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良种(精选10篇)
农业良种 篇1
“自加入合作社以来,合作社为我们统一供应种子、农药、肥料、农膜等农资,还负责统一种植、统一指导田间管理、统一收获小麦、统一收购种子等,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每667平方米小麦增收300元左右。”7月15日,谈起合作社“七统一”的运作模式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滑县滑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部分社员高兴地说。
滑县滑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目前豫北最大的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该县实施“11331”良种化工程的重要一环。
为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加快推进良种化进程、提高良种覆盖率,滑县实施了“11331”良种化工程,即依托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合作社,开展三级示范,构筑三层网络,打造一个品牌,推进良种、肥料、农药等放心农资入户。
该县依托河南滑丰种业公司,设立占地13.3万平方米的科技示范园,每个乡镇供种站设立展示田,村级设立示范点,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等,开展三级示范,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同时,构筑以滑丰种业为龙头的县、乡、村三层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供应服务网络,满足农民群众就近购买要求,并实行统一购进、统一检验、统一价格、统一调剂。
目前,该县已建立了22个供种站和900多个村级服务网点。通过合作社带动,该县建立稳固成方连片的种子基地1万公顷,辐射带动种植户5万余户,每年为社员和农户增加经济收入4 050万元,节省投资3 975万元。●
来源:《安阳日报》崔晓利
农业良种 篇2
一、项目背景和项目单位概况: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粗放型的农业生产、高药残的农产品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提高。无公害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主流,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不仅注重生活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型的绿色、安全农产品,而且对休闲、观光、旅游也有越来越大的兴趣和要求,建设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发挥园区的龙头带动和示范作用,实现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五河县杨庵良种场为国有农场,隶属五河县农委,位于五河县城东郊,距县城10公里,东与江苏泗洪接壤,是五河最大的作物良种生产基地。现有土地面积4000多亩,优质水面1000余亩,大中型农业机械28台套,小型农业机械110台套,固定资产100万元。在职职工195人,现有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3人,助理农艺师8人。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优质良种示范展示园2000亩,名特优新瓜果观赏采摘园1000亩,千头养猪场和500头养牛场各一座,以休闲垂钓为主要内容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场1000亩,建可容纳100人的垂钓休闲中心一个,必要的道路和园林绿化建设。
三、项目投资估算
估算项目总投资约452万元。其中优质良种展示园投入66万元,瓜果菜观赏采摘园投入120万元,养猪场投入43万元,养牛场投入120万元,水产养殖场投入38万元,休闲垂钓中心投入20万元,道路绿化建设投入45万元。
四、项目建设基础
2000年该场投入120万元,按照生态农业示范园的标准,成功开发了2200亩大苇低洼地,2004年又投入50万元对开发后的低洼地进行改造,使2200亩低洼地田成方、沟相通、林成网、路相连,旱能洪、涝能排。现已建成高标准新优品种示范园1000亩,反季节塑料大棚200亩,名特优水产养殖场1000亩及养猪场等,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养殖-水产为一体的良性生态农业园。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年可获纯利润143万元。照此计算,三年多可收回全部投资。
2、社会效益。项目完成后,将充分发挥园区的龙头带动作用,示范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和高新农业科技,辐射周边,带动全县。同时也为全县的观光、旅游业增添了一个新亮点,为广大城镇居民在节假日休闲时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六、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独资、租赁
七、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安徽省五河县农业委员会
联系电话:0552-5021541
农业良种 篇3
1.华都京白-A98:白壳蛋,四系配套。祖代羽毛纯白,A系、B系、D系为快羽系,C系为慢羽系;父母代父系为快羽,母系为慢羽;商品代雏鸡羽速自别,快羽为母雏。主要特点是高产、蛋重均匀、蛋壳强度大。
商品代生产性能:0~20周龄成活率96%~98%,18周龄体重1190~1240克,20周龄体重1350~1400克,入舍鸡耗料6.8~7.3公斤;产蛋期(21~68周)成活率94%~95%,开产日龄(50%)140~147天,高峰产蛋率93%~96%,入舍只鸡产蛋数327~335枚,平均蛋重61克,只鸡日平均耗料104~110克,饲料利用率2.10~2.20,产蛋期末母鸡体重1700~1800克。
2.华都京红-B98:褐壳蛋,四系配套。祖代A系、B系褐间白羽,C系、D系为白羽;父母代父系为红褐色,颈羽尾羽白色;商品代鸡雏羽色鉴别,褐羽为母雏。主要特点是蛋壳颜色均匀,蛋重适中,饲料报酬高。
商品代生产性能:0~20周龄成活率96%~98%,18周龄体重1500克,20周龄体重1700克,入舍鸡耗料7.4公斤;产蛋期(21~80周)成活率93.7%~95.7%,开产日龄(50%)139~142天,高峰产蛋率94%~96%,入舍只鸡产蛋数350枚,平均蛋重64.4~65.3克,入舍鸡产蛋量21.69公斤,饲料利用率2.20,产蛋期末母鸡体重2400克。
3.华都京红-C98:褐壳蛋,四系配套。祖代A系、B系为褐羽,C系、D系为白羽;父母代父系为红羽,母系为白羽;商品代羽色鉴别,褐羽为母雏。主要特点是成活率高,蛋壳颜色深,蛋重较大。
商品代生产性能:0~20周龄成活率97%~98%,18周龄体重1500克,20周龄体重1700克,入舍鸡耗料7.39公斤;产蛋期(21~80周)成活率94.3%,开产日龄(50%)140~143天,高峰产蛋率94%~96%,入舍只鸡产蛋数350枚,平均蛋重66.8克,入舍只鸡产蛋量22.02公斤,饲料利用率2.15,产蛋期末母鸡体重2000克。
4.华都京粉-D98:粉壳蛋;商品雏鸡羽色自别,快羽为母雏。
商品代生产性能:0~20周龄成活率96%~98%,20周龄体重1400~1500克,入舍鸡耗料6.8~7.5公斤;产蛋期(21~68周)成活率为93%~95%,开产日龄(50%)140~147天,高峰产蛋率93%~96%,入舍只鸡产蛋数为324~336枚,平均蛋重61.5~62.5克,只鸡日平均耗料107~113克,饲料利用率2.15~2.25,产蛋期末母鸡体重1850~2000克。
抓良种推广应用促农业增产增收 篇4
良种推广补贴项目是国家和自治区为保护粮食生产, 促进农民增收而实施的重要惠农政策。通辽市从2003年起实施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以来,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农业生产积极性, 有效地促进了良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全市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
1. 项目情况
2003~2008年全市承担实施良种补贴总面积56.387万公顷, 补贴资金8518万元。全市对8个旗县市区的累计51.13万公顷青贮玉米⑴进行补贴, 发放补贴资金7670万元;对科左后旗累计5.2万公顷高油大豆⑵进行了补贴, 补贴资金780万元;对霍林郭勒市累计533.33公顷脱毒马铃薯进行了补贴, 补贴资金68万元。
2. 实施效果
通过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实施, 全市青贮玉米、高油大豆、脱毒马铃薯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良种覆盖率得到提高。通过项目的实施, 实现了统一规范供种, 扭转了品种多、乱、杂的局面。全市青贮玉米、高油大豆、脱毒马铃薯良种覆盖率均达到100%, 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步伐。
二是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据统计, 2004~2007年项目区青贮玉米四年平均生物产量2946.9千克/亩, 比非项目区增产354.0千克/亩, 增幅13.7%, 总增产96295万千克;2008年项目区青贮玉米子粒产量710千克/亩, 比非项目区增产55千克/亩, 增幅8.4%, 总增产子粒27225万千克;青贮玉米五年平均增收65.51元/亩, 总增收50246.7万元。2003~2008年项目区高油大豆平均子粒产量155.4千克/亩, 比非项目区增产19.5千克/亩, 增幅14.3%, 总增产1518.5万千克, 平均增收62.86元/亩, 总增收4903.2万元。2004~2007年项目区脱毒马铃薯平均产量1220.4千克/亩, 比非项目区增产341.7千克/亩千克, 增幅38.9%, 总增产273.3万千克, 平均增收66.3元/亩, 总增收53.02万元。良补项目区与同样数量的非项目田相比总增收55202.92万元, 平均增收65.27元/亩。项目累计使392114个农户受益, 户均增收1407.83元。
三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着良种补贴项目实施范围的扩大, 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37.36万公顷增加到2008年的66.42万公顷, 其中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3万公顷;优质大豆种植面积由2003年的3.46万公顷增加到2006年的5.87万亩, 增加2.41万公顷;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到1333.3公顷;
四是种植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通过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实施, 有效引导农民在优势区域种植适宜品种, 实现了优良品种的科学布局, 良种所带来的效益更加显著。
五是推进了标准化生产。通过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 基本做到了模式化管理, 规范化生产, 推进了种植业生产的标准化进程。
二、基本做法
1. 青贮玉米按畜定补贴面积, 并向养殖大户倾斜
项目区青贮玉米良种推广补贴基本上按畜定补贴面积。科尔沁区和科左中旗规定每头奶牛1334平方米, 每头基础母牛/亩, 每5只羊/亩, 无畜户不予补贴。随着农区畜牧业特别是养牛业的快速的发展, 项目区涌现出许多种养结合的大户。为了抓好典型示范作用, 各旗县区结合良补项目的落实, 重点补贴了一些养殖大户, 引导他们采用优良的青贮玉米品种。如2006年科尔沁区西六方镇养殖场种青贮玉米97.5公顷, 平均生物产量69045千克/公顷。
2. 整合项目, 良种良法相配套
我们将良补项目与农业部长联系点、产粮大县、标准粮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户、节水等项目工程相结合, 充分发挥项目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作用。
3. 狠抓产销衔接, 发展订单生产
为了保证种植专用青贮玉米的农户能够获得效益, 促进种养结合型农业的发展, 每年各项目旗县农业部门积极联系龙头企业, 组织安排有条件的部分项目区进行订单生产。通过走订单种植、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如2006年科左中旗宝龙山镇发展订单青贮玉米333.3公顷, 其中玛尼吐嘎查种植200公顷, 成为远近闻名的青贮玉米专业村。当地的新三维公司与农户签定200公顷青贮玉米种植收购订单, 以不低于0.12元/千克价格收购, 并为签定订单的农户提供优惠价格的农肥。
三、主要措施
1. 加强领导, 明确工作职责
项目由市农牧业局和财政局共同组织实施, 市农牧业局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第一责任人为市农牧业局局长, 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 种植业管理科、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办公室设在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 种子、植保、土肥、农机、草原等专业技术部门参加实施。
2. 严把补贴品种质量和供种关
每年市农牧业局都主持召开良补工作会议和供种企业竞标会。确定的通辽项目区补贴品种, 均是近年来自治区审 (认) 定的新品种。采取竞争性谈判的形式确定了供种企业, 实行供种最高限价, 并进行公告, 良补种子由供种企业免费送到项目嘎查村。
3. 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围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认真开展技术培训, 组织农民集中办班, 发放技术资料。结合其他农业项目的落实, 六年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769期, 受训人数95万人次, 发放技术资料52万份。2005~2007年连续三年市良补办专家在通辽人民广播电台就有关良补政策、栽培技术等情况进行了讲座, 并在《通辽日报》上发表文章及技术讲座12篇。
4. 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
通辽市把良种补贴项目做为一项重大技术推广项目来实施, 六年来共推广应用实用技术13项, 使各项技术在乡村版块上的科技效应进一步集成放大, 确保增产增效。
5. 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示范区建设
项目区每年都针对本地生产实际认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为良种补贴进一步实施做好技术储备。重点是抓好百亩核心示范区, 千亩高产田、万亩方,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跃高, 刘景辉.青贮玉米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12:1~4.
农业良种 篇5
报告
2008年10月,从四川成都及浙江省所共引进优质苗种,约20万尾。2012年2月26日—5月20日,共出各类鱼苗合计2亿尾,供苗面积达1.0万亩。实现产值42万元,利润30万元。现对2010良种场工作总结如下:
一、按“规范”要求,严格生产流程管理,促进水产育苗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阿克苏市农委的支持、检查、督导下,对照《水产原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要求,我们制定一系列鱼苗人工繁殖生产管理日常记录。如:繁育池消毒记录表、水源处理记录表、亲本投放记录表、投入品管理登记表、亲本日常管理记录表、鱼苗日常管理记录表、繁育期病害诊治记录表、病害防治用药记录表、鱼苗出池记录表。并在生产区配备专人记录。
通过上述一系列管理制度、技术流程规范的制定,力求人工繁育育苗流程科学、生产区域管理规范、生产过程可控、产品可追溯。为阿克苏市乃至南疆各地州提供优质鱼苗苗种
二、加快水产良种场改造和基地建设,真正实现优质苗种生产原良种化、规模化,促进阿克苏渔业产业上新台阶。
针对2011年育苗过程中,生产区域不合理的设施、设备和布局,2011年7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并多方征求和参考建议、意见,对生产车间实行技术改造,使育苗生产操作流程更顺畅、更科学、更合理。
拟建原良种养殖池100亩,主要用于原、良种的培育和技术试验、示范。预计年供苗规模可达2亿尾。可持续、稳定、健康供苗,为里下阿克苏市大规模、产业化养殖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引种、引智构建良种支撑体系,加快构建良种场的软环境建设,培育一支技术管理团队,促良种场升级。
2010年6月13日、18日分两批次从广州和成都原种场,引进草鱼、鲢鳙各300万尾,在场内专池培育,2011年10月6日—11月5日成功选育出优质良种4300公斤。
2010年7月、10月,良种场行管人员、技术人员自行组织学习《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水产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11月邀请市有关专家授课,学习有关水产育苗专业知识。
努力有关水产育苗技术、行业管理规范、制度,国家法律、法规。让全员提高业务水平,提高管理知识,提高工作的协同意识。让良种场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团队。
持之以恒的软环境建设、塑造,让良种场从硬件到软件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自治区级原良种场。
四、2011年工作存在问题 1、2009年10月,因工作时间仓促,选育种鱼过程缺乏经验,所选育种鱼规格偏小、残肢较多,选种不够规范。
2、培育种鱼在摸索阶段,对种鱼阶段的营养要求不够深入。
3、培育池、育苗池水系不配套,育苗高峰期,池水供应不及时。
5、某月份出苗率低,原因排查不明,需要建一定规格的实验室,以提高病害检测的能力。
五、2012年工作展望
在总结2010年水产良种场育苗工作的基础上,扩建4400平方米的新育苗车间,新车间无论在功能配套、育苗设施、布局的合理性方面,都吸取了老车间的经验教训。
将规划100亩鱼池进行试验,将大大提高良种场的引种速度和科学试验的水平,为原良种场的改良、创新奠定了基础。
2012年将会在2011年流程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合理地细化管理目标,“复杂的流程规范化,简单的流程制度化”。
强化全员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员工队伍。
1、继续引进优质原良种,利用现有良种场设施、空间,进行良种提纯复壮。2、3、4、进一步深入研究罗氏沼虾种虾和幼体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规范科学地检测丰年虫孵化率,降低育苗成本。
进一步细化规范育苗从水花到15-24天的夏花操作规范,让操作规程制度化、模板化。
5、提高全员的学习能力(走出去,请进来;先进典型,言传身教;优秀事迹上墙上报等多种形式),让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成为在员工中的一种时尚,培育出优秀的、最具战斗力的团队。
6、加大设备、设施、实验室投资,继续改善员工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软、硬件投入并举。
农业良种 篇6
1 实行农作物良种良法配套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新品种的选育是在“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总目标下进行的, 只有达到了这个总目标的要求, 新品种才能够通过审定, 进而获得许可推广。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这个新品种具备了优良的内因条件, 即已成为良种。如何使良种的优良特性在生产中表现出来, 超越已往, 超越同类, 这就要求必须有一套相应配套的生产栽培方法作保证, 即所谓的良法。任何农作物新品种只有走上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的研发推广之路, 才能表现出旺盛持久的生命力, 否则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在实践中, 我们所接触到的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农户田块种植, 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地区栽培, 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产管理水平下其产量结果差异很大, 这就是良种与良法是否实现了配套的具体表现。因此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良种良法配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诸多的总结和概述, 如:“品种的丰产潜力只是一种可能性, 它的实现有赖于品种和自然、栽培条件的良好结合”、“优良的品种是一切先进栽培技术的载体”、“三分种, 七分管;种是基础, 管是保证”等, 这些都形象具体地概述了良种与良法的依存关系, 正所谓“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2 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开发的现实矛盾
良种良法配套开发从一定角度上讲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是由品种培育、试验鉴定、品种推广、农民运用等环节构成的一个环形链。通观现实农作物新品种成功开发的典范, 无一不是筑牢了这条环形链。反之, 凡是单一销售品种, 忽视开发环节配套链接的, 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其中也有不失为优良品种者。既然良种良法配套开发如此重要, 为什么还会被人忽视呢?现实中我们分析有如下一些矛盾存在:
(1)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基本瓦解, 作物栽培技术研发无人重视, 农技推广服务活动目的变性。近年来, 在机构精简、改革浪潮的冲击下, 绝大部分乡镇农技推广站由于得不到经费上的财政保障, 过去的“国字牌”技术干部一部分跳了槽, 一部分在家休养, 一部分就地开起了农资经营门市部;农民技术员队伍更是迅速撤退, 返乡务农。市、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队伍状况绝大部分也是不容乐观, 有的各自为阵分开干起了个体, 有的勉强维持在一起, 也无人、无精力安排从事农业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开发推广工作, 主要精力放在了创收保工资上。现在虽有一部分农技人员仍以市县农技中心、土肥站、植保站及乡镇农技站的名义存在, 但他们的工作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其工作的中心只有一个, 这就是经营创收, 养家糊口;虽然他们也开展农技服务工作, 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只有一个, 那就是赢利赚钱。因为适者生存, 不如此不行。只是可惜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活动无人真心过问, 农民接受新技术成果变得日益盲目和艰难。
(2) 最接近农民的农业技术开发实质上变成了销售种子, 赚取利润。在现今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网破、线断、人散的情况下, 农作物品种的开发应用成为了农技推广服务的主要内容。育种是为了卖成果, 推广成果所考虑的是能否赚钱, 因此使科技开发的目的变成了赤裸裸的利己。一是育种单位只要把自己的成果找到了买主就完成了他的使命。现在的新品种开发侧重的是市场, 是炒作, 因为目的很明确, 就是要把自己的品种卖出去, 卖量越多越好, 卖价越高越好。因此品种的培育者就联合各级经营者不惜对市场进行大肆炒作, 至于品种的最终受卖者是否能真正受益都是次要的, 因为大家有很多用来解释农民新品种应用不成功的理由, 比如气候不利、土质不适、措施不当等。二是一些不法种子经营者乘机制假售假、坑农害农。据粗略统计, 在目前的种子经营单位的老板中, 大约有50%是属于非农艺专业的人员, 直接营销人员中懂专业的就更少了。即使是农艺种植业专业的人员中也有鱼目混珠者。他们之所以加入种子经营行列, 是看中了种子经营的高利润。有的甚至根本不去操心炒作某个品种, 更谈不上推广配套栽培技术, 而是钻市场空子投机取巧, 看准什么品种走俏他们就“制造”什么品种, 用乙种当甲种, 用劣种充优种, 用常规种代杂交种等, 从中赚取高额的昧心钱, 农民用种上当后叫苦不迭。
(3) 农民的科技素质不高是良种良法配套开发实现的一个障碍。由于近年来对农民科技培训逐步淡化, 使农民的科技意识变差, 科技水平下降, 造成了在选用良种上存在盲目起哄的现象, 他们无能力辨别种子宣传的真假, 不懂得栽培技术与品种结合的重要性, 不懂得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的选择, 只是看哪家敢吹、敢夸海口, 就买他的种。正是这样一种购种心理, 一方面使不法种子经营者有机可乘, 胆大妄为, 误导农民购种行为造成其上当受骗;一方面给良种良法配套开发造成了障碍, 使农民片面的相信良种的作用而忽视配套技术的运用, 发现上当受骗后又倒过来归结为品种问题, 让真正的良种蒙受不白之冤, 最终导致良种与良法不能顺畅结缘, 良种在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中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3 实施良种良法配套开发的对策
良种良法配套开发意义重大, 但目前又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限制因素。为了解决矛盾, 解除限制因素, 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良种与良法配套技术的研发工作。要明确责任, 归口管理。地 (市) 县两级农业科研、推广部门负责本地区内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和鉴定工作, 确定各个时期不同作物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品种。对确定进入示范和推广领域里的品种, 要提前固定专人专班负责, 进行配套栽培技术的专题研究, 在掌握品种特性、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表现、抗逆能力、地区适应性等特点的基础上, 扬长避短, 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切合本地区实际的栽培技术措施, 做到良种良法一起推。
(2) 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乡镇农技推广组织和所属专业技术人员是上接市县农业科研、推广部门, 下联村组农户的桥梁, 在长期的农业科技推广普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经营形式发生新变化的今天, 基层农技推广活动更显得必需和重要。因此, 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不仅不能被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而且应该被引起更高层次的重视, 要恢复体系, 建立网络, 利用其直接的牵头、带动和组织作用, 使农技推广服务活动走上科学化、制度化、正规化, 做到什么品种优良就推广什么品种, 推广什么品种就提供什么样的配套栽培技术。这样既让农民免去了盲目购种上当受骗的苦恼, 又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向经济效益的顺利转化。
(3) 多途径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良种与良法的最终配套要靠农民具体操作一步步落实到田间, 因此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必须得到提高。其途径: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传播;二是依靠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开展系统地科技培训和田间试验、示范引导;三是多部门联合开展经常性的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四是建立乡村科普协会, 带领和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用科学;五是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纳入各级党政部门业绩考核的范畴, 强化行政领导责任。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 就能够增强对先进技术自觉接受和正确运用的能力。
(4) 依法规范种子经营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对种子经营队伍和种子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对种子经营者要严把市场准入关, 对不具备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条件的要严格限定经营品种的范围, 不准超范围经营;对种子经营者所经营的品种和经营行为要进行跟踪监督, 保护和支持守法经营者按规范开展的经营活动, 打击制假、售假和进行欺诈式广告宣传的违法经营行为, 使种子经营推广真正走向法制化、科学化。
农业良种 篇7
小店畜禽良种场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 经历了从发展到停滞再到兴盛的变革, 实现了从数量型发展到质量型专攻的转变。2005年为响应北京市整体布局规划, 投资了4000万元异址建设新场, 新场地处风景秀丽, 远离城镇的大孙各庄镇境内, 四面被绿色植物包围, 拥有天然的绿色屏障, 易于防疫、交通便利。
在生产中, 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接轨科学研究,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 选育、培育优良种猪, 加速了种猪改良;不断净化猪群, 坚持以防疫为主、监测第一、净化在先的原则, 提高猪群健康水平;革新生产模式, 实施单元化管理,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进全出”。
在品种选育、养猪生产工艺、猪场净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猪舍建设等方面与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广泛合作。从外部结构到内部布局都充分体现生物安全保证的需要, 采用净道污道分离、死角消毒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措施。同时猪场还采用先进的三阶段养猪生产工艺, 将仔培阶段和保育阶段合并, 减少仔猪因为转群而带来的应激。同时猪舍采用先进的地暖供热、降温、除湿、通风及栏舍设计等方面的设施, 不仅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 而且为种猪创建了一个有利于生长的良好环境。
小店畜禽良种场凭借优秀的品种、良好的信誉, 被授予“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 “全国最佳养猪企业”, “百强企业”,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5年8月, 小店畜禽良种场顺利通过HACCP国际质量认证, 成为全国首家通过HACCP认证的种猪场, 2007年小店畜禽良种场荣获“‘宁河天河’杯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养猪产业化模式奖”, 是中国联合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
小店畜禽良种场拥有完善的4A级服务体系, 售前帮助全面规划猪场工艺;指导客户以最少的成本建立最经济实用的猪场;售中提供饲养技术培训, 为猪场培养合格的人才;售后提供配种指导和营销技术指导。
选择了小店畜禽良种场, 就是选择了最优秀的种猪、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最完善的服务, 选择了小店畜禽良种场, 就是选择了您忠实的朋友, 选择了小店畜禽良种场, 就是选择了您的成功, 我们愿做您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地址:北京顺义大孙各庄镇客家庄村西
邮编:101308
全国服务热线:010-61432861
联系人:高金明139 1173 7455
农业良种 篇8
为支持提高畜牧良种化水平,促进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中央财政通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安排12亿元支持畜牧良种补贴工作,鼓励养殖者购买牲畜良种冻精和种公畜进行牲畜品种改良。2015年,中央财政在继续实施生猪、奶牛、肉牛、羊和牦牛良种补贴的基础上,探索奶牛胚胎补贴试点。
自2006年中央财政开始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以来,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15年,已累计安排89.5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养殖场户特别是散养农户选购使用良种的积极性,加速了畜牧良种的普及推广,有效提升了畜牧生产水平和畜产品品质。
农业部2015-07-02
农业良种 篇9
关键词:农业良种,繁育服务,推广服务,标准体系,体系框架
1 引言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业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逐步构建由政府引导,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种子企业构成的种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要建立由种质创新、良种繁育、技术推广、良种经营构成的种业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体系,以及健全由良种生产、良种加工、良种服务组成的种业保障服务体系,“育繁推一体化”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逐渐形成[1]。标准化的运用,大大地加强了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和先进技术的普及,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又节约了成本,还完善了产品质量,这种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2]。
随着服务标准化的快速发展,服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规范市场、促进服务贸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目前,我国尚无完整的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各地区在积极摸索一套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的同时,急需在全国范围内制定一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标准体系作为良种服务产业实践工作指导。为此,本文以“为民服务”为核心思想,从标准化的视角,探讨构建我国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标准体系,提出标准体系框架构建的原则、方法、要素,并对结构要素构成展开分析。
2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
2.1 全面系统,重点突出
立足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各业务领域,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重要环节及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点任务,确保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的结构完整和重点突出。
2.2 层次清晰,避免交叉
基于对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科学分类,按照体系协调、职责明确、管理有序的原则编制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业标准体系,确保总体系与子体系之间、各子体系之间、标准之间的相互协调,避免交叉与重复。
2.3 开放兼容,动态优化
保持标准体系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为新的标准项目预留空间,同时结合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业的发展形势需求,定期对标准体系进行修改完善,提高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的适用性。
2.4 基于现实,适度超前
立足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对于标准化的现实需求,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建立适度超前、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体系。
3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用过程法和分类法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系统工程和标准化的原理,通过对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化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形成一整套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业标准体系开发方法,构建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4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维度分析
4.1 服务产业要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关于“农业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定义,将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产业要素确定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4.2 服务内容要素
由于我国没有关于“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业务领域划分的明确表述,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亦未将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视为一个独立的行业。通过对国内外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环节的特点及关联,将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服务内容确定为良种繁育服务和良种推广服务,作为服务产业的两大标准子体系,子系统下可根据具体服务流程、服务环节、服务内容分解为若干子项。
4.3 服务环节要素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内部组成要素数量巨大、关系复杂,其中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特点的内容都是标准化的对象,参照服务业组织标准化的方法和原理,并结合其特点,将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服务环节确定为服务基础、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评价。
5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模型构建
5.1 标准体系三维模型构建
根据系统工程和标准化的原理,按照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范围划定的服务产业、服务内容、服务环节3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三维模型(如图1所示)。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三维模型中x轴表示服务内容要素维度,内容包括良种繁育服务和良种推广服务两大体系要素;y轴表示服务环节要素维度,内容包括服务基础标准、服务提供标准、服务保障标准和服务评价标准;z轴表示服务产业要素维度,内容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四个产业要素。
5.2 标准体系逻辑模型构建
由于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规范按照内在联系进行有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该体系应布局合理、领域完整、逻辑明确、功能完善,满足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对标准化的总体配置需求。因此,为了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框架中各类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三维模型以及服务产业、服务内容、服务环节等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从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的现实需求出发,构建出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逻辑模型(如图2所示)。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逻辑模型以服务产业为标准化范围、以服务内容为标准化核心、以服务环节为标准化基础,即: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的范围确定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四大产业,良种繁育服务标准体系和良种推广服务标准体系为核心,并以服务基础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和服务评价标准体系为基础。
6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6.1 标准体系框架
标准体系是由一定系统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是体现标准化系统内标准的最佳秩序[4,5]。标准体系是编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依据之一,是促进一定范围内的标准组成趋向科学合理化的手段,是一幅现有、应有和预计制定标准的蓝图,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更新[6,7]。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以各板块的逻辑关系图为基础,按照层次分析法将各版块及其内部分板块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列组合,以标准体系框架图通用的树形层次结构表达各(分)板块的内在联系,母节点层次以反映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抽象性和共性的标准为主,子节点层次所包含的标准则更多地体现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具体性和差异性,由此得到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如图3所示)。
6.2 标准体系要素分析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体系的结构要素是以良种繁育服务和良种推广服务为核心,以服务基础、服务提供、服务保障和服务评价为基础,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体系分为核心标准体系和基础标准体系,其中核心标准体系分为良种繁育服务标准体系和良种推广服务标准体系等两个子体系,基础标准体系分为服务基础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服务评价标准体系等4个子体系。
6.2.1 核心标准体系
(1)良种繁育服务标准体系
按照良种繁育过程和流程,良种繁育服务标准体系包括农业育种服务、品种试验服务、品种改良服务、良种生产服务、检验检疫服务和其他相关服务标准等6个子体系。
(2)良种推广服务标准体系
按照良种推广过程,良种推广服务标准体系包括良种信息服务、推广试验服务、宣传培训服务、良种经营服务、配套技术服务和其他相关服务等6个子体系。
6.2.2 基础标准体系
(1)服务基础标准体系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术语标准、分类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测量标准、通用服务基础标准等5个子体系。
(2)服务提供标准体系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运行管理、通用服务提供标准等5个子体系。
(3)服务保障标准体系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包括人力资源标准、设备设施及用品、信息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环境标准、能源标准、职业健康标准和通用服务保障标准等8个子体系。
(4)服务评价标准体系
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评价标准体系包括服务评价标准、服务改进标准、通用服务评价标准等3个子体系。
7 结语
标准体系是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基石,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是有效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
目前,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行业尚未建立统一协调科学的标准体系,应尽快从国家层面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指导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的有序开展。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化建设,可有效解决“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良种服务产业的“工作质量目标化、工作方法规范化、工作过程程序化”,规范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对促进农业种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建.构建国家种业创新体系实现育繁推一体化格局[N].科技日报(第一版).
[2]钟德田.我国农业标准化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标准化,2013,439(4):84-86.
[3]柳成洋,左佩兰,冯卫.我国服务标准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标准化,2007(3):17-19.
[4]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0-77.
[5]田葆栓.国内外铁路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与分析[J].铁道技术监督,2012,40(3):1-6.
[6]赵燕.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体系[J].中国标准化,2007(10):104-107.
农业良种 篇10
科技创新是人类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在远古时代, 原始的刀耕火种是人类祖先谋生的基本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 不断地积累经验, 科学思考, 逐步运用技术创新手段, 有效地改变了生产方式, 推动了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翻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农业领域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 就记载了针对北方干旱少雨的情况, 就怎样打井浇地、积雪、冬灌等问题, 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创见, 并总结了耕、耙、耱、锄、压等一整套保墒防旱的轮作技术经验。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每年都对农业科技提出了明确要求。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农业发展中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
二、天水市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良种推广现状
逐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 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和促进农业更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 又是当前农业科技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几年在秦州区种子部门和农技部门的辛勤努力下, 该区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一大批农作物优良品种, 优化了种植业结构, 农作物种植比例趋于合理, 搭配比例趋于协调, 市场适应能力得到了加强。通过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更换, 使新品种面积逐年扩大, 为全区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2012年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四大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达4.94万hm2。其中, 小麦面积2.12万hm2, 良种率96.26%;玉米面积1.19万hm2, 良种率100%;马铃薯面积0.74万hm2, 良种率100%;油菜面积0.9万hm2, 良种率100%。主要推广的农作物品种 (系) :小麦有兰天 (含清农) 系列、天选系列、中梁系列等;玉米有登海3521、正大12、富农1号、沈单16号、豫玉22号等;马铃薯有陇薯6号、7号、10号, 天薯9号、11号等;油菜有天油7号、8号等。2011年粮食增产1000万吨, 经济效益1.6亿元。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 提高了农作物单产, 扩大了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了粮油生产的发展。
三、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措施
㈠积极推进科技入户,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应用在科技入户工作中, 秦州区认真搞好技术宣传和技术培训, 努力将农民所需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及时举办培训班, 分派20余名种子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农闲时间通过现场培训、广播宣传、办宣传栏、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在16个乡镇举办培训班对农户进行培训。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2012年共举办培训班7场 (次) , 出动车辆60余次, 培训示范户和产业带头人140户, 培训班共培训农民3万余人 (次) , 印发各类技术明白纸3万余份。
㈡以试验示范带动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试验示范工作中, 秦州区遵循“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的原则。试验示范的资金由该区种子管理站申请的专项经费支付, 风险由农业技术部门承担, 农民不承担任何风险。同时, 为了鼓励支持农民参与农业科技试验的积极性, 凡是承担试验示范的农户还有一定的试验补助 (包括种子、肥料、误工等各方面补贴) 。2012年, 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及各类蔬菜作物设置新品种观察试验、引进试验、区域试验等各类试验15个, 建立各类良种示范田0.09万hm2, 通过试验、示范引进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新良种, 带动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步伐。
㈢加大农业科技项目实施力度, 依托项目建设, 促进良种发展进入“十二五”以来, 在农作物引、试、推广方面加大了项目争取力度, 先后引进实施了《秦州区脱毒马铃薯全覆盖项目》、《马铃薯一、二级脱毒种薯繁育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马铃薯基地建设项目》、《旱作农业项目》等;与科研单位合作实施《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 (区) 项目》。辖区内的丰裕种业公司充分发挥了企业种源的自身优势, 多方争取到《马铃薯原种网棚建设项目》、《马铃薯仓储建设项目》和《秦州区小麦、玉米繁育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与推广, 极大地促进了秦州区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作物良种率的提高, 加快了良种的推广和更新。2011年和2012年依托项目, 在生产上推广、示范了天薯8号、9号、10号, 陇薯6号、7号、10号、11号等马铃薯新品种;兰天26、27, 中梁28号、29号、30号等小麦新品种;天油7号、8号, 登海3521、正大12等玉米新品种。目前共计推广了25个新良种, 推动全区粮食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 项目的实施促进了良种推广体系建设, 逐步在秦州区形成原种、一级种、二级种和生产种子一套较完整的繁育体系。
㈣加大农业保险的投入力度2012年, 秦州区针对自然灾害等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对秦州区马铃薯的种植进行了投保保险, 全区共种植0.74万hm2, 今年已投保0.33万hm2。秦州区将不断加大和摸索农业的保险投入, 加大各类作物种类的投保, 让农民明白农业保险的重要性, 同时也能调动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良种推广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㈠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总水平还不高, 存在很多跟踪式、模仿式的试验, 甚至还有很多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试验。
㈡农业科技投入相对较小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较小, 各级农技部门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特别是对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技推广等基础性和公益性事业的投入远远不足, 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㈢农技推广服务不足乡镇级政府普遍注重抓产业, 对粮食生产, 特别是对农作物新品种认识不足, 所以对农作物良种推广的力度不大。
㈣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条件建设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完善的鼓励创新机制等问题, 推广能力落后于生产和农民的需要。
㈤加快农业推广服务的体系不健全目前, 在农村从事生产的劳动力群体普遍年龄较大, 文化水平偏低, 给农业新技术推广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相当一部分乡镇级农技推广单位多忙于行政事务, 无暇顾及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而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 人员过度精简, 农技推广服务受到冲击, 缺乏向农民传授科学种养技术的农技服务人员。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 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严峻问题。
㈥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近年来, 尽管引进了新品种, 示范园建设、招商引资, 但还未形成规模种植, 在短期内仍未发挥巨大效益。
㈦农作物生长周期季节性强, 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难度较大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 从程序上讲, 周期长, 有些一年种植一次, 病害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品种的推广速度, 部分品种刚大面积推广就发病, 给推广造成了困难。
五、今后天水市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与良种推广工作的设想及建议
㈠今后天水市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设想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手段, 实现现代农业。一靠政策, 二靠科学, 三靠投入。在科学技术措施中, 使用良种是关键性的措施, 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提高认识, 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加强农作物的体系建设和网络建设, 特别是乡一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采取切合实际的办法, 加速农作物良种的推广。今后努力做到农民用种基本实现良种化, 使良种普及率再增加两个百分点。重点抓好冬小麦高产、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进一步提高秦州区粮食品质。计划年引进10个小麦新品种 (系) , 年设置试验3个, 示范品种6个, 面积0.004万hm2, 新品种繁殖面积0.007万hm2, 年更新更换0.13万hm2~0.2万hm2, 到2014年累计更新更换0.67万hm2~1万hm2, 粮食增产1×109kg。玉米品种计划年引进6个新品种, 年设置试验3个, 示范品种4个, 面积0.03万hm2, 年更换面积0.53万hm2。马铃薯品种计划年引进4个新品种, 年设置试验点3个, 示范品种3个, 面积0.03万hm2。一、二级脱毒种薯扩繁面积0.11万hm2, 保证全区脱毒种薯全面覆盖。油料作物 (油菜、胡麻、葵花) 品种计划引进8个新品种, 年设置试验点4个, 示范品种3个, 面积0.03万hm2, 年更换面积0.4万hm2。
㈡今后天水市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1. 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 切实摆上农业推广部门的重要位置。首先, 要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 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其次, 要加大领导力度, 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真正落实到各级党政领导抓发展的具体决策、部署和行动之中。
2. 要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作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强劲支撑。建议农业推广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 切实加大优良品种、高效栽培、设施种植和推广应用的力度, 加快实施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技术创新, 尽快形成一批技术新、工本低、效益好、实用性强、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设施栽培模式,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技术领域。
3. 要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推进科技创新的“源头工程”。一是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实施特殊政策, 吸引科技人才从事科技开发和科技创业;二是靠市场机制用好人才, 支持科技人才以创新成果实行技术入股形式, 让一流人才和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三是用激励措施盘活人才, 鼓励和引导行政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面向基层、企业和农户, 到生产第一线去从事技术服务、项目承包, 创办科技型企业, 改变科技人员坐机关、翻书本、闭门造车编论文的现象。
4. 要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载体和平台。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 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 充分利用院、校、所的人才资源、成果资源和信息资源, 通过专利转让、投入合作、委托开发, 共同推进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
5. 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 以及新品种、新良种的引进和推广, 进一步加大脱毒马铃薯、旱作农业等新技术推广力度
六、今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及主要采取的对策
㈠今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有些农技部门和农业推广工作者的科技创新意识比较淡薄, 在工作中并没有牢固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问题。科技创新与项目推进工作融合不够紧密, 在加大项目引进时一般比较注重对资金的引进, 而忽视了技术, 不注重创新产品特色及培育自己的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2.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与推广工作比较薄弱, 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大多数基层农业推广单位, 还一直沿袭传统方法, 运用行政手段推广农业技术, 虽然一部分部门与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但合作的层次大多停留在技术咨询层面上, 很少建立稳固、长期的技术合作联盟。
3. 科技人才资源比较匮乏。大多数的乡镇以下的科技服务网络不够健全, 普遍缺乏年轻的科技带头人, 一线科技力量亟待加强, 特别是基层农技队伍知识更新缓慢, 缺乏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4. 科技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科技投入不足。秦州区良种推广部门只有事业人头费, 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支持力度不够。
㈡今后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主要采取的对策
1.大力培训农业科技人才, 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广泛开展种子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让农业科技人员能够学得会、下得去, 不断摸索适合秦州区农业发展的种植模式和农业新技术, 真正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 以提高农民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 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加大种子科技创新的推广, 加强村干部、农业种植大户、种子经营人员的培训等。不断发展优势产业,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尤其是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 才能提高单产,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2.依靠种子科技创新驱动, 不断完善秦州区现代种业体系建设。加大秦州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 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鉴定, 鼓励育种人和种子企业,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突破性的优良新品。优化调整种子企业布局,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推动种子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品种审定、保护和退出制度, 强化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
3.不断摸索和加大科技创新的种植模式, 加大良种良法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市场为导向, 结合秦州区山多地少、山多川少、山多水少的地理形态, 大力发展良种良法的集成配套, 要把推广优良品种同实施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机耕机播及病虫害防治等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农业科技创新与良种推广的不断发展关系到社会全局, 所以农业一线部门基层工作者要转变思想、积极进取、与时俱进, 为秦州区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良种推广工作的根本动力和手段。为此, 作者初步调研了天水市秦州区农业科技创新在良种推广工作中的现状及具体措施, 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