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不良行为

2024-10-15

幼儿不良行为(精选12篇)

幼儿不良行为 篇1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然而, 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 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 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观察、分析、记录, 以幼儿亮亮为例, 浅谈一下任性幼儿的行为矫治。

【情景再现】

观察1:早操时, 小朋友都认真地做着操, 亮亮却装成“打醉拳”的样子, 东倒西歪的, 一会儿碰碰这个小朋友, 一会儿摸摸那个小朋友……

观察2:喝水时, 他常常把小朋友往旁边推, 自己挤了进去, 有时还故意用杯底的水泼小朋友。

观察3:玩玩具时, 亮亮常常抢小朋友的玩具, 玩够了就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观察4:日常活动中, 亮亮常常把椅子靠背放在前面倒着坐, 有时把椅子当跷跷板, 跷着跷着就连人带椅子摔在地上, 我走过去扶起他, 告诉他一些规则, 但过一会儿, 他还是我行我素。

【案例分析】

通过这四个观察记录, 可以看出亮亮是一个活泼好动、具有表现力、精力旺盛的孩子, 但是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究其原因, 可能有以下几点:

在第一个案例中, 亮亮不认真做操, 说明平时老师对他的常规训练还是没到位, 再者就是在平时与家长的接触和交谈中了解到, 在家里家长经常让亮亮看不适合孩子看的武打电影, 而亮亮喜好模仿, 表现自己, 所以在发现做操可以提供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时, 就缺乏自控力地表现起来。

在第二个案例中, 可以看出亮亮不遵守排队接水的规则, 而且他希望自己与同伴交往, 但是表达方式不对。一般情况下, 越是比较顽皮的孩子, 他的好朋友却很少, 因为由于平时好找事, 所以其他小朋友都会不愿意和他玩。亮亮就属于这种孩子, 但是他又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让别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所以他会采取一些不合理的表现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在第三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亮亮不遵守玩玩具的规则, 不能很好地和小朋友分享、共同玩玩具。说明平时老师及家长对亮亮的教育还是不够。

在第四个案例中可以看出, 老师没有在玩之前对亮亮设立游戏规则和惩罚制度, 造成亮亮过度放纵自己的行为, 以及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

【具体措施】

我觉得要想幼儿能有一定的自控力并且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 就需要老师与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认识, 两者相互合作。

1.老师与家长要协商配合好, 老师要对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多提指导意见, 家长也要努力积极配合。

2.游戏、学习中, 老师要提前对幼儿说明学习中要遵守的规则与奖惩制度。当亮亮不遵守时, 就要采取一定的惩罚, 比如当天的小红花不给他, 或将要进行的游戏不能与其他孩子共同参与, 老师给的奖品给他的会很少等。

3.当然了, 如果亮亮取得微小的进步老师要大大表扬, 所谓的“赏识教育”, 这样亮亮在情感上有一定的触动, 增加自己的自信, 自豪感, 他也会逐渐完成得越来越好。

4.平时老师要多与亮亮沟通, 多了解他的想法, 如果了解了一个幼儿的内心, 那么对他以后的教育会有一个很容易的着落点。

5.请亮亮当值日生和小小升旗手, 让他加入到老师的小帮手队伍中, 这样可以很快地提高他的自控力与责任感。

6.同时, 以榜样示范强化亮亮的正确行为。在学习或游戏中, 多鼓励他与表现好的幼儿交流玩耍, 因为孩子是有模仿力的, 所以经常让他接触表现好的孩子, 对他的各种行为表现上会有一定的同化作用。

7.家长在家中要让孩子多看一些适合孩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 也可以让他与邻居表现好的孩子多交往, 家人也要树立一个好榜样, 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引导他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 有礼貌。

8.老师要经常把孩子的表现反映给家长, 让家长多配合教育。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矫治, 亮亮的任性行为减少了, 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如:他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活动中情绪稳定了、与妈妈的要求也减少了、变得爱画画, 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同伴对他也很认可, 经常推选他当值日生、升旗手, 这也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为, 尚需幼儿园、家庭协同努力, 循循善诱, 逐步实现。我相信, 亮亮定会成为一个天真活泼、全面发展的孩子。

幼儿不良行为 篇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因此,我根据教育工作计划,针对我班学生特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礼仪习惯、卫生意识与安全意识等系列教育活动。在班会上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逐条向学生讲解说明。其次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和班级里所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大家是议论纷纷啊 最后我逐条总结:

一、不良行为:

1、打人、骂人、说脏话,行为举动不文明;

2、不尊重他人,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3、不遵守纪律,随便;4 自制力不强,不能受委屈;

5、虚伪,不诚信;

6、无爱心,对任何人都很冷漠;

7、不团结集体;

8、欺负比自己弱的人;9、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10、喜欢背后说人坏话;

11、经不起挫折,不够勇敢;

12、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德;13、自以为是;

14、无集体荣誉感,什么家务事也不会做;15、随地吐痰,乱仍杂物;16、偏食、挑食、喜欢买零食;17、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作息无计划,无规律;18、在家里乱扔东西;19、不吃早餐(把钱省下买东西);20、自己会做的事偏要别人做。太迷电视;20、上课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21、讨厌学习,作业马虎、应付、拖拉;22、上课不发言,被动学习,积极性差,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不刻苦;23、不完成口头作业(如,背诵);24、不喜欢读正规的课外书。

二、讨论重点

文明礼仪教育是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增强在校学生基本做人的态度和习惯方面的教育,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很多同学有骂人的习惯。其实,这类的不良习惯通常都是跟家长、电视节目、不良图书等的语言学的,家长骂人,孩子在学校里也会骂人,这样会恶性循环就导致孩子有了骂人的不良习惯,打架也是如此,通常有动武习惯的家长,孩子就爱打架,真正要改必须得从源头做起。所以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调的结果。

在众多不良习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算是乱扔垃圾了,我们在操场上出去玩的时候,最好是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去,久而久之,垃圾没了,坏毛病也改了。在这里我们没提到的不良习惯还有很多很多,不过,只要大家努力,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那么多少不良习惯都可以改掉。

现在的学生身上存在的最严重的不良习惯: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要改正这些不良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我们自己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中学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今天的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时期,又面临信息时代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的包围,以往的教育规律变得模糊起来,“养成”一下子成了十分敏感和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学生养成教育亟待加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的基本道德素养都没有形成,那祖国的未来也让人担心。

三、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各自分担的任务看,我们认为学校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主渠道,它既承担着首先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还能直接对学生进行评价。

1、自觉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金钥匙

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认知认得形成一种长久而持续的行为。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好的行为。学校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反复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可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学生自我体验等方式说明其重要性,改变其行为,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最终使多数学生会接受这一观点的,于是就具备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

2、榜样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指路灯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学高人师,身正为范,在思想上,要明白自己的作用,因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其次,学问上要明白、要通达,要立于不败之地,给学生讲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否则,以己之昏昏,欲使人之昭昭,肯定做不到。再次,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否则说一套,做一套,缺乏价格魅力和权威性,学生是不会听从的。最后,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不断给予精神或物质上表彰。为了形成良好习惯,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不良习惯认识后,要求学生用好习惯取代自己清单中的每一项“恶习”,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3、制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保障

制度约束分两个方面:一是提倡积极的行为,二是抑制不良的行为。在制度约束方面,加强执行文化建设,增强日常检查的自觉性,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这一方面,德育处承担主要的责任,值周队负责日常检查和督促。

4、活动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石

好习惯的养成在于不断的反复实践。有些习惯必须在群体性的活动中才有可能养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且通过举办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去塑造自己。一般有哪些活动呢?校会、班会、有关文娱体育活动、各种比赛性活动、调查活动等都可以。不在乎具体形式,关键是活动者要贯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理念,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良好习惯。

5、强制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手段

面对农村教育,再好的说教方式,有时也难以转化问题严重的学生,为此,我班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条文,参加必要的劳动,观看预防未成年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直到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有所醒悟为止。

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探讨 篇3

关键词: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纠正

现今,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庭唯一的孩子,难免会得到家长的宠溺和纵容,而这往往也正是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温床。这些不良行为习惯若没有及时纠正,将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日趋严重,极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找准原因:

任何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都有其形成的原因,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就要找准原因。首先应当从幼儿的行为细节发现不良习惯形成的根源。例如,许多幼儿都存在任性的习惯,具体表现为以自己为中心,不听教师的话,稍有不顺就大发脾气等。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孩子都是在家被父母和长辈宠坏了,他们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时间一长,也就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当然,也有些是孩子心理上的问题,例如,有的幼儿患有自闭症,与其他的小朋友都玩不起来,这与孩子平时与人缺少沟通有关。以说谎为例,有的孩子说谎之后并不会感到紧张、内疚或恐惧,这是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低,将幻想与现实混淆而造成的无意说谎。因此,教师有必要分清孩子说谎的真正原因,以免错怪了孩子,对他们的内心造成伤害。

对症下药:

找到了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中妥善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例如,有的孩子在玩游戏时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教师应当及时制止,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对其进行疏导。其次,教师还要配合家长共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要让家长明白孩子身上存在哪些不良习惯以及形成原因,当家长了解到这些行为习惯的危害之后,一定会乐于配合教师共同帮孩子纠正。例如,孩子说谎有可能是在大人的影响下学会的,也有可能是害怕自己说了真话之后被父母批评打骂而说的,如果家长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那教师做出的努力多半要白费。

幼儿就像早上五六点钟的太阳,他们还有着美好的未来,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課堂下,与家长共同携手,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丁燕.对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具体教学方法的探讨[J].文理导航,2011(12).

[2]祁海芹.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2011(5).

纠正幼儿不良行为的几个策略 篇4

陶行知先生在谈对人的培养时曾强调:集体生活是全盘教育的基础,集体生活是儿童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集体生活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创造合理的生活……以集体生活之不断的自新创造的过程来教育儿童。可见集体生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结合对以上观点的深刻认识,为了使个别幼儿的行为能够得以纠正,让幼儿感受到他(她)是班级集体生活中的一分子,我园要求幼儿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在面对个别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时以一颗包容的关爱之心去接纳,倡导为幼儿营造不排斥、不孤立的集体生活环境。我们将老师对个别幼儿的执教态度作为一项工作职责纳入对教师的每月绩效考核当中,从制度上约束教师,确保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能够参与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为其提供与同伴交往中认识自我的机会,不让其游离于集体生活之外。

二、对幼儿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

学前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让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不易做到的,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因素造成的行为问题,通过分析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与策略。如,对于音乐游戏《袋鼠妈妈》,需要给孩子们讲解示范“妈妈与宝宝”跳的姿势,于是我便请好动的他与我配合,表演给其他孩子看,然后在请他与自己的好朋友根据规则合作表演,接着我在总结时提出更高的合作要求,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他自由、好动,也让他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通过同伴中表现好的典型形象,倡导其他幼儿学习

通过同伴中表现好的典型形象,激励幼儿模仿、学习。如离园前的自由活动,若大部分孩子都情绪高涨、场面混乱时,我便表扬、奖励文静、乖巧的孩子,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之中幼儿就会养成与榜样一致的行为习惯。假如自由、好动的他在某节课中表现得较好,我便及时给予表扬,并倡导其他幼儿向他学习,进一步规范他的行为。

四、坚持正面鼓励、评价

《动物与天才》的作者塞德兹博士认为,有效的鼓励能够造就天才,不断的打击只能创造俗物。他说:“在我看来,鼓励孩子的真正意义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宽容,而这类宽容的直接表现是多给孩子一次机会,多一些正面评价……”据说,塞德兹博士的孩子开始学单车时怎么也学不会,而且摔得浑身是伤,孩子开始丧失信心。此时,博士却对孩子说:“爸爸相信你,我一直认为你是个很棒的孩子,你一定能学会的。”果然,没多久,孩子学会了,并且以后做什么都对自己充满信心。

与之相关的一个反面例子是同为哈佛大学教授的罗塞尔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罗塞尔教授的孩子是个很有才华、性格开朗的孩子,三岁就学会了书写和阅读。这同塞德兹博士的孩子小塞德兹一样。罗塞尔教授性格内向,行事孤僻,不喜欢与人们打交道,也不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他还要求他的孩子与他一样。当吉姆读完一本自己认为很难的书而高谈阔论的时候,罗塞尔教授却粗暴愤怒地骂孩子是个笨蛋,是自欺欺人,休想得到他的赞扬。霎时,吉姆的快乐和自信被另一个念头所取代:我是个很糟糕的孩子。从而一蹶不振,最终一事无成。

所以,再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鼓励与正面评价的意义,即使在纠正的过程中幼儿的行为有所倒退,我们也一定要发现其闪光的一面,积极地给予肯定,以此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及时的强化。

五、对幼儿适度惩罚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只是靠表扬和鼓励,有时适当地对幼儿惩罚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当他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我通过语言谴责:“如果其他的小朋友都和你一样,在课堂上随便走动,那老师还怎么给小朋友上课?”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暂停活动,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或请同伴对他不良行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等形式,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明白坏习惯所造成的后果。

六、做好家园沟通工作,达成教育共识

对于这项工作的开展,我园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外聘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电子设备,采用情境回放的形式,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摘要:<正>一、营造不排斥、不孤立的集体生活环境陶行知先生在谈对人的培养时曾强调:集体生活是全盘教育的基础,集体生活是儿童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集体生活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创造合理的生活……以集体生活之不断的自新创造的过程来教育儿童。可见集体生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结合对以上观点的深刻认识,为了使个别幼儿的行为能够得以纠正,让幼儿感受到他(她)是班级集体生活中的一分子,我园要求幼儿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在面对个别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时以一颗包容的关爱之心去接纳,倡导

不良行为记录 篇5

公示制度的通知

湘建建〔2008〕39号

各市州建设局(建委、规划建设局)、规划局、城管局、房产局、公用事业局、园林局,衡阳市、邵阳市建工局,株洲市招标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根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建设部《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我厅组织对《湖南省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试行)》(湘建建〔2003〕51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湖南省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及时反馈我厅。

湖南省建设厅

二OO八年一月二十一日

湖南省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

第一条 为加快我省建设领域诚信建设,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湖南省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建设部《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建立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对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单位,工程监理、施工单位,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单位,检验检测机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周转材料的出租和安装拆卸单位,预制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承担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机构,承担施工承包合同担保的担保单位,评标委员会成员以及相关注册执(从)业人员等责任主体在建筑市场发生的不良行为予以公示。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不良行为记录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国家和省颁布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章政策及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上述行为在《湖南省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中分别予以列示,未予列示的行为可以归类记入其他一般不良行为记录或其他严重不良行为记录。

第四条 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制度是市场责任主体违法违规行为的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注册执业、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已公布的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依法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记录公示的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载入我省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成为单位以及相关注册执(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并逐步同各市(州)建设、房地产部门以及财政、工商、税务、纪检监察、银行、保监会等部门建立

信息链接,实现交换与共享;对属于《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范围的不良行为记录上报建设部在全国公布。

第五条 依据建筑市场不良行为的危害性轻重,分一般不良行为记录和严重不良行为记录。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包括对建筑市场负有监管职责的其他部门,下同)及其委托的监督执法管理机构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不良行为记录的认定上报工作,对日常监督、检查、督查以及群众举报、投诉中发现的不良行为,必须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承办机构人员,建立工作程序,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工作考核。在认定上报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之前,必须以书面方式告之其不良行为的事实,接受责任主体在规定期限内的陈述和申辩。陈述和申辩的期限自责任主体接到告知书之日起三个工作日。不良行为记录书面告知后,责任主体的整改情况可作为行政处罚的参考依据,但不得影响不良行为记录的认定和上报。不良行为记录有关的证据资料要及时固定、整理、归档、保存。

第七条 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采用县(区)报市(州)、市(州)报省的逐级汇总上报方式。各级将认定的不良行为记录形成《湖南省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统计表》逐级上报,其中市(州)上报时间为每季末25日前。省建设厅将各市(州)上报数据进行审核汇总后,于每季后10日前以文件或网络形式统一公示生效。

第八条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单位以及相关注册执(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作如下处理:

(一)对发生不良行为记录的建设单位:1)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强制性的建设法制教育培训;2)将其违法违规事实书面通报其主管部门(单位)及同级纪检、监察和财政部门,提请其主管部门(单位)按管理权限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依规给予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反馈建设主管部门。如其主管部门(单位)不作为,应提请同级或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及时督促纠正;3)将房地产开发商的违法违规事实书面通报房地产开发资质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资质主管部门应根据其违法违规事实依法给予资质处罚。

(二)凡内发生4起一般不良行为记录,或2起严重不良行为记录,或一般和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合并达到3起的本省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单位,工程监理、施工单位,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单位,检验检测机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周转材料的出租和安装拆卸单位,预制构(配)件和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承担施工承包合同担保的单位(含中央驻湘企业或单位),由省建设厅列入下“湖南省建筑市场重点考查单位名录”,建议省内有关单位在下的有关活动中对其予以重点考查;凡内发生2起一般不良行为记录,或1起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的承担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机构,建议省建筑业协会将其从下“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承保机构预选名录”中清出。

(三)凡内发生2起一般不良行为记录或1起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的外省入湘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单位,工程监理、施工单位,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单位,检验检测机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周转材料的出租和安装拆卸单位,承担施工承包合同担保的单位,由省建设厅列入下发布的“湖南省建筑市场不受欢迎单位名录”,建议省内有关单位两年内慎重与其发生业务关系。

(四)凡内发生2起一般不良行为记录或1起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的本省及外省入湘注册执(从)业人员和评标专家由省建设厅列入下发布的“建筑市场信誉不良执(从)业人员名录”,建议有关单位慎重使用或不予使用。

第九条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监督执法机构在认定上报不良行为记录的同时,应对其中属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单位及人员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或向有权机关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第十条 建立健全对不良行为记录认定上报的监督制度。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对本级认定上报的不良行为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上级建设主管部门有权对下级建设主管部门上报的不良行为记录进行核查。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后出现争议,由认定上报该不良行为记录的建设主管部门重新调查核实并提出详细报告,经省建设厅再次核查确认后予以维持或更正。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监督执法管理机构认定上报的不良行为记录出现失实或失误的,应作出书面检讨,并进行全省通报批评。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构要加强对不良行为记录认定上报工作的监察,对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隐瞒不报或营私舞弊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幼儿不良行为 篇6

【关键词】幼儿园;不良行为;习惯

学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双方很好的协调和衔接。儿童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如果一个人在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学习,健康习惯将受益终身;相反,如果养成许多坏习惯,后来再来纠正,这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希望通过对幼儿不良行为的分析,进行探讨和找到改善的措施,为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起到帮助作用。

1.不良习惯表现

1.1不良习惯表现的原因

行为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作用的结果,而且后天环境的影响应该大于先天遗传。所以,在对幼儿不良行为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要从环境的因素找原因,目前来看,幼儿的主要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和幼儿园,所以,这两个地方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不良行为的形成。

首先从家庭因素来说,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教养方式不恰当:现在的中国,大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家长在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培养上面,有很多欠缺,这样,有可能会导致幼儿的不良习惯的形成。

父母有不良嗜好: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父母自身可能就带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自已在孩子面前没有特别注意,这样就造成孩子的模仿,而使幼儿产生不良的习惯行为,比如攻击性行为,如果父母有这样的不良习惯,幼儿可能就会有这样的不良行为习惯。

其次在幼儿园教育的因素来讲,也有可能导致幼儿不良习惯的形成:

因为与家长沟通不够,可能在幼儿园和家长的教育过程中有双重标准,在幼儿园不允许的事情,在家里就允许做,这样久而久之,幼儿就养成双重的行为习惯,可能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很规矩,换一个环境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另外,在幼儿园环境中,还有可能被其它幼儿的不良习惯所影响,因为其它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无法快速得到纠正,一些幼儿觉得一些不良行为好玩,会跟着模仿,难免会被其影响。

1.2不良习惯所带来的危害

不良习惯可能对幼儿带来的问题可能会导致小儿多动症,其它社会行为不良问题。比如爱发脾气,好打架争吵、说谎、忌妒、强欺弱、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儿童友好相处、有破坏性行为和偷窃等;性格乖僻和情绪反常: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攻击性行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和父母的影响,幼儿园的教育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良习惯对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也相当不利,因为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可能会导致幼儿园的一些正常的教育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其它幼儿受到正常的教育,如果不及时纠正,甚至可能会导致幼儿园正常的教育工作无法开展,对于幼儿和家长来说,都会有不小的影响。

2.改善对策办法

2.1不良行为习惯原因分析

从原因上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多数为家长和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可以归结到社会原因。家长要注重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的发展过程。除了要给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之外,还要教会他们懂得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与人友善相处。

幼儿园方面,目前来说,很多幼儿园的办学思想也缺乏责任心,以为把幼儿教好,不出问题就可以,对于幼儿一些不良习惯,并没有过多纠正和投入更多精力去教育,而幼儿自身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很清楚的意识去辨别对错,在没有过多的干预的环境下,不良行为就会成为习惯,不容易改正。

幼儿从出生开始就处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为了能够与他人交往,能够被自身所处的社会所接受,他必须要学习并接受这个社会特有的价值规范、风俗习惯和行为标准,幼儿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成为具有社会作用的客体和主体。

儿童期是发展亲社会的观念和行为的最佳时期,然而,目前,不管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不难发现,更多的时候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而忽视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幼儿的社会环境中影响最深的就数幼儿园的环境了,尤其是对于刚刚入园的幼儿来说,更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与配合。

2.2改善幼儿不良行为的对策和方法

改善幼儿不良行为习惯,首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针对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探讨和寻求解决的方法,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妥善解决。比如一些社会行为问题如说谎、恶作剧、不能和别的幼儿友好相处等,这些正好可以在上课、谈话、游戏中成为案例以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老师要和幼儿讲清道理,通过多次反复,使幼儿在自觉行动中去克服缺点和改正错误。有的孩子活动量大、精力旺盛、不易安静,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多安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做值日生当老师的小帮手。为集体和别人服务,把他的精力吸引到正确的方向。

在平时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中,作为教育者的我很有感触: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育好一个幼儿,需要我们去打开幼儿的心灵之窗,而其中的钥匙需要用“爱”浇铸。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仅要教育好孩子,更重要的要努力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纠正其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是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姚计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践误导的心理学解读[J].学前教育研究,2011(12)

[2]叶季莉.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优化新生代环保行为[J]. 文学教育(上),2011(02)

[3]张琦.让“感觉统合教育”走入家庭[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4]李敏.关于学前儿童习惯的国内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03)

[5]刘艳.家园合作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06),12

[6]潘小燕.幼儿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5),45

中职生不良行为的剖析 篇7

关键词:心理,良好行为,环境影响,教育对策

1. 家庭环境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通常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在我所带的学生中因为家庭原因而导致心灵扭曲的就有近1/4。在通过长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后, 我将家庭环境问题分为以下三类[1]。

(1) 严厉型家庭环境。我所管理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平时十分的调皮, 经常逃课, 曾与其多次沟通未见效果, 随后我采取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方式, 但这名学生得知此情况后, 竟然从寝室收拾东西离校出走。后得知出走的原因为:该学生家庭教育方式为“棍棒式教育”, 从小孩子做错了事情, 父母缺乏与孩子的沟通, 以“不打不成材”的方式作为解决子女问题的唯一方法。以上事情可以看出, 学生在成绩不理想、惹祸后, 总是害怕面对自己的父母, 在心灵上极其容易发生扭曲, 出现逆反心理。因此一味打骂孩子而没有激励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总是恐惧、绝望和反叛, 很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2) 宽松型家庭环境。如果说过于严厉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那么是不是只要宽松的家庭教育就能够使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除开部分特例, 就我所管理的学生来看, 来自过分宽松的家庭的学生身上总是带有种种的不良习性。我所管理的班级, 有位学生在该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 因为该学生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导致该学生无视学校纪律, 在众多不良事件中总是出现该学生的身影。该学生由于在家当惯了“小公主”, 因此内心总觉得“就算我惹出天大的事也有家里给我善后, 连我父母都不管我, 你们有什么权利管我”, 诸如此类的想法。

(3) 特殊家庭对学生影响。除开以上两种家庭在教育方式上的错误, 另外常见的影响学生的情况就是特殊家庭, 如下岗家庭, 单亲家庭等此类家庭, 通常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创伤。例如, 我班上一位学生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 一方面父母从小对其疏于教导, 另一方面其父母各自组成新的家庭, 因此该生表现得十分孤僻和激进, 不喜欢和同学交流, 并且漠视校纪、校规。此类学生, 通常因为家庭因素, 从小心灵上就背负着创伤, 大部分不喜欢和人交流, 内心有自卑感, 同时会因为内心的创伤而表现出脾气及情绪的不稳定。

以上三类学生都是因为家庭因素而导致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面对此类学生时候, 作为教师不仅要单方面关心和注意此类学生的心理变化, 更需要及时和家长沟通, 相互配合, 关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让学生重新感受到家庭的关爱。

2. 学校及社会环境问题

(1) 学校环境。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以下简称“我校”) 为例, 我校中职生除开节假日都是采用寄宿制度, 因此, 在校期间时间比例相当大, 在校学生更多是受到教师的影响, 一个学生是否爱学习, 是否有不良行为和其老师也有很大的关系。从某种角度上来看, 老师也是人, 也不可避免地容易将种种情绪带入到教学中, 有着主观上的喜欢与不喜欢, 而这些看似不可避免的理由很多时候却会是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根源。我班有名学生, 在一学期表现一般, 但是进入二学期却屡屡犯错。为此, 我与这名学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沟通, 最后得知, 因为上学期期末考试该学生表现不佳, 使得我对这名学生倍感失望, 态度有些冷淡, 该学生认为我开始不在乎他, 因此才做出许多不良行为来引起我的注意。从此类事件来看, 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渴望成为被人关注和喜欢的对象, 就算做出不良行为的时候, 在其心理上也可以充分地获得让其他学生害怕而产生的畸形快感。因此作为老师要多加善于观察学生日常的行为和心理, 充分做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

(2) 朋友圈对学生影响。中国有句古话叫: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在面对年纪尚小, 心智尚不全面的中职生, 朋友圈也是一个让人不能忽视的环节。我班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尤其是有打架、抽烟、喝酒等行为的学生, 几乎都有一些所谓的社会上的朋友。如我班一名学生, 有一位因偷盗而受到法律制裁的男朋友, 该学生在未认识该社会青年前表现平平, 在与社会青年认识后经常夜不归宿、频频逃课、欺骗父母和老师。此类学生, 往往因交友不慎, 从而产生出错误的人生观, 认为自己社交广, 就是一种成就, 而此类想法更加使得学生想去结识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往往一些被欺负的学生要么忍气吞声, 使得精神紧张, 影响学习, 或者学着认识社会人员去欺负其他同学, 因此此类危害极其严重。

(3) 社会影响。社会是个大染缸, 尽管中职生接触社会时间较短, 但是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却同样徘徊在学生中间, 比如, 打架、抽烟等事件。如我班一名学生, 因家庭条件较好, 常常欺负其他同学, 违反纪律, 并扬言:“自己家里有关系、有钱, 想做什么都可以”, 使得别的同学敢怒而不敢言。该类学生目中无人, 狂妄自大, 因此极其容易做出影响恶劣的不良行为。同时对其他学生, 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 对其心理造成的伤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也会使得这些学生的人生观发生扭曲[2]。

针对以上来自学校、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必须坚持做到自身的公平、公正, 如若自身畏惧或放纵, 那么则会使得犯错的学生更加坚定错误的观念, 一步步走向深渊, 而其他的学生则对社会、对学校产生不信任, 这就有悖于我们作为人民教师育人、兴国的方针。

3. 学生自身

学生性格和兴趣问题。除开以上两点外界因素, 学生自己的性格与兴趣也是产生不良行为的要素, 而这方面也不能全归结于学生, 关键也要看老师和家长怎么看待和引导学生。如我班一名学生在校期间经常逃课, 后来通过和该学生进行沟通后, 了解到这名学生并不喜欢护理专业, 因此该学生在就读我系后发现与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如此不符, 专业是由父母选择的, 现在自己无法提起学习兴趣, 因此我将学生的情况告知其家长, 使得该学生转入其喜欢的专业, 现在该学生经常和我互通电话, 并告诉我自己学习很认真, 学习兴趣浓厚。

在发现学生如果不是因为外界因素而发生不良行为的时候, 应该尝试从学生本身的性格与兴趣入手, 充分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的重要方法, 从而避免孩子因为背负家长和老师的“兴趣”而产生逆反心理, 从而产生不良行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我在上岗的第一天就告诉自己, 要正确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他们本来都是一张“白纸”, 不论成绩的好坏, 不良行为的产生其主要还是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 使得学生的心灵和人生观产生了扭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 在发现学生有了不良行为后, 及时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 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 才是解决学生不良行为最根本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旷细玲.浅析中职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改正措施[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版) , 2010 (03) .

企业员工不良行为实证研究 篇8

关键词:企业员工,不良行为,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前提说明与调查问卷设计说明

本文介绍的实证研究基于以下假设前提:一是员工不良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构成。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员工的诚信度,而外部因素则主要是指组织的监控机制水平和员工与组织的心理契约情况。二是员工的诚信度可以通过诚信测试的分数来反映,并且员工个体的诚信度在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涉及长三角地区的三家企业在职员工300名,每家企业100名。三家企业性质分别为私营企业、外国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员工职务涉及到管理、人事、财务、研发设计、市场、生产等多个领域,以求调查的代表性与有效性。问卷分为期初问卷和期末问卷两个部分,时间间隔为一个月,其中,期初问卷为两份,一份为基本资料和诚信测试问卷(卷1),另一份为不良行为调查问卷(卷2)。期末的问卷只有一份,也是员工不良行为调查问卷(卷3)。

三、数据的统计分析及结论

根据个性理论的观点,员工的诚信测试分数应该与不良行为的产生有高度的相关性,我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三家没有任何监控机制的企业中的员工,这样的员工,行为应该主要受自身个性的驱使,如果将员工的诚信测试分数与期初的不良行为得分结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组数据,例如,A组中编号为A18的员工,他的诚信测试分数为76,他的期初不良行为得分为78,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坐标系,横轴为期初受测员工不良行为分数,纵轴为其诚信测试的分数,则A18的坐标就是(76,78),A组中其他被测对象也同样可以建立相应的坐标,并在以受测员工诚信测试分数为横轴,以受测员工期初不良行为分数为纵轴的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点,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利用SPSS统计软件,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的散点坐标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受测对象的诚信测试分数与不良行为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如果剔除图1左下方和右上方区域的偏差比较大的点,将其余的点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到受测对象的诚信测试分数与不良行为得分的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

期初总样本的诚信测试分数与不良行为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902,这表明,期初总样本的诚信测试分数与不良行为之间具有高度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在没有监控机制,或者监控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员工的行为主要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不良行为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员工本人的诚信情况,诚信情况越好的员工,产生不良行为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这样的结论印证了个性理论对员工不良行为的理论描述。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值得指出的是,在散点图左下方和右上方的点,明显不具有相关性,位于散点图左下方的点所代表的员工,他们的不良行为得分低于相同诚信测试分数的其他员工,也就是说他们的不良行为情况好于一般水平,为了论述方便,我们把这样的员工称为Ⅰ类员工,相应的,位于散点图右上方的点所代表的员工,他们的不良行为情况比一般水平要差一些,这样的员工,我们把它们称为Ⅱ类员工。对这两类员工进行单独的研究,包括分析他们的基本资料,以及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研究后发现,从基本资料上看,Ⅰ类员工的基本资料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工作年限长、职位偏高、年龄偏大、工作性质管理类居多。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后发现,Ⅰ类员工普遍对自己所在的组织有一定的感情,大部分是工作了几年的老员工,组织在他们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同时因为大部分都是管理岗位上的员工,对组织的规章制度又有着以身作则的想法,因此,根据心理契约理论的描述,我们可以认定,他们与组织建立了一种关系性的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的建立,影响了诚信测试分数对不良行为的影响,甚至使诚信测试分数与不良行为毫不相关。也就是说:诚信测试的分数和不良行为的产生之间的相关性,将会被心理契约的类型所影响。

与Ⅰ类员工类似的,Ⅱ类员工的基本资料也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工作年限短、学历高、职位偏低、年龄偏小。这些员工对所在组织的认同感比较弱,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后发现,这一组员工普遍认为自己在组织中的劳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对组织有各种各样的抱怨,从这些特点来看,结合心理契约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些认为自己的心理契约被违背了的员工,认为自己的心理契约被违背影响了诚信测试分数与不良行为的相关性,甚至使一些诚信测试分数很高的员工也经常发生不良行为,进一步将诚信测试分数对不良行为的产生的影响降低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水平。也就是说:诚信测试的分数和不良行为的产生之间的相关性,将会被员工对心理契约的履行情况的理解所影响。

剔除了以上两组特殊情况,总样本的不良行为得分与诚信测试分数之间的确存在高度的负相关关系,这也就印证了个性理论对不良行为的描述:员工的诚信度越高,发生不良行为的可能性越小。但这个描述被印证的前提是,组织的监控机制没有建立或者建立了但不完善。

之后,我们对三组研究对象实施监控机制,监控机制包括以下内容:(1)上下班打卡机制。建立奖惩机制,对于全勤和无故缺勤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2)巡查机制。在三组研究对象所在公司安排巡查员,巡查员负责不定时地巡视和监督研究对象的工作情况,一旦巡查员发现员工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将进行相应的惩罚。(3)绩效奖励机制。在三组研究对象所在公司实行绩效奖励机制,虽然由于三家企业的性质和营运模式的不同,所采用的绩效奖励方式也不同,但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和监控的作用。

实行了以上监控机制一个月以后,再次对三家企业的相同员工不良行为进行调查,采用与卷2相同的调查问卷,却得出不同的结果,证明监控机制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受测员工在研究期期末的不良行为得分,与诚信测试分数之间的的散点图和相关系数结果如图2和表2所示,得出的期末总样本的相关系数为-0.344,这个结果跟期初的-0.903相比显然是不具有相关性的。

由此结果可以看出,在采取了适当的监控措施之后,诚信测试分数与员工不良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被彻底改变了。也就是说:诚信测试的分数和不良行为的产生之间的相关性将会被监控机制的水平所影响。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

综上所述,员工不良行为的产生,受到员工诚信测试分数、组织监控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的情况所影响。组织可以通过在选拔中采用诚信测试;在工作中完善监控机制以及尽量与员工建立关系型的心理契约;并维护员工的心理契约不被违背的手段实现员工不良行为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杰,牛艳容.个性理论问题浅论[J].经济科学,2000,(4).

[2]何亚东,胡涛.委托代理理论述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6).

智慧引导学生改变课堂不良行为 篇9

开学第一天,我就见识了小磊的厉害。那天报到时他对我说:“老师,你以后千万不要在课堂上管我,作为回报,我保证在课堂上不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我不想读书,只想在高中混几年。如果你非要管我,就不要怪我跟你作对。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你作对,你不仅下不来台,而且你即便再心烦也奈何不了我,因为我爷爷的学生是你们的领导,我爸爸的同学也是你们的领导。”听了他的话,我一言不发望着他。见我毫不理睬的样子,他自讨没趣地走开了。

一个上午下来,各科老师都来找我诉苦:“小磊上课吃东西,还在课堂上用粉笔砸人!”“小磊在课堂上随意离座出去扔垃圾!”“小磊上课迟到,不经老师同意,就直接进教室!”“小磊上课大声讲话,扔纸飞机……”

中午,我把小磊请到办公室。“课堂纪律你都懂,不需要我再讲给你听。你只要回答我三个问题:你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要那样做?你觉得有意义吗?”见小磊不说话,我给他倒了一杯热水说:“我先批阅作业,你就坐在我办公桌旁边思考这几个问题,想好了跟我说!”我说完就拿出红笔开始批阅作业。

大约过了20多分钟,小磊开口了:“老师,我想好了。今天上午我每节课都违纪了,最严重的一次就是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后,老师要我站起来,我说:‘为什么要站起来,我怕你呀!’老师对我无可奈何,就没再理睬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课堂上违纪,就是觉得好玩儿。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做的每件事情都没有意义!”

“哟,看来你的认识还比较深刻。但既然觉得没有意义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我也不知道!”

显然,让小磊一下子改正缺点是不太可能的,于是我对他说:“课堂是学习的地方,哪能随心所欲地说话行事呢。这样吧,老师也不为难你,允许你上课适当违纪,但得懂得适可而止。例如上课讲话了,老师提醒你一下,就要停止,如果继续讲,老师就要处罚你了。你看行不行?”

“行!”小磊不假思索地说。

“怎么处罚你呢?”

“我不知道,老师说说你会怎么处罚我?”

“很简单,违纪了就写一份反思,将违纪的过程写下来,在我面前读一遍!”

“我同意!”小磊接受了我的要求回教室上课去了。

下午第一节是我的数学课,他将书本整理好之后,开始拿出一个瓶子仔细擦拭,将瓶子擦拭干净之后,又将一瓶饮料倒在瓶子里面一遍一遍地晃动,晃得手酸了就趴在课桌上睡一会儿,可能是睡不着,抬头看见同学们都望着黑板抄写笔记,他也拿出笔来在笔记本上抄了一个数学公式。

下课后,我将他请到办公室,对他说:“这节课你一共违纪四次,但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在笔记本上将公式抄写下来了。本来应该惩罚你,但你已经迈出了学习的第一步,老师暂不处罚你,但你要将自己这节课做过的事情,口头给我叙述一遍!”

小磊想了想说:“我忘记了!”

“你看,为什么你会不停地违纪,就因为你连自己上课做过的事情都忘了。让老师来给你说一遍!”

于是我将他在课堂中的表现说了一遍,他惊讶地看着我说:“我在课堂上做了这么多事情呀!”

“除了抄写公式这件事之外,你做的都是三岁孩子做的事情。这样吧,以后为了让你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我上课就用相机把你在课堂上的行为记录下来,课后播放给你看,可否?”

小磊点了点头。第二天上课时,我按约定将相机放在讲台一角,对着小磊,正好将他的课堂表现全部记录了下来。课后我把小磊叫到办公室让他自己看,才看了几分钟他就不耐烦了:“不看了,不看了,我的形象和动作太丑了,也太滑稽可笑了!”

“你的行为连你自己都看不下去,却要老师坚持看45分钟?你看不下去了,可以选择关机,老师看不下去了,偶尔提醒你,你却要恼羞成怒地顶撞老师!”听我这么一说,小磊第一次红着脸低下了头。

第三天,上课时我照例将相机对准小磊,下课后我还是会将小磊叫到办公室让他观看。我对他说:“我打算再刻录几节课之后,剪辑制作成专辑请你父母和你一同欣赏。希望到时能欣赏到你良好的表现!”

第四天的课后,小磊主动跑到办公室要求观看自己的课堂行为表现,边看边对我说:“老师,这节课上我还是有一些良好表现的,你看,这几分钟我在认真听课,这几分钟我在看书学习。”

“那我就将你的优秀表现保留下来,将不雅行为删除!”我说道。

“谢谢老师!”小磊高兴地回答道。

我将删除后的录像重新放给小磊看。“这还像个学生的样子!”小磊满意地说。

“那以后你每天就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我们每节课录下你的全部课堂表现,然后你自己观看,删除不良行为,保留好的表现。如何?”

小磊听了非常高兴,每天来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还和我商量需要保留和删除的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刻录,相机上留下的都是小磊认真听讲、大声朗读课文、和同学们探讨解题思路等一个个精彩的课堂表现,俨然就是一名优秀学生。一个月后,我将经过剪辑的录像放给小磊和他的父母一起观看。看完后,小磊的父母高兴地对小磊说:“孩子,没想到你在课堂中的表现这么好,想不到你转变得这么快!”

试述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 篇10

行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且很难界定的概念。广泛意义上的行为既包括了外显行为, 也包括了内隐意识历程。外显行为诸如画画、跳舞等, 内隐行为诸如焦虑、恐惧等。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的大多数行为不是天生的, 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儿童通过良好的学习, 获得了各种知识技能, 形成了良好的品行, 建立了良好的行为模式。同时, 也有部分儿童在不利条件影响下, 进行了不正当学习, 形成了不良的行为方式。行为矫正技术的功能就在于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 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行为矫正技术主要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处理行为问题, 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讲, 行为的改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没有到有, 指某些良好行为的建立或塑造;一种是不良行为的矫正, 即将个体的行为从不良改变为良好。

二、儿童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

1) 由遭遇到不公正对待后的消极反抗所导致。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证认为由于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差、教师评价不公平等原因, 都容易使儿童因遭受挫折而产生攻击性行为。2) 由后天不恰当的模仿学习所形成。在常见的儿童不良行为中, 有许多就是由同伴压力造成的, 如抽烟、酗酒、打群架、逃学、撒谎等行为。对有些儿童来说, 最初他们其实并不想从事这样的活动, 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但在同伴们的引诱、劝说甚至是言语相激之下, 于是有很多儿童就可能以自己的屈服来换取友谊的维持和延续, 于是同伴压力占据上风, 取得胜利, 不良行为得以形成, 不断巩固。3) 由父母和教师不正当的强化所造成。

三、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儿童良好行为的养成, 但由于家庭、学校的教育的缺陷等方面的原因, 不少儿童表现出一定的不良行为。这些不良的行为表现不仅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还会给家庭、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积极想办法予以消除。下面是运用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进行的行为矫正。

(一) 消退法

这是指在一定情景中, 行为产生以前被强化的反应, 若此时这个反应之后并不跟随着通常的强化, 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会降低。消退法实施的步骤简单方便。因此, 它可较广泛地运用于家庭日常生活中, 用以消退儿童某些不良行为, 尤其是在有些孩子有非分要求、无理取闹和放纵任性时。在实施消退法前, 首先, 必须明确要消退的行为是什么。其次, 在问题行为出现之后, 要严格执行不予关注的原则。孩子很多过分举动的目的是想引起成人的注意, 无论以任何形式去回应都相当于强化了该过分举动。因此, 家长切不可因一时“心软”或是无意识而去和孩子搭话。否则, 由于得到偶然的强化, 孩子的不良行为不仅无法消退, 反而会“变本加厉”。不良行为一般都很难通过一次消退就会停止发生, 通常需要经过几次, 发生的频率才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退, 因此家长在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使用的尺度。

实施消退法时必须注意:1) 坚持一致性;2) 关注“消失爆发”现象。因此, 有时候家长必须“狠心”, 一定要严格执行“不予关注”的原则。举例:涛涛每次跟妈妈去公园都要坐碰碰车。如果不坐, 就要赖在地上大哭不肯起来, 妈妈没办法只得满足他的要求。可以看出, 涛涛把大哭和赖在地上当成武器, 治得妈妈没办法。他哭闹行为的强化物就是妈妈给他买票坐碰碰车。后经专家建议, 处理办法是:在他哭闹赖在地上时, 明确告诉他即使哭闹也不会给他坐碰碰车, 带他走, 他若不走, 大人不予理睬, 可先慢慢往家走。几次后, 涛涛的这个坏毛病就改掉了。这种采取不理他的方法, 在心理学上称为消退。当个体的任何一个行为一连发生多次, 都未能带来满意的结果, 无法获得想要的强化物, 其行为发生强度会逐渐减弱, 最后等于零, 不再发生。一般来讲情况轻微、不太严重时用消退法来处理是有一定效果的, 但若情况严重时效果可能不明显, 那就要用下面的间歇强化法了。

(二) 间歇强化法

间歇强化法, 具体指个体在特定时间内不良行为次数减少时, 就给予强化, 终至不良行为不出现或出现次数减少到人所能接受的范围。儿童无法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但当我们成人发现时, 往往已有一定的时间了。不良的行为已经比较牢固的体现在孩子的身上, 想立即予以消除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 应采取渐次递减的方法逐步削弱不良的行为, 才能见效。举例:某小区里有一个球场, 每当午休时便有一群小学生在踢足球。吵闹声使得住在周边的人都无法午睡。偶尔有人喊他们两声, 那群小孩反而吵闹声越大。一天, 赵叔叔对孩子们说:“今天你们比赛, 喊得最响者得溜溜球一个。”小孩们争相大叫, 胜者果然得奖。第二天赵叔叔又说:“今天赢的人发贴纸一张。”小孩们不太满意, 叫声疏而弱。第三天, 赵叔叔又说“今天奖品为花生一粒。”小孩们一听, 纷纷说:“不叫了, 真没意思, 回家写作业了。”

(三) 惩罚法

又称厌恶法, 指儿童不良行为出现时给予一种厌恶刺激, 以促使不良行为减少。惩罚的类型有三种:体罚, 谴责和隔离, 当幼儿表现出不良行为时, 及时撤除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 以阻止或削弱其此种不良行为的再现。惩罚法只能部分地减少或抑制不良行为, 不能使之完全消除。全面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需要其他行为矫正方法的辅助和教育的配合, 加之此法缺点多, 疗效不持久, 容易引起幼儿反感, 不宜作为首选。但也有大量事实表明, 在矫正儿童不良行为中, 如能恰当地运用惩罚也能起到极好的教育作用。

已有的研究表明, 问题行为表现为一个慢性的过程, 需要多层面的、复杂的、有针对性和个性化设计的干预, 需要长期地进行。在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 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使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同时, 有研究者发现, 儿童问题行为与社会环境 (如社区环境质量、经济结构、居住条件等) 、父母因素 (父母个性特点、抚养行为) 和儿童自身的社会心理因素 (气质、性别等) 、家庭环境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等因素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 在干预中要综合考虑自身、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因素, 可以将家长、老师及同伴作为强化资源, 从而促进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

儿童行为矫正, 只有最合适的方法, 而没有最好的方法。家长、教师应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用最科学的方法引导那些行为有偏差的孩子早日步入正常的轨道, 以健康的身体、心理、行为去充分享受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的童年。

摘要:人的大多数行为不是天生的, 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儿童在不利条件的影响下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方式。这些不良的行为表现不仅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还会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本文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及如何消除不良行为方式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儿童,不良行为,行为矫正

参考文献

[1]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

[2]林文正.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博客不良行为源于责权缺失 篇11

转念一想,为什么不为博客权益举办一次联席会议。与会者既有博客代表,又有网站代表。还有网络主管部门与法律专家代表,大家一同探讨网络博客立法呢?严格厘清博客网络的责任博客的责任、网络管理部门的权力,明确规定网络管理者不得随意删除网友文章,网络作者亦不可发表有损社会道德与他人尊严的文章,当然更不得发表违法文章。

博客立法应该与交通法规一样,严格明确博客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博客的权利是一旦在博客网站注册,后者就得负责保证其发表的作品不被删除。如果其作品内容违法,必须出具网站的律师函,正或通知删除相关文章。并将相关文章保存退给作者,作者有通过法律途径申诉的权利。

至于传播淫秽信息者,完全可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只要网络管理部门严格检查,及时与司法机关合作,这种明显违法的网络行为将会很快得到遏制。发布虚假信息只要给相关网民造成损失、亦可通过网络管理部门,追究相关网站与虚假信息发布者的法律责任:如果该虚假信息没有给社会与个人造成损害,就没有构成实质性犯罪,不必处罚。而制造事端、冒名开博、跟帖扰乱他人博客则是虚拟世界中的恶作剧,只要不为害社会公德、不损害他人名誉或构成违法,不必深究其责任。

既然网络管理部门发现网络博客里出现淫秽内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公布哪些网络博客里出现最多,而通过技术手段找出相关责任人也并不是难事,完全可以处罚一批以儆效尤。

网络是一门技术,网络管理则是一门艺术,希望通过法律法规与先进的技术方式,保障博客的权益,并有数净化网络空间。毕竟,博客已是全民创造文化的新形式。它是文化表现的一种方式,也是公民文化权利的信息化体现。

浅谈如何善待差生的不良行为 篇12

一、营造和谐氛围, 促进差生向善

一个好的班级,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总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氛围。学校大型活动、班上日常事务, 每个学生必须积极争先, 竭力做好学习、体育锻炼,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要正确地看待学生的违纪, 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 偶有不良行为, 均要公正对待, 绝不偏袒。古人语:“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何况学生是来接受教育的。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遵守校规校纪、班规细则, 教育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学生有不良行为产生时, 我们不能一棍子将其拒之门外,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教育好的可能, 要创设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善于抓改变契机, 使差生在良好环境中不断完善自己, 发展自己。

二、坦诚相待, 以心交心

学生是人, 也有尊严。只要我们放下架子, 与学生平等相处, 坦诚以礼相待, 诚心诚意教育学生, 热心为他们服务, 做到以心交心, 学生的心扉也会向我们敞开的。记得一次晚自习放学不久, 突有教师家属跑到我办公室说:“女生寝室在打架, 你快去处理。”我赶紧跑去, 原来是我校刚转来的学生田某, 只见他高高举起柴刀, 几个女生拽着木棒,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我大声吼道:“立即停下, 男生马上离开。”几个围观助威的男生迅速离开了, 可田某无动于衷。情急之下, 我使尽全力一下子将他推出女生寝室并摔在地上。田某愤怒地说道:“真没见过你这样的老师, 不怕你横, 一旦在我老家遇到你, 叫你好看。”我也非常气愤地说:“象你这样道德败坏的学生, 我还真没见过, 世界少有!我怕你?”我和他都很懊恼的悻悻地回到了寝室。晚上躺在床上, 我辗转反侧, 思考如何处理这一“特殊”事件。

第二天, 早操铃声响了, 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到操场, 同学们大多伴随乐曲在认真做操, 只见田某排在队伍后面神色恍惚, 恐惧的眼神不时东瞅瞅、西瞧瞧。我在操场上踱着方步思忖着, 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脑海, 让几个做操不认真的同学轮流再做一次, 当然他是不可少的一个。轮到他时,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平心静气地对他说:“昨天晚上, 我不像那样做会造成重大的流血伤亡事件, 我不应该一时冲动, 不问青红皂白就推扯。”这时, 我发现他的眼珠转了一下。我接着问他咋办?他说:“插班时, 我就向班主任保证过, 如果再有大的违规违纪就自动退学, 求你不要向班主任报告!”他的话让我震惊, 弄得我不知所措, 我只好说到:“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人活着, 都会犯错误, 其实做错事并不可怕, 怕的是一错再错, 不思悔改。”我一边和他谈心, 一边思忖, 若将此事报告给学校领导和班主任, 他肯定会因此而辍学。谈到最后, 我说:“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 亡羊补牢犹未为迟。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 假如你相信我, 理解我的做法, 相信你应该知道怎样做。”他听后, 如释重负的说:“老师, 相信我吧!我会从头到脚换一个全新的我。”说完还调皮地鞠了一躬。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变了, 对学习特认真;对长辈、教师很尊重;对同学非常友好热情, 后来出人意料地考上了重点高中。从此, 每当街头路尾遇到我, 他总是很有礼貌地隔老远就打招呼。我想, 只有打开了学生的心扉, 我们的教育才会取得难以估计的成功。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神圣使命, 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多一句褒扬, 少一句贬斥

每当发现学生不良行为时, 我们应当多用鼓励、褒扬的话语。如果我们板着脸孔、提高嗓门、脸红脖子粗地对学生指手画脚, 学生多半已吓得魂飞魄散, 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向教师倾诉, 只好憋在心里, 进而转化为对教师的愤恨, 对学习的懈怠。常言道:“良言一句暖人心, 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们面对天真可爱的孩子, 应该不断研究他 (她) 们需要的是什么?时时思忖自己的言行, 对学生多一份热情, 多一点点拨, 多多鼓励, 让其成为学生的情感基础, 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 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四、协调各科教师, 抓好学生品德教育

上一篇:河南省上蔡县下一篇:专业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