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形象

2024-10-16

河南形象(精选8篇)

河南形象 篇1

一、美丽河南网络形象的内涵与作用

(一)美丽河南网络形象的内涵和本质

“形象一般来说是主体在客体心目中相对完整而稳定的印象”。[1]营销学上,“形象”应具有“标志性”、“评价”及“期望”等信息和功能。“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在商品经济中,产品形象的建构有三个维度:知名度、公信度和美誉度,这三个维度的提升将会对目标消费群体的购买和消费行为产生强大的驱动力。传播渠道有人际传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碑效应”,而更大更广泛的渠道主要在传统的报、广、电等媒介和互联网新媒介中开展,营销形象建构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建构媒介形象。

河南形象作为一种地域形象,存在于三个层面:实体层面、媒介层面、认知层面。在网络传播视域下,实体是根本,媒介是主要手段,认知是结果。形象的塑造是从实体形象,到媒介形象,再到认知形象,最后在公众头脑中形成整体、固定的印象和观念,产生认同和作为,这才是实现形象建构的全过程。

美丽河南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软河南”影响力的重要体现。美丽河南网络形象是指河南的生态美、社会美和人性美在网民心目中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认知,这其中既有美好现实的展现和感染,更有广大网民通过接受信息、参与讨论形成爱护家园的共同认知,拿出实际行动,成为美丽河南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全社会,乃至国际上进一步扩大影响,达到构建形象的目的。

(二)美丽河南形象的重要作用

1.塑造美丽河南网络形象,有助于增强政府和网民的互动,凝聚人心,提高吸引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提高政府网络问政、施政能力,消弭官民不信任心态,增加互信,提高舆情危机处理能力;2. 有利于提升河南媒体特别是在网络传播方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与省外、国外网络媒体的联动能力;有利于提升美丽河南形象,有助于展现河南的实力、美丽和魅力,提高旅游、投资、务工和定居的吸引力,优化河南的生态、发展环境,加强与兄弟省市就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交流和借鉴,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二、网络传播视域下美丽河南形象的构建路径

(一)加强河南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形象的根基

河南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生态美、社会美和人性美。生态美是塑造美丽形象的基础,首先要加快河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部署,出台《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使河南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大地更加生机盎然,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为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更加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2]出台《河南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在全省构建生态经济、资源保障、环境安全、自然生态、生态人居、生态文化体系等六大生态体系。[3]要将生态效益和绿色发展纳入干部考核制度,增加生态文明在地方政府业绩考核中的权重,树立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加大追责力度。

其次,加快河南生态省建设,提高生态建设质量,重点打造生态景观、生态廊道、绿色围城,提升生态文化品位、保护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生态建设的经济调节机制,通过绿化、美化展示生态城市风采,不断提高绿化质量和生态品位,为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河南作出新的贡献。

再次,打造河南“美丽交通”,努力建设“绿色低碳交运体系”,逐步把河南交通打造成为集约、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交通”,治好城市病、交通病、污染病。要转变传统的交通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不仅重视道路修建,还要注重道路养护,把规模、速度与成本、质量和效益统筹兼顾。深入推广、应用节能减排项目,如“八挂来网”“、太阳能供电技术“、中原绿色客运新干线”和“照明节能工程”等节能减排项目,淘汰老、破、旧和高耗能、高排放车辆,更新、改装天然气客车,积极推动出租车和公交车油改气、混合动力改造。郑州市BRT公交车辆全部采用纯电动或混合动力,新乡市投入100辆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运营,这都为交通节能减排产生了积极意义。[4]

最后,创新发展“美丽乡村”,把生态和宜居有效融入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大乡村生态亮点建设力度,打造一批现代农村时代精神教育型、休闲观光和养生写生型、农事农趣体验型、民俗文化体验型特色乡村生态资源,如建设洛阳重渡沟和郑州樱桃沟等生态、宜居、旅游乡村,形成品牌效应。加快乡村环境治理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绿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二)善用网络媒体塑造美丽形象

1.要媒介联动加强生态文明网络宣传教育

在内容上,做好中央、省委关于转变发展方式、践行低碳生活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和习惯;培养和提升生态伦理道德,唤醒生态良知,增强生态责任,热爱环境尊重规律,保护生态防治污染,节能低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绿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网民媒介素养,使广大网民形成一种基本认知、解读、研判、理性传播的网络使用能力,培养河南人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形成主动维护河南美丽形象的良好氛围。在传播方式上,针对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主流媒体网站创办生态河南类网络栏目,在微博、微信上注册专题账号,用好传统媒体网站的公信力资源和新媒体的互动优势做文章,邀请广大网民参与、互动和支持,群策群力,引导思潮和舆情。在网络传播中,组织公共话题引发公众对美丽河南的关注和参与,美丽河南形象的建构既是媒体的传播活动,也是深入开展的一项社会活动。目前有关“美丽河南”的议题已经从门户网站到社交网站,从新闻报道到博客、微信,成为网友较关注的热点,如百度搜索“美丽河南”找到相关结果约9,670,000个,第一条结果就是腾讯·大豫网的美丽河南专题页面。腾讯微博开展“美丽河南与你共赏”图片稿件征集活动,参与话题# 美丽河南# 的微博多达5 万条,网友纷纷记录、分享身边的美丽,展示了人文河南、自然河南、发展河南的良好形象。

2.加强美丽形象的网络影像艺术传播

影像艺术是实体的能动反映,经过技术处理和艺术处理的影像往往比实物更引人注目、更美丽、更有说服力。彰显河南生态、美丽、文明的影像艺术作品,极大提升河南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地位。通过丰富、具体、真实可感的视觉体验,将造就最直接、最形象的美丽河南。《记忆中原,老家河南》是介绍河南城市、人文的一部短片,不仅对河南的旅游资源、美丽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介作用,而且传达出河南作为中华文化之源厚重的历史、文化、亲情气息。《加油!河南》走遍郑州大街小巷,展示了河南厚重历史和现代城市面貌,通过各色人物、各种视角展现美丽河南的不同形象维度,成就了河南的“时尚、大气、包容、开放”的美好形象。

3.塑造美丽形象的广告战略

在互联网虚拟空间中,网络广告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独特的创意,有较大的艺术表现空间,以独特视角,更直观、更具体、更灵活、更生动地宣传河南、展示河南,多层次、多渠道、大容量、高密度的广告传播,使河南人的精神风貌、河南人的思想文化内涵、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河南科学发展、生态、旅游的新形象都可以得到深度挖掘和充分展现,在人们心目中留下恒久的印象。利用好山水、自然保护区、人文等美丽品牌的生态文明优势,加强宣传中原文明、文物古迹、河洛山川、禅宗少林、人物风情、戏曲饮食、商业交通等特色。充分利用媒体营造良好氛围,用优秀的公益广告和诚意的沟通传播消除雾霾、治理拥堵、节约能源、降低排放的实际作为,给群众信心和希望,赢得群众欢呼、支持和配合,在全社会建立和加强对河南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形象。

4.构建网络问政和谐生态

营建开明、制度化的政治生态环境,优化网络问政政绩考核标准,促进政府在网络问政中的作为和进步,及时回应和处理,实现从“问政”到“施政”的转变。丰富问政形式,进一步提高在线对话、网络发言人制、“留言板”的完善度,变“政府管理”为“社会管理”;加强教育和引导,提高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理性、客观、热情、负责地参与网络问政。借鉴云端技术、大数据理念,创新建设“网络问政云平台”。主流媒体搭建互动平台、网上网下合一,合力打造具备公信力、影响力和生命力的网络问政全媒体大平台,邀请广大网民参与、互动和支持,群策群力,呵护碧水蓝天,共建美丽家园。

三、美丽河南网络形象建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一)河南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不少制约因素,“硬河南”建设实力不足,让传播和构建美丽形象缺少了足够的底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约束增强、环境压力加大等矛盾仍然突出;二是民主和监督监管制度的缺乏,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环境违法难以得到有效处理。工程建设单位无视环保要求,寄望于在环评中投机取巧、瞒天过海,结果不是贻误工程,就是破坏环境,贻害社会;三是民众参与美丽河南建设的意识和动力不足,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社会和民众的支持,如不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则难以取得实效,难以扎根于社会生活中;四是人多地少、发展不均衡和基础设施落后所造成的城市病、交通病、污染病等问题,制约着不以牺牲农业和环境、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二)网络传播战场也并非给力,主要表现在:1.宣传手法单一,有的美丽形象传播采用一部形象片宣传片“吃遍天”的方式,挂在网上成为摆设。微博、微信内容常年不更新,缺乏鲜活的生态文艺作品,访问量和互动不足,不能很好地吸引受众关注,唤起大众生态文明意识;2.缺乏精准整体的传播策略和传播策略,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从中部崛起到务实河南,从历史文化到生态文明,一段时期一个定位,传播手段也相对单一,无法产生持久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传播相互模仿,内容投放无法满足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3.网络人际传播和互动不够重视,网络媒介素养仍需提高。

四、美丽河南形象国际化的思考

(一)加强全球环保合作

首先,积极拓展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的合作。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领域相关合作,编制温室气体清单能力建设及相关政策、技术路线研究、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等,建立了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和合作机制;其次,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建立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加强在气象卫星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合作,援建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积极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

(二)凭借中国外文媒体的传播效力

国内外文媒体是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国内的外籍人士最常浏览的媒体,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外文媒体这个传播渠道,重视对国内外籍人士的宣传,通过国内外文媒体这个窗口进行形象传播能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应扩大外文在互联网的应用,例如在大河网、大豫网上增设外文频道,或在一些旅游、美食、娱乐、时尚等栏目的视频中加上外文字幕,或加上外文简介,加大有关美丽形象的信息资源在国内外文网站上的投放。

(三)加强与国外网络媒体的合作

尝试创办门户网站的外文频道,并加强与国外网络媒体的联合报道,突出生态和文化品牌,对外输出美丽河南形象。举办各种活动,邀请和组织国外大型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等进行报道和互动,展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现河南文化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让世界通过互联网看到一个美丽的河南、温馨的河南、文明的河南。派出精兵强将“走出国门”举行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广泛联络沟通在国外的河南籍乡亲,充分发挥国际人脉优势,倡导大家积极投身河南与各国之间各领域的合作交流,为河南举办的各项活动扩大国际影响牵线搭桥,为全面提升河南整体国际形象作出贡献。

摘要:美丽河南网络形象是展现“软河南”影响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塑造形象凝聚人心,引导广大网民形成保护生态、爱护家园的共识,积极投身到美丽河南的建设,其构建路径包括:通过加快制度建设、生态省建设,打造美丽交通和美丽乡村来加强河南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宣传教育、网络影像、广告战略、网络问政等多维角度推动网络形象塑造。提升美丽河南网络形象有助于展现河南的实力、美丽和魅力,提高旅游、投资、务工和定居的吸引力,优化河南的生态、发展环境,加强与兄弟省市、国内外就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交流和借鉴,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关键词:美丽河南,网络形象,建构研究

河南形象 篇2

一、活动名称:全国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选拔赛(河南赛区)

二、主办单位: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三、协办单位:各省辖市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各地承办机构

四、承办单位:洛阳市路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五、大赛组委会成员:

主任:訾新建省教育厅副厅长

赖谦进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副主任:贾正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田芳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创作中心主任

冯林辉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说文解字付费电视频道总监

王民宪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助理调研员

委员:柳建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钟华河南人民广播电台说文解字付费电视频道副总监

徐磊洛阳市路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蒋红英洛阳市路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徐广志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导演

秘书长:王民宪(兼);常务副秘书长:徐磊(兼)

副秘书长:柳建伟(兼)、吴峰(河南印象龙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组委会设宣传联络组、普通话艺术指导组、招商组。

六、大赛时间安排:2005年11月中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大赛正式启动;各地分赛区进行报名、初赛、选拔赛,并于2006年3月15日前组成参加省决赛的代表队;2006年3月25日之前在郑州举行决赛阶段的复赛、半决赛、决赛和颁奖仪式;2006年4月初,组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比赛。

七、参赛选手资格和报名:年满16周岁,具有较高普通话水平,遵纪守法,了解并热心推广普通话公益事业,不限性别、民族、职业。欢迎学校、部队、行业系统集体报名。参赛选手通过大赛网络系统报名(不收报名费、参赛费),并提供真实详尽的个人资料。大赛承办单位以低于市场价提供推广普通话宣传辅导资料,选手自愿选购。

八、比赛程序:

大赛分分赛区阶段和省决赛阶段进行。

1.分赛区阶段:

(1)预赛:考察内容和形式由各省辖市自定。按报名人数的二分之一比例进入初赛。进入初赛的选手,由省辖市语委办公室颁发本市推广普通话志愿者证书。

(2)初赛:以指定篇目朗读、普通话知识问答方式,考查选手普通话水平和普通话基础知识。进入分赛区选拔赛的选手由省语委办公室颁发河南省推广普通话志愿者证书。

(3)选拔赛:以自备朗诵、形象展示、绕口令、才艺展示、综合知识问答方式,考察选手综合素质。选拔赛选拔12名选手参加省决赛(由市语委办公室或承办单位领导担任领队)。其中最佳选手由省辖市教育局、语委授予本市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称号。

2.省决赛阶段:

(1)复赛:以自备朗诵、才艺展示、语言文字知识问答方式,考查选手综合素质。复赛按六分之一的比例选拔进入半决赛的选手。

(2)半决赛:以自备演讲、指定朗读、才艺展示、综合知识问答方式,考查选手综合素质。半决赛按二分之一的比例选拔进入决赛的选手。

(3)决赛:以抽题演讲、讲故事、才艺展示、语言文字知识和综合知识考察选手综合素质。大赛最后名次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6名,优秀奖6名,并另设最佳单项奖3名。其中一、二、三奖获得者和优胜奖获得者由省教育厅、省语委、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授予“2006年河南省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称号,给与物质奖励,并组队参加全国总决赛。

所有获奖选手均颁发相应证书。

九、评委会:

1、省决赛阶段聘请语言专家、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播音员、影视话剧表演艺术家担任评委。复赛每场评委7名,半决赛、决赛每场评委9名。

2.分赛区初赛阶段聘请语言专家、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员、播音员、影视话剧表演艺术家担任评委不少于5名,选拔赛每场评委不少于7名。

十、大赛所有比赛程序均聘请公证人员进行现场公证。

十一、大赛组委会为参加省决赛阶段的每名复赛选手交纳安全保险金。

十二、参加省决赛阶段复赛、半决赛的人员往返旅费和食宿费自理,决赛选手的食宿费由大赛组委会承担。

十三、大赛组委会办公地点:

郑州未来大道未来大厦楼1410房间。

邮政编码:450008

联系人:陈曦

电话:0371-65613895转802、803

传真:0371-65613896

纪录片中的河南形象塑造研究 篇3

[关键词]纪录片;河南形象;文化符号;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6.012

以某一地域风貌为拍摄主题的纪录片,能够通过展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影响人们对此地域的认知,而良好的地域形象是地域软实力的体现,不仅能够提升地域的美誉度和认知度,更能提升地域的影响力,对于地域形象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段时期,河南形象曾被外界媒体误读和曲解,深刻影响着河南人民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河南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以及河南的社会认可度和美誉度。目前,学界对于河南形象的研究较多,多以新媒体、纸媒、网络等为研究载体,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经济学、广告学等学科理论对河南形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河南形象的路径。然而,针对纪录片对河南形象的塑造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本文拟通过对1958—2013年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进行分析研究,探索纪录片塑造河南形象及其文化符号的传播策略,以期有助于提升河南形象。

一、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概述

笔者通过检索百度、央视纪录频道官网、中国纪录网、河南大学影视艺术研究所提供的纪录片检索系统、搜狐纪录频道、腾讯纪录频道、凤凰视频纪实频道等相关资源,将自1958—2013年所拍摄的关于河南的纪录片做一归类梳理。鉴于至今纪录片的分类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因此本文依照纪录片题材选取与表现方式的不同,将以“河南”“河南人”为关键词或主要内容的纪录片作如下分类:一是人文纪录片。人文纪录片是指通过记录人的真实生活以展现历史文化的变迁,将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通过影视媒介展现给观众的纪录片,这类纪录片富含人文关怀的理念,具有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作用(见表1)。二是时事报道纪录片。时事报道纪录片是指客观记录具有代表性事件的纪录片,它的性质类似新闻短片,但是结构更加完整(见表2)。三是历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是指客观复制历史事件的记录片,其中的人物和事件都必须准确地反映历史真实,不违反历史事实,不使用演员,但是可以使用数据、历史照片、文物、遗址与艺术作品(见表3)。四是传记纪录片。传记纪录片是指纪录人物生平或某一时期经历的纪录影片,该类纪录片通常以一个历史人物为中心,对人物作公正、客观地评价(见表4)。五是人文地理纪录片。人文地理记录片指探索某个地

域的自然风光,或介绍民风民俗、社会风貌的纪录片(见表5)。六是舞台纪录片。舞台纪录片指的是记录舞台现场(唱歌、跳舞、戏剧、曲艺等拍摄现场)的纪录片,可以根据需要削减、删节,但不能人为增加、移植表演内容(见表6)。七是专题系列纪录片。专题系列纪录片是指在特定思想指导下分别出片或连续出片的纪录片,其中分段的小部分影片可以独立出现(见表7)。

在关于河南地域形象的109部纪录片中,人文纪录片数量高居榜首,达到了拍摄总量的26.6%;数量位居第二的是专题系列纪录片,占拍摄总量的制作的主力单位,其中河南电视台独立或参与的纪录片数量达到了27部,位居第二,占拍摄总量的247%;国家级电视台对河南素材的拍摄亦显示出不容小觑的力量,中央电视台参与拍摄的纪录片达到了26部,占到拍摄总量的23.8%。由此可以看出,河南以其厚重的文化和与时俱进的风貌受到了纪录片制作单位或个人的青睐。但值得深思的是,虽然也有外媒拍摄了有关河南的一些纪录片,但基本都是关于黄河、少林寺主题的。由此可见,河南省在形象塑造和对外宣传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二、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总体特征与可取方法

河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形象的厚重与博大,需要纪录片创作者运用多种手段展现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记录片具有以下总体特征,其中不乏值得肯定的方法理论。

1.选材技巧

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既有对河南的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全景扫描,也有对生活在河南这块土地上的河南人、生活在外地的河南人日常生活的关注。历史记录片主要是由专业实力、制作能力较强的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与地市级电视台等相关媒体单位来完成的,因此,此类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浓郁的政治文化色彩。例如,10集人文纪录片——《河之南》第一次真正、全面地展示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人文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中的地位,分析了其背后深层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原因,并通过许多历史细节,讲述了一个个经典的历史文化故事。与此同时,纪录片也着重于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描写。在对历史的记载中,纪录片已经充分注意到对具有个性的个体的展现,注意有原则性地对人性进行深挖,但是其时间跨度大、题材重大和人物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这一点上表现得不够丰满和充分。而现实记录片则充分发挥了其纪实的特点,聚焦河南人这一群体,以人文精神为出发点,记录草根人物的行为举止。如纪录片《家》客观记录了张志宝、赵梅花、张耀山3个普通人的生活,用最朴实的镜头讲述了寒冬时节在郑州发生的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2.叙事特征

叙述是指细致讲述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事实并确定和安排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1]因此,只有叙述性纪录片的记录过程才能被称为叙事。纪录片的叙事目的,是让观众知道现实生活中不被大众所注意的或者被错误关注的问题。纪录片写实的叙事结构,跟电影虚构的叙事结构并不一样,否则,会导致观众的理解与现实产生偏差。在语言使用方面,纪录片的语言注重对事实的陈述,而不是运用过激的言辞,更不是过多运用隐喻和借喻对“真实”进行浓墨重彩的修饰。在叙事元素的分配上,更注重涵盖时间、情节、细节、地点、人物、氛围、事件和其他的客观叙事元素,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用跌宕起伏的故事去人为刻意地捏造叙事元素。

纪录片叙事的主要对象是纪录片的讲述者和观看者,因此,对时间元素和空间展现,以及现实事件的情节、观点和叙事结构等因素要进行合理调节。本文通过具体的研究,总结出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叙事纪录片的下列特点。

其一,在叙事层面上,讲述者的存在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这里的“讲述者”是用镜头语言根据叙事文本表现出来的讲述者,是一个抽象的人物。纪录片创作完成后形成的客观影像远离作者而独立存在,而接受者是镜头语言的接收器,其自身的素质影响着对影像的理解程度。例如,在《戏校》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学生们在吃中午饭,一个学生将碗里的饭菜喂给学校里的狗,狗闻了闻索然无味的白水煮青菜,然后离去。拍摄者在该纪录片中并没有直接告诉观众戏校的生活环境有多么恶劣,却通过对客观现象的真实记录,向观众传达出了戏校里学生生活的艰辛,让人看后感触良多。

其二,在时间和空间的整合方面,符合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叙事空间一般包含拍摄对象的运动轨迹、镜头画面构图、色彩、色调、光线、景深等,叙事时间一般包括时间的选择、安排和变形序列三个方面。纪录片的时间元素和空间元素之间的整合,是指准确使用图片、声音等,从而达到统一的纪录片的审美要求。例如,纪录片《戏校》在讲述戏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展示了清晨学生早练的过程,这一过程并未用大量的解说词或面访的方式说明戏校学生的生存状态是何等的艰苦和不易,而是采用大量的同期声,记录教练、教师“一、二、三、走”等富有专业色彩的话语,用单调训练指令烘托戏校学生的辛苦。在展示学生学习扇子功时,《戏校》运用全景方式记录教师和学生手拿扇子练习的场景,学生手中色彩斑斓、柔软的扇子和破旧的练习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在对这一场景的记录中并未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而是让观众通过镜头,看着年幼的学生在练习拿着扇子模拟扑蝶的过程,体味其中的不易。

总的来讲,要在纪录片中达到合情、合理又吸引观众眼球的叙事效果,就要求创作者在拍摄阶段要拍摄到优良、自然、客观、带有戏剧化因素的镜头,选择具有悬念性质但又在情理之中的素材进行剪辑,同时在蒙太奇组接方面运用较为对立的人物情节组合故事,并用重复方式强化叙事效果。

3.美学理念

基于现实生活场景,以真实的故事为表现对象,由导演以独特的想法,对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某些艺术加工和处理后,使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这就是纪录片中的美。纪录片强调的就是一种不经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美。以“河南”“河南人”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通过对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表现,展示了中原文化惯有的乐观色彩,但是在其乐观深处还蕴藏着一种沉重的哀愁。当观众观看这些纪录片时,现实生活的不易与在艰难中挣扎前行的努力总是让人心酸难忍,叹息不已。通常来讲,纪录片中所选取的事件总是直面草根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与不幸,但同时亦表现出其顽强的精神,使得这些纪录片带上一种“坚忍微笑”的风格。以纪录片《河之南》为例,通过展现河南的景色和民风民俗,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并通过对许多历史情节的阐述,讲述了中原人与自然、中原人与历史、中原人与社会变迁的故事。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纪录片的美就是让观众看过之后,明辨现实社会中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让观众从纪录片中得到启发、慰藉与教育。也就是说,纪录片的美就是通过镜头语言,让观众有所受益。

三、纪录片塑造河南形象的传播策略

针对如何通过纪录片介绍、宣传河南,使河南形象与河南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省情相吻合,本文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1.改变传统对外宣传模式,适应时代发展

地域形象指公众对某一地域综合实力与外在发展活力的综合评价,是地域发展过程中的客观条件和文化内涵的体现。河南传媒业虽然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河南形象及其文化符号的传播方面始终采用的是传统意义层面上的对外宣传模式。这种模式是冷战时代的遗留物,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主要特征为单向度、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受众进行外界宣传等,在当今信息共享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改变。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纪录片在传播态度、传播功能上也发生了变化。早期纪录片采取一种文化启蒙的态度,试图整合文化、审视社会,而当代纪录片则侧重于以一种平等宽容的态度进行文化交流,返回个人审视人类自身。同时,当代纪录片出现分流,自然类纪录片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社会人文类纪录片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精英品格。介绍、宣传河南的纪录片在拍摄理念上应与时俱进,以功能目标确立适当的风格取向。

2.充分挖掘和利用河南文化符号,拓宽选题视野

人类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中,特定的符号代表相应的事物,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呈现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例如,提到河南旅游,人们常常会想到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一说到河南戏曲,人们常常会想到河南的豫剧。这是因为少林寺、豫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代表了河南,是中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

文化符号作为地域形象推广和传播的有效载体,是地域形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地域形象的浓缩和代表,也是地域形象具象化的表现。笔者以中原经济区河南100张名片[2]为基础,采用问卷的形式,通过对河南大学100名在校学生所进行的“你认为哪些符号可以代表河南形象”的调查,位居前十位的河南形象符号见表8。诚然,河南形象及其文化符号资源丰富,表8只是对比较有代表性的河南形象符号作了调查,还有其他能代表河南形象符号的资源,这些都是拍摄纪录片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从而树立河南新形象,助力文明河南的推进。

3.开设纪录片频道,完备纪录片市场化运作

从收视率来看,经常播放纪录片的电视台虽然所占市场份额较少,但在公众中的形象满意程度却颇高,况且,纪录片通常吸引的是高端市场的观众。纪录片若想进行很好的市场化运行,应该做到统一的视觉设计、高清晰的制作标准、明晰国内发行途径、广泛开展延展活动,将商业化运行提升到商业合作募集层次。具体来讲,所谓统一的视觉设计其重点是要做到保持视觉设计与风格一致,达到影片制作与宣传工作的双赢。在制作方面,尽量采用高清数字摄像机,采用单集片长30分钟的标准,在后期高清剪辑方面采用PAL制式、二声道立体声系统,以此来保证商业化运作的质量;在国内发行途径方面,应主要考虑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省级卫视与港澳台地区相关频道;在媒体推广阶段,应主要采用新闻发布会、晚会、城市线下活动、谈话栏目等形式,同时启动画册发行、首日封发行等形式,以扩大影响力。

四、结语

总体来说,河南形象的塑造和宣传要从长计议,既要建设硬实力,也不能忽视软实力;既需要数代人的艰苦努力,更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充分挖掘河南历史文化资源,通过纪录片塑造和传播河南形象,能彰显河南的魅力和吸引力,树立河南新形象,促进中原经济区发展;能够增加民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当然这既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民众的大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英]罗吉·福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K].袁德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172.

河南旅游形象的SWOT分析 篇4

一、河南旅游形象的含义

河南旅游形象是人们对河南抽象的、总体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是对河南城市的历史印象、现实感知加上未来预想的一种抽象综合,是人们透过河南旅游地的旅游行为对河南内在精神和价值观的深层次了解。

二、河南旅游形象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SW)

(一)河南旅游形象优势分析(S)。

首先,特色主题确立河南旅游形象。河南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据河南旅游局统计,全省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9802个。作为“根文化”发源地,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占全国八分之一。截至2011年全省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AAAAA级景区1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个、古都4个等旅游资源。

其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河南位于“九州”之中,素有“中州”、“中原”之称。便捷的交通条件,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三,品牌景区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高。目前,河南省有27个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66个国家AAAA级优秀旅游景区。更有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三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河南旅游形象劣势分析(W)。

首先,整体旅游形象较单一。目前大部分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谈到对河南省的整体印象主要是农业大省、武术之乡和中华民族之根印象比较深刻,然后是经济落后,人口众多。这说明河南的落后的农业经济给游客留下很深的印象。虽然河南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但是大多数游客不能完全体会和理解,也就没有留下较深的印象。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形象不佳。近几年,河南省旅游基础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差距仍然很大。整体上仍处于初级化状态。投资不足,接待能力相对偏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缺乏科学规划指导,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水平不高。河南旅游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对规划环节重视较少,许多都是边干边想,造成有景区内涵浅薄,产品质量低下,缺乏个性和特色。有些工程不合理,既破坏景区整体形象又浪费资金。

三、河南旅游形象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OT)

(一)河南旅游形象机会分析(O)

1. 政策支持为河南旅游发展提供了宏观保障。

根据《2006-2025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今后河南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丰富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坚持城市旅游与景区景点旅游并重、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并重、省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并重的发展方针,着眼大旅游、营造大环境,开发大产品,发展大产业,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2. 经济增长为河南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了稳固支撑。

河南省的人口超过l亿,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特别是随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等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多,将为旅游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

3. 各产业发展给河南旅游业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河南省各地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河南省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软、硬环境,使得旅游形象更加鲜明和突出。

(二)河南旅游形象威胁分析(T)

1. 经营观念落后,缺乏与市场沟通。

现代旅游业的经营观念必须围绕旅游业的产业化、游客的大众化、经营的规模化等来确立。作为旅游业经营者必须用全局和长期的眼光来看这一行业。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言过其实的宣传、服务质量跟不上旅游者人数增长的速度、对目标市场需求把握不够导致定位不够准确等许多问题。

2. 河南旅游形象传播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传播观念相对滞后。河南省的大部分景区还停留在一个景区单独宣传,单独推广,势单力薄,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其次,传播方式相较单一,很多宣传载体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三,传播手段没有较好整合,没有达到最好效果。

3. 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而有些景区在资源开发中还是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过度开发,超过了旅游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在游客心目中难以树立起绿色环保的形象。

四、河南旅游形象发展对策

(一)培育自然生态旅游的补充形象。

在崇尚旅游个性、回归自然的时代,把自然生态旅游作为河南省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河南拥有众多优秀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第二,和现有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相互配合,可以丰富河南的旅游形象,增加来河南旅游的吸引力和可玩性。

(二)提高旅游形象传播效率。

首先,积极调查客源市场需求,根据旅游者需求准确定位河南旅游形象所要传播的重点。第二,传播应以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基础,用清新自然的山水旅游来赋予河南旅游新形象,并带动休闲度假游、商务会展游、体育健身游等时尚旅游元素。第三,依靠旅游资源整合的力量,将河南旅游形象打包传递给旅游者。既节省景区单独宣传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又有利于旅游者便利高效的获得景区要传递的信息。

五、结语

河南媒介形象建构中的典型报道 篇5

河南形象的媒体建构, 离不开典型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典型报道的过程中处理好典型性和有效性的关系, 通过提升报道理念, 改进报道方法, 创新报道视角, 来增强典型人物的真实性、全面性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度, 从而真正地发挥典型人物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要想增强典型报道的有效性, 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典型报道必须做到人物共性和个性关系的统一

典型报道中的人物主体的价值在于他们的典型性, 即他们往往是在一定的社会领域上做出突出贡献或做出突出成就的人, 或者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种“不平凡性”或“突出性”, 正是普通人应该学习之处, 尤其是他们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高度和精神张力。我们可以把他们这种具有“不平凡性”或“突出性”的典型性特征称为“个性”。但是, 这种“个性”是离不开共性的。因为再突出的“个性”也是共性中的个性, 再好的典型人物也是人类一员, 所以, 无论典型人物的“不平凡性”或“突出性”有多大, 都不应该违背共性或超出共性, 而这个共性正是人性。如果一个典型人物优秀的特征是违背人性的, 那么这种优秀性无论多大, 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要么令人生畏, 要么让人嗤之以鼻。《南方周末》曾经有这样一篇典型报道———《一个市委书记最后的493天》, 报道了原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的典型事迹。其中有部分刻画牛玉儒工作投入的精神, 说“书记能累死一头牛”, 并引用人们的戏称“牛魔王”来说明牛玉儒的奉献精神。报道中还说牛玉儒在病危时刻, 不顾自身情况, 以精神饱满的状态出门开会, 并在大会上作了2个多小时的即兴讲话……这些细节当然突出了牛玉儒的奉献精神和公仆意识, 问题是他的这些“突出性”和“不平凡性”, 从典型报道导向性的角度值得我们深思。

典型报道不同于其他新闻报道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导向性。其他新闻报道也讲导向, 但都没有典型报道的导向性强。因为典型报道的典型性意义, 就在于以典树范, 感召世人。但是前提是我们树立的典范必须是科学的典范、正确的典范才行。以牛玉儒为例, 他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工作起来像“牛魔王”、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的做法, 并不值得我们学习。再如有关河南任长霞的报道, 有媒体说她是“不回家的”任长霞, 其中引用任长霞的丈夫卫春晓的话说:“长霞自到登封这3年, 回家次数屈指可数, 两口子偶尔通个电话, 三言两语就挂。从来没捞着时间, 坐下来好好商量房子装修的事。”这句话突出了任长霞心中只有大家没有小家、只有工作没有亲人的奉献精神, 但问题是工作再忙, 总不能三年回家次数屈指可数, 也总不能“两口子偶尔通个电话, 三言两语就挂”。显然这样的报道是违背人性的, 是不值得提倡的, 受众也不可能会学习的。因此, 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典型性而不顾效果性, 只重人物的个性而忽视共性, 一味地追求人物形象的“完美化”、“神圣化”、“高大全”, 就会写出与人性不符的报道, 造成与受众的距离感。这不仅无益于人物形象的展示, 而且与以典树范的导向性初衷南辕北辙。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 典型报道的人物刻画, 就必须把握好典型人物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把两者有效统一起来。

二、典型报道必须做到细节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那么典型报道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则更高。典型报道不仅要求整体真实, 而且还要求细节真实。报道中所描写的任何一事、一物, 所记录的任何一言、一行, 都必须千真万确, 都必须准确无误。从典型人物的出现来看, 典型人物的个性或者典型性的形成, 往往是典型人物个性、典型环境等相互作用的产物。换句话说, 典型人物的个性或典型性, 常常表现在细节性上。恩格斯曾经从细节这个角度上论述过如何刻画文学人物的典型形象, 在《致玛·哈克纳斯》的信中指出:“据我看来, 现实主义的意思是, 除细节的真实外, 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由此可见, 恩格斯认为文学人物的典型性必须首先做到细节真实。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描写当然和新闻中的典型人物报道本质不同, 一个是文学塑造, 一个是真实报道, 但是两者也有共同之处, 即都需要展现典型人物的典型性, 展现典型人物的方法都离不开细节描写, 都需要细节真实。所不同的是, 前者是通过想象和创造而后者是通过刻画和描写的方法。

遗憾的是, 现实新闻实践中, 典型报道常常犯下细节失实的错误。比如, 《南方周末》的《一个市委书记最后的493天》报道, 其中有一段这样写到:

而在呼和浩特市民的眼里, 牛玉儒一直在干三件事:搞城市建设, 抓招商引资, 提高居民收入。该市市民黄小良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账:牛书记来了493天, 平均每个月招商引资20项, 她姐姐的退休金翻了一倍, 她自己的工资从1200元涨到1900元, 门口的巷子第一次装上路灯, 街上道路变了大样……[2]

这段话的目的是为了凸显牛玉儒的工作成绩, 可是工作成绩再大也不至于“平均每个月招商引资20项”。平均每个月招商引资20项, 等于一天多就能引资一项。纵使牛玉儒其他工作不干, 单单抓招商引资, 也不可能一天多就引资一项, 何况他还身兼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一职, 根本不可能整天忙着招商引资。这里明显就是随意夸大, 细节失实。

再看《人民日报》的《人民的好卫士———任长霞》报道, 其中写到:

任长霞深知, 公安控申工作一头连着党委、政府, 一头连着平民百姓, 反映出的是党在群众中间的形象。为此, 她于2001年4月成立“控申专案组”, 决心把控申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并把每周六定为“局长接待群众日”, 倾听群众呼声。2001年7月19日, 任长霞从上午8时接访, 中午只啃了个烧饼, 到23时30分送走最后一名来访者, 一天接待了124名来访群众。[3]

这段话中的任长霞从8时到23时30分接访, 不说中午只啃烧饼的时间, 总共是15个小时, 15个小时接待124名来访群众, 这意味着任长霞一个小时就接待群众将近10名。这个接待群众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更何况到晚上11点群众还在等待接待, 足见冤情不小, 想必三言两语、十数分钟也解决不了问题。所以, 这也是细节失实。

很多记者对典型人物报道的细节描写不以为意, 不太重视, 认为个别细节的失实无关大局, 无伤大雅。其实不然。整体真实是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 没有细节真实就没有整体的真实。再者, 典型报道中的细节都是为了突出典型人物的个性或典型性的, 突出细节的过程其实是包含着相互比较的过程。受众在阅读的过程中对这些细节最重视, 因为这里有比较, 这里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这里是典型性的看点, 这里是他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三、典型报道必须做到本职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 不乏崇高, 也不乏典型。典型是一种人生的尺度, 一个人生的标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种尺度、这个标杆, 但这丝毫无损典型的价值、典型的感召力。恰恰相反, 这种相对于平凡的不平凡, 更让我们慕之切之。《诗经》中说:“高山仰止, 景行景止。虽不能止, 心向往之。”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和伟大的向往的精神写照。所以, 受众从来没有拒绝过典型, 只是拒绝那些有问题的典型, 尤其是那些不是典型的典型。

再以《一个市委书记最后的493天》为例。报道为了刻画牛玉儒的公仆本色和高尚风范, 写了两个方面的功绩:一是说牛玉儒任命官员作风正派, 他说过“要提拔, 得干净、干事、干好事”, 二是讲牛玉儒是“守法书记”, 其中有这样两个例子:

同为牛书记的下属, 呼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树贵说自己“很有福气”:“地方要发展, 需要国土部门提供土地。一边是法律, 一边是当地政策, 土地部门往往受夹板气。但牛书记不会给国土部门出难题。”

呼市招商引资最大的项目汉鼎光电有限公司, 是牛玉儒三赴广东引进的台湾建鼎集团电子产业项目, 初期投资2亿美元。但是正是这个项目, 投资方当初看中的一千多亩土地, 一半以上属于不允许动用的耕地, 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投资方和区政府就找牛书记“要特殊政策”。

牛玉儒作出了立足长远的决定:地方利益不能跨越法律。一个月后, 投资方放弃了原来的用地方案, 另选了符合规划的土地。

对此, 呼市检察院检察长云布俊有同样的体会, 他说:“如果书记滥用权力, 那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幸亏牛书记从不这么做。”

2003年8月, 一个涉嫌贪污罪的处级干部被拘留, 他的亲友跟云布俊打招呼说:“我们可是托人找过牛书记的。”不久又来问:“牛书记跟你说过没有?”云答复说, 没有。

一次向牛书记汇报工作时, 云布俊顺便问了一句:“这个案子涉及自治区机关的一个处级干部, 他们跟我说找了您了, 找过您没有?”

牛书记的回答是:“不管找谁, 进入法律程序的就按法律程序办, 该咋办咋办。”[4]

这两件事概括起来:一是牛玉儒不跨越法律, 按照土地规划政策办事;二是牛玉儒不越俎代庖, 尊重司法办案。这两件事固然说明了牛玉儒是个“守法”的书记, 可是守法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 按照法律办事, 不越权打招呼, 是每一个官员必须遵守的纪律。但是, 这些却被作为一种典型来进行宣传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典型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没有不平凡的典型还有什么价值?

问题很简单, 典型报道中存在一个概念混淆的问题:把本职性等同于典型性, 在典型性找不到超越性。《一个市委书记最后的493天》这篇报道给我们的结论是:遵纪守法, 照章办事就是好官员。其潜台词是:大多数官员根本都不能遵纪守法, 照章办事。这种忽视了超越性而集中于本职性的写作思维, 不仅仅表现在《一个市委书记最后的493天》这篇典型报道中, 而且在相当一部分典型报道中或多或少地存在。

典型是一种人生的尺度, 一个人生的标杆。人们生活中不乏典型人物, 河南不乏典型人物。典型报道存在的问题不是典型人物的问题, 而是典型人物写作的问题。在进行典型人物报道的过程中, 记者编辑应该思考一下:报道的典型人物是否具有人物共性和个性关系的统一, 写作是否做到了细节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统一, 人物是否符合本职性和超越性的统一。一句话, 如果典型报道还按照主题先行的方式来写作, 还按照客观来印证主观的方式来写作, 还将典型性简单地等同于真实性、本职性, 那么, 典型报道的命运就不是式微的问题, 而是走向死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462.

[2][4]高浪, 郅振璞.一个市委书记最后的493天[N].南方周末, 2004-11-25 (5) .

河南形象 篇6

日前, 由河南省酒业协会、大河报·大河酒坊主办, 郑州瑞城展览承办, 九州糖酒网协办的“酒二代引领河南酒业诚信新形象座谈会”在瑞城展览公司举行。

与会嘉宾有河南省酒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辉, 郑州糖酒会组委会副主任、郑州瑞城展览董事长王永祥, 大河报·大河酒坊总监李素莉以及来自金星啤酒、张弓酒业、百泉春酒业、豫丰酒业等20余家酒企的企业法人、总经理和学者专家共二十余位嘉宾。作为酒业新军的代表, 出席本次座谈会的酒二代包含60后、70后、80后, 其中80后酒二代占比超过半数以上。

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两项:一是酒二代如何塑造酒业诚信新形象, 二是酒二代对父辈的传承与创新。

“年轻一代的酒界精英是整个酒行业的代表, 他们是酒行业新的希望, 豫酒的未来靠千千万万的酒二代、酒三代传承与发展。”会议开始, 河南省酒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蒋辉如此说道。

酒业低潮期 市场如何攻守

面对酒行业低潮大势, 会议代表分别提出了守势、攻势和接受新手段的市场应对方式。

守方代表是百泉春酒业。他们认为中小型企业在酒行业低潮中弄潮能力尚有不足, 以诚信为依托, 退而防守本身, 把生存作为主要任务。在地方保护环境下, 他们更侧重于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安分守己, 务实敬业。

攻方代表是金星啤酒厂。他们认为酒行业的低潮也是中小型企业弯道超车难得的机遇, 结合自身情况走出区域化概念的限制, 积极做大, 甚至赶上、超越大型企业。

拥抱新常态、把好质量关、诚信经营、积极创新, 得到了包括禧丰酒业、晨晓酒业、泉阁酒业等几乎所有企业的一致认同, 尤其是现场八零后酒二代代表积极响应。他们认为行业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 造成区域化的销售模式被打破, 区域性垄断已经过时。好比古代打仗还可以依托地利, 如今有了飞机、导弹, 这些都不再是军事优势。积极接收接受新事物, 以谋图变。

酒业路在何方

关于市场, 专家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和消费者口味差异化引发地域垄断格局正在被慢慢瓦解、分化。老一辈消费者群体年龄逐年增长或身体状况欠佳, 饮酒量下降, 消费量减缓, 而新的、年轻的消费群体尚未规模化建立。

消费者对产品的性价比、口感和质量的关心程度都有了新的变化, 企业陷入孤木难支的境地。因此, 酒企整合趋势已不可逆转, 大量中小型企业在调整洪流中受挫已是必然。

关于企业出路方向,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关键是诚信为本, 做良心产品。推行健康酒, 为消费者健康负责。再就是要传承父辈的进取精神, 并在之基础上创新。除此, 要推行新的销售模式。比如发展慈善营销、文化营销、互联网营销等。

关于运营策略, 概括起来有几点:1、抓紧本地市场, 做到弯路转弯超大型酒企的“车”, 多做低成本的尝试, 开发贴近大众新产品、好产品;2、白酒行业是最大的“娱乐圈”, 所以要树立正面形象。在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有口皆碑;3、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学习专业技术、管理知识和营销手段, 并熟悉酒厂每一个环节, 做到全面把控。走出过去的阴影, 在老一辈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骄傲酒业新一代

会议接近尾声, 酒二代们表示自己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来审视这个行业和企业, 有着如此良好的发展基础, 也必然会不骄不躁, 积极引导消费者健康理性的去饮酒, 扛好老一辈递过来的大旗, 为酒行业的未来作出贡献, 树立并引领新时代豫酒新的诚信形象。

最后, 郑州瑞城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祥对本次座谈会进行总结, 他着重强调了企业诚信的重要性。他说, 做企业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应该积极重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身体健康, 建立健康、持续的诚信机制。强调产品质量要落在实处, 提升团队产品质量意识和个人素质, 责任到人, 提高效率, 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 深入市场调查, 倾听消费者心声。在传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 树立健康的、更贴近消费者的诚信新形象。

会议结束, 与会企业嘉宾都在诚信宣言上签下了自己和所代表企业对诚信和坚守诚信坚定不移的承诺。在研讨上来自酒二代的代表们自愿达成共识, 求真务实, 诚信发展。他们坚信, 诚信是企业的生命, 诚信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诚信才能赢得市场, 诚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在共同努力下, 祝愿河南酒业的明天更美好!

河南形象 篇7

一、研究载体、研究方法

选取Glo Wb E语料库为研究载体, 该语料库语料选自包括亚洲方言区国家在内的19个国家的英语网页, 亚洲国家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

以“河南”以及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检索词 (鉴于是地名, 均以汉语拼音进行检索) , 统计这些词在各个英语方言区国家网页中的出现频数, 结合语境共现, 分析提到这些地名时涉及的内容有哪些, 呈现出消极、积极还是中性倾向, 据此判断这些国家网页中的河南形象。

二、亚洲英语方言区国家网页中的河南形象

(一) 印度网页中的河南形象

印度网页中的河南:在《世界10大最疯狂高速公路》一文中, 提到河南新乡太行山的郭亮洞;河南富士康罢工事件;李克强曾在河南主政;河南一名环卫工人死亡;河南省实验中学;河南红星矿业机械有限公司;河南郑州一家酒店门前横幅拒绝接待不孝之人、作风不良之人、公款消费之人;释延明, 少林寺第34代武僧, 出生在河南驻马店;河南电视台鉴宝节目, 一位成都老人请求鉴定自己在20多年前花30000块买的乾隆玉;河南省工艺美术协会;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商丘的全国劳模王泽林创办的孤儿院, 有多名受助孤儿考取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 成为大学生摇篮;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印度网页中的郑州:郑州一家HDF板厂;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活力;CSR加强与河南合作;郑州新区有很多宏伟建筑, 尽管被称为“鬼城”;郑州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的2012年第五届国际黄河论坛会议;富士康罢工事件, 有3000~4000人参与;介绍王泽林, 提到他在郑州的一次经历;专家汇集郑州, 讨论玉加工产业。

印度网页中的洛阳:唐代初期的敦煌, 提到洛阳寺庙;中国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洛阳盆地;提到释延明出生在驻马店;商丘在印度网页中出现2次, 提到王泽林孤儿院。

(二) 斯里兰卡网页中的河南形象

斯里兰卡网页中的河南:表演团体在郑州西亚斯进行为期一周的演出, 2011年6月6日, 在河南百花大剧院进行告别演出;介绍洛阳独特的地理环境, 洛阳地处河南西部;洛阳交通便利, 焦枝线连接湖北和河南大部分城市;河南豪华长途大巴;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南红星矿业机械有限公司;河南世界上最高大佛;河南红星工业。

斯里兰卡网页中的郑州:敦煌旅游, 提到与河南相关的铁路、公路以及航运情况;郑州高新产业园区。

斯里兰卡网页中的洛阳: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洛阳独特地理位置;孟津是黄河重要渡口;13朝在洛阳建都;古代洛阳不但佛教盛行, 还是很多古代发明的诞生地;洛阳北郊机场;洛阳是新欧亚大陆桥重要中途停靠点;洛阳交通发达, 很多省道、国道在这里汇集;洛阳的两个火车站;洛阳长途汽车站;洛阳公交, 票价在1~1.5元;洛阳有数量庞大的出租车。

斯里兰卡网页中的安阳、焦作、许昌、开封均是在介绍列车时间表时提及。

(三) 巴基斯坦网页中的河南形象

巴基斯坦网页中的河南: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指出, 在中国有不少女性伊玛目领导清真寺;1975年, 河南驻马店石漫滩水库大坝决口,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河南红星机械生产的雷蒙德研磨机;李克强曾在河南主政;河南几起盗窃案件;在《世界上10大危险道路》一文中, 提到河南太行山深处郭亮公路。

巴基斯坦网页中的郑州:郑东新区公安局抓捕行动;郑州交通学院两名学生因打牌引起摩擦, 其中一方将对方刺死, 死者家长在学院门口高举“还我儿子”的牌子。

巴基斯坦网页中的开封:开封犹太人;周口 (Zhoukou) 在巴基斯坦网页中出现2次, 提到周口太康县。

(四) 孟加拉国网页中的河南形象

孟加拉国网页中的河南:河南少林寺、少林功夫;介绍中国人口密度, 提到河南;河南红星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孟加拉国网页中的郑州:1985年, 郑州等25个城市被列为中国的中等城市;郑州书画院举行的会议;郑州富士康罢工事件;郑州红星公司;孟加拉国网页中的洛阳;玄奘曾在洛阳居住;1985年, 洛阳被列入中国中等规模城市之一;竹林七贤, 提到洛阳;洛阳杜康。

孟加拉国网页中的开封:提到一个叫Meng Huang的人, 在开封生活长大。

(五) 新加坡网页中的河南形象

新加坡网页中与河南相关内容:河南汝州汝窑瓷器;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物流业发展;河南是中国主要粮食产区之一;新加坡凯德购物中心河南有分店;介绍《三国演义》, 提到河南;新加坡Fabchem在中国有分公司, 产品销往河南;中国足球联赛, 提到河南;河南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提到夏、商、周;竹林七贤, 居住在河南洛阳附近;两名嫌犯因贩卖婴儿被判死缓, 提到河南;1942年河南大饥荒;河南洛阳杜康酒业;河南郑州一家机构的报告称, 70000名毕业生中, 只有15000名找到工作, 而就业岗位多达90000个, 说明很多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差。

新加坡网页中的郑州:新加坡凯德购物广场在郑州的二期工程;竹林七贤, 提到郑州;郑州苹果手机生产基地;郑州到徐州高铁线路;郑州商品交易所, 小麦价格创新高;一名毕业于郑州大学的学生, 在丹麦读博后, 入职微软公司。

新加坡网页中的开封:开封铁塔;北宋历史;开封府;开封鼓楼。焦作在新加坡网页中出现6次, 介绍竹林七贤, 提到焦作修武。

周口在新加坡网页中出现3次, 周口是河南四五酒业所在地。

许昌在新加坡网页中出现2次, 关于曹操。

新乡 (Xinxiang) 在新加坡网页中出现2次, 关于竹林七贤。

(六) 马来西亚网页中的河南形象

马来西亚网页中与河南相关内容:河南红星矿业机械有限公司;提到河南嵩阳书院;河南洛阳洛宁县历史;河南古代瓷器;河南进京上访者被非法拘留;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河南业余网球队教练。

马来西亚网页中的郑州:艾美酒店将在郑州开店;郑州鼎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马来西亚网页中的洛阳。洛阳市公安局调查一起撞车事故。

马来西亚网页中的开封:开封犹太人;嵩阳书院。

商丘在马来西亚网页中出现1次, 提到商丘应天府书院。

濮阳在马来西亚网页中出现2次, 提到濮阳杂技艺术学校。

(七) 菲律宾网页中的河南形象

菲律宾网页中与河南相关内容:河南是人口最多省份;电影《1942》;东周定都洛阳;河南红星矿业机械有限公司;老子曾在今天河南一带生活;河南艾滋病人因医院拒绝治疗进京上访;河南等中部省份GDP排在全国前十;河南中原经济区。

菲律宾网页中的郑州:郑州一个家庭因孩子跟父亲姓还是母亲姓, 产生争吵;郑州红星公司。

菲律宾网页中的洛阳:东周建都洛阳;洛阳古代青铜器。

菲律宾网页中的安阳:安阳殷墟妇好墓;安阳滑县公安局;安阳县电力系统。

菲律宾网页中的开封:开封是北宋都城, 当时叫汴梁;提到北宋殿试。

三门峡 (Sanmenxia) 在菲律宾网页中出现2次, 三门峡报纸报道山体滑坡, 连霍高速三门峡段塌方。

驻马店在菲律宾网页中出现1次, 提到驻马店上蔡县。

三、亚洲英语方言区国家英语网页中的河南形象概述

亚洲英语方言区国家网页中与河南相关的内容多为中性信息, 这说明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 民众了解他国地区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 也证明了软性传播、民间传播的重要性。在这些英语国家网页中, 省会郑州、古都洛阳、开封、安阳是被提到较多的河南地级市, 可见河南地方外宣还任重道远。提升河南形象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 要扩宽形象塑造的主体, 改变传播方式, 以文化对外传播带动形象提升, 从而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

参考文献

[1]曹德春.跨文化视域下河南省的国际形象:现状与构建策略——基于世界大国主流媒体的报道[J].中州学刊, 2012 (4) :68-70.

[2]李莉文, 陈滢, 张雨苓.河南国际形象的调查与思考[J].中州学刊, 2012 (6) :57-59.

[3]王绚.中原经济区在英语国家的跨文化传播[J].新闻爱好者, 2012 (2) :33-34.

[4]张军, 孙余骁.中原经济区对外传播现状和策略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 2012 (12) :96-99.

河南形象 篇8

一形似上的驾驭自如

在南阳汉画像石上, 我们看到的是以现实主义写实手法描绘出的充满生机的动物世界。取法自然, 尊重于客观, 如实的表现和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是当时社会艺术创作的基本要求。尽管汉画像石中, 除表现自然界生长的动物之外, 里面还有不少想象出来的神奇异兽, 也是基于上古神话与传说, 而对现实世界动物的改造, 纯粹孔雀来是很少见的。不过, “画工恶图犬马而好作鬼魅, 诚以实事难形, 而虚伪不穷也。” (2) 实际上, 在当时绘画上也的确存在着:画鬼魅易, 画犬马难这一现象, 何也, 其实古人讲得很透彻, 犬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客观存在, 人们对它们的形象再熟知不过, 而鬼魅是根本见不到的。“‘实事难求’具体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写实技巧的还处在一个相对水平上。” (3)

为了弥补造型能力不高的弱点, 汉代艺术家着力从刻画的动物形体特征上去把握动物造型。如狮子, 这原本中原人一般很难见到的动物, 当时人们知道的只是“似虎”, “尾端毛大如斗”这些与其它动物的形体外部与局部特征区别, 这就使得在绘画该动物不可能对之进行惟妙惟肖细致描绘, 强为之做那是绝对做不好也做不到的事情。汉代无名画师们以绘画上的奇异本领, 紧紧抓住了狮子最典型的特征不放, 大胆的使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狮子的头部张驰鬃毛与尾部膨松的毛发。尽管我们现在初看汉代画像石中那狮子形象确实有似虎非虎不伦不类的感觉, 但稍加细致审视就会毫不犹豫地判定出它来画的是狮子而非老虎。再如豹, 单单从外观体型上与虎在并没有太大区别, 然而汉代无名的画家们还是紧紧抓住了豹与虎两者体型特征的细微区别:即相对的身躯稍长、耳朵稍小而圆环型头, 使表现的豹与虎不相混同。再如大象, 一方面着重刻画它的眼小如蜜、身躯庞大、四肢粗壮, 另一方面更是突出刻画出它长长的鼻子和巨大的牙齿, 使人一眼望去就能知道刻画的是什么动物而不会产生岐意。汉代艺术家长期对现实世界中动物细致入微观察后养就的创造力综合运用结果, 使汉代艺术家们对动物造型艺术形似能力上有着独特把握本领和驾驭能力。

二神韵上的得心应手

汉代艺术家对动物形似上形象技巧运用是驾驭自如的, 但没有停留在单纯形似刻画上, 汉代的艺术家更有意识的追求整体的美与神似。“画西施之面, 美而不可悦, 孟贲之目, 大而不可畏, 召形者焉。” (4) 单单注意到形象的似与不似是不够的, 何也?得其形而忽略其神也。比如我们在汉画像石中常见的虎, 汉代时期的马援在诫侄书中就言道:“画虎不成反类犬”, 说明要想画出那种虎虎生威的虎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在汉画像石中所见的虎则是:驾驭仙车时其身躯几乎成为一线, 给人一种迅风驰电掣的速度感;大张血口、奋利爪与其它猛兽撕咬较锋, 显现的是那样吞噬一切的野性;做为门神出现时的昂首翘尾、呲牙瞪眼, 突出的是那种目空一切凛然而不可侵犯神威;悠闲于山林之中那昂首阔步时憨态可掬的面目, ……万方姿态中, 都表现出兽中王虎的雄壮威武之气势。再如斗兽之中的牛, 多是突出了牛的锋芒犄角、弯曲的项颈、隆起的脊背、紧绷的身躯、奋起的双蹄, 摆动的尾巴, 彻头彻尾地表现出牛的狂野与暴躁的性情特征, “初生牛犊不怕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如果说单个动物表现上以刻画局部形体神韵取胜, 那么在同一幅画像中相同动物刻画上则以表现动物各自的性情而见长。如“武库”图中, 共刻画三只犬, 图左一犬, 尖尖的双耳已经竖起, 凝眸前方, 本来是蹲坐状态, 但后腿己挺起, 似已发感觉什么异常现象发生而处于一种将要捕击状态;中间一犬, 半蹲着身躯, 回首观望, 从已呲牙咧嘴的刻画看, 它似是感觉周围环境有了微妙变化而欲发出叫声;图右之犬, 曲倦身躯卧在地上, 头稍稍抬起, 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三只犬是共同在守护一间武库, 其周边发生的一切情况应是相同的, 但犬性却各自不同:左犬属于敏感型;中间之犬属狂躁型;右者则是沉稳型。尽管性情类型不同, 但我们却能感觉到它们都在时刻忠于自己的职守看护武库。汉画中如此的艺术效果, 主要是因为它的艺术创造者们紧紧抓住了艺术形象的神韵, 使作品表现对象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从而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三力量和运动上的气势磅礴

在南阳汉画像中的动物形象上, 不难看出一种很有生命力的艺术表现。汉画像石上, 那些姿态各异的动物形象可以说就是一种生命力机能的尽情发挥, 它们让我们感觉到一种充满运动与力量的令人振奋的气势之美。

鲁迅先生在评价汉代画像石刻艺术风格时称其为“深沉雄大”, 而这种气势之美, 主要来自于汉代无名艺术家在创作汉代画像石刻时对力量与速度的高度把握与表现。纵观各地出土与发现的汉画石刻中的动物造型, 几乎全是处于运动的状态, 展翅引吭的凤鸟, 畅游四海的龙, 扭曲身躯挥舞前肢的熊, 奔跑跳跃的兔、伸首出壳的大螺等, 力量与运动同在。就是那些看似静态中的卧犬或立马等动物形象, 也是或张口伸舌或喷鼻填补起来, 伴奏者必须把乐句处理得给听众感觉好像歌唱者并没有呼吸那样。

有关呼吸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思考, 当遇见长乐句时, 如何一口气唱完。这时, 伴奏者为了助一臂之力, 速度可以稍许加快些, 容许把乐句提前处理。只是伴奏者却不可以在任何段落, 任意把速度加快。如果歌唱声部是在短音符推进之处加快时, 就会明显地感觉到急促。因此, 能稍许加快速度的, 只是歌唱声部中安排长音符的段落。

第三, 关于音色, 在歌曲伴奏中, 音色是比较容易设计出来的。原因是歌曲中诗词的语言和气氛, 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决定了钢琴的音色。伴奏者必须掌握多种钢琴音色, 然后随着诗词的内容, 引发出所要的音色, 可是究竟怎么做才能使音色产生变化呢?假若想发出厚重的音色, 是否只要做出沉重的心情即可?或是想发出柔美的音色, 只要做出优雅的心情即可办到?当然了, 我们不可忽视心情对音色变化的可能影响, 但这些并不是音色变化的一切, 我认为音色变化, 还是属于技巧的问题。

有关这个问题, 我想从“触键”和自此获得“音色组合”两方面来思考。触键如果大略去区分, 可以分为[轻快 (Leggiero) 触键]和[圆滑 (Legato) 地触键], 前者是只用手指的力气, 以指尖按键, 在瞬间把力气放掉的方法, 后者是利用手的重量, 一边把琴键按下发声的触键。这二者的差异, 只要用同一种音型, 以两种触键去试弹一下即可明白。

总之, 钢琴的声乐伴奏是丰富多彩的, 必须熟悉作品, 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不断提高演奏技巧与艺术修养, 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 成为歌者的优秀合作伙伴。

摘要:汉画像石刻所取得的成就表现在各个方面, 不管从那个角度出发去挖掘她的文化价值与欣赏她的艺术魅力都必有大的收获。相对而言, 汉画像石中有关动物形象的题材内容相比较其它石刻题材内容来说要更为丰富一些。纵观南阳汉画像石刻中的动物造型艺术, 其水平达到了空前甚至于后人难以企及的高超境界。

关键词:汉画,动物造型,技巧,艺术成就

参考文献

[1].《南阳汉代画像石》.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范晔.《后汉书·张衡列传》.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62.

[3].张光福.《中国美术史》.北京.知识出版社.1982.

上一篇:安阳市非法集资问题下一篇:人力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