;其次, 应用竞赛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大部分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胜心, 因此, 进行技能竞赛活动, 必定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进而培养学生的挑战能力, 使其在兴趣的帮助下进行创新学习;最后, 要求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课程设计中, 加入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力度,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兴趣, 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4结语

高职计算机学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教学内容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 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根据实际问题对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培养出操作能力高、创新能力强的新型专业人才,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摘要:信息技术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其教育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高职计算机教学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状态, 但是在培养高级计算机人才方面遇到了瓶颈, 因此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对高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高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俞华锋.基于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2) :57-58.

[2]张艳艳.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3.

[3]王玲.论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2 (2) :202-204.

[4]高林.论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计算机教育, 2012 (11) :98-103.

[5]黄林国, 凌代红, 张丽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验创新[J].计算机教育, 2007 (18) 111-112.

[6]李秋梅.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途径浅探[J].电子制作, 2014 (8) :136-137.

[7]廖忠智.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1 (5) :199-200.

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教学方法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方法,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学研究

一、教学方式与方法

首先教学形式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 学生听, 缺少师生交流。应以“讲解+演示+操作”的方式传授知识。确保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 同时对学生进行监控和指导, 控制好课堂纪律, 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 最好是利用苏亚星软件通过教师机来控制学生机, 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清楚地看到教学的内容和老师的每一个操作技巧, 将理论和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实现师生互动,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取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因素:应选择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教材, 内容以实用为原则, 以日常工作和学习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为重点。其中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教学的教学应当结合社会应用不断更新,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能力、素养具体要求进行编排;网络方面, 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当今办公必不可少的部分, 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计算机维护非常必要, 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重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 解决过去教学中出现的理论性太强, 缺乏实用性的问题, 建立较为完整、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学就读, 心理上存在失落感, 本来对学习就没有足够的兴趣, 再加上过去死板、陈旧的教学模式的限制, 课堂教学和即时的社会信息知识需求脱节, 导致学生认为不能学以致用, 所以把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归结为学校教学, 而较少分析自身原因。还有就是, 很多学生因为自身能力的原因, 对自己将来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并不明确, 这更加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导致没有毕业后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后果是学生们因为普遍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影响整个院校的学习氛围的营造, 而不良学习氛围反过来又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 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克服学生的消极思想, 从新生入校开始, 就应从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两方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信息导向, 使其从思想上明确就业方向, 学起来有更好的针对性。还有一个更加重要, 也急需改革的就是优化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模式。

三、高职院校改革方案

1. 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跟学的相互作用。“教”是答疑解惑的意思, 一方面让学生学会知识,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是学习知识的高级思维活动, 是主动认知的过程, 强调主动性。学习是不能让别人替代的, 只有学生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维才会有所成效。所以我们要让“学”成为课堂的主体。传统教学采用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方法单一, 难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出的学生经常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认为, 有两种方法值得探讨。第一, 实行课堂专题讨论, 老师组织学生教学内容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最后各个小组出代表进行阐述。第二, 适当增加自学内容。自学过程中, 教师应认真做好自学内容的选取、方法的指导、问题的引述等工作。总之, 课堂教学应将一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和能力培养的好方法吸收进来, 以实现高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教学创新同样是一个学校、一所大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为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我们要注意用发散思维能力, 增强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外延性”, 实现“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模式。不要认为任何问题都一定有标准答案。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将会使人思路开阔, 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也可克服偏执与死板的思维方法;注意用直觉思维能力, 增强计算机教学的“实操性”, 实现“实践与理论双向驱动”教学效果。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上, 才谈得上思维的快速流畅反应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3. 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 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我的做法是: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在课堂上, 我着重问题的创设, 提供氛围,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并着手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 在《计算机办公应用技术》课程和Word学习中, 首先让学生熟悉Word界面, 了解各菜单项的功能, 再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帮助”菜单。然后布置给学生几个综合项目。

四、结语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也是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核心的竞争要素。高职教育应当也必须确立以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 应切实做好人才的创新教育与创新教学方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懿慧.高职高专网络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教育, 2010 (1)

[2]何小苑.基于嵌入式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09 (20)

创新教育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探究 篇8

一、目前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课程是很多高职学科中的必修课之一,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已经成为目前社会考察人才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却并不适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部分计算机教师观念的落后

很多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没有正确认识到计算机学习的目的, 仍然把应试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导致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只学会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综合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二) 计算机课程作为很多不同专业的基础课程, 却没有在教学内容上区分出来

相同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让专业教学中失去了针对性。

(三)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 教师大多采取的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法虽然能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但是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 完善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最重要的力量, 如果没有优秀的教师团队, 学生绝对无法被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 如果单纯地依靠几个教师的个人力量是不行的, 应该配备专业的教师团队, 通过教师之间的碰撞找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另外,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团队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在运行中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和考评制度。

(二) 完善教学内容

社会中对人才需求的不同, 学生所学的学科不同, 计算机基础学习中的重点也不同。因此, 不同专业之间的计算机教学应该改变目前的教学内容, 让教学更加有针对性, 为提高学生本专业能力服务。

在教学之中, 教师可以将基础知识结合本专业的知识内容进行划分, 分为必学、基础掌握和选学三个部分, 让计算机课程更加实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在必学内容之外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扩展知识点, 扩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三) 完善教学方法

希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提高创新意识。

例如, 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 在课堂中为学生设置一个目标,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目标进行分析, 找到解决的方法, 然后进行任务的操作。这一过程除了让学生在操作中学到相关的知识点之外, 还能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四) 完善考评机制

目前,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评方法就是试卷测试, 多年来, 学生已经厌倦了这种测评方法。完善的测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完善的教学考评制度应该从学生的日程学习过程入手, 深入每一个细节中。包括学生日常的作业和小测试上。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方面的评价之外, 他们的合作水平、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可以作为评价内容之一, 以此激励学生全方位地发展, 提高综合素质。

另外, 教师除了自己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 还可以让他们之间相互评价, 或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评价。毕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比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深入, 有利于评价的真实性。

(五) 完善教学平台

单纯地依靠课堂时间是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 让学生能够随时进行计算机学习, 解答疑惑。

目前, 在高职学校中都建设有校园网, 教师可以将计算机课程中使用的课件或其他教学内容分享到校园网中, 让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随时进行计算机学习。除此之外, 随着通信手段的不断发展,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方式不断增加, 教师可以随时利用微信、QQ、论坛等通讯方式为学生及时解答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方便他们计算机学习, 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 创新教育下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为社会培养大批可用人才打下了基础。作为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 也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创新教育下的教学方式, 达到教学目标。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我国教学的重要目标, 这也是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主要对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简单地阐述了应该如何在创新教育下进行高职计算机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杨利.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0 (12) .

[2]朱鸣华, 杨微, 朱泓.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8 (15) .

高职创新计算机教学 篇9

1 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弊端与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1.1 教学模式僵化。

课堂教学完全按照教案设计一丝不苟地执行, 甚至学生点鼠标、敲键盘等动作都要得到教师的批准。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亦步亦趋, 完全不用自己动脑思考, 创新思维被扼杀。

1.2 思想教育滞后。

有些高职学生迷恋上网、玩游戏, 沉迷网络, 甚至患上网瘾, 造成很多家长、教师谈网色变, 没能正确认识网络的真正作用, 对学生学习计算机也持消极态度, 更无从谈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 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被扼杀, 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因此, 有必要革除计算机教学上的弊端, 以学生为主体,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从教学多方面入手, 增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的智力水平、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对计算机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出发,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大量的工作, 采用各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并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2.1 换位思考, 做好教学整体设计

教师备课要对知识点的分布、连贯与衔接、重点难点采取的对策、计算机思维的架构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建立计算机知识体系。通过精心备课, 设计整个教学过程, 如用制作精美的word电子杂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按制作过程分解步骤:图片如何插入、调整, 文字大小、字体、间距等的设置, 图片文字间的布局等。教师讲解过程尽量简明、扼要, 不要面面俱到, 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教师备课不应该只从自身教学需要出发,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能力设计教学方式, 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 换位思考, 每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就要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只有用这种方式, 教师才能让计算机课堂既生动有趣, 又有缜密的逻辑与系统的知识结构。

2.2 优化课堂, 做好教学各个环节

计算机作为一门知识更迭十分频繁的前沿学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按照教材亦步亦趋、照本宣科, 应该用丰富的教学语言, 合理的肢体动作让计算机课堂活跃起来, 避免走入枯燥乏味的误区, 造成学生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各个教学环节优化处理,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 课堂要有一个好的开始。铃声响起后, 课堂正式开始。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 对教师接下来讲什么充满好奇。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用事先准备好的素材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 讲述一个与本节课有关的小故事, 利用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认同感在无形中增强, 教师再逐步讲解先设计的环节, 知识的传授在环环相扣中展开,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思维得到启发。

其次, 课堂上要有丰富的内容。第一要举好案例。科学来源于实践, 并最终应用于实践, 作为高职学生他们考虑最多的就是学到的知识是否有利于毕业后职业的应用。因此, 案例尤其受到高职学生的关注。比如教师用一份制作优良的Power Point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示一些注意事项后, 让学生自己设定主体动手制作ppt。在制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 教师不能有问必答, 应启发学生自己多动脑、多交流, 在一些难点问题上应逐步提示学生自己解决。二是增加练习。计算机是一门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 除了对难点适当讲解外, 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上机练习时间,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停地开动脑筋,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三是提高兴趣。古语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乐于学习, 感受到获取知识带来的愉悦, 比任何其他方法更能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四是合作学习。教师按照学生知识水平、特长、性格、爱好等综合因素, 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 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协作、团队竞争所带来的乐趣, 让创新思维在团队中迸射火花。

最后, 下课前要做好总结。俗话说:“编筐挝篓, 全在收口。”计算机课能否激发学生思维, 能否取得良好的成效, 最重要的就是下课前的总结和回顾。

2.3 成效在课后, 积极巩固课堂成果

课后巩固也是课堂的延伸, 是课堂教学不可忽略的环节。课后作业应涵盖所学的知识点, 层次清晰、难易适中, 重点是能通过作业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堂思路来完成作业, 放开想象, 大胆思考。

高职计算机课堂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 以学生为主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启发学生自主思考, 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参考文献

[1]邹东升.高职计算机教学更新与创新思维模式探讨[J].企业导报, 2011 (13) :3.

高职创新计算机教学 篇10

关键字:高职计算机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75-01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中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当今社会主张的教学理念不仅提倡理论教学,对学生基本技能及其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作为高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不仅实现了全方位教学的理念,更主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特殊的技能,有利于他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计算机的教学应将“教”与“学”相结合,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教为辅,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思维。然而,在当今的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有关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面对深邃而广博的计算机知识,弥补学生在该方面的缺陷势在必行。

1 我国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分析

计算机是各大院校的基础性课程,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计算机课程如同外语一样,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每位学生只有学好计算机,才可能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中有所成就。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代计算机教学中的误区,以便对其进行更好的改进。我国高职计算机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师资力量不足,影响学生的受教育程度

任何学校、专业要想有较好的发展过程,首先必须要保证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因为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然而在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中,师资力量缺乏是导致其计算机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首要原因。这类院校中的师资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数量太少,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我国的高职院校是专门针对为高考未答线的学生开设的,资金来源较少,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去招聘更多的专业教师,于是便让一人担任多职,老师总是奔波于各个班级之间,无法专心上课,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甚少,导致学生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第二,教师的质量不过关。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来自普通大学毕业,专业知识不过关,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的胜任自己的职位,影响学生的学习。第三,教师观念较为落后。现代的计算机教学主要在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该类院校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了实际操作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严重脱离实践。

1.2 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较低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如果老师不能对其进行正确指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该类院校中上机条件有限,“一对一”辅导的教学方式很难实现,老师在课堂上无法顾全每位学生,因此有的学生便趁机上网、打游戏,从而抑制了练习课本知识的积极性。

1.3 教学内容与就业的相关性太低

高职院校主要在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必须与其所学专业有密切的关系,即对学生有利。然而,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内容与考试方式基本相同,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填空、选择、打字速度的练习,学生无法从中学到相关技能方面的知识,在就业时被淘汰的机率大大增加。

2 关于我国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和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针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现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以下是关于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意见,希望能给相关院校的教学带来帮助。

2.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消除落后的教学观念

优良的教学水平是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自身内部师资力量落后的现实,在日常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学校在招聘过程中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招聘专业技能较高的老师任教,通过笔试、面试等多种途径进行择优录用,使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保障。其次,学校要增大专业教师的聘用率,尽量避免一人兼任多职的现象,以确保学生和老师能够达成共同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多多交流,取长补短。最重要的是,学校要注重对老师思想观念的培养,多开设相关培训班,分批分层次对其进行培训,让他们改变自己落后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严禁只注重理论辅导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2.2 开设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良好的學习氛围可以更有力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调节课堂气氛,通过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有关Windows学习的理论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轮流去讲台上进行实际操作,并提出自己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动力,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另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和老师推行新的教学模式,例如问题教学和游戏教学等模式。老师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下节课要讲的重点,让学生在课下自行讨论,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竞赛的方式当堂解决。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2.3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主要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抓住他们的心理,在设置教学方案时以学生为主,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多走出课堂,在课外活动中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其创新意识。

2.4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学是相互的,学生和老师在该过程中相辅相成,只有学生和老师互相配合,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改善。因此,在平常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上课时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提问,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勇于回答问题;上机过程中遇到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要善于与同学合作,共同思考,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 小结

高职计算机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我国各大教育部门必须加大管理力度,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为国家的教学发展增添砖瓦。

参考文献

[1]程勇兵.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乡职业技术学院,2011(30):148-149.

浅析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改革创新 篇11

1 学生在学业水平方面的差异

近些年来,因为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都在实行扩招政策,招收学生的活动愈演愈烈。在数量激增的情况下,部分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的素质很查,特别是文化课的基础差。很多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兴趣、主动性方面都很低。此外,还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并没有学习过计算机,在运用和操作计算机方面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了。

1.1 地区性因素

就读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发展程度有着很大差异的地区。对于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的学生而言,他们很少接触电脑。但是,对于来自快速发展、繁荣程度较高的城市学生,很多学生都能不断地接触、使用、操作电脑。这就会在使用电脑方面产生差异。

1.2 不同的重视程度

在普通高级中学,学校普遍不重视计算机教育,这也导致了学生在操作使用方面产生了差异。很多学校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考试中顺利通过。这样一来,仅仅练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理论题目,但是,却不关注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也掌握很少的操作和应用技能。

1.3 学生因素

导致学生在使用操作计算机的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电脑的学习兴趣。学习计算,学生会对课堂上乏味的理论知识感到苦闷,传统的灌输法更让学生觉得计算机不可理喻。另外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很大的差距,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此迅速,导致了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学到和掌握的理论和操作知识在参加工作后都已经成为过时了;另外,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之间的比例也很不恰当,这也是计算机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

2 计算机教学改革新策略

2.1 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课题和内容,创新教学的氛围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一,应从充分把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方面的强烈求知欲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始。最为直接有效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或学习活动或者课题的内容开始的,这就是说,可以从学习过程这个活动的本身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一点来看,就迫使教师从引入问题以及设计学习和教学活动着力。

2.2 变换学习方式,倡导合作的互动的学习模式

近些年来,通过有关研究,有关的研究人员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方面的所设想的前期目标进行了研究。按照学生上交的深浅程度和问题类型,再对其进行了整理、提升,之后以任务的方式把这些问题分别下发给每个小组。可以经由小组成员间学习、讨论,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搜集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学习任务,用PPT制作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要讲解的有关知识,在现场的实训中进行展示和讲解,并请来有关的课程老师、授课教师和小组的所有成员,对其进行评比和打分,授课教师对对存在的错误进行指正,做出最终的讲评。人机互动、生生互动、是常见的互动合作方式。学员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BBS、CHAT论坛、E-mail、QQ等诸多方式进行学术交流。

2.3 强化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实践能力

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课程结构中,很多课程中都单独安排了实训以及综合课程的设计课程,这样就能够锻炼和增强学生在应用计算机的综合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安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立和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编写和撰写教材、教参和用于实训的网络课程、试题库、多媒体课件、指导材料、电子教案。工具软件和教学参考资料十分丰富,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又自成体系,相辅相成的诸多媒体和资料可以帮助专业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方面的不同需求,实现资源共享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4 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有效运用专业教学方法

1)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时,一定要勤奋学习,刻苦练习,把握和切实掌握此领域的基础知识。在高职院校中,一部分学生的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确实很好,有着非常提出的操作能力。不过,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操作能力也不强。因此,,学校在组织教学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应该把目光放在拓展和丰富教学的内容方面,还要强化实训和训练意识。俗话说,“百讲不如一练”,老师可以布置林林总总的练习任务,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学会和巩固专业知识,达到技能学习的较高境界。

2)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有较强的针对性。根据计算机的应用原理和专业性质、特点,学生在高职学校面临的知识也是比较浅显、易懂的,这些距离专业性质的操作还有不少距离。学生在学习专业内容方面,必须结合本专业的性质和专长,选择适合的知识。

3)教师应该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过去的时日,课堂教学都是传授实际操作,要根据此目的设计科学的任务安排,还要学生接受这些知识的能力和难易程度。教师设计教学任务时,必须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把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知识基础、兴趣都充分考虑进去。开展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实践也表面,在完成与本身的生活密切相关、和学习内容的联系比较密切、且生动有趣的“学习任务”时,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造能力就比较容易爆发出来。

3 小结

总体来看,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而言,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习其他课程有着很重要和很关键的作用。广大的计算机教师要努力担负起这些能力培养的艰巨任务。因此,计算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和思维,努力担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丽娜.计算机基础教育之我见——案例启发式的巧合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7(6).

[2]丁桂芝.共同探讨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4(6).

[3]王丽娜,吕峰.新世纪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07(5).

上一篇:初中几何入门教学谈下一篇:信息化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