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

2024-06-2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共12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 篇1

创业及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 受到广泛重视。党的十创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 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增强就业稳定性。”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因此, 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如何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如何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国内外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有益的尝试。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 就提出创业素质应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先进国家的创业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 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体系, 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以美国为例, 1974年, 全美只有75所大学开设了创业课程;而20世纪90年代, 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 目前已经超过1 100所大学、学院和社区学院都开设有创业教育课程。大部分高校拥有优良稳定的创业教育教学科研队伍, 他们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体验, 并提供资金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例如, 斯坦福大学坚持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业素质的企业家, 成为美国硅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帮助美国培养了一大批创业型人才, 为美国经济创造了新的优势, 促进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1990年, 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国家, 国家教委以北京、四川、辽宁等省市为单位, 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鼓励其自主创业。2002年, 教育部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我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 创业教育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国际劳工组织专门开发了“KAB”教育项目,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目前我国有近千所大学实施了KAB项目。2010年参与创新项目的高校达到850所, 开设《创业学》等基础课程的高校达到600多所, 成立了KAB创业俱乐部的高校达到100所, 累计有20万名大学生参与了课程学习。

尽管我国的创业教育活动已经开始,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总体看来, 我国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还远远不够:一是实践创业者少, 成功率不高。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 在创业教育上, 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 (GEM) 统计的平均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 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5.22%, 但全国大学毕业生每年真正创业的人数只占到1.94%, 其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5.13%。二是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虽然部分高校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 但这些都只是停留在单一的理论层面, 只是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指导, 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对创业教育的帮助亦不大。例如2009年, 教育部的调查显示, 四成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 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仅占12.23%。而2011年7月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7所高校创业研究机构的调研中, 受访者对于“大学教育对创业有帮助”的评分更是打出了2.96分 (满分10分) 的低分, 有专家称之为“不及格中的不及格”。三是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不紧密, 尤其是专门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比较少。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研究深陷“就创业教育谈创业教育”的老套路, 没有跳出传统、单一的创业教育思路。研究的焦点仍然是创业教育自身, 即如何构建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如何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向融合、协调发展的研究极少。事实上, 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了知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而单独存在, 需要将创业教育的理念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

二、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会计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为密切, 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因而会计专业毕业生创业具有“先天优势”。然而, 当前我国创业教育往往采用的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办法, 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去, 与会计专业教育的开展未形成有机联系, 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 会计专业学生失去了专业优势, 从而导致创业教育的实际指导意义不足。因此, 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一) 有助于完善创业教育理论。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对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一种创新, 昭示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从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到, 各个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的, 所以在各个学科专业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革新, 因而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不同于其他类学科的模式, 创业教育应具有学科性, 所以对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是对创业教育模式进行研究, 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完善。

(二) 有利于高职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是正确思想和科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创业实践, 一方面将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财会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上, 使学生学有所用, 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 当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问题时, 又可以返回到课堂和书本中寻求答案, 增强了学生学习企业运营和财会专业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 达到以创业实践促进理论学习的目的。

(三) 有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的提高。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教育逐步趋向大众化, 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被广泛关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再创新高, 达到699万人, 如果加上往届毕业生中未就业的人员, 2013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 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就业质量、专业对口率和职业稳定率不容乐观。而通过对往届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分析, 发现一部分毕业生放弃了传统的被动就业方式, 而是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因此,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 用创业带动就业, 对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 缓解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 提升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 建立全面创业教育观。

创业教育观念的建立, 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以往那种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许多人在观念上存在误区, 认为许多高职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不得不去创业, 才对他们进行创业教育。这种观念致使某些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上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事实上, 从本质来说, 创业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进行的“终身教育”。创业教育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使他们有魄力、有胆识、有能力, 有社会责任感, 在毕业之后进入创业阶段时具备成熟的心理和知识储备。在这一教育理想的指导下, 教师应变“教学生如何就业”为“引学生如何创业”, 积极研究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二) 构建合理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现有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待改善, 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处于被动、临时应付、不规范的发展状态, 许多学校仅开设了一至两门就业指导课程, 根本谈不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更谈不上和专业教育结合, 缺乏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结合。基于创业教育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 除应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方法能力外, 还应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 包括: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几个方面。因此, 应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课程的一个环节贯穿于会计专业整个教学过程, 而不能单纯作为就业指导进行开展。应该将创业精神的教育和创业基础知识的普及作为会计专业大学生基础课的重要内容。例如, 依据财会专业的专业优势, 会计专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包括以下科目:《识别与评价创业机会》、《商业计划书》、《创业企业融资》、《创业投资项目调查与可行性分析》、《公司注册与登记》、《新创企业经营策略》、《创业企业的团队建设与管理》等。同时, 要定期开展创业竞赛, 并在竞赛的过程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 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其创新能力, 完善其综合素质。

(三)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关键, 国外高校不仅要求创业教育教师具有深厚的创业理论水平, 而且要具备创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如百森商学院创业学分部主席史提芬博士, 曾经是美国石油交易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虽然做全职教学工作, 但他继续担任凯斯通汽车公司、奥克设备公司的董事。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还存在创业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因此, 一方面, 要对会计专业现有创业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鼓励会计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创业实践。另一方面, 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向全社会敞开大门, 吸收有实践经验的创业成功人员、企业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及其他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均十分优秀的人才充实会计专业创业教师队伍。教师应该是社会的精英, 只有这样的群体, 才能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对环境、发展的敏感性。

(四) 改革学生学业评价模式。

学生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会计专业学业成绩评价模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 侧重于学生对财会知识的掌握, 而不是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考核形式也是以闭卷考试为主, 体现学生能力、素质的考试形式较少采用。传统模式造成会计专业学生疲于考试, 职业技能无见增长, 无法培养出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更无法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因此, 在对学生考评方面, 应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 要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合作竞争的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与创业的结合能力为重要指标, 设立相应的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 .郑炳章, 朱燕空, 张红保.创业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2] .胡晓玲, 胡雪松, 杜渊.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结合研究[J].致富时代, 2010, (2) :16.

[3] .张瑶样, 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20) :46-47.

[4] .张红.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8.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 篇2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与市场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主体,探索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是一项崭新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对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进一步挖掘与优化,构建出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的院、系、班三级实践体系,对提升高职生的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模式;存在问题;创业教育实践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种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发展已近十年。大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虽然能够有效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创业技能,但是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却不足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比例。在全球创业观察活动中,中国的TEA指数在亚洲发展中国家里是最低的。[1]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占据着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创业教育领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作为与市场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主体,探索出带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是所有高职院校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一、我国创业教育实践的现状分析

1.国内高校创业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创业教育是舶来品,本土化的过程比较漫长。虽然清华大学早在就举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但创业教育在当时还处于大多数高校的视域盲区。直至204月,由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才正式在我国启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在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主要有三种试点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上海交通大学提出了综合式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2]这些试点高校从设立教育机构、开设创业课程、推动创业竞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但由于创业生态系统、师资力量建设、创业课程开发、课外创业实践、足够的资金支持等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其经验和教训难以纵深传播,效果均不够理想。

2.高职院校创业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陆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纷纷加入到创业教育阵地,然而其发展也并不平衡。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即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所创办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二是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在“模拟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由大学生申请,学校仿真发工商税务执照,开业。[3]以上两种类型虽然具有借鉴意义却难以普及推广。

综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形式上通常要经历创业课程教育、创业项目设计、创业社团活动、创业讲座、创业孵化等发展阶段;并且一直存在着理论研究落后、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分离、师资力量薄弱等若干问题。在学生创业实践中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生存性创业成为主流,专业型创业比例偏低。即使有部分涉及网络技术的创业者,由于缺乏竞争优势,很容易被模仿和复制。从事门槛低或是无门槛的创业项目带来的直接连锁反应就是创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的严重背离,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似乎形成了矛盾,没有真正渗透发展。

二、构建三级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1.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尽管为学生搭建了创业实践平台,提供了帮助,但没有体现出自身的职业特色。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征有别于本科院校,具有创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在创业教育普适性背景下,应该从素质教育出发,对高职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同向、内容同类、途径同轨作深入探讨,研究如何把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形成双向融合的办学模式。[4]

烟台职业学院经过近5年的创业教育实践,在借鉴本科重点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在弥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不足的前提下,对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进行不断探索,随着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投入运营、各系创办专业实体公司、建立创业班的顺利进行,校、系、班三级进阶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初步建立。如图所示:

创业教育的“创”就是开始做,要在“做”上下功夫,不但要有学习的经历,还要获得学习的能力,是一个主动性学习过程。与研究性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生是以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其本质特征是“能力本位”,核心竞争力是职业性与技术性。“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相对应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也需要突出以职业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由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与其所学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结合学生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创业教育和指导,突出学生自身的职业性和技术性,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5]有鉴于此,在条件适合的专业,成立试点创业班,将课堂教学与创业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学生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

2.建立系创业实践营,成立专业实体公司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己的特色专业和优势,慎重选择学生将来创业的主要产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加强某一个或几个产业领域的创业教育。[6]在此前提下,各系依托所设专业,建立系创业实践营,成立专业实体公司,由专业教师为主导、根据各系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设计模拟化创业项目让学生成为经营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定任务、定产量、定成本、定奖罚、参与成本核算、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的全过程。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市场经营全过程,认识市场规律和规则,实践课堂所学知识,并营造出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园创业氛围。

3.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学生实体公司

,学院投资380多万元建设了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园内设有创业区、培训区、多功能办公管理区及金融、法律、财务、税务等一站式服务大厅,共容纳了商贸、文体、信息技术、产品加工、公益服务五大类型33个经营实体;通过创业指导中心和项目所在系进行二级管理,对入驻学生提供“创业前咨询”、“创业中扶持”、“创业后服务”,由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使创业园真正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园。

院、系、班三个层面的创业实践体现出三级进阶的特点,即从各班挑选出优秀学生进入系创业实践营,并最终推选自主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园,进行创业孵化,学生的创业能力可逐级得到提升。实践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体现了“产、学、研、创”一体化,突出体现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职业性、技术性优势。目前,入驻企业100%盈利,10%实现月盈利3000元左右,有的已成功孵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期,缺乏成熟可行的创业实践模式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和“最短木块”。烟台职业学院通过推行三级进阶式创业教育实践模式以来,问卷调查显示出学生的创业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子明.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现状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1):165.

[2]夏斌,董裕乾.基于实践的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0,(10):72.

[3]夏斌,董裕乾.基于实践的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应研究[J].科技风,2010,(10):72.

[4]夏晓军,马德龙.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述评及反思[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13.

[5]戴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独特性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14):65.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 篇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发展,市场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的高职院校虽然是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但毕业生的技能和工作能力尚不能完全达到企业的要求,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很主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缺乏,所学与所用脱节。

一、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创业就业教育重视不够

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仍然停留在很浅的层面上。高职院校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与创新教育”两门课程,但这类对学生非常有用的课程却被很多高职院校当成“闲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仍然是辅导员或班主任,他们忙于日常事务,创业就业教育往往被忽视。教师对就业和职业规划的认识不足,学生也很难从中受益。

2.创业就业教育师资匮乏

创业就业教育对师资要求比较高,具备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在其次,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和创业实践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既懂理论又具备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在职业院校数量很少。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中,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在学校从事企业经济或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一种则是学生辅导员,还有一种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这三类师资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书本知识多于实战,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书本和口头说教上。可是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教育,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并重的教育,光靠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因此,师资的匮乏也让很多院校没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就业教育。

3.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创业实践教育不足

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创业实践,这是提高创业教育实效的根本。创业实践的深刻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有助于增强其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作为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而职业院校在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首先是校外实训基地形同虚设,没有利用这些基地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特别是有关创业实践教育的活动。其次是校内的实训基地不配套,要真刀真枪地开展创业实践,就要有场所和阵地,在电脑上虚拟、在纸上设计都收效甚微。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收效不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多停留在社会调查和参观考察层面,学生受益不多。最后是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同企业联系不够,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创业就业教育的对策

职业院校必须把创业就业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上,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创业人才的培养。在国外,美国最早提出要把创业人才培养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要把创业课程和创新思维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里,培养更多的自主创业者,以推动国家经济良性发展。日本也把创业人才培养提升到科技立国的战略高度,从小学、初中就开办“早起会”和“职业科”,旨在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培养个性,高校更是把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十分重视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而在我国,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相对陌生的教育领域,还缺乏创业教育的经验,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认知观念不正确、理论体系不健全、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等问题。但是在职业院校开展创业就业教育已经是应对时代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创业教育观

要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传统教育观认为,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而现代教育观则认为,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实现创新,不仅要对原有知识进行创新,更要培养一批适应现代经济的高素质创新创造型人才。作为职业院校,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职业院校只瞄准就业市场来培养人才是不够的,要给予毕业生更宽的发展空间。我们也不能片面地将高职教育理解为“订单式”职业培训,在强调职业教育“职业属性”的同时忽视或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创业会带来负面影响。“就业型”教育已经过于传统,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把创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会使学生把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意识,要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从学科建设方面,全方位渗透创业就业教育

我们应该在高等职业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渗透创业就业课程。各个学科都应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结合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渗透创业教育,让学生时刻接触创业的知识和思维。还可以以课程为依托,在教学内容中系统安排创业教育的内容,将创业教育内容与该学科课程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如电子商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网上开店,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适时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理论课程,这门课程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系统的教学内容、固定的教学课时、特定的开课方式,并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展,编写相关教材,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要以创业需要为切入点,及时介绍一些必要的市场经营、生产管理知识及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

3.创造具有良好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

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对学生的影响,充分利用学院每年组织的科技文化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实践融入富有特色的学生活动之中,把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这种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可以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影响,并能有效地诱发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和心理品质,诸如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等。要开展学科活动、社团活动等实践课程,并结合校内外各种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进行创业知识教育。

4.加强实践,提高技能

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实践活动应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抗挫折能力。可安排学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开展校内外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创业活动,并通过组织学生向企业家学习,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艰辛和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还可通过学校的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 篇4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苏州是高等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 共有16所高等职业院校, 每年向社会输送近3万名毕业生, 为苏州乃至江苏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一定的贡献。苏州也是外向型经济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 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并支持高校开展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有针对性地选取了苏州地区的六所高职院校分别就教师和学生层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统计数据如下。

1. 教师问卷结果。

(1) 您认为在高职院校中有无必要普及创业教育:有必要的占100%; (2) 贵校目前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情况:有专职师资队伍占40%, 仅有外聘教师占10%, 二者均有占50%; (3)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背景:自身有创业实践和经验占30%, 受过创业方面相关培训占30%, 校内一般教师占40%; (4) 贵校有无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占100%; (5) 贵校创业教育的形式:讲座占60%, 商业活动占20%, 创业竞赛占20%; (6) 贵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是否突出体现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是占80%, 否占20%; (7) 贵校在进行创业教育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没有创业教学体制占20%, 缺少创业教育师资占10%, 缺少创业教育资金占70%; (8) 您认为政府目前对大学生业扶持政策的作用如何:很大占10%, 一般90%。

2. 学生问卷结果。

(1) 你知道什么是创业教育吗:知道占28.26%, 知道一些占65.57%, 不知道占6.17%; (2) 你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吗:有占67.83%, 没有占30%, 无所谓占2.17%; (3) 你认为学校目前开课程是否有利于创业:没作用占2.17%, 有一定作用占89.13%, 非常有用占8.7%; (4) 你认为你所在学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重视占6.52%, 一般占63.04%, 重视占26.09%, 非常重视占4.35%; (5) 对学校目前所开放的创业教育课程满意吗:非常满意占17.39%, 基本满意占76.09%, 不满意占6.52%; (6) 你了解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吗:很了解占6.52%, 了解一些占89.13%, 不了解占4.35%; (7) 你觉得本校的创业教育开展的如何:比较好占41.3%, 一般占58.7%; (8) 当地政府及学校有没有采取措施扶持创业:有占41.3%, 没有占58.7%。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师问卷中可以看出, 校内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依靠校内教师, 创业教育遇到的最大障碍主要是缺少创业教育资金,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从学生问卷中可以看出, 本校的创业教育开展不够令人满意, 当地政府及学校采取扶持创业的措施还远远达不到人们的期望。因此, 我们认为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创业指导队伍不健全。

随着高校扩招, 学生数量增加, 学校专业教师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 没有精力关注学生未来出路以及发掘学生的潜能, 难以启发学生创新创业。

2. 许多高职院校尚未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 缺乏保障机制。

一些高职院校以“创业大赛”等活动代替系统的创业教育, 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未能有机结合, 且形式单一, 尚未形成相应的课程、教材和评估体系, 教学计划和时间缺乏保障机制。

3. 高职学生创业实践不足, 缺乏支持。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只是局限于课堂的理论教学, 教学活动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环节。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符合相应要求的训练与实践条件、实践设备和实践场所, 使得创业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对高职院校的资金及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场所。创业实践需要资金, 缺少资金的创业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提供学生创业实践的基金主要由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设立。但是这类基金不是很多, 并且设立的门槛也很高, 学生很难获得支持。加之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至今还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重视, 使得高职学生创业之路难上加难。

4. 创业教育外部环境差, 社会支持网络缺乏。

在国外, 很多非营利性组织都在从事创业教育的推进工作, 已基本形成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持体系。而中国的高职高专创业教育还主要局限在学校层面, 发展明显滞后。很多家长认为, 大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去单位上班, 而把大学自主创业视为一件丢脸的事, 对大学生创业活动不理解, 更不支持。此外, 由于与企业、民间组织等的联系和交流较少, 很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整体不乐观。由于缺乏资金等社会资源的支持, 尤其在创业教育实习基地明显不足, 学生很难获得创业实习的机会。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1. 增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提高整体队伍素质。

师资力量短缺是制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瓶颈, 化解这一难题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 充实教师队伍, 提高创业教育的整体专业水平;对于从其他学科或部门调过来的教师实行在岗培训, 提升他们的专业辅导能力和专业教学方法。

2. 转变教育模式, 从教育教学环节上落实创业教育。

首先, 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之间各自封闭的状况, 增加体现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新思想、新发展的内容。尽可能使学生掌握一些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 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开拓思路。要调整教学计划, 减少必修课, 增加选修课, 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要开设跨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性课程, 以适应目前各个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要求, 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重视启发、诱导,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整个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新信息、新思想, 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要鼓励学生勇敢大胆地提出问题和见解, 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甚至反对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问题, 要给予鼓励和引导。要重视学生的自学, 尽可能减少讲授时间, 增加学生自学、讨论、研究时间, 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

3. 重视创业实践, 强化支持力度。

高职院校要努力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锻炼的环境和条件, 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磨炼自己的创业意志, 培养创业能力等。还可以与企业联合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训练和实践场所,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其今后创业实践奠定基础。另外, 政府、社会、企业及学校应加大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投入, 在学校或企业兴建实验教学中心, 引导学生主动实践, 切实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 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因此, 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学校联合起来为高职学生创业活动开辟一条新的绿色通道, 积极有效地引导他们自主创业。

4. 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一是校园环境。学校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 开放校内市场, 让学生在校内承包商铺店面, 开展经营实践活动。二是文化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团学组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计划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让大学生们更亲近创新创业。三是社会风气。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 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 鼓励大学生创业吸纳、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 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生动的局面。四是政策环境。政府应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给予政策、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优先鼓励创业成功人士、政府机构、专家学者、风险投资者联合组成一个非盈利性的青年创业指导与培训机构, 免费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 提高创业素质, 资助他们选择创业项目, 为他们提供诸如资金筹集、企业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策略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四、结语

总之,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推广已经是势在必行。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转变观念, 通过借鉴欧美、台湾等地区同类院校先进的创业教育模式, 深入研究和实践, 不断总结经验, 积极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 丰富教育的内涵, 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为高职学生拓展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珂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3) :178.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 篇5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开题报告书

本课题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专项资助重点课题,2011年11月由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2011A151。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有仙桃职业学院的肖庆圣、郭萍、朱卫平三人。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高职院校培养大批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对加速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实现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创业教育对学生、学校、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完整的说明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进行问卷,进行调查访谈,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实际,提出了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本课题的重点是: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加快创业教育相关学科与课程建设。

本课题的难点是: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已有的资料就高职学生创业中忽略的自身的态度与主观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补充,然后再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本课题研究还通过对大量已存资料的分析来发现一些更深层的问题,那就是高职学生目前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普遍现象,如“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之间的关系、“低层次”创业的普遍性等。

二、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从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在社会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就必须出台一系列对策。大学生创业就出现在目前社会中,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定相关政策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时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进行反思的结果。针对大学生创业不仅要实施教育教学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国家、政府、社会开始重视,并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以适应并促进大学生创业开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大学生创业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国家政策和社会的未重视等。深化高教改革,加强创业教育势,国家制定扶持政策,更新大学生创业意识是势在必行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

1.理论意义

本选题对于加强我国创业教育理论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创业教育的研究,但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理论尚不成熟,实践经验没有相应的理论作指导。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需要有更加贴近实际的实战经验作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上升为正确可行操作性强的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

本选题对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创业教育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论文属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进一步探讨,通过对部分院校关于创业教育方面的调查,以点带面的数据分析,明确关于在发展创业教育中的瓶颈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及原因,提出一套较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实施办法。

三、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当在面向 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创业教育”的译文首次亮相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积极的促进因素,这已成为一个全球话题。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背负着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艰巨使命产生、发展于这个特定的“创业时代”。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既互为基础又相互促进。高职院校要想又好又快的得以发展,就要从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进行创新。目前开设的课程大约有十四五个种类,内容包括如何创建新公司,小公司小企业的日常管理、市场调查及相关计划书的分析和撰写,如何发现创业机会,如何做好市场营销,有关创业的法律知识等等。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对高职院校不同创业类型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采访调查,获取了较为准确的数据信息,从而有效的指导创业教育的开展。

2.文献法

通过查阅有关创业教育的期刊文献和专著,对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研究,力求使本次研究具备广泛的理论支撑。

3.比较分析法

针对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益对策,以备相互借鉴。

五、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技术路线

(1)本课题采用“以校为本”的研究模式,要求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研究,从我院实际及学生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反思创业教育实践,改进创业教育工作。

(2)本课题采用系统论观念,对创业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科学地探讨,得出较完整的科研成果。

(3)本课题借助教育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遵循教育管理学的基本规律。

(4)本课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从创业教育过程,进行全员性、全方位的研究。

2.实施步骤

(1)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阶段。

搜集高职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制定新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2)研讨子课题内容阶段。

高职创业教育现状研究,高职创业教育的主因子研究,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高职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3)综合论证阶段。

撰写材料,发表相关论文,完成研究报告。(4)总结阶段。

编印结题报告,结题。

六、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1.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组长肖庆圣同志从事教育事业近三十年,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任仙桃职业学院副院长,主管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招生就业安置经验。在多年的高职教育生涯中,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他十分重视教科研及教学研究工作,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及课题研究工作。

2.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其他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及教研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极高的科研工作热情。课题组成员郭萍同志从事教育事业二十多年,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担任过中专学校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校长等职,现任仙桃职业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多次在省级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是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湖北省骨干教师;是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仙桃市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仙桃市教师资格认定委员会委员;他出版个人专著17部,发表学术论文61篇,多篇获国家、省一等奖。他十分重视教科研及教学研究工作,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及课题研究工作。

3.保障条件

该课题组成员直接从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以及较强的研究与实践能力。同时,课题组还邀请有关专家对研究人员进行课题研究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使每一个研究人员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目标、科学方法、手段以及具体步骤和要求,以便提高研究能力,确保课题研究得以完成。我院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足够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大量的教学、教育、管理软件,办公室装备上网电脑,可以随时下载教学资源。同时,图书馆、资料室藏书、期刊、报纸,可供课题研究人员参阅。

立项后将立即成立课题领导组,明确领导组在该课题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责任等,并要求领导组成员各司其职,负责组织、协调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更新,确保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制度保障。实行课题研究责任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体项目的申报、框架设计、方案制定;具体研究项目分解到每个课题组成员,拟定具体的实施步骤。课题组对课题方案的实施定期召开汇报会、研讨会,课题负责人定期检查、督促课题组成员完成任务情况,落实奖励措施。学院将保证课题组必需的经费,并给研究人员配备必要的硬件条件和活动经费。时间保障。该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教学管理工作密切联系,大部分研究成员直接从事教学管理动作,可以边工作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同时,学院每周三、五的教学工作例会时间可以列为课题组成员充分交流、讨论、研究的极佳时间,还可不定期召开研究会议,使课题研究时间得到充分保障。

七、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高职学生创业的资料的研究和实地观察,来了解高职学生创业的特性及目前高职学生创业呈现的一系列问题特征,从而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提出对策。

八、经费预算

1.资料费:3,000 元 2.调研差旅费:6,000 元 3.小型会议费:5,000元 4.计算机使用费:6,000元 5.打印费:2,000元

6.成果评审费:10,000元 7.其他:18,000元

经费预算总额:50,000(元)

九、参考文献

[1]逆商,学生创业教育核心,,2005-12-21。

主要内容:该文主要是就目前的高校大众化后,对就业造成的影响,然后从大学生创业方面进行分析,并指出在高校中的创业教育的必然性、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另外,还对高校如何去开展创业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作者的建议。

[2]袁先海,大学生创业论文,2006-10-28。主要内容:该文主要是通过调查对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发现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建意,但该文主要是从大学生在创业中所遇到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的。

[3]钟发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教育评论》,2004(05)P31。主要内容:我国目前高校在对待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方面应该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在创业课程的设置与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态度方面着手,然后对现已存在创业教育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较佳的对策。

[4]宁宏,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评价与举措,《教书育人》,2003(9)P30。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再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大学生创业与大学生道德素质之间的联系,并且分析了道德素质将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中的影响。

[5]高度,大学生创业的自主创业,2006P13。主要内容:该文是通过分析大学生在创业中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发现自主创业的比例和特性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就目前已呈现的问题提出创新性对策。其中主要是对国家政策和学校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再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对社会的影响作出总结。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 篇6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大单位岗位需求却有限,而高校近几年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促进独立创业思想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当前我国高职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育理念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等,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教育延伸到专业及素质教育过程中,以创业带动就业,真正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走上高质量就业和自主创业之路。

关键词:高职;就业难;创新创业教育

问题;解决途径

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1 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意识不强,教育理念定位不明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所提供的现成岗位越来越少,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就业到了“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阶段。但是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后都愿意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国营企业、外资企业,对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普遍不认同,或者说有很少一部分人认同。再者,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又不够,创新创业教育未融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中,培养出的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学生参与程度不高,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等、靠、要”的依赖情绪。

1.2 创新创业课程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高职的创新创业课程基本都由专业教师讲授,这些教师大多书本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实践经历和创新精神,他们在为学生授课时,更多的是书面的理论知识,而创业实践方面的经验和进入企业实际考察的却很少。所以在选拔、培养专职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形成机制。

1.3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据调查,大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但很少有学科前沿理论且课程内容模块不够丰富。

且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独立设置的创新课,其着眼点是创业的技巧和技能,与专业学习无直接关系,学生在毕业后能利用知识或技能并不多。

再者许多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还主要停留在简单的讲授式和参与各类创业大赛的模式上,让学生真正去体验的机会很少甚至是没有。

还有就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只是有少部分学生感兴趣,而这些人也往往是家长有自己的企业或是公司,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没有形成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氛围。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始于各地方创业大赛,参赛的学生人数有限,大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这类学生往往是理论知识过硬,但思路过于保守,创新意识欠缺。

2 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途径

2.1 以网络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现在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特点是互相配合协调的能力较差,自我意识强,缺乏自律精神,责任感较弱,缺少远大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日的教育和引导中增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如系部宣传海报、宣传栏、校园网、微信平台等方式宣传身边成功创业者的成长经历和在校生及毕业生中涌现出的创业先进典型,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扶植和鼓励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创业模拟实训”和“创业交流”等活动,锤炼大学生的心理品质,鼓励大学生建立形式多样的创业团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

2.2 打造一支精良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21世纪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创新是灵魂,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高素质教师,那么这个任务的开展将受到制约。因此要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培养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学校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企业家和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专家来校宣讲、授课;另一方面还应当加强对青年教师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培训,青年教师队伍思维活跃,善于挖掘新思想,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可以选派一些参与创新创业教学活动的青年教师参加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班,鼓励教师到创新创业一线挂职锻炼,进入企业切身体验。

2.3 改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而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体验真实工作环境和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环节,在教育教学环节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可以在頂岗实习期间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这样不仅对学生工作技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更对学生个性能力、创新思维的激发有促进作用。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本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前景、竞争优势 和创业过程所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2]赵传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 篇7

一、创业教育的概述

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其主要是指在对学生进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对学生的基本创业素质进行培养,增强学生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的知识储备量以及心理品质,被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1]追溯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历史,可以发现创业教育最早始于1997年清华大学组织举办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自此,拉开了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实施创业教育的帷幕,至今已有19年的发展历史[2]。追根溯源,高等教育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以创业带动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谨遵“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将创业教育落实到实处,并紧密结合开展的专业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不同于本科类院校对学术性人才的培养,我国高职院校一直都将专业性人才培养放在培养目标的第一位,并着重于“就业型”人才的培养,而非“创业型”人才,而这种“就业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一直延续至今。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高职院校并未将创业教育完全融入整体的教育体系内,而仅停留在开设相关创业型课程上。由此可见,面临着目前日益紧张的就业局面,高职院校并未真正认识到开展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未能及时跟随时代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其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未能将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社会人才需求以及学生就业状况四者进行有机的融合,存着着教育功能定位问题。

(二)创业指导教师的缺乏

相对于我国来讲,西方国家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经验较为丰富,最为突出的优势表现在其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具有非常丰富的创业经验,其自身一般是亲身感受或者是经历过创业过程的,对于创业流程、创业能力需求把握的较为精准。但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来看,从事创业教育的指导教师极度缺乏实践经验,有些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来高职院校任教的,这就造成其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难插入真实、鲜活的实践案例来指导学生,而多数遵从理论上的教育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自我国开展创业教育以来,虽然已经经历了19年的时间,但相对于本科创业教育体系而言,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并不十分完善,缺乏完整性,有些高职院校甚至还将创业教育停留在表层,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资源整合性,即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未能结合专业教育从职业角度对校内校外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导致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拥有的实践设计机会较少,很难及时了解到行业前沿;二是高职院校缺乏与校外企业的联系性,就目前来讲,高职院校与校外企业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再加上本科创业教育带来的竞争压力,导致其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社会各界尤其是实业界对其的支持,使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真实性及有效性有限,学生所接受到的创业教育还多停留在课程设计、创业比赛等各种创业活动层面上,与社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脱节性[3]。

(四)创业教育实践条件的缺失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实践平台缺失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缺乏特色化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阻碍了学生理论应用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升;二是创业教育保障的不健全性,虽然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政府已经着手建立了一部分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保障机制,包括出台一些优惠性政策等,但其并未切实落到实处,尤其是在创业资金申请这一块,各项手续尤其繁复,极大的打击了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导致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空有理论教育,而“无用武之地”,极大的制约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三、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创业教育理念,有效指导创业教育的开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对实践具有重大的反作用,用科学合理的意识指导实践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提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水平,首先要转变创业教育理念,树立起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意识,具体包括:一是树立起以就业为指导的创业教育理念,并将社会人才需求、专业教育以及学生的就业状况与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把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4];二是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教育体系中,并纳入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坚持“职业本位、创业优先”的理念,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职业素质与创业品质结合起来、开展“专业与就业”主题教育。

(二)提高创业教育指导老师的指导能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建设

教师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和引导者。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建立一支集教育与实践于一体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指导,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对创业教育教师的指导与培训,多为教师提供前去企业参观学习及交流的机会,使其切实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及一线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增加指导教师的实践体验;二是积极组织归属于本院校的创业团队,为有创业能力的教师提供包括资金、场地等在内的创业条件,为该院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及社会价值,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这一学科的可建设性;三是聘请社会上相关企业或行业的成功作业者作为外聘创业指导教师,补充本院校的师资,提高本院校小创业教育的实践意义。

(三)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是各项创业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于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完善性,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加强对校内校外各项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性。在校内,结合专业教育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创业知识及技能教育;在校外,精心搜集各类创业教育案例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与分析,以引导学生从细微处着手,细化创业流程;二是积极加强与校外各行业或企业间的联系习惯,尤其是针对典型创业案例中的企业或个体要加强与其之间的交流沟通,以积极争取其参与到创业教育或案例分析教育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案例人物的实时接触与互动,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四)完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打造良好创业教育外部环境

实践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性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打造特色化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条件,如建设创业俱乐部,寻求与校外企业的强强联合,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专业讲座、沙盘演练、名企实习等其它实践活动,在激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实施与社会企业、社区以及其它高职院校间的共同培养教育,扩大本院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操作途径,积极为学生搭建各类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实践、参与实践的机会[5];三是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大学生资助创业提供的各项优惠性政策措施,通过为本院校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创业资金、场所等其它资助进一步完善本院校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更好的服务于本院校的创业教育实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创业教育虽然对于有效缓解高职院校面临的就业压力,但就目前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并未真正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既制约了其创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亦不利于学生创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为提高其创业教育水平,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及创业品质。

参考文献

[1]雷俊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04:149-150.

[2]刘春兰,戴莉,武静,杨岩,白延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2:65-66.

[3]王晓蕾.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75-78.

[4]彭鑫艳.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品牌,2015,04:164-165.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 篇8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工匠型人才、具有创新精神的一线工作人员,同时也应成为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业者。学生创业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及促进大学生群体进行创新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我国无论是高校的大学生还是职业院校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教育虽然已在各类高校都有所涉及和开展,并且在积极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高比率,我们是大部分依然处于试点阶段,许多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都面临着创业理念不明确、课程开发滞后、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高职院校更是面临创业方向、课程几乎没有、师资严重匮乏等系列问题。如何突破,形成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且规避创业教育实施阶段的常见问题,是当前创业教育领域最棘手的问题。

本文基于这一现状,通过引入“原则(P,Principle)———软件(S,Software)———硬件(H,Hardware)”三维的PSH创业教育模型,对高职院校当前创业教育中一些普遍性问题,为全面落实创业教育政策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实施的策略。

1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1.1培养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着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作用。其对于人才进行培养的模式为:以培养具有高技术、高应用性人才为基本任务,在将同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能力、素质结构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培养,使毕业生能够具有良好基础理论、知识面以及技术应用能力。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中具有着较大的优势,这是因为高职院校日常教学目标同市场非常接近,并因此使高职学生非常适合独自创业。专业设置方面,高职院校也能够同产业结构、行业经济等实现密切的结合,在以职业分类以及经济结构为基础上的情况下联系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且在日常教学中非常注重人才的锻炼以及培养,该种模式的存在,则使其非常适合开展创业教育。

1.2师资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现今高职院校教育活动开展的重点。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将具有高层次师资队伍作为重点建设目标,而在高职院校当中,则积极提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对青年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积极提升的同时使其能够具有较好的教学水平以及理论知识,并要求其能够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实践能力,在对专业课、基础课教师间界限进行逐步淡化的情况下对教师的一专多能进行实现。同时,高职院校在培养本校教师的同时,也积极邀请外来教师到校兼职,在对专兼结合进行实行的同时实现对校内师资结构的积极改善。可以说,该种师资队伍情况的存在,也是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利条件。

1.3学生能力在传统教育中,主要以考试分数实现对人才的衡量。同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在分数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劣势,而这并不代表其在能力以及水平方面存在差距,也可以说是对我国应试教育的不适应。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其在动手以及实践能力方面往往具有较高的表现,能力当中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着较为明显的后发性优势,具有较大的创业发展潜力。

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2.1创业理念不明确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很多学生认为开展创业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甚至将勤工助学同创业间画上等号。正是该种对创业教育理念认识的缺失,使得部分高职院校面对创业教育时存在着冷淡的情况,并因此对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影响。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其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创业的能力进行培养,且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业精神以及风险承担能力。创业理念不明确问题的存在,则会使该项工作的开展目标存在错误,并因此大大影响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2课程开发滞后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在创业课程开发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情况。同时,由于创业教育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学科,具有较大的开发难度以及实践性,在课程以及教材开发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不系统情况,缺少工作开展的针对性。针对该种情况,也有院校在同国外企业进行交流的基础上开发出了SIYB以及SYB教材。而对于这部分教材来说,其都是在国外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同我国国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将其直接应用在我国创业教育中往往存在着水土不服的情况,并因此对创业教育工作开展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3师资力量缺乏对于创业教育这门课程来说,其具有内容丰富以及涉及学科广的特点,在技术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就目前来说,高职院校从事创业教育这项工作的教师更多的是单科的学术专家,虽然知识储备较为丰富,但在创业教育这门课程中并没有接受到系统的培训,在企业实际发展、运作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熟悉情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更多的是偏向于单方面的说教,并不能够对创业的实际操作、运行情况进行讲清,并因此对创业教育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3基于PSH创业教育模型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

3.1 P———创业教育的原则创业教育的原则主要包括目标、对象。

目标: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吁大学生创业。因为创业不仅能解决创业者本人的工作岗位,而且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主要是引导和扶持学生创业。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就是工匠型的人才,如何激发特色创业激情、普及个性创业知识是首要的目标。

对象:高职学生群体、希望创业的高职学生和已经创业的高职学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象是希望创业的学生。它必须是在高职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并且有一定的创业意愿的;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的群体。其主旨是学习如何创立真正的创业型企业。学习阶段,是让学生理解创办企业和商业赚钱有何不同,选择创业的行业和盈利模式,掌握创办企业所需要的知识。

3.2 S———创业教育的软件S是指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受教育者最直观感受到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授课教师、实践和案例等四项内容。

课程设置:创业课程的设置,初期可设计“成功毕业生的现身说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正面肯定自己)、“企业管理人员讲座”(目的是理解即使在企业就业也需要创业精神)、再加上职业院校基本都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期可以设计“第二专业”(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习到创业所需的知识)、或者是“第二课堂”(目的是让学生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社会实践”(目的是通过实验真实的检测是否适合创业)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定位,对学生进行创业分流。最终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创业,在创业中修订自己。

授课教师: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队伍基本是由“双师型”组成。绝大部分教师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但是这些老师专业面都比较单一,所以创业课程应由团队组成调配而成。讲授创业教育的教师应由各个方面的专业教师的人来担任,即各个专业的教师紧密结合,共同成为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

实践:可以采取“实践+实习”的实践教育方式。创业实践,是指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可在校学习时进入学校的创业孵化园或是创业街,担任管理职务,或者成为创业企业合伙人之一。通过深入创业过程之中,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创业企业的运作过程。创业实习就是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期,这时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进入企业,以企业管理咨询顾问的身份,为企业诊断战略管理、人力资源、营销管理等企业运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向企业提交咨询报告,供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使用。

案例教育:高职院校里创业的学生相比高校应该多,但是高职院校在收集创业方面的信息,的确很缺乏。高职院校应该认真去收集创业的典型,并认真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将其编写成授课案例供学生学习参考。

3.3 H———创业教育的硬件高职院校中的校企结合部分正好可以解决创业教育的硬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持续发展,首先从企业中引入创业经验丰富讲师,或者是采用教师与企业讲师互换;其次,要积极争取企业家的主动参与和支持,比如积极争取企业资金赞助学生的创业项目。此外,创业园是实践教育必不可少的硬件资源,可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实现校企双赢,等等。

4高职高专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果

从2005年至今,高职高专每年都开设全国“发明杯”大赛,通过大赛展示高职高专学生创新精神的赛事。从创办到现在有十届,大赛从最初的5项发明到现在的三四百项发明,“高职高专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设计想法实际,创新理念活跃是他们突出的特点。”这是参加大赛的专家们给予的评价。在“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地区的高职高专都有一套校企合作的培育孵化机制。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对学生创业软硬件进行支持。向社会“要资金、要政策、要场地、要导师”。或是通过与本土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心、创意产业园、高新区创业中心、科技园等紧密合作,输送学生入驻创业孵化器。

高职高专学院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创新创业的发展却极为不平衡。发达地区的学校创新创业风声水起,中部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学生创业还在打造创业实践模块,建造大学生创业园、技能培训基地和校企合作,打造学生真正的创新创业平台。

5结论

创业教育是我国新时期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在上文中,我们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作为高职院校,需要能够及时把握存在问题,以科学对策的应用提升院校创业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业人才。

摘要: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对创业教育进行积极推行可以说是必须的一项工作,通过在高校对具有创业能力、意识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就业压力的缓解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就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尤晶晶.中职学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04):55-56.

[2]邱雷鸣.浙商文化融入高职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6(14):111-112.

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篇9

一、高职院校的主要特点

1、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与主要培养理论型人才的普通高校不同, 更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 主要为社会输送具有过硬技术的一线工人和技术骨干, 这在专业设置上有明显体现, 如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商务英语、汽车维修、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文秘等均为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专业, 这些专业的学生只有掌握了实际的操作技术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专业设置灵活

高职院校的专业都是根据社会需求设置的, 一旦发现某个岗位或工种有人才缺口, 马上就能申报开设相应专业, 或者在现有的专业基础上开设相关课程, 以满足社会需求。如我院去年就开设了模具、安全生产与管理、房地产等新专业。

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一般都有与本校长期合作的企业单位, 这与普通高校的实习基地不同, 既能送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实地锻炼, 表现优异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留在企业工作, 同时, 企业也可以根据公司内部的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到高职院校里进行对口的“订单培养”。

高职院校的上述特点都为其开展创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种高职专业也为大学生今后实施创业创造了前提条件。然而, 高职院校该如何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推进创业教育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如何实施创业教育

1、抓住时机, 大胆开展创业教育

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们可以知道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虽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还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 但发展迅速,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 我国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 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开拓思路, 摸索出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较普通高校更倾向于技能培养, 这为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应抓住时机, 大胆开展创业教育, 更新教育理念, 改革教育方法, 转换教育模式, 从而打造品牌, 办出特色, 创出名气, 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2、设置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已开设了创业教育, 但课程体系尚未成熟, 更惶论高职院校, 但高职院校一般来说都有稳定、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及合作企业, 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一套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这一基本要求设置教学活动, 包含企业管理、风险投资、创业财务基础、市场调查方法等理论知识, 同时要向学生普及金融、理财、税收、营销、商务等方面的知识, 并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给学生做专业论坛、讲座。与传统理论教育不同的是, 创业教育还应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面向社会, 通过众多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增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业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3、创建一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能否在我国顺利开展、普及推广, 专业的师资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开办了创业教育的高校中很多师资都是只有理论教学经验而没有或鲜少实践经验, 或者就是专管就业的老师, 他们由于自身缺乏创业经历, 讲授的多为理论知识, 容易让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可以聘请已成功创业的校友、有经验的企业家、专家到学校里给学生讲授创业经验、传播创业理念, 并积极鼓励本校老师走入企业, 亲身体会创业历程, 积累创业经验。还可以组建创业社团, 邀请专业人士担任指导老师, 通过社团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模拟创业实践。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策初探 篇10

2015年, 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749万, 人数再创新高, 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更为紧迫。高职院校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必须探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实现大学生的被动就业转为主动就业。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 培养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意识、精神、品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一种教育, 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因此,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1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2002年, 本科院校率先拉开创业教育的序幕。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近几年才有了一定的发展。如今, 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有创业教育课程, 有条件的高校在企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办起了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在创业课程教学、训练、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前进的道路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

1.1 高职生创业意识淡薄, 创业比例低

目前各高职院校已初步开设了相关创业类课程, 但由于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取、师资力量的薄弱、与专业课程协调等问题凸显, 导致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举办不定期零星讲座阶段, 没有把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 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讲座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我国高职毕业生中, 希望创业、愿意创业、敢于创业的人数比例偏低, 大学生毕业创业比例更是不到1%。

1.2 高职生创业能力不强, 创新成果少

作为高职生创业者, 其掌握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薄弱, 对于如何创业, 从哪里着手创业, 怎么管理企业等等问题学习的不深刻, 导致创办企业的成功率较低, 存活期较短。另外, 学术论文、专利是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而我国高职生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和有论文在学术会议上交流的寥寥无几, 专利申请也是我国高职生的“软肋”。由于高职生没有对实际商业运作的切身感受, 所以大多数创业计划书偏离实际, 技术成果并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3 创业环境和氛围需改善, 创业服务需加强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某些行业或地区有狭隘的保护主义, 经营项目范围受到各种限制, 导致高职生自主创业壁垒较多。另外, 专业化的创业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创业咨询、法律法规咨询、各种专业性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服务也相对缺乏, 所以, 创业企业不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有效的支持。

2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对策

2.1 抓住时机、大胆开展创业教育

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 我们可以知道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虽然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还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 但发展迅速,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且, 我国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 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开拓思路, 摸索出适合本校的创业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较普通高校更倾向于技能培养, 这为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应抓住时机, 大胆开展创业教育, 更新教育理念, 改革教育方法, 转换教育模式, 从而打造品牌, 办出特色, 创出名气, 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站稳脚跟。

2.2 注重创业平台建设,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要构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相协同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要根据实际情况、实际条件, 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因地制宜地建设创业平台, 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实可行的选择。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范例。这些大学生创业园都是帮助大学生进行初期创业的。在这些园区内, 有政府和学校相应的优惠政策保证, 入驻的大学生创业者在一年或两年期内享受场地零租金、政府免税、水电费优惠等等。此外政府、银行、学校还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建设这样协同创新的创业平台, 对于营造良好的高职学生创业氛围, 促进创业教育有重要作用。

2.3 设置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已开设了创业教育, 但课程体系尚未成熟, 更不用说高职院校, 但高职院校一般来说都有稳定、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及合作企业, 应该利用这一优势创建一套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这一基本要求设置教学活动, 安排教学内容, 包含企业管理、风险投资、创业财务基础、市场调查方法等理论知识, 同时要向学生普及金融、理财、税收、营销、商务等方面的知识, 并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给学生做专业论坛、讲座。与传统理论教育不同的是, 创业教育还应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面向社会, 通过众多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增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业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

2.4 创建一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搞好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但目前我国开办了创业教育的高校中很多师资都是只有理论教学经验而没有或鲜少实践经验, 或者就是专管就业的老师, 他们由于自身缺乏创业经历, 讲授的多为理论知识, 容易让创业教育流于形式。高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创业师资培训, 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使教师掌握创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 例如可以聘请已成功创业的校友、有经验的企业家、专家以讲座或课程的方式到学校里给学生讲授创业经验、传播创业理念:还可以选派本校老师走入企业, 亲身体会创业历程, 积累创业经验。学校可以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教师的创业教育科研活动, 鼓励教师开发出有社会价值或经济价值的创业教育科研成果, 为学校创造财富, 也为培养创业型学生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玉丹.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D].浙江工业大学, 2009.

[2]刘梅.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学位, 2009.

[3]胡晓慧.浅析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 2011 (4) .

[4]张志华.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J].成功教育, 2007 (07) .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初探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化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创业成为今后学生就业的又一重要方式和途径。开展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从而培养一批有“领袖”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学生通过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

一、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初步发展状态,虽然发展迅速,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创业教育是体现素质教育内涵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狭义的创业教育以使学生成为自谋职业的社会成员为目标,传授给学生职业性和专业性技能,指导学生策划、创办和管理企业、公司,广义的创业教育则以培养学生主体的创业素质为目标,使其具有创业所必备的知识、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剧烈变革。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 创业教育的理念有所偏差,虽然创业教育是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后才日益重视的,但是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存在的,它有着更加广泛的教育意义,现今很多高职院校把创业教育纳入了就业教育体系,作为一个分支课程,而创业教育应该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存在的。

2、 创业教育基本以“大赛”为导向,功利性明显。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创业大赛”、“创新大赛”层出不窮,为了参加大赛临时组队、临时组项目成为了很多高职院校的做法,没有真正的上升到创业理论指导创业实践的层面上,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对完善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没有实质性帮助。

3、 创业教育形式单一,效果欠佳。创业教育要能培养既有轧实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业人才。现在我们在教育形式上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仅仅局限在校内和课堂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创业教育效果欠佳。

4、 缺乏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环境。学生创业需要系统完善的创业环境,然而,当前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式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构起来,大学生创业缺乏相应优化的机制和环境。学校内部的教育体系未能很好的建立,同时社会未对学生创业形成支持态度,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还未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三者未能很好联系起来,对于学生创业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1、 明确创业教育目标,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

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就业意识,使学生们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在毕业之后创业。同时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是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准备的,而是要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使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构建学校、社会、政府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使更多具有“领袖”气质与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出现,这样才是有质量的创业教育。

2、 创业教育群体的分层,做好普遍性教育以及针对性教育

创业教育在实施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做到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既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即“普遍性”教育,辅导学生的创业计划,指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举办创业论坛,邀请成功企业人士,分享创业经验,“普遍”的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对于有些创业意愿特别强烈的和创业

潜质非常优秀的学生要开设针对性的教育,即普遍性教育的升级版。以小班化的教学实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

3、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合理设计

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是要包含创业综合素质相关知识的整合,能够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由于创业教育课程的特殊性授课形式要包含演习性课程和讲授性课程。核心课程主要以教师教案为主,内容要求博采众长,突出时效性等特色。对于成功的创业教育,仅有知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在知识结构形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4、 实践教学与创业理论知识教育相结合

创业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以实践活动为载体, 以校内外的社会环境为背景,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创业过程及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从创业教育理念出发,将学生、社会和教师等各种因素的有机整合,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提升了主动学习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

5、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时评估与反馈

创业教育评价是评价主体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其社会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及时评估并且进行反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调整,使得学生的创业过程更加顺畅,更加有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再法,郭亚芳.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6).

[2]韩力争.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3,(3).

[3]彭云飞,徐 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认识的几个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

[4]衣俊卿.对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

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篇12

大力发展创业教育, 倡导创业精神, 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改变新一代创业者基于文化习惯的心智结构,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为创业家和企业家的孕育和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创业教育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通过适应性教育, 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 掌握创业技能, 学会捕捉商业机会, 提高创业管理的能力。大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 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二、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创业教育的定位模糊

目前,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依然较为普遍, 创业教育被当成是企业家速成教育, 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就是成立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 培养大大小小的“学生老板”。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创业教育活动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 创业教育受到“第二课堂论”的影响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 即使在创业教育中增加理论学习的内容, 也往往与专业学习相脱节。结果, 创业教育成了“第二课堂”, 被理解成单纯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包括商业计划大赛、创业企业家论坛或组织学生参观成功企业等。

(三) 创业教育覆盖面狭窄, 缺乏实践环节

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主要停留在创业竞赛、商业计划书的指导上, 很难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虽然少数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加入了实践环节, 但实践主要局限于创办创业园, 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 从事商务活动等, 由于资金、软硬件条件、专业的局限, 这种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往往把大多数学生排斥在创业教育之外。创业教育仅使一小部分学生受益, 没有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氛围。

(四)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与方法亟待改进

已经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些高职院校, 或是课程体系尚不健全, 或是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育体系后未能有效地解决“本土化”的问题, 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很难对接。在教材选择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自编教材质量不高或是选不到合适的教材, 处境尴尬。教学方式上, 实践教学比较欠缺。在教学对象上, 也未达成共识, 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存在较大偏差。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 丰富校园创业文化

1.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 广泛利用校内橱窗、专栏、报刊、电子大屏幕、校园网等宣传媒体, 加大对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事迹等的宣传力度, 营造积极向上、勇于争先的氛围,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定期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教育讲座、创业经验交流会、成功创业事迹报告会、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成果展示等创业文化活动, 拓宽创业教育途径, 形成创业教育活力。

3.积极提供条件, 组织成立网络创业协会、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旅行社、大学生家政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创业社团, 广泛组织活动, 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

(二) 完善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

1.推行“1+1+1”教学模式

理论课程主要设置《创业基础》和《创业实务》两门课程, 通过第二课堂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 通过创业实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优化课程内容

宏观上, 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四个方面、三个模块、十六个项目的内容, 包括创业机会发现、创业项目评估、创业模式选择、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资金筹集、创业计划制定、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出资和验资、工商登记注册、刻制印章、组织机构代码证申办、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创业沙盘准备工作、创业沙盘实战过程、创业沙盘运营分析等内容。微观上, 根据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基础的不同,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所区别和侧重。

3.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项目教学方法, 辅以启发教学、案例教学、企业调研、情境创设、角色扮演、论坛讲座、视频观摩等教学方法, 注重体验式教学, 促进学生主动且有意识地学习知识与技能, 变“教学”为“导学”。

4.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材并进行资源库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结合市场需求, 编写创业教育教材及配套案例集;资源库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教学课件、电子教案、例题习题、文献资料、视频短片等。

(三) 营造良好的创业实训环境

1.实训模式创新

(1) 实现创业实训载体从大学生社团或创业训练营向创业实训室和虚拟公司形式转变。

(2) 创业团队严格按照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运行, 从创立到经营, 学生自主制定章程, 根据经营需要设立内部机构, 明确责任分工, 通过协作实现创业项目成果。

(3) 参与创业项目的企业, 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 包括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财务管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企业可以共享创业实训产生的项目成果。

(4) 学校承担服务者的角色, 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为参与企业提供科研和技术上的支持。积极与企业沟通, 维护学生权益的同时兼顾企业的经济利益, 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

2.校企合作共建创业实训室

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校园, 由企业和学院共同出资兴建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创业实训室, 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一切必要的软、硬件支持。企业通过走进校园支持和帮助创业学生或创业团队, 可以扩大影响, 提升企业的公信力, 同时又在指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完成人才的储备与培训, 共享创业实训产生的项目成果, 实现双赢。

(四) 优化师资队伍

开展创业教育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训, 提升专职教师的专业水平。

2.完善主要由企业专家担任的兼职教师队伍。

3.选配富有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的专业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创业实践指导教师;选聘成功企业家、社会各界创业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学生创业导师。

4.建立由知名企业家、行业专家、学者、退休政府官员和成功创业者, 尤其是学校毕业的成功创业者组成动态的创业咨询顾问库和创业导师团, 既提供咨询服务, 也作为兼职教师和创业导师的后备力量。

(五) 打造创业赛事

1.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创业竞赛。

2.举全校之力, 积极参与、承办各类国家级、省级创业赛事, 如果条件成熟, 可以筹划并运作一项面向全省或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参加的省级、国家级创业类精品赛事。

(六) 构建大学生创业中心

大学生创业中心是学生创业实践的主要场所,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孵化器的功能。

1.功能定位

(1)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指导。

(2) 创业教育培训。主要针对创业团队开展创业政策、工商、税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培训。

(3) 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对接。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可以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项目或创意, 优先提供给立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并指导其付诸实践。

(4) 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对创业团队的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场地和虚拟公司运行的基本设施, 帮助创业公司规避基本设施投资风险;利用创业中心规范的管理和社会形象, 为创业团队建立最初的商业信誉;为创业团队搭建支撑平台, 提供信息、政策、保障、援助等公益性服务;为充分体现商业运营的基本原则, 享受孵化条件的创业团队或企业, 需向中心交纳少量的管理服务费用, 评审期末, 可以按照创业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以奖励的形式返还给创业团队, 实现利益的重新分配;向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小额融资、工商、税务、财务管理、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市场推广等。

(5) 教师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承担教师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 引导和激励教师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开展技术研究,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教师、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结合平台, 更好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创业项目、社会成果。

2.宏观布局及服务

结合专业特点, 重点建设科技推广、信息通讯、商业服务、企业服务、中介服务、工业制造等专业化创业区。各区域可容纳的创业项目如下表:

四、结语

总之, 应当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高职院校为重点、社会广泛参与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并使其得到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摘要: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 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汽车自动变速器下一篇:网络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