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麦

2024-10-10

河南小麦(精选10篇)

河南小麦 篇1

2013年河南省小麦加工监测预警系统运行良好,河南省农业信息中心联合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华粮网等单位,扩大了监测范围,增加了监测点,监测点总数达到60家。对全省小麦市场供给及小麦粉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及典型代表企业生产运行数据实施监控,统计分析原粮供应、生产能力、产品产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原料消耗和期末库存等基本内容。现将2013年度河南省小麦及小麦粉加工业统计数据分析如下,并就河南省小麦及小麦粉加工运行情况谈谈个人的一些意见看法。

1 2013年河南小麦市场及贸易情况

据河南省统计局数据,2013年全省夏粮播种面积8 090万亩,其中小麦8 050万亩,比上年增加40万亩,增长0.5%;全省夏粮总产量647.04亿斤,比上年增加9.84亿斤,增长1.5%,实现连续11年增产。夏粮平均亩产399.9公斤,比上年提高4.1公斤,增长1.0%。

2013年在天气不利的背景下,河南小麦生产再获丰收实属不易。年底河南省小麦市场价格处于高位水平,据分析预测受春节等因素影响2~3个月仍将维持高位波动。

1.1小麦生产总体趋势良好

1.1.1 2013年河南省小麦继续丰收,局部地区减产、质量有所下降

2013年,河南小麦生产先后遭遇春旱、倒春寒、干热风、强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的山地、丘陵地区,干旱较为严重,小麦减产;平原地区除了商丘、周口、驻马店部分地区因冻害造成小麦减产,其他地区小麦生产形势较好。

5月下旬南阳、驻马店、信阳等麦收产区遇阴雨天气,直接影响小麦千粒重,对小麦晾晒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河南省部分地区新麦质量相对下降。

1.1.2确保粮食安全,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1.1.2.1实时启动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确保农民利益。政策收购部分芽麦。今年新麦收获期间,河南部分主产区连续遭遇强降雨,小麦出现倒伏、生芽等情况,不完善粒明显增多。为减少农民因灾损失,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经国务院批准,将灾区不完善粒20%以内的等内小麦列入最低收购价收购范围。该项政策在河南省实施的地区有信阳、南阳、周口、驻马店、漯河、许昌、平顶山等7市。按政策要求,凡符合国家标准且不完善粒在20%以内(含20%)的等内小麦,列入2013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范围,并对不完善粒超过10%(不含10%)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实行单独收购、单独存放、单独统计、单独核定入库成本,销售时再单独定价、定向销售。

1.1.2.2新粮上市价格快速走高,加工企业收购热情高涨。政策性收购减少,市场多元收购量增加。加工企业收购、个体收购、粮食经纪人收购热情高涨,收购量增加明显。今年河南全省共认定并向社会公布了收购贷款资格企业430家,其中:中储粮企业51家,地方储备企业57家,国有购销企业114家,民营购销企业82家,加工龙头企业118家,其他企业8家。

据河南省粮食局数据,截至2013年9月30日,河南全省累计收购小麦1 21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505万吨。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7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907万吨;从总量上来看,2013年河南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量明显低于往年,相对于河南3000万吨以上的小麦年产量,仅占很小比例,但其对市场的引导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仅是支撑市场的基石,也是政策导向的体现。

1.1.2.3 2013年河南小麦供需情况整体较为宽松。2013年虽然受到恶劣天气影响,部分地区小麦产量及质量不同程度下降,但是没有对全省小麦供需造成威胁。主要原因为:一是河南小麦库存充足。据相关统计数据,至2013年6月份,河南最低收购价小麦仍有近1 500多万吨库存;二是饲料加工企业需求下降。由于玉米价格长期较大幅度低于小麦,饲料用麦明显减少,综合来看,2013年河南小麦供需情况整体较为宽松。

1.1.2.4建设高标准粮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早在2012年年初,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高标准粮田战略规划,要求集中打造6 000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高标准粮田的建设,显著改善了生产条件,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河南省下大力气抓高产创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深耕深松、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保护性耕作等集成、高效、规范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挖掘了粮食生产潜力;持续开展的“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服务活动,让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田,使农业科技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量提高。

今年河南省小麦生产遇到了严重的气候影响,但是全省夏粮生产依然获得丰收,总产量比增长1.5%,实现连续11年增产。夏粮平均亩产399.9公斤,比上年提高4.1公斤。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2013年小麦取得丰收,从产量要素上看,呈现‘两增一减’:即平均亩穗数比去年增加,小麦千粒重比去年持平略增,麦穗粒数较去年有所减少。从全省综合情况分析,单产比去年增加。”

1.2 2013年河南小麦市场价格稳步走高

2013年河南辖区小麦价格处于高位水平。1~2月小麦价格延续上一年的强势,在天气影响及春节前市场旺季的推动下,不断创出历史新高。3~6月,在市场转淡及需求平缓的影响下价格保持平稳,局部小幅下调。5月底新麦上市后,部分地区受质量下降影响开称价格较低,河南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之后市场收购热情高涨,新麦价格快速上涨,不断刷新历史高价。11月,小麦价格暂缓涨势,维持在高位水平。12月,部分地区小麦价格有所回调,但幅度不大。至2013年12月31日,河南全省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小麦交易均价为2 512元/吨,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全年上涨217元/吨,年涨幅9.45%。

(单位:元/吨)

2013年河南省小麦粉加工情况

河南省小麦粉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及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运行监控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监测在网小麦加工企业共采购原粮333万吨,平均2 460元/吨;高筋面粉产量141万吨,平均销售价格3 191元/吨;中筋面粉产量82万吨,平均销售价格2137元.吨。全年小麦加工企业总产值83.66亿元,实现销售总额85.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1.0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21亿元,上缴利税3 634万元;在网企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0.3%。截止2013年底,河南全省在网监测小麦加工企业从业人数达4 58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883人。

1.2.1原料采购成本二季度快速回升,带动面粉价格上升明显

1.2.1.1河南全省在网监测小麦加工企业原粮采购情况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小麦加工企业原粮采购数量持续增加,但第四季度原粮采购数量明显下降,较第三季度下降37.9%,这可能与原粮采购价明显上涨有关。

1.2.1.2 2013年河南省面粉价格随麦价走高。面粉价格随着小麦价格的上涨逐步上涨。近几年,五得利、益海、中粮集团等大型加工企业陆续布局于河南,加工产能逐年提高,带动了河南小麦加工行业发展。河南面粉加工量居我国首位。从全年面粉价格走势来看,1月-6月,面粉价格冲高回落,回调幅度不大,6-12月,在小麦价格上涨的推动下,面粉价格不断创出新高。至2013年12月31日,河南全省主要粮油批发市场面粉交易均价为3 083元/吨,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全年上涨234元/吨,涨幅8.21%。

图 2 2013年度河南全省在网监测小麦加工企业原粮采购情况统计

(单位:元/吨)

1.2.1.3面粉销量回落明显。2013年河南全省在网监测小麦加工企业产品销售情况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面粉产品销量持续增加,第四季度则有所下降。全年共销售高筋面粉14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3.78亿元,平均利润率20%;中筋面粉8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2.89亿元,平均利润率4%。从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一季度高筋面粉利润率显著高于平均利润率。分析原因认为,这主要是受倒到消费需求和当前国家粮食购销体制影响的结果:一是2013年第一季度,受春节期间消费需求的拉动,对高质量的面粉需求量显著增加,小麦加工企业高端产品的利润空间大大增加,高筋面粉产品的利润率大幅提高;二是国家在粮食收购环节确定优质优价,但是受实际国情省情的决定,在小麦收购环节,粮食收购企业并未严格执行“优质优价”的粮食收购政策。从小麦加工企业原粮收购的价格变化可以看出,强筋优质与普麦的价格差不足20%。因此,受消费需求拉动和原粮收购价格差异不明显的双重影响,2013年一季度小麦加工企业高筋面粉利润率显著高于全年其他季度。

图 4 2013年度河南全省在网监测小麦加工企业产品销售情况统计

1.2.2从业人员构成情况

在网企业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河南全省小麦加工行业从业人数为4 585人;与2012年同期相比,从业人数减少122人,同比下降2.6%。其中,专业人才883人,占19.3%。全省小麦加工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 013元/月,与2012年同期相比,平均工资提高了7.0%。从全省小麦加工业从业人员构成与劳动力成本变化情况来看,从业人员数量呈总体下降趋势,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呈现逐步缓慢增加的趋势。但应引起行业注意的是,由于小麦加工行业利润偏低,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待遇较低,长期下去可能造成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流失,限制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1.2.3原料采购情况

在网企业监测数据显示,河南全省在网监测企业2013年度共采购原粮333万吨,原粮采购均价2 460元/吨,较2012年提高8.0%。从全年小麦加工企业原粮购销总量及价格变化情况来看,一至三季度,在网监测小麦加工企业粮食购入总量持续增加,四季度则明显下降;原粮价格则呈现出先降后增的变化规律。

首先,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小麦原粮市场供应充足,市场预期向好。随着节后大批务工人员外出及企事业单位口粮消费增加的影响,2013年前三季度小麦加工企业原粮采购数量不断攀升。

其次,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下半年全省小麦市场价格持续上扬。

1.2.4加工特点与产品结构情况

调查研究表明,河南全省小麦粉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多以普通民用粉为主,产品档次低、种类少,产品缺乏特色,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较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从在网监测主要设定的高筋小麦粉和中筋小麦粉两个主要产品产量及效益指标来看,从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来看,高筋小麦粉每吨利润达541元,中筋小麦粉每吨利润仅88元,利润率分别为20.42%、4.29%。

1.2.5产品质量安全情况

监测在网设定了面粉增白剂、品质改良剂、营养强化剂等几个添加剂监测指标,增白剂方面无企业违规添加;品质改良剂方面有部分企业添加,主要用于防止面粉返色和改善食用品质;营养强化剂方面,监测在网企业无企业上报。总体来看,全省小麦粉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性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2 2014年展望及建议

预计2014年国家政策导向变化不大,小麦市场及加工、贸易状况需关注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2.1小麦供需平衡情况

2013年河南小麦整体供需基本维持平衡,供销双方心态表现平和。整体来看,预计2014年全省小麦市场供需不会出现明显缺口,阶段性供需矛盾可能显现。供应方面,一是河南小麦库存水平维持高位,政策性小麦投放充裕,保障有力;二是总体来看,2013年河南全省小麦产量再创新高,市场供应量相对充足;受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及市场消费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全省小麦加工企业原粮收购价稳中有升,且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的差价呈现出扩大态势。

预期2014年,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加之劳务成本、生产投入持续增加,短期内小麦市场销售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扬态势。需求方面,2013年以来小麦饲用量恢复至正常年景,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减少。小麦消费变化重新转向以波动较小的食用消费为主,奠定了小麦市场稳定的基础。另外,2013年仓储企业及加工企业存粮数量较常年偏高,2013年四季度后,大多数面粉企业维持着小麦安全库存,厂家大量采购备货热情不高,市场需求呈现“旺季不旺”特点,也说明短期内省内小麦供需相对宽松。

2.1.1最低收购价政策仍将主导小麦市场

2006年以来,对小麦市场影响最大的是最低收购价政策。政府确定最低收购价,直接对市场价格进行托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目标价格制度将会成为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的基本模式。未来小麦稻谷可能也会实施目标价格,但短期来看,政策的变化会给市场一定的适应时间。

图 5 2006-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变化情况 (单位:元/斤)

从微观层面来讲,不论是政策支持,资金贷款,收储补贴,还是市场主体的心理预期等等,最低收购价已成为市场的风向标。虽然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中已经出现一些问题,但从短期形势来看,国家在保障口粮安全的主基调下,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仍将延续,这也使得市场仍将处于政策市的氛围,政策对麦价走势的主导作用仍将延续,对市场的影响依旧重大。

2.1.2小麦生产、存储、流通成本趋势

近几年小麦生产成本、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尤其是劳动力成本涨幅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河南农户种植小麦的平均成本为580.5元/亩,比上年增长7.6%。农民需要市场价格上升来弥补成本上升导致的种植收益下降,心理预期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过大,必然会产生惜售心理。同时,农户收入呈多元化,卖粮不再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部分农户低价不卖、持粮待售也成为市场的特点。

从流通成本来看,每年小麦收购期结束后,用粮企业采购转向贸易及政策粮拍卖市场,流通环节增多,入厂成本增加。另外,粮食企业的费用成本变化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保管费、资金利息、水杂损耗等,这些成本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加大,也增加了加工企业及贸易商的市场风险。

2.1.3国际小麦市场及我国进口数量

2013/14年度全球小麦较大幅度增产,供需关系宽松,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低位运行。2013年初CBOT近月交割期小麦277.49美元/吨,年度高点290.72美元/吨,年末222.74美元/吨。2013年小麦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据海关统计数据,2013年全年共进口小麦产品550.7万吨,同比增长49%。进口量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小麦价格差别明显,进口小麦价格有优势。与此同时,2013年我国主产区多地小麦质量等级下降,优质麦粮源减少,导致市场对国外优质小麦的需求增加。

2.2优普小麦差价的扩大,必将促使企业加大高档面粉产量,增加利润率

2013年河南省面粉价格随麦价走高,面粉价格随着小麦价格的上涨逐步上涨,但是销售量明显降低。特别是6-12月,在小麦价格上涨的推动下,面粉价格不断创出新高。至2013年12月31日,河南全省主要粮油批发市场面粉交易均价为3 083元/吨,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全年上涨234元/吨,涨幅8.21%。预期2014年,小麦市场销售价格将继续保持上扬态势。由于加工面粉的主要成本在于原料,小麦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加工企业的利润。整个面粉行业利润率仅为3%—5%。根据2013年优普小麦价差扩大趋势看,高档面粉价格优势明显。面粉企业会按照市场发展预期增加高档面粉产量。

2.2.1加工企业利润微薄,行业调整升级加速

从2013年的小麦及面粉价格走势对比来分析,小麦的价格涨幅要高于面粉的涨幅。从实际情况来看,河南小麦加工行业利润微薄的原因:一方面,小麦主产区私营加工厂、民营企业规模很小,以几十吨的为多,多数主要供应当地及农村市场,生产方式灵活,近年来不断淘汰;另一方面,少数企业集团规模逐步膨大,面粉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明显。面粉企业之间的竞争仅仅是“内战”,并造成大量资源闲置和浪费,导致企业利润率降低。另外,受下游食品加工企业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的影响,优质小麦需求量将会进一步提高,预计高档面粉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2.2.2小麦加工企业要主动出击,拓宽原粮采购渠道

小麦生产及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预期2014年小麦市场收购价格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特别是对于优质小麦的市场变化情况要持续关注。因此,建议省内小麦加工企业密切关注国内、省内小麦市场交易价格的变化状况,特别是优质小麦的市场交易价格变化状况,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积极主动拓宽原粮采购渠道,继续应对原粮价格波动对行业的影响,提高行业利润空间。

2.2.3产品结构方面:从2013年全年的监控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与普通小麦面粉产品相比,高端小麦面粉产品的利润率提高了16.13%。因此,建议全省小麦加工企业应积极调整生产思路和改善生产技术,通过工艺改造和技术升级等手段,改变目前小麦加工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根据下游市场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开发新类型的产品,适应于不同食品质量要求的专用小麦粉产品,提高产品的适应性、营养性和安全性,重视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小麦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合理延伸小麦加工产业链条,提高行业利润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河南小麦 篇2

对河南省小麦发生冻害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初步概括和总结,并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了选择抗寒品种、适期播种、看苗管理、适时冬灌等预防小麦发生冻害的管理措施.

作 者:王东海 许进堂 李新会 谢迎新 作者单位:王东海,许进堂,李新会(河南省汤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汤阴,456150)

谢迎新(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小麦亟待转型升级 篇3

2015年以来,粮食市场弱势运行,令不少粮食加工企业的经营雪上加霜。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解决我国粮食行业的高库存问题,需要在粮食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尽快开展机制、体制改革,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

河南是小麦生产大省,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但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不高,单一品种种植的生产基地不多,仓库内各品种小麦混存。诸如这些,导致小麦竞争力不强,销路不畅,农民增收困难。此外,河南虽先天具备产地加工等资源优势,但在全国粮食加工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粉加工行业的状况并不乐观,转型迫在眉睫。

企业的尴尬

近年来,河南省以小麦加工为主的粮食加工以及食品工业发展迅速,2015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612家。河南省粮食局数据显示,全省小麦粉产量占到全国的32%,小麦加工业年加工转化能力、年产量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粮食加工企业的原粮来源一般为自有储备、国有粮食储备和小批量市场收购三种。受小麦价格波动,加上收购资金、仓容不足,面粉企业自储供应一般能维持6个月左右,而国有粮库小麦拍卖价明显高于市场价。2015年度河南省政策性小麦最低收购价为1.18元/斤,国有粮库小麦到厂价为1.27元/斤。

“一方面,政策性粮食顺价销售受阻,形成高库存;另一方面,加工企业哄抢商品粮,造成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小麦成本在面粉加工企业总成本中一般占80%左右,居高不下的小麦价格使得企业生产成本急剧增加。”河南省粮食局流通与经济发展处副处长陈晓鹏介绍。

原粮价格多由政策性定价支撑,粮食成品的价格则完全由市场形成。2006年河南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小麦价格从0.68元/斤涨到1.18元/斤,涨幅为73.5%;同期,50斤包装面粉平均价格涨幅为40%。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麸皮曾是企业的赢利点,但受到饲养业下滑和进口替代产品的冲击,麸皮价格已经降到0.35元/斤,而去年这个时候是0.85元/斤。加上春节后小麦价格上涨,企业彻底陷入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下压、成本价格‘地板抬升挤压的境地。”今麦郎面粉(安阳)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广发说。这个日加工小麦500吨的中型企业如今的开工率只有60%左右。

“现在是以销定产、以产定购,在当前市场大趋势下,没法大规模生产。”熊广发说,只能随行就市,为了不把客户丢掉,即使亏损也要维持住现有客户需求。“生产就会赔钱,不生产就会把市场赔掉”。

过剩与不足

扶沟县一家日产50吨的小型面粉厂负责人赵青山说,2013年前加工普通面粉还能挣到钱,从2014年开始工厂都是处于半停产状态,去年干脆关了。

“短期内这种‘麦强面弱的格局破解不了,现在企业都在硬撑。”开封市天源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勇说,作为日加工小麦1000吨的大型企业,应对市场的手段除了探寻专用粉开发出路外,只能“硬撑”。

“产品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是粮食加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陈晓鹏表示,河南小麦粉中销售不畅的普通面粉产量占年小麦实际加工总量的90%以上,而市场上供不应求的专用粉、全麦粉、营养强化粉等仅占9%。

对于当前这种情况,河南省面粉加工业银企协作发展促进会会长、一加一天然面粉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认为,推进粮食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是面粉企业破解发展困局的根本途径。

走在前面的企业已经从中受益:河南华星粉业集团生产的富硒系列休闲食品深受市场欢迎;河南远征集团、漯河雪健公司从单一面粉产品延伸到鲜湿面、馒头等,走主食产业化的路子,日子过得挺红火。

但转型还存在不少困难,资金是个大问题。受到整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金融机构纷纷调低对粮食加工企业贷款授信额度。一些企业为了摆脱同质低水平竞争的处境,改变银行短期贷款用途进行升级改造,引发银行作出大面积过激反应,进一步恶化了银企关系。

此外,企业也常陷入“无米之炊”境地。熊广发指出,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价格优势难以体现,粮食种植结构无法与市场需求对接,使面粉加工企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淖。

“永城”参照

“我种了约2000亩小麦,以每公斤2.4元的价格卖给中储粮。”7月6日,永城市城厢乡南郝村种粮大户莫时彦正用卡车将小麦拉到附近的中储粮收购点,他家小麦今年平均亩产500公斤。虽然自家的小麦已卖出,但莫时彦仍抱怨粮食价格不稳定,很多农民卖粮遇到难题。

作为我国第二大面粉生产基地,永城年加工小麦面粉能力达30多亿公斤,小麦市场需求十分庞大。而产销不对路,则让农民和企业都陷入了尴尬。

“我们的小麦原料很多要去外省购买,家门口的小麦品种不合适,只能干着急。”河南麦客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威说,该企业有80%的原料来自厦门、深圳等地,本地原料只占到20%。原因是永城的小麦种植结构以中筋品种为主,而适合做食品加工的强筋小麦、弱筋小麦分别只有10万亩和2万亩。

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如何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积极性,解决粮食库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永城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河南富硒土壤种植基地,永城希望通过扩大富硒、强筋、弱筋3种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积极生产优质专用小麦,打造永城小麦‘富硒品牌,来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永城市委书记孟庆勇说,“此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麦强面弱的瓶颈,打出综合施策、精准施策组合拳,这不只对永城,对整个中原地区来说都意义重大。”

通过生产富硒小麦,永城试图解决粮食去库存问题,捅破农民增收、面企增利的“天花板”。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上,永城提出“重视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按下了向“中国食品城”发展的转型按钮。

永城小麦产业现状,无疑为我国特别是河南未来小麦发展提供了参照。

“联盟”力量

5月17日,新乡市延津县,即将收获的5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区内,麦浪翻涌似海。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此成立,标志着推进我国优质小麦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产学研“航母”正式编队启航。

河南为什么要领头组建全国性的优质小麦产学研创新联盟?

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在不断追求高产稳产,创造了夏粮“十二连增”骄人佳绩的同时,小麦生产中“卖粮难”“卖不上好价”等问题也日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省农业科研机构近年来大力研究、发展优质高产小麦种植。”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雷振生研究员认为,促进小麦产业升级,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对于河南农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是通过科技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必然路径。

雷振生说,为了把产学研三者结合起来,改变小麦产业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正式成立了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成立大会上,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排出了国内小麦产业界强大“阵容”:以程顺和、赵振东、张新友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邀请了国内一批顶尖的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成30人专家委员会;以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为首,汇聚了29家国内一流的产学研机构作为成员单位。

“要实现优质小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基地化、规模化种植,统一实现优质小麦的标准化、集约化、商品化、循环化发展。”雷振生说,联盟成立后的当务之急,是吸纳更多优秀产学研机构参与,加快建立稳定的优质商品粮基地。他表示,联盟3年内的目标,是将优质小麦种植基地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

取胜之道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农产品加工处处长钱秋忠认为,面粉行业的去产能要通过鼓励企业实行兼并、整合、重组,调整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占有率。

息县宏升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大型粮油加工企业,自建有10万亩弱筋小麦种植基地。“目前国内一些著名糕饼加工企业已经陆续采用我们的弱筋面粉替代进口弱筋面粉。”公司销售总监杨智勇说。

新乡市新良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一直在走“市场细分、产品差异化”路线。“市场对专用粉需求潜力巨大,企业要发展不同特色的面粉产品,避免低层次同质化竞争。”公司董事长朱连良说。

“利用当前市场倒逼机制,加快关联企业实质性重组整合,实现企业抱团取暖、资源优势互补,推动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王刚说,要采取差异化竞争,探索出适销对路产品和市场前景好的工艺。

对于粮食加工发展路径,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程大友认为,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由单一经营向综合经营的转变,促进粮食加工产品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

河南小麦大面积成熟开始收割 篇4

据悉, 今年“三夏”河南省组织400万台以上农业机械投入生产, 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5万台以上。各级农机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帮助农民检修各类机械268.3万台, 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6.7万人;在交通要道口设立接待服务站400余个, 为农机手提供茶水、信息等服务;与省气象局联合为跨区作业机手免费提供市场信息和气象服务, 引导机车合理流动, 提高小麦抢收效率。

截至5月29日17时, 全省已收获小麦46.4万hm2, 其中南阳26.87万hm2, 信阳9.53万hm2, 驻马店7.13万hm2。日投入联合收割机3.6万台, 其中南阳1.5万台, 信阳1.2万台, 驻马店0.85万台。平顶山、洛阳麦收也相继开始。目前, 主要麦收区联合收割机到位情况良好。

自5月29日起, 各级农机跨区作业指挥调度中心开始运行, 开通热线电话, 实行24 h值班, 密切关注小麦收获进度、天气变化、机械供求等情况。

河南小麦 篇5

关键词: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预测;气象因子

中图分类号:S435.121.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116-03

河南省是受小麦白粉病影响较大的省份之一 [1],河南省的粮食产量每年都要受到小麦白粉病的影响 [2],因而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预测预报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在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预报预测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3-10],但是大部分都是以点带面,多数是以1个县(市)的观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小麦白粉病模型,进而代表市(省)等大范围小麦白粉病的特点。这种模型代表性有限,不能对大范围的趋势性作出预测,也不能全局性地把握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此外,由于受各地具体因素的影响,各地建立的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型各不相同,很难被其他地区借鉴使用,虽然研究的内容较多,但不能很好地推广使用,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对小麦白粉病影响较大的几个气象因子,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市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因子预测模型,通过调整各地的影响因子和系数,建立较为统一的方程,从而更好地预测各地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根据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选取河南省以及镇平县、伊川县、安阳县、项城市的小麦白粉病调查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研究。调查资料来源于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气候资料来源于河南省气候中心。由于资料有限,河南省数据选取1979—2012年,镇平县、伊川县数据选取1991—2010年,安阳县数据选取1981—2000年,项城市数据选取1990—2000年。本研究利用SPSS 19.0软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的各种气象因子,进而建立河南省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型。

2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根据当地发病盛期的平均病情指数来确定,病情指数越高,发病越严重,可以按照病情指数分为5个等级(表1)。病情等级是表示病害发生平均水平的一个数值,是由病叶率、病叶平均严重度决定的。综合历年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可以得到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历年发生等级,详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河南省小麦白粉病呈轻微—暴发—下降—波动的变化趋势。1979—1988年小麦白粉病一直维持在轻微等级;1989—1991年小麦白粉病突然暴发,全省达到严重等级;1992—2000年小麦白粉病处于下降或相对平稳的状态,但发生等级明显高于1979—1988年;2001年以后小麦白粉病一直在中等等级附近波动,中等与轻微等级次数持平,严重等级略少。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发生的情况与全国小麦白粉病的扩展趋势相同,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加重暴发,并在以后成为重要的常见病害。因此,小麦白粉病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

3 各地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程度

从图2可以看出,河南省4个代表站点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与全省的情况基本相似,但略有不同。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情况较为严重;2001年以后发生的情况较轻;安阳县、伊川县的总体情况与河南省的情况基本相同,项城市、镇平县的情况略轻,这与当地各种影响因子的综合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4 各地小麦白粉病的影响因子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发展与当地的气象条件、作物品种抗性、小麦的栽培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某一地区而言,当地的地理环境、作物品种、施肥措施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小,而气象条件可以直接影响田间病菌的侵染时间、循环周期、分生孢子繁殖数量,这些是决定这一特定区域病害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对病害始病期、终止期、流行速度、严重度都有显著影响。因此,气象条件成为病害年际间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

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较多,主要有光照、降水、气温、相对湿度、温雨系数等。选取1980—2010年4个代表站点小麦白粉病发生前后的气象因子,结合当地1980—2010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等级资料,将相关气象因子和发生等级做相关性分析发现:4个代表站点的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与3月相对湿度、上一年3月下旬温雨系数有着很高的相关性;3月份的相对湿度与镇平县、伊川县、安阳县、项城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7、0.618、0.637、0862,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上一年3月下旬的温雨系数与镇平县、伊川县、安阳县、项城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0.660、0.537、0.879,也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表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镇平县、伊川县、安阳县、项城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都与3月份的相对湿度、上一年3月下旬的温雨系数有一定关系,说明3月份气象条件对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等级都有一定的影响。

nlc202309011506

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3月份气象条件对小麦白粉病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3月份的气象条件也被多次用于建立小麦白粉病发生的预测和预报模型,因此可以利用以上影响因子建立河南省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的预测模型。

5 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利用对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等级有显著影响的地面气象因子,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小麦白粉病发病等级预测模型。所选因子必须通过α=0.01及以上显著性水平检验,具有最好的独立性和生物学意义。

把4个代表站点3月份的相对湿度、上一年3月下旬的温雨系数、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数据组成1个序列。分析发现,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与3月份的相对湿度、上一年3月下旬的温雨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1、0.585,均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以此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河南省小麦白粉病预测方程:

[JZ]y=2.549x1+0.289x2+0.202,R=0.619。

式中:y为当年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x1为3月相对湿度,%;x2为上年3月下旬温雨系数,mm/℃。

将1991—2010年镇平县、伊川县,1991—2000年项城市和1981—2000年安阳县的气象因子代入到预测模式,得到4个代表站点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逐年预测值,详见图3至图6。

[FK(W11][TPLDX3.tif]

对比发现,4个代表站点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较一致,基本上能够反映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等级情况。安阳县的情况略有偏差,可能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较轻,3月份的气象因子暂不是主要影响因子。

6 预测和检验

利用该预测模型对2012年河南省11个观测站点小麦白粉[CM(25]病发生等级进行预测。2012年预测值情况见表3,可以看出有4个站点预测等级与实际等级相同,其余误差都在1个等级之内,但是总的预报准确度都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满足河南省小麦白粉病分区的预报要求。

7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上一年3月下旬温雨系数是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这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发现,这可能与河南省的地理情况有关,河南省西部为山区,为小麦白粉病的越冬提供了条件,3月下旬温雨系数可能对当年小麦白粉病的越冬数量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下一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等级产生直接影响。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主要影响因子都为3月相对湿度和上一年3月下旬温雨系数,4个代表站的相关系数都极显著。

本研究通过对历年数据的分析,利用对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等级有显著影响的3月相对湿度和上一年3月下旬温雨系数,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河南省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12年河南省10个观测站点的预测结果较好,基本达到了预测要求。这与以往以点代面的研究有明显的不同,为全局性研究河南省小麦白粉病发生等级提供了参考。

本模型可进一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改进河南省各地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型,在本地的小麦白粉病预测中加入独特的影响因子,可进一步建立更加准确的模型。本模式结构较为简单,预测时效性较长。由于没有考虑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生和流行的非气象因素,加上病虫害资料序列较短,模式的效果还有待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万才,邵振润. 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演替的成因及趋势浅析[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5(6):7-8.

[2]王锡锋.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1991,19(12):14-15.

[3]左占民,卢民生,李亮琴,等. 豫西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Fuzzy预测模型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3,23(2):80-82.

[4]吴诗光,罗志良,吴景珠,等. 小麦白粉病的灰色预测研究[J].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7(5):37-39.

[5]李彤霄. 我国小麦白粉病预报方法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3,36(3):44-48.

[6]刘伟昌,陈 敏. 河南省小麦白粉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13,36(4):10-15.

[7]祁 宦. 淮北地区冬小麦白粉病发生程度的预测方法[J]. 气象,1994,20(2):40-43.

[8]余卫东,朱晓东,杨君健,等. 商丘市小麦白粉病预测模式研究[J]. 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1):20-23.

[9]韩太国,孙立民,栾 昉,等. 小麦白粉病的模糊预测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6,12(2):93-95.

[10] 孙立民,杨新乐,焦淑桃,等. 小麦白粉病长期灰色预测[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4,10(2):97-98.

河南小麦 篇6

据介绍,新规划将瞄准国内外农业尤其是小麦科技发展前沿,进一步完善河南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建设,通过品种创新研究,培育出适合河南大面积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节本、增效的小麦新品种,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进一步提高全省优良品种的覆盖率。

有关专家表示,该体系将继续围绕河南小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展相关研究、技术集成与示范,为河南省小麦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为小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收集、分析小麦产业发展动态与信息,开展小麦产业技术发展规划与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河南小麦 篇7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过程中,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已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农林间作面积8500万亩,农田林网与农林间作控制率已达90%,林业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公路边农田重金属污染包括Pb、Cd、Cu、Zn等[1,3],本文以河南省境内京港澳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针对河南高速绿化中最主要的杨树,测定了土壤及小麦中的Pb、Cd、Cu、Cr、Zn5种重金属含量,以求了解高速公路两侧农田土壤及小麦中重金属的污染变化及防护林带对降低重金属污染的效果。

1 试验点概况

选择京港澳高速河南省西平县段小麦种植区作为本测试的试验区,该区位于西平县东部平原地带,所在地土壤为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多在1.39%以上,速效磷5PPM~92PPM,速效钾含量平均为99PPM,土壤PH值在6.5~7.5之间。选择了高速西侧生长整齐、单层结构的杨树绿化带,坐标东经114°05′0.2″,北纬33°27′06″,树高20m,7行,林带30m宽,同时,在该点南部约1km处高速西侧选择了一处开阔无林带区域,坐标为东经114°05′0.8″,北纬33°26′27.8″。

2 土壤和小麦样品采集与测定

2.1 样品采集

2012年5月底小麦成熟季节,分别按距道路3、50、100、150和200m的梯度进行采样。土壤取样回避开人为填充物(如碎石瓦砾、混凝土残渣、生产生活垃圾等),于0~30cm的土层采集土壤样品,使用土壤采样器各采3~5个平行样,并充分混合。小麦样品平行随机采取30个健康、无病虫害植株的麦穗。

2.2 测定方法依据

土壤样品经风干、研磨后过筛,Cu、Zn含量依据GB/T17138-1997、Cr含量依据GB/T17134-1997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Pb、Cd依据GB/T17141-1997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样品经脱粒研磨,依据GB/T5009内关于重金属测量的相关标准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有林带防护区域内重金属的含量呈现不规律的浮动。Pb、Cu、Zn的含量先增加再减小,分别于100m、50m、150m处出现低值,根据甄宏等研究公路沿线Pb值随与公路距离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该路段Pb、Cu、Zn含量与其类似,但在200米处均有所增加,因靠近该位置有生产路经过,人为活动较频繁,推测可能是其它人为影响造成。Cd、Cr含量则上下小幅度波动,最低点均出现在50m处,但从最低点后先增加再下降来回波动,根据王成等人的研究,高速路旁Cu的含量虽然也与距路距离有一定关系,但变化趋势十分不稳定且不够明显,Cd、Cr的含量与分布主要与土壤背景值有关,而和交通流量、林带状况无明显关系[1],本次测定的结果和这一情况比较类似。

无林带防护区域土壤几项重金属含量虽然有小幅波动呈现出较为一致的整体下降趋势,且靠近高速公路的区域各金属含量均为最大或次大值。与有林带区域的不规律性相比,也一定程度反映出林带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分布情况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小麦麦粒中重金属的含量总体随距路距离的增大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是Cr、Cd的含量仍和土壤样本含量类似,呈现不规律变化。根据李波等研究,公路沿线小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不完全一致[5],本实验中小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也没有体现出很高的一致性。

4 结语

总体上,土壤与小麦中重金属含量随距路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但有所起伏,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有林带的土壤、小麦样本中重金属含量与无林带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林带区域小麦Cu、Cr、Zn含量均高于有林带防护区,但Pb、Cd含量却略低。这些或许与大气中重金属的沉降以及不同地块间管理、施肥等措施不尽相同有很大关系。同时,限于采样时天气与小麦部分已收割的影响,本次实验所采集的样本数量还远远不够,也未涉及不同方向、结构林带的影响,不足以客观体现其之间的规律,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摘要:以河南省的京港澳高速公路沿线土壤和小麦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土壤及小麦样品进行监测,以了解高速公路沿线农田土壤及小麦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高速林带的屏障作用。

关键词:河南,高速路,重金属污染

参考文献

[1]王成,郄光发,杨颖等.高速路林带对车辆尾气重金属污染的屏障作用[J].林业科学,200743(3)1-7.

[2]潘勇军,陈步峰,肖以华等.广州市城市森林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评价[J].生态环境,2008 17(l)210-215

[3]张辉,马东升.公路重金属污染的形态特征及其解吸、吸持能力探讨[J].环境化学,199817(6)564-568.

[4]甄宏.沈大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24(2)6-8

河南小麦 篇8

关键词:小麦,玉米,秸秆,收储运,研究

1 概述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 基本上都是以小麦、玉米2茬轮作为主, 全年农作物秸秆产量6 023万t, 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以前秸秆用来烧火做饭、饲养牲畜, 现在秸秆一部分直接还田, 一部分卖给了造纸厂, 其余的大部分秸秆作为废弃物一焚了之。对此, 河南省各级政府都做了许多工作, 禁止焚烧秸秆, 虽说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收效却非常有限。关键是秸秆的出路问题。2007年, 国能发电有限公司在鹿邑、浚县各建一座2.5 MW秸秆发电厂, 日需秸秆1 300 t左右, 年需秸秆40万t。围绕生物质发电厂的鹿邑县农作物种植面积就有6.7万hm2, 年产秸秆约73万t。浚县小麦种植面积5.5万hm2, 玉米种植面积4.1万hm2, 年可回收秸秆在40万t左右。周边提供秸秆的太康县有8.3万hm2、郸城县7.1万hm2、滑县8.5万hm2、柘城4.7万hm2耕地面积。这些地区小麦秸秆的产出量在2 250 kg/hm左右, 玉米秸秆的产出量6 000 kg/hm2左右, 完全可以满足电厂对秸秆量的需求, 但最大的问题是需要把秸秆从分散农户的田地中收集起来。通过深入的调研, 初步确定以电厂有效运输半径30 km为最佳经济运行方案。每个电厂初步确定20个左右的秸秆经纪人, 对秸秆的收购、储存及运输等环节进行了技术路线分析和价格体系研究。

2 秸秆收储运技术路线

结合各县实际情况, 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

2.1 小麦秸秆收储运路线

(1) 田间机械捡拾打捆作业 (小捆) →运输到电厂自建收储站。

(2) 田间机械捡拾打捆作业 (小捆) →短途运输到秸秆经纪人收储场储存→运输到电厂自建收储站。

(3) 采用人工收集秸秆→散装运输到秸秆经纪人收储场→高密度打捆 (大捆) →运输到电厂自建收储站。

2.2 玉米秸秆收储运技术模式

(1) 摘穗→人工割秆→运输到秸秆经纪人收储场→晾晒切秆→高密度打捆 (大捆) →运输到电厂自建收储站。

(2) 摘穗→机械割秆→运输到秸秆经纪人收储场→晾晒 (切秆) →高密度打捆 (大捆) →运输到电厂自建收储站。

(3) 玉米收获机收获→晾晒切碎秸秆→移动打捆机打捆 (小捆) →运输到电厂自建收储站。

3 秸秆经纪人收储场的机具配置

秸秆经纪人的收储场应在电厂周围30 km半径以内, 选择公路附近, 交通便利, 道路平坦的场所。每个秸秆经纪人自建收储场面积6 000 m2左右, 拥有拖拉机1台, 固定打捆机2台, 移动打捆机1台, 吊装设备1台, 汽车地磅1台, 抓包机1台, 农用运输车2辆, 还有相应的配套变电设施1台 (套) , 消防设施1套, 总投资在20万元左右。

根据9YFQ-1.9型移动式打捆机的作业效率, 每台移动式打捆机每天可以完成作业量按约26 t计算, 作业季节10天, 每台移动式打捆机的有效作业量是260 t。若机械收集小麦秸秆5万t, 试验研究得出每个电厂应配置190台移动式打捆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央对农机、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 这一机具的配置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固定式打捆机由于是常年作业, 每台每天的作业量基本可以达到20 t以上, 为了保障电厂的原料能充分供应, 围绕每个电厂配置60台以上的固定式打捆机就可以基本满足电厂的日常秸秆需求量。

(1) 玉米秸秆田间捡拾机具的选型与配置方案。使用带有压扁、切断装置的玉米收获机, 待切碎秸秆晾晒后用移动打捆机进行打捆作业, 以提高机械使用率。

(2) 小麦、玉米秸秆田间打捆后至秸秆经纪人示范户收储场的运输技术路线和运输设备选型、配置方案。田间打捆后的运输机具主要依靠农用运输车和农用拖拉机, 以每车次装载3 t计算, 1台移动式打捆机田间打捆后的运输最少需用运输车2~3辆。

(3) 收储场小麦、玉米秸秆储存和二次打捆技术路线及设备选型、配置方案。小麦、玉米秸秆运输至经纪人收储场后进行二次打捆。规格0.9 m×1.2 m×1.5 m, 质量400 kg/捆。每收储场配置固定式打捆机2台, 每天每台打捆35包, 2台打捆70包。

(4) 二次打捆后, 由经纪人租用农用车或拖拉机运输至电厂自建收储站。

4 经济效益分析

秸秆经纪人除小麦、玉米收获季节使用移动打捆机进行作业外, 其余时间为散收固定打捆为主, 每个经纪人常年秸秆收储量为3 000~4 000 t,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4.1 固定式打捆机

以小麦秸秆售价290元/t计算 (400 kg/捆) 。

(1) 收入。

290元/t

(2) 支出。

秸秆收购价格:160元/t

人员工资:20元/t

打捆绳费用:17.5元/t

电费:4.5元/t (含照明、水泵及生活用电)

运费:17.5元/t

柴油消耗:7.5元/t (含卸车、装车、打捆抓草、晾晒等)

场地租赁费:按5亩计算 (1亩=1/15 hm2) , 每年租赁费1 200元/亩

1 200元/亩×5亩÷4 000 t=1.5元/t

以上支出合计为:228.5元/t (不含电路维修、车辆和机械维修)

(3) 利润。

290元/t-228.5元/t=61.5元/t

4.2 移动式打捆机

以1台打捆机每天捡拾打捆26 t, 售价200元/t计算。

(1) 收入。

26 t×200元/t=5 200元

(2) 支出。

人员工资:移动式打捆机2人, 需农用运输车2台

每台4人, 共计10人, 每人每天工资以50元计算。

50元/人×10人=500元/天

柴油消耗:

农用运输车100元/天×2辆=200元/天

拖拉机油耗:1 248元/天

绳费用12元/t×26 t=312元/天

以上支出合计为

2 260元/天 (不含车辆维修, 机械维修等费用)

(3) 利润。

(5 200元-2 260元) ÷26 t=113元/t

麦季作业10天, 计260 t, 利润共计2.94万元。

5 采取的措施

5.1 成立课题组

成立以河南省及各市、县农机推广站长为组长, 技术人员参加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在小麦、玉米秸秆收储运模式研究中, 采用的组织架构是省、市、县3级农机推广机构和秸秆经纪人的4级业务指导、管理的架构模式。组织管理架构如图1所示。

5.2 做好发动宣传

秸秆发电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种新的重要方式。秸秆发电技术的应用将使用大量可再生秸秆资源, 能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开辟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领域。为了做好这项新技术的宣传工作, 河南省农机推广站印制了10万份《秸秆发电利国利民》等科普宣传材料, 提出统一的标语口号, 下发各实施单位。还对电视宣传节目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要蓝屏通知;二要在各县麦收前10天的黄金时段插播滚动字幕, 打出秸秆经纪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收购地点等内容。各实施单位根据与河南省农机推广站签订的协议要求, 完成了墙体广告及媒体播放, 进一步扩大了秸秆回收的影响力、辐射力及带动作用。

由河南省农机推广站负责, 实施单位召开了各乡镇长, 县农业局、交通局、城建局、环保局、财政局、公安局及公路局等单位的主管领导, 各乡镇农办主任、农机站长、农技站长、部分村支书或村长参加的现场会。通过现场会, 广大干部、农户和秸秆经纪人直观地了解了秸秆回收机具, 对秸秆回收技术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得到了各级领导对秸秆收储运工作的重视,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3 制定实施方案, 层层落实任务

各课题组承担单位按课题协议书要求, 结合本地情况, 因地制宜, 制定出实施方案。合理设置收购点, 保证每个经纪人的收购量, 同时指导秸秆经纪人与电厂签订了燃料供应合同。

5.4 抓好培训工作, 保证课题实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运行, 扩大技术传播和提高机具利用率, 针对机手、农户和秸秆经纪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以多种形式组织了秸秆经纪人、机手、农户和相关人员参加的秸秆收储运技术培训班。培训班主要讲解秸秆田间收集以及如何与种植制度结合, 改变现有农民已接受的耕作模式, 引导农民配合秸秆田间收集。邀请国能公司电厂技术人员讲解电厂秸秆发电的利用形式、秸秆技术指标和要求;生产厂家针对移动式打捆机、固定式打捆机以及其他配套机具在使用过程中常见故障的排除, 以及关键部件的维修保养、机械调整进行了详细讲解。受训人员达300人 (次) , 确保了机具的正常使用。

5.5 落实机具补贴, 保证机具供应

鉴于秸秆回收机具———移动式打捆机投资较大, 农民购买能力有限, 请求对秸秆移动式打捆机进行了购机补贴。在补贴计划已经确定的情况下, 各级领导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 使秸秆经纪人购置的移动式打捆机、固定式打捆机以及秸秆切碎机机具及时得到补贴, 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6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1 存在的问题

(1) 2005年、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加大保护性耕作力度, 从农民的角度是一次耕作制度的变革。保护性耕作省力、省工, 减少种植成本支出, 并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减少了秸秆焚烧, 提高了环境质量。各地都在积极引进秸秆还田技术和装备, 如2007年河南省周口市新增秸秆还田机将近300台, 这些也对秸秆回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 气候条件影响秸秆含水率达标。每年7、8、9这3个月是河南省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时段。空气湿度大, 全年空气湿度均在60%左右。较难达到含水率≤20%的要求。

(3) 由于国能公司回收小麦秸秆的价格较造纸行业的收购价格低, 这也对国能公司收购小麦秸秆造成很大影响。

6.2 建议

(1) 秸秆还田和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一对矛盾体, 为了做好秸秆回收工作, 应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尤其是各地都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的情况下, 应向群众说明, 保护性耕作与秸秆合理利用是不矛盾的。保护性耕作的秸秆还田量在30%左右, 大量的秸秆还是可以充分回收利用。尤其是在电厂已投产的情况下, 更应加大宣传力度, 要全民动员, 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及节能环保的重大意义。要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 扩大机具补贴范围, 将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列入补贴目录。

(2) 改进电厂的上料系统, 以适应河南气候条件。

(3) 加强对经纪人的组织管理。通过国能燃料部或建立秸秆收储协会等形式, 在经营、质量和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及时指导, 在散料收购中进行价格协调。

河南小麦 篇9

1 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由于2013年冬季气温较历年偏高, 雨雪稀少, 对病虫越冬、发育均十分有利。据县植保部门调查结果显示, 全县病虫越冬基数偏大, 病虫草害呈偏重发生趋势, 小麦中后期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麦蚜、麦蜘蛛、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叶枯病等, 尤其是部分田块麦蚜、麦蜘蛛发生较重, 已达到防治标准。同时, 由于近几年秸秆还田面积增大, 2013年赤霉病发病重, 田间菌源充足, 预计2014年赤霉病将暴发流行, 对小麦高产丰收存在潜在威胁。

2 小麦“一喷三防”施药配方

1) 每亩用50%多菌灵 (或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80g+2.5%氯氟氰菊酯水乳剂75ml+0.01%芸苔素内酯20g, 兑水40kg, 穗部和叶面进行喷雾。主要防治小麦赤霉病、吸浆虫、蚜虫, 促进小麦开花结实。

2) 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g+10%吡虫啉 (或5%啶虫脒) 可湿性粉剂50g (气温高时选用) +氨基酸叶面肥75ml, 兑水40kg, 叶面和穗部喷雾。主要防治小麦白粉病、穗蚜, 预防小麦早衰。

3) 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g+40%乐果乳油80ml+腐植酸叶面肥75ml, 兑水45kg, 叶面和穗部喷雾。主要防治白粉病、锈病、穗蚜, 预防小麦早衰。

4) 每亩用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g+48%毒死蜱乳油60ml+磷酸二氢钾150g, 兑水40kg, 叶面进行喷雾。主要防治小麦赤霉病、叶锈病和穗蚜, 预防干热风。

3 小麦“一喷三防”施药时期

第一遍用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 时间在4月22日~27日, 防治小麦赤霉病、吸浆虫、蚜虫。

第二遍用药在小麦灌浆期, 时间在5月3日~10日, 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穗蚜、灰飞虱, 预防小麦早衰和干热风。两次施药安全间隔期应在7天以上。

4“一喷三防”施药注意事项

1) 根据防治对象和病虫害发生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配方, 把握施药有利时期, 做到均匀施药, 提高防治效果。

2) 严格按照规定的农药使用量和兑水量配药和喷雾, 切忌多兑药、少喷水, 防止因浓度过高造成小麦药害, 特别是配制乐果时不可随意加大用药量及添加劣质叶面肥, 以免造成小麦叶片黄尖或麦穗不结实。

3) 小麦扬药期间施药时, 应避开授粉高峰期, 一般在下午4时以后施药。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做好施药人员自我防护工作, 防止施药人员中毒事故发生。

4)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以保护天敌, 减轻环境污染, 确保食品安全。

摘要:河南省沈丘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小麦是沈丘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切实做好以“防病治虫、预防干热风”为中心的“一喷三防”工作, 对于控制小麦病虫危害, 养根护叶, 延长叶片功能, 提高光合作用, 保花增粒, 稳定提高千粒重, 实现夏粮增产丰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小麦 篇10

中原大地, 有“豫北明珠”美誉的新乡始终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默默地贡献着;沃野千里, 农民心中的“粮财神”茹振钢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粮仓丰盈努力着……

茹振钢教授, 河南省优秀专家, 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先后主持了河南省“八五”、“九五”、“十五”小麦育种攻关项目, 承担了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庄巧生小麦贡献奖等荣誉, 国家级特色专业“农学”学术带头人。

漫漫育种路, 幽幽绿色情。30多年来, 茹振钢教授先后育成百农64、百农160、矮抗58等百农系列小麦良种, 其中, “矮抗58”表现最为突出, 经估算, 如今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 就有1个来自小麦品种“矮抗58”, 被誉为“中国第一麦”, 推广面积近2亿亩, 实现增产效益170多亿元, 书写了小麦育种与推广的传奇。

作为享誉全国的百农系列小麦的“总工程师”, 茹振钢教授为促进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作出了巨大贡献, 赢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信赖。

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提起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闻过阵阵稻香的人们一定会想起袁隆平;而见过滚滚麦浪的人们, 在吃着餐桌上香气扑鼻的面条时, 是否会想起被誉为“中原小麦育种的袁隆平”——小麦品种“矮抗58”培育者茹振钢教授呢?

他多年田间风雨的忙碌和守候, 只为那累累硕果的丰收。2005年, 茹振钢教授培育的小麦品种“矮抗58”试验成功, 随后得到迅速推广应用。2008年7月, 河南省政府投入了500万元, 启动实施“矮抗58”这一小麦新品种产业化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 进一步加快了该品种的推广速度。2008年秋, “矮抗58”种植面积达到1300多万亩, 成为河南省及黄淮南部麦区的第一大小麦品种。在短短3年时间里, 它便一跃成为黄淮麦区的特大小麦品种。从2009到2013年, “矮抗58”连续5年被农业部推介为黄淮麦区主导品种。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推广区域各省种子管理部门统计, 截至2013年8月, “矮抗58”全国累计收获面积1.86亿亩, 增产小麦86.7亿公斤, 实现增产效益170多亿元, 保障为促进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茹振钢教授检查杂交小麦结实情况

“矮抗58”之所以成为特大小麦品种, 主要源于其集高产稳产、抗冻耐旱、矮秆抗倒、抗病广适、品质优良的五大优势。自推广种植以来, “矮抗58”抵御了零下16摄氏度低温、八级大风、短时暴雨、冬春连旱、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 经受住了层层考验, 年年丰收, 成功地证明了该品种“不怕旱、不怕冻、不怕风、不怕病, 高产优质有保证”的品质。“矮抗58”不仅是个综合形状完善的安全品种, 更是一个遗传贡献大的优良亲本。目前, 该品种已被70多个单位作为亲本重点利用, 育成国审品种2个、省审品种1个, 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级区试、生产试验的新品系89个, 促进了我国小麦遗传改良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育种专家程顺和对“矮抗58”给予了高度评价:“‘矮抗58’是丰产性、广适性、抗病性都集聚一身的好品种, 从表现出的优良性状看, 这个品种是近年来我国小麦品种改良上的一个重要进展。”

2011年12月26日, 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了大会。会上, 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茹振钢教授受到表彰, 荣获“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称号, 并受到温家宝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与合影留念。

理想放飞于沃土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作为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 茹振钢教授毕生牵挂的, 就是这纵横阡陌里生长着的希望。1958年出生于河南省沁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茹振钢, 小时候家里穷, 几乎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这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记。1978年, 他怀着用知识“让土地生金, 让老百姓吃饱饭”的梦想考取了当时的河南省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因为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且担任过班长、团支部书记, 茹振钢毕业后被当时的小麦育种专家黄光正教授相中, 开始了他当助手的生涯。

虽说当时学校提供的育种条件比较差, 却并没有影响茹振钢如饥似渴地追求科学知识的心——实验室仪器设备坏了, 他就自己修;图书资料不全, 他边学边整理, 还为新书编号、入库、上架。凭着一股年轻人的冲劲, 茹振钢把不成系统的资料几乎翻了个遍, 想尽快理出研究方向, 却渐渐产生了茫然的感觉。一天下班后, 一向严厉的黄光正教授乐呵呵地请茹振钢到自己家吃饭, 语重心长地说:“你不怕吃苦, 人也聪明, 但是, 光凭着聪明劲, 一辈子也育不出个品种来。搞科研, 总要有股傻子精神, 再苦再难也要干到底。”黄教授一番从搞科研到做人的知心话如醍醐灌顶, 激发了他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努力拼搏精神, 他从此更加刻苦地钻研业务, 并努力地弥补其他学科知识的不足。

在黄教授的指导下, 茹振钢终于走入了小麦育种这一交叉学科的新天地。1985年, 他的《小麦生态育种刍议》一文在《百泉农专学报》发表了, 引起了关注。在此后的年复一年, 茹振钢跟着黄光正教授与田野为伴、与小麦为友。为了确保科研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他们一株一株地以手工将几十亩的试验小麦脱粒, 栉风沐雨, 一干就是20多天, 干在试验田, 吃在试验田, 睡在试验田, 一身灰尘两脚泥, 俨然变成了“土气”十足的庄稼人。在黄光正教授的言传身教下, 茹振钢甘于牺牲, 乐于奉献, 不计较个人得失, 全身心投入小麦育种事业。

自1988年5月黄教授去世后, 初试锋芒的茹振钢独立地挑起了学校全面育种事业的大梁, 立志将黄光正教授未竟的遗愿传承下去。面对科研中的困难和挑战, 茹振钢深有感触。在最困难的时候, 他曾写过一首《梅花迎春》以明志:荒野只身遇冰霜, 手捧心物暖肝肠, 一盹儿送去大天亮, 春来冬隐万花香。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里, 他走了一村又一村, 厚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不同地区小麦的生态环境, 记下了各地区主要小麦品种的生物特点及生产水平。无论是小麦刚入土的秋冬季节, 还是热浪滚滚的麦收之际, 田野里总会出现他的身影。“年可以不过, 试验不能停。一年365天, 我一天也离不开它 (小麦) ”成了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言行一致, 用三十余载的光阴潜心育种, 践行着对理想的承诺。

“创新”挥洒田野中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科技创新改善民生,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矮抗58”之所以受老百姓欢迎, 品种的科技创新是关键。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茹振钢教授及其带领的研究团队, 在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下, 依靠科技支撑, 项目组协同攻关, 创新关键选择技术, 在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研究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在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推动下, 茹振钢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创我国先例的将“地下根系走廊”应用于小麦育种研究上, 解决了小麦育种中根系性状与地上植株性状难以同步直观选择的技术难题, 为高产品种培育及配套高产技术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科技成果推广难、科技成果推广慢, 一直是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茹振钢教授在科研探索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实地走着, 对科技创新的理念坚定不移。他说:“小麦产量提高了, 粮食安全了, 我们中原经济区就可以快速发展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科技工作者, 尤其是党员科技工作者, 承担着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

注重科技创新, 使茹振钢小麦科技创新团队在小麦育种研究方面走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行列。这个创新团队拥有36名农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工程学等专业的创新人才, 多名拥有博士学位。该团队融多学科、多专业人才于一体, 密切配合、刻苦攻关, 在培育出“矮抗58”等系列优秀品种的同时, 还探索出了一条颇有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为我国小麦育种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决心, 该团队已在三个研究层面上展开了新的探索:巨型小麦育种的专有理论及其技术、杂交小麦培育的专有理论及其技术、超越杂交小麦的新核型品种创育技术。

在杂交小麦育种方面, 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已经拥有了一些成果。2006年, 该团队发现并创育了BNS低温敏感型小麦雄性不育系, 具有“不育彻底、转换彻底、恢复彻底、育性转换稳定、农艺性状优良”等显著特性, 为小麦杂交种利用奠定了基础。该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并得到国家“973”、“863”项目和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BNS已进入全国联合攻关阶段, 有望近年大面积推广, 实现小麦亩产量普遍提高200—300斤的目标。

上一篇:英语交班下一篇:传动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