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

2024-10-07

当归芍药散(共8篇)

当归芍药散 篇1

当归芍药散出于《金匮要略方治》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篇第五条之方:“妇人怀娠, 腹中绞痛, 当归芍药散主之。”具体组方: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川芎半斤 (一作三两) , 茯苓四两, 泽泻一斤, 白术四两, 右六味, 杵为散, 取方寸匕, 酒和, 日三服。

因妊娠腹痛原因较多, 而本条腹中绞痛, 即腹中拘急, 绵绵作痛, 病由肝脾失调, 气血淤滞所致, 肝虚气郁则血滞, 脾虚气弱则湿生, 故用当归芍药散以养血疏肝, 健脾利湿。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柔肝, 缓急止痛, 佐以当归、川芎调肝和血, 更配以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湿。使肝血足而气调达, 脾运健而湿邪除, 肝脾调和则诸证治愈。笔者在临床中通过多年的实践, 随证运用当归芍药散 (改作汤剂) 加减, 不仅治疗肝脾不和之妊娠腹痛, 而且治疗妇人多种内科、妇科疾病而见本证者, 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 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 或患者体质较差, 病情迁延所致, 但也可无急性炎症病史, 病情较顽固, 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急性发作。除了小腹疼痛之外, 还可以引起月经不调、带下病、癥瘕、不孕等。从临床治疗看, 慢性盆腔炎主要证型可分为气滞血淤型, 湿热淤结型和寒湿凝滞型。

1.1 气滞血淤型

本证型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有小腹胀痛拒按, 胸胁乳房胀痛, 脘腹胀满, 食欲不振, 烦躁易怒, 时欲太息, 时伴月经不调, 舌紫黯或有瘀点, 脉弦涩。治以行气健脾, 活血化瘀止痛之法, 方用当归芍药散合折冲饮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2 g、白芍15 g、川芎9 g、茯苓12 g、泽泻12 g、炒白术15 g、丹皮12 g、桂枝9 g、川牛膝15 g、元胡10 g、桃仁9 g、红花9 g、丹参12 g、益母草15 g.

1.2 湿热淤结型

本证型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有小腹疼痛拒按, 有灼热感, 或有积块, 伴有腰骶胀痛, 低热起伏, 带下量多, 色黄质稠而有臭味, 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而数。治以清热除湿, 调肝健脾, 化瘀止痛之法, 方用当归芍药散合易黄汤加味。药物组成:当归12 g、白芍15 g、川芎9 g、茯苓12 g、炒白术15 g、丹皮12 g、泽泻12 g、黄柏12 g、山药15 g、芡实9 g、车前子15 g (包煎) 、白果6 g、丹参12 g、益母草12 g、川牛膝15 g、川断15 g、白花蛇舌草30 g.

1.3 寒湿凝滞型

本证型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有小腹冷痛, 得温则减, 时腰骶部困痛, 带下量多, 色白质清稀, 形寒肢冷, 体倦乏力, 面色青白, 舌质淡苔白腻, 脉沉细弦。治以调肝健脾, 散寒除湿止痛之法, 方用当归芍药散合完带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2 g、白芍15 g、川芎9 g、茯苓12 g、泽泻12 g、炒白术15 g、苍术12 g、陈皮12 g、党参12 g、车前子15 g (包煎) 、炒薏米15 g、柴胡9 g、炒山药15 g、丹参12 g、益母草12 g、川牛膝15 g、川断15 g、泽兰10 g.

上述三种证型均可加用丹参、益母草两药, 民间常说:“一味丹参, 胜似四物”;而益母草俗称坤草, 两药均为治疗妇科疾病的良药。故笔者通过临床实践, 不论哪种证型的慢性盆腔炎, 加上上述两味药后均能提高疗效。

1.4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38岁, 家庭妇女, 于2007年4月18日就诊。患者自诉小腹抽掣疼痛连及两侧, 腰骶胀痛, 时发时止, 每于过食油腻辛辣或劳累后加重, 身体困重乏力, 带下量多, 色黄秽臭, 外阴时痒, 小便短赤, 大便时干,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而数。盆腔B超示盆腔积液。辨证属湿热淤结之腹痛, 治以清热除湿, 调肝健脾, 化瘀止痛, 方用当归芍药散合易黄汤加味。药物组成:当归12 g、白芍15 g、川芎9 g、茯苓12 g、炒白术15 g、泽泻12 g、山药15 g、芡实9 g、车前子15 g (包煎) 、白果6 g、丹参12 g、益母草12 g、川牛膝15 g、川断15 g、白花蛇舌草30 g、火麻仁30 g, 5剂, 每日1剂, 水煎服, 同时用妇炎洁洗液薰洗外阴。服上方5剂后, 于2007年4月24日复诊, 诉及诸证好转, 效不更方, 继服上方5剂, 于2007年4月30日复诊, 诸证痊愈, 再次盆腔B超示盆腔积液已全部吸收。

按:本病例相当典型, 通过四诊合参辨证属湿热淤结之腹痛, 用当归芍药散调肝健脾, 易黄汤清热利湿止带, 丹参、益母草化瘀止痛, 川牛膝引火下行, 川断强筋骨治腰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 火麻仁润肠通便。遣方用药得当, 所以疗效非常满意。

2 内科常见疾病

2.1 肝胃不和之腹痛

本证型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有脘腹疼痛, 胀满不舒, 攻窜两胁, 痛引少腹, 时聚时散, 得嗳气矢气则舒, 遇忧思恼怒则剧, 食欲不振, 恶心, 舌淡苔薄白, 脉弦。治以疏肝健脾止痛之法, 方用当归芍药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2 g、白芍15 g、川芎9 g、茯苓15 g、泽泻12 g、炒白术15 g、柴胡9 g、元胡10 g、枳壳12 g、陈皮12 g、香附12 g、炙甘草6 g.

2.2 肝脾不调之泄泻

本证型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有胸胁胀闷, 嗳气食少, 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 发生腹痛泄泻, 腹中雷鸣, 大便泄泻, 泻后仍腹痛, 舌淡苔薄白, 脉弦缓。治以抑肝扶脾止泻之法, 方用当归芍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2 g、白芍15 g、川芎9 g、茯苓15 g、泽泻12 g、炒白术15 g、陈皮12 g、防风12 g.吴鹤皋云:“泻责之脾, 痛责之肝, 肝责之实, 脾责之虚, 故令痛泻”。两方合用, 随证加减, 达到补脾泻肝从而止泻之功效。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运用当归芍药散已得心应手。因当归芍药散肝脾同治, 气血两和, 虚实兼顾, 因此是治疗妇女诸疾腹痛之良方。临床运用时, 一定要掌握两点:一是有肝郁血虚的见证, 二是有脾虚湿停的见证。只要辨证准确, 即可有是证用是方, 再随证加减, 疗效非常好, 同行不妨一试。

当归芍药散 篇2

【关键词】当归芍药散;康妇消炎栓;慢性盆腔疼痛

【中国分类号】R2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95-01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口服及配合康复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因慢性盆腔炎所致慢性盆腔疼痛,取得较好的疗效,现选取其中40份病例,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以慢性下腹疼痛为主症至我院门诊就诊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20-45岁,发病时间6-18个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慢性盆腔炎[1],以下腹疼痛反复发作为主症,伴有腰骶酸痛、白带异常等,排除盆腔肿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中医诊断为妇人腹痛[2]。A组40例患者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口服加康妇消炎栓(葵花药业集团生产)直肠给药为治疗组,B组40例患者选用头孢曲松钠2克及0.5%甲硝唑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对照组。

1.2治疗方法:

A组采用当归芍药散口服,药物组成:当归15克 白芍30克 川芎15克 茯苓10克 白术30克 泽泻10克 ,湿热较重者,加用苍术10克,黄柏15克;兼瘀滞较明显者,加用丹参10克,红藤15克;兼脾虚症状明显者,加用淮山15克,黄芪15克,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内服。配合康妇消炎栓,2.8克,睡前直肠给药,每日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B组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2克及0.5%甲硝唑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

1.3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痊愈:患者自我感觉疼痛症状完全消失,自我感觉健康,停止治疗1个月无复发;显效:治疗期间自我感觉疼痛可完全消失,停止治疗1个月内仍产生盆腔疼痛感觉;好转:治疗期间及停止治疗1个月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但不能完全缓解,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情绪和生活;无效:治疗期间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3]。

2.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指由各种功能性或(和)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以骨盆及其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症状,时间超过6个月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4],是妇科常见的症状之一,据报道妇科普通患者以慢性盆腔疼痛就诊者占16.9%,该病病因复杂,治疗反應差,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其中妇科慢性盆腔炎是最常见的病因。探索治疗本病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医学文献中没有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病症独立的病名,根据症状可散见“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痛经”等疾病中。明张景岳撰《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妇人伤寒,或劳役,或怒气发热,适遇经行,热入血室,或血不行……”,瘀血留滞作瘤,惟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患怒伤肝,气逆而血留……”阐述了妇人腹痛“不通则痛”的病因病机。肝郁气滞、湿热瘀结、寒湿凝滞为冲任阻滞,胞脉失常的常见病因。另一方面,指出脏腑功能低下,致人体阴阳气血亏损,使脏腑经络失于温煦、濡养引起“不荣而痛”。综上归纳,古代医家对妇科盆腔疼痛的病因阐述有二,即“冲任阻滞,胞脉失畅”及“冲任虚衰,胞脉失养”,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常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5]。因病程较久,临床慢性盆腔疼痛的患者往往是虚、瘀、湿、滞等表现夹杂合并存在。

当归芍药散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方中白芍敛阴和营,缓急止痛,当归、川芎调肝养血。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泽泻清热利湿,全方应用,达到健脾利湿,理气化瘀止痛的功效。且临床根据症状不同随症加减,适应不同的症型的慢性盆腔疼痛。

中成药康妇消炎栓主要成份为苦参、地丁草、公英、败酱草、猪胆粉、紫草、芦荟,具有清热解毒、杀虫利湿、软坚散结、化瘀止痛之功效。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这些药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可增强人体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其独特的给药方式使药物被直肠粘膜吸收直达病灶,避免首过效应,减轻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并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而且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能够坚持疗程。与当归芍药散合用,从不同途径给药,互为补充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经过临床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减口服合并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2

[2]马宝璋.中医妇科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213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2

[4]朱兰,孙智晶.慢性盆腔疼痛的分类、发病机制及非妇科病因[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 23(4):193-194

当归芍药散 篇3

当归芍药散加减在现代医学中运用广泛,在妇科、内科、儿科、外科诸证中皆有良好效果。笔者发现当归芍药散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也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现概述如下。

1 中医理论及治疗

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不外乎血瘀、水停,患者由多种原因导致肝脾受损,气血瘀滞,水道不通,水液输布失常,发为本病。肝主疏泄,脾主运化,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利水。《素问》[1]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湿,脾旺健运,则水湿无以生。反之脾运失健,则水湿聚为肿。《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血不利则为水”;《血证论》曰:“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以瘀血与水湿关系密切,血行则水行,反之,血瘀可导致水肿。

当归芍药散在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中有独特疗效。袁继丽等[2]通过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结合西药治疗肝硬化研究结果,发现本法可明显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肝肾功能,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杨顺利[3]将8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2.5%。林凤君[4]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认为其病机为肝脾不和、气血凝滞、水液停聚,采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2个月,患者腹水基本消退,后继服数月后,腹水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

2 单味中药研究

2.1 芍药

芍药属毛茛科植物,可柔肝止痛,养血平肝。药理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对CCl4诱导的肝炎模型小鼠肝损后升高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升高降低的白蛋白,改善和恢复变形与坏死的肝细胞,从而达到保肝作用[5]。李延昌等[6]采用赤芍灌胃治疗CCl4诱导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模型,结果表明,赤芍对于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沉积并促进其降解有显著作用,可改善肝纤维化指标,降低门静脉压力。

2.2 当归

当归属伞形科植物,可补血调经,活血止痛。当归内含有藁本内酯、阿魏酸及多糖成分,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聂蓉[7]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可能通过抑制肝细胞的过氧化能力以及增强肝脏能量储备两种途径缓解CCl4对小鼠肝脏的毒性,可降低肝损伤引起的高转氨酶,起到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李校天等[8]采用胆管结扎法制作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静脉予以当归注射液,注射后观察门静脉压力、嵌塞肝静脉压、肝静脉压力梯度,结果表明注射当归后犬各项压力系数均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得以缓解。

2.3 泽泻

泽泻属泽泻科植物,可利水渗湿,解毒泄热。刘素丽等[9]观察到泽泻可使鼠尿量增加,推测泽泻可能通过利尿、扩血管两方面作用达到降低门脉压力的目的。冯志杰等[10]则将泽泻与丹参进行实验比照,发现两者均可扩张血管,但泽泻对门静脉的扩张作用优于丹参。泽泻也可使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

3 组方研究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血管紧张素II(AngII)、内皮素1(ET-1)、水通道蛋白2(AQP2)、精氨酸加压素(AVP)均起到重要作用。

AngI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重要的活性物质,可有效收缩血管,促进醛固酮释放,增强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造成机体水钠潴留;ET-1为强烈缩血管物质,参与腹水形成,在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中ET-1水平明显升高[11]。岳晓莉等[12]观察当归芍药散对肝硬化腹水鼠的AngII及ET-I的影响时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芍药散各剂量组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血浆Ang和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通过降低AngII及ET-I可改善腹水症状。

肾脏中AQP2是AVP敏感性水通道蛋白,当血浆AVP水平升高时,血浆AVP与血管加压素2型受体(V2R)结合,作用于Gs蛋白,使蛋白磷酸化,细胞质内含AQP2的囊泡与管腔膜融合,使水通道打开,从而增加了管腔膜水渗透通透性[13,14],加重机体水钠潴留,形成腹水。潘永福等[15]研究当归芍药散对肝硬化腹水大鼠的干预作用,当归芍药散组大鼠24h尿量均明显增多(P<0.05),腹腔积液明显减少;肾脏组织中的AQP2、AVP浓度呈下降趋势,尤以当归芍药散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显著(P<0.01)。当归芍药散对治疗肝硬化大鼠腹水有显著效果。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表现,当归芍药散加味对肝纤维化大鼠亦有保护作用,可早期运用,预防肝硬化形成。李文武等[16]认为当归芍药散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保护肝细胞。当归芍药散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及碱性磷酸酶含量;当归芍药散加味还可显著降低血清透明质酸、III型前胶原以及IV型胶原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

4 结语

当归芍药散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符合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排除精神分裂症、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其他躯体疾病的患者均为入选标准。

1.2 一般资料

将6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1.6±10.5)岁;病程1~6个月。西药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3.2±11.7)岁;病程1~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治疗组予中药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

当归9 g,芍药18 g,白术12 g,茯苓12 g,泽泻12 g,川芎9 g。用法:中药加水600 m L,煎沸后文火煎30min,取汁200 m L,再加水至600 m L,煎后取汁200m L,两次药汁混合共400 m L,每天分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肝郁血虚症加酸枣仁18 g,甘草6 g。心脾两虚症加党参10 g,黄芪12 g。阴虚火旺症加黄连9 g,肉桂3 g。

1.3.2 西药对照组予阿普唑仑0.

4~0.8 mg,每晚临睡前服用,服用1个月。

1.4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匹兹保睡眠质量指数(PSQI)[3]总分减分率进行疗效判断,PSQI总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1)痊愈:治疗4周末,PSQI总分减分率≧75%。(2)显著进步:PSQI总分减分率50%~74%。(3)好转:PSQI总分减分率25%~49%。(4)无效:PSQI总分减分率≦25%。

2 结果

2.1 P S QI评分比较

中药组与西药组在治疗前的PSQI评分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因子差异都没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的PSQI评分比较,除睡眠药物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因子差异都没有显著性(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SQI 7个因子的评分比较差异都有显著性(见表1)。

注:覮与治疗后比较,P<0.01

2.2 不良反应比较

中药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药组,其差异有显著性。中药组停药后失眠反跳现象少于西药组,睡眠维持时间长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疗效比较

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的疗效比较,在有效率和显效率方面中药组似乎高于西药组,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以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较差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生率相当高。据报道,成人约15%~35%患有失眠[4],学龄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为33.9%[5],10%~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再入睡困难和早醒等睡眠问题[6],14.3%老年人自我报告有失眠[7]。现代医学认为,失眠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失调有关,大脑的视交叉上核、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与睡眠形成有关,这些结构中的抑制性核团功能减弱,或者易化性核团功能增强时就会引起失眠[8]。

内经中的《灵枢·大惑论》《灵枢·邪客》等多篇对失眠的病因病机论述详细而精辟。《灵枢·大惑论》云:“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不目瞑矣”。阴阳与营卫循行失常是失眠的主要机制。其病位在心肝,肝气郁结是病理基础,或兼虚、瘀、痰、火等,以虚实并见为多,治疗原则以调气解郁,养心安神为要。当归芍药散主治肝气郁结,肝虚气郁,具有调肝养血、敛肝止痛、活血行气、健脾益气等功用[9]。本文采用中药当归芍药散治疗失眠症患者收到较好的疗效,与西药对照组比较,疗效相等。虽然中药组与西药组的总体疗效没有区别,但中药组未见不良反应,无停药后失眠反跳现象,维持时间较长。西药组治疗失眠仅有见效快这一特点,但易出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及乏力等副反应,一旦停药,失眠会再次发生,迫使患者继续使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失眠症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少,还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论证。

参考文献

[1]汪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1]WANG 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Shanghai:The Pub-lishing Hous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2006.Chinese

[2]郝伟.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HAO W.Psychiatry[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House,2008.Chinese

[3]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103-107.[3]LIU XC,TANG MQ,HU L.The study of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J].Chinese Journal of Sy-chiatry,1996,2:103-107.Chinese

[4]刘贤臣,彭秀桂,郭传琴,等.青年学生失眠症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4):230-232.[4]LIU XC,PENG XG,GUO CQ.The study of the young studentinsomnia and its related factors[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Psychology,1995,3(4):230-232.Chinese

[5]雷晓梅,杨玉凤.西安市学龄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28):119-120.[5]LEI XM,YANG YF.Survey on prevalence of sleep disturbancesof school-age Children in Xi'an city[J].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Health,2007,2(28):119-120.Chinese

[6]吴任钢,王铮.失眠症患者的认识行为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6):377-378.[6]WU RG,WANG Z.Recognizing behavioral trait of the patientswith Insomnia[J].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1999,13(6):377-378.Chinese

[7]刘连启,刘贤臣,刘兆玺.山东省城市老年人失眠现患率及催眠类药物应用情况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5(23):410.[7]LIU LQ,LIU XC,LIU ZX.Survey on prevalence of insomniaprevalence rare and hypnotic drug use of aged patients in thecities of Shandong province[J].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2,5(23):410.Chinese

[8]徐广润.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社经外科学分册,1999,6(26):289-292.[8]XU GR.The Progress of Study on Insomnia[J].Foreign MedicalSciences(Section On Neurology&Neurosurgery),1999,6(26):289-292.Chinese

大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证治分析 篇5

1. 1 胰腺炎案

患者, 女, 57 岁, 主诉: 左胁下疼痛10 日。10 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及左上腹疼痛伴发热呕吐, 收入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予抗炎对症治疗1 周, 目前诸症已经改善, 但仍有左上腹隐痛不适, 进食后加重, 伴胸闷, 头晕, 口干, 口苦, 便溏, 出汗正常, 无畏寒无肢冷, 可以进凉食, 略显乏力。体型略矮壮, 方圆脸, 略黄而缺乏光泽, 腹诊: 心下及左胁下轻度压痛, 脐腹较软而大, 脐旁无压痛, 舌红苔白, 脉弦滑。诊为气滞血瘀湿阻, 用方如下: 柴胡12 g、黄芩10 g、姜半夏10 g、枳壳10 g、白芍15 g、川芎6 g、丹参12 g、茯苓15 g、苍术15 g、泽泻20 g, 7 剂, 服用1 周, 左胁下疼痛改善, 服用2周疼痛消除而停药。

按病人矮壮, 左胁下疼痛, 胸闷, 口干口苦, 心下轻度压痛, 脉弦滑, 为使用大柴胡汤的指征。便溏, 脐腹较软, 左胁下轻度压痛, 以上是血瘀水盛, 符合当归芍药散, 因为无明显血虚证而去当归, 又因为有左下腹痛的瘀血证而加丹参。

1. 2 胁腹痛案

患者, 女, 37 岁, 主诉: 右胁下胀闷, 左下腹隐痛1 月。伴胸闷, 头晕, 口干, 口苦, 咽部阻塞感, 失眠, 心烦易怒, 自汗, 下身畏寒, 有痛经, 大便黏欠畅。体型略矮胖, 面部有油光泛红, 眼皮略肿, 腹诊: 心下及右胁下压痛, 脐腹虚软, 脐左轻压痛, 舌红苔白略腻, 脉弦。诊为气滞血瘀湿阻, 用方如下: 柴胡12 g、黄芩10 g、姜半夏10 g、枳壳10 g、白芍15 g、川芎6 g、丹参12 g、茯苓15 g、苍术15 g、泽泻20 g、石膏35 g、茜草10 g、龙骨20 g、牡蛎20 g、生姜15 g、大枣3 枚, 7 剂, 服用1 周, 诸症均有改善, 服用3 周诸症基本消除而停药。

按病人矮胖, 面有油光, 右胁下胀闷, 胸闷气短, 口干口苦, 心下压痛, 脉弦, 为使用大柴胡汤的指征。郁而化热, 故加石膏, 便不干而去大黄。而头晕, 眼皮肿, 苔白腻, 左下腹隐痛, 脐腹虚软, 肚脐左侧压痛, 是血瘀水盛, 大体符合当归芍药散, 因为无明显血虚证而去当归, 又因为有左下腹痛的瘀血证而加丹参、茜草。

1. 3 荨麻疹案

患者, 女, 45 岁, 周身瘙痒反复3 月。时消时起, 夜间加重。皮肤科诊为荨麻疹, 服用抗过敏药无效。周身容易出汗而怕风, 见风则多处关节痛, 口干口苦, 胸闷, 头晕晕车, 右胁下隐痛, 进食后明显, 便干, 膝盖、脚怕冷, 胃怕凉, 进食冷饮则不适。有时烦热出汗。夏天易发日光性皮炎。胆囊息肉发现1 年。月经量少。体型中等略胖, 眉头紧皱, 眼皮略肿, 面色略黄而不红润, 脉弦而少力, 舌红, 苔薄少。腹诊: 心下及右胁下压痛, 中下腹软而无压痛。诊为气滞血瘀化热湿阻兼风寒阳虚血虚, 用方如下: 柴胡10 g、黄芩10 g、姜半夏10 g、白芍15 g、大黄5 g、枳壳10 g、川芎6 g、当归10 g、生地黄30 g、苍术10 g、茯苓15 g、泽泻15 g、荆芥5 g、防风5 g、桂枝10 g、生石膏30 g、干姜6 g、制附子10 g, 用药1 周, 各个症状均有减轻, 此方不变服用2 月, 期间荨麻疹病情略有反复, 但总体逐渐改善, 至基本稳定, 偶有少量起, 痒不明显, 很快自行消退。而且复查腹部彩超, 胆囊息肉竟然消失。

按本病例口干苦, 胸闷, 右胁下痛, 便干, 略胖, 眉头紧锁, 脉弦, 心下及右上腹压痛为大柴胡汤证, 又因为口干易汗而加石膏。而面黄不红润, 晕车, 月经量少为血虚水盛的当归芍药散方证。又有月经量少, 便干, 舌红少苔, 烦热出汗, 脉少力的虚热证, 所以加用生地黄; 胃怕凉, 下身凉, 脾肾阳虚而加干姜附子; 荨麻疹而加荆芥防风; 自汗怕风关节痛而加桂枝。这里实际涉及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五经之病。如果把四物汤归入厥阴, 则为六经同病。

2 用方依据

以上这些病例并非个别案例, 大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的情况是很常见的, 可以应用于皮肤、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等多系统疾病, 临床上每天都会有几例。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气滞血瘀湿阻, 以及由此衍生的郁热, 合并的外邪以及里虚。

近年来随着经方的推广, 经方的使用越来越多。其中更有多种合方的使用, 但合方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 而是适应病人的状态。单就柴胡剂的合方常用的有: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 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这些合方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特别对于一些慢性疾病, 病情复杂, 有因果相关的多个病机, 存在多个靶点, 必须应用合方进行综合治疗。比如对于前面提到的合方, 按照传统理论, 气血津液的关系为: 气为主导, 统领津血。若出现气机郁滞, 同时多会发生瘀血及痰湿, 所谓气滞而血瘀, 气滞而生痰化湿。由于临床的复杂性, 这些合方虽然已经解决了单方所不能解决的很多问题, 但仍然需要在方证的规范内摸索更多合方的经验。笔者在临床发现, 大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就是十分常用的合方, 但很少有人提及。为什么如此常见的合方在胡希恕先生和诸多与其同时代日本汉方医家的病案里却没有记载呢? 笔者猜想这就是时代的不同。每个时代由于人们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心理状态的不同, 身体所发生的疾病也会有所不同。当今时代, 人们心理多有压抑、紧张, 才导致柴胡证的广泛存在; 又饮食不节, 缺少体力上的劳作, 体多肥胖, 气郁而痰阻化热, 这是大柴胡汤证出现的原因。另一方面, 用脑过度而暗耗阴血; 好逸恶劳而脾湿内生, 这又是当归芍药散证的成因。环视身边无论男女, 越来越多的大肚腩, 而且肌肉较松软, 上盛而下虚, 外盛而内虚, 这样就会想到这个合方。

3 方证分析

下面来讨论一下这个合方的方证。不妨将两个方证分开来分析, 首先, 大柴胡汤证: 柴胡剂的主证是胸胁苦满, 而其中体力充实之实证适用于本方[1]。冯世纶认为大柴胡汤的辨证要点是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 尤其认为心下急是本方的要症, 包括心下痞硬满痛[2]。矢数道明认为此方证实证症状甚剧, 体质肥胖或筋骨健壮, 且多充实紧张者[3]。黄煌将大柴胡汤的体质归结为体格壮实, 以中老年居多。上腹部充实饱满, 或腹肌紧张, 按压上腹部则有抵抗感或疼痛不适感[4]。其次, 当归芍药散证: 冯世纶认为其辨证要点为腹痛拘急、头晕心悸、小便不利[2]272。矢数道明认为此方以阴虚体质之虚证瘀血 ( 血虚) 与水毒证为其目标, 主诉贫血与腹痛。从全身症状观之多因贫血所致之肌肉紧张度弱, 体瘦面白, 脉沉而弱, 腹肌松弛, 心下多有振水音, 下腹部一般无抵抗及压痛[3]350。柴程芝等将本方体质归纳为: 体胖, 面色萎黄或苍白、便溏、面浮肿、肢体浮肿、或黄褐斑等情况[5]。从以上的文献及临床实践, 可以看出大柴胡汤的病位主要在胸胁与心下, 而当归芍药散的病位主要在中下腹。所以大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证则可以表现为上半身有大柴胡的方证特征, 而下半身又是当归芍药散的特征。体征面色可以出现交叉, 可以有大柴胡汤的形态却有当归芍药散的气色, 比如外形偏胖较壮实, 而面色却发黄而不红润而有水气貌。

4 加减变化

可以说大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是一个调气血而祛湿的基本方案, 从六经的角度在少阳与阳明太阴, 在脏腑角度涉及肝脾, 肝气郁结, 气滞血瘀, 郁而化热; 木郁克土, 脾虚生湿。在此基础上出现其他的状况, 则可以加味兼治。这样对于以肝脾失和为中心的复杂疾病, 就可以展开有条不紊的全面治疗。便不干燥, 无不畅, 及乏力明显需要去大黄, 气滞血瘀而无面黄脉虚的血虚证则需要去掉当归而加丹参; 若舌红少苔, 脉虚数, 面部泛红的阴虚证可加生地黄; 有疱疹、湿疹、疣、带下等湿浊表现, 需加薏苡仁; 合并风热证可加荆芥、防风、连翘, 合并风寒证加桂枝, 合并阳明证加石膏, 合并太阴少阴加干姜、附子。

摘要:经方合方的机会很多, 但都有一定规律, 比如对于柴胡剂, 多是治虚方与治虚方相合, 治实方与治实方相合。在经方使用中, 大柴胡汤与当归芍药散这样的泻实方与补虚方合用的情况很少有人提及。但笔者临床所见, 大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的机会很多。本文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 两方方证的解析, 说明这个合方的使用方法。最后, 通过病机分析这种合方在当今时代广泛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大柴胡汤,当归芍药散,方证

参考文献

[1] (日) 日本厚生省药务局.现代日本汉方处方手册[M].顾旭平, 译.北京: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89:136.

[2]冯世纶, 张长恩.经方传真 (修订版)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10-112, 272.

[3] (日) 矢数道明.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M].李文瑞, 译.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8:305, 350.

[4]毛科明.黄煌教授运用大柴胡汤经验[J].光明中医, 2014, 29 (12) :2641-2648.

当归芍药散 篇6

除妇科之外, 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亦不断扩大当归芍药散的应用范围, 常将其运用于治疗内、外科杂症。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中运用本方加减治疗皮肤疾病,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兹举数例如下:

1 白癜风

患者, 男, 9 岁, 2011 年10 月15 日初诊。主诉: 面部、肘窝及上肢多发、对称性色素减退伴瘙痒一年余。最先在两颧部出现, 后渐及双侧上肢, 呈对称性分布, 面部和肘窝较重。发病时每先起湿疹, 局部皮肤瘙痒, 数天后即搔之脱屑, 随后即出现皮肤色素减退。面部夏季缓解, 春秋季加重。家长述自幼即极偏嗜牛肉、鸡肉和牛奶, 不喜蔬菜。纳可, 寐安, 二便调。舌质淡红, 尖有点刺, 苔薄白腻, 脉滑中带弦。治以祛风养血疏肝, 健脾祛湿和胃。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10 g、茯苓10 g、白术10 g、泽泻10 g、白蒺藜10 g、薏苡仁15 g、秦艽10 g、麦芽10 g、赤小豆15 g, 每天1 剂, 水煎, 分两次服用, 一次150 m L。忌食牛肉、鸡肉、牛奶、辛辣、油腻之品。连服7 剂, 颧部症状稍稍缓解, 皮肤瘙痒亦减, 色素减退未有变化。效不更方, 原方加减调理半年, 诸症消失, 皮肤色素恢复正常而愈。

按白癜风, 又称“白驳风”, 是一种原发性、局限性皮肤色素脱失性皮肤病[3]。好发于青少年, 皮损为色素脱失斑, 常为乳白色, 表面光滑, 无皮疹, 白斑边界清楚, 皮损多呈对称性分布。《诸病源候论》记载: “白癜者, 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 与肉不同, 亦不痒痛, 谓之白癜。”[4]中医认为, 其病机是“风邪相搏于皮肤, 致令气血失和”[5]1943, “血虚不能濡润经络, 毒邪伤肺气所致。”[6]《外科正宗》认为其病机是: “热体风湿所侵, 凝滞毛孔, 气血不和所致。”[7]258

本患因过食肉食伤脾, 脾虚湿盛, 阻于皮肤, 气血不和, 血行不利, 皮肤失养, 故出现皮肤瘙痒湿疹, 色素减退。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以疏肝养血祛风, 健脾祛湿和胃, 药用当归、川芎、白芍养血和血, 茯苓、白术、泽泻健脾渗湿, 蒺藜、秦艽祛风, 赤小豆、薏苡仁利湿化浊, 麦芽消食和胃。诸药合用, 既能健脾祛湿化浊, 又能养血和血祛风, 切中病机, 故能使本患告愈。

2 掌跖脓疱病

患者, 女, 58 岁, 2011 年10 月21 日初诊。主诉: 双手脚掌部皮肤干裂增厚五年余。患者五年前因家中琐事而情绪郁怒, 后出现双手脚掌部皮肤干裂增厚, 局部有脓疱, 干痒难耐, 经治不愈, 现每日须涂抹凡士林略舒, 过时复作。刻下:双侧手脚掌部皮肤角质增厚, 干裂有脓疱, 瘙痒难耐。情绪抑郁, 常觉悲伤欲哭, 善太息。夜间入睡困难, 口干, 多食易饥, 大便日一行。舌红, 中间有裂纹而少苔, 两边苔白腻, 脉弦缓, 左关滑。治以疏肝养血滋阴, 健脾清热和胃。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10 g、茯苓10 g、白术10 g、泽泻10 g、百合10 g、生地黄10 g、石斛10 g、麦冬10 g、天花粉10 g、香附10 g、郁金10 g、牡丹皮6 g。每天1 剂, 水煎, 每天二次, 每次200 m L。外用自制润肤膏 ( 组成为蜂蜡、麻油) , 忌食辛辣油腻之品。连服7 剂, 手掌部症状明显缓解, 情绪及口干亦缓。原方又加减调治六周而愈。

按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局限于掌跖部的慢性复发性疾病, 以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周期性的无菌性小脓疱, 伴角化、鳞屑为临床特征。好发于50 ~ 60 岁, 女性多见于男性。其类似于中医的“鹅掌风”。《外科正宗》论述曰: “鹅掌风由手阳明胃经火热血燥, 外受寒凉所凝, 致皮枯槁; 又有时疮余毒未尽, 亦能致此。”[7]275《医宗金鉴》论述其病机为: “由脾胃有热, 血燥生风, 血不能荣养皮肤而成。”[5〗1830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 该患者病由情绪波动引起, 双手脚掌部皮肤干裂瘙痒难耐, 皮肤下有黄色脓疱, 情绪抑郁, 善太息, 口干, 多食易饥, 乃是肝郁化热伤阴, 血虚风燥, 兼有湿浊不化, 蕴于皮肤之下, 肌肤失养之象。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以疏肝养血, 健脾祛湿, 滋阴清热, 方中当归、白芍、川芎以养血祛风; 茯苓、白术、泽泻以健脾祛湿化浊; 伍以百合、生地黄、石斛、麦冬、天花粉养阴清热; 香附、郁金疏肝理气; 牡丹皮凉血散血, 诸药合用, 可使肝郁得疏, 阴血得养, 脾土得健, 气血得和, 湿浊得化, 肌肤得润而愈。

3 黄褐斑

冉某, 女, 47 岁, 2013 年6 月18 日初诊。主诉: 两颧及额头黄褐斑两月余。患者素体气血稍虚, 三个月前家中突遭变故, 情志抑郁, 悲愤难平, 饮食无味, 后逐渐出现面部黄褐斑。刻下: 患者形体偏瘦, 面部色素沉着呈淡褐色, 尤以两颧部明显, 额部亦作。自述急躁易怒, 失眠多梦, 纳谷不馨, 大便量少不畅, 小便色黄。月经两月未至, 小腹微胀。舌体偏瘦, 舌质略红, 舌苔薄黄, 脉弦细, 左脉见滑象。治以疏肝健脾, 养血活血, 滋阴清热。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10 g、赤白芍各12 g、川芎10 g、茯苓20 g、白术15 g、泽泻12 g、柴胡10 g、黄芩10 g、生地黄10 g、牡丹皮10 g、天花粉10 g、生麦芽10 g。每天1 剂, 水煎, 每天三次, 每次200 m L。忌食辛辣、生冷、油腻、海鲜等物。连服14 剂, 复诊时情绪略缓, 纳谷渐佳, 月经亦下, 量较少, 色暗有血块, 额部色斑颜色略变淡。知其瘀血得下, 仍守原方加减, 调治三月余, 终至月经恢复正常而黄褐斑愈。

按黄褐斑也称肝斑, 又称“面尘”“黧黑斑”。临床表现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 多呈对称性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 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 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外科证治全书》中记载:“面色如尘垢, 日久煤黑, 形枯不泽, 或起大小黑斑, 与面肤相平, 由忧思抑郁, 血弱不华。”[8]《外科正宗》中记载: “黧黑斑者, 水亏不能制火, 血弱不能华肉, 以致火燥结成斑黑, 色枯不泽。”[7]297

本案中患者素体气血不足, 又逢变故, 肝气郁结, 血瘀有热, 肝脾不和, 水气不化, 气血失和, 不能荣于皮肤, 故在短时间内出现面部色斑成片。辨证为肝郁脾虚, 血瘀化热, 故用当归芍药散加味以疏肝健脾, 养血活血, 滋阴清热。药用当归、赤白芍、川芎养血活血, 茯苓、白术、泽泻健脾祛湿, 柴胡、麦芽疏肝行气, 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清热, 黄芩、天花粉养阴且能清热, 黄芩合柴胡又能疏利少阳。诸药合用, 共成疏肝健脾, 养血活血, 滋阴清热之功, 使肝脾调, 瘀血下, 气血和, 自能荣养于面而诸症痊愈。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9], 当归芍药散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另外通过调节“一轴三系统”, 即下丘脑—垂体—生殖腺 ( 卵巢) 轴、中枢神经系统、凝血系统和免疫系统而发挥治疗作用。现代实验研究亦证明, 当归芍药散能显著提高由紫外线照射引起的黄褐斑病理模型动物血液及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 降低丙二醛的含量, 降低体内过氧化程度, 增强抗氧化能力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减少黑色素细胞的生成及皮肤色素沉着, 且能使受损组织得到修复, 对黄褐斑有明显治疗作用[10]。日本学者通过研究证实, 口服当归芍药散有调节垂体—卵巢内分泌的功能, 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 为本方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依据。

4 结语

中医理论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 皮肤疾病虽然发病于外, 但其病因绝大多数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 气血失和, 脏腑功能失调, 复外感风燥淫邪所致。内伤七情、劳倦、饮食不节是发病的基础, 而外感六淫邪气、虫毒癣疥是发病的条件。内因之中, 尤以气血为先, 肝脾为要; 外因之中, 又以风燥为重。

《灵枢·本藏》曰: “卫气者, 所以温分肉, 充皮肤, 肥腠理, 司开合者也。”[11]90《灵枢·邪客》曰: “荣气者, 泌其津液, 注之于脉, 化以为血, 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11]127《难经》曰: “气主煦之”, “血主濡之。”一身肌肉皮肤均需营卫气血温润濡养, 营卫气血和谐, 则“分肉解利, 皮肤润柔, 腠理致密矣”, 反之则出现肌肉皮肤失养, 干燥皲裂等。肝藏血主疏泄, 条畅情志及全身气机, 推动血液运行, 既能荣养肌肤, 又能制阴以防阳亢。肝失疏泄则气机郁滞, 肝郁则肝血相对不足, 肝失调畅而气郁血滞, 久则血瘀, 甚则化热伤阴。脾胃为后天之本而主运化,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而肺又合皮毛,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 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 才能化生气血, 荣养筋肉皮毛。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 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 而产生痰饮湿浊等病理产物。血瘀内阻, 湿浊内生, 蕴于皮肤, 久之则见皮肤斑纹秽浊不泽。风为百病之长, 又为阳邪, 其性开泄。风邪外袭多自皮肤肌腠而入, 如《素问·风论》所说: “风气藏于皮肤之间, 内不得通, 外不得泄, 风者善行而数变, 腠理开则洒然寒, 闭则热而闷。”[12]燥为秋气, 其性干燥, 易伤津液, 燥邪为病可见皮肤干燥, 甚则皲裂, 毛发不荣。

当归芍药散是疏肝健脾、调气和血的代表方, 专治妇科月经失调。据《元和纪用经》记载, 本方原为丸剂, 名“六气经纬丸”, 用作养生剂。注曰: 祛风补劳, 养真阳、退邪热; 缓中, 安和神志、润泽容色; 散寒邪、温瘴、时气。它所针对的病机是肝脾失调、气血郁滞、水湿阻滞。方中当归、川芎、芍药三药养血活血, 畅血行而能除血痹, 且兼有疏肝柔肝之功; 茯苓、泽泻、白术三药合用, 能健脾益气、淡利水湿。水湿祛而脾健运, 脾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 肝得血养, 则疏泄正常, 使气机条畅。

当归芍药散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来该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 (对照组、观察组) , 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 (36.4±6.9) 岁;平均病程 (6.2±0.5) 个月。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 (37.1±5.9) 岁;平均病程 (6.4±0.6) 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符纳入标准:1主要症状为下腹部坠胀, 月经异常, 腰骶疼痛、酸痛, 不孕等。2妇科检查于子宫输卵管增粗并有压痛, 子宫活动受限。3B超提示盆腔积液、炎性包块等, 输卵管部分或完全性阻塞, 并排除妇科肿瘤、非炎性包块。患者均排除:1妊娠期妇女;2对药物过敏者;3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患者;4接受过药物治疗者;5有严重疾病者, 如肝、肾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 (国药准字H20064118) , 0.2 g/次, 3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组成:当归10 g、白芍30 g、川芍10 g、白术10 g、云菩10 g、泽泻10 g。冷水浸泡20 min, 武火煎开, 文火煎30 min, 滤渣取液450 m L, 150 m L/次, 3次/d, 1剂/d。连服7剂为1个疗程。一般服2~3个疗程。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症状消失, 妇科检查无异常;2显效:腹部坠胀、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 常规妇科检查结果好转;3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腹部坠胀、疼痛等有改善, 可以日常生活;4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并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分析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 对照组为62.2%,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观察组为20例、15例、5例、5例, 对照组为11例、13例、4例、17例, 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腹部坠痛消失率为84.2%、腰骶疼痛消失率为79.4%、带下量多消失率为83.87%、月经量多消失率为75.0%, 对照组腹部坠痛消失率为70.2%、腰骶疼痛消失率为62.5%、带下量多消失率为72.4%、月经量多消失率为58.6%, 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 并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如果治疗不彻底, 没有完全治愈, 气血不足, 病情会反复发作[4]。慢性盆腔炎抗生素效果差, 缠绵难愈, 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慢性盆腔炎中医认为湿热之邪、癖血为其主要病因, 其病机特点以血癖、湿热之邪阻滞为主。湿热之邪是慢性盆腔炎重要的发病因素[5]。

该研究结果表明西药治疗有效率为62.2%, 这与其他人报道的结果类似 (68.21%) , 因为都是氧氟沙星治疗, 氧氟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起到杀菌效果, 抗菌谱广, 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有疗效[6], 但由于慢性盆腔炎炎性特点, 局部血循环不通畅, 抗生素疗效较差[7]。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率为88.8%, 原因是慢性盆腔炎是湿热毒邪导致经络闭阻, 气血凝滞, 故清热解毒除湿, 活血, 通络理气, 调理冲任是对症治疗方法。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茯苓、泽泻、川芎、白术组成, 主治妊娠肝脾失调, 气郁血滞湿阻。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 亦可治疗湿热癖阻型慢性盆腔炎[8]。方中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比痛之功, 能清热泄结, 利水消肿, 破癖排脓, 入气分而能清热解毒排脓, 诸药合用, 气血同治, 使湿得除, 热得清, 癖得散, 气得行, 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癖、理气比痛之功[9]。全方严谨, 进退有据, 湿热癖得除, 盆腔炎可愈。两组患者在症状的改善情况上中西药联合治疗效果好于单存西药治疗, 这与其他人报道一致, 慢性盆腔炎原因是余邪未除尽, 以致脏腑功能不能正常协调导致[10]。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由于治疗不规范、乱用, 以致本病反复发作, 效果不理想。当归芍药散起到柔肝、养血调肝, 活血, 健脾益气, 对患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全方位进行养血疏肝、畅通血脉、清淤、活血、畅达三焦, 达到改善体质的功效[11]。利用标本兼治对症治疗达到消炎, 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效果较好。

结果表明慢性盆腔炎进行标本兼治, 对症治疗, 采用中医辨证和西药结合为基础, 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确切, 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研究当归芍药散联合氧氟沙星疗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方法及疗效, 提高临床救治效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慢性盆腔炎例患者随机分组, 每组45例, 观察组采用当归芍药散联合氧氟沙星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 (P<0.05) ;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中西药 (氧氟沙星、当归芍药散) 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治疗效率较高, 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关键词:当归芍药散,氧氟沙星,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任丹.当归芍药散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 (7) :113.

[2]张华.当归芍药散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 2013, 5 (6) :85, 89.

[3]杨永琴.金刚藤、氧氟沙星、奥硝唑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18 (3) :145-146.

[4]白亚茹.68例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6) :169.

[5]钱玉琴.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4) :242.

[6]张红, 李云波, 金哲.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9, 16 (10) :58-59.

[7]丁俊青.替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 2016, 37 (5) :129-130.

[8]房海飞.中西医结合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 (5) :811, 814.

[9]张淑敏.替硝唑联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6, 37 (3) :644-645.

[10]杜秀梅.坤灵丸配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 (2) :82.

当归芍药散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在盱眙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6例。纳入标准: (1) 西医诊断符合全国第二次慢性胃炎研讨会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标准[4], 且经同一部位的2块或2块以上活检标本病理检查结果示有萎缩和 (或) 肠化。 (2) 年龄在18~65岁。 (3) 能够排除合并有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者。 (4) 患者知情同意。共入组96例, 其中男52例, 女44例;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 (45.6±6.2) 岁;病程1~20年, 平均病程 (4.6±1.8) 年;病变部位:胃窦部62例, 胃体及胃窦部18例, 胃角部11例, 胃底部5例;萎缩程度:轻度42例, 中度50例, 重度4例。将入组的96例患者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及萎缩程度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 包括口服阿莫西林胶囊0.5g, 3次/d;餐前口服吗丁啉10mg, 3次/d;口服盐酸雷尼替丁胶囊150mg, 2次/d;餐前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150mg, 3次/d。连续服用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当归30g, 芍药25g, 黄连12g, 槟榔12g, 木香15g, 甘草10g, 大黄8g, 黄芩15g, 官桂15g, 陈皮12g, 佛手10g, 绿萼梅12g。随症加减:肝旺者, 加用柴胡、香附、川芎;胃脘痛甚者, 加用延胡索、川楝子;嗳气较频者, 加用旋复花、沉香;脘腹气多痛胀甚者, 加用枳实、砂仁。上述诸药水煎服取汁, 约200m L, 每日1剂, 早晚分付, 7剂为1疗程, 服用4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临床痊愈:临床胃院胀满、胃痛、嗳气泛酸、嘈杂等症状消失, 胃镜复查见轻度黏膜慢性炎症, 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消失。显效:临床胃院胀满、胃痛、嗳气泛酸、嘈杂等症状明显改善, 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 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慢性炎症减轻达2个级度。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胃镜检查示黏膜病变范围缩小达1/2以上, 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慢性炎症减轻达1个级度。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 或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 对照组总有效率77.1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5]。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及理化刺激等因素有关。慢性萎缩胃炎的过程是胃黏膜损伤与修复的慢性过程。本病尚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胃痞”等范畴。中医学认为, 其病因主要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载:“木郁之发,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又如《医学正传·胃脘痛》指出:“致病之由, 多由纵恣口腹, 喜好辛酸, 恣饮热酒煎煿, ……朝伤暮损, 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临床以理气、和血、止痛治之。当归芍药汤中重用芍药, 取其苦酸微寒, 柔肝理脾, 调和气血;当归柔肝和血, 与大黄合用有行瘀之意;黄连、黄芩能清热、燥湿;木香、槟榔行气;肉桂辛热, 助大黄行瘀之功;陈皮理气;佛手、绿萼梅解郁止痛;甘草, 益胃和中, 调和诸药, 与芍药配伍, 能缓急而止胃脘痛。纵观全方, 气血并治, 肝脾同调, 共奏柔肝理脾, 调气和血, 止胃脘痛之功。

注:与对照组比较, 经χ2检验, χ2=4.360,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 将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汤加减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 对照组总有效率77.17%,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当归芍药汤具有柔肝理脾、调气和血、止胃脘痛之功, 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当归芍药汤/中医药

参考文献

[1]袁成业.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 2007, 34 (11) :1583-1585.

[2]钟伟明.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新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1, 33 (12) :81-83.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 2006, 2 (2) :674-684.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24-129.

上一篇:儒家环境伦理思想下一篇:关键岗位轮换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