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压强度检测

2024-09-29

抗压强度检测(共12篇)

抗压强度检测 篇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是通过测定回弹值及有关参数检测材料抗压强度和强度均匀性的方法,是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方法,是国内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的首选方法。现普遍采用的检测方法为JGJ/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与该标准的使用在抽样方案和检测方法上有密切关系的是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文中对这两个标准的使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供同行参考。

1 在抽样数量上

1)在按批量检测时,《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4.1.2规定: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抽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3.3.11第5条规定:按检测批检测的项目应进行随机抽样,且最小样本容量宜符合本标准第3.3.13的规定。

3)当检测批构件总体数量较少(≤50)时,《规程》中抽查30%的数量和《标准》中的样本最小容量基本接近,较为合理,工作量不大,费用合理;当检测批构件总体数量较多(>50)时,《规程》中抽查30%时,构件数量较大,工作量较大,检测费用较高,使受检单位很难承担。而《标准》中的最小样本容量分为A,B,C三类,A类为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数量最少,C类为较严格的检测或复检,数量最多。与《规程》相比,C类抽检数量少于规范中的30%,数量不大,费用较合理,受检单位可以承担。

2 在混凝土强度值计算上

2.1 《规程》7.0.3第3条规定

当该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或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fcu,e=mfcu-1.645sfcu

该公式中给出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指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95%的结构或构件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该方法认为结构材料强度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评定时,当设计要求值大于推定值时,认为强度未达到要求;当设计要求值小于推定值时,认为强度符合要求。

上述推定方法存在的问题:1)推定结果为一个数值,没有考虑到抽样检测方法必然存在着抽样误差;2)各种无损检测方法都规定了抽样样本的容量,但忽视了对推定结果存在的抽样误差进行控制的问题;3)没有解决推定结果的可信程度和可能出现的错判与漏判的问题。

2.2 《标准》3.3.15规定

计量抽样检测批的检测结果,宜提供推定区间。推定区间的置信度为0.90,并使错判概率和漏判概率均为0.05。《标准》3.3.19,3.3.20分别具体规定了计量抽样检测批均值u(0.5分位值)和具有95%的标准值Xk的推定区间上限值和下限值的计算方法,对推定区间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的差值予以限制,其差值应小于5.0 MPa与0.1Xm两者的较大值。

《标准》提出了混凝土强度推定方法的统计学原理。

2.2.1 抽样检测与抽样误差

N个个体组成的总体中抽取一个个体时,若每个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都相等,为随机抽取。用随机抽样检测方法得到的统计参数平均值Xm和标准差s是随机变量。

每次抽样得到的平均值Xm与母体均值u存在着偏差,标准差s与母体标准差σ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是必然的,是无法确定的,称为抽样误差。

2.2.2 推定区间与置信度

既然随机抽样不能得到被估计参数的准确数值,就应该给出推定区间。

推定区间的置信度是推定区间包含被推定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被测试值的真值落在推定区间的概率。

评定时,设计要求值落在强度推定区间内——评定为材料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值落在强度推定区间以外,且低于下限推定值——评定为材料强度高于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值落在强度推定区间以外,且高于上限推定值——评定为材料强度低于设计要求。

2.2.3 回弹法检测实例

本市某住宅小区为地上20层剪力墙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5,对指定的12面墙体混凝土强度进行回弹法检测,并用取芯法进行修正,具体见表1。

把指定层的一面墙作为一个构件进行抽检,每个抽检的构件侧面布置10个测区,每个测区面积为0.04 m2,每个测区测取16个回弹值,同时随机选取30%的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选取6个测区为取芯位置钻取芯样。

1)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进行批构件混凝土强度计算。

a.本批构件平均强度m=36.1 MPa;

b.标准差s=0.92 MPa<4.5 MPa可以作为一批构件;

c.强度推定值fcu,e=m-1.645s=34.6 MPa;

d.评定为材料强度低于设计要求。

2)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进行批构件混凝土强度计算

a.强度平均值的推定区间。

上限值=m+ks=36.1+0.518 43×0.92=36.6 MPa,

下限值=m-ks=36.1-0.518 43×0.92=35.6 MPa。

n=12,推定系数k=0.518 43。

b.强度标准值的推定区间。

上限值=m-k1s=36.1-1.062 47×0.92=35.1 MPa,

下限值=m-k2s=36.1-2.736 34×0.92=33.6 MPa。

n=12,推定系数k1=1.062 47,k2=2.736 34。

强度标准值的推定区间范围为:

35.1-33.6=1.5 MPa<5.0 MPa。

3)强度评定。设计强度等级C35落在强度推定区间内,材料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结语

通过以上对JGJ/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和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在抽样数量和混凝土强度值计算的分析、比较,后者更为科学、合理,对科学、经济地判定混凝土结构实体的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博,王爱华,王倩.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35):72-73.

抗压强度检测 篇2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检测规程

Rules of inspect for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labor intensity at physical work 自

1996-6-1 起执行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要求,为贯彻执行GB3869—83 而制订,本标准在内容上与GB3869—83保持一致。

通过制定本标准,使执行GB3869—83现场操作具体化、科学化、规范化,并在全国范围内保持统一,以满足现场检测工作和检测数据交流对比的要求。

本标准在满足GB3869—83基本要求的同时,对工作日写实连续记录天数略作了调整,适当简化了现场工作,相信有利于GB3869—83的推广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尘防毒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湖北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所、鄂州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武汉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怀新、邹少俊、朱宝玉、梁德忠、朱有成、余林、黄光辉。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测定内容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强度分级测定。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869—8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5703—85 人体测量方法

GB934—89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法

测定内容及方法

3.1平均劳动时间率的测定

3.1.1 选择工种(岗位)代表性作业者2名以上(含2名),通过记录作业者的实际活动内容和作业时间,休息时间(包括工作中间暂停),通过计算1个工作日平均净劳动时间。再求劳动时间率。

3.1.2 器材

秒表或具有相同功能和精度的计时器。

3.1.3 劳动时间的测定

3.1.3.1 按下列原则选择测定对象:

a. 本工种(岗位)工龄在1年以上;

b. 年龄在20岁~45岁之间;

c. 身体状况能胜任本职工作;

d. 若无作业者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e.在对未成年工或女工进行检测时,未成年工年龄要按法定要求划分,女工年龄仍按本条b执行。

3.1.3.2 准备记录表格(见附表A)及记录工具。3.1.3.3 准备、检查计时器。

3.1.3.4 在生产正常情况下,跟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1个工作日,连续记录2天以上(含2天),每工种(岗位)记录的工作日数不得少于4人·d,具体记录要求如下(记录表见附录A):

a. 记录测定对象各类动作的持续时间及动作内容,作业方式;

b. 一般情况下,超过1min的动作应单独列项记录;

c. 若某一动作在持续过程中改变了作业场所或作业性质及方式,应另列项记录。

3.1.3.5 对各类动作进行归类,并按要求进行统计。

各类动作时间按(1)式计算:

式中:tm——m类动作1个工作日平均累计时间,min/d;

ti——m类动作第i次持续时间,min;

D——记录日天数,d。

3.1.4 劳动时间率按(2)式计算:

Te=〔(法定日工作时间-tr)/法定日工作时间〕×100%(2)

式中:Te——平均劳动时间率;

tr——1个工作日休息(含工作中暂停)平均累计时间,min/d;

3.2 能量代谢率的测定

3.2.1 原理:选择工种(岗位)代表性作业者2名以上(含2名),运用肺通气量仪,通过测定作业者各类动作的肺通气量,按GB3869 附录A规定,求出1个工作日该工种(岗位)平均能量代谢率。

3.2.2 器材

3.2.2.1 肺呼气量测定仪:采用产品检验合格的肺通气量仪。3.2.2.2 通风干湿温度计:机械(电动)通风干湿温度计或数显自动综合温度测试仪,测量范围0℃~50℃。

3.2.2.3 空盒气压表。

3.2.2.4 热球式电风速仪:测量范围0.05m/s~30m/s。

3.2.2.5 人体测高仪:精确到1mm。

3.2.2.6 医用人体秤:精确到0.5kg。

3.2.3 气温条件的测定

3.2.3.1 测定点选择原则

a. 测定各类动作肺通气量时相应的作业地点,一般情况测定点可能靠近作业者,但不影响作业者正常操作和测定;

b. 测定点高度为立位作业1.5m高,座位作业1.1m高。

3.2.3.2 准备记录表格(见附录B)及记录工具,检查检测仪器。

3.2.3.3 测定内容:

a. 温度;

b. 空气相对湿度;

c. 大气压力;

d. 风速。

3.2.3.4 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测定按GB934执行,数据记录于附录B表中。

3.2.3.5 风速测定:具体方法按GB934中要求执行,数据记录于附录B表中。

3.2.3.6 大气压力的测定:

a. 气压表必须水平放置于测定点:

b. 其它要求按GB934中规定执行。3.2.4 肺通气测定

3.2.4.1 测定对象选择原则同3.1.3.1,选择的对象可与劳动时间测定对象是同一人,也可不同。

3.2.4.2 测定动作:将作业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后,各类动作应测定,且动作的归类数不得少于3类。

3.2.4.3 准备、检查肺通气量仪:

a. 检查整机:检查各种功能开关是否正常,数据显示是否正常,电是否充足。

b. 检查传感器传感器与主机连接后,各种上数据显示正常。

c. 检查呼吸面具阀门是否齐全,是否活动。

3.2.4.4 戴好面具检查面具四周是否紧贴面部,如有漏气应调整面具部位和橡皮,要确保测定过程中不漏气。

3.2.4.5 测定现场气象参数后,一般情况在每次测定气象条件后,即开始测量肺通气量。若气象条件无显著变化,不必每次测定前测定气象参数,一般要求现场风速≤4m/s。

3.2.4.6 原则上应采用定时工作方式。在正式测定拨好相应开关然后将启动开关拨到启动位。

3.2.4.7 停止测量时应将启动开关拨到暂停位,这一点要在从人体上卸下面具和仪器前完成,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3.2.4.8 测定应在同类动作中进行,跨类测定无效,应对每类动作的开始、中间、结尾阶段分别测定,尽量避免同类或不同类动作的连续测定。

3.2.4.9 每次测定时间不得少于2min,每类动作的测定次数不得少于8次。3.2.4.10 测定是要注意观察作业者,操作不正常时,如故意加大动作,额外附加动作,故意深呼吸或仪器不正常时不作记录,重新测定。

3.2.4.11 测定应在生产(作业)正常情况下进行,每次测定结束时应及时记录数据于附录B。

3.2.4.12 各类动作肺通气量按(3)式或(4)式计算:

若m类动作各次测定时间相等时,即 t1=t2=…=tn 式中:Vh·m——h测定对象m类动作档准状态平均肺通气量,L/min;

Vi——h测定对象m类动作第i次测定时标准状态肺通气量,L/min;

ti——h测定对象m类动作第i次测定时间min;

n——h测定对象m类动作肺通气量测定次数。

(注:若肺通气量测定无气体体积标化功能则标化计算公式按GB3869中要求执行)

3.2.5 人体身高及体重测定

3.2.5.1 测定对象:同4.2.4测定对象。

3.2.5.2 测定方法:按GB5703中3.1和6.1执行。

3.2.5.3 将测定结果记录于附录B本人的肺通气测定记录表中。

3.2.5.4 体表面积按(5)式计算:

Sh=0.0061Hh+0.0218Wh-0.1527(5)式中:Sh——体积表面,m2;

Hh——人体身高,cm;

Wh——人体体重,kg。

3.2.6 能量代谢率的计算 3.2.6.1 标准状态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肺通气量按(6)式计算:

Xh.m=Vh.m/Sh

(6)式中:Xh.m——h测定对象m类动作标准状态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肺通气量,L/m2·min;

3.2.6.2 动作能量代谢率按(7)、(8)和(9)式计算:

Ye.h.m=4.184×10(0.945Xh-0.58794)

(7)

Ye.h.m=4.184[13.26-10(1.1648-0.0125Xh.m)](8)

式中:Ye.h.m——h测定对象m类动作能量代谢率,kJ/m2·min;

注:若Ye.h.m为3.0L/m2·min~7.3L/m2·min时用(7)计算; 若Ye.h.m为8.0L/m2·min~30.9L/m2·min时用(8)式计算;

若Ye.h.m为7.3L/m2·min~8.0L/m2·min时用[(7)+(8)/2]式算;

(9)

式中:Ye.m——某工种(岗位)m类动作平均能量代谢率,kJ/m2·min N——该岗位测定对象人数。

3.2.6.3 能量代谢率按(10)式计算:

式中:M——某工种(岗位)一个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2·min

3.3 劳动强度指数

劳动强度的指数按(11)式计算:

I=3Te.m+7·K·M

式中:I——某工种(岗位)劳动强度指数;

K——单位换算常数(1/4.184)。4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按GB3869中2执行。

本方法为基本方法,采用其他方法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分级和检测机构

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和测定由劳动行政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

附录

A(标准的附录)

工时记录表(补充件)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车间_____________工种_________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____年龄

____________记录时间___________属何种分级_____________

记录者:

附录

B(标准的附录)

肺通气量测定记录

(补充件)

单位_______________车间________工种(岗位)_________姓名________身高(cm)________体重(kg)________体表面积(m 2)_______气温(℃)______气压(kPa)_________气湿(%)____________ 风速(m/s)____________

记录: 测定: 年 月 日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起草单位:

湖北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所、鄂州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武汉市 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

批准单位:

抗压强度检测 篇3

关键词:混凝土 建筑结构 强度 设计

0 引言

建筑工程主体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客观、公正地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保证。对主体结构的检测主要是对混凝土及砌筑砂浆进行检测。对混凝土的检测可采用回弹法、钻芯法、后装拨出法等来推定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回弹法检测因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评定快捷而被广泛采用。是我国目前工程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下面对其中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1 抽样数量的问题分析

1.1 在按批量检测时,《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4.1.2规定: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抽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1.2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3.3.11第5条规定:按检测批检测的项目应进行随机抽样,且最小样本容量宜符合本标准第3.3.13的规定。

1.3 当检测批构件总体数量较少(≤50)时,《规程》中抽查30%的数量和《标准》中的样本最小容量基本接近,较为合理,工作量不大,费用合理;当检测批构件总体数量较多(>50)时,《规程》中抽查30%时,构件数量较大,工作量较大,检测费用较高,使受检单位很难承担。而《标准》中的最小样本容量分为A,B,C三类,A类为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数量最少,C类为较严格的检测或复检,数量最多。与《规程》相比,C类抽检数量少于规范中的30%,数量不大,费用较合理,受检单位可以承担。

2 规范操作,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

回弹法本身是一种科学的操作方法,国家也专门制定了相应的规程。操作人员是否规范操作,用力是否合适和均匀,是否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表面,将直接决定回弹精度。为此,应加强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检测责任心,严格按照检测标准操作,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回弹法的检测精确度。

2.1 测试前必须进行回弹仪的率定试验 回弹仪的质量及测试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推定的准确性,只有性能良好的回弹仪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回弹仪的标准状态应是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标准钢砧上,垂直向下弹击三次,其平均率定值应为80±2,否则回弹仪必须进行调整或校验…。在单个构件检测中,一般只需测试前进行率定即可,但在大批量检测时,由于受现场灰粉及回弹仪自身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回弹仪的工作状态逐渐低于标准状态。有时一个批量检测项目检测前后回弹仪率定值的差异较大,从而导致测试结果偏低。因此,在大批量检测时,应随身携带标准钢砧,以便随时进行率定检测,适时更换,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2.2 测区正确选择 依《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规定,取一个结构或构件混凝土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最小单元,至少取10个测区。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且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m。相邻测区间距不宜过大,当混凝土浇筑质量比较均匀时可酌情增大间距,但不宜大于2m;构件或结构的受力部位及易产生缺陷部位(如梁与柱相接的节点处)需布置测区;测区优先考虑布置在混凝土浇筑的侧面(与混凝土浇筑方向相垂直的贴模板的一面),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选在混凝土浇筑的表面或底面;测区应避开位于混凝土内保护层附近设置的钢筋和埋入铁件;另外,对于体积小、刚度差以及测试部位的厚度小于100mm的构件,应设置支撑加以固定。

2.3 检测面处理 《规程》规定:用于回弹检测的混凝土构件,表面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蜂窝、麻面。我们在检测时经常遇到麻面或有浮浆的构件,回弹前必须用砂轮磨平,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否则结果偏低。此外,还应保证检测面干燥,因为混凝土的含水率会影响其表面的硬度,混凝土在水泡之后会导致其表面硬度降低。对于潮湿或浸水的混凝土,须待其表面干燥后再进行检测。建议采用自然干燥的方式,禁止采用热火等强制快速干燥,以防混凝土面层被灼伤,影响检测精确度。

2.4 碳化深度值测量 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为15mm的孔洞,清除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后(注意不能用液体冲洗孔洞)立即用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混凝土孔洞内壁的边缘处,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或其他工具测量自测面表面至深部不变色边缘处与测面相垂直的距离1—2次,该距离即为该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准确至0.5mm。一般一个测区选择1—3处测量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当相邻测区的混凝土质量或回弹值与它基本相同时,那么该测区的碳化深度值也可代表相邻测区的碳化深度值,一般应选不少于构件的30%测区数测量碳化深度值。

2.5 回弹值测量 测试时回弹仪应始终与测面相垂直,并不得打在气孔和外露石子上。每一测区的两个测面用回弹仪各弹击8点,如一个测区只有一个测面,则需测16点。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测点宜在测面范围内均匀分布,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准确至一度,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铁件的间距不得小于30mm。另外,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侧面时,一定要先按非水平状态检测时的回弹值进行修正,然后再按角度修正后的回弹值进行不同浇筑面的回弹值进行修正,这种先后修正的顺序不能颠倒,更不能用分别修正后的值直接与原始值相加或相减,否则将造成计算错误,影响对混凝土强度的推定。

3 碳化深度值的测量问题分析

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准确度与回弹值一样,直接影响推定混凝土强度的精度,故其测量要认真细致进行。

3.1 要认真清除所打孔洞中的粉未和碎屑,且不得用水擦洗,否则将难以区分已碳化和未碳化的分界线。同时用标准试液(1% 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边缘处,当已碳化和未碳化的界线分明时进行测量。因为不同的水泥品种,水化后出现已碳化和未碳化分界线的时间不同。

3.2 碳化深度测量要用专用测量仪器,取已碳化和未碳化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不得目测),测量不应少于三次,取其平均值。

3.3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这可能预示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不均匀。

3.4 碳化深度应在已清除疏松层、蜂窝、麻面的部位测量,否则将不能得到该检测部位的实际碳化深度,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值的精确度。我站对某商住楼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回弹,其混凝土推定值为14.2、18.9、13.2MPa,碳化深度为6.0mm。经混凝土钻芯检测,检测强度为20.1、18.5、23.3MPa。审查技术资料,该工程为冬季施工,水泥、砂、石配比浇筑均符合要求,但从钻芯取样处观察,表皮有5.0mm的疏松层,且有轻微冻害。因回弹检测前未有效清除疏松层,也未对清除后的碳化深度进行测量,故造成了回弹值的差错。

4 结束语

抗压强度检测 篇4

一、回弹法及检测原理概述

回弹法是利用回弹仪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弹击, 重锤在受到一定的弹力作用时又会跳到一定的距离, 并带动滑动指针获得回弹值, 再通过对回弹值和混凝土强度函数关系的计算推定出构建的强度。回弹法属于现场检测的方法, 并且是非破损检测方法, 同时方便快捷, 因此广泛使用。回弹仪发明于1948年, 构造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操作方面, 被应用于回弹法测强度, 随着回弹法的不断应用与发展, 回弹理论和规程也不断完善, 回弹法日益成熟。

二、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1、回弹仪的影响

回弹仪在检测过程中, 如果使用不当, 就会给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回弹仪的使用有三条标准:首先, 在回弹仪弹击时, 弹击锤脱钩的瞬间, 回弹仪的标准能量应为2.207J;第二, 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 弹击拉簧应处于自由状态, 此时弹击锤起跳点应相应于指针指示刻度尺上“0”处;第三, 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 回弹仪的设定值应为80±2。回弹仪在检测之前一定要经过测试和校验, 并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2、测区的影响

在回弹法的相关技术规程中规定, 测区应该均匀布置, 距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不能小于0.2m, 大于0.5m, 在重要和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但是在实际的测区布置中, 检测人员为了图方便, 往往将梁的测区布置在左右部或中部, 柱的测区布置在柱的下半部, 这种做法不符合要求标准, 会使构件不能躲避钢筋加密区, 导致回弹偏高。

3、混凝土材料性质的影响

普通的混凝土, 一般都是由水泥、砂石、水作为配料配置而成, 混凝土的强度取决于各种配料之间的粘合度以及配料的强度。回弹法检测的主要是混凝土表面的强度, 一般来说, 混凝土表面的硬度主要是与水泥的强度有关, 材质的性质对回弹法的影响不大, 但是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在检测时, 不能连续弹击同一检测点, 以保证检测质量。

4、碳化深度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的碳化深度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精确度有重要的影响, 碳化往往从表面开始深入到内部, 使表面的硬度增大, 对回弹法测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产生影响, 一般情况下, 在进行回弹法检测时, 先要对碳化的深度进行测量。

5、检测人员的操作

检测人员对于回弹的操作不当也会对检验结果的精度造成影响。当检测人员对于回弹值的读取发生偏差时, 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一旦出现读取数据的偏差, 就会就回弹的平均值造成影响, 使得结果出现问题。例如在检测过程中, 一旦检测人员对于某混凝土的构件度数发生错误时, 某构件检测的均值在40左右, 而由于检测人员的失误, 使得某度数在45~50之间, 这就严重的拉高了检测的平均值, 使得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三、提高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精确度的措施

1、确保回弹仪工作状态正常

回弹仪的质量以及工作状态直接决定了对混凝土强度测试的准确性, 只有对回弹仪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保证测试工作的正常进行。回弹仪的状态在标准情况下是在洛氏HRC为60±2的标准钢砧上, 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平均值。弹击杆应旋转四次, 每次旋转的角度大概为90°。每一次弹击杆旋转其平均率定值定为80±2, 否则回弹仪必须进行调整或校验。当弹击次数超过2000次时, 要及时的对回弹仪进行保养, 保证弹击杆的正常运转。

2、正确选择测区

在布置测区时, 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布置, 选择在使回弹仪处在水平方向检测的浇筑面, 选择在对称的可侧面上, 如果不行, 就选在一个侧面上, 使之均匀分布, 在避开预埋件的前提下布置测区, 薄壁构件不用布置测区, 避免弹击时产生振动, 降低检测的结果。

3、混凝土回弹值的修正

随着混凝土泵送技术的逐渐普及, 回弹法测试得出的混凝土强度要低于实际的强度, 因为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 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强, 表面硬度较低。浇筑的方式不同, 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并且在混凝土的侧面时, 一定要及时的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 如果不及时的进行修正, 就会造成结果错误, 影响对混凝土强度的判断。

4、碳化深度的测量

在测试碳化深度时, 深度值应该为垂直距离, 不是非垂直距离, 要把孔洞里的粉末清除干净之后再进行测量, 有利于区分未碳化和已碳化, 在检测已用粉刷砂浆覆盖的构件时, 容易给人造成视觉误差, 认为碳化深度值小, 应该仔细观察测试孔的外表层和混凝土的颜色。

5、规范测试动作

回弹法是一种较为专业的操作方法, 需要专业的操作规程, 只有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操作, 才能更好的使用这一操作方法。在使用回弹法的过程中, 操作人员要合适并且均匀的用力以保证回弹的精度。并且在操作过程中, 要严格的按照规范操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操作人员往往不能很好地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来进行回弹的操作。个别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不能严格的执行操作流程。所以, 应当加强对操作人员素质的培养, 提高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和操作技能, 真正提高检验的操作精度。

四、总结

回弹法虽然是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中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但是由于影响回弹法检测精确度的因素众多, 也使回弹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 要想提高回弹法检测的精确度, 就要从影响因素出发, 分析和了解这些因素, 从而提高检测精确度, 提高回弹法的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史承明, 胡兴民, 邵士生, 张陵.提高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精确度的措施[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03) .

[2]侯西平, 孙洪阁, 王诚杰.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探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3) .

抗压强度检测 篇5

摘 要:对水泥土搅拌桩取芯试样强度不达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描述了一下目前的行业现状,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和新的检测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强度;水泥土;地质;龄期

水泥土搅拌桩无论作为被动土加固还是止水帷幕,在目前的工程中被大量应用,其桩体质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水泥土抗压试块、钻芯取样等。总体上来看,水泥土试块检测合格率极高,几乎100%,其能否真实地反映水泥土搅拌桩的实际强度还存在争议;现场钻芯取样是目前认可的能比较实在地反映搅拌桩实际强度、长度、连续性、均匀性的检测方法,但往往出现的情况是所得的试样强度达不到设计及规范的要求。文章就钻芯取样所得试样达不到要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探寻一些解决方法和新的检测方法。

1 钻芯试样强度的离散性

静安区60#地块工程,坑内加固采用掺量20%的水泥土搅拌桩,设计28d无侧限抗压强度1.0MPa。现场取芯进行了4次,分别位于4个区域:

上述几次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材料使用等都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但取芯结果仍旧未达到设计要求的1MPa。从结论看“0.4~5.4”,数据的离散性很大,可见龄期对强度的影响较大,结合其他上海地区的工程中数据也会发现同样的情况,28d龄期的芯样真实强度基本都达不到1MPa,基本维持在0.5MPa左右,但90d龄期的试件基本可以达到1MPa的设计强度。

2 水泥土强度的原理

水泥土搅拌桩桩体强度是水泥、水、土三者的相互作用以及受到土质条件、桩身龄期影响后的共同结果。

2.1 水泥石骨架作用

水泥与土拌和后,水泥矿物所含的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硫酸钙先与水进行水解和水化反应,同时从溶液中分解出氢氧化钙并形成其它具有胶结能力水化物,如:水化硅酸钙、水化硫铝酸钙、水化铁铝酸钙等水化物。上述水化物在土的空隙中相互交织搭接,将土颗粒包裹连接起来,使土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塑性等性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浆状体凝结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使加固的桩体形成一定强度。

2.2 离子交换及团粒化作用

在水泥水化后的胶体中,Ca(OH)2和Ca2+,(OH)-共存。而粘土矿物以SiO2为骨架而合成的板状或针状的结晶是其主要构成部分,通常其表面会带有Na+和K+等离子。析出的Ca2+离子会与土中的Na+、K+离子进行当量吸附交换,其结果使大量的土粒形成较大的土团。由于水泥水化生成物Ca(OH)2具有强烈的吸附活性,而使这些较大的土团粒进一步结合起来,形成水泥土的链条状结构,有封闭土团间孔隙的作用,形成稳定的联结结构。

2.3 硬凝反应

随着水泥水化反应的深入,溶液中析出大量的Ca2+,当Ca2+的数量超过上述离子交换的需要量后,则在碱性的环境中与组成粘土矿物的部分SiO2和AlO3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稳定的结晶矿物。

2.4 碳酸化作用

水泥水化生成的Ca(OH)2,除了与粘土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外,还可以进一步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晶体,Ca(OH)2与土中的活性SiO2和Al2O3作用生成含水的硅酸钙和铝酸钙。

2.5 土质情况

水泥的水化物需要在强碱介质中才能硬化。当水泥稳定含粉粒和粘粒较多和塑性指数较大的粘性土时,氢氧化钙首先与粉粒和粘粒作用致使碱性介质不能顺利形成,从而妨碍水泥水化物的正常硬化,继而强度降低。

2.6 养护龄期

水泥的水化作用和固结作用会随着时间的增长逐渐完成,所以水泥土的强度会随着龄期的长短而有所不同。28天时水泥土的抗压强度等于养护龄期为7天时的1.4倍;水泥土的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而提高,一般当龄期超过28天后仍有明显增长;当龄期超过90天后,水泥土的强度增长逐渐趋于平缓。

3 28d龄期芯样普遍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原因分析

3.1 地质条件导致水泥硬化缓慢

由上段可知水泥的凝硬即水泥水化物的固结需要在碱性介质内完成,若加固区的土质为塑性指数较大的粘性土,则水泥中的氢氧化钙首先与粉粒和粘粒作用致使碱性介质不能顺利形成,从而妨碍水泥水化物的正常硬化。本人参考了静安寺多座地铁站的地质报告,地质情况大致如下表所示,这类土层分布的情况在上海城区也很有代表性。从中可以发现以一个25m深的基坑来说,搅拌桩加固区一般都处于饱和粘土层中,该土层塑性指数大,土颗粒粒径细小,势必致使碱性介质不能顺利形成,从而妨碍水泥水化物的正常硬化。

苏州部分地区的地质情况就与上海大不相同,以苏州地铁2号线为例,其地质情况如下表所示,可见苏州地铁搅拌桩加固区位于砂性以及粉性土中,该土层塑性指数一般均小于10,当时苏州地铁公司取芯的结果为合格。从开挖后的情况看,加固体“坚硬”、“有型”,还造成了开挖困难。

3.2 龄期不到导致强度不够

从前文芯样表格也可看出,龄期90天以上与龄期28天和60天的芯样强度差距很大。可见加固桩体的强度在如静安区的.地质条件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从最后2次取芯所得的60#地块工程水泥土搅拌桩芯样来看,外观湿软,手触能留下指印,强度很低。但将芯样剥开,从内部来看,水泥掺入土体的纹路,散发的水泥浆气味等又可以判定水泥掺量并非是完全造假;众所周知的将水泥土芯样放置一边吹风后,其强度马上又可达到设计强度的几倍。可见28d龄期对于搅拌桩芯样来说,不足以使其发展到应有的强度。

3.3 取芯队伍人员良莠不齐,设备落后

目前建筑市场上有很多挂靠在检测单位下专业取芯队伍,从他们的实际操作来看,大部分并不能达到“专业”二字的要求。在取芯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深度所需的钻机钻速、钻压、钻进速度等,都是凭以往经验,并没有一套明确的操作标准,遇到熟练工,取芯率就高,反之则只能“多取几个地方”。甚至有些人员的职业操守也存在问题,一根完整芯样取上来后,竟然人为地将其弄断。取芯的设备也为一般引孔的钻机,没有封底装置,“落芯”现象时有发生。

4 解决方法和新的检测方法的探讨

针对地质条件影响水泥硬凝的情况,可以借鉴水泥稳定土中掺加少量石灰以增加混合料强度的方法,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地质情况,必要时可事先做试验,在搅拌桩所用的水泥浆中掺入增加碱性却又不与粘性土颗粒产生作用的添加剂,使搅拌桩注入土体中的溶液能顺利形成碱性介质,使水泥的硬凝具备条件。

现行的规范标准以及设计图纸中均要求水泥土搅拌桩28d钻芯取样,且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1MPa以上。应当组织专业单位及专家就龄期以及强度进行探讨,从真实、可行的角度来确定不同地质,不同地区的取芯龄期以及强度要求。

同时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取芯施工技术规范,取芯队伍的资质条件,人员的上岗资格、操作规程等。

在日本,对于水泥土搅拌桩的检测采用“现场水泥土浆液取样强度试验”的方法以验证现场水泥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即将取样机固定于搅拌桩机的刀盘上,直接现场深层取浆,随后将浆液进行养护检测,得出检测结果。此类方法在上海解放日报大厦工程中已得到应用,只是局限于取浆机未普及,无法推广使用。但这个方法避免了现行取芯过程中对芯样的损伤,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搅拌桩桩体质量,值得推广。

在国内,还有一种利用地质雷达反射波法和工程地震面波法检测桩体质量的方法,其原理有点类似桩基的低应变检测,同时具备简便、快捷、经济的有点,同样值得推广。

5 结语

水泥土搅拌桩的强度检测是地下工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上文所言希望能够抛砖引玉,集思广益,使搅拌桩强度检测真正的规范起来,为以后的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胜.大同西安客运专线水泥改良土的作用机理及其特点.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1).

[2] 上海轨交7号线静安寺站地质报告[R].

[3] 苏州地铁2号线地质报告[R].

[4] 龚启昌.静力触探PS-h曲线划分土层的探讨[J].上海国土资源, 1983(02):29-35.

[5] 王士恩,戴呈祥,赵云超.水泥土搅拌桩工程质量检测方法探讨[A].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二十届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报告会文集[C]:408-411.

无线胶订书籍黏结强度检测的奥秘 篇6

影响黏结强度的因素

1.EVA热熔胶质量与黏结强度的关系

EVA热熔胶在常温下为固体,加热熔融到一定程度时会变为能流动且有一定黏度的液体。EVA热熔胶的主要成分是树脂,而树脂是乙烯与醋酸乙烯在高压下共聚而成的,EVA热熔胶的主要配料包括增黏剂、黏度调节剂和抗氧剂等。

其中,树脂是EVA热熔胶的主要成分,占EVA热熔胶总量的50%以上;增黏剂是EVA热熔胶的主要助剂之一,其主要成分为松香物质或萜烯树脂等,主要作用是提高胶体的流动性和润湿性,从而提高黏结强度;黏度调节剂也是EVA热熔胶的主要助剂之一,其主要成分为石蜡类物质,作用是降低熔融黏度,增加流动性、润湿性,调节凝固速度,以达到快速黏结牢固的目的,否则,EVA热熔胶黏度太大,不易流动,难以渗透到书页中,无法将书页黏牢;抗氧剂的加入是为了防止EVA热熔胶过早氧化、变质,其一般选用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类物质。

无线胶订书籍的黏结强度与所选用EVA热熔胶的质量有很大关系,因此,对所选用的EVA热熔胶进行跟踪检测,是EVA热熔胶使用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通常情况下,EVA热熔胶的固化时间应为7~13秒,冷却时间应为2分钟左右。

2.EVA热熔胶温度对黏结强度的影响

EVA热熔胶的温度对其黏结强度有很大影响,胶温过高,虽然胶体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会上升(稀了),但黏度及黏结强度会明显下降;反之,胶温过低,胶体黏度虽会上升(稠了),但其流动性、润湿性和渗透性会有所下降,同时也会降低胶体的黏结强度、稠性、韧性等,甚至会出现胶体涂布后封面与书背之间不黏结或黏结不牢的现象。因此,EVA热熔胶的温度一定要严格控制在一个最佳的、适当的范围内,才能达到一定的黏结强度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EVA热熔胶的软化点应在80℃以上,要使其熔融并达到能黏结书籍的程度,加热温度还要上升到130~180℃。

3.纸张质地与上胶温度及黏结强度的关系

纸张质地不同,上胶温度及黏结强度也会不同,这不仅仅是因为纸张纤维不同,更重要的是由于EVA热熔胶在不同纸张上的固化、冷却速度不同。以铜版纸、轻涂纸、书版纸为例,因为铜版纸中所含的无机物要比书版纸高10倍左右,而无机物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加速EVA热熔胶的固化和冷却速度,所以EVA热熔胶在铜版纸上的固化、冷却速度最快,在轻涂纸上次之,在书版纸上最慢。

以170℃的上胶温度为例,EVA热熔胶的黏结强度在未涂布的书版纸上可达到8.83N/cm,而在涂布的铜版纸上只能达到1.86±0.11N/cm(65g/m 2 铜版纸)和1.64N/cm(100g/m 2 铜版纸)。在铜版纸上的黏结强度如此之低,显然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因此需要提高胶体强度和上胶温度。上胶温度在180~190℃时,EVA热熔胶在铜版纸上的黏结强度便可达到4.1~3.9N/ cm,可见EVA热熔胶的上胶温度还应随着纸张质地的不同而变化。

黏结强度的检测

接下来就结合我公司的具体情况谈谈黏结强度的检测问题。1997年,我公司引进一条瑞士马天尼潮流型无线胶订联动线,其属于中速机,生产速度为6000本/小时,配有1个背胶上胶胶锅和1个侧胶上胶胶锅。此时,无线胶订刚刚兴起,结合我公司的实际生产情况,我们采用“拉纸条”的方法检测所生产的无线胶订书籍。所谓“拉纸条”的方法,就是将所生产书籍的页面,小心地从书籍的黏结底部裁成宽度不同的纸条,用做好的平整的夹子夹住,再用弹簧秤拉住夹子,直到把纸条拉掉,测出拉力值,并在同一页面的不同位置、同一本书的不同页面,测量其拉力值,取平均值,计算拉力平均值与书页长的比值,以此作为此种书籍的黏结强度。该方法我们一直沿用,并检测出了不少问题。

近年来,随着无线胶订的迅猛发展,一条胶订联动线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所以我们又引进了生产速度为12000本/小时的马天尼皇冠胶订联动线,其配有2个背胶上胶胶锅和1个侧胶上胶胶锅。与此同时,原有的“拉纸条”的方法也因其局限性远远达不到我们检测黏结强度的目标和要求,我们必须探索新的检测方法。

经过反复实验和技术人员的技术革新,依据国家行业标准,我们重新自制了一台拉力检测装置,其包括1个水平的检测台、1个能将书页夹住的平整的夹子、1个连接在夹子和拉力器之间的弹簧秤或拉力器,拉力器的另一端有1个手摇把手,最后要用钢丝绳将夹子、弹簧秤(拉力器)和手摇把手连接起来。

其操作方法为:在水平检测台上用大于所检测书籍的夹子将单张书页夹紧,另一端用手摇的方式,将中间连接的弹簧秤不断匀速拉紧,直到把整页书页从书中完全拉出,用这时弹簧秤上显示的拉力值除以书页长,即为被检测书页的黏结强度,如此反复检测不同的书页,最后取其平均值,作为所检测书籍的黏结强度。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定要用平整的大于书页长度的夹子将书页加紧,摇动手摇把手时用力要均匀,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同时不要将书页斜拉拉断,以保证测量值的准确性。如果书页从书背处脱落时,书页所受外力与书页长的比值大于4.5N/cm,即可确定该无线胶订书籍的黏结强度合格。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 篇7

根据我国相关规程的定义,高强度混凝土是指采用水泥、砂、石、高效减水剂等各种外加剂和粉煤灰、超细矿渣、硅灰等矿物掺合料,利用常规工艺进行配制的C50~C80级混凝土。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一般是以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结果表示,而高强度混凝土实体强度的检测方式只有钻芯法。运用钻芯法进行高强度混凝土检测,则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不适用于大范围、大面积的强度检测工作。

2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常用的方法及设备

目前我国常用的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方法有两种,分别是钻芯法和回弹法。钻芯法的主要检测设备是钻芯机,其主要检测原理是在高强度混凝土结构物上钻取一定数量的混凝土芯样,并把芯样进行切割、修补、磨平和养护后,把经过处理后的芯样放在压力机上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混凝土抗压强度。而回弹法的检测设备主要是中型回弹仪和重型回弹仪两种。

3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及原则

一般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在C50以上才算是高强度混凝土,而实际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远远高于50MPa,而有的则达不到50MPa。如果选用回弹法进行检测的话,则需要按照相关的规程作为基本依据,综合高强度混凝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回弹仪进行检测。

3.2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设备选择

若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是为了某些施工质量有问题、有争议或者为司法工作提供仲裁依据等情况提供结果,那么一般会选用钻芯法对高强度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使用钻芯机钻取混凝土芯样,芯样经处理后在压力机上进行试验,最后得出检测结果。如果进行强度检测是为了对高强度混凝土结构质量一般性能的检测,又或是进行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大范围质量普查,可采用回弹法进行强度检测。

3.3 回弹法检测结果准确度过低

和其他的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相比,钻芯法的检测结果比较准确,而且其检测结果可作为混凝土强度检测的最终依据。而回弹法检测结果准确性相对较低,一旦检测结果受到专业人员争议时,还需用钻芯法进行修正或验证检测。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对60~80MPa这个范围之内的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实体,优先使用重型回弹仪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较高。

4 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的对比

4.1 中型与重型回弹仪对比

进行试验过程中,选取了两个工程的3个预制混凝土构件作为样品。构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均为C50,采用泵送预拌混凝土浇筑,粗骨料为5~25mm碎石,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洒水自然养护,龄期约为90d。其中,中型回弹仪的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较低,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平均低约12MPa。经过多次检测发现,在使用中型回弹仪时会出现一个或多个测区的混凝土强度大于60MPa,这一问题导致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不准确,无法给出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实体的推定强度。这一问题的出现,意味着中型回弹仪的检测范围已超出了标准,所以回弹法并不适用于这些测区。因此,当高强度混凝土强度在55MPa以上,对应的中型回弹仪回弹值超过47MPa时,建议使用高强回弹仪进行检测。

4.2 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实体回弹法与钻芯法对比

在进行高强度混凝土强度检测中,选用标称动能为5.5J的ZC-1型高强回弹仪进行检测,在完成检测后采用钻芯法对检测结果进行修正。随机选取了12个测区,先进行回弹测试,然后在测区上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抗压试验。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0,采用预拌泵送混凝土,预制构件采用蒸汽养护3d后出池,继续洒水自然养护至28d,混凝土龄期约180d。结果显示,回弹测区强度换算结果高,钻芯法检测结果强度低,差值平均在10MPa左右。其中有3个混凝土芯样的抗压强度比回弹结果低18MPa左右。分析原因可能是在钻取混凝土芯样时的扰动过大,芯样有一定损伤。剔除这3个芯样后,两种方法平均差值在7MPa以内。

4.3 混凝土强度检测曲线的验证

在验证混凝土强度检测曲线时,选用等级均为C50的预制混凝土T梁和空心板梁作为检测样品,并选用标称动能为5.5J的ZC-1型重型回弹仪,共检测了49片T梁和16片空心板梁,每片T梁上布置了24个测区,每片空心板梁上布置了10个测区,两种方法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结果的一致性极高,差值大部分在±2MPa以内。按测区强度换算值进行统计,共有1336个回弹测区,测区强度换算差值大于2MPa的测区有37个,仅占总测区数的3%;差值在2MPa以内的共有1299个测区,占测区总数的97%。经过这一验证结果可得,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可用范围广泛,其强度相对标准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标准中的规定值。

4.4 高强度混凝土试件回弹法检测与抗压强度试验对比

试验时,选用了标称动能为5.5J的ZC-1型重型回弹仪和压力试验机进行对比,并使用27组共81块150mm×150mm标准养护28d的高强混凝土试件作为样品。试件先放在压力机加压至100kN,用重型回弹仪进行回弹测试,然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数据汇总和这两种方法检测数据差值分布统计可得出,重型回弹仪检测结果与抗压强度结果是一致的。这两种方法差值大部分在±7MPa以内,共有59个试件,占对比试件数量的73%。有7个试件差值大于10MPa,占对比试件数量的9%。在这81个试件中,有一个试件抗压强度低于回弹强度24.7MPa,经过详细的分析可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试件局部有缺陷。这个对比试验说明高强回弹方法在试件强度检测的应用中的准确度高。这主要是因为在制定回弹法测强曲线时,使用的是试件回弹与抗压强度对比,与这次实验的条件近似,所以结果接近,准确度高。

5 结束语

在建设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十分重要,因此对其强度进行检测能够有效确保高强度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不受外界的影响而降低自身的质量。不论采取哪一种方法对高强度混凝土进行检测,其试件的取样、制作、养护工作以及抗压试验等多项工序都不能掉以轻心,须以科学的高强度混凝土的施工工序完成,才能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GB/T9138—2015,回弹仪[S].

[2]JGJ/T294—2013,高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规程[S].

抗压强度检测 篇8

无机结合料是目前道路上普遍用于基层 (底基层) 的半刚性材料。其常用的种类大概有:水泥稳定碎石 (土) 、石灰稳定类土、工业废渣稳定类二灰土、二灰碎石等。它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 而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基层材料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方法的注意事项

2.1 试件的制备

(1) 水泥或石灰的剂量应按干土 (干集料) 的质量百分数计。制备一个预定干密度的试件所需的稳定土、混合料的数量m1随试模的尺寸而变。

式中:V———试模的体积

ρdmax———稳定土混合料标准击实所得的最大干密度

K———设计压实度

ω———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率

即试件所需混合料的质量为现场湿密度与试模体积的乘积。

(2) 将计算所需混合料数量装入试模中时, 试模的上下垫块应尽量做到露出相等的高度, 一般为2-3cm以保证混合料在静压成型时上下受力均匀。对于含有水泥的混合料应在一小时内成型, 超过一小时的混合料应该作废。其它结合料稳定土虽不受此限, 但也应尽快制成试件。

(3) 试件脱模后称取质量m2, 即为试件养护前的质量。通过大量检测经验和实际分析可以得出试件养护前的质量m2略小于m1。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 现场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一般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因此在静压成型时会有水分溢出;第二, 在成型试件时会有部分质量损失。

(4)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的高度h1, 准确到0.1mm。对于市政工程, 大中小试件高度的误差范围分别控制在±1.3mm、±1.0mm、±0.5mm。

(5) 对于同一无机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 需要制相同状态的试件的数量n (即平行试验的数量n) 与土类及操作的仔细程度有关。对于无机结合料细粒土, 至少应该制6个试件;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 至少应该制9个和13个试件。

2.2 试件的养护

(1) 在养护试件时要用塑料薄膜或塑料袋包裹试件, 放在恒温恒湿养护箱中。养生时间视需要而定, 作为工地控制, 通常只取7d。调节养护箱控温, 在北方地区应保持在20±2℃, 南方地区应保持在25±2℃。相对湿度应大于等于90%。养生六天后将试件取出称取质量m3, m2与m3的差值即为试件的质量损失Δm。值得注意的是Δm是指养生期间试件在封闭的塑料膜袋中水分的损失, 不包括由于各种原因从试件上掉下的混合料。试件质量的损失应符合以下规定:小试件不超过1g;中试件不超过4g;大试件不超过10g。质量损失Δm若超过此规定, 应该作废。

(2) 养生期的最后一天, 应该将试件浸泡在水中, 水的深度应使水面在试件顶上约2.5cm。浸泡一昼夜后将试件取出, 称取试件质量m4, m4与m3的差值即为吸水量。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的高度h2。

2.3 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

(1) 将试件在符合规定的路面材料强度仪或压力机上以1mm/min的速度进行抗压试验, 记录破坏时的最大压力值。

(3) 允许的偏差系数CV是与1.5条规定的试验数量n相对应的。n是用下式计算得出的:

式中:t1-α/2———t分布表中的分位值;

———允许误差, 在此取10%。

由于不知n时无法从t分布表中查得t1-α/2的值, 可以先用正态分布表中相同概率或 (α) 的Z1-α/2的值, 代入式中计算得n后, 再加2或3即为所需要试验的数量。在此用90%的概率 (即α=0.10) , Z1-α/2=1.645。

如果试验结果的CV超过本条的规定, 应按实际的CV值用上式重新计算应做的试验数量, 以满足试验结果的精度, 并增补所缺的试件数。

3 结束语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道路工程验收规范的主控项目, 本文从试件的制备, 试件的养生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的结果计算与数据处理三大方面分析总结了该试验的注意事项。以便提高检测的质量和准确度, 为道路基层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抗压强度检测 篇9

关键词: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碳化深度,修正值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是20世纪20年代由瑞士工程师Schmidt发明的, 虽然在国外没能推广使用, 但由于它具有简便, 灵活, 准确, 可靠, 快速, 经济等特点, 而被我国大量采用并进一步完善, 目前, 我国的这项技术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自2002年4月1日发布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来, 我们就实施对工程实体采用回弹法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工作, 至今已有七个年头, 在这些年里,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 施工工艺的不断更新, 我们的检测队伍也随市场的需求不断壮大, 但由于经验不足, 技术不全面, 使得回弹法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多的操作不规范, 随意性大, 计算方法不当等问题造成的较大测试误差。如何保证检测精度, 使其在监督检验混凝土质量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是我们每个检测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 谈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 明确回弹法的原理

回弹法是通过回弹仪检测混凝土表面硬度从而推算出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表面硬度低, 弹击塑性变形大, 弹性能量少, 回弹值小, 混凝土强度低;反之表面硬度高, 弹击塑性变形小, 弹性能量多, 回弹值高, 混凝土强度高。

2 注意回弹法检测的适用条件

当出现标准养护试件数量不足或未按规定制作试件;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有怀疑或对试件的检验结果有怀疑时, 可按JGJ/T 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进行检测, 必须注意回弹法的使用前提是要求被测混凝土的内外质量基本一致, 当混凝土表面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 如遭受化学腐蚀, 火灾, 冻伤或是内部存在缺陷时, 不能直接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3 测试前必须进行回弹仪的年定试验

回弹仪的质量及测试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推定的准确性, 只有性能良好的回弹仪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回弹仪的标准状态应是在室温5 ℃~35 ℃的条件下, 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 垂直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平均值, 年定值为80±2。在单个构件检测中, 一般只需测试前进行年定即可, 但在大批量检测时, 由于受现场灰粉及回弹仪自身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 回弹仪的工作状态逐渐低于标准状态。有时一个批量检测项目检测前后回弹仪年定值的差异较大, 从而导致测试结果偏低。因此, 在大批量检测时, 应随身携带标准钢砧, 以便随时进行年定检测, 适时更换, 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4 测区的选择要正确

检测布置测区时,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 m以内, 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 m且不宜小于0.2 m;测区应选在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面, 并选在对称的两个可测面上, 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 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 但一定要分布均匀, 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 并应避开预埋件。当遇到薄壁小构件时, 则不宜布置测区, 因为薄壁构件在弹击时产生的振动, 会造成回弹能量的损失, 使检测结果偏低。如果必须检测, 则应加以可靠支撑使之有足够的约束力时方可检测。

5 消除测试面因素的影响

《规程》规定:用于回弹检测的混凝土构件表面应清洁, 平整, 不应有疏松层, 浮浆, 油垢, 蜂窝, 麻面。我们在检测时经常遇到麻面或有浮浆的构件。回弹前必须要用砂轮磨平, 最好是用合金刀磨, 否则结果偏低。在测试面达到清洁, 平整的前提下, 还需注意混凝土表层是否干燥, 混凝土的含水率会影响其表面的硬度, 混凝土在水泡之后会导致其表面硬度降低, 因此, 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对回弹法检测影响较大, 对于潮湿或滑水的混凝土, 预待其表面干燥后再进行测试。建议采用自然干燥的方式, 禁止采用热火, 电源强制干燥, 以防混凝土面层被灼伤, 影响检测精度。

6 明确碳化原理

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测碳化深度, 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混凝土中水泥水化, 水化产物呈碱性, pH值为12~14,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O2) 渗入到混凝土中, 与水化产物中的氢氧化钙 (Ca (OH) 2) 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的碳酸盐堵塞混凝土表面毛细管, 提高了表面硬度, 但内部强度不提高, 因此要测定碳化的深度加以修正。

酚酞溶液测碳化深度利用的原理就是酸碱反应, 酚酞作指示剂 (遇碱变红、遇酸无色) , 二氧化碳扩散到的地方, 酚酞溶液滴上去呈无色, 未扩散到的地方呈红色。

7 注意碳化深度的测试取值

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准确与否与回弹值一样, 直接影响推定混凝土强度的精度。在碳化深度的测试中, 注意其深度值应为垂直距离, 而非孔洞中呈现的非垂直距离。孔洞内的粉末和碎屑一定要清除干净之后再测量, 否则将难以区分已碳化和未碳化的界线, 造成较大的测试误差。有一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就是近年来随着城市泵送混凝土使用的混凝土中都掺加普及了一部分粉煤灰, 一方面水泥的含量降低, 生成的氢氧化钙就少, 另一方面, 粉煤灰和氢氧化钙产生反应进一步降低氢氧化钙的含量, 这样碱的浓度就低了, 若用酚酞测碳化深度时, 就会产生问题, 错误地认为没有显红色就是碳化了, 人为地加大碳化深度的数值。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混凝土掺合料脱模剂, 粉刷层等因素都会影响实际碳化深度的测定, 要认真加以区别, 防止“假碳化”产生的误判。

8 注意混凝土回弹值的修正

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 一定要先按非水平状态, 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 再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这种先后修正的顺序不能颠倒, 不然会造成计算错误, 影响对混凝土强度的推定。特别要注意的是泵送混凝土的回弹值的修正, 由于它流动性大, 粗骨料粒径较小, 砂率增加, 混凝土的砂浆包裹层偏厚, 表面硬度较低, 因此, 所测得的数据基本偏低, 例如, 我经常在工地回弹, 测得在混凝土中加入矿粉及粉煤灰的, 28 d回弹时, 表面能弹出一个坑, 再加上碳化深度, 强度偏低较大, 根本无法体现混凝土实体的真实强度。因此, 一定要结合泵送混凝土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 这样才能符合实际强度。

总之, 在使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过程中, 要掌握操作方法, 加强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提高检测责任心, 检测人员素质, 只有这样, 才能把我们的检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抗压强度检测 篇10

建筑工程主体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客观、公正地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保证。对主体结构的检测主要是对混凝土及砌筑砂浆进行检测。对混凝土的检测可采用回弹法、钻芯法、后装拨出法等来推定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回弹法检测因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评定快捷而被广泛采用。是我国目前工程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下面对其中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1 抽样数量的问题分析

1.1 在按批量检测时,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 4.

1.2规定: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 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抽检构件时, 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1.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3.

3.11第5条规定:按检测批检测的项目应进行随机抽样, 且最小样本容量宜符合本标准第3.3.13的规定。

1.3 当检测批构件总体数量较少 (≤50) 时, 《规程》中抽查30%

的数量和《标准》中的样本最小容量基本接近, 较为合理, 工作量不大, 费用合理;当检测批构件总体数量较多 (>50) 时, 《规程》中抽查30%时, 构件数量较大, 工作量较大, 检测费用较高, 使受检单位很难承担。而《标准》中的最小样本容量分为A, B, c三类, A类为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 数量最少, C类为较严格的检测或复检, 数量最多。与《规程》相比, c类抽检数量少于规范中的30%, 数量不大, 费用较合理, 受检单位可以承担。

2 规范操作, 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

回弹法本身是一种科学的操作方法, 国家也专门制定了相应的规程。操作人员是否规范操作, 用力是否合适和均匀, 是否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表面, 将直接决定回弹精度。为此, 应加强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提高检测责任心, 严格按照检测标准操作, 也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提高回弹法的检测精确度。

2.1 测试前必须进行回弹仪的率定试验回弹仪的质量及测试

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推定的准确性, 只有性能良好的回弹仪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回弹仪的标准状态应是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标准钢砧上, 垂直向下弹击三次, 其平均率定值应为80±2, 否则回弹仪必须进行调整或校验…。在单个构件检测中, 一般只需测试前进行率定即可, 但在大批量检测时, 由于受现场灰粉及回弹仪自身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 回弹仪的工作状态逐渐低于标准状态。有时一个批量检测项目检测前后回弹仪率定值的差异较大, 从而导致测试结果偏低。因此, 在大批量检测时, 应随身携带标准钢砧, 以便随时进行率定检测, 适时更换, 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2.2 测区正确选择依《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 GJ/T23—2001) 规定, 取一个结构或构件混凝土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最小单元, 至少取10个测区。对某一方向尺寸小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小于0.3m的构件, 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 但不应少于5个。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 且测区面积不宜大于0.04m。相邻测区间距不宜过大, 当混凝土浇筑质量比较均匀时可酌情增大间距, 但不宜大于2m;构件或结构的受力部位及易产生缺陷部位 (如梁与柱相接的节点处) 需布置测区;测区优先考虑布置在混凝土浇筑的侧面 (与混凝土浇筑方向相垂直的贴模板的一面) , 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 可选在混凝土浇筑的表面或底面;测区应避开位于混凝土内保护层附近设置的钢筋和埋入铁件;另外, 对于体积小、刚度差以及测试部位的厚度小于100mm的构件, 应设置支撑加以固定。

2.3 检测面处理《规程》规定:

用于回弹检测的混凝土构件, 表面应清洁平整, 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蜂窝、麻面。我们在检测时经常遇到麻面或有浮浆的构件, 回弹前必须用砂轮磨平, 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否则结果偏低。此外, 还应保证检测面干燥, 因为混凝土的含水率会影响其表面的硬度, 混凝土在水泡之后会导致其表面硬度降低。对于潮湿或浸水的混凝土, 须待其表面干燥后再进行检测。建议采用自然干燥的方式, 禁止采用热火等强制快速干燥, 以防混凝土面层被灼伤, 影响检测精确度。

2.4 碳化深度值测量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为

15m m的孔洞, 清除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后 (注意不能用液体冲洗孔洞) 立即用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混凝土孔洞内壁的边缘处, 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或其他工具测量自测面表面至深部不变色边缘处与测面相垂直的距离1—2次, 该距离即为该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准确至0.5mm。一般一个测区选择1—3处测量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 当相邻测区的混凝土质量或回弹值与它基本相同时, 那么该测区的碳化深度值也可代表相邻测区的碳化深度值, 一般应选不少于构件的30%测区数测量碳化深度值。

2.5 回弹值测量测试时回弹仪应始终与测面相垂直, 并不得打在气孔和外露石子上。

每一测区的两个测面用回弹仪各弹击8点, 如一个测区只有一个测面, 则需测16点。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测点宜在测面范围内均匀分布, 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准确至一度, 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 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铁件的间距不得小于30mm。另外, 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侧面时, 一定要先按非水平状态检测时的回弹值进行修正, 然后再按角度修正后的回弹值进行不同浇筑面的回弹值进行修正, 这种先后修正的顺序不能颠倒, 更不能用分别修正后的值直接与原始值相加或相减, 否则将造成计算错误, 影响对混凝土强度的推定。

3 碳化深度值的测量问题分析

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准确度与回弹值一样, 直接影响推定混凝土强度的精度, 故其测量要认真细致进行。

3.1 要认真清除所打孔洞中的粉未和碎屑, 且不得用水擦洗, 否则将难以区分已碳化和未碳化的分界线。

同时用标准试液 (1%酚酞酒精溶液) 滴在孔洞内壁边缘处, 当已碳化和未碳化的界线分明时进行测量。因为不同的水泥品种, 水化后出现已碳化和未碳化分界线的时间不同。

3.2 碳化深度测量要用专用测量仪器, 取已碳化和未碳化交界

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 (不得目测) , 测量不应少于三次, 取其平均值。

3.3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 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

测点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 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 应在每一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 这可能预示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不均匀。

3.4 碳化深度应在已清除疏松层、蜂窝、麻面的部位测量, 否则

将不能得到该检测部位的实际碳化深度, 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值的精确度。我站对某商住楼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回弹, 其混凝土推定值为14.2、18.9、13.2MPa, 碳化深度为6.0mm。经混凝土钻芯检测, 检测强度为20.1、18.5、23.3MPa。审查技术资料, 该工程为冬季施工, 水泥、砂、石配比浇筑均符合要求, 但从钻芯取样处观察, 表皮有5.0m m的疏松层, 且有轻微冻害。因回弹检测前未有效清除疏松层, 也未对清除后的碳化深度进行测量, 故造成了回弹值的差错。

4 结束语

为了在施工现场准确、有效、快捷地使用回弹法, 有必要在施工现场先行回弹一批混凝土试块, 根据《规程》要求方法确定一个修正系数, 以适宜同条件下混凝土的现场检测。当条件能达到《规程》的要求时, 也可制定相应的专用测强曲线, 向有关部门申请批准使用。

摘要:本文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运用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做了分析, 供大家参考。

混凝土强度的回弹法无损检测技术 篇11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

构件和结构的受力性能以及其它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混凝土进行无损检测,在构件和结构上直接测定某些物理量,并分析这些物理量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测试出混凝土的耐久性、连续性、均匀性及强度等性能。

1、回弹法无损检测技术

利用回弹仪实施测量混凝土强度的技术就是回弹法无损检测技术,也是表面测量硬度法其中的一种。工作原理是根据回弹仪中的重锤运动时,产生的冲击力,撞击紧挨到混凝土外面撞杆以后,重锤回弹时,带动指针滑动,根据重锤产生的回弹高度得到回弹值的大小。回弹值的大小和混凝土硬度相关,也就是与混凝土强度有关系。因此可以根依据回弹值的数据,来测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大小。无损检测技术使用回弹法是因为其具有快速经济、操作简便,得到很广泛的使用。因为回弹法测算的只是混凝土的表面强度情况,因此会被混凝土表面状况所赢,尤其是表面干湿状况以及碳化层厚度的影响比较大。通过重锥在混凝土上弹击,测出能量前后变化,并算出回弹值,既可以反映混凝土的塑性性能,还可以反映混凝土的弹性性能。

1.2、混凝土强度推算方法

目前混凝土强度检测一般是采用实验归纳法,建立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之间的二元回归公式,或建立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一元回归公式。能使用不同的函数方程依据实验数据来进行回归整合,并选其中关系最大的为实用经验公式。因为回弹仪完全是由机械构成的,其测定值会因装配情况和部件性能而影响,同类仪器测定值的同一性较差且易随时间变化,这些都会导致回弹仪测强的准确性受影响,所以回弹仪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只适用下面三种情况:

(1)标定的时候用一定数量的试件,算出回弹值和强度关系以后,作为判断强度辅助手段;

(2)标定的时候用一定数量的试件,求得相关关系以后,作为推算强度手段;

(3)规定只作均匀性的判断及各构件质量的相对比较用,不作强度推算。

2、混凝土无损检测常用方法

2. 1、常用方法分类

根据混凝土的破损程度,可以将无损检测的方法分为:半破损检测法、综合检测法、非破损检测法[1]。

(1)半破损检测法

前提以不影响构件或者结构的承载能力,然后对构件或者结构直接实施钻取芯样有损性的试验,或是直接实施局部的有损性实验,然后依据混凝土的实验值和混凝土的强度相关关系,测算出混凝土的强度。适用于这类方法有就地嵌注试件法、拔脱法钻芯法、板折法拔出法、射击法等

(2)非破损检测法

前提是要不影响构件或者结构混凝土任何性能,测试和强度有的物理数值,再根据所得出的相关关系,测算出被测混凝土的强度。适用于这类方法的有成熟度法、超声脉冲法、回弹法、散射法和射线吸收法等等。

(3)综合检测法

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无损检测方法为综合法,取得多种物理量,建立起多项物理量与强度之间的综合关系,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综合评定混凝土强度。现在使用的有声速衰减综合检测法、超声回弹综合检测法和超声钻芯综合检测法等。混凝土强度的无损检测方法按其原理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3.1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利用回弹仪检测

回弹法是混凝土结构构件抗压强度方法的简称。回弹值大小表现出与冲击能量有关的回弹能量,而回弹量又表现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表层硬度之间的关系。操作起来最简单的就是回弹法,而且费用也是最低,但是检测效率很高。具有灵活的检测数量,而且被测物一般不受尺寸和形状的限制。但是回弹法精度并十分准确,因为它是利用混凝土表面的质量来检测混凝土全部的质量,所以,当表层测试部位与内部的质量差异很明显。或是遭受化学火灾或是腐蚀的混凝土、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等,不适合采用这种方法。

3.2、回弹法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根据在《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规程》的规定,当回弹仪具有下面情况任何一个情况时,必须要送到检验单位进行校验。使用回弹仪进行数据处理和工程测试时,对于混凝土强度评定人员,需要专门培训或者训练,有相应的合格证书。回弹法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不仅仅是需要操作,还需要测试混凝土龄期、表面状态等等能否使用回弹法等相关内容[2]。

3.3、钢砧率定值

在一定条件下钢砧率定值可以反映出仪器的部分性能与质量,但是有些必要前提,如只有仪器的主要零件和装配尺寸的质量检定合格后才可以用来鉴定仪器是不是能合格。

3.4、影响回弹结果的重要因素

影响回弹结果的重要因素除了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以外,还有回弹仪不处于标准状态。当进行测量混凝土碳化深度值时,必须要测算准确,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测试结构。有些单位因为没有试剂,不进行测量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单凭感觉进行估算,必须要避免发生类似事情[3]。

3.5、回弹仪保养

在进行回弹测试强度较高时,需要自备钢砧,保证能每天及时进行率定与保养,当发现回弹仪出现问题后,送检要及时。在实施混凝土强度测试的时候,发现回弹仪尾盖有出现松动的情况,要及时拧紧,避免出现测试数据失真的情况。

3.6、注意事项

进行测试混凝土梁时,就算是选择构件浇筑的侧面,也要做打牌上、中、下进行均匀分布。并用心填写好原始记录。不管是测试或是记录,计算人员都应该进行签名,并注明测试日期及回弹仪型号等,给核查提供数据。

4、结论

因为结构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十分有效的避免了结构混凝土实际抗压强度与混凝土标准抗压强度出现误差的情况,同时也很好的避免了施工控制不严使混凝土强度产生差异的状况。回弹法采用了“回弹值、碳化深度、强度”顺序的相关物理关系,即可靠又准确地测算出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对于高效率、大面积的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的使用,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自检的行之有效方法。特别在现代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紧密联系的时候,更能表现出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测试技术的优势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郭建设.浅谈混凝土回弹检测的应用[J].大陆桥视野,2010.10.

抗压强度检测 篇12

为了解结构混凝土的实际强度,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 如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拔出法和贯入阻力法等。钻芯法是直接从结构混凝土中钻取芯样以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 由于芯样取自工程实体, 检测精度明显优于回弹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 并且无需进行某种物理量与抗压强度之间的换算, 因此钻芯法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直观、可靠、准确的方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要求的提高, 人们对测量精度的提高和对测试结果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在许多计量和检测实验室已得到广泛认可。为了使检测结果更加公正、客观和高效, 本文对某高速公路段特大桥墩柱混凝土强度的强度采用钻芯法检测, 并对检测的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和探讨。

1 数学模型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 03:2007) , 芯样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可按下式计算[1]:

undefined (1)

式中fcu, cor——芯样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 (MPa) , 精确到0.1MPa;

Fc——芯样试件的抗压试验测得的最大压力 (N) ;

A——芯样试件抗压截面面积 (mm2) 。

2 不确定的来源分析

在本次不确定评定中, 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构成要素或分量主要包括以下4个:

(1) u fcu, cor (undefinedc:抗压强度测量结果的重复性标准偏差s fcu, cor (undefinedc) , 可认为是随机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fcu, cor (undefinedc) ;

(2) uFr:万能试验机的最大允许误差MPE所导致的标准偏差, 可认为是系统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Fr;

(3) uDr:游标卡尺的最大允许示值误差MPE所导致的标准偏差, 可认为是系统效应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Dr[2];

(4) uL:芯样试件的不平整度引起的不定度分量。

不确定的来源还包括:不垂直度、高径比换算系数、直径的数值修约、沿芯样试件高度直径的偏差、试验机加载速度、试验室人员、芯样的缺陷等。

在《CECS 03:2007》中6.0.5条款中规定“芯样试件端面与轴线的不垂直度大于1°, 不垂直度偏差=sin89°/sin9°=0.02%, 由此推算的不确定度是非常小的;“《CECS 03:88》规程强度换算公式中有个高径比换算系数β, 由于近几年芯样加工水平的大幅提高, 已完全能满足高径比1:1的要求, 故将系数取消”;采用精度为0.01mm的游标卡尺, 远大于直径的修约间隔0.5mm;规程明确规定了试验机的加载速度:一般芯样强度等级在

由此可见, 除上述的主要不确定分量, 按《CECS 03:2007》的要求进行试验, 其它不确定分量是非常小的, 可以忽略不计。

3 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福州市某大桥墩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要求按照《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 (CECS03:2007) 进行单个构件检测。按其中3.2.4规定, 钻芯确定单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 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 本次取样3个;单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不再进行数据的舍弃, 而应按有效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中的最小值确定, 因此本次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取42.4MPa, 构件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果见表1:

(1) u fcu, cor (undefinedc) 的评定。

由于是同一个构件中取样的重复性试验, 采用A类不确定度评定, 以3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undefinedMPa, 其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ndefined

其相对不确定度为:

undefined

(2) uFr的评定

所使用试验机为万能TYA-2000型电液式压力试验机, 校准不确定度为1.0% (K=2) , 得试验机MPE值导致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undefined

(3) uDr的评定

采用的0~200 mm游标卡尺MPE = 0. 01 mm, 校准不确定度为1.0% (K=2) , 得游标卡尺MPE所导致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ndefined

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undefined

(4) uL的评定

按规程规定, 芯样试样端面的不平整度在100mm内不得大于0.1mm, 得不平整度导致的不确定度为:

undefined

其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undefined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由JJF 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6.2规定, 当输入量Xi是彼此独立或不相关时,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y) 由下式得出:

undefined

由6.3规定, 式 (3) 中变量各不相关时, 可表达为:

undefined

由于各分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则混凝土芯样强度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undefined

4 扩展不确定度

选择包含因子K=2, 则其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

Urel, c=2×urel, c=2×0.98%=1.96%

5 该墩柱混凝土抗压强度测量结果

对于抗压强度测量结果为42.9MPa, 其扩展不确定度为:

undefined

6 结论

测量不确定度报告:测量直径为100mm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fcu, cor= (42.9±0.84) MPa。其中扩展不确定度Uc=0.84MPa是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rel, c乘以抗压强度和包含因子K=2得到。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ECS 03: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良种种植下一篇:日常使用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