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

2024-05-23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精选11篇)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 篇1

教育部【16号文】指出:高职学校就是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这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但是许多学校尚未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 从而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形式与方法, 考核形式等等也存在种种问题。这些情况赫然告诉我们:目前的高职教育仍然未能摆脱传统教育形式留下的后遗症———高职教育存在的两大弊端:一是重知识轻能力, 二是重教轻学。

这两大弊端像两块顽固的巨石, 阻碍着目前发展并不成熟的高职院校的发展,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也不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中行业企业的对接。此外, 多数一线教师日常工作繁忙,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不仅要应付形形色色的教学材料检查、评比, 还要进行学生管理工作, 加上个人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的限制, 使教师满足于完成教学工作量, 无暇顾及业务钻研, 形成教学团队建设后劲不足的怪圈。只是进行常规教学检查与考核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而通过举办技能比赛, 进行参与更高层次比赛的人才选拔, 树立精品意识,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状况。

我们的教学应该做到“能力培养为本, 技能训练优先”, 融“教、学、做、研、赛”为一体, 通过定期举办学生校内技能大赛, 学科小组比赛等活动, 掀起学生练技能、比技能的高潮, 逐步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的教学特色。

下面以笔者所在的信息工程系举办的IT活动月为例, 介绍一下举办此类技能比赛的情况。笔者所在系此项活动的宗旨是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加强课外兴趣小组和第二课堂活动工作, 利用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专业知识学习, 将专业学习与兴趣学习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学生竞赛的内容包括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软件设计、网络设计、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程序设计、网页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竞赛等项目。活动中, 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都积极报名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是特别为大一新生准备的项目, 因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所欠缺, 新入学的学生不具备参加IT活动月竞赛项目能力, 本届比赛特别将职业生涯规划竞赛项目列入竞赛单元, 避免了比赛中新生只能充当观众的遗憾。“IT活动月”活动中专业技能竞赛项目由学生自愿报名, 自主选题, 然后由教研室专任教师对参赛作品的技术含量和设计报告进行综合评定, 经初评后确定参加决赛的作品。在决赛阶段, 请校内外的行业专家担当评委对入围决赛的作品进行最后评审, 并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此项活动是该系为学生搭建的展示自我的舞台, 为学生们提供创新、创造、尝试、体验、检验自我的机会。通过这个舞台, 广大师生得到锻炼, 也为他们参加国家技能大赛赛、省技能大赛奠定了基础。同时,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在竞赛中既能体会成功, 也要面对失败, 吸取经验教训, 还能磨练自己的意志, 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是全面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水平的灵魂, 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这个角度来讲, 竞赛结果是反映一个学校专业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合理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 竞赛不只是一个短期过程, 而是要通过竞赛达到“过程——结果———过程”的目标, 即在过程中实现结果, 在结果中优化过程。在履行这一目标的实践中, 达到教学与竞赛的良性循环。我们在竞赛的组织与参与中, 要不断总结摸索, 充分认识到技能比赛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逐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赛前培训体系和赛后分析评价体系。通过组织学科竞赛, 为促进高职师生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融“教、学、做、研、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为学生就业、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超.以技能比赛促进技能教学的模式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2) .

[2]安彬.关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比赛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 2012 (06) .

[3]李慧.浅谈师范院校技能比赛对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 篇2

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

力比赛方案

一、总体思路

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结合我省实际,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共设思政课(德育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比赛、实训教学比赛、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等五个赛项,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中职类初赛由市州教育(体)局自行组织,高职高专类初赛由学校自行组织,决赛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并根据决赛成绩确定我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和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选拔赛名单。

二、组织机构

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并成立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组委会,下设仲裁委员会和秘书处。

1.组委会 主 任:应若平副主任:余伟良、邱

德、谭知和、王雄伟 委 员:周韶峰、王俊良、王江清、隆

2.仲裁委员会 主 任:余伟良

副主任:周韶峰、王江清

成 员:汪忠明、刘

婕、彭文科、刘彦奇 3.秘书处 秘书长:周韶峰

副秘书长:王江清、隆

成 员:刘彦奇、蒋书同、彭文胜、舒底清、田伟军、周洪波、吴甚其、刘

三、赛项设置及分组

本次比赛共设思政课(德育课)教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比赛、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五个赛项,按中职学校、高职高专院校两类进行分组如下:

1.思政课(德育课)教学比赛。重点考察高职高专思政课和中职德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实施能力。参赛教师应紧扣高职高专思政课和中职德育课大纲和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要求,根据教学安排选取教学主题,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要素。

—2— 中职类设德育课一组(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德育课二组(其它德育课程)。

高职高专类设思政课一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政课二组(其它思政课程)。

2.教学设计比赛。全面考察教师针对一个教学任务或教学单元完成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已应用实施。

中职类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数学、物理、化学),公共基础课程二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基础课程三组(除数物化、德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外其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资源环境类),专业课程二组(轻纺食品类),专业课程三组(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专业课程四组(教育类、司法服务类),专业课程五组(农林牧渔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石油化工类),专业课程六组(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七组(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等10个组别。

高职高专类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大学语文),公共基础课程二组(除大学语文、思政课以外其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课程二组(交通运输大类),—3— 专业课程三组(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课程四组(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五组(旅游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专业课程六组(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水利大类、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七组(轻工纺织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专业课程八组(文化艺术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等10个组别。

3.课堂教学比赛。重点考察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实施实际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教学(训练)内容。

中职类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语文、英语、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公共基础课程二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石油化工类),专业课程二组(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三组(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四组(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课程五组(资源环境类、轻纺食品类、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等7个组别。

高职高专类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与健康、计算应用、公共艺术),公共基础课程二组(大—4— 学语文),专业课程一组(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水利大类),专业课程二组(装备制造大类、轻工纺织大类),专业课程三组(生物与化工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专业课程四组(文化艺术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专业课程五组(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等7个组别。

4.实训教学比赛。全面考察教师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完成实训教学设计的能力、完成相关技术技能示范操作教学的能力。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有所侧重,教学设计已应用于实际教学。

中职类设“胸花设计”(园林绿化专业《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内容为主),“输液泵输液法”(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内容为主),“标识设计综合练习”(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图形图像》课程内容为主)等3个组别。

高职高专类设“滴定分析”(生物与化工大类相关专业化学类课程内容为主),“片剂质量检测”(药品制造类专业《药物分析》课程内容为主),“色彩调和”(文化艺术大类相关专业《色彩基础》课程内容为主)等3个组别。

5.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重点考察中职学校班主任建班育人能力,包括班级主题教育设计,班级建设疑难问题

—5— 解决,学生教育管理中相关政策、法规、原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等。比赛设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含主题班会方案设计(60%)和相关知识测试(40%)两部分;面试含教育故事演讲(40%)、模拟情景答辩(60%)两部分。

四、参赛对象及名额分配办法

1.全省中职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在职教师均可报名参赛,其中,参加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的对象为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计算时间截至2018年8月30日)的中职学校(含高职高专中职部)在职教师。

2.中职类赛项以市州为单位组队报名。每个市州各赛项推荐作品名额如下:德育课教学比赛赛项每个组别不超过2个;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比赛赛项各组别的每个专业类或公共课程不超过1个;实训教学赛项每个组别不超过2个;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赛项推荐作品名额另行通知。同一所中职学校同一赛项相同专业类或课程推荐作品名额不超过1个。

3.高职高专类赛项以学校为单位组队报名。每所学校各赛项推荐作品名额如下:思政课教学比赛赛项不超过1个;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赛项每个赛项推荐作品不超过6个,且公共课程组中每门公共课程不超过1个,专业课程组中每个专业大类推荐作品不超过2个;实训教学赛项的每个组别不超过1个。

五、比赛办法及时间安排

—6— 1.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各市州教育(体)局和高职高专院校自行组织初赛并组队参加决赛。

2.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决赛。决赛采取网络评审参赛视频(报送方式另行通知)方式进行。决赛评审结束后,将成绩在湖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zcc.hnedu.cn/)公示3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由参赛队向省竞赛组委会提出申诉,由省竞赛组委会仲裁组进行裁决。公示期满且如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公布获奖名单和入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湖南省选拔赛名单,选拔赛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3.为遴选优秀教师代表我省参加国赛,省竞赛组委会许可少数优秀的省赛一等奖选手在相同专业类(大类)或公共课程间跨赛项参加国赛选拔赛。

4.各中职、高职高专代表队于7月10日前完成思政课(德育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四个赛项的初赛,7月13日前完成参加决赛材料报送工作。省教育厅于7月25日前组织完成决赛评审。

5.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对接国赛时间安排,初定于11月举行,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六、参赛资料要求

1.各赛项均需提交视频作品、解说稿(课堂教学除外)、教案以及本课程授课计划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赛作品附带的文档材料以PDF格式提交,应规范、完整、简朴、—7— 实用。

2.思政课(德育课)教学比赛作品视频限时35-45分钟,教学设计比赛作品视频不超过10分钟,课堂教学比赛作品视频限时35-45分钟,实训教学比赛作品视频不超过15分钟(含不超过8分钟的相关技能操作),参赛作品视频均必须用单机位全程连续录制,清晰呈现主讲人的课堂教学实况、教学设计讲解或实训教学讲解,不允许剪辑、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等。

3.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除参赛作品提交材料的文件名外,禁止在作品中以任何方式泄露所在市州、学校和个人信息。凡泄露相关信息的,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4.参赛内容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或课程教学大纲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应与国家规划教材内容相对应。

5.参赛内容为中职德育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职德育大纲(教职成〔2014〕14号)和中职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8〕7号)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6.参赛内容为高职高专思政课的,应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

7.参赛作品所涉及的专业必须是参赛学校在教育部备案并有在校生的专业,否则取消作品参赛资格。

8.参赛内容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若引发知—8— 识产权异议和纠纷,由参赛者承担责任。省竞赛组委会有权对获奖成果进行公益性共享。

七、报名方式与要求

1.各赛项均可以在职教师个人或教学团队(限同一地市或高职高专在职教师)的名义参赛;以教学团队名义参赛的,成员不超过3人,主讲教师为第一完成人;每位教师限报1项比赛。参加决赛的作品须经市州教育(体)局或高职高专院校初赛产生。

2.往年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说课和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的作品不得再次参赛。2016年以来的获国赛一等奖作品第一完成人不得作为主讲人参赛。

3.各参赛队须指定专人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完成参赛报名和资料上报等工作,比赛组委会不接受参赛教师个人报名和报送资料。

4.各参赛队应认真做好参赛资料审核工作,确保参赛作品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如:所在学校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参赛教师实际授课情况、初赛遴选情况等。

5.对违反上述要求的作品,省竞赛组委会秘书处有权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作品扣分直至取消比赛成绩。

八、奖项设置与成果应用

1.竞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评审分组情况进行设奖,每个评审组一、二、三等奖分别占该组作品数的10%、—9— 15%、25%。团体奖设团体总分奖和优秀组织奖,团体总分奖按一等奖积10分、二等奖积5分、三等奖积2分的方式计算,中职、高职高专类团体总分奖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组织奖根据各队参赛有关情况确定,中职、高职高专类分别设优秀组织奖3名。

2.各单位要将教师参加比赛及获奖情况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教师考核奖励、职称职务评聘以及省、市、校各类人才项目、教学科研项目遴选和立项的重要指标。省教育厅也将进一步采取激励措施,将比赛获奖情况纳入中职、高职高专院校相关重点项目遴选和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对获国赛一等奖的个人或团队奖励立项1个省级教研教改课题,主讲人直接纳入湖南省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专家库,并在申报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时作为重要加分依据;在国赛、省赛中获奖的中职教师,参加我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系列高级、中级职称评审时可获得相应加分,其中获国赛三等奖或省赛二等奖以上的,参加正高级职称评审时可作为科研、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等业绩的申报条件。

九、其它

1.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报名表、报名汇总表、各项评审要求与评分指标等比赛相关文件均以电子档形式在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交流群(群号:576343112)中公布。

—10— 2.联系方式: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刘彦奇,联系电话:0731-84714897,***;

省教科院职成所资源室刘琴,联系电话:0731- 85182385,***;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罗源,联系电话:0731-22537651,***。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数控比赛 成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C-0031-03

开展全国性的数控比赛,是提高数控劳动者技能和加快选拔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当前制造业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数控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一个重要方法,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而全国的中、高职院校在其中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每次数控大赛都有一批中、高职院校选手脱颖而出,表现出色;但是很多选手都是表现不佳,那么,影响数控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掌握几个关键因素,并熟练地控制和运用这些因素,是取得数控比赛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激励

激励即激发和鼓励,是影响数控比赛成绩的最关键的因素。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

(一)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的基本思路,是针对人的需要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因为人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取决于受激励的程度,而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内容激励理论和过程激励理论。

1. 内容激励理论

所谓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这种理论着眼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即:人们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而激起人们的动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马斯洛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成为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该理论对需要层次的划分和对正确认识人的需要,对激励作用的启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认为人们对工作感到满意的因素和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分别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使人们感到不满,激励因素使人们感到满意。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2.过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重点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期望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采取某种行为,是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可以有把握地达到某种结果,并且这种结果对他有足够的价值。而公平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公平理论指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当人们对自己的报酬感到公平时,就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

(二)激励方法

1.目标激励法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职业院校选手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职业院校选手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职业院校选手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当然,目标的设置要讲究科学,要分大目标、小目标,还要有一定难度、明确性和可接受性。我们知道,一般市、区数控大赛奖励是这样的:对于教师组和职工组,凡获前五名的,授予“技术能手”称号,并晋升相应技师职业资格,已具有技师职业资格的晋升为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根据这一点,结合我院开展的骨干建设和数控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都要有相当数量的“技术能手”、技师和高级技师。为此,我院为比赛选手设置的目标是,成为“市技术能手”加“技师”,努力成为“区技术能手”加“高级技师”,以推动数控专业的特色专业建设,从而带动学院的骨干建设。在此目标激励下,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已经连续多年获得南宁市及广西数控大赛第一名。

2.物质激励法

物质激励是激励的基本方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告诉我们,人们首先要满足的是低层次需要,而物质的需要就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低层次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每个职业院校选手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这不仅是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职业院校选手在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前提。物质激励法是组织在正确评价职业院校选手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予职业院校选手合理的报酬,从而激发他们比赛积极性的一种重要的激励方法。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运用物质激励法激励比赛选手可谓得心应手,数控比赛选手如果得到“高级技师”,在工资待遇上等同于副教授;比赛选手不论老师或是学生,凡获得比赛前五名的,一次性奖励数千元。在此重赏之下,仅在广西区的第三次数控技能大赛这一次比赛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囊括了数控铣(高职组)前五名,加工中心(高职组)前五名,成绩斐然。而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对数控比赛选手一次性奖励上万元,其选手在2008年的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暨全国赛广西区中职选拔赛数控技术比赛中硕果累累,数控铣项目包揽了两个一等奖,数控车项目获得了一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

3. 精神激励法

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精神激励包括信任、表彰、崇敬和荣誉,比如各个级别的荣誉证书或授予的荣誉称号。通过给予精神激励,培养集体意识,从而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只有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综合、同步地实施时,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励效果。职业院校选手的荣誉需要强烈。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职业院校选手在满足了低层次物质需要后,更希望在高层次的“尊重”层面得到更大满足。对于职业院校选手来讲,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表彰他们的比赛成绩,激发他们的献身精神,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等精神激励具有更大作用。目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数控比赛选手的精神激励做得很好,每次赛后,到了“五四”青年节,就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取得优秀比赛成绩的比赛选手,并给他们发荣誉证书,为此,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每次数控大赛都取得优异成绩。

4.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在古今中外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它是一种行为激励。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使选手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每一所取得数控比赛好成绩的职业院校,都有其独到的榜样激励法,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数控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选手的姓名、相片、所得名次、获得的荣誉证书都放在宣传栏里,作为榜样,激励其他选手。而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则把数控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选手的相片、所得名次、获得的荣誉证书都贴在黑板上并放在数控实训车间的大门口,供人们学习。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数控比赛取得好成绩的每一个选手的姓名、相片、所得名次、获得的荣誉证书全部像裱画那样一张张裱好,一张张按顺序整齐牢固的贴在教学楼的墙上,使得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届全国数控大赛中都取得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技能

优秀的数控技艺技能是影响职业院校选手数控比赛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数控比赛一般比理论知识、CAXA软件和实操三个方面,而实操成绩占总成绩的70%,所以实操搞得好,选手比赛成绩一般都好,而实操技能主要有对刀技能、程序编辑输入技能和工艺技能几方面。

(一)对刀技能

对刀是数控加工术语,主要是通过对刀工具在工件上建立加工用的坐标,还要把对刀数据输入到G54、G55等位置存起来,这样工件在数控机床中就有了确定位置,就可用程序来自动加工零件。对刀技能是数控加工中很重要的操作技能,其准确性可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其速度又可以影响比赛时间,抓住了速度和精度,就可赢得比赛胜利。一般数控加工对刀有单边对刀和双边对刀,单边对刀一般比双边对刀要快4至8分钟,何时用单边对刀,何时用双边对刀,需要选手根据零件精度及配合情况来灵活决定,如在第四届全国数控大赛中,要加工的零件是由六个零件配合而成,有三个不用加工,有三个要加工,即要对刀三次,如果巧妙用了单边对刀,就可以节约十几分钟,可见对刀技能对赢得比赛是很重要的。

(二)程序编辑输入技能

数控机床自动加工零件是需要程序的,数控比赛程序是由选手根据数控大赛要加工的零件,在考虑工艺顺序及工艺参数基础上,用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规定的代码和程序格式编制而成,程序一般可用手工编辑程序,也可以用自动编辑程序,即用CAXA画图软件先画图,再生成程序。在比赛中,谁的加工程序先出来,谁就可以占得比赛的先机,所以程序编辑输入技能是影响选手数控比赛成绩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那么选手面对比赛的零件,是用手工编程快呢,还是用先画图,再生成程序快呢,这就是选手平时训练要掌握的内容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一般是采用自动编辑输入程序,就是拿到图纸后,在计算机上利用CAXA软件画出比赛零件图,然后进行刀具处理和加工工艺处理,最后调用CAXA后置处理功能,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然后经CF卡或传输线直接传输入机床。熟练掌握自动编辑输入程序这个技能,帮助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赢得了多次比赛胜利。

(三)工艺技能

工艺即“做工的艺术”,就是将原材料制作成成品的方法及技术。数控比赛加工的工艺是在编程前对比赛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良好加工方案,确定刀具及切削用量。赛场上制定工艺的原则是:快速、高质量和高精度。制定的工艺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成败。比如加工图1零件:

从数控加工工艺卡1和数控加工工艺卡2可知,制定不同的工艺,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就差了许多,加工相同工件所用时间就会差许多,工艺技能的重要由此可见。在重大比赛(如区赛和全国大赛)中,比赛试题是公开的,但刀具和夹具是不公开的,只有到了比赛时,才知用何种刀具夹具,如果职业院校选手在平时训练时,对加工零件不制定多种工艺和加工方案,那么比赛时就不可能及时定出最佳工艺参数和加工方案,造成了加工无法完成或者刀具折断,由于比赛时每种刀只有一把,断了就无法加工某一面了,从而大大影响了比赛成绩。

三、心理素质

所谓心理素质就是一个人遇事的承受能力。一般数控技能大赛试题是公开的,各个职业院校选手技能水平很接近,所以比赛不仅比技术,也是心理素质的对抗。有关研究表明,在比赛中技术发挥不好的选手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失败约占70%。在南宁市第三届数控大赛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郑松宁只得数控铣组第三名,但在随后的广西区第三届数控大赛中却勇夺第一名,当问到他为何发挥这么好时,他说第一次比赛还有些紧张,但第二次比赛就不紧张了。可见心理素质是影响职业院校选手数控比赛成绩的又一关键因素。在数控比赛中,选手从带着紧张情绪进入比赛场地,然后逐渐调节,到完成工件出场。整个过程其注意力都在图纸、刀具、机床,切削中。职业院校选手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不出错地完成比赛产品,从而取得好成绩。职业院校选手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从平时训练抓起,“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比赛”,这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比赛选手队中的口号,也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在每一届数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法宝。

数控大赛为职业院校选手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要想让职业院校选手在这个舞台上发挥出色,取得好成绩,就要注意激励、技能和心理素质这几个关键因素,采用多种方法激励选手,有效调动选手的积极性,从而努力训练,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宝林.数控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全永强(1966- ),男,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师,实验师,研究方向:加工中心的编程加工比赛。

(责编 丁 梦)

4.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在古今中外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它是一种行为激励。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使选手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每一所取得数控比赛好成绩的职业院校,都有其独到的榜样激励法,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数控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选手的姓名、相片、所得名次、获得的荣誉证书都放在宣传栏里,作为榜样,激励其他选手。而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则把数控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选手的相片、所得名次、获得的荣誉证书都贴在黑板上并放在数控实训车间的大门口,供人们学习。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数控比赛取得好成绩的每一个选手的姓名、相片、所得名次、获得的荣誉证书全部像裱画那样一张张裱好,一张张按顺序整齐牢固的贴在教学楼的墙上,使得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届全国数控大赛中都取得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技能

优秀的数控技艺技能是影响职业院校选手数控比赛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数控比赛一般比理论知识、CAXA软件和实操三个方面,而实操成绩占总成绩的70%,所以实操搞得好,选手比赛成绩一般都好,而实操技能主要有对刀技能、程序编辑输入技能和工艺技能几方面。

(一)对刀技能

对刀是数控加工术语,主要是通过对刀工具在工件上建立加工用的坐标,还要把对刀数据输入到G54、G55等位置存起来,这样工件在数控机床中就有了确定位置,就可用程序来自动加工零件。对刀技能是数控加工中很重要的操作技能,其准确性可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其速度又可以影响比赛时间,抓住了速度和精度,就可赢得比赛胜利。一般数控加工对刀有单边对刀和双边对刀,单边对刀一般比双边对刀要快4至8分钟,何时用单边对刀,何时用双边对刀,需要选手根据零件精度及配合情况来灵活决定,如在第四届全国数控大赛中,要加工的零件是由六个零件配合而成,有三个不用加工,有三个要加工,即要对刀三次,如果巧妙用了单边对刀,就可以节约十几分钟,可见对刀技能对赢得比赛是很重要的。

(二)程序编辑输入技能

数控机床自动加工零件是需要程序的,数控比赛程序是由选手根据数控大赛要加工的零件,在考虑工艺顺序及工艺参数基础上,用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规定的代码和程序格式编制而成,程序一般可用手工编辑程序,也可以用自动编辑程序,即用CAXA画图软件先画图,再生成程序。在比赛中,谁的加工程序先出来,谁就可以占得比赛的先机,所以程序编辑输入技能是影响选手数控比赛成绩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那么选手面对比赛的零件,是用手工编程快呢,还是用先画图,再生成程序快呢,这就是选手平时训练要掌握的内容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一般是采用自动编辑输入程序,就是拿到图纸后,在计算机上利用CAXA软件画出比赛零件图,然后进行刀具处理和加工工艺处理,最后调用CAXA后置处理功能,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然后经CF卡或传输线直接传输入机床。熟练掌握自动编辑输入程序这个技能,帮助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赢得了多次比赛胜利。

(三)工艺技能

工艺即“做工的艺术”,就是将原材料制作成成品的方法及技术。数控比赛加工的工艺是在编程前对比赛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良好加工方案,确定刀具及切削用量。赛场上制定工艺的原则是:快速、高质量和高精度。制定的工艺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成败。比如加工图1零件:

从数控加工工艺卡1和数控加工工艺卡2可知,制定不同的工艺,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就差了许多,加工相同工件所用时间就会差许多,工艺技能的重要由此可见。在重大比赛(如区赛和全国大赛)中,比赛试题是公开的,但刀具和夹具是不公开的,只有到了比赛时,才知用何种刀具夹具,如果职业院校选手在平时训练时,对加工零件不制定多种工艺和加工方案,那么比赛时就不可能及时定出最佳工艺参数和加工方案,造成了加工无法完成或者刀具折断,由于比赛时每种刀只有一把,断了就无法加工某一面了,从而大大影响了比赛成绩。

三、心理素质

所谓心理素质就是一个人遇事的承受能力。一般数控技能大赛试题是公开的,各个职业院校选手技能水平很接近,所以比赛不仅比技术,也是心理素质的对抗。有关研究表明,在比赛中技术发挥不好的选手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失败约占70%。在南宁市第三届数控大赛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郑松宁只得数控铣组第三名,但在随后的广西区第三届数控大赛中却勇夺第一名,当问到他为何发挥这么好时,他说第一次比赛还有些紧张,但第二次比赛就不紧张了。可见心理素质是影响职业院校选手数控比赛成绩的又一关键因素。在数控比赛中,选手从带着紧张情绪进入比赛场地,然后逐渐调节,到完成工件出场。整个过程其注意力都在图纸、刀具、机床,切削中。职业院校选手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不出错地完成比赛产品,从而取得好成绩。职业院校选手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从平时训练抓起,“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比赛”,这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比赛选手队中的口号,也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在每一届数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法宝。

数控大赛为职业院校选手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要想让职业院校选手在这个舞台上发挥出色,取得好成绩,就要注意激励、技能和心理素质这几个关键因素,采用多种方法激励选手,有效调动选手的积极性,从而努力训练,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宝林.数控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全永强(1966- ),男,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师,实验师,研究方向:加工中心的编程加工比赛。

(责编 丁 梦)

4.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在古今中外一直是行之有效的,它是一种行为激励。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一面旗帜,使选手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每一所取得数控比赛好成绩的职业院校,都有其独到的榜样激励法,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数控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选手的姓名、相片、所得名次、获得的荣誉证书都放在宣传栏里,作为榜样,激励其他选手。而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则把数控比赛取得好成绩的选手的相片、所得名次、获得的荣誉证书都贴在黑板上并放在数控实训车间的大门口,供人们学习。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数控比赛取得好成绩的每一个选手的姓名、相片、所得名次、获得的荣誉证书全部像裱画那样一张张裱好,一张张按顺序整齐牢固的贴在教学楼的墙上,使得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届全国数控大赛中都取得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技能

优秀的数控技艺技能是影响职业院校选手数控比赛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数控比赛一般比理论知识、CAXA软件和实操三个方面,而实操成绩占总成绩的70%,所以实操搞得好,选手比赛成绩一般都好,而实操技能主要有对刀技能、程序编辑输入技能和工艺技能几方面。

(一)对刀技能

对刀是数控加工术语,主要是通过对刀工具在工件上建立加工用的坐标,还要把对刀数据输入到G54、G55等位置存起来,这样工件在数控机床中就有了确定位置,就可用程序来自动加工零件。对刀技能是数控加工中很重要的操作技能,其准确性可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其速度又可以影响比赛时间,抓住了速度和精度,就可赢得比赛胜利。一般数控加工对刀有单边对刀和双边对刀,单边对刀一般比双边对刀要快4至8分钟,何时用单边对刀,何时用双边对刀,需要选手根据零件精度及配合情况来灵活决定,如在第四届全国数控大赛中,要加工的零件是由六个零件配合而成,有三个不用加工,有三个要加工,即要对刀三次,如果巧妙用了单边对刀,就可以节约十几分钟,可见对刀技能对赢得比赛是很重要的。

(二)程序编辑输入技能

数控机床自动加工零件是需要程序的,数控比赛程序是由选手根据数控大赛要加工的零件,在考虑工艺顺序及工艺参数基础上,用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规定的代码和程序格式编制而成,程序一般可用手工编辑程序,也可以用自动编辑程序,即用CAXA画图软件先画图,再生成程序。在比赛中,谁的加工程序先出来,谁就可以占得比赛的先机,所以程序编辑输入技能是影响选手数控比赛成绩的又一个重要因素。那么选手面对比赛的零件,是用手工编程快呢,还是用先画图,再生成程序快呢,这就是选手平时训练要掌握的内容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一般是采用自动编辑输入程序,就是拿到图纸后,在计算机上利用CAXA软件画出比赛零件图,然后进行刀具处理和加工工艺处理,最后调用CAXA后置处理功能,生成数控加工程序,然后经CF卡或传输线直接传输入机床。熟练掌握自动编辑输入程序这个技能,帮助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赢得了多次比赛胜利。

(三)工艺技能

工艺即“做工的艺术”,就是将原材料制作成成品的方法及技术。数控比赛加工的工艺是在编程前对比赛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良好加工方案,确定刀具及切削用量。赛场上制定工艺的原则是:快速、高质量和高精度。制定的工艺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成败。比如加工图1零件:

从数控加工工艺卡1和数控加工工艺卡2可知,制定不同的工艺,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就差了许多,加工相同工件所用时间就会差许多,工艺技能的重要由此可见。在重大比赛(如区赛和全国大赛)中,比赛试题是公开的,但刀具和夹具是不公开的,只有到了比赛时,才知用何种刀具夹具,如果职业院校选手在平时训练时,对加工零件不制定多种工艺和加工方案,那么比赛时就不可能及时定出最佳工艺参数和加工方案,造成了加工无法完成或者刀具折断,由于比赛时每种刀只有一把,断了就无法加工某一面了,从而大大影响了比赛成绩。

三、心理素质

所谓心理素质就是一个人遇事的承受能力。一般数控技能大赛试题是公开的,各个职业院校选手技能水平很接近,所以比赛不仅比技术,也是心理素质的对抗。有关研究表明,在比赛中技术发挥不好的选手中,由于心理准备不足造成的失败约占70%。在南宁市第三届数控大赛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郑松宁只得数控铣组第三名,但在随后的广西区第三届数控大赛中却勇夺第一名,当问到他为何发挥这么好时,他说第一次比赛还有些紧张,但第二次比赛就不紧张了。可见心理素质是影响职业院校选手数控比赛成绩的又一关键因素。在数控比赛中,选手从带着紧张情绪进入比赛场地,然后逐渐调节,到完成工件出场。整个过程其注意力都在图纸、刀具、机床,切削中。职业院校选手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可以在整个过程中不出错地完成比赛产品,从而取得好成绩。职业院校选手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从平时训练抓起,“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比赛”,这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比赛选手队中的口号,也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选手在每一届数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法宝。

数控大赛为职业院校选手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要想让职业院校选手在这个舞台上发挥出色,取得好成绩,就要注意激励、技能和心理素质这几个关键因素,采用多种方法激励选手,有效调动选手的积极性,从而努力训练,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宝林.数控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全永强(1966- ),男,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师,实验师,研究方向:加工中心的编程加工比赛。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 篇4

一、技能比赛情况简述

自2008年全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技能比赛开办以来, 我校选手在湖南赛场均以第一的名次代表湖南队参加了全国比赛, 在连续三届中分别获得以下成绩:2011年“二等奖”、2012年“三等奖”、2014年“三等奖”。虽然成绩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要求, 但是在比赛中发现了我们学校存在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全国、省级及校级植物组织培养多次技能比赛, 我们对该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反思, 并及时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 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 加强了教师技能培训与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技能比赛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1.基于比赛内容优化实践教学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的技能比赛是非常好的教学案例, 项目比赛内容一般由各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多方讨论, 共同研究制定, 紧密对接行业标准, 体现产业前沿技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 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热火朝天, 如在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化、任务驱动式等, 我们可以考虑参考技能比赛项目内容, 优化课程教学项目内容, 特别是实训课程中的教学项目。技能比赛项目一般对接行业需求, 以真实的工作岗位为基础进行开发, 有很强的实用性。在优化实践教学项目时, 首先对竞赛项目进行分析, 如植物组织培养技能比赛是一个快速育苗前沿技术比赛项目, 通过母液配制、培养基配制及无菌操作培养三个过程而育苗, 每个子项目的成败将会涉及到育苗的成活率, 因此, 既需要学生有较好的试剂配制能力, 也需要学生有很好的植物组培、病害处理分析与解决等各方面的能力。其次分析这些能力由哪些知识支撑, 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结合技能竞赛的需要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发相关教学项目, 如母液配制项目、培养基配制项目、无菌操作与培养项目、异常情况分析项目等。在日常实践课程教学中将技能比赛的项目分解融入到课堂中, 让更多的学生获益, 又能在技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2.技能比赛可促进教师实践技能水平提高。技能比赛经历告诉笔者:技能比赛不仅仅是考验学生对技能的把握程度, 也是对教师技能水平与指导能力的一种考验。无论教师学历层次多高, 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 也很难带出优秀的学员。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 教师以教练员与陪练员两重身份出现, 因此教师要根据参赛项目研读职业行业标准、通晓竞赛规程、实地参与工作过程、掌握关键技能, 并对学生以师傅带徒弟式“手把手”地教, 有时力求做到更好, 还要深入到相关企业实地考察与学习。通过技能比赛, 教师更加详细地了解了企业招聘人才的衡量标准, 掌握了企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状况、社会对专业技能的需求状况。在日后的教学中, 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上下功夫, 真正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的要求, “真刀实枪”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需求。所谓名师出高徒, 高技能、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在课程教学中教出高质量的学生。

3.技能比赛可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技能比赛竞技舞台, 以成绩论英雄, 学生技能水平是关键。比赛选手遵循优中选强, 层层筛选原则。以我院植物组织培养技能比赛为例,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将比赛内容渗入课程中, 将比赛项目内容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 以小组形式, 按项目进行分阶段训练, 如母液配制、培养配制、无菌操作及培养、培养物观察分析, 一般经过2~3个轮回训练, 学生能基本掌握相关技能, 再通过课程综合实训, 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相关技能。课程考核打破原有考核方式, 建立多元考核机制, 主要以技能操作为主, 考核标准参考技能比赛评分细则, 实现技能比赛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组培兴趣小组以及校内的组培技能比赛,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参赛选手经过反复训练, 其技能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技能比赛可促进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多次参加和承办技能比赛, 我校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式的发展。2011年第一次参加全国植物组织培养技能比赛后, 将竞赛项目内容融入该课程实践教学中, 采取“任务驱动”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方便教学, 学校在实验室配制了多媒体教学工具。自从承办省级植物组织培养技能比赛以来,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植物组织培养实训室所需的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 可同时容纳30人单独操作, 实训教学场地布局进一步优化, 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最近几年, 我校组培基地名声四起, 很多湖南周边组培企业有找我们合作办学的, 有模仿学校布局构建的, 也有参考学校仪器进行选购的。可以说, 技能比赛带动了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结语

大赛原则是坚持技能比赛与教学改革相结合, 引导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坚持高技术与高效率相结合, 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竞赛项目设计, 全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后援保障。充分把握机会, 利用技能比赛这个平台, 将技能比赛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 实现“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以赛促改, 以赛促建”目标。在此同时, 也要规避技能比赛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摘要:全国高职院校技能比赛自开办以来, 比赛项目逐年增多, 比赛内容逐年优化, 竞赛院校逐年增多, 这体现出技能比赛的优势及重要性, 同时也是当前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手段之一。下面以我院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为例, 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师实践技能、学生技能、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 探索技能比赛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技能比赛,实践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帆, 张耀华, 许雪梅.“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 (6) :275-277.

[2]周超.以技能比赛促进技能教学的模式研究[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 (2) :152-155.

[3]张瑞阳.技能比赛与日常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 2013, (12) :130-131.

[4]吴承霞, 马哲.以技能竞赛引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河南教育·下旬, 2010, (4) :43.

[5]陈搏, 王丽.以赛促学:目标与路径[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2 (4) :79-82.

[6]万林, 汪潇潇.高职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3) .

[7]易匠翘.面向未来, 面向发展——关于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几点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2) .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竞赛、考证”保障体系

一、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的定义与作用

1.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的内涵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是技能竞赛保障条件构成的整体,它包括高职院校师生关于技能竞赛的思想态度、职业技能竞赛的管理机构设置、职业技能竞赛的设置组织等方面。它是职业技能大赛顺利高效举行的有效保障体系。

2.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的作用

首先,职业技能竞赛保障体系对于职业教育有很强的正向功能。职业技能竞赛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职业技能竞赛保障体系是职业技能竞赛的“护航器”,能使技能竞赛顺利、高效、科学地开展,使技能竞赛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其次,职业技能竞赛保障体系还有引导、激励等功能。从这些功能中衍生出的派生功能便是评价功能。它是技能竞赛各个功能综合作用的标准,是一种监督性的功能。职业技能竞赛保障体系在发挥评定功能的基础上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使职业教育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持续发展的状态。

除此之外,职业技能竞赛保障体系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非常大。它能使绝大多数的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情况、学生心理素质、个人习惯、学生团队精神和学生就业情况都能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的作用和意义重大而深远,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推动高技能人才健康发展。

二、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职院校开展技能竞赛的目的偏差导致竞赛变味

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那么不可忽略的是职业技能竞赛公益性这一属性。开展技能竞赛的目应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推广先进的技术标准、维护公平与公正,促进交流与合作等。但在实际情况中,绝大多数的校领导和指导教师都把重点放在了学校的声誉上,参加技能竞赛的最终目的也是获取好的名次。

因此,为了在比赛中获胜,一些校领导会给教师安排一些硬性指标,如果学生在竞赛中没有拿到名次或是好名次,就会影响到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评判。这样一来,职业技能竞赛完全变成了一个功利性的比赛。学校和教师大都会选“优等生”参与,并且只把注意力放在怎么样拿到名次上面。没能使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技能竞赛只是少数优等生的“游戏”,不会积极参与。

另一方面,那些参赛的学生的目的变成了拿奖,而不是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举办技能竞赛的初衷。

2.企业消极配合导致技能竞赛的经费保障大打折扣

企业参与技能竞赛的原因是技能竞赛会给企业带来技术和资金支持。企业的积极配合对技能竞赛的开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一是企业可以为竞赛带来统一规范的行业技术标准,二是企业可以为竞赛提供技术平台,三是企业可以为竞赛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

校企合作对于企业而言,更多的是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最大化,因此很多企业参与的重点是达到其自身的盈利上来。因此,有部分企业在投资技能竞赛的时候往往会在前期提供设备,但到了比赛的时候要求学校拿钱购买;再或者是说企业给学校提供资金或设备支持,但学校接受赞助的同时,必须接受企业的一些捆绑条件或是捆绑销售的一些不必要的产品设备;有些企业甚至在项目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时候,中止资金的投入与支持。

这样一来,高职院校举办技能竞赛的经费保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

3.参赛机制不健全导致竞赛项目跟学校课程脱节

很多职业技能大赛,特别是国内的竞赛开设的项目很多方面都跟学校开设的课程脱节,或者是赛事项目多是单独个人的比赛或是少数几个人的团体赛,这样一来就无法考察参赛者的团队协作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为了参加比赛,会让参赛者去学习掌握关于竞赛的技术和知识,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落下了学校的课程,有些得不偿失。

最后,学校课程设置与参赛内容脱节,导致很多学生参加竞赛初期要重新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原来学的东西派不上太大用场,这些都阻碍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4.竞赛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发展得不到保障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注重“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本着“必需、够用”就行。职业技能竞赛评价体系也更倾向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如职业岗位能力、专业基本能力等,而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和素质以及关键能力等其他职业能力。

这就导致了职业技能竞赛评价体系的评价功能失调,技能竞赛的评价结果不是用来评价诊断竞赛的情况、完善教师指导效果以及学校的管理功能和教学改进功能,而是成为了学校选拔优等生的一种途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行“教学、竞赛、考证”一体化模式的保障条件

根据上述的一些关于高职院校开办技能竞赛的种种问题及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打破思路,寻求一条多方合作做结合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学、竞赛、考证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

“教学、竞赛、考证”一体化模式是将教学、考证与竞赛相融合的一种实施技能竞赛的方式,目的是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的常态化、全程化和全员化,为“人人能成才”“人人能参与”理念的实现提供一种途径。其具体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展不同形式的技能大赛,尽力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政府和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性质,不同的职业类型以及不同学生的个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学校可以把技能大赛分成不同的等级和不同的性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长选择参加的竞赛项目,不同层次的竞赛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想参加、都能参加。

此外,学校要营造的是全校性的竞赛氛围和文化,注重职业环境的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职业环境中提高职业意识。

2.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与技能竞赛项目相结合,保障教学质量

由于许多职业竞赛项目的设置都比较经典、规范,考核的项目也都是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和能力。因此,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可以作为实践教学和项目教学的素材和范例,加上职业技能竞赛的评价标准也大都跟企业行业的评价体系相一致。因此,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与技能竞赛项目相结合,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方面结合竞赛项目、竞赛操作内容和竞赛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专业、科学、有效地教学,势必会事半功倍。

3.完善实训基地规划和功能,保障实践条件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实践的主要场所,因此进一步合理制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要结合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几个途径完善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功能。

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和周边企业或周边院校进行区域合作,建立起共同的实训基地。学校负责提供科研帮助,企业则负责资金的支持和技术支持。此外,区域合作有利于资源共建,各个参与方积极投入实训基地的共建,实现资源优化分配。第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开办校办企业,这样做可以同时解决企业实训和资金经费的问题。第三,在对实训基地的管理或对学生进行实训时,应引入相关的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积极与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保障部门多加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学生严格按照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行实训。长此以往,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会得到大大地提升,达到一出校门就可以直接上岗的无缝对接的效果。

4.完善和健全职业技能竞赛评价机制,确保技能竞赛可持续发展

职业技能竞赛评价指标体系,是技能竞赛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职业技能竞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本着科学、公正、公平的评判原则。鉴于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性这一特点,评价指标体系也应注重考核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技能。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有高准确性、高可操作性以及高效度性的“三高”特性。

因此,评价标准的内容应包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关键能力等要素,在指标标准确定的基础上以专业能力考核为基点,兼顾职业能力的考核,对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职业能力的各个指标进行系统性设计。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 篇6

一年一度的省级导游服务技能比赛是贵州省内职业院校的一次盛会,比赛搭建了教产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行业与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提升了职业院校育人功能的社会认同度与影响力。省内各参赛队在比赛中展示了精湛的专业技能,最为优秀的选手将从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该项目在省内职业院校中的最高水平参加国家级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因此这既是一场精彩的交流赛,又是一场激烈的选拔赛。

省内导游服务技能比赛以国赛的标准为依据,制定了导游讲解、知识问答、即兴演讲和才艺展示四个比赛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专业标准和时间要求,比赛要点与当前旅游行业对导游员需求相对应,全面考查高素质导游员应该具备的导游讲解能力、服务接待能力、心理应变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与处理问题能力。

二、模拟导游教学分析

模拟导游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类的一门主干课程,该课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导游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模拟导游的教学内容大致上分为旅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程序两大部分,并融入贵州省导游资格考试现场口试的景点内容,锻炼学生现场考试的景点讲解能力。目前的教学中仍以教师讲授基础知识为主,这种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应用没有很好的结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价反馈不足,没有使学生得到针对性的指导。

三、模拟导游教学优化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模拟导游教材内容中旅游基础知识与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有部分重复,并且两门课是同步开设的。鉴于此,在模拟导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重复知识的基础上扩展和深化,使学生能够牢牢掌握各类旅游景观形成的科学原理、划分依据和分布情况。

本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这与省级导游技能比赛的考查要点是一致的。在技能比赛中,导游讲解这一环节占总分的60%,评分标准由讲解内容、逻辑结构、文化内涵、讲解技巧、语音语调、表达能力六部分构成,选手必须综合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才能有出色的表现。虽然台上的发挥只有短短五分钟,但是这一环节涉及导游词资料收集和编写、导游讲解语音训练、态式语言的运用、PPT的制作与设计等广泛的专业技能。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导游词写作技能、导游讲解技巧、导游礼仪形体和展示稿PPT制作等应用性的知识。教师通过对学生创作的导游词提出多次修改意见,对学生讲解中的发音、目光、表情、手势、站姿、走姿等逐一进行纠正,使学生获得针对性的指导。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

模拟导游这门课程重在“模拟”二字,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法和课堂教学法。通过参加省级技能比赛,我们发现无论是参赛选手的着装、礼仪,还是讲解和才艺,都是以导游工作岗位中的现实可能性来进行要求的。而选手站在舞台上,则是以导游的职业角色来进行展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图、文、声、像的方式多维度呈现旅游景观,提高学生的景观辨识度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灵活采用情景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法,以导游职业岗位任务为导向安排教学项目,使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紧密联系起来,更加贴近行业的用人需求。

在模拟导游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想方设法创设工作情境,利用校园环境和场地资源开展实训,使“教、学、做”三者高度融合,如利用校园内广场、雕像、展览馆、校史馆以及其他类别陈列馆作为导游讲解的训练场所,在这种仿真情境中进行真实的岗位锻炼,更容易发现学生在旅游接待岗位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三)教学考核的优化

在省级导游服务技能比赛中,评委既有来自旅游专业的专家,又有来自行业的资深人士。他们以专业的评审标准来评价选手的表现,给出精妙绝伦的点评。模拟导游教学考核将改变以往单凭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含景点讲解、才艺展示、实践实训、学习过程、理论测试几方面,通过扩充考核内容,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景点讲解注重反馈和分析,给予学生精准建议;才艺展示注重个性发挥,提升学生自信;实践实训邀请行业专家点评,掌握岗位核心能力;学习过程注重动态跟踪与双向交流,强调学习的连贯性;理论测试结合实际,体现知识的实用性。

摘要:近年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连续参加了省级中英文“导游服务”技能比赛,这对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对省级技能比赛的内容、作用、评分规则以及模拟导游课程的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三方面提出了模拟导游的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技能比赛,模拟导游,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 篇7

一、比赛教学方法相关内容简述

比赛教学方法是当前体育项目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是指通过比赛分为和比赛环境的营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模拟专业项目比赛的条件,根据标准的比赛标准对学生的项目运动技能进行训练和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比赛教学方法更加贴合实际运动比赛项目,能够促使体育教学活动在贴近体育竞赛条件的情况下开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让学生限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的开展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高职排球教学应用比赛教学法的具体形式

(一)垫球技能教学比赛形式

垫球是排球运动的重要技能,也是高职排球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垫球教学过程中应用比赛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首先,通过个人自由垫球比赛对学生的垫球技能进行强化练习,具体的形式为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按照体操队形让学生两两站立,在训练的时候让对面站立的两组进行垫球对练,让其他两组对垫球的数量进行统计,在规定的时间垫球失误最少的一组为优胜。其次,垫球投圈比赛也是垫球技能比赛的一种形式,教师对参与比赛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间隔距离站成一个圈,组织学生向圈内的其他学生进行垫球,排球落入到指定圈内的最多的一组最终获得胜利。除了上述介绍的两种比赛教学形式以外,在垫球技能训练的时候还可以用垫球接力比赛、对墙垫球等,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获得技能学习[1]。

(二)发球比赛教学形式

发球也是排球运动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球比赛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通过发球打靶比赛形式对学生的发球技能进行培养,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围墙,在围墙上画出一个五环的圆靶,根据排球的大小,这个圆靶的同心圆半径应在30厘米左右比较合适,并且在距离圆靶20米的地方设定为发球位置,学生站在发球位置进行发球,根据球击中圆靶的环数对比赛结果进行判定,得分最高的学生或者小组获得胜利。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发球和垫球进行结合,选定学习小组中的一位学生为发球者,其他小组成员按照3米左右的间隔站立分别垫球,发球者向其他小组成员分别发球,接球者向其他同学垫球,最终回到发球者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对发球和垫球的成功率进行统计,从而作为比赛结果的评判。这两种发球比赛形式已经在高职排球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并且取得的效果也很好[2]。

(三)传球比赛教学形式

原地立定传球是一种传统的传球教学比赛形式,为了更好地提高这种基本比赛形式的趣味性,可以对这种传球方式进行创新。一种是二人合作传球比赛,教师将学生以两人为单位将学生分为多个比赛小组,每一个小组两个成员按照3米的间隔距离站立配合传球,相互配合垫球、传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回合数最多的一组获得胜利,这种比赛形式不仅能够对传球进行练习,而且还能够同时练习垫球。另一种将垫球和传球结合的比赛形式也是需要两个人配合,在训练场地结合排球练习者的人数画一个大小合适的圆圈,让学生在圈内边走动边传球,走出圈外的视为失败,成功完成垫球和传球动作的视为一个回合,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回合次数最多的为胜利者[3]。

(四)扣球比赛教学形式

扣球是排球竞技的重要技能,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扣球技能的培训,扣球比赛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首先是扣球打点比赛,在排球训练场地划分不同的分值区域,根据训练人数确定扣球次数,在规定时间内扣球得分最高的为胜利者。其次是分场地比赛,按照学生排球技能的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对训练场地进行划分,将不同的训练小组安排到相应的训练场地进行抛球和扣球训练,扣球比赛中必须要确保排球可以过网,为了确保训练效果,不允许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犯规行为,在此基础上扣球成功次数最多的为胜利者。扣球比赛教学形式对教师的能力和教学场地的要求都比较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展。

结语

排球教学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高职教学改革对高职排球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比赛教学形式在高职排球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排球技能进行有效培训,而且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排球技能,本文以具体训练项目为例,对相关比赛教学形式进行了简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场地条件、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比赛教学形式,优化高职排球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清.比赛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2014,(9):61-62.

[2]许洪.高职排球教学比赛教学法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126-127.

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效用分析 篇8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是顶尖人才的较量,还是配置合理有序的人才结构的较量。从人才结构来看,任何时候、任何地区、任何国家,总是应用型人才占大多数。而在应用型人才里,又以操作技能型人才为主。就教学的目的要求来看,所谓技能培训,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培训形成一定的技术能力。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职业技能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近年来,在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高级工仅占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35%的比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100多万人。有专家指出,我国目前仅缺少高级技能人才就达数百万人。在就业市场上,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颇受青睐。因高级技能人才短缺,所以就业市场出现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企业高薪招聘高级技工,高级技工的工资直逼硕士和博士。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技能培训。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一些大学毕业生又回到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技能培训的学习。为解决劳动力市场一方面“人满为患”,另一方面“人才奇缺”的现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队伍势在必行。通过扩大规模, 加快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速度;通过优化培训的专业结构,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在培训对象、内容方面,要从企业需求出发,将培训重点放在高技能人才身上,迅速缓解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搞好技能型人才培训,还需要政府统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主体,高职院校更应走在前列,承担起时代的重任,不断改革与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使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能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在各条战线上大显身手,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 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

高职教育传统的培养目标是突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往往却忽视了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造成了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不适应,就业率低下,创业能力差。技能型人才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及必要的专业知识,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因此,要想做好职教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要想发展好职业教育,我们在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的同时,必需注重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注重师生技能的培训是高职院校办学成功的又一关键所在。对于高级技能人才供给短缺的现象,高职院校和企业作为对高级技能人才进行培养的两个主要阵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严重冲击,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很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也都停留观念上认为重要,而实际工作中又并不重视的阶段。因此,必须在高职院校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把成熟的技能培训的理论与实践推广到社会和企业中去,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3 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目标,已成共识。但承担社会化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职责,并不为高职院校重视;办学观念出现偏差。一是在升格本科的目标下偏向学科建设,轻视实践环节建设。二是长期实行应试型教学,试卷式考试评价,偏重理论教学轻视技能实训。三是教学计划、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等等,都是从培养在校生出发,如何扩大专业教育资源的服务范围,将相关专业的教学训练项目用于社会化的培训,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当前,在社会化技能培训的使命面前,多数高职院校反应迟钝,职能缺位。他们注重对在校生的学历教育,较少参与社会上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才培养,既不能充分发挥教学实训资源的作用,也不能缓解社会对人才技能培训的强烈需求。我们知道,培养技能型人才,尤其是能工巧匠,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目前,校企合作、厂校合作的形式还在初创阶段,难以为在校生提供充分的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的办学形式,尚未形成职前与职后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还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些缺陷制约了社会化培训的实施,也影响到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需要改变关门办学,自我评价的方式,将技能培训作为重要职能。要以是否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毕业生是否满足企业需求,是否用得上,留得住,有没有培养前途,作为人才培养水平的衡量标准。当前,还要以培养出多少高技能人才作为衡量标尺。在这一检验尺度下,需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调整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培养模式。要树立职业技术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三位一体的新职教观,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完善社会化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的配套机制,使高职教育成为政府、企业、学生都满意的教育形式,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4 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度4月份对中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高级技能人才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50k的情况下,企业对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的需求比例分别是12.1%和10.9%,可见在高级技能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级技能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特别是高级技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求人倍率都在2.0以上。高级技能人才不但供给短缺明显,而且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快,与上一季度相比企业对高级技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的需变化分别增长了22%,76%,43%。高级技能人才以其精湛的技能,在生产中能解决超常规的各种复杂的操作技术难题,在科技创新、科学实验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能承担起技术攻关的重任。以高级技能人才为龙头,其优良的素质和高超的技能,能够影响和带动中级技能人才和广大劳动技术大军全面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普遍提高。对于高级技能人才供给短缺的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这样一种人才结构,若不加以改善,必将严重削弱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而近年来,印度在软件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成绩卓著,引人注目,这与他们长期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关系。

我国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在经济领域,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体内容的产业革命和以科技创新为主体内容的技术革命如火如荼。今天的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作为生产力主体因素的人的因素空前活跃。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的技能培训,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而我国目前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发展制造业的“瓶颈”,亟待全社会重视和解决。所以,对人才的技能培训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

摘要:文章认为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效用, 其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其二是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其三是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其四是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培训,效用

参考文献

[1]卞宗元.论高职院校主导社会化技能培训[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 .

[2]韩艳霞, 王芳.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开封大学学报.2008 (3) .

[3]郑琴.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职业资格鉴定[J], 职业教育.1977 (Z1) .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 篇9

1比赛教学法的意义

高职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与其他科目教育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因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依靠理论作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对体育教育进行最终的审核衡量过程中,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作为其主要的标准。比赛教学法作为体育教学中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其主要是指在比赛的条件下或模拟出专业化的比赛条件,根据标准的比赛规则来进行体育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该种教学方法在应用中十分贴近体育竞赛的条件,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大学生的机能调解到最佳的水平,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同时也可以充分体现出现代体育教育的内涵。比赛教学法在具体应用中具备一定的德育功能,具体表现为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素质与能力,充分挖掘出大学生在某项体育运动项目中的潜力,使每一个大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均可以培养出专业体育特长。排球作为一种大型的体育运动项目,发展排球教学是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推动体育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其长期沿用传统的排球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排球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将比赛教学法引入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可以有效解决其出现的问题,对于排球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比赛教学法对大学生学习排球的效果进行有效检验。

2比赛教学法对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的作用

2.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体育能力

大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主要是依靠体育教学实践与课外练习不断提升,尤其是排球教学作为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只有在排球训练中将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帮助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体育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来说将比赛教学法引入其中,是一种促进课内外有机结合的有效途经,在排球教学中通过比赛教学法可以营造一种真实的比赛情境,使大学生在比赛氛围中不断提高其排球比赛能力,激发大学生对排球教学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在排球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大学生的排球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课堂“比赛”中不断的磨练排球技巧,对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体育能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沿用传统教学法,没有将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这一重要教学目标融入其中,这也是造成大部分高职院校排球教学质量较差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与当代大学生对于体育的解读、认识以及认同有着紧密联系,只有大学生可以正确的去解读、去认识、去认同体育,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大学生培养出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高职院校将比赛教学法引入排球教学中,其所具备的优越性对激发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有着重要意义,在唤起大学生对排球运动不断进行求知、求胜欲望的同时,可以使大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体育运动对促进其身心发展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在排球教学中可以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将比赛教学法引入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达成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核心教育教学目标,对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排球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3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排球运动对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协同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比赛教学法引入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可以强化其心理素质,使大学生通过排球教学可以培养出更好的竞争意识和协同意识等。首先,排球比赛教学中大学生需要在同伴配合下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并且在教学“比赛”中十分强调大学生彼此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这种训练模式下有助于共同提升大学生的专业体育能力。其次,比赛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将其始终贯穿于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训练热情,唤起大学生在排球教学 “比赛”中的求胜欲望,使大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排球教学中,这对锻炼大学生在排球训练中的竞赛心理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提升大学生排球专业素养的有效途经。

2.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

将比赛教学法引入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强调大学生要遵守正规比赛规则,这不仅要求体育教师在排球教学中要注重向学生教授排球教学规则,同时也要求大学生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应用于排球教学“比赛” 中,使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具备掌握和运用排球比赛规则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在排球比赛教学法下掌握和运用比赛规则,可以不断加深大学生对于已掌握排球技术的理解,对提升大学生在排球教学中的运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排球运动项目的欣赏水平。排球比赛教学法模式下教师可以允许大学生在规则允许范围内,更加合理的去施展和提升自身的排球运动天赋,对促进大学生在排球教学中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确保大学生在排球训练和竞技中可以养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的习惯,这对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3比赛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形式

3.1垫球比赛

垫球作为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比赛教学形式来进行训练。

(1)个人自由垫球比赛。个人自由垫球比赛主要是将所有参与训练的大学生分为四组,大学生按照体操队形保持前后左右2 m的距离分散开,在训练中由A组、C组的大学生进行每人一次的垫球训练,B组、D组的大学生需要对A组、C组的垫球数量进行统计,在限定时间内所处组别大学生没有发生任何垫球失误则为获胜。

(2)垫球投圈比赛。垫球投圈比赛中可以根据参与排球训练大学生数量进行灵活分组,分组结束后需要在距离大学生3 m左右的位置设置一个直径约为1 m的圆圈,教师需要组织大学生向圈内其他大学生进行垫球,并且每个大学生均具有3次垫球的机会,排球落入圈中最多的一组将获得垫球投圈比赛最终的胜利。

排球比赛教学模式中不仅可以使用上述两种比赛教学法来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垫球技术,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垫球计时接力比赛、 对墙垫球接力比赛等形式,上述几种垫球比赛教学法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垫球技术,同时其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趣味性,对激发大学生对排球教学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3.2发球比赛

教师在排球发球比赛教学中可以采用下述几种教学形式。

(1)发球打靶比赛。发球打靶比赛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体育场地现有的条件,即在体育场周围的墙上画出一个5环的圆靶,同心圆的半径一般需要控制在30 cm左右,并要在距离圆靶20 m的位置上画一个起始线,大学生需要站在起始线后方来进行发球,根据其所击中的环数来进行计分,累计得分最高的学生可以获得该次发球比赛的最终胜利。

(2)发球与垫球相结合的比赛。发球与垫球相结合的比赛需要根据训练人数来进行灵活分组,由每组队员共同指派一名专门负责发球的大学生,该名负责发球的大学生需要站在距离前排3 m左右处的位置,其他大学生需要在排球网对面3 m线的位置排球一列纵队,由发球大学生向同组大学生进行逐个的发球训练,该小组其他大学生在接发球的同时需要将排球垫回发球者手中,通过统计各小组排球垫回的成功率来进行比赛结果评定。

上述两种排球发球比赛方法是最为简单、容易操作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各高职院校已有的排球教学资源来进行灵活设计,确保通过发球比赛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排球发球专业素养。

3.3传球比赛

原地传球作为排球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传统教学手段,其基本可以满足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的需求,将比赛教学法引入排球教学中可以创新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1)二人合作传球比赛。二人合作传球比赛主要是将参加训练的大学生以每两人为单位分为多个小组,在分组过程中可以根据大学生的排球技能掌握程度来进行灵活分组,同组的两名大学生在比赛中需要保持3 m左右的距离,在比赛中两名大学生需要相互配合进行垫球、传球, 一名大学生在完成传球后另一名大学生需要进行垫球,每个大学生各完成一次则视为一个回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回合次数最多的小组为获胜 。

(2)传球、垫球相结合比赛。传球、垫球相结合比赛与二人合作传球比赛有较大区别,首先需要在体育场地中根据训练人数来画一个圆圈,要求大学生需要在圈内来进行传球活动,在比赛中走出圈外的大学生则视为失败,在比赛过程中大学生只需要分别完成一次垫球和传球则为一个回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回合次数最多的大学生成为获胜者。

上述两种传球比赛方式均是以垫球与传球有机结合的方式,教师在针对大学生传球技术进行专项训练中可以采用原地传球比赛的形式,利用这种多样化的比赛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磨练大学生的排球技巧也有着重要意义。

3.4扣球比赛

扣球作为排球竞技中获得比分的主要途经,高职院校在进行排球训练中需要高度重视扣球技能培养,教师一般可以通过下述两种比赛教学形式来磨练大学生扣球技巧。

(1)扣球打点比赛。扣球打点比赛中需要将排球场地分为具有不同分值的区域,教师在比赛开始前需要根据训练人数来对扣球数量进行设定,最后根据各大学生扣球得分总数来进行比赛结果评定。

(2)分场地比赛。分场地比赛主要是根据不同大学生的排球技术掌握程度来进行分组训练,不同小组分别在不同的排球场地中进行抛球与扣球比赛,大学生在扣球比赛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排球可以过网,并且在比赛中不允许大学生出现任何的违规行为,根据不同组别大学生的数量来设定统一的扣球次数,通过统计成功扣球次数来评定最终的胜利。

上述两种排球扣球比赛训练形式在应用中对场地要求较高,教师可以根据各高职院校体育资源实际状况来进行灵活设计,确保每一名大学生在排球教学中均可以获得同等的比赛机会,这样才能确保通过比赛教学法来不断提升其排球教学效果。

3.5全场比赛

全场比赛是排球比赛教学中最接近竞技的一种训练形式,同时也是磨练大学生排球技巧、比赛心理最为重要的途经,因此,在全场比赛中教师一般可以采取名次赛、计分赛等形式,前者是根据训练人数来分为多个小组,通过组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淘汰赛、附加赛等形式来角逐最终的胜利,在比赛中要求每一名大学生均要遵守相应的竞赛规则;计分赛中可以采取25分取胜的方式来进行5局3胜的较量,比赛过程中各组需要进行交叉比赛,尽管该种比赛教学形式在应用中的总体训练强度较大,但同时也是让大学生在排球教学中最接近实战的一种方式,确保每一名大学生均可以享有同等的锻炼机会。上述两种全场比赛训练中教师和学生均要从实战角度出发,将所学习的排球知识、技战术以及正规赛制规则应用其中,确保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水平可以稳定提升 。

4结语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技能大赛 职业素质

课 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科研规划课题“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立项批号:教机职字[2011]053号);主持人:于波。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一种综合素质,是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其要素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和创新潜能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一直是各职业院校十分关注的议题,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备受众多职业院校青睐,积极参与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影响重大。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目前职业院校的学生来源复杂,普遍入学成绩比较低,学习信心不足,常出现厌学、弃学现象,部分学生迷恋于网络。单纯枯燥的学校上课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大多数学校通过开展篮球赛、运动会、文化艺术节、辩论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生活,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表达能力等职业素质,然而缺少较强的专业能力的学生最终很难轻易得到企业的青睐。职业院校需要一项有效举措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二、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推动作用及消极影响

技能比赛的题目常源于行(企)业的生产实际,对职业院校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性。首先,竞赛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要有一套完整可行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硬件和经费的投入、设备运行、材料购买、奖励发放等诸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否则,将不能真正为学生技能锻炼搭建一个良好的场所和平台。其次,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职业技能大赛不但要求指导老师必须具有很强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而且要求老师在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结合企业行业实际,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采取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实现老师学生共同进步。

然而,据调查发现,目前由于人们对大赛本质认识不足,常出现“排斥论”和“夸大论”两种倾向。前者表现为对大赛的本质及意义认识不充分,有的人视大赛为高校争名夺利的工具,认为只有通过旁门左道才能取得大的成功,而对大赛本身积极性不高,甚至严重排斥。后者表现为严重透支比赛热情,顾此失彼,出现“以赛代学”、“以赛代考”现象,走向“应试教育”。有些学校受大赛功利化影响,狠抓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学生一进校门就被拉入车间特训班备战国赛,完全进入了一种师徒模式,忽视了学生系统专业知识的学习、社交能力等重要职业素质的培养,急功近利现象严重,不利于学校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

三、搭建学生参与大赛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搭建学生参与大赛的长效机制。

1.职业院校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

比职业技能背后是比职业素质;比赛是形式不是目的;比赛是检验和激励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全部;比赛固然要看重结果,但更应看重比赛过程;比赛的重点是让学生和教师在准备和投入之中更快成长而非胜负。那些名次是唯一评价标准、比赛高于一切、应赛代替教学等极端的错误想法应该抛弃,树立良好的竞赛观和教学活动观,从而做到以赛促“教、学、改”。

2.壮大学生专业社团,开展校级比赛,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

就笔者所在学院现在机电系的状况而言,系部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为平台,建立了强大的专业社团管理机构,设有社团管理部部长、常务组、宣传组、外联组,下辖PowerMill数控编程、UG作品设计、3D动力、AutoCAD机械制图等十多个学生专业社团。社团一方面采用“优秀老生带新生制”,使学生每周参与专业知识辅导以巩固专业知识,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另一方面采用“教师参与统筹指导”,进一步确保疑难问题的及时突破,每学期开展比赛颁奖活动。这样不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社团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职业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也有着消极的影响,合理完善技能大赛与职业素质培养的关系需要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职业院校应科学认识职业技能大赛,构建技能大赛长效机制,使大赛真正成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助推器。

高职院校比赛职业技能 篇11

一、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卷设计与调研

(一) 问卷设计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笔者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调查范围选取了15所山东省内有代表性的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 对笔者所在学院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以及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济南职业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90位教师 (每校6位教师, 1位德育教师、5位会计专业教师) 300名学生 (每校20名会计专业学生) 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发放教师问卷90份, 回收教师问卷90份, 有效问卷90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100%;发放学生问卷300份, 回收学生问卷300份, 有效问卷298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99.33%。

职业道德教育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问卷的设计主要是依据王道俊、王汉澜所编的《教育学》中对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的分析而拟定, 即:“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但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 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围绕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水平、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实施等三个方面设计了问卷内容。

(二) 调研过程

第一阶段:预测。问卷初步确定后, 先在笔者所在学院进行第一次预测, 做初步分析和统计, 并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修改、筛选, 确定问卷。问卷确定后, 在笔者所在学院进行第二次预测。经过两次预测并修改, 最后确定问卷。第二阶段:正式施测。测试以课题组所在学院及山东省内其他14所知名的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为单位, 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主试发放问卷并按规定的指导语向被试进行指导和说明;被试对问卷进行回答, 回答完毕, 当场回收问卷。第三阶段:访谈。主试召集部分教师和学生, 就某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 自由发言, 主试作记录。第四阶段:调查结果的统计。全部问卷经过认真的核查、整理后输入微机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调研结果

(一) 教育者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中, 对于“您认为有必要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吗?”, 100%的教师表示“有必要”, 其中32.22%的教师表示“非常有必要”。

(二) 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中, 对于“您所在学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吗?”, 有60%的教师表示“开设”, 有40%的教师表示“没有开设”。

在被调查者中, 对于“您所在的学校进行过相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知识讲座吗?”, 有42.27%的教师表示“进行过”, 有57.73%的教师表示“没有进行过”。

在被调查者中, 对“您认为应采用何种方式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情况课题组进行情况分析、汇总如表1:

在被调查者中, 对“您认为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困难是什么?”的回答情况课题组进行情况分析、汇总如表2:

(三) 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对“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会计也在不断发展, 会计职业道德从不被重视到备受重视,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约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法律制度, 这对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该对目前屡见的上市公司虚假披露会计信息的案例引起重视。从国内较早的会计造假‘先锋’深圳原野到近年来的蓝田股份、银广夏、国泰君安、天勤证券等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 都说明了我国会计造假现象非常严重, 而且愈演愈烈。在国外, 随着美国安然公司、世通公司会计丑闻爆光, 安达信会计公司垮台等, 也说明会计人员的执业操守、职业道德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在这一背景下, 你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是否有必要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中, 10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其中17.1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

在被调查者对“你所在的学校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了吗?”的回答中, 有62.23%的学生表示“开设”, 并表示开设的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有37.77%的学生表示“没有开设”。

在被调查者对“你所在的学校进行过相关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知识讲座吗?”的回答中, 有38.89%的学生表示“进行过”, 有61.11%的学生表示“没有进行过”。

(四) 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认识

在被调查者中, 对“你愿意以何种方式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情况课题组进行情况分析、汇总如表3:

三、结论与启示

(一) 结论

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方面, 目前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认识有所提高。在被调查者中, 1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32.22%的教师表示“非常有必要”。受教育者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方面, 随着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认识也有了较大提高。10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 其中17.1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条件等教育手段的实施方面: (1) 高职院校正努力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 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呈多样化态势。在对“应采用何种方式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回答中, 认为应采用专题讲座、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案例分析、融于实习、实训、实践、开设专门课程、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专家讲座、教师自身言传身教方式等。 (2) 社会实践方面还不太理想, 有待提高, 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较难评价。

(二) 启示

(1)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着较好的基础。近年来,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改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的弊端, 切实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管理工作也逐步趋向务实。总体来讲,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正处于积极发展阶段,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教育方式由封闭转向开放, 教育方法由单一转向多样, 教育内容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得以更新和扩充, 这些必将成为推动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发展的积极动力。

(2) 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 会计专业缺乏职业道德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不仅限于具备会计专业知识与能力, 更看重的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国家教委提出, 高校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全国会计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然而,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具体培养计划都将会计理论及实务能力作为重点, 而忽略了道德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学生的智力培养, 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 而涉及培养学生德育方面的课程, 如会计法、会计伦理等却很少有学校开设, 即使开设也列为学时很少的选修课。总体上看, 我国会计教育仍侧重于专业技术素质教育, 而忽视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 忽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

其二, 会计专业课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不够。由于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基础课程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 因而不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认为那是政治课老师的事情, 与自身无关, 且由于专业课教师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 缺少实际业务的经验, 很难从深层次来理解和把握会计职业道德在实务操作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各种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信息化考试等都主要是考查学生所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 而较少涉及有关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 以致会计专业课教师自然把授课重点放在会计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然而, 美国会计学会AAA认为, 会计教育不仅传授必需的技巧与知识, 而且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

其三, 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差。目前我国的伦理学理论对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认识存在一个根本性的误差, 占统治地位的伦理学理论认为道德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的总和, 而没有认识到道德不仅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 而且也是个人自我实现的手段和完善人格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道德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社会道德教育。当前道德教育只突出了规范约束的作用, 只重视告诉人们不应该怎样, 但忽视了道德不仅是对人的约束和限制, 也是对人的肯定, 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们健全的人格, 使人们的内在精神世界充满善意和爱心。由于对社会道德的本质把握存在误差, 也就不能对职业道德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目前所有的会计职业道德教科书对职业道德的定义都是“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重视了会计行为规范的讲解, 但忽视了对会计职业信念、会计职业良心、会计职业荣誉、会计职业尊严、会计职业情操、会计职业修养和境界的培养。

其四,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地位。绝大部分院校的会计专业没有职业道德课程, 在潜意识中人们还是认为会计是一门只跟数字打交道的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所以, 高职院校对会计学科的设置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 而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人员不仅与数字打交道, 在执行会计制度的同时还需要与人打交道, 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是经常与企业的钱物打交道, 会计人员经常面临着利益和道德的冲突。正因为在学校学习期间, 学校没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风险意识、保密意思、责任意识, 当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利益冲突时就会无所适从, 从而导致部分毕业的学生虽然具有相对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 但却缺乏会计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观念, 使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下降, 严重削弱了会计专业学生执业能力的发挥。

其五, 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存在诸多弊端。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仍然注重知识灌输, “老师讲, 学生听, 老师写, 学生抄”, 过度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 忽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学生成为消极的信息接受者。主要表现为: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正统的、有现成结论的东西才能进入教科书, 而现实存在的管理问题、尤其是职业道德问题往往是急诊式的, 是老师也不能“解”的“惑”。对于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道德问题, 上课时老师只是一带而过, 而考试只考概念、定义等已有定论的东西。学生毕业后, 不论是研究理论还是做实际工作, 需要解决的恰恰都是没有定论的问题。也就是说, 当前的教学过分强调学习基础理论, 忽视理论联系实际。即重理论轻应用, 听课、考试、写论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知道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 只知道书本上的现成结论,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成绩再好, 也不是合格的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一旦踏上工作岗位, 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育南、常小勇:《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外比较研究及启示》, 《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10期。

[2]郭扬:《“职业道德风险”与新时期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特征》, 《职教论坛》2004年第5期。

上一篇:己二酸二甲酯下一篇:课程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