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通用8篇)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 篇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用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特征,阐述网络资源的运用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优势。通过网络实现创新的学习方式,优化高职院校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平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和创业实践能力,从而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人才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创业能力
知识经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在创新型国家发展建设中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36号),文件对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程有着深刻的引领作用,其核心内容是让创新创业成为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全社会成员的理性认知和自觉行动。为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优势,20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的创新发展整合,提升经济生产力创新。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因此,高职院校要抓住时代机遇,紧跟互联网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推进高职学生进行网络创业,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从的114万人增加到的727万人,到了2015年更是高达749万人。数据表明,在“十二五”时期,年平均达到约700万人的应届毕业生,市场人才偏向饱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门槛较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2]。应对高校的扩容以及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创新创业成了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客观选择,同时也符合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自主创业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一种新选择,也是对传统就业观念的挑战,为社会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就业方式。因此,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我国高校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几所试点高校尝试创新创业教育,比欧美国家晚几十年。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认识上严重不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在办学理念中没有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系统地设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学生参加招聘会进行的简单岗前培训,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无法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高职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地认识创业教育,在选择的创业项目时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从而造成其创业成功率低。
(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方面缺乏深度研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度的研究,简单地将西方一些国家创业教育的课堂教材和教学方法搬过来,没有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需要,缺少规范化、本土化,因此实际运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也有待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虽纳入必修课程,但课程比较单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缺乏系统的设计,造成创业资源的严重不足。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我国大部分高职业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而是从其他专业兼职来搞创业教育,必然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专业领域的研究和创业实践经验,更缺乏创业经历。虽然有一部分高校从校外聘请一些企业界的成功人士和创业专家来校讲座和培训,但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还没有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再加上课程设置安排不合理,课程时间上也会产生冲突,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有待深入
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竞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但终究偏向以赛代教型,没有让高职学生更深入地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训。虽然高职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申请创新创业项目来进行大学生能力训练计划,但是创业实践项目主要还是在实验室或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高职学生较少机会接触真正的创业实训,造成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主要任务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所以,现阶段高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3]。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会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高职院校应迅速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和新方法,利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努力探索一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也逐渐改变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整个教育大环境。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改革创新的历史机遇。为响应“互联网+”网络环境下的全民创业的时代精神,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创业,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要在高职院校积极利用“互联网”时代先进的网络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为目标,依托互联网整合创业教学资源,引入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及企业家创业信息共享网络,培养一批敢于承担风险、富有创新精神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实现校园教学、管理、科研、服务信息一体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为高职学生就业难开创了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开启了一条新思路。
三、“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网络资源应用的优势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运用网络资源,建立信息化时代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创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促进大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形成,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创业精神三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网络资源的运用,创新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网络学习带来了创新的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高职学生通过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进而优化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高职学生网上学习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网络的虚拟空间进行交流和取长补短。通过获取足够的创业知识进一步拓展了高职学生的创业思维,创新的学习模式和丰富的知识结构让高职学生在今后创业中游刃有余。
(二)网络资源丰富的图文信息,激发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
创业意识在整个创业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了创业者在创业全过程中的社会属性。运用网络资源创新学习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网络通过计算机终端传达的信息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模式,通过这种形式能极大地调动人们的活动意识,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在广阔的网络信息中选择时,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选择能力,还可以提高思维的决策能力。大学生通过在虚拟世界低成本、高仿真的学习,这种学习过程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发挥学生的创业潜能[4]。
(三)网络创业平台,可以历练高职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网络资源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能够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强大兴趣,通过运用网络吸收丰富的知识,从而形成优秀的创业思维。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创业空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创作力和想象力,从而提升个人的创业能力,达到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精神的目的。良好的创业品质是培养创业精神的基本条件,对培养创业者创业的持久力有着重要作用。西方国家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这方面非常重视,创业的成败与创业精神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利用网络创业和今后的人生创业中,培养终生的创业精神是十分必要的。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国内一部分高校已开始构建初具规模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创新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开设创业网络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业能力。但网络创新课程和创业实践相对薄弱,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创业教学资源及创业实践项目的学习环境等潜在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在高职院校建设一个创新创业教育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构建“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为了让高职院校学生更方便更自由地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自主学习,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思想交流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利用云创业构建一个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主要内容包括最新的创业政策和人才信息资讯、灵活的教学资源、先进的网络教学管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创新创业测评、校企合作交流等多个项目,通过云平台将学校与企业信息集中起来经营、整合人才和社会资源,是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网络课堂平台
用于发布创新创业故事、创业步骤和方法、案例教学视频讲座以及模拟讲座等资源,可运用微课和头脑风暴等多样化形式进行生动有趣的网络课堂教学新模式,并给予创业的大学生相应的1学分认定。要调动学生的网络课堂学习兴趣,了解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通过师生在线交互进行实时创业跟踪指导,并对创业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创新创业测评。大学生也可根据喜好对教学资源进行查看或下载,为大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空间。
(二)加快信息一体化,打造创业系统资讯平台
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公告等信息。在网络时代信息资源是最好的财富,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浏览最新发布的创新创业信息动态和创新创业培训信息,了解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了解最新的创新创业科研成果,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抓住创新创业的良好时机,为今后创新创业实践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三)加强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网络专题培训平台
这个平台主要是对部分有创业意愿或是已有创业实践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专题培训。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开设网络“创业计划课程训练”和SIYB、KAB创业课程培训,并将此培训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给予相应的学分1学分认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创业技能,了解创业的过程和模式,学习创业的步骤和方法,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成功率。在创业学习中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思路和途径,树立主动性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科研水平,打造网络教育科研平台
利用网络发布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科研项目申报及审核等相关信息。可利用教育科研平台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电子商务竞赛等一系列创业学科竞赛,也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项目申报评选。学生可方便快捷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浏览相关信息,并在线填报相关申报表格,管理者则通过网络教育科研平台对学生的申报材料进行网络统一评选审核,同时使用电子公章给予评审意见。
(五)丰富教学手段,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性教育,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通过创业模拟软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业模拟实践的机会,同时学习和推广“O2O”新型线上线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渠道展开营销,并做好实践教学准备工作,从货源、网络推广到物流配送的整个全过程,最后完成电子商务交易,让大学生最终从网络模拟实践走向实际自主创业。教师和学生可建立讨论的群组进行相关讨论,实现大学生与创业导师、创业者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在线交流,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大学生创业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达到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的目的。大学生通过网上创新创业测评,了解和总结创业的成效[5]。
(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享校企合作网络资源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建立校企互融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企业丰富的创业经历能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的激情。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文化资源,将合适的企业管理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形成未来校企合作的优秀校园文化。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建立创新工作室、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以及“校企合作实训室”等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校企资源的整合利用,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在校企合作共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搭建一个平台空间发布产品研发、专利申报、技术合作交流等信息,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空间搜寻合作机会和企业的经费赞助,不同企业之间也可通过平台共享网络资源,极大地促进高职学生与企业、社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应有配套的保障机制,要抓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商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快速适应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学习和创业实践机会,最终成为“互联网+”时代举足轻重的主力军。培养工作踏实、开拓创新的创业实践人才,努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6]。
一)扩大校园网建设,创建网络教学机制
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扩大校园网建设,加大VIFI的网络覆盖区域,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在寝室都能自由上网。创建网络教学机制,让高职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能进行网络学习。鼓励高职学生以微信、微博、移动App等热门的社会化工具作为信息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和分享,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丰富高职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方式。转变旧的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单单只偏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网络实践,激发学生网络创业的兴趣。同时,也要打造一支良好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适合各种专业的教师网络资源库,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为网络教学开展做好在线交流创业指导跟踪服务,推进高职学生创业实践具体工作的有效展开。
(二)优化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环境,加强校企合作
优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教育环境,健全网络创业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中心增设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平台管理机构,保障高职学生网络创业工作的正常运行。深化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意识,建立创新创业服务网站,为高职学生搭建网络创业服务平台,负责收集和整理创业信息,以及发布创业信息和政策,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及时、准确、重要的信息。强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间各种网络创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高职学生网络创业人士和企业家的信息库,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在线交互和跟踪指导,分享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无疑对高职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而言,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大量实习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让高职学生通过网络创业的成功案例,了解一线的实习、实践过程,从而产生创业的兴趣,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创业教育[7]。同时,打造校内外创客空间,创客活动内容要有挑战性,重点突出创业文化氛围。可以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创客、专家或是企业家来担任驻校创客导师。创客活动中师生的专利和成果的发布过程,都由在线管理平台完成,为创业信息的整个过程管理和反馈提供便利。
(三)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创业资金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制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设立专门的创业资金用于支持自主创业,让门槛较低的高职学生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更大的创业成功率。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方融资等方式创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加大对高职学生网络创业投资,尤其对高职学生互联网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一个刚进入创业阶段的高职学生来说,更需要政府部门和行业专家给予必要的创业指导,从而让创业的高职学生更有信心。同时,适当放宽国家政策相关的限制条件,鼓励更多的高职学生参与创业,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
[2]曹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1):67-72.
[3]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网络的构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3):18-21.
[4]孙晓红,张博.网络资源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2013.
[5]李敏.基于校园电商O2O运营模式的实践教学探讨[J].鸭绿江,2016(1):268.
[6]陈小筑.众创时代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5(13):1.
[7]芮国星.信息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 篇2
一、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模式
(一)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模式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开展了近半个世纪, 美国是最早开展也是最早开展成熟的国家, 之后引到欧洲, 又遍布到全世界, 每个国家高校都各具特色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美国是典型的创新创业国家, 其目的就是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 在其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 大致分为2种, 一种是以创业学科建设为目标的发展路径, 所有活动在商学院开展, 其资源也由商学院调配。另一种模式是在全校学生中展开, 通过各学科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使每个学科的学生都能有创新创业的意识, 拓宽学生就业门路。
在欧洲以英国、德国为首的国家,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发展的有声有色, 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为主要目的, 以英国为例, 创新创业教育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一种是学校统一管理产业中心, 各专业与学校密切联系建立相关创业项目。另一种是利益相关者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建立相关产业中心。
澳大利亚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小企业创业者为目标, 韩国和日本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 韩国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里设有“创业支援中心”“创业同友会”。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 设有成熟的课程结构, 由“自由科目”“必修科目“选修科目”组成以培养进攻型的创业人才。
(二)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模式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 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创业计划”大赛, 并率先在M B A中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还在本科生中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 到2002年4月, 教育部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9所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 标志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多元探索阶段。在国家大力倡导下,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在创新创业教育课堂中让学生有创新创业意识、品质, 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第二种是以传授创新创业技能和知识为主为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提供帮助, 并提供资金支持和其他服务。第三种是开设创业园区, 在创业园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模拟真实创业活动, 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做好过渡。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模式
目前国内外高校都已经有了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然还处在摸索阶段, 因为学生的素质以及政府支持力度, 师资等等的限制, 在开展起来有一些困难, 我们在借鉴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模式的同时寻找适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是很重要的。所以在这里为以下模式进行探讨。
(一)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 并纳入毕业成绩
目前高职院校的重心都放在专业技术的学习上面, 但是就业对口率确很低, 所以应该放宽眼光,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由于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并不是要学生毕业后都能成功的创新创业, 培养的目的是让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意识, 改变高职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认识和态度, 激发学生对创业的热情和兴趣, 形成创业需要。了解创新创业相关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的综合知识, 包括相关创新创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 开展模拟创业活动, 外聘当地的成功创业者做指导教师
通过学习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 创新创业品质, 创新创业精神, 理论联系实践, 定期请当地成功地创业者进行创新创业过程讲座, 讲述创新创业过程, 如何化解过程中的风险, 如何坚持创新创业精神, 并组织各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学校对可行的方案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 学校要积极向当地政府和知名企业募集创业基金, 然后在创新创业课程评价的时候请政府相关人员和知名企业家、外聘指导教师做评委, 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 组织校园创新创业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学校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用社团的力量号召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并且逐渐成立不同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社团进而带动整个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有利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宣传。
三、总结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在探索之中, 我们应积极尝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模式,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将创业教育和基础教育, 专业教育相融合, 进行多学科的交叉, 和渗透。使学生能成为具有良好创新创业素质, 创新创业品质, 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 能为社会减小就业压力, 并能创造工作岗位, 为国家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高校中开展了近半个世纪, 在国内高校也开展了许久并日益见成熟, 而在高职院校的开展还在探索之中, 本文探讨了适合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袁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2]徐琼.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硕士论文, 2013.
[3]谭炀.如何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思考
创业是个人对自己拥有的资源和社会商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经营项目,开展一系列商业行为,包括建立组织机构、招募人员、制定市场策略等行为,最后实现企业盈利目标的过程。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 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发[2015]32号)文件,对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作出具体部署和安排,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高职院校具体担负高职学生大学三年的培养教育任务,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强化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全面提升学生个人创办企业需要的综合素质,其中部分学生不论是毕业后即创办企业,还是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创办企业,对国家建设、对学生本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实意义。
一、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加强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大学三年期间,系统学习和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应用创业的相关知识对比反思自己,思考自己要做好创办新企业工作需要的知识准备、人脉准备、资金准备,特别是在专业理论及专业操作技能、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如学校已设置相关课程学生将有意识地努力学好;如果学校没有设置相关课程,学生可以自学或选择其他渠道学习,有意识地为毕业后整合资源创办新企业做好相关准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这正体现出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
二、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工作的紧迫性
2014年麦可思公司发布《就业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 2013届本专科整体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了2.3%,2011届1.6%,2012届2.0%;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高于本科毕业生1.2%。这与美国大学毕业生20%~30%的创业率差距巨大。另有统计显示,中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这说明我国大学生创业出现大学生创业比例低和创业成功率低的双低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开展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指导不够、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学生综合素质达不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学生盲目创业等,这突显出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工作的紧迫性。
三、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时间较短,虽然教育部有文件要求要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课程体系,但实际实施情况参差不齐,一般只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融入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创业解决就业的情况介绍,这说明各级领导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实际上,学生创业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学校有意识地系统地开展学生自主创业教育,教会学生自己创办企业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尽早认识自己、思考自己毕业后的出路,特别是学生本人学习成绩好、各方面综合素质好,家庭条件好、社会资源比较丰富的同学,是很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创业信心,在大学阶段认真做好创业准备,毕业后走上创业之路并取得成功的。因此,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切实采取行动帮助学生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2.要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专业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工作需要有明确的领导和教师负责指导培训才会有好的进展,取得好的效果。目前多数学校是由负责就业工作的教师或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兼任学生就业指导和学生自主创业教育工作,没有形成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高职院校需要把大学生自主创业课程纳入大一阶段教学课程,安排有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上课指导,通过上课教会学生自主创业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同时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协助指导学生确定创业目标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督促学生按预定计划付诸实施,帮助学生按预定计划坚持做下去;自主创业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要由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并需要定期参加自主创业研修班学习和交流,以便提升和改进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水平。
3.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教育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实施自主创业教育指导的一个重要载体,只有系统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并做好相关准备,学生创办企业取得成功的几率才能增大。高职院校开展自主创业教育的时间不长,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课程体系,多数还没把学生自主创业课程纳入教学课程,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课程教育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教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思路和方法。在设置教学内容方面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引进高职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创业动机,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掌握作为创业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财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以便发现创业机会,整合各种资源,为毕业后创业成功做好准备。
4.高职院校要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实习条件endprint
高职院校在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少数有创业愿望、学习成绩较好、综合素质高、家庭条件好、社会资源丰富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学校可以根据他们的愿望和学校条件,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做好创业计划书,并在校园内提供创业实践实习的场所,让学生自负盈亏地实施他的创业计划,在创业过程中检验和完善创业计划。如在校园开快递店、打印店、计算机维修店、汽车维修美容店等,投入资金不多,可以长期作为学生创业实习的基地,这对增强学生创办企业、经营企业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理解有很大帮助,对学生毕业后识别商机、组建团队、筹集资金、管理企业、经营企业有一定借鉴启发作用。
5.要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在校期间学习与创业的关系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有少数学生以创业为名,开展一些服务同学的活动,甚至有少数同学在校外开展一些经营活动,如果不影响学业,同学有意识地适当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增加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也无可非议,但不少同学缺课严重,学习成绩不好,甚至挂科,不能取得专业技能证书,达不到毕业条件而无法取得毕业证书,我认为这就不可取了。大学学习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是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前的一次重要准备,学生在学校统一安排下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环境,挖掘自身潜能,积极参与学校创业课程学习,按照创业者的素质要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学校创业实践,参与创业比赛活动,加深对创业过程的理解和思考,为毕业后创业做好准备。因此完成学业是高职学生大学期间应该完成的主要事情,参与创业教育学习和实践活动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创业过程,而不是要放弃学业,否则后续创业也走不远。当然,个别同学认为创业条件成熟采用休学方式去探索,国家政策允许,同学愿意去尝试也无可厚非,但我认为高职学生休学去创业还是不可取。
6.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
大学生创业比赛是普及大学生创业知识,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系统梳理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认识自己、认识环境、思考自己的创业目标,挖潜自己的潜能,为达成自己的创业目标做的演练。国家级大赛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对应各省市有选拔赛、各高校有初赛;高职院校也可以自己组织院系级的创业计划比赛,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对自己的反省思考,这会对同学们强化创业意识,增加自信、提升创业素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工作,对学生在大学三年学习的职业准备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将会利用所学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很好地盘点自己的优势劣势,认知自己、认知社会,对毕业后拟创办企业要做的工作也会有更深的了解,从而较准确地确定自己未来的创业目标,刻苦学习、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将会为毕业后寻找机会自主创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斌 申仁洪 主编《大学生创业基础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8月;
[2] 吴运迪 主编《大学生创业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3]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教办[2010]3号;
[4]國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
[5]辜胜阻,洪群联.对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05:63-68.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 篇4
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虽然很大,但是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缺少自主创新的思维模式,这使得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质量达不到社会企业的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就存在一定的难处,所以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使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息息相关。首先,学生会选择就读高职院校,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考成绩不理想,也就是说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而且在学习上也不够努力,一些从高中毕业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经过了高中三年“痛苦”的学习后,很让自己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特别是高职时期并不会像高中一样有老师管着、家长陪着,学生在学习上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并且经常会出现逃课的现象;第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认识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在普通家庭中也随处可见,大部分学生都懂一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可是要系统的掌握好计算机专业知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加上计算机理论课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想学知识,可是却又不知道从哪学起。另外,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的学生在学历上还是有区别的,从学生的心理方面进行分析,有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多少会有一点自卑,特别是对那些高中成绩优秀,只是高考中未发挥好的学生来说,他们有较强的思维逻辑,可是常常会因为自己是一个高职生,心理状态常常不够好,从而影响到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现状
随着教育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在一些高职院校中被使用,但是目前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虽然我国在大力的倡导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却对此还没有重视起来,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落实好,在平时的教育中,只是在表面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宣传,或者是单独设置一门课程,以听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没有将这种教育模式与计算机教学活动融合起来,缺少系统的教学活动;第二,教师与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不够深刻,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往往只在课堂上对创新创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讲给学生听,并没有鼓励学生自主去进行实践,也就是说“纸上谈兵”,学生对知识点也缺少系统的了解,对实际就业中并没有什么帮助;第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是为了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高职院校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有的学校只是让学生自愿去参加创业培训,而且并没有将培训的目的告知学生,没有对培训进行宣传,对这方面不懂或者不感兴趣的学生就失去了去进行创业培训的机会,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中更好的落实,首先,应该要注重理念的发展,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新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单单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具备动手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在计算机的教学中,要系统的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以及发散思维作为教学目的。第二,结合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堂中就接触创新创业思想,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除了理论课外,学校还应为学生设置实践课,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本身就非常注重动手能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是技术,技术除了要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外,还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技术。在课堂中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动手中了解计算机的构造,让学生通过动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另外,为学生创造一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落实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重点,计算机技术运用是非常广的,学生要创新创业就需要一个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一些与计算机有关的工作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也可以与一些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进企业去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工作性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比赛,例如:软件设计、网站开发、动漫制作等,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设计领域的广泛,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更好的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四、结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 篇5
关键词:“大国工匠”;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模式;文化氛围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大国工匠”目标下,可以通过创新读书节与读书会主题、读者服务、购书模式、网络电子平台、馆员职能等多种途径,追溯“大国工匠”的精神之源,彰显“大国工匠”的个性特色,拓宽“大国工匠”的培养平台,营造“大国工匠”的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2-0053-03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信息传播中心、文献资料库、文化品牌建设重点部门,与高职院校的其他部门一样,面临着在培养“大国工匠”目标下进行工作创新的重要任务。高校?D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承担着推进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全民阅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需要通过创新来盘活资源,增添活力,引导和调整“阅读供给侧”,为培养“大国工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1]。
1创新读书节、读书会主题,追溯“大国工匠”的精神之源
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是教育辅助部门,并不承担主要教学任务,但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可以通过举办读书节、组织读书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各高职院校每年一度的读书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广阅读的作用,但主题较陈旧宽泛,与当下热门的职教议题、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配合度较低,对师生缺乏吸引力,达不到推广深度阅读的效果。“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2]。该精神不仅成为职教会议上各位专家学者积极探讨的问题,也成为职业类高校中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1.1向学生推送经典文献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对读书节、读书会主题进行创新,以大量藏书和文献资料作为基础,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宣传和阐释“大国工匠”的理念。馆藏图书中有一些国学经典,如《墨子》《荀子》《考工记》等,这些书籍中蕴含着中国较早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理念。例如:《墨子》提出了“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4]“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鞲、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5]等诸多观点;《荀子》提出了“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民安习其服”[6]等论述;《考工记》中有关于古代手工业技术、管理模式的专门记载,这些都体现了以积极实践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学生阅读这些书籍可视之为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行追根溯源,可以增强学生做“大国工匠”的自信心。
1.2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大国工匠”精神
具体措施有:①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在读书节中设立“追溯‘大国工匠’精神”或“把墨子请进职业大学”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可以通过导读、释文、海报等形式将深奥的经典文献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起到阅读推广的作用。图书馆要重点介绍这些名著中与职业教育、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②图书馆可以开展征文活动,让学生发表各自对“大国工匠”精神的见解。③图书馆可以举办“诸子百家与职业教育”“地方优秀专技人才事迹”等主题讲座和读书沙龙,邀请地方高校学者、企业家或劳动模范主讲,以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图书馆通过对“工匠精神”的溯源,引导学生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增强他们作为职业类高校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专业自信心,从本质上转变职业类院校毕业生低人一等的陈旧观念,重塑“大国工匠”之魂。
2创新读者服务、购书模式,彰显“大国工匠”的个性特色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教辅部门,以馆藏建设与读者服务为重要职责。由于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科优势不同,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也是不同的,图书馆必须加强特色化资源的储备。近几年,我国强调“大国工匠”的培养,对高职院校的特色化、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侧重于专门技能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通过创新读者服务、购书模式等方式,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彰显其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的藏书特色,为培养高等专技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储备和精神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有:①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建设特色数据库。图书馆可以选择最具特色的专业,如建筑类、机械类、电子类、化工类等,建立专业书籍和信息资料数据库,并适当增加这些院系教师借阅专业书籍的数量,为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加细致和便利的服务。②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尝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购书服务模式。笔者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最常借阅的是专业技术书、英语考级书、专升本辅导书、小说等。前三类书籍在实习期、考试期、毕业论文写作期会出现借阅高峰,有时甚至出现一书难求的情况。学生喜欢借阅青春言情小说、恐怖猎奇小说、热门影视小说、历史人物传奇等。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生的借阅数据,有针对性地增购学生借阅量大的书籍,特别是职业类院校学生用于自我提升的考级书、专升本书和进行实践操作所需的专业书。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小说类书籍,图书馆也可以适当增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馆藏图书的借阅率,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图书馆还可以购买一些与就业、创业相关的指导书,提前培养学生学习实践与就业相接轨的自主意识。③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做好阅读推广工作。图书馆可以强化预约功能,及时登记学生需要而馆内暂时没有的图书,创建以学生为中心、随学生需求变化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图书馆对于借阅量较少、有阅读价值的冷门书籍,可以通过书籍介绍、讲座推荐、读者协会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各院系师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时间,在年底公布本“学生借书排行榜”“教职工借书排行榜”“各院系借书排行榜”,激发师生阅读的积极性。
3创新网络电子平台、馆员职能,拓宽“大国工匠”的培养平台
3.1创新网络电子平台
创业教育论文高职院校发展论文 篇6
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受到关注。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创业形势要求不相适应,有必要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及思路,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整个社会创业教育的推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定位 思路
[作者简介]王琳娜(1957-),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决策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黄昭彦(1973-),女,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立项课题“高职学生全程性就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桂教科学
[2006]4号)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91-02
当前,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无论是对克服眼下困难,促进大学生就业,还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促使更多高新科技企业异军突起,都有特殊的意义,也是我国一段时间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导向性思路。
然而,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比较滞后,或者用
一、两次创业讲座代替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指导课附带一些创业教育内容,而且基本上限于观念引导、理论说教,缺少创业实践指导和训练,没有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满足个体需要的创业培训,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自主创业指导帮助不大。创业教育这种内容单
一、投入不足、效果甚微、推进缓慢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普遍感觉是既认同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实际创业的比例很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本文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滞后的原因、开展创业教育的定位和思路展开探讨。
一、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定位上的误区
(一)视创业教育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毕业生自谋职业,即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以缓解高校就业压力。但创业并不是凭几句口号和一腔热情就能实现,从目前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的极为有限的投入和实践机会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因而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大学生通常是在进入社会后,有了三、五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才有创业行为。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点脱离现实,不过是应对学生求职困难的“无奈之举”。
(二)将创业限定于创办高新科技企业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高新科技领域进行机会型创业。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主要根据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强调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要求不高,运用高新科技进行创业的学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有人认为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意义不大。
(三)把创业看成是少数个体的行为
很多高校认为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的传授,创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经验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最终只有少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创业,大部分学生不会涉足,难以形成普遍效应,因此创业教育可有可无。
由于上述原因,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创业教育,甚至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种现状与社会的创业形势极不适应。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
大学生创业包含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广义去理解就是自谋职业,既可以是利用专利、技术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也可以是生存型创业。无论哪一种创业对促进大学生就业都有积极的作用,都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型就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美国,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有广泛而深入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同,创业型就业被认为是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之
一。因此,“把创业问题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应该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不是为失业者找到新的岗位,而是需要唤起社会的创业精神,有创业者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新的经济发展空间”。通过创业教育,可以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去创业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然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更本质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提供把握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别人犹豫不定的问题上具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的过程。它包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其精髓在于创造,创造新的产品、岗位、服务,创建新企业。可见,创业是创新的动力,创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又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把创新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有开拓性的劳动者。它要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给学生创业的“硬知识”,为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或激活“创业基因”,使学生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帮助其在必要的时候具有个体化就业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充满不确定性,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在就业岗位上,同样需要创新素质。教育如果不能给他们过硬的生存本领,不仅包括一技之长,也包括自主创业的心理和素质,使得他们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的变化,敏锐地抓住机遇,有效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因此,把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拓展并激发个人潜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创业者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奠基石”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才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由此可见,我们要从观念上纠正对创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既不要把它限定在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活动而使其束之高阁,也不要视它为解决就业困难做样子、走过场的花架子,任其自生自灭,更不要期待它是催生大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的“灵丹妙药”,而是要确立以创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主动进行教育和引导。通
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矫正他们的创业心态,提高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
(一)完善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1.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构建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对创业行为的客观认识,干事业的探索精神和勇气的素质教育,如何观察、分析、解决创业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技能教育,了解行业、企业运营程序,了解市场、捕捉市场机会的实践教育等。要研究和探索如何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如商业机会识别、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等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的过程中系统接受创业教育和训练,从而实现课程系统化、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
2.创业教育的课程形式。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的特别教育。由于它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教育,其效果可能是“大众受益,个别收获”。因而在课程形式上通过必修课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活他们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大量开设选修课或举办讲座活动,创造条件让有创业需求的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如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融资、公司组织与管理等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无论创业意识强烈或淡漠、创业素质高或低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和引导,学到有用的知识,激起创造的思维火花,提高创业技巧,从而减少创业的盲目性。
(二)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或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门外汉引导迷茫者”,很难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指导,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因此,要聘请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创业教育更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
(三)全方位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能只通过创业课程来完成,还要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1.将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训练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教学占据了全部教学学时的2/3。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吻合,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充分融入创业思想与理念,渗透创业素质训练,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互相渗透,打造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创业素质,为日后的创业奠定基础。
2.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暑期社会实践或兼职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学,与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创业教育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对创业的正确认识,还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通过创业协会、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形式,进行创业模拟训练,从寻找商机到制订创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管理全过程的模拟,提高学生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进行创业培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制订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鼓励广大学生
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创办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开展企业咨询,通过与创业者座谈,了解创业项目的选择及经营模式、企业的创办过程及业务处理的流程及规则。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合作企业实习或进行社会兼职,通过实践可以了解本行业特点、企业机构设置和运作方法,让学生将所学的创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创业心理素质,提升驾驭市场、灵活经营的创业能力,体会创业的艰辛,培养脚踏实地的作风,磨砺和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3.渗透到校园文化和学生社团活动中。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像具体技能那样传授,它要在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化下潜移默化地生长。高职院校要营造企业家文化氛围,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和网络,通过第二课堂举办创业论坛,组织系列讲座,请创业成功者介绍经营企业的经验教训,创办企业的具体步骤和程序,以激励学生的创业信心并使其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社团活动、各类专业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营销策划、管理团队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实际锻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勇气。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 篇7
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是缓解高职院校严峻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近几年,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毕业生数量大幅上升, 随之而来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突出。以2010年为例,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1万人, 其中, 高职毕业生人数占了一半以上。创业是经济活力之源、社会进步之翼, 是扩大就业的倍增器。因此, 大力开展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是我国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 是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 也是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增长点。
高标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相对落后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1998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在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 强调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 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999年,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我国高职院校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十多年来, 尽管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但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性还不高, 相关的教学实践环节还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而且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培养缺少土壤, 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落后, 创新创业教育尚未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 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 缺乏高质量的教材, 不少创新创业活动流于形式等。这种状况越来越不符合高标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缺乏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 国内高职院校都在积极研究如何构建适应本校情况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但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尚不多。部分院校从绩效角度构建评价体系, 来评测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学生的创业素质, 但未能从教学输入、运行、输出等环节的全过程构建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质量绩效评估体系, 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应通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需求、内外环境分析, 从全方位的角度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确认评价目标, 根据“能力为中心”、“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型教师”和“终极性与形成性结合, 多维度, 动态性”等评价观, 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确认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目标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应该从教学输入质量、教学运行质量和教学输出质量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教学质量绩效评估的基础, 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问题。根据教学质量评价目标, 拟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包含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及50个三级指标。
确认各指标权重,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质量绩效考核综合利用多种方法 (包括专家打分法、灰色关联度方法、主因素分析法和熵值法等) 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合理赋值。具体而言, 初次考核时, 由于缺乏反馈信息, 主要借助校内外专家打分等定性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考核系统运行的第二年开始利用信息反馈平台收集各方面信息, 主要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主因素分析法和熵值法等定量方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科学赋值, 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绩效考核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尽可能控制人为因素和主观判断对考核进程和结果的影响。待考核系统运行多年后, 利用积累起来的数据对指标设定的合理性进行检验。例如, 已有的某些指标其权重长期排在末位, 且权重的数值很小, 说明这些指标无法再有效地反映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此时应撤换这些指标而加入信息量更大、更准确的新指标。
构建多渠道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平台
教学质量信息, 是指反映教学质量管理对象及管理过程状况的各种消息、数据、记录、文件、报表等。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反馈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信息反馈平台最主要的是要跟踪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 收集反馈信息, 建立数据库。该平台包含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加工系统、信息储存系统、信息输出 (反馈) 系统和信息技术支撑 (平台) 系统。
该平台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信息收集系统。主要由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院领导以及校外直接反馈教学质量的信息系统组成, 形成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收集教学质量信息。 (2) 信息加工系统。主要功能是将收集到的信息按需求进行整理、筛选、分类、分析、汇总、编写报告等, 使之成为有用的质量信息。 (3) 信息储存系统。主要功能是将整理提炼好的质量信息分门别类地以文件、数据库、档案等形式进行存储, 以供学院使用。 (4) 信息输出 (反馈) 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文件、会议、书面、口头告知等多种形式向学院相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质量信息。 (5) 信息技术支撑 (平台) 系统。主要是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所依托的软环境 (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信息处理软件) , 给信息反馈者以方便的信息通道, 便于质量信息的反馈和信息数据的有效处理, 为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提供技术保障。
不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的主流内容, 就不会改变目前人才培养的现状。没有评价体系, 各校就会自行其是, 难作比较;没有评价, 创新创业教育就会流于形式;不规范评价内容, 人才培养计划就会将创新创业教育边缘化。评价体系一经确立, 实际上就是“指挥棒”, 使评价发挥定向作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构建起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才能担当起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黄志纯, 刘必千.关于构建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7, (10) .
[2]陈虎, 张旭辉.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2) .
[3]陈浩凯, 徐平磊.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8, (1) .
[4]徐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J].江苏高教, 2009, (6)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 创业 师资队伍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006-02
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社会掀起了“大众创业”的热潮,高职院校更是积极响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着力点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具备创新创业教学体系,还需要有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通常采取选派优秀的校内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如KAB(know about business)培训班或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或外聘企业家。这种方式培养了较多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但是仍无法满足学校对师资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专门管理机构,无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师主要是就业创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而且一般都是由学校的辅导员或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组成,并没有专门的创业教师或者专职的创业教师比例较小。同时,高职院校中普遍缺乏专门管理创业教师的机构,一般把此类教师归属到招就办,这就导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氛围缺乏,无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因此,亟须完善体制,完善机构,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二)缺乏创业实践经验
在高职院校中招聘的教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类是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第二种是返聘的老教授,第三类是一些行业中的技术型人才。第一类、第二类学术型类型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大多数是刚毕业就到高校中工作,基本没有创业的经验,创业意识不强,无法适应当前大众创业形势,较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且这类型的教师往往教学任务、科研工作的工作量已经较大,没有更多的精力开展创业,这就限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三)缺乏创业培训,教学手段有待更新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但由于师资的多元化,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这个环境缺乏了解,没有实践经验,加之缺乏相应的创业培训,教学方法往往采用理论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对此,应加强对教师的创业培训,促使他们更新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措施
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因此,首先创业教师需要具备创新的精神、开拓的思维、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才能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学校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在制度、教师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完善。具体做法如下:
(一)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教师培养的环境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首先需要从学校层面上加强激励。可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来保障,如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指导有成效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或者评优的机会优先,而对于已经通过自主创业或者能将自己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的教师,对其研究的成果给予肯定,也可通过学校其他激励或奖励方式留住这部分人才。并且让教师意识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创业政策、创业经费以及创业培训等相关方面都需要给予支持,使创业教师在开展创业研究以及指导时,能全心全意地开展,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使得创业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研究水平、指导实践等整体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除建立激励机制,还需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实践考核,有重点考核的指标,如针对创业课程的实施效果、学生创新能力、社会学生是否开展自主创业、学生创业公司开展的情况、社会对学生创业的综合反馈等方面指标进行评价考核。
只有在学校层面上健全机制,保障创业教师的利益,让教师(下转第33页)(上接第6页)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多渠道引进创业型教师,提高创业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然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资储备方面就需要多元化。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除需要增加校内专任创业教师外,还需要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公司高层管理者、自主创业的老总等多类人员为兼职教师,充分利用不同师资的优势,从创办、运作经营以及管理等多角度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接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而且为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途径。
(三)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培养教师创新创业意识
既然在高校中真正创业过而担任指导教师的少之又少,那么学校层面上就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教学团队的培养。在内部,定期组织培训,让教师深刻认识创业教育需要掌握的知识,既要知道公司如何运营、如何管理员工,还要掌握财务知识,懂得产品的销售等,因此,系统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除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要给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如专业相关的挂职锻炼、社会兼职、社会服务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支持有创业梦想的教师自主创业。如笔者所在的单位,为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专门组建了众创空间,并且与当地政府的创业孵化基地二者合一。众创空间以创客沙龙为培训基地,面向全院师生,以“让创业成为师生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为目标,结合社会需要,扎实开展全院性创业培训。众创沙龙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航拍、机器人操作、钢琴演奏、舞蹈汇演等,以具有极佳视觉效果的影视形式、独特的创新时装秀、舞蹈文艺汇演突出创业知识点,为创业的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外部,选派教师积极参加省级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的培训项目,还将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让创业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让他们能够持证上岗,从而提高创业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
总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储备丰富的指导教师,而只有完善创业教师培养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师资队伍,也只有这样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以及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创业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宪.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的构建[J].焦作大学学报,2013(9)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06-21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12-07
高职院校如何创新模式12-19
创新高职院校人力资源06-08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论文05-17
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工作05-14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12-19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06-05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06-18
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总结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