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火灾调查技术分析

2024-06-28

汽车火灾调查技术分析(精选7篇)

汽车火灾调查技术分析 篇1

1 案例背景

2012年10月22日18时左右, 正在某市公路行驶的汽车发动机舱冒烟起火。车主先自救, 后消防队到达后将火彻底扑灭。火灾造成汽车发动机舱完全烧损, 车辆基本报废无维修价值, 财产损失约10万元, 无人员伤亡。2013年12月, 受该市人民法院的委托, 笔者对该起火灾的起火原因进行了现场调查。经过现场勘验、调查询问、提取物证和鉴定分析, 并在听取和查看前期调查情况基础上, 对该起火灾原因进行了分析认定。

2 案件调查情况

2.1 调查询问情况

通过询问及调查相关资料证实, 着火车辆于2010年12月9日购买, 购车后正常维护保养均在4S店。但该车在2012年2月22日出过一次交通碰撞事故, 在保险公司指定的一个修理厂进行了车辆修复, 两前大灯及两个前雾灯有过更换。事发前, 车主正常驾驶车辆, 行驶途中发现从发动机舱引擎盖的右前侧开始冒烟, 并出现明火, 于是车主把车停在路边报警并灭火。

2.2 现场勘验情况

着火车辆发动机舱内部烧毁, 驾驶室内基本未过火, 仅前挡风玻璃有轻微爆裂和烟熏痕迹。车辆仪表台、车内附属车饰、物品均未过火。前后轮胎也无过火痕迹。车辆发动机舱盖因受高温烘烤出现变形变色痕迹。发动机舱内部的可燃物过火 (见图1) 。其中, 车辆右前雾灯处烧毁尤为严重, 周围可燃物基本烧失, 过火程度明显重于其他部位 (见图2、图3) 。右前雾灯灯泡接线已严重烧损, 右前大灯烧蚀变色严重, 呈现下重上轻, 邻近的进气歧管右侧也烧损严重。而发动机舱内电瓶周围、空气滤清器及其他部件烧损程度相对较轻且较为均匀。根据以上火灾燃烧残留痕迹特征, 认定起火点位于右前雾灯处。

2.3 物证提取和鉴定

在勘验结束后, 将该着火车辆左前雾灯与厂家提供的原厂前雾灯一起送至公安部消防局天津火灾物证鉴定中心进行鉴定。经过对雾灯外观比对, 发现着火车辆左前、右前雾灯与原厂雾灯灯罩、卡座、灯泡等形态特征及标志均有明显差别 (见图4) 。其中, 两种灯泡灯丝、引丝长短与粗细区别很大 (见图5) 。可确定该着火车辆左前、右前雾灯均为非原厂件。笔者对这两种雾灯分别进行了模拟实验及热谱分析鉴定。模拟实验主要测定两种雾灯工作时温度情况, 鉴定仪器为德国英福泰克ImageIR 3310型热像仪;热分析实验是鉴定光杯材料的燃烧性能, 鉴定仪器为日本岛津公司DTG-60H的热重-差热分析仪。

模拟实验表明, 非原厂雾灯工作时灯泡温度明显比原厂雾灯高, 灯泡顶端温度超过500℃, 而原厂雾灯灯泡顶端温度400℃左右;非原厂雾灯灯泡底端温度超过120℃, 原厂雾灯灯泡底端温度为80℃左右 (见图6) 。热分析实验证明, 非原厂雾灯光杯引燃温度为457℃, 原厂雾灯光杯引燃温度为470℃, 且非原厂雾灯光杯在147℃出现分解放热现象, 模拟实验数据见表1所示。

3 原因认定与技术分析

综合调查访问情况、现场勘验和汽车火灾调查经验, 排除了放火、油路、电路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确定了车辆右前雾灯 (非原厂) 烤燃灯杯等可燃物引发火灾。

3.1 排除放火

车辆起火时行驶于城市主干路, 车辆从正常行驶到发现着火过程未发现放火痕迹。此外根据车辆起火时间、起火部位以及保险、购车时间等因素分析, 可以排除放火的可能性。

3.2 排除油路故障

根据车主的证言, 在汽车着火时, 其油路系统工作正常。对发动机舱内油路管线进行仔细勘验、检查, 未发现有油路故障引发火灾的痕迹。

3.3 排除电路故障

对右前雾灯线路及发动机舱内其他过火后的电气线路进行排查, 未发现有短路、过电流等电气故障形成的金属熔化痕迹。

3.4 确定车辆右前雾灯 (非原厂) 烤燃灯杯引发火灾

(1) 车辆右前雾灯以及灯泡接线严重烧损, 周围可燃材料基本燃烧殆尽, 右前大灯、进气歧管右侧烧损严重。火灾有从右前雾灯低位向上及发动机舱内其他位置蔓延燃烧的痕迹特征。

(2) 现场提取该车辆左前雾灯, 检查发现其光杯内侧以雾灯灯泡为中心上下对应位置存在过热熔融炭化痕迹, 但雾灯外部密封完好, 未见异常 (见图7) 。说明左前雾灯也存在烤燃灯杯的火灾危险性。

(3) 实验表明, 非原厂雾灯工作时灯泡顶端及底端温度明显比原厂雾灯高, 非原厂雾灯灯罩光杯材料又比原厂雾灯灯罩光杯引燃温度更低, 两种因素相叠加, 使非原厂雾灯灯罩光杯更易被烤燃。

导致雾灯最终烤燃最重要的原因是非原厂雾灯存在设计缺陷, 即灯泡引丝过长过细, 且离塑料卡座过近。因此, 长时间工作会导致灯泡底端区域过热, 加上非原厂雾灯灯泡底端塑料在147℃就出现分解放热现象, 这样塑料卡座就会软化, 带动灯泡下坠, 灯泡与光杯等可燃材料直接接触或距离过近, 烤燃光杯等可燃物起火。

参考文献

[1]刘振刚, 耿惠民, 陈智勇, 等.一起汽车意外火灾的调查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25 (3) :411-412.

[2]邸曼, 张明.汽车火灾中电气故障痕迹物证的分析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6, 25 (1) :116-118.

[3]耿惠民, 王铁强.汽车火灾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4, 23 (6) :596-599.

[4]刘兴华.利用红外热像仪调查一起汽车火灾[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30 (6) :553-555.

汽车火灾调查技术分析 篇2

关键词:汽车火灾,燃烧痕迹,喷油嘴,点火线圈,火灾调查

1 火灾简况

2014年3月18日16时许,行驶在荣乌高速公路距杨柳青出口10km处一辆国外某品牌汽车发生火灾。车辆起火后车内司乘人员用水和杂物自行将火扑灭,火灾造成车辆发动机舱局部烧损,未造成人员伤亡。

2 调查访问情况

该车系2011年3月购买,一直在4S店正常保养,行驶里程大约为11万km。2014年3月2日,车辆发动机出现异响,车主当日将车辆开到当地4S店进行维修,检查后确定维修项目是更换曲轴油封。维修后经测试车辆还存在异常状况,但短时内无法查清故障点。因车主有急事,在车辆尚未完全修复的情况下车主与4S店协商先将车开走,之后再约定时间过来维修。2014年3月18日下午,该车辆连续在荣乌高速公路行驶100km、时间约为1h,当行驶至距杨柳青出口10km处时发现驾驶室内空调出风口有烟冒出,同时车辆出现异常,显示屏显示车辆功率下降并自动熄火,之后停车至路边,下车后发现前发动机舱盖冒烟,同时有火窜出。该车起火后被拖至附近4S店存放。

3 矛盾纠纷

火灾发生后,因该车辆没有上自燃险,无法要求保险公司赔付,车主先后向车辆生产厂家和购买车辆的4S店进行了索赔,要求赔偿一辆同款新车或原购车车款。但厂家和4S店都以车辆起火原因未明等不予赔付,双方需要确认该车辆起火原因是由原车质量问题引发还是与4S店维修有关。除此之外,车辆起火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引起。在此情况下,车主、厂家、4S店三方无法就赔付等相关事宜达成一致。

4 现场勘验情况

应当地消防机构的委托,并由当地消防机构组织,在车主、厂家技术人员、4S店等相关人员共同参与下,笔者对该起汽车火灾原因进行了调查。

(1)从车辆外部整体燃烧痕迹看,该车辆只有发动机舱盖后部漆皮有局部受热起鼓变色痕迹,前侧挡风玻璃导下部、导雨槽及前部格栅处有烟熏和轻微熔融痕迹。而其他部位如驾驶室、前后两侧车门、后行李箱、前后轮胎、车辆底盘等均保持完好,未发现过火受热痕迹。上述痕迹表明:火灾首先来自车辆的前部,如图1所示。

图1 车辆外部痕迹

(2)汽车发动机舱内局部烧损,舱内留有因灭火而遗留下的植物残叶。发动机舱盖内侧有浓重烟熏痕迹,隔音棉受高温作用大部分破损,右后侧部位烧损较重。发动机罩整体受热熔融塌落,右后侧部位烧失。该部位经过的线束部分线皮烧失裸露出铜导线。相对应导雨槽塑料受热熔融大部分烧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对应发动机舱右后侧方向熔断缺失。整个舱内形成以发动机舱右后侧向四周蔓延的痕迹特征,如图2所示。

图2 发动机舱燃烧痕迹

(3)将发动机罩拆卸后发现下部发动机基本完好,只有发动机右侧第五、第六缸周围橡胶及塑料部件烧损严重。进油管、油管固定螺丝以及金属缸体表面有较重烟熏痕迹,且粘附有部分塑料熔融物,其表面及其上部金属拉杆变色较其他部位明显,如图3所示。

图3 第五、第六缸缸体及周围燃烧变色痕迹

通过上述痕迹特征,确定该车辆的起火部位位于发动机舱右后部位,起火点为发动机右侧第五、第六缸喷油嘴及点火线圈处。

5 细项勘验

对第五、第六缸喷油嘴及点火线圈周围部位进行细项勘验,发现第五、第六缸喷油嘴松动明显,而其他部件未发现有异常现象。将点火线圈拔出后下面槽内存在部分残留水,逐步拆卸后发现第五、第六缸喷油嘴压片松动,压片螺丝与压片固定不严。使用扭矩扳手拧动压片螺丝发现扭力偏小,与标准扭力要求不符。将压片螺丝拆卸后仔细检查,发现螺纹有脱扣痕迹。

将喷油嘴及点火线圈卸下后发现,喷油嘴及点火线圈本体周围塑料熔融,尤其以第五缸最为明显,同时在第五缸喷油嘴与气缸体接口处有明显积炭现象。整体显示出从第五、第六缸喷油嘴及点火线圈由内侧向外侧燃烧蔓延的痕迹特征,如图4~图7所示。

图4 第五、第六缸喷油嘴及点火线圈处燃烧痕迹

图5 完好缸体对比图片

图6 喷油嘴痕迹对比

图7 点火线圈痕迹对比

6 原因分析

(1)排除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的可能。对发动机舱内全部线束进行检查,发现起火部位处有线束被烧,线皮熔融裸露出铜导线,而发动机舱其他部位线束均保持完好,但在裸露铜导线的线束中没有发现短路熔化痕迹。同时对第五、第六点火线圈内铜导线进行检查,均没有发现线圈短路痕迹,因此排除电气故障引发火灾的可能。

(2)排除机械故障及机油泄漏引发火灾的可能。该车的发动机及变速箱均保持完好,未发现有因机械故障损坏的痕迹,也没有发现机油或者变速箱油泄漏的痕迹,排气管表面也未发现集中受热变色的痕迹特征。同时,该车的起火部位位于发动机舱右后侧部位,因此排除机械故障及机油泄漏引发火灾的可能。

(3)排除外来火源的可能。该车起火时处于行驶状态,除司机外还有司乘人员同行,均可以证明是在行驶中从发动机舱内最先起火。根据火灾发生时的情形、起火点的位置以及车辆的购置情况、保险等因素分析,可以排除外来火源的可能。

(4)确定该车是由于汽缸内高温气体从喷油嘴处泄漏引燃喷油嘴、点火线圈自身塑料元件及周围可燃物所致。由于喷油嘴的压片螺丝脱扣,导致喷油嘴压片松动,长期使用加之起火前汽车连续在高速状态下行驶,致使喷油嘴与缸体接触不紧密,汽缸内高温的热烟气从喷油嘴与汽缸的缝隙处泄漏出。一般情况下,汽车在连续行驶状态下汽缸内温度可以达到1 800~2 200℃,汽缸在完成一个冲程后的排气温度可以到达600~1 000℃,而一般的塑料熔点在120~300℃。因此,该缝隙处喷出的热烟气足可以引燃喷油嘴、点火线圈自身塑料元件及周围可燃物。

参考文献

[1]耿惠民,王铁强.汽车火灾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6):596-599.

[2]程远平,R John.小汽车火灾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6):13-16.

[3]张得胜,张斌,刘振刚,等.国外车辆火灾原因调查技术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4):433-435.

[4]赵增昌,戴洪尚.汽车发动机舱主线束短路火灾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3,29(4):88-89.

[5]刘志强,邢岩.一起疑难汽车火灾事故的调查与认定[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3):268-270.

[6]刘兴华.利用红外热像仪调查一起汽车火灾[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6):553-555.

[7]张加伍.分离痕迹物证在汽车火灾调查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10):1128-1129.

《汽车火灾原因调查》新书简介 篇3

联系人:

刘振刚

电 话:13920703119 022-23387222

网 址:http://www.tjhzwz.com

邮 箱:liuzhengang@tfri.com.cn

浅析汽车火灾原因及调查 篇4

1.1 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

这些因素往往是因为个人主观行为引发火灾。因车祸引发火灾;驾驶员违规驾驶使得化油器回火造成火灾;车内人员将烟头等火源随意丢弃引发的火灾;车内人员携带一些危险的化学品也极易引起火灾;汽车行驶中某些零件损坏与地面接触发生摩擦产生火花和高温也容易造成火灾;由于矛盾或其他原因某些人故意对汽车纵火;还可能有人为了骗得保险公司在车辆发生意外时赔偿的保险金雇佣他人对自己的汽车放火等。

在车辆维修方面常因各种意外或违规操作引发火灾。维修人员在清洗汽车时吸烟或者违规使用明火遗爱意外引燃汽油或者其他易燃物品造成火灾;在未保证汽车电源完全关闭状态时用金属的刷子刷洗汽车容易造成电线短路而引发火灾;维修人员进行电路维修过程中, 将电路接反或者接错时即进行通电测试, 也易引起火灾。

1.2 燃油系统造成的火灾

汽车的供油系统包括油泵, 油箱和多种出油管构成。当这些部件老化或者被腐蚀而造成破损和油箱关闭不严等问题出现时, 汽车很可能发生漏油的情况。漏出的油一旦遇到明火就极易酿成火灾。

发动机内部的混合气体相对比例出现问题时, 容易造成化油器回火从而引发火灾。汽车的供油系统由于某些零件出现问题, 造成进入到化油器中的油量减少, 从而使化油器输送至发动机的混合气体过少, 导致发动机能燃烧的速度减慢。此时若进气门打开, 这些火焰极有可能进入进气管, 使进气管内和化油器管口的气体燃烧, 造成化油器回火从而烧坏化油器。如果化油器输出给发动机的气体过多, 汽油在发动机内就会进行不充分燃烧, 排气口会冒出浓烟或者火星等。这些火星如果遇到路面上有易燃物品, 极易起火引发汽车火灾。

1.3 电气系统故障引起的火灾

汽车内包含复杂的电路系统, 线路主要布置在蓄电池、汽车发动机、汽车空调和汽车车灯上。蓄电池的电流和电容量极大, 达到180A/h。司机对自己的汽车进行保养时往往为了省钱, 只对车体进行简单清洗, 很少对电瓶线或接触点进行必要的保养。若电路触点松动或电线老化损坏, 当汽车颠簸时, 这些接触点或损坏的电线容易短路, 造成汽车火灾。

汽车逆电流切断器如果有问题, 很容易引起火灾。当发电机在低转速状态, 电压低于标准值, 切断装置会断开, 发电机将不供电;发电机在高速状态时的电压超过标准值, 切断装置将闭合, 发电机将为电路供电。然而, 若切断接触点损坏或接触点接触接触不良导致切断器失效, 可能会使蓄电池不断给发电机供电, 从而使发电机温度过高引发火灾。

此外, 车内电路会因长期使用造成老化, 从而引发火灾。汽车内部的空调系统散热处若放有易燃物品也很易引起火灾。

2. 汽车火灾原因调查方法

2.1 询问目击证人及相关人员详细情况

通过对从目击者那里了解到的情况, 我们可以更好地寻找到起火点并对起火原因进行调查:

(1) 失火前车辆的详细状况:发动机供油系统、电器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汽车是否进行过维修, 有无乱改线路;车辆规格型号、使用情况、年限、行驶里程等;

(2) 起火的详细经过:即目击者发现起火时出于什么状态, 起火的征兆, 燃烧的主要物质是什么, 具体的声音、光、和味道, 以及起火后火焰颜色、蔓延方向、燃烧范围、发现起火后做出的举措。

(3) 起火时的车辆行驶状况、道路状况以及自然气候。

(4) 车上是否载有易燃易爆品, 香水瓶和一次性打火机这种细节也不可放过。

(5) 车内人员及用火情况, 发生火灾前是否吸烟等。

(6) 有无违规操作导致火灾。

(7) 有无发生交通碰撞事故。

此外还应向其它有关人员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

(1) 对司机有所了解的人。询问司机近期是否有异常行为如大量投保以及是否与人有发生矛盾等。

(2) 与车辆利益相关的人。询问是否承载经济矛盾。

(3) 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相关人员。通过对他们的看法的了解, 分析骗保是否有可能是火灾原因。

2.2 对车辆及现场进行勘察, 寻找相关的痕迹和物证

(1) 乡间路边经常有农家把稻草等易燃杂物晾晒在公路路边, 这些杂物很可能被轮胎卷至转动部位经过摩擦产生高温导致起火或将排气管烤燃导致起火。

(2) 崎岖不平的道路、有碎石或有汽油及燃烧痕迹而车底有撞击痕迹, 可能是因为车辆底盘受损造成油箱漏油及油路损坏从而引发火灾。

2.3 对车辆受火灾损毁情况进行勘察

(1) 燃烧程度及烟熏痕迹常常留有对起火点分析有利的细节。一般烧毁最严重的部位就是起火点。

(2) 对电器线路烧损的情况进行调查。

(3) 查看是否有漏油痕迹。在接头处、橡胶管接触到热体的部分、易摩擦处、固定与非固定部位结合处等容易出现漏油的地方。

(4) 检查汽车存在摩擦的部位是否有过度机械摩擦引燃润滑油的可能。这种情况一般磨损处润滑油内含有金属碎屑。

2.4 针对犯罪过程中引发火灾的调查

(1) 由于各种原因犯罪分子会对汽车进行破坏, 如放火点燃轮胎或砸碎窗户投掷火种;有的为诈骗保险金故意烧车。若车内有外来物体、车窗有人为从外破坏痕迹、轮胎处有可燃物残渣则容易确认是这方面原因。

3. 结语

综上所述, 汽车火灾发生的原因除了人为因素外主要集中在电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几个部分, 汽车火灾应结合汽车火灾的特点及发生时汽车状态等具体状况确定调查的方法。区分不同情况并从人、现场、车这些方面有所侧重地调查。内在火源、热源作为火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不能让我们忽视了对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所等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同时, 详细询问证人以便取得调查线索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证言指导调查方向, 查明火灾原因会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李采芹, 中国火灾大典,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邓玉梅, 试论现代火灾发展趋势与对策, 现代消防学术论文集, 北京:人民口报出版社, 2004

[3]肖虹, 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火灾形势分析及今后工作对策,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总第24卷第107期

关于汽车电气火灾调查的一些思考 篇5

1 静止汽车发生火灾的特点

汽车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火灾, 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火灾发生时车主不在现场, 往往是火灾烧的很大的时候才被自己发现或旁人发现, 导致在询问的过程中, 车主对火灾发生发展一无所知。二是由于汽车本身的结构多数是易燃品, 如油气、轮胎、座椅等分布在汽车的各个部位, 起火之后, 燃烧快, 烧损物杂, 痕迹物证难以查找, 调查人员无从下手。三是无法从第一发现者口中得知起火部位、火势蔓延顺序等信息。汽车火灾由于其空间狭窄, 导致火势蔓延顺序不明显, 发现者即使发现够早, 也无法准确说明火势的蔓延方向。以上特点导致火灾调查人员往往“望车心叹”, 只得在认定书中得出“不排除某某原因”的认定。

2 电气故障成为静止汽车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汽车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种, 作者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全国05年至09年的汽车火灾, 起火原因最多的就是电气故障引起。不夸张的说, 电气故障就是现代汽车的梦魔。

什么是汽车电气故障?汽车电气故障是指汽车内部的电气线路发生故障。这些电气线路发生类似短路等故障时, 极容易导致局部过热导致周围可燃物受热自燃发生火灾。总的来说, 有以下几点:一是汽车内部的电器设备引起火灾, 这些设备都有可能发生故障, 引发火灾, 如空调器、点火线圈、蓄电池、发电机、马达等;二是不按规定私自乱接、乱拉电线等原因造成短路, 这些线路没有经过保险装置而直接连接蓄电池, 属于私自安装, 比较杂乱;第三种情况也是最典型的, 就是导线接触电阻过大, 导线在与开关、仪表等电气设备相连的地方都有接头, 在其接触面上会形成接触电阻。一旦因为连接不牢靠或由于其他原因使接头接触不良, 就会使得接口的部位电阻过大, 当电流通过时, 就会在接触电阻过大的部位产生很大的热量, 继而使导线的绝缘层受热发生自燃, 甚至将周围的可燃物引燃, 造成火灾。

3 如何进行静止状态下汽车电气火灾调查

当前, 大多数火灾调查人员在调查汽车火灾的时候, 还是将它以一般的建构筑物火灾来对待。但汽车火灾由于其特殊性, 在起火点认定、火灾物证提取及火灾原因认定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规则。由于在此类火灾调查过程中, 无法从当事人口中得知火灾发生发展的详细信息, 所以, 只能在现场勘验中找到物证, 并将其进行技术鉴定, 找到火灾发生的原因。

首先, 火调人员必须要了解汽车的构造, 熟悉汽车内部的电气原理以及主要电器, 最好能拿到电气原理图, 从中可以看出电器及其线路在汽车内部的分布。还要多询问, 多查资料, 全面了解汽车近期的运行情况, 购车以来的维保记录, 为实地进行现场勘验做好前期准备。特别要指出的是, 要留意车主人为附加了警灯、警报、中央门锁、高档音响而额外敷设了电线, 如果是近期添加的, 这些设备及其电线往往是就是事故发生的原因。

其次, 在勘验的过程中, 对可疑的部位或机器部件进行拆解检查, 一定要收集到可用的火灾原因证据。汽车内存在的电熔痕要特别注意, 要经过勘验人员在了解汽车电气构造基础上进行分析, 认为其具有一定价值, 收集起来, 送专门检验部门进行检测。在勘验中, 要留意一些易短路的地方, 比如仪表电束, 或者是电瓶电源线穿过汽车构件的穿孔, 还有一些与导线产生摩擦的设备和部件;还有就是特别留意驱动加热器和空调系统的风扇, 作者在多起火灾调查中发现此类原因, 空调系统的风扇转子由于灰尘过多等原因, 容易造成卡死, 导致局部电流电阻过大, 引燃绝缘材料, 引发周围可燃物造成火灾的发生。

最后, 勘验完成, 还需从汽车上提取金属导线, 运用金相分析、宏观形貌分析等方法进行金相痕迹物证的鉴定, 以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我们现在一般是参照《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 (GB16-840.1~4-1997) , 从比较建筑物火灾中的电气物证的熔痕特征, 从其金相显微组织、外观形态特征等判断痕迹形成的原因及其性质, 最终确定火灾发生的原因。

4 结束语

要做好对于汽车的火灾原因调查工作, 从事调查的人员要严格遵守火灾事故调查程序, 结合汽车火灾的特殊性, 了解汽车的构造, 再利用自身经验进行全面加重点的勘验, 了解并使用最先进的鉴定技术进行分析, 为调查火灾事故提供依据, 最终找到起火原因。作者在工作中发现, 很多的静止状态下的汽车电气火灾, 都是由于汽车本身生产厂家在电气线路、设备的设计及安装上存在漏洞造成的, 在此类火灾的调查工作, 对解决矛盾和纠纷、汽车的科学合理化设计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力.汽车火灾现场勘查与鉴定技术[J].科技望, 2010 (12) .

[2]邸曼, 张明.汽车电气火灾原因分析与痕迹鉴别[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05, 增刊 (Z1) .

[3]王永智.汽车电气火灾调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行业科技, 2010 (07) .

汽车火灾调查技术分析 篇6

1 汽车的电气特点及火灾频发的原因

1.1 汽车的电气特点

(1) 单线连接。

汽车上所有电气设备的正极均采用导线相互连接, 而所有的负极则直接或间接通过导线与车架或车身金属部分相连, 即搭铁, 通过车架或车身形成回路流回电源负极, 这样连接的优点是用线少, 线路清晰, 接线方便。

(2) 汽车上所有电线均采用铜质多芯软线。

多芯软线的优点是电线较软, 便于在汽车上安装、检修。

(3) 并联连接。

汽车上的两个电源 (蓄电池和发电机) 之间、所有用电设备之间, 均采用并联连接, 以便当汽车某一支路用电设备损坏时, 并不影响其他支路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

(4) 低压。

汽车电气系统的额定电压主要有12 V和24 V, 汽油车普遍采用12 V电源, 柴油车多采用24 V电源 (由两个12 V蓄电池串联而成) 。

(5) 负极搭铁 (蓄电池的负极接车架或车身) 。

我国标准规定, 汽车线路统一采用负极搭铁, 负极搭铁对车架和车身金属的化学腐蚀较轻, 对无线电干扰小。

1.2 汽车电气火灾的分类

汽车电气系统的火灾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电气设备 (含电路基础元件、控制单元等) 火灾, 另一类是电气线路火灾。电气设备火灾是指电气设备及电子元器件因老化、击穿、性能减退等而引起的火灾;线路火灾主要是指电线短路、接触不良、超负荷等引起的火灾。电气设备火灾引起的原因主要也是其内部电线短路、接触不良、超负荷等引起, 其实质与线路火灾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 若某电气设备搭铁线与车身出现接触不良或断路, 有可能把多个电气设备的工作电路联在一起, 通过其他线路找到搭铁途径, 造成一个或多个电气设备工作异常而出现过负荷火灾。

1.3 汽车火灾频发的原因

汽车火灾频发的原因除与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有关外, 主要还是与汽车长期处于运动状态及汽车电气系统结构特点有直接关系。

(1) 汽车在行驶中不断晃动、颠簸, 易使一些电线及其设备连接处出现松动, 同时也增加了电线与其他物体的摩擦机会。

(2) 汽车的机械性能随着汽车的使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而逐步降低, 各设备、线路的连接必然出现磨损、松动和氧化, 若汽车维护保养不及时, 则极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3) 尽管铜质多芯软线弹性好, 易弯曲, 便于安装, 但多芯软线较容易部分折断, 若安装不好, 在车辆行使过程中易造成局部电阻过大或短路。

(4) 汽车长期在外行驶或停在室外, 一年四季经常受自然界中冷、热、雨、雪、风、尘土等环境的侵扰, 距离发动机近的线路还要承受发动机高温的烘烤, 线路的绝缘层容易受环境影响及早老化, 接头处也容易出现氧化, 从而引发线路方面的问题。

(5) 现在的汽车修理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维修人员不按标准接线, 新车电线连接为焊接, 其后维修应压接, 但有些维修人员维修时思想麻痹, 不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规范操作, 留下安全隐患。

1.4 汽车火灾原因勘查的难点

一是救火时对火灾现场破坏较大;二是汽车火灾若是在行驶中起火, 交通管理部门常常为减少交通堵塞, 灭火后将汽车很快拖走, 造成部分物证的丢失;三是汽车着火时若救火不及时, 常会造成车辆严重烧毁, 起火点处可能经火反复烧烤, 造成最先着火处起火的痕迹并不明显。

2 汽车电气火灾现场勘查方法

2.1 电气故障传播时序法

汽车上的电气线路很多, 要调查汽车电气火灾原因, 首先要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流程图、原理图, 要弄清楚线路之间、电气设备之间以及电气保护装置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虽然各种汽车电路不同, 但基本的组成和流程是一样的, 如图1所示。

勘查火灾现场时, 首先应查明起火前线路的带电情况, 然后再根据火灾中电气残留痕迹, 按照电气故障传播时序, 将各种金属熔痕和电气设备残留物用电气线路连接起来进行分析, 可较容易判定出火灾原因。

例如, 2007年5月1日西安市一辆高级进口轿车在行驶中发生火灾, 司机紧急关闭了汽车发动机, 由于救火及时有效, 仅仪表台内部发生燃烧。经勘查, 仪表盘烧损严重, 仪表盘后传出的一根绿白信号线有一短路点, 该短路点到仪表盘之间的绿白信号线有受热变形 (但没有燃烧) 的痕迹, 显示是过电流;而同一线束中其他电线完好, 短路点之后的线路包括绿白信号线也都完好, 仪表盘的保险已熔断, 且短路点的燃烧位置低于仪表盘的位置。

根据电气故障传播时序分析法, 笔者认为此起火灾是由从仪表盘出来的绿白信号线短路引起。分析如下:因汽车是负极搭铁, 从仪表盘出来的绿白线有部分受热变形, 但到了短路点后 (除短路点处烧的线外) 的电线包括绿白线都没有受热变形。短路点前面绿白线有部分受热变形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过负荷, 另一种是短路。若是过负荷, 则整条电线都应受热变形, 而不只是从仪表盘到短路点之间绿白线受热变形, 因此可判定不是过负荷引起的火灾。而若是仪表盘先起火, 再烧到短路点处引起短路起火, 则仪表盘出来的电线都应被烧起火, 而不是只有一根电线受热变形。因此, 只有绿白信号线先发生故障, 短路起火, 从仪表盘到短路点之间的绿白信号线因通过大电流而发热变形, 仪表盘也因大电流而起火, 才符合电气火灾传播的时序。短路点后面的绿白信号线之所以没有受热变形, 是因为短路电流直接搭铁流走, 没有电流通过, 从而没有受热变形。

2.2 最远点法

最远点是指从电源出发, 同一回路中汽车已动作的电气保护器到火灾中距离发现起火最远点的电熔痕, 最远点的电熔痕即为起火点, 其他部位形成的电熔痕都是起火后形成的。因为汽车线路短路后, 会形成由电源出发新的电流回路, 在短路点前面的电路中, 有些设备因受高电流而发生火灾, 烧得也很重。而短路点之后的电路因电流直接搭铁而流走, 无电流而不再发生故障, 所以最远点的电熔痕往往就是起火点。

寻找电熔痕的常用方法是:从电源沿着电流流向向负荷端查找或从负荷端逆着电流流向向电源端查找, 这样找的原因是容易找到全部电熔熔痕。查找时应注意线路与金属相贴处和线路转弯处, 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有短路点。

2.3 最低点法

最低点法是指受燃烧条件和客观环境影响, 在起火部位和附近形成的常常具有V形、U形、斜面形 (可看作V形烧痕一半) 的烧痕、烟痕, 而起火点往往就在它们的底部。汽车由于是空间立体结构的物体, 其内部设备、管路、线路较多, 一般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当物体燃烧时, 常有足够的空间使火灾蔓延。由于烟火向上蔓延的速度要远远大于水平和向下蔓延的速度, 所以用最低点法往往能很快找到起火点。勘查汽车火灾时, 为找到最低点, 常常要拆掉汽车上的一些设备, 否则这些设备可能阻挡视线, 使勘查人员看不到低位起火的电线及其设备, 找不到起火点。另外, 勘查汽车火灾时, 为找到最低点, 常常需要用升降机将汽车吊起, 以便查看汽车底部有无起火的物体, 找到起火点。

2.4 起火点的确定

(1) 对于接触不良的电线火灾, 线路断开处或局部断开处往往就是起火点。 汽车电气火灾中, 接触不良引起的火灾也很多, 其发生率仅次于短路火灾。接触不良的火灾较难查清, 原因是起火点处的电线常常没有电熔痕。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电线接触不良造成局部电阻过大, 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 产生的热量可能会引起电线绝缘层及其他物体燃烧, 但火场温度一般达不到1 000 ℃以上的高温, 不足以使铜线熔化产生熔珠 (铜的熔点在1 000 ℃以上) 。因此, 接触不良引起的火灾在其线路断开或部分断开处往往并不产生电熔痕。

在同一线束电线中, 如果有短路点和一根接触不良引起的断开或部分断开的电线, 引起火灾的原因一般就是接触不良。因为此线路短路引起的火场温度一般不可能再烧断其他电线, 即使能烧断也应烧断许多根, 而不是一根电线。而接触不良电气火灾发生后却可以引起电线的二次短路。当然, 接触不良电线火灾也可以是电线拉伸, 导线横截面积减少, 局部电阻过大引起火灾, 火灾中可能没有电线断点。但汽车中电线用的是多芯软线, 拉伸后易折断或部分折断, 如果已确认起火部位就在多芯软线处, 而此处又没有发现电线断点, 为查明起火原因, 则需要用万用表测电线的电阻是否过大而加以判断。

(2) 有些电气设备因设备外壳就是接地线, 内部短路后会引起周围线路燃烧。 因此, 当火灾中线路上找不到火源时, 要打开一些电气设备, 观察里面是否有短路点和接触不良情况。

(3) 在火灾中, 电路上形成电熔痕的部位有时发生在多处, 且不在同一条回路上。 若在同一线束电线中有几条线路同时出现短路, 要具体判断那一根电线是一次短路则往往需要进行技术鉴定, 以便查清一次短路、二次短路、火烧熔痕。

参考文献

[1]李春明, 魏崴.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2]潘刚, 高伟, 赵长征, 等.电气火灾综合鉴定技术[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5, 24 (4) :495-497.

汽车火灾调查技术分析 篇7

关键词:分离物证,现场勘验,车辆火灾,火灾原因调查

分离物证是指互相联系的统一体,由于外力作用分成为若干部分或某种状态的改变。火灾现场的分离物证除了因火灾爆炸造成的以外,主要是人为造成的。不同的分离物证,反映当事人的不同活动,证明不同的行为,反映火灾前曾发生过的事实,这种事实可能与火灾原因有关。笔者以一起车辆火灾事故的调查为例,探讨分离痕迹物证在火灾原因调查中的应用。

1 对一起汽车火灾的现场勘验

2011年10月29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沂河路中段一轿车起火,发动机舱内过火,大部分车辆零配件烧毁,未造成人员伤亡。经现场勘验、调查询问和综合分析,认定起火原因为离合器壳体破损,摩擦片与压盘摩擦产生的高温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火灾。

1.1 环境勘验

经现场勘验,起火车辆位于罗庄区沂河路中段。车主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发觉车辆行驶异常,发动机舱内有异响,遂迅速靠边、熄火后下车查看,发现发动机舱内冒烟,很快有火冒出,自行扑救未果,随即蔓延成灾。

1.2 初步勘验

经现场勘验,起火车辆前部过火明显,后部未过火。车辆后备厢、驾驶舱未过火;发动机舱盖外部及车辆外部无明显过火痕迹。打开发动机舱盖,发现机舱盖内部、发动机舱内全部过火,局部过火严重。车辆油管、管路护套、电气线路绝缘、线束扎线、玻璃液瓶、电池护套等易燃可燃材料几乎全部烧失。初步勘验表明,起火部位位于车辆发动机舱内。

1.3 细项勘验

对发动机舱内部勘验,首先确定过火最重的部位,寻找起火点。从发动机舱盖内部和发动机舱内查看(见图1a),过火呈现后重前(车头为前)轻,右重左轻,起火区域位于发动机舱内右后部位。经对舱内各连接件、管线、电气线路进行逐一查验,发现电气线路、用电设备无异常,无火前着火痕迹;舱内局部(见图1b)呈现喷溅状燃烧痕迹;进一步对起火区域勘验,发现离合器附近烧毁严重,离合器外壳局部破损、缺失(见图1c);将离合器连同变速箱移走后,该区域(见图1d)具有明显的指向性,有燃烧重并以此为中心蔓延的痕迹特征。细项勘验表明,起火点位于车辆发动机舱内离合器破损处。

1.4 专项勘验

经对发动机舱内离合器附近重点勘验,发现离合器外壳破碎,破碎边沿有金属碎片。对现场发现的分离物证—破损的离合器外壳、飞散在附近的残片—进行了认真勘验。经调查询问、现场勘验、综合分析,确认火灾原因为离合器破损,摩擦片与压盘产生的高温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

1.4.1 对破损离合器的勘验

现场仔细观察离合器断口截面及断口附近内外壁的颜色、光泽、裂缝、花纹,从摩擦片与压盘内烟熏痕迹、碎片抛出方向及路径等,确认离合器壳体断口处(见图1c和图2)由内向外发生了燃烧并引燃了周围可燃物。

1.4.2 比对勘验

在测量离合器壳体裂口长、宽和周长及壁厚等情况后,与同款车辆相同部位进行了尺寸比对。经计算裂口处的圆周伸长率和壁厚减薄率,进而确认了离合器因内部变形,引起了壳体破损。变速器的润滑油等进入离合器内,遇摩擦片与压盘产生的高温会引起燃烧;火焰突破裂口处遇到周围的可燃物、泄漏的燃油、润滑油等造成燃烧,蔓延成灾。

1.4.3 破坏形状、碎片和抛出物的勘验

分别勘验汽车散热片外部、内部和上部,散热片中偏上处局部变形外凸,应为外力击打所致,受力方向集中指向离合器壳体缺损部位;在散热片变形部位下方和残骸中发现离合器壳体残片。对散落在发动机舱内的碎片进行收集和测定,记录碎片及抛出物的形状、数量、质量、飞出方向和飞行距离。对分离物证进行拼合,排除变形和烧失、缺损因素后,基本能够还原离合器壳体原状。

2 火灾现场勘验的体会

2.1 依据火灾现场勘验规则,切实发挥分离物证的作用

作为重要的痕迹物证,火灾事故原因调查中,对分离物证的现场勘验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确认各种阀门开关的分离状态。

各种阀门及开关的开、闭状态。如:化工企业各种物料、液体、气体的输送管道的阀门,在生产或维修过程及工艺流程上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如果操作失误,就会造成某个系统超压(欠压),造成爆炸事故。

(2)检查机械零部件的拆卸分离状态。

机械零件的分离可证明正在检修或运行中曾发生过故障及这种故障是否与火灾原因有关。如:焊、割盛装易燃易爆气(液)体的各种金属容器、化工设备及输送管道时,由于对残存的气(液)体未彻底清除,没有采取置换、冲洗措施,也未经过采样分析而盲目焊、割,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机械零部件的拆卸分离。

(3)检查入口的封闭状态。

房屋进入口的封闭状态,如:销头、锁头被撬,窗户铁栏杆被锯断、掰离,报警器断开或报警等,可作为认定是人为放火的重要证据。

(4)确认容器盖分离状态。

如经密闭性检测鉴定,管道、容器及燃气设备气密性完好,说明与火灾无关;气密性不好,极有可能与火灾有关。一些盛装易燃液体的容器,如桶、瓶、油箱盖分离物证,往往反映火灾发生过程和起火(爆炸)原因。汽车或汽车库火灾,若汽车油箱盖打开、下部放油螺母被拧开脱离、油箱内有遗留的外来物品等,可证明有过加油或放(偷)油的行为。

2.2 根据被烧轻重程度,科学认定起火点

现场烧得重的部位一般应为起火点,这符合火灾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不能把烧得重的部位一律看作起火点。火灾过程中,局部烧得重不仅取决于燃烧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局部烧毁情况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可燃物的种类和分布、现场的通风情况、火灾扑救次序、气象条件等。在分析起火点时,应该全面分析该部位烧毁严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该起火灾调查中,一开始将调查重点放在了燃烧最重的部位,以为是“起火点”。但仔细勘验、现场分析喷溅状燃烧痕迹后,认定为外来火源造成油路管路泄漏引起;之所以燃烧最重,是因为此处为燃油管道的通路,泄漏后的燃油燃烧迅速、热量集中,所以形成了燃烧最重的痕迹。该起火灾调查的结论说明,认定起火点要充分把握“局部烧得重、在其附近有火势向四周蔓延痕迹”作为综合认定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加伍,崔永合,周金刚.分析认定起火点和引火源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10):973-976.

[2]耿惠民.王铁强.汽车火灾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6):596-599.

[3]张得胜,张斌,刘振刚,等.国外车辆火灾原因调查技术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31(4):433-435.

[4]陈克,刘振刚,邓松华,等.汽车车身燃烧残留痕迹特征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1):101-103.

上一篇:美丽中国的文化传播下一篇:循环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