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县

2024-10-15

河南省上蔡县(共11篇)

河南省上蔡县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 经营权归集体, 而农民拥有的只是承包后的使用权。具体的承包办法是根据每户的人头数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农民划分责任田。笔者了解到, 河南省上蔡县下地关村每位具有该村户口的农民划分到的责任田为1.5亩。

近年来, 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去留问题人们各自持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 农村土地是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 农民虽然没有土地所有权, 但是拥有使用权, 为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不赞成取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而反对该观点的学者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阻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他们认为该制度下土地较为分散, 不利于大型机械的使用, 而农业生产的大型机械化正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究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能够存在多久, 尚取决于我们的农村土地改革的进度、方式和力度。但无论如何改革, 农村居民的利益都应放在首要位置。鉴于此, 笔者在寒假期间, 走访了家乡的若干农户,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新出现的“扩地”问题进行了调研, 调研结果如下。

一、“扩地”现象介绍

所谓“扩地”, 其实就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形式, 在当地被村民这样称呼。它是指拥有农耕土地使用权的一方由于某些原因将自己耕种的土地以有偿的方式转让给愿意接受的一方耕种。

(一) 该村农耕土地资源简介

本文所调研的对象, 位于河南省中南部黄淮流域的平原地区。该地区每年可以播种两季庄稼, 每年10月份到次年6月份主要播种小麦, 6月份到10月份主要耕种玉米, 同时还少量播种花生、芝麻、大豆等作物。由于该地区地处平原, 所以耕地大都是集中连片分布的, 有利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 所以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质量较高的农耕土地资源。

(二) “扩地”的一般程序

该地区的“扩地”现象是一种农民群体之中自发的行为, 并没有一套严格规定的程序。自发状态下的流转程序大致如下:首先, 不愿意耕种土地的农户自发寻找愿意耕种的农户, 这样就自发形成了土地转出方和转入方。其次, 双方就耕地转让的具体事项进行协商, 包括流转的方式 (全流转和半流转) 、每亩土地的价格、流转的期限等等。全流转就是土地全年由转入方耕种并且收获所有所得, 但是转入方要向对方支付一定的费用———基本上是每亩地三百斤小麦。半流转是指, 收获的小麦由转出方所得, 收获的玉米由转入方所得, 转入方不必向转出方支付一定的费用, 但是要帮对方进行播种这一农事。最后, 就是双方之间的收支行为。

二、出现“扩地”现象的原因分析

从村民那里了解到, 1998年该村的耕地进行了一次重新包产到户安排, 而在此之前, “扩地”现象几乎不存在, 2000年以后, 此现象才慢慢出现并得到快速的发展。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 所以, 基于劳动力资源对于农业的重大作用, 这里我们着眼于劳动力资源, 从不同方面分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变化是怎样影响土地流转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力资源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自然消亡, 以及人口的地域变迁。

人民网2014年两会专题“我有问题问总理”中, 一位农民问道“总理您好!农村进人不进地, 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 1998年以后结婚的妇女和出生的孩子16年都没土地, 这个问题您怎么看!”这样一句幽默的提问揭示了人口的自然增减和承包土地的数量不是同步进行的。1998年到现在才十几年的时间, 由于人口自然增减问题推动的土地流转现象就已经如此严重, 那么30年可想而知, 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分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每户承包的耕地数量不变, 劳动力减少的农户会转出自家全部或者部分土地的使用权, 另一方面, 劳动力数量增加的农户将会试图转入另外一些数量的耕地。所以由于劳动力的自然增减将会促使土地流转现象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不仅如此, 农村劳动力, 尤其是年轻力壮的劳动力的地域迁移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推动“扩地”现象的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 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给人们带来了更加良好的生活和更大空间的发展机会, 吸引着更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入到城镇中。同时, 农村居民的文化观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农民安土重迁的意识逐渐淡薄。社会的发展促使部分村民意识到生活的继续不能单依靠那“一亩三分地”了, 而是要到外面广阔的天地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2006年1月1日, 国家废除了《农业税条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将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 推动了土地流转发展的进程。

三、“扩地”现象存在的问题

“扩地”这种形式的土地流转, 是农户之间采用口头协议的形式, 自发转让耕地使用权的行为。这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是农户之间小规模的转让, 涉及到的土地数量只是少量的几亩到十几亩之间。通过对“扩地”现象各方面的了解, 我们发现这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会不可避免地给农户带来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 农户的口头协议存在着纠纷隐患。成熟的市场体制下, 正规的书面协议不仅有利于转让程序的有效进行, 还能够保证协议双方的个人利益。然而, 该地区的土地流转采用的是口头协议, 没有任何的书面形式, 甚至没有第三方作公证、作担保。那么在村民发生利益纠纷时就无法做出公正的评判和裁决。农户张某将自己的十几亩耕地转给了王某, 王某买了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以耕种这些土地。但是后来双方在其他方面发生了矛盾, 张某就中断了协议, 给王某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所以, “扩地”这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仅有一个简单的口头协议, 而没有具有法律效益的书面形式的协议, 容易造成人事纠纷, 影响邻里和睦、社会安宁。

第二, “扩地”现象的自发性会造成耕地流转过程的低效率。所谓低效率, 是指农户在需要转出耕地的时候找不到适合的转入对象, 以及打算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农户找不到适合的耕地资源。由于这种“扩地”式的土地流转方式是农户之间自发的, 在没有组织的调和下进行的交换行为, 同时农户之间的愿望和需求的不对称, 最终会造成效率低下。

虽然这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是笔者发现, 从整体上来说, 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我国农耕地、增加国家粮食产量的作用。土地流转使得可能被荒弃的耕地得到充分的使用, 避免了耕地资源的浪费, 有利于保持和增加我国的粮食产量。不仅如此, 一定规模上的土地流转还可以帮助实现农业大机械化和现代化。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 政府对于土地流转是放任自流的。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政府不能够置身事外, 因此本文试图要探讨的解决措施就是以政府为着眼点的。

四、政府应积极引导和规范“扩地”行为

根据笔者在该村了解到的情况, 政府部门在“扩地”过程中处于一种无作为状态。一方面, 政府部门不积极主动地介入耕地流转的过程, 另一方面, 农户也不愿意政府部门介入耕地流转过程。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地方政府要参与并指导土地流转问题, 但是事实上政府却处于一种不作为或部分作为的状态。农户不愿意政府参与其中, 很大程度上说明农户对于政府的信任缺失或有意规避政府办事程序的复杂性。尽管如此, 笔者认为, 解决“扩地”形式的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还是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采取措施。

第一, 建立起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并切实发挥土地流转当事人双方的沟通、协调职能。之前也有学者建议以市场为主体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 但是笔者认为至少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确立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 正在走向成熟期, 但是却存在着城乡差距, 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加强, 所以在这样市场化程度较弱的环境下对土地流转引入市场机制, 是超前的。那么以政府为主体有什么优势呢?首先, 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政府必须为农民服务, 对农民负责。其次, 相比市场而言, 农民更相信政府。

在政府建立的中介组织基础上, 通过书面协议的方式使农民土地流转的程序规范化、合法化。这里的程序规范化、合法化其实也就是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要求, 在中介组织的指导下, 采用书面协议的方式, 双方当事人根据彼此的要求制定双方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应履行的义务, 并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协议书。这样一来, 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行为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对协议的履行有一定的监督, 同时在农户之间有经济纠纷的情况下还可以作为评判的依据。土地流转程序的规范化和合法化的目的不是限制农民的经济行为, 而是在法律程序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户双方的经济利益。

第二, 为规范土地流转的行为, 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 使规范化和合法化的“扩地”方式家喻户晓, 尽最大的可能让农民接受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农民朋友不愿意让政府介入他们的土地流转过程, 一个原因是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度较低, 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不希望流转的程序太复杂。所以, 政府应该从这两个方面, 加强宣传, 以自己的优良服务证明农户能够从中获利, 从而增加自己在农村居民中的公信力, 并且在规范化、合法化的前提下精简办事手续。

第三, 政府应该加大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随着农民生活的极大改善和农民出外务工的增多, 种粮户逐年减少, 为了提高农户的积极性, 稳定粮食生产, 政府要对种粮大户提供适度的风险保障。因为近年来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 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然灾害增多, 比如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增大了种粮户的收益风险。所以, 政府要引导市场从种粮补贴和农粮价格稳定上面为种粮户提供扶持。

上述解决措施, 主要是从政府应该有所作为的角度提出的, 问题的解决关键要看政府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 农村种粮户也要从自身需要出发, 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 主动积极地要求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走过了35年。伴随着该制度的长期实行, 农村农耕地流转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文章以河南省上蔡县下地关村存在的“扩地” (农耕土地流转的一种形式) 现象为研究对象, 分析农耕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更为适当的方式解决问题, 以规范土地流转程序, 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流转,扩地,中介服务,政府职能

参考文献

[1]郑景骥.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略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04) .

[2]廖洪乐.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六十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2008 (11) .

[3]曾超群.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0 (06) .

[4]余爱民.如何认识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J].中国乡村发现, 2010 (03)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7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05-01-19.

[6]林乐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现代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 (02) .

河南省上蔡县 篇2

(一)基本情况

1、贫困地区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东北部,古为蔡国,是蔡氏祖地、秦丞相李斯故里、中国重阳文化之乡,辖22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460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151万,面积1529平方公里,耕地165.6万亩,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产业经济现状。止底,全年生产总值184.8亿元,比上年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11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955元,比上年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67元,比上年增长10.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5.07亿元、贷款余额93.95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0.2%、8.1%;全年新引进各类项目36个,合同总投资209.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9个,合同总投资111.4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4.0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0.6亿公斤,连续实现增产增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下行压力较大,部分行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严峻,稳增长、保态势任务依然艰巨;产业结构转型步伐有待加快,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潜力还未完全释放,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缺乏重大财源支撑,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贫困人口基数较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与人民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3)土地利用现状。

末,上蔡县土地总面积为151422.68公顷。经过基数转换后,农用地126651.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64%;建设用地22116.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4.61%;其它土地2654.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75%。

农用地中,耕地112776.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4.48%;园地63.61公顷;林地3869.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6%;其它农用地9941.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7%。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21179.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99%。其中建制镇用地2123.85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18717.81公顷;采矿用地338.35公顷。交通水利用地845.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2%。其中公路用地837.38公顷;水工建筑8.56公顷。其他建设用地90.2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6%,全部为特殊用地。

其它土地中水域2654.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自然保留地0.31公顷。

(4)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基本情况。通过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全县共确定贫困村172个,识别出人均收入低于2736元的农户46778户、173387人。20实现20个贫困村、3.1万贫困人口的脱贫,20实现23个贫困村、2.7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截止年底,全县有129个贫困村、32250户114915人贫困人口。当前解决贫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县仍有7771户家庭无劳动力的贫困户,贫困人口20544人,靠产业扶贫难以实现脱贫,靠政府兜底,作为贫困县又很难保证。

经统计,本县2015年底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2250户、11491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内贫困户25313户、94736人;建档立卡贫困村外贫困户6937户、9人)。

2、光伏精准扶贫对象的确定。光伏扶贫对象主要是丧失劳动能力及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家中无劳动力的贫困户。止目前,上蔡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还有无劳动力或缺劳动力贫困户7771户,20554人。

经统计,上蔡县拟通过光伏扶贫解决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300户,共涉及贫困村12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300户、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内贫困户2730户、7490人;建档立卡非贫困村4570户、12544人)。

3、电网建设现状及负荷情况:

(1)电网现状

县域内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同塔双回输电线路1条,长度37.8千米,容量36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7台,总容量321.5兆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9条,长度153.3千米,另有1座110千伏蔡沟变电站在建,预计6月30日前投运。35千伏变电站16座,主变28台,总容量187.4兆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20条,长度177.5千米。10千伏线路100条,共1982千米。

(2)2015年电力负荷情况

本县2015年最大负荷235兆瓦,最小负荷为115兆瓦。总体负荷以居民负荷为主,占60%以上,其中:农村地区主要供电负荷为居民用电,城关主要供电负荷为化肥厂、西工业园产业集聚区及城区居民用电。

(3)农网改造进展情况

2015年农网一批工程已完成100%,2015年新增农网工程已完成45%,农网工程目前准备招标物资,计划5月底开工。已完成的主要工作主要包括:

(3.1)2015年农网一批工程工程概况:

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35千伏投资259万元;10千伏及以下工程投资941万元。

35千伏部分:投资259万元,扩建35千伏袁庄二期工程,新增变压器一个,容量10兆伏安,目前已投运。

10千伏部分:投资941万元,其中:10千伏线路工程1项:新建10千伏架空线路6.97千米;台区工程65项: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7.71千米,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43.81千米,新建改造配电台区65个,配电容量14.035兆伏安,目前全部已完工。

(3.2)2015年新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概况:

总投资7427万元,其中35千伏投资1618万元;10千伏及以下工程投资5809万元。

35千伏部分:投资1618万元,新建黄埠35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12.2千米,新增变压器一个,容量10兆伏安;新建蔡沟110千伏变电站35千伏送出工程,新建10千伏线路5.66千米;增容改造大路李35千伏变电站1号主变工程,新增变压器一个,容量10兆伏安;扩建吴庄35千伏变电站工程,新增变压器一个,容量10兆伏安,目前黄埠、大路李、吴庄在建。

10千伏部分:投资5809万元,其中:10千伏线路工程36项,新建改造10千伏架空线路174.64千米,高低压同杆改造0.4千伏线路10.93千米;台区工程157项: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50.42千米,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113.8千米,新建改造配电台区157个,配电容量34.7兆伏安;0.4千伏线路改造工程33项:改造0.4千伏线路65.72千米。目前已完成投资2206.85万元,已开工151项,已完工112项。

(4)拟完成工作:

(4.1)根据县城公路规划,以下几个对应路段的线路需要搬迁及改造,总计需求资金约2520万元:

(4.1.1)五龙源大道:北段公路新建工程,35千伏芦杨线路需要搬迁,长度1.3千米,估算需求资金160万元;南段公路拓宽改造,10千伏杨供5、上供3线路需要搬迁,长度2.6千伏,估算需求资金260万元。

(4.1.2)蔡侯路石像至五龙源路段:公路拓宽工程,10千伏杨供4线路需要搬迁,长度1.5千米,估算需求资金150万元。

(4.1.3)兴业路东段化肥厂至杜一沟路段:公路拓宽工程,10千伏杨供5、上供3、刘供3、刘供4线路需要搬迁,长度1.5千米,估算需求资金150万元。

(4.1.4)南环城路、西环城路:公路新建工程,110千伏上芦、上杨、齐上、房上、上芦、银上线路需要搬迁,35千伏上化、上杨、上大、上刘、上城线路需要搬迁,10千伏上供3、上供7、上供12、上供17线路需要搬迁,以上线路搬迁估算需求资金1800万元。

(4.2)农网改造工程:

20农网一批改造升级工程,投资1150万元,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0.09千米,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60.15千米,新建改造配电台区54个,配电容量11.835兆伏安,目前准备招标物资,计划5月底开工。

(二)工作目标

本批通过光伏扶贫实现脱贫人口20034人、7300户,其中,共涉及1个国家级贫困县、12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30户、7490人;涉及非建档立卡贫困村331个、贫困户4570户、12544人。大型地面电站2个、总容量520MWp,其中用于光伏扶贫的容量为219MWp。有关汇总信息见附表1。

二、项目信息及建设条件

我县光伏扶贫项目采取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形式实施。

1、项目基本信息

我县共建设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2个、总规模520MWp,涉及460个村,解决贫困户7300户、20034人。

2、项目建设条件

我县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分别为上蔡县鑫光新能源500MWP光伏电站和驻马店力诺20MWP光伏电站,手续办理齐全,现均已施工建设,其中上蔡县鑫光新能源500MWP光伏电站计划6月30日实现部分并网发电。

3、投资主体及资本金来源

上蔡县鑫光新能源500MWP光伏电站投资主体为江苏迪盛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50000万元,其中用于光伏扶贫的规模为210MWp,投资总额189000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企业自筹30%,银行贷款70%;驻马店力诺20MWP光伏电站投资主体为驻马店力诺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4000万元,其中用于光伏扶贫的规模为9MWp,投资总额7200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企业自筹30%,银行贷款70%。

4、运行维护主体

上蔡县鑫光新能源500MWP光伏电站和驻马店力诺20MWP光伏电站运行维护均由各企业承担。

5、商业模式及扶贫效益

以上两个光伏扶贫项目均由企业自主经营,扶贫收益分配途径由企业电费收益中支付(详见表2)。

(1)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额中30%由企业自筹,70%来自于银行贷款,贷款年利率1.2%、还款周期15年。项目所需信贷资金由我县农发行协调解决。

(2)投资水平

根据国家、行业现行的有关文件规定、费用定额、费率标准等,以及价格水平年,由光伏企业测算出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投资水平为9000元/千瓦。

(3)扶贫效益分配方式

贫困户按每户每年3000元标准,由上蔡县鑫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驻马店力诺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从电费收益中支付。

(4)贫困户扶贫效果

贫困户年度可支配收入金额为3000元/年(持续获益),对应30kW/户。

三、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

(一)成立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扶贫、国土、财政、电业、农发行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筹我县光伏扶贫工作中的各项事宜,确保光伏扶贫工作有效推进。

(二)有关政策要求

该项目为农光互补项目,所用土地为租赁一般农用地,没有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不属于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范围。

(三)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按照《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发改能源621号)文件有关要求,在县光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建立健全了我县光伏扶贫工程信息登记制度,并明确专人负责组织我县信息登记、校核等工作。

河南省上蔡县 篇3

截至2015年底,上蔡县农信社各项存款85.64亿元;各项贷款54.60亿元,全年累计投放贷款33.26亿元,贷款余额和累计投放量均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资产总额105.46亿元;实现经营利润25612万元;全年缴纳各种税费4378万元,截至2016年2月底,上蔡县农信社改制工作领导小组收回党政干部、公职人员不良贷款101笔,金额1059.79万元;收回工商户不良贷款14笔,金额382万元;收回农户不良贷款514笔,金额2285.55万元:依法清欠14笔,金额230.95万元;办理了16处房产、6处土地权证。

为确保2016年上蔡县农信社成功改制组建农商行,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每周召开全体例会,推进综合协调组、清收党政公职人员不良贷款组、清收工商户农户不良贷款组、依法清欠追逃组、置换资产处置组、固定资产确权组等成员单位的工作。一是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目前已进入农信社改革攻坚期,各专业组统一思想,找准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二是账单管理,逐项解决.各专业组重新编排工作时间表,各项工作至少列出每半月的任务表,按时完成。三是疑心聚力,合力攻坚。法院、公安增加人力,加大依法清欠力度,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力量,监察局按照改制方案要求,落实“三停五不”,各专业组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信社改制工作上,按照责任分工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如期达标。

nlc202309081955

河南省上蔡县 篇4

新蔡在上古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至今已有4000 多年的建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夏朝初年,炎帝裔孙、华夏凿井术的发明人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在此地建立吕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9 年),蔡平侯将国都迁到古吕地,史称新蔡国,新蔡由此得名。秦朝置县,历代不废,一度为州郡治所,东汉末年(公元210 年前后)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城市。西汉新莽时,新蔡一度被改为新迁县,东汉时恢复旧称。当时,新蔡已是中原著名的商业中主。东魏武定七年至北齐天宝六年,新蔡县城设立蔡州及新蔡郡,形成州、郡、县并置的繁盛局面,新蔡成为蔡州的第一治所。所以,新蔡别称蔡州。后来,蔡州又改设蔡阳(今湖北枣阳市西南)52 年(554—605年),改设汝南535 年(606—1293 年间,在汝南三兴三废),共存在594 年。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废新蔡县改置广宁县。仁寿元年(公元301年),再改为汝北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恢复新蔡县旧陈。元至元三年(公元1266 年)废入息州。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复置,至正年间(约公元1350 年)再次废入息州。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 年)五月,复置新蔡县至今。明清时隶汝宁府。民国时隶属豫南道、河南第八行政区。建国后,新蔡初隶属信阳专区,1965年改隶属驻马店专区(今驻马店市),2011 年被定为省直管县

新蔡地处郑州、武汉、合肥三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距离郑州、武汉、合肥都在280 公里左右。106 国道纵贯全境,大(庆)广(州)高速、南(阳)、阜(阳)高速在境内交会,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日趋明显,已成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早在1935 年,当时的政府曾在这里修建飞机场;“十一五”期间被省政府规划为地区性副中心城市;2014 年1 月省全面直管后,被确定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新蔡正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宝地。

新蔡是一个环境优美、物产富饶的资源大县。这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盛产小麦、大豆、芝麻、红薯、棉花等,绿豆、豌豆等小杂粮种植面积在10 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连年稳定在7.5 亿公斤以上,素有“中原粮仓”之美誉。境内有10 万亩的养殖水面,每年27 亿立方米的过境水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探明有丰富的磁铁矿和地热资源。其中磁铁矿探明储量5.7 亿吨,相当于河南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地热流体质量高,可直接用于理疗、洗浴、室内供暖、温室种植等,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正在积极创建“中国温泉之乡”。这里生态环境良好,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40 天以上,地表水质达标率百分之百,是典型的中原“生态腹地”。全县百岁老人100 多位,超过联合国长寿之乡认定标准。

二、新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古老的新蔡历史渊源,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源远流长的文明积淀,造就了河南新蔡民间艺术的浩繁与丰厚。扁担戏、扛天神、吹糖人等承载着农耕时代印记的古代艺术品,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方式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是博大情深的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有着民族文化基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价值重大,底蕴深厚”的特点,对它们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是关系着传统文化延续与现代文明推进的重大工程。

新蔡的古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遗产,有被誉为河南大地红弥一时的《扛天神》,被唱响豫中南大地。《扁担戏》在20 世纪30~60 年代,挑着担子,走哪唱哪,演出在豫北、豫南、皖西等地,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百姓欢迎。如今,时代的变迁以及高新技术的冲击导致民间艺术失去了它们原有的文化土壤与生活空间,一些具有代表性地方艺术门派正在日渐消失或发生变异。就《扛天神》而言,现已消失多年,懂得《杠天神》故事的已寥寥无几。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传承与光大。根据新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归纳起来存在几大问题:其一,民间艺术行业从业人数减少,传统技艺后继乏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一是传承方式的制约;二是现代化的影响;三是经济利益的牵制。其二,传统艺术的“传统”受到冲击。其三,作品的庸俗、粗俗、媚俗倾向突出。其四,保护经费缺乏导致艺人转行。

三、总体规划,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新蔡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 处:新蔡故城、葛陵故城、文庙大城店、郭冢遗址。市级2 处:子路问津处、辛亥革命烈士祠。县级名胜古迹6 处:周冢遗址、金兀冢遗址、大古亭遗址、蚓冢遗址、闹天寺古槐、春秋墓。其它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36 处。文物藏品1000 件,其中一级文物1 件,一级文物14 件,三级文物370 件,一般文物615 件。辛亥革命祠是当时革命的历史见证。

1.坚持馆藏文物与田野文物相结合的保护措施。文物库实行24 小时值班制度,田野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排查,有效地保护文物的安全。按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要求,对省级重点文物“文庙”进行全面复修;计划座落在“文庙”院内的县一完小进行搬迁,投入160 万元,用于修复东西厢房、祁母池、大成殿彩绘。位于县人大办公楼北侧,原大公馆旧址,具体文庙大成殿:计划全面修复,学校搬迁。是由任芝铭等共同发起呈报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批准,金寿安等督工营建的辛亥革命纪念祠,现在保存尚好,现正在申报辛亥革命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大成殿:歇山,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面阔17.61 米,通进深10.32 米,胎高0.60 米,檐柱柱径0.30 米,高450 米,柱顶石0.65×0.65 米。额枋与平板房呈“丁”字形。斗拱配制:前后平身斜明间,次间及两山各间均四攒,前后攒柱各置柱头科一攒,四角柱各置转角秤一攒,屋顶部分是灰筒板瓦。文庙即孔庙,俗称“簧学”,它的设立是纪念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而设立的庙宇。文庙大成殿是新蔡县乃至周边县一大文化亮点。对教育宣传,传承文化遗产,具有历史的意义。从现实情况,文庙古文化遗址与学校混为一体实不雅观,所以计划对学校的搬迁,对文庙进行复修,增添文物库房、陈列室、碑亭、仿古游廊、干宝塑像、壁画以及收藏石刻、墓碑等遗址统一制成图片进行展示。学校内原有一座大成殿,位于校内东侧,学校搬迁后,计划再兴建一座仿古式的大殿与文庙大成殿相呼应,形景相当壮观。建成后,一是改变新蔡县文物景点孤景一处的状况;二是形成了文物游览景点,让国内外游客更好地了解新蔡人文景观。其它古遗址同时加大修复力度,尽快恢复古遗址原来的面目。

3.经过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共排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5868条,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12 个门类256 个项目。62 项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顿岗油馍”等6 个老字号传统手工技艺,15 人被命名为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新蔡县宋岗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杠天神”、“扁担戏”、“毛氏脱骨疽丸”、“水上漂酱菜”申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顿岗油馍”、“新蔡歌谣”、“蒋老婆脆皮鸡”、“王氏伤风膏药”、“时记红膏药”、“剃毛头”、“郜家烧鸡”等8 个申报了驻马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了“棠村三粉”、“棉布手工技艺”、“河坞生态景区”等36 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统筹开发,合理利用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从某种意义上看是一体两面的事情。从目前新蔡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上看,多是利用语言文字、照相、录音等手段记录、保存,同时也有不少利用开办技艺培训的方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等。这些运作形式、管理措施、保护方略从某种程度上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还是行得通的,但从认识新蔡、了解新蔡、增强新蔡经济活力,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大投入,传承技艺,展现当代新蔡的古文化和新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象是当务之急。

新蔡地处中原,属黄淮流域,物产丰富,是炎黄子孙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革命老区,总体看新蔡也是文物大县。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新蔡大地上就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传说,干宝《搜神记》、《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蔡卷就是有力的佐证。

随着新蔡的古文化遗址的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推进,对提升新蔡知名度,打造新品牌,依托文化发展旅游产生效应起到积极作用。以新蔡县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设立新蔡旅游路线图,文物景点一日游设想,以豫南文庙大成殿为基础,综合利用新蔡县的众多古文化遗址和人文景观,旅游路线为:新蔡故城、东关文庙大殿、金粟寺、练村自然景观、子路问津处、河坞大闸等。它的开通,是不断满足全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同时能提高社会各界的凝聚力,增强对新蔡第一印象与感悟。因此,挖掘新蔡古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新蔡经济和对外开放,打造新蔡文化强县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http://www.xincai.gov.cn/contents/307/2849.html,2015-04-29

[2]胡良民.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4):90~92

河南省上蔡县 篇5

集中讨论活动总结汇报

根据上蔡县委统一部署,上蔡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落实“优化创业环境”大讨论中,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下大力气,抓好落实,深入开展优化创业环境的活动。现总结汇报如下 :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为使优化创业环境活动扎实顺利开展,首先,我局成立了由局长(经理)任组长,各主管副职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创业环境活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集中讨论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指导和宣传工作。其次,认真制订《上蔡县烟草专卖局开展“优化创业环境”集中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从而为我局开展好“优化创业环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各科室也按照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及时制订活动日程安排,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各主管领导还积极指导分管部门开展工作,有效促进各科室开展作风整顿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的深入开展。再次是充分发动,提高认识。公司党组召开了党组成员扩大会议,组织学习市、区有关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创业环境”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好“优化创业环境”的活动,决定把整顿机关作风优化创业环境同抓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抓落实。从而统一了思想认识,营造优化创业环境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让每个干部在软环境建设上知道要去做什么,不去做什么;让每个部门都能明白在优化创业环境建设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组织学习,统一思想

一是围绕县领导关于“优化创业环境”的有关讲话和文件精神学习。为深入开展“优化创业环境”大讨论活动,“优化创业环境”办公室把有关开展优化创业环境大讨论的学习内容发至公司班子成员和机关各科室作为组织集中学习的资料。组织中层及机关党员干部认真收看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二是注重实效,在加强“优化创业环境”大讨论中,局党组要求首先要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5小时。其次要统一学习内容,将学习资料统一复印成册,做到人手一份。再次要统一学习笔记本,保证人人一本,确保学习质量和效果。三是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各科室通过集中学习,围绕优化创业环境这个主题开展专题讨论,通过人人发言、人人写感想、人人过关的形式,使公司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中得到启示,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依法行政、文明服务的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牢记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联系实际,查摆问题

为确保“优化创业环境”工作取得实效,我们严格按照《上蔡县烟草专卖局开展“优化创业环境”集中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抓好查摆问题作为整个活动的关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召开民主生活会、下发征求意见卡等多种形式,坚持全面查摆与重点查摆相结合、开门纳谏与自查相结合、单位查摆与个人查摆相结合,广开“揭短”门路,全面开展查摆活动。深入查找在干部作风,机关效能等“优化创业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是查找“窗口”部门是否存在吃、拿、卡、要,刁难群众,是否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或违规行为,通过查找差距和不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查找根源,认识危害,增强自纠的信心和决心。同时紧密联系本人思想、作风和工作实际,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自省自查,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并对评出的优秀心得进行公示。

四、边查边改,注重实效

搞好整改是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创业环境”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各科室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紧紧结合工作实际和干部职工队伍的现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突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机关工作考勤制度,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建立健全了机关行政管理若干制度、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坚持从完善制度上巩固整改成果,建立改进机关作风的长效机制,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优化创业环境”的例行会议上,局(公司)党组提出:“要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整顿,努力做好中心的各项工作:一是坚强思想教育,增强全心全意为客商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二是窗口部门要将各种工作程序和流程公布上墙,增设桌椅和饮水机等设施,方便客户前来办事;三是分管领导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既要做到依法办事,又要热情服务,排忧解难,耐心做好各项解释工作,自觉践行两个至上的诺言”。

五、虚功实做,提高效果

一是紧密结合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推动我局党风廉政建设上新台阶。自开展“优化创业环境”大讨论活动以来,我们认真按照县委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积极主动地做好贯彻落实,责任分解,督查到位,责任追究,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并延伸到基层所站,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工作,确保责任制考核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我们还新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要求各单位认真遵照执行。二是紧密结合我局其它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把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创业环境”活动同确保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制约机关服务效能充分发挥的各种障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既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河南上蔡农地流转案调查 篇6

养鸭场旁边,农户李明德的养牛场也遭到了类似的“入侵”。养牛场围墙被砸毁,惊骇之下,母牛纷纷流产,还没有长毛的小牛崽裸露着血红的皮肤,横七竖八倒毙在地;敲得粉碎的养鸭场顶棚混杂着鸭毛,几千只鸭子无处藏身,紧紧地挤成一大团,彼此借体温取暖。

2009年新年,《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的情景,是农村土地流转中,“软流转”碰上“硬流转”、农民意愿遭遇工业项目的一个典型样本。

围困养殖场

自从养殖场东边建起砖场后,搞养殖的农户们就一步步陷入了绝境。

最开始是“断路”,“制砖场挖了一条大沟,把养殖场与汝(南)上(蔡)公路隔离开来,我们运草料的农用车进不来,只好绕道从古城墙后边运草料和饮水,用人力背。我儿子背草料过沟,有天不小心滑倒,伤了腰,医药费就花了好多。”面对本刊记者,李明德老泪纵横。

养殖户多次向县里各级领导反映未果,砖场则变本加厉,施工期间经常“不慎”挖断水管、电线,养殖场的牛、猪、鸭断了水、草和饲料。“牛吃不上草,喝不上水,砖场施工机械不分昼夜吵闹,母牛都流产了,过两天就死一头。这几十头母牛是我贷款100万买的,原指望下了牛崽卖钱,这下可不是要家破人亡?”

这还不算完,2008年8月6日,上蔡县国土资源局给养殖农户们下达了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称他们办养殖场手续不全,要求他们立即拆除地面所有的牛棚和鸭圈及临时房屋。

“要不是政府提倡,我们小户人家哪敢借100多万搞养殖啊?”张保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个鸭场是河南省农业厅驻村工作队帮扶建立的,农业厅承诺,养鸭场建成后将给予资金技术支持。2008年12月11日的《农民日报》还对其事迹作了专题报道,张保国一家被该报誉为“当代养鸭状元”。

有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养殖户们认为自己手续是完备的,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张保国、李明德将县国土资源局告上法庭,经上蔡县法院裁定,撤销了县国土资源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尽管国土局的行政处罚被法院撤销,2008年最后几天,还是来了好几拨身份不明的人带着铁锨、大锤来强拆牛棚、鸭圈。

报警之后,“110说,这是农地纠纷,他们处理不了,要我们先解决这个养殖场到底合法不合法的问题,你们如果有理,上法院告他们去。”

“软流转”碰上“硬流转”

张保国、李明德办养殖场的这块土地,确实不是他们自己分到的责任田。

相对于河南省其他地区,上蔡气候比较温和,适合发展养殖业。在农业、畜产部门的支持下,上蔡有不少农户通过自愿流转的方式,租用邻近村组的土地搞养殖,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

张、李二人看中了上蔡县芦岗乡程老村5组的这块“机动地”,一来因为离县城近,卖牛崽、鸭蛋方便;二来靠近公路和护城河,容易解决饲料和水源。2007年4月,他们和程老村5组的20多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以每亩地每年给1000斤麦子的代价,换得了土地使用权。村民们在协议上按了手印,约定每年12月,按当年的麦价从养殖户手里领取租金。

2008年夏天,风向突变,程老村5组的“队长”吴群生在村里用大喇叭传达了“大队指示”,说“县里征地”,乡土管所把已经分到户的这块“机动地”给卖了,告诫村民“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当本刊记者向吴群生求证这块“机动地”的归属时,吴群生称“已经被县里征走了”,具体是哪个部门征走的,作何用途,“我都不清楚”。

芦岗乡信用社给村民们定了账号,按每亩22500元的价格给村民们补偿,只需要签个名,就能领钱,不用任何手续。多数村民领了这笔钱,只有吴俊良、王保民等两三户人家坚决不领钱,不卖地。“每亩地—年按1000斤麦子算钱,听起来不多,可是总能保我们一家五口的口粮,为2万块钱把地一下全卖了,有个啥事儿这钱花完了,以后可咋办?”吴俊良说。

而领了钱的村民吴军营则告诉本刊记者,他也知道卖断跟出租不一样,地一下子就没了,但“叫领钱谁不去领啊?”村民吴东旭的妻子则说,“钱是领了,我们一家都不知道发的啥钱。”

土地归属扑朔迷离

办养殖场的这块土地,使用权到底在谁手里?上蔡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胡建乡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邻近养殖场的那个砖场,隶属裕建建材公司旗下,是上蔡县的重点招商项目,目前砖场占有的土地,原来是公路管理所堆放材料的场地,已经履行过征地手续,是经省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裕建建材公司确实曾对紧邻的养殖场地块提出过用地申请,但土地部门还没有批准。

胡建乡表示,“土地主管部门未向砖场供地之前,使用权还在养殖户手里。”至于程老村5组组长吴群生所谓“地已经被县里征走了”,胡建乡表示绝无此事。

身为国土资源局局长,胡建乡明白十八亿亩可耕地的红线不可逾越,养殖场所在的那块可耕地要想变更用途为工业用地或者建筑用地,须经省一级政府批准,县里根本无权征地。

那么究竟是谁代表“县里”征走了这块责任田,是谁给村民发放了每亩22500元的征地补偿?本刊记者向芦岗乡土地管理所和芦岗乡政府询问,两部门均否认程老村5组地块已被征走。

既然砖场用地申请未经批准,程老村5组地块土地使用权并未变更,上蔡国土资源局为什么要在2008年8月下达要求养殖户拆除牛棚、鸭圈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胡建乡局长的解释是,国土局应县里的要求,对县城附近的用地情况进行清查普查,发现程老村5组地块的养殖场有两个问题,一是手续不齐全,二是“在规划区不能搞养殖场”。所以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胡建乡强调,养殖场有污染,在县城规划区内是不能搞养殖场的。但哪些地方属于规划区,却是“随着县城发展不断延伸的”,国土局现在就判定,养殖户们使用的程老村5组地块属于规划区,搞养殖场不合法。“下一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要等与有关部门协商之后再定。”

重点招商项目的待遇

与养殖场比邻,同样处在“规划区”的制砖场,得到的则是另一种待遇。2008年10月13日上午,砖场奠基,上蔡县国土局、城建局、公安局等6个职能部门出动近百人及警车等执法车辆,动用了大型推土机、挖掘机,平整砖厂土地,将养殖场通往汝(南)上(蔡)公路的唯一外通道(原农地生产路)挖断,并在周围挖出近5米的深沟,切断水源电源,将几个养殖场变成了孤岛。

养殖户们曾数次向县、市有关部门反映此事,驻马店市信访局写信让庐岗乡党委一副书记处理此事,这位副书记

却一直不跟他们见面。法院撤销国土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后,养殖户终于找到一位副县长史永生,要求恢复养殖场的生产路和水电,遭到一顿怒斥。

一个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砖场为什么成了县里的重点招商项目,有能力调动县里6个职能部门一起出动,又为什么要对养殖场下狠手?上蔡县两位资深干部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县里有关领导重视这个项目是有原因的,这个砖场向上蔡国土资源局提出的用地要求是70亩,在县城边上要这么一大块地,绝不仅仅是为了建个砖场。

这两位干部介绍说,温家宝总理两次视察上蔡之后,河南省拨款新修了汝(南)上(蔡)公路,公路沿线将是上蔡县城发展的主要方向。程老村5组地块背靠古城墙,处在县城南沿与汝(南)上(蔡)公路交界处,是开发商业楼盘的最好地段。“如果不是养殖场跟村民签了流转合同,村组名下的可耕地很容易变更为抛荒地;根据现行土地法规,将抛荒地规划为工业、建筑用地,审批权限不在省里,在市里,操作起来难度肯定小得多。”“在县城‘不断延伸’的规划中,砖场最终要变成楼盘,如果四周围养得都是牛和鸭子,谁还愿意买?”

农地流转谁说了算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以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谈到农地流转问题时,特别强调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土地面临“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饥渴症。”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保住农民实际上的社会保障——承包地,就必须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尊重农民意愿,人人都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当前乡村治理格局下,农民的意愿很容易被能量比他们大得多的工业项目、建筑项目所扭曲、所遮蔽。”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上蔡县城镇化发展研究 篇7

1 上蔡县简介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 驻马店地区偏东部, 东西长60km, 总面积1529km2, 有8个镇、14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150万人 (2014年) , 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和人口大县。2007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正式命名为“千年古县”, 海内外蔡氏祖地, 重阳文化的发祥地。

2 城镇化状况与分析

2.1 城镇化规模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 上蔡县认真规划, 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目前, 一个规划面积70km2、容纳60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县城建成区面积25.4km2、人口31.4万人, 城镇化率32.5%, 2014上半年, 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0.1亿元, 同比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28元, 同比增长12.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155元, 同比增长17.3%。上蔡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2.2 城镇化基础实施进一步完善

在城镇化进程中, 上蔡县加大了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中心区已基本形成了“二心、三核、四轴、六区”的空间布局。2006年政府计划在县城南关重阳大道北侧建立蔡明园公园———文化乐园, 占地面积72.4hm2, 总投资7640亿元, 目前已投入使用, 这在一定基础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14年, 计划投资790万元, 现已完成投资652万元, 对主要街道进行了扩建和改造, 完成了东西大街、南北大街、蔡都大道、白云大道等11条城区主干道的改建、扩建工程, 完善了人行道、供水管网等配套设施, 修建了绿化带, 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而且开通了城乡多线公交, 缓解了城镇交通拥堵现象, 县城面貌大为改观。

2.3 产业聚集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实施合作的方略中, 上蔡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经济优势, 大力开展项目招商和项目合作, 培育了荣光鞋、大程面粉、澳祥皮革等一批优秀品牌。目前, 上蔡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6.88km2, 已基本形成了城东、城西和新庄、杨集四个工业园区, 已建成面积7.2km2, 入住项目111个, 已初步形成了以制鞋、服装、玩具等为主的轻工制造和以面粉、粮油、食品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产业集群, 中部礼品城、南豫塑业等新兴战略产业方兴未艾。眼下, 产业集聚区一期投资约10亿元的黄淮商贸中心等17个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2.4 公共事业进一步推进

为了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 在城区现有22所学校的基础上, 先后建设了上蔡实验学校、上蔡中学、苏豫中学、万象中学、上蔡二小分校、上蔡一高分校、东城国际幼儿园等学校。同时规划了上蔡县人民医院新区分院、120指挥中心、妇幼保健院、和谐医院等医疗机构和四个老年公寓, 并且在全县24个乡镇建成了计划生育托老中心。同时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民生举措, 解决了人们有病不敢看、有病没钱看的问题, 同时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 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为失业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有效地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

3 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城镇化发展规划不够科学

由于政府主要精力放在了招商引资、结构调整等能够产生直接效益的工作上, 缺乏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 城镇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 乡村规划和发展相对滞后, 产业布局也没有做到城乡有效统筹。而且政府重视城镇教育的发展, 忽略了对乡村教育资金和人才的投人, 导致城镇教育和乡村教育发展很不平衡, 大部分农村学生流失现象严重。政府招商引资建设居民住房区域大部分选在了城区边缘, 位置较偏, 而且附近公共设施尚为健全, 入住者上班、上学、购物不够方便, 入住率不够高。

3.2 城镇硬件设施不足, 城市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由于上蔡县本身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对城镇化建设投入并非完全足够, 导致城镇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环境与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相矛盾, 主要表现道路交通网建设后, 公用停车场较少;随着城镇化布局加大, 城镇道路垃圾箱少, 部分路段环卫设施和公厕数量少、档次低、卫生服务能力不强, 城市垃圾处理负担过重;同时文化活动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以及没有正规图书馆和大型电影院。

3.3 征地毁田严重, 耕地减少, 土地问题日益凸显

强行征地毁田是上蔡县近年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常态”, 上蔡县在建设中部礼品城过程中, 20hm2麦田被毁。这并非偶然事件, 在蔡都镇景庄村同样也发生了违法征地、毁地事件。目前, 土地制度与城镇化建设还不适应, 人地失衡, 农村土地制度和城乡要素有序流动要求不相适应, 城乡在用地上发展不协调, 而且城乡之间人地挂钩、土地置换等政策不完善, 对失地农民补偿相关保障跟进不到位, 城镇周边村庄拆迁难, 给城镇建设用地保障带来很大困难。

3.4 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 富余劳动力转移面临诸多问题

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 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但这个过程并非那么简单, 主要原因有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不高, 综合素质偏低;另外用工单位在城镇上, 而且工资比外地偏低, 以至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 导致城镇出现“用工荒”。此外, 农民即使选择留在城里, 也将要面临住房难题。由于工资相对较低, 而城镇高房价和房租也会使大部分农民难以在城镇定居。另一方面是农民进入城镇, 自身权益没有保障, 比如没有城镇户口, 小孩上学难, 看病没保障, 退休也没有养老金。

4 上蔡县城镇化发展对策

4.1 认真落实城镇发展规划

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财富, 规划不周是最大的浪费。政府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突出规划的前瞻性, 确立新的城镇规划理念, 一是要围绕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 确立统筹兼顾的理念;二是要以人为本, 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确立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发展城镇经济的同时, 加大乡村的建设力度, 保证城乡发展一体化。

4.2 完善土地使用制度, 推动经济和谐发展

在对县土地利用进行规划时, 要保证农田总量、农民有地种、有粮收以及耕地面积指标保证不变, 严守土地底线, 提高土地使用率, 保护好耕地。征用土地时要坚决推行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另外对于产业区域要集中进行开发, 做好规划, 提高土地的资产价值, 坚决抵制征地毁田行为, 及时做好土地的占补工作。努力化解城镇中的人地矛盾和社会冲突, 促进城镇社会的和谐稳定。

4.3 推行新农村建设, 改善农村环境

发展城镇化, 并非一味发展城镇经济, 而是要提升整个地区的形象, 促进整体发展。政府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加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提升村民素质, 营造和谐乡风为目的。结合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 对乡镇环境卫生进行整治, 全面解决集市“脏、乱、差”现象, 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对农村加大投资力度和管理力度,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争取村村通公路, 家家有楼房。

4.4 解决农民进城一系列问题, 加快城镇化步伐

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是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重要举措。首先, 提供给进城农民的优惠性商品房, “领”农民进城, 让进城农民能够买到价格相对较低的住房。对于土地, 政府健全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 保障农民承包土地的收益权, 消除进城农民顾虑。另外, 积极为进城打工的农民子女提供上学机会。最后就是制定完善保障农民权益的政策措施, 例如农民的养老问题和工作待遇保障问题。

摘要:城镇化, 是人口向城镇集中并由此推动城镇发展的过程。上蔡作为人口大县强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重点城镇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速, 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创建文明县城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主要以上蔡县为例分析县级城镇化发展趋势以及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上蔡县

参考文献

[1]洪银兴, 陈雯.城市化模式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 2000 (12) :66-71.

[2]张鸿雁.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J].社会学研究, 2013 (3) :1.

[3]陈锡文.中国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须并行不悖[J].农村工作通讯, 2011 (14) :1.

浅论上蔡县戏剧文化发展史 篇8

上蔡县戏剧历史源渊流长。具有“一早、七多、三波折”的特点。

一早, 是上蔡县戏剧文化起源早;七多, 是剧种多、剧团多、演员多、演出剧目多、创作剧目多、演出习俗多、演出场所多;三波折, 是指上蔡县的戏剧文化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较大的起伏兴衰过程。这些都是上蔡县戏剧文化发展中独具的特色。

戏剧文化起源早。根据本县黄埠镇常庄村几位老艺人的忆述, 早在明末崇祯年间, 上蔡县就有了戏剧演出活动。最早流入上蔡境内的剧种是罗戏和卷戏, 系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外地人员带到上蔡演出的, 起初规模较小, 只限于上蔡县城西南一带。到了清朝康熙年间, 上蔡县的戏剧演出活动, 已到了鼎盛时期。

下面, 简要谈一下上蔡县戏剧文化及其发展历史的概况和几个较有影响的剧团。

豫剧, 属河南地方戏, 也是上蔡县境内演出最多的一个剧种, 流入上蔡境内也比较早。据史料记载, 应是清朝乾隆年代, 比罗戏、卷戏晚了近百年时间。又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诓。它流入上蔡的时间为清朝中期, 最初流入并形成规模的地点是上蔡县的城关镇、齐海乡、无量寺乡等地, 后流布全县境。该剧种唱腔为梆子腔, 即慢板、二八、流水、正板等。

曲剧, 又叫曲子戏、高台戏, 流入时间为20世纪30年代。最初流入并形成规模的地点为本县塔桥乡、和店乡等地。它的唱腔主要是阳调、诗篇、大汉江、小汉江、银扭丝等, 后流布全县境。

越调, 又叫四股弦, 最初流入并形成规模的地点为本县无量寺乡等地, 后流布全县境。它的唱腔主要是越调及吹腔杂调。

河北梆子, 又叫京梆、翻调、直隶梆子, 最初流入并形成规模的地点是上蔡县城关, 后流布全县境。它的主要唱腔为梆子腔, 即导板、慢板二六板、哭板等。该剧种的特色是唱腔高亢激昂, 注重武功, 表演程式严谨。

上蔡县河北梆子剧团。它的前身, 是由当时的上蔡县民众教育馆馆长李云于1934年创办的“戏剧训练班”。上蔡县河北梆子剧团也被上蔡人称之为“京梆剧团”“反调剧团”, 1982年被撤消。

梁庄豫剧科班。是上蔡县齐海乡阳岗村大财主蒋书堂于1945年出资兴办的, 聘请梁奎为班主, 负责科班一切事务, 学员由各村招收而来, 当时共招学员20余人。科班管理严格, 规矩繁多, 学员进步很快, 开班三个月后即登台演出。

上蔡县豫剧团。成立于1950年, 是在齐海乡梁庄科班的基础上成立的。1956年4月, 改名为“上蔡县青年剧团第二队”, 1958年恢复上蔡县青年豫剧团原名, 1966年被撤消。1976年县文教局招收四十名学员, 举办一期戏剧培训班, 1981年4月改戏剧培训班为上蔡县豫剧团至今。

南街豫剧班。成立于1922年, 由上蔡县城南街五大首:杨翟亭、耿玉宣、张子重、张光辉、吴少雨出面组织, 所有费用除他们五大家拿出一部分外, 其余都是从南街各富豪商号集资。南街豫剧班掌班的是专门打梆子的郭保。此人善于管理, 制订制度严格, 威望较高。后因种种原因, 该班于1949年解体。

上蔡县剧团和戏班上演的剧目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 自1930年至2010年的80年间, 全县共上演传统剧目530个, 现代戏152个, 其中本县创作人员自编或改编的剧目近百个。参加省、市 (地) 汇演并获奖的剧目80多个, 被拍成电影、录像或制作成VCD光盘的剧目十多个。上蔡县被誉为“戏曲之乡”的另一特点, 是以上蔡县的人、地、事件为题材而创作并演出的戏剧多。唱响全国的《四进士》, 又叫《宋世杰告状》, 写的就是上蔡县西洪乡的人和事。在清末至民国年间经常演出的《姚傻瓜杀母》, 写的是上蔡县西洪乡姚家庄的真人真事。《桃花庵》一戏, 不但在上蔡盛演, 而且流行全国。该戏的故事就发生在上蔡县洙湖乡的桃花店村。被拍成电影、电视剧至今在全国广为流传的戏剧《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就发生在上蔡县无量寺一带。戏剧《刘海戏金蟾》的故事发生在上蔡城西北的“蟾虎寺”;《刘都堂》一剧写的上蔡人刘光国发愤苦读官致山西都御史的故事;《黑龙控母》和《状元红传奇》写的是上蔡县城西关“黑龙潭”与“望河楼”所发生的故事。戏剧《千古一相》《千古遗恨》都是以上蔡人秦相李斯为主要人物所编写的。另如现代戏《上蔡令》《好哥张大山》等等, 都是写的上蔡的人和事。

上蔡县不但剧团多, 剧目多, 而且演出场所和演出的时间也多。演出场所可分为会馆 (戏楼、剧院) 、庙会 (后为物交会) 两大部分。

上蔡县共有戏楼 (剧院) 19座, 明朝至民国末年仅有8座。最早的戏楼是建立于明崇祯年间的上蔡县火神庙戏楼、关帝庙戏楼和山会馆, 其余的是在清朝初期建立的。建国后新建剧院11座, 规模最大的是上蔡县西关露天剧院和上蔡县影剧院。

上蔡县共有庙会53处, 每次庙会的演戏时间由原来的4天逐渐演变为7天或10天。说到上蔡县众多的古庙会, 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当数塔桥乡伏羲庙会了。伏羲庙会, 上蔡人俗称白龟庙会, 地点在上蔡县城东白龟庙伏羲画卦台边。它起源于明朝初年, 最早的演出时间是每年的农历3月14日晚起戏, 到3月18日晚结束, 时间为4天。后来, 逐渐演变为演出时间7天至10天。该庙会一般演大戏3—5台, 杂技、马戏多达十数班。赶庙会的来自本省及周围的数十个市、县, 每天多达10余万人。

上蔡县的戏剧发展史是曲折的, 是属于“波浪式”发展的。自明朝末期的戏剧传入, 延至清朝康熙年间, 戏剧演出达到盛期。自康熙26年遭到上蔡知县杨廷望禁戏后, 戏剧演出活动转入了低潮, 一直到民国初年才稍事恢复。从民国年间到1956年, 戏剧事业又现盛期, 1959年到1962年, 因遭受三年自然灾害, 全县人民衣食无着, 锣鼓之声实难听闻, 戏剧事业又淡入低谷。十年动乱时期, 上蔡县的戏剧事业遭到浩劫, 全县所有剧团的服装道具被毁坏殆尽 (除演现代戏的服装外) 。演员被迫弃艺改行, 有些著名演员惨遭诬陷, 被逐出文艺队伍, 形成了一花独放、百花凋零的最低阶段。粉碎“四人帮”后, 上蔡县的戏剧活动才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农村的业余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基本是乡乡有剧团、村村锣鼓响, 全县的戏剧事业发展到鼎盛时期。

河南省上蔡县 篇9

一、直面当前中国农村的“空巢”家庭

所谓空巢家庭, 是指“无子女共处, 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农村空巢家庭出现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大量中青年劳力前往东南沿海以及大中城市进行务工, 造成许多农村老年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的现象。目前, 我国农村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空巢家庭, 而且近年来日益呈现出上升之势。1993年, 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 而2004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到25.8%。

以笔者在上蔡县的调查为例, 调查的91位老年人当中, 子女外出工作的比例占到40.4%。就儿子在外工作的情况来看, 在外省工作的比重接近60%;而女儿在外省工作的比例要更高一些, 接近80%。儿女长期在外省工作, 使得老年人的照料成为一大问题。相反, 有些老年人还要承担起对留在家里的孙子、孙女进行照料的责任。这对本身就由于年龄问题生活比较困难的老人造成了更加大的压力。

(一) 生活困难是独居老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在被调查的91位老年人中, 65.4%的被调查者收入在200元以下。虽然在农村, 对于一个老人来说, 花费并不是很大, 但日常生活用品、求医问药, 有时还要给孙子、孙女一些小零用钱, 要用来维持一位老人一个月的支出200元还是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的。

(二) 安全是留守老人面临的第二个问题。

老年人年龄大了, 难免会出现种种疾病。而当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卫生医院硬件投入严重不足, 医院房屋破旧, 医疗设备陈旧, 一些最基本的医疗器械多年没有更新, 也没有正规的化验室, 医疗水平及设施实在令人担忧。另外由于无人照顾, 老人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 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 与城市老人相比,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

(三) 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对“空巢”老人来说是更巨大的伤害。

中国农村素来有养儿防老的观念, 由此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 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 及至老年真正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 儿女却不在身边, 心头难免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的情绪。老年人一旦面对“空巢”, 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 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因而陷入无趣、无欲、无助的状态, 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做法。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四) 缺乏应有的政治权利, 选举权、被选举权可能被忽视。

就笔者从上蔡县的调查来看, 只有48.9%的老年人参加了村中选举的投票, 另外51.5%没有甚至根本不知道参加村中选举的投票。从参与竞选的情况看, 参加过竞选的老年人仅占15.8%, 其他84.2%的人, 根本没有过竞选村中职务。从有无加入其他社会组织来看, 只有2.6%的人在某一个社会组织中活动, 其他97.4%的人没有加入任何组织。

可见, 农村老年人的政治参与程度较低。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参与方面受到排斥,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在他们当中存在着自我排斥的现象。因为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 有些老年人自身对投票、选举等政治活动就没有兴趣, 存在着一种主观上放弃选举活动的现象。

二、探索农村“空巢”家庭的产生原因

当前, 中国农村“空巢”家庭呈现出不断增多的趋势。“空巢”老人在社会关系、政治参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了来自社会不同程度的排斥。那么, 究竟“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笔者根据调查情况, 总结如下:

(一) 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子

女“远游”, 以致于他们虽然有赡养老人的意愿, 但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 不得不外出学习或务工。这是农村空巢家庭出现的最突出也是最普遍的原因。城乡之间的差距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前往沿海及大中城市务工, 他们认为在外务工比在家种地更容易及可能获得广阔的收入。同时, 一些通过求学走出农村的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为下一代考虑, 也会选择争取一张城市户口而留在城市。这样, 农民工与学生虽然方式不同, 但二者目的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样, 就造成了农村中“空巢”家庭不断增多。

(二) 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 老

年人普遍节俭, 而年轻人多追求生活享受, 经济上一有条件就另起炉灶, 偶尔才回家看看。在当前中国农村, 比较典型的是, 成年后的子女与老人分家, 即吃住不在一起。分家后, 有的距离老人还算比较近, 空闲时可以适当地照顾一下老人。然而有的却离很远, 基本上处于与老人隔绝的状态, 这对于养儿防老的老年人来说, 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 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打击。

(三) 婆媳矛盾无法避免, 老人认

为分开居住既可以避免因家庭矛盾引起的争吵, 也可以避免影响到子女繁忙的工作。这也是导致分家出现的一个原因。一方面, 许多老人, 因为过于爱护自己的儿子, 然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却很难调和。为了使儿子不致于夹在二者中间难做, 就主动提出与子女分开居住。另一方面, 他们认为, 因为子女工作繁忙, 在他们身边反而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工作而拖累他们。他们认为自己还有能力照顾自己, 足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可以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这是由于老人的奉献造成的“空巢”现象。

(四) 第一代独生子女基本步入婚

姻生活, 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 势必至少有一半的父母辈家庭要成为“空巢”。计划生育的措施造成了当前一对夫妇要赡养两对老人的现象, 这就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完全顾及, 从而使一方出现“空巢”现象。

三、相关对策的探讨

“空巢”家庭的存在折射出了来自人口老龄化方面的严重威胁。我国向来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国家, 因此如何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 使他们幸福地安渡晚年,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 要想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 需要从政府、家庭及老人自身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

我国是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几个发展中国家之一。解决好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空巢”家庭的现象, 政府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1、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 支持鼓励老年人自养。

政府出台鼓励支持老年人的法律法规政策, 是提高老年人自养能力的根本举措。免除农业税、推进农村合作医疗, 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的土地收益和身体素质。政府通过减免税费、提供优惠贷款、组织人才市场等措施可以促进老年人重新积极参与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来,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政府的负担。

2、加强社会扶持力度, 增强老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当前, 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相比, 养老保障方面处于很大的弱势。在城市里面, 老年人退休以后, 可以享有养老金、医疗保障等相关福利待遇。而农村老人在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儿女的支助, 如果儿女拒绝支付他们以任何费用, 那么他们的生活之艰难情况可想而知。笔者认为, 当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兼顾城乡二者养老保障共同发展的能力。在工业反哺农业的同时, 加强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 对于减少城乡之间差距, 同样起着重大的作用。

3、政府要注重提供“空巢”老人以精神支持, 组织开展各种兴趣活动, 转移空巢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情绪。

孤独寂寞情绪在“空巢”老人普遍存在。针对这一情况, 政府有必要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 组织集体活动, 从而排解老年人孤独寂寞的情绪。与此同时多向农村老人进行文化方面的宣传, 解放他们的思想。因为在农村中, 依然存在着一些比较保守的思想, 对他们进行开化与指导, 是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重要前提。

(二) 就家庭方面来说, 中华民族

自古就有敬老尊老的优良传统, 孝道是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在社会物质财富还难以满足人们需要, 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仍不健全的历史时期, 家庭养老仍然扮演着其重要角色。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应当加强我国传统“孝文化”方面的宣传, 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落到实处。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以利于给老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生活环境和温馨祥和的精神乐园。

作为社会的细胞, 家庭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倡导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对于引导广大公民树立良好的爱老、敬老、助老意识,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与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此过程中, 政府也要注重与家庭之间的互动, 切实落实老年人法律法规、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村委会作为与家庭直接相联系的方面, 更应当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与优势, 帮助农村留守老人在养老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顺利。

(三) 就老人自身来说, 辛苦了一

辈子, 如今落得“出门一把锁, 回来一盏灯”的境地, 心理上的落差在所难免。因此, 学会自我调节心理落差、自我排解落寞情绪也是很重要的。

1、“空巢”老人要学会适应障碍。

在这个过程中, 会经历一个从否定期到抑郁期, 再到适应期的过程, 应当学会利用学习、娱乐、人际交往等活动来抵消这个过程的负面影响。

2、参加集体活动, 如外出旅游、集体健身、排练娱乐节目、协助村委会宣传国家方针政策等。

总之, 政府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法律支持体系, 加强为老服务体系。同时注重发挥非政府机构、村委会、家庭和民间组织作用, 特别是老年群众组织的作用。重视发挥非老年人的作用, 推进全社会成员增强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在提倡独立、参与的国际老年人原则下, 培养与加强老年人的自我养老意识和终身健康意识。

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未富先老”的时期,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人口老龄化, 我们完全可以化弊为利, 迎接挑战。在这个过程中, 解决好来自农村“空巢”家庭方面的压力,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参考文献

[1]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 《人口研究》, 2004年。[1]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 《人口研究》, 2004年。

[2]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 2001年。[2]岳颂东:《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 2001年。

[3]王艳坤:《直面空巢家庭关注寂寞老人》, 《乐山日报》, 2006年2月4日。[3]王艳坤:《直面空巢家庭关注寂寞老人》, 《乐山日报》, 2006年2月4日。

[4]《“空巢”危机悄然逼近谁为老年人解闷》, 新华网, 2005年7月2日。[4]《“空巢”危机悄然逼近谁为老年人解闷》, 新华网, 2005年7月2日。

[5]《谁来化解城市“空巢危机”》, 《郑州日报》, 2006年4月14日。[5]《谁来化解城市“空巢危机”》, 《郑州日报》, 2006年4月14日。

河南省上蔡县 篇10

我县不安全饮水区涉及全县24个乡 (镇) 、办事处, 468个行政村, 1148个自然村, 不安全饮水总人口82.69万人, 其中:苦咸水59.83万人, 污染严重的地下水22.86万人。2004年前全县共有集中供水工程93处, 解决农村饮水困难11.79万人, 我县在2005年至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共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3处, 全县已解决农村饮水困难55.35万人。针对农村饮水工程重建轻管的现象, 我县自2007年以来将, 16处农村集中供水厂交付乡镇供水公司统一管理。上蔡县乡镇供水公司成立于1994年, 是我省较早成立的专门以乡镇为主的供水企业。是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及水暖电安装的设计施工单位, 具有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公司技术力量雄厚, 设备仪器装备精良, 拥有专业技术施工队伍及设计、施工、计算机、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等专业人才。几年来, 供水公司针对我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 改革创新管理体制, 转变经营模式, 在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经验和体会汇报如下:

1 强化农村水厂规模化建设, 加强规范化管理

2005年以前, 针对农村广大群众饮水困难的实际, 上蔡县多方筹措资金, 共兴建农村供水站100多座。但在随后几年内, 全县大部分农村供水站相继关停, 截至2005年底, 全县仍在勉强维持运行的农村供水站不足一半。深入分析原因, 主要有两点。一是受当初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宏观环境的制约, 仅仅把农村供水站作为一项福利事业来办。同时, 在管理上, 工程建成后交给受益村委管理, 他们大都没有供水管理经验, 运行和管理机制不合理。二是从企业经营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 农村供水站供水规模小, 日供水能力低, 达不到盈利标准, 甚至出现收交的水费还没有电费多, 导致供水站负债经营, 多数供水站最终倒闭。近年来, 我县认真汲取过去农村供水站倒闭的教训, 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 打破“一村一站”格局。在农民居住相对集中的中心地带, 按规模效益要求, 新建一批适度规模水厂, 对周边辐射的行政村进行集中供水。对建成的集中供水厂实行全县统一管理, 改变以前管理模式, 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 明确管理权限, 完善管理体系

为保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更好地发挥效益, 认真做好国有资产保护工作。工程建成后,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明确了项目管理单位, 将水厂的经营权、管理权交付上蔡县乡镇供水公司统一管理, 对责、权、利做了明确划分, 明确其市场主体地位, 实行企业自我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强化风险意识、效益意识, 有效地增强了水厂的发展活力。

公司以2007年首批建立的蔡沟水厂为试点, 积极探索“公司+协会+户管”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模式, 切实加强工程建后管理。采取“公司主管、协会监管、用户参与、以站养站”的工作模式, 建立用水户协会, 做到了“三有”、“三落实”, 保障了供水安全和工程可持续发展。

“三有”:有机构———成立以供水公司为主的管理组织, 作为工程的管理主体;由用户代表、受益村组干部组成的用水户协会, 参与监督管理。

有规章———制定了工程运行管理制度、财务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制水操作规程、设备维修养护制度、水费计收管理制度、人员考核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

有效益———完善的管理机制, 确保水厂有经济效益。

“三落实”:一是, 人员落实。各供水厂设厂长、会计、抄表收费员、管道维修员等。

二是, 经费落实。在水费形成机制上, 由公司、协会组织用水户在结合水电价格、人员工资、维修等费用的前提下, 讨论确定水价。水费收入的实价作为电费、日常维修费、人员工资及其它开支, 保证了水厂的正常运转。

在水费收缴上, 公司采取统一水价、统一收费标准。供水厂每月向公司交纳收徼的水费、财务报表。公司根据各水厂的收支情况进行单独核算。对盈利较好的水厂, 拿出利润的10%进行奖励。

三是, 责任落实。管理组织充分发挥主管作用, 定期研究, 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对管理人员责任进行明确;用水户协会对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敬业精神和安全意识实施有效监督。水厂公开供水热线电话,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派人员进行维修, 并对每次的报修情况做好日常记录。对新安装户, 采取先申请、再审批、后安装的程序, 严禁私接、偷接;针对偷水现象, 采取定期巡查、水政监察及举报有奖的方式, 发动群众互相监督, 有效地控制了偷水现象, 大大降低了供水成本。

以蔡沟水厂为例, 采取以上管理模式, 目前已发展7处农村供水厂由乡镇供水公司统一管理, 供水秩序井然, 连续三年盈利,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年终兑现盈利奖, 员工得到了实惠, 看到了希望, 更增加了干劲, 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积极为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 完善设施, 强化技术培训

全县新建水厂都具备净水、供水、消毒、化验、远程监测等五大功能。新入户设施都具备方便管理功能即“一个水表池、一块防滴漏水表、一个阀门”, 为方便抄表, 入户水表和阀门一律安装在户外, 既有效地防止了盗水, 又降低了管理负担, 并确保了水费的回收率。

在人员技术培训上,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每年将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送出去, 与其他省市的同行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 提高能力, 开阔视野。2009年已派出两批工作人员赴南京进行定向开挖学习培训。请北京有关专家来水厂进行自动化控制管理技术培训。同时, 每年定期对从事农村供水管理和经营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相互交流工作经验。

4 坚持科学发展, 推进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信息化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完善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 是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事业效率和效能的重要措施。

高度重视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建设。为适应水利现代化的新要求, 实现农村供水工程基础信息、建设信息、管理信息、服务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促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范管理和科学决策, 始终坚持把农村供水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与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同管理、同受益。

全方位推进农村供水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 购置了高端PC机, 并按要求安装了操作平台, 建立了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网络。二是, 与北京有关单位合作, 在蔡沟水厂进行试点, 安装了水厂自动化控制管理系统、水费收缴系统及厂区安全视频监控设施。对水质、水量、水压、厂区安全实行实时在线监测, 达到了可视、可控、可调、远传的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把用水户档案录入计算机, 在计算机上可以对数据进行备份、查询, 逐步实行各供水厂定点、定时、主动到指定地点交费, 改变上门收费方式。水厂内部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 通过监控系统对水厂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安全监控, 并可保存录像, 以保证水厂运行安全, 使饮水安全工程更安全。这项工程的实施, 不仅引领着农村供水管理的发展方向, 也成了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又一大亮点。

蔡沟水厂作为新管理模式的试点, 已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 其管理体制是有效可行的。目前, 蔡沟水厂管理模式已在我县集中供水厂普遍推广应用, 在今后的管理中要不断地完善体制, 不断地更新理念, 力争把我县的农村供水事业做得更好。

河南省上蔡县 篇11

上蔡联社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市场定位,以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为改革目标,不断加大改革发展、金融创新、风险防控力度。在全县金融机构中,业务规模最大、支农力度最强、上缴税费最多,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支持农户粮食生产和种植、养殖业发展。适时解决农民在春耕、夏秋生产中抗旱播种、购买农机、化肥、种子等资金不足的困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适时提供信贷资金。在扶持种植花木、养殖的同时,帮助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各种瓜果和反季节蔬菜大棚,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又丰富了市场供应,满足了群众的需要。二是支持个体工商户经营。及时解决工商户流动资金贷款,确保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三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减排、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给予全力扶持,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采取“一企一议、一户一议”的利率优惠政策,解决融资难问题,保证了正常的生产和经营,为县域经济快速稳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县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53.87亿元,较上年底净增4.6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达51.78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96.28%;累计支持小微企业171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5.67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总额的50.96%。

nlc202309030148

上一篇:备课实效性下一篇:幼儿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