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旅游

2024-09-03

河南旅游(共11篇)

河南旅游 篇1

在2009年5月27日召开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 河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产业三年行动纲要》, 安排部署“旅游立省”战略, 把旅游产业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河南只是旅游资源大省而不是旅游经济强省, 如何实施旅游强省战略,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已成为非常重要和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为此河南省提出了新的旅游主题形象口号:“文化河南, 壮美中原”。河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文化创意引领河南旅游, 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必将对促进河南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转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创意经济的浪潮正在席卷世界。在1998年发布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报告中, 创意产业被定义为:“从个人创造力与技能及才华中获取发展动力, 并通过开发知识产权来创造潜在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产业。” (1) 创意会创造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新机会, 新创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目前创意产业在国外已成为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 成为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新的发展模式。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效益, 并以5%的速度递增。在发达国家增长的速度更快, 美国达14%, 英国为12%。 (2) 创意被认为是决定当代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旅游是一种经济活动, 同时也是人的文化活动, 旅游消费是文化消费, 旅游服务是文化服务, 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旅游者是在寻找文化、购买文化、享受文化、消费文化;旅游经营者则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销售文化。 (3)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 更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和关键。创意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等实用价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 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创意旅游是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结果, 在世界范围内正成为日益兴起的新型旅游形态。将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相结合,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兴起,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都将创意产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高度重视, 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展现了无比广阔的前景。

当前河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得中原者得天下, 游中原者知中华。”河南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文化遗产丰富, 河南境内现存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4处, 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 馆藏文物130万件, 约占全国馆藏文物总量的1/8。七大古都河南占3个, 还有众多的文化景观。同时古文化、根文化、河文化在河南也形成优势, 文化类型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大量可供开发的社会旅游资源, 得天独厚、具有垄断性的、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 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目前这些旅游资源蕴藏的价值远没有被深度开发利用,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中原文化不应只是单纯形式上的文化符号, 应更多地转化为一种深层的民族精神取向, 与现实生活以及当代人民的文化需要发生直接关系, 而成为文化旅游资源, 这样才能达到文化精神需求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实现河南文化旅游的重新建构和真正超越。

长期以来, 旅游产品老化、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河南有众多无可替代的文化, 以文化创意壮大旅游业已经取得一些成绩, 如《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一批文化节目强势推出, 令游客赞不绝口。经过精心打造,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已经成为河南省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但总的来看文化氛围不浓, 文化旅游的大产业没有形成, 特别是缺乏“河南创意”, 没有很好地与文化优势结合起来, 没有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创意打造成优质精品旅游项目依旧是河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河南旅游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大多还是依靠景区和景点为主的门票经济。旅游开发也过于倚重资源本身, 投入巨大, 但效益不佳。据统计, 游客在河南省人均停留时间为3.03天, 比全国平均少0.34天。对许多景点, 游客一般都停留在静态观光上, 动态体验性差, 主体参与度低。留不住客人, 就不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也就形不成大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们必须探索一条解决上述问题的路径, 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硬实力, 用创意使河南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更加灿烂。

以文化创意引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

河南旅游业在经历了30多年的大开发、大发展之后, 所在的环境和面临的形势也发生了深刻而重大的变化, 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已成为河南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提升效益并重转变, 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 (4)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证明, 旅游现象在其初期发展阶段往往以其显著的经济意义为人们所重视, 进入成熟与稳定发展阶段后, 旅游给人的文化熏陶及精神层面的安抚, 远重要于单纯的景色感受, 精神文化元素已成为游客深层次的情感召唤, 旅游的文化意义引起人们的更多关注。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 就是要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发展形态, 并使之向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方向转变。

河南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资源, 文化创意是实现河南旅游产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河南旅游要完成由低端到高端、由数量到质量、由国内到国际的转变, 实现旅游业的重新建构和真正超越, 把灿烂厚重的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实力, 必须依靠文化创意。将文化创意作为旅游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 凭借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来吸引旅游者。具有文化创意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就获得了巨大成功, 现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震撼力的精品文化旅游项目, 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因就在于它向世界华人传达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根”文化, 满足的是亿万华人寻根、拜祖的虔诚心愿。 (5) 河南需要更多这样的文化创意。

以文化创意实现河南旅游业升级和转型的模式是: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意人才, 用文化创意开发旅游资源, 以资源开发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文化创意打造旅游产品, 以产品创新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文化创意强化旅游营销, 以市场拓展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文化创意引领旅游消费, 以扩大消费促使产业结构升级。 (6) 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都可以通过文化创意进行创新, 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等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生观念价值的增值, 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都可以通过文化创意转化为旅游业经营资本, 创造出新的经济效益。

资源有限, 创意无限。旅游业发展至今, 文化、精神和心理需求已成为多数旅游者的追求目标, 游客对旅游产品的精神文化内涵要求愈来愈高。把创意融入多元的文化资源中, 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价值的再挖掘, 是对文化资源最好的继承方式, 突破以往对文化资源和文化遗存就地经营与管理的狭隘思路, 是提升和再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创意产业所具有的创新性、融合力、高增值力、强辐射力和高科技含量的特征, 将成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河南旅游业将进入一个全面提升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注重旅游者的文化体验价值、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的新阶段, 实现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已成为提升河南旅游层次的关键。据河南省旅游局统计, 2010年河南省共接待省内外游客2.58亿人次, 旅游收入达2294亿元。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的规划, 到2015年, 河南将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实现年接待海内外游客4亿人次, 河南GDP的13%将由旅游业贡献, 旅游业将成为河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价之宝。转变发展理念, 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意人才,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 通过整体策划、系统开发, 打造一系列具有河南文化特色的旅游创意产品, 让“文化河南”成为河南走向世界的崭新形象, 实现河南旅游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注释

1 冯学钢、于秋阳:《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旅游学刊》, 2006 (12) 。

2 约翰·霍金斯[英]:《创意经济》, 英国:企鹅出版社, 2002年版, 第56~58页。

3 潘立勇、傅建祥:《人文旅游第一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24页。

4 刘志勇、王伟年:《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企业经济》, 2009 (8) 。

5 张北:《简议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例》, 《新闻爱好者》, 2009 (9) 。

6 夏小莉、王兆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1) 。

河南旅游 篇2

河南是龙的故乡,为什么呢?因为在1987年,河南省的一座城市:濮阳!挖出了距今6400多年的这个蚌塑龙形图案,被称为“中华第一龙”,龙的故乡因此而得名,而濮阳则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称为“华夏龙都”。而河南只有这些吗?不!河南更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在河南淇县,有一个人,他被大家称之为“兵圣”、“谋圣”、“兵家始祖”、“众神之主”。没错,他便是姜子牙!他在72岁辅佐周文王,后跟随武王伐纣,乃是齐鲁文化的开创者,是一位杰出的谋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并且他对于姓氏文化的形成可谓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止有姜子牙这一位人才,还有道家的老子、著名诗人杜甫、文武双全的岳飞……等许多著名人物都来自河南。河南是古都的汇集地,中国一共有八大古都,河南便有四个!这些难道都能证明河南有悠久的文化吗?不,还有一点便是武术。因为河南有一个地方,非常的有名,这个地方便是嵩山下的少林寺了!

少林寺是一个佛教寺院,那里有武功高强的和尚,在中国的佛教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一首诗广为流传:“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周旭东:奏河南旅游最强音 篇3

“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4月20日下午,开封,此前一直忙碌的清明上河园总经理周旭东,终于有时间接受《商业2.0豫商》的采访,尽管声音稍显低沉,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还是要做品牌,走品牌化之路。”周旭东表示,今年要实现115万游客入园。超预期的市场号召力,更是激发了清明上河园的品牌化之路,成为河南旅游的最强音符,奏出一曲最美的“宋文化”风情曲。

活现“宋代风情”

一幅千古名画,一个经典名园。从静态的画到动态的景,从文化资源到产业资源,清明上河园实现了质的飞跃,成为人文景观的典范,也成为河南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景区之一。

“不论是接待游客人数,还是景区销售收入,清明上河园都走在全省前列,排在第四位。”周旭东对清明上河园如数家珍,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全国文明景区示范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还是河南省旅游局向国内外重点推介的三大新景区之一。

虽然只是第四,但已经让业界惊叹不已,毕竟清明上河园只是一个人造景观,走过的也仅有12年光景。

1998年10月28日,清明上河园正式开园,门票价格40元,而开封最好的景区——龙亭才只收15元。放眼全省,这一价格也称得上阳春白雪,几乎是全省所有景区最高的门票了。

“如果能真实呈现‘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盛况,对游客来说绝对是一种超值体验之旅。”周旭东“景区活化”的创新理念为清明上河园注入了动力。

据了解,造园伊始,清明上河园早期的主题定位只有一个笼统的“清明上河图再现景区”思想,但具体如何表现,如何经营也是一片空白。加之当时的河南旅游业还停留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传统模式上,缺少参与性和互动性。

古建筑,古冠带,古衣裙,古牌匾,古字号……没来之前,许多人认为,清明上河园无非是一座古园林,让游人去“梦昔日之繁华,发思古之幽情”。不少游客表示,若当真如此,便宁可不去,祖宗香火再旺,毕竟是过眼云烟,靠祖上福荫,能荫庇几辈?

“这需要改变,需要让游客去触摸,去感受,去参与。”周旭东提出了“活化历史”的理念——首次在河南引入情景剧目演出,使静态的景区变动,既丰富了文化内涵,又增加了趣味性和参与性。

为此,清明上河园分别从现代园林、民俗园林、娱乐园林、休闲度假园林及生态园林等角度,巧思妙想,为游客提供更多触摸宋文化的机会,随处可见的“宋人”、乘的是“宋船”、听的是“宋乐”,尝的是“宋菜”,高兴起来还可以换上“宋装”,徜徉御街,与宋代民妇绣女一起切磋织布刺绣艺术,与宋代御林军一道,校场比武,武馆论剑等。

此举一出,轰动一时。开园当天,清明上河园门庭若市。从开业至年底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清明上河园门票收入300多万元。这个数字比当时开封市所有景区一年的门票收入还要多。

出走“主题公园”

“作为一家宋文化主题公园,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就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不断挖掘,不断发展。”在做大做强做好清明上河园景区上,周旭东的思路十分清晰。

清明上河园在开园之初便成立了景区市场部,负责景区的策划和促销推广等,也包括旅游推介会等。

“我主抓市场营销和景区演出两部分。”周旭东虽然是清明上河园的总经理,但是却不管财务和人事,由具体的分管副总负责。在他看来,只有产品的两端做好了,并做好市场定位,赢得市场的可能性才会更高一些。

清明上河园刚投入运营时,有人建议到北京、香港去开新闻发布会。但周旭东有自己的想法,景区刚建成,品牌有限,实力有限,做全国市场力量不足,不如集中兵力攻区域市场。

为此,周旭东制定了清明上河园的市场定位:半径100公里以内为一级市场,300公里以内为二级市场,500公里以内为三级市场。而他首先把目光盯向河南,盯着郑州。

为此,12年来,周旭东带领着他的营销队伍主动出击,走南闯北,通过与市场对接,举办了一系列诸如“创世纪狂欢节”、“民俗文化节”、“菊花小姐大赛”等策划推广,一个个噱头十足、创意新颖。

很快,清明上河园便名声大噪,品牌知名度也犹如树的年轮一般,一圈圈放大,成为开封旅游业的排头兵,极大地带动了开封旅游的发展。清明上河园的市场已经扩张到了500公里,覆盖了济南、徐州、石家庄、太原、陕西、武汉、合肥等周边省市,完成了其打造区域品牌的目标,开始迈向全国品牌的征途。

甚至有人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没有清明上河园,就没有开封在‘郑汴洛旅游线’中的地位。”

对此,周旭东和清明上河园有着自己的认识,“能走过尸骨遍野、血流成河的主题公园热潮,最终存活下来,一直做到现在,并成为河南旅游市场上的一颗明珠,几乎是一个奇迹。”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兴起了一股兴建主题公园热潮,全国各地大兴土木。不久,由于盲目投资和管理缺失,这些主题公园大多陷入困局。有调查数字显示,第一代主题公园中,70%以上亏损,盈利的不足10%。

“如今,这些主题公园大多都已不复存,在当前,国内知名的文化主题公园仅存10家,清明上河园算是其中之一,也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周旭东说。

争跨“亿元俱乐部”

“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1~2年内,清明上河园也将赶上三甲,跻身‘亿元俱乐部’。”周旭东如是说。

据了解,2008年,清明上河园实现旅游收入6000万元,2009年突破7000万元,销售收入排名第4,位于云台山、少林寺、龙门石窟之后。而今年一季度保持着30%的同比收入。

与此同时,周旭东认为,在今后5年,我国旅游业将进入第二个黄金季节。第一个黄金季节是在1998年~2008年,是由“双休日”和“黄金周”助推的。

据其分析,去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重点扶持,明确了到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

另一方面,正在建设中的高铁交通网络,也将会为我国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甚至将推动新一轮的旅游产业格局变革。

“这对河南旅游以及清明上河园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发展契机。”周旭东坦言,近年来,包括清明上河园在内,河南旅游业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一直没有走出尴尬的局面,相对山东和陕西两省,基本处于洼地的状态,即便相对于山西和湖北,优势也不是十分明显,这需要改变。

在周旭东看来,河南全省的旅游业需要进一步整合,整合线路,整合市场,找出自己的特色,理出自己的发展思路,挖掘河南旅游的品牌价值,凝聚河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此,已经走过12年的清明上河园开始发力。

一直以来都在为清明上河园的产业化、集团化而谋划的周旭东拉开了气势恢宏的三期工程——艮汤温泉、申报5A景区、上市、收购其他景区、做大旅游商品产业。

“5A的申报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很有可能会在今年开花结果。”周旭东说,清明上河园在二期工程中,投资了1.35亿元的巨资,打造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将《清明上河图》与大宋文化完美演绎,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带动了整个开封旅游业兴旺发展。

河南旅游:转型升级谋质变 篇4

河南旅游业提出今年的总体目标:接待海内外游客4.56亿人次,同比增长1 1%;旅游业总收入4340.56亿元,同比增长12%。旅游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靠什么吸引这数亿人游河南?河南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河南要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新型业态为特色、精品线路为依托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一批著名的景区和优秀旅游城市。河南旅游将质变飞跃,吸引海内外宾朋入豫。

旅游是观光更是度假

前年去开封清明上河园的人还能看到场面壮观的女子马球表演,去年演出就换成了岳飞枪挑小梁王了。

“由于观众口味提高,我们开始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对表演进行升级,通过网络传播和口口相传,现在有很多人来就是为了看这场新演出。”清明上河园市场总监李琦对这一节目更换相当得意。

据李琦介绍,更换节目的想法与园区之前推出夜场表演《东京梦华》及园区的各种互动节目目的相同,就是让游客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游转变,增加体验度。从游客数量来看,这一目的无疑达到了:2013年,清明上河园全年游客176万人次,但今年上半年,游客数已经破百万,全年有望达到210万人次。

实际上,依托景区发展旅游娱乐业,河南已经做出成功的探索,《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水秀》等在全国范围内颇有名气,已成为外地游客来河南旅游的几个必看节目。依托这些景区和节目,河南还发展出一批旅游城市、旅游小镇和旅游景区酒吧、茶吧等休闲娱乐场所,并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住宿业,构建集星级酒店、经济酒店、主题酒店、度假酒店、乡村酒店、汽车旅馆、农家客栈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住宿体系。

旅游产品体系更丰富

“住下来,就图个凉快清静。”盛夏酷暑时节,估计大多数人想到出去玩儿的时候都是这个想法。

随便翻一下省内各媒体的旅游广告,乡村游、亲水游、生态游,到重渡沟去嬉水、到西峡去漂流、到焦作去看峡谷,真的是什么样的需求都可以满足。

根据《意见》,河南下一步要深度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着力打造南太行、伏牛山、桐柏一大别山等山水度假旅游集群和沿黄河、南水北调旅游带,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重点推介一批有影响力的古都、古城、根亲、功夫等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叫响“老家河南”的形象品牌;发展城市游憩旅游,在中心城市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休闲街区和环城游憩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达到让游客们“想怎么游,就怎么游;想游什么,就有什么”的目的。

另外,河南还将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发展工业观光游、户外运动游和自驾自助游等,并加快完善交通集散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对景区和游客进行更科学的管理。

借力航空港,旅游业驶入快车道

“河南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以观光和专项旅游产品为支撑的多样化旅游产品格局,基本建立以‘老家河南’为统领的旅游品牌体系,基本确立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地位。”谈及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省旅游局局长寇武江信心满满。

信心来自于实力。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一条条通往欧洲、韩国、泰国等国际航线的陆续开通,为国外游客游河南、河南游客出境游,搭建起空中桥梁。河南旅游业借力航空港建设,正加速驶入快车道。《意见》也明确,到2020年,河南将争取年接待海内外游客7.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800亿元。

转型促发展,项目为抓手。据寇武江介绍,目前河南正在推进一批投资超50亿元的旅游项目,并实施旅游景区上档升级工程,力争到2016年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130家,5A级旅游景区达13家以上。对于旅游产业主体,河南将支持云台山、清明上河园等公司上市,培育旅游收入超亿元的旅游企业集团20家。

河南旅游 篇5

关键词:绿色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

1.绿色旅游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深入化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日益严重。这样给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此时人们开始认识到破坏自然的危害性以及和自然和平共处的重要性。因此“绿色革命”1的提法随之出现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就是希望能够建立一种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平共处的“绿色文明”2,。而“绿色旅游”的概念也由此提出,绿色旅游是一种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消费行为、坚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一种旅游方式。

绿色旅游的概念有广义旅游与狭义旅游的概念之分。狭义的是指远离喧嚣和污染、亲近大自然、获得健康的精神乐趣的一种时尚旅游,这种时尚旅游是以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为前提的,狭义的绿色旅游通常指的是乡村旅游,也就是发生偏远地区的一种旅游活动。广义的绿色旅游是指旅游业提供的在能够亲近环境的同时还能具有环保功能的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绿色旅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用一种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在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同时并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它概念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的概念有相似之处,绿色旅游是用一种绿色的概念融入进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了人与周围自然环境和平共处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因此,绿色旅游也即是说包括旅游经营者、旅游管理者、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的参与的各个环节都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以实现旅游的健康、绿色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了解绿色旅游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绿色旅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绿色旅游是一种在整个旅游活动中都要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二,绿色旅游充分体现了人类与周围自然环境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一种思想;第三,绿色旅游是一种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2.生态旅游

Ceballos Lascurain(1983年)最早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Ceballos Lascurain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就是旅游者到干扰和污染相对其他地方较少、较低的自然地区,专门为了了解、欣赏和学习这些地方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当地存在的文化而进行的一种旅游活动。”在Ceballos Lascurain提出生态旅游概念以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专家就生态旅游的概念做了不同的表达和阐述,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还没有达到一个统一的认知。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对生态旅游做了界定: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与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一种旅游活动。生态游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游还有一种得到广泛认同和应用的定义:旅游活动要尽可能的降低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在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同时要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活动。

3.低碳旅游

2009年5月份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一份《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显示如下数据:旅游业的碳排放量占世界总碳排放量的百分之五,旅游业中的运输业的碳排放量占到百分之二,另外百分之三的碳排放量是纯旅游业产生的。2009年11月份在深圳举办的“2009两岸三地旅游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低碳旅游”作为一个概念明确被提出。

随着低碳旅游的概念提出,国内外很多学者和专家对低碳旅游的概念内涵做了相关的阐述,比如:蔡萌、汪宇明(2010年)认为低,低碳旅游就是通过采用采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等手段,为了使旅游者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质量,并确保旅游业的三大经济效益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绿色的旅游发展模式。魏小安则认为,低碳旅游即是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尽可能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种旅游方式。

总结一下旅游业界对低碳旅游概念的相关表述,本文将低碳旅游的概念定义为:

低碳旅游,即是一种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是在旅游活动中计算碳排放量并且采取行动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是一种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环保旅游。

4.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辨析

从近些年旅游业的发展和研究倾向可以看出,旅游业界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旅游的研究与探讨。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探讨和研究都在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低碳旅游也是如此,它和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的主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这并不代表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的概念内涵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把三者混为一谈,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1)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三者有着许多相同点,通过对三者概念相同之处的研究,一是有利于我们把研究成果加以深化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三者的研究上相互借鉴经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相同之处表现为:

第一,指导思想相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都是在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下而产生的旅游发展模式。

第二,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要求相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都要求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要有极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环保理念的指导下作出环境保护的行动。

第三,本质和目标相同。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都是环境保护的旅游,都是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2)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三者概念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象与范围不同。从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的概念上看,绿色游与生态游都是有载体的旅游方式,要么是以自然资源为载体,要么是以特定的文化资源为载体,而低碳旅游则不同,低碳旅游没有特定的资源类型的限制,任何类型的旅游资源都可以进行低碳化建设。因此,低碳旅游的概念要比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范围宽泛。很多学者和专家都探讨过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的一种,由此可见,在范围上来说低碳旅游包括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而生态旅游又是绿色旅游的一种。

第二,是否可以量化不同。低碳旅游是一种计算碳排放量的旅游,是一种可以量化的旅游,而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却不可以量化,这是一个较大的不同之处。

通过计算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量的旅游即是低碳旅游,低碳旅游为旅游业实现低碳化发展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而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只是作为一种旅游发展模式的界定,绿色旅游在旅游发展模式界定的同时也提供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和可以量化的措施。显然,低碳旅游才能承担旅游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托,也可以说低碳旅游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佳定位模式和发展模式。(作者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注解

①绿色革命是指在环境学科、生态学科等基本学科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并与环境和谐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和活动。

②绿色文明是一种能够使人类持续感觉到幸福感的文明。

参考文献

[1]Ceballos-Lascurain H. The Future of Ecotourism[J].Mexico Journal,1987(2):13~14

[2]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2)

河南旅游形象的SWOT分析 篇6

一、河南旅游形象的含义

河南旅游形象是人们对河南抽象的、总体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对河南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加上未来预想的一种抽象综合,是人们透过河南旅游地的旅游行为对河南内在精神和价值观的深层次了解。

二、河南旅游形象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SW)

(一)河南旅游形象优势分析(S)。

首先,特色主题确立河南旅游形象。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据河南旅游局统计,全省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9802个。作为“根文化”发源地,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占全国八分之一。截至2011年全省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AAAAA级景区1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古都4个等旅游资源。

其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河南位于“九州”之中,素有“中州”、“中原”之称。便捷的交通条件,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三,品牌景区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高。目前,河南省有27个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66个国家AAAA级优秀旅游景区。更有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三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河南旅游形象劣势分析(W)。

首先,整体旅游形象较单一。目前大部分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谈到对河南省的整体印象主要是农业大省、武术之乡和中华民族之根印象比较深刻,然后是经济落后,人口众多。这说明河南的落后的农业经济给游客留下很深的印象。虽然河南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但是大多数游客不能完全体会和理解,也就没有留下较深的印象。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形象不佳。近几年,河南省旅游基础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差距仍然很大。整体上仍处于初级化状态。投资不足,接待能力相对偏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缺乏科学规划指导,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水平不高。河南旅游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对规划环节重视较少,许多都是边干边想,造成有景区内涵浅薄,产品质量低下,缺乏个性和特色。有些工程不合理,既破坏景区整体形象又浪费资金。

三、河南旅游形象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OT)

(一)河南旅游形象机会分析(O)

1. 政策支持为河南旅游发展提供了宏观保障。

根据《2006-2025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今后河南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坚持城市旅游与景区景点旅游并重、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并重、省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并重的发展方针,着眼大旅游、营造大环境,开发大产品,发展大产业,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2. 经济增长为河南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了稳固支撑。

河南省的人口超过l亿,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特别是随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等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多,将为旅游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

3. 各产业发展给河南旅游业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河南省各地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河南省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软、硬环境,使得旅游形象更加鲜明和突出。

(二)河南旅游形象威胁分析(T)

1. 经营观念落后,缺乏与市场沟通。

现代旅游业的经营观念必须围绕旅游业的产业化、游客的大众化、经营的规模化等来确立。作为旅游业经营者必须用全局和长期的眼光来看这一行业。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言过其实的宣传、服务质量跟不上旅游者人数增长的速度、对目标市场需求把握不够导致定位不够准确等许多问题。

2. 河南旅游形象传播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传播观念相对滞后。河南省的大部分景区还停留在一个景区单独宣传,单独推广,势单力薄,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其次,传播方式相较单一,很多宣传载体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三,传播手段没有较好整合,没有达到最好效果。

3. 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而有些景区在资源开发中还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过度开发,超过了旅游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在游客心目中难以树立起绿色环保的形象。

四、河南旅游形象发展对策

(一)培育自然生态旅游的补充形象。

在崇尚旅游个性、回归自然的时代,把自然生态旅游作为河南省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河南拥有众多优秀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第二,和现有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相互配合,可以丰富河南的旅游形象,增加来河南旅游的吸引力和可玩性。

(二)提高旅游形象传播效率。

首先,积极调查客源市场需求,根据旅游者需求准确定位河南旅游形象所要传播的重点。第二,传播应以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基础,用清新自然的山水旅游来赋予河南旅游新形象,并带动休闲度假游、商务会展游、体育健身游等时尚旅游元素。第三,依靠旅游资源整合的力量,将河南旅游形象打包传递给旅游者。既节省景区单独宣传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又有利于旅游者便利高效的获得景区要传递的信息。

五、结语

河南旅游主题口号的设计分析 篇7

旅游主题口号是旅游地形象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旅游地形象进行充分分析,并结合旅游形象宣传需要所设计的一种个性化的文字。旅游主题口号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号召力和推广力,是对旅游地形象的集中提炼和浓缩。目前,针对旅游主题口号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如李燕琴、吴必虎的“旅游形象口号的作用机理与创意模式初探”[1],马梅的“格式塔——旅游地形象宣传口号的原型分析”[2],李山,王铮的“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口号”[3]等。这些文章多是以一种相对广泛的角度来对旅游主题口号理念及设计进行了分析,对具体旅游地旅游主题口号的研究只有王毅的“重庆旅游形象暨主题口号”[4]、白海霞的“焦作旅游主题口号设计分析”[5]两篇。

河南省旅游主题口号经过几次调整,已经由最初的“河南旅游:拥抱青山绿水,走进健康天地”到“中华之源、锦绣河南”,再到最近河南在“旅游立省”背景下重新设计的“文化河南、壮美中原”。旅游主题口号的变迁是河南对于其旅游形象重新认识的过程。目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形象驱动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旅游地开始关注旅游形象策划,而旅游地形象策划的一个最为重要内容就是对旅游主题口号的设计。河南省在“旅游立省”的大背景下,需要设计富有创造性的旅游主题口号向全社会展示一个全新的河南,全新的河南会使河南省旅游业得到快速提升。

2 河南旅游目的地形象分析

2.1 河南旅游资源特色

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地,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到公元11世纪金代的3500多年间,前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河南,河南也曾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裴里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炎黄文化在河南的出土都向人们展示了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集中地,河图洛书、安阳殷墟、里城、洛阳龙门石窟、登封少林寺、焦作太极拳、河南豫剧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河南文化突显出河南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位置,再加上无数英雄豪杰、圣人贤达、名流雅士在河南上演的一幕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历史剧,留下了众多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6]。

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也是一个资源大省,很多旅游资源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的甚至在全国都绝无仅有。但长期以来一直以“古”、“河”、“拳”、“花”、“根”来笼统概括河南旅游的特色和形象。事实上,这一表述从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河南旅游的形象,致使河南旅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在对外宣传促销的主次上常常处于被动局面[7]。河南要想突破目前这种旅游业发展困境,必须从根源出发,找准最能代表河南的资源特色。尽管河南拥有壮美的自然景观,但和世界其他地方甚至是与我国其他省份相比,其自然景观并不具有垄断性,而中华文化发源地的位置却是其他任何省份都难以替代的,即在这一点上河南具有排他性。文化是河南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河南完全有必要把文化与旅游进行融合。在文化旅游日益成为全世界重要的旅游形式的形势下,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应借助河南宏大的历史文化,以文化作为突破口,带动河南旅游旅游乃至河南经济的快速提升。

2.2 河南旅游形象定位

旅游地形象是有关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形象在旅游者脑海中形成的主观映象,是对旅游地总体特征的高度概括和评价[8]。它既是旅游地对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又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是两者的综合体。旅游地需要借助各种传播手段向旅游者营销其旅游形象,但旅游者认可的旅游形象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旅游地所设想的方向进行,而是旅游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历,结合旅游地传播的信息综合所形成的对旅游地的感知[9]。如何利用旅游者的感知建立其对旅游地的良好形象是每一个旅游地最为关切的内容,需要旅游地结合自己的资源禀赋、历史背景、发展状况等一系列因素向旅游者提供一个真实的、人性化的特色形象,并能迅速在旅游者心目形成正相关的信息累加,使旅游者根据自身的感悟认可这种形象,并最终牢固占据旅游者的大脑。对形象定位需要选择最能够反映河南旅游资源特色的内容。旅游形象是该旅游地明显区别于他旅游地的身份性符号,使旅游者一看到、一听到这一形象就能很方便地联想到资源及其特色等。“好客山东”、“活力广东”、“快乐湖南”、“神奇贵州”、“七彩云南”、“山水浙江”和大连“浪漫之都”、成都“休闲之都”等都是较成功的旅游形象定位,特别是“好客山东”仅以“好客”二字就把山东人的豪爽、热情、好客的形象展露无遗,更把山东旅游资源巧妙地以好客的名气向世人做了精彩推介。

2005年7月河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充分利用河南特有的文化资源,把河南建设成为文化强省、经济强省。2009年上半年河南省推出“旅游立省”发展战略,则进一步把旅游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文化与旅游正成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河南新近推出的旅游主题口号“文化河南、壮美中原”是对于河南资源的一种形象性表。事实上,“文化河南”更应该成为河南的旅游形象。以文化作为河南旅游的形象定位,符合河南的资源特色,更符合河南的经济发展需要,也符合大家对于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情感认知,正好契合了旅游形象定位的理论依据。文化是河南旅游的根,更是河南旅游的魂,“文化河南”突出地彰显了河南在旅游业开发过程当中应该坚守的方向。

3 河南旅游主题口号设计

吴必虎把旅游主题口号的设计分为三个层面:①在旅游业发展初期,主题口号往往是对旅游资源现象学的提炼,具有直观、具体的景观指称;②第二个阶段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升出抽象映像,既具有一定的物质形象,又体现一定的抽象理念;③最高层面就是纯抽象的设计,表面上与当地的物质景象毫无关系,但却能深刻体现出当地的特色[10]。如香港回归祖国之际,所设计旅游口号是“我们是香港”,没有任何景观的表述和反映,但却充分体现了香港回归后她既摆脱了英国的殖民主义统治,又折射出她尽管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又明显不同于祖国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社会模式。细观河南的三个旅游主题口号:“河南旅游:拥抱青山绿水,走进健康天地”、“中华之源、锦绣河南”及“文化河南、壮美中原”,三者都是处于第二个层面,即并没有把河南真正的文化意境给予展示。我国旅游业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已进入到形象驱动阶段,这反映在旅游形象定位、旅游主题口号的设计等方面都应从形象的高度来把握,而不能再停留在纯粹对资源本身的表述。在把河南旅游形象定位为“文化河南”的前提下,对其旅游主题口号的设计应充分利用“文化河南”带来的定位高度,但又不能拘泥于文化,而要从文化的角度提炼出更生活化、更自然、更朴实、更本真的主题口号。在全面分析河南旅游资源及旅游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南现有旅游主题口号的比较,笔者设计了河南旅主题口号即“中(zhǒng)”。

3.1 “中(zhǒng)”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中(zhōng):河南地处中原,居九州之腹。长期处于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在对外的交流和宣传上,一直都强调自己所处的“中(zhōng)”的地位。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zhōng)”有关的称呼由来已久,特别是对 “中国”的这种称谓。尽管“中国”一词在我国古代其包含的地域范围和文化范围都有所变化,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即“中原”,“中原”即“中国”,这种印象曾经在很多人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由于长期受“中国”、“中原”称谓的影响,再加上经过官员及学者的不断宣传和强化,河南的普通民众逐渐对“中(zhōng)”有了一种独特的崇拜情结。至此,“中(zhōng)”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地域范围和地域概念,更是一种涵盖着浓厚文化背景的心理认同。而河南独特的交通枢纽优势,随着河南人的文化外溢,这种心理认同最终演变成非河南人对河南的一种地域认同与河南人的自我群体认同。

重: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不断汇纳来自四方的有益文化因子,积淀形成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河南深厚的华夏文化底蕴,使其明显有别于其他省区,是我国历史发展史上重要的行政区域。悠久的历史为河南留下了极其珍贵和丰富的文物古迹,历史学家称河南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南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均居全国首位。我国八大古都河南就有安阳、洛阳、开封、郑州等4处。由于在人类文化史上的特殊的贡献,2000年和2006年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分别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河南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的历史名人,如老子、庄子、姜子牙、苏秦、岳飞、张衡、张仲景、杜甫、韩愈、白居易、司马光、玄奘等,他们都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也是河南人民的骄傲。

中(zhǒng):方言是区域文化最精彩的内容之一,也是在该地区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兼容并蓄其他语言成分慢慢形成的一种大家日常交流时所使用的生活语言。特殊的历史发展氛围形成了河南独特的方言文化。在河南人生活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中(zhǒng)”,“中(zhǒng)”已经成为河南人象征性的身份标签。“中(zhǒng)”具有赞同、夸奖、信任、表扬等含义,意思相当于南方人说“好”,东北人说“没问题”。更多的时候“中(zhǒng)”被运用在肯定性的表达之中,是一个人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一种夸赞性的语言表述,有时并伴有竖起大拇指的动作。一句“中(zhǒng)”,饱含着河南人的自信、质朴、热情、憨厚、务实、坦诚及正直,也勾起了无数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思念和眷恋。无论你在乡村还是都市,“中(zhǒng)”都是大家日常交流的重要词汇,甚至有很多外地人、外国人听到这一简洁易记的“中(zhǒng)”之后也进行模仿,并报以会心的一笑。

3.2 “中(zhǒng)”的可行性策划

夏威夷方言“Aloha”具有“欢迎”、“你好”、“谢谢”、“再见”等多重含义,每个踏上夏威夷土地的旅游者都会在第一时间听到“Aloha”,且非常容易被外国游客接受。夏威夷政府充分利用“Aloha”的传播优势,把其作为夏威夷的旅游主题口号,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中(zhǒng)”有广告效应,便于记忆和传播:旅游主题口号应具备广告词的凝炼、生动和影响力,简单的表述是传播的前提[11]。旅游主题口号要求简洁、明快、朗朗上口,臃长的口号不可能得到旅游者认可。河南人独特的方言成分“中(zhǒng)”,不仅是大家日常交流表达夸奖、赞美性的表述,更是对河南文化经过长期浸染并逐渐内化后所形成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展示。“中(zhǒng)”具有简洁大气的特点,“中(zhǒng)”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氛围。由于它的简洁明快,也能便于广大旅游者快速记忆,快速在游客中进行传播。

“中(zhǒng)”体现了河南的旅游特色:在我国日渐进入形象消费的发展阶段,各旅游地越来越重视旅游形象定位及旅游主题口号设计。河南旅游主题口号“中(zhǒng)”包含着河南地处中原的独特地理区位、厚重的历史文化及独特的河南方言因子,较好地融合了河南的旅游资源特色。“中(zhǒng)”所传递给旅游者的是一种健康、活泼、欢快的整体形象和美好意境,用方言的形式向旅游者展示河南人对旅游的美好追求,以及期待广大旅游者对河南旅游的信任。同时,对旅游者而言,“中(zhǒng)”也可看成是大家对河南旅游形象的认可和夸赞。

4 小结

河南旅游主题口号“中(zhǒng)”的设计符合现代旅游的发展理念和河南人对旅游发展的认识,也是外来游客对河南旅游资源的一种认可性评价。“中(zhǒng)”所传递给我们的是一个简洁明快的语言符号,具有易记、易懂易传播的特点,并且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中(zhǒng)”的设计以河南的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为基础,以富于人性化的方言为表述,突出了河南人经过几千年的历史风雨之后重新展示给全世界人民的健康、活泼、欢快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李燕琴,吴必虎.旅游形象口号的作用机理与创意模式初探[J].旅游学刊,2004,(1)∶82-86.

[2]马梅.格式塔——旅游地形象宣传口号的原型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3)∶67-73.

[3]李山,王铮.旅游地品牌化中的旅游形象和旅游口号[J].人文地理,2006,(2)∶5-11.

[4]王毅.重庆旅游形象暨主题口号[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4)∶74-77.

[5]白海霞.焦作旅游主题口号设计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6)∶199-201.

[6]领略八千年华夏文化,畅游新世纪中原山水[EB/OL].网上游河南,http∶//www.cycnet.com/hnyou/net-henan/lvyou.htm.

[7]许秋红.论河南旅游形象与旅游业持续发展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1)∶70-73.

[8]肖星.旅游策划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58.

[9]吴景传.略论区域旅游主题形象的定位及建构[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4d4b17ae0100g22w.html.

[10]肖星.旅游策划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1.

河南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策略 篇8

关键词:河南,旅游,商品,形象,开发,营销

一、旅游商品的品质要求

所谓旅游商品, 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物品, 也可称作旅游购物品。它与旅游者的吃、住、行、娱、购、游等要素有着紧密联系。作为旅游商品, 是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商品, 它不同于一般的商品, 也不同于旅游景观, 旅游服务, 旅游线路, 旅游故居, 旅游设施, 旅游交通等旅游产品。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等是旅游商品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其特殊性决定旅游商品在品质上的特殊要求:

首先, 旅游商品必须和旅游相关。旅游过程包括了吃、住、行、游、购、娱, 这就决定了旅游商品的范畴只能局限于食物、家居用品、便携的出行用品、旅游装备、带有娱乐性的物质产品。

第二, 旅游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旅游商品的使用价值或者是可供食用, 或者是可以用来陈设和观赏、把玩, 或者是对于人们的家居和出行具有辅助意义, 或者具有特殊的意义或文化内涵等。

第三, 旅游商品必须具有自身特色。假如商品不具有任何地方特色, 任何地方都可以买到的话, 就难以形成对于旅游者的吸引力, 也就难以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望, 也就称不上旅游商品。

第四, 旅游商品应该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如果商品本身不具有技术含量或技术含量太低, 任何人都可以制作, 就也不具有成为旅游商品的条件, 旅游者也难以产生购买的倾向。

第五, 旅游商品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保存。旅游商品必须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保存, 这就要求其保质期不能太短。否则, 很容易变质, 不便于携带, 就失去了作为旅游商品的意义, 同样也不能进入旅游商品的范畴。

第六, 旅游商品一般在旅游地销售。能够进入旅游商品系统的物品, 理应在旅游者集散地出现并销售, 否则不能被旅游者发现, 也就难以购买, 也不符合旅游商品的要求。

第七, 旅游商品价格不宜太高。按照基本的经济原理, 旅游商品本身的价格如果过高, 就会抑制旅游者的购物需求, 不具有市场推广可能。

第八, 旅游商品必须具有便携的特点。众所周知,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 不能携带体积过大、过于繁琐的物品, 旅游商品就必须具有便携性。如果不便于携带, 就得不到市场认同, 也是不会被购买的。

二、河南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营销问题

河南省物产丰富, 土特产品种类繁多, 也积累了具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产品。开封汴绣、洛阳唐三彩、南阳玉石、许昌钧瓷等在河南遍地开花。除了这些传统的工艺品以外, 近两年来, 麦秸画、红色旅游商品、高档工艺品、青铜仿真器、泥塑等。

然而, 河南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却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抑制了河南旅游品牌的形成, 以至于有人说河南省是“抱着金碗讨饭吃”。

1、缺乏市场针对性。

河南旅游产品长期以来一直分散经营, 没有建立市场调研基础上的目标市场定位, 产品开发与营销处于无目的的状态。许多游客也反映, 在景区和购物商店的柜台里, 看到的是各地、各景区旅游商品“同质化”, 缺乏个性, 给人河南旅游商品品种单一的印象。

2、没有走上产业化轨道。

由于上一问题的存在, 河南旅游产品没有形成产业链, 基本处于个别生产、凭经验开发、产能薄弱的状态, 几乎没有可以称得上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或生产联合体。河南省旅游局规划处处长李宗军介绍, 目前全省已有省级旅游商品企业近200家, 几乎涵盖了所有国家颁布的商品分类。这些企业却一直都处于市场的末流, 名不见经传, 社会认可程度较低、占有率不高。如开封汴绣长期以来处于手工生产状态, 并且一直未能进行商标注册, 以致久遭侵权, 也抑制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3、技术含量不高。

河南旅游产品基本处于农户作为农闲时节的副业来经营, 淮阳太昊陵的泥泥狗就是附近的农民闲情之作, 随意性极强, 工艺简单, 技术门槛低。给人以低档和粗造的感觉。开封汴绣也是如此, 由于品牌未能建立, 导致质次价高者充斥市场, 导致经济学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汴绣精品被埋没在伪劣产品的汪洋大海中。

4、文化内涵开掘不够。

河南旅游商品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并不少。如开封汴绣, 作为河南省著名旅游商品的汴绣起源于宋代, 当时叫做宫廷绣。因开封古时称汴梁, 所以就有了汴绣之称。汴绣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合称为中国五大名绣。但其历史文化内涵却总难以体现。

5、地方特色不突出。

焦作市孟州中华瑞龙澄泥砚厂相关负责人表示, 很多原汁原味的河南旅游商品并没有体现河南特色, 反而成了其他地区的旅游商品, 严重影响了自身品牌的打造, 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6、便携性考虑不周全。

河南旅游商品中有许多体量宏大, 如钧瓷、唐三彩等, 便携性不高, 包装也往往粗造更使其行之不远。

三、河南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营销策略

作为旅游大省的河南不能再“抱着金碗讨饭吃”。为此, 必须在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方面动心思、花力气, 开动脑筋, 脚踏实地的解决问题。

1、区分不同档次的市场需求。河南的旅游商品并非只能针对低端市场即普通的国内旅游者, 也应该将一部分旅游商品的销售对象指向中高端旅游消费者。对于低端市场来说, 对旅游商品要求相对较低, 只要符合旅游商品一般特点, 适应普通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和心理状态就可以;而中高端市场则在制作工艺、包装装饰、甚至审美标准都较为挑剔。所以, 对于旅游商品的开发, 必须对市场需求区别对待, 准确定位。

2、提高产业化程度, 引进先进技术。为了打破个体生产、经验生产、业余生产和低技术生产的状态, 就必须使河南的旅游产品走向产业化, 引进高新技术, 可以批量生产, 以造成相当的市场份额, 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打造良好的市场形象。

3、立足文化内涵开掘, 配合旅游地形象宣传。对于河南旅游商品来说, 历史文化内涵是其灵魂。河南的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必须配合旅游地形象宣传, 打造与旅游地宣传营销目的一致的旅游商品。这方面, 奥运文化产品就是一个典型, 对于河南有着重要的启发性。河南不乏历史文化节庆, 旅游商品如果在这方面做点文章, 将是大有可为的。正如黄帝故里一年一度的拜祖大典, 与其配套的旅游商品就显得捉襟见肘。

4、引进人才, 激励相关人员参与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实际上, 除了市场和历史的原因之外, 河南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的尴尬处境也与人才的短缺有莫大的关系。当前条件下, 不妨采用政府鼓励的办法, 对于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作出重大贡献的设计者、生产者、营销者除可以得到市场回报外, 还可以得到政府的奖励, 或许对于河南旅游商品开发与营销的上规模、上档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河南省登封市对包括少林寺在内的一些旅游景点和企业进行奖励, 就同样可以用于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

5、处理好设计者、生产者、销售者和购买者之间的关系。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 离不开设计、生产、销售和购买以及必要的售后服务。作为设计者应该具有一定的旅游相关知识和较为出色的艺术设计意识以及市场观念, 才可以设计出符合旅游要求和市场需求、上档次的旅游商品;作为生产者必须尊重设计者的劳动成果, 舍得承担开发设计费用, 甚至对杰出开发设计营销人员物质和精神激励;销售主体应该具有地方特色的营销观念, 不可只图赚钱搞的千篇一律, 有损旅游地形象的树立;在旅游商品需要售后服务的时候, 相关环节不可掉以轻心, 必须认真对待、慎重处理, 方可有助于河南旅游商品形象的建立和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实际上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是简简单单可以一蹴而就的。但目标的树立、人才的引进、开发设计能力的增强、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意识的增强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观念建立, 都将有助于河南旅游商品打造新形象, 享有应有的市场份额, 弘扬河南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郭桂玲, 浅析河南旅游商品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年第23期

[2]、罗令姣, 浅谈河南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01期

[3]、张明灿、李兆举, 目标瞄准产业化河南旅游商品寻突围, 中国旅游报, 2008-03-05

河南旅游商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9

一、河南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现状与问题

(一) 河南旅游商品品种繁多但销售单一。

开封汴绣、洛阳唐三彩、南阳玉石、许昌钧瓷等在河南遍地开花。除了这些传统的工艺品以外, 近年来, 麦秸画、红色旅游商品、高档工艺品、青铜仿真器、泥塑等, 河南旅游商品中不断涌现“创新大军”。目前全省已有省级旅游商品企业近200家, 几乎涵盖了所有国家颁布的商品分类, 可以说河南并不缺少旅游商品。但许多游客反映, 在景区和购物商店的柜台里, 他们所能看到的旅游商品不外乎那么几种, 甚至千篇一律, 使他们没有很强的购物欲望。河南丰富的旅游商品除了在博览会上百姓可以一睹其全貌以外, 平时很难“觅其踪迹”。市场上销售的旅游商品确出现“同质化”、缺乏个性的现象, 所以给人留下了旅游商品品种单一、新品匮乏的印象。

(二) 河南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市场混乱。

近几年的旅游投诉中, 不乏游客购物的投诉, 投诉内容不外乎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缺乏诚信等, 主要集中在金银玉器、珠宝首饰等商品上。旅游商品销售单位参差不齐, 个别从业人员素质低下, 旅游商品也让人“眼花缭乱”。此外, 在生产环节也有问题。被媒体曝光的禹州钧瓷和洛阳唐三彩就是典型的例子, 精美的工艺产品, 由于生产环节把关不严, 使得许多残次品流向社会, 低价销售, 几乎成为了“地摊货”, 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值得欣慰的是, 两地有关部门都采取了有力措施, 整顿钧瓷、唐三彩生产销售市场, 销毁残次品, 让游客可以放心购买, 安心消费。

二、河南旅游商品的开发策略

旅游商品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纪念品, 要加快旅游商品的发展, 就必须研究和分析旅游商品消费的特点和旅游者的购物喜好, 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一) 河南旅游商品开发要凸显地方特色。

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 我们首先要正确地进行市场定位和商品定位, 针对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 开发适应不同层次旅游者偏爱的、适销对路的旅游商品。其次, 应以深厚的文化背景为依托, 开发、设计独具特色、以耳目一新的旅游纪念品。文化渊源是旅游商品的生命力所在, 我们要利用济源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名山、名人、名城效应, 将旅游商品融入山文化、水文化、根文化、茶文化、药文化、道教文化、中原民族文化之中, 开发各种仿真纪念品。再次, 我们要注重风景旅游景区、景点的特点, 利用已知名的自然资源, 开发出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实用又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最后, 在旅游商品的生产上, 我们要针对游客的消费特点, 处理好现代新技术与传统加工之间的结合, 突出旅游商品的特色和质量, 高度重视旅游商品包装、设计, 做到既具有艺术性, 又方便携带, 充分起到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宣传效应。

(二)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为旅游商品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商品在开发、生产和经营上, 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推进。首先, 政府应组织力量全面梳理全省的旅游商品资源, 由政府职能部门支持帮助各地市旅游商品进行准确的定位, 形成商品差异化。其次, 改变评价体系, 实施商品资金补偿制度。在实践中, 建立各地市区域间的商品资金补偿制度:当A城市被定位为开发某种商品, B城市就不能开发该商品发展经济, B城市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为处理好这种关系, 政府可给予一定的资金上补偿。

(三) 加大旅游商品的研制、开发力度。

首先, 加强与现有高等院校、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研究所、旅游商品经营单位的合作, 成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 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全面合作。其次, 组织、引导、鼓励艺术家、企业家、能工巧匠挖掘、宏扬传统旅游商品的制作工艺, 采用河南本省特产、资源进行个性化旅游商品设计。最后, 在资金、技术、工艺、生产、销售等各方面走横向联合的道路, 促进旅游商品的设计、研制、生产和销售。

(四) 进行旅游商品形象策划, 培育品牌商品。

紧紧把握旅游商品的发展趋势开发, 使之品种丰富化、系列化、规模化。一方面, 以河南旅游地文化为主调, 大力开发文化承载型系列旅游商品。另一方面, 集中力量推出体现名胜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立足景区特色, 研制具有景区特定环境、风貌、形象的“一景一品”特色旅游纪念商品, 努力使景区特色与旅游纪念品特色相协调, 不断增强旅游者与景区旅游购物的互动性, 促进特色旅游商品销售。最后, 凡政府牵头组织、策划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节庆活动, 要加大对旅游商品尤其是品牌旅游商品的宣传力度;旅游配送产品、政府的礼品、旅游促销礼品实行公开竞标制, 吸引优质企业的品牌产品参标、竞标, 让特色品牌商品能够充分展示其风采。

(五) 优化购物环境, 创新销售模式。

优化购物环境要改善和提高完善旅游购物场所的基本设施, 营造具有特色的、人性化的舒适购物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旅游购物经营者的教育, 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市场拓展能力;对旅游商品销售人员进行专业和服务技能培训, 有计划地引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为旅游购物者提供标准化服务。更新销售模式, 如果采取互动体验式销售, 在一些旅游商品加工企业, 将商品的生产环节当作旅游者参与的旅游项目, 以服务作为舞台, 以旅游商品作为道具使旅游者融入其中, 就可实现体验购物, 刺激旅游者购买。

综上所述, 在河南省旅游商品的开发中, 我们应该着重突出旅游商品的特色, 极力扩展它的销售渠道, 并加强旅游商品的消费环境的净化力度, 这样河南旅游商品就能朝着快速有效的方向发展。

摘要:旅游商品的开发、经营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旅游商品特色、销售渠道、购物消费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河南旅游商品开发的一些基本情况, 旨在为河南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一点借鉴意义。

关键词:河南,旅游商品,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汪节名.泰国旅游生意经[J].黄山日报, 2003, (1) .

[2]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黄建文.世界旅游手册[M].湖南:湖南地图出版社, 2003.

河南姓氏寻根旅游问题商讨 篇10

关键词: 河南;姓氏;寻根旅游;问题探讨

河南是我国的中原地带,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在我国的历史中,有超过二十个的朝代的帝王在河南都建立过都城,历史上的洛阳、开封、郑州等大型的古都现在也全部都在河南省,所以河南省具有非常博大的中华文明,很多的姓氏都是以河南省为根本扩散出去的。寻根旅游是追溯祖先历史的一种文化旅游方式,随着人们对祖先文化的追思,引起了大批海外华人华侨姓氏寻根旅游的热潮,这种旅游方式使人们在追溯历史文化根源同时,还能够满足人们对内心归宿的向往。

一、姓氏寻根旅游的历史渊源

在我国的历史中,祖辈的很多活动都聚集在河南省的范围内,从远古的旧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全都是在河南省进行,中华民族的三皇五帝等也都在河南省遗留下了历史的珍宝,例如太昊伏羲陵、灵宝黄帝陵、神农祭天坛等等都是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遗迹。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夏、商、周是姓氏形成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大多数的姓氏全部起源于河南,所以河南成为了我国姓氏的发源地。最终姓氏的扩散也与河南在历史上的几次动乱和移民有关,安史之乱、靖康之乱等等都是造成河南姓氏移民的重点,河南在历史上一共有过五次比较重大的姓氏迁移。第一次发生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平定六国之后,将数十万的犯人全部发配到岭南一带,之后陆续的有中原人被发配到岭南,充实了岭南的人口资源。汉朝建立以后也有大批的犯人被发配到岭南,所以岭南一带有很多的人全部是来自于中原地带;第二次姓氏迁移发生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等等,大多数的人为了躲避战乱而进行了南迁;第三次姓氏迁移发生在唐朝,唐朝的安史之乱导致中原人民又一次惨遭浩劫,进行了第三次的南迁;第四次姓氏迁移是因为南北宋交接时期的靖康之乱,人口再一次大规模南迁;最后一次的人口迁移是在宋明元清时期,并且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人口向台湾和东南亚国家迁移的现象。

这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导致了现在的姓氏分布情况,中国的姓氏共计超过了一万多个,其中有近五分之一全部起源于河南,所以河南成为大多数人的寻根地。

二、河南姓氏寻根旅游的优势

落叶归根、寻根求宗这一思想是河南姓氏寻根旅游的优势,因为姓氏是人们血脉流传的另一种表现,姓氏的流传使我国的名族精神得到有效的弘扬。姓氏寻根使我国的民族历史得到了延续,也使得流传在外的中华人民得到了凝聚。姓氏寻根是对中华历史文化的一种肯定,也是在文化寻根活动中表现的最为活跃的。

中华人民始终自称为炎黄子孙,而炎黄二帝曾经在中原地区活动的实践比较长,也就是河南地区,炎黄二帝在中原地区的人丁及其兴旺,中华人民之所以因为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就是因为姓氏的同源同根,中华人民因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对姓氏的发源地十分依恋,所以激发了海外华人华侨姓氏寻根的动力。通过姓氏寻根活动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使我国人民形成了团结发展的现象。在国外各地的唐人街上都会举办各种激发姓氏寻根思想的活动,活动带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姓氏寻根以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在全国各地的华人华侨们。

现今学术界中的炎帝、黄帝、伏羲、少昊、尧、舜、禹全部都与河南息息相关,起源于河南的人口大姓在姓氏排名前百位中超过了百分之八十。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姓氏寻根旅游优势,河南成为了中华人民寻根问祖的圣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河南历代名人辞典出版了,书中收录了河南三千余位历史名人,例如岳飞、司马懿、姜太公、花木兰、杜甫、苏轼等全部出自于河南,这也是河南姓氏寻根旅游的一个优势。正式因为如此庞大的姓氏资源和文化资源,使姓氏寻根旅游成为了河南一项重大的民族精神活动,提高了河南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给河南省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河南姓氏寻根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河南姓氏寻根旅游存在资金问题

因为河南省的姓氏寻根旅游正处于起始阶段,河南省内的各个景区和景点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对省内的文化景点和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后备支持的,但是河南政府短期内又无法解决大量的资金缺口,所以河南姓氏寻根旅游存在资金制约的问题,这使得姓氏寻根旅游的开发深度受到影响。例如河南郑州市的皇帝遗址共有四十余处,但是现今开发的却只有几处,这都是因为资金缺乏的限制。

(二)姓氏寻根旅游产品缺乏足够的文化内涵

河南的姓氏寻根旅游虽然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缺乏对旅游产品的高水平策划,使旅游产品没有足够的文化内涵,旅游方式过于单调,仍然采用传统的参观模式,游客到达旅游景点仅仅是观看、拍照,缺乏有意义的旅游方式,导致游客非常乏味,不能激发起游客的热情。

(三)姓氏寻根旅游产品和项目缺乏真实性

由于我国某些姓氏的起源比较早,并且没有真实依据进行证明,所以导致某些姓氏的发源地难以得到确认,但是某些旅游项目却私自的进行编造,凭借旅游产品名称等编造与姓氏发源相似的故事,骗取游客的信任。更有甚者为了证明某姓氏是起源与该地,私自仿制一些历史古迹,对游客进行欺骗。这种行为会导致游客的思想受到干扰,出现混淆影响,造成了极大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姓氏寻根旅游发展最真实的目的。

(四)姓氏寻根旅游地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

目前河南省很多的姓氏寻根旅游活动都是当地政府自发举办的,在不同的姓氏寻根旅游地点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这使河南省的姓氏寻根旅游活动不能形成有效的规模。影响了寻根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的影响。因为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使姓氏寻根旅游活动重复举办,某些游客从一个景点转移到另一个景点,仍然是同样的姓氏寻根活动,这使得游客对该活动产生厌恶,致使人们对寻根旅游活动的信任感降低。

四、解决河南姓氏寻根旅游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对姓氏寻根旅游资源的保护

姓氏寻根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加加强对其保护,提升全民的保护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灌输到寻根旅游的全程中,使姓氏寻根旅游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形成相关的旅游产业链

姓氏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与历史紧密相关,所以要加深对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挖掘,将具体的姓氏文化体现出来,使游客认同该景点的姓氏文化,使游客从内心处得到吸引。为游客提供姓氏发源地相关的其他物品,例如饮食、民俗习惯等,让游客对祖地进行深入的了解,适当的利用科技手段还原姓氏祖地的一些远古场景,使游客产生精神层面的共鸣。

(三)增强姓氏寻根旅游地点的真实性

每一个旅游地点作为中华人民姓氏的发源地,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不要弄虚作假,私自建立一些文化建筑影响游客的判断,政府也要加强对姓氏发源旅游地点的管理,把一些没有确认但是疑似姓氏发源地的旅游景点免费开放给游客,让游客对该姓氏发源地自行判断。

(四)加强各个姓氏发源地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因为目前很多的姓氏寻根旅游活动都是各个祖地之间自行举办的,所以信息流传的特别慢,很多游客往往不知道该祖地举办了什么样的活动,所以使河南姓氏寻根旅游的发展比较缓慢。这就需要政府的加入,强化各个祖地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并且由政府牵头,舉办大规模的姓氏文化旅游活动,使旅游活动的受到大多数人的广泛关注,形成具有姓氏寻根特色的旅游区域,并通过网络媒体来加强河南姓氏寻根旅游的宣传,提升河南姓氏寻根旅游的知名度。

结束语: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河南姓氏寻根旅游的热度也在逐渐的提高,河南政府要加强对各个祖地文化底蕴的发掘,提升河南姓氏寻根旅游的知名度,把握好机会,建立良好的姓氏寻根旅游市场,促进姓氏寻根旅游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森. 刍议河南姓氏寻根旅游[J]. 环球人文地理,2014,22:132-133.

[2]侯天琛. 河南姓氏寻根旅游再议[J]. 民族论坛,2014,05:91-94.

[3]蔡礼彬,王体晓,陈金健. 基于博弈论的河南省寻根旅游区域整合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3,02:1-6.

[4]王志红,陈新建. 河南发展寻根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03:61-63.

河南旅游 篇11

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河南旅游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是随着河南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是由郑州旅游学校和洛阳旅游学校分别开办导游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始的, 之后, 相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科和本科高等教育。目前, 河南省共有152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旅游专业, 其中有10所学校为专门的旅游学校。这些学校大多是由所在地市的高中发展而来的, 是旅游行业服务人员和初、中级管理人员重要的培养基地, 目前已经成为河南省各地市进行中等旅游教育的主力军。总体来看, 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专业多样, 呈现出多元化的办学类型, 旅游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与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基本相适应, 出现了社会需求量与毕业生量“两头旺”的大好形势。

但是, 随着河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数量的大增难以掩盖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其中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是目前比较明显与突出的问题, 现实与我们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办学目标模糊, 定位不准

以“粗放型”为办学特征而涉足旅游教育的各学校往往没有明确的办学目标。他们在开展旅游教育时, 更多的是注重短期效益, 考虑长远发展的较少。对于应为市场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 (如服务操作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 不明确, 以致学校定位不准,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差。同时, 因人设课现象严重, 考虑市场需求不多, 造成旅游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学校提供的不合适的人力资源。另外, 一些县级职业高中, 把“对口升学”作为招生工作的突破口,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

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1) 专业设置过于集中, 专业名称各异。大多数旅游学校或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或因为注重短期效益都将专业的设置集中在眼下比较热门的导游或酒店管理方向, 在专业设置上重复建设;而在许多对旅游业有着长远影响的前沿学科的比较“冷”的专业则鲜有设置。这一方面, 会在未来几年的学生就业中带来有些专业结构性过剩, 有些专业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 显然不能适应今后五到十年河南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要求。同时, 同一专业各学校的名称却五花八门, 如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 就有不同的名称:酒店管理、酒店服务与管理、宾馆管理与服务、旅游与酒店管理、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等等。这会误导生源选择专业的决策。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都是参照国内其他旅游学校的课程体系略加考虑本校现状后来确立自己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基本上千篇一律。因为没有按照旅游教育的特点和本校旅游教育的定位设计, 课程设置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 在课程结构设计上过于偏重旅游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知识, 而轻视人文知识和实践能力, 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学生毕业后很难迅速适应市场需要, 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 (3) 教法陈旧, 无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由于受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的限制, 多数学校教师上课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比例很小。多数教师上课时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注式等陈旧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专业理论知识, 学生始终处于硬性接受和被动“听”的状态,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无法培养出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旅游人才。

教育投入不足, 形成“粗放型”旅游教育格局

教育投资主要影响旅游教育的办学条件, 包括旅游学校本身的硬件、软件环境, 例如教学设施、实验室设备、教师队伍等。据调查, 某些地市对旅游教育的不重视和教育投资的不合理分配, 造成许多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造成教学设施、实验室、实习基地的不尽完善, 许多学校甚至没有实验室, 难以突出旅游教育的技能特色。另外, 旅游教育师资多属“半路出家”, 从其他专业转来, 他们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教育, 也没有直接从事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 严重地制约了旅游教学质量的提高。

旅游教育重智商轻情商, 学生人文素质较差

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智商和情商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 在决定一个人成功的诸多因素中, 智商比为20%, 而情商比为60%~80%, 因此, 在旅游教育中, 智商和情商都是主要内容。但现在许多学校重智商教育, 轻情商教育, 即重视对旅游教育对象知识传授, 而忽视情商 (调整与控制个人情绪的能力) 的培养。由于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 其员工的主要工作是与人打交道,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因为人际沟通、心态和情绪控制是做好服务的关键。另外, 学生的人文素质较差。一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公共道德修养不高, 不关心集体, 不守纪律, 不知谦让与互相帮助, 心中只有自己。从旅游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 这类学生大都不受欢迎。究其原因, 是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开设社会人文课程, 忽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发展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对策

要实现河南由资源大省向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转变, 必须大力发展旅游中等职业教育。根据河南省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促进河南省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特提出以下对策。

加强政府宏观管理能力, 适当加大调控力度

目前, 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有序发展,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应依靠政府因势利导, 使旅游教育的发展规范化、合理化。同时, 河南省要想在短期内实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仅仅依靠教育机构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 政府对旅游教育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河南省开办旅游专业的学校有152所, 他们的实力悬殊, 有些学校不具备基本的实训条件, 缺乏专业师资, 为此政府要对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规划与整合, 并定期对教学设备、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进行考核, 针对旅游中等职业教育良莠不齐的情况, 对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和重组, 支持空间距离相近、专业发展可以互相帮助的学校合作办学或合并,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争创出河南省的品牌旅游院校。

转变“粗放型”办学理念, 培育有利于发展的竞争优势

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从单一注重数量发展向重视规模效益和提高办学质量转变, 坚持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原则。所以要充分利用各学校的办学资源, 合作互补, 优化资源配置, 各学校应突出旅游专业的特色, 培育自己的品牌, 提高竞争实力和办学效率。为此, 一方面,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建设实训基地, 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 扶持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 各学校应依靠企业, 充分发挥行业作用,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走多样化办学道路, 促进投资主体多样化, 为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筹措资金。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 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加大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国际交流的力度, 构建健康的竞争环境。

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

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应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 明确以培养旅游服务人员和初、中级旅游管理人员为培养目标, 准确把握专业定位, 把诸如“酒店管理”等明显不适合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名称、办学方向进行调整, 以符合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旅游人才, 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 以全面提高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1) 明确培养目标, 开展教学改革。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上, 必须坚持市场导向, 同时要从可持续发展旅游教育出发, 对目前旅游教学计划进行科学调整,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培养,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针对目前旅游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不统一等问题,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避免“大而空”的教学模式, 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改进教师教育教学策略,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的主渠道。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问题, 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必须加强教师教学策略的指导, 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创新课堂教学行为, 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结构的优化。在教学方法上,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教给学生知识变为教会学生学习, 从单纯的灌输式变为启发式, 采用课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战教学法等多种方法, 逐步推行双语教学, 与国际接轨。另外, 课堂教学要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增大教学信息量。有条件的学校要尽快改善办学条件, 在教室配备足够数量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使专业课教师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 (3) 加强实践环节, 培养实用型人才。借鉴国外经验, 一般要求实践课时达800~1000小时, 结合河南省旅游业的实际, 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时间要在半年以上。首先, 要建立起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入到课程设计和职业规划之中, 使实践教学立体化, 形成认知实习———模拟实习———专业实践———管理实战的全方位学习过程。其次, 在传统技能型实验室的基础上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与管理实验室, 包括导游情境模拟、饭店服务与管理模拟等, 建立教学、实践一体的实验模式。再次, 在优秀旅游企业挂牌, 建立较稳定的实习基地。 (4)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培养复合型人才。坚持把素质开发放在旅游人才开发的首位, 培养过程中应重视思想素质、个人品德修养、职业道德、服务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应对挫折能力等诸多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要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高科技手段了解世界旅游业和最新旅游理论进展, 培养学生思考和研究能力, 使之成为现代化旅游人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教师队伍素质同教育质量息息相关, 学生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作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 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教学能力。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既可通过引进人才达到, 又可通过各种再教育培训来实现。目前, 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关键应重视后者, 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务求把教师建设成一支“双师型”队伍。同时, 根据自身财力, 可邀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具有丰富旅游管理经验的专家来担当客座教师, 使教师队伍趋向合理化。与此同时, 开展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的研究, 加强教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强化教学技能培训, 提高教师课题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设计和运行能力, 培养出敢于创新, 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 世界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 到2020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届时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面对旅游产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应做出及时调整, 高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 不断改变教育理念, 改善教学环境, 把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如何为旅游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使现有的旅游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已成为摆在每一位旅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对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进行战略性思考, 寻求发展对策。

关键词:河南,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陈福义.旅游教育改革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2, (9) .

[2]阳宁东.四川省中、高等旅游教育的现状及发展[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3, (2) .

[3]林明太, 吴成基.关于当前我国旅游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

[4]杨爱荣.河南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及现状分析[J].焦作大学学报, 2004, (7) .

[5]石峰, 孔令艳.山东省旅游院校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 2005, (4) .

[6]孙子文.21世纪河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人才培养研究[J].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3) .

上一篇:国际化趋同下一篇:下肢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