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模式

2024-09-08

种植模式(精选12篇)

种植模式 篇1

无锡市种植鲜食甜糯玉米已有多年历史,它对提高当地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糯玉米产量,实行无公害、高效种植,改善品质,提高商品性,通过进行高效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探讨,总结如下。

一、良种选择,隔离种植

甜糯玉米品种应具有甜糯适中,香味纯正,质地柔嫩,营养丰富,外观好,果穗大小均匀一致,苞叶长不露尖,结实饱满,籽粒排列整齐,种皮较薄,种子发芽率高,苗期长势强。生育期90~100天,鲜穗单产10500千克/公顷以上等特点。

二、分期播种,均衡上市

为提高鲜食玉米的商品价值,可采用反季节栽培,争取早日上市或延迟上市时间,也可开展全年种植均衡上市。因此,在鲜食玉米生产中,无锡市从3月中旬到8月初可采取大小拱棚、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盘育小苗移栽,甚至大棚栽培等设施栽培技术,以保证连续采收上市或加工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三、合理密植,促进壮苗

鲜食甜糯玉米商品性的好坏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多数甜糯玉米品种都有多穗性的特点,即1株能长2个或2个以上果穗,稀植果穗更多。因此,生产中种植甜糯玉米的适宜密度一般为6万~7.5万株/公顷,早熟品种密度稍大,晚熟品种密度稍小,为了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茎果穗,保证果穗的商品性和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针对其分蘖特点,必须及时除去分蘖,剔除弱株。

四、病虫害防治

应实施无公害防治以提高玉米的食用安全性和外观品质。鲜食玉米外观的好坏与价格紧密相联,对病虫害要推行无公害防治,提高食用安全性。玉米的主要病虫害为病毒病、粗缩病、玉米螟及部分地下害虫等。

(1)农业防治。首先通过耕翻、灭茬等方式降低虫源基数,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生物农药。也可采用小苗移栽、地膜覆盖等方式有效避开早世代螟虫的危害。

(2)药剂防治。对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可用辛硫磷或90%晶体敌百虫250克对水5千克溶解后喷于100千克切碎的杂草上制成毒饵,傍晚撒施于地头进行诱杀;也可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用25%快杀灵乳油1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进行全面喷雾防治。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块进行生物防治最为理想,或采用高效无残留的生物药剂灌施防治;也可在抽雄吐丝期,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倍,或25%快杀灵乳油1000倍液,或48%毒死蜱100毫升进行防治,防效在90%以上。

五、适时采收

鲜穗上市时间,普甜玉米在开花授粉后17~23天,超甜玉米在20~28天,加甜玉米在18~30天,晚熟品种可适当延长3天左右。糯玉米的适宜采收期以玉米开花授粉后18~25天为宜。还可用实践经验方法察看是否可收,如通过看花丝变化,手指掐嫩籽粒,品尝甜味等经验性方法来判断。

六、茬口安排

为提高全年经济收益、改良土壤性质,种植户可根据当地市场、地理特点,合理安排茬口,提高复种指数,选择相应种植制度。种植模式有以下几种:

(1) 蚕豆-玉米-水稻。蚕豆10月底前播种,5月初上市;玉米3月中旬大棚育苗,3月底4月初套种玉米,6月下旬上市;水稻6月15~20日播种,7月上、中旬移栽。全年纯收入可达30000元/公顷以上。

(2) 玉米-玉米-蔬菜。玉米在3月中旬前后大棚育苗,3月底4月初地膜移栽,6月底上市;6月底套种或7月上旬移栽第2茬玉米,10月上旬上市;冬季种蔬菜。全年纯收入在34500元/公顷左右。

(3) 玉米-水稻-蔬菜。此种模式是结合前两种方式,一般纯收入可在30000元/公顷左右。

(4) 玉米×西瓜-水稻-蔬菜。有种植西瓜传统和优势的地方可采用该模式。以上几种模式,以玉米-玉米-蔬菜和玉米×西瓜-水稻-蔬菜种植模式的效益最高。玉米-水稻-蔬菜模式比较适合以稳粮增效为目的的生产要求,值得提倡。蔬菜面积较多的地方,在玉米行间间作小青菜、苋菜、长豆等耐荫作物效果也较好。

种植模式 篇2

两种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

一、西瓜、花生、玉米、大白菜立体种植技术 该种植模式每667平方米(1亩)可产西瓜3500~4000千克,花生200千克,玉米200千克,大白菜4000千克. 1.种植规格:西瓜利用地膜覆盖,大、小拱棚等技术.移裁前先盖地膜,支大拱棚,栽后支小拱棚,大拱棚内套两个小拱硼.

作 者:孙玉德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农业技术推广站,256507刊 名: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KNOWLEDGE年,卷(期):2009“”(10)分类号:S5关键词:

种植模式 篇3

关键词:胡萝卜;无公害;高效;安全;种植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5-85-2

王灵镇种植胡萝卜已有20多年,在提高王灵镇种植业经济效益,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胡萝卜产量和品质,实行无公害、高效种植,改善品质,提高商品性,笔者进行了无公害高效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探讨,现总结如下。

1胡萝卜高产优质良种选择

胡萝卜良种具有耐热耐寒,耐旱耐湿,生长快速强健,在不良的气候环境下能正常生长,根茎肥大芯细,形状丰满,呈圆柱形大小均匀一致,长度适中不显尖,颜色亮丽,光滑美观,商品性高,卖相好,根茎不开裂,抗病性强,耐储存适合长途运输,种皮较薄,种子发芽率高,苗期长势强。早熟良种生育期120~130天,单产5000公斤/公顷,特优晚熟良种生育期170~180天,单产7500公斤/公顷以上等特点,在王灵镇多选用长安19、四季红、美国助农、斯卡娜、美国冠军、美国高山大根等品种。

2适期播种,按市场需要上市

为提高胡萝卜的经济效益和商品价值,选择早晚生品种和中晚生品种调节时间栽培,争取市场需求最旺盛的时间段提早上市或延迟上市,因此,在胡萝卜生产中,王灵镇从8月底到10月底可采取露地栽培,早熟品种8月底至9月上旬种完,晚熟品种9月下旬到10月底种植。以适时采收上市或贮藏加工,如市场需要,可种植早中晚生品种如美国高山大根,秋种110~120天,10月以后种可延长到180~300天采收,利于贮藏加工出口,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种植户收入,并提高农民种植胡萝卜的积极性,保持胡萝卜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带动胡萝卜相关产业发展。

3合理种植密度,及时有效促进壮苗

胡萝卜品质和卖价的好坏,产量收成的高低与种植密度有很大关系,90%以上的胡萝卜品种都有徒长旺长的特点,即1株萝卜高度能长到40~60厘米,密植的长得更高。所以,实际生产中种植胡萝卜的适宜密度一般为10000~12000棵/公顷,早晚生熟品种种植密度稍微大一点,中晚生品种密度稍微小一点,实际生产中采取很多农业手段使养分集中供应地下根茎,利于地下根茎的商品性提高和改善田间的小气候条件,针对胡萝卜有徒长旺长特点,农业生产要求一定及时间苗剔除弱苗择强去弱,每穴只留一株,调节好田间的通风透光度。

胡萝卜适宜选择土壤肥沃,pH值6.5~7.0,土质疏松,保水性、保肥性和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种植。播种前,用精甲霜灵加氯虫苯甲酰胺做种子处理,选用发育健全、發芽率高的种子。同时,播种前施用控释型含硫的氮磷钾复合肥(12∶12∶17)30~25公斤/公顷,颗粒型控释硼肥18公斤/公顷,稀土锌7.5~10公斤/公顷作底肥,确保种子发芽出苗后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并促进壮苗早发。播种时,要控制土壤含水量,行距15厘米,株距7厘米,播种深度1~2厘米即可,用种量4.5~5万粒/公顷,播种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确保全苗。

4平衡施肥,科学管理

胡萝卜以采食成熟适中的地下根茎为目的,生长期4~6个月,苗基数大,因此,管理上要注意深耕翻晒,施足基肥。针对胡萝卜生育期长的特点,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提高地下根茎养分积累。施肥上要重施有机肥(煤灰)12~14吨/公顷,根据不同地力水平高低一般肥力田土施N、P2O5、K2O分别为3~4.5公斤/公顷、3.5~4.5公斤/公顷和6.4~8.5公斤/公顷,在播种40~50天施下全部磷、钾肥,以促进地下根茎膨大,视前期肥料用量及苗情,酌情施肥,也可叶面喷施生化制剂以促进膨大,但禁止喷施膨大素,否则地下根茎会腐烂,影响产量和收益得不偿失,应喷施含硼的微量元素叶肥,实现胡萝卜大个形状丰满生长匀称,外观光滑美观颜色鲜亮,适时上市,提高胡萝卜商品的外观性。适时追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深施7厘米,苗高6厘米左右进行间苗,择强去弱,每穴留一株,然后施80公斤/公顷硫酸钾高钾优质复合肥。注意喷水时喷足水分,利于根茎生长。同时胡萝卜要注重补施胡萝卜微肥。根据胡萝卜中耕后有徒长旺长的特点,中耕完1~2天内喷施90克多效唑,宇花灵5号160克/公顷压苗以提高商品性和产量。

5搞好病虫害防治

生产中依照农业部标准菜园建设要求,王灵镇种植胡萝卜实施无公害防治害虫和预防病害,以提高胡萝卜的食用安全性和外观品质。胡萝卜外观的好坏与价格紧密相联,如滥用含氮量较高或含氯肥料及含激素膨大素,胡萝卜极易开裂、烂根、主根失去顶端优势而开叉,严重影响产量和收益。所以,对胡萝卜的病虫害必须要推行无公害防治,确保食用安全性。胡萝卜的主要病害为病毒病、叶斑病、根线虫病、白粉病及部分地下害虫等。

生产中,根据不同播种时间,在防治上采用相应的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5.1农业防治

首先通过翻耕、深翻、翻晒、灭茬等方式降低虫源基数,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优先选用无公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

5.2药剂防治

对地下害虫如线虫、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可用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30公斤+0.6%阿维菌素颗粒剂75公斤/公顷拌基肥撒施或用1%联苯·噻虫胺30公斤+10%克线丹75公斤/公顷拌基肥撒施。也可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用10%醚菊酯乳油1000倍液+0.6%金线光1000倍液或25克/升溴氰菊酯1000倍液+0.6%金线光喷雾。对胡萝卜病害病毒病用0.5%香菇多糖1000倍液喷雾或病毒A1000倍液喷雾,叶斑病用325克/升苯甲·嘧菌酯1000倍液或40%丙环唑1000倍液喷雾,白粉病用80%多菌灵1000倍液或30%戊唑·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

6适时采收

胡萝卜的营养好坏和产量高低,还决定于采收期的时间长短,不同品种、不同时间播种的胡萝卜适宜的采收时期也不同,只有适期采收,才能保证胡萝卜颜色鲜亮、外观光滑、个头匀称、营养丰富、加工品质好的特点。不同品种的应根据其品种特性、当季气温和加工利用要求,确定适宜的采收期。一般早熟品种适宜种植够110天采收,迟熟品种8月底种植够170天适宜采收,超过这个天数容易开裂或烂根;中晚生品种10月以后种植(如美国高山大根)可延长到200~280天采收以供应市场需求。

7茬口安排

为提高全年经济收益、改良土壤性质,王灵镇种植户根据本地市场经济、地理特点,合理安排茬口,提高复种指数,选择适合的种植制度。栽培模式有以下几种:

7.1花生—卷心芥菜—胡萝卜

花生3月底前播种,6月底7月初上市;卷心芥菜6月上旬遮阳网拱棚育苗,7月初套种卷心芥菜,8月中旬上市;早熟良种胡萝卜8月底播种,9月底中耕;迟熟品种10月初到10月底种植全年纯收入可达15000元/公顷以上。

7.2西瓜—香葱—胡萝卜

西瓜在2月中旬前后大棚育苗,3月中旬到3月底移栽,6月底上市;6月初香葱遮阳网硼育苗,7月初移栽;8月中旬上市。8月底9月初种植早熟胡萝卜;10月初到10月底全年纯收入约17000元/公顷。

7.3甜玉米—蔬菜—香葱—胡萝卜

此种模式是复种指数最高的方式,甜玉米1月初农膜拱棚育苗2月底移栽5月上旬上市,蔬菜4月底遮阳网拱棚育苗5月中旬移栽,6月底上市,7月上旬种植香葱9月上旬香葱上市,9月底种植胡萝卜,全年纯收入约18400元/公顷。

7.4西瓜—甜芥菜—胡萝卜

王灵镇有种植西瓜的传统和优势可采用该模式。以上几种模式,以西瓜—西瓜—胡萝卜和甜玉米—甜芥菜—香葱—胡萝卜种植模式的效益最高。鉴于农事安排及天气原因,多数以西瓜—香葱—胡萝卜、西瓜—甜芥菜—胡萝卜种模式种植。

玉米种植模式试验与研究 篇4

随着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 玉米套种面积越来越少, 玉米直播面积尤其是机械直播面积越来越大, 2011年全省机械化播种玉米达3900余万亩, 机播率达到93%, 完成玉米机收面积3371万亩, 玉米联合收获机6.64万台, 机收率达到80.8%, 玉米直播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麦收获后进行机械免耕直播, 种植的玉米行距有55cm、60cm、65cm、70cm、75cm等多种。

试验主要针对玉米生产过程农机与农艺的配套性对于生产的影响, 验证项目研究出的玉米机械化生产作业模式和技术规范的适应性。在承担国家行业科技课题的过程中, 坚持边试验、边提炼、边指导生产的原则, 在试验点进行了55cm、60cm、65cm、70cm、75cm等多种玉米种植行距的模式试验与验证。

(一) 2010年试验情况。

2010年, 试验对比了55cm、65cm、75cm三种行距对玉米产量、机械化收获效率和损失率等关键指标的影响。

1. 玉米种植模式的变化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套种玉米既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试验结果比55cm和65cm的直播玉米平均高20.96%。这与一般的经验判断并不一致, 但是与采用该种模式种植玉米的农户的初衷相一致。事实上, 增产的原因非常复杂, 其中种植模式的不同只是可能的一个方面, 下面进行讨论的行距的不同也是一个方面, 可能还与地块的差异、气候、管理的差异, 当然也与测试人员和测试方法、测试误差有关。现有的结论的可靠性还需要在以后的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2. 玉米种植模式的变化对于玉米机械化收获损失率的影响。

试验数据表明, 套种模式在收获损失上具有比直播玉米的明显优势, 玉米套种模式所对应的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收获损失率为0.33%, 而直播玉米为0.57%, 各种损失都很少, 均低于国家标准的水平。测试数据表明:一是试验所使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质量很高, 针对各种模式的收获损失这一指标上都比较适应;二是测试误差的影响会较大。从三种不同模式的行距设计来看, 行距55cm、65cm、75cm处理在测试小区内的籽粒损失分别为7.55g、5.98g、11.73g;果穗损失分别为14.53g、2.77g、0.00g;收获总损失率分别为0.73%、0.13%、0.33%。比较来看, 总损失率最小的是直播65cm行距设计的种植模式, 可见该模式在收获损失这一指标具有明显优势, 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收获损失的试验表明了现有的2行玉米收获机械对于65cm行距的设计是比较适应的。在损失最高水平上看, 55cm行距的直播玉米的果穗损失率最高, 籽粒损失率居中间水平, 说明55cm行距的直播玉米在现有的2行玉米收获机的行距适应性上较差, 果穗损失主要是由玉米割台的割道中心距与玉米行距不配套造成, 收获作业时造成一个割道同时收获2行玉米的现象, 果穗损失增大难以避免。75cm套种玉米的行距设计没有在损失率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不适应。总之, 在收获损失方面, 现有的2行玉米收获机对于65cm行距的直播玉米适应性是最好的。

3. 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机械化收获效率的影响。

机械化收获效率不仅与机械质量本身有关, 还与其作业时面对的玉米种植模式有关。但是本次试验结果并没有发现在套种和直播玉米之间具有明显的对于机械化收获效率上的不同影响, 因为数据显示套种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效率最高, 为11.00亩/h, 而直播玉米的收获效率平均为9.42亩/h, 前者比后者高16.75%。

测试结果表明, 行距的不同在机械化收获效率的影响上差异明显, 55cm、65cm、75cm行距的机械化收获效率分别为8.54亩/h、10.31亩/h、11.00亩/h, 即75cm玉米的机械化收获效率最高, 其次是65cm行距, 效率最低的是55cm行距的玉米。行距的变化对于效率的影响主要来自玉米割台割道喂入玉米植株的均匀性上, 看来65cm的行距设计最佳。

(二) 2011年试验情况。

2011年, 试验的对比处理设计主要是不同玉米种植行距的对比试验。主要对比55cm、60cm、65cm三种行距对于玉米产量、机械化收获效率、损失率等关键指标的影响。

1. 种植模式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除种植模式外还与地块的差异、气候、管理的差异, 也与测试人员和测试方法、测试误差有关。行距55cm折算成4500株/亩后平均亩产量416.4kg;行距60cm折算成4500株/亩后平均亩产量401.0kg;行距65cm折算成4500株/亩后平均亩产量418.0kg。行距65cm处理折算成4500株/亩后平均亩产量最高, 最具有优势。

2. 种植行距的变化对机械化收获损失率的影响

玉米收获损失率是该项试验所应获取的关键指标之一, 是考察玉米种植模式所对应的玉米收获机械化作业所引致的收获损失变化的重要因素。比较来看, 总损失率最小的是65cm行距设计的种植模式, 可见该模式在收获损失这一指标具有明显优势, 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收获损失的试验表明了现有玉米收获机械对于65cm行距的设计是比较适应的。55cm行距的直播玉米的损失率最高, 说明55cm行距的直播玉米在现有的玉米收获机的行距适应性上较差, 损失主要是由玉米割台的割道中心距与玉米行距不配套造成了, 收获机械作业时造成一个割道同时收获2行玉米的现象, 果穗损失增大难以避免。在收获损失方面, 现有的玉米收获机对于65cm行距的直播玉米适应性是最好的。

3. 种植行距的变化对机械化收获效率的影响

玉米收获效率:同样也是该项试验所应获取的关键指标, 考察的是玉米种植模式的变化所导致的对机械化收获带来的效率影响。测试结果表明, 行距的不同在机械化收获效率的影响上差异明显, 测试结果是行距55cm、行距60cm、行距65cm处理在使用同一台机具福田雷沃谷神4YZ-3进行收获试验的机械化收获效率平均分别为13.9亩/h、12.375亩/h、20.41亩/h。即行距65cm处理的机械化收获效率最高, 行距55cm与行距60cm接近, 这与福田雷沃谷神4YZ-3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固定行距68cm有关系, 也能反映出行距65cm处理在机械化收获效率方面的优势。

机械化收获效率不仅与机械质量本身有关, 还与其作业时面对的玉米种植模式有关。行距的变化对于效率的影响主要来自玉米割台割道喂入玉米植株的均匀性上, 由此可以看出65cm的行距设计最佳。

(三) 试验结论与建议。

试验主要结论:玉米种植行距的变化可能对产量、机械化收获损失率、机械化收获效率带来影响, 两年度的试验显示65cm行距直播玉米在对机械化收获上的适应性具有优势, 可以更好的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可以成为以后试验和示范的目标模式可以在全省乃至黄淮海地区全面推广。

农业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特殊产业, 生长环境因子众多, 关系复杂, 这也是农业生产试验中需要多年、多次重复的原因, 一次或几次的试验并不足以确认其中的结论的正确性。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除种植模式外还与地块的差异、气候、管理的差异。建议紧紧围绕影响机械化生产的关键因素, 如行距、密度、种植制度等种植模式主要因素进行, 减少次要因素和难以计量因素对比试验, 可以增加试验处理对比的针对性;建议进一步增设试验点和增大试验面积。

种植模式 篇5

因种子繁殖周期长一般需要5~6年生产上贝母繁殖一般采用鳞茎繁殖浙贝母采用鳞茎繁殖可1年收获平贝母可1~2年收获贝母的种植要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块如土壤过酸应适当施石灰进行改良后种植贝母若浸泡太久1d易造成死苗应注意畦间排水减轻病害发生但如遇干旱应适当灌水抗旱灌水浸湿畦土即可

1.1浙贝母

浙贝母种植要选择鳞茎抱合紧密芽头饱满无损无病虫害鳞茎作种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0.5h晾干后播种[1]朱秀玲等[2]在丽水对浙贝母进行的引种栽培试验表明在大贝约46个/kg中贝86个/kg小贝200个/kg3个类型中以中贝250g/m2的密度种植产量倍数最高2.77倍选择中贝以250g/m2的密度种植最适宜地道产区宁波鄞江樟水药农认为一般以30~60个/kg为宜[3]根据浙贝母的生长习性浙贝母的施肥可以分为基肥冬肥苗肥和花肥等在下种时施用基肥有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冬肥是最重要而且用肥量最大的一次施肥一般在12月下旬施用苗肥在2月上中旬齐苗后施入以速效氮肥为主花肥在施用时要视浙贝母长势而定种植密度大生长茂盛的田块氮肥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病害的发生[4]对浙贝母合理的施肥量已有较多的研究崔培章[5]试验表明浙贝母前期吸氮钾为主中后期则以吸钾为主吸磷上升吸氮减弱后期氮磷向鳞茎转运明显生产500kg干浙贝母大约需纯N7.6kgP2O53.5kgK2O11.4kg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0颐0.46颐1.25陈天德等[6]研究表明浙贝母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量分别是纯N240kg/hm2P2O5105kg/hm2K2O135kg/hm2配方肥添加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另有试验表明氮磷钾三要素中氮钾所起的增产效益并不显著磷肥对浙贝母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应注重磷肥的施用[7]江建铭等[8]研究发现硼肥能显著提高浙贝母产量品质和种子质量以施用硼3.0kg/hm2最为适宜用绿源生物有机肥6t/hm2的浙贝母种植模式比常规种植节本增收8280元/hm2经济效益较显著[9]

1.2川贝母

川贝母一般种植在海拔3000耀3600m气候冷凉湿润地段选择排灌良好富含腐质的砂质土壤春播3月10日左右采用二年生鳞茎作为种源播量为1500kg/hm2[10]黎开强等[11-12]研究不同温度和光强处理对川贝母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贝母不宜生长在过高温度环境相对较低温度下其生育期较长鳞茎可适当生长生物碱含量也有所增加同时研究表明6000lx的光照强度对贝母的生长发育较好干物质积累较多总生物碱量也较高张大永等[13]从川贝母的形态粒重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变化的规律来探讨栽培川贝母适宜的采收年限结果表明川贝母宜以五年生为主也可采收部分三年生产品张礼等[14]研究表明川贝母需肥量较少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不同栽培密度是影响野树儿子冶期产量的主要因素施肥水平是影响野灯笼花冶期产量的主要因素马靖[15]通过野3414冶田间试验表明川贝母对氮磷钾的总体需求较低川贝母野树儿子冶期的施肥方案为氮肥10.91kg/hm2磷肥104.16kg/hm2钾肥26.85kg/hm2野灯笼花冶期的施肥方案为氮肥10.91kg/hm2磷肥0kg/hm2钾肥26.85kg/hm2同时研制出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伍燕华[16]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磷比例的降低川贝母鳞茎增量降低在野树儿子冶期应适当地增加氮磷比例在野灯笼花冶期宜适当地降低氮磷比例在野树儿子冶和野灯笼花冶阶段不宜采取遮阳网遮荫的措施邓孔权[17]用氮颐磷颐钾=13颐5颐7的复合肥对川贝母进行田间施肥可增产70%以上另外在生产上可用7%甲基磺草酮窑阿特拉津悬浮剂300g/hm2的用量来代替来甲级磺草酮悬浮剂和阿特拉津张利等[18]对暗紫贝母栽培的研究表明贝母的栽培需要较低的种植密度6万株/hm2在播种后第1个月不适宜施肥和除草第2个月适当地施肥有利于贝母的生长到第3个月除草和施肥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建立川贝母组培苗快繁体系为实现川贝母工业化育苗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和发展人工育种技术提供新的途径王跃华等[19]和江明殊等[20]研究植物激素对川贝母鳞片叶形成愈伤组织分化小鳞茎和诱导鳞茎抽苗以及无根苗生根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如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24-D0.5mg/L

1.3平贝母

平贝母多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播种播种量随种鳞茎大小而异栽前将鳞茎种子用筛子筛选分大中小3个等级大中鳞茎采用条播小鳞茎采用撒播播栽后将作业道上的土均匀地覆在畦面上覆土后平整畦面使之呈龟背形高畦[21]张继全[22]对平贝母吸收NPK养分的研究表明平贝母整个发育期内吸收NPK养分的积累比为13.3颐1.0颐6.0更新芽萌动期吸收NK量为最高尤其对N的积累比例较高以后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含量逐渐降低植株体内平均NPK含量比例为4.75颐1.00颐2.26同时陈铁柱等[23-24]研究表明施肥对平贝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与平贝母产量成显著正相关最优施肥方法是施猪粪13.0kg/m2鹿粪5.5kg/m2和猪粪6.5kg/m2或鹿粪11.0kg/m2栽培平贝母张继全[22]研究表明喷施叶面肥能提高平贝母鳞茎产量和生物碱含量从鳞茎生物碱含量和产量上看叶面肥均以EM菌肥300倍液为最好基肥以厩肥为最好其次依次为人粪猪粪和绿肥分别较对照提高30%28%和26%吴仪等[25-26]探讨了不同采收期和覆膜颜色对紫茎绿叶平贝母中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平贝母生物碱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FeZnNi在6月20日采收时含量最高可选择在6月中旬采收平贝母不同光质对平贝母生物碱含量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平贝母在浅蓝色薄膜覆盖下产量最高在黑色薄膜覆盖下产量最低

1.4其他贝母

新疆贝母为珍稀濒危植物具有较高的药学利用价值苏志豪等[27]对新疆贝母的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大田磷钾基肥充足的情况下底肥有机肥与追施氮肥能有效地促进新疆贝母体内光合产物的转化和积累为鳞茎的发育和膨大提供物质基础但是太白贝母对氮磷钾的总体需求较低适度施用氮肥可使鳞茎质量增长生产宜采用低量施肥的方式[28]赵莉等[29]研究不同EV生物肥用量5个处理对伊贝母品质的影响得到EV生物肥合理施用量

2贝母主要种植模式

利用贝母地上生长期短植株矮小适度遮荫有利于生长等生长特点各地探索出了包括间/套作轮作等耕作模式的贝母栽培模式其中间作模式包括经济林下种植贝母比如在果树地行间种植平贝母核桃林下种植土贝母药用植物与贝母间作包括厚朴林下种植贝母藁本与川贝母间作五味子与平贝母间作等耕作模式[30-34]林地果树地行间栽培种植贝母实行立体栽培方法简单易行便于管理充分利用了土地同时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朱建军等[35]研究表明林药模式对林地环境在短期内有显著影响贝母轮作模式在浙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在缙云县磐安县云和县等浙贝母主产区已经成功探索出了浙贝母要单季稻浙贝母要水半夏浙贝母要番薯浙贝母要青毛豆等轮作模式一些地区还在浙贝母生长后期套种玉米探索出了一年三熟的种植模式[36-40]海门市探讨研究了浙贝母与葡萄间作同时在浙贝母倒苗后再种植一茬青毛豆的间作套种栽培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了葡萄架下的土地资源及浙贝母倒苗至采收的空茬资源经济效益较为显著[41]刘二喜等[42]研究表明花魔芋要湖北贝母一年两熟轮作栽培新模式可解决山区可耕作土地少中药材野生种质资源湖北贝母过度开采等突出问题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结语

近几年贝母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贝母栽培收益丰厚如浙贝母近2年栽培获益在15万元/hm2左右贝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此探讨贝母合理的栽培技术是有必要的浙贝母川贝母平贝母栽培一般采用鳞茎繁殖播种时需对鳞茎大小进行分类并确定栽培密度选择地块一般是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排灌性好清除杂草根树根石块等杂物底肥施腐熟猪粪牛粪羊粪及鹿粪等粪便15t/hm2耙松土壤耙平做畦畦宽100~120cm畦面弓形间距30cm浙贝母一般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播种川贝母一般于3月中旬左右播种平贝母多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播种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合理施肥对促进贝母鳞茎膨大增加贝母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贝母常规施肥模式由于施肥量大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为维护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同时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群落数和活性建议贝母常规施肥与施用生物有机肥交替隔年应用注意氮磷钾平衡施用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在平贝母上的覆膜试验表明要根据贝母特性选择适宜的薄膜颜色同时利用川贝母生长地中禾本科杂草与川贝母在生长周期上的差异用黑膜覆盖的方法进行除草可以大大地减少人工除草的工作量和对鳞茎的伤害并能有效保证土壤良好的团粒结构性状促进川贝母翌年的生长平贝母和川贝母相比较浙贝母在苗期过程中要注意遮荫处理

4参考文献

户企挂钩模式 种植黄姜稳增收 篇6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又名火头根,过去长期生长在深山,未得到很好的利用。我国是黄姜的原产地,自20世纪以来,由于人们发现黄姜的根状茎中皂素含量很高,而皂素是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初级原料,可以用来加工生产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200多种激素产品,从而使黄姜身价顿时倍增,被称为药中黄金,成为一种新兴的人工栽培作物。

二、户企挂钩经营模式种植黄姜

陕西省白河县宋家镇八宝村海拔800米,土地以缓坡沙壤土为主,有利于排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种植黄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当地农民对种植黄姜并不积极,究其原因,除了受黄姜栽种技术的限制外,就是农民对黄姜销售情况的担忧。从2009年开始,在八宝村村委会的统一组织下,有87户村民与白河县永红黄姜皂素水解物公司签订了户企挂钩黄姜种植合同。合同约定,农户每种植667平方米(1亩)黄姜,永红公司即发给农户500元的种植补贴,待黄姜成熟后,永红公司以每公斤不低于2.4元的价格回收。

农民种植黄姜,667平方米用黄姜种250公斤,投入600元,肥料投入550元,农药投入50元,从下种、锄草、施肥、搭架、收获开挖共投入劳工25个,按照每个劳工50元计算,共计投入1250元,累计年投入2500元左右。收获一年生的黄姜,667平方米产量为3000公斤,产值7200元,再加上永红公司每667平方米500元的种植补贴,共收入7700元。扣除生产投入,667平方米收入至少5000元。

事实证明,实行了户企挂钩模式,八宝村种植黄姜当年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如果在种植第二年收获黄姜,则产量更高,效益更好,还可省去一年的种子投入。据有经验的人士预测,由于黄姜的最佳生长期是3年,种植第3年的收益应该更好。对此,八宝村正在进行探索实践,希望能在村委会的指导下,借助有利的经营模式,使当地农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宋家镇政府 宋道清 邮编:725806)

粮菜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篇7

随着阆中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蔬菜产业成为我地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各级政府对蔬菜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 其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 于是我们探索总结出了旱地“千斤粮万元钱”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即“花菜∥莴笋∥小麦∥生姜∥二季玉米”种植模式。通过几来年的试验、示范, 其产量、产值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成为了我们市旱地种植模式的又一大新亮点, 现将该模式简介如下。

一、模式特点

1. 选择合适的田块

9月份按“双六尺” (1尺=33cm, 下同) 的规格留好预留行, 然后在9月上旬每隔1行移栽上花菜, 待12月中旬花菜收获后及时移栽莴笋;另一行于10月下旬种上小麦, 次年4月上中旬莴笋收获后在其种植行上栽上生姜, 5月中旬小麦收获后栽上二季玉米, 二季玉米收获后再种上花菜, 生姜收获后种上小麦。即该模式中花菜、生姜可连续种植2年, 即2年中每个种植行都种了一季花菜、生姜;隔3~4年后又可再次按以上种植模式种植。

2. 能充分利用旱地“双六尺”改制的成果

一是充分利用了川北地区温光资源, 适应了年内粮菜套作“四熟不足三熟有余”的气候特点;二是宽行种植便于农事半机械化操作。

3. 各作物茬口衔接好

早春莴笋收获后正值生姜栽植期, 小麦收后又值二季玉米栽植期, 二季玉米收后又是花菜栽植时期, 所以各种作物茬口衔接紧密, 选择合理。

4. 分行轮作解决了花菜、生姜的连作问题

2年中虽整个地块可种植2季花菜和生姜, 但其种植行都进行错开轮作, 避免了连作重茬。

5. 提高肥料利用率

该种植模式小麦和玉米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 与花菜、莴笋、生姜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比例各不相同, 起到互补的作用, 只要合理平衡施肥, 就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6. 高矮间套互补性强

玉米植株较高, 对生姜可以起到很好的遮阳作用, 对于提高生姜的品质和产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7. 技术含量较高

一是茬口紧密, 对下茬作物的育苗期要求严格;二是各作物的种植、施肥及田间管理要求都很严格。

二、模式效益分析

该种植模式通过近年来大面积推广得出, 按照当地同类作物同一种植标准平均产量和市场均价测算, 小麦亩产250kg, 2.4元/kg;二季玉米亩产350kg, 2.4元/kg;花菜亩产1 800kg, 4元/kg;莴笋亩产2 000kg, 2元/kg;生姜亩产2 000kg, 4元/kg。亩总产值为20 640元, 亩总产量为6 400kg, 其中亩产粮食600kg, 经济作物5 800kg。亩产粮食超千斤, 亩产值超万元, 产量和产值都双超目前常规生产水平, 是我地深受老百姓喜爱的粮菜间套种植模式之一。

三、各种植作物栽培技术

1. 花菜栽培技术要点

(1) 施足底肥, 强化配方 花菜是收获地上部分的花蕾, 以重施有机肥及钾、氮, 少磷为宜。一般净作亩施腐熟有机干粪2 000kg以上, 油枯50kg, 西洋牌复合肥50kg, 随翻地一次性施入土壤中。套作则减半。

(2) 精细整地, 规范作厢 在施足底肥移栽花菜前, 要深翻土壤33.3cm左右, 然后细整平地面, 并将厢面做成地上式略成瓦背型, 确保雨后厢面不渍水。

(3) 规范移栽, 强化质量 一是要确定好移栽时间, 我地9月上旬为花菜最佳移栽时间;二是确保花菜苗质量, 当苗有4~6片真叶时, 就可定植大田。定植前一天傍晚, 苗床地要浇透水, 以便起苗时多带土, 起苗时尽量减少伤根断根, 分级移栽, 尽量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完;三是合理密植, 株行距以40cm×50cm为宜, 确保亩植3 000株左右。

(4) 加强田间管理, 促进高产 一是及时清除杂草。植株封行前, 要中耕除草结合培土2~3次, 做到有草早除、有草必除, 田间无杂草;二是适时追肥。一般追施3次, 第一次在花菜缓苗成活后7~10天内, 亩用人畜清淡粪水40~50担加尿素5kg左右追灌。第二次在花球形成初期追施一次蕾苔肥, 以重施钾、氮肥为主, 一般亩施硫酸钾复合肥25kg, 对水浇灌, 以促进花球的快速膨大, 防止花茎空心。第三次是花球形成中期, 每亩施尿素8~10kg、硫酸钾5~6kg。结合追肥, 要注意保证水分供应, 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 特别是结球期切勿干旱, 否则, 会抑制花球的形成, 导致产量下降。栽培花菜要注意盖球, 方法是摘一片老叶遮盖在花球上, 盖花球要做到勤检查、勤遮盖, 以保证每个花球洁白柔嫩。三是病虫害防治, 花菜主要病害有黑腐病、霜霉病、菌核病等;在高温多湿、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和操作碰伤时发病较多, 因此, 除注意轮作外, 田间管理也要相当细致, 发病后及时用药剂防治, 可用69%烯酰锰锌600~800倍液、50%国光腐霉利1 000倍液等农药防治, 虫害有菜青虫、小菜蛾、夜蛾等, 可用5%瑞功1 000倍液、1.8%阿维菌素1 000~1 200倍液、禾生绿源800~1 000倍液等农药防治。

(5) 及时采收 我市秋栽花菜采收宜抢早, 价格较高也有利下茬莴笋早栽。

2. 莴笋栽培技术要点

(1) 选用良种, 防止未熟抽苔 这季莴笋因采收期在3月至4月, 当春后温暖长日照来临后, 易抽苔而不能长成肥大嫩茎, 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春莴笋应选晚熟不易抽苔的品种, 如挂丝红、科兴一号、特耐寒二白皮、冬寒王、一点红等。

(2) 播种育苗 坝区春莴笋的播种期为11月上旬至翌年1月, 而山区气候冷凉, 在当年10月至次年5月均为春莴笋的适宜生长时期。苗床适当稀播, 苗龄约40天, 有4~5片本叶时带土定植。

(3) 定植 春莴笋一般在12月中旬定植, 最好选晴天土壤湿润时栽苗以减少幼苗根系的损伤, 若苗床土干燥, 必须在栽的前一天充分灌水, 采用撬苗的办法, 保护根群, 避免伤根。栽后及时淋定根水, 使土壤与根紧密结合, 成活快, 一般株行距宜在27cm左右。

(4) 加强肥水管理 施肥总的原则重施底肥, “轻施勤施”追肥。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后, 每亩马上用清淡的人畜粪水约500kg加2kg冲施肥浇施, 促进移植苗成活。第二次在移植后15天, 每亩用人畜粪水约600kg加冲施肥4kg浇施。如土壤肥沃或基肥充足, 以后可不再施追肥, 而对基肥不足的应增施2次追肥。第3次在立春后, 植株开始迅速生长, 每亩用人畜粪水约600kg加冲施肥2kg结合中耕浇施。第四次在植株封垄并开始抽茎时, 每亩用人畜粪水约600kg加冲施肥10kg浇施。以后一般不再施肥, 以免基部迅速膨大而开裂。并注意年内控制施肥, 避免徒长, 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

(5) 采收 莴笋的采收标准是心叶与外叶平, 或现蕾以前为采收适期, 过早采收影响产量, 过迟茎部养分消耗, 抽茎开花, 容易空心, 茎皮增厚, 影响品质。

3. 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 选择早熟、高抗条锈、高抗白粉病、抗倒伏、分蘖力中等的优良品种。

(2) 播期 该种植模式, 小麦播种期宜适当比大面积早5~7天, 10月25日前播完小麦, 以达到早播促早熟。

(3) 施肥, 采取底、追肥一道清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 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 增施磷、钾肥, 以避免中后期倒伏及贪青晚熟。

(4) 密度 适当密植, 控制分蘖过旺, 避免晚熟。

(5) 注意防治病虫 我市小麦前期以防红蜘蛛、灌浆期防蚜虫, 分蘖期防治好条锈病, 抽穗期防治好白粉病和赤霉病。

(6) 适当早收 小麦8~9成熟时即可抢晴天收获, 以利后茬作物早栽。

4. 生姜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 我市以本地竹根姜为宜, 株型紧凑, 并严格对生姜进行优选、晒姜、困姜、药剂浸姜种等处理。

(2) 催芽栽植 种植模式中, 各作物由于茬口衔接紧密, 播栽期应比大面积提前7天左右, 即我市生姜应在3月上旬催芽, 4中旬栽完为宜, 严格按照技术规程, 把姜芽催成1~2cm长的壮芽。

(3) 整地施肥 姜地应深翻土壤, 最后达到地平土细。底肥可采取集中深施于姜沟, 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kg以上, 腐熟菜枯150kg, 硫酸钾型复合肥50kg左右, 注意肥料不能直接接触姜芽。

(4) 栽植密度 开沟点播, 沟深25cm左右, 每行栽4路姜, 窝距23~26cm, 亩植3 500株左右。

(5) 盖土覆膜 采取边栽边盖土, 覆土厚度为4~5cm, 最后生姜种植行全部用地膜覆盖, 并将膜的四周用细土压实, 以达到增温保湿的目的。

(6) 适时揭膜 待姜苗有30%左右出苗时, 可破膜引苗, 等气温稳定达到15℃以上时才全部揭去地膜。

(7) 病虫防治 生姜齐苗后即开始用药预防姜瘟、姜螟, 可采用“益微菌剂+龙克菌十康宽”800~1 000倍液灌根或淋苗基部, 每10天左右用药1次, 连续用药2~3次。

(8) 及时迫肥和培土 我市生姜追肥应占整个施量的40%左右, 齐苗半月后可开始追肥, 5~7月份以稀粪、少量氮肥为主, 隔15~20天1次, 每次加5kg左右尿素;8月上旬重施1次复合肥。追肥时要结合出苗情况适时培土3次以上。

(9) 适时收获 我市一般要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收完生姜, 以利下茬小麦播种。

5. 二季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 品种 应选择生育期较短、高抗倒伏、半紧凑型的优良品种。

(2) 施肥方法 采取重底早追, 追肥以稀粪加碳铵为主, 移栽返青后, 每出一片叶即追施一次氮肥, 连续追施3次, 以达到壮秆目的。注意后期氮肥不宜施用过多、过晚, 避免造成贪青晚熟。

(3) 移栽期 我市小麦收获期一般在5月上、中旬, 二季玉米4月底育苗, 小麦收后玉米苗达到3叶1心开始移栽, 移栽时边栽边浇定根水。

(4) 田间管理。一是早追肥;二是大喇叭口前用康宽或稻腾等药物防治好玉米螟。

高产高效的立体种植模式 篇8

立体种植是农作物复合群体对时间和空间的充分利用, 是传统的农作物多熟制、间作套种等耕作制度, 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升华。它是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理特性, 利用其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 如高秆和矮秆 (玉米套作小麦) , 深根与浅根 (小麦套棉花) , 豆科与禾本科作物 (小豆混玉米) 等;进行合理地间种、混种、套种、复种等配套种植, 形成多种作物, 多种层次, 多种次序的立体种植结构。

二、立体种植的增产优势

采用立体农业的种植形式, 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作用,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充分利用空间, 增加叶面积指数

间、套作的种植密度一般比单作大, 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各种生长条件, 这是间、套作立体种植增产的原因之一。由于在单作情况下同一品种各个体间的生长条件的竞争容易突出和尖锐, 致使单作刻度及叶面积指数增加的局限性较大。间、套作则不然, 能使形成作物的植株有高有矮, 根系有深有浅, 对生长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互济互利个体间的矛盾较为缓和, 所以间、套作的密度和叶面积指数增加幅度比同样条件下的单作大的多, 从而更充分利用空间, 提高光能利用率。

2. 利用边行优势

单作每块地只有两个边行, 而间、套作的每条作物带都各有两个边行, 边行的风、光条件比内部行垄优越得多, 因而具有增产优势。间、套作把高矮不同或生长期早晚不同的作物搭配起来进行种植, 改变了作物群体的层次结构。据测定, 玉米与大豆间作平均透光率比单作玉米高10%~20%。同时, 间作比单作田间CO2的浓度提高6.6%。

3. 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间、套作不单是能充分利用地力,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养地作用, 使用地和养地更好的结合起来。据调查, 玉米间作大豆, 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每千克增加3.19毫克。

4. 增强抗逆能力

间作套种利用作物的不同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可以减轻自然灾害。例如, 间、套作可以减轻病虫的危害,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和田间小气候, 提高植株抗病虫害的能力, 而另一种作物不一定同时受害, 可能有一定的补偿。间、套种还可以利用一种作物的天敌来对另一种作物的害虫进行生物防治。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对外界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不同, 根据作物的这一特性, 通过调节播种期避免或减轻某种灾害。

5.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每种作物, 只能利用生长季节的一部分。如果用间、套、复种的种植形式, 就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如春麦套种玉米, 就能将三月中旬到四月下旬近40天的生长季节利用起来。

6. 间、套种增产的其它原因

不同的作物分泌出不同的有机、无机物质, 这些物质有的对自身是有害的, 但对另一作物及其土壤微生物区可能是有利的。如果选择互相有利的组合, 就可以利用这一作用提高任务产量。另外, 间、套种还可以增加地覆盖, 减少地表径流, 防止土壤侵蚀, 保持水土还可以抑制杂草等。

三、几种典型的立体种植技术

1. 鲜食玉米套种早熟马铃薯复种白萝卜 (大白菜)

鲜食玉米生育期短, 上市快,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善, 鲜食玉米的市场日益扩大, 加上我们地处近郊, 城镇人口多, 交通便利, 商品流通快, 开发鲜食玉米种植业销路好, 前景广。

马铃薯是北方人一年四季餐桌上少不了的一道大众菜, 炒、烩、煎吃法很多, 老少皆宜。一般秋天收获后, 冬季贮藏, 食用期可以延续到次年3~4月份, 以后随着气温回升, 马铃薯出芽, 人们便不再食用, 早熟马铃薯生育期短, 比冬贮马铃薯脆、嫩、鲜, 适口性好, 上市后正好解决了人们5~8月份马铃薯断季的问题, 且价格高, 经济效益好。

另外, 鲜食玉米与早熟马铃薯套种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 提高土地利用率。

秋季施足底肥深耕, 春季浅耕整地, 以270厘米为一带划畦, 4月初清明左右, 在每带内铺膜种植4行马铃薯, 行距40厘米, 占地120厘米, 穴距40厘米, 每亩种2400穴。4月中下旬在每带空出的150厘米内, 播种2行鲜食玉米, 行距50厘米, 株距30厘米, 亩留苗1700株。或130厘米为一带, 玉米种植于70厘米宽覆好膜的垄背上, 一垄一行, 一穴双株, 穴距70厘米, 亩留苗1400株, 马铃薯栽植于玉米两侧的膜上, 株距35厘米, 亩留苗3000株。4月中、下旬播玉米和马铃薯, 7月中、下旬收获后, 复种白萝卜或大白菜。

2. 西瓜套种棉花

西瓜套种棉花一个组合2.5米, 4月下旬到5月上旬在畦中间栽植1行西瓜, 株距0.7米, 密度380株∕亩, 棉花在5月上、中旬, 种植于瓜行两侧, 行距1.2米, 株距0.3米, 密度为1778株∕亩。

3. 大豆、玉米间作

采用该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土地、时间及光能等自然资源, 充分发挥边际效应, 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在同一块地里, 玉米和大豆行形成高低差, 且玉米行距宽, 株距大, 作物之间通风、透气良好, 光照也充足, 光合作用增强。并且由于通风良好, 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大豆喜阴, 气温过高易落叶, 落花, 落荚, 玉米可以给大豆遮荫降温, 使大豆不落花, 不落荚, 结荚部位下移, 荚密、节间短、产量高。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根瘤菌, 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氮肥, 促进玉米的生长。

玉米应选用中秆, 叶片收敛上冲的品种, 大豆选用节间短, 不分枝或少分枝, 抗倒伏的品种。

大豆一般于5月初播种, 株距6~8厘米, 采用传统方法播种, 每隔一垄沟播种一行玉米, 亩保苗2500~3000株。也可用玉米大垄双行与两行大豆间隔种植。

4.“前薯后菜”的复种模式

选用早熟马铃薯品种, 为不影响复种大白菜, 提前7天温床催芽, 即在播种前7天左右, 在暖房地上平铺3厘米厚的细沙或细土, 将切好的种薯块放置在细沙上平摊5~7厘米厚, 上面盖上麻袋或草帘, 当芽长到0.3厘米时收好待播。

将施足底肥的地块整平作畦, 垄高15厘米, 垄宽60厘米, 4月20日采用先播种后覆膜的方式播种, 畦面上种2行, 行距50厘米, 株距30厘米, 穴播种薯1~2块。覆土5厘米, 盖上地膜。当苗长到5~6片叶将地膜撤掉, 现时中耕培土。6月底正值结薯膨大期, 可将雄花全部摘除, 以防止不必要的授粉, 减少营养消耗, 促使已结薯的薯块快速膨大。7月20日左右收获后, 整地施农家肥, 种植大白菜, 采用40厘米×45厘米穴播, 亩保苗3000株左右。

5. 地膜花生套种西瓜

种植西瓜, 花生以选择沙质土壤或河滩地最为适宜。地块确定后, 在冬前深耕一遍。打垄与种植地膜花生打垄相同。每条大垄宽75~80厘米, 打垄时施足底肥。

花生种植在垄台上, 西瓜种植在地膜垄沟内, 隔一沟种一沟刨埯, 按埯浇水, 等水渗后每埯下种2~3粒, 然后盖土3~4厘米, 埯距80~100厘米, 每亩500~600埯, 每埯留1株。

6. 小麦下茬复种架豆

小麦7月中旬收获后, 整地作畦, 准备种植架豆角, 架豆选生育期55~60天的早熟品种, 特别是无筋、口感好、抗病耐贮存的品种。

7月20日左右播种, 密度35厘米×40厘米, 可干粒直播, 尽量不浸种, 防止营养外渗或烂种, 如播种不及时, 可采用短期浸种, 待大部分种子吸收, 少数种子皱皮时捞出播种。及时采收, 前期开花后半个月开始采收, 初霜后整株拔下。

7.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地块。玉米选用中晚熟高产品种, 马铃薯选植株小、株型紧凑的早熟品种。

马铃薯采用高垄覆膜技术种植, 一般垄宽80厘米, 在垄面上种两行马铃薯, 行距30厘米, 株距25~30厘米, 三角形种植, 在垄沟种两行玉米, 行距30~35厘米, 株距22~25厘米, 玉米行距马铃薯行35厘米。

蘑菇、芦笋循环生态种植模式 篇9

1 蘑菇种植

1.1 种植品种与种植季节

选择中低温型优质高产的品种为双苞菇As2796, 9月中下旬~10月底播种。

1.2 种植设施

双苞菇以草覆式毛竹棚多层架立体种植为主。一般每个标准菇棚长17.5m、宽10.5m、肩高3.8m、顶高5.1m, 内设4排共22层 (5、6、6、5式排列) 栽培床架, 床架宽1.6m, 层与层间距0.6m, 床架之间及四周留出0.8~1.0m宽的生产操作便道, 单个菇棚可栽培蘑菇560m2。

1.3 种植要点

双苞菇以无粪合成料厚料栽培为主, 在冬季采取双膜覆盖, 可以秋冬春三季连续出菇。一般每m2备稻草3kg, 于每年的8中旬开始堆制发酵, 9月上中旬进菇房进行2次发酵, 2次发酵多采用室外蒸汽温热加温, 以保证2次发酵的质量。9月中下旬~10月底分期分批播种发菌, 10月中下旬~11月底园土砻糠或泥炭 (水稻土+草炭) 覆土, 11月下旬出菇后, 进入出菇期管理。冬季气温明显下降后, 菇棚采取双膜覆盖增温保温, 并安装内循环换气装置改良菇房内温、湿、气环境条件, 促进秋、冬、春三季连续出菇, 提高产量效益。翌年5月中下旬双苞生产结束后, 及时撤出其菌渣, 并集中堆沤发酵5个月以上, 还田用作芦笋种植的基肥。

1.4 产量效益

双苞菇以“带根不漂洗, 厚实不开伞, 塑框标准装”的鲜菇产品在吉安、南昌等周边市场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其鲜菇质量好, 销售俏, 经济收益高。一般标准菇棚每m2建造成本为20元, 种菇物化投入和人工成本在4.5元左右。根据近几年来的种植情况, 平均每m2可出鲜菇单产10.35kg、产值45.8元、效益18.6元。

2 芦笋种植

栽植土壤以水稻土为主, 质地偏黏, 不太适合芦笋的优质高产, 近几年来利用蘑菇菌渣连年还田改良土壤, 并积极采用大棚避雨栽培, 配套应用水肥一体化微滴灌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 芦笋产量高、品质优, 其嫩笋质地软糯香甜, 在吉安、南昌等周边市场盛销不衰, 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2.1 种植品种及育苗方式

以优质、高产的阿特拉斯、井冈701为主栽品种, 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 苗龄40~45天, 一年分3期播种: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 5月上旬~6月下旬定植, 下一年春季可采笋;夏播5月上旬~7月中旬播种, 8~9月份定植, 下一年夏季可采夏笋;秋播8月中旬~9月中旬播种, 播种早的于10月中旬定植, 播种迟的至次年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 下一年夏秋季有少量笋可采。

2.2 栽培方式与栽植密度

采用6m宽标准钢架大棚进行避雨栽培, 全程覆盖棚膜, 早春采用“大棚+中棚+地膜”多层覆盖技术促进春笋提早萌发早采收, 夏秋高温季节采用遮阳网遮阳降温以延缓植株衰老, 提高夏秋笋产量和质量。66m2栽1800~2000株。

2.3 蘑菇菌渣应用

一是将集中堆沤发酵5个月以上的蘑菇菌渣在芦笋定植前翻耕入田, 667m2用量3000~5000kg, 以改良培肥土壤, 促进土壤疏松、增加耕作层厚度,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在芦笋冬季清园后每年施入一1000~2000kg/667m2的蘑菇菌渣作催芽肥, 既降低了生产成本, 又能促进嫩笋品质的提高。

2.4 肥水管理

结合种植年限和生长发育特点, 在重点施好催芽肥、夏笋肥和秋发肥的基础上, 采笋期及时追肥 (配有滴管设施的可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 。

2.5 病虫害防治

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以防病保母茎为重点,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6 产量效益

芦笋是多年生蔬菜, 一年种植可连续采收8~10年, 种植当年投入较大 (667m2种苗800~1000元、大棚10000元、棚膜800元、木桩与绳线300元、微滴灌设施1200元) , 此后相对稳定, 一般667m2物化与人工投入成本在2800~3000元, 产量效益自第3年起进入高峰期, 高峰期持续时间4~5年。根据我地自2005年以来的统计, 667m2平均单产商品嫩笋1600kg、产值17920元、效益12820元。

摘要: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利用本地丰富蘑菇菌渣资源作基肥发展芦笋, 形成了蘑菇、芦笋的循环生态种植模式, 在实现蘑菇优质高产的同时, 推动了芦笋产业的生态高效发展, 由成熟型产业带动了成长型产业发展, 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的农业发展之路。

城郊甘薯高效种植模式探索 篇10

1 示范地基本情况

甘薯示范地, 选择在距离万州主城区17 km的李河镇彭河村韩才华的蔬菜基地, 海拔约200 m, 土壤是沙壤土, 肥力水平中等, 排灌方便。甘薯品种是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万薯7号’、特色食用紫肉甘薯品种‘万紫薯56’和菜用甘薯品种‘福薯18’。

2 种植模式

2.1 食用甘薯种植模式

2.1.1 甘薯-甘蓝 (或地膜早市马铃薯)

甘薯净作, 5月上旬开始栽甘薯, 9月中旬开始收甘薯, 11月上旬结束收获甘薯。甘薯收后种植甘蓝 (或马铃薯) , 翌年4月份收获甘蓝, 栽甘薯前甘蓝 (或马铃薯) 收获结束。

2.1.2 甘薯/早市糯玉米//甘蓝 (或地膜早市马铃薯)

5—6月上旬在玉米预留行栽甘薯, 9月下旬开始收甘薯, 11月中旬甘薯收获结束。甘薯收获后, 起垄种植甘蓝 (或12月种马铃薯) , 占地一半, 预留一半种地膜早市糯玉米, 甘蓝 (或马铃薯) 翌年4月上市, 栽甘薯前收获。早市糯玉米1月育苗, 2月底完成移栽, 6月结束糯玉米收获。

2.2 菜用甘薯苗种植模式

甘薯-蔬菜, 采菜用甘薯苗的甘薯于3月底至4月上旬栽插, 4月底至5月开始采收甘薯苗, 11月上旬结束收获, 然后整地种时令蔬菜, 示范片种的白萝卜, 3月栽甘薯前结束收获。

3 效益分析

3.1 1年2熟制效益

3.1.1 万薯7号-甘蓝或地膜早市马铃薯

(1) 万薯7号-甘蓝种植效益。4年示范记载, 甘薯平均产量36300.0 kg/hm2, 售价最高4.00元/kg, 最低1.20元/kg, 平均价2.30元/kg, 产值83490.0元/hm2, 减去生产成本18750.0元/hm2, 纯收入64740.0元/hm2;甘蓝纯收入36750.0元/hm2, 2季作物收益减去土地租金15000.0元, 此种植模式1年纯收入8.649万元/hm2。

(2) 万薯7号-地膜早市马铃薯种植效益。甘薯平均产量36300 kg/hm2, 平均售价2.30元/kg, 产值83490.0元/hm2, 减去生产成本18750.0元/hm2, 收入64740.0元/hm2;马铃薯纯收入46800.0元/hm2, 2季作物收益减去土地租金15000.0元, 此种植模式1年平均纯收入9.654万元/hm2。

3.1.2 万紫薯56—甘蓝或地膜早市马铃薯

(1) 万紫薯56-甘蓝种植效益。紫色甘薯‘万紫薯56’平均产量33750.0 kg/hm2, 售价最高5.0元/kg, 最低1.60元/kg, 平均售价2.80元/kg, 产值94500.0元/hm2, 减去生产成本20625.0元, 纯收入73875.0元/hm2;甘蓝平均纯收入36750.0元/hm2, 2季作物收益减去土地租金15000.0元, 此种植模式1年纯收入9.5625万元/hm2。

(2) 万紫薯56-地膜早市马铃薯种植效益。‘万紫薯56’平均产量33750.0 kg/hm2, 平均售价2.80元/kg, 产值94500.0元/hm2, 减去生产成本20625.0元, 纯收入73875.0元/hm2;地膜早市马铃薯平均纯收入46800.0元/hm2, 2季作物收益减去土地租金15000.0元, 此种植模式1年平均纯收入10.5675万元/hm2。

3.2 1年3熟制效益

3.2.1 万薯7号/早市糯玉米//甘蓝 (或地膜早市马铃薯)

(1) 万薯7号/早市糯玉米//春甘蓝种植效益。甘薯万薯7号平均产量29400.0 kg/hm2, 售价最高4.0元/kg、最低1.2元/kg, 平均售价2.30元/kg, 产值67620.0元/hm2, 减去生产成本18750.0元/hm2, 纯收入48870.0元/hm2;早市糯玉米纯收入81750.0元/hm2;甘蓝纯收入15000.0元/hm2, 3季作物收益减去土地租金15000.0元, 此种植模式1年平均纯收入13.062万元/hm2。

(2) 万薯7号/早市糯玉米//地膜早市马铃薯种植效益。甘薯万薯7号平均产量29400.0 kg/hm2, 平均售价2.30元/kg, 产值67620.0元/hm2, 减去生产成本18750.0元/hm2, 纯收入48870.0元/hm2;早市糯玉米纯收入81750.0元/hm2;地膜早市马铃薯纯收入34500.0元/hm2, 3季作物收益减去土地租金15000.0元, 此种植模式1年平均纯收入15.012万元/hm2。

3.2.2 万紫薯56/早市糯玉米//甘蓝 (或地膜早市马铃薯)

(1) 万紫薯56/早市糯玉米//甘蓝种植效益。紫色甘薯‘万紫薯56’平均产量26850.0 kg/hm2, 平均售价2.80元/kg, 产值75180.0元/hm2, 减去生产成本20625.0元/hm2, 纯收入54555.0元/hm2;早市糯玉米平均纯收入81750.0元/hm2;甘蓝平均纯收入15000.0元/hm2。3季作物收益减去土地租金15000.0元, 此种植模式1年平均纯收入13.6305万元/hm2。

(2) 万紫薯56/早市糯玉米//地膜早市马铃薯种植效益。万紫薯56平均产量26850.0 kg/hm2, 平均售价2.80元/kg, 产值75180.0元/hm2, 减去生产成本20625.0元/hm2, 纯收入54555.0元/hm2;早市糯玉米平均纯收入81750.0元/hm2;地膜早市马铃薯平均纯收入34500.0元/hm2。3季作物收益减去土地租金15000.0元, 此种植模式1年纯收入15.5805万元/hm2。

3.3 菜用甘薯苗效益

菜用甘薯苗的甘薯是净作, 种植模式“福薯18-白萝卜”, ‘福薯18’在4月底到5月开始上市, 每隔10 d左右收1次甘薯苗。开始2次作为种苗出售, 最高可售0.5元/根。作绿叶蔬菜上市, 最高售价8.0元/kg, 最低3.0元/kg, 平均售价3.6元/kg, 产值198000.0元/hm2, 减去生产成本111600.0元/hm2, 纯收入86400.0元/hm2。甘薯苗采收结束后种白萝卜, 平均纯收入42750.0元/hm2。2季作物收益减去土地租金15000.0元, “福薯18—白萝卜”种植模式1年平均纯收入11.415万元/hm2。

4 集成技术创新

4.1 推广新品种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 本示范中甘薯品种选择鲜食口感好的‘万薯7号’、保健功能强的‘万紫薯56’和菜用甘薯苗的‘福薯18’, 在市场上倍受市民欢迎。

4.2 早育早栽

为提早甘薯苗和甘薯上市时间, ‘福薯18’于当年10月下旬在大棚里栽越冬苗, 翌年3月开始栽插;‘万薯7号’和‘万紫薯56’实行双膜保温育苗, 5月上旬开始栽插, 因这2个品种都具有早熟性, 9月便可上市。

4.3 改稀大窝为适度密植, 改平作为垄作

改稀大窝为适度密植, 鲜食‘万薯7号’和‘万紫薯56’栽60000株/hm2以上, ‘福薯18’栽120000株/hm2。改平作为垄作, 加厚活土层、扩大根系活动范围, 扩大地表面积, 增大甘薯通风透光面积, 提高昼夜温差, 加速块根膨大, 提高甘薯产量。

4.4 改不施肥为配方施肥

改传统的不施肥或底肥一道清为重施底肥和有机肥, 配施磷钾肥。示范片每公顷施农家肥22500 kg+高钾复合肥600 kg作底肥;在甘薯栽后30 d, 每公顷施高钾复合肥150 kg, 促进甘薯分枝结薯, 后期根据苗情长势酌施追肥。

4.5 改翻蔓为提藤

改翻蔓为提蔓断节根, 减少养分消耗, 避免翻蔓茎叶损伤和叶片的正常分布而影响甘薯的光合作用。

4.6 控旺长, 防早衰

甘薯生长中期, 遇持续阴雨易旺长, 不结薯或严重减产。发现旺长势头及时进行化控, 每公顷用多效唑750~1050 g, 对水750 kg喷雾2~3次, 每隔7 d进行1次。后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肥2~3次, 每隔10 d进行1次, 防甘薯早衰。

4.7 改不防病虫为综合防治病虫

甘薯殡种前, 用25%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甘薯种约5 min;起垄前用绿地从清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甘薯栽前用50%多菌灵2500~3000倍液, 浸根2~3 min消毒后再栽插, 防治病虫;在7月和8月中旬用菊酯类农药防治甘薯天蛾2次, 为提高甘薯的商品性和产量打下基础。

4.8 适时收获

‘万薯7号’在9月开始上市, 此时售价4.0元/kg, 产量不高, 价格高, 既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又能早腾茬。为防甘薯冻害, 11月中旬结束甘薯收获。

5 存在的问题

5.1 甘薯产量受气候影响大

2013年和2014年的5—6月份雨水特别多, 致使甘薯不能及时栽插;每年7—8月时值薯块膨大期, 常伏旱少雨, 严重影响甘薯产量和商品性, 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5.2 劳动力成本高

传统的甘薯种植方法从栽插到收获, 每公顷需工150个以上。甘薯苗属劳动密集型蔬菜, 甘薯苗价格3.00元/kg, 只够付采收甘薯苗的工人工资, 若在绿叶蔬菜旺季, 很难卖到比此更高的价格。因受地理条件限制, 除了整地起垄能用旋耕机外, 其余工序完全靠手工操作, 人工成本高, 降低了种植甘薯的效益。

5.3 市场有待开拓

从前面的效益分析可以看出, 各种种植模式甘薯效益都较好, 但是甘薯售价高、低相差大 (‘万薯7号’差价3.8元/kg, ‘万紫薯56’差价3.4元/kg, 菜用甘薯苗差价5.0元/kg) , 平均价格不高, 原因在于产品没有固定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因此, 甘薯作为一项高效作物种植, 唯有打开销售市场才能持续发展。

6 结语

先玉比空种植模式对比实验 篇11

关键词:比空种植;先玉335;产量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58-1

先玉335,是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玉米杂交种。由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按照美国先锋公司的质量标准和专有技术独家生产加工销售。具有高产、稳产、抗倒伏、适应性广、熟期适中、株型合理等优点。于2004年、2006年分别通过了国家审定。该品种田间表现幼苗长势较强,成株株型紧凑、清秀,气生根发达,叶片上举。其子粒均匀,杂质少,商品性好,高抗茎腐病,中抗黑粉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田间表现丰产性好,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早熟抗倒。为了研究其最合理的栽培技术,使良种良法相配套。开展不同种植模式试验研究。确定出其适宜的比空种植模式,让种植户得到最好的产量,达到最高的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辽宁台安县新开河镇何岗村。

1.2 试验设计

实验品种为先玉335,密度4000株/亩。试验采用三种种植模式,即常规种植模式,即无比空单粒清种;2:1比空种植,种两垄空一垄,株距与常规株距相同,但每穴2株(播种时每穴2粒);2:1比空种植,种两垄空一垄,株距是常规株距的一半(即半聚单粒播种),各种植模式亩保苗一致,田间管理水平一致。本试验最好采取大方实际测产方式为主,选择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垄长在50-100m左右的田块,每种种植方式至少种植9垄,测产时比空种植模式选择中间两垄(常规种植的实收中间4垄),收获垄长至少20m,单独脱粒测产或有条件的可以实测中间的更多垄数,已达到数据的更加真实可靠。

1.3 播种方法

准备两条绳子,根据密度要求在绳上标出株距,播种时将绳子在垄上拉直,开沟后按标记点播或按标记刨坑穴播。沟深或穴深4-5cm,要保证沟深或穴深一致。穴播三粒种子。由于部分种子已经包衣,播种时应带胶皮手套,严防中毒。

1.4 田间调查记载

1.4.1 根倒率 9月5日后调查。记录小区中间2行倒伏的株数与总株数的比值。倒伏的标准可参考一个竖立的钟表,如果植株倾斜的角度超过1点或11点,即可视为倒伏。

1.4.2 茎折率 小区中间2行植株果穗以下部分的茎秆 折断称为茎折,茎折株数与总株数的比值。空秆率:每小区中间2行无有效果穗的植株数与总株数的比值。

1.4.3 收获穗数 中间2行收获的总穗数;

1.4.4 鲜穗重 中间2行全部果穗称重记录后装入尼龙网袋,并放入小区号标签,袋内、外各一个标签,并将果穗晾晒保存用于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性状

三种种植模式株高和穗位相差不多,9寸双株的穗位比其他两种模式高,4寸单株的种植模式株高比其他两种模式低。采用比空种植模式,空秆率比正常模式低,而9寸双株种植模式茎折率和根倒率都增加。4寸单株的比空种植模式茎折率与正常模式相差不多,根倒率降低很多。从植株性状表现看,4寸单株比空种植模式,植株性状更优(见表1)。

从各处理的产量情况来看,产量排第1的是比空种植4寸单株,排第2的是比空种植9寸双株,排最后的是正常种植模式,但产量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但比空种植模式,空的垄可以覆膜复种马铃薯,等马铃薯成熟时,恰逢玉米要封垄,提高了复种指数,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采用比空模式,有效的降低了根倒率,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能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所以先玉335,可以采用比空种植模式,建议采用2:1(4寸)株距种植。

3 小结

(1)先玉335在试验中2:1(4寸)株距种植模式产量最高。

(2)两种比空种植模式,可以降低穗位,降低空秆率和根倒率。

综上所述,先玉335的比空种植模式采用2:1(4寸)株距种植为宜。

种植模式 篇12

设计师脑洞大开:开始种植家具了

让树木直接从地里长成生活所需要的样子是很久以前就有的想法。比如,果农会在桃园四周栽种带刺的灌木,并且对灌木进行修剪,使灌木长成栅栏墙。

设计师最善于将自己的“新思路”嫁接到一些“老想法”上。英国设计师加文·芒罗就在想:既然能让灌木长成栅栏墙,能不能把这项技术再向“精细化”的方向推进一步,让树木直接长成椅子呢?

他把柳树幼苗栽到地里,然后用塑料制成的椅子模型将柳树幼苗“扣住”,让柳树幼苗的枝条沿着模具规定的方向交错生长,经过修剪和引导,柳树最终长成了一把结实的椅子!

让柳树直接长成椅子宣告了一项新技术的诞生——不用锯子、凿子、锤子制造家具,完全依靠阳光、空气、土壤来“种植”家具的技术被称为“有机3D打印”技术。

除了让柳树直接长成椅子,他还开始让梧桐、山楂、橡树长成桌子、橱子、灯罩等多种多样的家具。目前,这位设计师的“家具种植园”里已经种出了400多件桌椅,还有许多灯罩等待“采摘”。

奥地利一位艺术家耗费多年时间,创造出自然生长产生的椅子。他将椅子形状的金属框架绑在树上,经过20年多年的生长,树木最终长成椅子的形状。

还有更神奇的:房子也可以种植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英国这位设计师种植椅子和桌子的做法很有创意,可美国费城大学的学生们对此却很不屑:种植椅子算什么,我们能种出房子!

他们把地面整平,埋入木屑营养基,浇入蘑菇菌丝,把用纸板搭建起的中空墙体房子放在营养基上。

数天后,蘑菇逐渐长起来,它们分解木屑养料在中空墙体内层层长高,越长越多,像垒砖一样把中空墙体填满变硬,最终互相勾连成为结实的墙体。蘑菇干燥之后,蘑菇房就成了宜居之家。

蘑菇房和现在常见的泡沫板房有些类似,不过,这种纯天然的蘑菇房不含胶漆、油气等有害物质,防水防火,可以完全降解,不像泡沫板房被弃用后会成为白色污染。

住进蘑菇房,冬暖夏凉,还有种淡淡的蘑菇清香,完全没有钢筋、水泥的禁锢感,有种置身于自然的自由感。

如果蘑菇房墙壁有损坏,也不用急着去找泥水匠来修补,只需要在破损的墙壁上“种植”一点儿菌丝,过些日子,墙壁就会重新“长出来”了,这就是蘑菇房的自我修复功能。

种出来的蘑菇房是有生命的,除了能自我修复,还有天然的“免疫防虫系统”,让屋子里蚊蝇不生,干净异常。

大家都参与:想想还能种什么

桌子、椅子、房子都能种出来,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呀!设计师们为什么能想出种椅子、房子的创意呢?是因为他们敢想。

同学们,现在我们不妨也放开胆子想一想,除了种椅子、房子,还会有些什么样的种植思路呢?

种玩具——现在的大多数塑料玩具都含有害物质,对小朋友来说很不安全。如果用模具把小树、小草“罩起来”,让它们直接长成四驱车或是奥特曼的形状,不是很富有创意吗?而且种出来的玩具纯天然、无毒无害,小朋友可以尽情地玩耍。

种弹簧——葡萄的茎一圈一圈缠绕着的样子,很像弹簧。如果用转基因技术让葡萄的茎长得跟钢丝一样坚韧,葡萄的茎不就长成弹簧了嘛!同时,让葡萄长成钢珠,钢珠也是重要的工业零件。对,许多工业产品如轮胎、机床也都可以种出来。

种牛奶——牛奶好喝,可是来之不易。能不能不再为难奶牛,别逼它们吃草挤奶,而直接种出牛奶呢?我们可以把“牛奶基因”转嫁给椰子树,椰子汁不就可以变成牛奶了吗?当前,有种新品种草莓就有“牛奶味道”,看来“种植牛奶”是可以实现的梦想。

上一篇:外用中药煎剂下一篇:小学低年级实施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