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LC检测系统”简介及主要检测

2024-09-08

“TMLC检测系统”简介及主要检测(精选8篇)

“TMLC检测系统”简介及主要检测 篇1

“TMLC检测系统”简介及主要检测

“TMLC检测系统”即“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是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以对学位论文中的抄袭、伪造及篡改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快速检测,是检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及学位论文出现不端行为的辅助工具。该系统设有总检测指标和子检测指标二部分指标体系,涉及重合字数、文字复制比、首(尾)部复制比等多项内容,从多个角度对学位论文中的文字复制情况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指标参数以及其他数据相关信息,自动给出预判的诊断类型并生成检测报告。

学位论文一般篇幅较大,为了便于快速准确的分析论文与比对文献的复制关系,系统设计了多个检测指标,这些指标从多个角度反映文字复制的特征。

一、总检测指标:从整体情况描述了论文的检测情况,便于快速了解该论文总的检测情况。

1、总重合字数(CCA):

检测结果的核心指标,反映一篇论文复制比对文献的绝对字数总和。

2、总文字复制比(TTR):

指学位论文中总的重合字数在论文总的字数中所占的比例。该指标可以直观了解重合字数在该学位论文中所占的比例情况。

3、首(尾)部重合文字数(HCCA、ECCA):

首部重合文字数是指学位论文前1万字中重合的文字数量。尾部重合文字数是指除去前1万字,剩下的部分中重合的文字数量。对于学位论文,一般开头部分均是综述性的报告介绍,其重要性远低于论文尾部。

二、子检测指标:学位论文核心内容一般主要存在于某几章中,子检测指标可以让用户迅速了解每一章节的检测情况。

1、文字复制比(TR):

反映第一章节段落的文字情况,比例越高,反映该章节越多的文字来自于其他已发表文献。该指标反映了文章“抄袭”的文字数量比例。

2、重合字数(CNW):

指学位论文该章节与比对文献比较后,重合部分的字数。一般来说,不管文字复制比如何,重合字数越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3、段文字比(PR):

该章节文字重合段的字数之和占该章节文字数的比例为段文字比。段文字比反映了抄袭连续特征。

“TMLC检测系统”简介及主要检测 篇2

关键词:建材检测,检测管理,问题,工作改进

1 建材检测管理工作的现状

建设工程材料检测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 所有材料进场需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每一个验收环节也都离不开检测、试验数据。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自从开始实施检测监督管理以来, 通过加强对建材检测机构的管理, 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从而也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的要求, 实施检测管理。

(1) 建材检测实现试验数据自动采集。

将传统万能试验机、压力试验机机械表盘显示, 人为读取试验数值的方式改造成为试验数据自动采集的方式, 混凝土、水泥、钢筋力学性能试验等实现数据自动采集, 避免了因目测读取数值、手工记录带来的人员误差甚至是错误, 从根本上杜绝了人为因素对试验的干扰, 大大提高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报告全部自动按时间顺序排列, 施工单位与试验人员分离, 试件与委托单分离, 从而大大提高了试验的公正性。

(2) 检测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全省市联网。

本市已实行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台帐每月上报制度和结构安全不合格24 h上报制度, 基本完成检测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连网和数据上传工作。不合格建材可以做到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

(3) 建立检测试样留置制度。

规范、标准明确要求需留置的试样, 应按规定的程序、环境、数量、时间和要求留置;规范、标准无明确要求的, 非破坏性检测且可重复检验的试样, 应在样品检测或试验后留置3 d;破坏性试样, 应在样品检测或试验后留置2 d。对于有疑问的检测结果和检测机构可以做到随时抽查、及时追溯。

(4) 实施检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组织对检测人员的考核, 考核合格后颁发《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管理手册》, 方可从事相应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防止检测人员因水平和能力不够而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2 建材检测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尽管对建材检测机构加大了管理力度, 但检测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假、乱、低、缺”的现象;假:表现在检测的试件假、过程假、数据假、结论假;乱:表现在检测单位内部管理混乱, 检测市场秩序处于无序状态;低:表现在检测人员素质低、检测技术水平低、检测管理层面低;缺:表现在缺乏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

3 建材检测管理工作存在难度的原因

(1) 检测机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检测机构工作性质不同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 也不同与一般的中介机构, 由于检测对象质量的离散性、样品抽取的随机性、部分样品因检测而破坏使得检测数据不具有复现性等, 使得检测工作中即使出现检测结果与客观实际不吻合的情况也较难分清责任。少数检测单位和检测人员就是利用这一特殊性, 随意修改数据甚至弄虚作假。

(2) 检测机构日常自我监督、管理不够。检测报告的合格与否, 对于建材供应商和施工单位来说是很重要的, 直接影响他们的经济利益, 这使得少数检测人员找到了个人“寻租”的权力资源。有的人私下里搞权钱交易, 为小团体或一已之私利而徇私枉法、搞“人情检”, 严重地影响了检测结果真实性、可靠性。现有的检测机构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起的监督制度也往往只搞一些形式, 平常很少进行突击巡查和具体细查;对检测人员要求不严, 内部监督乏力, 发现问题也不深究;基本放弃了对具体工作过程的监督。

(3) 现行工程质量检测模式导致检测单位第三方公正性地位得不到保证。主要表现在工程检测费用由被检测单位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1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规定, 检测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这将比较有效地改观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 对检测机构形成较大的政策支撑。但目前这种局面还没有形成。

(5) 工程现场质量与检测责任行为无法直接联系。虽然检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检测单位的检测不能“仅对来样负责”, 但事实也无法把作为责任主体的检测机构和工程现场质量的责任进行有效的连接。有相当部分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管理者, 仅把检测作为资料过关的阶段。

(6) 检测试验行为规范得不到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 特别是检测市场的全面放开, 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检测机构更看重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其行为未得到有效约束和监控。

(7) 检测机构小规模现象造成市场恶性竞争。检测机构规模小, 市场准入较低, 势必产生一哄而上, 追求短期效益行为, 严重影响检测的规范和质量:同时, 产生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落后, 不利于检测领域的检测技术创新和发展。

(8) 管理部门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由于人力条件有限, 难以对检测机构进行“全天候”的监管, 况且大部分的检测属试件破坏检测, 很难做到“追本溯源”。

4 建材检测管理工作改进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为进一步加强建材检测管理, 提高建材监管水平, 改进建材检测管理的方式, 可以将“完善一个平台, 激活两个现场, 落实三方责任, 整治四大顽症”纳入建材检测工作的重点。

(1) 完善检测信息平台, 做到信息及时、准确。虽然本市已基本完成了检测行业信息管理系统, 但是连网和数据上传工作还不及时, 检测信息还不完整、不准确。完善检测信息平台建设, 做到即时传输检测信息, 相关部门及时判断、处理, 对于可疑、错误的建材检测结果, 可及时进入检测机构进行抽查。

(2) 激活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 实现两场互动, 逐步将检测机构“仅对来样负责”转变为对“工程现场质量负责”。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原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现场, 对施工现场建材产品状况的描述和取样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完成, 检测单位的工作在检测现场完成, 仅对来样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 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实际质量状况。应使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相互联系起来, 从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信息跟踪到检测现场的检测情况, 从检测现场的检测结论追溯到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状况, 实现两场互动, 保持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的一致性, 真实反映建材产品的质量和特性。

推行检测机构参与抽样和取样制度, 与见证取样相关各方共同对试样的真实性负责, 确保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 彻底消除检测机构“仅对来样负责”的投机心理, 并通过宣讲督促检测机构真正地加强内部管理, 杜绝“弄虚作假”行为。通过工程检测的取样、试验一体化, 让作为建设工程责任主体的检测机构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3) 落实建材供应、使用、检测三方责任。从见证取样深化到三方确认, 就是要紧紧抓住建材供应商, 一旦检测结论产生, 就能及时确认各方责任, 顺利实现不合格产品的清场和对使用单位的警示。使用方, 包括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合理使用和见证使用经检测合格的产品, 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根本。检测方应确保检测的客观、公正, 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建材产品质量状况。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应充分发挥这三类对象的作用, 通过明确各方责任, 规范各方行为, 才能有效遏制检测工作中的假、乱现象。

(4) 整治四大顽症, 针对“假、乱、低、缺”实施整治。建立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信用档案及举报、投诉制度。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信用档案要包括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其他不良行为记录。在信用档案中记录检测机构、检测人员的不良行为, 并将其作为机构资质就位、业务增项和行业评估、评比的重要依据。建立信用档案和举报、投诉制度, 并对不良机构和人员及时处理, 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 才能有效地减少“弄虚作假”。

建立工程质量检测飞行检查制度。建立飞行检查制度是获取工程质量检测真实信息的有效方式。也是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动态监管的重要手段。飞行检查的结果应当纳入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对于集体造假、多次造假、社会反响较大的检测单位, 加大处罚力度。

建立独立于业主与施工方之外的“第三方检测”检测费用。在建设工程中单列, 彻底解决检测机构的依附性, 完善检测机构的公正地位。采用检测机构的社会化检测、质监机构对建材和成品的监督抽测及施工企业内部检测控制相结合的办法。施工企业内部试验室仅作为本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部门, 其出具的检测报告不得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资料。

实行重大工程检测的招标化。在建立市场信用制度的前提下, 对重要工程、重点工程、大型工程可建立工程检测的招标化制度, 这有助于检测市场的合理发展和竞争。同时避免了委托单位将同一单位工程中的同一类型检测项目, 委托给多家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行为。

5 结 语

建材检测管理工作是艰巨而繁重的, 我们应该站在新的起点上, 统一思想认识, 统一行业行动, 尝试机制改革, 从思想改观、行政改善、经济改制、技术改进各方面多管齐下, 对检测机构的管理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 在企业自管、行业自律、政府有效监管的作用下, 建材检测一定会健康地发展。 [ID:5849]

参考文献

[1]张海红.加强检测机构的管理及监督检测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福建建设科技, 2006, (6) .

[2]吴恩明.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现状调研及管理发展模式的探讨[J].工程质量, 2007, (8) .

[3]石平府.推进检测机构改革强化政府监督检测[J].江苏建材, 2007, (1) .

“TMLC检测系统”简介及主要检测 篇3

关键词:建材;监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34-01

建材检测管理就是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对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建材检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建材市场的快速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建材检测管理,保证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才能促进建材市场的健康发展。

1 建材检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材料检测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建筑施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后,都应该经过严格的验收与检测,只有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投入使用。在材料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及数据都应该真实可靠,真实可靠的检测结果才能有效的反映其质量是否合格。本文对现阶段建筑材料检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1 监督管理相对混乱

建材检测结果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材供应商及施工企业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很多建材检测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破坏建筑材料检测结构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检测结果也无法体现其实际价值[1]。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建材检测机构内部监督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上述情况出现。

1.2 检测机构检测水平整体比较低

建材检测设备仪器的更新、程序的规范程度、数据采集系统及工作人员的素质等都是体现检测机构水平的关键。在我国现阶段,建材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水平都不高,有的单位竟无证上岗。因此,提高检测工作人员的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检测程序是否规范是影响整个检测水平的关键,因此,在建材检测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更新设备仪器与投入资金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年久失修的设备仪器是必须进行更新的,如果不更新依然使用,检测数据就会缺乏真实性及可靠性。经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检测机构中检测水平整体比较低是影响市场发展的关键。

1.3 检测的行为没有良好的规范

在建材检测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规范程度不符合标准,即使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也只是对结果进行公布,并没有向上级部门反映这些情况。很多监督管理单位与施工企业只有通过资料的形式进行质量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不能更好的分析质量是否存在问题。但是,在很多建材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測结果无法保证,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材质量检测环境全面对外开放,就导致各种问题不断的出现,许多检测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利益,对检测过程没有进行很好的控制,导致建材检测结果失去真实性,从而严重影响建材检测市场的发展。

1.4 检测机构工作性质的特殊性

建筑材料都是统一送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的,具有相同的执行标准,在检测过程中,都是由内部人员对流程进行监督管理的[2]。通常,检测样品是送检单位选取的,这一环节容易造假,为了有效的节约成本,将高质量的产品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所得检测结果不能有效的反映整个批次材料的质量,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隐患。这种特征加大了建材检测工作的难度,并且监督管理材料检测流程也达不到标准,甚至出现工作人员篡改的现象,没有完整的记录检测数据,只是粗略的记录检测结果数值,这对材料安全使用产生不利影响。

2 建材检测管理对策

2.1 确定各方应该承担的责任

从只有单一的检测机构承担责任,到有检测方、使用方及供应方共同承担责任,这是促进建筑发展的关键。虽然三方都承担责任,但是所承担的责任有所不同。从确定第三方到见证取样,都应该劳抓供应商,在检测完成后应该明确三方所承担的责任[3]。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合格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检测方在检测工作中应该本着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真实的反映材料的质量状况,除了要明确供应方、使用方和检测方的责任,还应该规范其行为,有效的实现建材检测合格的目标。

2.2 运用第三方检测制度

在建筑材料检测管理过程中制定第三方检测制度,避免检测机构依附其他机构,将建材检测制度转换为大公无私制度。保证各个检测机构相互结合、相互配合,其中主要包括施工企业、质检机构、社会化检测等。施工企业内部实验室是包含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中,是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一个环节,不能作为合格评定的依据。

2.3 加强管理检测机构的责任意识

检测机构作为控制建材质量的关键,应该为其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负责,为了有效的提高检测机构的水平,相关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定时或者不定时的对检测机构进行检查,同时对其技术水平进行检查,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应该予以处罚,如果再次检测不合格应该取消企业的检测部门。有效的提高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保证其不仅需要对样品进行检测,还应该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施工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监督管理部门都应该进行解决,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指出各个部门存在的失误,并且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备案,上报给上级部门,使其充分意识到检测工作的重要性[4]。有效的加强建材检测机构责任意识对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4 运用飞行检查制度

获取工程质量检测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飞行检查制度,也是严格执行持续性监视与工程质量检测的基础方法。不在检测机构中使用抽查考核的方式,质量监管部门的专家应该是考核的执行者,在工作人员及检测机构的档案中加入考核结果,并且对检查不合格的机构进行重复的检查。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机构,例如社会评论极、反复造假和集体造假等,应该予以处罚,有效的提高检测机构的责任意识[5]。

2.5 拥有通畅的信息平台和及时与准确的信息

在我国现阶段,所有检测机构的信息管理工作都已经基本完成,存在的问题也不断的减少,例如检测信息不准确或者不完整,不及时上传数据等。加强检测信息平台建设,对检测信息进行及时的传输、判断及处理,对于存在的错误、可疑等检测信息,相关部门应该及时进行整改,抽查建筑材料检测机构,促进检测市场的快速发展。

3 结 语

建筑材料检测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应该从新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施工材料的质量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此,确定各方应该承担的责任、运用第三方检测制度、加强管理检测机构的责任意识、运用飞行检查制度及拥有通畅的信息平台和及时与准确的信息,不断提高检测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及技术水平,全面的对检测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建筑材料检测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晓华.浅析建材检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材科 技,2014,(S2).

[2] 王春华.我国建材检测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建材,2015,(1).

[3] 高慧娟.建材检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7).

[4] 宋晓英.当前建材检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电子制作, 2013,(16).

“TMLC检测系统”简介及主要检测 篇4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工程不断增加,相应的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地下连续墙作为一种有效的围护结构被普遍采用。随着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如果施工质量控制不当,会发生地下连续墙垂直度偏斜过大的问题,在后期基坑开挖过程及开挖后造成地下连续墙渗水、基坑变形过大等工程隐患,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通过超声波法可以对地下连续墙成槽的槽宽、偏心距等情况进行细致检测,结合在工程实践中发现的垂直度问题,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分析确定出现垂直度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建议强化对地下连续墙接头部位小边垂直度情况的检测(从建议检测强化为必须检测),从而做到对地下连续墙施工进行有效监控,将工程隐患解决在萌芽阶段。

1 方法原理

1.1 超声波法检测原理

超声波法成槽检测是利用超声波反射技术,将超声波探头沿充满泥浆的钻孔中心以一定速率下放,在连续下放过程中,发射探头垂直孔壁发射超声波脉冲,接收探头接收孔壁反射信息。这样从孔口到孔底通过记录反射时间和反射强度,可计算出钻孔在不同深度处的孔径值及反映孔壁状况,进而根据槽壁反射信号距探头位置的距离偏差计算出地连墙槽段的垂直度偏斜量。超声波法检测原理见图1。

1.2 地下连续墙施工

地下连续墙是在地面用专用设备,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开挖一条狭长的深槽,在槽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灌混凝土,形成一段钢筋混凝土墙段。各段墙顺次施工并连接成整体,形成的一条连续地下墙体。在基坑开挖时起到防渗、挡土、邻近建筑物的支护的作用,或者直接作为基础的一部分。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见图2。

2 垂直度常见偏斜问题及案例分析处理

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支护方案时,经常会出现墙体伸入基坑内侧、接头部位漏水甚至沙土等现象。这些问题多数是由于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成槽的垂直度控制不利造成的,通过超声波法在成槽时的检测通常可以避免大多数工程隐患的发生。

2.1 导墙及浅层异物造成浅部偏斜过大

导墙施工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第一步,对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定位和成槽起着重要作用,工程实践中经常出现导墙变形或底部杂填清理不彻底影响成槽的垂直度(见图3)。检测结果显示,经常出现由于导墙本身的不垂直,造成整幅墙的垂直度不理想的情况。有时即使导墙能满足要求,在导墙下部由于浅层杂物未能清理彻底,导致挖槽时局部区位抓斗被挤向一侧。特别是导墙较挖斗尺寸大,如果产生侧向力极易将成槽机的抓斗挤向一侧,从而使成槽出现偏斜。

因此,导墙施工时应确保其强度、导墙宽度略大于槽宽并与地下连续墙轴线平行,同时导墙墙趾应插入原状土层中。

2.2 引孔不当造成的垂直度问题

某些项目出于局部地层直接挖槽施工难度较大、提高工作效率的考虑,在施工时采用“钻抓结合”法,即在槽段两端或中间先使用旋挖钻机或工程钻机施工一个导向孔,然后成槽时将孔间的土体直接抓出,从而达到降低成槽过程中的抓土阻力,提高成槽速度。虽然引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对引孔的垂直度也要进行控制,并且检测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因为成槽时由于抓斗主要靠其自重力进行挖土,成槽过程中抓斗会沿着成槽的方向进行,并且有可能使偏斜量更大。

在对某地铁换乘站工程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进行检测时,发现成槽垂直度偏差明显超过设计限定值,现场分析是了解到该槽段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成槽施工困难,施工方采用了旋挖钻机预先进行了引孔,但是引孔完成后未经检测就直接在引孔基础上进行了槽段的施工。在下一槽段引孔完成后,通过检测发现,该钻机由于施工人员作业时控制不当,引孔的垂直度偏差明显偏大。经过分析确定:由于旋挖钻机施工时场地较软,旋挖钻机钻具提升时重心明显前倾,使得地面以下钻杆产生了一个偏向钻机方向的侧向力,从而挤压该侧土体形成了孔径偏移。之后现场施工是对引孔钻机的场地进行了处理并加强了对引孔的成孔质量检测,从而避免了工程隐患。

因此当采用钻机引孔时一定要考虑其对后期成槽的影响,并在成孔过程中增加对引孔的检测,一旦发现孔斜不符合要求需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并且只有在对引孔检测后符合垂直度要求时才可进行后续施工。决不可抱有希望成槽时进行修正的想法,因为一旦成槽失败后后期处理的经济损失和工期损失会更加严重。

2.3 接头部位处理不当造成的地下连续墙侧向偏移

目前国内常见的接头形式有接头管接头、接头箱接头、十字钢板接头、工字钢板接头等。由于接头处理不当造成在地下连续墙侧向偏移通常发生在墙体下部,因此很难纠正,而且对相邻槽段的施工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严重影响整个工程地连墙的整体性。通常接头部位偏斜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绕流及接头部位弯曲引起的。

2.3.1 接头底部混凝土绕流或锁口管起拔过早

由于地下连续墙超挖或是接头部位处理不够严密经常会出现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绕过接头位置溢出的现象,或是采用锁口管接头方式时不等混凝土初凝即过早将管起拔,也会出现混凝土侧向流动现象。从而导致相邻槽段施工时虽然进行了充分的刷壁,但是该槽段的小边仍会存在偏斜现象。图4为发生混凝土绕流时超声波检测图像。

因此,地连墙接头部位底部应探入槽底至少30 cm以保证相密贴,以防止混凝土绕流,上端口与导墙面用木块卡牢,防止倾斜。同时采用锁口管接头需严格控制好起拔时间。

2.3.2 锁口管或钢板处理不当造成的倾斜

由于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通常重达几十吨,因此钢筋笼制作粗糙或吊运不当极易产生钢筋笼弯曲;锁口管自身弯曲也会造成地连墙小边的倾斜;钢筋笼安放好后,及时将接头外侧填充密实,防止钢筋笼及接头部位错位;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应禁止出现横向移动,以防带动钢筋笼产生横向移动。相邻槽段的工字钢弯曲造成地连墙小边倾斜,这种倾斜一般都无法处理,而且如不及时处理会传导到相邻槽段,造成更大的工程隐患。

3 结论与建议

由于地下连续墙是分槽段施工,因此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槽的垂直度以保证其整体性对于确保地下连续墙墙体的支撑挡土、止水等作用的实现是极其必要的。超声波法能够准确有效的反映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情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但是从工程实践情况来看,进一步增加对地下连续墙成槽的过程检测(特别是引孔)和地连墙接头位置小边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孙立宝.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中若干问题探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37(2):51-55.

[2]DB/T29-112-2010,钻孔灌注桩成孔、地下连续墙成槽检测技术规程[S].

“TMLC检测系统”简介及主要检测 篇5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检测方法;异味物质;2-甲基异嶷醇;时空变化规律

1.前言

消费者评价饮用水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异味,尤其是无锡蓝藻事件后,公众对饮用水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在所发生的嗅味问题中,颤藻、席藻和鱼腥藻等代谢产生的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eosmin)是导致水体土霉味的主要物质。太湖是苏州市区的饮用水源地,饮用水质量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异味问题,必须建立测定水体中异味物质的检测方法以及摸清太湖饮用水源地主要异味物质的时空变化规律,以便对水源地异味物质起到监控和预警的作用。在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了土臭素(Geosmin)和2-甲基异莰醇(2-MIB)的标准限值(均为10ng/L),而我国缺少相应的标准分析方法。为此,本研究结合国内异味物质分析方法,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等9种异味物质。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仪器 7890GC/5975C MSD气相色谱质谱仪,来自美国安捷伦公司;MPS2多功能自动进样系统,来自德国Gerstel公司;固相微萃取纤维PDMS/DVB(65um),来自美国Supelco公司。

2.2试剂、标准品 GSM和2-MIB为标准品,质量浓度为100ug/mL,来自美国Supelco公司。实验室用水为Milli-Q超纯水(18.2MΩ),实验室所用其他试剂NaCl为分析纯,使用前需经过105℃和400℃烘干。

2.3实验方法 取10mL水样加入20mL的顶空瓶中,加3g固体氯化钠,60℃预平衡5min,萃取30min;在250℃下热解析3min,进样。DB-5ms色谱柱,载气为氦气,恒流模式,流量1.0mL/min。柱温:50℃保持2min,以8℃/min升至160℃,再以20℃/min升至280℃,保持3min。进样口温度250℃,质谱接口温度250℃,不分流进样,进样时间3min。EI离子源,能量70eV,温度230℃,四级杆温度150℃。数据采集模式为选择离子扫描。

3.结果与分析

3.19种异味物质及内标总离子流色谱图 详见图1。

3.2太湖水源地异味物质时间变化规律 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苏州饮用水源地水体主要异味物质是2-甲基异嵌醇、土臭素、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了土臭素标准限值(10ng/L)。根据上述标准,苏州某饮用水土臭素浓度连续3年年均值低于标准限值,因此土臭素对水体异味贡献较小。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没有β-环柠檬醛标准,β-紫罗兰酮限值,根据β-环柠檬醛浓度小于1ug/L时产生青草气味,1-10ug/L时产生干草及木头气味,大于10ug/L时产生烟草气味。饮用水源地β-环柠檬醛浓度小于1ug/L。因此β-环柠檬醛浓度虽然高于2-甲基异莰醇,其对水体异味的贡献较小。文献报道β-紫罗兰酮嗅觉阈值为7ng/L,气味为紫罗兰香味。2个饮用水源地β-紫罗兰酮浓度在个别月份高于其嗅觉阈值,其对水体异味的贡献也较小。根据各异味物质的年均值和嗅觉阈值分析,导致饮用水源地异味的主要物质是2-甲基异嵌醇,水体异味表现为土霉味,与人体感觉一致。对2013-2015年太湖饮用水源地主要异味物质年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图2),太湖饮用水源地4种主要异味物质都有很大幅度的降低,说明太湖饮用水源地水质有逐年变好的趋势,但是2-MIB的3年年均值均超过了其嗅觉阈值,所以仍然需要对水源地的异味物质进行预警控制。

对2013-2015年太湖苏州某饮用水源地异味物质2-MIB进行统计分析(图3),太湖饮用水源地2-MIB呈现单峰形式。2-MIB浓度高的月份主要集中在6-10月,也是主要超标的月份,其中8-9月达到峰值。

3.3太湖水源地异昧物质空间变化规律 太湖(苏州辖区)东部沿岸、南部沿岸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浓度水平高于同期西部沿岸及湖心区域。太湖(苏州辖区)嗅味物质随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嗅味物质浓度峰值出现在夏季和秋季。根据时空分布特点,可以推断嗅味物质来源是内源性的,是区域或局部的生态条件造成了不同种类微生物生长,产生并向水体释放不同的异味物质。比如,某饮用水源地西北面有围网养殖,养殖区2-甲基异莰醇浓度显著高于取水口,由于养殖区大量投料,导致局部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促进微生物产生并释放嗅味物质导致水体2-甲基异莰醇浓度显著升高

4.结论

“TMLC检测系统”简介及主要检测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结构加固

多年来,我国的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对象已从开始阶段的单层的破旧民居扩展到建设工程中的各类结构。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的发展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节省国家与企业的资金、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简述检验与测试技术相关内容

结构的检验测试与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送样和质量检查有明显的区别,它通常为事后的检验与测试,如:在浇注好混凝土后,测定钢筋的配置情况等。因此其工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检验与测试技术一般为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技术。

我国的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和“借鉴—独创”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1.1混凝土结构

建国初期,我国基本上没有什么现代的检测手段。直到六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混凝土强度的非破损检测方法的研究。七十年代中期,原国家建委把混凝土非破损检测技术列入了建筑科学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到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本全国性检测规程《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23—85)问世。此后,关于混凝土强度及缺陷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持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关于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已有回弹法、超声法、钻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组合而成的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回弹综合法等。

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技术已基本成熟,成熟的标志在于测试理论的完善和测试仪器性能,如:“回弹值—碳化深度—强度”关系,反映了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基本规律。回弹、超声、钻芯和拔出等方法虽然都是舶来之法,但都具有了中国特色,且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已完全国产化。一些仪器的性能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北京市政工程研究院研制生产的NM-3B型非金属超声波检测仪等。应该说,在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方面,我国与经济发达国家已没有明显的差距。

1.2砌筑结构

如果说混凝土结构的检验与测试走的是“引进—消化—提高”之路,则砌筑结构的检验与测试的发展则走的是“借鉴—独创”之路。

砌筑结构检验测试技术起步比混凝土结构略晚一些,技术成熟程度比混凝土强度检测技术略差,但该项技术的发展势头猛,在国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可以说,按“借鉴—独创”之路发展起来的砌筑结构检测技术已经达到了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

1.3钢结构

与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比,工程建设中钢结构的数量相对较少,加之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善,因而其检验测试技术发展之路基本是借鉴学习国内其他行业的先进方法,如焊缝和钢材的超声波探伤方法、射线探伤方法、磁粉探伤方法和渗透探伤方法等。

钢结构的检验测试技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已经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应该说,该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继续研究与开发。

1.4检验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

更加准确、减少损伤、快捷方便无疑是已有检验测试技术改善和提高的发展目标。开发新的检验项目,使检验测试技术更加完善则是这项技术发展的方向。

检验仪器和设备在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没有仪器设备就无法进行检测,而质量好、操作方便的仪器设备是高质量检测工作的保障。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检测仪器设备在总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性能不稳定、功能少、寿命短、体积大等方面。

检测方法改善和提高的第二个方面是检测理论提高和检测数据分析方法的改善。合理确定检测数量、合理布置检测位置、减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充分利用检测数据等,是所有结构检验与测试工作面对的问题。

2、结构的鉴定与评估技术

结构鉴定与评估技术的发展与建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受到检测技术发展的影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鉴定与抗震加固技术已日臻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成为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支。建筑物和构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设工程质量的检测与鉴定为治理工程质量通病,如设计造成的多层砖房温度裂缝问题,混凝土工程施工阶段的开裂问题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的修编提供了依据。

经过50年的发展,结构的鉴定与评估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包括结构安全性鉴定、结构抗灾害能力鉴定与评估、工程质量问题鉴定、灾后结构的鉴定与评估和结构耐久性鉴定和剩余寿命评估的综合技术。

但鉴定与评估技术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对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计算鉴定时一般都沿用结构设计时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结构的设计阶段采用失效概率的理论,考虑了作用的变异、材料强度变异、构件尺寸的变异等;而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鉴定时,除了可变作用存在变异外,永久作用、材料强度和构件尺寸已确定,此外存在着轴线的实际偏差、基础实际不均匀沉降、环境温度的影响、结构的实际损伤等;问题不同了,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关于已有结构的承载能力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有待发展。

3、结构的加固与改造技术

新的加固材料的研制是推动加固技术发展的动力。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检测鉴定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检验测试仪器的发展,加固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由轻质、高强、抗腐蚀、耐高温的新材料构成的效果好、易施工的加固方法可推动加固材料的发展。加固改造技术的提高还体现在施工技术改善和提高及施工机具上,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相对较少。

加固改造理論的提高是该项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方面。目前的加固基本上是针对构造和承载能力不足的构件,缺乏从结构总体上的把握与判别。在结构设计领域则有相应的理论,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强柱弱梁强节点等。目前的加固有时会适得其反。例如:对多层砖混结构的某一层墙体做夹板墙加固,使得该层墙体的钢度大幅度增加,形成与相临楼层的钢度差,对结构的抗震不利。此外还有加固后构件的承载能力提高,防火等级大幅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从总体上把握,靠加固理论的提高来解决。

4、结束语

随着结构加固技术的发展,结构的改造技术也得到了发展,结构的加固技术在结构的改造中发挥了作用。建筑结构的科学检测、加固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是建筑工程检测、加固工作的前提。建筑结构检测、加固的设备在日益发展,同时,结构的问题也经常表现出个性特征,因而检测、加固方法也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灵活的运用检测、加固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固施工重视施工监测,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益多,刘荣桂.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研究及应用综述[J].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6)

几种语音端点检测方法简介 篇7

1、双门限检测法

语音端点检测方法可采用测试信号的短时能量或短时对数能量、联合过零率等特征参数, 并采用双门限判定法来检测语音端点, 即利用过零率检测清音, 用短时能量检测浊音, 两者配合。首先为短时能量和过零率分别确定两个门限, 一个是较低的门限数值较小, 对信号的变化比较敏感, 很容易超过;另一个是比较高的门限, 数值较大。低门限被超过未必是语音的开始, 有可能是很短的噪声引起的, 高门限被超过并且接下来的自定义时间段内的语音超过低门限, 意味着信号开始[5]。

算法过程如下:

(1) 在开始阶段要做预加重和分帧的处理, 讲语音信号分成一帧一帧的, 分帧处理有利于对语音信号进行准确的分析, 并且能够提高识别率, 这时再分别求出每帧的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

(2) 接着要设置初始化参数, 比如最大静音长度, 这是一个经验值, 用来判断语音段是否结束, 论文中是根据大量的语音样本的长短设置的一个经验值。另外, 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的门限也要设置初始值等。

(3) 判断当语音在静音段或者是过渡段时, 如果语音信号的短时能量值大于短时能量的高门限, 或者语音信号的短时过零率大于短时过零率的高门限, 那么就确认进入了语音段, 如果短时能量的值大于短时能量的低门限或者过零率的值大于过零率的低门限, 那么语音处于过渡段, 否则, 语音仍就处于静音段。

(4) 当语音信号在语音段时, 判断如果短时能量的值大于短时能量的低门限或者短时过零率的值大于短时过零率的低门限, 那么语音信号仍然处于语音段。

(5) 如果静音长度小于设置的最大静音长度, 那么就表明语音还尚未结束, 还在语音段, 如果语音的长度小于最小噪声长度, 那么认为语音太短, 此时是噪声, 同时判断语音处于静音段;否则语音就进入结束段。

2、基于自相关极大值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

在端点检测中, 如果所处理的语音信号是非平稳的随机过程s (n) , 可以采用短时自相关函数, 它的定义为

这里之所以要将自相关函数归一化是为了在语音端点检测过程中不用考虑信号绝对能量的大小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知道语音是由浊音和清音两部分组成的。浊音语音是0~10ms内可以被看作为一个准周期信号, 而清音信号接近于随机噪声。由于语音的绝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浊音语音部分, 因此语音可以在10~2 0 ms内被看作为一个准周期信号, 那么它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也呈准周期性, 而高斯白噪声信号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的分布较为平均和分散, 不具有准周期性。

为了突出带噪语音信号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的准周期性和高斯白噪声信号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分散性, 可以利用一个低通滤波器除去波形上的高频毛刺。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带噪语音信号自相关函数所具有的准周期性。图1 (a) 为带噪语音信号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经过低通滤波后的典型波形。图1 (b) 为高斯白噪声信号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经过低通滤波后的典型波形。我们看到带噪语音信号的自相关函数的能量将集中在基音周期的各个整数倍点上, 在这些点附近将出现极大值, 并且此函数在零点处必将出现最大值。而高斯白噪声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却不具有准周期性, 它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的能量在零点之外较为平均和分散。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带嗓语音信号和高斯白噪声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准周期性方面的差别。

通过上面两个波形图的观察, 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带嗓语音信号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经过低通滤波后的最大值可以间接地反映信号的准周期性的程度。带噪语音信号和纯噪声信号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最大值都为1, 但带噪语音信号具有准周期性。当带噪语音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通过低通滤波器之后, 由于它的能量较为集中, 因此低通滤波之后所得的最大值就较大。反之高斯白噪声的归一化自相关函数的能量较分散, 因此低通滤波之后所得的最大值就较小。因此可以通过统计该最大值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阈值用于区分带噪语音信号和高斯白噪声。

3、基于小波变换的端点检测方法

利用小波变换进行语音端点检测的算法为:

(1) 首先, 将语音数据进行 (16ms/帧) 分帧处理, 分帧后各段帧数据x1 (m) 、x2 (m) ……xN (m) , 其中, 包括 (4ms) 的帧移数据处理。

(2) 估计端点检测的门限值:

其中φ为端点检测的门限值, α为实验测量的标准值, 200为经验门限值。根据统计可知:绝大多数语音数据的能量分布在2000000~8000000之间, 因此取α=5000000。 (3) 对上述数

(3) 对上述数据进行小波变换, 变换结果为X1 (m) 、X2 (m) ……XN (m) 。如果x (m) 是背景噪声信号, 则这些小波变换后的X (m) 都是同一个常数C。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则有

这里Ni是第i个子带信号x (m) 的长度, i=1, 2, …, N。E1、E2…EN为信号的x (m) 小波子带平均能量序列。进一步, 将能量序列通过一个中心滤波器, 进行一次中心消波, 这样可以使得能量序列的特征更好的表现出来。接着计算这个能量序列的均值和方差:

显然, 如果信号x (m) 主要由背景白噪声组成, 那么, 由于噪声的“白”谱性质, 这个能量序列应该近似为一个常数序列, 其方差近似为零。如果信号x (m) 主要由语音组成, 那么, 这个能量序列是一个数值变化的序列, 其方差不会近似为零。如果信号x (m) 主要由白色噪声和语音组成, 那么, 不论白色噪声能量有多大, 由于语音的存在, 这个能量序列依然是一个数值变化的序列, 其方差不会近似为零。

(4) 根据上述思想, 计算每帧小波变换后的语音数据X (m) 的方差, 如果方差大于门限值φ, 那么即认为这一帧之后的语音数据为有效的语音数据, 记为起始帧。如果在起始帧存在的前提下, X (m) 的方差小于φ, 那么认为这一帧为结束帧。

5、总结

本文介绍了端点检测的三种方法:双门限检测法、基于自相关极大值的检测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检测法。通过分析, 双门限结合了短时能量和短时过零率的优点, 其精确度和误检率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 其中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双门限的误检率还是很高, 因为在时域范围内数据的很多特征是无法准确决定声音的端点的。而且双门限方法不具备抗噪能力。

基于自相关极大值的检测法能够很准确地检测出语音的端点, 将纯高斯噪声段和含语音信号段分辨出来。当信嗓比比较高时, 运用能量端点检测方法可以分辨出含语音信号段与纯高斯噪声段, 如输入信嗓比为5dB时。当信噪比降低为-5dB后, 此时传统的检测方法已完全失效, 而运用此方法仍能有效地检测出含噪语音段的端点。

基于小波变换的检测法检测的声音数据虽然检测的精度很高, 但是检测的速度是很慢的。一个50KB左右的语音数据 (大约说话人只说了3-5个字) , 在一台CPU为2.04G的电脑上检测, 得到完整的检测结果大约需要5秒。如果这段语音数据再大一些的, 检测速度会变得更慢。所以这个算法只能在实验室的情况下进行端点检测。

摘要:语音的端点检测在语音的编码、语音识别、语音增强、说话人识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直接影响着后续工作的正确率。本文在双门限检测法的基础上, 介绍了基于自相关极大值和基于小波变换的端点检测方法, 阐述其优缺点。

关键词:语音端点检测,过零率,小波变换,自相关极大值

参考文献

[1]Junqua J C.Robustuess and Cooperative Multimodel Man-machin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s[M].Proc.Second VenacoWorkshop and ESCA ETRW.1991.9.

[2]张震宇.基于Matlab的语音端点检测实验研究.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7, 19 (3) :197-201

[3]赵高峰, 张雪英, 侯雪梅.一种基于小波系数方差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7 (5) :511-513.

[4]董力, 陈宏钦, 马争鸣.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段起止端点检测算法.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44 (3) :116-117.

腺病毒的检测与鉴别技术简介 篇8

腺病毒 (FAV) 是一种多血清群病原体, 它给禽业生产带来了各种困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诊断腺病毒感染绝大部分局限于各种血清学方法, 近年来, 有报道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来鉴别腺病毒。现已表明, 许多PCR技术用于诊断所有的三群腺病毒, 且确认大多数PCR可以检测腺病毒DNA。其中有些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可以区分FAV参考株与野毒株。出血性肠炎病毒和减蛋病毒的检测方法证实了直接从组织样品中检查病毒DNA的优势。其它PCR随着靶细胞中三群腺病毒DNA的检测目标而不断发展。尽管现在仍存在许多问题和疑问需要解决, 但PCR在腺病毒诊断中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1 形态和分类

(1) 腺病毒是直径在70-100nm的无囊膜廿面体粒子。主要的结构蛋白是六邻粒上的纤丝。所有哺乳动物腺病毒只有一条连在五邻粒上的纤丝, 而FAV有一独特的形态, 每个五邻粒上有两条纤丝。纤丝的顶端是蛋白远端的C末端部分, 带有特异γ抗原, 它具有相应的血凝活性。六邻粒蛋白是确定无囊膜廿面体病毒属型、群还是特异亚群的主要壳蛋白。 (2) 病毒粒子含有25~43.8kpb大小不等的基因片断。根据排序资料和基因组的构成, 腺病毒的最终分类还在讨论之中, 但有许多报道建议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属。基因序列的研究与分子学诊断有直接的关系, 因为它为创建核酸探针、寡核苷酸等工具提供了必要的基因信息。 (3) 腺病毒分为三个不同的群反应了该病毒生物学的多样性。Ⅰ群腺病毒包括从鸡、火鸡、鹅、鸭、鸽子等禽种分离得到的常规腺病毒。A型特异群抗原是这类病毒的共同特征。HEV、雉的大理石脾病毒和鸡大脾病毒属于Ⅱ群。Ⅲ群只有减蛋病毒。腺病毒之间的巨大差异在鉴别上很有意义。然而, 国际病毒分类协会只是根据分离病毒的禽种和血清学差异来划分腺病毒。

2 禽的疾病

(1) 大多数Ⅱ群或Ⅲ群腺病毒都直接导致产生特异疾病, 而大部分Ⅰ群腺病毒的致病性仍然存在疑问, 尽管FAV1血清型的许多毒株能够导致鹌鹑支气管炎。 (2) 包涵体肝炎是3~7周龄的鸡受FAV感染引发的一种疾病。此病在其它禽种也有发生, 包括火鸡、鸽子、鹅、鹦鹉、茶隼和灰背隼。有研究者分离到相应的腺病毒并各自定型为FAV8、FAV2、FAV3和TAV株。在其它病例中除了做电子显微镜或组织学特征的观察外并没有进一步的分型。许多毒株和血清型都是在爆发地报道的, 但有些FAV8强毒株却是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周龄以下的鸡IBH的非典型病例中分离得到的, 而抗体的广泛产生和从临床健康鸡中FAV的分离推翻了FAV在发生疾病时的首要作用。 (3) 与此相反的是许多FAV株却在心包炎、安卡拉病或心包积水综合征这一类疾病中起主要作用。此类疾病主要影响3~5周龄鸡, 死亡率达75%。除了印度和巴基斯坦, 伊拉克、科威特、日本和美洲大陆上的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智利都有爆发此病的报道。 (4) 出血性肠炎是6~8周龄火鸡易发的疾病, 全世界范围内皆有发生。除了肠道出血, HEV感染还可通过B淋巴细胞的复制而导致免疫抑制。 (5) 1976年, 首次报道了以产蛋率大幅下降为特征的EDS。此病病毒在鸭体内抗体的广泛产生和在鸭细胞的良好生长从而导致在病毒分类中将其划分为鸭腺病毒1 (DAV1) 。据流行病学显示, 此病毒最初有可能经污染的疫苗传入鸡群的。本病已经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许多国家有所报道。

3 传统诊断方法

(1) 由于腺病毒特征性的形态, 用电子显微镜能很容易的将其诊断出来。然而, 没有纯化的病毒, 只有形态学的特征不能得出它属于某一血清型的结论。另一个非特异方法是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可疑的细胞培养物来证实典型的核内物质。对鸽子和鹦鹉来说, 电子显微镜和组织学是用来研究能否用包涵体的电镜特征和组织学特征将腺病毒感染与其它病毒感染诊断和鉴别出来。 (2) 关于群特异性的进一步检测是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的应用, 它适合于检测每克肝组织的腺病毒感染量低于100pg的组织培养物。与后来发现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一样, ELISA能够检测12种血清型共同的特异群抗原。 (3) 病毒的分离是进一步分型的必要步骤。FAV易从鸡胚肝细胞 (CEL) 中分离出来。实验表明, 鸡蛋经卵黄囊接种病毒后, 孵化的鸡胚是一种敏感的媒介。研究表明, 用细胞能够培养繁殖FAV, 但用此技术却不能获得野毒的初次分离。尽管从其它禽的肾细胞中成功分离到FAV, 但另一项研究却证实了CEL细胞对鸽子的6株FAV和五种血清型的初次分离容易得多。基于分离的目的, 腺病毒在鸡肝瘤细胞中也可能生长。在这些细胞中, FAV8的抗体滴定度要比CEL细胞中获得的高。 (4) 如果同源禽种不能获得细胞培养物, 其它禽种的I群腺病毒应该能从CEL细胞中分离出。DAV、火鸡腺病毒 (TAV) 和鸽腺病毒 (Pi AV) 都显示了CEL细胞比CK细胞的优越性。 (5) 关于I群腺病毒在成纤维细胞中的生长行为已获得了许多数据。DAV和鹅腺病毒 (GAV) 能从同源禽种的成纤维细胞中分离和繁殖出来, 而鸡成纤维细胞对腺病毒的敏感性却低于CK和CEL细胞。用各种腺病毒感染鹌鹑成纤维细胞群不能确定收病原影响的程度。 (6) 分离病毒后, 再用免疫荧光分析来确定群的特异性。至少微量滴定板上的中和试验能够决定精确的血清型。在FAV分型中, 不同参考株的使用是一个问题。要建立一个新的血清型, 必须遵循ICTV规定的条件。如果是腺病毒, 应像证实DAV1、GAV、TAV、Pi AV和许多FAV一样, 做交叉中和反应试验且滴定比率 (同源:异源) 应高于16。由于II群腺病毒在淋巴母细胞中的限制性生长, 其分离也相应受到限制。尽管能用火鸡和鸡白血球繁殖病毒, 但效果较差。HEV抗原大多数由AGP试验直接检测。ELISA比AGP试验有更高的灵敏度。免疫组织化学用于研究病毒在固定组织中的分布和疾病的病原。 (7) EDS病毒能够凝集红细胞, 而其它腺病毒没有这种异源凝集活性。只有某些FAV1株能够异源凝集兔的红细胞。输卵管中EDS病毒分离物的敏感部位是水禽的蛋和组织培养液, 但是, CEL或CK细胞同样适合于繁殖EDS病毒。

4 核酸诊断技术

(1) 到目前为止, 有许多报道证明可用核酸技术来检测和鉴别腺病毒。首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来鉴别分离物和毒株。对比血清学方法, REA能检测出基因上更多的差异, 且不仅是位于结构蛋白上的基因。血清学中相关的主要结构蛋白只表现出腺病毒基因组的15%。REA依靠的是所选择的限制性内切酶和数量和类型, 即切割片断的核苷酸序列。 (2) 鉴于12种血清型毒株的数量, REA对FAV的鉴别很有效。Zsak和Kisary根据12种血清型的Bam HI和HindⅢ限制性模式, 将其分成5个不同的群。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用于区分鹅腺病毒和TAV1、2三种血清型的特征。有许多研究报道, 根据限制性模式有时结合双向复合移动的限制性片断的测定来划分腺病毒。E群DNA的FAV株限制性内切酶的研究表明REA能够鉴别FAV弱毒株和强毒株。FAV4和FAV10的酶切说明这两种血清型应合为一种。用许多限制性内切酶能够制定出FAV1、FAV8和FAV9的全部基因组的限制图谱。其中有些用于基因组的克隆和排序。 (3) 关于REA鉴别的HEV和MSDV株基因组的不同曾有过报道。REA对血清型不同的病毒鉴别有助于提供更多的关于病原性不同的毒株流行病学方面的信息。而前面提及的关于群腺病毒分离时的困难对REA的广泛应用也是一个主要的障碍。 (4) 许多地方公布了名为127和B8/78的两株EDS病毒的形态图和REA。有一部分调查用于比较EDS病毒和FAV1或从不同地区分离的EDS病毒野毒。 (5) 利用原位杂交对组织中腺病毒DNA进行直接检测已有过报道。探针在这些研究中的利用是基于FAV10五邻体的核酸序列和FAV1的病毒RNA。在另一项研究中, 减蛋病毒感染被认为是证实生物探针对比免疫细胞化学总体优势的例证。HEV DNA的564-6P探针用于病毒的组织趋性研究。 (6) 已报道用PCR检测腺病毒, 大多数PCR的建立是为了检测原始的FAV。就HEV而言, PCR是用于提高原位杂交研究的灵敏度。这个PCR是为了脾单核细胞的HEV DNA的检测和HEV靶细胞的确定。做的另一项研究是检测特异的HEV DNA, 为此, 包括了所有的FAV血清型, 以加强PCR的诊断特征。EDS病毒DNA的选择性检测和第一个FAV的PCR方法同时发布。近来又创建了一种适合于所有三群腺病毒DNA片断扩增的PCR。

5 作为诊断工具的PCR

(1) 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因。为诊断而创建PCR技术被认为是腺病毒流行病学的一大特色。有许多腺病毒例如FAV没有物种特异性, 即它们能够感染其它的不同禽种。比较而言, HEV和少数EDS病毒有固定的宿主。总之, 鸡能感染EDS病毒和FAV株。火鸡是HEV和TAV1、2的第一宿主, FAV感染也有报道。因此, 基于诊断的目的, PCR能够鉴别出感染相应宿主的所有腺病毒。 (2) 考虑到前面的资料, 必须精确定义PCR的目标。根据腺病毒谱和宿主的分布, 灵敏度和特异性是两个相对的目标。检测特异腺病毒的目标是一个单一的FAV血清型还是所有的FAV血清型呢?或者PCR的目标是不是要检测所有的腺病毒呢?在这一点上, 问题是选择哪一个基因作为引物。如果第一个重点是所有FAV血清型的检测都根据PCR产物的差别, 或扩增产物的酶切的话, 那么有必要做更多的考虑。不同腺病毒之间高度保守的基因将会提高所有被检病毒的灵敏度, 但是很难进行鉴别。反之, 一个序列性差的基因不能设计出一种能从12种血清型中产生一个PCR产物的寡核苷酸, 但它对鉴别很有帮助。为达到这两个目标, 选择的基因应包括保守和变异两个部分。保守基因应围绕着变异基因, 变异基因用于PCR后通过PCR扩增物的REA试验来鉴别不同的血清型。 (3) 资料显示, 大部分腺病毒的PCR将六邻粒基因设计为引物。以蛋白的结晶学研究为基础, 创建主要壳蛋白的三维立体结构。根据这个模式, 六邻粒包括保守片断, 它位于病毒的里面, 和变异环, 它突出在病毒的表面, 含有特异的中和抗原决定基。由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血清型尤其是不同宿主上的腺病毒的环区序列性较差。因此, 模板和环满足了前面建立PCR时所定义的标准。迄今为止, 已经获得了四种不同腺病毒的完整核苷酸片断。这四种病毒分别是FAV1、EDS病毒、HEV和FAV8。另外, FAV10六邻粒基因片断已有报道。 (4) 在另两个报告中, 前引物与PⅢa基因杂交, 反向引物与五邻粒基因杂交。根据核酸序列资料, PⅢa基因在不同的腺病毒间很少有重复, 而五邻粒基因的序列性却在其它结构蛋白的范围内, 然而只有精确的杂交片断与从目的DNA获得扩增产物有关。因此, 应该用一个选择的引物测试尽可能多的不同腺病毒, 以检查PCR的检测范围。

6 引物限制

(1) 最初, FAV1和HAd2五邻粒蛋白是成一行的, 并且决定了FAV六邻粒蛋白模式和环区。引物对H1/H2和H3/H4位于FAV1六邻粒基因的保守区内。PCR产物包括变异环区L1和L2或L3和L4。PCR之后的第二步, 序列性差的环区利用REA鉴别12种血清型, 而几乎所有的H1/H2PCR产物都有表现不同的HaeⅡ外形。H3/H4PCR产物的HpaⅡ酶切更加相似。这个结论与报道的扩增区的序列相一致。 (2) 为了HEV或EDS病毒DNA的特殊检测, 引物被设计在FAV六邻粒蛋白的环区内杂交。此区的特征是EDS病毒和FAV六邻粒蛋白间序列性很差。这些引物的目标是避免感染火鸡或鸡的其它腺病毒的检测。没有PCR产物用表现12种血清型的所有参考株的DNA来扩增, EDS病毒的DNA反应呈阳性。片断的长度与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 所以选择同样的方法为HEV的检测创建一个物殊的PCR。再者, 只有HEVDNA呈阳性反应, 而其它的Ⅰ群腺病毒TAV1, 2和FAV1-12没有片断扩增。由HEV六邻粒核酸序列推测出来的1647bp片断只有在使用Dindoral特异病原体活苗作目标时才出现。为准确的鉴别这些病毒, 有必要使用双向交叉反应。因为引物的位置限制, EDS病毒或HEVDNA片断不能应用引物对H1/H2或H3/H4加以扩增。

7 PCR用于检测鸡和火鸡的主要致病性腺病毒

(1) 近来有报道说FAV4是安卡拉病或传染性心包炎的主要病因。FAV4株在两个大陆不同国家相同疾病的临床病例中的分离在FAV致病区是一个奇迹。一般用PCR结合REA试验来检测不同国家的FAV4株。所有的分离物都有用H1/H2或H3/H4引物对来检测。根据Raue和Hess的理论, H3/H4PCR产物和HpaⅡ的消化提供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与其它地方分离物的众多不同。然而, 所有分离物都有可能表现出与H1/H2PCR产物相同的外形, 而被定型为FAV4株。用PCR和REA鉴别的参考株与野毒株的差异也在FAV1和FAV9两株病毒上表现出来。像报道的FAV株, 其区别只限于一个PCR产物的消化。 (2) 一般地, PCR的创建应从被选择纯化病毒DNA上一个PCR产物的扩增开始, 如EDS病毒。第二, PCR应适应组织培养物。这是PCR比传统诊断方法最主要的优点。 (3) 为了实际条件下EDS病毒的PCR试验, 所有的DNA都从EDS临床症状的鸡的输卵管内提取出来。预想的扩增产物从临床病例中获得, 而阴性对照仍保持阴性。 (4) 相同的研究方法用于检测HEV, 一种火鸡的潜在病原性腺病毒。调查了许多HE病例并且从中扩增了1650bp的PCR产物, 其中以1日龄火鸡的脾作对照。

8 展望

上一篇:酒店营销总结下一篇:这就是我小学生500字优秀作文