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2024-08-02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精选12篇)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篇1

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 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 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 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愈益提高, 不仅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 全球经济领域中越来越多的会计丑闻暴露出当前会计职业道德缺失问题日益严重, 这一现象不能不让每一个从事高等会计职业教育的教育者高度重视和反思。我国高职会计职业技能教育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却严重地存在着滞后问题。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 加强对我国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研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卷设计与调研

(一) 问卷设计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笔者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调查范围选取了15所山东省内有代表性的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 对笔者所在学院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以及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济南职业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90位教师 (每校6位教师, 1位德育教师、5位会计专业教师) 300名学生 (每校20名会计专业学生) 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90份, 回收教师问卷90份, 有效问卷90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300份, 回收学生问卷300份, 有效问卷298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99.33%。

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问卷的设计主要是依据王道俊、王汉澜所编的《教育学》中对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的分析而拟定, 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但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 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围绕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水平、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实施等三个方面设计了问卷内容。

(二) 调研过程

第一阶段:预测。问卷初步确定后, 先在笔者所在学院进行第一次预测, 做初步分析和统计, 并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改、筛选, 确定问卷。问卷确定后, 在笔者所在学院进行第二次预测。经过两次预测并修改, 最后确定问卷。第二阶段:正式施测。测试以课题组所在学院及山东省内其他14所知名的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为单位, 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主试发放问卷并按规定的指导语向被试进行指导和说明;被试对问卷进行回答, 回答完毕, 当场回收问卷。第三阶段:访谈。主试召集部分教师和学生, 就某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自由发言, 主试作记录。第四阶段:调查结果的统计。全部问卷经过认真的核查、整理后输入微机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调研结果

(一) 教育者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中, 对于“您认为有必要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吗?”, 100%的教师表示“有必要”, 其中32.22%的教师表示“非常有必要”。

(二) 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中, 对于“您所在学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吗?”, 有60%的教师表示“开设”, 有40%的教师表示“没有开设”。

在被调查者中, 对于“您所在的学校进行过相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知识讲座吗?”, 有42.27%的教师表示“进行过”, 有57.73%的教师表示“没有进行过”。

在被调查者中, 对“您认为应采用何种方式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情况课题组进行情况分析、汇总如表1:

在被调查者中, 对“您认为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的回答情况课题组进行情况分析、汇总如表2:

(三) 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对“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会计也在不断发展, 会计职业道德从不被重视到备受重视,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约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法律制度, 这对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该对目前屡见的上市公司虚假披露会计信息的案例引起重视。从国内较早的会计造假‘先锋’深圳原野到近年来的蓝田股份、银广夏、国泰君安、天勤证券等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 都说明了我国会计造假现象非常严重, 而且愈演愈烈。在国外, 随着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会计丑闻爆光, 安达信会计公司垮台等, 也说明会计人员的执业操守、职业道德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在这一背景下, 你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是否有必要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中, 10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其中17.1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

在被调查者对“你所在的学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了吗?”的回答中, 有62.23%的学生表示“开设”, 并表示开设的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有37.77%的学生表示“没有开设”。

在被调查者对“你所在的学校进行过相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知识讲座吗?”的回答中, 有38.89%的学生表示“进行过”, 有61.11%的学生表示“没有进行过”。

(四) 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中, 对“你愿意以何种方式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情况课题组进行情况分析、汇总如表3:

三、结论与启示

(一) 结论

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方面, 目前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认识有所提高。在被调查者中, 1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32.22%的教师表示“非常有必要”。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方面, 随着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认识也有了较大提高。10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其中17.1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实施方面: (1) 高职院校正努力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呈多样化态势。在对“应采用何种方式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中, 认为应采用专题讲座、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案例分析、融于实习、实训、实践、开设专门课程、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讲座、教师自身言传身教方式等。 (2) 社会实践方面还不太理想, 有待提高, 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较难评价。

(二) 启示

(1)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较好的基础。近年来,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改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的弊端, 切实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管理工作也逐步趋向务实。总体来讲,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正处于积极发展阶段,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教育方式由封闭转向开放, 教育方法由单一转向多样, 教育内容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得以更新和扩充, 这些必将成为推动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发展的积极动力。

(2)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 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 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国家教委提出, 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全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然而,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 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培养, 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 而涉及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课程, 如会计法、会计伦理等却很少有学校开设, 即使开设也列为学时很少的选修课。总体上看, 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 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 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其二, 会计专业课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由于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 因而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认为那是政治课老师的事情, 与自身无关, 且由于专业课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 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 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务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信息化考试等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 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 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然而, 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 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与知识, 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

其三, 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差。目前我国的伦理学理论对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认识存在一个根本性的误差, 占统治地位的伦理学理论认为道德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的总和, 而没有认识到道德不仅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 而且也是个人自我实现的手段和完善人格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道德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社会道德教育。当前道德教育只突出了规范约束的作用, 只重视告诉人们不应该怎样, 但忽视了道德不仅是对人的约束和限制, 也是对人的肯定, 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 使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充满善意和爱心。由于对社会道德的本质把握存在误差, 也就不能对职业道德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目前所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教科书对职业道德的定义都是“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重视了会计行为规范的讲解, 但忽视了对会计职业信念、会计职业良心、会计职业荣誉、会计职业尊严、会计职业情操、会计职业修养和境界的培养。

其四,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地位。绝大部分院校的会计专业没有职业道德课程, 在潜意识中人们还是认为会计是一门只跟数字打交道的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所以, 高职院校对会计学科的设置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 而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人员不仅与数字打交道, 在执行会计制度的同时还需要与人打交道, 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是经常与企业的钱物打交道, 会计人员经常面临着利益和道德的冲突。正因为在学校学习期间, 学校没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思、责任意识, 当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利益冲突时就会无所适从, 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相对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 但却缺乏会计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使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下降, 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执业能力的发挥。

其五, 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存在诸多弊端。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仍然注重知识灌输, “老师讲, 学生听, 老师写, 学生抄”, 过度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 忽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学生成为消极的信息接受者。主要表现为: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正统的、有现成结论的东西才能进入教科书, 而现实存在的管理问题、尤其是职业道德问题往往是急诊式的, 是老师也不能“解”的“惑”。对于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道德问题, 上课时老师只是一带而过, 而考试只考概念、定义等已有定论的东西。学生毕业后, 不论是研究理论还是做实际工作, 需要解决的恰恰都是没有定论的问题。也就是说, 当前的教学过分强调学习基础理论, 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即重理论轻应用, 听课、考试、写论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知道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 只知道书本上的现成结论,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成绩再好, 也不是合格的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一旦踏上工作岗位, 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育南、常小勇:《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外比较研究及启示》, 《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10期。

[2]郭扬:《“职业道德风险”与新时期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特征》, 《职教论坛》2004年第5期。

[3]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篇2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逐步提高,人才的职业基本素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中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劳动者的教育机构,加强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工作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日常的行为观察、随机访谈等途径,发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从各方面努力探索提高职生职业素质的方法和途径,最终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高职生;职业素质

一、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质(Professional Quality)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由于职业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之所在,职业生涯既是人生历程中的主体部分,又是最具价值的部分。因此,职业素质是素质的主体和核心,它囊括了素质的各个类型,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己。简单地说,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质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

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这就对我们高职院校提出新的要求就是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产学无缝衔接的接口,由拓展要素(团队协作与沟通、学习、创新能力),保障要素(人际交往、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支撑要素(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三大类要素构成,其开发途径包括教育、培训、实践、自我修炼等。职业素质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到职业素质教育中来。职业素质培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

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包括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择业心理素质、就业法律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能力。影响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知识因素、社会智力因素(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说服能力领导能力)、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气质类型、性格向性等)。其中社会智力因素最重要,一个人的社会智力水平对于人的生涯设计、生涯实践和生涯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高职生毕竟是从小在学校度过的,对社会了解不多,对就业信息了解太少,刚出社会对他们来说面临着很多压力,所以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辅助指导。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改革将逐步深化,这在客观上,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要实现动态的适应和有效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服务。因此,要想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结合高职院校实际,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积极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

三、高职教育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方向

如何提高高职生在校期间开发和提升职业素质水平,提高竞争能力刻不容缓。对于高职院校高校而言,由于大多数学校都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直接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在这些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就更为突显。当然,高职教育必须要重视职业素质教育,这是由于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地,直接与社会接轨。根据时代的要求,高职教育应当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也认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谋个性之发展”,他提出“办理职业教育者,必须注意于个性之发展”的办学原则。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就业教育、谋生教育和生涯教育,应将其重点转向“保障全民基本技能”,实现由“学历社会”向“学习型社会”的根本转变。职业院校应从剖析专业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结构要求人手,对各专业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综合的基础卜,总结编制出专业人才必需的职业素质词典,针对职业素质各要素的基本要求,采取相对应的方法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开发、提升。高职教育不等同于普通高校简单的知识教育,我们所培养的是社会所需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是停留在知识层面的知识型人才,是不需要培训直接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相互结合,和谐统一,使职业能力培养成为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条主线。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更需要在这一方面付出努力,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职业素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社会。在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因此,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必须打破封闭式的办学模式,最好的方法是校企共建(合作)

办学,打开校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起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职业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丰富,随着从业者职业生涯的推进而不断完善。高校、从业者要根据新形势,及时把握社会、市场新需求,加深对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教育的认识,对职业素质教育核心体系达成共识,把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推向深入。

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要成为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培养应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结构、课程安排中得到体现。高职院校必须牢固确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努力实现以“三个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核心的根本转变,切实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实行一系列变革。首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层面的设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实践教学活动总学时要占教学总学时的50%以上;其次,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第三,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三年学制里学生必须要有一年进行实践、就业实习。

高等职业素质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高职院校既不能全面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经验和传统,又不能继续沿用中等职业教学的经验与传统,必须要有自身新的教学理念。要善于继承与吸收国内外高校教学和中专学校教学中适合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积极因素;要继承贴近社会需求的办学思想和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传统作风,并加以发扬和提升,形成高等职业院校教学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的鲜明特色。要理解和贯彻“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的办学定位,坚持突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个性,并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尤其要强化职业针对性,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大力开展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把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按照行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进行专业课教学。课程要按照行业和企业的人才要求设置,教学内容能体现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和知识结构,同时按岗位标准或行业标准来建立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或根据企业的需要为学生进行“订单式”的培养。增加职业性实践教学的比重。本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着力于对专业课程按照岗位群进行优化重组与整合,以提高职业能力为载体的实践性教学为核心来整合理论教学,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应用性和职业性实践。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减少效果不大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与职业特点相关的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用性的实训项目,使学生逐步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以对学生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当中出现的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等现象。普通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模式,强调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共性的发展,忽略学生个性的养成,因而造成大量高文凭、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阻碍,同时造成学生缺乏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必要职业素质的教育,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也有利于高职生结合自身特点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学习和提高,有利于充分发掘高职生的自我潜能,培养高职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锻炼高职生的自主创业能力,从而增强高职生的社会竞争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缩短职业适应期。职业素质教育建立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设计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同时建立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双轮驱动的教育教学机制,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缩短高职生步入社会的职业适应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合理安排大学时间,增强学习效能。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素质的教育,即如何适应社会需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门化人才的教育。这样,高等职业学院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就成为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可以使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择业观,正确定位,根据社会及企业需求,可以更客观、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合理安排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增强学习效能,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配置,有效缩短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实现大学生由择业、就业逐步发展到职业、事业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衔接,适时引入企业文化及企业培训,建立全员就业指导,架构人才培养立交桥。一个系统越开放,就越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交流。职业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从知识型、技能型转向应用型、适应型。这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除了仍重视知识和能力外,更应突出对素质的广泛关注,即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应该不受所学知识的限制,而能尽快适应所处环境、位置对知识的需求。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实习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毕业生进行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将教育与市场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有效。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架构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市场人才需求目标一致的立交桥。

综上所述,职业素质的教育是贯穿在高职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的,职业院校的教育固然很重要,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样必不可少。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使学校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平的学生,才能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端正的择业态度,正确地对待挫折和冲突,充满自信,最终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同样,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刚刚走进职场的高职生才能更快的适应岗位,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为将来职业的进一步发

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高职生要根据新形势,及时把握社会、市场新需求,加深对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教育的认识,对职业素质教育核心体系达成共识,把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

[1]赵建平、郝志贤主编.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8.

[2]曹敏主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宋海宁.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

[4]王宏.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化的探索[J].继续教育,2006,(12).[5]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6]陈国荣,杨曙光.职业素质的构成与作用分析[J].新西部,2007(24).

[7]黄中益.论职业素质教育的三大关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2).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就业指导课

[作者简介]刘权辉(1962- ),男,江西万安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龙小军(1980- ),男,江西上高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招就办干事,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江西 南昌 330099)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0-0056-02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遵守规章制度,遵循操作规程,不怕吃苦,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①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情况令人担忧。

根据华南师范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对550个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有55.8%的单位认为大学生更缺乏“实干精神”,47.9%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综合素质”,而在大学生中,选择缺乏“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只有12.5%和20.7%;20.9%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职业道德。②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呼吁高校重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而大学生自身几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高职生同样如此,这能不让人担忧吗?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做得很好,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择业观上,很多学生在未踏入职场之前,其择业观就已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他们往往对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薪水丰厚的工作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在敬业精神方面,奉献意识明显弱化,他们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他们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一些刚毕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大学生往往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看成“跳板”,待遇不好就另谋高就,或是有比这家单位更好的工作就立刻跳槽,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这种“骑驴找马”“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缺乏敬业素养。我们曾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某专业9个就业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毕业生离职的原因,有3个人是对工资、待遇不满意,3个人觉得工作条件过于艰苦,2个人拒绝公司去外地工作的要求,1个人因没有责任心和不遵守纪律遭公司辞退,而因能力和业务水平问题离职的却一个也没有。这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流问题,但至少说明当今高职毕业生缺乏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品格。在团队协作方面,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在刚工作时表现出傲慢自负,不愿听从他人的意见,缺乏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应有的礼仪修养,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在诚信方面,制作虚假简历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有的招聘单位收到的学生自荐表中,在“任职”一栏中填写同一学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或一个班的班长、副班长的竟高达十余人;在“政治面貌”一栏中一个班有竟50%以上填写了“党员”;③ 制作虚假成绩的情况也很多,一些毕业生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随意修改自己的成绩单,把不及格的科目修改成及格,低分的科目改成高分,等等;单方擅自违约的事件也屡有发生,目前,有部分已签约的毕业生不顾学校、单位的利益,不顾个人诚信,随时擅自违约,使用人单位对该校的学生在诚信感上大打折扣。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在职业道德上会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呢?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据调查,26%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④ 许多学校领导、德育人员尤其是辅导员也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联系,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⑤有一部分教师和行政人员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课很多,考试很多,职业道德教育会加重负担;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再学习可以节省教育资源。

其次,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到目前为止,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高校很少,大部分高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或就业指导课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只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而在我们考察了不同版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科书后,发现职业道德教育几乎是其共同的盲点。尽管其中某些章节对职业道德有所涉及,然而内容都很少且不具有系统性,更没有专业性与实践性。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肖平等对100所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做的调查显示⑥,思想道德修养和就业指导课中的职业道德内容都偏浅:(1)职业道德内容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太少。17所学校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足2学时,16所学校不足4学时,占4学时以上的学校多限于有医学和师范专业的学校。(2)有限学时所包含的职业道德内容多数不涉及具体职业道德问题。根据前面的调查,有49所学校采用本省的教材,占到被调查学校总数的70%。而在我们收集到的7省区9种“思想道德修养”和部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教材(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只有4/9的教材为职业道德教育留了一小块空间,约占总字数的1%。这么一点篇幅,至多只能讲讲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而已,对于专业性的职业道德内容根本无法涉及。

再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流于形式。罗海鸥老师认为,大学德育的诟病之一是重知轻行,言传与身教脱离,学校教育与社会导向脱节。学者杨志君对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教学方法上多以灌输理论条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曹育南等人对中国文化下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分析,认为我国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重视榜样的作用,要求言传身教。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这种授课形式利于职业道德知识体系的传授,学生较易掌握课程的内容,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⑦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切入点,以职业道德的传授乃至灌输为主,甚至许多学校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程度,把狭义上的知识当做职业道德的全部,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生产中实践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进而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为人处世的能力。

三、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就业指导课是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其目的是让毕业生了解我国就业的政策和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思想,传授一些求职的方法与技巧,最终帮助毕业生尽快就业,实际上也包括职业道德教育。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只注重对就业政策和形势的分析以及进授一些求职、面试的方法与技巧,很少甚至忽略了对职业道德的教育,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上文已分析,在此不再赘述。鉴于目前很少有高职院校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而在思政公共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上主要讲的是思想、政治和社会道德的内容,很少会讲到职业道德,即便讲到也是蜻蜓点水的状况,我们建议,高职院校应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是帮助毕业生尽快找到工作单位,而职业道德是毕业生就业最关键最根本的因素。因此,要让就业指导课真正产生实效,必须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不仅仅要考虑传授文化知识经验,随着教育逐渐与市场的接轨,能否适应市场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在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微软研究院用人的标准除了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足够的创造力、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外,尤其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应聘者要经过严格的面试,以看他们是否正直、诚信。中国莆田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刘建军说,对于人才,我们比较看重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更看重他们的职业道德。而实际上,有很多大学生在刚参加不久的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眼高手低,缺乏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对工作环境、待遇等挑三拣四,甚至擅自违约等现象,由于这些有失职业道德的做法,用人单位对某些高校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印象,最终会影响学校的就业情况。

其次,除了在就业指导课中设置专门的章节讲授职业道德知识外,在整个就业指导的课程中也应贯穿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能力的教育和品质的培养。在就业指导课上,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讲诚信,指导毕业生参加社会实践,等等,这些正是职业道德的内容。因此,既要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更要在整个就业指导课程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

再次,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一般是在第二学年下学期或最后一学年上学期开设,因为高职学生有一学期的实习期,有的学校安排在最后一年的上学期,也有的安排在最后一年的下学期。总之,就业指导课一般都是在学生走向实习工作岗位之前开设的。在就业指导课程中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不久之后,学生在工作岗位实习时,就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工作中去,并能切实地体验、践行职业道德规范,最终把职业道德规范内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从而可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注释]

①吕遂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5,7(4):31-32.

②张敏强,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审视——2004年广东地区大学生择业心态及状况调查报告[J].高教探索,2004(3):88.

③孙晓丽,等.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8):52.

④卢艳兰.论加强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理论界,2004(2):119.

⑤肖平,张国忠.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调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

⑥肖平,朱孝红.职业道德现状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边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42.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篇4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第一, 会计道德观念教育, 即通过教学使会计学生深刻理解“会计人”的“操守”、“职业品德”对经济秩序的重要影响, 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初步养成正确的会计道德荣辱观, 对会计职业“公平卫士、经济警察”的作用心生崇敬;第二, 会计道德规范教育, 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过程,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道德规范的内容;第三, 会计道德警示教育, 就是在案例教学中, 施以一定数量的具有会计行业现实教育意义的违法违纪案例, 通过对案例当中会计行为的剖析和讨论, 让学生明辨是非, 获得警示, 提高法律意识;第四, 其他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 比如形势教育、法制教育、政策教育、反腐败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等。

存在问题

1. 对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对高职层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并不很清楚, 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部分高职会计学校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会计学生只是进行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的课堂灌输与说教, 充其量只是熟读、牢记法律条文而已, 这种说教式的会计道德教育模式本身就是背离道德教育初衷的, 应该说是不科学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2.教材内容缺失, 教学方法落后

调查发现, 现有各类会计教材中, 理论课程还是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 实践课主要还是在整套的模拟实训, 存在强调会计专业技能知识、轻视甚至没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问题。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不仅少之又少, 而且缺乏经济伦理学知识、商业道德和会计操守的课程, 也缺少警示教育的学习和实践, 在会计道德教材建设和教材内容上普遍存在着缺失问题。

尽管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但目前的教育方法基本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 还仍是以“教师讲, 学生听”的集体课堂式授课方法, 手段陈旧单一, 缺乏多种方法、手段的配合, 影响到会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降低了学生的接受效果, 比如, 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内容简单、枯燥、不喜欢听。

3.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

调查发现, 有较多的师生和领导认为没有必要开展这项工作, 认为在学校进行的会计道德教育没有什么效果, 甚至就是浪费课时。足见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没有引起教学者和教学管理者的兴趣, 实际上是被边缘化了。

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成因

1. 存在对会计道德教育本质认识的偏差

审视我们现在所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教科书对会计道德都只是重视对会计行为规范的知识传授, 没有道德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诸如会计“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尊严”、“职业信念”、“职业修养”和“人格魅力”等等,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往往会习惯地与“两课”等德育课程合并在一起, 道德教育的政治色彩明显, 加之全社会急功近利思想弥漫, 学校趋向完成教育“行政任务”, 必然趋向追逐近利, 哪有心思静下心来“坐而论道”, 认识不到“修心与养成”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 必然导致会计职业道德的学校教育流于形式。

从学生自己评价看来, 他们自身心理上“自卑感”、“落差感”依然沉重, 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实属无奈, 对会计道德“底线”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在教师看来, 现在招进来的会计学生入学成绩仅仅300分左右, 生源质量不高、缺少基础性的公德判断力, 学校很难开展较高层次的高职会计道德教育。因为会计职业道德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一定的专业课理论基础之上, 所以高职院校还不能主动认同开展会计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2. 教材建设不足, 会计师资队伍的建设缺乏实效

现行教材理论论述过多, 教材内容陈旧, 缺少新鲜案例, 特别缺少对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先进理论、优秀成果的了解和借鉴, 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体现企业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普遍没有“会计人”观念教育, 缺乏“现行案例”的警示教育。个别学校“规范教育”也还是仅仅开设了《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用于应付考试和上级检查。出现的新教材过于笼统化, 简单化, 非统一化, 对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都造成了不小的困难。高职院校会计德育专业教师几乎没有, “半路出家”的非本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 或者会计专业教师, 或者是其他财经类专业课教师, 这些教师来承担《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讲授, 他们对会计道德的本质性内涵、对符合高职生条件特点的会计职业教育以及教学模式还缺乏经验, 多数专业教师的人本意识淡薄, 加之缺乏理论指导, 会计道德教育主要还停留在依赖教师自己的判断和观察的水平, 再加上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还很少, 参加企业实践机会和时间也很有限, 会计师资队伍的建设缺乏实效, 都直接影响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1.转变办学思想, 服务高职会计教育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无论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还是办学规模上, 要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联系起来, 真正转变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高职会计教育要以人文关怀为导向, 技能教育为基石, 人才目标区别于普教, 以多样化满足各类、各层次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 应是所有高职会计院校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目标。

2. 完善课程体系, 契合高职特点要求

第一, 增加经济伦理学知识的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属道德经济, 二者在竞争原则、趋利原则、开放原则、法制原则的共性应该得到坚持, 必须按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办事。某种意义上说, 恪守经济伦理学原则, 就意味着要求交易双方在各种经济活动中都应遵循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 意味着双方所提供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公允的和可靠的, 双方执行合约时是严格的, 只有这样交易时的经济风险相对就小, 为此付出的交易费用自然就少, 双方才会以较低成本支出实现自己收入乃至利益上的最大化, 才会实现真正的会计价值。第二, 加大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力度。通过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全面渗透会计道德警示教育力度, 要在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规定一定数量警示教育内容, 充分利用公安机关在经济罪案方面所能够提供的新鲜案例, 把其中与会计类经济犯罪相关的案件、事例或与连带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案件、事例, 编写成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警示教材》, 带上课堂, 展现法律和道德力的作用, 让高职会计学生珍惜自己的道德资本, 从而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觉悟。

3. 改革教学方法,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其一, 采纳国外先进的多环节教学模式。近年来, 美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更多采用的是教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分小组的学生课堂训练与教师辅导以及上机练习等多环节教学, 因此, 我们可以结合美国或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会计教学实际经验, 对现有我国的高职会计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改良, 要在课堂上借鉴“启发式”教学, 教师只须提出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讲解一些学生主要应该思考和阅读的东西, 分配出较充分时间让会计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中去体会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端正会计职业道德价值观。例如“道德讨论课”———由会计专业教师指定, 以学生自由组合的课堂讨论形式, 通过相互辩论和相互讨论, 利用在会计学生间思维对撞过程来逐渐加深对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 并激发起学习动力。“模拟实训”———将一些不合理要求加入要进行讨论的特定案例, 然后让会计学生按照基本会计程序来模拟实际操作, 在训练专业动手能力的同时, 增进会计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其二, 在教学手段上应有所创新, 切实加强借助其他团体, 期刊、网络等现代媒体的教学手段,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其三, 倡导主体性教育方法, 提高内化成效。要充分认识到高职会计学生的自身特点, 通过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形式、建立和充实完善能够体现高职层次会计职业教育特色的主体性教育培养模式, 把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与法律规范贯穿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之中, 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内化意识贯穿于会计主体性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上。引入西方经济伦理原则, 培养学生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冲突问题的道德推理能力, 形成学生正直、诚实的品质, 客观公正态度、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方的价值观。其四, 实施赏识教育, 体现人文关怀。国外在素质教育中把赏识教育作为增进学生自信, 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方法, 为越来越多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认识并被推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赏识教育可以针对高职会计学生道德认知规律, 将赏识教育的方法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会计专业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伴随着高职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全过程, 巩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其五, 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 安排一定数量的“顶岗”教师深入到企业财会部门, 通过会计教师个人的实际工作和积累, 整理出能够用于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有鲜活案例并编成教材, 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校企互动带动学校原有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从而保证学校整体会计教学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平。

摘要:高职会计毕业学生大部分会进入我国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会计队伍, 工作在第一线会计岗位。再度提出研究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目的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和造就一批批具备一定专业水准和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良心的高职层次的“会计人”, 这对于加快治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会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启明.构建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设想[J].会计之友, 2010, (3) .[1]李启明.构建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设想[J].会计之友, 2010, (3) .

[2]瞿政莲.新时期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6) .[2]瞿政莲.新时期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6)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析 篇5

文/萧 敏

摘 要: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主要就是为社会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建设、服务、管理、生产的第一线的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性人才。现在很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素质也是越来越重视,它要求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技术培养的时候,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成为现在高职院校必须要求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素质教育;思想道德;高职院校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如何进入社会并且能很好地被社会所接收,除了自身的技术技能之外,还应该要更加重视自身的职业素质。在各个领域中,那些实际动手能力强,业务技术知识过硬,以及职业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往往能够得到这些事业单位的重视。现在的高职院校主要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但是在重视对学生技能培训的时候,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一、对于职业素质的简单介绍

职业素质就是一个人对于社会活动的适应能力以及了解的一种综合表现。主要就是表现为职业的个性、能力、兴趣以及情况等各方面。对于职业素质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一般有社会环境、工作经历、受教育的程度以及个人本身的一些实际的情况等,这些都会对一个人职业素质的高低产生影响。一个人本身职业素质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能否顺利就业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就。对于那些职业素质越高的人他们就可以获得比别人更多的一些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二、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职业心理素质不好

职业心理素质主要就是指一个人在完成他相应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一些心理品质。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心理素质都不好,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有的学生是因为在自己高考的时候没有发挥好,最终就只能就读高职院校,所以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还是对于自己缺乏信心,没有很强的进取心,还有就是缺乏坚强的意志力。还有些学生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那些和学习相关的事情都不能表现出很浓的兴趣,在生活中也会因为一些同学之间的小事而大发脾气,使得矛盾进一步激发,从而对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

2.思想道德素质低下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这方面还不能令用人单位非常的满意。作为一个现在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而且自己本身的道德标准应该是要符合本身的健康发展的,而且还应该符合社会的稳定发展。但是,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不仅缺乏最基本的诚信度,()还对于教师缺少必要的尊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现在在课堂上经常睡觉、吃东西对教师没有基本的尊重,有的学生甚至在学期完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的教师叫什么名字。还有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相应的信念和理想。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学习。还有的学生就是对于集体的观念不是很强,缺少相应的社会责任感。

3.缺乏良好的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就是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在环境和学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和自己从事的职业相关的一些观念和思想。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目标和发展等都没有仔细考虑过,很大一部分人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了的,还有的学生则是不想做些比较基层的工作,有比较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并没有在实际中表现出来,只是一些空想。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措施

面对现在的发展形势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成为现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主要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种。

1.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相关职业兴趣加强有意识的培养

在现在的高职院校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管理之后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很多学生在进校选择专业的时候都是比较盲目的或者是一时的热情导致的,所以就导致了这些学生对于自己所选的专业一点都不了解,这样就会使得他们在学习中的热情和积极性不能维持很久,就更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来形成相应的职业兴趣。而在一个人成功的过程中,职业兴趣有着比较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让一个人身体内的潜能被完全激发出来,让这个人专心地做某一方面的事情,并且一直努力地做下去。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行工作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职业愿望得到一定的实现,从而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这种职业兴趣,除了一般的讲座还有就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看看哪种职业是比较有前途的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就可以亲身去接触到这个社会,让自己亲身去体验这些工作中的成就感以及乐趣。

2.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全程化培训和教育

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全程化的培训和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培训和教育部门应该要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情况来分阶段地进行培训和教育。那么,对于那些刚进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就可以相应地安排一些专业的认识、企业的参观还有就是一些以我的理想等一些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等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相关职业兴趣和让他们明白自己上大学的真正目的,从而来培养学生规范的意识;而对于那些二年级的学生就可以进行一些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探索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各个社团积极地开展各种活动,来对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还有就是一些吃苦耐劳的品质进行培养;而对于那些三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即将要面对残酷的就业问题,所以,要对他们进行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要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技能,还有就是对于他们的人际关系也要进行相应的.拓展培训,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讲解一些国家在就业方面的政策和法律,对于一些求职的技巧也应该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去面对求职和就业。

3.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基础知识方面进行职业素质的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管选择的专业和以后的职业是什么,前提都是必须要打好基础的知识。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这个时代,职业结构和社会行业的调整和变化的速度相应也是很快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不可能就是一种,所以面对这些变化,学生就必须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才有后续发力的实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最主要的场所,教师也应该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转变之前的教学理念,从基础知识的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4.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占据了很大的教学课时,学校应该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打破之前那种封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术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5.充分发挥学生团体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团体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机构,相关的部门领导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团体的相关活动,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通过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一些调查和对比数据可以发现,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间,因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具备扎实的时间能力、务实的态度以及创新和发展的精神,所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现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用人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

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行动研究 篇6

关键词:道德教育;高职院校;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2-0126-02

德育教育既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也关乎亿万家庭和谐幸福。古今中外历代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都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修养先于学文。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高尚的道德是教育的核心,应当居于首位。”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里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职院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环节。

一、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存在的不和谐音符

育人之道,首在育德。然而在注重经济发展和物质富裕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的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存在忽视人文教育,尤其是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也有的高职院校能坚守立德树人之本,但道德教育理念的偏差和滞后,导致道德教育教学课程与安排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实施存在单一性和保守性。有的没有安排真正意义上的道德教育课,而是被“两课”或时事政策宣讲所取代;有的道德教育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脱节,缺少与职业的结合,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应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缺乏了解;有的缺乏对道德教育隐形课程的开发,不够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文化的渗透;有的道德教育形式上开展,但实效性差,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保证落实,缺少相应的监管、监督机制,等等。有人就学校开展的道德教育主题活动的效果展开调查:47.1%的学生回答不见得有效;38.6%的学生回答当时见效,但效果不持久;10%的学生回答效果很差;仅4.3%的学生回答很有效。反映出道德教育表现较为低效。黄尧2008年在中国职教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的报告中说:“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必要的文化教育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教育,这三者不能偏废。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是灵魂,是方向;必要的文化教育是基础;职业技能教育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本职。”但目前在高职院校却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灵魂带基础的现象。

二、道德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学生当前职业道德水平直接体现未来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声誉,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兴衰和市场形象。如果对他们加强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高政治觉悟,培养优良道德风尚和品质,不仅可以保证高职院校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产生深远影响。高职院校占据着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同样是真、善、美荟萃的殿堂,社会良知的窗口,人类进步的助推器和社会精英的孵化场。职业道德“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行为准则的要求,又是本行业人员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必须形成德行、能力重于知识、技能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单是道德概念体系或者道德知识体系的教育,更应该是一种信仰、理想、人格的铸造。“教育从重知识与技能掌握到重智能发展,再到重素质的养成与完善,是对教育本质的逼近。”

三、重视道德习惯养成和道德情感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认识,养成道德习惯,陶冶道德情感等。高职学生已进入道德“自律阶段”,尤其需要重视他们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职业道德习惯是人们自觉地按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选择自己行动的行为方式”。并且,“只有形成职业道德习惯才表明某种职业道德的形成达到较高的境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由于有了道德习惯,社会觉悟和社会道德准则才成为一个人的精神财富。没有道德习惯,就不可能作出自我肯定和进行自我教育,也不可能有自尊感。”可见,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生活习惯对高职院校学生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应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提供环境和教育。同样,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因为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切地感受到他人的痛苦、社会的责任和重任,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内心得到净化和升华之后才有可能把职业美德外化。因此,需要加强高职学生的情感教育,使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情感上关心生产质量,关怀他人和社会,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受教育者获得特定的人格特性,使之有能力独立且富有社会责任感地生活。”

四、重视隐性课程的建构

隐性课程“主要指那些难以预期的、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随机出现的、对教育对象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注重显性课程的职业道德教育外,更要注重隐性课程对职业道德价值的影响。”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在实践中逐步达成的,隐性德育课程对其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潜在的影响力。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认识隐性课程的内涵,开拓形式多样的隐性课程,把隐性课程渗透到显性课程中,全面发挥其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实效性。“隐性虽是隐含的,但却是确实存在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非认知心理,靠情感、直觉来体验、体悟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意习得。当然这种无意习得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隐性课程并非是无意的,也需要建构。”美国学校没有行政班,只有教学班;没有班主任,只有辅导教师或顾问,学校对学生基础道德教育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各种社团活动和社区活动来渗透完成的。英国人的观念同样如此:“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道德教育即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有目的的建构隐性课程,方能产生显性影响。

五、创新德育形式、改进德育方法

确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根据道德品质形成的特点和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一般采取正面疏导的方针,实行传授道德知识和总结受教育者的道德生活经验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榜样激励和舆论扬抑相结合的方法。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一是“德教”与“修身”合一;二是“知道”与“躬行”合一;三是“言教”与“身教”合一。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学生,或者中专、技校与职业高中的受教育者,一般年龄在18~24岁,处于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后习俗道德期,这一时期的个体应该是凭自己的良知而非外在的约束去选择和行事。在美国,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案例教学和道德讨论,向学生灌输一些具体的、实用的、一些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同时,采用讨论、阅读、录像、表演、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学生与教师共同对某些职业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提供答案,而是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判断推理能力。有人就学校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由谁承担展开调查,学生主张由相关行业的资深人员承担的占48%;主张由相关行业管理人员承担的占32% ;主张由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承担的占20%;主张由两课教师承担的为0。在回答“你认为在校期间下列哪些活动能够在职业道德方面对你产生实际的影响”时,所占比例依次为“优秀校友的成长自述”、“职业道德小品赛”、“企业需求讲座”、“劳模报告会”。

道德素质的提高是通过理论、课堂、自学、活动、感染、家庭、社会、学校等途径,依靠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共同实现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构建道德教育体系,创新道德教育形式、丰富道德教育内容,改进道德教育方法,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菊.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社会学分析[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0.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孙明英,戴林富.大学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隐性课程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11,(3).

[4](德)Wolfgang Brezinka,(彭正梅,张坤 译).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徐华.隐性课程视野下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J].成人教育,2008,(1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 篇7

1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界定

目前, 国内外学者已开展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 但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多, 研究的内容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在国外, 关于职业道德的研究比较成熟, 大多数学者认为职业道德是一种指导思想、处事原则, 可以用它来指导工作中行为活动, 并把职业道德从个人的角度出发, 视野更开放, 使人们能自如的灵活应用它。而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研究较少, 所以只能借鉴相关的研究。我国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著作为数不多, 主要有《职业和职业道德》 (徐光秋, 主编) 、《应用职业道德》 (稽士京, 著)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詹万生, 著) 以及《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 (刘建民, 主编) 等, 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职业道德, 并没有具体到高职教育领域。论文和期刊方面,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廖杰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岗位意识培养》一文中认为, “广义的职业道德是一个伴随劳动而产生的概念, 意指人们在生产劳动及交换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规定和准则。”余磊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一文中指出, “职业道德从道德的角度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它是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离不开职业的范畴”, “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实际上, 在我们生活中, 各行各业, 每个人所遵循的职业道德都不同”。我国学者更多地是从社会对从业者要求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职业道德的。

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研究和整理的基础上, 结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笔者认为, 职业道德教育, 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等方式,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使其了解相关职业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从而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系列活动。

2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 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上重智轻德, 他们认为只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学好了, 将来就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殊不知, 这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 在工作岗位上发展得好的毕业生, 并不都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而是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游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学生。这些学生对所从事的岗位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 岗位责任感更强, 敬业意识更突出, 能够遵守职业操守, 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社会使命, 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可以帮助学生规划处更好的职业生涯, 也就是说,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 必将使其在工作中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多的晋升机会, 与此同时, 还将带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扩大高等职业院校的声誉和影响。

3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全方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所谓全方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是指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从时间、空间、人员等各个方面都要予以落实。首先, 从时间维度来看, 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应该是全过程的, 从学生踏入高职院校校门的第一天起就要展开, 直至学生毕业为止, 在这期间, 高职院校始终都应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其次, 从空间维度来看, 无论是理论教室, 还是实训室, 无论是在校学习, 还是去企业实习, 都应在学生的学习环境当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最后, 从人员方面来看, 应该突破认识上的误区, 即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就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来开展, 其他教师无需参与;其实,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是每位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 教师潜移默化地将职业岗位要求、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情操和职业道德品质等教给学生, 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3.2 充分发挥“两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战场作用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 必须始终将“两课”教学放在重要位置, 时刻不能忽视其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战场作用。因为, 相比其他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 “两课”教学的方式更为系统、直接、全面, 效果也更为明显, 这就需要提高“两课”教师的素质, 提升教师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教师多到企业去走访和调研, 了解相关岗位的现状和职业道德要求, 使得自己的教学更贴近岗位的实际, 并能够与时俱进;鼓励教师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采取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情景模拟、多媒体教学等吸引学生参与进来, 改变空洞说教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3.3 吸引优质企业教育资源

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企业特色, 只有身临其境地感受, 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记住, 实践证明, “纸上谈兵”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这就要求学校在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同时, 将与企业合作对高职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关注点, 主动利用企业优质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 例如企业的文化环境、团队精神、品牌形象、管理条例、员工守则等等, 这些真实的、与职业道德教育密切相关的东西都应为高职院校所用, 成为开展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资源。此外, 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的编写中来, 将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对职业道德的感悟传授给学生, 这样的校本教材一定更受学生的欢迎。

3.4 营造有利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 因此营造有利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是十分必要的。当 (下转第296页) (上接第224页) 然, 校园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 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工作部门可以组织学生组建学生社团、开展演讲比赛、组建职业模拟公司、举行征文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多了解职业道德;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另外, 邀请企业的管理者和能工巧匠、企业的劳动模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来学校为学生作报告, 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也会发挥很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爽, 马巍巍.谈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8) .

[2]张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探索[J].职业时空, 2010 (7) .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刍议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剖析

笔者通过对重庆市××职业院校的500名教师和6761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 有96.3%的教师和88.3%的学生认为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很重要, 只有10.6%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或尚未认识到重要。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别在是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 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时, 回答“可以理解, 学校应从轻处罚”和“可以理解, 学校应从重处罚”的分别占到50%和21%, 大比重的学生数量认为作弊可以理解, 折射出了学生职业道德的认知的不足。在回答“当您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后, 您的还款计划是”的问题时, 回答“没有具体的还款计划”的占到16%, 反映了部分高职生的信用意识较差。还有在作业抄袭、违规冒名顶替、求职资料作假、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随意毁约等诚信问题都不尽如人意。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容忽视。这些反应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方便的不足:具体在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中学课程存在着低水平重复, 职业道德教材编篡不能及时反映职业学习中道德需要的变化, 忽略现实性和针对性, 空洞说教, 缺乏生动性和适用性。教育过程中“灌输”依然是主要的教育方法, 缺乏生活性德育的过程, 不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归因分析

1、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 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重知识技能传授, 轻职业道德培养;重正规课堂教育, 轻日常生活教化;重外在形式, 轻内在修养。第一, 重知识技能传授, 轻职业道德培养。重智育轻德育, 在德育中又片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 忽视良好人格的培养, 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职业道德教育多是通过专门的职业道德课进行, 很少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渗透职业道德内容, 造成了职业道德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第二, 重正规课堂教育, 轻日常生活教化。高校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只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其内容少且不具有系统性, 更没有专业性与实践性。第三, 重形式, 轻内容。各学校往往把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当成一种形式来应付上级领导部门的政策, 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摆设, 领导重视不够, 教育部门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更是很少过问, 真正去考察时又是流于形式只看表面, 根本不能起到检查督促作用。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模糊。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 教育的目标影响着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制约着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等多个方面。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必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目标模糊、不科学的问题表现得很明显。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比较笼统模糊, 没有围绕行业的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行为准则, 也缺乏明确的教育计划。在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中更多是根据某个授课教师的主观判断, 跟着感觉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 或者直接把大学教育的目标拿过来看成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这种看法明显是不科学的, 丧失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职业特性, 起不到对职业道德教育指引方向的作用, 反而容易使职业道德教育走入误区。所以, 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往往停留在口头上, 讲起来重要, 但无法落到实处。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 不少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实施, 影响了教学质量。总的来说, 教师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 18.2%的高职学生对学校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满意, 54.3%的学生比较满意, 20.5%的学生不太满意, 7%的学生非常不满。由于一部分教师的形象不够好, 反过来削弱了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和道德影响力, 从而也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同时, 相比其他学科来说, 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 参加企业实践的机会少。学校很少考虑对他们进行相关培养, 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这种情况必然使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得不到改善, 影响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实施和持续发展。

4、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 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重视知识考查, 忽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 忽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 忽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 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由于现行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 所以很难准确地反映教育的实际状况与水平。另外, 各高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因此, 教育部门应制定一定的评估体系来约束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行为。如果不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考评, 职业道德教育就不会得到重视, 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1、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认识, 加大职业道德教育投入。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目标所决定的, 是由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也是适应高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 统一部署, 贯彻落实, 监督检查, 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把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同时, 要切实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师队伍建设, 着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 组织业务培训, 制定德育工作者年度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 将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目标等写入培养计划当中, 使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有章可循。同时。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的检查情况纳入教育评价体系中, 健全德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奖励制度, 引起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保证一定的经费来源和合理使用。还要探索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改善充实德育设施, 用先进的德育手段开展教育工作, 并对优秀德育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等。

2、提升职业道德教育者的素质, 率先垂范。

搞好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先进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关于职业道德的接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 以身作则, 起模范带头作用, 否则, 会使教育活动都失去实际的影响力和存在的现实意义。首先,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为学生自觉做好道德榜样。其次,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运用主体性理论,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 教育者要探索多种有效的教育渠道, 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和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学生确立这一观念。

3、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保证教育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某种教育目标展开的, 任何教育措施都是为实现某种教育目标服务的。在德育工作中, 德育目标是德育的首要问题, 因此, 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也是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在高职院校中, 生源构成很复杂, 这要求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不能搞“一刀切”, 必须划分层次, 因人制宜。逐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道德水平, 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既要加强一般职业道德教育, 又要加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要使德育目标具有现实的基础, 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去确定德育目标模式, 使他们看得到、摸得着、做得到, 既可望又可及。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特别要从校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引入普遍德育理论与方法的同时, 逐步形成高职特色, 适应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

4、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科学评价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如何, 不应再用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衡量, 而应该建立学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重视知识考查, 又要重视能力和行为评价;既要重视笔试评价, 又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要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 又要重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既要重视教育者的评价, 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同时, 企业、社会要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不断给予反馈和评价, 以及时调整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建立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综合评价机制的过程中, 要注意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宗旨和原则。制定评价指标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准及实施要求。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 要遵循导向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整体优化原则、简易性原则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等。

参考文献

[1].徐启贤.职业素质及其构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1.

[2].马跃龙等.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法制与社会, 2008.09[下].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篇9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而且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 高职学生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 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是由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的。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 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表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 要努力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加强对在校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又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是最基本的思路, 也是当务之急, 更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2.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必然要求。

在职业生活中, 只有确立相应的道德观念, 培养职业情感, 树立职业理想, 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以及具有相应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才能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和赏识, 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高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场所, 如果仅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而忽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素质教育也就成了空话。因此, 对于高职教育, 只有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特别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处世观, 形成良好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素养, 才能保证高职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 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早建功业。

3.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现实, 大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除了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等以外, 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从当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使用的信息反馈情况看, 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例如, 不少学生就业后对工资报酬看得较重, 不能脚踏实地地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不少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毕业生频繁“跳槽”, 使得用人单位大伤脑筋。基于此, 用人单位十分看重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往往把职业道德素质作为录用人才的首要条件。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职生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其将来所从事行业的道德水平,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与高职生在校期间所受的职业道德教育息息相关, 但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健全, 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开展。

当前, 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但更多的是讲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 忽略了职业道德的现实意义。虽然, 2006年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中将职业道德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 但相比以往的《思想道德修养》教材拿出近一章的笔墨专门论述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相关问题, 力度还是有所削弱, 使得学生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直接影响到其工作后的职业素养和品格提升。

2. 教学内容和方式陈旧, 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时效性。

教学内容方面, 一是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二是内容陈旧, 缺少鲜活的案例;三是教材体系结构比较死板,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四是教材更新周期太长, 不能与时俱进。[3]这种教材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又不能及时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 更缺少对世界各国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及经验的借鉴。

在教学方法上, 主要还是采用教师在课堂上直接灌输, 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只注重职业道德理论和行为规范的传授, 较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由于缺乏师生互动, 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受到限制, 影响其学习效果的有效发挥。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内容缺乏理解, 不利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传播, 不能有效地调动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其道德判断力和行为选择力, 以致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突出、实效性不强。

3. 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近年来, 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开始尝试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 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渐与校内外的实践、实习相结合, 但仍然与当前企业用户对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社会竞争激烈, 用户对毕业生的要求是全方位的, 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动手操作技能, 更须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大学生身处校园, 对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不了解,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也没有涉及行业、企业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 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与现实工作联系不紧。高职院校虽然也通过安排高职生到企业实习的方式, 与企业取得联系, 但由于缺少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在高职实习期间没有发挥校企双方对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方面的作用, 以致出现“德育真空”地带, 使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不够。[4]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强化理论学习。

高职院校应重视在德育课及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有条件的可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修养课, 增加教学课时数, 强化理论学习。毕竟良好职业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 学习科学理论和道德知识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只有通过系统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才能够了解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树立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 自觉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在日常教学中, 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渗透于专业课教学活动中, 强化职业道德要求, 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将学生已形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养成道德习惯。此外, 要努力使大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不是对他们的约束, 而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从而激发他们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强烈愿望。

2. 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增强课程的感染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呈现多元化倾向, 特别是大学生思想观念开放, 容易接受新事物, 而不愿受传统观念、模式的束缚。这就要求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要推陈出新, 密切联系社会现实, 特别是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 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接受。因此, 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切合学校实际、结合专业特点、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道德教育实用课程体系, 包括显性课程的教学计划、大纲、教材, 隐性课程的活动方案,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精讲少讲, 用生动、典型、有趣的事例来说理, 增强说理的艺术性、可听性, 只有学生愿意听, 才能保证有好的学习效果。同时, 辅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增加教育教学的趣味性。

在职业道德教学中,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说教的方法, 采取民主的对话方式, 以民主讨论的方法与学生沟通, 师生双向互动,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不要以强制、压迫的方法让学生勉强接受正面灌输, 那样只能造成学生嘴上不说, 心里不服的结果, 使得教育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组织讨论或辩论活动, 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使学生能真正投入到交流、对话中来, 让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 在自觉的内心体验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完成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

3. 加强校企合作, 在实践环节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近代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很重视开展职业教育, 他认为:“职业教育的原则, 着重在适应社会需要。”[5]加强校企合作, 就是为了让学校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并不断改进教学, 使教育与社会实践贴近, 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 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 促进企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1) 聘请实习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 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训 (实习) 。在实践中, 学生从事一定岗位的工作, 以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 在工作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也可以邀请高职院校的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或专题研讨会。结合他们自身成才、成功的实践体会, 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敬业、勤业、精业精神教育。

(2) 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师资建设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一方面学校要鼓励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多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甚至参加生产劳动, 积累实践经验, 改善知识结构, 转变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选聘企业中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担任学校职业道德课教师或德育辅导员, 改善和提升职业道德课程师资的整体素质, 增强职业道德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3) 不断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改革, 把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向企业延伸, 不断丰富职业道德课程的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 建立校企互动、师生互动、生企互动的职业道德教学模式。实施这一教学模式, 首先, 要积极推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职业道德教育的课堂搬到生产第一线, 让学生在生产现场上课。其次, 要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实习实训计划, 贯穿在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要纠正以往开展实训活动, 只安排专业技能训练, 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倾向, 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企业管理人员或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规章制度学习, 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了解企业文化理念和内涵要求, 切身感受企业生产经营中员工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企业的实习实训既造就他们过硬的技能水平, 又让他们适应真正的职业环境, 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纪律。最后, 改革职业道德课程的考试评价方法, 积极引入社会评价、企业评价, 建立学校、社会和用人单位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增强工作责任心和敬业意识, 养成优良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

摘要:目前, 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院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必要性,主要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N], 2005-10-28.

[2]胡克培.思想品德修养与职业道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25.

[3]齐晓东.高职院校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J].交通职业教育, 2006, (3) .

[4]孙旭芳, 冯文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2) .

论高职院校质检专业职业道德教育 篇10

从当前社会质检行业工作情况看,经常会出现一些严重违法职业道德的行为,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的是从业者职业道德观念的扭曲和社会问题的体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的重要场所,其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从业的职业道德行为,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质检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质检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

1.意识淡薄。多数高职院校主要内容为质检专业知识教学和实训教学,没有足够课时和师资配备的质检道德教育,经常由其他教师担任职业道德教育课,最终导致质检专业教师只是重视自身专业知识的传授, 没有充分考虑质检职业的道德教育及宣讲。兼任职业道德宣讲的教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千篇一律的宣讲,没有一定的针对性,进而不能获得相应的教学目标。多数学生为毕业后找到工作只是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一心想尽可能多的考取证书,忽略职业道德教育。

2.不够重视。从当前高职院校质检专业教育教学情况看,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现代合格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就业竞争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过于看重专业课程教育,忽视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也没有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专门的指导,导致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严重不足。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设置了相应的精品课程,但是在实践中,学校并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看做是精品课程, 这也导致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不足。

3.缺失职业道德。对于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经常会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就是在校内对学生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在合作企业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理论和实践结合。从质检专业的学生实习情况看,还存在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学生在进入实习单位后,实习单位往往会将学生分配到相关岗位后,由各个岗位的老员工对学生进行相关岗位知识讲解,很多老员工只是将这看做是一种任务,简单的为学生讲解一些岗位基础知识,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学生则是认为完成实习任务即可,这就导致学生严重缺乏职业道德。

4.专业性缺乏针对性。多数高职院校在对质检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仅仅停留在应知应会的基础上,用一成不变的教材对学生进行从业后必备的职业道德进行宣讲,忽视不同职业间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目前,质检职业道德教材单一,同实际职业相脱节,教师不能根据学生具体状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步骤等,进而使得较多学生缺乏学习职业道德的兴趣,得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质检专业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坚定立场。对于合格的质检人员,应该做到坚定立场,要具有良好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因此,在高职院校质检专业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忠于事实,忠于法律的工作作风,要引导学生坚持实事求是, 认真的分析、处理各种问题,不夸大,也不缩小,要坚定自身立场,将事实真相展示在人们面前。

2.廉洁奉公。对于质检人员,是保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重要人员,也是纠正生产错误的核心,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因此, 在质检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要求学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沉着、谦逊、光明正大的观念,要将坚持真理、崇尚美德的思想传授给学生,从而为学生职业道德的提高打下基础。

3.博学业精。质检专业具备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对象,且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时应熟悉、掌握质检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质检职业设计范围、对象等,因此,质检专业的学生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科学的分析能力,进而在日后的工作中去伪存真,发现事物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质检专业学生还应了解最新科学成果和理论,了解科学的前言,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4.炳公执法。质检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应坚持不畏强暴和刚强正直的精神,在工作中坚持法律法规准则和事实数据等,同违纪行为做斗争。在国家和个人利益出现矛盾时,应刚强正直,秉公处理。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避免出现遇到问题绕道走现象,将个人利益和地位置之度外,不拿原则做交易等。

5.遵纪守法。对于质检人员而言,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办事,在企业生产中,质检人员还需要遵守企业的相关规定,不泄露企业的生产秘密,因此,在高职院校质检专业教学中,要加强法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观念,要求学生做到遵纪手法,从而保证质检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

高职院校质检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从业质量,因此,在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提高对质检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力度,培养学生合格的职业道德,确保学生在工作能做到坚定立场、廉洁奉公、博学业精、炳公执法、遵纪守法,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冉,杨东益,李慧娟.探析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渗透[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4):17-19.

[2]黄丹.发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功能,扩大职业道德教育视野[J].商情,2014(8):261-262.

[3]陈向荣.浅谈当前烟厂工艺质检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0):111-112.

[4]韩德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推动质检事业科学发展[J].中国检验检疫,2012(9):21-2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 篇11

关键词:职业意识 职业素养 职业需求 素养教育

0 引言

如今,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而这方面恰恰是现代高职院校所忽视的地方。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建立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1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

1.1 职业素养的定义和特征 学术界以及社会企业对职业素养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其包涵的内容却相差不多,本文对职业素养的定义为:职业人在从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职业素养一般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态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体现的是员工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素质和品质。职业素养不同于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可以通过学历、专业、资格证书或考试来证明,而职业素养相对处于更为隐蔽的状态,反映的是一个人在对待工作时表现出的责任、态度和韧度,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范畴。在如今的职场中,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相对更为难得,这也是所有大学生走出校门跨入社会所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

1.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①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达到一个顶峰,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要想获得更好的工作和发展机会,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由于高职学生的学历在就业中并不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加强培养自身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用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职业行为习惯来打动面试官,获得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为未来取得工作成就和建立事业打下基石。②用人单位的需要。如今,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的需求并不像以前那么大,一方面是社会宏观经济发展放慢的影响,企业并没有快速扩大规模的意图,因此并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对应届大学生的期望降低,大学生进入企业后无法适应社会,无法适应工作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和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无关,而和其心理承受能力、品德以及性格有关。因此企业目前更加重视应届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具备优秀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不仅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和企业,而且在工作中能够以一个职业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同事们的关系更加融洽,工作态度更加踏实,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也不会轻易逃避和放弃,而这些学生终将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③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其生源质量相对于本科院校较弱,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实现更好、更大规模的发展,除了要加强自身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就业率和声誉,这些都是由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所决定的。具备优秀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必定更受各大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今后也必定会在企业中有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培养学生三年的母校也将受到更多的赞誉,这对高职院校是一种无形的肯定和宣传,从而会有更多的学生慕名而来,学校的生源加大,经费更加充足,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④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的和性质,决定其更偏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而技术性人才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影响到我国总体工薪阶层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不仅提高了我国总体技术人员水平和素质,更是我国逐步迈向文明社会的必要前提之一。

2 职业素质在高职教育中的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职业素质在高职教育中并不够重视,高职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职业素质也并不太让企业满意,本文主要从学校、国家和社会以及学生自身角度对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2.1 从学校角度分析 首先,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是将学生职业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阶段,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也就没有针对职业素养教育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一般都是以短期课程教授为主,大概在几周左右,课程不仅缺乏有机的联系,并且也缺乏专业的职业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当前高校从事职业素养教育的老师大多并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基本上属于半路出家,无法将真正的职业素养教育传授给学生,最终使得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其次,尽管有些高校已经意识到现代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渐渐提高,并且已经开展相关措施去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但总体来看,其教育内容没有依据职业素养的特点进行编排设计,造成了职业素养的培育与现实职业活动的割裂,针对性的缺失使得教育流于形式,这必然会导致职业素养教育的低效性。

2.2 从国家和社会角度分析 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前提之一,虽然社会和企业日益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呼吁学校要大力培养,但我国教育机构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计划中,并没有相关内容是专门针对其职业素养教育的,只是用一种放羊式的态度对待这部分教育,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停留在口头上,使得高职院校也并没有动力和压力去真正的思考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最终造成这块教育的缺失。

2.3 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 普遍的高职学生受素质教育机会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此外,高职学生由于本身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并且对学习态度也处于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因此在平时学习和企业实习过程中,就不会主动的、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而当快要毕业面临找工作时,就会显现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影响到未来的就业生涯。

3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途径

3.1 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正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体系中,构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明确培养对象、培养目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法,从而切实采取措施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一,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一线、面向基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那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也必须紧密结合这一点,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直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相关企业的用人标准,包括企业有什么样的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能、要求什么层次的职业素养等等,从而具有针对性的制定职业素养教育计划。第二,要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由于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并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因此也就无法亲身示范相关职业素养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也只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或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使相关职业素养知识能够得到更深刻、更生动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接受程度;其次要加强对职业素养教育老师的培训,让他们深入企业,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更多的接触,并且能够亲身感受真正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知识和水平,从而将其更好的传授给学生。第三,要丰富职业素养教育的方式。首先,学校进行职业素养课堂教育时,除了进行基本的理论教学外,还要尽可能的丰富教授形式,比如:在课堂中使用更多的案例进行教学,包括正面的榜样教育和反面的负面教育,从而让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理解更加深刻。其次,职业素养的最终形成离不开真实的职业活动,学校毕竟不是真实的职业场所,难以为学生提供完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这就需要学校设法满足职业素养对真实职业情境的需求,职业院校的实习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的部分职业活动,这就需要按照真实的职业情境进行改造,使其满足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并且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学习实训的教育范畴。第四,创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高职院校不能只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素养培训,而当学生走出校门后就事不关己,这样就无法发现学校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因此,高职院校要对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做好职业素养信息反馈工作,一方面是通过与合作企业取得联系,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和学生所在部门对其进行职业素养客观评价,从而得到信息反馈,了解职业素养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是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情况,从而发现之前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学校将这些信息收集整理后提出改进方案和完善措施,以便对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3.2 从自身做起,制定职业素质培养计划 第一,要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职业形象在学生求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这并不代表企业只注重外表,而是因为良好的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和品牌,它可以给面试官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有利于得到更多的面试机会。第二,培养良好的职场礼仪。职场中的礼仪要区别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关注和积累一些专业的求职面试礼仪、商务交谈礼仪,还有办公室礼仪等与职场有关的礼仪,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重视自己以及身边的细节,在积累的同时也应当适当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与同学或者老师的谈话礼仪,在社会实践时和一些公司的员工或者上级交谈时的礼仪,在这些能触摸到的生活实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锻炼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像一个职业人,有利于更快的融入企业和社会。第三,树立良好的合作和责任意识。企业中的事情相对较多较杂,仅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因此需要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互相配合,分工明确,共同完成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团队合作意识,服从分配、不争功、不抢功,以大局为重,这些都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培养,主要通过参加团体活动,树立团队精神,争取共赢的局面。此外,企业还非常重视求职者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若一个人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就难免会在工作中出现差错;若没有责任心,对自己的事情不负责,就无法保证能够准时保质的完成企业下达任务,将直接影响到员工的个人形象和公司的声誉以及效益,这是一种没有职业素养的体现。所以在校的高职生必须培养积极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这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将其纳入正规的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围绕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这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责任,还需要高职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我做起,制定职业素质培养计划,最终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国存,姚金凤.谈高职教育中的职业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8):30-31.

[2]陈桂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实现[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82-84.

[3]杨忠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4]吕明.浅议高职生职业意识的培育[J].职教论坛,2010(2):79-80.

[5]应晓清.试论就业导向视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篇12

一、职业道德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职业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内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注重质量、讲究信誉的诚信精神;守法依规、公平竞争的规范意识;团结合作、大局为主的协作意识;不断努力、开拓进取的上进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精神等。这些教育内容看似简单普通,但是却蕴含着伟大的哲理韵味,它能指引广大大学生在奋斗的路上如何更好的就业、更好的创业,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其重要性在于:

(一)构建和谐校园,职业道德是关键部分

职业道德教育本身具备着前瞻性以及引导性,它会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育,根据不完全调查显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有很大一批学生存在着自私、固执、单向发展等问题,人格取向发生偏差,普遍缺乏责任心。由此看来,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进行系统化的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它对完善学生人格等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让高校呈现出和谐、美丽的景象[1]。

(二)大学生阶段性教育中不可缺少环节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正确发展,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以及人生价值观等。由此可见,大学期间属于学生自我发展的统一时期,学生需要克服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障碍,而职业道德教育正是帮助此项课题实现的关键所在,可谓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职业道德培训确实可以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为学生就业提供基础性保障

如今的教育与市场密不可分,学生能否适应社会、能否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成为评价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准。在经济浪潮中,各企事业单位已经向各级教育系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2]。以微软企业为例,各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除了考量其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看重其是否具备工作热情、合作精神等一系列的职业道德,因此可以说职业道德修养就是学生未来就业的保障之一。

二、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存在误区,发展滞后且不平衡

首先,学生在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很多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在更高一层的学府才有所体现,而我们所需的更多的是职业技能,还有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不属于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高校实际上并没有义务开设此类科目进行教育。这两种错误观点直接导致了当下职业道德教育发展存在滞后性,根据对我国某地区的高职院校走访调查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基本上指只教授学生们基础性技能,除了思想道德教育之外,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处于空白,这一点值得深思。

(二)教育缺乏针对性,采用的手段过于单一

高职院校一般不会将职业道德教育单列出来进行系统培训,之后将它放在思想道德教育当中,在讲授的过程中大都是泛泛而谈,几乎很少有学院针对某一专业、某一类别进行专门性讲述[3]。同时,讲授的方式基本上就是课堂讲授,传统授课的形式过于单板与单一,缺乏一定的实践性。

三、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

(一)从观念入手,加强教育认识,实现课程改革

第一,发挥出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程是高等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学生普遍会重视,因此就要在基础性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凸显出职业道德教育。基础性道德教育指的就是学生应当遵循的各项道德、准则,通过这些教育内容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重点对学生讲授职业道德的含义、意义、作用等内容,在认识上不断加深,让职业道德教育能够在学生之间广泛传播,最终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崇高的道德风尚。其次,学院需要结合自身特点,联系实际,在讲授时穿插一些“实验课”,可以模拟职场求职场景,由学院老师作为评审,重点观察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二)从方法入手,强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手段

无论职业道德课程还是其他教学课程,如果单单依靠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进行说教,或者将书本上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方式基本不会产生效果,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更多的教学方式与模式,提高职业道德教学的有趣性以及生动性。

例如,从生活入手,除了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不定期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可以在谈话期间讲授一些故事或者是名人轶事等,凸显出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责任感、职业感等。或者,学院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同社会各大企业单位联系,找寻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各行各业的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等,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他们口述一些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的故事向学生传达精神,这种利用生动实例的方式能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强现实感,从而弘扬出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奉献自我等职业精神[4]。

除了上述提及的教学方式之外,要求各院校的教学负责人应定期召开研讨会,找寻某一个课题供学生讨论、辩论,让学生广泛的参与进来,在内心中体会到这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完成道德内化,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5]。

(三)从创新入手,构建网络平台,实现网络化教学

网络的推广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渠道,当代大学生一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通过网络等方式寻求自己想要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果断利用这种方式实现网络化教学。学院应全面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力度,开发出相应的道德教育资源,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开设一些职业道德教育板块,让学生关注,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板块中留言,之后会有专业的教师予以解答[6]。

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聊天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微信中开设公众号,在公众号中定期发布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或者是建立聊天群,让学生、老师们通过QQ平台实现远程交流,这样的网上网下综合教学手段能够真正实现职业道德的全方位覆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质,让他们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实现道德发展,最终为社会提供助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系统的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当下,人口过多、经济萎靡等现象为大学生的就业树立了一道道屏障,就业压力可谓是空前巨大。鉴于此,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要在保证基础教育水平的前提下,将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先位,重点对职业认知、职业规范、未来理想、敬业精神、奋斗刻苦、团队合作、职业纪律等方面进行培养与教育,从而加强学生们的就业能力以及创业能力,让学生走入社会后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美艳,那贵玲,张华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5)

[2]李霞.浅谈在中职学校弘扬雷锋精神的必要性[J].青年与社会.2013(04)

[3]许元.以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Z1)

[4]缪玲勇.探索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J].新西部(下半月).2007(07)

[5]赵颖慧.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全方位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

上一篇:指标预测下一篇: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