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机械

2024-08-05

种植机械(共11篇)

种植机械 篇1

一、小麦生产机械化的意义

小麦高产的四大要素是优质高产品种、科学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我省“十一五”小麦高产攻关科学经验总结中强调, 小麦高产重要的技术环节是使用大型复式播种机械技术, 能够集灭茬、旋耕、松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于一体。其优点:一是有利于土壤表层平整细碎, 提高播种质量;二是具有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集中吸收肥料, 加大冬前分蘖发生与成长, 达到冬前壮苗越冬, 为增穗、增粒创造良好的营养物质基础;三是旋耕深度可达成17~18cm, 增加了土壤耕层蓄水、保肥能力。“十一五”小麦高产攻关科技成果是:由攻关前一年 (2005年) 小麦单产250kg, 到2009年单产记录年年攀升, 分别是560kg、650kg、716kg、739kg。2009年太和县单产748kg, 创历史新高。这些单产记录不是空穴来风, 是经省、部级专家严格进行实产验收。

二、小麦播种机械化技术

(一) 机械化播种的分类

1、单项播种

(1) 精少量播种。小麦常量、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也称小麦精少量播种机械化技术。这种技术目前在省内使用较为广泛, 就是选择适宜的播种机械按农艺要求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播入土壤的技术。以使用外槽轮式排种器谷物播种机为特征。常量播种技术所使用的播种机, 有小槽轮排种器, 这种排种器播种麦类作物排种均匀性较好, 适于播种量较大的小麦播种;少量播种技术所用播种机, 有斜外槽轮、细外槽轮、螺旋细外槽轮等排种器, 这种排种器的均匀性优于小槽轮排种器, 适于播种量较小的麦类播种。

(2) 精量播种。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是选用先进适用的播种机械将作物种子按农艺要求的行距、株距、深度播入土壤的技术。其实质在土壤、水肥条件好的高产地块上, 通过降低播种量, 改善群体有分蘖的光照和营养条件, 从而过到高产的目的。它的排种器主要有锥盘式、水平圆盘式、气吸式。

水平盘式播种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均匀性好;可实现穴播或单粒点播、还可换排种器进行条播。气吸式排种器———利用真空气流压力差从种室摄取单粒种子并依次将其排出, 以气流为载体完成排种, 该排种器通用性好、作业速度高。锥盘式具有外槽轮式排种器的播种机———种子靠重力充满槽轮凹槽, 并被槽轮带着一起旋转进行强制排种, 播种量取决于槽轮有效工作长度和转速;其优点是通用性好、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调节方便、使用可靠。

(3) 免耕播种。免耕不等于免管, 生产中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 播种是否适量, (2) 播种前是否进行灭茬, (3) 除草是否及时, (4) 施肥是否合理, (5) 选址是否恰当。

2、复式播种

(1) 稻茬麦浅 (免) 旋耕播种

使用浅旋耕条播机在稻茬地上一次完成灭茬、碎土、播种、盖籽、镇压等多道工序的机械化技术。长期以来, 我省稻茬麦传统种植方式是用铧式犁耕或铁耙, 将耕作层表土翻下去, 下层底土翻上来, 然后碎土、人工撒种、覆土和开沟。稻茬地含水量大、土质粘重、耕作性差、宜耕期短, 难以达到机条播对整地的要求。由于土块不易松碎, 土块这间缝隙大, 易跑墒, 加之撒播的种子有的露土地表, 有的聚集在土块缝隙中, 分布很不均匀、深浅不一, 以至播种质量差、费工时、成本高。稻茬麦浅旋耕条播机械化技术将浅旋耕技术、条播技术融合在一起、并配以开沟技术, 具有明显的高产、省工、节省成本的效果。

(2) 免 (旋) 耕施肥播种

近年来, 开始应用旋耕施肥播种机械化技术是选用旆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 一次完成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该种机械是在谷物条播机上加设肥料箱、排肥装置, 即可在播种的同时施肥。

(二) 复式播种机的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复式播种机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素:播种量、播种深度、施肥量、种肥间距。

1、播种前的检查调整

为提高播种质量, 确保各行播量一致, 播种前要对各排种器进检查和调整。

(1) 排种器的检查调整调:检查前排种轮端面应与排种盒内壁处于同一平面内, 调整播量手轮端面应处于刻度线“0”的位置。如排种轮伸出的有效长度长短不一, 说明各行播量大小不同, 应进行调整。方法:拧松排种轮两端的卡片, 左右移动排种轮至所需位置, 并使卡片紧靠排种轮外部的端面, 调好后拧紧固定螺栓即可。

(2) 播量调整:面对调节手轮顺时针旋转播量加大 (排种器种类不同可能方向不同) , 实播后以大田每米粒进行检测。

(3) 排肥量的调整:拧松调节手轮上的固定螺栓旋转手轮, 其外端面与标尺刻线相交处所标数字即为亩施肥量 (单位为公斤) , 为确保播肥量准确, 机具调好后要进行播肥量试验 (其方法同调播种量一样) , 调整完毕后将固定螺栓对准轴上键槽拧紧即可。

2、提高播种质量

(1) 从排种器角度: (1) 严格调整“工作长度”, (2) 注意稳定适宜的转速, (3) 尽量减少机械的振动

(2) 从地轮角度: (1) 土壤的平整度 (提高耕整地质量) , (2) 链条或皮带的适宜松紧度 (及时调整和更换) , (3) 悬挂系统的水平、提升调整, (4) 严格控制地轮的打滑率。

3、播种深度与施肥深度、旋耕深度和秸杆覆盖率的整体调整

(1) 技术指标要求: (1) 播种深度最好为3厘米, (2) 墒情较差时最好为不大于5厘米, (3) 化肥播深一般为8~10cm (当种子与化肥的距离调整合理后, 如需要增加旋耕深度、播种深度、施肥深度和提高秸杆覆盖率, 可将镇压轮总成两端的限位螺栓向上调, 每调一个螺孔, 其深度相应增加1~2cm, 秸杆覆盖率也随之提高)

(2) 播深和化肥播深调整:调节开沟器上的播深调整螺钉, 每降一个孔位深度增加, 反之则反 (设计不同此数值有差异) , (改变种管在机架后梁的上下位置实现播深调整, 注意各种管深度平齐一致) 。

(3) 种子与化肥深度差的调整:种子、化肥之间的深度差一般控制在4~5cm之间。种子与化肥深度差的调整, 是靠移动开沟器的上下位置来完成的, 调整时拧松开沟器上部固定螺栓, 将播种或施肥开沟器分别向上或向下移动, 测量下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差, 直至达到理想高度差, 然后再将固定螺栓拧紧即可。

(4) 旋耕深度调整:调节限深轮 (板) 调整螺钉, 每升一个孔位旋耕深度增加, 反之则反。

4、播量试验

方法:种箱内加入种子, 将机具升离地面, 在轮种管下垫一块塑料布或在接种盒下套一塑料袋, 然后在镇压轮 (辊) 上做好记号, 用手转动镇压轮 (辊) , 2BMSF-10/5型旋 (免) 耕施肥播种机转动24圈, 2BMSF-12/6型旋 (免) 耕施肥播种机转动20圈, 然后将塑料布 (袋) 上的种子收集起来, 称重量后再乘以10, 即是亩播种量, 如果播量偏大或偏小, 可适量减少或加大播种量, 浸种、拌种应将种子晾干再播, 否则会影响播种量或播种稳定性和均匀性。

(三) 机械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播种量不均匀, 有可能是作业速度变化大, 刮种舌严重磨损, 外槽轮卡箍松动、工作幅度变化等问题。应保持匀速作业, 更换刮种舌, 调整外槽轮工作长度, 固定卡箍。

2、种子破碎率高。有可能是作业速度过快, 导致传动速度高;排种装置损坏, 排种轮尺寸、形状不适应;刮种舌离排种轮太进等问题。应降低速度并匀速作业、更换排种装置, 换用合适的排种轮 (盘) , 调整好排种舌与排种轮距离。

3、播种深浅问题。产生播种深浅不一、过深过浅的主要原因: (1) 机具调整不合适; (2) 机手操练不熟练; (3) 仿形轮不起作用; (4) 动力不足, 油门或大或小; (5) 抢墒播种地硬不易掌握; (6) 地表高低不平, 相差较明显等等。

4、种肥要选择颗粒状肥料, 不能有大于0.5cm的结块, 以防机械堵塞。

5、旋 (免) 耕施肥播种机的排种、排肥全靠镇压轮 (辊) 来传递动力, 因此作业时镇压轮 (辊) 必需着地转动, 否则旋 (免) 耕施肥播种机既不排种又不排肥。

6、播种作业一段时间应检查播种机排种轮和排肥轮两端的固定卡片是否松动, 因作业后排种轮和排肥轮的松紧度会在震动下逐渐变松, 导致自动减小或增大排种量和排肥量。

种植机械 篇2

为了适应机械化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通过多年实验研究总结出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通过三年生产上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证明,该模式,适应玉米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与核心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现将该模式技术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1.整墒期

1.1秋季深松整地起垄

要求秋季进行深松整地起垄达到待播状态.秋整地应在适耕期内进行作业.即:土壤水份达到田间持水量的40―60%,此时,土壤表现为干湿相间,脚踢地面土块易碎.抓一把耕层5―10cm处的土用手紧握成团,不出水,手无湿印,落地散碎.实行松、旋、翻、耙、起相结合,交替使用,创造虚实并存的耕层构造,达到蓄水保摘抗旱涝的目的.首先将农田中的秸秆、叶片清理干净,使用210马力纽荷兰拖拉机牵引格兰LZ360型复式联合整地机和东方红1804拖拉机牵引SQTN―420联合整地机深松、浅耙或浅旋、起垄、施肥作业,深松深度30―40cm,深度误差为±lcm,浅耙浅旋深度不超过5cm,过深的翻搅,尤其是深旋,破坏土壤的自然恢复能力,不利于保持土层的稳定.垄距66.7cm,垄面平整无坷垃,各垄距误差为±lcm.起垄之后及时镇压,达到待播状态.

1.2秋季配方施肥

亩施优质鸡粪颗粒100kg,在整地前均匀抛洒.64%磷酸二铵20kg、46%尿素10kg、60%氯化钾15kg做底肥,底肥在起垄时一同施入,深度20―25cm.据试验表明,10月末至11月上中旬期间,在土壤5cm深度处,温度等于或小于4℃时,进行秋施肥最适宜,因为施肥后不久,土壤可立即结冻.过早施肥会使地温过高,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尿素分解快,易损失;过晚施肥表层土上冻起块,与尿素接触不紧密.尿素秋施的关键是深施,施浅了不能和根系密集层相遇,易挥发损失.

2.播种期

2.1品种选择

选用良种,需有效积温2750―2800℃,生育期在128―130天,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宜密植.首先做发芽试验,保证种子芽率在95%以上,于播前7―10天将种子于平铺阳光充足的.地方,厚度5cm,经常翻动,晾晒2―3天,促进种子后熟,提高芽率和芽势.

2.2种子催芽

播前5天,将种子在缸、桶或盆中用井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装在麻袋中,于暖屋地面上,下铺塑料布,上盖麻袋或棉被,室温下催芽60―72小时,所有种子刚拧嘴即可.

2.3包衣处理

将种芽平铺于屋内地面上晾芽,待水膜完全消失后,用63%乌米毙干粉种衣剂按药干种比1:200均匀包衣,阴干后待播.提高玉米田间出苗率、促进壮苗,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顶腐病及苗期害虫.

2.4机械播种

要根据气温、土壤水份、作物品种确定播期,适时播种.一般在土壤5cm深处,温度稳定在8℃―10℃,含水量(0―10cm)在13―18%时可进行播种.播种选用大型气吸式播种机作业其优点是不嗑籽,播种质量好,播种镇压一次完成.气吸式播种机与机械式播种机相比,技术性能具有较强的优势.最主要的有三点:一是播种适应性强,对长、圆、扁、大、中、小等各种形状的种子都能满足播种要求;二是对种子几乎不造成伤害;三是可实现高速作业.要求穴距20cm,播种密度5000株/亩,用种量3kg/亩.

3.植保期

3.1化学除草

玉米播种后拱土前,亩用990克/升乙草胺乳油150―200毫升+38%莠去津悬浮剂300克,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喷嘴型号11003,间距67cm,距垄台高度45―50cm,作业压力0.3兆帕,单喷嘴流量1.18L/min,作业速度4公里/小时,喷液量15―20kg.施药时干旱应及时喷灌,以保证除草效果.

3.2深松定苗

苗后深松25―30cm,放寒增温、抗旱保墒;玉米3―4叶期,及时间定苗,留大苗、正苗,株距均匀,定苗后叶面喷施硫酸锌和细胞酶(100克加50克).

3.3化控调节

玉米8―10叶期,亩用30%胺鲜酯・乙烯利25―30毫升,对水15kg玉米叶片均匀喷雾,控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降低株高、促进根系发达,防止倒伏.

3.4追肥封垄

玉米拔节期,结合封垄亩追施尿素20kg,距玉米植株10cm,深度15cm,为充分发挥肥效,封垄后及时喷灌.

3.5防螟促熟

玉米大喇叭口期,田间玉米螟卵块孵化率达30%,幼虫群居于玉米心叶内危害时,使用3WX―280G型自走式高杆作物喷杆喷雾机喷洒BT可湿性粉剂防治玉米螟,亩用50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30克.共10个喷头,喷嘴型号TP11003VP,间距67cm,作业喷幅6.7m,距玉米顶端高度为40―45cm,工作压力0.3MPa,单喷嘴流量1.18L/min,作业速度3.5km/h,亩喷液量20L.施药时亩用磷算二氢钾100克,促长、促早熟.

3.6及时喷灌

玉米穗分化期(5月末6月初,玉米5―6叶期)、抽雄期(7月20日―30日)、灌浆期(8月10日―30日),遇旱及时喷灌.

3.7 扒皮晾晒

9月15日―20日,玉米蜡熟中期,进行站杆扒皮晾晒,促进玉米脱水.

3.8适时晚收

10月10日后,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适时晚收,降低籽粒含水量,促进后熟.

4.结束语

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探讨 篇3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2.022

农村由于生产技术不足、劳动力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粮食生产。因此,如何快速实现农业增产成为了当下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玉米种植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流程入手,就其如何在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粮食生产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机械化整地

1.1 玉米根茬破碎

对玉米根茬进行破碎处理的目的是确保耕地种植土壤的质量,为后期的播种和生长奠定良好的条件。具体作业方法是:通过使用圆盘耙或旋耕机对表层土壤和根茬一块进行旋耕和耙切,进而实现秸秆还田的第一步。

1.2玉米机械深耕

对玉米地进行机械深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破碎秸秆的深埋处理,加快其腐烂速度,同时也可以消灭耕地尚存的杂草。其主要通过借助装配宽式犁体这个机械自身所带的翻转犁的循环耕犁来实现。通过装配宽式犁体的翻转犁在耕地中依次的循环耕犁,可以确保耕地中不存在土地硬块和墒沟。此外,该过程还可以起到降坡趁平的作用,因而非常有利于山区地区的农业种植。

1.3 耕地平整

为了确保玉米种植时耕地的平整性,待机械深耕作业完成后还需要对耕地进行一次彻底平整。主要目的是对耕地中的碎土、硬块进行处理,确保耕地的疏松性和平整性。平整耕地的大型机械油驱动滚齿耙和旋耕机,平整耕地作业用的辅助工具为钉齿耙和深耕犁。

2 玉米机械化播种

2.1田间准备

为了确保玉米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的持续稳定性,需要在播种前对耕地进行一次彻底的处理,主要是对耕地中的土块进行处理,确保耕地的平整性。也需要对田间尚存的植物和杂草进行处理,以避免播种机的开沟器被杂草和植物所缠绕而导致事故发生。

2.2 种子准备

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种子的发芽率和质量都各不相同。因此,为了确保耕地所种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质量,需要在播种之前对种子进行筛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种子后期所成长出的作物质量。此外,为了防治病虫害,还可以对玉米种子进行扮药处理。为了方便种子在播种机中的顺利下落,要对种子进行清洁、干燥处理。而在播种前半月的时候还要对种子做发芽率实验,确保种子发芽率符合规定的要求。

2.3 确定加种点位置

通常而言,播种机的续种工作需要在耕地的一端进行,但是如果耕地过长,所带的种子不能满足完成一个往返播种工作的需要,则允许其采用两端地头加种的方法。此外,为了确保播种机排种的均匀性和可靠性,播种机中种子的余量不应低于种子箱容量的1/3,也就是说播种机种子的实际携带量是种子箱容量的2/3。

2.4 播种方法

目前,我国农村常见的播种方法有梭型播法、向心和离心播法和套播法。这些播种手段各有优缺点,具体的方法应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本文以梭型播法为例就其进行阐述。梭型播法:播种机由耕地的一侧进入,然后待一个行程播种完成后采用犁型转弯的方式进入下一个行程的播种,这样依次循环,最后对地头进行播种。这种播法的优点在于其无需在播种前进行区域的划分,而缺点是空行程过长,地头空闲较多。

3玉米机械化收获

3.1玉米联合收获机

现阶段我国农村应用最为普遍的玉米收获机是悬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这种机型需要与拖拉机进行配合才可以使用,且可以灵活与小型四轮、大中型拖拉机进行配套使用。根据其在拖拉机上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侧置式和正置式两种。一行侧置式玉米收获机通常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合使用,其效率较低,所以使用率较低。正置式玉米收获机一般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使用,效率高,不需要人工进行开道,故应用较为广泛。

机械收获作业的质量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玉米穗的种子破碎率和损失率不应超过3%;秸秆堆放要整齐,留茬高度和秸秆粉碎长度不应超过10厘米,且漏切率不应超过3%。

3.2 玉米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还田的方式有过腹还田和直接还田两种。秸秆过腹还田的方式主要是借助铡草机和青贮收获机来将秸秆进行青贮后来喂养牲畜,进而实现秸秆过腹还田。而秸秆直接还田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摘除玉米穗后将秸秆进行粉碎并均匀扑在地面之上,耕地时将其深埋在土壤下面。通常而言,玉米联合收获机都带有秸秆还田功能,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都采用专门的还田机进行耕地处理。该机是利用拖拉机的动力驱动装置来为其自身设置的还田机刀轴旋转提供动力,从而将秸秆进行粉碎,并均匀抛洒在地面上,实现秸秆还田。

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生产为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便利、快捷的手段。在降低农民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业的产量。因此,为了确保农业持续高效的发展,要不断地推动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熊自华.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及机遇[J].北京农业,2013,03(27):76-78.

[2]岳文龙.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探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6(5):51-54.

马铃薯种植机械研究 篇4

国外对马铃薯种植机的研究起步较早, 早在19世纪90年代, 人们就开始使用一些简易的农具从事马铃薯播种作业, 这些农具通常由一些杆或棒拼凑而成, 结构比较简单, 进行马铃薯播种作业时既耗时费工, 农民也十分辛苦, 这类机具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目前, 国际市场上现有的马铃薯种植施肥联合作业机具较多, 其技术水平在某些国家之间差别较大, 大致可分为两个档次, 德国Grimme公司、美国Double L和Lockwood公司、挪威Kverneland公司等为一个档次, 主要生产大中型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具, 其结构比较复杂, 配备了先进的电子控制、电子监控系统, 价格昂贵。以意大利、日本、韩国为一个档次, 主要生产中小型马铃薯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具, 其结构较简单。

德国Grimme公司生产的GL34KG全悬挂式马铃薯种植机可以适应在不平地块作业, 开沟器为犁式, 每个开沟器均安装有限深轮, 后面是圆盘覆土器。倾翻式种箱容积为1.7 t, 和整机具有相同宽度, 保证种植机均匀喂入。绿、红、黄3种颜色种杯分别适用于标准尺寸、尺寸偏小、尺寸偏大的种薯。电子喂入指示器显示漏掉的块茎。另一种有代表性的产品为GL44T马铃薯种植机, 该机将杯式投种的精确特性应用到带式投种种植机上, 提高了播种精度。种薯传送带左右均有一个反方向运动的捡拾多余种薯的输送带, 可将多余种薯送回传送带的起始位置, 避免马铃薯因堆积而引起漏播, 种箱容积为3 t。该机安装了前后和侧面自动液压力调节, 允许在斜坡上作业。

美国Double L公司生产的四行马铃薯种植机配套动力90k W以上, 一次完成开沟、施药、施肥、播种、起垄、覆土等作业。其结构复杂, 配备了先进的电子控制、电子监控系统, 价格昂贵, 是国内同类机型的2~3倍。美国Lockwood公司生产的两行马铃薯种植机在种植速度和精度方面都有较大改进。机具作业效率高, 水、肥料和化学药品等资源浪费少;作业速度较高;种植机包括气吸式种杯, 对于4、6或者8行机型均可手动快速调节种植精度;电子液压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喂入控制, 保证种杯碗里有正确数量的种薯。

英国U nderhaug公司生产的UP3760型马铃薯种植机种植范围可以进行液压和电子控制操纵。种植时, 种子间距可在拖拉机驾驶室进行调整, 还可进行施肥调整。UP3760型马铃薯种植机能够在不影响种植精度的前提下提供较高的作业速度, 并且动力需求相对其他同类机型低;该机有6 t的种箱和2.2 t的肥箱, 二次填种和填肥的时间较短;在前进速度为6.5 km/h、行距为90 cm时, 作业效率为4.77 hm2/h。还有同系列的UP3720型2行马铃薯种植机, 特点是全液压驱动, 有简易的屏幕计算机控制系统、2 t的大种箱等;调整方便, 大直径的转向轮可以保证机器有较高的作业速度;开沟铲为细长结构, 土壤通过时没有任何壅堵, 保证种植精度。

挪威Kverneland公司生产的机具以中、小型为主, 其代表机具的特点是:有独立的施肥装置, 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施肥作业, 可防止种薯遭虫害;配备有电子监控、电子控制装置, 相对于同类机型结构较复杂。

另外, 国外还有一些超大型的机具, 例如:Harriston 6行和8行种植机, 这些大型机具的机身庞大, 价格昂贵, 推广和使用困难。

典型的小型机具以意大利生产的Spedo马铃薯种植机为主, 机身为杯形, 可以自动切割种薯或给种子分级, 也可以种植其他相似尺寸的块茎, 种薯的尺寸选择范围较大, 一般在15~33 cm之间, 可一次成行;此机型既可用作单行机型也可用作双行机型, 行距可从66 cm向上调。施肥装置和除虫附件可以选择安装;另外, 还有KS-1V小型马铃薯种植机, 种植机挂在行走式拖拉机上, 虽然生产率较低, 但是机具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专门针对个体户、兼职农场、花园和蔬菜农场的小地块设计, 有较好的实用性。

近年来, 我国也引进了国外的一些马铃薯种植机, 通过引进机具试验, 国外进口马铃薯种植机存在以下问题: (1) ) 对我国不同地区的耕地条件、土壤结构、农艺要求适应性存在差异; (2) 价格过于昂贵, 作业成本较高; (3) 售后服务及配件供应渠道难以畅通。

综合以上, 国外机型难于在我国直接推广应用, 我们必须研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马铃薯种植机。

2 国内马铃薯种植机械研究现状

我国马铃薯种植以人工为主, 机具研制工作起步较晚, 传统的畜力人工点播的种植方式不但无法保证合理的种植深度、均匀的株行距, 而且耗时费工, 无法在有限的播种期内完成较大面积的马铃薯种植作业, 研制初期, 只有几种简易种植机在使用, 其生产率低, 可靠性差, 播种质量达不到农艺要求。近期, 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开始了马铃薯种植机械的探索。

有代表性的产品主要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现代农装北方 (北京) 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系列马铃薯种植机, 例如:1220型两行马铃薯种植机和1240型四行马铃薯种植机等。1220型马铃薯种植机由拖拉机悬挂, 结合我国马铃薯农艺要求, 采用了种肥分施新结构, 合理利用肥力, 减少肥料对种薯的损伤。取种薯部件采用交叉取种新技术, 配以振动排种部件, 实现精量播种, 大大降低重播率和漏播率。1240型马铃薯种植机在1220型的基础上研制而成, 作业效率提高一倍左右。从技术和制造工艺方面, 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是目前国内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产品。

总体来看, 我国马铃薯种植机械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已经有较大突破, 但是在液压控制、电子监控以及自动化技术方面, 还有待进一步努力。因此, 马铃薯种植机械的研制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

要想研制开发作业性能好、可靠性高的马铃薯种植机, 首先要把握马铃薯的机械化种植技术, 即把先进的农艺高产技术通过机械化这一载体, 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量节省劳动力和生产费用, 从而提升马铃薯种植的生产水平。

3.1 种植环境的选择

土壤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选择适宜马铃薯生长的沙壤土质的地块, 要求肥力适中, 地表平整, 石块较少, 可方便的进行机械化作业, 并且水源充足, 在此前提下选择优良种薯。

3.2 播种前要保证施足肥料

在深耕时, 将肥料均匀地抛撒在地里;种薯易遭虫害, 播种时, 一定要按农艺要求深施马铃薯专用复合肥。

3.3 选择垄作种植模式

垄作适宜马铃薯生长, 一般种植机械都有起垄装置, 起垄高度一般为25~30 cm, 实行大行距小株距的播种方法, 行距范围为75~90 cm, 株距范围为15~40 cm, 株数通常为1 850~5 900株/0.067hm2。

3.4 田间管理

幼苗生长过程中, 保持土壤水分充足, 促进发芽, 是保证出苗率的关键, 此时, 要注意病害是早疫病, 要及时喷药防治;在花蕾期, 要防止植株徒长, 应使用较少的肥料, 减少浇水次数;在生长后期, 要注意晚疫病的发生, 及时打药;在结薯期, 要及时补水, 保证块茎质量。

3.5 适时收获

最佳的收获时机为基叶开始干枯时, 收获方式最好采用机械收获, 并且选用与播种机组相匹配的收获作业机具。

掌握了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 为研究马铃薯种植机械、提高种植水平奠定了基础。

4 马铃薯种植机械发展趋势

国外马铃薯种植机的研制已经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市场上成熟的产品较多。我国的马铃薯种植机的研制还处于发展时期, 虽然, 市场上有一些产品, 但就其综合特性, 还有许多改进的空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免耕种马铃薯”技术是马铃薯种植机的新的研究方向。“免耕种马铃薯”投入劳力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 对广大农村群众非常适用, 是一项很好的农业实用技术和发展模式, 值得推广应用。

液压控制、电子监控以及自动化技术是马铃薯种植机的另一研究方向。国外的各类农机产品在这几方面已经有成型的技术为支撑。但是, 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机产品仍停留在机械结构的研发阶段, 液压控制、电子监控以及自动化技术仍是我们需要努力探索的领域。

玉米机械化疏密种植模式增产试验 篇5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玉米;种植模式;疏密;增产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6-0034-02

玉米是辽宁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全省玉米种植面积220万hm2以上、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50%以上,产量240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60%,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7%。玉米在辽宁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全程机械化水平较高。目前,辽宁省玉米以常规等距种植模式为主,稳产增产潜力不明显,因此亟需探索一种适合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经多年的试验研究发现,机械化疏密种植具有一定的生长增产潜能,但只针对单一玉米品种进行了试验。为了进一步探索研究机械化疏密种植的增产优势,于2015年随机选用5个玉米品种进行对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阜蒙县大固本镇进行。该区域地处东北地区的南部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在150 d左右,降水量受区域气候和大气环流交替影响、变化十分明显,土质为沙壤土,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壤肥力中等偏下。

1.2 试验材料

机械式精量疏密播种机;钢板尺,钢卷尺,计算器(MS-8300);玉米品种:银河158,德育817,宏育29,沈海509,辽单1211。

1.3 试验设计

根据试验要求,每个玉米品种设置2个处理模式,即疏密模式和常规等距模式,不设重复,每个区的面积为360 m2(2 m×180 m)。常规等距模式垄距500 mm;疏密模式小株距为50~100 mm,大株距为660~710 mm。2个处理模式均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作业方式进行春季(5月初)播种,种植密度为3 500株/667 m2。播种同时分层施肥35 kg/667 m2,后期追肥15

kg/667 m2。播种后采用苗前封闭除草。其他田间管理同于当地传统种植习惯。收获在10月初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种质量

机械化播种作业的关键在于播种质量,它是检验播种机性能的重要指标,在机械化疏密种植中也是如此。使用机械式精量疏密播种机在疏密和等距模式下进行播种作业,考察播种质量,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各项指标均满足播种作业质量要求,为作物生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2.2 出苗率

采用播种机播种,待出苗后进行田间查苗,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等距模式出苗率略好于疏密模式,但差距不大。

2.3 生物学调查

7月上旬,对2种不同模式下种植的5个玉米品种进行生物学性状调查,测定植株高度和叶面积,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疏密模式的4个品种的性状表现优于等距模式,1个品种的性状表现与等距模式相当。

2.4 产量调查

10月初进行田间取样测产,考种得出5个品种2种模式的单位面积产量,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疏密种植模式下玉米各品种的产量表现总体来说优于等距种植模式。

3 结论与讨论

1) 在播种质量和出苗情况相当的条件下,疏密种植模式的玉米植株性状优于常规等距模式,为玉米稳产增产创造了条件。

2) 通过秋季测产发现,4个品种疏密种植模式的产量高于常规等距模式。

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机械化疏密种植模式在不同品种间具有一定的增产稳产作用,为促进农机农艺相融合探索了一条新思路。建议在玉米种植密度较低地区,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开展玉米机械化疏密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欣.玉米机械化疏密种植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12):37-38.

[2] 杨宝丽.锦州地区节本高效玉米种植模式的研究与推广[J].农业科技通讯,2013(2):155-156.

[3] 许长庆.辽西生态区资源节约型玉米种植模式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9(5):113-114.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agronomy, explore the technical advantages of maize mechanization density planting pattern, 5 maize varieties was selected to do field trial. The maize plant character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and samples was taken to predict the yield after autumn, which prov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maize varieties under mechanization density planting pattern were all better than the maize under equidistant planting patter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aize; planting pattern; density; increasing production

甘蔗联合种植机械化技术 篇6

一、技术要求

1.地块坡度要求:地块坡度要低于12°,如果坡度过大,易造成不能种植、开沟深浅不一、覆土效果差等问题,甚至出现翻车等安全事故。

2.种植土壤要求:土壤湿度要求适宜,土壤偏湿易造成开沟器堵塞、开沟困难、甘蔗种排放受阻、肥料投放堵塞、覆土效果差甚至不能覆土等问题。土壤偏 干则要求种植同时进行喷水。

3.开沟深度及行距要求:垄 顶至沟底为 25~35cm,行距 120~ 130cm。

4.切种长度:38cm。

5.亩播种量:每米排放种苗 平均 4 节,有效芽 9~10 个,损 芽率小于 2%。

6.播种密度:以广西为例, 甘蔗品种以中、大茎种台糖22号、25号、26号、00236、95/159等为主,亩下种量为4000~5000个双芽苗为宜。

7.种植速度要求:种植时, 拖拉机要求使用慢一挡行走,最高允许使用慢二挡。行走最高速度达到2.2km/h。如行走速度过高,易造成液压系统油液输出不足导致工作不正常,同时种植机零件由于负荷过重而出现不正常损坏。

二、技术措施

1.蔗种处理: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壮蔗株,对蔗种要进行晒种、浸种、药剂消毒和催芽。晒种一般为7~10天,浸种5~12小时,药剂消毒与浸种同时进行。蔗种通过处理,发芽率高,下种量省。

2.施肥:施肥均匀,施肥位置集中在蔗种侧边2cm处,呈条型状落肥,尽可能避免肥料接触种苗,造成肥害。根据农艺要求每亩施肥约200kg,按行距不同适时调整排肥量,可通过测算结果满足基肥施放要求。

3.喷药雾化情况:工作压力2~2.5kg / cm,雾状均匀喷洒在蔗种面上起灭菌、淋水作用。

4.蔗种覆土:要求深沟浅种, 下种后覆土厚薄主要根据温度、水分和土壤质地等综合考虑,冬种时一般盖土厚度为3~5cm;春种或秋种时温度较高,雨水也较充裕,盖土盖没种苗即可。

5.覆盖地膜:要求覆土时把畦面整成龟背形,盖膜时要拉直薄膜,薄膜要紧贴畦面,两边用泥土密封,不露缺口,膜间要留10cm宽的见光面,避免破口。地膜宽度根据行距大小而定, 100cm以上行距一般采用30 ~ 35cm的地膜。

三、操作方法

以2CZX-2型甘蔗种植机为例,说明操作方法。

1.启动前,必须检查连接销、 吊耳等稳固安装,液压系统快速 接口是否连接到位。

2.启动后,要检查运行方向是否正确,运行是否达到工作要求;要通过升降种植机检查种植机在降到工作位置时机架上平面相对地面是否平行,种植机机架左、右位置是否平行。如果不平行,要通过调整拖拉机牵引拉杆高度进行平行调整。

3.严禁高速急转弯以及升高种植机未完全离地时转弯;换行时要停机切断薄膜,原则上不得直接靠机器硬扯。

4.当液压系统反转和不转时, 按照液压说明来排除故障。

5.调头转弯时,乘员必须攀住护栏。拖拉机行走或田间转移时,本机必须要提起,液压输出必须置于分离位置。

6.喂蔗时,先把甘蔗整齐堆放至摆蔗位置。试运行液压系统, 抬起机器,投蔗时要一根接一根,保证不漏种。然后喂蔗空走一定距离,看蔗种摆放密度及施肥效果。如果不理想,按种植机切割速度及施肥速度进行调节。

7.铺膜时,当机器抬起时把薄膜扯出一部分,盖过压膜轮, 然后降下机器,用压膜轮压住。在薄膜上覆上少许泥土,以防被风吹偏。

8.一切准备就绪时,拖拉机 行走之前,先运行种植机,然后 拖拉机再以固定速度行走。

四、注意事项

1.机具使用前,要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检查和调整种植开沟深度、播种密度、施肥量及盖土厚度。按说明书要求操作使用 机具。

2.辅助工坐在液压升降悬挂机具上工作,应注意安全作业, 机手与辅助工随时保持联系,以免发生事故。

3.机组工作时,勿后退,以 免损坏机件,需后退或提升农具 行走,必须将机具液压驱动关掉。

4.辅助工放送蔗种时,应轻轻地插入输送轮,由输送轮夹持往下送种,切勿猛力插入,以免引起斩刀变形损坏。

5.斩刀刃口工作要锋利,一般工作50小时要磨刃一次,装刀要注意方向和斩刀对口的间隙,每班工作应注意检查该间隙,以防斩刀变形,造成斩刀与刀夹碰撞,损坏机件。

6.工作时,辅助工要注意观察蔗种的摆放、施肥、喷药 (联合种植机带有喷药作业) 情况, 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机手停机,排除故障,保证作业质量。

7.如联合种植机带有喷药作业的,加药液要搅拌均匀,要经滤网过滤,不许存有悬浮物。停机不用,要把药箱、管路、泵体的药液放完,并用清水洗净,以免药液腐蚀机件。

8.加肥料必须经过捣碎,不 合规格的肥料不要加入肥料箱 内,以免造成肥料输送堵塞。

9.尽量不在坡度大于 12°的 坡地作业,以免翻车。

五、常用甘蔗种植机

甘蔗种植机械按作业方法不同,分为联合作业和分段作业 [机械开行(沟)人工或其它机械配合作业] 两种。以广西为例, 目前,广西推广应用的联合种植机主要是广西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2CZX-2型甘蔗种植机、南宁市五菱桂花公司生产的2CZ-2型甘蔗种植机、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CZY-2B型甘蔗种植机等。

1.2CZX -2 型甘蔗种植机 。以80匹马力以上各种型号轮式拖拉机为配套动力,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切种、播种、喷药(水)、培土、覆膜、镇压等整个甘蔗种植的全套工序。该机结构紧凑、轻巧,可实现90~ 130cm无级调整,行距调整简单、轻便、快捷;整机操作和调整简单、方便,作业性能稳定, 甘蔗种植效率高;保苗、保墒效果好;适应我国甘蔗产地的地形地貌,是比较理想的整杆式甘蔗种植机械。适用于在坡度低于12°的地形上进行甘蔗种植作业。种植时,拖拉机要求使用慢一挡行走,最高允许使用慢二挡。种植机上最高允许装载1.2t甘蔗种,最多允许搭载4人进行蔗种投放。

种植机械 篇7

经过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证明, 应用免耕撒播加机械开沟油菜种植新技术 (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上配1KS—20型开沟机) , 油菜产量明显增加, 每一亩产量可达90~150kg, 增产25~40kg以上, 增收100元以上, 又节省劳动力。免耕撒播加机械开沟油菜种植新技术关键是要把好“三关”, 即油菜播种技术关, 机械开沟技术关, 田间管理技术关。

一、油菜播种技术

1.准备好田块。

在晚稻收割前10~15天, 应把稻田中的水排干。这样晚稻收割后的田泥湿度比较合适, 目的是拖拉机和开沟机能顺利下田作业。一般用手抓一把泥土, 以不结团, 一捏就碎为宜。若田泥太干太硬, 以后会影响油菜的出苗生长, 也会增加油菜开沟的难度, 加快开沟机的磨损。另外, 如稻田中有石块等硬物应清除干净。

2.清理稻草。

晚稻收割后, 应将稻草清除出田, 因为稻草在田中, 影响机械开沟作业。

3.施足基肥。

晚稻收割并清理稻草后, 应施足基肥。一般来讲, 每一亩田撒施优质土杂肥40~50担, 人畜粪尿15~20担, 钙镁磷肥20~25kg, 为今后油菜的生长打好基础。

4.按时播种。

晚稻收割后播种油菜任务重, 时间紧。因此, 晚稻一成熟就要立即收割, 按时播种油菜。播种油菜应选择优良品种, 每一亩田用种量为0.3~0.4kg。撒播前, 可用草木灰与油菜种子混合拌匀, 再均匀撒播在田中。

二、机械开沟技术

油菜种子撒播在田里后, 应立即进行机械开沟。机械开沟不仅是应用该项技术的基础条件, 也是节本增效的关键措施, 要认真把好技术关。

1.正确的安装。

拆掉旋耕机原有的18把弯刀、罩壳、侧板, 并将旋耕机传动箱的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对换位置, 则可获得高转速, 原来的转速为188r/min, 对换主被动链轮后可获得256r/min。这样转速高, 利于泥土抛撒。然后再把开沟机安装在旋耕机上。

2.开沟深浅的调整。

开沟深度一般调整为0.15~0.20m, 在调整时, 要对手扶拖拉机的尾轮进行调整, 顺时针转调整手柄, 开沟深度深些, 反时针转调整手柄, 开沟深度浅些。

3.开沟的方法。

开沟方法可根据田块大小不同和机手操作习惯, 利用左开法、右开法、中间开法三种。左开法:从田块左侧下田开沟, 由左往右把田沟开完。右开法:从田块右侧下田开沟, 由右往左把田沟开完。中间开法;从田块中间开始开沟, 向左或向右把田沟开完。把直沟开完后, 再沿田块四周开沟一圈, 使直沟与田块四周的沟相通。

4.开沟速度的选择。

手扶拖拉机配开沟机时, 可根据田泥的松、软、板结等情况, 选用不同的行走速度, 田泥松可选用二档;田块板结, 可选用一档。开沟时, 发动机油门控制在中大油门或大油门, 发动机转速高, 泥土容易旋碎和抛撒开。

5.开沟的畦宽。

一般以1.2~1.5m为合适。畦宽太宽了, 开沟机开沟后的泥土不能完全覆盖畦面上的油菜种子。机手在操作开沟时, 应使开出的沟保持笔直, 不要弯曲, 以利排水。

6.注意的问题。

机手在操作时应注意安全, 机具转移时, 应切断开沟机的旋转动力, 行走速度应慢些。为防止开沟机工作时泥土飞溅, 伤害眼睛, 机手最好戴上防护眼镜。在检查调整和维护保养拖拉机及开沟机时, 一定要在发动机熄火停机的情况下进行。

三、油菜田间管理技术

1.防干旱。

水是油菜的命, 水分不足影响油菜出苗生长, 导致油菜生长慢、苗小、叶黄。播种后如遇干旱, 应浇水或灌水一次, 确保油菜全面整齐出苗。

2.间苗定株。

出苗后, 油菜生长3叶至4叶期时进行间苗, 拔去密度过高的苗, 间苗应去小留大, 去弱留强, 12月上旬或中旬再间苗定株, 一般要求80株/m2左右。

3.除草。

在播后出芽前, 用60%丁草胺乳油100ml加水50kg, 进行一次喷洒, 在12月中旬左右, 每一亩田用盖草能乳油20~30g, 兑水30kg进行喷洒。

4.施追肥。

出苗后3叶至4叶时应施追肥, 每一亩田用尿素5kg、氯化钾6kg兑水浇施。12月底每一亩再用尿素8kg兑水浇施。

5.防病虫害。

冬前以防蚜虫、菜青虫为主, 春后主要防菌核病。4月上旬, 每一亩田用多菌灵0.15kg加硼砂0.16kg兑水喷洒, 对防治油菜菌核病和花而不实症有较好的效果。

6.适时灌水、排水。

油菜机械化种植试验示范探索 篇8

1 品种选择

机械收获油菜对品种和栽培方式要求严格。一是选择植株低矮、耐裂角、角果大、种皮厚的油菜品种。二是种植密度要高, 才能确保油菜茎秆细、含水少, 单株结角少, 角果成熟一致。机收时切碎的茎秆黏附的菜子少, 机收的损失就少, 机直播的密度为2万~3万株/亩, 人工撒播、条播的密度为1.5万~2.5万株/亩, 以确保二次分枝少, 主花序与一次分枝的成熟基本一致, 利于机械收获脱粒。三是选择抗病品种, 尤其是抗油菜菌核病的品种。

2 地点、面积

人工直播示范点在唐楼村罗云组, 面积13.2亩, 品种为秦油七号, 亩用种量为0.3 kg, 机耕条播, 墒情比较湿润, 适合播种, 亩施基肥复合肥40 kg, 尿素15 kg, 2008年10月8日播种结束;机械直播点在胥庄村圣云组, 面积8.6亩, 品种为皖油8号, 亩用种量为0.3 kg, 机耕机播, 墒情比较干, 适合机械播种, 亩施基肥BB肥25 kg, 尿素5 kg。

3 气候情况

罗云示范点:播后10月9日普降小雨, 土壤湿度正好, 适合油菜出苗, 但是随后气温偏高, 秋旱严重, 持续近几个月时间, 因秋旱重, 影响出苗、全苗;越冬期间气温偏低, 降雨量更少, 直接影响油菜的生长量, 春后低温无雨, 进入油菜苔期才出现大面积降雨, 缓解了旱情, 恢复了油菜的生长。

圣云示范点:机直播时墒情差, 加之高温、无雨, 越冬低温干燥, 虽然直播出苗一致、均匀, 但油菜苗弱小, 不健壮, 冬前生长量不足。3月以后雨水充足, 油菜恢复了生机, 最终田块不均匀, 产量有高低。

4 密度控制

直播机械收获油菜对品种和栽培方式要求严格, 示范选择的秦油、皖油8号植株低矮、耐裂角、角果大、种皮厚;播种密度相对要高, 才能确保油菜茎秆细、含水少, 单株结角少, 以一次分枝和主花序为主, 角果成熟一致, 机收时切碎的茎秆黏附的菜子少, 机收的损失小。2009年5月15日测产表明:圣云点机直播的密度为1.832 1万株/亩, 罗云点的人工撒播、条播的密度为1.846 5万株/亩, 油菜菌核病防治较好, 几乎无病害发生, 非常适合机械收获脱粒。

5 产量情况

2009年5月11日测产情况看:机直播的田块平均有效株数为1.8321万株/亩, 平均株结角数为135.2个, 每角实粒数为19.5粒, 预计千粒重为2.9 g, 理论产量为140.1 kg;人工直播、撒播的油菜最后的产量结构为:平均有效株数为1.8465万株/亩, 平均株结角数为143.2个, 每角实粒数为20.1粒, 预计千粒重为2.9 g, 理论产量为154.2 kg, 机直播、人工直播、撒播的油菜均能适合收割机收割, 收割的速度大约8~10亩/小时。

6 机械化收割情况

5月11日第一次试收割时, 油菜成熟程度不一样, 容易粘籽粒, 分离不清, 粉碎秸秆中含带的籽粒多, 损耗多, 操作比较困难;5月14日第二次机械收割, 成熟度基本一致, 匀速行驶, 平稳收割, 分离清楚, 秸秆含带的籽粒少。根据测算, 损失率在5%左右, 符合机收的标准, 秸秆还田率高, 收割速度快, 节省时间, 减轻劳动强度。如果农民采用直播机收技术, 仅此一项能增收50~100元。机收油菜秸秆还田, 能培肥土壤, 减少土壤的化学肥料污染, 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全镇油菜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7 建议

机械直播必须与农艺相结合, 播种密度是移栽密度的2倍左右, 收割成熟度应在8成左右, 后期必须减少氮肥的使用量。

(1) 耕整土地一定要平整, 以便减少后期收割时收割机驾驶上下颠簸, 确保收割时速度平稳, 行驶平稳, 确保收割整齐一致。

(2) 机收的密度应控制在1.5万~2万株/亩, 机直播密度的用种量应为0.35~0.4 g/亩, 增加密度减少二次分枝数, 确保主花序、一次分枝成熟度一致, 便于机收割。

(3) 适宜的播种期应与大面积生产一致, 确保一播齐苗、均苗、壮苗。

马铃薯机械种植与收获技术 篇9

1. 耕、整地

马铃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要获得高产, 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 提高蓄水、保水能力, 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 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 穿透能力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有强大的根系, 可以增强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能力, 源源不断输入地上部分, 使植株生长健壮, 光合能力增强, 光合产物增多, 为高产提供物质基础。因此, 深耕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据试验, 耕深15~18厘米时, 松土层可达30厘米, 较浅耕的增产10%。耕深达到36厘米的, 比耕深18厘米的可增产60%以上。可见, 整好地是马铃薯高产的前提。

2. 病虫草害的防治

1) 病虫害的防治。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染, 其中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生理病害;虫害主要有蚜虫、马铃薯瓢虫、蛴螬、蝼姑、地老虎、马铃薯块茎蛾等。只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的病虫害发生规律, 采用适当的防治措施, 便能减少损失, 获得高产。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旱易发生虫害, 涝易发生病害。因此, 应根据当地天气长期预报及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发生趋势, 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这样可大大减少投入。

2) 田间杂草的防除。田间杂草与马铃薯争水、争肥、争阳光, 直接导致减产。杂草防除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和机械喷洒药剂防治三种方式。机械除草主要利用翻、耙、耢等整地方式。消灭耕层杂草。除草应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苗前铲地可以将表层已萌发的杂草嫩芽根系切断, 使嫩芽暴露于地面晒死, 此法除草效果好, 还可提高地温, 有利于出苗。苗出齐后, 即团棵期, 结合松土提高地温, 促进根系发育, 铲第二遍地, 将杂草连根铲出晒一两天后进行培土。发棵期株型已定型, 此期为促使植株形成粗壮叶藏的丰产型植株, 应铲第三遍地, 清除田间杂草, 进行第二遍培土。药剂防除杂草则应主要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因马铃薯叶片对除草剂敏感, 所以用药要慎重。一般用50%乙草胺乳油1~1.2升, 兑水380公斤喷于垄表面, 然后可机械覆盖地膜, 除草效果可达90%。另外, 每公顷用1.5公斤赛克津兑水40公斤机械喷洒, 可杀死多种杂草。

农田杂草的防除, 应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 即播前以机械方式消灭一部分杂草、播种后出苗前用药剂防除一部分杂草, 团棵及发棵期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人工除草。这样, 利用综合措施可基本消除田间杂草, 增产效果一般在10%以上。

3. 种植

使用机械代替人工播种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降低成本。2BMF—2型马铃薯播种机是一种新型马铃薯播种机械。该机与8.8~12千瓦 (12~18马力) 小四轮拖拉机配套, 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项作业, 具有省工、省力和调整使用方便等特点。主要技术参数:种子破碎率≤双株率≤8%, 空穴率≤2%, 生产率为4亩/小时。2C—2型马铃薯种植机也适用于该区域马铃薯种植作业。该机以S195型柴油机为动力, 匹配东风—12型拖拉机底盘完成种植作业, 具有转向灵活、移动方便、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应用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不仅在种植、收获时省时省力, 贿经打洞后种植的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主要技术参数:洞径8厘米, 洞深12厘米, 行距40厘米, 间距可调。

二、马铃薯机械收获技术

1. 马铃薯田间收获

马铃薯收获技术是田间管理的最后环节, 关系到马铃薯的品质问题, 所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马铃薯成熟时, 地上秧棵尚未枯萎, 地下块茎的皮相当嫩, 稍不注意就会破皮。块茎破皮后, 极易感染病菌, 同时破皮处变褐, 从而影响其品质。收获前7~10天, 应先将秧棵割掉, 使块茎在土中后熟, 表皮木栓化, 这样, 收获时就不易破皮。另外, 收获时, 人工捡拾堆放小堆, 田间晾晒。人工捡拾时, 随时进行分级, 把破损薯、病薯单放。

2. 收获时应注意事项

1) 坚持适时收获;

2) 选晴天收获;

3) 收获机具必须提前检修。贮藏和临时堆放场所和用具必须事先准备妥当;

4) 深翻细捡, 收捡干净, 减少夹带泥土及残株。

5) 翻掘、捡拾、装卸等各种作业中均应力求做到减少块茎的机械损伤;

6) 严防块茎在收时或收后淋雨、受冻;

7) 严防品种混杂;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 篇10

关键词: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532.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60-1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四大农作物之一,其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其所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的含量比稻、麦、玉米都要高,所含赖氨酸也比稻麦高,有“地下苹果”之称,为食用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能源。马铃薯作为一种粮菜兼用作物,随着产业化的进一步升级,作为加工原料和食用的需求都在逐步增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人员工资的增长,又使传统栽培模式的成本太高。这样机械化栽培作为一种生产模式,以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机械,在大量减少用工的情况下,能大面积种植,实行统一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使成本下降,产量提高,防治病虫害及时,经济效益高。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1品种选择

种植前首先要做的是马铃薯品种选择,应根据市场、订单等不同的需求选择种植加工品种还是鲜食品种,同时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种植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种。种薯最好选择一级原种以上级别正规繁种单位扩繁的脱毒种薯。

2整地施肥

马铃薯机械种植最好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缓坡地或岗地,土壤是中性或微酸性为佳,这样的地块有利于各种农业机械的作业,同时也有利于种植过程中的排水与通风。播种前要进行机械耕整地,整地深翻的深度要在30厘米以上,保持地表的平整。种植地块应避免前茬种植油菜、茄子等茄科作物或地下块茎作物。播种前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5000公斤农家肥或150公斤商品有机肥,基肥一般是在整地的时候撒施,其他肥料可以在播种的时候沟施。同时,种植前还要考虑前茬作物的农药残留,否则会使植株生长迟缓、叶片皱缩甚至死亡。

3种薯准备

3.1品种

马铃薯的种植,品种选择非常重要,最好选择三代以内的脱毒种薯,应该根据市场需要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各种专用品种,同时也要考虑马铃薯的抗逆性,才能取得种植的丰产。

3.2种薯

小于50克可作整薯直接播种,大于50克的种薯应按机具作业要求切块。种薯切块应采用自薯顶至脐部纵切,使每一块都带有芽眼,保证顶端优势。种薯过大,则按芽眼切块,每块至少1~2个芽眼。切块工作在种植前5~7天进行,注意刀具采取消毒措施及避免交叉使用,并进行切块凉晒工作。

3.3肥料

选用尿素、马铃薯专用肥、磷酸二胺等颗粒肥料。

4机械播种

4.1机具

选用适合本地区的2CM-2型等马铃薯种植机。

4.2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采用单垄双行播种。播种机开沟、施肥后将种薯点播在开沟器开出的沟内湿土中,同时覆土、起垄、镇压。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起垄等五道工序。

5技术要求

5.1整地技术要求

耕透、耙细、整平,整地后土垡最大直径≤50毫米,清除杂草、石块,达到土层虚实并存、地平土细的状态。

5.2施肥要求

一般亩施二胺、尿素30~50公斤,农家肥2~4立方米。

5.3播种期

当10厘米土壤温度稳定通过3℃~6℃时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以提高地温3℃~5℃。

5.4机械化种植要求

机械化种植作业、播种量控制在140~150公斤/亩,行距600~700毫米,株距180~220毫米,播种深度150~180毫米,重、漏播率小于4%。

6播种机的调整

6.1播种量的调整

播量的调节可通过改变行距、改变流量控制来实现。调整时,种、肥箱里应分别装满种子和化肥,支起机架,使机具呈水平状态,地轮离地面能自由转动,以接近正常工作速度转动地轮若干圈,分别称出种子和化肥的质量。

6.2播深调整

拧松开沟器固定螺栓,上下移动开沟器可调整播种深度,各开沟器高度调整一致。

6.3垄高调整

通过调整起垄铲高低来实现,垄面不平整时通过调整刮垄板来进行。垄面拱顶不明显,垄顶有小沟,说明垄板太高,停机后,需降低垄板、加深入土量进行调整,以不雍土、垄形整齐为准。

6.4机具操作

按播种机使用说明与动力配套,进行调整、保养和使用;正式播种前,先在地头试播10米,检查种肥间的间距,播深、行距等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农艺要求后开始播种;播种时行进速度控制在2~2.5公里/小时;工作中保证安全生产;施颗粒状化肥时,允许混合适量的干细土,搅拌后加入肥料箱。

7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效果检查

浅析大豆种植的机械化操作 篇11

关键词:绿色大豆,机械化,操作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在生活的质量方面也有了更的要求,人们对于绿色食品和健康的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些食品中,大豆是人们生活中一种较常见的食物,因此它的种植也受到了关注。以往在大豆的种植方面都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都为大豆的质量差和产量低。这样就导致了大豆种植者在大豆的种植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大豆的种植方面,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改革,进行大豆的机械化生产不但可以使得大豆的产量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得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

1 大豆机械化的必要性

1.1 我国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大豆的种植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原因影响大豆的生产,首先会影响大豆的种植的就是大豆的种子的问题,种植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因此,优良的种子是保证大豆高产优质的前提。但是在种植的时候,经常会存在种植者用以前种植所得的大豆作为种子,而不是去购买优质的种子,这样的大豆的种子会存在,种子的发芽率低的情况出现。其次是大豆的种植的土壤存在的问题,大豆的种植需要的土壤是要非常的疏松的,并且土壤还要非常的肥沃和深厚,但是现在普遍存在着大豆的种植是在土壤条件不是很好的地区进行种植,这样就会导致大豆的产量下降。还有就是大豆的生长是需要足够的地表温度的,这样就导致了大豆一定要在温柔的地带进行种植的特性,大豆是一种喜温的作物,如果种植大豆的地区温度过低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再次,大豆在种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原因造成大豆种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在大豆的播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些种植大豆的种植者认为把大豆种植的很密的话就会使得产量的大幅提高,这种想法是十分的错误的,在进行大豆的种植的时候,过远的距离和过近的距离都是不利于大豆的生长的。二是大豆在施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大豆的施肥方面,很多的种植者只是进行一种或是两种肥料的施肥,这样的施肥是很不利于大豆对于肥料的需求的,并且在进行施肥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的使施肥的时间足够长,这样才能保证大豆对于肥料的吸收,还有就是要尽量选取大豆需要的肥料进行施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豆肥料的更好的吸收。最后就是大豆在进行除草方面所用的农药会导致大豆的品质,一旦过度的使用农药对于草进行清除的化,就会导致大豆的幼苗产生农药的残留,这样就会使得大豆的品质出现很大的影响。

1.2 进行机械化生产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粮食种植的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国外的种植模式使得我国原有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在市场的竞争中失去了原有的市场竞争力。我国要想使得种植业可以更好的发展就一定要转变种植的模式,这样不但可以使得大豆的种植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还可以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所以实行大豆种植的机械化操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2 大豆种植的机械化操作的可行性分析

2.1 国内技术引进情况

大豆种植的机械化操作项目主要是一些农场实行,这些农场在引进国外设备时,同时引进了一些使用规范和相应的管理文件,但数量很少且不适用于地方使用。目前大豆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国产机具单机技术规范基本齐全,但机组规范、一定生产规模的技术规范我们还没有,而且无法在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引进。

2.2 国内、外水平及发展趋势

我国的大豆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大豆机械化生产从无到有已基本上实现了整地和播种的机械化,只是收获和机械化锄草还比较落后。根据我国地方的实际情况,深人研究大豆生产各环节机具的综合使用,取得合理的组合匹配,为不同经营能力的用户提供配套应用方案获得最佳效益是非常重要的。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在大豆种植上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并且各个生产环节如播种、整地、施肥、锄草、收获已经开始向大型智能化方向发展。他们开始通过卫星定位系统来确定整地的地块和深度,播种、施肥、喷洒灭草剂量的大小,收获的时间等。因此,他们在大豆生产方面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种植。

2.3 机械化种植流程

首先,加强机械中对土壤的耕深松,提高蓄水保肥能力。要根据墒情选择好作业时间,及时进行中耕深松。然后采用窄深松铲,进行中耕深松,防止伤根;再然后要通过加深垄沟的耕层,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渗水蓄水能力,保水保肥,供大豆生长使用。其次要推广机械精密播种,实现大豆合理密植。在大豆播种之前,要认真检查和调整大豆播种机排种部件的间隙,尽量减少排种部件的"磕籽"现象。实行科学深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按照位置肥效理论,实行机械分层深施肥。第一层在大豆种子以下五到七厘米的位置,第二层在大豆种子以下的十到十五厘米处,肥量比例为上层少,下层多.保证大豆生长后期不脱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大豆需肥特性和测土结果,控制氮肥施用量,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施用量,按照大豆生长习性,向大豆全程供肥。再次要实施科学除草,减少大豆药害。一是采取秋喷药或者播前喷药,对土壤进行封闭灭草处理;二是应该本着防重于治、宜早不宜晚的原则,根据大豆田杂草的种类和草害严重程度,选用相应的灭草剂和喷药剂量;三是采取化学药剂灭草和机械除草相结合,减少用药量,进而减少药物残留。最后要实行机械联合收获,提高大豆品质。一是收大豆时,把联合收割机滚筒上的纹杆,换上旧纹杆,同时适当调整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降低破损率;二是严格掌握大豆机械收获时机,在大豆植株落叶80%、豆荚变黄,就开始机械分段收获;三是对联合收割机的整个脱粒装置进行改装。把纹杆滚筒式的脱粒装置换成轴流式脱粒装置,彻底解决大豆机械收获破损率高的问题。

结语

在现在,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农业生产模式一定要进行转变,我国农业生产一定要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样才可以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种植在进行大豆的种植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机械化生产,同时还要进行绿色种植,这样才符合现在社会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周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示范[J].农业机械化, 2008.

[2]罗建.浅谈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绿色时报, 2007.

上一篇: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下一篇:机电井的养护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