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良种

2024-09-26

小麦良种(共8篇)

小麦良种 篇1

任何优良品种都会有不足之处,完美无缺的品种是不存在的。在选用品种时,只能是在充分认识品种特征特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并通过栽培技术措施,扬其长进其短,才能将良种的增产效果发挥到最佳。文章在接下来的内容,将详细介绍高产小麦良种的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选用小麦良种的原则,最后结合实际介绍适合河南不同类型地区高产栽培的良种。

1 高产小麦良种的形状特征

良种要良法,良法要良种,二者相互促进,不断地推动着栽培、育种工作的发展,求得愈来愈高的产量。因此,小麦高产栽培必须要求高产良种相配合,才能创造出更高的产量。那么,小麦高产良种的性状特点是什么呢?

1.1 较好的抗逆能力

一个能够在地方栽培中长久坚持下去的高产品种,必须要具备地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根据河南本地实际情况,良好的抗逆能力主要表现在抵挡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土传花叶病等等能力上,同时还要求后期能够拥有较强的抵御和躲避干热风的能力。

1.2 较好的光合效能

实现高产栽培,一切都是通过光和作用来完成的。另一方面,从生产角度来看,只有作物群体光合产物多,才能够实现较高的光和利用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高产品种必须要求株型紧凑,叶片短、宽、厚、直,茎叶夹角小,叶色深,根系发达等特点。只有这样的品种才能够更好的利用光、热、水,制造出更多的光和产物,提高单位亩产量,实现丰产、高产的目的。

1.3 较好的耐水肥能力

当下,适合河南高产良种小麦的株高一般在80cm左右,如果超过100cm,就很难实现控制倒伏的问题。当然,除了株高之外,高产小麦良种还必须具备早熟、结实率高、籽粒饱满等等优点。

1.4 具有早熟、质优的综合性能

在考虑小麦良种丰产的同时,还不能忽视早熟、质优等品质问题。早熟丰产,高产优质,本来是有一定矛盾的。但是一个高产良种必须综合较多的优良性状如果晚熟或品质较差,尽管其他性状较佳,也不是一个较好的高产良种。晚熟不仅影响其他作物的茬口安排,更重要的是,小麦生长后期灾害较多,往往不能保证小麦正常成熟,而导致千粒重下降,产量不稳。有的品种虽然产量较高,但品质较差,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低,直接影响了面粉加工和烘烤品质,达不到高产质优的要求。

除了综合考虑上述各项因素之外,高产小麦良种还应该具备广泛适应性、优良特点的持久稳定性,以及在多变环境及长时间栽培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稳产增产的性能。

2 选用小麦良种的原则

2.1 考虑当地的生产水平

在选择良种小麦时,一定要注意小麦的丰产性。也就是说,在同等栽培条件下,要选择那些产量结构上有明显优势的品种。但是,小麦的丰产性与地方栽培水平和条件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考虑当地的生产水平,就成为必须要考虑的原则之一。如果说地方栽培水肥条件较好,建议选择丰产、耐肥、抗扶倒的品种。

2.2 考虑可采用的耕作制度

地方采用耕作制度不同,可供选择的品种也会有天然的差异性。比如说,一年两熟的地区,必须要选择早中熟的品种。如果是采用的棉花和小麦套种的方法,那么种植小麦不单单要求早熟,而且还要求植株矮且紧凑,这样可充分利用光能,有效提高光合利用率。

2.3 考虑地方自然灾害特点

在良种选择中,还要考虑地方病虫害及自然灾害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稳产高产品种。比如说,在淮河以南锈病以及土传花叶病较为猖獗,小麦品种要求能够抵抗此类疾病;在淮河以北以及黄河两岸锈病极为猖獗,小麦良种要综合考虑抗锈病问题;在干热风较为严重的地域,则要选择早熟、抗青干的品种。

2.4 良种要经过试验田试验

在良种选择中,一定要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因素,不断变换品种,选择适合地方生产需要的优良品种。此外,为了保证良种种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种植推广之前,应该将新引进的品种进行多个试验田试验,经过2~3年的栽培对照试验之后,确保确实有高产性之后,方可推广应用,切记盲目引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适合河南不同类型地区高产栽培的良种

可以说不同的产麦区,由于地方生产条件及水平的不同,所选择的栽培品种也会有差异性。以河南省为例,省北部地区干旱少雨、气温较低;省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所以,在良种选择中,北部地区可选择品种的耐寒、耐旱性一定要高于南部地区;南部地区选择品种的抗病性则要强于北部地区。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产小麦良种必须要有较好的抗逆能力、光合效能、耐水肥能力以及具有早熟、质优的综合性能。此外,还具有持久稳定性,以及在多变环境及长时间栽培过程中,仍然能够保持稳产增产的性能。选用小麦良种要综合考虑当地生产水平、采用的耕作制度、地方自然灾害特点,确定之后经过试验田试验方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牛吉山,尹钧.小麦种子繁育的一般原则和通用程序[J].中国农学通报,2009,(15):109-112.

[2]杜绍印,赵保乐.小麦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其技术保障措施[J].种子科技,2009,(11):35.

小麦良种 篇2

优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

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夏粮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各级对粮食生产极为重视,采取了最直接、最有利的小麦补贴政策。我县在去年市、县两级实现良种补贴的基础上,今年又争取到国家级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为贯彻好该项惠农政策,将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落实到实处,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1、指导思想:以中央、省两个“一号文件”为指导,以提高小麦集中供种率和整体化生产水平为中心,以优质化、专用化、市场化为导向,以试验、示范、推广为手段,采取科技服务与政策扶持相结合,促进我县优质专用小麦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和高产优质相结合,不断提高我县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补贴面积金额:今年在全县18个乡镇,按照区域化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实施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每亩地国家补贴10元。

二、主要措施

1、实行区域化布局,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针对我县山区、丘陵、平原兼备的自然条件,在小麦生产布局上,各乡镇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全县的总体规划和百亩点、千亩方、万亩片的要求,合理制定区域化种植规划,在区域片内严禁出现插花田,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带动全县小麦良种化水平的提高。

2、健全和完善小麦良种推广繁育体系,保证良种供应。一是充分发挥销售

主渠道的作用,建立健全小麦良种繁育、销售网络,切实解决小麦集中供种难的问题。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全县上下一体的统一供种体系。二是加强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提高集中供种的组织化水平。各乡镇要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通过测土配方,选择适宜品种,建立集领导指挥田、良种繁育田和高产示范田“三田合一”的小麦区域化示范工程。三是加强种子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农业执法部门要依法加大对种子的监管力度,严格查处假冒伪劣种子和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同时要搞好技术服务和指导,让广大农民群众购的明白,种的放心。

3、严格落实国家对良种的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按照国家补贴政策,全县30万亩补贴面积,分配到18个乡镇,按每亩地用种公斤,每公斤元计,除国家每亩补贴10元外,每公斤种子尚需筹集元,或采取以粮换种的形式。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统供氛围。各级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现场会议、新闻宣传、典型对比、信息引导等形式,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国家的激励政策和实行小麦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统一供种带来的好处,切实转变家家种田、户户留种的传统习惯,让广大农民群众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接受统一供种,努力营造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种植优良品种的氛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

为了搞好全县3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落实,经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周寿宗

副组长:管修学王洪志

成员:陈荣良彭善和王启发陈康

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彭善和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要根据县里统一要求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确保该项目的顺利

完成。

2、制订岗位责任,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优质小麦良种补贴、区域化种植和统一供种工作,作为促进粮食安全生产的突破口来抓,切实抓紧抓好,实行领导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把具体任务目标分解到人、到村、到地块,并建档立卡。乡镇政府要抓好示范点、示范方和示范片,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对良种繁育基地,试验、示范点,要实行领导、技术、资金三到位,确保关键措施、重点配套技术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监督检查,特别对供种单位和区域化种植单位、小麦良种价格、实施面积等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同时要完善检查评比制度。对小麦区域化水平高、种子纯度好、良种繁育健全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完不成任务的乡镇进行

抓好小麦良种补贴工作之我见 篇3

1 小麦良种补贴的必要性

良种补贴是国家大力实施惠农政策, 发展粮食生产, 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长的的重要举措。实行小麦良种补贴, 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 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广小麦优良品种, 能大幅度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 能有效提高商品小麦品质的一致性, 有效引导优质专用小麦向优势产区集聚, 能带动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 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 推动粮食产业化开发。在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种粮农民增收困难的情况下, 实行小麦良种补贴, 实际上是政府拿钱, 让农民增收。

2 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国家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是一项惠民政策, 各级农业部门是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主体, 供种企业是具体实施者, 镇政府及村组是配合者, 需要各级紧密协作配合。但在具体工作中, 往往是“剃头担子—一头热”, 县上开会统一了思想, 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 成立了专管机构, 制定了周密措施;但基层组织领导对农业不够重视, 忙于抓经济搞建设, 对粮食生产热不起来。

2.2 宣传力度不到位。

小麦良种补贴是国家一项惠农富民的民心工程, 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落实。但在具体工作中, 却存在县上宣传得热火朝天, 企业进村宣传跑断腿, 最终是群众热心、村干部冷淡, 使宣传工作出现了“肠梗阻”, 给项目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

2.3 措施落实不到位。

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需要监督管理的环节较多, 如种子质量、供种程序、供种数量、中标价执行、种子有无流失等问题需要一一查验督查。由于缺少财力支持, 加之管理力量有限, 人兼数职也无法保证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到位。

2.4 技术服务不到位。

基层农技人员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技术中坚力量, 是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和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主力军。但是, 目前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 知识断层, 农技队伍出现青黄不接。以我县为例, 从2002年至今的10年间, 农技队伍未补充一名专业人员, 农技人员中年龄最小者已到35岁, 且现有农技人员知识层次不一, 不能有效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服务工作, 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无法有效落实到位。

2.5 配套资金不到位。

按照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实施要求, 在项目实施中, 各地要安排专门的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实施监管, 但县区财力只保证工作人员基本工资, 配套项目专项管理经费却无从谈起, 对项目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6 补贴力度不大。

近几年化肥、农药、种子及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 种粮成本增幅较大, 而粮价涨幅有限, 使种粮农民收益空间不断地受到压缩, 谷贱伤农, 直接打击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国家小麦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 每亩小麦平均用种在10公斤左右, 高海拔地区用种量更大, 达到15~20公斤, 经国家补贴后的供种价格仍比市场粮价每公斤高0.40元左右, 对种粮大户而言, 购种款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 部分农民仅购买少量小麦种子自繁, 导致品种种性退化, 单产水平低, 总产徘徊不前。

3 对策及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小麦良种补贴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惠农政策, 社会关注度高。因此, 实施中要高度重视, 加强组织领导, 密切协作。县上成立小麦良种补贴项目领导小组, 设立小麦良种补贴办公室, 落实专管人员, 制定实施方案及监管制度, 签定目标责任书, 层层分解任务;实行供种进度“日报告”、“周通报”制度, 并及时对各镇每周供种情况进行通报, 宣传先进供种经验, 加强对供种工作的督导, 并将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纳入考核范围, 制定奖惩措施, 保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镇村也要成立相应组织, 主要领导挂帅, 落实专管人员, 制定有效措施, 实行任务分解, 层层考核, 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2 慎选供种企业。

供种企业的优劣事关工作效率和种子质量, 事关小麦良种补贴工作成效。在选择供种企业时, 要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实地考察, 在考察中要重点了解供种企业的经营资质、管理机制、经济实力、技术力量、仓储设施、加工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本地确定的品种;最后, 还要了解企业的供种计划是否切合实际, 具有可行性。坚决杜绝“问题”种子企业参与供种招标。

3.3 严格供种程序。

在供种过程中, 要严把供种程序关, 抓好“五统一”落实, 即统一包装、统一标签、统一包衣、统一票据、统一提供栽培技术要点, 加强对供种企业出入库种子品种、数量、流向、供种价格及供种进度进行监督, 严格执行中标价。同时, 为了防止企业虚报供种数量套取国家惠农资金, 可根据情况实行登记备案制, 由村组统计群众需种量及品种进行公示, 并以村为单位统一开具《供种介绍信》, 加盖镇政府公章, 登记确认后到县良种补贴办公室登记备案, 再由供种企业统一免费送种到村;县小麦良种补贴办公室可根据备案信息直接向镇、村负责干部了解企业供种情况, 核实最终供种量, 督查供种进度。供种结束后, 由农业、财政部门组成小麦良种项目联合核查组, 采取“以户核村、以村核镇、以镇核企”方法, 实地核实企业供种量;同时对项目资金落实监管责任, 实行层层签章申报, 确保将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不走样。

3.4 加强质量监管。

供种开始后, 县种子管理机构要向供种企业派驻项目实施监管小组, 对企业仓库待销种子进行扦样检验, 对调入种子进行登记并留样备查, 并监督供种企业落实种子出入库检验和留样备查制度;对种子精选加工、包衣包装及“五统一”进行全程监管, 督促供种企业与镇村签订的《供种合同》及《质量承诺书》的落实, 保障补贴种子质量不出问题, 把好种子质量关口。

3.5 落实关键技术。

为了杜绝品种越界种植, 保证播种质量, 发挥良种增产潜力, 要切实把好播种技术关。由县农业部门统筹安排, 抽调农技、农机、种子等基层单位技术骨干成立小麦良种统供技术指导小组, 由领导带队, 分片包干, 大力推广机械化精量播种、病虫害统防统治、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 提高良种覆盖率和技术入户率, 积极引导群众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 促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3.6 狠抓宣传引导。

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的认识, 确保户户受益, 实现小麦良种补贴全覆盖, 舆论宣传引导是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切入点。在工作中要提前介入, 采取录制电视采访专题片, 请主管领导讲政策、供种企业讲服务、种植户讲好处讲效益的媒体宣传形式及组装宣传车深入村组宣传良补政策、企业服务承诺、发放《品种简介》、张贴政府《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的通告》等形式, 广泛向项目区农民宣传小麦良种补贴政策, 使用统供良种的优越性, 充分调动农民使用优良品种的积极性, 使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使好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

3.7 落实专项经费。

小麦良种补贴工作是国家财政出资扶持和鼓励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项举措, 也是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农业的重要体现。由于此项工作时间紧, 任务重, 工作量大, 良补经费是项目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因此, 各级财政应列出专项项目经费, 保障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

3.8 提高补贴资金。

小麦良种 篇4

1、明确供种领导责任到人,县、乡、村供种责任人,如:具体负责领导、供种数量监督人、质量抽检技术服务等。

2、供种会议尽早开,便于质量监督抽样,时间上宽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便于及时更换种子。

3、召开供种代理商会议,要求供种纪律:

① 所有代理商必须具备代理资格,有授权委托书、代理权限,包括扦样上法人签字代理权。

② 杜绝私下更换品种,否则严肃处理。

③ 确保供种数量到位。

④ 对供种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汇报。

互助县小麦良种繁育生产技术 篇5

一、科学选定基地

川水地区主要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灌水条件较好, 村领导班子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村、社为良种繁育基地, 浅山地区主要以农民科学种田意识较强、土壤肥力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为良种繁育基地。并严格按照一村一品进行良种繁育。

二、选用优质原种

每年为小麦生产基地尽可能提供无病、饱满、纯净一致的原种, 并用多菌灵、粉锈宁等农药拌种, 保证闷种时间在30天以上, 防治根腐病、白秆病等小麦病害。

三、强化生产技术

1. 精细整地, 培肥地力

提高播种质量, 保证全苗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基础, 因此要做到适当深耕, 打破犁层, 一般深耕20厘米左右, 将土壤耙透整细, 达到地面平整, 耕层深浅一致, 表土细碎, 上虚下实的标准, 有灌溉条件的川水地区在地块封冻前一次浇足冬灌水, 以确保幼苗生长良好.

2. 适期早播, 提高播种质量

(1) 播期:小麦适宜在当地日平均气温1~3℃时播种, 即川水地区于3月中下旬播种, 浅山旱地于3月10日至4月5日播种。

(2) 精量播种, 合理密植

红崖子沟主栽品种阿勃因出苗率高, 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易于倒伏, 适宜播种量一般为15.0~17.5千克/亩, 干耖地每亩适当提高2.5~3.5千克, 保证亩苗数在20万~25万株左右, 哈拉直沟繁育的矮秆品种高原448, 因该品种秆较矮, 抗倒伏, 主茎和早蘖易成大穗, 适宜播量为17.5~19千克/亩, 干耖地亩增加2~3千克, 保证亩苗数在21万~26万株左右。浅山旱地西山、五峰等地繁育的互助红、互麦13号亩播量一般为19~21千克, 保证亩苗数在25万~28万株左右。

(3) 播种方式:川水地区、干旱地采用分层施肥条播技术, 陡坡地开沟手溜并积极推广沟播技术, 水地小麦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准, 浅山旱地播深以4~5厘米为好。

3. 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和种肥, 亩施有机肥0.3万千克左右, 川水地区亩施尿素10~12.5千克, 磷酸二铵10~12.5千克, 其中亩留2.5千克磷酸二铵作种肥, 浅山地区亩施尿素7.5~9千克, 磷酸二铵12.5~15千克, 其中留2.5~3.5千克作种肥。

4. 田间管理

(1) 在齐苗后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 破除板结、保墒增温, 促进根系生长, 减少杂草危害。

(2) 灌水:川水地区早灌苗水, 春小麦三叶后, 灌苗水, 奠定穗大粒多的基础, 苗过旺地块喷施多效唑防倒伏, 浇头水后, 待地皮发黄时及时松土除草, 并亩喷施磷酸二氢钾0.1~0.15千克, 促蘖壮苗, 拨节至抽穗期浇第二水, 抽穗至成熟阶段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含水量、作物生长状况, 适当浇1~3次水。

(3) 病、虫、草、鼠害防治

根据病虫害出现的情报和草鼠害发生的情况, 适时合理使用药剂、农艺措施防治麦茎蜂、麦穗夜蛾等虫害及锈病、根腐病、白秆病等主要病害, 其中主要以防治麦茎蜂、锈病为主, 在拔节至抽穗期加强田间调查, 做好预测预报, 一旦发现, 既组织农民连片喷雾防治, 提高防治效果。

5. 穗选、块选

抽穗至成熟期:是进行种子选留的关键时期, 为确保种子纯度, 在这一阶段组织农民做好穗选、块选工作, 在田间结合分高草去除杂株、劣株, 使品种保持原有的典型性状。

6. 选种与收获

当植株下部叶片枯黄, 茎秆带有活气时, 即时收获, 拉运打碾, 机械精选后颗粒归仓。

四、良种繁育注意事项

1.严防品种的机械混杂。严格种子处理、播种、收割、脱粒、晒种、贮藏、调运等各个生产环节, 防止品种人为混杂。

小麦良种 篇6

一、提高了良种覆盖率

由于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的连续开展, 良种的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性状被广大农民群众所认识, 激发了农民购良种、换良种的热情, 全市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年限由原来的8~10年缩短为3~5年, 良种推广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 小麦良种推广面积达到160万亩, 良种覆盖率达到87.9%。

二、减少了生产投入

通过良种补贴招标供种, 降低了供种价格, 新品种价格的炒作行为得到遏制, 供种质量和种子商品率有了明显提高, 避免了假劣种子坑农事件的发生。据调查, 2008年小麦良种招标平均价格为5元/kg, 比开展小麦良种补贴前的市场价格下降2元/kg以上, 降幅达三成。由于良种效应和精量播种技术的推广应用, 项目区和辐射区群众每亩减少用种量2kg以上, 良补区节省种子用量320万kg, 节省成本700多万元。

三、促进了综合配套技术推广

小春规范化改制面积达169万亩, 扩大40万亩, 全市小麦基本实现了中厢、宽厢预留行规范化种植。小麦药剂拌种播种面积129.8万亩, 扩大50万亩, 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6.1%, 减轻了小麦锈病的发生, 2008年全市小麦锈病发生面积减少了20%以上, 发病程度减轻了40%以上。

四、改善了小麦品质结构

项目区全部采用中、弱筋小麦品种, 订单面积达到30万亩, 比上年增加17万亩, 有力推动了小麦品种的换代。全市基本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的种植格局, 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了较为优质的原料, 促进了小麦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五、有利于稳定小麦面积

小麦良种 篇7

1 统供工作成效

1.1 实实在在完成统供任务

2009年是我县第一年全覆盖实施国家小麦良种补贴项目, 全县24个乡镇参与实施, 共完成统供面积71万亩, 统供小麦良种710万公斤, 统供率达98%。经市农业局, 种子管理站等有关部门在我县的刘集、留古、流曲等乡镇深入村、组实际入户调查, 统供良种入户率达100%。县财政、农业两部门为保证补贴资金安全, 使党的惠农政策落在实处, 专门成立检查领导小组, 于10-12月份逐乡、逐村、逐组、逐户全面实际检查和对证, 统供良种遍及我县山区、川塬、南部灌区的村村落落, 户主、面积、品种、数量真实相符, 实实在在。检查所到之处, 农民交口称赞党的惠农政策好。

1.2 小麦品种布局日趋优化, 更新换代步伐加快

依据省、市小麦品种布局指导意见, 结合我县实际, 在统供品种选择中, 以稳产再高产, 高产加优质为指导思想, 确定统供品种以小偃22号为主, 积极推广富麦2008、陕麦159、陕麦139、西农9871、西农979、西农889等优质高产新品种。品种种植区域趋于合理, 骨干品种更加突出, 品种配置更为科学, 小麦大田品种“多、乱、杂”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目前, 全县小麦新优良种更新换代周期由5~10年缩短到3~5年, 推广速度显著加快, 使我县小麦品种品质结构大为改善, 优质专用小麦所占比重大幅度提升, 增产增收效果较为明显, 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和转化率显著提高。

1.3 小麦良繁体系进一步完善, 供种质量大大提高

统供项目实施初期, 我县小麦种子繁育能力小, 企业经营种子基本靠外调, 统供工作很被动。从2005年秋播开始, 县农业局就做出决定, 要求企业要下大力气扎实做好小麦“三田”建设工作, 对企业下达面积任务和具体要求, 把企业良种繁育情况和下年招标、供种面积大小联系起来,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建好“三田”的积极性。现今杨凌伟隆、富平科技农化、三原兴民、渭南秋实、西安大地等企业在我县都有了自己相对固定的种子繁殖基地, 种子生产量也逐年扩大, 小麦种子从穗行到良种繁育体系已基本建成, 生产的主导小麦品种种子基本可满足自用, 个别企业余种还可外调。

1.4 以良种良法配套推广, 丰产效果突出

实施省级良种补贴项目区包衣种子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国家项目区包衣率达100%, 使良种的包衣技术迅速得到推广, 走出一条包衣带动统供、统供促进包衣技术推广的良性循环之路。全县各级在组织实施统一供种的同时, 狠抓技术培训指导, 大力推广普及标准化栽培、配方施肥、病虫防治、机械精量与半精量播种等综合技术, 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 提高了小麦生产水平, 统供大田年平均产量提高8%以上。

1.5 稳定了种子市场价格, 促进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良种补贴办法实行招标供种企业, 种子实行最高限价, 对市场起到了宏观调控作用, 稳定了小麦种子价格。实行统繁统供, 不仅加快了新优品种推广速度, 使全县小麦品种结构朝着专用型方向发展, 而且提高了单产, 确保了总产, 为我县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提供了土地资源。

2 主要工作措施

2.1 精心组织, 认真部署

为了抓好统繁统供工作, 县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 农业、财政、纪委、工商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统供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农业局作为项目主要组织和实施单位, 成立了以农业局长任组长, 主管副局长、种子管理、农技推广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实施领导小组, 并成立统供办 (设在县种子管理站) 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 组织管理企业规范供种。县种子管理站全程负责种子质量监管, 包联协助乡镇做好造册登记等工作;由农技部门做好相关栽培技术服务工作。同时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负责辖区内的具体实施工作。

每年秋播前, 县上专门召开由各乡 (镇) 长、主管乡 (镇) 长及农业、财政、种子、农技、工商、各统供企业等有关人员参加的统繁统供动员大会, 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做重要讲话, 确定将此项工作纳入乡镇目标管理责任书, 作为年终考核工作成绩的重要内容。农业局长就当年统供工作做全面部署安排, 并下发《全县小麦良种补贴实施方案》, 层层分解任务, 明确职责, 确保了项目有序、顺利实施。

2.2 认真做好统供企业的招标选定和项目实施区域规划工作

2.2.1 积极组织省内持证种子企业参与省上的招标。

在企业的确定上, 我们严格企业准入条件, 除符合省农业厅有关小麦良种统供企业招标要求外, 我站组织专人对拟参加招标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重点考查企业实力和备种情况, 并对拟参与统供企业排序, 为选定当年参供企业提供依据。

2.2.2 划立中标企业项目实施范围。

我县根据小麦品种布局意见和对企业实地考察实力情况以及企业当年繁种情况, 合理确定企业参供面积和项目区。依据各年度统供面积的大小和统供效果来确定项目区的多少及大小, 一般大项目区不超过30万亩, 小的不低于2万亩, 有效保证了项目区供种工作的高效完成。

2.3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补贴政策, 增强群众购种的积极性

2.3.1 每年5月份县上召开夏田观摩会, 组织乡 (镇)

长、村组干部和农技、种子等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参加观摩上年度建立的小麦穗行圃、原种圃、良种繁殖田及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统供大田, 以直观效果教育引导农民参与统供。农业部门在县内重要路段树立统供示范田标牌, 发挥示范、辐射推广作用。由各乡 (镇) 组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种粮大户观摩统供示范田, 让干部群众亲眼看, 实地比, 直观感受和认识小麦良种统供的增产效益, 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统供, 选用良种。

2.3.2 通过召开会议、新闻媒体、张贴通告等多种形式, 广泛宣传政策和统供办法。

每年秋播前夕, 各乡镇普遍召开村、组、干部群众代表会议传达县上统供实施办法, 专项安排此项工作。农业局每年抽调8~10名领导、20多名包村农技干部集中培训后深入农村, 宣传统供政策和小麦栽培技术。同时, 种子管理站与县电视台合作制作了小麦良种统供专题片, 统供期间在黄金时段连续播放半个月。每年印制大小通告15 000余份, 品种介绍材料50 000余份, 在包乡干部监督下, 雇佣专人张贴到每个小组使统供政策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 大大调动了群众购种热情。

2.4 确定优势品种, 加大补贴力度, 促进统供工作进度

每年夏收前, 县农业局组织各级农技、种子技术人员进行夏田观摩, 分析夏田生产形势, 按照不同生态区域、水肥条件和品种特性深入进行论证, 按照高产、稳产、优质的原则, 结合我县农民用种习惯, 秋播前出台《富平县小麦品种秋播布局指导意见》, 确定当年生产及统供选用品种。

在近几年的统供工作中, 为了充分调动农民应用良种的积极性, 县上整合资金, 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 还拿出一部分资金予以再补贴。2009年共整合300万元资金, 每亩地再加大补贴额度4元 (折合每公斤种子再补贴0.4元) , 即每亩地补贴14元。同时与统供企业协商, 由企业提供给乡、村每公斤种子0.04元的工作经费。这些措施的落实, 有力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5 加强对供种企业的监管, 规范企业供种行为

由于参与我县统供的基本为境外企业, 很少在当地设有分支机构或库房, 种子供应运输距离较远, 加之大多企业统供多个县域, 为了规范供种企业的行为, 把好种子质量关, 实实在在完成统供任务, 我县专门制定了《富平县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各供种企业必须树全县一盘棋的思想, 听从农业、种子部门的统一指挥, 各企业要依据所承担项目区面积所需种子的品种、数量务必于9月20日前, 将需种量的50%运抵本县就近存放, 并接受种子管理部门的抽检和封样, 做不到的或种子质量不达标的, 取消供种资格。同时, 按照省、市农业部门的要求, 县农业局向各企业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统供种子质量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我站按通知要求向每个供种企业下派质量技术监督员一二名, 从收购、包衣、包装、供种全过程对企业进行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服务。

在供种过程中, 企业进入县内的每批次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必须全部经县统供办和县种子管理站质检人员核查。特别是对种子含有节节麦、大麦、杂质不合要求的种子, 坚决退回或调换直至合格, 方可供应。由统供办负责建立健全各企业种子质量档案, 每批次种子抽样封存, 并种植鉴定圃, 来年对各供种企业所供种子质量进行田间评比打分, 好的予以奖励, 差的予以惩罚, 以此激发统供企业提高供种效果, 规范供种行为。

2.6 严格操作规程, 规范供种程序

2.6.1 扎实做好统供清册的造册登记工作。

统供工作是在统供品种、价格及各统供企业的实施区域确定后, 县上召开统供工作会, 各乡镇召开村主任、会计、包联干部、参供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 并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全县统一印制提供统供清册, 由各组长具体负责造册登记, 一式三份。农户依据所报面积、种子数量、价格缴纳种款, 签名加盖村级公章, 并在所在村组公示栏公示7天, 无异议上报乡 (镇) 农办, 经审核后加盖乡 (镇) 公章, 以乡 (镇) 或村组为单位到县种子管理站进行审核。造册登记工作量大面宽, 为了做到乡不漏村, 村不漏组, 组不漏户, 我们采取了局级领导包乡镇, 技术干部包村责任落实到人, 严格按每亩10公斤数量, 每户小麦播种面积、需要品种、数量必须与清册相符。清册上报管理站后, 由包乡干部负责, 依据清册入户实际核查, 核实无误后签字, 方可进行下一程序。

2.6.2 严格审核程序, 确保供种各环节不出漏洞。

为了监管好企业的供种过程, 杜绝在开票环节虚开多报供种数量, 套取国家补贴资金, 我县改由企业自行开票为由我站组织人员成立审核组、开票组。为方便乡、村、组干部集中购种和为企业做好供种后勤服务工作, 特在站内设立一厅室办公服务。乡、村干部将供种清册报审核组, 审核合格后开据良种供应卡 (村名、品种、数量) , 乡村干部带供应卡到开票组开据供种发票, 企业留专人按票收款, 并将种子送到村、组, 由村、组收种人填写收种回执单。通过各环节紧密相扣, 相互监督。杜绝了程序上漏洞和种子的流失, 确保良种补贴项目落到实处。

2.7 加强统供信息沟通, 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 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设放在统供办并由专人24小时值班) , 发现问题及时和上级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沟通, 共同协商解决, 杜绝管理漏洞。从供种工作开始到结束实行日报制, 即每天下午的5点向县统供办和农业局上报供种企业入库、加工、开票及送种等各项统计指标, 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确保农民及时拿到良种。

2.8 强化资金管理, 确保资金使用效果

按我县制定的《富平县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要求, 参供企业提前将该项目区所需种子量的50%存放我县区内, 经县统供办审查无误后签订供种合同, 并由县财政部门向中标企业预拨50%补贴资金作为项目启动款。供种结束后, 经由县财政、农业、种子等有关部门对供种清册与实际供种核实, 来年供种大田纯度验收达标后拨付其余资金。

小麦良种 篇8

一、甘肃省春小麦良种补贴的实施情况

良种补贴是国家的惠民政策, 甘肃省主要以项目的形式实施。在项目实施的前期确定了种植品种, 甘肃河西地区春小麦以宁春4号和宁春15号为主;确定了单位面积供种数量, 河西地区以300公斤/公顷计;确定了供种实施后的检查手段, 采用调种发票和农户签名相结合的方式;项目实施的主体采用种子管理站与种子公司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这种良种补贴形式的主要目的是以优惠供种的方式引导农民自愿种植政府确定的高产优质品种, 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统一供种的有效途径, 可以彻底改变农民自留种子的传统习惯, 有利于春小麦优良新品种的推广, 有利于提高春小麦种子统一供种率, 使春小麦良繁供种真正实现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对规范种子市场秩序、促进有关春小麦育种方面的科技发展、提高种子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从项目实施的结果来看, 这种以项目方式的供种, 没有达到良种补贴的目的, 没有体现出惠民政策的初衷和绩效。

二、甘肃省春小麦良种补贴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春小麦良种补贴政策已实施四年, 从实施的结果来看, 存在较大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如下五方面。

㈠以项目的方式落实国家惠民政策有欠妥之处

国家政策具有法律效力, 须不折不扣的落实, 要充分体现政策的优惠性、实用性、操作性、畅通性、透明性, 作为惠民政策更要体现落实性。但良种补贴政策以项目实施后, 一方面产生了很多中间费用, 如项目的论证招标费用、不必要的出差费用、项目验收费用等等, 这些费用都要在国家财政下拨的良种补贴款中支出, 使本来很少的补贴变得更少, 实际到农民手中的补贴还不到国家下拨经费的三分之二, 对政策的落实极为不利, 失去了国家良种补贴的初衷本质意义;另一方面作为政策是国家经多方面论证、多年积累和国民实际提出的, 是已决策好的国家政策, 应该只有落实的义务, 没有再论证和招标的权利, 只有宣传、指导、检查的义务, 没有验收的必要。因此, 良种补贴作为国家下达的一项惠民政策, 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所有具备享受条件的地区和农户, 这样才能确实起到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效力, 使这项政策深入民心。

㈡优良品种的确定不尽合理

目前以项目方式实施的良种补贴政策, 都是在论证和招标的过程中确定了供应品种, 在甘肃河西地区以宁春4号和宁春15号为主, 这两个品种已推广多年, 品质较好。宁春4号中晚熟, 红粒、角质, 宁春15号早熟, 白粒、角质, 都适宜高水肥条件种植, 且黑穗病发生较重, 从多年的推广来看,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特别是河西地区大多为河水灌区, 春小麦的生产受到了水的很大限制, 宁春4号在河水区种植时后期因缺水而成熟不好, 产量较低, 籽粒商品性差, 而宁春15号对水分的反应更为敏感, 黑穗病严重。因此宁春4号和宁春15号只能作为部分水肥条件较好的适应区域种植, 不能作为良种补贴项目的主供品种在所有区域推广种植。与此同时, 我省有很多春小麦育种单位近年选育出了许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春小麦新品种, 如陇春23、甘垦4号、银春8号、武春4号等, 但由于良种补贴品种的限定, 这些优良春小麦新品种没有大面积推广, 没有发挥新品种的增产特性, 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不符合科学发展。

㈢供种单位提供的种子纯度不高

良种补贴作为项目实施的初衷是建立春小麦良种繁育的体系, 给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的生产用种, 但在具体实际中由于在招标过程中限定了供种价格, 同时小麦种子生产投入多、产出少、经营量大、风险大、利润低, 中标公司若建立基地进行种子生产, 所生产的种子价格势必远远高于中标价格, 所以只能收购农户生产的商品粮作为种子, 再供给农户, 因其纯度差、杂质多、影响不好, 农民称“良种”补贴为“杂种”补贴, 给国家的支农政策造成不好的影响。

㈣供种环节成本大

种子管理站和中标公司于前一年12月份就开始了良种补贴政策的宣传工作, 从元月份开始设置供种站, 在长达3个月的供种时间中管理站和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宣传做到了家, 种子送到了户, 确实体现了人民公仆的敬业精神, 但就是由于这一个环节供给种植户的种子成本却上升了0.06元/公斤~0.1元/公斤, 而国家确定的良种补贴只为0.4元/公斤, 供种成本占到了补贴费的15%。

㈤验收成本太高

政策作为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验收。地方管理站和中标公司为了项目的验收, 从调种到落实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好工作。首先, 300公斤/公顷播种量是不符合实际的, 在河西灌区春小麦的播种量已超过了450公斤/公顷, 即使按合同量调够种子, 也完不成合同面积, 缺少的面积需在落实中多开花名册补够。其次, 项目验收要请最少5人的专家组, 还有行政领导的陪同, 招待费加咨询费每年有相当大的一笔支出, 又占用了一定的良种补贴款。再次, 项目验收以检查实际供种的花名册为主, 供种结束后工作人员又要诸户进行落实签名, 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要租车支付下乡补贴等, 又要占去一定的良种补贴款。仅验收一项就占去了良种补贴款的近30%, 使实际到农户的良种补贴款额大打折扣。甚至有地方政府挪用部分良种补贴款的现象。

三、良种补贴应采取的措施

良种补贴是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 是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体现, 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粮食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之一, 因此必须要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让这一政策深入民心。笔者认为应采用如下措施搞好良种补贴政策的落实。

㈠做好良种补贴的政策宣传

种子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要通过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向广大农民群众、基层干部宣传良种补贴政策, 提高农民群众对农作物良种的认识, 充分调动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㈡做好优良品种的选择与宣传工作

地方种子管理部门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每年对各育种单位新选育的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根据多年的试验结论, 并结合育成者的技术资料, 确定一个时期内本区域的主要推广品种及搭配推广品种, 制定详细的品种说明及栽培技术资料, 利用农闲时节进行技术讲座, 让种植者掌握优良品种的基本特性及栽培要点, 主动去购买种植。一般一个区域的主要栽培品种要稳定的种植4年~5年以上, 搭配品种可2年~3年做一次调整, 尽量避免多品种推广现象。

㈢现金直补

国家在农业上的补贴政策很多, 粮食直补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粮食补贴就是采用现金直补政策, 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深得民心, 因此对良种补贴也应采用现金直接补贴政策。无论种植何种作物都要用种子, 杂交种如玉米、水稻等的种子与商品的差价大, 但用种量少, 常规种如小麦等的种子与商品的差价小, 但用种量大。所以, 应当依国家确定的每单位面积的良种补贴基数, 按照每户法定承包土地面积, 由基层政府编制花名册上报财政, 由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确定良种补贴款额, 直接下拨对应银行, 由银行建立良种补贴转用账户, 并安村镇提供的花名册发放购种专用卡。

㈣建立良种供应的信息系统

为了使国家补贴的良种资金确实用到农业生产, 发挥良种的优质增产效果, 凡有资质的种子经营部门, 一方面需根据种子管理部门确定的本地区的主推品种及搭配品种, 与相关品种育成单位或生产单位足量调种或建立相应品种的良种繁育体系, 保证品种的优质、优良及足量良种供应;另一方面是配合银行的良种专用卡发放, 建立良种供应刷卡系统, 实行刷卡制, 银行发放的卡只能在建有良种供应刷卡系统的种子经营部门购良种时使用。同时, 良种供应公司应把良种供应信息通过网络系统, 反馈到种子管理部门, 以便政府统计良种供应及普及情况。良种供应信息系统的专用软件由政府组织相关的人员研制、开发并无偿提供及进行人员培训, 硬件部份由种子经营部门建立, 政府应给于适当补贴。

㈤做好良种供应的检查指导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要会同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 加强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 坚决打击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 做好良种市场供应, 防止假冒伪劣种子进入生产领域, 切实保障种子供应市场渠道畅通、规范有序。要根据良种供应信息系统, 对确定的种子公司供应的良种要分阶段定期检查, 表彰奖励供种信誉好的企业, 对供种不合格的企业要通报批评, 并取消其供种资格。

上一篇:合理定位小学数学建模下一篇:可持续成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