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分析方法

2024-07-03

定量分析方法(共12篇)

定量分析方法 篇1

定量化学分析要完成实际生产和科研中的具体分析任务, 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 选择适用的测定方法非常重要。依据被测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可以建立起多种多样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一个组分往往有数种测定方法, 完成各种不同的分析任务, 需要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在实际工作中, 遇到的分析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从分析对象来说, 可能是无机试样或有机试样;从所要求分析的组分来说, 可能是单项分析或全项分析;从分析目的来说, 可能是例行分析或仲裁分析;从所测定组分的含量来说, 可能是属于常量组分、微量组分或痕量组分等。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对定量化学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谈谈在定量分析工作中如何选择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选择的原则

1.根据测定的目的及要求选择

由于分析工作涉及面很广, 分析的对象种类繁多, 首先应明确测定的目的及要求, 主要包括需要测定的组分、准确度及完成测定的时间等。通常来讲, 对标准物和成品分析的准确度要求较高;微量成分分析对灵敏度要求较高;而中间控制项目分析则要求快速简便等。例如工业化生产中测定工业无水硫酸钠产品的主含量时, 一般采用差减法, 速度快, 仲裁时则采用准确度较高的重量法。

2.根据待测组分的含量范围选择

适用于测定常量组分的方法不适用于测定微量组分或低浓度物质;反之, 测定微量组分的方法也不适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所以在选择分析方法时应考虑欲测组分的含量范围。常量组分多采用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 它们的相对误差为千分之几。滴定分析法操作简便、快速, 重量分析法虽很准确, 但操作费时, 当两者均可选用时, 一般采用滴定分析法, 然而滴定分析法的灵敏度不高, 对低含量 (小于1%) 组分的测定误差较大, 有时甚至测不出来。因此, 对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应选用灵敏度较高的仪器分析, 如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色谱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的相对误差一般是百分之几。但用这些方法测定常量组分时, 其准确度就达不到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那样高。例如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业无水硫酸钠中的铅含量时, 其结果为2×10-8, 若此法的相对误差为10%, 则其真实含量为1.8×10-8~2.2×10-8, 虽然该法的准确度较差, 但对微量的铅, 只要能确定其含量的数量级 (10-8) 就能满足要求了。因此,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3.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选择

一般来说, 分析方法的选择都是基于被测组分的性质, 了解被测组分的性质, 可帮助我们去选择测定方法。例如试样具有酸碱性时, 可以首先考虑中和法;试样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时, 可以首先考虑氧化还原法;大部分金属离子可与EDTA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因此常用配位滴定法测定金属离子。对于碱金属, 特别是钠离子等, 由于它们的配合物一般都很不稳定, 其大部分盐类的溶解度又较大, 而且不具有氧化还原性质, 但能发射或吸收一定波长的特征谱线, 因此火焰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是较好的测定方法。

4.根据共存组分的影响选择

选择分析方法时, 必须考虑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影响。例如测定工业无水硫酸钠产品中的钙镁时, 若选用配位滴定法, 由于Fe3+、Al3+、Zn2+、Pb2+等都能与EDTA配合, 也会干扰测定;若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则一般元素如Fe、Zn、Pb、Al、Co、Ni、Ca、Mg等均不干扰。

5.根据实验室条件选择

选择测定方法时, 还要考虑实验室是否具备所需条件。例如现有仪器的精密度和灵敏度, 所需试剂和水的纯度以及实验室的温度、湿度和防尘等实际情况。有些方法虽能在短时间内分析成批试样, 很适合于例行分析, 但所需要的仪器一般实验室不一定具备, 也只能选用其他方法。

总之, 一个理想的分析方法应该是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 一个测定方法很难同时满足这些条件, 即不存, 在适用于任何试样、任何组分的测定方法, 因此, 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方法, 就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因素。

测定方法确定的原则

1.准确度高

测定常量组分时, 要求测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可使用称量分析法或滴定分析法,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在大多数场合下滴定分析法优于称量分析法。

2.灵敏度高

测定微量组分时, 要求选择灵敏度高一些的方法, 如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都具有灵敏度高的特性, 其准确度虽不如滴定分析法, 但能满足微量组分分析的要求。

3.选择性好

分析物料中被测物以外的其他成分最好对测定没有干扰, 即使有干扰也必须易于分离或掩蔽去除。

4.要适应于分析的具体要求

分析物料种类繁多, 分析要求各不相同, 如分析高纯物质中的杂质, 方法的灵敏度至关重要;而仲裁分析、成品分析等, 测定准确度是首要问题;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控制分析要求方法简便、快速。

5.与现有实验设备和技术条件相适应

在选择准确度和灵敏度都很高、选择性也好的方法时, 必须考虑现有仪器设备和试剂纯度等是否能与之适应, 如果实验室不具备这些条件和技术水平, 方法再好也是无用的。

测定方法的确定步骤

1.查阅文献

查阅文献是最普遍、最经济的手段。分析化学文献数量庞大, 其中最实用的文献是“标准分析方法”。因为“标准分析方法”对精密度、准确度及干扰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说明, 是常规实验室易于实施的方法。在一般文献中选择分析方法时, 则要依据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来确定。摘录一种分析方法就应用, 往往是不可取的。此时, 还要注意具体情况, 如试样组分、待分析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状态、使用的仪器性能等与文献报道是否一致。当方法较为适宜被分析物质时, 才能选定。

2.进行验证性试验

初步确定了分析方法后, 应将其详尽描述记录下来, 以便进行验证性试验。验证试验的目的是证实该方法是否适用于欲测物质的定量分析, 并通过实际试验获得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在验证试验中, 重复测定是必要的, 因为个别特定条件的试验结果不能代表一般, 必须重复测定才能估量试验误差, 才能对测定数据作统一的判断, 但重复测定的次数应在满足试验目的前提下尽量少。例如要分析煤中某成分含量时, 一种方法是取样点比较少, 但每个点取的试样都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另一种方法是取样点尽可能多一些, 但每个点取的试样只进行较少次数的重复测定。当总的测定次数相同时, 后一种试验的方式比前一种更为合理。这是因为对于煤来说, 取样的代表性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增加重复测定次数, 虽然提高了测定的精密度, 但对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减少试样不均匀性引起的误差是无效的。同时还应注意, 重复测定不能发现测定方法的系统误差, 只有改变试验条件, 才能发现系统误差。

3.优化实验条件, 完善测定方法

实验条件一般包括浓度、酸度、温度等, 通过条件试验, 选定最佳的实验条件, 这是提高分析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的重要手段, 也是完善实验方法的重要环节。要客观地评价一个分析方法的优劣, 通常有3项指标, 即检出限、精密度与准确度。评价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又可采用3种方法, 一是采用已知的标准样品来检查分析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二是用已知的标准测定方法的测定结果来对照检查所拟定分析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三是采用测定回收率的方法检查系统误差。若用上述方法检查出拟定分析方法存在系统误差, 说明采用该方法测定不准确。系统误差值越大, 方法的准确度越低。若通过上述方法检查对照没有发现拟定方法存在系统误差, 则说明该方法准确, 拟定方法的测定结果与标准结果越接近, 方法的准确度越高。除此之外, 还要考虑到测定方法的分析速度、应用范围、复杂程度、成本、操作安全及创新性与污染等因素, 这样才能对测定方法作出比较全面的综合评价, 从而完善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 篇2

注重结论,轻视过程:数学命题的特点是条件和结论之间紧密相联的因果关系,不注意条件的掌握,常会导致错误的结果,甚至是正确的结果、错误的过程。如学习中看不出何时需讨论、如何讨论。原因之一在于数学知识的前提条件模糊(如指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不等式的性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最值定理等知识)

忽略及时复习和强化理解:“温故而知新”这一浅显的道理谁都懂,但在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地应用者不多。由于在老师的精心诱导教诲下,每节课的内容好像都“懂”,因此也就舍不得花八至十分钟的“宝贵”时间回顾当天的旧知。殊不知课上的“懂”是师生共同参与努力的结果,要想自己“会”,必须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切记从“懂”到“会”必须有一个自身“领悟”的过程,这是谁也无法取缔的过程。

忽视解题过程的规范化,只追求答案:数学解题的过程是一个化归与转化的过程,当然离不开规范严谨的推理与判断。解题中跳跃太大、乱写字母、徒手作图,如此态度对待稍难的问题,是难以产生正确答案的。我们说解题过程的规范不只是规范书写,更主要是规范“思考方法”,同学们应该学会不断调控自己的思维过程,力争使解题尽善尽美。

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四种不良心态

民法案例分析基本方法分析 篇3

关键词:民法;案例分析;特点;基本方法

一、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

在法學方法论中,案例分析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是指采用科学的方式,以及相关的规范化的法律案件。目前美国、英国等相对比较注重在民法案例分析中运用逻辑性、整体性较强的分析思维,且有相当多的国家采用Case by case 的策略来进行民法案例分析,而在一些大陆系的国家当中,例如德国,它所使用的是思维体系化方法来进行民法案例分析。从各个国家的不同民法案例分析的具体情况来看,目前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民法案例分析,因此对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加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民法案例分析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规范性

实际上,民法案例分析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因而在各种民事案例中均能适用,且民事案例分析还具有自我设计以及自我构思两个特点。在对民事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融入的思维方式也必须有所不同,并且要通过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分析理念的全面化来对民事案例分析的方法和策略加以完善,这样才能对其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和问题进行细致的探究。目前我国在进行民事案例分析时,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规范化、完善性的分析方法,因而导致了国内民事案例分析始终不能获得较高的质量。

2.解释性

民事案例分析法不单单指一种分析事实案例的策略,同时它也是解释法律的重要方式。民事案例分析能够通过分析各种数据与事实,对事实整体真相进行明确,并将法律事实进行陈述,这样就能建立起符合构成法律要素的重要事实,从而使得法律能够发挥出真正意义上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对民事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法律适用的特性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法律的基础上对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客观的解释和分析。

3.逻辑性

在对民事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思维逻辑性特点,例如在进行请求分析时,其所使用的思维程序以及思维方式都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必须按照固定的程序虽民事案例展开分析活动,这样才能依靠法律对个人的合法权利实行强有力的捍卫。

二、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

在分析民事案例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采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法律关系基本分析法,二是请求权基本分析法,进而对民事案例分析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法律关系基本分析法

法律关系基本分析方法一般是针对法律关系清晰程度的不同,对各个法律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这样就能对当事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相关民事案件的性质进行综合性的把握。换言之,法律关系也指的是利用法律对生活联系进行规定,并依靠法律对当事人所拥有的合法权益加以有效的保障。

随着社会关系的交错复杂,在法律管理的科学模式下,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也能逐渐变得规范化,且法律干预所具备的价值也能得到充分的彰显,从而使得法律关系也能发展得更好。在民事案例分析的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法,不仅能够有效的将权力与义务两者之间的关系理清,并且还能对每个当事人的责任与义务借助法律条例来进行明确。民事案例分析基本方法能够将非法律关系以及不相关的元素加以排除,并在法律范围内明确所聚焦的对象。

在民事案例分析法实践的过程中,应用法律关系基本分析方法,对案件事实进行具体分析时,就需要其所涉及到的具体法律关系,并且要对具体的争议点内容以及争议过程中的核心关系进行明确,这样才能按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同时在对民事案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分析的重要组成元素就是法律关系是否产生,然后就需要对法律关系所具备的性质进行分析,并将法律关系中的具体内容、相关主体以及相关客体等进行明确,对民法案例分析中所对应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明确,这样才能有效的确保民法案例分析能够获得较高的质量。

2.请求权基本分析法

请求权基本分析法又称之为韩摄法、归入法,它主要是指通过请求权基础寻求,将小基础纳入到大基础中,从而对确定是否能对请求权进行支持的一种民事案例分析基本方法。这种基本方法的分析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当事人的具体请求进行研究,并在全方位调查与分析的前提条件下,对法律是否给予支持进行明确。

在对民事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用请求权基本分析方法,必须对民事案件的分析情况以及具体的内容进行明确,如果当事人的请求不是给付的请求之诉,那么这种分析法以及分析的过程中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必须需要应用法律关系基本分析方法来对民事案件进行分析。在当事人相应的请求提出之后,就需要检索原告当事人所供述的具体内容,并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且第一思考的次序必须是合同中所出现的请求权,并在具体的合同内容的基础上来加以细致的分析,从而对请求权的各项种类进行明确。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民法案例分析基本方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案例分析法的合理实施,有利于有效保障司法制度的公正性。且在民法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应用案例分析法,必须对案件分析的内容以及情况进行明确,并采用法律关系分析基本方法以及请求权基本分析法等,就能有效对具体的民法案例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纪晶.民法案例分析基本方法及应用[J].法制博览,2016,21:326.

[2]卢志刚.广义民法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3]田士永.民法学案例研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1,03:79-102+196.

[4]李英环.民法案例中请求权基础分析法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7:96-97.

网游感知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篇4

关键词:网游,满意度,评价模型

1 引言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络游戏排名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等之后成为第七大类应用, 截至2014年6月, 我国网民网络游戏使用率为58.2%, 用户规模达到3.68亿人。伴随中国移动全业务的大力发展, 中国移动的网内IDC资源相对匮乏、用户数据业务感知差等问题日益凸显,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互联网游戏等实时交互类业务存在卡、掉线等问题, 导致用户感知较差。因此, 当务之急是如何有效评测游戏业务质量, 即采用自动化拨测、分析工具实时监测和呈现, 提前发现游戏感知差的游戏, 并采取相应提升措施。部分热点游戏业务测试结果见表1。

2 问题分析及梳理

(1) 现有网游感知评价手段缺少定量、有效的评价方法

目前用户网游体验满意度评价模型一般分为五个级度: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很满意;定量分析方程一般采用线性百分制来评价用户网游体验满意度, 与用户实际使用感知偏差较大。

(2) 缺少对网游感知进行实时检测、评价的系统

在现有批量tcping程序的基础上, 拟开发一款简单易用的游戏业务质量检测软件, 可以定量、实时评价常用各款网游各市用户的体验满意度; 针对集团TOP游戏和需重点关注的游戏进行实时检测, 节省人工拨测的繁重工作量。

(3) 缺少对网游业务合理、及时的流量疏导

用户调查问卷显示, 移动宽带用户观看视频、浏览网页整体感知良好, 而使用移动宽带玩网络游戏的用户体验、效果相比其他运营商则较差。对30多款热门互联网网络游戏的现场测试发现, 游戏服务器绝大多数分布在电信和联通网内, 移动用户必须跨网访问, 在集团出口、第三方网络拥塞或不稳定的情况下服务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大量用户反映玩网络游戏时延长、游戏卡或掉线现象非常严重, 导致部分游戏玩家选择了其他运营商的宽带。

本文提出利用开发的网游感知评测软件, 从互联网业务感知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网络游戏业务的应用特征, 研究不同保障方式在提升该类业务应用感知方面的最优应用策略, 建立对游戏业务的流量疏导策略, 消除中国移动宽带网络到其他运营商的访问瓶颈, 解决游戏类用户投诉率高的问题。

3 实现方案

3.1 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又称“在线游戏”, 是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 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 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 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目前客户端网络游戏的体系结构主要有C/S和P2P两种。

网游交互的一般过程是启动后先使用http协议显示官网上公布的信息, 用户选择分区后输入帐号和密码登录服务器, 这时的数据是需要加密的, 一般使用https协议或者自定义加密协议, 登录完成后用户创建角色、玩游戏。

3.2 网游体验满意度定量分析

回归分析 (Regression Analysis) 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应用十分广泛。在对影响网络游戏用户满意度的各项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后,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出网络游戏用户满意度模型, 得到衡量用户满意度的回归方程, 并根据实测数据来求解回归方程中的各个参数, 然后评价回归模型是否能够很好地拟合实测数据。如果能够很好拟合, 则可以根据自变量作进一步预测。

网络游戏主要包括3类:大型网络游戏、对战平台类和游戏大厅类。各个网络游戏的时延指标不尽相同, 因此不针对单款游戏制定指标, 只针对大类游戏制定指标。

游戏业务测试指标为tcping时延, 即测试终端发起到游戏服务器响应的网络时延。tcping主要针对禁用icmp ping的地址。

大型网络游戏、对战平台类游戏根据时延、丢包及游戏体验判断游戏加速效果, 常用网游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见表2。

(1) 用户满意度得分与时延的关系见公式 (1)

式中, Y为用户时延满意度得分, e为指数函数, a、b、ξ为系数 , t为时延 , 根据实际测试结果 (图1) , 当t>150ms时, 用户游戏业务体验满意度较差。

由图1所示拟合 曲线得到 系数a=100, b=0, ξ=-0.005, 带入公式 (1) , 得到公式 (2) 。

(2) 用户满意度得分与用户丢包率的关系见公式 (3)

式中, M为用户丢包率满意度得分, e为指数函数, a、b、ξ为系数, n是丢包率, 根据实际测试结果 (图2) , 当n>5%时, 用户游戏业务体验满意度较差。

由图2所示拟合 曲线得到 系数a=100, b=0, ξ=-15, 带入公式 (3) , 得到公式 (4) 。

(3) 用户满意度评价公式

按照业务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评分为: 时延分值*80%+ 丢包率分值 *20%, 即Y*80%+M*20%。

在测试得到时延和丢包率之后, 就可以使用上式定量分析用户网游满意度了。

3.3 网游感知实时检测评价软件

根据上述需求和定量分析公式, 拟开发对游戏业务质量进行实时检测的软件:实现对常用游戏各市指标情况、使用质量情况的自动拨测, 指标为tcping时延、丢包、游戏总体评价分值。提供各指标的参考值, 对于部分裂化指标进行预警, 提供趋势图。

3.4 游戏质量提升解决思路

长远:加强谈判, 将小流量、访问量大、实时性高的业务尽快引入网内或实现直连, 将资源和网络掌握在自己手中。

短期:通过三方疏通, 对访问质量差的热点游戏业务的流量进行保障疏通, 最大限度地改善用户业务感知。

如图3所示, 通过三方疏通方案, 依据最佳路径优选算法, 选择并建立一条从客户端到网络游戏服务端的最佳路径, 即延时最小、丢包率最低的路径。

通常情况下, 最佳路径是加速网络中由加速节点之间构成的最佳路径。为进一步减少延时, 在加速网关之间使用了内部私有协议以提升数据包的转发传输速度。

4 实施效果

通过分析游戏业务的应用特征, 研究不同保障方式在提升该类业务应用感知方面的最优应用策略, 建立对该类实时交互类业务的流量疏导策略, 以解决移动宽带网络到其他运营商实时交互类业务的访问瓶颈, 解决游戏类用户投诉率高的问题。针对现有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 通过灵活的调度策略对高价值游戏业务进行保障疏导, 以提升用户感知;通过部署检测软件, 实现对游戏业务质量的较好控制和分析, 为后期业务资源的引入、沟通创造条件。

游戏业务感知定量评测方法可以精确、定量评价游戏使用感知情况, 便于分析处理。同时, 通过自动批处理软件节省了原有人工测试的重复繁琐工作量, 测试一款游戏由原来的约1个小时缩短为10分钟。利用本方法共评价检测并加速35款游戏, 发现问题200余处。部分游戏提升效果见表3。

5 结束语

游戏业务感知定量评测方法算法简单, 检测软件和质量提升方法部署快捷, 涉及硬件投资较少。通过在现网路由设备上制定灵活的调度策略以实现对业务的保障疏导, 即可客观、有效地进行定性分析, 并针对性提升游戏业务感知, 从而达到改善用户感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宋琪张从武丁周.面向用户感知的测试分析和优化方法探讨.电信网技术, 2011 (8)

[2] 张永忠赵银亮.量化评估用户感知的可用性.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6 (12)

[3] (美) 特里斯等著, 周荣刚等译.用户体验度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4] 肖云陈森.移动通信业务预测方法研究.邮电设计技术, 2011 (2)

安全评价方法:确定论分析方法 篇5

(1)确定一组设计基准事故;

(2)选择特定事故下的单一故障;

(3)确认分析所用的模型和核电厂参量都是保守的:

(4)将最终结果与法定验收准则相对照,确认安全系统的设计是充分的,

备考资料

由于设计基准事故的选择以及分析模型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包络性,法规要求采用保守假定。因此在确定论事故分析中采用两条基本假设:即单一故障假设和操纵员在事故后短期内不作任何干预,并采用了一套定量的验收准则来判定确定论事故分析结果是否符合安全法规的要求。

会计记账方法分析 篇6

关键词:复式记账方法目标

1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用来指引整个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这样看来,在道理上应该先有会计目标,之后才在其基础上建立起会计准则体系。而现实当中,人们先制订了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这些准则有相互不协调的地方,再反过来建立一套理论,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以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试图“修补”这些具体会计准则。这样一来,会计目标是原本会计应该达到的(即内生的),还是之后为了需要而“外生”的,就有些模糊了。本文从复式记账这一会计本身特点出发,演绎的“推导”出现代会计目标,即“会计是什么样?它能达到什么目标?”,并和现代会计目标的两种典型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实现契合,之后对这两种会计目标的观点做进一步的分析。

2现代复式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是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它是指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记录时,同时在相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以相等的金额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卢卡·巴其阿勒在其所著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当时流行的复式簿记的原理和运用方法,之后复式记账法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通用的会计记账方法。

与单式记账不同,复式记账要求一笔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必须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比如巴其阿勒在其著作中提出,商人开始经营时需要做的第一个“会计分录”是:将他所拥有的现金金额同时记入“现金”和“资本”两个账户。之后在商人的经营活动中,每一笔业务也都需要同时反映在两个账户之中。这样记账,使经济业务在不同的账户里相互对应相互平衡,从而可以及时反映会计记录的错漏,给商人们带来好处。

复式记账经历了五百年的发展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账户体系和记账程序,成为世界通用的会计记账方法。下面仅就现代复式记账的最终结果——会计报表展开分析。

现代复式记账经过日常处理主要产生两张重要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主要依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左侧列示主体的资产,右侧上方列示主体的负债下方列示其所有者权益。这种结构形式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把资产理解为主体现存的那些资源和实物,这些东西来源于负债(所有权归别人)和所有者权益(所有权归自己)。这种理解也就是“资产占用=资产来源”观点。不过,站在主体的角度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主体到底自己“拥有”多少财产7负债是它要还给别人的,应该从财产中扣除,主体真正拥有的财产是“资产一负债”,这些财产是主体的所有者拥有的财富。在复式记账方法下,这些财产被同时记录到报表的两方,即主体的财产(资产一负债)方和所有者权益方。这样,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就变成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者说“主体拥有的财产=所有者权益”。

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上述“主体拥有的财产=所有者权益”右侧的“所有者权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体成立时的投入和主体存续期间所产生的经营成果。对于主体成立的投入,由于投入的时间跨度相对较短投入方式也较简单,较容易知道其投入数额。而对于主体存续期间的经营成果,由于时间跨度较大经济业务比较繁多和复杂,其数额就相对较难确定了。利润表的作用就是计算主体在一定期间了经营的成果。利润表的大体结构就是一定期间的“收入”,扣除这个期间的“费用”,剩下的是主体经过这段期间的经营实际获得(增加)的财产。(当然,现代企业利润表的结构更加复杂,但究其初始状态,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推测和简化。)

上述形式的两张报表有什么意义呢?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认为人是“理性经济人”,人们追求效用(utilitv)最大化,而效用最大化往往体现为财产的增加。人们希望自己的财产增加而不是减少,并且关注自己财产的变化。如何知道自己的财产变化情况?会计记账是一个基本的方法。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到单式记账再到复式记账,会计记账都在反映人们“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变化”。所以可以说,会计记账的一个动因就是人们希望知道自己财产的变化情况。

对照上述复式记账的两张报表,我们可以知道复式记账是如何通过报表反映财产变化的。主体的拥有的财产就是“资产-负债”。在复式记账下,这些财产必须严格的通过平衡关系来明确其产生及变化原因。财产的变化是由过去的经营造成的,经营成果先在利润表中计算,再过入资产负债表表达。可以说,复式记账报表的这种结构,就是要通过日常的详细记录把财产的现状和变化情况“硬算出来”。正如美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所说,“复式簿记迫使人们以一套适当的账户,来‘算的’现状,……从过去算得现在的会计,不是碰巧的、随意的完成的,而是完全的、有系统的完成的,因为不然的话,两方就失去平衡了”。

复式记账是至今为止最完善的记账方法,相对之前的记账方法而言,复式记账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反映财产变化的记账方法。如果使用了复式记账,就可以按照它的规则自然而然的得出财产变化的情况。也就是说,反映财产的变化,已经不仅仅是个人主观的愿望,而是已经由复式记账确定为一种必须执行的“制度”。

3复式记账的会计目标

人们关心自己财产的变化情况,复式记账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反映财产变化的记账方法。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个人财产经营的一些情况。

个人财产按其经营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个人财产由自己经营和个人财产由他人经营。如果个人财产由个人自己经营。他必定会十分关心自己的财产增值情况而在经营过程中精打细算处处小心。此时复式记账的这种“强制反映”似乎还不是必须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先进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和其他记账方法(如单式记账),只是在反映的精确度上有差别,不存在“故意造假”的可能。但是如果个人财产不由自己而由他人经营,此时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方将自己的财产委托给作为经营者的受托方时,相应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就产生了。此时复式记账的“强制反映”制度就非常必要。经营者必须要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全面反映财产和财产的变化,这就提高了经营者造假的难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代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客观上降低了所有者损失的风险。这样,复式记账实际上充当了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手段,因此可以说反映受托责任是复式记账本身演绎出来的财务会计目标,它与受托责任观是一致的,也正如美国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所说,“经管责任是复式簿记制的核心”。

4小结

金融心理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篇7

一、金融心理学的内涵界定

金融学的首要前提在于人的行为是理想化的。有学者曾指出:相比较于具备经济学知识来说,具备大众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的领悟金融市场的内容。由金融市场的关键要素可知,金融市场属于集体化行为。因此,探索此集体化行为的科学被命名为“社会心理学”。具体的理解如下:社会是一个大容纳场所,人类是其中的居住群体,此群体在场所内一同生活、一同探讨同一个经济话题。

金融心理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探索市场经济过程中必经的环节。实际上,社会心理学隶属于心理学。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又细化为四大分支,所有分支均有具体的心理学分支与之相匹配,例如运动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以及政治心理学等。四大分支当中包含经济心理学内容,经济心理学又细化为货币心理学、股票市场心理学以及储蓄、投资和赌博心理学。所有分支均可具体阐释金融市场经济当中的个人行为。同时,还能够将金融市场的固有作用做出清晰地阐述。社会当中的个体构成了若干群体,群体之间的彼此作用形成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力。此金融现象又被定义为 “群众心理”和“大众心理”。“群众心理”同“个体心理*群众数量”并非完全等同,然而,二者之间由呈现出彼此关联、彼此作用的关系。所以,在深入剖析金融市场的群众心理,剖析市场同群体的彼此影响关系时,应该有科学的理论去解释成交量、 价格以及舆论媒体之间的反馈环以及拼接的过程。其中,能够理解做出最终决策的市场参与者则更加重要。研究经济行为的金融心理学便诞生了。

二、金融心理学的定量分析方法

金融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其中,定性分析法可以理解为质分析,而定量分析法可以理解为量分析或者量化分析。本文主要探讨定量分析法, 现阶段,金融心理学的定量分析法可以分为三大类。

1.生态化分析法

随着科学技术逐步深化,数据分析技术和实验设计技术逐步更新完善,达到了进一步控制误差的良好效果。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定量分析法要依赖于实际生活。所以,现实生活构成了金融市场实验设计的环境要素。人的心理会因所处环境的要素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个体、群体、外界环境以及综合要素等。所以,金融心理学的探讨要依赖于这些要素。此类多因素的综合性分析是金融心理学探讨的关键所在,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金融心理学的生态化研究能够使实验设计更加符合现实状态,从而实验结果能够更为符合金融市场的现实状况。

2.精确化的数据处理分析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计算机的计算功能愈发强大, 为大量的多元素的数据统计分析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出于处理繁琐的、大型的数据的考量,诸多软件先后问世,例如SPSS、 LISREL、HLM等,与此同时,某些较为高新的软件逐渐在金融心理学当中得以实践。如此,能够走出技术约束,实现数据处理的高效化、便捷化发展。因此,在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数据分析中,能够单独剖析某一因素或者某些因素的彼此影响,继而提升数据分析的准确程度,使分析结果更加符合现实生活。

3.重预测性分析法

金融市场的分析结论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日后金融市场的走势,此为重预测性分析法的研究内容。金融心理学的分析可以划分为三大标准:(1)描述标准,此为最基本标准。此标准只适用于测定或者评价现阶段的心理行为状态和特征; (2)解释标准,此为中等标准。此标准下探讨的关键内容在于对人心理形成作用的因素和活动特征的探索;(3)重预测性标准,此为最高标准。此标准重视借助准确的金融市场要素彼此影响关系的剖析,探索出具体的行为规律,借助发现的规律判断金融市场的日后走势。

总结

金融心理学的目的在于解释、判断以及调控金融市场当中个人的心理活动。金融心理学的定量分析法可以科学的分析金融市场当中资本和资产的具体配置关系,可以通过分析达到配置的最优化效果。唯有具有判断功能的心理学分析方法才具有切实的实践意义,金融心理学定量分析法探讨的关键内容在于建立匹配的因果管理数据模型,同时开展实时的数据动态变化追踪。随着计算机技术逐步深化,多元回归分析、因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技术、多层分析等高级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实践,能够为金融心理学的分析给予必要的支撑。

摘要:金融心理学的目的在于解释、判断以及调控金融市场当中个人的心理活动。金融心理学的定量分析法可以科学地分析金融市场当中资本和资产的具体配置关系,可以通过分析达到配置的最优化效果。文章首先对金融心理学的形成和内涵界定做了阐述,继而对金融心理学具体的定量分析方法——生态化分析法、精确化的数据处理分析法以及重预测性分析法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期望通过文章论述为金融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金融心理学,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周爱保,张泽良.行为金融学:心理学与金融学协同发展的平台.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2]崔岩.统计分析中的定量与定性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定量分析方法 篇8

Mc Kay and Lawson对慢性贫困的实证计量方法进行了回顾。Yaqub区别了基于面板数据的慢性贫困测度两类方法———“spells列表法”和“Components组分法”。Mc Culloch and Calandrino给出了关于慢性贫困的三类定义:考察时间段内平均消费低于贫困线;在一段时间内处于贫困的概率很高;过去贫困的人有很高的概率持续贫困。Barrientos et al.把对慢性贫困的定义分为“Duration approach贫困持久性法”、“Shortfall approach不足法”和“Predicted consumption approach预期法”三类方法。

1 列表法

Bane and Ellwood最早提出了用贫困持续的时间“Spells”来定义贫困, 根据收入低于贫困线所持续的时间来区别慢性贫困和暂时贫困。此方法一个隐含的假设就是收入在一年内是可以完全转移的, 但是在不同年度是不可转移的。Bane and Ellwood研究了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者收入变化对陷入和摆脱贫困的影响, 发现在上一年度的贫困人口中有45%的人在下一年度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同时, 伴随观察时段的延伸, 这一比例会大幅度降低, 仅仅有12%的人口在10年内一直处于贫困状态。“持续法”把慢性贫困定义为持续贫困的时期数量或长度, 根据贫困时期数把贫困分为慢性贫困和暂时贫困。Barrientos et al.表示为:max (yit, yit+1, ……yi T) ≤Z

(y是收入或消费, i代表农户, t代表考察期, z是贫困线) “持续法”侧重于贫困持续时间, 收入或消费在所有或者几乎所有观察期内都低于贫困线的被认为是慢性贫困 (Baulch and Hoddinott 2000;Baulch and Masset 2003) 。Hulme and Shepherd认为慢性贫困的主要特征是贫困持续性, 并且把5年持续贫困作为衡量标准。根据贫困进入和退出的频率以及处于贫困状态的时间长短把贫困进一步分解为五个类别。永久性贫困 (Always poor) 、经常性贫困 (Usually poor) 、波动性贫困 (Churning poor) 、偶然性贫困 (Occasionally poor) 和从不贫困。永久性贫困和经常性贫困属于慢性贫困, 波动性贫困和偶然性贫困属于暂时贫困。Hulme and Shepherd基于贫困持续的时间作为定义慢性贫困的特征, 相对于暂时贫困在一段时间内频繁进入和退出贫困不同的是, 慢性贫困是持续的贫困剥夺, 一个个体经历了5年或5年以上的确切的能力剥夺, 可以被认为是慢性贫困。Duncan, Coe, and Hill认为在10年中有8年或更长时间收入低于贫困线可以称之为慢性贫困。

2 组分法

2.1 Rodgers and Rodgers的方法

Rodgers and Rodgers研究美国的贫困问题时, 最早提出基于收入平滑和永久性收入衡量慢性贫困。总贫困为:

其中, Σt=1, T, Wt=1如果每年人数是相同的, 则Wt=1/T (t=1, 2…T) 。P是可分解加总的贫困指数 (additively-decomposable poverty index) , AP (T) 也被称为平均贫困指数 (average-annual-poverty index) 。

慢性贫困为:CP (T) =P (Y*T1, Y*T2, …Y*Tn) (2)

n是人口数量, Y*永久性收入, 假设储蓄利率和贷款利率相同, 且每年都一样, Y*Ti为个体i在T时间内的永久性收入。

CP (T) 与AP (T) 不同的是, CP (T) 假设为了收入消费比率平衡可以让收入在各年之间转移, 即收入是平滑的。

暂时贫困为:TP (T) =AP (T) -CP (T) (3)

n是总人数, m是贫困人口 (低于贫困线) , yi是个体i的实际收入。

更复杂一些的情况:

L是人口分类的组数, νj是第j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

举例来说:假设贫困线是100, 调查2年的数据, 有3个农户A、B和C。每年的收入如下表:

可以看出, A是在两年中都处于贫困, B和C各有一年处于贫困。第一年的FGT指数FGT1= (1/3) (2) (1-1/5) 2=32/75, 第二年的FGT指数FGT2= (1/3) (1-1/5) 2=16/75, 于是AFGT (2) =24/75, 假设每年利息率是10%, A, B和C的永久性收入就是20, 105.714, 200。可以计算出CFGT (2) = (1/3) (1-1/5) 2=16/75, 根据公式, TFGT (2) =8/75。

如果收入如下表:

可以看出, A、B和C三人都有一年处于贫困, 计算出:FGT1=32/75, FGT2=16/75, 则AFGT (2) =24/75。假设每年利息率是10%, A, B和C的永久性收入就是105.714, 105.714, 114.286。则CFGT (2) =0, 于是TFGT (2) =24/75。

在上述两个例子中, 表1和表2反映出来的总贫困是一样的, 但反映出来的慢性贫困则不同, 表1反映出来的3人既有慢性贫困也有暂时贫困, 表2则反映出3人慢性贫困为0, 都是暂时贫困。这也说明了静态的截面数据的分析不能完全反映贫困的实质。

2.2 Jalan和Ravallion的方法

在Rodgers and Rodgers的研究基础上, Jalan和Ravallion基于永久性收入假设前提下, 认为收入和消费分为固定的和变动的组分, 通过实证方法可以计量。如果收入或消费的固定 (永久) 组分低于贫困线则被认为是慢性贫困 (Ravallion 1988;Jalan and Ravallion 2001) 。

根据Jalan and Ravallion的贫困分解方法, 总贫困是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的总和。那么, 暂时贫困 (Ti) 为:

其中, yi D是家庭i在D时期的收入或者消费, P (yi1, yi2, …, yi D) 是家庭i在观测期内的总贫困;Eyi是家庭i在观测期内的收入或消费的期望。慢性贫困为:Ci=P (Eyi, Eyi, …Eyi) 。

Barrientos et al. (2005) 把这种方法称之T为“Shortfall approach不足法”,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是T时期收入平均数或者永久性收入。

“组分法”把农户的收入或消费分为永久性组分 (或持续性组分) 和暂时性组分。计算永久性组分通常用到的方法是“平均法”, 就是用跨期平均来计算永久性组分。如果平均消费低于贫困线则被认为是慢性贫困, 平均消费高于贫困线但是至少有一个时期低于贫困线则被认为是暂时贫困。另一个方法就是“回归法”, 用统计回归模型来计算持续性组分, 这类模型目的是消除暂时冲击的影响。

3 脆弱性法

Barrientos et al.称之为“Predicted consumption approach预期法”, 用公式表示为: (yit, Ety│it+1│νit>n│) ≤z, 其中νit表示未来陷入贫困的脆弱性概率, 即农户i在t+1时的消费水平yi, t+1在贫困线下的概率, n是临界值。应用得到的收入或消费变量估算未来收入或消费低于贫困线的概率 (Pritchett, Suryahadi et al.2000;Chaudhuri and Datt 2001;Chaudhuri, Jalan et al.2001;Chaudhuri2002) 。当前消费处于贫困线下的农户在未来消费仍处于贫困线下概率很高被认为是慢性贫困。

在目前的文献中, “脆弱性”的概念和定义并不是统一的。总体来说, 一共有三种主要观点, 即把脆弱性定义为期望的贫困 (Vulnerability as Expected Poverty, VEP) 、把脆弱性定义为期望的低效用 (Vulnerability as Low Expected Utility, VEU) 以及将脆弱性定义为未被预防的风险暴露 (Vulnerability as Low Uninsured Exposure to Risk, VER) 。在这三种观点中, VEP和VER都是事前的预测指标, 考虑的都是风险可能带来的未来“福利状况下降”, 所不同的是对于“福利状况下降”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理解。认同VEP的学者把“福利状况下降”定义为在未来的状况低于某一项福利指标 (例如, 收入低于贫困线) 的概率;而认同VEU的学者则把“福利状况下降”理解为效用的下降。和VEP、VEU不同, VER是一种事后的指标, 它用来评价冲击带来的实际福利下降的大小。

4 简单的评价

对于以上这三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争论。在“列表法”中, 几年或多长时间的贫困才是慢性贫困?5年或4年?还有, 连续贫困多长时间才是慢性贫困?如果我们把连续3年贫困称为慢性贫困, 也会有一些问题, 如5年中前后2年都是贫困的, 惟独第3年不贫困, 是否可以认为是暂时贫困呢?而且5年数据的前后年份数据也不可知, 这样更加难以判断。在“组分法”中, 基于回归模型预测来区分慢性贫困和暂时贫困从原理上说更易接受, 但是其可靠性依赖于家庭特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释收入或消费的变化。组分法更适合于有高质量面板数据时应用。需要说明的是, 贫困线的设定对慢性贫困和暂时贫困的区分非常敏感。应用“脆弱性”法, 脆弱线的设定对于这两种贫困类型的区分也很敏感。

参考文献

[1]Hulme, D, and Shepherd, A. (2003) ‘Conceptualizing ChronicPoverty’, World Development, 31 (3) , 403-423.

[2]McKay, A.and Lawson, D. (2002) .Chronic Poverty:A Review ofCurrent Quantitative Evidence, School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Nottingham, CPRC Working Paper No 15.

[3]Jalan, J.and M.Ravallion. (1998) .‘Transient Poverty in post-reformRural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26 (2) , 1998.

土壤钾素变化定量测定方法分析 篇9

1 土壤供钾能力的简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当前传统的基本测定钾素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新型的测定方法有效准确的测定出土壤钾素的变化情况。这种新型的测定方法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对土壤含钾量变化情况的测定结果不随土壤中钾的交换、化学反应以及干湿交替等情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或是受这几个因素的影响非常小, 可以忽略不计, 最好检测的结果中没有土壤原生矿物的钾, 这个检测结果只有在土壤中增加钾含量或是减少钾含量时, 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并且可以精确表示出土壤中钾素的实际变化情况。这种钾又叫可变钾, 因为它包含了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土壤中所有钾的含量。只有正确了解土壤的供钾能力, 才能在土壤钾含量不足的时候及时给其补充钾, 确保土壤的钾含量保持在一个有效的范围内, 实现土壤钾平衡的有效管理。在对土壤供钾能力进行判定的时候, 如果仅仅将土壤看做是一个有限的含钾基质来看, 也就非常简单, 只要找出土壤有效钾的总含量、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钾含量以及土壤供给作物钾促使其生长时需要维持土壤生长所需要的最低含钾量, 就可以很快判定出土壤的供钾能力了。然而针对我国现有的土壤, 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很难得出土壤的实际供钾能力, 也就无法测定出土壤钾素的变化情况了, 因此需要运用一种新型的测定方法正确判定土壤钾素的变化情况。

2 土壤钾素变化定量测定方法分析

如果仅从定量测定观察土壤的钾素变化情况来看, 当前的多种测定方法中仅有全钾量的变化可以准确反映理论中土壤钾素的变化情况, 然而事实情况却是土壤中的全钾量大大高于土壤中的有效含钾量, 测定中的任何一些小的误差都会掩盖土壤有效含钾量的实际变化情况, 从而给测定带来一定的偏差, 而这样看来, 运用测定全钾量的方法来判定土壤有效含钾量的变化也是存在制约的。本文采用的测定方法是首先选用一种固钾能力很强的土壤, 通过人为的一些改变, 或增加或减少土壤中钾的含量, 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取土壤中的钾, 通过提取出来的钾的变化情况, 确定土壤中钾素的变化情况。提取方法主要有:连续进行提取, 变化提取条件, 以及采用不同的提取试剂进行提取等。首先选用的传统常规的测定方法, 采用连续提取的方法以及改进后的四苯硼钠方法, 试验结果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土壤中提取的钾量会随人为给土壤钾量的改变而改变。但是采用一种新的测定方法, 即四苯硼钠法就可以有效准确的测定出土壤中钾素的实际变化情况, 这种先进的测定方法必须要特别注意提取实试剂的浓度的选取, 确保这些提取试剂都保持最佳的浓度,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主要采用传统常规以及先进的测定方法对土壤的钾素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如果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 即醋酸铵法和沸硝酸法, 也是受到提取量的影响, 测定结果也仅能体现土壤中一少部分的钾素变化情况, 采用高温对其进行消毒煮沸甚至是超声波的先进科技技术下采用多次连续提取的方式也不能精确体现出土壤中实际钾素的变化情况。而用四苯硼钠的测定方法却能很好地体现土壤中钾素的实际变化情况, 在用四苯硼钠的测定方法时, 需要特别注意提取试剂的选取、终止试剂的有效浓度、提取时间以及温度等的有效分析和控制, 确保四苯硼钠测定方法的顺利实施, 从而测定出土壤钾素的实际变化情况。

钾素在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农作物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这就导致土壤中钾含量的大大降低, 因此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准确测定出土壤钾素的实际变化情况, 通过对其变化情况的分析, 正确了解土壤的供钾能力, 从而促使农作物更好地生长, 有效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进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树国.土壤钾素变化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04.

[2]谢佳贵, 侯云鹏, 尹彩侠等.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5) :1110-1118.

多尺度测井分析方法的应用分析 篇10

关键词:多尺度分析,小波基,数据压缩

近些年来, 处理测井资料的方法有许多, 但是不断的得到推广的则是多尺度分析法, 导致关于多尺度分析法和测井信号方面的文章越来越多, 但是关于对选取小波基而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比文章还不是很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也使得钻测井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对实时测量数据的传输需求越来越多, 而数据的压缩技术则为数据的快速传递等数据传输需求提供了可能[2]。本研究主要分析多尺度测井分析方法在测井方法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如下:

1 多尺度测井分析方法

多尺度系统理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 多尺度系统理论是小波分析的一个核心内容。随着多尺度系统理论的不断发展, 多尺度分析方法将此前的正交基构造统一, 使得小波理论的进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并且从中还提出了两种方式, 即多尺度分解和重构算法, 更加确立了小波分析的重要位置。

1.1 分析的概念

多尺度分析是把其中的函数x (t) 看做成函数中的极限, 并且被包含在函数L2 (R) 空间内。在空间内, 每个近似函数都逼近函数x (t) 的平滑, 从而使得近似函数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被越来越细的近似函数所获得, 从而得出多尺度分析法。

1.2 分析时的思想观念

分析时会产生许多的信号, 需要把这些信号进行详细的分解, 信号被分置在粗尺度上时称为平滑信号, 被分置在细尺度上并且粗尺度上的信号已消失, 这时信号称为细节信号。其中, 小波变化是在不同尺度之间作为连接信号之用的桥梁, 这是多尺度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4]。

2 小波基选取问题

小波基的选取问题是多尺度分析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而对小波基的考虑应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小波基的具体应用和小波基的一般原则, 在考虑之前, 我们需要了解小波基的基本性质。

2.1 小波基的基本性质

(1) 紧支性的基本性质, 当支撑时的宽度越窄, 小波局部所展现出来的特性更好, 从而降低小波变换计算时的复杂性, 提高其计算的速度, 达到快速的实现。

(2) 正交性基本的性质, 多尺度分析法在选择小波基的必要条件就是正交性, 而严格规范的正交性可以对小波分解的系数精确重构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3) 正则性的基本性质, 正则性是对小波函数的光滑程度的一种描述方式, 主要表现的是小波基的可微性, 当正则性的阶数越大时, 则说明其正则性越好, 当收集的速度越快时, 则表明领域能量就愈集中。

(4) 对称性的基本性质。对称性是指在对小波函数进行选择的时候, 应当尽量选择对称或反对称的函数, 这可以有效使多尺度的分解以及重构在进行中信号出现失真的情况, 信号不失真能够有效的获取到重构时高质量的信号, 具有重要的作用。

(5) 消失矩特性的基本性质。消失矩特性是指为提高衰减的速度, 而要求基函数必须要有一定的消失矩[5]。

2.2 常见的几种小波

在多尺度分析方法中, Bior2.2、Sym4、Coif4、Db4等几种小波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小波。

其中, Db4小波基在正交性上正交, 有对称性和正则性, 其支撑的宽度为7, 其消失矩的阶数为4;

Bior2.2小波基为双正交, 但是没有对称性, 有正则性, 其支撑的宽度为分解、重构5, 消失矩的阶数为1;

Coif4小波基在正交性上正交, 有对称性和正则性, 其支撑的宽度为23, 其消失矩的阶数为8;

Sym4小波基在正交性上正交, 有对称性和正则性, 其支撑的宽度为7, 其消失矩的阶数为8。

3 多尺度测井分析方法的实例分析

多尺度测井分析方法的测井数据为地层真值经过低通的滤波器进行滤波, 从而得出准确的平滑数据, 由于薄层信息的高频分量被削弱, 至此才使得测井时能够得到平滑的数据曲线。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多尺度测井分析法的基本原则是“分频加权重构”, 它是通过数据曲线的信息来补充能量, 从而进行重构, 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能够恢复被削弱的薄层信息, 进而能够提高测井曲线的真值和纵向分辨率。

(1) 实例分析。为了更好的对多尺度测井分析方法能够提高测井曲线的分辨率的可信度进行验证, 特地选取了某井的GR测井曲线以及MSFL测井曲线进行频谱的研究处理分析。

对比发现, 测井曲线的低频含有成分很相近GR中的高频成分和MSFL对比之后发现, GR中的改频成分幅值更低。如此可以决定出, 分辨率较高的MSFL是标准的频谱, 而GR曲线中的所有高频段都是加权系数。为了能够得出更加可行的加权系数, 需将重构之后的曲线频谱和标准频谱进行相应的对比, 从而得出结论。

(2) 压缩数据。多尺度分析法在地震数据压缩的使用也是很广泛, 但用于测井数据方面的压缩则相对较少。近段时间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发展, 实时测量的数据需要进行传输, 因此, 测井数据的压缩技术为数据的快速传输提供了更多的保证。

4 小结

多尺度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小波基的最优选择都使测井曲线的纵向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同时也提高了纵向分辨率作为精细评价时所提供的依据。多尺度分析法的数据压缩能力, 能够有效的帮助钻测井时进行的实时数据传输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雷芬丽, 许平, 程武伟等.小波分析在测井数据融合处理中的应用[J].上海国土资源, 2013 (04) :87-90.

[2]雷芬丽, 许平, 程武伟等.小波分析在测井数据融合处理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4, 11 (01) :77-80.

[3]刘唐伟.地下渗流模型多尺度有限元及参数估计方法[D].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

[4]肖大志.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小波多尺度分析的裂缝识别方法[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1, 08 (02) :216-221.

财务分析的比率分析方法新探 篇11

关键词:财务分析 比率 新探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52-02

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说,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不是报表中的各项具体数据资料,而是 各项数据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趋势,比率分析法是其中主要的方法。

一、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比率衡量企业承担经常性财务负担的能力,企业若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就 不会造成债务违约,会计流动性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负债是指将于自资产负债 表编制之日起一年内偿还的债务,而用于偿还这些债务的基本来源就是流动资产。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如果企业出现财务上的困难,可能无法按 时支付货款,或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展期,结果造成流动负债比流动资产增加得快,流动比 率下降,因此流动比率下降可能是企业财务困难的第一个信号。企业一方面要计算历年的流 动 比率,以便于发现变化趋势;另一方面还要将本企业的流动比率与从事类似经营活动的其他 企业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水平。

2.速动比率。又称酸性测试比率,速动比率等于扣除了存货之后的流动资产(称速动资 产)除以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是指能够快速变现的流动资产,存货是流动性最差的流动资产 ,考察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即付比率。即付比率=立即可动用资金/流动负债,公式中立即可动用资金包括现金、 银行存款和企业持有的短期有价证券,即付比率是评价企业流动资产中的现款和短期有价证 券用于偿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这项指标也是流动比率的辅助指标。

4.营运资金。是指可供企业经营周转使用的净流动资产,即企业的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 的差额,流动资产是偿还流动负债和进行经营活动的基础,因此流动资产应大于流动负债, 才能保证清偿短期债务和应付日常经营。

5.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资产总额,流动资产是企业营运能力的表现 ,它代表企业短期可运用的资金,比值越大,表示企业可运用的流动资金越多,企业资产的 流动性越好。

6.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负债/负债总额,此比率表示企业在短期内需要偿 还的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其比值越大,说明企业偿债压力越大。

7.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等于利润(息前税前)除以利息,这一比率着重反映企 业所赚取的利润对利息费用的偿付能力。计算该比率时若从利润中减去折旧,在分母中加上 其他财务费用(如本金支付和租赁费支付),计算结果将更具现实意义。

二、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比率用来衡量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是否有效,企业在资产上的投资水平取决于诸 多因素,那么如何衡量企业在资产上的投资水平是否合适呢?

1.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于会计期内的销售收入总额除以平均的资产总额,平 均的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这一比率用来表示企业对总资产的运用 是否有效,若总资产周转率高,说明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说明企业能有效 地运用资产创造收入,资产管理越好。

2.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总额/平均应收账款净额平均的应收账款 净额,平均收账期=会计期的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提供了有 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信息,该比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回收越快,变现能力越强,企 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越强。

3.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在同行业各企业之间,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在不会造 成存货短缺的情 况下,存货周转次数多、周转天数少,说明存货周转越快,占用水平越低,潜亏因素越少, 变现能力越强,偿债能力也越强,实现的利润就增加,反之则相反。

4.净营运资金存货率。净营运资金存货率=存货/净营运资金;净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 动负债。净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以后的金额,这部分资金企业可以长期或较长期 占用,由企业自行支配,而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一部分资产,可见净营运资 金存货率反映了企业存货这部分流动性最差的流动资产与企业可以长期使用的流动资金即净 营运资金之间的关系。

5.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平均流动资产=(期初 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该比率是考核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用于检查资金和利息 节约和浪费的数据,该比率越高,说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越节约流动资金,企业的盈 利能力越强,资产管理越好。

6.所有者权益周转率(次)。所有者权益周转率(次)=销售收入/所有者权益平均总额 ,所有者权益平均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所有者权益)/2,这是衡量企业所有者权益 资本使用效率的指标,其比值越高,说明所有者权益利用程度越好。

三、盈利能力

会计利润反映了成本与收入之差,财务分析人员至多能衡量当前或既往的会计利润。然 而许多商业机会都是以牺牲当前利润为代价来换取未来利润的,如新产品都有很高的初始费 用,因此有较低的初始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利润就不足于反映未来的盈利能力。以会 计为基础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还存在一个问题,即忽视了风险。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只有当 企业的盈利率大于投资者自己能够从资本市场上赚取的盈利率时,才能说企业具有较强的盈 利能力。

1.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于利润除以总销售收入,将利润表示为总销售收入的百分 比的形式,销售利润率中最重要的是销售净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净利润/总销售收入,销 售总利润率=息前税前利润/总销售收入,一般来说,销售利润率反映了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或 较高的价格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能力。

2.资产收益率。衡量企业管理绩效的一个常见指标是利润与平均总资产的比率,包括税 前的和税后的。资产净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资产总收益率=息前税前利润/平均总资 产。非常有意思的是,资产收益率(ROA)可以通过几个财务比率联系在一起来计算, ROA= 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ROA(净)=(净利润/总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 ROA(总)=(息前税前利润/总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企业可以通 过提高销售利润率或资产周转率来增大ROA。

3.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比率(ROE)被定义为净利润(息税后)除以平均的普通股股东 权益, ROE=净利润/平均的普通股股东权益,平均的普通股股东权益。ROA与ROE之间最重要 的区别在于财务杠杆,为了说明这一点,以下对ROE作一分解:ROE=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权益倍数=(净利润/总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平均的总资产)*(平均的总资产/平均 的股东权益),以上计算中似乎财务杠杆能够扩大ROE,事实上,只有当ROA(总)大于债务 利润率时才会如此。

4.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息前税前利润/资本金总额,这是衡量投资者投入企业 资本金获利能力的指标,比率越高,所有者的投资收益和国家的所得税就增加。对上市公司 来说,此比率提高还意味着股票的升值。资本金利润率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因行业而异, 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来说,此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本金的营运状况越 好。

5.营业收入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额,这项比率是衡量企业营业 收入获得能力的指标,此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营业利润在营业收入额中所占的比重越大,企 业经营成果越好,反之则差。为了衡量和评价企业营业收入的收益水平,还可以计算营业收 入利税率,营业收入利税率是企业的营业利润和销售税金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 营业收入提供利税的水平。

四、市场价值比率

1.市场价格。普通股股票的每股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在股票交易时确定的,企业普通股 权益的市场价值等于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乘以发行在外的股数。有时我们用“公平市场价值 ”一词来指市场价格,“公平市场价值”是指在有意愿的买者和有意愿的卖者都掌握相关信 息的情况下双方的交易金额,因此市场价格是对企业资产真实价值的估计值,在一个有效 的市场上,市场价格反映了企业的全部相关信息,这时市场价格就揭示了企业资产的真实价 值。

2.每股账面价值。每股账面价值=(股东权益总额-优先股权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 数,该指标反映发行在外的每股普通股记在账面上的股东权益额,按成本记账的资产与按股 票市价反映的资产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如股票市价高于账面价值时,体现企业潜在利益,反 之则为潜在亏损;当优先股权益等于零时,每股账面价值等于每股净资产。

3.每股盈余(每股收益)。每股盈余是企业本年盈余与普通股流通股数的比值,该指标 基于普通股计算,在单纯资本结构下,是税后净利减去优先股利与以时间加权平均的普通股 流通股数的比值,每股盈余=(税后净利-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每股盈余是衡量股份公司盈利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值越高,每股可得利润越多,企业的 获利能力越强。

4.市盈率(P/E)。又称价格盈余比率或本益比,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 每股盈余,是衡量股份制企业盈利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效益提高快、发展前景好的股份制 企业市盈率较高,反之则较低。

5.股利分配率(股利支付率)。股利分配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盈余,或股利 支付率=现金股利/净利润,该比率反映了普通股股东从每股的盈余中分到手的份额,直接体 现股东当前的利益。留存比率=留存收益/净利润,留存收益=净利润-股利。

6.市值与账面价值(M/B)比和Q比率。市值与账面价值比,简称“市值与面值比”,等于 每股市场价格除以每股账面价值。还有一个与M/B比相类似的比率叫做“托宾Q比率”,在托 宾Q比率计算中,用企业负债的市场价值和权益的市场价值之和代替了M/B比率计算公式中的 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并用全部资产的价值代替了历史成本。显然Q的比率大于1的企业比Q 比率小于1 的企业更具投资吸引力,Q的比率高的企业一般有着诱人的投资机会或显著的竞 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张为国.中国上市公司会计差错的动因分析[J].会计研究,2004(4)

2.王英姿.审计职业判断差异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

定量分析方法 篇12

1 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的边坡可靠度分析

边坡可靠度分析中一般采用失效概率指标来衡量边坡的稳定程度。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的边坡可靠度分析,就是利用有限差分方法来计算输入强度参数确定时,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可以利用强度折减法来计算。然后,利用蒙特卡罗法来统计失效样本的个数,所谓失效样本,就是在该样本值下,基于有限差分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小于1。失效样本个数与总的样本个数的比值即为边坡的失效概率。总的来说,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的边坡可靠度分析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生成符合概率密度函数的样本值;2)将生成的样本值输入到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程序中,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其安全系数;3)判断该安全系数是否小于1,若是,则为失效样本;否则,记为非失效样本;4)统计失效样本个数;5)计算失效样本个数与总样本个数的比值,记为失效概率。

2 算例分析

考虑边坡空间变异特性时,一般采用相关长度来衡量其变异程度。一般而言,相关长度越大,空间变异特性越弱,反之亦然[13]。当确定了边坡强度参数的相关长度之后,可以将边坡在厚度方向划分成一定数量的水平土层,每个水平土层的厚度假设为相关长度的值。基于这种思想,采用下文所述的经典算例来说明本文方法。该算例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 000个样本,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安全系数Fs。在计算安全系数时,采用强度折减策略,计算不收敛即为边坡达到临界状态。考虑文献[13]中的算例,该边坡为均质粘性边坡,土体的密度为2 000 kg/m3,不排水强度Su的均值为40 k Pa,标准差为10 k Pa,摩擦角为0°。算例边坡剖面图见图1。

分别假定,边坡Su的相关长度为20 m,10 m,5 m,2 m,也就是说沿厚度方向将边坡划分为1个,2个,4个以及10个水平土层。假设Su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利用EXCEL中的公式“=RAND()”获得1 000个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然后利用公式转换为符合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数,最后变换为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的随机数。对于每一个样本,基于有限差分方法计算得到该样本的安全系数。图2给出了四种相关长度下,得到的安全系数直方图,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相关长度的减少,安全系数的标准差趋于减少,导致失效概率减小。表1给出了本文方法与文献[13]中的精确算法所得结果的对比,由表1可见,本文简化方法的失效概率与精确算法相差不大。

3 结语

上一篇:建筑施工事故分析概述下一篇:科研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