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种植

2024-09-29

良种种植(共5篇)

良种种植 篇1

自进入本世纪以来四川红茶的生产一直停滞不前, 如表1所示, 四川2012年红茶总产量2110t, 在全国15个红茶主产省份中排名第十一, 而排名第一的云南红茶总产量达24500t, 川红茶总产量仅为云南的8.6%, 15个红茶主产省份2012年红茶总产量均值达7300t, 川红茶总产量不足该均值的三分之一。合理选择红茶生产的良种并有效推广, 可以很好地提高红茶产量和品质, 同时可提高茶树抗逆性, 采茶制茶亦可更好地机械化生产。虽然川红茶良种的引进选育等工作已有一定基础, 但川红茶良种普及率仍然很低, 品种推广工作相当薄弱, 从而导致四川难以生产出高质量、高附加值、高产的红茶。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3》。

1 川红茶良种种植现状分析

目前推广的川红茶良种主要为“早白尖5号”品种和云南大叶茶品种, 前者作为“川红功夫茶”生产的主要原料, 后者作为“新川红”生产的主要原料, 它们在川的种植现状如下:

1.1 云南大叶种在川种植现状分析

“新川红”是以在川种植的云南大叶茶为原料制作而成。云南大叶茶良种原产自滇西凤庆、保山、昌宁和滇南西双版纳自治州等亚热带地区, 属野生亚乔木, 喜高温阴湿生长期长的自然环境。

四川引种的云南大叶茶具有丰产良种和优质良种的特性:树冠高大, 采摘面广阔, 每个单芽是普通小叶茶芽重量的三倍, 根系深, 耐肥, 萌芽期长;叶柔软, 草质少, 多白毫, 易发酵制红茶, 茶素、浸出物、单宁等较之国内外其他原料制作的红茶高, 如表2所示。采用轻萎凋重揉捻等方法将四川产云南大叶种制成“新川红”红茶, 在7大指标上 (白毫、嫩度、叶底、香气、滋味、形状、水色) 均高于印度第一红茶“印度CTCBOP”茶。

自上个世纪50年代, 云南大叶茶在四川灌县 (1988年更名为都江堰市) 、雅安、壁山、大足、涪陵、永川、铜梁和江津等地开始引种, 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 大叶茶在四川已种植6667hm2。然而1997年随着重庆直辖市的建立, 四川引种大叶茶的主要产区壁山、大足、永川、涪陵、铜梁和江津等地划归重庆, 致使四川引种的云南大叶茶产量一落千丈, 而雅安和都江堰大叶茶试验场因地理气候等原因引种云南大叶茶失败。雅安大叶茶试验场地处蒙山, 北纬30°, 海拔1000m, 年均气温18℃, 年降雨量1700mm, 冬季温度会降到云南大叶种生长极端最低温度零下2℃以下。都江堰大叶茶试验场, 北纬31°, 海拔700m, 冬季风大温度低, 致使引种的云南大叶种发育不全。及至进入本世纪以来, 由于川红茶园种植面积的下降和云南大叶种引种的失败, 四川基本不再生产“新川红”红茶。

1.2“早白尖5号”良种在川种植现状分析

“早白尖5号” (茶国审2002010) 乃国家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证的茶树良种, 是生产“川红功夫茶”的主要原料。该良种是从早白尖群体种中经单株选育而得, 可用于加工红茶或绿茶。经过多年的推广, “早白尖5号”已在四川种植667hm2以上, 主要集中于宜宾。以金叶茶叶公司“早白尖功夫红茶”为代表的宜宾红茶年产量曾达600万kg的生产规模, 其中70%用以出口, 宜宾生产和出口的“川红功夫茶”占整个四川红茶产量和出口量的一半。然而就川红茶整体而言, 由于“茶农+基地+企业”的红茶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还在初步形成阶段, 单户茶农红茶种植规模过小, 平均每户不足667㎡, 红茶企业与茶农没有形成稳定利益关系, 使得企业无法将主要精力去开拓市场和创造品牌 (四川红茶整体品牌价值低, 仅有一个品牌“早白尖功夫红茶”获得过国家级金奖) , 农户无法稳定生产红茶, 造成红茶生产、加工和销售脱节, 不能很好应对市场波动, 导致本世纪以来四川红茶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生产停滞不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茶树品种志》等资料整理得到。

虽然“早白尖5号”在品种试验中平均单产可达600kg/667㎡, 是福鼎大白单产的1.2倍, 制作功夫红茶外形秀丽, 制成红碎茶可达三套样上档次水平, 耐低温 (生长极端最低温度可达零下9℃) , 具有抗轮纹病和云纹叶枯病等优点, 但是由于茶农不了解该品种的生育习性, 没有采用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其良种无法得到充分的表现, 引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从而导致产量过低, 大部分农户不愿意种植。

2 川红茶良种种植技术应用研究

2.1 川红茶良种引种生态条件

云南大叶茶在四川引种的生态条件是:北纬30°~32°且海拔不超过800m, 或北纬30°以下, 海拔1000m以上, 极端最低温度零下2℃, 年积温5000~6500℃, 年平均气温13.7~17.8℃, 年均降雨量至少800mm。引种云南大叶茶的茶园应属偏酸性土壤, PH值4~6.5, 深翻土层1.5m。

“早白尖5号”在四川引种的生态条件是:亚热带湿润气候, 北纬26°~34°, 海拔600~800m, 生长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 年积温3650℃以上, 年平均气温高于10℃, 年均降雨量1400mm左右。茶园应以山地黄壤为宜, PH值4.5~6.3, 深翻土层1m。

2.2 无性系川红茶良种扦插技术

对于四川红茶良种的引种应优先考虑无性系繁殖方法对部分老茶园和部分绿茶茶园改植换种, 原因是如果采取直播方法引种红茶良种, 会导致在良种普及率还未大幅提高之前良种已经退化为一般品种。而通过无性系繁殖红茶良种, 则可以提前其生殖生长期, 缩短其营养期 (即童期短或无童期) 。川红茶良种无性系繁殖主要方法是短穗扦插 (成龄或幼龄大叶茶树或“早白尖5号”枝条皆可, 包括修剪的枝条) , 该方法不仅能很好保留其良种的特性, 而且具有节省材料、提前其生殖生长期、繁殖系数高、单位面积育苗多等优点。

无性系繁殖方法引种云南大叶茶应以秋插为主 (四川主要引种“云抗10号”和“云抗14号”两种国家级无性系良种云南大叶茶) , 五月初即开始留养母树健壮枝条, 对母树园的施肥水平较之采茶园略高。在取枝前15d打顶, 摘掉母树枝条顶端嫩芽叶。苗圃地和苗床建好后经阳光自然消毒方可建遮阴棚, 保持三分之二的遮阴度, 如此即可进行短穗扦插。

引种“早白尖5号”可采取早春扦插、夏插或晚秋扦插, 单从成活率和苗高 (芽枝梢头高度与短穗高度之和) 比较, 早春扦插和晚秋扦插没有显著差异, 从经济成本考虑, 在温度没有降到极端温度零下9℃之下的情况下, 早春扦插较之晚秋扦插更经济, 原因是前者节约了苗圃管理成本和材料成本。

2.3 川红茶良种引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为了生产有机红茶, 符合国家通行卫生标准 (GB8321&GB4285) , 禁止使用草甘磷除草剂、呋喃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等违禁产品。对于标准农药的使用亦应注意适量以保护害虫的天敌, 如红点唇瓢虫、蜜蜂和蜘蛛等。引种“早白尖5号”应在早春采茶后统一喷农药一次, 这样既可避免采摘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又可从两方面控制病虫害发生高峰, 一方面嫩茶芽和嫩茶叶的减少会恶化害虫的营养条件, 另一方面农药会直接杀死害虫。引种的云南大叶茶每季最多喷施一次农药, 统一时间, 错开采茶期, 确保采茶安全。在选用杀虫灯时应挑选免杀天敌型杀虫灯, 如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 这样不至于将害虫与其天敌一起诱杀。提倡人工防治, 尽量少喷农药除病虫害。摘除茶小卷叶蛾子苞, 刮除茶虫卵和茶苔藓, 刺穿茶小卷叶蛾护囊, 剪去衰老和发病严重的枝叶, 冬季翻土刺死地老虎、蛾茧、茶尺蠖类蛹或其他越冬虫蛹。引种云南大叶茶病虫害极其繁多, 以上几点尤需注意。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

[2]徐进.云南大叶茶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 2013 (2) :28-29.

[3]段新友.四川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思考[J].中国茶叶, 2011 (9) :9-14.

[4]彭萍, 徐泽.茶树新品种早白尖5号、南江2号全国区域性试验总结[J].茶业通报, 2012 (1) :34-35.

[5]李品武.早白尖5号在川西茶区引种表现跟踪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13 (4) :50-53.

[6]王家金.云南大叶茶资源的机能性物质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J].南方农业学报, 2012 (7) :924-928.

[7]徐泽.早白尖5号配套栽培技术[J].西南园艺, 2012 (4) :21-22.

[8]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9]陈亮.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10]韩文炎.生态高效茶树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9.

良种种植 篇2

白花草木樨有较强的耐寒能力,一般日平均地温稳定在3.1~6.5℃即开始萌动,第一片真叶期可耐-4℃的短期低温,到-8℃时才会死亡。其成株有时可耐-30℃以下低温。其抗寒性强弱主要取决于根颈入土深度和根颈粗细。白花草木樨受冻害并不完全在冬季,往往发生在早春返青以后。

白花草木樨播种当年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而地下部分生长很快。一般第一年不开花结实,第二年根颈越冬芽长出枝条形成株丛。6~7月开花结实,8月种子成熟。根据生长期的长短,可分为早熟型(80~95天)、中熟型(96~110天)、中晚熟型(111~120天)和晚熟型(121~135天)。一般植株较高大的属晚熟类型。

白花草木樨再生性良好,第一年生长缓慢,仅能刈割1次;第二年再生迅速,可刈割2~3次。白花草木樨较黄花草木樨植株高大,生长旺盛,茎叶产量高,根系残留物也多。

2.闽引羽叶决明。闽引羽叶决明从澳大利亚引入,为豆科决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圆形直立,株高110~150厘米。直根系,长80~120厘米,侧根发达,主要分布在0~30厘米土层,有效根瘤多且固氮活性强。羽状复叶,叶互生,为条形小叶,叶长54~57毫米、宽18~21毫米。花腋生、黄色,蝶形花冠,花瓣5片,旋瓦状排列。荚果扁平,种子棕黑色,种皮坚硬,呈不规则扁平长方形,千粒重4.6~4.8克。

该品种性喜高温,具有耐瘠、耐旱、耐酸、耐铝毒、耐热、无病虫害、固氮能力强等特点。667方米(1亩)产鲜草3500~4500公斤,667平方米收割一次干草重可达322公斤。该品种营养丰富,盛花期粗蛋白质含量14.96%(干重),盛荚前适口性好,牛、羊、猪、鱼喜食,鲜草对兔适口性较差。4月份开始生长,7~11月为生长旺季,7~8月初花,花期可延续至初霜,种子采收期9~10月,产量高达220~300公斤/公顷,落地种子翌年自然萌发能力强。在中亚热带及其以南地区可正常自然越冬、越夏。可放牧、青饲、青贮或制作干草,也可用于改良土壤、保持水土。

闽引羽叶决明适应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

良种种植 篇3

大豆是人类油脂和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 也是世界种植范围最大的油料作物之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部, 地域广阔, 资源丰富, 素有“大豆之乡”、“曲棍球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截止到2012年12月32日止,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大豆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7.67万hm2, 占总播种面积的54.6%。依托大豆高产创建整县制推进工作, 按照“沿路沿线、集中连片、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 在全旗15个乡镇、办事处、1个农场, 建设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区20处, 以示范带动全旗大豆均衡增产。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大力发展大豆种植技术, 有优势也有劣势, 劣势为很容易就受到机械化水平、积温、降水 (干旱) 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品质和产量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优势就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土地肥沃、温差大、雨热同期、种植大豆效益高。本文就如何规范大豆种植技术来发挥良种增产优势进行探讨。

2 规范土壤耕作措施

农业生产的基础作业就是采用有效的土壤耕作, 这也是发挥大豆良种增产优势的必要措施, 我们应该对种植大豆的地块, 根据不同前茬来完成一系列的耕作措施, 如耙茬、深松、起垄、秋翻等, 这样一来, 能够增强大豆的抗逆性, 促使大豆根系发育, 对大豆种植土壤耕层的热、肥、气、水状况进行有效的改善, 另外, 还可以采用耙茬或者伏秋翻的方式来对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精细整地, 使之达到待播状态, 耙细耙平, 深松深度不低于24cm, 耕翻深度为17~19cm, 耙茬深度13~16cm。可用普通起垄犁在小垄窄行密植的过程中打出46~52cm的小垄, 可用做台机在大垄窄行密植的过程中打成垄高16~19cm、垄深90~140cm的大垄, 使之可达到待播状态。

3 加强田间管理, 防止草荒

3.1 在大豆播种之前, 土壤疏松要达到整细整平的程度, 同时底肥务必要做到充足

当大豆籽粒肥厚、宽大时就很难出土, 所以, 一定要在播种时就做到底墒充足。豆类花荚期是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补足水肥可起到保花保荚、降低无效荚粒的作用;鼓粒期水肥充足可延长叶片功能期, 起到增加粒重的作用。养分充足水是关键, 因养分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 因此浇灌要及时。大豆成熟时要及时收获, 避免爆荚造成损失。

3.2 绝大多数的大豆播种地区都是采用以土壤处理为主的化学除草方式

为了提高灭草效果, 务必要做到防止脱节, 随镇压、随喷药、随播种连续作业。可以采用以下的化学除草配方:0.6~0.7kg/hm2含量为48%的广灭灵+0.3~0.4kg/hm2含量为70%的赛克津+1000~1500m L/hm2含量为90%的乙草胺+10~12g/hm2含量为50%的速收+1000~1500m L/hm2含量为96%的金都尔。

3.3 要注意因地制宜来对大豆病虫害进行防治

主要有蚜虫、大豆食心虫、灰斑病、根腐病、孢囊线虫等, 可以按种子量的0.4%选用50%多福合剂拌种, 或者50%福美双拌种。实践证明, 通过田间管理措施, 往往增产幅度在15%~20%左右。

4 注意生育期问题

大豆品种产量的高低一般与生育期的长短存在着正比关系, 生育期短的大豆品种产量低, 而生育期长的大豆品种产量高。我们应该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地选用大豆品种, 以保证稳产、高产, 充分利用生育季节为原则。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一般都是选择生育期为118~126d的抗病、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同时, 还应该密切注意大豆倒伏性的问题。茎秆强的品种如果存在密度过大、肥水过多的问题, 会出现倒伏现象, 而茎秆弱的大豆品种也很容易出现倒伏现象, 因此, 应该尽量选择产量潜力大、半矮秆、茎秆强度大的大豆品种, 合理密植, 配方施肥, 以便能够发挥良种增产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德生, 高丽华.发挥大豆品种优良特性的技术措施[J].种子世界, 2005 (04) .[1]刘德生, 高丽华.发挥大豆品种优良特性的技术措施[J].种子世界, 2005 (04) .

[2]耿臻, 杨青春, 苑保军, 吕广伦, 张东辉.如何正确评价和使用大豆优良品种[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 (07) .[2]耿臻, 杨青春, 苑保军, 吕广伦, 张东辉.如何正确评价和使用大豆优良品种[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 (07) .

[3]耿臻, 杨青春, 苑保军, 吕广伦, 张东辉.如何正确评价和使用大豆优良品种[J].种子, 2006 (03) .[3]耿臻, 杨青春, 苑保军, 吕广伦, 张东辉.如何正确评价和使用大豆优良品种[J].种子, 2006 (03) .

[4]冯成玉, 吴春芳, 于宝富, 林昌明.播期对不同类型专用大豆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大豆通报, 2007 (01) .[4]冯成玉, 吴春芳, 于宝富, 林昌明.播期对不同类型专用大豆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大豆通报, 2007 (01) .

良种种植 篇4

1.1 规范土壤耕作措施

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作业, 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结构, 是获得大豆高产优质的必要条件, 因此要根据不同前茬对种大豆的地块进行因地制宜的秋翻、深松、耙茬及原垄卡相交替的耕作措施。如, 我们可以采取翻、耙、松、起垄等一系列耕作措施, 对改善大豆种植土壤耕层的水、气、肥、热状况, 促使大豆根系发育, 增强抗逆性起到重要作用。同时, 精细整地。对于平播窄行密植。无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 耙茬深度13-16厘米, 耕翻深度为17-19厘米, 深松深度24厘米以上, 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 可进行秋耙茬, 耙深13-16厘米, 耙平耙细。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均应在伏秋整地的基础上起垄, 进行伏、秋翻起垄或耙茬深松起垄。大垄窄行密植可用做台机打成90厘米-140厘米的大垄, 垄高16-19厘米, 垄体压实后垄沟到垄台的高度19厘米, 小垄窄行密植可用普通起垄犁打46-52厘米的小垄, 经过镇压后可达到待播状态。

1.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大豆栽培中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当前大豆的种植密度偏低, 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因此, 要获得大豆高产, 必须有合理的群体结构。大豆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 种质资源丰富, 目前中国基因库共收集和保存的大豆地方品种有23587份, 这为大豆遗传多样性提供了参考。同时, 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 就是要通过调整密度, 使单位面积内的株数与单株性状之间保持一定的协调关系。另外, 由于大豆品种类型繁多, 有早熟、中熟、晚熟之分, 又有叶片大小、分枝多少、繁茂性强弱之别, 不同类型的品种, 应有不同的合理密度。大豆合理密度主要是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情况及播种时期来确定。大豆分枝多, 高大的品种种植密度应偏低;分枝少, 独秆类型品种要密植。同一类型同一地区不同品种, 耐肥力强、分枝性强的品种密度宜小, 反之则大些。

1.3 土壤深松技术

土壤条件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土壤水分状况、养分状况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子。深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准, 一般深松深度以28-33厘米为宜。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 方法多样, 机动灵活,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因此, 根据深松部位不同, 可分为垄体深松、垄沟深松和全方位深松。垄体深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深松播种。使用大型“三垄”耕播机, 在垄体深松的同时进行深施肥和精量播种, 这种方法是三种技术一次作业完成。另一种是整地深松也叫深松起垄。这种方法是结合整地进行深松起垄, 如搅麦茬深松和在耕翻或耙茬的基础上深松起垄;全方位深松是指利用全方位深松机对整个耕层进行深松, 可以做到土层不乱, 加深耕作层, 深松深度可达48厘米以上。另外, 垄底深松深度一般15~20厘米, 不宜过深, 垄沟深松可稍深, 一般可达30厘米。同时, 以深松为手段还可同时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业。

1.4 推广大豆包衣技术

大豆种衣剂是集杀虫剂、杀菌剂和微肥为一体的包衣剂, 具有杀虫、杀菌与补充营养的多种功能。大豆种衣剂可防治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根潜蝇、蛴螬、二条叶甲、跳甲、蓟马、早期蚜虫、害鼠等病虫鼠害。同时, 还具有增加营养, 防治病虫等功效, 可促进苗期大豆根系生长发育, 增加大豆根瘤数量, 通过大面积生产应用, 一般增产幅度在15%~20%。

1.5 加强田间管理, 防止草荒

首先, 大豆播种前整地要求底肥充足, 土壤疏松整细整平。因大豆籽粒吸涨需水量大, 子叶宽大肥厚出土较难, 要求播种时底墒要足。豆类花荚期是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时期, 补足水肥可起到保花保荚、降低无效荚粒的的作用;鼓粒期水肥充足可延长叶片功能期起到增加粒重的作用。养分充足水是关键, 因养分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 因此浇灌要及时。大豆成熟时要及时收获, 避免爆荚造成损失。其次, 适时中耕。当大豆苗齐后, 进行垄沟机械深松, 深度27-29厘米, 并配带封墒装置, 有利于放寒增温, 提水保墒, 消灭幼苗期杂草。第三, 化学除草以土壤处理为主, 占大豆播种面积的90%以上, 播后苗前可采用以下配方:96%金都尔1000~1500m L/hm2+50%速收10~12g/hm2、90%乙草胺1000~1500m L/hm2+70%赛克津0.3~0.4kg/hm2+48%广灭灵0.6~0.7kg/hm2。要做到随播种、随喷药、随镇压连续作业, 防止脱节, 以提高灭草效果。第四, 防虫。重点是防治大豆病虫害, 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根腐病、孢囊线虫等可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种衣剂包衣、选用50%福美双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等办法。

2 发挥良种增产优势途径分析

2.1 选择优良品种

首先, 东部地区。由于有效积温2650~3200℃, 无霜期130~160天的地方, 主推长农4、长农5、吉林25或相当熟期的品种, 搭配丰交7607、吉林26、九农20、通农10等品种。有效积温2200~2600℃, 无霜期l10~128天的地方, 主推合丰25、绥农8、黑农36或相当熟期的品种, 搭配绥农4、九农17等品种。其次, 中部有效积温2800~3100℃, 无霜期140~150天的地方, 主推吉林30、长农4或相当熟期的品种, 搭配吉林27等品种;有效积温2600~2750℃, 无霜期130~140天的地方, 主推九农20、吉林29, 或相当熟期的品种, 搭配长农5、丰交7607、吉林35等品种。第三, 西部在5~9月降水量450毫米以上, 有效积温2800~3100℃, 无霜期130~150天的地方, 主推吉林22、吉林23、九农16、白农5或相当成熟的品种, 搭配吉林33、吉林32、白农6等品种。

2.2 注意生育期问题

一般来说, 生育期长的品种产量高, 生育期短的品种产量低。因此, 我们选用品种要从各地实际出发, 既能充分利用生育季节, 又能保证高产、稳产为原则。应选择在本地无霜期日数最少的年份也能达到黄荚期的品种。我省应选择生育118-126天左右的大豆品种。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应针对当地病害发生情况选用抗病品种。我省病毒病、霜霉病发生严重, 所以应从各地实际出发, 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另外, 我们也应注意倒伏性问题。高产栽培水平下的品种应选用茎秆强度大的半矮秆、产量潜力大的品种, 配方施肥, 合理密植。而对于茎秆弱的大豆品种容易倒伏造成减产, 茎秆强的品种肥水过多、密度过大, 也会出现倒伏现象。

3 结束语

良种种植 篇5

1 马尾松种植保障措施

1.1 种实晾棚

为防止采摘种放置时因淋雨而霉变, 林场在毛集建种实晾棚一处, 建筑面积300m2, 采用砖混结构设计。

1.2 晒场

按照采种基地总体设计要求, 根据采种的具体情况和需要, 林场在毛集修建晒场一处, 面积1900m2。2003年5月验收合格后付工程款17.1万元。

1.3 种子处理及贮藏库

为贮藏好林木种子, 防止鼠害霉变, 需在田木湾种子处理及贮藏库一栋, 经过招标后工程由桐柏县毛集宛申建筑队施工。2003年2月21日, 林场与桐柏县毛集镇宛申建筑队签订建筑合同, 要求建筑队提供护林房的图纸设计及施工方案。该工程总造价为10万元, 工程工期四个月, 要求2003年3月份开始施工, 2003年6月30日前交付使用。

1.4 机井及配套

按照良种基地总体规划高计要求, 根据良种林分具体情部属需要, 需在马尾松种源种子园建机井一眼, 并配套提灌、先灌设备。该工程经招标后由桐柏县毛集镇建筑队施工, 林场与该建筑队于2003年9月1日签订了合同。施工采取大包的方式, 由工程队负责购买配套设施, 林场指派专监督施工, 工程工期三个月。2003年12月林场经验收合格后付工程款15万元。

1.5 采种机具

为更好地采种制种, 2003年8月25日林场购置采种机具12套, 支出6万元。

1.6 输电线路

由于大包子马尾松母树林至今尚未通电, 需架高输电线路3公里。2003年3月6日, 林场与刘廷远签订了架电协议, 根据协议, 林场将大包子林点输电线路架设任务交由刘廷远负责, 工程造价为9.0万元。要求刘廷远严格按照预算和国家有关电力线路架设规定施工, 工程原材料由刘廷远按照林场要求购买。在施工过程中林场派技术人员监督指导, 工程工期为三个月, 施工结束后由林场组织人员验收, 验收合格后林场支付工程款9.0万元。

1.7 隔离带

为防止火灾损失和防止遗传品质不良的外源花粉对种子园的侵染, 按照因害设, 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的原则, 在五里岗母树林营建多功能板栗隔离带26.7公顷。2003年10月经林场验收合格后支付工程款10万元。

1.8 护林房

为更好地管护采种林分, 在马尾松母树林建护林房一座75m2, 两层三间, 下面两间, 上面一间, 采用砖混结构设计, 2003年7月26日, 经过充分议标后林场与桐柏县毛集镇宛申建筑队签订护林房建筑合同, 由林场提供护林房的图纸设计及施工方案, 建筑队负责施工。

1.9 了望台

为加强采种林分的护林防火, 做到早发现、早打灭, 根据采种林分实际情况和需要, 毛集林场分别在田木湾、五里岗、大包子建了了望台三座, 采用砖混结构设计。

1.1 0 林分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马尾松的主要害虫是马尾松毛虫和松梢害虫, 球果害虫有球果螟、小卷叶娥等,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 主要进行化学防治, 喷洒农药, 摘除虫茧, 加强采种林分管护。

1.1 1 疏伐及卫生伐

为提高采咱母树林分质量, 增强林分抗性, 2003年再次寻种子园和母树林中的不良树种和非目的树种伐除, 使目的树种更好地生长、结实。林场将疏伐及卫生伐的任务承包给李铁成施工, 并于2003年7月1日与其签订了作业施工协议。工程工期四个月, 2003年11月工程以验收合格后林场付施工费5万元。

1.1 2 施肥管理

为促进母树生长, 使其尽快结果结实, 2003年5月对各采种林分进行松土除草中耕抚育和施肥, 施肥时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在母树20-30厘米外开沟, 深15-20厘, 肥料施于沟内。对各个母树林区和种子园生产区在施肥的同时实行专人承包管护, 保证基地工作的正常运行。2003年施肥管护共计支出2.16万元。

2 马尾松种植主要保障措施

由于采种基地属于公益性质的林业建设项目, 建设周期长、效益低, 为加强管理, 提高效益, 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我场采取了各种管理体制, 力求在体制上、机制上、科技上创新, 具体做法如下:

在经营管理形式上, 对基地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 实行行政领导和技术人员的“双包”责任制:主抓基地的领导与场里签订责任书, 技术人员与主抓基地的领导签订责任书。在项目管理机构上, 实行法人责任制。在工程管理上, 实行按规定立项, 按项目管理, 按设计施工, 按效益考核。在资金管理上, 我场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在执行中实行“监理”和“报账”制度。在信息管理上, 我场设计的务功能区建立档案, 逐年记载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林木生长、开花、结实等情况, 工程建设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统计年报制度。在生产技术管理上, 按生产技术任务做好劳力安排, 资金筹措, 物质准备, 技术人员深入基地, 具体指导。在林业科技管理上, 依托中国林科院、河南农大、省种苗站为技术依托单位, 聘请中国林科院顾万春研究员为技术顾问, 亲自设计, 科学施工。在花粉管理上采取人工辅助授粉, 母树林进行子代测定, 喷施MG满果粉, 定期进行物候观测, 在管理上提高科技水平, 力求做到科技示范、科技带动。

3 马尾松种植种植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种子效益。采种基地进入成果期后, 年产马尾松种子15045公斤, 国外松种子4005公斤。盛果期按30年计算, 共产马尾松种子451350公斤, 国外松种120150公斤, 马尾松种公手价15元, 国外松种子公斤100元, 种子直接经济效益为1878.5万元。

451350×15=677.0 (万元) (马尾松)

120150×100=1201.5 (万元) (国外松)

3.2 木材效益

30年每公顷木材蓄积可达150立方米 (8-9林地指数级) , 总木材蓄积可达19050立方米, 每立方米价按360元计, 直接经济效益68508万元。

49050×360=685.8 (万元)

3.3 造林效益

基地产种子可造林353万公顷, 其中种子园种15.2万公斤, 可造林91万公顷, 木材增益按15%计, 可增益木材2047.3成立方米;母树林采种42万公斤, 木材增益按5%计, 可增益木材1889.3万立方米, 该项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社会效益。采种基地建设、经营管进、采种、制种、运输均需投入一定劳力, 对当地农村劳力安排, 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加快荒山造林, 美化环境, 增进人们身体健康, 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生态效益。采种基地采集供应充足的造林良种, 有效地扩大了森林资源面积, 大幅度增加了森林覆盖率, 对促进农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综合评价。良种基地目前已初见成效, 进入盛果期后每年产马尾松种子1.5万公斤, 国外松种子0.4万公斤, 种子每年直接经济效益60余万元, 木材每年经济效益近30万元,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并且年产良种可造林100余万亩, 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为可观。良种基地采集供应充足的造林良种, 有效的扩大了森林资源面积, 大幅度增加了森林覆盖率, 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森林的多种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对促进农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良种基地建设、经营管理、采种制种、运输均需投入一定的劳力, 对当地农村劳力安排、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加速豫南荒山造林绿化、稳定和提高森林生产力, 发挥森林改善环境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缓解木材供需矛盾, 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要:马尾松以适应性强和经济价值高的双重营林特性, 成为豫南山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但长期以来不合理开发及乱砍滥伐, 马尾松资源遭到很大破坏, 因此必须建立马尾松良种基地, 改良提高种子遗传品质;逐步实现良种生产专业化、采种基地化、造林良种化。

关键词:马尾松,种植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下一篇:抗压强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