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和分析(共12篇)
检验和分析 篇1
摘要:高层建筑中电梯的安全关乎乘客生命, 为保障其安全性检验人员应严格把关。为此笔者就电梯监督安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 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梯,监督检验,定期检验
在现代化的今天建筑行业迅猛发展, 而电梯作为建筑内的交通工具也被广泛应用。但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所以电梯监督检查与定期检查必不可少, 电梯运行期间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
1 电梯监督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电梯安装过程的监督检验着重于现场施工人员资质审查、技术资料审核、相关的试验等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1.1 电梯监督检验存在的问题
首先检查电梯的施工现场。检查通道是否畅通, 高度不应小于1.80m, 若使用梯子, 梯子应不易滑动或翻转, 梯子与水平面的交角不大于75度;机房门宽度不应小于0.60m, 高度不应小于1.80m, 并且机房门应向外开启;机房地板上通过钢丝绳、钢带等孔洞应尽量小, 以运行时不碰擦为准, 且孔洞应有牢固的圈框, 圈框高度不应小于50mm;机房地面高度差大于0.5m时, 应在台阶边缘设置牢固的护栏并设楼梯;机房内的照明要有一定的亮度, 要求其地板处的照度不低于200LX;此外, 必须要确认机房是专用的, 而且机房墙壁的强度也应该符合要求;机房、井道是否符合电梯安装规程中的各项规定及有无安全隐患等。
其次, 认真核对和测量机房、井道位置、尺寸, 曳引机在机房内的位置和方向, 控制柜的位置, 引入机房的电源位置和配置, 并做好记录。检验人员必须对上述土建工程进行确认后, 电梯施工单位才能进行施工。此外, 还应备有适用于电气火灾的气体灭火器。
再次, 对电梯的制造资料和安装资料进行检查。电梯制造单位应提供的资料主要包括制造许可证明文件, 电梯整机型式试验合格证书或者报告书, 制造单位提供的装箱单, 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安全保护装置和主要部件的型式试验合格证, 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 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及井道布置图, 其顶层高度、底坑深度、楼层间距、井道内防护、安全距离、井道下方人可以进入的空间等满足安全要求;电气原理图, 包括动力电路和连接电气安全装置的电路, 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包括安装、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操作说明的内容。电梯安装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包括安装许可证和安装告知书, 施工方案, 审批手续齐全,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如果资料存在不合格项目, 则不得进入下一过程。
1.2 整机功能试验的监督检验
电梯在安装完成后, 应按照电梯检验规程对整个电梯的运行环境进行检验, 对整机进行性能进行检验。然而随着电梯数量的不断增加, 人机匹配矛盾日益突出, 部分检验人员为了追求检验速度, 提高定检率, 往往会忽略检规中要求的一些项目, 从而给电梯的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1.2.1安装完毕的电梯, 其工作环境就是清洁的, 尤其是机房、轿内、轿顶、底坑的卫生, 机房应能防风雨, 且机房门上应标有“机房重地, 闲人免进”等安全警示字样。机房通道应畅通, 能安全的使用, 底坑内应无积水, 且地面平整, 机房、井道和底坑内均不得有电梯无关的设备。然而, 在检验中发现, 很多安装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对电梯的工作环境都不重视, 往往灰尘较厚, 垃圾太多, 长此以往, 将会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1.2.2电梯的各机械活动部件, 应按要求定期进行润滑;各安全装置齐全, 且功能均有效, 安装位置正确, 能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安装单位往往会在安装时, 改变了部件的安装位置, 造成与电梯布置图不一致, 电气接线与电气控制图纸不一致, 这给调试和后续的维护保养、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都带来不便, 甚至影响到事故时的救援。
2 电梯定期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检查电梯是否严格按照相应的定期规则、监督制度等相关实际工作就是在用电梯的定期检查的工作任务。针对电梯采取定期检查措施是该工作的主要职责。但在电梯的定期检验工作中, 电梯中存在的问题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没有向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单位申请登记, 就直接将电梯投入生产及使用的部分电梯使用单位公司是引发问题出现这方面的主要形成原因, 电梯使用相关单位对电梯安全实际操作缺乏相关知识、法律相关意识薄弱是根本原因。
2.2在电梯实际使用过程中, 电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缺少或没有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事故的处理也是原因之一, 由此导致电梯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安全隐患无法发现与解决。一旦发生事故, 将会给救援带来很大的影响。
2.3在用电梯定检日期到期后, 不报请检验, 仍然超期限使用, 致使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排除, 给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
2.4部分电梯检修人员或者是维修人员存在无证作业的情况, 这将使检测数据的精确性受到影响, 并且针对数据处理措施的选择不合理, 直接导致电梯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养维护。
参考文献
[1]TSG T7001,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S].
[2]毛怀新.电梯与自动扶梯技术检验[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
[3]魏春华.谈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要求[J].昆明:民营科技, 2014 (4) .
检验和分析 篇2
现阶段,我国的电力有超过1/2来源于火电厂,所以保证火电厂电力输送的安全可靠是极为关键的。火电厂的电气设备数量日益增加,并且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这对电气设备故障的监测与处理带来了挑战。电气设备长时间在高电压与高电流的状态下工作,对电气设备造成巨大的损伤,因此通过对电气设备检修方法进行改进与完善将大大地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对电气设备进行及时的检修与保养也是极为重要的,是提高使用寿命,减少运行成本的关键。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火电厂电气设备状态检修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的状态检验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维护措施。
1 火电厂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的意义
一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火电厂而言,电气设备是非常关键的设备,也是重要的固定资产,因此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定期检测可对其运行状态做到监控、记?并做出分析,以便掌握设备的使用强度和还能使用的`年限,优化设备使用计划,提高设备使用性和供电能力。
二是节约维修费用。大部分发电厂对设备均采用的是定期维修,由于缺少统一的检修标准,使得各地的电气设备检修结果各不相同,造成在人力与资金上的浪费,因此提高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可大大的减少维修费用。
检验和分析 篇3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血常规;检测;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160-02
贫血是临床常见的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减少性疾病。临床上根据贫血的临床特点将贫血分为多种类型。缺铁性贫血是因为机体对铁的供需失衡,导致生成血红细胞所必备的铁元素缺失而造成的贫血症状;地中海贫血则是由于机体内珠蛋白生成障碍导致的贫血,它是一种严重的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两者同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常常会将这两种贫血疾病混淆,因此加强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对此,为了探讨采用血常规检验对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鉴别诊断的临床效果,我们对2014年2月-2015年4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380例患者以及同一时间来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2月-2015年4月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380例患者以及同一时间来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者。我们将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检测结果为缺铁性贫血的56例患者设为第一观察组,将检测结果为地中海贫血的47例患者设为第二观察组。在对照组体检者中,有男性体检者34例,女性体检者36例,他们的年龄在16-48岁之间,平均年龄28.9岁;在第一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9例,他们的年龄在15-47岁之间,平均年龄29.2岁;在第二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3例,他们的年龄在16-49岁之间,平均年龄28.6岁,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清晨空腹对三组患者及体检者进行血常规检测,之后经EDTA抗凝处理,利用相关仪器进行结果分析。之后,对比三组患者及体检者的检测结果。白细胞WBC的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 3.5 ~ 9.5 ×109 /L;血小板PLT 的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100 ~ 300 × 109 /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正常值为80~94fl (80~94μm的3次方);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正常值为11.6~14.0% 。
1.3统计学方法 我们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第一观察组患者的PLT、WBC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相互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一:
第一、第二观察组患者的MCV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两者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一观察组患者的RDW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二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的RDW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两者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二:
3.讨论
据临床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同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在临床的早期鉴别诊断时常常发生误诊。因而,找到一种简便快捷且有效的鉴别诊断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目前,临床上对这两类贫血的鉴别方法有很多,但都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大幅度推广。近年来,研究者指出血常规检测中的相关指标可以对这两种贫血状况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诊断。
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通常是将合成铁元素的生成减少,从而导致机体长期缺铁, 最终导致合成的血红蛋白质量下降, 红细胞的充盈程度也降低;由于患者机体内的铁元素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供应状态,因而其贫血状况会随着缺铁的严重程度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地中海贫血通常是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的, 是一种合成珠蛋白障碍的疾病, 其中珠蛋白发生基因缺陷是本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并排除有其他因素, 可见轻型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但减少量一般相对恒定, 表示红细胞减少充盈的程度一般为相对恒定,虽然红细胞个体的体积表现为较小的形态,但总体上红细胞的大小表现一致。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对同一时间内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380例患者以及同一时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7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PLT、WBC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人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这两种贫血患者的MCV检测结果虽然无明显差异,但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显著;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人和地中海贫血患者;地中海贫血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RDW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我们采用血常规检测患者体内的WBC、PLT、MCV、RDW计数,其检测结果就可以对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进行有效的鉴别,且效果显著,同时本研究的结果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血常规检查对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鉴别诊断的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小燕. 血常规检测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诊断的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1,13( 30) : 332 - 334.
[2]郑惠. 血常规检测在鉴别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 J].中国医药指南,2011,16( 25) : 198 - 199.
[3]曾梦如,郭晓华,何艳. MCV、 RDW 联合铁蛋白检测在缺铁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15( 5) : 921 - 922.
[4]陈和平,陈 冬,李 明,等.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在血常规中的鉴别诊断[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90.
汽车大修工艺和零件检验分析 篇4
关键词:汽车大修工艺,零件检验,分析
1 关于大修的活动步骤
我们将车辆修理的各个活动, 结合特定的方式对其组合协调的这个步骤就被称作是车辆修理工艺。其涵盖很多的内容, 比如车辆的接受以及外在的清扫和车辆总成解体、零件清洗及检修、总成装配与调试、汽车总装、出厂检验及交车等。
1.1 关于其接收工作
该项进场测试活动, 是为了更为精准的明确它的技术特点和综合性。明确需要换新的总的部件, 明确修理的时间和资金等。
1.1.1 送修汽车及总成的装备条件
为了积极的开展检修工作, 要确保其合乎如下的一些规定:
第一, 除了问题或一直停止运行的独特的状态之外, 所有的送修的车辆都要维持在行驶的模式之中, 要保证总成合乎规定。第二, 相关的技术信息要和车辆一起进入到场地之中。第三, 除了个别的通用零件之外, 所有的车辆的零件等都不能够缺少。第四, 车辆的轮胎完整, 而且有足够的气压。第五, 车辆的备用装置等, 不被划分为车辆的附件。维修机构不对其保存。
1.1.2 汽车的进厂检验
在接受的时候, 除了要向送修的单位和驾乘人员分析其技术特点和变动性之外, 还要开展有关的检验工作。
a.关于其外在的检查。分析其外在有没有碰坏的情况, 分析部件等是不是完整的。分析车架和关键的总成基础是不是存在变形以及外渗等问题。分析转向和其他的机构有没有发生松动之类的问题。分析轮胎相关的磨损和别的损害问题的具体状态。b.行进检测。分析转向盘的活动步骤和离合等的自由行程, 听发动机是不是有不正常的响声, 分析所有的仪表的活动是不是合理, 分析离合是不是出现了打滑现象。分析底盘相关的总成的响声是不是合理的。分析变速器是不是出现了跳档等问题, 其转向是不是灵便, 有没有方向不稳定或是偏离问题, 分析它的制动性是不是优秀。停运之后分析所有的轴承和闭合区域是不是有外渗和发热的问题。
1.2 关于其外在的清洗
在解体以前的时候要对其做好外在的清理工作, 以此来去除表层的杂物, 方便拆卸活动的开展, 而且确保拆卸区域的干净整洁, 完善活动氛围。外在的清理通常涵盖如下的三类措施。
1.2.1 用固定式外部清洗机清洗
它的两边和下方的清洗台上都有很多的能够自行转动的喷头。在活动的时候喷头中释放水对车辆的各个区域一起喷洗。它的效果非常好, 而且功效高, 不过装置花费的资金较多, 一般用到大规模的修理机构之中。
1.2.2 用移动式外部清洗机清洗
由电动机带动水泵将水压提高到1010kpa以上, 然后由喷水口或喷水枪向汽车表面进行清洗。它的冲击性非常的好, 清洗的效益也不错, 装置的投资不多, 使用便捷。不过非常费水, 功效不高, 一般用到中小规模的修理机构之中。
1.2.3 用自来水冲洗
即手持橡胶水管用自来水对汽车表面直接进行冲洗。
1.3 汽车的解体
汽车的解体前应先趁热放净各总成的润滑油及冷却液, 然后按照工艺程序进行解体。
1.3.1 汽车解体的一般程序
汽车的拆卸程序取决于汽车的结构及修理作业的组织形式。一般是按照由表及里, 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进行。
(1) 拆装要关注的内容。第一拆装之前要积极的分析相关的资料, 要了解车辆的结构和装卸的步骤, 防止随意的拆装导致的损害。第二, 要选取好拆卸的装置。在拆卸的时候选取的装置要和被拆卸的部件保持一致, 最好是使用专门的设备, 以此来提升品质和功效。第四, 核对及做好装配记号;对于有配合性要求的零件及有平衡要求的组合, 拆卸前应查清装配记号或重新做出装配标记。修理后按原位置进行装复, 以保证原配合性质及平衡要求等不被破坏。第五, 零件应分类存放, 以便于零件的清洗及修后装复。
(2) 对连接件进行拆装和卸载。第一, 对于螺纹的连接件。要使用得当的扳手等对其拆装。此时要确保它的旋转是合理的。针对那些多螺纹的, 还要明确它的次序。双头螺栓可用偏心扳手拆卸, 或在螺杆上背紧两螺母, 然后用普通扳手拆卸, 对于生锈螺栓可采用反复进退法, 手锤敲击法、煤油浸泡法或喷灯加热法等进行拆卸, 在卸载螺纹杆的时候不应该随便的多设置接力杆,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它被拧断。如果发生了断裂问题的话, 假如它的端头超过了基体, 可以把高出来的这些区域设置为方形。若断头在机体内, 可在螺栓端部钻一个小于螺栓直径的孔, 然后敲入一方冲或功反扣螺纹后用丝功或反扣螺栓将断头螺栓拧出。b.过赢配合件的拆卸:过赢配合零件应尽量采用拉压器等专用工具拆卸, 如果没有专门的设备的话, 可以在其下方垫上一个较软的金属材料对其拆卸。严禁直接的用锤子对其敲击, 防止部件被破坏。c.铆接件的拆卸:在维修的时候, 其通常是不拆卸的, 假如发生了松动问题的话, 可以把铆钉去掉。
1.3.2 汽车零件的清洗
当其解体之后, 要对部件清理, 将表层的杂物去除,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检修工作的开展。
(1) 清理污迹。第一通过碱水来去除油污。其活性非常高, 此时会导致油污的表层的张力变小, 进而从表层中掉下, 通过油滴的模式存在于碱水之中, 此时就生成了乳浊液。为了提升其除油的意义, 在清理的时候还要积极地提升碱水的气温, 对其适当的拌合, 而且添加很多的乳化物质。第二, 使用有机材料去除。它可以将表层的污物去除, 有着非常优秀的除油效益, 使用非常便捷, 对于金属不会有侵蚀性, 不过成本非常贵, 而且容易燃烧。通常是用来清理那些精密件的清理, 现在使用最多的有汽油等物质。
(2) 清除积碳。积碳是燃料及窜入燃烧室的机油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它在燃烧室、活塞、活塞环、气门等零件的表面沉积, 会使燃烧室容积减小;汽缸密封性变差;影响活塞的正常点火;加速润滑油的变质及造成油道堵塞等。因此, 修理时必须彻底清除。目前通常采用机械法或化学法清除积碳。a.机械法清除积碳:用机械法清除积碳,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钢丝刷刷除或利用刮刀刮出。但积碳不易清除干净, 而且容易损伤零件表面。生产规模较大的修理厂通常采用效率较高且不会损伤零件表面的喷射核屑法进行积碳清除。b.化学法清除积碳:化学法是利用化学溶剂时对积碳浸泡2~3h, 靠物理或化学作用使积碳软化, 然后用刷洗或擦洗法去除。所用化学溶剂可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两类。
2 零件的检验分类
2.1 零件的检验
零件清洗之后, 按照修埋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其损伤程度进行检验。
2.1.1 检视法。检视法是指由检验人员通过掌握零件的损伤情况, 并根据检验判断零件是否可用。
2.1.2 测量法。
测量法是指利用量具或洲量仪器测出零件的现有尺寸及形位公差值, 与技术标准所确定的容许使用值进行对比, 确定零件能否继续使用。
2.1.3 探伤法。探伤法主要是对零件表面的微细裂纹及内部隐伤进行检验。
2.2 零件的分类
根据检验结果, 零件可分为可用零件、需修零件和报废零件3类。可用零件是指符合修理技术标准, 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需修零件是指不符合修理技术标准, 但通过修理能使其符合技术标准且经济合算的零件;报废零件是指不符合修理技术标准且无法修理或无修理价值的零件。
参考文献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工作指南 篇5
1、前言
为规范报检程序,提高检验工作效率,方便电梯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申请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TSG T7001—2009,以下简称TSG T7001)、《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1-2009,以下简称TSG T5001)、《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国质检锅[2003]174号)、《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国质检锅[2003]251号)等文件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是河北省境内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施工单位(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和石家庄市电梯使用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接受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以下简称省特检院)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电力驱动的曳引式与强制式电梯(防爆电梯、消防员电梯、杂物电梯除外)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
本指南所称监督检验是指由省特检院根据特种设备有关法规标准规则规定,对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进行的监督检验(以下简称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是指省特检院根据有关规定,对在用电梯定期进行的检验。
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是对电梯生产(含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日常维护保养,下同)和使用单位执行相关法规标准规定、落实安全责任,开展为保证和自主确认电梯安全的相关工作质量情况的查证性检验。电梯生产单位的自检记录或者报告中的结论,是对设备安全状况的综合判定;省特检院出具检验报告中的检验结论,是对电梯生产和使用单位落实相关责任、自主确定设备安全等工作质量的判定。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文件和标准的要求,对电梯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井道、底坑等涉及电梯施工的土建工程进行检查,对电梯制造质量(包括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臵等)进行确认,并且做好记录,符合要求后方可以进行电梯施工。
施工单位或者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保证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质量,真实、准确地填写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的相关记录或者报告,对施工或者日常维护保养质量以及提供的相关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及其与实物的一致性负责。
2、申请安装监督检验程序
2.1施工单位应当在按照规定履行告知后、开始施工前(不包括设备开箱、现场勘测等准备工作),向省特检院提出监督检验申请,同时提供如下资料:
2.1.1开工报检资料清单(一式两份,见附件1)2.1.2开工报检/受理单(一式两份,见附件2)2.1.3设备信息确认单(见附件3)
2.1.4 土建勘测记录(见附件4)
安装单位应根据勘测结果,在勘测记录中做出是否满足制造单位图纸要求的勘测结论,并有安装单位加盖的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如果勘测结果不满足制造单位图纸要求,还应附有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处理意见或者解决方案,并有制造单位加盖的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
2.1.5制造相关资料
(1)制造许可证明文件(制造许可证),包括《特种设备制造许可明细表》,《特种设备制造许可明细表》中的范围应能够覆盖所提供电梯的相应参数;(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
(2)电梯整机型式试验合格证书(包括配臵表)或者报告书,其内容能够覆盖所提供电梯的相应参数,同型号同规格可提供一份;(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注:优先提供合格证。
(3)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注有制造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该电梯的产品出厂编号、主要技术参数,以及门锁装臵、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臵、驱动主机、控制柜等安全保护装臵和主要部件的型号和编号等内容,并且有电梯整机制造单位的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以及出厂日期;(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
(4)门锁装臵、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如果有)、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臵、驱动主机、控制柜等安全保护装臵和主要部件的型式试验合格证(同型号同规格可提供一份),以及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
(5)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及井道布臵图;(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
(6)电气原理图,包括动力电路和连接电气安全装臵的电路,同型号同规格可提供一份;
(7)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包括安装、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和应急救援等方面操作说明的内容,同型号同规格可提供一份。
注1: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则必须经电梯整机制造单位加盖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对于进口电梯,则应当加盖国内代理商的公章。注2:上述文件均应或至少使用中文描述。2.1.6安装相关资料
(1)安装许可证或受理书、安装告知书,许可证范围能够覆盖所施工电梯的相应参数;(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
(2)制造单位委托安装的证明文件(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3)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计划),审批手续齐全;(4)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注1: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则必须经安装单位加盖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注2:上述文件均应或至少使用中文描述。
2.2施工单位报检人员将上述报检资料以及“电梯订货和安装合同”送达省特检院有关检验部门的资料接收人员,接收人员核对资料齐全后,在报检资料清单回执联上签字,确认收到资料。如核对资料不齐
全,不予接收,由施工单位补齐后重新申报。
2.3自确认收到资料起5个工作日内,省特检院完成资料审核,并通知施工单位。如审核合格,省特检院交还报检资料,开具《收费通知单》并签发《受理意见书》(附件2),施工单位方可开始安装施工。如审核不合格,审核人员填写《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说明不符合项目,施工单位根据该《检验意见通知书》的要求整改后,重新申报。
未取得相应《受理意见书》的电梯施工项目,不得开展安装施工。如施工单位和施工工地均位于石家庄市(县/区)以外地区,直接送达资料不便,报检资料也可采取邮寄方式送达,邮寄资料可不包括2.1.5中第(6)、(7)项资料(这两项资料可在中间检查或整机检验时查验),其他需提供的资料可提供复印件并加盖相应单位公章或检验合格章作为省特检院留存资料。资料审核合格后,省特检院将《受理意见书》传真至施工单位或在省特检院网站上公布。2.4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进度填写施工记录,施工记录中应包括隐蔽工程施工的详细说明及使用单位(建设方)或监理单位的确认签字。
2.5如《受理意见书》中规定了隐蔽工程及中间检查点检验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在进度到达检查点时,及时向省特检院申请中间检查。未经中间检查合格,不允许继续进行安装施工。
2.6安装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根据其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由专门的检验人员对电梯进行自检,出具自检报告。(自检报告的项目和
要求不应少于和低于TSG T7001中附件A规定的检验项目和要求)2.7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整机检验申请单(见附件5),向省特检院有关检验部门申请整机检验(石家庄以外地区施工单位可传真申请单)。
施工单位或合同规定单位应在整机检验申请前,按照《收费通知单》的要求完成缴费手续。2.7.1整机检验准备资料:(1)开工报检的全部资料;
(2)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自检报告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并加盖施工单位公章),检查和试验项目齐全、内容完整,施工和验收手续齐全;
(3)变更设计证明文件(如安装中变更设计时),履行了由使用单位提出、经整机制造单位同意的程序;
(4)安装质量证明文件,包括电梯安装合同编号、安装单位安装许可证编号、产品出厂编号、主要技术参数等内容,并且有安装单位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以及竣工日期。(可以不是单独证书)
(5)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格式范本、日常维护保养记录格式范本、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格式范本、应急救援演习记录格式范本、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格式范本。
(6)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事故与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等。(7)与取得相应资格单位签订的日常维护保养合同。
(8)按照规定配备的电梯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注:第5~8项资料,在整机检验时如使用单位尚未确定,由安装施工单位提供内容范本,并签署交接备忘录:备忘录中应有接收方(如建设单位)公章及接收人签字,并包括如下说明:
a、注明以上资料(1~7项)包括本备忘录应完整移交到最终使用单位或电梯管理单位;
b、注明在电梯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日内必须进行注册登记。c、注明在电梯使用前应配备持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
该备忘录应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并加盖施工单位及资料交接单位公章。
2.7.2整机检验参与及配合人员的要求
整机检验至少应有以下人员参与:
(1)使用单位(或建设方)相关负责人以及电梯施工管理人员;(2)安装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质检人员。
(3)现场检验配合人员:施工单位应为省特检院每个检验组(2个检验员)至少配备3名检验配合人员(其中保证机/电工各1人,电工应熟悉被检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可以进行线路短接、清除故障等操作),以及适当数量的搬运人员,用于搬运试验用砝码。2.7.3整机检验现场的环境要求
(1)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的空气温度保持在5℃~40℃之间;
(2)电源输入电压波动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3)环境空气中没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
(4)检验现场(主要指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井道、轿顶、底坑)清洁,没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物品和设备;(5)井道封闭完好。
(6)轿厢内报警装臵可有效与救援服务联系。
特殊情况下,电梯设计文件对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等进行了专门规定的,检验现场的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等应当符合电梯设计文件的规定。
对于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电梯,或者继续检验可能造成危险,检验人员可以中止检验,并出具中止检验通知书,说明中止检验的原因。使用单位和施工单位对不符合情况进行整改后,可重新申请整机检验。中止检验将收取误工费。
2.8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下列情况,检验人员将在现场检验结束时,向施工单位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提出整改要求:
(1)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记录不完整;(2)电梯存在不合格项目;
(3)要求测试数据项目的检验结果与自检结果存在多处较大偏差,质疑相应单位自检能力时。
2.9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及时整改,并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省特检院提交填写了处理结果的《通知书》以及整改报告等见
证资料。
检验人员收到见证资料后,将对整改情况进行确认,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现场验证或者查看填写了处理结果的《通知书》以及整改报告等见证资料的方式,确认其是否符合要求。
2.10整机检验完成后,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并且检验员已确认施工单位对2.8条中第(1)、(3)项所述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省特检院将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结论为“合格”的检验报告,同时出具“安全检验标志”。
对于整机检验存在不合格项目或达到《通知书》提出时限而施工单位未反馈整改报告等见证材料的电梯,省特检院将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结论为“不合格”的检验报告。
2.11对于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电梯,施工单位组织相应整改后,可以申请复检。复检将按照规定收取复检费,复检程序及内容由省特检院根据复检涉及项目确定。
3、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程序
电梯的改造或重大维修依据《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国质检锅[2003]251号)附件5中的有关要求进行界定。3.1施工单位应当在按照规定履行告知后、开始施工前(不包括设备开箱、现场勘测等准备工作),向省特检院提出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申请,同时提供如下资料:
3.1.1改造、重大维修开工报检资料清单(一式两份,见附件6)3.1.2开工报检/受理单(一式两份,见附件2)
3.1.3设备信息确认单(见附件3)3.1.4改造、重大维修资料
(1)改造或者维修许可证(或受理书)和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告知书,许可证范围能够覆盖所施工电梯的相应参数;(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
(2)改造或者重大维修的清单(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以及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计划),施工方案的审批手续齐全;
改造或者重大维修的清单系指由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单位列出、使用单位在其上签字确认的,拟进行改造或者重大维修的部件的清单; 如为改造施工,还应提供包括如下内容的改造方案:
a、改造前、后电梯的技术参数和状况,如:额定速度、额定载重量、轿厢质量、提升高度、层站数等技术参数,以及控制和拖动系统及驱动方式、安全保护装臵等状况;
b、改造涉及的有关图纸、设计计算书、校验书和选型说明,如:顶部和底坑空间、悬挂绳安全系数、曳引能力、导轨和轿厢承载能力等的计算,变频器、电动机及其供电装臵的容量、井道壁和地面的承载以及主要部件和制动器、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臵等安全保护装臵的选型说明等;
(3)所更换的安全保护装臵或者主要部件产品合格证、型式试验合格证书以及限速器和渐进式安全钳的调试证书(如发生更换);(4)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5)电梯使用档案资料
a、使用登记资料,内容与实物相符;
b、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制造单位随机资料、原始安装资料,以及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应急救援演习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c、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事故与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等;
d、与取得相应资格单位签订的日常维护保养合同;
e、按照规定配备的电梯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注1:上述文件如为复印件则必须经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单位加盖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
注2:上述文件均应或至少使用中文描述。
注3: 电梯使用档案资料中b、c、d、e项具体要求参见TSG T5001-2009中有关内容。
3.2施工单位报检人员将报检资料交付省特检院有关检验部门的资料接收人员,接收人员核对资料齐全后,在报检资料清单回执联上签字,确认收到资料。如核对资料不齐全,不予接收,由施工单位补齐后重新申报。
3.3自确认收到资料起5个工作日内,省特检院完成资料审核,并通知施工单位。如审核合格,省特检院交还报检资料,开具《收费通知单》并签发《受理意见书》(见附件4),施工单位方可开始安装施
工。如审核不合格,审核人员填写《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说明不符合项目,施工单位根据该《检验意见通知书》的要求整改后,重新申报。
未取得相应《受理意见书》的电梯施工项目,不得开展改造或重大维修施工。
如施工单位和施工工地均位于石家庄市(县/区)以外地区,直接送达资料不便,报检资料也可采取邮寄方式送达,邮寄资料可不包括3.1.4第(5)项中除使用登记证、最近一次定期检验报告、自检报告及管理人员证之外的其他资料,这些资料可在中间检查或者整机检验时查验。其他需提供的资料可提供复印件并加盖相应单位公章或检验合格章作为省特检院留存资料。资料审核合格后,省特检院将《受理意见书》传真至施工单位或在省特检院网站上公布。
3.4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进度填写施工记录,施工记录中应包括隐蔽工程施工的详细说明及用户或监理单位的确认签字。3.5如《受理意见书》中规定了隐蔽工程及中间检查点检验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在进度到达检查点时,及时向省特检院申请中间检查。未经中间检查合格,不允许继续进行施工。
3.6改造或重大维修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应根据其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由专门的检验人员对电梯相关项目进行自检,出具自检报告。(自检报告的项目和要求不应少于和低于TSG T7001中第八条规定的检验项目和要求)
3.7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填写整机检验申请书(见附件6),向省
特检院有关检验部门申请整机检验(石家庄以外地区施工单位可传真申请单)。
施工单位或合同规定单位应在整机检验申请前,按照《收费通知单》的要求完成缴费手续。3.7.1整机检验准备资料:(1)开工报检全部资料;
(3)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4)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自检报告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并加盖施工单位公章),检查和试验项目齐全、内容完整,施工和验收手续齐全;
(5)改造后的整梯合格证或者重大维修质量证明文件,合格证或者证明文件中包括电梯的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合同编号、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单位的资格证编号、电梯使用登记编号、主要技术参数等内容,并且有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单位的公章或者检验合格章以及竣工日期。(需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并加盖施工单位公章)3.7.2整机检验参与及配合人员的要求
整机检验至少应有以下人员参与:
(1)使用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电梯施工管理人员;(2)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质检人员。
(3)现场检验配合人员:施工单位应为省特检院每个检验组(2个检验员)至少配备3名检验配合人员(其中保证机/电工各1人,电工应熟悉被检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可以进行线路短接、清除故障等操
作),以及适当数量的搬运人员,用于搬运试验用砝码(需要时)。3.7.3整机检验现场的环境要求
(1)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的空气温度保持在5℃~40℃之间;(2)电源输入电压波动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3)环境空气中没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
(4)检验现场(主要指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井道、轿顶、底坑)清洁,没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物品和设备;(5)井道封闭完好。
(6)轿厢内报警装臵可有效与救援服务联系。
特殊情况下,电梯设计文件对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等进行了专门规定的,检验现场的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等应当符合电梯设计文件的规定。
对于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电梯,或者继续检验可能造成危险,检验人员可以中止检验,并出具中止检验通知书,说明中止检验的原因。使用单位和施工单位对不符合情况进行整改后,可重新申请整机检验。中止检验将根据情况收取误工费。
3.8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下列情况,检验人员将在现场检验结束时,向施工单位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提出整改要求和监护使用意见,或不合格结论、建议停止使用意见:
(1)施工或者维护保养单位的施工过程记录或者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
(2)电梯存在不合格项目;
(3)要求测试数据项目的检验结果与自检结果存在多处较大偏差,质疑相应单位自检能力时;
(4)使用单位存在不符合电梯相关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的问题。
3.9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及时整改,并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省特检院提交填写了处理结果的《通知书》以及整改报告等见证资料。
检验人员收到见证资料后,将对整改情况进行确认,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现场验证或者查看填写了处理结果的《通知书》以及整改报告等见证资料的方式,确认其是否符合要求。
3.10整机检验完成后,满足以下条件,省特检院将在条件满足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结论为“合格”的检验报告,同时出具“安全检验标志”
(1)检验项目全部合格,或者改造和重大维修涉及的相关检验项目全部合格;
(2)对于按照定期检验规定进行的项目,除了上次定期检验后使用单位采取安全措施进行监护使用的C类项目(参见TSG T7001)之外(使用单位继续对这些项目采取安全措施,并在《通知书》上签署了监护使用的意见),其他项目全部合格;
(3)在《通知书》规定的时限内向省特检院提交填写了处理结果的《通知书》以及整改报告等见证资料,并经检验员确认相关单位已经针对3.8条中第(1)、(3)、(4)项所述的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
凡不满足以上条件的电梯,省特检院将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结论为“不合格”的检验报告。
3.11对于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电梯,施工单位组织相应整改后,可以申请复检。复检程序由省特检院根据复检涉及项目确定。复检将按照规定收取复检费。
4、移装监督检验程序
移装是指将已安装完成的电梯设备拆卸后,重新安装至另一位臵的施工活动。移装电梯检验程序参照安装监督检验程序执行,开工报检资料增加如下内容:
1、安装监督检验报告书和最近一次定期检验报告书;
2、移装前施工单位对待移装设备的检查记录。
如移装施工涉及改造或重大维修,应增加改造和重大维修检验程序中相关项目,所增加项目由省特检院根据情况确定。
5、定期检验程序
5.1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以下情况时,向省特检院申请定期检验并填报《电梯定期检验申请单》(见附件7),同时履行缴费手续。5.1.1安全检验标志所标注的下次检验日期届满前1个月; 5.1.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要求提前进行定期检验时;
5.1.3由于发生自然灾害或者设备事故而使其安全技术性能受到影响的电梯(未进行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再次使用前;
5.1.4停止使用1年以上的电梯(按规定办理了停用手续,未进行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再次使用前。
5.2省特检院收到《电梯定期检验申请单》,并在使用单位缴纳了定期检验费用之后,将在5个工作日内安排检验人员进行定期检验,并将检验日期通知受检单位。5.3定期检验准备资料:
(1)使用登记资料,内容与实物相符;
(2)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制造单位资料、安装资料、改造、重大维修资料,以及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提供省特检院留存复印件并加盖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公章)、应急救援演习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3)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事故与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等;(4)与取得相应资格单位签订的日常维护保养合同
(5)按照规定配备的电梯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6)维保单位资质证明;(7)限速器检验报告及合格标志。
注:以上第(2)、(3)、(4)、(5)项资料和文件的具体要求参见TSG T5001中有关内容。5.4定期检验参与及配合人员的要求
整机检验至少应有以下人员参与:
1、使用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2、现场检验配合人员:
维保单位应为省特检院每个检验组(2个检验员)至少配备2名检验配合人员(其中保证机/电工各1人,电工应熟悉被检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可以进行线路短接、清除故障等操作),以及适当数量的搬运人员,用于搬运试验用砝码(需要时)。3.7.3定期检验现场的环境要求:
(1)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的空气温度保持在5℃~40℃之间;(2)电源输入电压波动在额定电压值±7%的范围内;(3)环境空气中没有腐蚀性和易燃性气体及导电尘埃;
(4)检验现场(主要指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井道、轿顶、底坑)清洁,没有与电梯工作无关的物品和设备;(5)井道封闭完好。
(6)轿厢内报警装臵可有效与救援服务联系。
特殊情况下,电梯设计文件对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等进行了专门规定的,检验现场的温度、湿度、电压、环境空气条件等应当符合电梯设计文件的规定。
对于不具备现场检验条件的电梯,或者继续检验可能造成危险,检验人员可以中止检验,并出具中止检验通知书,说明中止检验的原因。使用单位对不符合情况进行整改后,可重新申请定期检验。中止检验将根据情况收取误工费。
5.5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下列情况,检验人员将在现场检验结束时,向施工单位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提出整改要求和监护使用意见,或不合格结论、建议停止使用意见:
(1)维护保养单位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不完整;(2)电梯存在不合格项目;
(3)要求测试数据项目的检验结果与自检结果存在多处较大偏差,质疑相应单位自检能力时。
(4)使用单位存在不符合电梯相关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的问题。
5.6使用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应当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及时整改,并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省特检院提交填写了处理结果的《通知书》以及整改报告等见证资料。
检验人员收到见证资料后,将对整改情况进行确认,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现场验证或者查看填写了处理结果的《通知书》以及整改报告等见证资料的方式,确认其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使用单位拟实施改造或重大维修进行整改,或者拟做停用、报废处理,则应当在《通知书》上签署相应的意见,并且在规定的时限内反馈给省特检院,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对应的相关手续。5.7在以下条件全部满足后,省特检院将在条件满足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结论为“合格”的检验报告,同时出具“安全检验标志”。(1)检验项目全部合格;
(2)TSG T7001中定期检验涉及的B类检验项目全部合格,C类检验项目应整改项目不超过5项(含5项),相关单位已在《通知书》规定的时限内向省特检院提交填写了处理结果的《通知书》以及整改报
告等见证资料,使用单位已经对上述应整改项目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在《通知书》上签署了监护使用的意见,并且经检验人员确认相关项目得到了有效整改。
5.8经检验,凡不符合5.7条规定的合格判定条件的电梯,省特检院将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结论为“不合格”的检验报告。对于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电梯,使用单位组织相应整改或者修理后可以申请复检。复检将按照规定收取复检费,复检程序由省特检院根据复检涉及项目确定。
5.9对于判定为“不合格”或者“复检不合格”的电梯,以及未执行《通知书》提出的整改要求并且已经超过安全检验标志所标注的下次检验日期的电梯,省特检院将把检验结果、检验结论及有关情况报告负责设备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并建议使用单位立即停止使用。
5.10对于超过检验报告下次检验日期规定的期限未申报定期检验,也未履行停用、报废手续,仍在继续使用的电梯,省特检院将把有关情况报告负责设备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如该电梯在超过期限后申请定期检验,省特检院将不执行定期检验程序,而根据设备状况按照鉴定检验的项目和要求进行检验和收取检验费。6.附件的填写
所有附件表格中的信息除签章外均应使用计算机填写。有关填写说明如下:
6.1附件1:开工报检资料清单
“使用单位(项目)名称”栏:填写电梯使用单位的全称。如果电梯报检时未确定使用单位,填写当前履行电梯使用管理职责单位(如电梯所在建筑物建设单位),并在括号里注明建筑物工程项目名称。
如一房地产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是xxx房地产开发公司,项目名称是:xxx小区,那么该栏应填写:“xxxx房地产开发公司(xxx小区)”。
6.2附件2:开工报检/受理单
“施工类别”栏:填写“安装”、“改造”、“大修”; “施工单位及负责人签章”栏:由施工负责人签字,并盖施工单位公章;
6.3附件3:设备信息确认单
“设备代码/使用登记编号”栏:填写注册登记代码和使用登记证编号,如尚未取得,可不填。
“安装地点”栏:应详细注明几号楼-几单元电梯,如该单元将安装两台以上电梯,应使用相对方向标注不同电梯,如“1号楼1单元东梯”;
“设备名称”栏:填写“曳引式客(货)梯”、“强制式客(货)梯”、“无机房客(货)梯”、“病床电梯”、“观光电梯”、“防爆客(货)梯”、汽车电梯等;
“设备类型”栏:填写“乘客电梯”、“载货电梯”; “控制方式”栏:填写“集选”、“并联”、“群控”等;
“轿厢面积”栏:填写“深×宽(mm)”; “使用环境”栏:填写“室内”、“室外”; “驱动方式”栏:填写“曳引驱动”、“强制驱动”; “调速方式”栏:填写“交流变频调速”、“交流调压调速”、“直流调速”、“变极调速”等;
“控制柜安装位臵”栏:填写“上臵机房内”、“井道内”、“井道外”等;
“绕绳方式”栏:填写“单绕”、“复绕”;
“驱动主机布臵方式和位臵”栏:填写:“上臵机房”、“下臵机房”、“无机房”等;
“曳引机-型式”:有齿轮/无齿轮; “安全钳-型式”:渐进/瞬时; “限速器-型式”:单向/双向; “缓冲器-型式”:耗能/蓄能;
“上行超速保护装臵-型式”:作用于曳引绳/作用于曳引轮/双向安全钳;
“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型式”:注明用于何处回路; 6.4附件4:土建勘测记录
所有涉及尺寸应有单位;
“使用单位编号”栏:如使用单位尚未编号,可不填; “井道封闭情况”栏:指电梯投入使用后井道封闭状态,填写:“完全封闭”、“部分封闭”;
“井道布臵型式”栏:填写“单独井道”、“两台贯通井道”、“多台贯通井道”;
“井道安全门”栏:如设臵有井道安全门,填写设臵数量,并在“备注”栏中说明层间距超过11m的具体楼层和井道安全门的设臵是否符合要求。如未设臵井道安全门,填写“无”;
“井道检修门”栏:如设臵有井道检修门,填写检修门设臵位臵,空格填写不全可参见备注。如未设臵,填写“无”;
“井道壁结构”栏:填写“圈梁”、“混凝土浇注”、“砖墙”、“钢架结构”等;
“牛腿结构”栏:填写“混凝土浇筑牛腿”、“钢结构牛腿”; “导轨支架固定方式”栏:填写“预埋铁焊接”、“槽钢或工字钢横梁焊接”、“膨胀螺栓固定”、“穿墙螺栓固定”等;
“层门固定方式”栏:填写同上;
“机房安全空间测算”栏:根据机房尺寸,推测曳引机和控制柜就位后有关净空面积是否符合要求;
“井道下部空间”栏:注明井道对重下部是否有人可到达的空间,如存在空间,应提供拟采取的处理措施和底坑地面承载设计值; “顶部空间测算”栏:根据有关部件情况测算安装完成后井道顶部空间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参见TSG T7001第3.2项;
“底坑空间测算”栏:根据有关部件情况测算安装完成后底坑空间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参见TSG T7001第3.14项; 6.5附件5:整机检验申请单
“报检设备编号”栏:与《受理意见书》中注明的编号类型应一致。
“设计变更情况”栏:对施工过程中变更设计情况进行说明; “申请单位签章”栏:应有使用单位和施工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各自单位公章。7.其他说明事项
7.1河北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院各室电梯检验区域划分及邮寄、传真、电话等联系方式,可登陆省特检院网站:http://查询。
初中阶段物质的检验和推断 篇6
【关键词】物质的检验;检验方法;物质的鉴定;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推断
物质的检验是中考的一大重点,也是初中学生比较难把握的知识点。它融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于一体,具有考查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多变、思维容量大和能力层次高等特点。物质的检验包括物质的鉴定、鉴别和推断等类型。在检验时应做到“先取样,后操作”、“先现象,后结论”,却不可把用剩的试剂放回原处,更不可在原试剂上进行检验。
一、物质的鉴定
是根据物质的某一特性,用化学方法来确定它是不是这种物质或含不含有某种成分或某一物质的组成。通常必须分别检验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对物质进行确认。
例1:鉴定一瓶无色溶液是不是稀硫酸溶液?
分析:要鉴定此溶液是否是稀硫酸溶液,必须要鉴定溶液中的H+和SO42-。要证明H+可以用紫色石蕊试剂或PH试纸;证明SO42-可以用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二、物质的鉴别
1.气体类
(1)点燃法。根据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及燃烧的现象加以区分。如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2点燃产生淡蓝色的火焰,产物只有水;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点燃产生淡蓝色的火焰,产物只有CO2;CH4点燃产生蓝色的明亮火焰,产物有两种:H2O和CO2。
例:如何鉴别O2、H2、N2、CH4、CO、CO2、空气这七种气体?
解:首先给七种气体进行编号A、B、C、D、E、F、G,并进行如下实验:
结论:A是CH4,B是H2,C是CO,D是CO2,E是N2,F是空气,G是O2。
(2)指示剂法。是根据气体具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加以区分的方法。如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HCl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2.固体类
(1)加水法。如果待检验的物质之间有较明显的溶解性差异和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则可用加水使其溶解来检验。如用一种试剂检验:NaCl、NH4Cl、NaOH、AgCl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就是水。NaCl可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NH4Cl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降低;NaOH易溶于水,溶解后溶液温度显著升高,而氯化银不溶于水。
(2)加酸法。如果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择强酸为试剂进行鉴别。如用一种试剂鉴别Fe、Cu、Fe2O3、CuO四种固体物质,这种试剂是稀HCl(或稀H2SO4)。Fe与HCl反应有气体(H2)产生,生成浅绿色溶液;Cu不溶于HCl,无现象产生;Fe2O3溶于HCl生成黄色的FeCl3溶液;CuO溶于HCl生成蓝色的CuCl2溶液。
(3)加热法。如要鉴别NaHCO3、NH4HCO3、Na2CO3三种固体物质,即可加热法。加热时,NH4HCO3完全分解成CO2、NH3、水蒸气,试管内无任何残留物;NaHCO3受热分解有气体产生,试管内留有白色固体Na2CO3;Na2CO3受热时不分解,无现象产生。
(4)配成溶液法。固体类的鉴别,可以把固体配成溶液加以鉴别,下面将会讲到。
3.溶液类
(1)观察法。溶液的鉴别首先是要观察溶液的颜色,如果有特殊的颜色先确定其成分。如鉴别NH4NO3、Ba(NO3)2、FeCl3、CuSO4、NaOH五种溶液。首先观察溶液的颜色,显蓝色的是CuSO4溶液;显黄色的是FeCl3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是NH4NO3溶液;剩下的是Ba(NO3)2溶液。
(2)两两混合列表法。当不用任何试剂来鉴别溶液时,可用两两混合列表法加以区分。如有五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Ca(NO3)2、HCl、AgNO3、Na2CO3、BaCl2溶液,不用任何试剂把它们区分开来。我们可以先给五种溶液进行编号A、B、C、D、E,再两两混合列表:
ABCDE
A—↓—↓—
B↓—↓↓—
C—↓—↑—
D↓↓↑—↓
E———↓—
分析表格得出,会产生气体并能与其它三种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是Na2CO3溶液,因此D是Na2CO3溶液,则C是HCl溶液。C与B能生成沉淀,则B是AgNO3溶液。A能与B和D生成沉淀,因此A是BaCl2溶液,则E是Ca(NO3)2溶液。
(3)指示剂显色法。此类方法是鉴别具有明显酸碱性差异的溶液。如用一种试剂鉴别H2SO4、Na2SO4、Na2CO3溶液,可选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4)区阳离子法。当溶液中的阴离子相同时,我们可以来鉴别它们的阳离子。如:用一种试剂鉴别NH4Cl、NaCl、CuCl2、MgCl2四种溶液。可选用NaOH溶液,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溶液是NH4Cl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Cu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的是MgCl2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NaCl溶液。
(5)区阴离子法。当溶液中的阳离子相同时,我们可以来鉴别它们的阴离子。如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Na2CO3、Na2SO3三种溶液。可选稀HCl或稀H2SO4,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Na2SO3溶液;能产生无刺激性气味的是Na2CO3;另一种是NaCl溶液。
(6)区阴阳离子法。当溶液中有几种相同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时,可选用区分两种离子结合起来的一种试剂。如用一种试剂鉴别AgNO3、Na2CO3、Na2SO3、Ba(NO3)2四种溶液。区分Ag +、Ba2+可用Cl-。区分CO3 2-、SO32-可用H+,所以加入的试剂是稀HCl。能产生无刺激性气味的是Na2CO3溶液;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Na2SO3溶液;有沉淀的是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Ba(NO3)2溶液。
三、物质的推断
推断是根据已知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运用物质特性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出样品中的物质。其基本思路如下:
1.反应特征突破法
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AgNO3、Zn(NO3)2和Cu(NO3)2三种物质。为了分离并回收金属银和铜,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根据以上实验方案,你认为:a是 ,b是 ,c是 ,X是 ,Y是 ,Z是 ,B是 。
解:第一步,分析三种离子的活动性。由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Cu﹥Ag,则三种离子的活动性为Ag+﹤Cu2+﹤Zn2+。据此推断首先置换出来的金属是银,则固体X为Ag。所加金属对应的活动性应强于Ag,弱于或等于Cu。且根据分离的原则—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因此只能加入Cu粉,即a为Cu。第二步,同理分析:在分离、回收Cu时,应加入过量的Zn或Fe。第三步,上步所得的固体Y中含生成的Cu和剩余的Zn或Fe。要除去Zn或Fe,可以加稀盐酸或稀硫酸,最后得到的固体是Z,为铜。
结论:a是 Cu ,b是Zn或Fe,c是稀HCl或H2SO4,X是 Ag ,Y是Cu、Zn(或Fe),Z是 Cu ,B是Zn(NO3)2﹝或Fe(NO3)2﹞。
2.现象特征突破法
例:六朝古都南京的地铁建设破土动工时,考古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从地铁建设工地出土的文物,对两件文物的表面物质A和B进行了如下图示的实验。
(1)请你根据上图实验现象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F: G: 。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D ;E→H+I ;
J+K→L 。
解:本题的突破口是初中阶段的特殊化学反应与典型物质的特殊颜色,以此为切入点,采用逆推法即可达到顺藤摸瓜的目的。
首先,初中化学中红褐色沉淀只有Fe(OH)3,故可断定D为Fe(OH)3,进而逆推出C为FeCl3溶液,A为Fe2O3(铁锈的主要成分)。
其次,由电解水的反应可确定E为H2O,再根据H与A高温反应生成黑色粉末J可知H物质为H2,J为Fe。由黑色粉末F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K,可断定F为CuO,K为CuSO4,进而确定L为红色Cu。
最后,由G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G为CO2气体,进一步依据绿色粉末B受热分解得到H2O、CuO和CO2,可确定B为Cu2(OH)2CO3。
结论:(1)Cu2(OH)2CO3;CuO;CO2
(2)FeCl3 + 3NaOH =3NaCl + Fe(OH)3
2H2O2 H2↑+ O2↑
Fe + CuSO4 = Cu + Fe SO4
参考文献:
[1]郭海平,卢志海主编.科学竞赛阶梯训练.浙江教育出版社
[2]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黄东坡主编.化学培优竞赛.湖北人民出版社
检验和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就诊需要进行尿常规检验的9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同时, 将9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分组, 采用随机分组方式, 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各45例。干预组中男29例, 女16例, 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 (40.8±9.2) 岁。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7例, 年龄16~67岁, 平均年龄 (41.3±8.1) 岁。经对比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间的男女比例、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干预组的尿常规检验方法为采用尿分析仪, 方法如下:采集新鲜的尿液后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 取3 s的尿液并将试纸插入到放置尿液的离心管中。然后, 将滤纸取出并做好清洁工作。最后调节好尿分析仪进行尿样检验。对照组的尿常规检验方法为采用常规化学法, 方法如下:采集新鲜的尿液后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首先, 需要遵照说明书对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的情况进行记录。然后, 通过加热醋酸法对尿蛋白进行检验。对于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检验采用离心管装10 m L的尿液, 离心5 min, 将0.2 m L的沉渣保留。最后记录对其结果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4]
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5.0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用χ2校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比较分析
经对比分析发现, 干预组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检验阳性及阴性相符合情况比较分析
经对比分析发现,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的蛋白质检验符合率为97.8%, 红细胞检验符合率为95.6%, 白细胞检验符合率为93.3%。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临床医学中对于尿液检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临床检验中尿液检验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能够有效的为医师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起重要作用[5,6]。尿液检验的方法不仅快捷、方便, 而且能够准确的观察机体的肾脏及肝等器官的情况[7]。因此, 尿常规的检验方法备受人们关注。对于尿常规的检验可以通过尿分析仪的方法进行检验, 也可以采用常规化学法的方式进行检验[8]。常规化学法的优点是需要的尿液样本少、检验速度快, 并且可以减少在检验中出现的误差。这样在尿常规的检验中不仅可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还能够加快工作效率。但是此检验方法的弊端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尿分析仪进行检验的优点是需要的尿液样本少、检验速度快, 在对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尿分析仪检验的弊端是对于淋巴细胞和球蛋白等的检验有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 也有可能受其他因素导致出现假阴性或是假阳性的现象。上述研究内容可知, 对于尿常规的检验方法来说, 常规化学法有其自身的优点, 也存在一些缺点;尿分析仪检验的方法也一样。故在尿常规的检验中可以将这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进行互补, 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和速度, 为医师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讨论和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就诊需要进行尿常规检验的9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同时, 将90例需要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分组, 采用随机分类的方法, 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 各45例。对照组尿常规检验方法采用常规化学法, 干预组尿常规检验方法采用尿分析仪。对比两组患者的尿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和两种方法检阳性及阴性相符合情况。结果 经过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的尿蛋白、红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数据对比分析可知, 干预组患者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相差无几,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发现, 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 将两者联合使用更能够保证尿常规检验的精准性。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尿分析仪,常规化学法
参考文献
[1]陈雪梅.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结果对比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9 (14) :1206-1207.
[2]刘腊君.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4 (24) :865-866.
[3]ZHU Hongjuan.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Urine Sediment Analyzer and Automatic Detection in Urin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J].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2015, 7 (9) :177-178.
[4]郑爱君, 郑慧蓉, 徐丽燕, 等.三种检测方法用于尿常规结果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14, 10 (21) :55-56.
[5]赵敏, 李新玲.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4) :79-80.
[6]黎文应, 曾海深, 游青青.尿常规检验中对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应用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 (2) :142-143.
[7]梁巍, 潘莉, 王域平, 等.尿干化学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的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13) :90-91.
检验和分析 篇8
关键词:检验方案,护理沟通,分析前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临床标准检验质量主要通过分析前、中、后3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可获得, 其中分析前作为标本源的控制环节, 对整体质量控制最为重要[1], 分析前过程主要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标本采集、标本运送几个步骤, 由于需要与其他科室部门协同完成, 因此, 分析前质量控制也是实验室中最难控制的一个薄弱环节[2]。本研究为提高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探讨检验科与护理人员的沟通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并总结针对性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集检验科送检标本10 169例, 所有标本均通过护理部门采集、护工送检。不合格检验标本包括血液、体液、代谢分泌物标本。通过对护、检部门针对性干预, 再次采集标本10 053例。排除不合格标本中的溶血、凝血等因素。
方法:检验科联合护理部门对送检标本进行全程监控, 对临床检验中出现的不合格标本记录并分析原因, 后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具体干预措施:1强化责任:两科室共同开展相关培训工作, 护士要做到有责任心, 积极与患者、护工及检验科沟通, 检验科要严格审查送检标本, 全方位重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2开展培训:通过加强专业技术素养, 使护士严格按照要求采集标本, 确定标本的采集状态、时间、部位、方式正确无误, 护工及时送检, 运送过程中保持快速、平稳, 检验科及时对标本审查并检验。3积极沟通:责任护士、标本运送护工及检验人员, 主要通过电话及记录形式进行分析前沟通, 检验人员通过电话询问, 获取患者采集标本时状态、采集时间、采集部位、方式、送检耗时及运送方式等, 并根据记录调整标本待检时间。4加强协调:两科负责人共同参与临床查房、信息反馈及电话联系等方式, 加强与患者、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及检验医师的联系, 使分析前质量控制能够进一步规范化、信息化[2]。分两阶段采集患者标本, 统计干预前后采集标本的不合格率, 并进行比较及原因分析。
观察指标:不合格标本评价标准:临床症状与检验结果严重不符;出现临床不可预见的过高、过低值;再次检验结果回归正常值。
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19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采用百分数表示, P<0.05表示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干预前、后不合格率比较:记录干预前、后标本不合格例数并比较, 干预前后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5.537, P<0.05) , 见表1。
讨论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高质量、高准确性的重要基础, 而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较多, 主要集中在临床检验申请、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送这几个环节上[3], 因此, 临床检验的高质量需要检验科与护理部门、临床医师等进行充分协调。本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针对性干预措施, 可有效降低送检标本的不合格率, 对优化检验流程、提高检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资料整理及实验回顾可知, 护理部门对分析前质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标本采集前对患者的指导作用, 以及基本操作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由于临床检验标本的结果极易受到患者准备工作, 如饮食、药物、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 部分微生物标本, 如大小便培养、痰培养标本需患者自行保存, 所以, 护理人员的技能掌握程度对标本检验的准确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时间、部位、方式对提高检验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 通过强化全程评估、监控等措施, 对医嘱下达、护士执行、标本采集及运送、检验科接收等流程的监控与评估, 强化护理技能再培训, 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指南》《检验手册》等规范执行到位, 并进行院内定期考核检测, 达到持续性质量改进需求, 这一系列工作十分必要[4];与此同时, 检验人员应加强与护理部门的沟通, 使检验人员熟悉患者标本采集时的状态、采集时间、采集方式、分析前总耗时等信息。另外, 检验管理工作人员应对护士、检验科工作人员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专题授课, 并进行全面的检验流程及注意事项的宣教工作, 以患者为中心, 开展必要的有关检验常识的健康教育, 使检验与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掌握检验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及相关注意事项。
总之, 检验科通过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 注重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管理, 进一步强化患者入院后再教育及技能培训等措施, 对提高标本送检质量、分析前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素英.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 2014, 21 (2) :172-174.
[2]张勤.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J].求医问药, 2012, 10 (6) :108.
[3]黎霞, 王曦晖.检验与护理沟通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9) :1276-1277.
检验和分析 篇9
1 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是保证检验结果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而检验标本的有效性是检验工作的目的也是检验质量重要内涵之一。检验信息的不正确、不可靠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还可能对临床诊治产生误导, 延误患者诊治的及时性[1]。
1.1 年龄因素:
年龄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青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期, 成骨母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 (ALP) 增多, 因而ALP活性高于成人;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 (TBIL) 和IBIL水平高于成人;老年人 (尤其是65岁以上) 促甲状腺素水平比青年人群 (40岁左右) 高38%。年龄还可以影响体内的血脂水平和肾功能。因此,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说, 对受影响的生化指标值应设定不同的参考值范围, 以利于指导临床实践。
1.2 性别因素:
生育期女性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 其体内性腺激素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青春期健康成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但女性总胆固醇 (T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水平明显高于同龄男性;Cr和肌酸激酶 (CK) 等与肌肉代谢相关的检验指标男性高于女性。临床检验过程中, 应针对不同性别的不同, 对这些项目制定相应的参考范围。
1.3 饮食因素:
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如GLU、TG、ALP、磷等易受到饮食成分特别是近期食谱的影响[2];正常健康成人因进食高蛋白或高嘌呤, 其尿酸 (UA) 、尿素氮 (BUN) 的水平会明显高于少食或不食肉类者;抽血前1 d进食高蛋白食品会导致尿酸、尿素氮的水平偏高;富含鱼油的饮食会降低血清中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的水平;咖啡也会对某些游离药物和激素浓度产生影响;嗜烟者血液中Hb CO含量在8%以上, 而不吸烟者则低于1%。因此应在标本采集应在进食后12~16 h进行, 也即空腹采血。
1.4 运动因素:
剧烈的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使血清游离脂肪酸迅速下降后继而上升, 丙酮酸和乳酸亦接着升高;细胞酶的释放引起血清CK、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乳酸脱氢酶 (LDH) 的升高;磷酸肌酸分解增多, 导致血清Cr、磷的浓度升高, 有时可升高25%甚至更多[3];还可引起血中钾、钠、钙、白蛋白、血糖等成分的变化。劳累或受到冷热刺激, 白细胞检测值可增高。因此, 采集标本时, 应减少运动干扰, 应采取晨起时标本, 门诊患者可在标本采集前休息15~30 min, 以避免和减少运动所致检测误差的产生。
1.5 药物因素:
药物引起生化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可分为两种, 物理干扰是由于药物进入体内后使血清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某些项目的检测, 化学干扰是由于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如药物的强还原性等对体内某些物质测定的影响。此外, 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使肝、肾功能发生改变而引起检验结果异常。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 会引起肝酶诱导合成增加, 导致TG和转氨酶升高。值得注意的是长期静脉滴注的患者留取标本时可使标本稀释, 造成某些项目结果偏低, 又因静脉滴注时高浓度的药物进入标本中, 使许多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因此, 应避免在静脉滴注时和用药4 h以内采取检验标本, 必要时停药后再查, 以防药物的干扰作用。检验人员应经常与临床沟通, 及时了解标本采集前患者应用药物情况, 以便采取措施。临床医师亦应考虑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 减少或停用某类药物的应用, 以防药物产生干扰作用, 从而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1.6 心理因素:
患者对采集血液标本时的恐惧、紧张, 偶尔可造成标本采集的失败。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时, 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的检测值非正常增高。所以, 应采集标本前应做好患者心理工作, 采集过程中与患者积极沟通, 使其积极配合, 获得合格的标本。
2 分析中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2.1 标本采集时间因素:
饮食、运动、饮水、情绪等会引起血液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波动, 因此临床标本采集以晨起空腹血为检测标本。特殊情况下, 急诊患者为了尽早确诊, 为抢救赢得时机, 需要立即救治治疗和检查。因此, 为避免药物对生化检测结果影响, 应在输液及应用药物之前, 立即采集标本送检。
2.2 标本采集操作因素:
采集标本时止血带过紧、瘀血时间过长、抽血时负压过大;采血过程中因抽血时未擦干消毒液, 抽血不顺、反复拍打穿刺部位;从血肿处采血、血液注入真空管过快或产生气泡;直接从输液处放血;血加入抗凝管后剧烈振荡混匀等原因均可导致标本溶血[4], 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例如, 对于溶血的血清标本, 检测时由技术最熟练的人员使用最好的方法, 钾离子的测定值一定是增高的, 该标本的检测结果是准确的, 它反映了血清中钾离子的真实含量, 但对患者来说该信息是无效的, 因为此结果并不反映患者当前病情变化, 血钾增高是溶血而不是病情变化引起的。止血带不宜超过1 min, 回血后即可解开, 选好穿刺位置, 采血试管应严禁震荡, 以防止发生溶血现象。
2.3 标本保存因素:
临床生化检验标本保存通常利用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与血液中的第Ⅳ凝血因子Ca2+发生反应从而阻断凝血反应原理, 但这些抗凝剂会降低血清中的Ca2+、Mg2+含量;抗凝剂本身含有某的离子K+、Na+等离子成分又会使血清浓度升高;肝素为含硫酸基团的粘多糖, 对CK等酶有抑制作用。
2.4 黄疸标本因素:
胆红素对反应结果产生黄色化合物的比色分析影响很大, 一般可以用样本空白或两点比色法、连续监测法来消除胆红素对黄色结果的影响, 但由于胆红素不稳定, 随着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胆褐素而变色, 此时如果使用两点法、连续监测法同样也不能排除胆红素对结果的干扰。此外胆红素作为一种还原剂对氧化反应有干扰, 如氧化酶法测定GLU、TG、UA、胆固醇等, 因为胆红素可以与上述过程中H2O2分解产生的新生态氧发生反应, 从而使新生态氧与氧化酶法反应中的色源物质结合减少, 导致结果偏低。此时也可用双波长法或设计样本空白消除干扰, 或当外观检查发现是黄疸血清时可先除蛋白, 然后加胆红素氧化酶预先将胆红素氧化成较稳定的氧化产物胆褐素, 可大大减低甚至消除胆红素的干扰。
2.5 试剂间的相互干扰: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吸样针、试剂针、搅拌捧及比色杯是常见交叉污染的原因, 称互为干扰的项目为交叉污染对。 (1) 测定试剂中含有下一测试所要测定的底物, 直接干扰下一检测的测定结果。 (2) 试剂中含有的某种试剂成分与下一反应所要测定的底物有作用, 因而干扰下一反应的测定结果。 (3) 该试剂中所引导的反应对下一个项目的反应进程带来间接的干扰, 下一项目所测定的是前后两个项目反应的综合作用结果。
3 分析后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3.1 标本处理:
标本采集后45℃水浴10 min, 3000 r/min离心5 min, 血清LDH、K+浓度会显著升高, 因此水浴箱中温度偏高及标本离心转速过快, 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其次离心管和套管底部异物会造成溶血现象, 均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2 仪器因素:
医疗器械质量及标本试管质量不合格、注射器和容器消毒不彻底、采血针质量差或密封不好等原因会引起溶血问题, 从而导致检验结果不真实。应按规定维护和正确使用检验设备, 正确记录各电解质浓度, 及时发现问题, 减少和杜绝标本污染, 使仪器发挥最大功能。
3.3 生化试剂因素:
生化检验的试剂质量和有效期对检测结果有决定影响, 有效期指未污染且储存在2~8℃的环境中。开盖使用后就可能存在污染, 碱性试剂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改变试剂的酸碱度[5]。
综上所述, 生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为排除各种干扰与影响因素, 除应加强检验工作素质和提高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 更应做好标本采集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检验人员要加强与临床医师沟通协作, 减少或停止检验前使用一些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及食物, 从而得高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数据, 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板社, 2006.
[2]周新.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7-31.
[3]胡礼仪, 徐庆雷.分析前各因素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 :80-82.
[4]张苏, 唐先平, 沈朝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 2010, 29 (18) :187.
检验和分析 篇10
南方医科大学于2003年9月开设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办学时间短,学制短,任务重,却同样面临现代医学检验学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检验系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共同谋划、大胆创新,改革现有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经过03、04和05级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和改革,初步形成一套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具有示范辐射效应的培养模式,为学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 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分析
如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现代医学检验高级应用人才,是21世纪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从目前的本科教育来看,现有的医学检验教育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变化的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培养目标
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0304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其在临床应该担负起"检验医师"的职责。
但事实上国内至今尚无"检验医师"这一岗位编制,高层次人才缺乏和岗位设置与职责规范不健全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2],加之近年来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分配主要充实了省医院和各医学院附院,广大基层医院包括地市级医院目前本科生缺少,检验科大部分骨干、甚至主任仍为专科生,使得检验医学专业因缺乏高水平医师而落后于临床其他学科。而检验专业的本科毕业学生,由于受到职业定位、工作目标、师资力量和岗位设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得不到系统全面的规范化检验医师临床培训,在参加工作后往往很难尽快胜任检验医师的岗位和职责。总之从目前的情况看,顺利且卓有成效地实施和完成这一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1.2 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教育仍沿用传统的医学三阶段论,即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按顺序分阶段进行,其优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循序渐进教学,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3]。这种课程体系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医学检验教育中发挥了令人瞩目的巨大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医疗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并且在未来的医学检验教育中还会继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医学科学和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甚至过去的某些优点也逐渐转变为负担或缺陷,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医学科技的需要。首先,课程设置片面注重完整的知识传授而淡化岗位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造成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临床第一线对技术人才实际需求的脱节[4]。其次,片面强调学科的系统性,造成教学内容的相互重叠,必修课程学时过多,学生没有时间了解检验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力、素质、知识得不到协调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十分艰难。我校开设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学制短,任务重,上述两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需要着力解决。
1.3 实验教学
虽然现代医院的检验工作已基本实现自动化和部分自动化,但手工操作仍然在临床实验室检查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很多检验项目仍需手工方法去完成,且有些手工检验也是校正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参考方法[5]。手工操作的重要性在临床基础检验和形态学检验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我们没有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片面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普遍忽视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造成相当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学生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差,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与相应医疗岗位工作需求不相适应。而且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半自动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临床实习强化和巩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作用正在慢慢地削弱。这种现象在自动化程度高、工作量大的大中型医院检验科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由于受到实验条件和工作时间的限制,实习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大幅提高,甚至还出现弱化。与此相对应的是,用人单位(包括自动化程度高的检验科室)在招聘人才时,却十分强调应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常常将其作为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考查指标。
2 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针对上述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我校检验系在2003年建系之初便提出了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的任务。如何通过系列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精神、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是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着手,经过3年多的教学改革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和科研成绩。
2.1 确立培养目标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医学检验专业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与时俱进地合理调整教育培养模式与结构,增强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是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课题。为此,在全面了解我国医学检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以及我系检验专业学制短、任务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医学检验专业四年制本科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我国21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检验医学人才"。根据新的培养目标,通过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和实践并初见成效,突出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两个主旨特征,有意识地强化临床检验基本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将成为我校医学检验专业主要办学特色之一。
2.2 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和课程性质,我们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原有的四类课程整合优化为五类课程群(公共基础课程群、基础医学课程群、临床医学课程群、人文社科课程群、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构成新的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结构高效合理,内容衔接紧密、交叉渗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符合医学人才成长和医学教育客观规律。
2.2.1 加强基础教育,重视终生学习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爆炸式增长,决定了我们处在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新课程体系人文社科课程群立足基本素质教育,强调广博的知识面,适当加强该部分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打下可持续学习的基础。同时,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教育[6],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加强了外语(包括基础和专业外语)、计算机、数理统计和文献检索等所谓"工具性学科"的教学比重。
2.2.2 强调检验专业特色,精选主干课程
医学检验是建立在众多基础医学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它广泛应用各基础医学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基础医学教育。但是医学检验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设置不能完全等同于临床医学专业,经过广泛的探讨和科学的论证,整合现有学科资源,将分析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设置为基础医学主干课程。将过于冗长的、过于纯理论的基础课如基础化学、药理学、高等数学等予以弱化。另外,医学检验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引下,为临床医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实验室信息,因此必须加强临床医学教育,突出检验专业课与临床及相关学科的联系。临床医学主干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
2.2.3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群主要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血液检验、检验仪器学和检验核医学。专业课强调实用、适度和针对性,建立以检验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首先,增加检验专业课的学时数,在教学内容中穿插本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体现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开拓视野,启发思维,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调整专业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为1:1,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是推动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必须高度重视。
2.2.4 坚持整体优化,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坚持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全面反映医学检验学科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成果,内容涵盖和组成形式上反映整合化趋势,体现学科课程及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联系,加强五类课程群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渗透和融合,妥善处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与检验医学专业课程内容的衔接和分工,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2.3 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操作技术性强是其突出的特点。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专业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锤炼科学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7]。200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根据全面推行素质和创新教育思想,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删除已被临床淘汰的实验内容,保留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及经典方法和技术,逐步增添方法学评价、自动分析仪器和实验结果讨论等内容。
检验专业实践操作多,动手能力强,课堂上只能传授给学生基本操作的方法,要熟练掌握各环节就必须加强练习,如细菌、细胞、寄生虫虫卵、血细胞计数等都离不开显微镜,一次显微镜观察记忆不深或没有掌握,就必须反复练习,方可达到记忆深刻或熟练掌握。为此,我们积极开展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尽量使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能够获得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
2.3.1 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
参考卫生部第三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检验科SOP文件,结合四年制检验专业教学大纲以及其他兄弟院校医学检验的办学经验,我们编制了各实验项目的标准操作教程。实验项目主要是经典方法和技术,如毛细血管采血法,血涂片的制备,红白细胞计数,无菌操作与自我保护,细菌的分离培养,滴定分析,分析天平、移液管、吸量管的使用,生物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常用电泳技术等。
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强化训练档案,标注学生所通过的培训和考核项目。全面开放实验室,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组织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规定时间段内进行某一项目的技能训练,训练结束后进行考核,随后进行下一项技能的训练……如此循环,直至完成所有临床检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临床检验基本技能考核标准,着重强调每个实验项目的具体操作环节,体现整个实验特点或对整个实验具有重大影响的具体环节,以加大评分的方式凸显其重要性。如白细胞计数的操作考核,见表1。
我们对2004级检验本科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技能强化训练,以未开展强化训练的2003级学生作为对照,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和spss统计软件,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训练组和对照组的实验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2和65分(p<0.05),可见实践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我们把实验考核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实验成绩分为平时、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三个部分,公正、客观地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评定,使考试达到预期的目的。临床检验基本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围绕培养目标,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规范化操作、重视实验准确性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3.2 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
实验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比重,开设实验项目如泌尿系统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结果分析,前清蛋白试剂制备及透射比浊测定方法的建立,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临床常见球菌、杆菌、非发酵菌和念珠菌的综合鉴定,多克隆抗体制备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改变以往实验间彼此孤立、实验为验证理论的状态,全程贯穿对学生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大大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
2.3.3 积极开展创新科研活动
本专业的学生均须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课外科研活动,鼓励学生进入学校创新教育基地学习。通过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标书撰写、课题申报、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和论文答辩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亲身参与科学研究,训练科研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动手能力。实施创新学分制度,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必须获得4个创新学分。两年多本科生创新教育的初步实践,不仅对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和学习热情,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其中一项科研作品获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两项科研成果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 小结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是本专业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培养基础宽厚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竞争意识的实用型检验医学高级人才,不断提升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学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文莉,涂植光,康格非,等.对目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2,1:5-6.
[2]朱建军,尹一兵,冯文莉.医学检验专业成人专升本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2:29-30.
[3]陈敏,胡建达,林孟戈,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7(2):66-67.
[4]陈芳梅.对医学检验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172-173.
[5]管洪在,吴春梅,郭小芳,等.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43(2):178-179.
[6]石建国,翁彩琼,孙燕冰,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医学教育,2002,3:47-48.
血栓和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研究 篇11
【关键词】血栓;止血;检验;质量控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91-02
近几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及临床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及研究的逐渐深入,各种型号的自动凝血仪等高科技产品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把它们应用在在血栓和止血的实验室检验中,可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可使试验结果得到一定保证。
1仪器的质量控制
性能良好的血凝仪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使用血凝仪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1使用仪器原配的校正液对仪器的相关参数进行校正,校正的过程中,还应使用混合浆。
1.2使仪器和震源、热源保持一定距离,仪器的室内环境控制为:15-30℃的室内温度、80%的相对湿度、210-230V的电压,上述因素均会对仪器的光学信号及运行状况造成影响,对他们进行控制后,可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1]。
1.3定时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并对波长及波长进行测试,为了防止测定结果受到光源灯光学性能的影响,应定期对光源灯进行校正及检查,此外,还需使光学附件和机械保持清洁,以使仪器始终处于较好的运行状态。
2试剂的质量控制
2.1和草酸盐抗凝血浆相比,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对肝素更敏感,因此使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的血浆做APTT试验,把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控制为:1:9,在血浆中钙离子的浓度会受到血标本中抗凝剂的绝对含摄的影响,这样就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以1:9的比例混合使,应结合患者红细胞比积(HCT)对抗凝剂的用量进行合理调整。当1O% 2.2试剂的保存。血凝检测中的试剂盒均为生物制剂,它们的生物活性在环境的影响下有可能会出现一定降低,或者凝血反应会因失去活性而丧失。因此,对试剂进行保存及运输时,应把温度控制为2-8℃,对于使用过的试剂,最多只能在冰箱内放3d,为了保证试验结果,每次使用时都需对其进行质控检验。 2.3血凝测试试剂的选择。选择性能稳定、适合检测目的、和仪器匹配的试剂,试剂不同,检测结果也会不同,因此,不能使用同一PT试剂对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口服抗凝药物进行检试验[2]。ISI值愈接近10.0,表明试剂敏感度愈高,因此对华法令等口服抗凝药物进行监测时,应使用ISI值较低的PT试剂,以使检测结果更准确。检测对象的对不同的活化剂具有不同的敏感度,因此,试验时应结合检测目的选择相应的试剂。选择试剂后,通常使用无ca离子的未被化学、生物污染、pH为7.0的去离子水对其进行30main的复溶后才能投入使用。需注意的是,复溶过程中,为了避免试剂出现气泡,不能对其进行剧烈振摇,此外,还需注意稀释倍数,并把复溶時间标明,复溶后,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对其进行保存。 3样本的质量控制 3.1采血前,为了避免血小板数因神经紧张、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而出现增高现象,应使患者者空腹,并处于平静状态,这样还能避免纤溶性和血凝出现增强。 3.2采血时,应使患者放松,并把室温调至适当状态,以避免静脉出现痉挛现象;止血时,应使压力适中,压力及长时间束缚都会对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及血液浓缩产生影响,且长时间束缚后还会增强纤溶及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等。为了避免组织出现溶血及损伤,抽血时应“一针见血”,这样才能使凝血酶原的消耗处于较正常的状态,从而才能保证试验结果。拉针栓时,速度应适中,应使血液以较缓慢的速度平稳地进入注射器,因为避免速度太就可能会导致气泡的出现,并可能会使Fg、V因子发生变性,而如果太慢或抽血顺畅时,又可能会造成凝血系统被激活,这样试验结果中就会显示血小板假性出现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出现增高等异常现象。取样结束后,把之和抗凝剂混合10次,为了避免凝血蛋白受到破坏,不应对用力振摇。 3.3血浆分离抽取标本后,应及时离心(3000转/main),离心10main后,再对血浆进行分离,以把PF3、PF4及某些凝虹因子除去,以取得会对测定结国产生影响的乏血小板血浆[3]。为了保证试验结果。还应避免标本中出现凝块。此外,标本保存的时间及温度都可能会对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产生影响,因此,分析前应采取科学措施对标本进行保存。 4标准化及质量控制 4.1为了避免试验操作出现误差,应以对照方法进行试验。采集年龄18-60岁、20-40份、健康男女的血浆进行对照,采血前应使他们处于平静状态。对血液进行抗凝离心后,再对他们的血浆平均分在几个瓶子里,然后以80℃进行冻存,以备用。 4.2为了保证检测结果,于是使用参比血浆或标准品对不同实验室之间或同一实验室的不同时期对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5样本检测中的质量控制 5.1在APTT和PT试剂放入磁棒,在血凝检测仪的相应位置中放入复溶的试剂,使试剂充分均匀。根据试验的具体情况配制试剂,更换试剂时,应及时把仪器校正。 5.2对样本进行测定前,应先对正常混合血浆和正常与异常值两种质控品进行检测,以保证质控品的定值与稳定性。试剂质量及仪器的运行状态都会受到正常混合血浆及质控品的影响,因此,应保证混合血浆及质控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当质控品及正常混合血浆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后再做标本。 5.3结合临床诊断对测定数据进行观察,当二者的数据不相符时,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必须时还需对患者进行复检。此外,使用仪器时,应遵循相关规范及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 本研究主要从血凝仪、试剂、样本的质量控制、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样本检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作了相关分析,以此为相关试验提供参考,从而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相应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秋生,程奕,孟兆芳,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中成药中多种微量元素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0,(03):152-153. [2]陆明清,石展鹰,卢丹华.凝血功能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10,(02):156-157. 由于海砂中含氯盐和贝壳, 这两种物质是影响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所以未经严格处理过的海砂不能使用。由于海砂中的氯盐, 能引起混凝土中钢筋的严重腐蚀破坏, 钢筋锈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海砂中的贝壳不但能妨碍水泥与砂的粘结, 降低混凝土强度;同时还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 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收缩, 降低抗冻性和抗渗性。鉴于以上情况, 我市某砼制品公司在购进一批砂子时, 因疑似海砂, 特委托我单位对其场内砂子进行检验, 特别委托检验项目为氯离子含量及贝壳含量。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 然后分别从4处砂堆的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砂子样品8份, 每份砂样不少于12Kg。此时, 样品状态很潮湿, 含水率很大, 有明显的贝壳存在现象。 一、试验分析 1、样品制备 (1) 分别给样品编号。场地西南角的砂样, 编号为1号;场地东面的砂样, 编号为2号;场地北面的砂样, 编号为3号;场地东北角的砂样, 编号为4号。 (2) 样品外观检查 砂样经烘干后, 清晰可见砂中含泥极少, 颜色发白, 颗粒呈透明、表面较光滑, 偏细且颗粒均匀, 并有少量大小不等的贝壳。呈现典型的海砂特征 (3) 取经缩分后的样品2Kg (样品编号1-1~4-1) , 在温度 (105±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经冷却至室温备用。 (4) 取经缩分后的样品2.4Kg (样品编号1-2~4-2) , 在温度 (105±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经冷却至室温备后, 过筛孔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后, 称取500g试样两份, 测出砂的含泥量, 再将试样放入烧杯中备用。 (5) 氯离子含量的试验分析 采用四分法, 称取500g砂样, 采用硝酸银滴定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分析, 经过计算分析, 分别得到了4组砂样的氯离子含量 (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 。如表1所示: (6) 贝壳含量的试验分析 采用四分法, 每组试样分别称取500g两份, 采用盐酸清洗法进行检验分析, 经过计算分析, 分别得到了4组砂样第一次和第二次平行试验的贝壳含量的平均值。如表2所示: 二、结果分析 1、氯离子含量的分析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中对砂中氯离子含量做明确规定: a、对于钢筋混凝土用砂, 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 (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 ;b、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用砂, 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2% (以干砂的质量百分率计) 。 抽取的4组砂样氯离子含量都大于0.02%且小于0.06%, 所以该批砂子可以用于钢筋混凝土, 但不可以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2、贝壳含量的分析 贝壳含量应符合JGJ52-2006的规定:如表3所示 抽取的4组砂样贝壳含量都小于3%, 所以该批砂子的贝壳含量满足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 三、结论 1、样品状态正常, 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的标准要求。 2、样品样本特征含泥极少, 颜色发白, 颗粒呈透明、表面较光滑, 偏细且颗粒均匀, 并有少量大小不等的贝壳, 呈现典型的海砂特征。判定砂子为海砂。 3、样品氯离子含量介于0.035%~0.058%之间。根据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该批砂子可以用于钢筋混凝土, 但不可以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4、贝壳含量介于2.5%~2.9%之间。符合JGJ52-2006的相应规定, 满足对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 5、检验项目结果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的标准要求。 四、结束语检验和分析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