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策略(精选12篇)
计算机教学策略 篇1
摘要: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一直都受到教师、院校的重视, 但是教学却未达到预期效果。在这一情况下, 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上入手, 改变原有教学方法, 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本文首先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其次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 仅供交流使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分层教学,策略
计算机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因此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无法缺少计算机。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中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因为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差异性明显, 单纯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效果不明显,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选择尝试分层教学方法。
1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专业性人才, 计算机作为重要的课程, 中职学校一直都比较重视。现阶段,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
第一, 学生计算机的原有基础水平差异性明显, 有些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 所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基本都已经学会, 而经济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地区, 学生没有条件接触到计算机, 有些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全无了解, 由于大批的务工人员涌进城市, 计算机基础不同的学生有机会共同学习, 但是由于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比较大, 所以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扰;第二, 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不高。一般情况下, 中职学生的自觉性都不高, 通常是跟不上正常学校的课业, 才选择中职院校。绝大部分中职学生都不愿意利用课下时间展开自学, 仅仅靠课堂时间, 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效果;第三, 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已经十分迅速, 但是中职院校所应用的教材却迟迟没有更新, 内容比较老旧, 再加之, 相关的教学资源、设施不健全, 因此使得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2 分层教学法介绍
基于上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果教师依然选择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会使计算机课程教学陷入到更为尴尬的境地中, 因此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 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 转变教学思维, 尝试着应用分层教学法。教育领域的专家也曾经指出,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能力差异、性格差异来进行教学, 同时教材编写者也应该依据学生的这些差异来编写教材, 以此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所谓分层教学法简单的说, 就是在分班授课的前提下, 按照学生自身的差异, 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态度, 来设计差异性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 同时变化授课方式, 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与此同时制定合理有序的评估体系。简言之, 依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以此确保各个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
3.1 依据学生特点分层同时实时调整
教师首先对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进行预先的了解, 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意向进行了解, 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行分层。新生进入学校之后, 学校应该进行组织模拟测试, 依照测试成绩进行编班, 将特别优秀的学生选拔到计算机重点学习班。分班的过程中, 还需要考量到学生的心理因素, 可以依据学生性格、兴趣、努力程度等进行分班, 要充分尊重学生,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机遇。由于开学之初, 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不甚了解, 学习一段时间之后, 教师了解情况之后, 可以对学生进行实时调整。比如有些学生虽然计算机水平比较高, 但是其自身对计算机并没有很高的兴趣, 教师就可以将这类学生调整到普通班, 以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外, 教师还应该实时对学习难度进行必要的调整,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不会落后。
3.2 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融入分层理念
由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材更新的速度慢,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需要对教材作出实时的调整, 制定符合学生日常学习实际的教学大纲。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学生分班之后,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基础水平, 设计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大纲。对于基础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 教师着重对其进行基础知识教学, 教学之初, 起点比较低, 教师一定要十分耐心。待到基础水平比较低的学生知识量增加之后, 再进行深入的教学, 满足教学大纲标准需求。而对于基础水平比较高的学生, 教师着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学时, 增加一些系统的操作, 如流行软件、应用软件的高级操作,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操作内容要避免墨守成规, 根据教学内容给出一些综合性的操作, 鼓励他们对同一类问题可以多种角度考虑, 拓展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 给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3 分层考核, 注重可持续发展
考核方式分层实施, 普通班和提高班采取不同侧重点的考核方式。对于普通班学生, 根据教学大纲, 可提供与上课例题相似的必选题和稍有拓展的可选题, 必选题必须完成, 可选题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完成。以鼓励为主, 并指正错误, 适当降低评价要求, 激发学生积极性。对于提高班学生, 侧重综合类题型操作, 要求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处理, 并寻求解决方案, 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教师及时作出点评, 提供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 拓展他们的思维, 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启发其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务。教师在考核中, 应以实用为主, 不仅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更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在安排考核内容时, 要结合学生的专业, 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将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工作。比如财会专业类, 考核内容可与财会专业相结合。如讲WORD排版技术时, 以“企业评估报告”为例;讲EXCEL公式与函数时, 以“月工资结算”电子表格为例等。证书考核是一种社会考试, 目的是提供一个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 应该说, 学历在整体上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 而证书则在一个侧面反映持证人的能力。对于普通班学生, 要求其完成教学大纲的证书考试;对于提高班学生, 积极鼓励其参加更高层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可以选择应用分层教学方法, 此种方法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潜力, 而且利于人才的培养。分层教学方法取得效果的关键, 就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班, 这一点学校定要做好相应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静宁.中职计算机教学障碍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8) .
[2]柯桂周.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J].广东教育, 2005 (3) .
[3]李立新.对中职学校分层递进教学的探索[J].职教通讯, 2004 (4) .
[4]许吉平.中专化学教学中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5.
[5]王丽姿.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新模式探讨[J].贵州农机化, 2011 (3) .
计算机教学策略 篇2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在教授新的知识时,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的同时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和课堂注意力,从而在问题和兴趣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如观察、比较,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数学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设一种学生都能明白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可以利用生活中常有的买东西的情境进行情境的创设。可以问学生:“妈妈带你们在超市买过牛奶吗?”这种貌似课外的购物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每箱牛奶有多少袋呀?学生会对不同的牛奶有不同的回答,然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导,说某种牛奶每箱有15袋。然后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妈妈买了3箱这样的牛奶,那么一共有多少袋呀?这样通过一个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的引入一个例题。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计算经验列出15×3计算式,但是对于15×3怎么计算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方法。这样就可以将生活中一个问题情境变成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对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还是很喜欢同时也是很有兴趣追寻解决方法的。从而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 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科学性
小学生就像一张需要教师进行填涂的画布,对各种能力进行激发的潜力很大。尤其是在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更是如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需要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解答问题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所以,在计算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计算方法的教授,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注重归纳和总结。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简便算法的运用。例如,在乘法运算中,45×11,这样的计算题,很多学生仍按原来的计算方法,运用列竖式和乘法口诀进行繁琐的运算,虽然结果也是正确的,但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一种浪费,而且对学生思维发展形成一定的禁锢。所以可以利用简便算法,例如上例就可以通过将11分解成10加1,然后用45分别去乘,将结果结果相加就可以既快又准确的计算出结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科学性。
三、 多种方式组合,锻炼学生思维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中要做好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提高和锻炼。这就需要多种方法结合运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口算的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常用的一些最大公约数、最小公约数,常用的进率单位互换等等。另一方面注重多种算法的组合,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分解法的运用:25×14可以换成25×10+25×4,或者是10×25+4×25。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做到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答案。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思考的动力,以及对算法的深刻理解。另外,还可以利用表象的演示,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的过程,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对于退位减法的教学就可以对学生利用小棒或者投影进行演示,通过让学生对“退一作十”的直观观察,这种表象的认识再假声教师在一旁的深入引导,就会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这种算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此外,对于学生直观思维的锻炼和培养则需要运用计算中的估算法,这种方法是适当的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引入教学实例中,从而将学生的实际经历和数学知识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增强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起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 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结合,提高教学有效性
由于数学往往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以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多重视对一个正确结果的追求,而忽视了具体计算过程的重要性。致使学生也将目光放在计算出正确答案上,而不在乎是怎么算的。这样会使学生在算法的运用上以及计算方法的提炼上很难提高,有时还会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利于以后的继续学习。所以教师要重视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在对算理有一定的良好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算法。例如在进行200÷5这样的例题教学时,很多学生知道正确答案是40,算法就是先将200看成20,除5之后再在结果上加上一个0。这种算法固然结果是正确的,但是从算理上来看未必正确,应该让学生明白把200看成20的算法在算理上是不可取的,因为将200看做20,未必就真成了20。而是将200看成是20个10,用每个20除5,得到4个十,4个十就是40。这样在之后的教学中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也是对就知识的一种巩固和提高。另外,通过对各种知识的灵活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在以后更深入的学习中可以对计算方法进行适时的优化。从而最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 多样化的练习方法,巩固知识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的不同角度的练习。因为对于记忆和思维仍处于幼年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不断地练习和提醒,增强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有需要通过不同角度的联系,使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和技巧。对于练习方法来说可以首先进行简单的强化联系,明确重点需要练习的内容,寻找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巩固,避免进行大量、繁复的练习。例如对于口算除法的教学中,判断商末尾有几个零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需要教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并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解决问题。其次就是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练习。这种联系主要是要让学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同时又可以巩固已学知识。例如对于上文提到的商的末尾有几个零的知识点,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数学应用题中,如可以问学生:小明一家4个月一共用了280度电,那么小明家平均每个月用多少度电?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列式计算的能力,因此比简单的280÷4这种计算题更加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还可以使用游戏等比较开放的联系方式提起学生练习的兴趣,
计算机教学策略 篇3
一、计算教学现状扫描
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现代化计算工具的变革更新以及日益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因此新课标也调低了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按说难度低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更轻松,计算能力水平应该达标,可是事实相反,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细观教学一线,发现计算教学正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界。
1.缺乏纵向联系。数学知识有内在的联系,就像是一张纵横交错的网,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网点,网点上的一条条知识链,形成了一张密密的知识网。如学习加法,就为学习乘法做准备,学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就为简便计算埋下伏笔,学习通分就能很顺利地完成分数加减法的学习……可是事实上有很多老师不愿钻研教材,教学中只注重某一环节、某一节课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孤立了,最后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得心浮气傲,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动笔就出错,学得胆战心惊,知识缺乏系统性,甚至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累,其效果也是可想而知。
2.简单的复杂化。一直崇尚简简单单教数学,计算相对于其他内容,它是简单的,可是往往在一些课堂上,有些老师过于精雕细琢,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度的情境化。有的教师把创设情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唯一法宝。
3.算法多样歪曲化。新课程注重学生自己选择计算方法,要求算法的多样化,不强调统一,但往往学生选择的方法不是最简单的最有效的,不仅不能促进计算,相反增加了计算难度,导致计算速度很慢。在一些公开课上,有些学生为了迎合教师,想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这样一来,往往一道题目就要讨论很多时间,还来不及优化。方法一多,缺乏主要方法,不便于老师讲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眼花缭乱,不知所从,最后反而一样方法也无法掌握。
4.口算练习被忽视。现在课程紧,很多老师不愿意在训练口算上放更多的时间,导致产生了很多问题:有的一年级学生连20以内的加减法也不熟练,不是忘了进位就是忘了退位;有的二年级学生连乘法口诀也没有做到脱口而出;学生口算能力也不均衡,快的快,慢的慢。口算是计算的基础,这样的口算水平势必影响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二、探究计算教学策略
作为一线的老师,面对以上诸多计算教学的困惑一直在思考如何去纠正、改善,寻找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1.旧知难点专项练。在每进行一种新的计算教学前,不要着急教新内容,例如:在讲《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先帮助学生复习一下乘法口诀,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练习,经过旧知的回顾,学生在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不会那么慌乱,学习中会不自觉地运用旧知进行迁移学习。
2.视算听算经常练。每堂课授课前坚持5分钟训练,一般采用视算和听算两种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出得数,听算是通过耳记,脑记,再说出得数,在这样的训练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切实提高口算能力。
3.多样形式快乐练。计算教学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要避免计算的单一、枯燥。基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层次要分明,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练习要注意趣味性,加入一些游戏因素,如快乐传真、夺红旗、师生PK、口算比赛争星卡、电脑游戏大比拼、勇士闯关等等,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4.良好习惯持久练。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必须养成好习惯。学生计算正确率不高,计算速度慢,往往是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例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分析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好习惯。最关键的是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在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还要统一要求,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只有反复训练,好习惯才能养成。
以上仅仅是计算教学冰山一角的浅薄思考,如果深挖,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解决。计算教学是重要的,同时又是困难的,不过无论怎样,只要坚信我们教师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教学,与学生充分的沟通,一定会有效促进计算教学的提高。
中专计算机教学策略初探 篇4
一、巧妙设计教学, 构思有效备课
(一) 仔细钻研教材, 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
好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教学构思也能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来达到在课堂上与教师的完美互动。在计算机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自己的构思来把内容分成重点和非重点来进行教学。例如, 上“Office 2000”的“Word”内容中的对“文本框设置”这一节, 怎样的构思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学会呢?在上课之前, 我先编了一张“报纸”, 其报纸的格式中有: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剪贴画、字体设置等多方面内容, 并且这些内容都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突现出来。但在上课时, 设置文本框前先要进行文字的输入, 假如一节课都放在输入文字上, 那就没时间设置文本框, 根据此情况, 我事先准备好一篇文章, 课上让学生打开这篇文章 (内容是这节课的操作步骤) , 让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复制、粘贴”把这段文字放到文本框里。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 又合理地把这一节时间充分利用好。接下来, 我让学生对照自己编的报纸和老师编的报纸有何区别, 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到文本框的线条和颜色还不够完美。学生就在上课时带着问题, 认真听讲“文本框的设置”, 这是“Word”教学中的一个方面。
(二) 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人施教
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 他们在接受和理解知识时达到的程度也不相同, 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 不能对他们一把抓, 培养成为从模子里出来的人才。在新课改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获得更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师就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 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只考虑到一大部分学生, 而是要把全体学生都考虑到, 使每一个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 都能有所提高。所以,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因人施教。教师在学生学习完一节课的计算机操作时, 要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任务, 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和操作进行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学生练习的程度不同, 但他们都获得了提高, 有了收获。
二、从教学策略方面着手构思有效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对教材进行透彻地研究, 不断对之前的备课方法和程度进行反思和总结, 追求备课方面的完善。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在学习枯燥的计算机知识时也能感到新鲜有趣。
(一) 重视传统的按部就班法
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时, 对计算机的操作还不熟练, 这时, 在教学比较复杂的操作时, 可以按照教师进行示范操作, 学生跟随教师一步一步地操作, 在跟随教师的操作完成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 教师要让学生独立进行一次操作。通过独立操作, 学生一边操作, 一边回想教师的示范, 对加深知识的记忆有明显的效果, 经过再次操作, 学生对操作熟练了, 对理论的理解也更透彻。例如, 我们在讲“Windows 98”时, 由于其中包含的知识和操作很多, 不能把这些内容用一节课来讲述, 而是按照课程的安排顺序分单元进行讲解。在教学中, 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 要让学生不仅能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 还要能熟练进行其中的操作。
(二) 采用问答式教学法
孔子曾说:“非学无以质疑, 非问无以广识。”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 要鼓励学生善于提问。只有从学生的提问中才能反映出学生的掌握程度。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才能提出来, 这就促进了他们在学习计算机的思维发展。在课堂上, 教师针对所讲内容向学生提问, 能使学生清楚地掌握学习重点, 在考虑问题的过程中, 把计算机知识快速在大脑中梳理, 使知识更系统化, 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例如, 在“Word”的“文本框插入”过程中鼠标的指针变换尤其重要。针对学习过程中的这一要点, 教师要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加深他们的印象, 使他们在文本框中进行插入操作时能正确进行。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清楚地理解了指针出现类型时应该进行的操作。
(三) 采用“故错”分析教学法
学生从所学知识产生疑惑, 表明他们对知识进行了思考, 在解决这种疑惑的过程中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解疑答惑的这种能力, 使他们在对教师的讲解和操作时能找到疑惑的地方, 以促进他们深入思考, 究竟是教师所犯的错误还是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解决了这些疑惑之后, 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上会大大提高效率。利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进行操作示范时故意“犯错”, 使学生进行分析思考, 提高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例如, 如在学习“Word”时, 我在把所给文本进行输入时, 故意少输入了几个字, 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段话的句子不通顺, 肯定是少字了。”发现的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都保持了高度集中, 然后我在进行如何把遗漏的文字插入的操作, 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操作, 并且对其印象深刻。
计算机教学策略 篇5
摘要:中职教育由于自身教学性质的特征,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往往会依据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态度而改变。随着现代技术应用的普遍以及计算机应用要求的提高,社会对计算机类的人才需求向着更深的专业技能拓展。所以,对中职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师来说,对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有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探索力,形成综合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科学技术以及网络的应用的迅速普及。能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大家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利用网络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等已经变成了时代对于现在的中职类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关于电脑的理论知识已经变成了中职类学校中的人们的必须要掌握的公共课。通过调查发现,在这门课程刚开始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们都充满了激情,也都很愿意学习,但是随着对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引入以后,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在逐渐的降低。本文就是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十年中,随着我国对于高中招生的不断的扩大,这也就造成了我国中职类的学校招生质量在逐渐的下降,这样就造成了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差,同时接受新知识也比较的困难。通过多年在中职类院校进行教书的经验以及对于中职类学校的电脑的理论知识的授课的调查了解到,现在中职类的电脑的理论知识在讲授进程中存在着需要了解的事项。比如:在信息技术变化很快的情况下,课本的理论变化的特别快,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课时不足以及教师们的理论变化也都赶不上社会的要求。
(一)教材的不断更新导致课时不足
现阶段,计算机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的快,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中?类院校的学生,必须让他们在了解了以前的旧知识对计算机的基础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概念之后才可以进行新知识的讲授。这样就会造成课时明显的不够用。在中职类学校中普遍采取的电脑理论知识的教材中主要包括很多的内容,这在课程的设置上就需要很长的时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行介绍的时候就会造成学生们很难掌握进度也比较的慢。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会感到学生们接受新知识比较的慢,对于学到的知识也都难以记住,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教学压力,感觉知识都讲不完。
(二)学生层次差别大,影响教学效果
通过前面的介绍了解到,现在的中职类的院校中的学生质量比以前下降了很多,并且他们的基础也都比较的差,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都比较的慢,这也就给我们教师们进行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在城市中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可能就接触到了计算机并且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也都有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也都能够熟练的应用,然而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根本没有基础计算机的机会,或者是在初中的时候学校为了升学率而减少了对于计算机的课时。这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很吃力。这就会造成学生们的基础特别的悬殊。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不能够照顾到所有的人。已经学会了的人都觉得教师们讲的太简单,而还没有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根本更不上教师的节奏。这样就会造成教学的效果特别的不好。
(三)计算机发展迅速,教师跟不上节奏
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进步很快。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很快。然而与计算机行业以及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相比,中职类的学校中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的老师的专业知识更新的速度是十分的缓慢了。尤其是相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而言,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接受也比较的慢了。而且对于中职类院校的我们而言,也很难在同一个时间都开始学习。这就造成了在电脑理论知识的授课过程中有要解决的困难。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解决课时不足
在世界科学情况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普及程度很高的今天。我们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或者业余时间应该很好的借助他们开展授课的过程。可以让大家借助这个平台进行自学,这样有利于间接的增加学习的时间。同时,教师们还可以借用这个平台来面对大家平时不会的问题,并集中时间来讲授这些知识,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及时的了解大家的最基本的情况,也能够有效的减少平时上课时间不够的情况。
(二)针对学生差别,实行因材施教战略
在中职类的学校中,学生们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掌握情况都不一样,这也给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困难。也正是这种实际的情况也造成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授课,同时在大家基础知识不同的情况下,也必须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授课。在开始上课的时候能够对大家的基础情况进行模拟并针对成绩进行分班,这就会在授课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利用网络,给不同基础的人布置不同的作业,老师也可以提供在线的解答等,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他们较好的理解知识还可以增加他们进行新知识了解的热情。
(三)全面提升教师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老师们的知识结构和讲课的能力对于大家理解知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可以凭借一定的集体学习的对一线的相关教师开始集中的帮助。在这个培训的时候不仅要转变教师们以前讲课的各种观点。帮助她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对教师们的知识体系进行更新。而且在中职类的学校中要注意对于所有教师的培训,使得他们都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
通过前面的介绍使大家了解到,现在随着我国高中招生人数的不断的扩大,造成我们在授课的时候会面对不同的状况。比如,随着电脑理论变化速度的加快,平时的时间明显的不够,老师们的理论变化比较慢等。但是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之后。比如:采取网络平台展开授课或者对于不同的人要有不一样的授课方法等。这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所以随着中国中职类的院校的授课方式的逐渐变化,会有更好的授课效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实用的人才。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不但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动画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动画 教学 策略
一、中职计算机动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性差
一般来说,中职学生大多数基础不太好,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而且不同的学生相差较大。同时,中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到位,缺乏学习兴趣。而计算机动画教学主要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熟悉学习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真正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习。
2.艺术修养匮乏
在常规的计算机动画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利用大量的试验操作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计算机动画教学的本质是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将艺术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尤其是中职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更不用说艺术修养了。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将艺术修养的培养放在首位,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有效融合艺术和技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3.缺乏美术造型能力
很多中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会习惯性地听取他人意见,如家长、教师等,或者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未来就业前景好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计算机动画设计需要一定的美术造型能力,而一些中职计算机动画设计的学生本身没有任何美术基础,在学习时要面临巨大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还应当考虑到这些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培养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
二、计算机动画教学策略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倡将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为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与环境保障。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可以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积极学习性,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学习时自然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2.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创新思维
在计算机动画的教学阶段中,教师可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工作。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课堂进度,结合内容的难易度、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教学。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中,可以通过加入学生喜爱的动漫人物,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并在此过程中渗透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Flash软件进行动画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设置一些重点以及具有启发性的难题,在具体的课堂中建立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独立思索,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例如,在国庆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出一件动画作品。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3.完善教学方法
在中职计算机动画教学阶段,必须要注重同其他相关课程的关联性,从动画专业的实际特征入手,联系融合计算机设计软件。譬如在关键帧动画制作的教学中,利用Flash软件对补间动画进行制作,通过3DMAX对关键帧动画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观察,同时引领学生研究两种软件相互之间的差异。借助软件的交叉融合,扩展学生对计算机动画专业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
4.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必须与具有关联性的动画制作工作室进行联系,聘请优秀员工到校给学生讲解,或作为学校的兼职辅导教师。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加熟悉之后具体的工作内容,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能了解社会对于动画人才的要求,在学习中找到新的奋斗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小结
总的来说,在中职计算机动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在教学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翁颖俏.中职计算机动画教学的策略思考[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2).
[2]秦坚.中职计算机动画教学的策略思考[J].考试周刊,2015(66).
高职计算机教学策略分析 篇7
1 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⑴学生层面。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有些学生没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致对于学习的兴趣度不高, 课堂参与度积极性也相对不是非常主动。对于实践性质较强的计算机学科来说, 长时间不去操作练习就会造成遗忘, 不能够加深对于计算机知识的理解, 更谈不上熟练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加之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一致, 很多地区的中学没有条件给与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 导致有些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对于计算机知识没有任何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使得教学难度增大。在这样的条件下, 怎样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 怎样设置课堂内容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步伐, 怎样让高职学生在课堂理论知识之外加强课下实践技能的培养, 都是作为高职计算机老师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⑵硬件层面。高职学校硬件条件不是非常理想, 有些高职院校的硬件条件甚至无法满足在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的条件, 加之缺乏图书馆全面的计算机辅导资料等等配套硬件条件,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快、投入大、服务年限短, 加之当前各类高职院校教学经费严重不足, 计算机教学设施投入有限, 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教学要求。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对于硬件条件要求较高的学科, 新机器的购置、旧机器的淘汰以及教学实践基地的构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保证, 在这样的条件下, 硬件条件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没法让所有学生在学校的计算机课堂中收获知识收获技能。
⑶教师层面。教师是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充当着最重要的引导教学的角色。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师层次而言, 从一定程度上依然无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没有办法有针对性的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供及时详细的解释。教师素质层次不齐, 有些教师对于教学大纲的理解把握不深, 对于课堂教学很多时候也是敷衍了事, 不去用心准备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的不负责的表现也直接降低了学生在计算机课堂的学习热情, 大大打消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2 教学策略分析
⑴以学生为核心, 创建和谐计算机教学环境。在以学生为主展开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视角来思考学生的所需, 设计能够赢得他们认可的教学内容以及讲课方式。否则, 一堂课老师讲得再好, 学生不接受, 也是做无用功。这就要求老师要转换思维, 不以自己的喜好来安排教学活动, 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以此展开。因此, 计算机教师可以使用一种学生喜爱的物质外壳来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采用学生乐见的讲课形式, 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实践中, 如果继续采用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觉的讲课, 不顾学生的听课感受, 不以学生为中心, 不去听取学生的听课感受来做一点适当的调整, 这样的课程教学效率较低, 收效甚微。在高职计算机课堂上, 教师可以结合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加以计算机内容的结合, 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到计算机知识。
⑵设置有趣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 鼓励互动参与。互动学习是指为了促进学习, 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任务彼此交换信息和合作,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互动学习对提高学习效果, 形成学习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以及学生个体间的沟通能力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讲课时, 一方面要通过少而精的讲述, 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和方向, 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保留一些与旧知识相似规律的新知识,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在可能的条件下,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 并针对学生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和困难, 在教授中与学生共同分析和探讨, 使学生在获得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感的同时, 对知识的理解也会进一步加深。
⑶设置计算机竞赛等课外竞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发散性很强的学科, 课本知识只是计算机知识的一小部分, 在课余时间中, 教师应该努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按照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进行探索。学校也应该加大对于计算机课外知识竞赛的开展, 让学生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在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 关于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止一种, 老师要注意听从学生的意见, 如果他们的观点新颖并且不乏道理以及创新思维的思考, 老师也可以转而为学生喝彩, 为他们鼓掌。
本文主要立足学生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创造生动有趣的和谐计算机课堂, 创建出高效的计算机教学课堂。马克思唯物辩证法里讲到, 在解决矛盾时, 需要分清主次。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只要真正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 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 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 无疑也有助于学生喜爱上计算机这门学科。同时, 老师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 和谐相处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让他们在接受计算机老师的基础上接受计算机课程。
参考文献
[1]王纪人.文艺学与计算机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 2002年.
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的策略 篇8
一、更新理念,深入研究,全面把握教材
只有教师透彻研究教材,才能深刻把握和理解教材的内涵,从而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对于中学计算机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特点,在明晰学生学习实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确定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并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加深了信息文化教育的价值,把技术和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保障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在目前通行的教材中,必修模块的主要内容是处理和交流信息,立足学生实际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密切结合社会实践与信息技术,同时突出了二者的相互作用。教材提供的范例和活动建议,完全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只有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才能够基于整体进行考虑,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情境,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地探究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学习过程中乃至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帮助他们强化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明确教学目的,落实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最为根本的任务,其最终的目标是帮助、指导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坚持围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开展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内涵是收集信息、管理信息、储存信息、传递信息和应用信息。目前,在我国中学计算机教学课堂上,绝大多数教师往往是通过课堂讲解,把信息技术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效率。新课程、新理念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师权威思想,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教学质量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学生能否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同时,注重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坚持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动力
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即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各种知识(信息)的记忆,这已经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增长的趋势,也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记忆信息已不再是最主要的,而是应该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具备获取、分析、传递和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着力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提供“资料库”,组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到“资料库”中获取相关的材料,并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华丽精美、图文并茂的生日贺卡、新年贺卡、电子海报等,也可以制作班级课程表和值日表、同学通讯录等。在这一过程中,也许有的学生通过纸笔进行运算、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但是他们对于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却明显要比其他同学高,而信息社会往往就需要这样的人才。长此以往,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也就会增加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保证教师顺利地达到课堂教学目的,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热情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想持久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就需要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其学习热情。目前比较流行并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以用为主,培养能力”原则的指导下,保证学生亲自体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全部过程,从而深刻体会到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在课前把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然后在课上师生之间围绕所设计的任务展开交流和互动,直至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的任务一定要具有真实性。
设计中学计算机教学任务一定要立足学生熟悉的真实场景,因为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实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的、可操作的、实用性强的活动。例如,在教授“博客———你的个人网络日志”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来创设情境,并提出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同学们,大家都会上网,第一个网络主页是QQ空间,你们知道QQ空间是什么吗?它具有怎样的功能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网络日志、博客,明确通过QQ空间、日志、博客,可以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发表自己喜欢的照片,表达个人的心情以及对人对事的看法等。教师可以接着继续提问:“有的同学可能还没有自己的QQ空间,大家能帮助他们建一个吗?怎样才能把QQ空间建得更漂亮呢?”如此的教学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既真实又具有很高的趣味性,能够立刻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完成任务。
2. 设计任务一定要具有整体性。
设计中学计算机教学任务要保证其具有整体性,做到所设计的任务能够衔接和串联起全部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理解融会贯通所有的知识点。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能够利用知识点的递进性进行分析思考,最终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其信息素养的持续提升。
3. 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层次性。
中学计算机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和遵循学生认知的客观规律,立足学生的实际;设计的任务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而又环环相扣,也就是要具有层次性。从而保证学生在逐步完成一个个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最后顺利地完成总任务。
4. 设计的任务要具有开放性。
无论是人们的生活还是教育教学,都已经全面应用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因此,在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所设计的任务必须具有开放性,从而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并在开放的信息网络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培养信息技术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计算机教学要实现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操作计算机的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事先明确课程的阶段、单元和课时任务,并依据相关理论点拨学习方式,在随后的学习中,引导、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和学习计算机课程。明确的教学任务,必须立足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水平,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既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计算机理论和操作水平。同时,坚持优化教材内容,摒弃那些落后于时代的知识点,淘汰学生理解困难的学习案例,从而保证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核心是完成设定的任务,然而有的学生可能在做任务时存在着畏惧、退缩的心理,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及时地引导和鼓励。例如,在教授建立和使用数据库的内容时,很多学生不太了解数据库,这时教师应该适时地引入教材中的案例,并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创建和使用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数据库的作用。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中广泛应用的网络,使计算机课程成为了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要重视的一门课程。因此,中学计算机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在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地位,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立足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形势,切实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效率,最终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摘要: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网络技术与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要求现代人应该具备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中学计算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承担着这项任务。为此,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在借鉴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中学计算机教学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参考文献
[1]郭绍青,等.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何新伟.简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5).
[3]吴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J].成功(教育),2010,(9).
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小议 篇9
一、指导看书的教学策略
指导看书的教学策略是针对计算机教学的特殊性和计算机教学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深奥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通过学习而终身收益而提出的。计算机教学有大量的理论, 学生学习计算机常常忽视看书盲目上机操作, 并且他们不会看书。如果在课堂上采用灌的教学方式, 教师见物不见人, 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主动性和能动性无法体现甚至被扼杀。指导看书的教学策略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学会学习”。
计算机教材理论内容繁杂, 学生不易看懂, 更谈不上操作和应用。计算机教材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主要的材料。怎样指导学生看书,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引到学生识记各种操作命令、计算机相关的英语单词和各种图标、符号等。其次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插图。插图是计算机教材有机组成部分, 表示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操作方法的图例、各种窗口、菜单和对话框。它与教材紧密结合, 不可分割, 强调提示学生切不可忽视教材中的插图。采用书图结合的方法, 就是索象于图, 索理于书, 指导学生学会看插图, 学会边看书并结合插图边上机操作的学习方法, 这样学生易于理解, 利于操作。再其次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方法是“看书—上机操作—再看书—最后应用”。因此学会看书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和前提。在WINDOWS95窗口的教学中, 可以引导学生看书, 指导学生认识WINDOWS95窗口有些什么?从而结合插图观察窗口中有标题栏、菜单栏、图标、控制菜单图标等。从中央让学生知道窗口中的各种操作命令、图标的含义以及在窗口中的位置和各种功能, 然后让学生再实际上机打开窗口进一步的认识。采用指导学生读书的教学方法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主要是针对多数学生学习计算机目的不明确, 比较盲目而提出的, 就是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能力和完成任务能力。因为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会操作和应用。学生学习计算机普遍感到学习计算机不知道计算机能为我们干什么, 如何将计算机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 上机操作,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完成任务, 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电子表格EXCEL的教学时, 学习EXCEL的基本操作后, 要求学生建立本班的学生成绩表, 并要求计算出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等。学生根据要求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上机实际操作, 每位学生可采用各自的方法完成任务, 从中学会了EXCEL中的函数应用, 掌握了用公式进行计算和公式的复制。这就是EXCEL中的函数与公式的教学,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他们感到十分轻松且有一定的成就感。
三、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就是针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来的。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 计算机知识内容十分丰富, 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学生学习计算机应有一定的自主性。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就是要改变绝对服从于教师及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的现状,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运用自己已有的计算机知识, 在教师、同学一起创造的情景中, 在直接感知中学会分析、比较、概括、综合, 学会学习, 学会实践。应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选择侧重, 在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理论, 允许并鼓励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如使用输入法, 学生可根据喜好选用不同的输入法进行汉字输入。在学习内容上, 学生也可根据爱好有所侧重, 喜爱美术的, 可以学习用画板进行美术设计;喜爱数学的, 可以运用EXCEL来帮助教师统计学生成绩;喜爱语文的, 可以在WORD中作文并进行编辑排版。总之, 在教学计划范围内, 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四、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
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是针对学生学习计算机有浓厚兴趣和对计算机的好奇心、探索心而提出的, 这正是探索性教学的心理基础, 它构成了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与此同时, 这种好奇心、探索心的满足, 也能带给学生精神上的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说, 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 是学生日后继续独立学习、独立处理问题的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证, 而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是开放性的, 非标准答案的。引导学生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而不在于要得到什么统一的答案。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知识并且要与学习、生活密切联系。鼓励探索的教学策略能促使学生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在于可以将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利于改善计算机教学与学习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状态。在学生学习完WORD和EXCEL后, 可以试探性的布置学生完成学生成绩的分析报告, 要求用WORD编辑分析报告, 用EXCEL完成学生的成绩的统计,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 同学之间协同学习, 最后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排版整齐, 设计美观大方的分析报告。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学习的快乐。
中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 篇10
首先教师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学前调查, 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情况, 过去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日常接触计算机的目的等等。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 由于教学设备较差, 接触内容不同, 导致学生对计算机感到很陌生;而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多数是聊天、玩游戏。教师对两个班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分析, 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类教学, 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学习动力, 始终带着自己的学习兴趣探索所学知识。不仅节省教学时间, 而且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学生学习内容。对于实验班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电脑, 观察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 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修正;对于对计算机感到陌生的学生, 教师进行理论教学, 为学生耐心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 例如主机、键盘、显示屏等, 为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讲解基本开关机操作等。对于普通班学生, 教师则对于全班学生进行理论教学, 随后统一进行上机操作练习。
二分析教材内容, 创建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 明确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重点内容重点分析, 利用生活用语类比计算机的专用术语,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
1. 比喻教学法
在实验班教学中, 教师对教学内容运用比喻教学法, 将知识点与我们日常接触的生活用语相联系, 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中我的电脑的功能时, 教师将人们的大脑比喻为计算机的储存功能, 在计算机的硬盘、C盘、D盘、可移动磁盘中, 可带领学生将其视为一个屋子里面的若干箱子, 在一步步打开箱子盖子的时候如同双击文件夹, 进而打开箱子里的盒子, 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子文件夹呈现在我们眼前, 学生进而理解电脑存文件的功能, 方便学生日后的使用。
2. 课前引导教学
对于计算机Office的功能, 主要分为Word、Excel、PPT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难免会利用Word及幻灯片教学, 在讲解过程中, 使学生首先感受到计算机的基本功能, 显示Word对文字的各种处理功能, 并为学生展示计算机相对于纸质书写的优越性;而对于PPT的展示, 教师的教学课件是学生日常接触最频繁的计算机功能, 教师在课堂中现场展示自己制作课件的过程, 教授学生图片的插入、背景设计、声音配合等操作, 并在课堂中留有一定时间, 供学生自主操作, 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计算机功能的强大。而对于Excel的学习, 教师为学生展示成绩单的制作, 并利用公式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 对于不及格的学生进行筛选。这种通过展示的教学方法相对于普通语言式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师生互换角色, 提供表现平台
如今教师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 在讲解网页学习的内容时, 教师已经教完学生PPT制作, 教师可将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 鼓励学生对于该内容进行自学, 分析学习重点, 对于教学内容进行PPT课件制作,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分析的教学内容以教师的角度进行教学, 最终根据各组的表现情况进行评分。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求学生制作的课件中包含Word插入、体现表格模式, 并组织语言根据自己的课件进行网络知识讲解。通过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 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在评比过程中, 教师明显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有所提高,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和动手操作时明显优于普通班学生。可见, 在实验班使用的分层次教学和情境模式的引入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进行师生互换角色过程中, 实验班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的创新式教学方法, 对于教师的多变化教学任务已经处理得游刃有余, 而普通班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 但对于这种教学方法也表现出超出日常学习的学习兴趣, 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多帮助。
总之, 本文通过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实验比较发现, 教师在实验班的教学模式达成了我们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无论在中等师范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还是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教师都可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教学情境, 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表现机会,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使用新型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学习效果好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使更多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策略探讨 篇11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6-0000-02
1前言
中职教育是丰富我国教育系统,承担重要教育职能的工作,不仅需要传授高中文化知识,还应面向社会培养实用性、综合性技术人才。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各行业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该类学科知识成为一门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内容。因此各中职学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作为公共课程。可通过创新教育手段,令学生全面掌握了解计算机基础应用操作技能以及原理知识,进而合理的渗透至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实现良好升华。当然,通过中职教育实践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仍旧包含较多问题,因此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真正优化教育效果,提升教学水平,实现良好的培养目标。
2中职计算机教学包含的问题
中职学生由于基础底子较薄、接受能力不高,因此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加之中职学校持续的扩招、扩建,令生源水平呈现出下滑趋势。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基础能力则不如从前。同时随着较多90后学生加入中职生队伍,令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他们大都受到家长的溺爱,自理能力较差,不懂得如何同他人分享、协同合作。在遇到困难时则倾向于选择逃避,无法正确面对。该类情绪在学习实践中则表现为厌学,无法集中精力听课、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尊重教师,令学习效果进一步恶化。中职学校发展建设中,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投入不足、绩效管理措施不合理,令自身呈现出无法良好的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问题。加之教师自身没有注重全面创新教学理念,进一步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中职学生多为中考成绩不理想而另辟他径,选择了同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发展的不同道路。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念完初中便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因此,其无论从生理、心理层面,均没有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或感觉到学习阶段中无所适从,抓不着学习门道,还会同学生以及教师产生矛盾。而一些教师在面对该类素质水平较低的学生时,则会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忧虑无法做好教学工作,进而会形成一定的厌教心理。
目前,中职学校大都配备专属计算机课程教师,并构建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令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创新优化,并促进教学内容的全面丰富。然而,一些教师却没能良好的应用该类教学资源。实施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学阶段中,仍旧应用传统教学模式与套路,进行机械式、灌输式教学。教师令自身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通过持续不断的讲授,学生被动的学习,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水平。该类滞后性教学模式,将无法优化教学效果,并引发教育资源的不良浪费。学生仅能被动的学习知识,无法锻炼自主思维,产生主观能动意识,对其巩固知识记忆、掌握,举一反三的应用,扩充实践能力、提升学习兴趣极为不利。
3中职计算机教学科学策略
3.1创新思想、转变观念,提升教育水平
行动受到思维的影响支配,中职学校要想真正提升教育水平,由根本层面预防学生形成厌学心理。首要目标在于有效的创新办学思想、教学思路,真正的转变观念。教师应探究市场对综合人才的全面需求,针对中职生文化基础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认真探究习惯的问题。应从基础知识教育入手,通过任务教学、层次培养、针对性教学方案的制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其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实践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引入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必要的引导辅助,令学生塑造正确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中职教师还应同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其中,探寻适宜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科学方式策略,引导其快速的消除厌学情绪,产生巩固计算机应用技能基础的热情,进而真正的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良好发展。进行有关Windows系统的课程教学阶段中,可向学生进行提问:我们如何进行数据文件、资料知识的搜集与存放?怎样才能快速高效的搜索想要应用的材料?用手机听音乐非常方便,那么怎样将自己中意的MP3歌曲存储于手机系统之中?对于计算机中存储的较多无用资料应进行怎样的处理?经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情境塑造,可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有效的贯穿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则会形成独立思索、举一反三的能力,全面消化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优化学习效果,提升综合教学质量。
3.2引入项目教学法,优化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针对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学阶段中,方式滞后、无法同实际有效结合的状况,应有效的更新以往机械化、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塑造培养。进而扩充学生视野,令其不仅学会应用简单计算机软件,还应优化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应顺应时代特征,更新教学方式,促进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的全面融合。应利用项目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项目丰富教学活动,令学生依据教师设计的贴近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进行实践,并结合自身状况学习。该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与辅助。可令学生组合为若干学习小组,基于统一学习计划、协同合作、共同配合,良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水平。
3.3优选上机教学流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管学习软件应用或是设计程序,优化上机教学流程均尤为重要。该教学环节应同理论学习全面配合。进行上机课程教学前期,教师应为学生讲明上机实践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功能效用、合理的操作实践流程、核心要领、相关安全操作标准。上机教学内容设计应注重趣味性,令学生不会产生枯燥之感。可令学生上机学习同其今后的实践工作紧密相连,提升求知欲望,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
还应令学生明确操作的要领以及流程,将较易形成的问题首先阐释出来,令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法的同时,也会了解到一定的破坏硬件以及软件工具的方式。因此,教师应由思想意识、道德教育入手,令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规范行为,依据标准要求、具体上机学习内容,提升综合学习水平。演示教学阶段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技术要领的强调以及讲解演示,并应令学生了解相关注意事项。学生则可通过该类教学方式快速直接的掌握操作本领,提升学习效率。教师教学强度也会良好降低,进而可令其有更多的精力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快速的纠正学生不当行为与错误操作。
练习阶段中,应依据教材内容,处理好理论课程以及上机教学课时的互相关系,令两者全面集成。同时,对于基础底子较扎实的学生,可设计一些具有一定难度与深度的上机学习内容。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有效降低学习难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效果。再者,教师应全面秉承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布置训练任务前期,不应贪求快速而一次便提出较高的标准要求。针对内容相对复杂、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任务,应由浅入深,等到学生全面掌握了各项内容后,方进行更为复杂、整体化的训练课程教学。应注重保质保量,掌控良好的上机教学速度,并合理的设置练习持续的时间以及频率。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同时又不能过分的让其自由的上机操作,避免学生进行同教学内容无关的操作应用,形成对计算机资源的不良影响。
4结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学只有针对实践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令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浩.职业学校如何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资源[J].南方论刊,2010(51).
[2]刘琳.中职计算机教学问题探究与学生兴趣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5).
[作者简介]莫志军(1978-),男,广东省珠海市人,本科,计算机操作与维修二级指导实习教师,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针对成人的计算机技术教学策略 篇12
1 要针对成人特点,强化实践教学
成人教育是我国社会教育体制的必要补充,也是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计算机学习是成人教育的必须。但成人有成人的特点:
第一,成人基本上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他们平时工作,业余时间到学校听课学习,能够用以保证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加强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主动思考过程,力求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尽可能被掌握,从而尽量避免或尽可能少量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与在校生一样课堂上满堂灌,课下完成作业的方法对成人往往很难达到效果。他们或者没有时间完成,或者没有条件完成,或者没有能力完成。
第二,计算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计算机相当普及的今天,能够每天接触甚至必须使用计算机开展工作是很常见的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平时很难接触到计算机,因此,在同一班级里,就有对计算机技术某些软件,如Office相当熟练的学生,以及对计算机技术软件一无所知的学生。因此,针对成人的教学必须以课程为基础面向每个学员,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员,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方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员采取重点关注甚至手把手教学方法。所谓“任务式”教学,即理论知识利用少量时间集中,并有重点地讲授,然后布置一定任务要求他们完成,遇到问题再集中归纳解决。
第三,学员的年龄层次不一,接受能力差异很大。针对成人班级年龄层次差异,接受能力不同地特点,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教学尤其不能期求教学效果会达到统一。就好比吃饭,人的饭量有大有小,吃不了强喂,就会吐出来。因此,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员(往往是年龄比较小的学员)我们采取能吃多少就教多少的方法教学,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员(往往是年龄较大的学员)采取吃不了就少教,让学员集中深入学习一个软件,最后利用类比方法使其认识不同软件的差异,以使其尽量缩小与其他学员的差距的方法教学。
实践表明,针对于成人的计算机技术教学不能和学校教育中的计算机技术教学一样,必须针对成人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令学员学有所获。
2 利用多媒体,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与现实,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和教改发展的需要,都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进入教学课堂,以发挥计算机的“特有功能”。“多媒体教学”就是使用多种传递信息的载体与现代教法的最佳结合,计算机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强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而且更要通过多媒体生动有趣的展现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理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用多媒体的优点:
第一,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内容,直观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成人的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提炼课程的精华部分,并将这些精华部分采用动画、视频、录像等方法加以演示,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的基本骨架结构,再针对每个学生特点,有意识引导学生给“骨架”添加丰满的“肌肤”。
第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教学模式死板,枯燥。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在教学时事先设计好当堂课的教学课件,并设计相应的试题,课堂上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边学习,边做相应生动有趣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
利用了多媒体,可以简化教学中的繁琐,可以将教师解放出来集中解决教学中难点,即提高课堂了教学效率,也节省教师的力量。如一个教师若担任三个班的同一门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同一节课,他要重复在黑板上书写三次,而利用多媒体,则只需设计一个课件,节省了劳动力和时间,使教师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致力于设计好教学模式。
3 教师要认真分析课程的性质,根据所教课程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
目前成人教育计算机课程主要有:
1)基础理论课程,如:Windows,Office,微机原理,网络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硬件组装与维修等,主要学习计算机系统及计算机理论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基本的技能;
2)应用技能课程,如PHOTOSHOP,DREAMWAVER,FLASH等,主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运用计算机软件,掌握相应专业技能。
3)程序设计课程,如:QBASIC语言,C语言,数据库等,主要学习程序设计的开发与应用;
对应于不同的课程,结合成人特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幻灯片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有一定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网络教室等。适合于软件的操作的教程,知识内容的展示,如技能基础课程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幻灯片式可以大大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节省时间,在课时受限的情况下,为教师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提供可能。并且,对于以“任务式”为主的学员,以幻灯片讲述的理论为基础,可以按照布置好练习任务,在计算机教室让学生以独立的性质来完成。教师从学生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实践问题,集中说明解释。也可以以幻灯片演示操作过程,学生边学习边上机实践。在以网络教室为主的机房中上课时,对较难的知识点,教师讲解后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CAI和相关软件,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但要选择合适的课件和软件,可尝试使用市面上常用的教学演示光盘,如开天辟地、洪恩软件等,帮助教师搞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可结合各自的教学内容,编制适合教学的课件和软件,但课件的制作要生动,有趣,且忌照搬课本,呆板低调。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教师成为知识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适应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必须成为具有敏锐观察力和强烈的感召力,善于质疑,引发学生思考,能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模式的创造型教师。教师要由知识的重述者和经验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作者。教师成为必须掌握各种相关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教师不仅要会一门课程,更要与信息社会相接轨,要掌握多种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全面发展,才能真正搞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才能在教育的中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容量大,一不小心就会“超速行驶”,成人学生接受起来尤为困难,会造成“吃多了,吐出来”的结果。因此,教师要掌控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学进度的关系,要根据成人学生的基本情况,适当控制教学速度和深度以及实际操作的时间。既要有秩序的完成教学内容,又不能使时间失控,还要让学生“吃得正好”。
2)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较快,而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因此教师要注意时刻关注教学资料与计算机技术更新方面的消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知识常新,避免知识的陈旧。并且,成人学生工作实践中常需要接触一些教学中涉及不到的计算机实用知识,而这也正是他们常常需要教师帮助解决问题的部分,因此,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了解学生需要,积极拓展知识面,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声誉。这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计算机教学策略】推荐阅读:
中专计算机教学策略11-25
计算教学有效策略08-30
计算机安全及防范策略05-18
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09-03
考研计算机专业备战高分策略09-04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策略06-17
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08-14
计算机网络防护策略12-05
计算机任务教学05-13
计算机教学教育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