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员工不良行为

2024-10-16

排查员工不良行为(共6篇)

排查员工不良行为 篇1

2014 年,农行浙江省临海市支行根据上级行关于开展员工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非法集资行为的专项治理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认真抓好此次专项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

为了强化此次排查活动的严肃性,切实有效地在全行开展员工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非法集资行为的专项治理。支行成立以纪委书记为组长,综合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按照《实施方案》,分三个阶段进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确保本次专项活动的切实开展。

二、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该行及时召开行务会议,网点负责人会议进行动员部署,以网点和部门为单位,组织员工学习总分行“双十条严禁”、《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行为守则》、《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及《修正案》、《中国农业银行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监管部门关于不得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的制度规定及相关处罚条款。通过学习,凝聚共识,统一思想,使广大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到,开展员工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非法集资行为全面自查和重点督查活动是防风险、控案件的需要,是抓管理、强内控的需要。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各网点单位利用晨会、晚上学习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案例剖析、幸福观宣讲等教育活动,开展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危害性的讨论,提高员工思想认识,从思想深处切实认识到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的严重危害性,从而自觉地规避之、远离之,增强教育效果。

三、全员自查,分级排查

以部门和营业网点为单位,对照员工参与经商办企业的3 种情况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的13 种情况,由每个员工对所在部门或营业网点全体人员进行“背靠背”自查。为使活动取得实效,该行在上级行要求的基础上,又组织开展了单位排查,由各单位在自查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业务检查的方式,查找员工有无13 种异常行为,进一步夯实自查结果。在排查中,支行部门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力求落实到位。如风险管理部门从专业条线进行专项部署,对员工行为中涉及信贷管理的进行了梳理检查,未发现本行员工有民间借贷、非法集资行为。

四、内外结合,落实措施

一是组织查询员工个人信用报告,及时了解员工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对外担保、高额负债、频繁进行贷款、贷款卡授权审批和担保查询等可疑情况,保护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不能盗用,珍惜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二是开展外围调查,通过随机家访、走访被查人所在派出所、居委会等方式,对被查人进行外部调查,充分了解其八小时外行为、家庭情况、社会责任。如十月中旬,支行党委书记、行长谢文与综合管理部监察干部一起,走访了临海市公安局、法院、工商等相关部门,开展员工专项排查,从多种渠道和途径采集,了解农行员工是否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等情况。三是开展重点业务、关键环节的合规性自查,对账户管理、储蓄业务、网银、信用卡、贷款、资金运营等业务进行了排查,通过对员工行为采取内外结合等排查措施,进一步掌握了干部、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思想行为动态,同时也让员工之间进一步互信互爱、互相帮助,相互监督。

五、综合分析,防范风险

在全面自查过程中,该行把营业机构负责人、客户经理、运营主管、操作柜员和大堂经理作为检查的重点,进行了有重点的单独谈话,并与其家属进行走访交流,与客户有针对性地走访交谈,到当地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和工商、税务及相关企业调查走访,认真细致地排查。从多种渠道和途径采集,了解农行员工是否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等情况。至目前,我行在本次排查中虽尚未发现有员工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的情况。该行将继续严密关注员工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非法集资问题,一旦发现,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为此,该行决定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内控管理,加大管理责任,强化工作重点和业务监督,继续认真做好员工不良行为排查,及时消除存在的风险隐患。一是强化责任。坚持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报告原则,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强化责任目标,把开展员工不良行为排查、防范员工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等操作风险,作为一项责任制度,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体系。二是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制定员工动态管理机制,通过日常观察、谈心、家访、客户访谈、社会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综合性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员工异常情况。三是管好重点员工。对重要岗位上的员工加强监督管理,在客户经理、资金结算等重要岗位上的员工重点加强教育和行为监督,杜绝利用工作之便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或非法集资等活动,构筑农行资金与银行员工参与经商办企业、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的防火墙。

参考文献

[1]孙超.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10)

排查员工不良行为 篇2

针对总行下发的《关于开展个人业务条线员工违法违规风险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人民广场支行对全体个人业务条线员工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对象包括支行个人客户部经理及个人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大堂经理。排查方式包括:自查和互查、个别谈话、家访、走访客户、信访举报等方式。支行排查内容包括是否参与非法集资、民间融资、是否私售理财等违法违规活动等。排查结果如下:

人民广场支行全体个人业务条线员工无一人参与非法集资活动、无一人违反十条禁令、无一人违反员工从业规范、全部遵守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不存在参与非法集资、民间融资、没有私售理财等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总行5月22日召开的“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合规运行”专题视频会议要求,结合《银行2015年纪检监察工作意见》(华银党发〔2015〕18号),某某银行人民广场支行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排查,排查人员包括支行全体员工,排查覆盖率100%。并于5月25日组织全体支行员工学习《银行员工"十不准"》、《关于严禁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的通知》、《银行违规行为责任追究管理办法》、《银行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制度等。

本次排查方式包括:自查和互查、个别谈话、家访、走访客户、信访举报等方式,突击检查员工办公桌、资料柜、更衣柜、电脑等方式,抽查是否有从事与我行无关活动或违规行为。

排查内容包括:是否有私自推介和销售非我行产品的情况,是否有自办或参股经商办企业或以亲属名义但实际本人操纵经商办企业的情况,是否有以各种形式、在各种场所参与非法集资、高利贷、民间借贷,为他人充当资金掮客或提供与自己经济实力不符的个人担保的情况,是否有内外勾结骗取客户存款的情况,是否有经常出现工作差错或差错屡查屡犯,有意回避、躲避本行监控设备监控或私自调阅、修改监控设备记录,重抄相关登记簿、账簿等表现反常的情况,是否有涉黄赌毒、参与洗钱等不良情况,是否有利用客户账户过渡本人资金,通过本人、他人账户归集、过渡银行和客户资金、套取资金,违规使用内部账户为客户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空存、空取资金的情况等。排查结果如下:

关于银行员工行为排查工作的思考 篇3

1 员工行为排查在案件防控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 由于银行对案件防控工作的高度重视, 各类案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但发案的风险依然存在, 尤其是在当前通胀严重、高消费的社会环境中, 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有问题, 意志在不够坚定当个人或家庭遇到变故时, 很容易铤而走险, 比如炒股炒期、购买彩票、投资经商等多种原因, 导致经济压力, 家庭出现变故, 导致思想压力, 对工作、收入不满意, 同事关系紧张, 造成思想上的波动。价值观念出现偏差, 引发了人们各种私欲的膨胀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个别员工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面对外部各种诱惑时, 难免会产生一夜暴富的思想。

开展银行员工行为排查工作可以通过一些直接、集中、严肃等方式对员工进行了警示、提醒, 使对各种风险和危害存在模糊认识的员工, 在思想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纠正, 不仅使员工自己保持清醒, 自觉遵规守纪, 而且对周边的是非对错有了更强的判断力, 而对想钻空子、图谋不轨、心存侥幸的员工, 无疑给予了及时的警醒和一定的震慑。总行制定员工行为排查工作, 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各种发案苗头, 对防止各种案件的发生,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当前员工行为排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对排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流于形式。

当前员工排查工作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应付、走过场等现象。认为这项工作是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开展, 其他部门和机构被动应付, 总认为员工行为排查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 与自己无关, 甚至出现厌战思想, 时间一久这项工作就视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根本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2 对员工的思想教育不到位。

员工思想教育滞后缺乏应有的效果, 开展思想教育实效性不强, 不能真正触及到员工的内心深处, 不能入脑入心, 致使员工法制观念淡薄, 对案件风险的行为后果认识不足。

2.3 排查碍于情面不能够真正揭露问题。

在员工排查中因彼此在一起长期共事, 出于同事间的感情,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互相揭短容易伤害感情, 排查尺度也难以把握, 判断识别问题时左右为难, 万一得罪了员工以后不好在一起相处等等。一些机构负责人认为对自己管辖的员工知根知底, 故对员工行为排查工作持消极应付态度, 部分员工认为实施排查是对自己不信任, 或多或少有一些抵触情绪。所以在排查中不能真实反应存在的问题。

2.4 个别机构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 基层机构业务指标压力大, 有些机构只注重业务发展和完成指标, 把管理和合规经营忘在了脑后。某些员工的不良行为还较为隐蔽, 不易察觉, 难于掌握直接证据, 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对问题熟视无睹, 不管不问不报, 放任自流, 无视后果。有些基层机构对排查发现的蛛丝马迹不去深究细查, 简单地提个醒就轻易放过, 向上级行报告排查结果时将一些苗头性问题压住不报, 使一些疑点问题被人为掩盖, 留下风险隐患。基层机构普遍偏重于对经营指标的追求, 忽视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容易让那些有作案动机的人员, 利用管理漏洞图谋不轨。

3 做好员工排查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实事求是, 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要本着对员工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 不要睁一只眼闭只眼、不管不教, 更忌做表面文章、不深入不透彻, 要讲究方式方法, 员工行为排查的认定设计到方方面面, 不能轻易下定论, 也不要轻易放过。

3.2 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

对涉及不良、异常行为的员工, 要视不同情况区分不同类型, 采取不同的排查方式和处置措施, 跟踪调查, 提早防范,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3 日常排查应与业务部门检查相结合。

是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有机结合, 各业务部门应和纪检监察部门有力配合, 为纪检监察部门做好员工行为排查提供线索, 纪检监察部门也应及时讲排查发现不良行为员工反馈给各业务部门, 提示起在开展业务监督检查时予以重点关注。

3.4 要让各级机构负责人端正认识, 本着“不放过、不遮掩、

不遗漏”的原则, 做好对员工思想和行为排查工作, 排查过程中不应有任何个人感情和成见, 不放过任何有不良苗头和倾向的行为与表现, 发现异常及时堵漏, 降低 (下转第273页) (上接第398页) 案件风险发生的概率。

银行员工可疑行为排查报告 篇4

一、结合排查治理员工参与民间融资活动,排查化解风险隐患。

我行员工行内工作期间的行为基本可控,对于行外的个人行为,支行通过高度关注其工作动态、不定期走访其服务客户等手段多方面了解,另外也通过轮岗等手段防范风险。支行认真组织排查治理员工参与非法集资、违规担保以及违规经商办企业活动,深入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有信贷关系的企业多方打听,了解有无我行员工参与高利贷、违规担保、参与社会集资,以及充当资金掮客等行为,以排查违规人员、保持队伍稳定。

通过自查,未发现我行员工有高息放贷、民间融资、兼职和经商办企业等行为,也未发现存在博彩及异常消费行为。

二、强化警示教育,促进员工行为动态管理常态化。

支行通过晨会、座谈、约谈等方式,教育员工珍惜职业生涯,提高自律意识,专心工作,遵纪守法。注重“关注”和“关怀”相结合,打造和谐环境,助力案件防范。对于员工的工作表现、经济往来、社会交往、家庭状况等事项,支行通过个人约谈及侧面了解,及时掌握情况,挖掘思想根源,消除不良动机。同时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打造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为案件防范工作营造强大的支撑。

支行长期注重廉政建设,对各部门负责人严格管理,不断要求其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对于支行重要岗位人员,如主办信贷人员、小微业务客户经理等,支行规定其认真履行其职责,明令禁止在办理业务过程中收受客户任何财物。支行坚持营销与案防同步推进,开好每周例会、加强业务学习,查找管理漏洞。通过案件传达、学习案防合规的相关文件,努力打造合规文化,将合规经营理念和风险防控意识渗透到员工思想深处,培养员工养成合规经营的习惯。支行初步形成了制度至上、管理有序的合规文化,员工的执行意识和执行能力得到了同步提升。

排查员工不良行为 篇5

综观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我们不难看出在每一个案件的背后,都与当事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社会关系和个人嗜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随时都会影响银行的安全。因此,关心和正确地引导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在现实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引导与防范的关系,处理好制度与人性的问题,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日常教育是行为排查的重要内容

1.1 把交心谈心列入日常工作

一提起领导找人谈话,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结果是问一句答一句,什么情况都难以沟通。为此,笔者认为,作为领导者,在谈话过程中,必须注意谈话的环境、时机和方式,将谈话变成谈心,尽量消除当事人的紧张心理和对抗情绪,在十分平和的氛围中共同谈论某一个话题。其次是在谈心之前,做好准备工作,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谈话对象的家庭背景、个人偏好、成长经历和社会关系,找准切入点,力争做到谈话时间短、目的明确、表述清晰、容易接受。再次,不单纯追求一次谈话的效果,只要达到提醒、劝告、安慰的作用就行了,使员工感到愿意讲真话,愿意讲实话,愿意与领导谈话。通过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员工之间消除了误会,部门之间消除了误解,上下之间增强了沟通,避免了员工过激行为或在工作中相互报复情况的发生,达到了安定团结的目的。

1.2 把正确引导放在重要位置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精神生活也在不断地得到充实和提高。人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生活情趣和品味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在与员工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文化,鼓励大家自由组合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户外活动,远离“黄、赌、毒”场所,对于着装怪异、发型张扬的员工,主动向其推荐有文化、有品味的书籍和资料,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员工树立高尚的生活品味和个人气质。员工家中发生婚、丧、嫁、娶,除及时上门探望外,还要反复提醒员工要量力而行。对员工购房、购车,一方面积极出谋划策,货比三家,厉行节约,另一方面要告诫员工不要攀比跟风,提倡理性消费。大家都明白,一个好的员工,只有在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中,才能少生妄念、健康成长。外因虽然不是影响个人本质的决定因素,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及时抵挡这种诱惑,难免不出问题。

1.3 把金融案例当作警钟长鸣

基层行员工人数少,年龄参差不齐,工作性质单一,特别是新入行员工,社会接触面窄,处事经验不足,防范意识也比较薄弱。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让员工知道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干错了事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另一方面,结合已经发生并披露的金融案例,与员工一起剖析这些犯罪分子一步一步蜕变的过程,分析犯罪分子拉拢、腐蚀银行员工,直至共同犯罪的手法和后果,提高全行员工对社会交往人员的是非辨别能力和预防能力。事实证明,许多违法犯罪分子在银行工作期间原本是很优秀的,但由于“八小时”以外管不住自己的“嘴”和“腿”,被犯罪分子不断施以小恩小惠,最后被拖下了水,自己最终沦为罪犯。因此,“八小时”以外,更是员工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强道德意识风险防范的重要时刻,也是决定一个人最终走向何处的关键时刻。此外,我们还应经常开展走访员工家庭,热忱欢迎员工家属、子女来行参观,在组织集体活动时,鼓励员工家属参与,既增加了同事之间的友谊,又促进了员工家庭对建行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排查创造良好地条件。

2 基层支行在日常行为排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员工行为排查,是为防范案件风险所采取的一项内部管理措施,也是对员工思想行为进行的一次诊断过程。目前,上级行对员工行为排查工作可谓年年讲、季季抓、月月查,但是还会经常出现“盲区”、“死角”,甚至误把“东施”当“西施”加以赞美,究其原因甚多。根据我行员工行为排查有关规定,基层支行及机构在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性、排查范围的局限性、行为排查结果运用的随意性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行为排查的效果和质量。

2.1 思想认识上的模糊性

认为行为排查会侵犯员工的个人隐私。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只能对员工上班期间的行为进行约束、管理,而八小时之外是员工的自由时间,是个人空间,其活动是私事,与工作无关,单位不能过问,更不能干预。调查员工八小时之外的行为可能会侵犯员工的个人隐私,因而在对员工进行行为排查时畏缩、无所作为,致使行为排查的结果根本不能反映员工的真实面貌,毫无价值。也有一些管理人员认为,行为排查查的是迹象、现象,而现象是偶然的,不能定论,不能作为评价员工的标准,因而在实施内控管理措施时有畏难情绪,工作不到位。

2.2 排查范围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为:一是只注重上班期间的八小时之内的活动,而忽视了下班后八小时之外的活动;二是只注重了单位人际关系而忽视单位以外的人际关系。如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三是只注重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而忽视了与违法违规行为相联系的行为动态。如上班期间私人电话不断、与相同熟人接触频繁且活动诡秘等;四是只注重了对业务发展的贡献度而忽视了业务操作的风险度。如违规代客户存取款、转帐、保管存折、卡、章等行为;五是只注重一线人员的行为排查而忽视中后台人员的行为排查。如对印章、凭证、档案等重要物品的管理人员的排查不够重视,导致灯下黑事件。

2.3 行为排查结果运用的随意性

行为排查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实施有效的内控管理,与此相反的是如果把行为排查的结果与对员工的管理相分离,就会失去排查的意义。有的支行常常以员工与领导的关系代替排查的实施,出现失去制度约束的特殊员工,导致个别员工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轮岗制度形同虚设,甚至以人员紧缺为由不让休假,出现人为的真空地带,结果是“病灶”被人为地掩盖。

3 基层支行如何开展“八小时”以外员工行为排查

3.1 要深化行为排查的思想认识

一是对员工开展行为排查,是银行内部管理的一种形式,是管理的细化和延伸,也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全行上下应当增强工作上的主动性,消除思想认识理不直、气不壮的顾虑。二是充分依靠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让员工说了算,员工的眼睛是明亮的,只有调动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排查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和隐患。三是防范风险案件是行为排查的目的所在,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防范员工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基层支行在员工行为排查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总、省分行有关排查的文件要求,不仅要落实定时排查,而且要认真开展日常排查,发挥排查的作用。

3.2 排查区间范围的立体化

一是在时间上应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员工的家庭环境、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生活区间都会影响到员工的思想变化。八小时之外的活动是员工行为的重要组成部份,如果行为排查忽视了这方面就丢掉了重要内容。二是在人的行为上应当向可能产生道德风险的行为表现方面延伸。员工的道德风险是形成银行案件的主要风险。因而凡是可能影响员工道德品质的行为,如投机经商行为、涉黄涉赌涉毒行为、不良社会交往行为、对生活厌倦失望、对领导和同事怨恨仇视的言行等都应当是员工行为排查的重要内容。三是在业务范围上应当向业务操作细节延伸。小穴不堵溃大堤。综观金融系统内部发生的大要案,作案人总是在人们易于忽视的细节上做文章,搞“地下活动”。如果通过业务操作细节进行人员行为排查,那么案件隐患可及时发现。

3.3 行为排查方式方法多样化

一是内查与外调相结合,看其行内、行外的表现是否一样。二是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看其在人前人后的表现是否一样。三是定期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四是依靠群众与加强领导相结合,把领导的责任与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好,为行为排查提供科学的可靠的依据。

3.4 改短期管理为长期管理,解决行为排查讲起来重要,排查过

后资料不要的管理断桥现象,将行为排查资料长期保管,便于全面的、历史的、现实的看待一个人,评价一个人。

3.5 行为排查结果运用刚性化,不能打折扣

如果把行为排查作为防范案件的一种方法的话,那么,行为排查结果的运用就是一种防范案件的重要手段。有不少案件的暴露是通过轮岗才发现的,因此,行为排查结果的运用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主要是要认真落实好强制休假、定期轮岗、干部交流、近亲回避、离岗学习、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引咎辞职、责任追究、限期调离等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充分发挥行为排查在防范案件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各级机构和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依法合规经营。

摘要:金融机构案件频发的主要因素是不能及时地掌握员工的思想状况,忽视了员工“八小时”以外的生活情趣,导致不能有效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本文通过剖析员工行为排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八小时”以外行为排查的有效方法,以遏制案件的发生。

排查员工不良行为 篇6

一、员工行为排查的目的

员工行为排查目的是加强员工从业行为管理, 教育和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有效预防和及早发现、化解案件风险。

二、员工行为排查的含义

员工行为排查是指建设银行各级机构及其内设部门按照规定, 对所辖员工涉嫌案件的行为以及可能诱发案件的行为进行主动识别, 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控制、化解风险的管理活动。

三、员工行为排查的原则

1.依法合规、审慎实施。

排查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不得违背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员工合法权益。

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排查反映的问题不得无中生有、颠倒是非, 不得打击报复、诽谤诬陷他人。

3.严格保密、尊重隐私。

排查应当严守保密规定, 不得泄密、扩散员工个人隐私及其他有关敏感信息。

4.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排查发现问题后, 应当立即组织核实采取有效处置措施, 及时控制、消除风险。

四、员工行为排查的种类和方式

1.集中排查。

指由二级分支行及以上机构统一组织, 在规定的时间按照规定的流程, 对规定的事项进行的排查活动。集中排查通过总行统一开发的员工行为排查系统进行, 包括员工自查、员工互查、单位排查三种方式。 (1) 员工自查, 是指员工对照规定的排查项目, 对自己的行为事项进行的排查操作。 (2) 员工互查, 是指员工对照规定的排查项目, 对一定范围内其他员工的行为事项进行的排查操作。 (3) 单位排查, 是指员工所在单位的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专门人员对照规定的排查项目, 对所辖员工的行为事项进行的排查操作。在集中排查规定的时间及人员范围之外发现员工存在其他不良情形的, 还可以通过员工行为排查系统的举报排查功能向组织反映。

2.日常排查。

指员工的直接管理人员、所在部门及机构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对员工行为的合规性及引发风险的可能性进行持续关注的管理活动。日常排查应当因地制宜, 灵活运用各种方式, 主要有: (1) 谈话的方式。主动与员工谈心, 及时掌握所辖员工思想、行为动态。 (2) 观察的方式。随时用心观察、留意员工的言行举止,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查阅的方式。不定期抽查员工考勤记录、工作文件以及监控录像等相关资料。 (4) 走访的方式。走访员工家庭、客户以及当地公安、司法、银监、纪检、工商等有关部门了解情况。

五、员工行为排查的内容

1.涉嫌案件的行为:

涉嫌案件的行为, 是指可能构成犯罪案件的可疑事项, 包括但不限于贪污侵占挪用、贿赂、其他犯罪和外部查办等类别。

2.存在隐患可能诱发案件的行为:

存在隐患可能诱发案件的行为, 是指虽然还没有构成案件线索, 但如果不及时关注或采取处置措施, 可能会发展为案件或给银行资产及声誉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事项, 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表现、经济往来、社会交往、家庭状况等方面。

六、员工行为排查的频率

1.日常排查。

按照员工管理权限, 日常排查由员工的直接管理人员、所在部门及机构负责人组织实施。全行性的集中排查由总行根据工作需要统一组织实施。一级分行每年组织一次 (含) 以上的集中排查。二级分行每年组织两次 (含) 以上的集中排查。下级行按上级行要求开展的集中排查, 计入本行的排查次数。

2.不定期排查。

银行业监督机构、总、分行不定期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专项排查, 也是员工行为排查的一部分。

七、员工行为排查的处置措施

员工的直接管理人员、所在部门及机构负责人在日常排查过程中发现所辖员工有涉嫌案件的行为或者存在隐患可能诱发案件的行为, 应当立即组织核实。确认属实或基本属实的, 应当立即采取或移交有关机构、部门采取立案管理、行为纠正、风险化解、惩戒、持续跟踪等处置措施, 及时控制和消除风险。

1.日常排查发现的问题, 应当在集中排查时通过员工行为排查系统的单位排查功能进行登记。未做登记的, 视为未进行日常排查。

2.集中排查发现涉嫌案件的行为或者存在隐患可能诱发案件的行为的, 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及时督促、协调被查员工所在机构、部门组织核实。确认属实或基本属实的, 纪检监察部门、被查员工所在部门和机构、其他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按照工作职责和有关规定, 及时采取立案管理、行为纠正、风险化解、惩戒、持续跟踪等处置措施, 及时控制和消除风险。

3.问题重大, 需要行领导协调解决的, 纪检监察部门应提出建议, 报分管行领导或主要行领导决定。分管行领导或主要行领导应当采取或责成有关部门采取处置措施。

4.对排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时, 应当严格控制知情范围, 严禁泄露、扩散排查人和被排查人等敏感信息。

5.排查发现的问题经确认属实或基本属实的, 排查人应当受到表扬和肯定;符合《中国建设银行工作人员堵截、检举和抵制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奖励办法》等有关规定的, 应当给予奖励。排查发现的问题经确认失实或基本失实的, 除明显为恶意的以外, 不得追究排查人责任。

6.排查发现案件线索的, 应当严格按照案件管理方面的规定进行立案管理和调查处理。

7.排查发现员工有可能诱发案件的行为之一的, 被排查员工的直接管理人员、所在部门及机构负责人应当采取教育、提醒谈话、责令限期改正等纠正措施, 劝戒、督促行为人及时改正。

8.对被排查员工采取纠正措施仍不能控制或化解风险的, 其直接管理人员、所在部门及机构负责人应当立即采取下列措施或移交有关机构、部门以控制和化解风险: (1) 组织离岗检查; (2) 实施强制休假; (3) 调至其他岗位; (4) 责令离职待岗; (5) 责令限期退赔; (6) 制定并组织实施处置、化解风险的专项方案。被排查员工的行为经查实且符合惩戒条件的,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符合积分条件的, 给予积分。

9.员工的直接管理人员、所在部门及机构应当采取建立专门档案、指定专人监督、责令定期汇报或其他适当措施, 对排查发现有上述规定事项的员工进行持续跟踪, 动态掌握行为纠正和风险化解的进展情况。持续跟踪的期限以确认排查发现的问题不会引发案件或给建设银行造成资产、声誉风险为必要条件进行合理确定, 但最短不少于六个月。持续跟踪期间, 排查发现的风险不能及时消除, 或新发现有其他风险的, 应当采取更为有效和严厉的处置措施。

总之, 纪检监察特派员在员工行为排查中, 只有严格按照有关排查规定进行操作, 才能收到较好的排查效果;同时, 只有用新288条严格规范员工行为, 认真履行中国建设银行2011年14个关键风险点检查, 才能强化内控管理, 防范案件风险, 确保全行安全无事故。

摘要:纪检监察特派员制度为各级建设银行加强基层机构内部管理, 防范风险和案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纪检监察特派员在员工行为排查中的可操作性进行论述。

上一篇:实施关键下一篇:车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