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关键

2024-10-16

实施关键(共12篇)

实施关键 篇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 又是一个水污染严重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量的1/4, 是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水资源短缺已经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年需水量约为6180亿m3, 而可供水量仅5830m3, 缺水达350亿m3。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用水需求将不断增加, 如不采取强有力的节水措施, 按照目前的用水增长速度, 2010年我国需水量将增加到7340亿m3, 而可供水量仅能增加到6430亿m3, 缺水将扩大到910亿m3。因此, 做好节水工作已作为国策摆在我们面前。

1、建筑生活用水面临的问题

建筑生活用水约占城市总用水量的60%,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设施的不断完善, 其值还将逐步增大。解决建筑生活用水的节水问题, 是推进全国节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 我国的建筑节水工作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建筑生活用水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1) 用水定额偏高; (2) 非传统水源得不到合理的应用; (3) 系统设计造成部分用水点压力偏高, 冷热水供水压力不平衡, 热水管网循环效果差。 (4) 输配水用管材、管件、阀门等产品材质低劣, 达不到国家或行业产品标准的要求, 加上安装质量差, 维护管理不到位, 造成管道不可忽视的漏水损失; (5) 用水终端未采用节水器具、节水水嘴; (6) 计量仪表安装不到位, 或质量低劣, 致使用水得不到合理控制。

2、建筑节水关键技术

为了做好建筑节水工作, 除了政策支持、行政管理, 及通过宣传树立全民节水意识外, 还必须从技术角度解决好上述问题, 其关键技术归纳如下:

2.1 确定合理的节水用水定额

用水定额是设计给水系统、热水系统的一项重要基础参数, 用水定额偏大, 供水设备、设施、管径均偏大, 既耗水又耗能、耗材、占地, 同时为使用者浪费水资源提供依据。制订一个合理的节水用水定额, 一是必须保证设计人员从技术上有满足节水用水定额实施的相应措施;二是管理者有了限制用水量的依据。

2.2 开辟新水源, 分质供水

城市污水量几乎等于城市供水量, 水中只含有0.1%的污染物, 远低于海水中3.5%的污物含量, 且就近可得, 易于收集, 再生处理成本远低于海水淡化。因此采用城市污水作为可靠的第二水源, 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解决缺水问题的共识。我国如北京等城市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颁布了利用经处理的城市污、废水作为中水供给冲厕等用水的法令,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

雨水分布广, 是免费的水资源, 国外将其称为“天水”。根据各地不同条件, 因地制宜地将雨水处理后回用, 或入渗地下补充水源, 既达到节水的目的同时又减少雨水的排放, 降低对城市雨水管道的冲击。

除了上述开辟中水、雨水非传统水源, 用其供给不接触人体的冲厕、浇洒、冷却循环水系统补水外, 还应扩大循环用水、重复用水的范围, 并通过引用先进技术、推广节水效果好的产品、提高循环冷却水浓缩倍数, 将用水量控制到最低。

2.3 改进、完善供水系统的设计

(1) 充分利用供水系统压力。供水系统设计应在掌握建筑所在地的准确供水压力资料基础上, 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供水, 既节水、节能, 又可消除二次污染。

(2) 多层、高层建筑的供水系统, 应控制好用水点处的水压。控制用水点处的水压, 是系统节水的关键环节。经实测, 一个普通水嘴在压力为0.24 MPa和0.50 MPa时, 流量分别为0.42 L/s和0.72 L/s, 而水嘴的额定流量应为0.15 L/s, 以现有建筑60%的水嘴超压0.2 MPa, 流量超过0.15 L/s计, 全国城市每天将浪费1 944万m3的水, 日耗能108万k W·h。据此可见, 控制用水点处的水压对节水节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有集中热水供应的供水系统应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压力的平衡, 带有混合阀的淋浴器、洗脸盆、洗手盆等冷、热水供水压力应尽量相近, 减少调温时浪费的水量, 同时还可减少热水烫伤人的事故, 使用舒适、安全。

(4) 保证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循环效果。近年来, 国内兴建的大量住宅小区、公寓、别墅及公建中不少均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其中不少系统因循环系统设置不当, 每次用水放出的冷、温水量为10~20 L, 照此计算其浪费的水量亦是惊人的。因此, 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建筑, 必须设回水管道保证干、立管或干、立、支管中热水的循环,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用热水时水嘴流出的冷、温水量。

2.4 选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定义是“满足相同的饮用、厨房、洁厕、洗浴、洗衣等用水功能, 较同类常规产品减少用水量的器件、用具。”节水器具一是要节水, 二是密封不漏水, 三是耐用。

2.5 选用优质设备、器材、管材

涉及建筑节水的设备、设施主要有加压供水设备、水箱、水加热、贮热设备, 水质处理设备、循环水处理设备等, 选用优质设备、器材能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 使供水压力平稳, 减少其自用水量, 提高循环率。

管材、管件、阀门是造成管网漏水的祸首。据统计, 我国城市管网漏损率均高于10%, 小区、单体建筑的管网漏损率虽未见统计数字, 但由于不少建筑采用低劣管材、阀门, 加上安装质量差, 其漏损量亦很可观。因此, 选用质量好的管材、管件、阀门也是节水工作的重要一环。

2.6 用水计量

用水计量是通过经济杠杆达到节水目的, 行之有效。用水计量包括各用水部位合理设置水表, 学校、工矿企业公共浴室、淋浴间等用I C卡计量用水等, 同时选用的仪表应计量准确, 误差率低。

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编制思路

抓好上述建筑节水关键技术的落实是当前我国建筑节水的当务之急。而要落实这些关键技术, 首先必须制订一项权威性的国家节水设计标准。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7]125号“关于印发《2007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 (第一批) 》的通知”要求, 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等单位参编, 于2008年7月开始着手编制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该标准征求意见稿拟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建筑节水设计计算参数;4.建筑节水系统设计;5.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6.节水设备、器材及管材、管件;7.建筑节水的计量、监测仪表及控制;8.节水设计评价。现将主要编制思路分述如下。

3.1 用水定额的确定

我国建筑物最高日用水量的数据是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给出的, 反映一定年限内日用水量最多的一天, 是建筑给水排水确定管道、设备、用水器具大小的基础数据。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节约用水作为我国的一项国策在全国推行, 节水器具与节水五金配件的普遍使用, 居民节水意识的提高, 原最高日用水定额已经不能反映现实社会的实际用水情况。

以最高日用水量为依据来计算设计年用水量进而得出年节水的量显然是不合理的。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0015-2003) 中并没有给出居民、公共建筑物的平均日用水量。《室外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0013-2006) 中给出了城市居民平均日用水定额, 对于小区居民、公共建筑物平均日用水定额如何确定, 目前还没有国家的相关标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 B50336-2002) 中, 是根据城市综合用水日变化系数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 但是否合理、符合实际, 还应通过大量的统计调研来验证。年用水量的确定应按平均日用水定额计算更合理, 这将是节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2 节水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 B/T50378-2006) 中将节水率定义为采用包括利用节水设施、非传统水源在内的节水手段实际节约的水量占设计总用水量定额的百分比, 提出住宅建筑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 节水率不低于8%;办公楼、商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20%, 旅馆不低于15%。总用水量定额值是按照定额标准, 根据实际人口或用途估算的建筑用水量, 由于没有居民、公共建筑物平均日用水定额, 在绿色建筑的申报中, 设计院是以最高日用水量定额来计算, 节水率的指标就不具实际意义了。

标准中是否要给出节水率的考核指标, 若给出, 各种建筑物的节水率应定在多少, 实际工程中是否有可操作性将是重点解决的问题。采用非传统水源利用率的考核指标实际工程中是可以量化的。无论是中水的回收利用还是雨水的收集利用, 如用于冲厕, 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在住宅中可以达到21%, 办公楼可以达到60%, 宾馆、饭店可达到10%以上。如用于室外的绿地浇洒、冲洗道路、洗车, 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可以达到10%。节水工作应将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作为考核指标。

3.3 用水器具的水压与流量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 B50015-2003) 中规定水压大于0.35MPa的入户管 (或配水横管) , 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用水器具的最佳使用水压应为多少, 即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用水点的使用压力。日本提出舒适流量的概念, 即在一定的水压下, 用水器具的出流量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并不产生冲击、溅水的最佳流量。不同的用水器具舒适流量是不同的。洗脸的舒适流量为8.5 L/min (0.14 L/s) , 手洗衣物的舒适流量为10.5 L/min (0.175 L/s) , 洗发的舒适流量为8.0 L/min (0.133 L/s) , 淋浴喷头的舒适流量为8.5 L/min (0.14 L/s) 。我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164-2002) 中给出节水型水嘴应在水压0.1MPa和管径15mm下, 最大流量不大于0.15L/s。便器冲洗阀应在水压为0.3M P a时, 大便器一次冲洗水量为6~8L, 小便器一次冲洗水量为2~4L, 冲洗时间3~10s。淋浴器喷头应在水压0.1MPa和管径15mm下, 最大流量不大于0.15L/s。不同的用水器具舒适流量是不同的, 作为给水系统压力设定的重要依据, 我们应开展符合我国用水习惯、不同用水器具舒适流量的测定工作。

3.4 中水与雨水利用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 B50336-2002) 中规定:缺水城市和缺水地区适合建设中水设施的工程项目, 应按照当地有关规定配套建设中水设施。中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使用。《建筑与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 B5044-2007) 中规定:设置雨水利用系统的建筑物和小区, 其规划和设计阶段应包括雨水利用的内容。雨水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使用。上述两本规范中均没有给出建设中水设施和雨水利用设施的具体规模, 而应按工程所在地的规定执行, 目前国家也无统一的要求, 部分城市如北京、深圳等, 地方政府在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制定了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中水设施和雨水利用工程的实施办法。国家节水标准是否给出全国范围内设置中水利用设施与雨水利用设施的具体要求与规定, 或是仅限定在水源性缺水的地区, 争议较大。

3.5 节水评价

节水评价是采用节水设计后应达到的指标, 即考核指标, 是衡量用户用水 (节水) 的一种尺度。不同的考核指标往往只能反映节水状况的一个侧面, 为了全面衡量建筑物节水水平, 应设置若干种节水考核指标进行评价。任何考核指标都是相对于某一种用水系统而言, 即应有确定的用水系统边界, 并在一定测试阶段内, 各种水量的输入、输出应保持平衡。

考核指标将分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创新项。有:采用节水器具的节水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冷却水的循环利用率、游泳池水的循环利用率、生活用水户表率、管网漏失率等。

建筑节水关键技术的研究, 将为国家节水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而建筑节水标准将使我国在建筑节水领域内有章可循, 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既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指标体系, 又需要全民提高节水意识, 还需要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建设阶段将节水的概念、措施体现在工程的实施中。

实施关键 篇2

管理提升和信息化工作要采用新的角度和方法来进行工作,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流程管理责任人全面调动各个部门共同参与,是流程管理成功的关键。集团围绕“品质地产”的战略,在设计、采购、开发、销售、物业等领域率先实施流程管理,提高产品品质,让各部门体会到流程管理和信息化的好处和优势,在逐步达成共识、获取理解的基础上再逐步实施,逐步向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领域拓展。

流程管理的项目是关注操作层面的工作,也是一项组织变革,贯穿于每个项目过程及几乎所有的部门,同样涉及到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以及权责的再分配。因为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所以高层的重视就变得非常重要。集团除了在理念和管理体系变革、资金预算等方面给予侧重,还高度重视管理实践活动,废除原有纸质审批流程,使企业从传统管理方式快速转化为流程信息化管控。

二、完整适用

流程管理的目的是加强协作、提高效率,所以,流程管理的对象并非那些部门内部的流程,而是跨部门、跨岗位工作流转的过程。权责手册是站在企业全局高度来看待流程,而不是关注独立的部门,因此,部门内部流程不会出现在权责手册中,也不是流程管理的内容,通过这一标准,对企业流程进行筛选,选取协作流程作为流程管理的重点,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完成关键环节。

三、共同参与

除了在项目推进、预算投入等方面的支持,高层领导身体力行、倡导新的理念和新流程也是流程管理推进的重要保证,集团口和流程与信息化中心,它们的职责为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流程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由业务部门负责流程管理更易于实现流程管理与业务运作的紧密结合,实现流程管理工作队公司业务运作的有效支撑;同时,通过运营管理部,将流程梳理、流程信息化工作有效结合,建设和实现有效的、切合实际的软件平台,也加速了流程落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部门作为流程使用者,“承受短期的麻烦,实现长久的规范”的理念深入人心,每位员工的参与和不断完善流程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变革速度,集团在流程管理变革过程中两次引人专家资源。一是全流程管理咨询时引人地产领域专业咨询公司,从组织架构、总部和项目公司部门职责、权责关系进行梳理,快速形成流程体系,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实施流程管理工具时引人成熟的软件平台和专业的服务体系,在企业培训、软件实施、售后维护等方面给予专业支持,加快了流程管理和信息化的进程,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四、持续优化

集团建立了流程管理的动态优化和定期评估体系,在逐步实现流程管理计划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流程管理过程,在实现了营销、客服、设计、采购等核心流程基础上,贯彻集团“管理强化年”的内涵。集团将流程管理重点放在成本控制领域,通过流程管理,实现集团战略的落地和实施保证。

五、信息化支撑

信息化,也称E化,信息化也是降低流程运作成本的有化控制。集团构建信息化的流程体系后,可以分析流程执行效率并与考核相结合。当分管领导缺任时,原则上由总经理履行相关职责;当流程执行时间超出时间规定时,系统自动定时发送手机短信提醒;当关键流程审批通过时,系统短信提醒流程发起人。

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要素分析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视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06-02

一、翻转课堂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一)翻转课堂的产生和发展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学生在课前先通过教学视频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完成作业、互动交流等方式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的教学形式。翻转课堂最早开始于美国的高校教学。自1996年起,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莫林·拉赫和格伦·普拉特就在经济学入门这一课程中开始尝试根据不同主题制作教学视频,学生被要求在课前观看视频资料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则围绕疑问开展讨论,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讲解。2000年,莫林·拉赫和格伦·普拉特在论文《颠倒的课堂:建立包容性学习环境的途径》中向世人介绍了这种模式及取得的成绩。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了方便缺课的学生在家补课,尝试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PT文稿并配以实时讲解,然后将视频资料上传到网络供学生学习观看。在看到这种方式确有成效后,两位教师逐渐以教学视频取代课堂讲授,课堂时间则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让翻转课堂为中国教育界所熟知的则是“可汗学院”,可汗学院是由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非营利教育机构,目前机构通过网络提供教学视频,内容分为数学、科学、金融经济、人文等几大类,是一个可以进行自我学习的互动式教育系统。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1.教师与学生角色发生转换

传统的学习过程包括传授知识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翻转课堂翻转的不仅是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还包括学习的流程和师生角色的转换。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决定授课的内容、方式和进度,而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学习的进度和关注点,而教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

2.视频短小精悍

可汗学院提供的视频长度大多在15分钟以内,最短的甚至只有1分多钟,每段视频针对一个概念或知识点,课程直接切入主题,也便于学生查找。简短的视频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3.成本低,视频制作较为简单

制作教学视频所需要用到的硬件设备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一台安装有录屏软件的电脑、麦克风、摄像头和数位板即可。翻转课堂具有网络传送的便捷与视频重复利用成本低的优点,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分享到优质、免费的教育资源。

二、对翻转课堂认识上的误区

(一)翻转课堂就是视频制作

很多人一提到翻转课堂,都认为关键在于视频的制作,目前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教改培训中,重点也是传授录屏软件的使用和制作技巧。实际上,视频只是传授知识的方式之一,富有成效的互动学习,这才是翻转课堂的真正价值所在。

(二)翻转课堂就是在线教育

翻转课堂不是在线教育的代名词。过去在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而在翻转课堂中,在线学习只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更为重要的知识内化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生最终还是要回到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就第一阶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三)翻转课堂就是学生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并不是学生在孤立地学习,仅仅相反,翻转课堂更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及学生之间的协作。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应当考虑如何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疑惑和要求,对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教师通过布置项目,鼓励学生间的相互协作,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四)翻转课堂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诚然,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更灵活,能让学生发挥更大的自主性,学习效果也更为显著,但翻转课堂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科,例如有些内容是需要教师集中系统讲授的,采用翻转课堂可能会割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哪些学科或者知识点更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确值得教师深入研究。

三、开展翻转课堂的关键要素

(一)教学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1.合理选取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点。目前国内不少学校都在轰轰烈烈地推行翻转课堂,然而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发现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翻转”,在同一门课程里,也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非要采用翻转课堂才有效率。教师首先应当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全面分析课程的知识点,对于其中的难点、热点、疑点、重点,考虑通过视频教学是否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对于需要教师先行系统讲授的内容,或是一些非重点内容,仍然可以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2.精心制作教学视频。目前在翻转课堂中使用得较多的是微视频,所谓微视频,是指时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可通过个人电脑、摄像头、DV、手机等视频终端摄录及播放的视频短片。

从视频的形式上看,怎样在10多分钟过程中牢牢抓住学生眼球,需要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充分考虑视频的视觉效果,灵活采用画面、声音等多种表现手法,此外,字幕的配合也很重要,字幕是画面、声音的延伸和补充,能够弥补授课者口音的缺陷,更清晰准确地传达视频的信息。

从视频内容的实质上看,教师需要把握的是视频应当有益于学生在课前进行探究式学习,视频应当是那些足以引发学生兴趣、讨论、质疑的材料,如果视频只是单纯的录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实质上还是没有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只不过将听课的地点由课堂移到了课外,终究是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了。

3.扩展学习资料的准备。除了传授知识所需用到的教学视频,教师还应当着手建立扩展资料库,为学生提供可以扩展学习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其他开放学习平台提供的视频、文字阅读资料、习题库等。扩展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在上课前的准备

首先,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应当确保学生已经观看了教学视频,并完成单元检测,即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基础性的测试题目,以便于学生自己及教师发现问题,了解实际学习效果。

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任务设计推动学生间进行互助交流,对于一些自控能力较差,或是自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学习小组可以起到监督和带动的作用,帮助学生打破在课外学习的孤立感,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整理,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应放在课堂上集中讨论解决,对于个别学习相对滞后,或是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在课前单独给予指导。

(三)课堂活动的组织

目前在国内提及翻转课堂,大部分人都是集中在如何制作教学视频上,但实际上比视频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活动的组织。在课堂时间里,教师需要与学生在课堂上进一步交流和探讨,解决学生的疑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解决学生疑问,层层引导。学生完成了前一阶段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直入主题,就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惑集中给予解答,此外,教师也应关注个别思维更加活跃,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可以做为一条主线,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究。

2.交流协作,加深内化。由于教学视频可能只涉及基本的知识讲解,因此在知识深化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将学生分组,通过布置任务完成知识的深化和内化,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和批判,同时也提升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学生分组学习时,教师也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对出现的问题给予点评,及时纠正偏离方向的讨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如前所述,课前的教学视频只针对重难点,对于其它一般性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放在课堂上完成讲授,避免知识的割裂。

(四)对硬件设施的要求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互联网上一些免费的学习平台,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学。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应当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便捷和有趣,而不是分散学生注意力,甚至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

(五)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当有教学改革创新精神。翻转课堂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的思维是否开阔。推行翻转课堂不能盲从跟风,实际上,翻转课堂与我们多年来所倡导的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一致的,即转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其它教学模式一样,翻转课堂只是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关键还是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否则,也不过是给传统教学披上一件现代信息技术的外衣而已。

2.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仅限于制作PPT课件,要开展翻转课堂,教师至少需要熟悉一两款录屏软件的使用,能熟练操作音、视频录制设备,掌握网络信息发布技术。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将教师从传统的课堂讲授中解放出来,为教师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立足目前的课堂教学实情,反思存在的问题,把握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性要素,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 中国远程教育,2013(10)

【作者简介】荣远兰(1979-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

实施新课改管理最关键 篇4

一、转变教育思想, 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 就是要改变学校的职能, 学校不仅仅要传播知识, 提高学生的考分, 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 学校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未来, 尽可能为他们创建自我发展的平台。

新课改要求, 教师要运用教材教育学生, 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紧紧围绕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积极探索高效运用新教材的技能和策略, 积极研究新教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努力做到适应教材, 深化教材, 组合教材。

二、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

新课改要求, 学校管理一要民主, 二要科学,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职能。首先, 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校领导, 尤其是校长, 要明确角色定位, 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服务意识, 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 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维护教师的人格, 建立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优化人际关系, 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 要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 坚持以法治校。学校要针对新课改的理念, 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并适时引入竞争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职工考核方案、奖惩方案、福利分配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转变教师角色,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的推进,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 同时还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因此, 学校必须引导教师转变角色, 让他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 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课改模式,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学校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施, 形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 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并建立教育科研领导管理机制和保障激励机制, 以常规性的教学研究为依托, 以课题研究为重点, 把教育科研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路。

四、加强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改明确指出,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因此, 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有关理论, 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以教育理论、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在职培训, 着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五、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确保新课改健康发展

新课改强调,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不能单纯地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 要将考试成绩与其他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 学校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作用, 激励学生和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学校要坚持以量化考核制度为基础,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兼顾,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考评小组评价与学生代表评价相结合, 单一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 统筹兼顾隐形劳动和显性劳动, 客观、公正、全面地反应教师的工作实际, 并以此为依据, 奖优罚劣, 奖勤罚懒, 真正体现多劳多得, 优绩优酬, 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CRM实施阻力与成败关键 篇5

实施中的阻力

前面谈到目前国外的CRM项目的实施成功率普遍不高,影响因素有很多,我们通过实践看到,CRM系统的实施最容易遇到的阻力是来自于一线员工的应用障碍。

例如我们在一家企业实施CRM的时候,设计的新的工作流程是将跨地域的价格审批流程通过系统实现,这要求将原来由销售员发起,秘书填写的《特价审批单》改为直接由销售人员录入到系统中。对于业务员来说增加了录入的工作量,在系统试运行的时候,业务员往往以“打字慢”等理由拒绝录入工作。

CRM实施项目小组认为,对电脑的应用其实并非真正的障碍,真正的障碍是业务员不信赖协同工作的效率,害怕原来需要秘书去催办的事情现在要自己录入系统、打电话去催促。

鉴于此项目组制定了《系统应用规范》,在录入要求的基础上规定了回复的重要性、紧急性,让重要且紧急的“待办事宜”自动弹到“工作桌面”上,而且总经理和销售经理带头在系统中及时回复意见,以系统中的意见为准进行价格审核。这样业务员看到采用电子平台果然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被审核后的报价点击一次就可生成正式订单,反而是手工的《特价审批单》没有人再关注了……慢慢地大家改变了工作习惯,提高了效率。在系统应用较长一段时间后,电子化检索、统计的效果也显现出来,于是正式取消了原来的手工流程,起到了流程优化的作用。

此外,CRM实施的常见阻力还来自于观念不统一。例如,总经理认为对客户的请求应当及时处理,而在实际工作中,跨部门的客户请求往往就没有真正的负责人了。虽然大家都认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但是遇到具体事情,还是容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企业员工认为“多做事,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增大;不做事,做错的可能也会降到最小”。

针对这样的观念差异,CRM项目组在实施的时候采用了两种方式来应对,一是进行全员的CRM理念导入的培训,通过案例、讨论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所有项目参与者都了解到企业为什么要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另一种方式就是为每个岗位制定量化的与客户相关的考核指标。比如制定反馈的处理平均时间,这样在进行部门绩效总结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每个月公司一共收到多少从客户反馈的信息,分别都是谁负责处理的,经过了哪些环节,分别用了多长时间……这些系统提供的数字化指标很快就把“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落到实处,让员工的工作具有可比性,当然最终效果是客户的满意度也提高了,

对于企业而言,明确自身的业务管理模式,聚焦希望解决的业务难点,这比单纯地寻找“行业通用模版”将更有意义,也为后期的实施奠定成功的基础。[next]

成败的关键

CRM在运作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失败案例,包括TurboCRM在早期也不能完全避免。我们认为一个CRM项目实施的成功率会受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首先,CRM是一个管理工程,并不仅仅是一种软件或技术,因此它需要企业高层重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把手工程”,高层领导的参与可以更好地使CRM 系统与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相配套,可以更好地协调各业务部门的资源,使各业务环节变得更加通畅,甚至有时可以站到公司的角度上以行政命令督促各业务单位的应用,比如我们有些客户在应用CRM系统时领导要求把费用报销与CRM系统使用挂钩,来保证CRM的应用效果。

当然,在从上至下的系统应用规则建立以后,使员工能够理解企业应用CRM的目的以及应用CRM系统能够真正为员工解决哪些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有关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当 CRM的目标与员工一致,将极大的提高CRM的成功率,而如果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出发,对于CRM成功的促进作用仅为1%。

其次,一个成功的CRM项目实施要有明确的阶段目标,可能每个企业会有50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可以把最急需解决的10个问题放在第一阶段来解决,以确保系统能在短期内对企业经营管理有明显提升。剩下的问题可以通过后续实施逐步来解决,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短期内见到成效,树立员工信心。

如果企业希望在一次实施中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掉,会造成实施周期过长,内外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使得很多问题久拖不决,项目失败。

第三,一定要由一家经验丰富的供应商来组织实施。这样的供应商知道如何系统地指导企业完成业务流程梳理,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细业务规则、完善客户价值评估体系等,也很清楚中国企业当前面临的竞争环境、管理现状、CRM方面的困难,如何克服,以及如何规避项目实施中的风险等。

最后,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双方密切配合,把实施的过程规范和细化,比如先进行理念导入,然后进行业务疏理和流程固化以及系统部署,双方要把实施工作计划到每天和每周,保证项目的层次推进和效率,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

综上所述,CRM项目成功率的提升,很大程度需要企业及系统提供商双方的投入和配合,同时也需要企业内部从上至下的协作与理解,只有经过企业管理者、系统应用者和系统提供者三方的共同努力,CRM系统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才能真正地融入企业,带动企业提升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关键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逆向物流;鱼刺图;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产品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服务需求的多元化,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以及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原先被忽视的逆向物流逐渐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

企业逆向物流的实施和诸多因素有关。如:客户服务水平、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的社会信誉、形象和责任、产品的质量评价。但决定企业成功实施逆向物流的关键因素至今很少有学者去探索,本文从企业组织可获取资源、相关集团需求、环保立法、企业领导者意愿几方面对企业成功实施逆向物流的关键成功因素作了初步分析。

二、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概述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基于经济和环境等因素对逆向物流定义是:逆向物流就是为了资源回收或正确处理废弃物,在高效及适当成本下,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者到产出点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企业逆向物流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逆向物流的定义表明企业与其它供应链伙伴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牵涉到企业内、外诸多环节,如供应商、客户、政府组织、环保立法等,如果其中一个节点组织没有处理好都将影响逆向物流整体实施效果。

目前为止,国内外己有很多企业实施了逆向物流,例如:IBM(回收二手产品)、柯达(回收旧相机)、惠普(因收旧打印机墨盒),再如BMW的战略目标是在21世纪设计一种面向分解的汽车,当产品报废后,将其回收分解把有用的部件再投入使用等。在我国联想公司己经实施逆向物流,医药、食品、电器等行业也都开始重视对退货的处理和主动召回。从总体上看实施逆向物流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由于实施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在实施过程中很难抓住关键因素,效果不甚理想。因此要想成功实施逆向物流,有必要对影响实施逆向物流的各种关键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三、企业成功实施逆向物流的关键因素分析

从总体上看,逆向物流的实施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从己有的企业成功实施逆向物流关键因素综合分析可知,逆向物流的实施和企业的直接经济利益,产品回收立法,关联集团(合作伙伴)的强烈要求,企业延伸的社会责任密切相关,本文借助鱼刺图(如下图)对这些关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

企业组织成功实施逆向物流的关键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外部因素,企业组织内部因素和企业领导者个体意识及企业基本的约束因素。

1.外部因素主要涉及关联集团诸多个体。包括客户需求的满足,如:退货、维修;股东权益的保障,如:实现产品再使用、翻新;非政府组织环境保护的要求,如:再循环;企业对政府组织的承诺要求,如:回收产品和包装品;实现对供应商承诺的要求,如:召回策略。外部因素对逆向物流实施产生一种促进和推动的作用,这种压力越大、时间越紧迫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2.内部因素是指企业组织可获取资源,它对企业组织实施逆向物流产生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资源涉及到组织的劳动力、工作时间、物料、机器、新技术、工艺、运输和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方面。资源的获取分为两个方面:实施逆向物流直接获取的和间接获取的资源。

直接可获取资源(包括资本、债务、支出、利润)主要来自回收产生的收入,缩减原材料,生产成本降低以及处理成本降低等方面。

间接可获取资源主要包括:客户关系的改善,环境保护,市场保护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带来的资源。

3.企业领导个人因素往往成为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非常关键的因素。企业高层领导的积极支持对于企业成功实施逆向物流来说是非常关键、必要的;相反,消极的态度将不利于逆向物流的实施。另外企业的规模大小、企业的经济行为能力以及环保立法对企业实施逆向物流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以上因素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汽车工业逆向物流显示,废旧电池的回收有助于减少浪费和产品成本,同时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且循环处理的结果增强了企业的环境意识,增加了企业的直接收入,改善了企业的立法形象。

四、企业成功实施逆向物流的概率模型

本文通过一种概率模型来描述企业成功实施逆向物流的可能性的大小,模型中企业组织的可获取资源、合作伙伴的强烈要求以及企业领导者个人的积极态度对企业组织实施逆向物流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五、结论

本文从关联集团、企业组织资源以及领导者个人意愿等方面对企业成功实施逆向物流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其中客户要求、对供应商的承诺以及环保立法对成功实施逆向物流起了正面的促进的作用;股东的权益保障可能会对实施逆向物流在短期内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仍然起正面的促进作用;管理者的主动进取的意愿对实施逆向物流也起到非常关键的正面的作用。

本文为成功实施逆向物流提供了一种概率模型,这一理论模型为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提供了参考依据,鉴于只是理论模型,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有待于进行实证分析和验证。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满芝.逆向物流管理模式分析[J].商业时代,2005,24:89-90.

[2]Ma José ?lvarez-Gil, Pascual Berrone, F. Javier Husillos, Nora Lado.Reverse logistics, stakeholders' influence, 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managers' postur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60 ,2007.463–473.

[3]Marisa P.de Brito,Rommert Dekker.A Framework for Reverselogistic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7.

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实施的五大支撑 篇7

关键词:绩效指标,KPI,中国移动

一、关键绩效指标概述

关键绩效指标法 (以下简称:KPI) 是目标管理法与帕累托定律的有机结合, 它首先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全面分解, 然后从中分析和归纳出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 最后从关键成功要素中提炼出企业、部门和岗位的KPI。其核心思想是, 企业80%的绩效可通过20%的关键指标来把握和引领, 企业应当抓住主要矛盾, 重点关注和考评与其战略目标实现关系最密切的20%的关键绩效指标。

二、中国移动KPI考核实施情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中移动) 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 从世界500强到用户数世界第一, 除了与其先进的通讯和网络技术、精英人才以及雄厚的资金密切相关外, 中移动的管理技术, 尤其是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在中移动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移动的绩效考核体系主要以KPI考核为主, 并在公司内部建立了KPI文化, 无论是梦网业务还是自有业务, 均以进入KPI考核指标为最大目标之一。以此前市场份额增长迅速的飞信为例, 其与腾讯的战略合作以及强力的市场推广措施, 背后无不是中移动集团实力的支持, 而这一切均源于飞信连续数年被列入KPI考核指标。当某项数据业务被列入中移动考核时, 不仅意味着其能够在KPI考核时被统计, 更在于该项业务将能够得到集团内从技术到营销推广全部资源的支持。中移动以KPI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在保证企业业绩、企业高层意图的落实、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十分有效。

随着3G时代到来, 用户原有的单一通信需求开始向移动互联网的综合需求转移, 中移动原有的刚性的KPI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柔性需求。此外, 在中移动内部由于对KPI的过分盲目推崇, 造成中移动全体上下唯KPI论, 无论是员工行为导向, 还是领导决策战略, 均以完成KPI作为唯一目标, 中移动员工为了完成KPI不惜造假自消费的事件已经说明问题。中移动陷入了KPI考核过于僵化的误区, 公司各层对KPI指标负责, 而不是对企业的发展负责。有些员工为了完成业务量, 只能从系统中对用户套餐进行“强行定制”以完成业绩考核。

随着多种负面效应的影响日益凸显, 中移动开始重新思考原有的KPI考核机制。在充分分析公司的具体情况后对原有KPI考核机制进行了调整, 实现了公司的一次成功变革。

三、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实施的五大支撑

中移动以KPI为中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对中移动的案例分析, 笔者认为, 企业在设定了KPI考核体系后, 将KPI运用于绩效考核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需要以下五大支撑。

(一) 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KPI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集中体现企业的主体价值和精神风貌。在实施关键绩效指标考核过程中, 企业的KPI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追求优异绩效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KPI文化来约束员工的行为, 建立绩效导向的组织氛围, 同时企业KPI文化有利于解决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保证绩效考核的进行。

中移动在全公司建立了KPI文化, 并在内部不断强化全体员工的认同感, 用KPI文化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让所有员工拥护KPI考核, 受益于KPI考核。中移动对员工进行考核、晋升以及公司的业绩考评都依据KPI的完成程度。中移动之所以能够在过去几年飞速发展, 在市场份额、用户数、运营收入、利润等方面持续上涨, 其自上而下建立的企业KPI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 全方位的沟通机制

KPI考核是在公司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完成的, 而考评制度不只是简单地由高层管理人员制定, 而是由管理人员和员工共同完成。KPI的分解与制定过程也不是由上而下下达, 而是由下而上承诺。在KPI考核实施后, 如果只做考核而不将结果反馈给员工, 考核便失去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 KPI考核实施过程中, 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 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贯穿KPI考核的始终。

中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运营商, 正如它的营业厅标语“沟通100”, 不断完善通讯设施建设使世界每个角落都能实现零障碍沟通, 并且在公司内部也注重建立上级与下级、员工与客户的全方位沟通机制。中移动在实施KPI考核前, 会由主管人员将公司预先拟定的KPI考核制度介绍给员工, 提高员工对KPI考核的接受程度, 并且员工可以适当提出合理的建议, 促进KPI考核制度的完善。在KPI考核过程中, 中移动的主管人员会与员工进行面谈, 实现充分沟通, 保证考核过程中的客观、全面、公正。在实施KPI后, 中移动通过反馈沟通, 让被考核者了解自身绩效, 找到工作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法, 端正工作态度, 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与绩效, 使其工作目标与本部门相一致, 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正是由于中移动在公司上下建立了全方位的沟通机制, 在进行KPI考核过程中, 才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冲突和障碍, 保证了KPI考核的顺利进行。

(三) 以改善个人绩效和企业绩效为最终目标

中移动建立了以KPI考核为中心的绩效管理体系, 但是由于公司上下的唯KPI论, 最终导致对KPI的考核过于僵化。员工为了完成KPI, 虚假自费或对顾客实行强制消费,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公司的形象, 如中移动推出的存话费送彩铃、语音信箱、天气预报等优惠活动, 一般是免费送3个月或者半年不等, 免费期过后不提醒用户就直接收费。在“0元购机”或者“存话费送手机”活动中, 多带有捆绑消费。很多销售员为了业绩考核而向用户隐瞒具体的资费项目。中移动的KPI考核能够很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 但是其逐渐演变成了“为了考核而考核”, 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目标脱节。这也是中移动一度受到大量消费者投诉, 处于风口浪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移动建立的KPI文化曾经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 但是中移动不能一味盲目地为了实现KPI而KPI, 而要让KPI成为一种方法, 一种工具, 改进员工和企业的绩效, 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 在KPI考核过程中, 一定要以实现个人绩效和企业绩效为目的, 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KPI考核的价值。

(四) 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

企业自身在不断成长, 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 企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原有的KPI考核体系进行评估和检查, 并做出及时调整, 以保证绩效考核体系同公司战略目标和公司关键流程的一致性。

当中移动的KPI文化不能满足客户的柔性需求时, 中移动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及时对KPI考核进行了调整, 已将数据业务KPI考核标准由分项考核变为多业务打包考核。2011年精简后的KPI指标体系加强了对客户满意度和网络运行质量的考核, 并取消具体数据业务、中高端用户数和集团业务在内的产品类和过程类指标, 这意味着其KPI体系内业务走出保险箱, 开始接受市场选择。中移动在实施KPI过程中, 不断发现客户的新增需求, 对原有的KPI体系进行不断修正与调整, 保证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中移动对KPI文化的审视与再造赢得了人心。

(五) KPI考核与员工利益挂钩

KPI考核受到员工关注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员工期望自己的工作结果能够在薪酬或者职业发展上得到回报, 如果员工对于KPI考核结果不关心, 那么KPI考核就是失败的。KPI考核要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 这样员工才会尽心尽力完成工作任务。

中移动对员工进行KPI考核后会根据其任务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处, 比如给员工发放年终奖金、设立全勤奖等;员工的晋升也是以KPI考核的结果为依据。中移动在公司内部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员工奖励, 并对员工工作中不足的地方予以惩处。中移动的每个员工都认为, 他们是在为自己工作。

在执行KPI考核时, 有些管理者总是抱怨KPI考核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主要原因就在于企业的KPI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利益脱节。企业应将KPI考核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并建立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这样员工仅仅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也会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能力, 从而提高个人和整个企业的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牛新立.目标管理和KPI法[J].HR论坛, 2007 (5) :15-16.

[2]熊英子, 刘爽.KPI设计误区分析及解决思路[J].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004 (10) .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篇8

教师教学能力, 具体来说, 包括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问题设计能力、提出与回应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即时评价能力等。

以下以问题教学为例, 谈谈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程实施中的体现与作用。所谓问题教学, 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 提高教师的实施策略,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理科教材中每一个章节, 应有它的逻辑联系, 同样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也有它的情感逻辑, 教师尤其要准确把握每一篇课文的内在联系, 并准确找到教学内容的关键点, 以此为中心, 提炼核心问题, 牵一发动全身, 形成“问题流”, 帮助学生辨识各个关键属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推进思维与情感的流动。

对学生的理解与把握也很要紧, 我们要掌握学生的已知与未知, 才能确定教学的起点:对于学生已知的, 要少教;对于超越学生认识水平一大截的, 要慎教;对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知识 (内容) , 要重点教。教学就是在学生已知基础上向未知领域突进的历险, 挑战学生已有的认知,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勇气与兴趣。教学中以问题呈现的形式, 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以及深层理解学习内容;同时还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策略去帮助学生更投入地参与学习;还要注重课堂上的互动, 使教师及时得到学生学习的反馈, 使用合适的评价激励学生持续有效地学习。

比如我在执教《夏洛的网》一课时, 注意了核心问题的提炼与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关注。在文中父女的对话就是关键点 (父亲要杀落脚猪, 认为留着它是个麻烦, 女儿要阻止这种屠杀行为, 于是展开了一场冲突) 。

“弗恩, ”阿拉布尔先生说, “养小猪的事我比你懂。落脚猪麻烦大着呢。现在让开吧!”

“可是这不公平, ”弗恩叫道, “小猪生下来小, 它自己也没办法, 对不对?要是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 你也把我给杀了吗?”

阿拉布尔先生微笑了。“当然不会, ”他说着, 疼爱地低头看着女儿, “不过这是两码事。女孩小是一回事, 落脚猪小又是一回事。”

“我看不出有什么两样, ”弗恩回答说, 仍旧抓住斧头不放, “我听到过那么多不公平的事, 这件事是最最不公平的。”

不公平成了问题讨论的核心。成人是从现实的角度看待问题, 是理性与分析的;孩子是直接感悟的, 较少利害思考, 从生命的本能思考问题, 接近于庄子的齐物论, 认为生命的本源是一样的, 所谓万物同源。父亲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小女孩弗恩本真认识的价值, 在比较讨论中, 学生对生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在讨论中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老师, 我有疑问, 不杀生, 我们吃什么呢?就如老师你自己一样, 也要吃肉啊!这时考验的是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即时组织能力与平时积累的恰当呈现。经过师生讨论, 明确了《夏洛的网》是文学作品, 不等同于现实生活, 就如《愚公移山》一样, 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这么认死理的人的, 寓言告诉我们人类要有一种锲而不舍战胜自然的精神, 《夏洛的网》倡导的是拥有一种对生命尊重的悲悯情怀。

美育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篇9

是美育, 也是德育

我们一直很重视德育, 效果却难尽如人意。其实, 美育和德育是分不开的, 忽视美育, 也就忽视了德育;与德育无关的美育只是形式美育, 非完整美育。

蔡元培先生将教育的方方面面比喻为人的生命整体的各个子系统, 其中德育被喻为呼吸循环系统, 美育被喻为神经系统, 两者各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又共同贯穿和塑造了完整的人格。

德育和美育都是关于人性的教育, 相成相生, 不可分割。德育是塑造人的美德美行;美育也塑造人的美德美行, 此外, 美育还培养人健康的审美趣味、美的欣赏力、美的表现力、美的创造力等, 其对人心和人性的塑造更立体, 方法更形象、更生动、更丰富。认真做好学校美育, 也就辅助了德育, 有力支持了“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美育的根本, 就是以审美的方式育德、育心、育魂。美的事物, 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 因其形象、生动、自由和丰富的特性, 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容易让人动心, 更容易激发起人们向往美好的高尚情感, 更容易让蒙上灰尘的灵魂, 接受最痛快的洗礼。

如孔子所说“成于乐”, 这就是美育对于确立人心、铸造灵魂的作用。

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

毫无疑问, 艺术是美育内容的一个重要且主要的构成部分。准确说, 美育是以审美尤其是以对艺术的审美, 来发挥全面育人作用的。需要特别提示的是, 这叫“艺术美育”, 不等同于“艺术教育”。

因为艺术教育是培养具有专门艺术技能的特殊人群教育, 这不是普通教育中“美育”的目的。正如蔡元培先生反复声明的:“我向来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而引者或改美育为美术, 误也”, “我所以不用美术而用美育者”有两大重要原因, 一是美育范围远大于美术, “不是美术二字所能包举的”;二是因为受教育对象不同, “要之美学之中, 其大别为都丽之美、崇闳之美 (日本人译言优美、壮美) 。而附丽于崇闳之悲剧, 附丽于都丽之滑稽, 皆足以破人我之见, 去利害得失之计较, 则其所以陶养性灵, 使之日进于高尚者, 固已足矣”。

普通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具有审美素质的人, 包括艺术审美素质。一个人具有“审美素质”和具有“艺术素质”并非同一概念, “有人可以将吹拉弹唱舞蹈等艺术技能演绎到较高水平, 却未必具有对艺术的审美能力;有人唱歌会跑调, 绘画下不了笔, 却能够透彻地欣赏艺术的美, 乃至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科学之美, 使日常生活审美化”, “因此, 尽管美育的典型形式是艺术教育, 但美育却不等同于艺术教育, 更不等同于画画和唱歌等简单的艺术技法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是美育的现象化表达, 关键是“化”和“润”。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 (2014) 上发表的讲话中, 有三处提到“灵魂”, 两处提到“心灵”, 准确阐述了优秀文艺对人的积极影响作用, 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以艺术育美的美育思想。如果艺术作品, 不能唤起学生对伟大人格和崇高心灵的审美体验和向往, 没有“化”雨“润”心, 而只是重视艺术技法, 那就是买椟还珠了。

那些陷入专业或职业培训, 把“艺考”当作“低分考生的出路”, 专门进行考点训练的应试类教育等, 更是远离了学校美育的实质。如果不正确认识学校音乐、美术以及综合艺术课程的价值, 盲目增加艺术教育分量, 看似加长了美育短板, 却是加偏了短板, 缺口依然存在, 还造成新的教育浪费, 且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如此, 学校美育会再次陷入尴尬的境地。

美育, 不仅是道德美育、艺术美育, 还包括社会美育、自然美育、科学美育等, 这些内容整合起来, 才能够系统实现“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质”, 支持“以德树人”“以知育智”“以动育体”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此次《人民教育》“改进学校美育”专辑的文章, 是在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美育研究中心的赵伶俐教授带领下, 硕士、博士们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和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实验点联合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赵伶俐教授的导师刘兆吉先生首先提出“美育心理学”, 并主持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美育心理研究”。她作为刘先生首届“美育心理学”研究生, 继承先生遗志, 带一群志愿者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这支朝气蓬勃的美育队伍坚持美育研究20年, 创设“综合美育课”, 提出并实践了综合美育、艺术审美化、学科教学审美化、校园文化与潜在课程审美化、学校管理审美化等“五圈美育课程体系”, 编写幼小中大美育实验教材, 探索审美化教学模式与方法, 等等, 用实验和实践证明了“美育能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命题。这些文章对于重新认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地位, 重建学校美育系统, 改进美育教学, 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等, 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习近平指出, “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 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培养这样的人, 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实施关键 篇10

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乳品业的一次大地震, 这次事件给中国的乳品企业不仅带来了销量的减少, 更严重的是打击了消费者对乳品消费的信心, 乳业品牌形象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中国乳业集体失誉。

我国乳业品牌从创建、兴旺到失信没落的过程, 是诸多环节诸多因素纠结的结果, 但从其自身来说, 主要存在三大原因:

1、制造了品牌泡沫。

近几年来, 广告已成为乳业企业抢夺巩固市场、树立企业品牌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电视广告、终端促销广告、POP广告、互联网广告、户外广告等等, 已成铺天盖地之势扑向每一个消费者。随着蒙牛成为“央视广告”领军标王, 也意味着中国乳制品行业进入广告大战时代。企业尝到广告轰炸、一举成名的甜头后, 便走上了品牌建设“捷径”:做少说多, 甚至以说代做;透支媒体和政府的信用, 谋取市场信任, 制造了品牌泡沫。

2、忽视了产品质量。

乳品企业在产能急速提升, 市场迅猛扩张的超负荷发展中, 既无心也无力去扎实品牌的根本——产品质量。与此同时,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 企业不断膨胀。为了降低成本, 不惜放松对产品质量的监管, 游离于标准之间, 以放弃质量监控来控制成本。对下, 争夺奶源却又放任自流;挤压原奶利润, 令奶农铤而走险, 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对上, 运用各种公关手段, 谋得相关机构庇护。表面文章做足, 内在功力虚脱。品牌建设, 内外两层皮。

3、社会责任缺失。

乳品是食品, 乳业是良心产业, 是道德行业, 而道德已成为奶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一个有良知的企业, 在考虑自己的商业利益之外, 更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公共影响和社会责任。但这些企业缺少羞耻感文化, 企业在做强、做大之后, 很容易迷失方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突破道德底线, 做出不顾后果的经济行为。没有内心的羞耻感, 外在的监管之于企业, 就像是弹簧, 你进我退, 你退我进, 无法形成有效约束。

二、乳业失信品牌如何自救重建

尽管此次奶粉事件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伤害, 但我们不可能因此放弃已成基本消费品的奶制品。同样, 由于消费能力、消费量等方面的原因, 中国的奶制品市场不应该也不可能全由洋品牌所代替。乳业失信品牌如何自救重建, 尤其是知名品牌的重建, 这是一场危机, 更是一次契机, 目前来说, 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工作:

1、重获消费者信任

目前乳制品企业的困境主要是消费者存在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消费者普遍认为整个行业都存在问题, 对整个行业都不信任, 并进一步怀疑企业价值观。由于价值观的中心地位和辐射作用, 这种信任危机迅速传播, 对企业各类产品现在及今后都将持怀疑态度, 这是比较可怕的。据调查, 消费者对政府落实措施的信心, 60%的购买者表示了信心不足。对于企业措施落实的信任度有怀疑的高达70%多。因此, 乳品企业品牌重建的第一步就要重获消费者信任, 如何来做呢?

(1) 要坦率诚实。企业不能去掩盖, 必须承认问题的存在, 追查过失的本质, 确定问题严重性。人们希望原谅, 悔悟在我们的文化中是被接受的, 但说谎却不是。企业必须能主动承认问题, 并启动宣传计划修复公司受损的声誉, 而后才能采取渐进而稳定的手段逐渐修复其品牌。因为事件之后, 顾客和其他要素如媒体, 将会更加关注品牌, 这对企业来说, 也是强力塑造品牌的大好机会, 因为当时品牌仍然是焦点所在, 可以赢得广大的知名度, 不但可以减轻与丑闻有关的信息, 而且还有利于使品牌形象得到更新。

(2) 要有实质行动。建立消费者信心要有实质行动, 并且要让消费者感知到。这几个月伊利、蒙牛等企业都投放了很多广告, 表示推出了放心奶;元旦期间, 22家乳品企业委托中国移动向消费者发短信表示道歉, 却引起一片哗然。这表明光说教是不行的, 消费者头脑中已经因为三聚氰胺事件产生了防御心理, 因此你说的越多, 消费者越反抗, 消费者关心的是实际行动。事实证明, 体验营销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 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比如邀请消费者实地考察, 使其能够直接了解乳制品的生产过程, 从而重塑品牌信任度, 打消购买疑虑。体验的过程就是一个消费者教育的过程, 通过体验, 可使消费者近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产品, 达到互动的目的, 改变消费者的观念。

2、加强政府监管

当尘埃落定, 痛定思痛, 我们看到, 事件背后不仅是我国乳品上游产业链缺失, “公司+农户”模式异常脆弱, 还凸现了我国乳品企业在扩张中的管理问题——体制监管缺失, 因此, 建立食品监管的长效机制非常必要。体制的问题必须在体制层面上解决, 制度本身健全了, 食品安全才能有保证。对于此类事故, 仅有应急处理机制和企业的质量承诺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体制上建立起监管的长效机制, 才能保证百姓吃得放心。政府在这个特殊阶段, 需要尽快站出来, 消费者也希望看到政府的实质性举措, 这对乳业品牌重建至关重要。

3、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品牌的外在表现为符号, 内在却蕴涵着丰富的内涵, 承载着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承诺和价值取向, 凝聚着市场的评价与反应。良性的品牌建设是内外兼修、相得益彰。如果说品牌是花, 那么, 企业文化就是培育品牌之花的土壤, 企业机制则如茎脉, 保障着品牌之花的养分输送。品牌信誉来源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内部机制, 而品牌重建更要依附于企业文化和企业内部机制的有力保障。

(1) 重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奶粉事件后, 乳品企业自身当务之急就是要重构责任意识和重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首先是质量文化。企业作为经济实体, 其社会功能的本质是提供产品和服务, 产品质量是一个品牌的立身之本。当前, 乳品企业要严格对原奶收购把关, 从源头控制质量, 严把加工检测环节, 陆续制定相应标准等等, 才能切实保障奶制品质量。其次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重心是平衡, 它不仅仅指的是环境保护、社会影响之类的大气候平衡, 对于企业, 尤其是强势企业而言, 与之休戚相关的产业链平衡尤为重要。企业品牌的建设不是自身单个的活动, 产品从生产到售出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品牌息息相关。因此, 保障相关利益者权益是维持产业链平衡的关键。对乳品企业来说, 要留给上游供应商及渠道一定的生存空间, 不过分挤压利润;对下游的消费者, 严守质量标准, 提供放心的食品, 这样整个产业链才能平衡稳定, 企业的发展才能持续。最后是敬畏文化。敬畏文化并不是狭隘的鬼神之道, 因果报应, 它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敬畏, 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敬畏, 首先在于知耻, 其次在于不忍。企业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良知, 奶粉中竟然会掺杂三聚氰胺这类化工原料真是想也想不到的, 这已经突破了人性的道德底线, 这个事件所暴露的道德沦丧是中国社会信仰缺失的结果。因此, 敬畏文化的确是企业文化重建中不可或缺的。

(2) 加强企业内部机制保障。失信品牌要尽快恢复市场信心, 重新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企业机制保障是重要的途径。企业机制包含内循环和外循环。对乳品企业内部来说, 应该有严密的管理体系, 尤其在质控环节上, 应该是闭合的。采购、生产、渠道、市场、售后环环相扣。对输入端把关, 对输出端负责。企业内循环的支撑是标准, 刚性的标准是质量的保障。对外, 应该有通畅的信息传导体系。企业信息能及时向外界输导, 信息透明化可以增加市场的好感和信任度, 可以及时化解无端的猜疑与迷惑。同时, 企业及时捕获市场信息, 对来自市场的信息进行及时反馈, 也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能动性, 提高市场竞争力。面对受挫严重的消费市场和奶源, 建立行之有效的系统的企业保障机制, 并真正付之于行动, 才能重新获得消费者和奶农的信任, 才有望打破目前乳品企业的坚冰困境。

三、结束语

最近发生的事件对国内乳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但笔者认为对未来国内乳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好处, 整个乳业环境将会得到净化。未来随着区域市场中新品牌的重塑形象、外资品牌扩大份额, 以及整个乳品市场为促销而进行的价格战, 乳业的竞争将更直接而严酷, 乳业格局重塑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西风工作室.七论:论乳业失信品牌重建.

把住四个关键,实施有效阅读教学 篇11

一、工具人文,经纬交织,生得“意”而不忘“言”

一般性阅读的主要功能是获取“文本的意义”,而不是获取“文本的语言”。获取“文本意义”的阅读和获取“文本语言”的学习过程有着本质区别,一般性阅读活动其实是读者对文本内容的“意化”,是“得意而忘言”的过程。

小学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学习语言并运用语言,真正的语文课,应该真真切切地回归文本,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着力于学生语言的“生长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过程就是语言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理解文本思想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同时,还需要理解运用语言,如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作者是怎样为那个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寻找最合适的表达形式的。现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淡化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因而教学是低效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文本蕴含的人文因素本身就很丰富,不需要教师过度地开掘,过多地渲染,就能对学生进行人文的熏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积累的知识也为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扎实有效地吸收内化语言,感悟文本的表达方式,要在培养语感,整体把握,领悟读法,学习写法上下工夫,特别是在运用语言上下工夫。比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品味关键词语,深入情境,体验情感,再体会文本这样表达的妙处。这样的教学模式探究了学语习文的一条规律:不仅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表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目标得以有效落实,学生“得意”的同时而不忘“言”。

二、多元解读,正确引导,生得“异”而不忘“本”

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它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基础。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学设计的酝酿过程。很多高效成功的课堂都来自于教师、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能力。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对同一文本也可以作出不同的解读。这时,课堂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准确把握,如在学习《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时,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奉劝人们不要像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有的学生说南郭先生是个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的人;还有的学生说这不能怪南郭先生,只怪齐宣王做事马虎,不好好审查资格。面对这样的文本解读,教师一定要予以正确引导,引领学生认识到“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的人是值得称赞的,但做人一定要诚实,千万不能不懂装懂”。这样的引导必然会让学生得到真正感悟,当他们再遇到像《狐假虎威》这类文本时,学生就不会再说那只狐狸成了“聪明、机智、化险为夷”的楷模了。

三、指导学法,点滴渗透,生得“鱼”又能“渔”

当前,教师们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往往注重对文本的开掘,一味注重内容的理解、人文感悟,或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下工夫,大量引进课外学习资源,以求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很少考虑,甚至忽略学法的渗透、指导、总结。因此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将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结合文本,渗透学法。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应是自然地渗透,不能机械地、孤立地灌输。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中,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真切感知学法。如学习《桂花雨》一课,在理解“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时,教师就可以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1)母亲的话会引发我对童年时代的哪些美好回忆?在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谈谈感受。此问必然会让学生联系前文的“桂花香”“摇花乐”内容来理解。(2)母亲的话言外之意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受?此问必然使学生联系下文,回顾全文来理解。这样的问题设计使学生能串联全文,整体感知,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2举一反三,迁移学法。(1)课内迁移。比如有些课文段与段的结构相似,学生学习了前面内容后,教师帮助学生及时小结学习方法,这样就可以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法迁移了。以《陶校长的演讲》一课为例,课文中有关陶校长四问的内容表达结构相同,教师以第一问为典型引路,渗透“读——圈——扣”的学法指导,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此法自主学习另三问。这种由扶到放、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2)课外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巩固、运用学生课内习得的知识及能力。“课内习法,课外用法”是大语文观教学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时,对于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法,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某一自然环境或建筑物后,运用课内学到的写法写下来,及时地迁移课堂上学到的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

四、超越文本。适度拓展,生得“近”又求“远”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学习新课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如对文本作者、课文背景的拓展阅读,搜集相关图片资料等。如能长期坚持,学生们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课前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长城和运河》一课时,课前我引导学生动手搜集有关长城、运河的图片资料,为教学作了较好的铺垫。

实施关键 篇12

1 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的现状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企业信息系统的成功率只有10%。著名的哲学家Karl Popper说:知识实际上是通过失败,而不是通过成功来获得的。当关于为什么会失败的根本原因(理论)被发现以后,其他人或者以后就可以采取行动防止类似的失败重演。导致项目失败的两种情况:

1)它不满足系统所包含的管理者、用户,或者其他受影响的项目干系人的要求。项目失败通常意味着不能满足成本、工期安排、绩效、质量、安全或者相关的目标要求。

2)它产生了那些参与系统的项目干系人不想要的结果。一个失败的项目不能满足用户或者开发者的期望,或者结果比他们所期望的更糟糕。

笔者认为企业信息项目的实施有三个核心指标:时间点、成本和效果。在指定的时间内、不超过预算并达到设计目标的软件才是成功的软件。笔者实践中发现:从需求分析到原形设计再到编程、测试、应用维护,在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内,开发成本高、维护成本高、重复开发率高、开发效率低、市场应变速度低这“三高二低”问题成为困扰软件企业的五大通病[1]。

一是软件开发技术难度大,开发成本居高不下。

大部分软件开发厂商在进行软件开发时,往往缺少一个好的开发工具,只好从基础做起,即从编写大量的基础代码开始,这样一来,不但增加了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难度,而且需要研发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要求企业需要较多的高端技术人才。因此,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无形中提高了开发成本。

二是软件开发、部署效率低。

由于以上原因,软件研发过程中,大量的代码编写,无疑降低了软件开发的效率,使项目开发、系统部署与实施时间较长,从而影响了软件研发企业与客户双方的效益。

三是市场需求变更频繁,软件企业疲于应付。

随着各行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单一功能的软件系统逐渐不能满足用户综合复杂的业务需求。因为在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业务需求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首先是业务需求本身就在不断变化;其次是需求和需求之间又互相关联引导。而当客户需求发生变更调整时,质量降低、Bug重重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项目团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四是系统可维护性很难得到保证,维护成本高。

大部分软件开发商在做项目开发时都是从基础源代码开始做起,而如此从代码级做起的套装软件和定制软件都具有极高的耦合度,高耦合度的软件是难以维护的,一处的修改容易引起另一处甚至更多处的变动。要么结构死板僵化,要么开发方式效率低下。在这个企业形态不断变化、企业外延不断扩展、企业环境不断变迁、企业业务不断调整的时代,这种以一次开发持续使用为特征的软件显然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各种应用需要。

五是人员流动造成项目难以延续,重复开发现象严重。

项目实施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技术开发这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应用软件开发人员的个人能力决定了项目的实施周期、项目进展等,而软件行业的人才流动又为上述矛盾埋下了祸根。软件研发项目人员的流失,往往造成整个项目难以延续,有些企业只好推倒重来。

2 甲方(系统需求方)的解决方案

短板理论告诉我们:木桶装水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当前国内很多用户认为自己是甲方,乙方就要为自己提供服务,需要什么告诉乙方做就好了。这里有几个问题:一是软件系统不同于常规商品,基本都是定制化开发,最了解需求的只能是甲方自己。衣服可以用图纸、文字说明需求,软件仅凭语言很难描绘具体需求和处理逻辑;二是开发者精通软件开发,对甲方的个性化需求很难有深刻认识。尤其中国有很多的中小企业,每个企业都不同,仅凭经验和忽悠设计的系统往往不能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好处。我国一直流行着“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的说法。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很多企业用户在上线信息化项目之前大多对自己的需求都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对要上的信息系统更是处在厂商的各种介绍的认识之上,可以说对目标系统是一知半解,决策层也没有具体的信息提供目录要求。这样,客户就在朦朦胧胧的状态下上线信息系统了。最后的结果就是系统实施完成时候,客户随着对自己需求的认识加深和对信息系统的不断了解,才逐渐明白信息系统的基础设置哪里还存在改善之处,可惜的是,为时已晚,要么就是无用的返工,这对客户和软件公司来讲都是资源的浪费[2]。

很多人探讨解决软件开发成功率低的问题时都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出发:严谨的项目管理、提高开发效率、提高施工执行力、原型开发等等。开发人员很累、开发公司的成本也一直降不下来,软件开发的大环境还是依旧。其实这些根本的问题还是甲方:如果甲方熟悉软件开发流程,熟悉企业信息系统设计方法,能提出清晰的需求和无障碍的交流,乙方就可以高效率的开发。事实上,乙方很难要求甲方有跟自己一样的素质,如果真的那样,甲方就自己开发,不需要乙方了。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IT咨询顾问。

IT咨询顾问充当甲方和乙方的桥梁。如图1所示:IT咨询顾问必须具有非常强的沟通能力、规划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首先通过与甲方项目组人员的深入沟通,判定其需求,在此基础上配合客户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宣讲方案,让客户认可,同时建立简单的业务原型,模拟实际业务,不断改进优化,最终进行系统上线,测试,交付。同时向乙方输出满足乙方要求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

这样的话,项目的实施风险就会得到控制,掌控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和风险,提高实施质量。IT项目的前期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出发点是错的,结果怎么可能是正确的呢?咨询顾问作为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其任务不可忽视。

笔者认为IT咨询顾问的存在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充当甲乙方之间的桥梁;二是其业务核心在于理解甲方需求而不是实现甲方需求,可以从一个全面的角度来理解甲方需求,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规划和子系统的设计,并对子系统提供统一的标准化要求;三是中国中小企业众多,需求多样,IT咨询顾问有很多业务需要处理。基于这些原因笔者看好IT咨询顾问的发展,其出现和发展将推动中国应用软件业的发展。

3 乙方(软件开发者)的解决方案

1)总体规划。

在总体规划中,首先要对具体企业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其使命、任务、市场定位,分析清楚其项目路线图,确定当前的管理水平现状,分析企业发展规划的目标与当前现状之间的差距,确定信息系统改进的路线图。

2)分期明确项目目标、范围。

根据规划的结果,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分期工作内容,主要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功能两方面。

3)明确组织和内部沟通。

信息系统的建设,最终目地是为企业管理改进服务的,项目实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在企业中明确一个组织来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该组织应对企业长期的管理改进负责。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与企业各个层面保持沟通,从观念上灌输、从方法上引导、从制度上要求、从操作上指导,目地是使管理改进的工作在企业中深入人心。

4)数据准备和安全性。

信息系统的建立需要一些基础数据,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需要及早开始整理企业中的有关管理数据,例如组织结构定义、企业资源库、企业成本指标、管理者不同职权反映出的系统权限等,这些数据需要及早开始清理,尚不具备的就要及时补充定义。同时注重数据恢复与备份。

5)技术实施。

信息系统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具体的IT系统,因此必然需要一定的技术实施工作,包括运行环境的建立、管理功能的开发等技术工作,这就需要在企业中有相应的方法提供技术资源,初期一般都会使用外部的服务来解决主要技术问题,以后企业应该逐步培养自己的骨干技术人员,能够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6)实施人员对项目的理解。

信息系统与实际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实施人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理解企业对这方面的要求,能够使系统中的功能与企业的工作内容对应起来,并能够根据系统功能的特点主动为企业提出改进建议。

7)用户培训。

在任何的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培训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信息系统本身的建立过程中主要是技术工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更难的是应用到企业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让企业中所有相关人员都理解其设计思想、熟悉其处理规则、掌握其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这是系统实施中难度最大的部分。因此,企业在实施新的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企业高层来明确其必要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实施和以后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角色用户的期望,尽量全面考虑各方的需求。

8)跟踪支持和技术保障。

建立信息系统的工作周期一般不会很长,但是建立后的使用将是长期的。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有新增加的功能,人员流动造成新员工不会使用,已经参加过培训的人员也可能会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在完成信息系统建立的工作之后,企业中必须建立能够提供长期支持的机制,收集新的需求,跟踪使用情况,为新、老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系统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使它真正成为企业项目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有机部分。

4 结论

软件行业分为三个部分: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软件。我国软件业基本都属于应用软件。要搞好应用软件开发需要乙方的努力,也需要甲方的努力。笔者认为IT咨询顾问需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才能走上一个良性循环。

摘要:企业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将系统设计的结果付诸实践,建立计算机硬件环境和系统软件环境,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组织系统测试和各类人员的培训,完成系统的切换并最终交付使用。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多个流程:提出、计划、开发、施工等。如果每个流程完成度为90%,那么最后的结果将很不理想。该文结合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的现状对顺利实施的几个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信息系统,系统规划,需求分析,安全性,IT咨询顾问

参考文献

[1]肖开锋.浅析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8).

上一篇:预测体系下一篇:排查员工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