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2024-06-28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共10篇)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篇1

一、引言

罗平县地处云南省东部滇、桂、黔三省 (区) 结合部, 素有“滇东门户”、“滇黔锁钥”“鸡鸣三省”之称, 是进出云南的东大门。境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开发价值较高的自然景观有11类87个景点。其中现已开发初具规模的景区 (点) 有:以雄奇见长的九龙瀑布群风景区, 以秀美闻名的多依河风景区, 以险峻著称的鲁布革峡谷风景区 (原小三峡风景区) , 竞相怒放、流金溢彩的30万亩油菜花海;初步开发的有:牛街石岩溶洼地 (千丘田) 、十万大山、金鸡峰丛等;待开发的有:万峰湖、峰林、鲁布革大峡谷等。此外, 由于罗平县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县, 民族文化氛围较浓, 底蕴深厚。境内居住着布依、彝、回、苗等少数民族, 而各民族都有着其特色鲜明的服饰, 绚丽多姿的民族舞蹈 (布依族的“蚂螂舞”、“把式舞”、“高跷舞”, 彝族的“跳歹”、“兵器舞”、“箩箩舞”, 苗族的“芦笙舞”等) , 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 奇特繁多的民族节日, 风格各异的民族建筑, 构成了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

二、罗平县体育旅游现状分析

虽然罗平县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但这些丰厚的自然体育旅游资源利用率相当低, 笔者走访了一些旅行社, 罗平县旅游局等。目前罗平尚无一家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旅游机构和旅游企业, 即便有这一打算和想法, 也建立在体育为旅游服务、体育为其他行业服务的基础上, 而不是相辅相成, 以旅促体、以体促旅。许多比较好的景点, 如多依河、九龙瀑布、小三峡等由于没有专门的体育旅游设施, 他们的旅游往往是和自然旅游和文化旅游交融在一起的, 或者说, 体育在为这些旅游服务。此时, 观念上就淡化了体育旅游, 而强化了传统旅游形式的自然和人文旅游。

1、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虽然近年来罗平县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罗平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贫困地区, 发展相对好一些的地方也属于欠发达地区。由于各种的社会原因, 我县农村文化教育滞后, 社会发展层次低, 农村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40%以上, 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仅点总人口的21%, 初中文化占7.5%, 高中仅占2.5%。针对这一情况, 必须寻求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新的措施, 变资源为资本,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这样的局面不仅制约罗平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而且对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利。而从罗平宾馆平时左手的触键和右手基本上是一致的, 他的力度表现也不单是靠风箱, 有时也要靠手指来控制, 同样的风箱, 手指按得深, 音量就大些, 手指按得浅些, 音量就相对的弱些。

因此, 手风琴演奏时力量的训练要求手指力度和风箱力度的运用总是有机的相联系、相作用的, 包括左手的触键, 都是同步增长, 而放松也是同步的。用力和放松始终伴随着我们演奏水平的提高, 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我们要做好放松和力度的练习。

三、触键与风箱的结合

在手风琴的演奏中, 触键与风箱的结合在演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量、音色、力度对比等等各种表现都要靠触键与风箱的结合才能演奏出具有感染力的曲目。触键与风箱的结合, 是指在触键前后和过程中与风箱力度所发生的不规则变化。风箱与触键, 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专业技术问题。国外不少专家、同行也在进行分析、研究。它们不是各自孤立的, 而是紧密配合的在练习过程中, 我们试想如果你只是风箱风箱在用来拉, 而手指或其他的环节跟不上, 必然要出现不平衡的演奏效果。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同时, 应在严谨与科学的技术理论指导的入住情况来看, 除几大重要节日外, 一般在20%, 可以分析外来旅游人口相对较少。本地游客没有能力消费, 外地游客不来消费势必造成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滞后。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要有资金作后盾, 由于体育旅游比传统旅游所消费的经济多, 而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相对偏低就造成了对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牵制, 同时通过专家分析, 社会上中等收入的人群对体育旅游最为青睐, 而这种类型的人群在目前中国的城乡居民中都仅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0%[1]。何况在罗平这样的地区仅占8%, 中间阶层人数偏少的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体育旅游市场的客源状况。

2、思想观念落后问题

观念是制约罗平旅游业发展的一条枷锁。“体育旅游”在落后的罗平许多地区并不会很顺利就被人接受, 这与其思想观念的局限是分不开的。罗平有那么丰富的自然体育旅游资源、那么丰厚的民族文化、那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怎么不能像“东巴文化”“东巴跳”那样迅速转化为资本, 为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服务呢?作一方领导, 在保一方平安的基础上, 要促一方发展, 仅停留在要“国家扶贫款”来维持一方的稳定, 是不可能有大发展的。国家的政策其实就是向贫困地方投入的经济, 政策比钱还要重要。从领导到普通百姓, 转变观念是主要的,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业带十业的相关产业, 所以, 聘请专家来论证罗平开发体育旅游的可行性, 帮助老百姓寻求就业的岗位, 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文化的交流、政治的稳定是可行的。因此改变思想观念是发展罗平体育旅游的重要因素。

3、体育旅游人才匮乏

据调查, 目前罗平县旅游的经营者70%是“半路出家”, 20%的经营者是最因此、他们讲解景点的技巧, 对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的诠释等方面较强。而在体育意识、体育旅游知识、体育旅游活动策划能力方面基础薄弱。体育旅游的专业相关人士对于体育旅游综合开发、利用、保护问题;体育旅游市场的供求关系与处理问题;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定价与推销、体育旅游观念和消费群的培育等问题更是困难。这些问题酿成目前罗平体育旅游的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专业人员的匮乏对目前罗平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培育和发展都是枷锁、同时也是约束罗平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4、体育旅游硬件设施差下进行训练、演奏。

总之, 手风琴自传入我国, 就一直是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作为一名手风琴演奏者, 要想有所成就, 不但要提高手指技巧和风箱技巧, 还要不断的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 只有多学、多练、多听、多思、多悟, 在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 从各个方面增强个人修养和艺术感悟能力, 这样才能使自身的演奏技术全面的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亚梅.浅论手风琴的呼吸器官——风箱[J]..音乐探索, 2002, (04) .[2]范洪玮.手风琴演奏指法编排及应用[J].小演奏家, 2004, (08) [3]王一男.谈手风琴的音箱控制[J].中国音乐教育, 2005, (07) [4]王福生.手风琴触键的几个基本原则[J].乐器, 1996, (04) .

易小红 (1981-) , 女, 江西宜春人, 江西省宜春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手风琴教师。

体育旅游硬件基础设施差, 体育赛事活动少、资金缺乏状况造成罗平体育旅游开发的困难。体育硬件设施匮乏和体育赛事活动的贫乏, 在体育旅游方面至少对罗平的体育观光旅游市场上了一道锁, 势必对罗平体育旅游的发展造成约束和牵制。此外, 由于罗平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财政困难, 资金不充裕, 故而对体育旅游的直接投入少。而对企业和社会的引资、筹资体系还未建立。由于经费的不足, 对于体育旅游的诸多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如宣传力度、体育旅游专业人员教育培训、体育旅游的基础设施、硬件设施等都不能满足罗平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罗平的体育旅游资源与开发利用状况形成了较大的不匹配现象。对体育旅游其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健康价值认识不充分。目前的开发是单一的、低水平的, 不能形成规模, 许多的项目只能说有开发的迹象, 实现不了规模效益, 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力。体育旅游只不过是自然旅游的附产品。目前罗平的体育旅游的现状还属于一种“输血”的状况, 离“造血”功能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政府的意图往往是借助体育宣传罗平、让游客来认识罗平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让体育为其他行业服务。目前, 罗平存在着开发体育旅游的自然条件, 但在实际开发利用等方面, 还需要诸多的人文关照。

三、加快罗平县体育旅游发展对策分析

1、制定整体发展规划, 加强部门合作

罗平体育旅游的发展首先要同城市的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尤其是和体育圈的建设结合起来, 以罗平现有的旅游景点为基础, 充分发挥其自然、人文资源优势, 制定体育旅游发展规划, 包括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长期规划。制订规划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 将体育旅游纳入城市整个旅游计划之中, 建立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

其次, 打破管理部门的条块分割, 加速其相互交融与渗透, 共同发展体育旅游业。面对巨大的体育旅游市场, 当务之急是体育、旅游两个部门携手起来, 体育旅游产业决策者及从业人员, 应摒弃门户之见, 主动出击, 依靠旅游部门遍布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 将罗平的体育旅游做强、做大。另外, 旅游部门也应主动配合, 成立专门的旅行社, 通过这些专业旅行社来收集和发布各种体育活动信息, 负责组织和开展各项体育活动, 联系旅游交通和饭店事宜, 向体育旅游者提供完备周到的服务, 最终形成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双赢局面。

2、搞好城市环境建设, 旅游开发生态优先

作为一项观赏性和参与性很强的旅游活动, 体育旅游对生态环境的依存程度很高。体育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是体育旅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 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对资源进行无序开发, 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生态后果, 造成对地质、地貌和水源的污染和破坏等。另外一些体育旅游的辅助设施的修建 (旅馆、道路、娱乐设施等) , 使得简单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代替复杂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 导致体育旅游资源难以承受体育旅游者所带来的污水、垃圾等环境污染。因此, 罗平在发展体育旅游时, 必须避免出现在对体育旅游资源加大开发时却缺乏资源生态的配套保护措施, 在旅游核算时只考虑投入成本而忽视生态环境退化的保护成本这类情况, 防止只重视体育旅游经济的显性增长, 忽视对旅游资源破坏所造成的隐性损失, 保持生态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预防出现先发展、后治理、再保护的尴尬境界[2],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旅游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罗平可采取的措施有:坚持以保护为主, 保护、开发、利用相统一;合理规划、开发, 保护体育资源的价值;加强体育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体育旅游生态的科技含量;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倡导体育生态、文明旅游。

3、加大宣传力度, 刺激体育旅游消费

目前中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存在大批潜在的旅游者, 但由于他们对各种体育旅游产品还不甚了解, 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因而罗平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 体育旅游经营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人们体育健身的意识, 同时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让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为, 从而使体育旅游深入百姓日常生活。

其次, 利用大众媒介和广告等方式宣传体育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宣传已开发的和即将开发的体育旅游产品, 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体育旅游;对各种体育赛事旅游作详细地报道, 增加体育旅游的吸引力。可以创建专门的体育旅游网站, 加大体育旅游产业信息化, 对食、宿、行、娱、购、健进行组合服务、包装, 形成全球化、立体化的体育旅游服务网络。

最后, 可以组织旅游宣传促销团到其他国家、地区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说明会和推介会。同时, 邀请国内外旅行商和新闻媒体到罗平考察、采访旅游线路, 提高罗平旅游景点、旅游线路的知名度, 全面发挥体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打开体育旅游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4、加快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罗平体育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要想具有一流水平的体育旅游服务, 必须具有一流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人才是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支柱。体育旅游专门人才不仅是体育旅游的发起者、倡导者, 而且是体育旅游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人们在长期的体育旅游实践中, 会遇到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诸如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体育旅游市场的开辟问题;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安全问题;未来体育旅游的发展规模与发展方向问题;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这些问题只有依靠体育旅游专门人才才能解决[3]。

罗平体育旅游人才应该一靠引进二靠培养。一方面罗平可以直接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进入体育旅游业, 以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 罗平可借鉴国外教育经验, 利用现有节庆活动相结合。此外, 还可派从业人员接受国内外有关机构的短期培训, 以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

5、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体育旅游的一大特点是旅游者的参与度高, 有些项目还带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挑战性, 旅游者通过挑战和超越自我而获得满足和愉悦, 这正是体育旅游的魅力所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 有些项目, 如攀岩、蹦极、探险等, 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此外, 在组织大型体育旅游活动时, 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组织者务必高度重视安全问题, 在确保旅游者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体育旅游[4]。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将影响到罗平体育旅游产品的声誉。对于一些风险大的项目, 有关主管部门一定要以行政干预方式监督安全保障问题。此外, 应大力发展体育保险业, 通过订立保险合同, 将旅游组织及旅游者面临的体育财产风险、体育人身风险和体育责任风险等转嫁给保险人。体育保险作为风险转移方式之一具有很多优越之处, 己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四、结语

罗平县具有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具备了开发体育旅游的客体优势。此外, 罗平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是开展体育旅游的载体条件, 能够实现体育活动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能够增强体育旅游的情趣性和吸引力。罗平民族文化节是开展体育旅游的契机。罗平民族传统体育是开发罗平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有利于继承和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但是, 罗平县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较薄弱, 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罗平体育旅游资源首先要更新观念, 明白现代人们的休闲和旅游理念, 并充分认识罗平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开发的价值和意义;其次需要从政府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去调研、规划、策划和实践, 循序渐进, 逐步拓展。

参考文献

[1]韩鲁安.体育旅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 :89-92.

[2]姜付高.浅议体育旅游生态化建设团[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2002 (4) :35-37.

[3]万怀玉.朴勇慧.刘政军.论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闭[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 2004 (5) :45-49.

[4]谢芳.试论中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2003 (3) :118-120.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篇2

一、发展概况

自2008年以来,海南省旅游业加快由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转型升级,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逐年增加,旅游接待能力持续增强,2016年海南省游客人数逾6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69.62亿元,同比增长16.97%。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7.7%,以旅游业为龙首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3.7%,这一比例还呈逐年增长趋势。旅游业对海南经济发展得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自从2000年博鳌亚洲论坛落户海南以后,海南的会展经济发展愈加成熟。每一年数千个大小会议在海南成功举办,包括各种年会、交流会和研讨会等,海南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会议中心,会议旅游俨然成为海南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与此同时,在海南举行的一系列重大赛事对海南旅游的宣传促销效果十分显著,极大的提高了海南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知名度。海南接连举办世界小姐(先生)大赛、国际铁人三项、国际高尔夫球赛和环岛自行车赛等大型国际赛事,营造出一个又一个吸引各界目光的焦点,世界名流纷纷驻足海南,境外媒体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南,海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截止2017年11月底,全省接待旅游人数601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旅游过夜人数达到4959.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4860.05万人次,增长12.0%;接待入境旅游者99.14万人次,增长53.6%。旅游总收入719.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78.65亿元,增长20.6%;入境旅游收入40.75亿元,增长116.6%。

二、旅游业各行业发展情况

1交通运输业

海南省的经济结构特殊,旅游业是海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交通运输业侧重于支撑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国际游客和高端客源呈高速增长趋势,散客游比重超过团队游,高品质纯玩团多于普通观光团。旅游相关出行在交通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国际化、标准化要求日益提高,日常监管日趋精细化,旅游者对出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十二五”时期,海南交通运输行业以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国家战略为中心,积极推进公路水路协调发展,大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十二五”期间,公路水运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61亿元,其中公路累计完成投资288.0亿元,水运累计完成投资173.0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间投资的2.0倍和3.0倍。

公路建设项目全面推进,一是环岛高速公路实现全线贯通,三亚绕城、海口至屯昌、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先后建成通车,琼中至乐东、文昌至博鳌、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依次开工建设,环岛高速公路大部分路段、海口至文昌高速公路顺利完成提升改造;二是进一步提升普通国省干线路网规模、技术等级,完成国道G223、国道G224、国道G225、省道S202云文线、省道S305大本线等一批国省干线改扩建工程,建成洋浦大桥、清澜大桥等一批跨海跨河大桥;三是开创旅游公路建设先河,建成文昌东郊至龙楼、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昌江棋子湾等旅游公路;四是加快重要出入口公路建设,推进东方工业园区出口路二期工程、新兴至红岗出口路等出入口公路建设,重要园区、港口及城市的交通出口得到较大改善。截至2015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6860公里,相比“十一五”末增加5624公里。全省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村道支干相联、贯通东西南北、辐射全岛的公路网格局,极大地方便了赴海南旅游游客岛内的出行。

全省“四方五港”格局进一步完善,水路交通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十二五”期,全省新增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16个,新增通过能力5695万吨。截止2015年底,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12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散杂货通过能力1.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01万TEU/年。2015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4万TEU,完成滚装车辆吞吐量342万标辆。“十二五”期开工建设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个,重点推进了集装箱、原油储备、石油化工、国际邮轮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和深水航道建设。其中,洋浦港小铲滩起步工程、海南液化天然气(LNG)站线项目港口工程、洋浦莲花山临港石化物流园码头工程、海南炼化码头改扩建工程、国投孚宝洋浦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配套储运设施工程、中油深南液化天然气储备库及配套码头工程、中海油南海西部油田码头项目、洋浦港洋浦港区5万吨级深水航道工程相继建成投产,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二期工程、洋浦成品油保税库项目码头工程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启动海口港马村港区、新海港区和洋浦港神头港区等一批新港区的开发建设,海口港秀英港区散杂货和客滚运输功能开始逐步转移,全省主要货类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进一步完善,为临港工业发展、老港区的调整和转移提供了空间,为沿海港口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进程不断加快。

随着“四方五港”格局的逐渐形成,水路交通更加便捷。有利于省内各大旅行社开通海南直达国内国际的多条游轮航线,进一步丰富游客来海南旅游的出行方式。同时,水路货运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各种类型的物资通过琼州海峡进出岛内,整体提升海南全省的物资保障能力,以满足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大量游客的需求。2航空客运发展迅猛

近年来,海南省航空运输续快速发展,2005~2016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2.3%。2016年,全省航空旅客吞吐量为3617万人次,同比增长11.8%。近五年,海南省航空运量平均增速为12.08%。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根据分析,这种趋势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海口美兰机场保持了较快增长,2005~2016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8%。近五年,平均增速为13.2%,增速明显加快。2017年海口美兰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2200万人次。三亚凤凰机场同样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5~2016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7.77%。近五年,平均增速为10.91%。2017年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预计将达到1900万人次。

对于海南这个严重依赖岛外客源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而言,航空交通是发展旅游业的咽喉,无论对运送客源,还是向岛外客源地营销旅游产品,都至关重要。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将突破4000万人次,客观的说明海南航空交通已全面打开,由此迈入了航空旅游新时代。

3酒店及餐饮行业

截至2017年11月底,海南全省共有挂牌星级酒店133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6家,四星级酒店41家,三星级酒店58家。旅游饭店和社会旅馆累计接待过夜游客4959.19万人次,同期对比增长12.6%。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酒店及餐饮行业的支持,食和住是游客出行中的基本需求,只有在保障他们的基本需求之后,才有可能满足他们对景点和娱乐的需求。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频频爆出海南旅游市场宰客乱象,尤其是在三亚旅游市场。使得外地游客对海南酒店及餐饮行业印象极差。现通过海南省酒店与餐饮协会和海南省其他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已经初步杜绝了类似宰客现象,使得游客在海南旅游的吃住得到保障,经过2016年春节黄金周和2017年国庆黄金周的市场调研,游客对于赴海南旅游的满意度达到预期目标。

4旅游景点与旅行社

目前,海南全省共有54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39家2椰级及以上乡村旅游点和371家各类旅行社。所有景区中以蜈支洲岛、南山文化、大小洞天、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分界洲岛、槟榔谷黎苗文化这6个5A级景区最为著名,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371家旅行社遍布省内各市,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服务。

三、发展优势与劣势

1发展优势

(1)滨海旅游资源优势

海南省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富特色,与国内同类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是气候条件优越。海南省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因受海洋影响明显,气候优势明显。全年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2℃~26℃,月最高平均温度25℃~28℃,月最低平均气温在10℃以上。光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约2500 h,年晴日在300日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500~2000 mm。二是滨海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民族风情浓郁。海南省不仅拥有得天独厚、广泛分布且各具特色的“3S”旅游资源,而且拥有国内唯一的热带山地旅游资源、热带温泉旅游资源、热带森林旅游资源以及热带岛屿文化旅游资源。另外,海南省还生活着黎族、苗族、壮族和回族等36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风俗习惯,特色鲜明,风情浓郁。三是滨海旅游活动空间广阔,资源组合合理。海南省不仅管辖4点5万km 的 陆地,管辖范围内更有200万km 的海洋。同时,不同类型的滨海旅游资源为开展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多样选择,东线和西线滨海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南部和北部滨海旅游资源各有优势,并且东西南北中的滨海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和照应性。

(2)客源市场优势

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部,位于东南亚经济圈内,西临北部湾,南濒东南亚各国,北望台湾,处于西太平洋的中心,是国际海运的必经之道。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得海南省在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具有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客源丰富。从海南省旅游客源结构分析,海南省滨海旅游客源主要分为3部分:国外、港澳台地区和内地游客。从地域划分来看,海南省国外客源市场主要集中于韩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德国、泰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另外,由于地缘关系,港澳台同胞在海南旅游客源中所占比例较高。就国内客源市场来说,目前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以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和辽宁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为主。(3)机遇和政府政策优势

滨海旅游业作为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先导和支柱的产业地位,受到海南省各级政府的重视。一系列战略和规划的实施以及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海南省滨海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首先,海南省具有“三低” 即低税率、地价、劳酬和“三自由” 即资金、物资、人员流动自由的有利条件。其次,免签证和落地签证政策的相继实施以及国内外滨海旅游区域合作的积极合作也给其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再次,游轮经济、国际赛事、会议和旅游节庆的举办以及“海上大省” 战略、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海南省滨海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发展劣势

(1)文化要素方面建设不足

海南旅游资源缺少有效和深度的文化性开发。海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旅游资源的优势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大多数旅游产品的开放是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主要是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民风、海岛生态、热带雨林等比较脆弱的生态类型,深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较少。(2)旅游服务信息化不健全

旅游信息化建设停留在旅游网站、电子商务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智能化等初级领域。网络营销也缺乏技术支持,成熟的新型旅游电子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服务能力弱,旅游信息内容一般涉及旅游目的地、景点、饭店、交通旅游线路和旅游常识等,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等方面做的好的企业几乎没有。此外,在消费者的旅游途中,很少有为其提供购、食、住、行等信息服务的好中介,旅游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3)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低

在政府层面上,目前海南省的服务贸易管理机构是海南省商务厅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处,但旅游行业的管理在旅游委,这造成了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的乏力。另外,旅游服务贸易的管理方式上也相对滞后,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在企业层面上,海南旅游服务企业规模小,无法产生规模效益,跨国经营程度低,尚未形成较大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在旅游饭店、旅游救援等其他产业要素上,基本没有跨国经营的步伐。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在培养和引进的规模及质量上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4)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利用不足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分析 篇3

河南省的旅游虽然起步于五十年代,但是有了较大发展还是从1978年我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仅2009年上半年河南省接待旅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幅度达到21%,超过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速13个百分点。2009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河南省旅游人数达到两千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目前新郑、洛阳、南阳三个机场开辟的国内航线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以及港澳地区,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速路网。将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四朝古都安阳紧密相连。“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为河南省的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加上河南省位于我国版图中央,资源丰富,文化优势强,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进一步的吸引了国内客源来河南省旅游消费。

在基础设施上面,随着近些年来旅游业的逐渐成熟,河南省结合各种经验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进一步提升了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准。1978年全省可接待国境以外游客的旅馆仅仅六家;到1990年达到三十七家,到2012年高达七十家。河南国际饭店、洛阳友谊宾馆、洛阳牡丹大酒店、开封东京大饭店等一系列的酒店都为接待外国宾客提供了便利舒适的服务。旅行社也层出不穷,洛阳国际旅行社、河南省国旅、中国青旅等旅行社组织在河南省旅游公司统一管理下日渐繁荣。

资金投入方面,河南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纳入国民经济之中,要求各级政府给与旅游业发展政策并高度重视其实施状况。

虽然在河南省各地市都重视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业之时,还是凸显出了河南省旅游业中的问题和劣势。第一,旅游资源中知名度高的景区较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仅有三处,知名度较低,宣传不到位。第二,与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较慢,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服务设施水平低,政府财力有限也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第三,旅游行业人员素质较低。河南省人口较多,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经济不够发达,在人才引进上受到诸多限制。目前,河南省旅游业缺乏高层管理人员、缺乏高级领导者、缺乏经济规划和区位优势规划,服务人员外语能力差、接待外宾能力有限,一些景区服务人员低,尤其是知名景点附近“宰人”现象屡屡发生。第四,河南省内许多景区面临着停车位少、房间少,甚至连基本的三餐都无法满足,在开发景点时候忽略了对于市场的开发。

面对河南省的旅游优势和劣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对旅游业重新规划整合,让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成为河南省的经济支柱。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河南省文化资源优势,抓准河南省旅游特色,努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水平化。从经济层面加大投入,合理使用产业资金,用最少的钱得出最大的效果。焦作云台山学习成都九寨沟的管理模式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用大巴、旅游讲解等标准化管理和经营既保护了自然景区的环境,又取得了良好声誉,是一箭双雕。

其次,要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更新自身观念,树立以市场为中心、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在旅游产品的开放商,既要结合国内需求,又要走出国际风范。一方面要加强宏观管理,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旅行管理体制。从根本层面上改善河南省的旅行环境,树立河南省旅游新形象。

再次,加大宣传力度,走出局限思维,重塑河南旅游新面貌。通过大城市投放广告、传单、以及央视广告、地铁广告进行全方位介绍,用唯美吸引人的手段感化顾客。旅行社要和旅游主管部分、铁路部门进行合作协调,开通直达专列,提升交通便捷程度。同时要重视河南省省内教育,办好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旅游专业,提升旅游从业者素质,培养旅游业复合型人才。尤其对于当前旅游体验师培养上,加大力度和投入,促使其走出国际路线反哺河南旅游业。

最后,实施抱团、品牌战略。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立足于特色而突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精品路线,进行品牌营销。例如洛阳应该着重突出河洛、汉唐文化,依托伏牛山系景点和中原文化博大精舍、洛阳国际牡丹花会等合力推出“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招牌集合。做大、做强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名人古迹游览,挖掘河南省文化底蕴,扩大旅游业影响力。

旅游业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河南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和有影响力的文化大省,我们必须利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合理规划,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同时贯穿到旅游建设、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法规条例,切实保证旅游资源造福国民、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长盛不衰。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篇4

关键词:旅游景介,旅游翻译,现状,问题

1 概述

旅游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相互了解和交流的机会。当翻译界渐渐达成共识, 以“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来对翻译进行定义时, 也就意味着翻译领域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学研究范围, 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尽管不同的学者曾对旅游翻译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试图寻求好的解决办法。但是目前国内的旅游与旅游文化翻译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拼写遗漏错误、语法错误、中式英语、用词不当、语言累赘、文化误解、生硬对译、信息传递不够准确、望文生义、过多的拼音音译替代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信息传递不准确、甚至错误, 使游客无法准确了解旅游地, 甚至导致游客的认知错误, 从而降低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

2 研究内容

2.1 景区解说系统翻译资料收集

本研究以河南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河南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翻译文本的科学抽样, 作出了覆盖河南省七个市区十个景点旅游英语的问卷。

2.2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的对象分为两组:英语本族语者, 及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使用者。调查对象主要是河南某高校的英语教师以及在郑州和西安工作的英语本族语人士, 共发出问卷100份, 其中中文问卷65份, 收回49份;英语问卷35份, 收回20份。

2.3 问卷设计

问卷分两个部分:公示语和景点介绍。鉴于所收集材料太多 (公示语110条、景点介绍14条) , 本研究从中筛选了比较典型的条目, 其中公示语60条, 景点介绍13条, 共73条。中文问卷每条附中文名称和英文翻译, 英文问卷只附英文, 每个问题使用李克特的5级制量表来调查他们对译文的接受度, 每项为单选;若对译文不接受, 并进一步追问不接受的原因, 每项为多选。为保证问卷的效度, 本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出Cronachs Alpha值=0.864, 大于0.75, 因此本次问卷的设计合理, 项目设计有效。

3 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平均值和方差值为评判依据来判断河南省英语届专业人员及英语本族语人士对河南旅游景区英语翻译规范现象的接受度。同时,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被试对河南省旅游景区英语翻译的接受度是否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3.1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英译是否明晰真实。就明晰程度而言, 公告语和单位名称或店名的译文比较清晰明了, 如, “摄影时请您注意安全”Take care while potographing!但有些公告语表达不清, 而且完全照搬汉语思维方式翻译, 如, “严禁下河游泳”Strictly forbid, not the river swimming;“人多拥挤, 请注意安全!”The person hustles much, pleasing watch for a safety!景物译文的明晰度最弱, 原因主要是一些景物介绍包含比较浓厚的中国文化色彩, 译文的直译很难表达其中的深刻含义, 如, 望穿秋水:Look forward with impatient expectation, impatient expectation, 很难表达“秋水”的含义。就河南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英译是否能忠实于文本作者的意图一点来说, 本次调查所收集的译文大多都很忠实于源语, 但由于许多译文很直白, 没有韵味, 如, 上有一线天, 下有一水, 天水一线真奇特A strip of sky reflected in the water makes a unique scene。译文太直译, 有的本族语人士建议改为:The reflection in the water“。此外, 在一些景点介绍中充满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词汇。一些景点的解说翻译仅仅对这些包含中国特有历史文化的词汇采取了音译法直接翻译。对于国外游客来说, 无疑感到费解。因此, 有必要对一些中国历史文化词汇加以注释。例如, 《山海经》译为”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则非常清楚地给读者透露这样一个信息, 这是一本描述山, 河的著作。如仅译为”Shanhaijing“, 从跨文化的视角看, 则不能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3.2被试对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英译的接受度。从统计结果来看, 在60条公示语中只有13条是两组被试都能接受的, 这些译文用词准确, 语法正确, 因此得到大家的认可。处于”基本不接受“档次的有48条译文。这表明这48条的译文还有待商榷。问卷中有七条公示语是两组被试均不能接受的, 其不能接受原因各异。例如:严禁下河游泳:Strictly forbid, not the river swimming。60%的被调查英语届专业人员认为语法不正确, 51%的人士认为措辞不当, 75%被调查的英语本族语人士认为语法不正确, 意思不明确。有的英语本族语人士建议为:Swimming in this river is forbidden.或Swimming is strictly forbidden。人多拥挤, 请注意安全!:The person hustles much, pleasing watch for a safety!50%的被调查英语届专业人员认为语法不正确, 措辞不当。几乎所有被调查的英语本族语人士认为语法不正确, 措辞不当, 意思不明确。不准乱涂乱画:Pleasing not the confusion engraves the disorder painting。56%的被调查英语届专业人员认为语法不正确、措辞不当。55%被调查英语本族语人士认为语法不正确, 措辞不当, 70%认为文不对题。后景更美:The lower scenery is more wonderful。72%的被调查英语届专业人员认为措辞不当。55%被调查英语本族语人士认为措辞不当、不知所云。有的英语本族语人士建议为:Scenery Along the Lower Path is more Beautiful”。3.3两组被试对旅游景区英语翻译的接受度是否有差别。通过使用t检验来分析两组被试对旅游景区英语翻译的接受度是否有差别, 结果发现, 总体来看, 河南省英语届专业人员及英语本族语人士对73项的接受度没有显著差别 (t=0.320, p=0.750>0.05) 。但是, 根据单项对比发现, 有2条公示语和1个景点翻译材料, 被调查的河南省英语届专业人员及英语本族语人士对它们的译文理解有显著差别。路面湿滑、过桥、照相、游玩, 请注意安全!The road is slippery, be careful while crossing the bridge, taking photographs, and enjoying the scenery!祝您一路顺风, 欢迎下次再来!Hope you have a nice trip and see you next time。对以上两条条的接受度, 被调查的河南省英语届专业人员为“基本不接受”, 而英语本族语人士为“接受”。这表明以上表达有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方, 但英语本族语人士比较容易理解, 因而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接受的。一线天瀑布:Liner Sky Waterfall。清明上河园:Park with“Up-the-River-on-Chingming Festival”views。武侯祠:Memorial Temple to Wuhou。愚公:Yugong-the foolish oldman。内乡县衙:Yamen in Neixiang Countr。以上5条景点名称中, 被调查的英语届专业人员为“基本不接受”, 而英语本族语人士为“不接受”,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这些名称包含深厚的中国文化意义, 完全的对等翻译不能准确表达含义, 导致英语本族人士无法完全理解深刻含义。比如, 对于中国人来说, “衙门”内涵意义丰富深刻。但对于不懂中国封建文化的国外游客来说, “Yamen”为何物?可见很难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而在清明上河园的翻译中的“up the river”是一个美国俚语, 意指“坐监狱” (in prison) , 因为清明上河园是一个主题公园, 是一个体验宋代文化的场所, 上述景点名称译法与实际意义大相径庭, 显然容易引起误解。

4 结论

本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有一部分译文比较值得信赖, 但大多数译文太直译, 含义传达不够准确。经过调查, 笔者把错误产生的原因归结为译者的水平和态度、文化差异以及管理问题等三方面。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 无处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子。而旅游景介的英语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形式, 不仅需要译者在翻译中解读源语符号, 也要求译者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破译源语文化内涵, 从而将旅游资料中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递给海外游客。

参考文献

[1]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J].中国翻译, 2002 (2) .[1]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J].中国翻译, 2002 (2) .

[2]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2]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3]贾文波.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 2003 (1) .[3]贾文波.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 2003 (1) .

河南红色旅游市场分析 篇5

1、红色旅游及河南红色旅游资源概述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参观游览、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结晶。

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打造中国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还是展示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

河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表现在:伟人故里、纪念馆,革命历史事件旧址、纪念地,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红色革命精神。包括有:郑州二七纪塔;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安阳红旗渠;南阳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 ;信阳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将军故里,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等,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驻马店 确山县竹沟镇确山村竹沟革命纪念馆,确山县 杨靖宇纪念馆,临颍县 南街村,鲁山县 邓小平刘伯承的纪念馆。同时还有许多革命先辈、新时代人民英雄和楷模的光辉事迹,如杨靖宇、吉鸿昌、焦裕禄、任长霞等等。这些都是在国内具有很大影响和深远教育意义的红色了资源。据统计,河南现拥有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20处,全省5175文物保护单位中,有655处属于可以开发利用的红色旅游资源。

总的来说,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数量多,种类齐全,知名度高,开发利用价值大。

2、河南红色旅游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及相关措施

2.1河南红色旅游市场开发现状

红色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发展。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旅游局在计划安排的旅游基本建设投资中每年安排资金帮助一批革命老区和革命纪念地旅游建设,发展旅游产业,并以此带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到90年代尤其,建国五十周年等一系列外部机遇促使红色旅游发展更加迅猛。在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腿东西啊,正式提出了红色旅游的概念,并积极支持有关地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使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国逐步形成规模并走俏市场

从2004年起红色旅游成为旅游热点,每逢重大节庆日、旅游黄金周和学生寒暑假,参观游览人数明显增长。河南红色旅游市场在红色旅游的潮流中发展起来,2005年2月驻马店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广场,举行了河南省红色旅游的启动仪式,3月又重点推出了“千里跃进游、将军故里游、时代精神游、党性修养游”等5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同时在郑州翔云旅行社开办了全国首家红色旅游超市,为社会各界集中提供红色旅游线路咨询、介绍、组织及服务。

经过近几年的开发,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浪潮,特别是以信阳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题展现出了“红色旅游”的人文精神与时代风貌,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游览的游客。河南在各级政府和五条精品线路促进之下,先后为红色旅游景区、经典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了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提高了红色旅游景点的接待能力。河南目前已经开发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红色旅游资源。与此同时,河南省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与国内如陕西、江西等省份相比还存在这一定的差距,品牌知名度竞争力不足,景区开发力度、品牌宣传、美誉度等各方面都有欠缺。

2.2河南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河南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有发展红色旅游有的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首先,旅游资源数量多、类型多样,不仅有各个时期的革命纪念物、纪念馆、旧址、遗址,也有非物质的革命精神文化。其次,河南省发展红色旅游的空间大,河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典型意义,较高的知名度,如林县红旗渠、焦裕禄、任长霞等时代楷模,开发利用价值大。许多红色旅游景区大多位于山区,环境污染先对较少,与其他周围其他类型旅游景观组合较好,可以相结合发展生态旅游、寻根旅游等。同时,河南的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全国的中心,公路、航空运输发达,省会郑州又是全国铁路枢纽,交通便利。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消费者对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红色旅游受到的关注也日益增多,需求度也不断增加,国家各级政府对红色旅游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这些都是河南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优势。

河南红色旅游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旅游产品单一,主题不够鲜明。目前所开发的红色旅游景区和项目都只处在单一游览阶段,没有形成吃、住、游、娱等旅游配套服务。旅游收入主要集中在门票,除节假日外旅游接待人数低。旅游产品陈旧,参与性体验性不高。这样使景区景点显得单调枯燥。已开发的红色旅游景区和项目主题不够鲜明,不能对旅游资源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概括、提升,使旅游者在参观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和理解红色旅游资源所反映的思想文化,不能达到震撼心灵、起不到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目的。

其次,景区开发投入不够,环境和条件设施相对滞后。这些红色旅游景区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或边远地区,财力不够,景区开发建设保护资金短缺,因此,旅游景区得不到全面发展,交通不便利,基础设施滞后,与市场信息相互交流不够;此外,景区的服务人员文化水平偏低,讲解员的服务不专业、专业技能缺乏,无法令前来参观的旅游者满意。这些都制约着景区的全面、深度发展。与此同时,景区的保护力度不够,方法也有不适当的地方。调查显示,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的保护方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很多富有价值的红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一些红色旅游景区一味模仿旅游发达地区,而忽略了景区自身独特的原生态历史感和沧桑感。

最后,各个红色旅游景点各自为局,缺乏区域内外的协调统一,不能集中力量进行系统建设,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得不到发挥,无法形成整体合。各景区没有把自己置身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中,无法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和价值的旅游线路。同时,河南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程度较低,呈现出规模小、层次低、活动内容单

一、旅游者停留时间短的特点,对当地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弱,不能真正起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此外,红色景区还存在票价不规范、不成熟的问题,如免费接待、高价门票等。

2.3相关措施 通过调查还发现,参加红色旅游的旅游者主要分布在本省内,多数为城镇居民,年龄集中在中青年,文化程度较高,收入水平处于中等阶段。

要进一步开发河南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河南红色旅游品牌,带动经济增长,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和资金投入,完善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该中分利用市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投资环境,鼓励各类企业组织投资红色旅游,清除各种不利于吸纳外来资金的政策和意识障碍。还应争取政府资金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及其他建设资金的支持,为红色旅游提供并创造必要的发展条件和环境。景区当地政府应联合各个部门共同建设景区基础设施。红色景区应多元化发展,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首先是完善交通设施,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其次,在“住”方面,不能单一靠酒店和宾馆,还可以发展让旅游入住农家院落,效仿乡村旅游的农家乐形式;在“吃”方面也应该多元化发展,既让旅游者体会革命斗争的艰苦,又应具有营养价值;在“游”上,应该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整合,以重点景区为核心,进行与之配套的相关旅游点的开辟、建设。

2、要深入挖掘和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增强景区的吸引力和震撼力。在传统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努力体现河南省红色旅游的特色和旅游接待专业水平,增强红色旅游的文化性、教育性,提高参与性、娱乐性、休闲性。逐步改善和提高红色旅游景区的档次。同时要合理制定红色旅游景区门票价格。

3、加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宣传促销工作对促进红色旅游有重要作用,宣传促销应突出重点,加强对河南各个城市及周边省市的宣传;在客源上应以学生、军人、党干人员及老年人为主;要运用多种促销手段和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旅游交易会、节假日、纪念日。各地应强强联合,实行资源共享、信息公用、市场共建。

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剖析 篇6

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面临向旅游强省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的摸底分析就显得尤为必要。河南省旅游产业主要表现为:旅游资源丰沛, 但同质性高;旅游企业发展良好, 但关联度差;旅游产业成绩喜人但结构不均衡。

一、河南省旅游资源基底分析

河南位于中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 地形比较复杂, 地势西高东低, 北部为太行山余脉, 西部为秦岭余脉, 南部为大别山, 中南部自西北向东南横亘800里的伏牛山, 东部为广阔的黄淮海平原。河南分属四大流域, 北部为海河流域, 中部为黄河流域, 西南为长江流域, 东南为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发源地, 素有“中州”和“中原”之称。河南地理条件优越, 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 因此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绚丽的自然旅游资源。河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但是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以及被利用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对具有代表性且获得国家级称号的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归纳 (见下页表1、表2) 。

河南省赋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同时各市 (县) 城乡地质结构、地理容貌和工农业经济各具地方特色, 拥有大量可供开发的社会旅游资源。根据2004年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结果, 全省共登记旅游资源单体39 802个, 涉及8个主类、28个亚类、171个基本类型。其中, 洛阳市河南省旅游资源最为发达的城市, 其次是新乡和焦作, 安阳、郑州、平顶山、南阳处于第三阶梯, 鹤壁、济源、三门峡、开封、许昌、驻马店以及信阳处于第四阶梯, 濮阳、商丘、周口和漯河处于第五阶梯。这些条件都为河南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旅游资源基础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河南省旅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唯一性较弱, 多数旅游资源与周边邻近省份、尤其是本省内同质性较高, 带来了开发方向的雷同, 是各地区形成恶性竞争主因。河南旅游资源虽然丰富而独特, 但就目前开发状况而言, 许多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 文化内涵挖掘较浅, 产业链条短且不完善, 旅游业态较为单一。

二、河南省旅游企业发展分析

据可得统计数字显示, 在2008—2012年期间, 旅行社数量呈现稳定缓慢增长的态势, 从业人数在逐渐递减, 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行业利润率呈现不规律变动。而星级酒店总数、客房数量及床位数在逐年递减, 行业整体收入基本变化不大, 出租率在逐年下降, 连续五年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全员劳动生产率有所提升, 但2009年为这几年的最高值, 随后三年在逐步提升。

此外, 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显示河南省截止到2012年底共有A级景区251家, 其中2A级景区45家, 3A级景区109家, 4A级景区89家, 5A景区8家。截至目前其中5A景区数量9家, 2014年4月国家旅游局公示今年入选的4A级景区名单中河南省为15家, 河南省高级别旅游景区增速表现迅猛。

对河南省旅游企业在全省的分布统计可以发现, 河南省各地市间旅游资源同质性较高, 在资源导向的理念下, 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发展处于被动的局面。从而形成地区间旅游产业布局同构严重, 导致无序竞争而带来的内耗现象, 缺乏相应的良性带动。

三、河南省旅游产业规模分析

自改革开放, 中国旅游业进入大发展之后, 河南省旅游发展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1989年的起步阶段;1990—1999年的发展阶段;2000年到现在的转型升级阶段。

截止到目前, 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国内旅游在全国名列前茅, 接待规模及旅游收入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但入境旅游发展稍嫌滞后, 处于全国下游偏上的位置。河南省旅游发展在接待人次上, 无论是入境旅游人数还是国内旅游人数, 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表现出良好的势头。

(一) 国内旅游发展分析

由表7可知, 最近五年河南省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在稳步快速增长, 2010年接待规模达到2008年的1.81倍, 而接待国内游客收入则是2.12倍, 说明在国内旅游接待方面, 河南省旅游业在规模增长的同时, 人均旅游消费水平也在提升。

河南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本省人口的小范围流动就能形成较大的旅游客流量, 但多是本省人在本省的旅游, 表8显示了2008—2012年河南省国内旅游的客源结构。通过表格数据计算可知, 2008—2012年河南省接待省内游客人数占国内游客的比例分别为:57.43%、66.23%、64.84%、71.04%、70%, 五年平均值达到66.76%, 呈现出典型的“四六结构”, 省内游客在国内客流量中占有绝对比重。河南地处中原, 交通枢纽地位明显, 过境火车车次、飞机架次众多, 国内旅游一日游发展迅猛, 2008—2012年来河南省省内游客一日游平均占到67.3%, 连续五年省内一日游游客比重分别为:57.44%、63.33%、64.85%、71.04、70%, 与整体国内游省内游客比重相一致, 一日游客流量也呈现出相同的“四六结构”。而一日游游客占接待国内游客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2.21%、20.17%、25.84%、36.47%、38%, 该比例过高并逐年增长, 说明国内游客在河南逗留时间短, 除主体客源是省内人口的因素外, 快速交通的发展尤其是高铁的发展为河南省旅游业在带来大量游客的同时也方便了客人的离开。在旅游收入方面, 2008—2012年省内游客花费占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65.79%, 说明省内游客旅游花费在旅游总收入中占有绝对比重。由于地理距离近、游览时间短、文化同源, 省内游客在本省的旅游消费进步空间不大, 如何吸引外省游客在河南旅游消费的增长, 已成为未来河南省扩大旅游收入、引起国民经济循环与流转的关键所在。

(二) 入境旅游发展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征是入境的外国游客与入境的港澳台同胞呈现出“二八结构”, 但是一些非沿海省市, 例如陕西、重庆等都呈现出“倒二八结构”, 表8统计了2008—2012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结构。

数据来源:2009—2013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2008—2012年外国游客平均比重为63.82%, 港澳台游客平均比重为36.18%, 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四六结构”。外国游客比重在这五年分别为:65.08%、65.76%、65.44%、61.97%、62.24%。相对全国来说, 河南入境旅游客流总量中港澳台游客比重过高, 外国游客总量少、比重小, 入境旅游创汇能力不足。

由表9可知, 在外国游客构成中, 以亚洲周边邻国客源为主, 所占比重平均为45.03%, 最高值达到47.34%;美洲客源所占比重平均为9.6%, 最高值达到10.62%;欧洲客源所占比重平均为18.16%, 最高值达到19.62%;大洋洲客源所占比重为2.3%, 最高值为2.56%。此结果说明, 亚洲是河南省第一大客源市场, 而在13个主要入境客源市场中, 亚洲、欧洲游客比重较大;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明显, 德国、菲律宾、台湾和澳大利亚一直处于最佳状态, 法国与泰国市场呈现良性增长状态, 而结合其国民人口及整体出游率衡量英国客源选择河南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表现较差。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 河南省旅游产业在最近几年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但存在规模扩张而内涵增长不足的弊端, 旅游企业单体发展良好但产业联动性不足, 未能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功能, 旅游产业链条短、经济收入来源狭窄。在未来发展中, 河南省应转变发展思路, 丰富旅游产品类型, 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升游客消费水平;拉长与充实旅游产业链条, 加快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注重对省外尤其是经济实力较强区域客源市场的开拓与吸引;加大力度吸引海外客源, 丰富旅游消费内海, 调整旅游产业的收入结构。从而促进河南省旅游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2009-2013) [K].

[2]孙双利.河南省入境旅游产业结构分析[J].市场研究, 2014, (5) .

[3]张婷婷, 赵广.河南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J].河南科技, 2014, (8) .

河南省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现状阐析 篇7

目前, 河南省各区域景点资源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一定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最近几年, 河南省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步伐不断加快, 部分武术景点资源规划方案陆续得到批准实施, 其中大批武术旅游景系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规模, 但各地区各武术旅游景点资源的开发规模、开发程度、开发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研究结合实地考察的情况, 将目前河南省武术旅游资源开发状况进行了归类研究, 具体情况如下表2。河南省拥有丰富的武术旅游资源, 武术旅游产品开发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且形成了如少林寺、太极拳等较有影响的知名品牌。这些品牌的开发效果之显著, 影响之深渊, 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游览的国内外游客。为河南省其他武术旅游资源景区的后续开发提供了参考、指明了方向。从调查发现, 河南省武术文化旅游资源表现一定的特征。

一、优越的中原大地孕育出了丰富的历史古迹类武术文化旅游资源

由于独特的枢纽位置, 河南省自古以来就是各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孕育出了丰富的军事历史人物, 东周的周文王, 战国的军痒设立, 三国时期的张飞、关羽, 隋唐武僧昙宗、宋代的岳飞、杨再兴等。随之涌现出了大量的如关帝庙、中岳庙、议事台、少林寺等历史古迹类武术文化旅游资源, 具体如表2所示。时至现代, 仍活跃于中国现代武术舞台的嵩山少林拳, 陈家沟太极拳, 荥阳的苌氏拳, 博爱月山八极拳, 开封查拳和梅花拳, 安阳弹腿, 豫东洪拳, 淮阳六步拳, 朱仙镇回民的汤瓶拳, 博爱王堡的枪法 (系明万历年间由唐村太极宫董秉乾所传) , 汜水、陕县、禹县的弹弓, 淮阳回民棍术, 长垣六合枪, 开封剑术与跤术, 滑县虎尾镰, 鹿邑跤术等等, 都曾名噪一时拳种仍然成为现代重要的武术流派, 将成为河南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登封少林拳和温县太极拳两大拳种旅游资源的具体开发情况, 便于研究, 仅以此两种资源为个案分析。

1. 历史古迹类武术文化旅游资源案例之一:登封武术文化资源

登封位于河南省腹地, 地处山区, 环境优静, 尤其是其少林寺誉名全球, 少林功夫更是名播寰宇。少林寺是中国佛禅宗庭, 少林功夫被谓之“武术之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 少林功夫成为当代极为宝贵的武术文化资源, 见表3。

(1) 达摩洞

达摩洞, 位于少林寺景点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峰顶下十余米处, 是天然的石洞。从公元527年到536年, 禅宗初祖达摩曾在此洞中面壁九年, 故称“达摩洞”或“达摩面壁洞”。石洞深约7米, 洞外有石坊, 明万历甲辰年 (1604年) 造, 双柱石砌, 南额胡斌题刻“默玄处”, 北额有燕都近溪题刻“东来肇迹”。洞内台上有石像三尊, 中为达摩坐像, 两侧为其弟子。据清《说嵩》载洞的左上方有一小石塔, 已毁。在石牌坊北边的洞口处有碑刻三通, 一为明万历乙巳年 (1605) 立的《创建凉殿坊牌碑》, 一为乾隆二年 (1737) 立的《达摩祖师开光碑》, 另一为民国五年 (1916) 立的《达摩佛祖碑》。据传说少林功夫和著名的易筋经就在此产生。

(2) 千佛殿、白衣殿

千佛殿是少林寺院的最后一座建筑, 亦称毗卢阁, 明万历年间建造, 面积约300平方米, 高约20多米, 是寺里保存下来的最大佛殿。殿中神龛里供奉着毗卢佛像, 跏坐在多层莲花座上。殿东端有汉白玉雕造的南无阿弥陀佛一尊, 殿内砖砌的地面上有48个排列有序的陷坑, 传说这是少林寺武僧们习武练功时留下的脚窝, 足见武僧习武的历史踪迹。

白衣殿, 殿内供着白衣菩萨铜像。因殿内绘有少林寺拳谱壁画, 又称“拳谱殿”。白衣殿的南北山墙上画有少林寺和尚演武的场面, 北壁绘寺僧徒手搏斗图共16组。这些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少林拳的威武场面, 是研究少林武术的重要资料。白衣殿后壁北边有副壁画描绘的是“十三和尚救唐王”的历史故事, 另一副壁画描绘的是“紧那罗御红巾”。寺内碑林、石刻中记载了明朝初年少林僧兵消灭倭寇而全部壮烈捐躯这一爱国主义的壮举。

(3) 十方禅院

少林寺十方禅院位于驰名中外的少林寺景区, 与少林寺山门正对。始建于大明正德七年 (公元1512) , 为十方僧众赡仰名寺古刹, 朝拜少林祖庭, 礼佛活动, 习演少林武术的旅居之所, 是集神学, 建筑, 雕塑, 彩绘, 园林艺术于一体的景观。

2. 历史古迹类武术文化旅游资源案例之二:焦作武术文化旅游资源

焦作市地处中原腹地, 地理位置优越,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地上地下资源极为丰富。其武术旅游资源方面相当丰富。武术文化旅游主要景点有:陈家沟、月山寺、千佛阁、胜果寺塔和延庆寺舍利塔。

注:引自武之惑从古老拳种现状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王玮萱, 焦作日报晚报, 2009.1.22

(1) 陈家沟

陈家沟, 原名常阳村,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清峰岭, 距焦作市区35公里, 是陈氏太极拳的发源地。明初, 陈氏始祖陈卜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河南温县, 定居在青峰岭上常阳村, 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 随陈氏人丁繁衍, 改村名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庭时, 他延承家学拳术, 博采众家拳术之精华, 取法《河图》《洛书》中的阴阳五行之理, 结合中国医学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 创编了一套具有阴阳皆具, 刚柔相济为特色的太极拳。陈家沟村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太极圣地”称号, 2007年8月被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每年都大大量的太极拳爱好者领略此村, 饱尝太极文化。

(2) 东大沟

东大沟位居陈家沟北部。黄河历史上的多次改道使整个平原形成了南滩北洼中间岗的地貌。村内曾有大小沟壑13条, 经多年变迁多数沟壑被填, 只剩下东西两沟。东沟保存着原始的自然风貌, 沟内按太极八卦之理修建了两座练拳台, 是陈家沟人常年习武之处。

(3) 陈家祖墓群

在陈家沟西域, 有太极拳创始人———陈公王廷之墓、陈家沟陈氏一世祖陈卜墓碑, 还有陈发科、陈照旭、陈照奎等太极拳重要传人的墓碑, 是缅怀太极拳先人的教育基地。

(4) 杨露禅学拳处

原为清代翰林院侍诏陈德瑚故居, 占地2.94亩, 为两进四合院。现有按照清代风格修复的门楼、正殿、二进院南北厢房、习拳处、杨露禅住的小屋以及供游人观拳、休息的凉亭。二进院堂为清代陈家沟村人陈德瑚的住所, 现北厢房为原建筑, 东厢房为复建物, 西上房已毁不存。屋内遗物为当年陈德瑚家人所用之存, 正殿中央供奉的就是太极宗师陈长兴先生, 北边的塑像是陈长兴授拳杨露禅, 左边的是杨露禅与师兄陈耕耘习拳的塑像。

二、文化价值彰显的现代设施促进了武术文化旅游资源

河南省各地区在保护历史古迹类文化资源的同时, 注重当地武术文化的现代设施建设, 这是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一种抢救、修补, 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制。这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较好的教育价值。

1. 河南省现代设施类武术文化旅游资源案例之一:登封武术文化资源

近年来登封市政府、市外事局一直注重制作武术为文化产业蛋糕, 拉动其它文化产业链条, 随着成为北京奥运会特设项目和少林小子奥运夺冠的雄风之后, 确立了创建“世界功夫之都”的发展目标, 各种现代化武术文化资源正不断得以建造、发展。

(1) 少林寺武术城

登封市“少林寺武术城”, 拥有83所武术馆校 (含未搬进武术城的部分武术学校) , 在校学生5万余人, 是世界上最大的武术培训基地。少林武术城将建设功夫、影视拍摄基地, 建成后还将以“少林功夫”为主题, 创作拍摄《少林僧兵传奇》、《少林功夫传奇》、《少林寺图库烈火重生》等电视连续剧。此外, 武术城内还将开辟旅游观光线路, 成为一个集武术教学 (培训) 、武术旅游、武术表演影视、武术餐饮、武术科研、武术产品等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产业基地。

嵩山少林寺武术馆是少林景区惟一的功夫表演场馆, 由国家旅游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兴建我国第一所面向海内外招生、培养武术专业人才、传播少林武术, 集武术、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涉外武术培训基地和武术旅游中心, 是嵩山风景区内最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馆内的少林功夫起源与发展大型石刻文化长廊及反映禅文化的六祖坛是展示少林禅武文化的精品佳作;武馆条件优越, 教学设施一流, 服务设备完善。内有有560余座位、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融声、光、电子一体的观看表演大厅, 有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练功房, 有600平方米室外少林传统功夫练功场和可容纳5000余看台的室外表演场———少林寺演武场;综合服务区内的少林禅居国际酒店, 融商务、购物、参禅健身、休闲娱乐、食宿于一体, 是少林寺风景区最早一家星级酒店。馆内还有少林功夫国际表演部、少林功夫国际教学部、少林功夫国际交流中心、少林武术学院、少林武术旅行社、宝剑厂等。少林寺武术馆曾接待过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韩国总统金咏三、尼泊尔王子、泰国公主和国家领导人。武馆还为190多个重要政府代表团、驻外使节团、驻华使节团表演少林功夫, 同时为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武术爱好者展示少林功夫。如今, 少林寺武术馆已成为我国惟一的功夫训练和禅武文化旅游中心, 是观赏少林功夫的最佳场所。

(2) 中国嵩山少林武术文化博览中心

由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和鹅坡武院共同建设的、投入使用的“中国嵩山少林武术文化博览中心”, 占地面积32亩, 与少林武术城门口的“武林园”、“少林武术购物中心”遥相呼应。它是集高档次的少林武术表演厅、少林武术文化展览室、训练、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登封市武术基础设施建设标志性建筑。中国嵩山少林武术文化博览中心的建设丰富了嵩山少林武术城禅武内涵, 填补了全面反映少林武术发展史和高档次武术表演馆空白。成功组建了塔沟、鹅坡、小龙三大武术集团, 标志着登封的武术产业已迈入多元化、规模化经营的新阶段。

(3)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少林寺旅游的一颗新星, 它位于河南登封市南郊的待仙沟, 距少林寺7公里, 项目总投资1.15亿元, 主要表演舞台为一片峡谷, 是河南省最大的民营资本投资开发的文化旅游演出项目, 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山地实景演出。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以演绎中原文化为主题, 以挖掘禅宗和少林武功资源为切入点的大型山地实景演出剧目。融舞台艺术、音乐艺术、武术表演、禅宗演绎于一体, 强化实景情景感受, 传统与现代、民族与西洋、文化与旅游有机统一。

在内容上, 通过水、木、风、光、石五大乐章, 近600人的禅武演绎, 少林僧侣的现场唱颂, 钟声、风声、水声、虫鸣的交响, 音乐中禅机的昭示, 武术中对生命力的宣示, 歌词中对和谐人生的喻示等, 着力表现禅宗潜心静修和少林禅武合一的文化内涵。

2. 河南省现代设施类武术文化旅游资源案例之二:太极拳文化资源

(1) 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

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的正前方塑建有陈氏太极拳鼻祖陈王廷的铜像。在纪念馆的东西两侧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建筑———太极碑廊, 碑廊里面是历代太极拳宗师的碑碣, 碑碣上刻有历代拳师的简介, 是中外太极拳爱好者为纪念大极宗师们所镌立的。

(2) 太极拳祖祠

为了弘扬太极文化, 彰显太极名师, 在陈氏后人修建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的基础上修建了太极拳祠, 用于太极拳爱好者纪念、瞻仰历代大师, 馆内展出的内容包括:陈王廷创编太极拳, 太极拳各流派的形成、太极拳械简介、宗师简介等。

(3) 当代拳师展览馆

当代拳师展览馆是为迎接2000年8月第六届太极拳年会时举办。馆内展出当前活跃在武坛上陈家沟籍的部分代表, 个别为陈家沟培养出的人员。他们包括“四大金刚一名士”, “太极明星”, “太极拳精英”以及有太极拳传播具有重要贡献的建设者。以上人员由村委会推荐, 经县政府批准, 充分展现出陈家沟太极拳的崭新风貌, 是海内外人员了解太极拳的最佳之处。

陈照丕陵园松柏葱葱, 碑碣林立, 碑额为原国家水利部副部长张含英所题。碑后是当代太极宗师陈照丕长眠的地方。陈照丕拳技精深, 理论造诣极深, 著有《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 诲人不倦, 对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陵园为太极拳爱好者前往祭念太极拳名家的园地。

(5) 太极拳武术馆

陈家沟武术馆始建于1985年4月, 其前身是1958年兴办的太极拳武术学校, 是推广普及太极拳、培养太极新秀、进行太极拳交流的主要场所。在武术馆的四面墙壁上, 是当代太极拳名家以及后起之秀的展板。武术馆的后厅是演武场, 是太极拳学员训练和技艺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太极拳各种套路以及太极器械、太极推手等精彩表演。

(6) 中华太极园

2009年2月中华太极园广场动工建设。当地相关政府积极包装太极养生园等旅游开发项目, 向省发改委积极申报了中华太极园旅游开发项目, 同时启动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它将为前往旅游和喜爱太极拳爱好者提供良好的纪念先人、学习太极拳技术、领悟太极拳文化的好去处。

三、武术文化产品和消费市场的服务项目促进了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的壮大

河南省武术文化产品和消费市场的形成呈现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主要分布于登封地区。

中国嵩山少林旅游武术购物城是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立项, 嵩阳办事处和城西区牵头, 由登封市嵩少林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具体实施的一个集旅游纪念品、武术器械、嵩山少林土特产品、服装等用品集加工、批发、零售和旅游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办公、商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服务项目。

少林旅游武术购物城位于207国道和武术城路交汇处, 是少林寺旅游的必经之地。东侧是登封一流的武术公园, 西临著名的音乐大典———禅宗少林。周边各大武术院校林立,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总占地面积53亩, 总投资1.2亿元, 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建成后的武林园使过去发展滞后的旅游纪念品和武术用品综合市场, 形成专业化武术文化市场。该市场气魄宏伟, 独具特色, 是登封市首家高档次的旅游武术用品综合服务企业。200多家旅游纪念品和武术用品经营商户入驻经营。从调查情况来看, 目前登封90%的习武学生的食、宿、用来自于登封市, 形成了自给自供的良性循环, 尤其是武术服装、武术器械用品已发展成为登封市文化产业的一大支柱型产业。

1. 节日类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的传媒价值不断彰显

河南省节日类武术文化资源随着近几年的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正不断被挖掘、开发, 郑州、焦作等地方的重要传统武术武术节、武术比赛已走向正规化和常规化, 开封等的正月武术庙会不断推陈出新, 蓬勃发展。

(1) 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

1991年由河南省体育局主办了首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 (郑州和登封是武术节的主要场所) , 是集武术、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活动。以后每年的9月10日至15日或1月1日至5日举行一次 (第三届后改为两年一次) , 到目前共举行了七届, 分别是1991、1992、1993、1995、1997、1999和2001年。武术节期间, 将举办规模宏大、隆重热烈的迎宾仪式、大型文体表演、国际少林武术表演邀请赛和少林武术精英擂台赛、文艺演出、旅游观光等活动。届时明星荟萃, 各路武林高手尽显绝技, 也可以畅游郑州、登封各大景点, 是开发旅游的佳期。

(2) 世界传统武术节

世界传统武术节 (The Second World Traditional Wushu Chanmunships) , 又称“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 是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世界传统武术大赛, 是目前世界武术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型体育盛会, 被誉为“武术界的奥运会”。2004年10月和2005年10月在郑州分别举办了首届、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世界传统文化节是世界范围内规格最高的传统武术比赛, 对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普及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对促进世界人民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武术运动的影响力。每届都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将进行武术套路、器械共110多个项目的比赛和表演。期间有数万武术运动员同时表演传统武术、前往观摩的观众多达几十万人, 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国际武术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位于嵩山风景名胜区之中的少林寺是武术节统一组织的旅游观光活动重点地区。这对宣传、展示河南省武术文化旅游资源, 促进河南省游业的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3) 开封武术庙会

自2004年元月之始的开封庙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了。开封武术庙会由省体育局, 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 开封市体育局承办, 每届都有来自省内各地武术协会、武术馆校及民间团体集中展示了传统武术、表演, 独具特色的中原武术庙会让广大游客特别是武术爱好者大饱眼福, 成为展示中原武术的一次盛餐。

(4) 温县太极拳比赛

温县体育局于1992年以来, 成功举办十四届太极拳、剑锦标赛, 这已成为一年一届的常规性的传统太极拳大赛和太极拳推手擂台赛。每届都有太极拳高手献技, 每次参赛单位可达15支左右, 参赛人数达150人之多, 不亚于省级武术比赛, 与国际级交流大赛相映。2009年5月, 温县还承办了河南省传统太极拳大赛, 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支代表队、50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前来参加, 英、意等国家慕名而来参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世人所推崇, 被国家旅游局列为特种旅游项目, 成为发展河南旅游业的“拳头”产品。太极拳不仅树立了焦作的新形象, 而且成为焦作的象征。小到区级、县级、市级太极拳比赛, 大到省级、全国、国际级太极拳比赛, 太极拳之花由温县向世界各地盛开, 成为太极拳之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5) 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

国际太极拳年会, 是由焦作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国际性太极拳界学术理论研讨、技术交流切磋的会节形式活动, 宗旨是弘扬太极文化、促进太极拳的普及与发展、增进国际太极拳届的团结、友谊和学术交流。由原温县太极拳年会演变而成, 1992年~1994年每年一届, 1994年后两年一届, 前五届 (1992、1993、1994、1996、1998) 在太极拳发祥地温县举行。2000年在焦作市举行, 改名为“中国·焦作 (温县第六届) 国际太极拳年会”。从2002年起, 又改名为“中国·焦作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2005年第三届更名为“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到2007年止, 焦作国际太极年会共举办了九届。与会的国家 (地区) 、人数、规模和影响逐届增大。其中, 2007年第四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参加国家 (地区) 有32个, 人数为2253人。另外, 为了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 打造山水品牌, 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 当地利用太极拳将武术赛事、旅游和摄影“捆绑”在一起, 推出“一会、一赛、两节” (或称两赛两节) ———焦作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暨首届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国际摄影节和 (首届2007年) 全国新农村农民太极拳健身大赛等等, 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和开展满足了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民间拳师通过年会得到了宣传, 观众通过观看年会精彩的比赛而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许多鲜为人知的太极拳传统项目通过年会而再次展现给世人, 一些濒临失传的太极项目得到了及时的挖掘和抢救。焦作市以拳为载体的一套经济大餐正在形成。

摘要:河南省是旅游资源大省, 因为是武术资源大省, 如何利用现有的武术资源, 使之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是一个丞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对河南省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河南省,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参考文献

[1]2008年全省GDP达18407.78亿元.河南日报[N].2009.2.28

[2]秦延河, 傅振磊.试论武术产业[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18 (3) :19-21

[3]马慧琴, 李优锋.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生产力研究, 2002, (5) :238-239

[4]廖兆光.加快发展武当山旅游业的思路及对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22 (4) :6-10

[5]王言群, 唐文兵, 元传琴.试论我国武术市场的发展前景[J].安徽体育科技, 2003, 24 (3) :121-127

[6]卫志强, 秦伟.中华武术与旅游业发展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7 (1) :28-31

[7]姚琼, 刘静.中国武术资源及其开发探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4 (1) :21-24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篇8

一、河南省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为顺应建设河南旅游信息网络化的趋势,1998年,河南省旅游局与河南益星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合作主办了河南首家行业网站——“河南旅游服务网”后更名为“河南旅游网”,它是我国第一批筹建并开通的专业旅游网站。随后,其他旅游信息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河南旅游信息港”后更名为“河南旅游资讯网”、“喜行旅游网”等。它们的出现,扩大了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使一些“潜在”的旅游市场变成了“现实”的旅游市场,加快了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旅游网站开通以来,其内容“覆盖全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成功地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发布了中国和河南的旅游信息,宣传了国家和河南旅游政策法规,为旅游者和旅游企业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信息服务。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网站已初步成为面向全国及全世界详尽介绍河南旅游景区(点)、旅游发展概况和服务机构等信息的内容全面、准确及时的知名旅游网站。它们为全省旅游企业的信息化运作提供了专业、高效的核心平台。尤其是“河南旅游服务网”已有千余万人次访问,帮助近200家旅游企业开展了网上宣传,为上万人次的旅游者提供了预订、组团、购物等服务。它已成为国内上网旅游企业最多的大型旅游专业网站,是本地旅游企业对外宣传、旅游爱好者出行咨询的重要窗口。2000年“十一”前夕,“河南旅游服务网”与郑州交通银行合作,开通了河南首家电子商务网站“E—游网”,率先实现了网上支付。这为河南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有合作银行已包括交通银行郑州市分行、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等各大商业银行。2001年6月,“河南旅游服务网”被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指定为“金旅工程”,公众商务网(金旅雅途网)是河南省级唯一合作伙伴,并成为中国旅游报河南记者站所在地。因此,利用这些专业性的网站做好网上宣传促销工作,积极组织本地的旅游机构、景区景点上网,是提高河南旅游在国际、国内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与贯彻河南省委、省政府“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支柱产业”的指示和省局相关部署的重要措施。2002年年末,一些行业网站又与河南各大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深入合作并完善了网上电子商务功能,实现在网上提供更快捷高效的旅游服务,帮助旅游企业进一步拓展客源和销售渠道、降低经营成本,使出游者能够利用这些网站更加方便地完成对旅游产品的选择。如对原有的“河南旅游服务网”进行了功能和内容的整合与完善,在重新规划之后于2003年年初推出了全新的“河南旅游网”。全新的“河南旅游网”正以更丰富的内容、更人性化的使用方法和更全面的功能来服务广大旅游行业从业者和出游者。

《河南省“十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旅游,促进河南省旅游业向现代化迈进。《河南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旅游的重要性。《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加快我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旅游产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全面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河南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容量、技术适用的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具备了一定的信息传播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在商业、金融、交通等领域,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也在进行中。未来几年内,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信息系统将逐步完善,从而为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二、河南省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思路

(一)解决软硬件基础不足的问题

目前制约河南信息化中心建设的“瓶颈”是机构人员问题。一要落实人员问题。当前要采取正式人员与外聘人员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省局与各市县局相结合、信息中心与各处室相结合等办法缓解矛盾,同时筹划人员招录事宜。二要实现技术升级。要进一步完成河南旅游资讯网络改版,改变版面设计,整合栏目内容,撤除陈旧栏目,力求以新颖的页面、时尚的色彩、丰富的内容、便捷的链接为各类人员提供及时周全的服务。三要增设外语网站。开通英语等语种网站。四要建立信息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如建立信息发布审批制度,网站、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等,防止发生政治、经济、民事、刑事、硬件、软件等各方面的事件和问题。全省、各市县旅游局和重点旅游企业也要采取切实步骤,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完成信息化工作。

(二)解决系统化水平不高的问题

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市县和风景区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网,但各自为战、不相往来、内容陈旧等问题比较普遍。解决这些问题是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任务。一要消除肓点。着力消除少数市和重点旅游县与风景区有条件但没有建网站、有网站不维护更新的现象。二要纵向链接到底。省局旅游资讯网与全省17个地市、重点县区和重点旅游企业网站要实现纵向畅通链接。三要横向链接到边。省局旅游资讯网要努力实现与局域网、党政专网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信息采集获取量和发送量。同时,要与全同各省市旅游网、较大的旅游门户网站实现无障碍链接,尤其要率先保证与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等主要旅游客源地的省市县区旅游网的链接。另外,更要争取与国外境外热点旅游区、世界知名旅游媒介建立链接。

(三)解决外向化影响不大的问题

在巩同宣传阵地、完善传统宣传手段的同时,还要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宣传手段上有所突破。一要运用新技术。全省重点城市和景区要创造条件,在网站建设上,鼓励、支持电子企业与相关景区联合,积极采用电子视频、动画等新技术,吸引公众眼球,提高点击率。要创造条件,适时开通外文旅游网站。外文网站要开设“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旅游线路”等境外游客和旅游企业关心、感兴趣的栏目。借用IT技术新平台,向国内外多层次、全方位展示河南精彩的山水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广阔的旅游产业前景,塑造魅力河南的国际形象。二要实现网站内容的有条件下载。将制作精美的旅游产品折页、宣传画册、DVD、CD、图片、河南旅游地图等宣传资料上网,通过授权等形式,有条件地允许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组织或个人下载,从而更长久地直接影响境外市场。

(四)解决电子化应用不广问题

以河南旅游服务网商务开通为起点,全面推进全省旅游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一要建好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支持电子企业参与全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广泛开展电子门票网上预订,而后在全省各AAAA级风景区逐步推广,争取实现重点景区门票销售网络化的目标,使之成为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亮点工程。二要管好电子商务平台。要落实专人负责,及时解答观众提出的各种咨询,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要抓紧制订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保证电子商务平台健康运行,要采取严密的安全手段和保密措施,防止出现问题。

河南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9

一、河南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现状与问题

(一) 河南旅游商品品种繁多但销售单一。

开封汴绣、洛阳唐三彩、南阳玉石、许昌钧瓷等在河南遍地开花。除了这些传统的工艺品以外, 近年来, 麦秸画、红色旅游商品、高档工艺品、青铜仿真器、泥塑等, 河南旅游商品中不断涌现“创新大军”。目前全省已有省级旅游商品企业近200家, 几乎涵盖了所有国家颁布的商品分类, 可以说河南并不缺少旅游商品。但许多游客反映, 在景区和购物商店的柜台里, 他们所能看到的旅游商品不外乎那么几种, 甚至千篇一律, 使他们没有很强的购物欲望。河南丰富的旅游商品除了在博览会上百姓可以一睹其全貌以外, 平时很难“觅其踪迹”。市场上销售的旅游商品确出现“同质化”、缺乏个性的现象, 所以给人留下了旅游商品品种单一、新品匮乏的印象。

(二) 河南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市场混乱。

近几年的旅游投诉中, 不乏游客购物的投诉, 投诉内容不外乎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缺乏诚信等, 主要集中在金银玉器、珠宝首饰等商品上。旅游商品销售单位参差不齐, 个别从业人员素质低下, 旅游商品也让人“眼花缭乱”。此外, 在生产环节也有问题。被媒体曝光的禹州钧瓷和洛阳唐三彩就是典型的例子, 精美的工艺产品, 由于生产环节把关不严, 使得许多残次品流向社会, 低价销售, 几乎成为了“地摊货”, 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值得欣慰的是, 两地有关部门都采取了有力措施, 整顿钧瓷、唐三彩生产销售市场, 销毁残次品, 让游客可以放心购买, 安心消费。

二、河南旅游商品的开发策略

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纪念品, 要加快旅游商品的发展, 就必须研究和分析旅游商品消费的特点和旅游者的购物喜好, 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一) 河南旅游商品开发要凸显地方特色。

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 我们首先要正确地进行市场定位和商品定位, 针对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 开发适应不同层次旅游者偏爱的、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其次, 应以深厚的文化背景为依托, 开发、设计独具特色、以耳目一新的旅游纪念品。文化渊源是旅游商品的生命力所在, 我们要利用济源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名山、名人、名城效应, 将旅游商品融入山文化、水文化、根文化、茶文化、药文化、道教文化、中原民族文化之中, 开发各种仿真纪念品。再次, 我们要注重风景旅游景区、景点的特点, 利用已知名的自然资源, 开发出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实用又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最后, 在旅游商品的生产上, 我们要针对游客的消费特点, 处理好现代新技术与传统加工之间的结合, 突出旅游商品的特色和质量, 高度重视旅游商品包装、设计, 做到既具有艺术性, 又方便携带, 充分起到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宣传效应。

(二)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为旅游商品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商品在开发、生产和经营上, 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推进。首先, 政府应组织力量全面梳理全省的旅游商品资源, 由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帮助各地市旅游商品进行准确的定位, 形成商品差异化。其次, 改变评价体系, 实施商品资金补偿制度。在实践中, 建立各地市区域间的商品资金补偿制度:当A城市被定位为开发某种商品, B城市就不能开发该商品发展经济, B城市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为处理好这种关系, 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资金上补偿。

(三) 加大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力度。

首先, 加强与现有高等院校、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研究所、旅游商品经营单位的合作, 成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 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全面合作。其次, 组织、引导、鼓励艺术家、企业家、能工巧匠挖掘、宏扬传统旅游商品的制作工艺, 采用河南本省特产、资源进行个性化旅游商品设计。最后, 在资金、技术、工艺、生产、销售等各方面走横向联合的道路, 促进旅游商品的设计、研制、生产和销售。

(四) 进行旅游商品形象策划, 培育品牌商品。

紧紧把握旅游商品的发展趋势开发, 使之品种丰富化、系列化、规模化。一方面, 以河南旅游地文化为主调, 大力开发文化承载型系列旅游商品。另一方面, 集中力量推出体现名胜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立足景区特色, 研制具有景区特定环境、风貌、形象的“一景一品”特色旅游纪念商品, 努力使景区特色与旅游纪念品特色相协调, 不断增强旅游者与景区旅游购物的互动性, 促进特色旅游商品销售。最后, 凡政府牵头组织、策划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节庆活动, 要加大对旅游商品尤其是品牌旅游商品的宣传力度;旅游配送产品、政府的礼品、旅游促销礼品实行公开竞标制, 吸引优质企业的品牌产品参标、竞标, 让特色品牌商品能够充分展示其风采。

(五) 优化购物环境, 创新销售模式。

优化购物环境要改善和提高完善旅游购物场所的基本设施, 营造具有特色的、人性化的舒适购物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旅游购物经营者的教育, 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市场拓展能力;对旅游商品销售人员进行专业和服务技能培训, 有计划地引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为旅游购物者提供标准化服务。更新销售模式, 如果采取互动体验式销售, 在一些旅游商品加工企业, 将商品的生产环节当作旅游者参与的旅游项目, 以服务作为舞台, 以旅游商品作为道具使旅游者融入其中, 就可实现体验购物, 刺激旅游者购买。

综上所述, 在河南省旅游商品的开发中, 我们应该着重突出旅游商品的特色, 极力扩展它的销售渠道, 并加强旅游商品的消费环境的净化力度, 这样河南旅游商品就能朝着快速有效的方向发展。

摘要:旅游商品的开发、经营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旅游商品特色、销售渠道、购物消费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河南旅游商品开发的一些基本情况, 旨在为河南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关键词:河南,旅游商品,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汪节名.泰国旅游生意经[J].黄山日报, 2003, (1) .

[2]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黄建文.世界旅游手册[M].湖南:湖南地图出版社, 2003.

河南旅游纪念品的现状及开发对策 篇10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 其中少林寺、龙门石窟等旅游资源响誉海内外。河南省的旅游收入虽然逐年上升, 但旅游收入的形式比较单一, 旅游纪念品由于做工粗糙、市场秩序混乱等原因而无法形成新的旅游增长点。在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 旅游纪念品的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30%以上, 甚至高达50%[2]。因此, 为了增加我省的旅游纪念品收入, 就要对我省当前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一、旅游纪念品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富有民族特色、有纪念性的一切物品[3]。旅游纪念品能突出反映旅游景区的特色, 是旅游景区所独有的, 因此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旅游纪念品对于旅游景区的形象和当地的传统文化来说, 具有很好的宣传作用。旅游纪念品的品种和类型繁多, 可以简单分为文物古董、书画、工艺美术品、土特产、药材、珠宝首饰、服装等等[3]。

2、特征。

旅游纪念品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 它具有一般商品所没有的特征和文化品位, 因此旅游纪念品是具有一定垄断性的、不可替代的商品。一个完整的旅游纪念品应该具有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实用性和便携性五种特征。文化性指的是一件好的旅游纪念品要以当地的文化内涵为特色, 突出当地的文化特征;民族性是指游客到某个旅游景区旅游时, 特别是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时, 一般都会购买富有当地民族性的旅游纪念品作为纪念。地域性主要表现在使用地方性的材质、原料、包装等方面来进行设计;实用性是指旅游纪念品具有的实用价值和使用价值;便携性是指旅游者在购买旅游纪念品时, 往往会选择那些体积小, 重量轻, 便于携带的商品作为纪念。如安阳开发的殷墟仿甲骨文纪念品。

旅游纪念品的以上五个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形成了一个整体。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旅游纪念品, 才能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欢迎, 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河南旅游纪念品的现状分析

1、缺乏特色, 品位不高。

目前, 河南省大多数旅游商品的知名度还不高, 竞争力不强, 商品缺乏创新和创意, 不能反映河南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 多数商品品牌形象模糊, 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收藏性不强, 难以激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如我省特有的少林佛珠、南阳玉雕、信阳毛尖等旅游纪念品, 在省外的旅游景区到处可见, 但是在我省当地旅游景区购买的话, 意义就完全不同。

2、质量不高, 价格不合理。

在河南的旅游景区, 人们所见到的旅游纪念品几乎都是千篇一律, 大同小异。游客来我省选择的旅游纪念品无非是汴绣、钧瓷、唐三彩和仿古青铜器等物品, 这几类产品的确具有文化含量, 具有鲜明的河南地域特征, 作为旅游纪念品再合适不过了, 但普遍做工粗滥、包装简陋、质量缺乏保证。当前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及摊位大多是个体户, 规模较小, 再加上部分经营者抱着做“一锤子买卖”的想法, 不讲信誉, 不求质量, 严重影响了河南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形象, 这种经营理念使旅游纪念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4]。另外, 旅游纪念品的价格不合理。旅游纪念品的价格缺乏规范管理, 往往今天一个价, 明天一个价, 我去一个价, 他去又一个价, 绝大多数游客都希望能在旅游景区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旅游纪念品, 但是, 往往使游客大失所望, 空手而归。

3、旅游纪念品市场秩序混乱。

我省的旅游纪念品市场起步较晚, 管理混乱, 消费者对产品缺乏信任, 发展缓慢。一是由于销售市场缺乏统一管理, 经营者对游客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 给景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由于同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造成同一件商品的售价不一, 价格差别很大, 严重影响了旅游纪念品的生产销售秩序,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三是假冒伪劣商品泛滥, 使消费者对产品缺乏信任, 回扣风盛行, 违法经营现象猖獗。

三、河南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对策

1、成立专业的旅游纪念品研发机构。

在开发旅游纪念品时要遵循突出独特性原则、经济原则、美学原则、就地原则、系列化、多样化、配套化原则[3]。首先, 要对旅游纪念品市场进行可行性调查研究, 可以通过问卷法、实验法等方式进行调查, 重点分析市场需求;其次, 针对市场需求, 组织专业人员利用高新技术设计出具有吸引力和一定纪念意义的商品;再次, 对开发出来的纪念品投入市场后的跟踪, 根据旅游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程度, 及时对纪念品进行改进和创新。

2、挖掘旅游纪念品的历史文化特色。

首先, 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应基于秉承传统, 弘扬地方文化, 挖掘历史根源, 展现历史特色。河南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应注重体现河南的民俗风情, 利用景区门票、纪念品商标、等方面充分展示旅游纪念品特有的文化内涵, 体现河南历史文化特色。其次, 赋予旅游纪念品新的文化内涵, 可以把时代新意融入进去, 使旅游纪念品既体现历史文化特色, 又反映了当代审美价值需求。

3、出台相应政策, 引导纪念品生产企业向良性方向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 引导纪念品生产企业向良性方向发展。一是从贷款、税收、原料供应等方面给予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支持和优惠。二是各级政府可设置旅游纪念品研制、生产、开发专向基金, 加大对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投入力度。三是对那些产生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纪念品生产企业, 可以采取奖励的方式对其进行表彰, 树立典型, 并通过企业座谈会、展览会等形式交流成功的经验, 从而使整个纪念品生产企业朝着良性发展。

4、加大宣传力度, 建立河南旅游纪念品的营销网络。

特色旅游纪念品是旅游目的地的标志, 可以利用媒体、网络、电视等手段进行宣传, 还可以借助导游图、景区门票、户外广告等方式广泛传播相关信息, 提高河南省旅游纪念品的知名度, 使旅游纪念品成为展示河南旅游市场的名片。

5、规范旅游纪念品市场, 创造良好购物环境。

一是政府可以联合城管、工商部门加强旅游纪念品市场监督, 杜绝强买强卖现象的发生;二是提高旅游纪念品销售商的基本素质和诚信素质。销售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旅游纪念品的专业知识, 还要对服务技巧, 服务态度进行培训, 最好要经过考核, 持证上岗;三是旅游纪念品的价格要加以规范。可以采取明码标价的方法, 因为旅游具有季节性, 旅游纪念品也应该根据旅游的季节性变化特点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比如在淡季可以采取数量折扣的方法刺激消费。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是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相对薄弱的环节, 但是对于增加河南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来说, 又是非常重要的。河南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旅游纪念品开发的空间很大, 从旅游纪念品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出发, 各级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有利措施, 提高对旅游纪念品的重视程度, 充分发挥我省各个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 找准定位, 一定能开发出很多能够充分代表我省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旅游纪念品, 打开河南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僵局, 使旅游纪念品成为未来河南省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张薇薇, 刘丽丽.旅游纪念品发展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02, (05) .

[2]刘蓬春.旅游纪念品营销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3, (2) .

[3]刘敦荣.旅游商品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4]万三敏.当前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5]淡华珍蔡新颜.河南旅游纪念品市场诊断与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 2006, (7) .

[6]李树.文化因素与商业行为——中外旅游纪念品比较[J].艺术百家, 2007, (5) .

[7]张涛.旅游商品市场金矿待采[J].中国商报, 2007, (12) .

上一篇:综合工程训练下一篇:言语幽默的认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