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方法

2024-07-19

种植方法(共11篇)

种植方法 篇1

仙客来又名兔耳花, 一品冠。报春花科, 仙客来属。由于花色鲜丽别致, 深受人们喜爱, 是知名度很高的盆栽花卉。仙客来的商品生产在国外十分发达, 我国一些城市已有盆花出口。

一、形态特征及品种

肉质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 块茎扁球形, 深褐色, 新芽集中在块茎中央, 花与叶由块茎抽出。叶心脏形, 叶面绿色, 有白色斑纹, 叶背紫红色, 叶缘锯齿状。花单生, 下垂, 花瓣向上直立翻起, 酷似兔耳。花色有粉红、浅红、朱红、大红、紫红以及白色, 也有红心白瓣、粉瓣等, 色彩鲜艳缤纷、花梗细长, 顶生一花。果实球形, 种子褐色。

仙客来原种有40多个, 但种间杂交困难, 现在的栽培种都由种内杂交而得。众多的园艺品种, 大致包括大花平瓣、皱状圆瓣、波状尖瓣、重瓣等型。

二、生态习性

原产于北欧、南欧和西亚, 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比较集中。我国沿海大城市栽培较多。喜阳光充足和冷凉、湿润的气候。10~20℃为最适温度。不耐高温, 30℃以上植株将停止生长进入休眠, 35℃以上植株易腐烂、死亡。因此, 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夏季高温是仙客来的致命伤。冬季可耐低温, 但5℃以下则生长缓慢, 叶卷曲, 花不舒展, 花色暗淡, 开花少。生长期虽喜阳光充足, 但因不耐高温, 在温度升高的中午前后仍需遮阳, 以降低温度。土壤要疏松、肥沃、排水好, p H6~7。冬季补加CO2气体, 可促使生长和开花。盛花期在12月~次年5月间。叶片多, 开花多, 叶片大往往迟开花。

三、繁殖方法

繁殖以播种为主, 也可分割块茎和组织培养。

1. 播种繁殖

播期不同, 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 以9月上旬为宜。早播, 球茎不大就抽茎开花, 影响质量。晚播, 气温过低, 影响发芽或出苗不齐。仙客来种子较大, 可用浅盆点播, 株行距1.5~2厘米, 基质可用腐叶土、河沙、经腐熟过的锯木屑和少量田土混合, 事先需用福尔马林消毒。覆土要浅, 播后盖上玻璃保温。在16~20℃的适温下, 30~40天即可出苗;如用30℃的温水浸种4小时, 2周后即发芽出苗。发芽后以半荫环境最好, 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 进行第一次移苗, 株行距3厘米×4厘米, 移栽深度以球茎顶部与土面平为宜。6~7片真叶时, 可单独栽于小盆, 仍以半荫环境为宜。

2. 块茎分割繁殖

有两种方法, 简单的是9~10月, 当休眠的球茎萌发新芽时, 按芽丛数将球茎切开, 使每一份切块都有芽和块茎, 切口处涂上草木灰或硫磺粉, 放在荫处晾干, 然后分别作新株栽培即可。另一种方法是在春季4~5月, 选肥大、充实的球, 将球顶削平, 以0.8厘米~1厘米的距离划成棋盘或格子, 沿格子线条由块茎顶部向下切, 深达球的1/3至1/2, 然后把花盆放蔽荫处栽植, 严格控制浇水, 只保持盆土潮湿。秋凉后每一小格子上长出小芽, 这时要把原来的切口加深, 待芽长大时, 把块茎倒出盆, 去除泥土, 彻底分开, 每盆栽一块使其成为新株, 分割初期, 块茎切口不圆, 但经栽培后, 会逐渐恢复为圆球形。

四、栽培技术

仙客来管理比较复杂, 营养生长期和花期的管理又不尽相同。常因管理不当, 发生叶片悬垂发黄, 花梗和球茎腐烂, 花芽萎缩等现象, 故需精心管理。

栽培时, 土壤宜疏松, 可用以腐叶土2份、园土1份及少量过磷酸钙混合的培养土。也可用晒干、打碎的河泥, 或用以泥炭2份、珍珠岩1份混合的培养土。培养土需熏蒸消毒。换盆时, 要视植株大小, 逐步增大花盆, 不宜直接采用大盆栽培小苗。栽植时宜浅植。大苗在上盆、换盆时, 要使球的2/3至1/2居于土面上, 以免球在土中受湿腐烂。忌施浓肥, 肥浓易伤根。追肥可每月3次左右, 施肥前宜松土, 要选睛天追肥, 肥不可从株顶施, 宜在旁施, 施肥后要洒水冲洗。

仙客来的养护管理大致分为5个阶段:

1. 苗期

第一片叶子长足, 真叶初露时, 就要移植。当幼苗具有3~4片叶子时, 可种在直径10厘米的花盆中, 以后随着植株增大, 再换较大的花盆, 换盆时间最迟不可超过6月份。如果苗小, 可让其留在小花盆中过夏。幼苗要遮阳, 天热时要经常松土、除草、浇水、施肥。

2. 夏季保苗阶段

夏季气温高, 极不利于仙客来生长, 应用降温设备降低环境温度, 才能使其安全度夏。江南地区梅雨季之后, 要把盆花移到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 放在离地面较低的架子上, 以便使其接受地面的潮气和低温。为避免高温, 可用两层荫棚遮阳, 并控制浇水, 停止施肥。

3. 第一年开花阶段

入秋后恢复生长, 可逐步增加浇水量, 施薄肥, 在室外一般可施3次肥。10月中旬进温室, 放在阳光充足处。温室空气要湿润。每月施肥2~3次。12月中旬~2月初一般不用施肥, 但如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 施肥可不停止。一般11月开始开花。对花葶软的种类, 可在花梗基部设置小竹圈, 使花枝直立向上。4月中、下旬结果, 为使种子饱满, 应限制每盆结果数在10个之内。

4. 夏季球根休眠阶段

5月后, 叶片逐渐发黄, 应逐渐停止浇水, 使其休眠。在叶子全枯后, 要放在低温、通风环境, 使球根安全度夏。一般是将盆侧放在凉爽、避雨处, 使其既不受潮, 也不过分干燥。

5. 第二年开花阶段

炎夏过后, 应把盆扶正, 略浇水, 使球根复苏萌芽。萌芽后, 用新培养土换盆, 去掉腐败根系。在温室内养护, 约12月可以开花。开花后, 又进入夏季球根休眠期。

新繁殖的苗一般11月开始开花。如果在现蕾期, 使温度保持15~20℃, 在花蕾与花梗上喷10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 可促进花梗伸长、加速开花。主要病虫害有:冠腐病、真菌萎缩病、根瘤线虫病、炭疽病、幼苗立枯病, 蚜虫、红蜘蛛、卷叶虫、地老虎等, 要注意防治。

种植方法 篇2

山上也能种池藕?一个人人以为天方夜谭的梦想终于在本社的河南省三门峡市菜园乡羊皮沟种植基地实现了。10月26日在当地农业部门和山东总部代表及当地群众的亲眼目睹下见证了这一神圣的“种植奇迹”。

在总部指导下该基地的36亩藕池通过一年的实验表明:每亩丘陵地可生产池藕9000—11000斤,按平常最低价每斤1.5元计算,每亩可收入135000—16500元,是传统种植粮食作物的8—10倍,不但效益好,而且省工、省力、易管理,空闲时间还可以开阔深加工市场,增加收入。

针对藕池怎样建设,栽培技术重点有以下两点:一、藕池要选在阳光充足、没有树木荫蔽的山头空地或村头荒地、荒宅、废旧坑塘以及盐碱地、涝洼地等。藕池面积一般200-300平方米,即每亩2-3个,池身60cm,池壁斜度60度或直壁。将石灰撒入池底,用旋耕犁旋2-3遍,深20cm,土灰混合均匀后,用机械将池底整平压实,用3:7灰土将池壁压实夯实。铺底砸邦后,用薄膜将池底、池壁铺平铺好,铺膜后,用2-3cm厚的混凝土抹平,将准备好的斜板立在池壁上,用水泥将缝抹好,立壁藕池,可用水泥将壁面封严、抹平。每亩造价4000—5000元左右。二、藕池选择富含有机质的粘壤土。种藕之前,将麦秸、玉米秸或杂草铺入池内,厚度30-40cm。三:藕池的底部防渗可以选择HDPE土工膜,有利于节水,增产。

银杏树种植方法之我见 篇3

关键词:银杏树 种植方法

0 引言

银杏,属仁杏科、银杏属,是裸子植物银杏纲中唯一存活下来的树种,是果树中寿命最长的树种,为中国所特有,有活化石之称。银杏树生长缓慢,结果晚,但结果寿命极长。由种子播种繁殖的苗木,一般20年才开始结果,所以又有公孙树之称。

1 播种育苗

采用种子繁殖和自然生长情况下,干性很强,树冠高大,主枝分枝少;人工栽植的银杏树种子宜采收颗粒大,树龄在80年左右的母树最好,采收的种子去皮阴干。为提早结果和管理方便,可以控制树干不使过高,而使分枝向四周扩展。干高一般为1.0~1.5米,树干较矮,利于加速树冠生长,利于早果丰产,也利于管理和采收。南方可以秋播,北方以春播为宜。苗床宜选用透水性较好的沙质壤土。

2 繁殖阶段

利用萌蘖繁殖苗木在2、3月间,从壮龄雌株母树根蘖苗中挖取基部半边带根的萌枝条,栽在苗圃里,直径1厘米至4厘米均可。栽前要整地施基肥,栽植入土深度要适当,不能过深和过浅,移栽后不过分干旱可以不浇水。此法容易成活。约10年左右即可开花结果。用树干基部萌蘖分株繁殖,再经嫁接后,3~4年便可结果,结果年限最多可达3000年以上。

3 嫁接繁殖

以盛果期健壮枝条为接穗,用劈拦法接在实生苗上。采用嫁接繁殖时,所用接穗不同,对树冠的发育和产量,也有不同影响。嫁接时,一般在1个砧木上接2~3个接穗,接穗成活后,先从接穗上抽生骨干枝,着生于顶端的骨干枝长势较强,可形成1~2个主枝,以后,这些主枝上再抽生枝条,形成多个向外扩张的分枝群,以后再继续抽枝,扩大成为树冠。高干嫁接,基部抽枝少,先端枝条多,结果较晚;低干嫁接,基部抽生枝条多,树冠扩展快,结果早,产量也高。初嫁接的银杏树,年生长量较大,可达1.0米以上,以后便逐步减弱。

4 入土生根

扦插育苗在5月至6月份选用当年生软枝或从结果的树上选采当年生的短技剪成10厘米至15厘米,上留3叶至4叶,下切口削成马耳状斜面,基部浸水2小时后,扦插在蛭石沙床上,间歇喷雾水,保证叶片不干,约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即可生根。

5 生长过程

苗木移植银杏属深根性植物,生长年限很长,人工栽植,地势、地形、土质、气候都要为其创造良好条件。选择地势高燥,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黄松土、沙质壤上,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都可以进行苗木移栽。其中酸性和中性壤土生长茂盛,长势好,提前成林。银杏直径在5厘米以下可以裸根种植,6厘米以上一般要带土培。裸根栽植的苗木,当年是缓苗期。而带土坨的苗木当年能生长。小苗成行栽好后用水漫灌。而大树栽植,最好是栽前将坑中灌满水,待坑中水渗完后,将大树植入坑中捣实,让坑中的水返上来滋润根部。

6 苗木的管理

6.1 银杏树喜肥、喜湿并要求高度通气的特性,银杏种植后需要加强土壤和肥水管理。一是要坚持年年深挖松土一次,至少树盘周围要保持疏松状态;二是要多施肥料,特别是多施有机肥,如厩肥、腐熟垃圾等;三是要注意灌溉和排水,旱季要适当浇水,雨季要及时排除积水。深挖松土一般在秋冬进行。银杏发根早,地温升至6摄氏度时根系就开始活动。长江以南,深挖最好在2月前完成。施化肥常年都能进行,施用有机肥最好在9-10月份挖开土面浅埋,或结合深挖于冬季挖放射形或环形施肥深沟埋施。

银杏银杏果用林内株间距离大,最适宜间种作物。只是间种要注意选好作物。吸肥过多的,特别是能招来严重病虫害的,或根系分泌物有碍于银杏生长的,最好不种。有的作物如玉米,吸肥虽多,但关系到当地农民的生活,也可以间种,但间种时必须多施肥料。实践证明,烟草、核桃等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对银杏生长极为不利,而马铃薯之类,能大量诱发蛴螬危害,以不种为好。银杏的生长,不能缺少有机肥。土壤有机质不足时,常常诱发严重的线虫危害。山地运输困难,难于大量施用需要运送的有机肥,提倡银杏林地间种绿肥。只是绿肥种植也应以保证银杏正常生长为主,应当坚持花期压青,以充分发挥绿肥的肥效。

6.2 银杏树年生长量比较小,在一般管理条件下一年只抽梢一次。肥力不足时,枝条年生长量往往不足40厘米。银杏的花芽,只在俗称为铃枝的短枝部位形成。这两个基本特点,决定了银杏一般不要修剪,或只作轻修剪。但是,银杏嫁接苗由于接芽往往处于树冠的边沿部位,多数嫁接植株往往严重偏冠,这也将影响今后的产量。纠正偏冠的办法是,立支柱,适当打顶(摘心),同时多施肥料。一般只要剪除顶芽,其下部的几个侧芽就能萌发,在打顶当年或第二年形成几根枝条而银杏树栽植后缓苗期较长,而且易于偏冠与其内源生长激素的不足有关。多施有机肥,根系发育得好的银杏苗,基本不存在缓苗期,偏冠也能得到好的控制。

香椿苗的种植方法 篇4

香椿原产于我国, 栽培历史悠久, 是我国特有的树种, 别名椿芽, 系楝科 (Mcllaccac) 楝属, 学名为Toona sincnsils (A.Ju Ms.) Room, 多年生落叶乔木, 嫩茎叶可食用。在河南、安徽、山东和陕西等地广泛栽培, 四川和广西北部等地栽培也较多。我国香椿约有十余个栽培品种, 大体上可分为红椿和绿椿两大系列。作为木本蔬菜, 以选择红椿系列为优, 如红香椿、褐香椿、黑油椿、红油椿、红芽绿等品种。而绿椿系列, 树干通直, 宜作为速生用材树种。

1 特征特性

香椿属高大落叶乔木, 是我国特有珍贵速生用材树种。树高可达25 m, 胸径70 cm, 树皮赭褐色至灰褐色, 呈不规则的条状纵裂, 片状脱落, 叶互生, 羽状复叶, 长25~50 cm, 叶片有香味;小叶对生, 10~22个。花两性, 顶生圆锥状花序, 花白色有芳香味, 开花期在5~6月, 果熟期在10~11月。

香椿繁殖比较容易, 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 接近地面的根系容易长成新株;较耐水湿, 多分布在宅旁、溪谷、冲积土壤水分较好的地方, 但在低洼积水地、重盐碱地 (p H8.5以上) 或特别干旱瘠薄的山地、沙地上生长不良;喜肥沃沙质土壤, 对土壤的酸碱性要求不严格, 在石灰质山地棕壤上生长良好, 其中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中性冲积沙壤土生长最快, 年胸径生长量可达2 cm以上。

2 栽培要点

采种与育苗:香椿5~6月开花, 果实10~11月成熟, 果实成熟时红褐色, 此时可采果留种。取种应选择树龄10年以上的高大健壮母树采种, 采后晾干选干净饱满的种子 (千粒重15 g) 使用。香椿种籽的发芽率丧失起来特别快, 新采集的种籽在常温下保存1个月, 发芽就由98%降到了94%, 保存8个月发芽率降到20%左右。尤其是经过夏天, 发芽率几乎就丧失殆尽。因此, 最好选择没有经过夏天的新种籽或低温 (4℃~5℃) 干燥条件下贮藏的上年种籽, 发芽率必须在90%以上才可使用。如果发芽率低于30%, 则不能当种用;如发芽率为30%~80%, 则要加大播种量。

1) 播种育苗。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5℃, 幼苗生长期适宜温度白天为15℃~25℃, 夜间为10℃~15℃。保护地内正常生长需2 0℃~24℃。播种前种子要先进行催芽, 即:用温水浸泡15℃~20 h, 待种子吸足水后再用清水泡10h, 捞出控水催芽, 温度控制在2 0℃~25℃, 待种子有1/3裂嘴露白后, 即可播种。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5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进行露地栽培。播种按开沟条播的方式在1.2~1.5 m宽畦内按等行距开3~4条宽6 cm、深3 cm的浅沟, 顺沟均匀浇水并撒种。也可按15~25 cm的株距挖穴, 每穴播4~5粒。播种后覆1 cm厚细土, 并用地膜覆盖。每亩播种量按2.5~4 kg进行, 播后7~10 d开始出苗, 15 d左右齐苗。注意种芽出土后, 要及时割破地膜引苗出土, 否则易烧焦嫩苗。

2) 出苗后管理。一是浇水、间苗。在苗高5~6 cm开始间苗, 1O cm左右定苗, 苗齐后可根据墒情进行浇水、间苗。撒播的, 第一次间苗可按2~3 cm株距留苗, 把并生苗、弱苗去掉。穴播的, 每穴留2株苗。4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 株间距保持在5 cm左右, 每平方米留苗80~100株。每次间苗后都要浇1次压根水。二是定苗。当苗高10 cm且有5~6片真叶时, 即可定苗。为了培育直径1cm以上、高1 m以上的壮苗, 露地育苗的株距为5~20cm, 行距为30 cm, 每亩留苗5 300~6 000株。

3) 中后期管理。一是中耕除草, 雨后及时排涝, 天旱要及时浇水。二是施肥。第一次追肥在5月下旬, 以氮肥为主, 每亩冲施尿素水溶液10 kg。第二次追肥在6月底~7月初, 每亩施复合肥20 kg。另外, 在生长季节还可用浓度为0.7%的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洒。9月以后生长缓慢, 应施适量磷钾肥, 促进苗木木质化, 以保安全越冬。三是将苗木矮化处理。促进苗木达到壮苗的标准。

4) 无性繁殖。香椿还可进行无性繁殖, 香椿根蘖性强, 可采用埋根和留根育苗2种方法。埋根育苗方法简便, 成活率高, 苗木容易管理, 质量好, 成本低。采集1~2年生苗木的根条, 健壮母树上的侧根也可利用。根条在春季2~3月间采集, 采后及时剪截。长度15~20 cm, 随采随育为最佳。每公顷可育3.0~4.5万株。为使苗木生长整齐, 应按粗度将根条分级育苗。为防止根条愈合组织腐烂, 应注意保持地温, 以利出土, 一般可不浇水;若干旱时可采取行间开沟浇水, 浇水或雨后应及时松土保墒。苗高10 cm时要及时去除弱芽, 留壮芽1个。

3 开发价值

香椿的营养价值较高, 椿芽是一种木本蔬菜, 含有较高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据分析, 每100 g香椿头中, 含蛋白质9.8 g、含钙143 mg、含维生素C115 mg, 都列蔬菜中的前茅。另外, 还含磷135 mg、胡萝卜素1.36 mg, 以及铁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E及性激素等营养物质, 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作用, 故有“助孕素”的美称;香椿是时令名品。同时还是建筑、造船等用材, 号称“中国的桃花心木”。香椿也是一种观赏树种, 秋季叶呈红色, 故有“红椿”之称。种子含油率达38.5%, 是一种优良的木本食用油。

参考文献

2种植物相对电导率测定方法比较 篇5

关键词:相对电导率;抽气法;浸泡法

中图分类号: Q945.7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7-0311-02

收稿日期:2013-11-13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编号:122102310277)。

作者简介:徐新娟(1979—),女,河南漯河人,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研究。E-mail:xinjuan_xu@163.com。逆境胁迫下,植物细胞膜透性会发生改变,可以通过测定细胞渗透在溶液中的电解质来判断膜受伤害的程度,进而了解植物的受害程度,因而相对电导率是衡量植物抗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电导率的测定在植物抗寒、抗旱、耐盐碱研究中被广泛应用[1-3]。在研究试验中,采用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测定植物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显得尤为重要。传统试验方法中采用抽气法进行材料处理,时间虽短,但由于抽气装置容积的限制,在大批量材料试验时需要重复多次进行,过于费时费力。浸泡法可以同时处理大批材料,且操作简便,但在浸泡时间上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比较5种植物在抽气法和浸泡法2种处理方法与不同时间处理下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的差异,以期为实践中植物叶片相对电导率的最佳测定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爬山虎、棉花、玉米、大豆和法国梧桐这5种植物的功能叶,均取自河南科技学院试验田。

1.2试验设计

相对电导率的测定参照李合生的方法[4],并略作改动。先用自来水冲洗叶片,除去表面污物后再用去离子水冲洗 1~2次,用干净纱布吸干叶片表面水分,然后用打孔器打取叶圆片(避开主叶脉),每组随机取20个,放入加有10 mL去离子水的小燒杯中。抽气法中设置4个抽气时间:8、15、20、30 min;浸泡法中设置7个时间:1、2、4、6、8、12、24 h。抽气和浸泡结束后分别测定溶液电导率,记为R1;然后将小烧杯放入沸水浴加热10 min,放至室温后再测定溶液电导率,记为R2。相对电导率= R1/R2×100%。

1.3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为测定平均值,数据采用SAS 9.0 进行统计分析,LSD法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抽气时间对叶片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抽气时间对相对电导率的测定结果有显著的影响。5种植物相对电导率的最大值均在15 min或 20 min 出现。显著性分析表明,除棉花外,其余4种植物在不同抽气时间下测定的结果差异显著,其中玉米、大豆和法国梧桐均在抽气15 min时达到最大值,爬山虎则在抽气 20 min 时最高,达34.16%,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间处理。这可能是植物种类的个体差异所致。抽气30 min时数值下降,表明抽气时间过长会对测定结果起到相反的效果。

3小结

2种测定相对电导率的处理方法中,抽气法材料处理时间较短但操作复杂,浸泡法延长了时间,但避免了仪器操作误差,且操作方便简单,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在处理时间上,抽气法可选择15 min和20 min,浸泡时间则不同植物有所差异,但一般在4 h之上,其中玉米、大豆和法国梧桐这3种植物的最佳时间选择为24 h。因此,实践中应根据材料种类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时间,在大批量材料处理时浸泡法则更具优势。另外,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扩大样本数量,进一步丰富试验结果,验证其在现实操作中的应用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红亮,陈丽丽. 低温胁迫对9种绿化树木相对电导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167-169.

[2]钟杰阳,张玉莲. 低温对不同杏品种枝条中MDA含量和电导率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2013,19(5):93-96.

[3]孙龙生,金丽丽. 月季的抗寒性与相对电导率[J]. 辽宁农业科学,2007(1):23-25.

[4]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61-263.

园林花卉种植设计方法 篇6

(1) 因地制宜选择植被。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花卉种植是整个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花卉种植设计需要考虑花卉的生长特点以及颜色搭配问题, 所以, 在园林设计中, 可以选用本土优质, 具有层次感的植物进行种植, 不仅有着美观的特点, 还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本, 所建设出来的园林景观也将是具有本土气息的经济性建筑景观。 (2) 充分考虑植物种间关系。植物物种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了竞争、适应以及其它方面的能力, 这些都将会对植物群落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选择园林植被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多样化, 并且这些植被之间要具有互相竞争的关系, 这样不仅能够相互制约, 还能够共同生长。 (3) 保证植物群落稳定。为了能够对植物群落的稳定作出保证, 园林设计师应该要选择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的植物进行种植, 这些物种不仅能够快速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 还能够促进物种的生态循环。合理分布物种植被, 不仅能够为人类带来良好的生存环境, 物种之间的生存也将能够得到平衡。

2 园林花卉种植方法设计

2.1 花坛的规则式设计

(1) 花坛设计要点。一定要能够按照空间设计对花坛的布置进行有效处理。一般情况下, 花坛都是应用在规则式设计中, 若是在自然式布局中应用到花坛, 需要按照自然式的布局特点, 保持花坛与整体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一致。 (2) 花坛植物的选择。在选择花坛中所种植的花卉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 花卉的观赏期以及花坛的类型进行综合考虑。花丛式花坛一般都是选择1年生的草本花卉, 体现出色彩构图, 尽量减少木本以及观叶类的植物。花卉的花序主要是比较大的菊状、穗状型的花序, 以及上下花朵成垂直排列的花朵, 或者是那些头状花序, 其中不包括那些有着大而少的花朵, 植株比较高容易出现倒伏现象的花卉都不适合在花坛中种植。 (3) 花坛的纹样。花坛的纹样一般都简单整洁, 应该根据坛中所栽种的植物进行纹样细致程度的确定。举个例子来说, 若是红绿草所组成的图案, 整个条纹的宽度应该控制在5~8cm, 矮生黄杨的宽度应该要控制在15~20cm, 而其它花卉应该要将纹样的宽度放宽, 纹样越精细, 在管理的时候也就更加精致。

2.2 花境的规则设计

花境主要是分为2种, 一种是双面观赏, 另一种是单面观赏。双面观赏的画境一般都是放置在道路的中央部位, 可是这种花境的最高部分不能超过人的最高视线, 在最高部分的周围就可以适当放置一些矮的花卉, 这样就能够形成两面的观赏效果。单面观赏通常都是布置在建筑草坪等周围, 将较高的花卉都种植在后方较远的地方, 这些花卉的高度一般都需要超过人的视线, 在近的地方就能够种植一些比较矮的花丛, 这样就能够形成层次分明的单面观赏花境。另外, 花境还可以与绿色的篱笆相互配合, 与游廊、花架等进行配合, 布置出富有特色的花境, 让人赏心悦目。

2.3 园林花卉的自然式种植设计

自然的花卉布置通常都是依靠最小单元进行各式各样的组合, 花丛都是有多株花卉进行组合。无论是相同的种类, 还是不同的种类都可以进行搭配。通常情况下, 自然式花卉都是选用多年生长的比较健壮的宿根性花卉。尤其是那些具有观赏性的能够与其它花卉结合形成新品种, 会是自然园林花卉的首选。另外, 还可以选择一些野生的花卉, 或是那些经过自我传播繁殖的花卉。对于花卉的管理一般都是采用粗放型管理模式, 能够进行大面积的管理。

花丛的平面以及立体都应该比较自然, 同一种花丛应该要精简, 在形体和色彩上都应该要与其它花丛存在一定的差异, 要能够吸引著城市居民的注意力。若是花丛中存在着许多花丛, 那就需要注重整体的效果。将较高的植物放置在后面, 高度逐层递减, 要能够让整个园林花卉的布置都能够体现出层次感。

摘要:景观中植被的选择, 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来选择, 可以选择那些已经过国家改良的优质品种, 用来代替外来植物。外来植物不仅难以在本土成活, 还需要花费较多的资本, 这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 资源浪费情况也因此加剧。所以, 园林设计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只有将花卉种植的要点牢牢把握, 才能够充分利用花卉的特点, 为城市园林景观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主要从园林花卉种植的要点入手, 具体分析花卉的规则设计和自然设计2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园林景观,花卉种植,规则设计,自然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国龙.园林花卉种植的规则设计与自然设计[J].科技与企业, 2012 (19)

我国北方玉米增产种植方法 篇7

关键词:北方玉米,增产种植,方法

1 我国玉米种植的分布情况

我国玉米带纵跨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态区, 分布在低地平原、丘陵和高原山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划分玉米种植区主要考虑以下原则:1.历史的延续性;2.根据不同地区光温水和无霜期等自然资源特点, 及玉米生长发育对资源条件的要求划分种植区;3.在分区命名时要体现种植制度的基本特征;4.考虑到玉米在各生态区内农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和发展前景。根据上述原则, 将中国的主要玉米种植区划分为五个明显各具特色的生态区, 其中, 北方春播玉米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 山西的大部, 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 是中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北方春播玉米区属寒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带, 冬季低温干燥, 无霜期130~170d。全年降水量400~800mm, 其中60%集中在7—9月份。东北平原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大部份地区温度适宜, 日照充足, 适于种植玉米, 是中国玉米的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主要种植在旱地, 有灌溉条件的玉米面积不足五分之一。该地区玉米产量很高, 平均达到6t/hm2左右。最高产量达到15t/hm2。

2 影响玉米高产的因素

北方春播玉米区基本上为一年一熟制。北方春播玉米区实际上包括东北和华北两个地区。东北地区需要成熟期适中或较早熟、耐低温且丰产性好的品种。北方春播区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土质肥沃, 光热资源较丰富。该区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玉米增产潜力很大, 具有商品生产的优势。北方地区限制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五条:一是产区集中, 流通不畅, 玉米收获后储、运、加工、销售都非常困难;二是秋霜早, 气温低, 籽粒脱水缓慢, 降低质量等级和增加能源消耗;三是干旱少雨, 灌溉设施和水资源不足;四是投入少, 特别是肥料不足, 氮磷钾比例不合理;五是缺乏稳产高产的新品种。本地区进一步发展玉米生产应采取稳定面积, 提高产量的策略。

3 玉米的种植

3.1 选地

首先是选地并精细整地, 要选择土层深厚、肥力好、通透性好、酸碱度适中、灌排方便、光照充足的地块种植。对玉米种植地块进行深翻后暴晒数日, 并施入优质农家肥或化肥, 整平田面, 准备播种。

3.2 选种

然后是选好种子, 根据个地区的土地情况选择相应的种子, 我们这里近两年主要是德美亚1号和2号。其次是做好种子处理, 包括浸种和种子催芽等。种子在土壤中也易遭地下害虫取食危害, 造成缺苗。因此, 最好是采取催芽播种的方式进行播种。主要是精选饱满健壮的种子, 先用清水浸泡24h, 再用50%多菌灵或75%托布津500倍液浸种2~3h, 捞出后清洗干净, 控干催芽。

3.3 播种

当土壤温度稳定在15℃左右时即可播种, 再是科学施肥, 由于北方气温低玉米成熟期较短, 因此必须要做到施足底肥, 合理肥料配比, 北方地区在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 000kg的基础上, 建议亩施入三元复合肥 (N、P、K各15) 15~20kg底肥, 以保证玉米对养分的需求。

3.4 管理

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一是查田补苗。当玉米长到3~4叶期时, 如果发现现缺株少苗, 但没有明显的缺行断垄现象, 可以在缺株的临近株穴, 在定苗的时候, 留双株来补足密度。出苗不足一半时, 建议毁种重播。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 但发芽速度极为缓慢, 易受土壤中细菌和真菌侵害而腐烂。有的地方为了避免伏旱影响和高温季节带来的授粉不良, 在入春时过早播种, 由于土温低、季节性气温尚未稳定, 从播种到出苗往往需要20d, 其间如遇阴雨或寒潮, 常造成出苗不齐或种子霉烂。玉米种子在10~12℃的温度下发芽较快而且整齐, 生产上把这一温度作为开始播种的最低温度指标。

3.5 病虫害防治

东北地区基本上没有病毒病和小斑病流行, 但有大斑病和丝黑穗病, 有时还发生玉米螟危害, 因此要求抗这些病虫害。玉米植株易招致玉米螟、蚜虫等害虫, 因此, 必须抓好苗期害虫和中后期玉米螟的防治。为防止玉米矮缩病发生, 在玉米6~8叶期喷施玉米粗缩灵一次。大斑病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 在玉米雄穗期喷施, 间隔10~15d再喷一次。适时放赤眼蜂防玉米螟, 亦可用50%辛硫磷或50%甲胺磷, 50%1605, 0.5kg拌毒砂50kg, 在大喇叭口期投入心叶。

4 玉米增产措施

益生菌用于有机农业种植的方法 篇8

1 堆肥

益生菌原液制作堆肥, 在发酵过程中, 繁殖大量功能菌并产生多种特效代谢产物, 从而刺激作物生长发育, 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寒能力。功能菌群进入土壤后, 可固氮、解磷、解钾, 增加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而且该肥含有蔬菜、瓜果、烟草、茶叶、花卉等所需的多种微量 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 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抑制土壤板结, 遏制土壤中的病虫害, 培肥地力, 提升作物品质。

2 基肥

整地时, 每亩施益生菌制作的堆肥100~500kg, 翻耕入土20公分左右, 并用如生菌原液500~1000倍稀释液均匀喷洒。

3 拌种与浸种催芽

用益生菌150~300倍稀释液拌种包衣或浸种催芽后播种 (根据种子大小、种皮硬度调整浸种时间) 。

4 灌根

移栽定植及关键生育期时, 用益生菌稀释300倍分别灌根, 每株用量视作物种类具体而定。

5 浇灌

浇水时在入水处, 将益生菌按每亩10~20kg的量稀释后滴入流动的水中进行浇灌 (滴管方式效果更佳) 。

6 叶面喷洒

在育苗期, 用益生菌稀释500倍均匀喷洒3~5次。生长期 (定植期、初花坐果关键期和采摘前期) 用益生菌稀释300~500倍均匀喷洒叶面, 并视作物长势追施发酵有机肥或粪水。叶面喷施宜在阴天雨后或日照强度不大的时候进行, 喷后最好有3~4天的晴好天气, 重点喷施植株上部叶片, 尽量做到叶片正背面喷施均匀。

7 病虫害预防

从育苗期开始到生长期整个过程, 可喷施益生菌300~500倍稀释液 (叶面喷施) , 用户可根据当地情况自行掌握, 7~10天一次。益生菌可以用来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喷施以雾状进行, 叶表面和背面都要喷到。作用机理是能增强植物的新陈代谢, 强化叶片保护膜的角质, 由于角质中的酯在草食害虫体内不分解, 最终使害虫产生生理障碍而致死。益生菌是以预防为主, 达到防止病原菌侵入和抑制害虫虫卵的目的;在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后, 可在使用杀虫剂的同时交叉使用益生菌。

8 育苗土的培育

在土壤中混入10~20%益生菌原液制作的堆肥, 将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 标准为“手捏成团, 一触即散”, 堆制发酵1~2个月, 当土表长出白色菌丝后翻倒, 如此反复2~3次。温度不要超过40℃。用席子盖住土壤, 再加盖塑料薄膜以防干燥。为防止水分过大引起腐烂, 床底不宜铺塑料薄膜, 最好在容易吸收多余水分的土壤上直接做床。

9 苗床土与育苗基质消毒

用益生菌稀释200~300倍, 均匀喷洒苗床土后即可播种, 基质消毒时, 直接用稀释液淋湿基质混匀, 装入基质盆或营养钵后即可播种育苗。

10 农产品保鲜与贮存

在成熟期前3~5天, 用益生菌稀释400~500倍喷洒果实、叶片、花卉等经济部位, 可延长产品保鲜贮存期和花卉开花时间。

我国北方玉米增产种植方法研究 篇9

近年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 水资源的利用率很低, 导致可种植北方玉米的土地面积急剧减少。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 北方玉米种植面积也在逐步减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 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调整玉米的种植方法, 虽然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但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非常大,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 不能单纯通过增加北方玉米种植面积来提高玉米总产量。

要满足全球众多人口对玉米的需求, 缓解粮食安全问题, 必须实现种植方法上新的突破, 同时提高北方玉米增产的技术水平。

2 种植方法对北方玉米增产的影响

我国自建国以来, 在种植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北方玉米科技力量突飞猛进, 玉米生产科技贡献的力量逐年增加, 为提高北方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性打好了基础。与此同时, 还使农民增收、北方玉米增效, 从根本上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为国家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改变种植方法对北方玉米增产产生的不利影响, 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应该给民众普及相关知识, 找到最大经济效益和北方玉米增产之间的平衡点。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北方玉米增产的影响, 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种植方法对北方玉米发展的影响, 改善人民生活, 增加经济效益。

3 应对种植方法对北方玉米增产造成不利影响的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 北方玉米培育种植产量的发展非常迅速, 种植方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目前我国的种植方法对北方玉米增产造成了不利影响, 导致北方玉米生长出现问题。为应对出现的种种问题, 应采取如下措施:

3.1 借鉴国外玉米种植方法及相关经验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北方玉米发展中种植方法使用的相关经验, 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挑选适合我国玉米种植的方法及经验, 推动我国玉米种植的发展。我国在种植方法领域一直进行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开始学习西方发达国家使用高效肥料, 对具体的肥料进行分析、实验, 明确肥料的成分以及玉米生长需要的各种养分, 选用合适、高效的肥料。

除此之外, 要对农民朋友进行肥料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其掌握肥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了解肥料的性能, 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农作物的高产量, 还能够使农民朋友对北方玉米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提高农民的知识素养, 让其能够对玉米种植知识有专业的了解与学习。

3.2 完善种植方法培育制度

要对种植方法的管理部门进行协调, 实现种植方法的独立, 解决目前种植方法的尴尬状况, 这样能够保证种植方法管理技术的正常运行, 使种植方法培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保证种植方法结果的正确性。

完善北方玉米培育种植技术, 提高种植户对种植北方玉米的积极性, 使北方玉米保持稳定增产, 同时也实现了种植方法技术有法可依的目的, 方便对种植方法培育过程进行查询, 降低种植方法培育技术的风险。

3.3 加强对种植方法的处理

在具体的玉米种植过程中, 要加强对种植方法的处理。北方玉米种植人员应该对玉米品种进行分类处理, 避免对北方玉米增产造成不利影响。这样不仅能够从客观上提高经济收入, 还能够提供生物无机肥料, 从根本上提升种植方法的经济效益。

种植方法是实现北方玉米培育种植产量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 对于北方玉米增产影响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 目前种植方法遇到了诸多问题, 需要及时进行解决。北方玉米的种植方法技术, 成为目前北方玉米领域的新技术, 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发展和国家进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玉米种植技术和方法有了巨大的改变, 使得北方玉米增产增收迅速。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是北方玉米发展的根本, 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介绍了种植方法对北方玉米增产的意义、影响, 提出应对种植方法对北方玉米增产造成不利影响的措施。

种植方法 篇10

海草能完全生长于沉水环境,有很发达的根状茎,有稳定沉积物、稳定底泥、抵御风浪对近岸底质的侵蚀作用,同时海草的叶片可以捕捉悬浮物,改善水体透明度;海草是第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同化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加速生态系中的营养循环;海草床是高生产力区,是许多海洋动物重要的产卵场、栖息地、隐蔽场所,并是其直接食物来源。海草床巨大的生产力可与红树林相媲美,具有极大的固碳能力,与红树林和珊瑚礁被称为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海草种子一般都经历一个休眠期,既有生理、形态休眠又有物理休眠,在外界条件适宜时,种子才开始萌发。本研究旨在探寻切实可行的大规模海草苗种培育方式和栽培方法,本着遵循其自然生理规律原则,尽量模拟自然海域萌发环境开展本实验。所以本实验所选择种子均为已经历其生理形态休眠的自然过程,镜检已可透过种壳见到胚芽的种子为实验对象,选择对其打破休眠有关键作用且人为可控的温度、盐度及幼苗发育基质为实验处理条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种子

实验用种子于2014 年6月采集于河北唐山海域。野外采集大叶藻种子时,只剪下带有成熟种子的生殖枝,运输时置于保温箱中并加冰。在实验室放于2 m3的玻璃钢水槽中暂养,使种子自然脱落,每天换水一次,将散落种子收集于另外水槽中。开始实验时,挑选成熟饱满的种子,先用 75%的酒精溶液浸泡 30 s,无菌海水冲洗3次。

由于自然海区采集的大叶藻种子其成熟程度差别很大,作为实验对象的种子均需经过镜检确认其成熟情况,使其相对同步,减少实验误差。

1.2 实验方法

1.2.1 盐度处理 共设定4个不同盐度的处理,各挑选 100粒消毒后种子,放入200 mL 烧杯中置于试验室,自然光照和水温,进行萌发实验。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状况,统计萌发粒数,以胚根伸出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每天换水 1 次,实验共进行10 d。

盐度处理分别是淡水(0‰)、海淡混合水(14‰)、海水(28‰)、卤水(40‰),以海水处理为对照组(CK)。

1.2.2 温度处理 设定3个不同温度处理,各挑选 100粒消毒后种子,放入200 mL 烧杯中,每天换水 1 次,进行萌发实验。每天观察种子的萌发状况,统计萌发粒数,以胚根伸出种皮作为种子萌发的标志。以自然水温和光照处理为对照组(CK)。

温度处理分别为:恒温培育箱中设定温度25 ℃,光照;恒温培育箱中设定温度6 ℃,光照;繁育车间内自然水温和光照。

1.2.3 幼苗培育基质 实验设4个处理:以可降解的天然材料黄麻网绳为夹苗绳,两端坠以沉子,放于实验水槽;以陶粒为基质物,与种子均匀混合后,放于实验水槽;以海沙为基质物,与种子均匀混合后,放于实验水槽;以黄泥为基质物,与种子均匀混合后,放于实验水槽。

每个处理均选用500粒成熟种子,为防止种子与基质物换水时堆积和流散,将其放入用可降解的天然材料黄麻网布做成的网袋中进行实验。培养期间,每天观察幼苗的存活和生长情况,每天换水 1 次,培养实验共70 d。培养结束后,计算种子成活率。

2 数据处理及分析

(1)萌发率(%)= 萌发的种子数/种子总数×100%;

(2)成苗率(%)=初始幼苗数/种子总数×100%;

(3)成活率(%)=存活的幼苗数/种子总数×100%;

(4)发芽指数(GI)=∑GtDt,其中,Dt 代表发芽日数;Gt 代表与 Dt 对应天数的萌发粒数。

采用Excel2007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图。对数据进行 ANOVA 分析,以百分数表示的数据先作平方根反正弦转换,然后再应用方差分析,以 P<0.05作为差异显著水平,P<0.01为差异极显著。

3 实验结果

3.1 盐度对大叶藻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结果如表1、图2所示。经10 d快速萌发,对照组(CKD28)种子的萌发率为9%,发芽指数为1.84。

其它低盐处理组均对大叶藻种子的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处理盐度降低,种子萌发率和发芽指数逐渐增高。其中淡水处理组(D0)种子萌发率是CK的7.4倍,发芽指数是 CK 的9.31倍;卤水处理组(D40)种子萌发率是CK的0.22倍,发芽指数是CK的0.31倍。

3.2 温度对大叶藻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自然水温和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最高为74%,80 d时整个萌发过程基本结束;恒温25 ℃条件下萌发率为56%,100 d时整个萌发过程基本结束;恒温6 ℃条件下到100 d时萌发率为45%,萌发过程还未结束(见表2)。

3.3 幼苗培育基质

由于本实验为防止种子与基质物换水时堆积和流散,将其放入用可降解的天然材料黄麻网布做成的网袋中进行,所见苗种一定是顶破网布而出的健康苗种。

实验结果显示以陶粒为基质物的处理方法大叶藻种子成活率最高,为36.6%,黄泥不适合大叶藻种子生长(见表3)。

4 讨论

4.1 大叶藻种子的休眠与破除方法

现在的研究普遍认为大叶藻种子存在三种休眠类型,即生理休眠、形态休眠和环境休眠(物理休眠)[2]。生理休眠的种子具有发育完全的胚体,即使外界条件适宜但由于种皮障碍等原因也不能萌发,一般用低温层积处理来破除生理休眠;形态休眠指种子体胚的发育还不完全,种子中还存在萌发抑制物质,其胚体需要生长到一定水平后才能萌发,这类种子应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使胚体继续发育完全,抑制物质分解后才能萌发;环境休眠种子的萌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用通过刺破种皮或者改变外界环境条件的方法来打破休眠。

nlc202309040051

目前破除海草种子休眠的方法有低盐处理、低温层积、划破种皮、变温处理、光处理、厌氧处理、激素处理、无机化学药剂处理、有机化学药物处理等多种方法。

4.2 大叶藻种子快速萌发方法的探讨

笔者认为“适宜的环境条件”即为在野外环境下种子萌发时的实际环境条件。本研究旨在探寻切实可行的大规模海草苗种培育方式和栽培方法,本着遵循其自然生理规律,尽量模拟自然海域萌发时的环境条件。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唐山海域大叶藻草场离岸很近,受河水影响大,种子在自然环境下一般是在6月中旬开始成熟脱落,休眠70 d左右,于8月中下旬开始萌发。此时野外环境应该是水温开始下降、雨水较多、变温变光条件。大叶藻种子的发育很不同步,即使同一生殖枝的不同分枝上的种子的成熟度也差别很大。

4.2.1 低温层积 大叶藻种子休眠期短,应该是为了躲过夏季高温,而现有的低温层积时间较长(>90 d)无实际意义,可考虑短期的高温层积、高温处理。

4.2.2 药物处理 我们研究发现大叶藻种子同时存在形态休眠和生理休眠,二者同时进行,只有当胚体发育到一定程度且生理休眠解除后才能萌发,而且在种子休眠期间,外表有坚硬的种皮包裹保护,透水性极差,所以药物处理只能在休眠后期进行才能有效果,对种子的快速萌发效果影响不明显。

4.2.3 划破种皮 我们也做了划破种皮的实验,其结果显示划破种皮确实能使种子快速萌发,但幼苗成活率很低。划破种皮的方法操作复杂,且有可能划伤胚体,不适合大规模苗种培育。

4.2.4 水温、光照 我们试验2的结果显示在自然环境变温、变光的条件下大叶藻种子的萌发时间最短,且萌发率最高。

4.2.5 盐度 大叶藻种子在经过形态和生理休眠后,种皮也逐渐薄,透水性大大加强,此时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比较敏感。当外界盐度下降时,由于渗透压的作用,种子加速吸水过程,可提高萌发速度。实验1结果显示在盐度为0的纯淡水环境下,大叶藻种子的萌发率最高,但在以后的培养中幼苗陆续死亡。低盐处理确实能使种子快速萌发,但其成活率也随之降低。

综上所述,如果进行大规模大叶藻种子快速萌发工作,首先种子在采集后先在育苗车间进行暂养(自然水温、盐度),使其完成形态休眠和生理休眠。暂养约一个月后,挑选镜检已可透过种壳见到胚芽的种子准备低盐处理来打破环境休眠使种子萌发。低盐处理选择盐度15‰左右,处理前种子用 75%的酒精溶液浸泡 30 s,无菌海水冲洗。在其萌发以后,逐步过渡至自然海水盐度,整个期间可不专门设置温度、光照条件。

4.3 大叶藻苗种培育、种植方法的探讨

在自然环境下,大叶藻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种子的萌发率很低,不高于10%。利用自然海区采集的种子人工进行修复的方法,有操作成本低、不破坏原有海草场、保持遗传多样性、局部快速形成海草床,成为海草床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大叶藻种子萌发以后,其苗种的生长与底质环境和水环境有密切关系。自然海域的大叶藻场底质为泥沙性质。

实验3结果显示,模仿淡水观赏水草种植以陶粒为基质的大叶藻苗种成活率最高。这是由于陶粒间隙比较大,具备有良好的透水性及通气性,适于水草种子芽枝的抽出和伸展。反之,以黄泥为基质的效果却不好,不利于苗种培育。

如果在培育基质中添加基肥,或苗种培育期间加入适当液肥,效果应该会更好,这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和实验。

虽然以陶粒为基质有利于大叶藻苗种生长,但由于比较松散,不利于大叶藻根系生长盘结成片,在自然海域潮汐和风浪作用下很容易堆积或冲散。为解决这个难题,可以将种子及基质均匀混合后放入用可降解的天然材料特制成的底铺层中,再进行培育或直接投放在自然海域。此方法在自然海域测试的效果很好,无需水下作业,又可卷起打包方便运输,节省人力物力消耗,简便易行适于大规模操作。

参考文献:

[1]范航清,石雅军,邱广龙.中国海草植物[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2] Harrison PG. Mechanisms of seed dormancy in an annual population of Zostera marina (eelgrass) from the Netherlands.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 1991, 69(9): 1972-1976

(收稿日期:2015-01-29;修回日期:2015-02-02)

口腔种植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篇11

1 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丰富,而且便于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目前,佳木斯大学《口腔种植学》理论授课只有20学时,课时紧、难度大,因此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是讲解《口腔种植学》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而FrontPage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进行《口腔种植学》的课堂教学及辅导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逐年完善《口腔种植学》多媒体课件,增加动画、图表等形式,并力使课件精致美观,避免产生视觉疲劳,素材多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和文献中的图片保证内容与时俱进,丰富课件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构建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通讯和反馈机制,我们将网络课程融入本科生《口腔种植学》的教学,对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口腔种植学》网络课堂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实验指导、多媒体课件、复习题、练习题、期中期末自测题和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口腔种植学新进展以及信息发布、联系方式、教师答疑、网上讨论等模块,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完善了教学环境,便于学生掌握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4]。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以提高学生临床实际能力为目标,以病案为单位,通过案例讨论来达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主要应用在第五章以后临床操作技能部分,在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方面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根据章节内容,选择典型病例。病例介绍包括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课堂讲授的重点是口腔种植临床常见的问题,时间安排在理论知识介绍完成后的30min时间内进行。二是病例选择,由易到难。逐步使学生提高对疾病诊疗方法,首先让学生从简单病例中学习典型症状,再从复杂病例中找出对确诊最为关键的症状,并且学习如何选用辅助诊断方法,指导最终确定诊断。三是问题设计。口腔种植学的核心问题相对单一,即提供最佳的口腔功能美学修复为中心,但在细节方面,我们采用PPT幻灯形式,尽量应用不同的教学软件设计问题,内容包括简要的病史介绍、诊疗图片或诊察录像描述体征、局部或全身的症状、是否进行辅助检查,辅助检查的结果如何等等设计问题。采用逐步引导的提问方法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得出诊断结论,并提出种植设计。四是课堂引导、讨论及解答。在充分准备病例及设计问题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环境中,首先逐步展示病例,包括患者的病史、一般检查,此时提出初步诊断的问题以及此病例是否需要辅助检查来确诊,需要哪些辅助检查手段?可以给同学几分钟的讨论时间,然后回答问题,老师给予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要适当给予提示,还要把握课堂节奏,引导学生讨论的大方向[5]。

3 PBL教学法的应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从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到大部分欧美国家医学教育界的认可,并对PBL教学在临床教学方面的优势做了系统评价[6]。我们运用的PBL教学法以“提供最佳的口腔功能美学修复为中心”,小组学习(6~7人/组),并以学生为中心,成立教改课题组,按照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每周1次)。案例的选择紧紧围绕口腔种植学中如何提供最佳的口腔功能美学修复。例如在前牙区种植的应用过程中,核心问题为功能美学,小组讨论围绕此核心问题展开,从患者主诉、临床检查、辅助检查、种植区解剖特点、种植设计、种植体选择、设计计划的实施、预后等各个方面,最终每个小组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疗方案,有带教教师进行总结,并将其作为部分期末成绩(40%权重)。

4 结语

教学方法种类繁多,教学手段推陈出新,如何针对《口腔种植学》课程,合理的选择和有效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是未来要继续讨论和研究应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张震康,张志愿,等.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

[2]Anthony M,Iacopino D.The Influence of“New Science”on DentalEducation:Current Concepts,Trends,and Models for the Future[J].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09,71(4):450-462

[3]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分会,中华医学会口腔医学教育学组.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7(1):88-96

[4]朱杨,李德超,裴玉岩,等.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口腔种植学》教学课件[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0):924-925

[5]裴玉岩,张海亮,邵伟然,等.多媒体病例专题教学法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5):72-73

上一篇:制造业数字化下一篇:基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